云南省景东县民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6月份考试 高一历史

时间:2019-05-14 06:11: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云南省景东县民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6月份考试 高一历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云南省景东县民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6月份考试 高一历史》。

第一篇:云南省景东县民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6月份考试 高一历史

绝密★启用前

云南省景东县民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6月份考试

高一 历史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1.“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这首诗()A. 反映了唐朝瓷器生产的较高水平B. 歌颂了宋代五大名窑出产的青瓷 C. 赞扬了宣德年间制造出的青花瓷 D. 突显了明清时景德镇的瓷都地位

2.下面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示意图,图示中两次发展热潮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A. 政府政策鼓励支持 B. 列强放松对华侵略 C. 实业救国开始兴起 D. 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3.《新唐书·食货志》记载:“(宪宗)时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及诸军诸使富家,以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号飞钱。”这表明()

A. 具有商业交易凭证功能 B. 政府实行重商主义政策 C. 具有货币兑换凭证功能 D. 提高了商贾的社会地位

4.若想一览被外国旅行家誉为世界第一大港的城市的雄姿,应该到元朝的()A. 杭州 B. 大都 C. 泉州 D. 扬州

5.建国后中华老字号同仁堂大事记:“1955年,同仁堂制药厂被划归中国药材公司北京市公司管理,同仁堂被合并到宣武区药厂,同仁堂药店归大栅栏红旗街道管理。”国家对同仁堂这类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通过()

A. 走合作化道路 B. 没收为国营企业 C. 全行业公私合营 D. 资本家自愿捐献

6.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柳”是指()A. 出现了新的经济因素和阶级力量 B. 抵制了外国经济实力的扩张 C. 引进了大量近代科学技术 D. 增强了封建统治的政治力量 7.下图为嘉峪关地区出土的魏晋时期画像砖,据此可以判断当时()

A. 我国北方开始出现铁犁牛耕 B. 西北地区农耕技术全国领先 C. 农业技术创新成果得到推广 D. 我国古代犁耕技术已经定型 8.下面材料节选自顾准1959年的日记,反映了当时()

A. 对“人民公社化”运动有了客观认识 B. “大跃进”取得了重大进展 C. “左”倾思想影响依然比较严重 D. 自然灾害是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

9.2012年,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4部汉代蜀锦织机模型,结构复杂精巧,一些部件上还残存有丝线和染料。织机四周散落有不同身姿和书写有不同铭文的十多件彩绘木俑。这是第一次出土完整的西汉织机模型,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早的提花机模型。下列相关结论最为合理的是()A. 证明了当时成都纺织技术领先全国 B. 不存在墓主是私营手工业者的可能 C. 陶俑或许代表了不同工种或者工序 D. 将我国丝织业出现的时间大大提前

10.北魏与唐前期实行均田制的主要目的是()A. 发展小农经济,抑制土地兼并 B. 实行土地国有,促进经济恢复 C. 打击地主势力,促进生产发展 D. 改革基层行政,加强中央集权

11.在《资本论》一书中,马克思对资本曾有过一段精彩的论述:“资本来到人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据此,你认为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有()

①早期殖民制度是以最残酷的暴力为基础的 ②“肮脏的东西”包括了奴隶贸易 ③殖民主义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④我们要反对资本的扩张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 D. ①②③ 12.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手工业生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中国素称发达的是官营手工业 B. 瓷器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 C. 中国是首先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 D. 中国最早冶炼的金属是铁

13.春秋战国时期,以家庭为单位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出现。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 铁犁牛耕的普及和推广 B. 井田制的确立 C. 均田制的实行 D. 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

14.邓小平曾将一张飞乐音响公司股票作为礼物赠送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范尔霖。依据下图中的信息判断,当时的中国()

①已经出现了股份制企业 ②开始建立股票交易市场 ③初步形成市场经济体制 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5.1881年,广东南海知易徐赓陛下令:“各省制办机器,均系由官设局,安明办理,平民不得私擅购置”,并以机器缫丝厂“男女混杂,易生瓜李之嫌”、“夺人之生业”为由,查封各处缫丝厂。材料表明()

A. 政府努力规范商办企业 B. 政府保护商办企业的发展 C. 商办企业缺乏法律保护 D. 政府淘汰不良企业

16.有人认为,苏联发明了“在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靠人力劳动投资,迅速跨过工业化阶段的无情的国家公式”,这一观点()

A. 基本肯定了农业集体化运动 B. 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 C. 较客观地评价了斯大林模式 D. 揭露了赫鲁晓夫改革的本质属性 17.下表是1895~1911年近代中国铁路修筑状况图。它反映出()

A. 交通改善离不开外资输入 B. 国人对投资新式交通没有兴趣 C. 中国交通近代化开始起步 D. 中国铁路修筑权的大量丧失 18.罗斯福新政在很多方面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这表现在()①人们对银行的信任恢复

②联邦政府的影响渗透到美国的日常生活中

③相当数量的社会弱势群体成员首次享有了法定的经济保护 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①③

19.20世纪80年代,美国提出反对过度干预经济,英国实行“多市场,少政府”的经济政策,法国开始了私有化浪潮。这表明()

A. 凯恩斯主义盛行推动西方国家经济发展 B. 西方国家陷入石油危机经济发展艰难 C. 西方国家对逐渐失效的国家干预政策进行调整 D. 西欧国家实力增强逐渐奉行独立自主的政策

20.下列有关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现象体现出社会进步的是()A. “马车专门为游览观光而发” B. “坐电车男女可以杂坐,不以为嫌” C. “人力车夫讨厌马车”

D. “对超越洋人马车的华人马车,按违章处理”

21.1986年,戈尔巴乔夫在其改革之初提出:国家将加大对机器制造业投资,达到“成倍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带动整个国民经济“五年内赶上美国”。他的改革()A. 针对苏联经济停滞对症下药 B. 开苏联经济体制改革的先声 C. 未认清苏联经济问题的实质 D. 借鉴中国的“大跃进”运动

22.“为什么不是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而是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呢?因为要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就需要有粮食和燃料。从整个国家经济的角度来看,现在最大的‘阻碍’正是这方面引起的。”这段材料反思的是()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斯大林模式 D. 赫鲁晓夫改革 23.经济大危机的初期,美国政府采取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根据这一政策,请判断当时的美国政府与经济之间的关系()

A. 政府对经济彻底放任自流 B. 政府操纵经济发展的“方向盘” C. 政府严格干预经济发展 D. 政府扮演经济的“守夜人”

24.在美国,不同的业界,不同的人士,对“新经济”有着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但他们有着共同的一点,即人们越来越感觉到新的技术革命特别是目前的信息技术革命,正在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着新的影响。对此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A. 信息技术是“新经济”的重要内涵 B. 对“新经济”的理解因人而异

C. “新经济”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在美国问世的 D. “新经济”能够促进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

25.美国经济史学家罗斯托在其《世界经济的历史与展望》中统计:“1936~1938年,世界工业生产总值中,资本主义工业国占76%,其中美国一国就占了32%;社会主义苏联占19%;而广大的亚非拉地区仅占5%。”对形成上述统计数据的原因认识不正确的是()A. 殖民掠夺加剧了亚非拉地区的落后 B. 斯大林模式加快了苏联工业化进程 C. 罗斯福新政保障了美国的优势 D. 自由放任主义维持了西方的领先地位

26.20世纪30年代是美国水利史上著名的“大坝时代”,1935年,科罗拉多河上高约223米的胡佛水坝宣告竣工,美国大规模兴修水利的直接目的在于()

A. 促进就业以缓和社会矛盾 B. 促进农业发展以摆脱经济危机 C. 兴修水利以防止水土流失 D. 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27.2003年俄罗斯科学院某院士说:“我们俄罗斯人以我们自己的沉痛灾难为代价,成为耶稣,悲壮地走上祭坛,向世人和历史宣告:苏联的‘民主化’‘私有化’完全是一条绝路、死路。”这说明他把苏联解体的原因归结为()

A. 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 B. 苏联政局动荡 C. 西方的“和平演变”政策 D.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28.在苏联,1928年1公担裸麦可分别交换35米印花布、75公斤砂糖,到1952年只能分别交换1.5米印花布、0.9公斤砂糖;1953年,谷物的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10%,牛肉价格为成本的5%,猪肉价格为成本的6%。这段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苏联()A. 农副产品质量差、价格低 B. 农产品过剩造成价格下滑 C. 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够完善 D. 工业化牺牲了农民利益 29.在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期间,胡佛政府通过法令倡导轮流工作,以扩大就业面;同时还批准了“邻居互助计划”,要求就业者或半就业者帮助四邻中的生活困难者。这表明胡佛政府()

A. 企图借助道德力量来缓解危机 B. 开始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C. 寄希望于“邻居互助计划”克服危机 D. 扩大就业是其解决危机的唯一措施

30.印尼经济学家马里·潘格斯图说:“不能只是给发展中国家一个金融结构的全球模式,让它们要么接受,要么抛弃。它们必须成为这个过程的一个部分。”这反映了(A. 要给予发展中国家一个包括金融等更全面的全球化模式 B. 发展中国家必须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C. 发达国家应在经济全球化中承担应有的国际责任 D. 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要积极参与经济规则的制订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5分)31(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不同时期国民经济成分比例示意图

材料二 我国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

材料三 我国经济总量和进出口贸易总额变化简表)

材料四 我国经济发展中“单位GDP能耗”年度变化示意图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两次变化,并分析其主要原因。(2)依据材料二、三、四,概括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特点。(3)我国全面实现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的转变任重道远,试说明理由。

32(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议会颁布的圈地法令与日俱增。……1660年,一些学者已创立了皇家学会……伦敦成了欧洲的科技活动中心和近代实验科学的发源地。……1750年后,英国人口急剧增长。……而这期间的农业人口,却由工业革命前占总人口的75%,下降到1801年的35%。

——史钟文《世界近代中期经济史》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末英国工业化迅速发展的原因。

33(2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列宁说:“我们在夺取政权时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存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类问题。……我们必须根据实践作出判断。”

——《苏联的共产主义》

材料二 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只能允许两种公有制的存在和发展;社会主义所有制越公就越优越;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道路就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工业化道路,加强党的领导就是一切越来越集中于党,社会主义越发展阶级斗争越尖锐。

——《苏联的共产主义》

材料三 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我们讲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要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这就要求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所以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列宁的话表明了什么?为此列宁进行了哪些探索?效果怎样?(2)据材料二归纳斯大林模式的特征。

(3)材料三中邓小平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怎样的观点?这种观点与前两则材料有何联系?

34(15分).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斯大林成为苏联最高统治者之后,很快结束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击败了坚持新经济政策的布哈林,1929年公开宣布停止实施新经济政策,在全国范围内加速开展农业全盘集体化和社会主义工业化运动,在事实上采纳了托洛茨基的“超工业化”的建国思想。——老曲《苏联的颜色革命始于赫鲁晓夫》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时代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重大调整。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引文为晚唐诗人陆龟蒙写的《秘色越器》,越窑秘色瓷,又称秘瓷、秘色越器,就是用保密的釉料配方涂抹器物表面而烧成的瓷器。本题的解题关键为这首诗作于唐代,故A项正确。唐代诗人不可能歌颂宋代青瓷,B项错。至今所知最早的青花瓷为元代制造,C项错误。更无所谓明清,D项错误。2.【答案】A

【解析】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得益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鼓励发展实业,推动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短暂发展,故A项正确;列强放松对华侵略只是第二次发展热潮出现的原因,故B项错误;实业救国开始兴起,只是第一次发展热潮出现的原因,不符合第二次热潮,故C项错误;图片时间范围内自然经济还没有完全解体,故D项错误。3.【答案】C

【解析】飞钱只是并未应用于商业交易,仅具有货币兑换功能,故A项错误;材料未提及唐代经济政策,故B项错误;据材料“合券乃取之,号飞钱”可知,飞钱具有货币兑换功能,故C项正确;材料中飞钱的出现,不能说明商贾社会地位的提高,故D项错误。4.【答案】C

【解析】泉州是元朝重要的外贸港口,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5.【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对农业和手工业的改造走的是合作化道路,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建国初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采用了和平“赎买”的方式,而不是没收,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同仁堂制药厂被划归中国药材公司北京市公司管理,同仁堂被合并到宣武区药厂,同仁堂药店归大栅栏红旗街道管理”信息可知建国初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采用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方式,故C项正确;建国初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没有采用资本家自愿捐献的方式,故D项错误。6.【答案】A

【解析】洋务运动本身是封建地主阶级洋务派为维护清王朝统治而开展的自救运动,结果客观上促进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故A项正确;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一直存在,且并未有效抵制,故B项错误;引进了大量近代科学技术是洋务运动的措施之一,并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洋务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并没有增强了封建统治的政治力量,故D项错误。7.【答案】C

【解析】图示中体现的是二牛一人的耕作方法,这种耕作方法出现在西汉时期农耕发达的中原地区。图示展现的是魏晋时期的嘉峪关地区,说明了农业技术创新成果得到推广。8.【答案】C 【解析】材料没有认识到“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弊端,不能说是客观认识,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无法体现出“大跃进”的相关内容,不能把“大跃进”等同于“人民公社化”运动,故B项错误;材料观点认为“劳动队是天堂”,这样的政策是正确的,仍然受到“左”倾思想的影响,故C项正确;造成三年经济困难的原因除了自然灾害外,当时错误的经济政策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不能把原因简单的归结为自然灾害,故D项错误。9.【答案】C

【解析】材料“这是第一次出土完整的西汉织机模型,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早的提花机模型”,不能说明当时成都纺织技术领先全国,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主要讲述蜀锦织机模型,无法判断手工业的经营形态,故B项错误;材料“织机四周散落有不同身姿和书写有不同铭文的十多件彩绘木俑”,说明这些陶俑或许代表了不同工种或者工序,故C项正确;我国丝织技术出现在原始社会晚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10.【答案】A

【解析】北魏初年,鉴于中国北方长期战乱,人民流离失所,户口迁徙,田地大量荒芜,国家赋税收入受到严重影响,为保证国家赋税来源,同时抑制土地兼并,北魏实行均田制,唐朝沿用,故A项正确;实行土地国有不是均田制的主要目的,故B项错误;实行均田制,地主的利益并未受到损害,故C项错误;改革基层行政属于政治层面,均田制是经济层面,故D项错误。11.【答案】D

【解析】早期殖民扩张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同时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进一步拓展,所以资本扩张具有进步性的一面,不应全面否定。12.【答案】D

【解析】本题要求选择“不正确”项,中国古代手工业规模大、分工细、技术水平高,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瓷器最先由中国烧造,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蚕丝的纺织以中国为最早,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中国最早冶炼的金属是铜,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13.【答案】A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自然经济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故A项正确;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制度,不是自然经济出现的原因,故B项错误;均田制是北魏时期出现的封建土地国有制,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精耕细作是古代农业的特点,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14.【答案】B

【解析】建立股票交易市场是在90年代初,排除②,初步形成市场经济体制是在十四大之后,排除③。15.【答案】C

【解析】广东地方政府查封各处缫丝厂的理由,都是其阻止商办企业发展的借口,并非出于规范的目的,故A项错误;因此可见政府法令阻碍了商办企业的发展,故B项错误;商办企业缺乏法律保护,往往会受到政府政策的影响,故C项正确;依据材料无法推断这些企业是否为不良企业,故D项错误。16.【答案】C

【解析】斯大林模式开创了落后的以小农经济为特征的国家,通过牺牲农业为代价,迅速实现工业化的经济模式,材料较客观地评价了斯大林模式。17.【答案】D

【解析】由表格中数据可见,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筑的铁路比重最大。中国人没有外资输入也修筑了自己的铁路,故A项错误;同时也表明国人对投资新式交通有兴趣,故B项错误;从表中数据没法推测1895年之前是否修筑铁路,中国交通近代化之前是否已经起步,故C项错误;列强争夺铁路修筑权,导致中国铁路修筑权大量丧失,故D项正确。18.【答案】A

【解析】①是财政金融方面;②强调了政府对生活的影响,③体现了社会福利制度方面的措施,这些都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19.【答案】C

【解析】20世纪70年代,受石油危机等方面的影响,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而不是发展艰难,故B项错误。20世纪80年代,反凯恩斯主义的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理论日渐受到重视,故A项错误。政府用大规模消减政府开支和紧缩货币来抑制通货膨胀,开始调整二战以来的国家干预经济政策,故选择C项正确;D项奉行独立自主的政策属于外交层面,不属于经济层面,故排除。20.【答案】B

【解析】20世纪30年代能游览观光的应属于富人,马车专门为富人而发,不能体现出社会进步,故A项错误;“坐电车男女可以杂坐,不以为嫌”体现平等,是社会进步表现,故B项正确;马车是富人、有地位的人乘坐,“人力车夫讨厌马车”反映社会地位不平等,故C项错误;“对超越洋人马车的华人马车,按违章处理”明显是不平等现象,故D项错误。21.【答案】C

【解析】苏联的问题在于经济发展体制有问题,即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而戈尔巴乔夫没有涉及体制问题,即没有对症下药,故A项错误;苏联的改革在赫鲁晓夫时期已经开始,故B项错误;戈尔巴乔夫没有涉及到体制问题,即没有认清苏联经济问题的实质,故C项正确;中国“大跃进”在20世纪50年代,而且很不成功,戈尔巴乔夫不可能借鉴中国的“大跃进”运动,故D项错误。2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该政策引起了政治经济危机,影响了工人和农民的生活质量。故选A项。23.【答案】D

【解析】自由放任政策与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相对立,排除B、C;A项太绝对;故D项正确。24.【答案】C

【解析】“新经济”是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问世的,C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25.【答案】D

【解析】1936~1938年,受经济大危机的影响,西方国家纷纷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故D表述不正确。26.【答案】A

【解析】兴修水利直接可以缓解就业问题。27.【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的信息:“苏联的‘民主化’‘私有化’”指的是D项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不仅未能重新驱动停滞已久的苏联经济,反而使它陷入空前的危机;最根本的就是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背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包括取消党的领导、抛弃无产阶级专政。28.【答案】D

【解析】从材料中能看出苏联农副产品的价格低,但是没有体现质量差,故A项错误;农产品的价格低是因为苏联实行“义务交售”,压低了价格,并不是因为产品过剩,故B项错误;该时期苏联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不存在市场经济,故C项错误;从材料前后对比,可以看出苏联发展工业的方法是利用农产品与工业品的剪刀差,压低农产品价格,牺牲了农民利益,故D项正确。29.【答案】A

【解析】倡导轮流工作、“邻居互助计划”体现道德力量,故A正确;B项是罗斯福新政时期的措施,C项不全面,D项说法绝对。30.【答案】D

【解析】由材料“成为这个过程的一个部分”可知,认为发展中国家应该成为模式的制定者之一,而不是单纯的被动的接受,所以D项最符合题意。

31.【答案】(1)变化:1952~1956年,由私有制经济占优势变为公有制经济占绝对优势,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形成;1978~2006年,由单一公有制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原因:三大改造的完成,苏联模式(或斯大林体制)的影响;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入(或十四大召开)。

(2)产业结构日趋优化;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联系日益密切;经济总量明显增加,世界地位日益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含量不断提升。

(3)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不高;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偏低;低端产品所占比重较大;单位GDP能耗偏高;经济管理体制有待优化;国际经济发展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劳动力资源优势弱化;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科技发展水平不高。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一中1952年到1956年、1978年到2006年的经济成分变化来归纳;原因则需结合1952~1956年、1978~2006年这两个时期的国际形势及重大决策去归纳。第一次主要是三大改造的结果;第二次主要是改革开放,特别是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结果。第(2)问,材料二主要反映了产业结构日趋合理,材料三主要体现了经济总量增加、国际贸易往来频繁,材料四体现单位GDP能耗降低,说明经济管理水平、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第(3)问,结合以上信息,从我国经济发展中仍然存在的问题,比如第三产业的比重偏低、单位GDP能耗相对较高等方面回答即可。

32.【答案】原因:立法推动圈地运动;重视科技;工业革命(蒸汽机的运用)。

【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背景。以概括要点的方式在材料一中找出促进工业发展的因素如圈地运动、科技推广、工业革命等。

33.【答案】(1)建设社会主义没有成功的经验可借鉴。探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效果:“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新经济政策取得成功,但较早被停止。(2)特征: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管理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3)观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联系:吸取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解析】第(1)问通过材料“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类问题”可判断出建设社会主义无经验可借鉴。探索和效果联系“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相关内容回答即可。第(2)问结合课本和材料进行回答。第(3)问围绕市场经济和生产力两个方面概括观点。对三则材料综合分析,不难看出,邓小平提出的观点主要是吸取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34.【答案】调整:①向社会主义过渡方式上:从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线到直接过渡; ②所有制结构上:从多种所有制并存到单一的公有制; ③经济管理体制上:从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到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④分配制度上: 从按劳分配到绝对平均主义。

【解析】根据材料“在全国范围内加速开展农业全盘集体化和社会主义工业化运动,在事实上采纳了托洛茨基的‘超工业化’的建国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向社会主义过渡方式上:从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线到直接过渡;②所有制结构上:从多种所有制并存到单一的公有制;③经济管理体制上:从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到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④分配制度上:

从按劳分配到绝对平均主义。

第二篇:云南省景东一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6月份考试 高一地理

绝密★启用前

云南省景东一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6月份考试

高一 地理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青藏高原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太阳辐射强但气温低,主要是由于()A. 大气吸收①辐射少 B. 大气吸收②辐射少 C. 地面吸收③辐射少 D. 地面吸收④辐射少

2.沪昆客运专线是我国东西向线路里程最长、影响范围大、经过省份最多的高速铁路,项目途径上海、杭州、南昌、长沙、贵阳、昆明等6座省会城市及直辖市。沪杭段已于2010年通车,全线预计于2015年建成通车。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沪昆客运专线云南、贵州境内单位里程造价相对较高,主要原因是()A. 山河相间,断层发育 B. 土质疏松,地基不牢 C. 河湖众多,桥梁比重大 D. 地形崎岖,多溶洞暗河 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3.四幅地质构造图中,有向斜山、地堑景观的分别是()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② D. ④①

下图为“坡地径流示意图”,其中θ1表示地表径流,θ2为地下顺坡径流,θ3为下渗径流。不同岩性的坡地,三种径流比例差异较大。我国贵州某地区坡地径流中θ3占径流比重最大。读图,完成以下三题。

4.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①风力侵蚀 ②风力堆积 ③流水侵蚀 ④流水堆积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河床沉积物经过漫长的地质作用,会逐渐变成沉积岩,这类沉积岩往往以砂岩为主,砂岩的抗侵蚀能力与其颗粒有关,颗粒越小,抗侵蚀能力越强。下图为某河床沉积物形成的沉积岩,在经过多年外力侵蚀作用以后的形状。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5.下列关于甲、乙岩层的说法,正确的是()A. 甲岩层比乙岩层颗粒大,甲层在沉积时处在枯水期 B. 甲岩层比乙岩层颗粒大,甲层在沉积时处在丰水期 C. 乙岩层比甲岩层颗粒大,甲层在沉积时处在丰水期 D. 乙岩层比甲岩层颗粒大,甲层在沉积时处在枯水期 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局部图”。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6.岩石圈的范围是指()

A. 莫霍界面以上部分 B. ①②的全部和③的顶部 C. ①②的全部和③的大部分 D. ①②③的全部

下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二分二至日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的一部分。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7.如果图中风带皆影响大陆西岸,那么最不可能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是()A. ① B. ② C. ③ D. ④

下图为“某季节我国东部沿海某区域近地面和高空等压面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8.关于图中气流的说法,正确的是()A. 甲丙之间气流产生的直接原因是陆地受热少 B. 乙丁之间气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C. 水平气压梯度力只影响甲乙之间的风速 D. 产生四地间环流的根本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

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太阳辐射的能量是巨大的,尽管只有二十二亿分之一到达地球,但是对于地球和人类的影响却是不可估量的。据此回答下列两题。9.太阳的能量来源于()

A. 黑子和耀斑的强烈活动 B. 强烈的太阳风

C. 内部物质的核聚变反应 D. 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10.关于昼夜交替和时差的叙述,正确的是()A. 日界线的东侧是东十二区,西侧是西十二区 B. 日界线东侧时区日期比西侧时区晚一天 C. 日界线东侧是东经度,西侧是西经度 D. 日界线两侧日期相差一天,时间相差一小时

下图是美国宇航局2012年7月4日拍摄的“太阳活动剧烈爆发图”,大量速度达800千米每秒的带电粒子喷射到太空。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11.图示太阳活动()

A. 没有活动周期,但可能持续较长的一段时间 B. 地球是太阳系中最先受其影响的行星 C. 爆发后8分钟左右引起两极极光产生 D. 高峰年导致地球极端天气现象的频率增加 12.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

A. 地震波速度的变化 B. 地球内部温度的变化 C. 地球内部组成物质的变化 D. 地球内部压力的变化 下图为“某地水循环示意图”,据图回答以下两题。

13.目前技术条件下,人类活动主要是影响水循环的哪个环节()A. a B. b C. c D. d

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下图为“洞庭湖某时刻测得的湖陆风垂直结构示意图”。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14.据图文材料可知,此时()

A. ①处为陆风 B. ②处盛行上升气流 C. ③处风力小于①处 D. ④处更易形成降水

下图为“北半球某地固定照相机长时间曝光拍摄的星空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5.如果在极夜区拍摄,恒星轨迹画满360°需要多长时间()A. 23小时56分4秒 B. 22小时 C. 一个太阳日 D. 一个恒星年 16.有关等级最高的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城市数目较多 ②城市数目较少 ③城市相距较远 ④城市相距较近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世界上有一条国际公认的优质奶牛带,位于北纬40°~47°。这一带地区,气候干爽,阳光充足,草质优良,特别适宜奶牛的生长。世界乳业强国的乳制品工业区,几乎都在这个纬度带上。回答以下两题。

17.该省区乳畜业与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相比,最显著的差异是()A. 产品种类 B. 商品率 C. 专业化程度 D. 集约化程度

读“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人口增长的不同阶段,完成以下三题。

18.下列事件或现象在人口增长模式第Ⅲ阶段经常出现的是()A. 孩子们有多个亲兄弟姐妹 B. 举办金婚庆祝活动的夫妇很多 C. 越来越多的人迁移到大城市生活 D. 一个母亲的第六个孩子死于伤寒

19.高速铁路作为当今最具竞争力的客运方式,在中国得到迅猛发展,并逐渐成为中国新的外交名片。合福高铁于2015年6月30日正式通车。下图示意合福高铁线路,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合福高铁开通将产生的效益是()

A. 提高福建沿海港口的吞吐量 B. 带动沿线旅游产业发展 C. 扩大茶叶的种植面积 D. 促进西部大开发

一道中梁山将武汉市九龙坡区分割为东西两城。在东城提档升级的同时,九龙坡区以东西协调发展为题,通过“西城再战”,全面拉开了西部地区大开发大发展的城市框架,引领九龙西城的30多万居民从“城镇时代”向“城市时代”迈进。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以下三题。20.九龙坡区西城城市化速度进一步加快的关键是()A. 良好的区位条件 B. 产业结构调整 C. 地方政府政策 D. 对外开放政策

21.结合热量和水分条件,判断下列气候类型中不适宜种植水稻的是()A. 热带季风气候 B. 亚热带季风气候 C. 温带季风气候 D. 地中海气候 22.关于下图的正确说法是()。

①发电厂的燃料中有炼油厂的废气 ②该模式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③水资源的消耗增加

④该模式既有利可图又减少了环境污染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某新一代国产智能手机投入市场后,受到广大消费者的热烈追捧。其所个零配件均通过国际市场采购。下图表示其零配件供应厂方。据此回答两题。

有850

23.该手机最终由某公司代工完成,该代工企业属于()A. 技术密集型 B. 资源密集型 C. 劳动力密集型 D. 资金密集型

城市地域功能区地租指数为城市某功能区单位面积土地租金与该区人口日流通量的比值。读“世界某城市地域功能区地租指数与布局方位雷达图”,回答下列各题。

24.该城市商业区地租指数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A. 城市中心环境质量较差 B. 城市中心金融机构较多 C. 城市中心流通人口较多 D. 城市中心商品流通量较大 下图是“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25.该种混合农业的优点不包括()

A. 对市场的适应性较强,农场主收入较稳定 B. 便于投入大量劳动力精耕细作 C. 有利于保持土壤肥力 D. 农业生产活动的时间安排合理

26.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必然选择,是因为()①庞大的人口压力

②资源短缺令人担忧

③经济发展速度较慢,底子薄 ④深刻的环境危机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下图表示某种工业区位选择发展变化的不同阶段,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27.图中反映出的这种工业区位选择变化的原因是()A. 原料地的吸引力逐渐减弱 B. 燃料地的吸引力越来越强 C. 市场的吸引力逐渐减弱 D. 交通运输的影响一直很弱 28.读我国简图,完成下题。

有关图示四地农业发展条件的描述,正确的是()A. 甲地区农业发展最大的限制性因素是光照不足 B. 乙地区农业发展最大的限制性因素是水分不足 C. 丙地区发展河谷农业的优势条件是土壤肥沃 D. 丁地区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是后备土地丰富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生产、生活、思维方式的根本变革,也是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据此完成以下三题。

29.在青藏铁路建设中,我国首次引入了国外野生动物通道的理念,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设计了3种基本类型的野生动物通道。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A. 公平性原则 B. 持续性原则 C. 共同性原则 D. 综合性原则

30.下表为“四聚落服务职能情况表”,表中“√”表示聚落具有的服务职能。据此完成下题。

表格中等级最高的聚落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 31.读“某地区等压线图(北半球)”,回答问题。

(1)在图中标出高压中心和低压中心的位置。(2)在图中画出高压脊线(用

表示)和低压槽线(用……表示)的位置。

(3)图中甲地的风向是________风,乙地的风向是________风。

(4)甲地的风力较乙地的风力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丙与丁之间形成热力环流,则两地中气温较高的是________,垂直方向上为下沉气流的是________。

32.读“日照图”,完成下列要求。

(1)该图表示北半球的节气为________。图中EF线的名称叫________。(晨线、昏线)

(2)这一天A、B、C、D四点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是________,白昼时间最长的是________。(3)A点的时刻为________,B点的日出时间是________,这一天C点的昼长是________小时。(4)在A、C、D三点中,与B点时刻相同的点是________点。此刻,与B点太阳高度角相同的点是________点。

(5)此日过后太阳直射点将向________方向移动,湖北武汉市的昼长逐渐________(变长、变短),正午太阳高度逐渐________(变大、变小)。33.结合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 电视剧《三国演义》第76集“火熄上方谷”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公元234年春,诸葛亮在上方谷设伏兵,安排大将魏延诱敌深入。当司马懿等人追进上方谷时,山上士兵即投下石块堵塞谷口,同时引燃谷内干柴。刹那间,上方谷硝烟弥漫,火海一片。正当司马懿父子以为必死无疑时,天空竟然乌云密布,接着就下起大雨,司马懿感谢苍天保佑,趁机逃脱。该战十分惨烈,打扫战场时发现四周山顶都覆盖着未烧尽的衣服和草木灰。诸葛亮叹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火熄上方谷与热力环流有关,下图为热力环流形成示意图。

(1)近地面气温与气压之间的关系如何?(2)同一地区近地面气压与高空气压的关系如何?(3)气流是否总是从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 3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3年12月美国底特律市政府宣告破产。底特律曾是世界重要的汽车制造中心,汽车工业的发展吸引了大量移民,城市人口一度达到180万,但因底特律汽车产业的衰落等原因,到2010年近60%的人口迁出。

材料二 德国鲁尔区从19世纪后半叶起成为世界重要的重工业基地,进入20世纪60年代也曾面临经济衰落等问题,后经综合整治,鲁尔工业区重新走向繁荣。材料三 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图(左图)和鲁尔区图(右图)。

(1)鲁尔区和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早期发展工业共同的区位优势是什么?(2)简要分析美国东北部发展炼铝业的优势区位条件。

(3)底特律市的破产及鲁尔区由衰落走向繁荣的案例,给我国“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哪些借鉴?

35.目前“留守儿童”的教育成为全社会非常关注的问题。以我国四川省为例,该省是我国的人口大省,但人口分布不均,以平武至盐源一线为界,东西人口差异悬殊。四川许多地方的小城镇和农村出现“留守儿童”和“留守家庭”等中国农村普遍存在的现象。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试比较川东和川西的人口分布情况。

(2)每年都有四川民工大量流出,主要流往何地?为什么?(3)人口流动对流出地有什么影响?

(4)近年来,很多农民工从沿海地区返回家乡,你觉得政府应如何安置这些劳动力? 36.分析下列各题,回答有关问题。

(1)A地是世界高技术工业的先驱和典范,以____________工业为主导,该工业按其主导区位因素应属于______指向型工业。

(2)B地是著名的传统工业区________区,____________是这里的经济基础工业,目前正大力发展________产业。这里的资源优势主要是__________丰富,__________充足,而____________资源较贫乏。

(3)C工业区的生产规模以______________型企业为主。

(4)在D处布局钢铁工业,考虑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来自地面的地面辐射吸收很少,因此,气温低。2.【答案】D

【解析】云南、贵州境内主要地形为高原,喀斯特地貌显著,地形崎岖,多溶洞暗河,单位里程造价相对较高,D对;山河相间主要是横断山脉,不在沪昆客运专线范围内,A错。3.【答案】C

【解析】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变形(弯曲)为褶皱,变位(错动)为断层。图中②为地堑,③为向斜山(或背斜谷),④为地垒。4.【答案】D

【解析】喀斯特地貌的外营力是流水。5.【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岩层颗粒越小,抗侵蚀能力越强。读图,甲岩层比乙岩层侵蚀较少,说明抗侵蚀能力强,颗粒小,A、B错。乙岩层比甲岩层颗粒大,甲层在沉积时处在枯水期,携带泥沙能力弱,颗粒小,C错,D对。6.【答案】B

【解析】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7.【答案】C

【解析】根据风向可知,①②④图中都有西风带影响,都有可能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8.【答案】A

【解析】甲丙之间气流产生的直接原因是陆地受热少,气温低,形成冷高压,A正确;乙丁之间气流运动方向向上,是垂直运动,地转偏向力只影响水平运动,B错;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甲乙之间的风速和风向,C错;产生四地间环流的根本原因是地面的冷热不均,D错。9.【答案】C

【解析】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10.【答案】B

【解析】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上规定了原则上以180度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地球上新的一天就从这里开始。日界线的东侧是西十二区,西侧是东十二区,A错;日界线东侧时区日期比西侧时区晚一天,B正确;日界线东侧是西经度,西侧是东经度,C错;日界线两侧日期相差一天,时间相同,D错。11.【答案】D

【解析】耀斑持续时间仅有几分钟到几十分钟,随黑子的变化同步起落,周期约是11年;距太阳最近的行星(水星)最先受到太阳活动的影响;日地距离大约为1.5亿千米,太阳活动喷射的带电粒子8分钟左右到不了地球。12.【答案】A

【解析】目前,人类还无法直接观察地球内部的结构。到目前为止,关于地球内部的知识,主要来自对地震波的研究。13.【答案】D

【解析】目前人类对全球大气的水汽输送几乎没有影响,对降水和蒸发也影响很小,主要对地表径流有影响。14.【答案】D

【解析】由示意图的风向标可判断①处气流由湖泊吹向陆地,为湖风;白天陆地比湖泊增温快,④处陆地气流上升,易形成降水;②处湖泊气流下沉,③处比①处风力大。15.【答案】A

【解析】恒星轨迹画满360°,即地球自转一周360°,是一个恒星日,时间是23小时56分4秒,A对。16.【答案】D

【解析】城市级别越高,数目越少,彼此相距越远。17.【答案】A

【解析】乳畜业与大牧场放牧业的专业化、集约化程度都较高,商品率也都较高。它们的显著差异是产品种类不同,前者是乳制品,后者主要是牛肉。18.【答案】C

【解析】第Ⅲ阶段,人口出生率降低,人口增长速度放缓,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城市化水平加快。19.【答案】B

【解析】读图,合福高铁经过的景区多,高铁开通将产生的效益是带动沿线旅游产业发展,B对。高铁以客运为主,不能提高福建沿海港口的吞吐量,A错。与扩大茶叶的种植面积,促进西部大开发关系不大,C、D错。20.【答案】C

【解析】西城的区位条件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故A项错误;当城市化到一定水平后再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故B项错误;经济落后地区,缺少资金、技术、人才,进行开发需要政府政策的支持,故C项正确;对外开放的政策前后变化不大,故D项错误。21.【答案】D

【解析】水稻生长需要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的气候条件,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不适合水稻生长。22.【答案】C

【解析】该利用方式可以使水资源循环利用,不会使水消耗出现大的增加。23.【答案】C

【解析】该手机最终由某公司代工完成,该公司主要是负责组装、装配,需要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因此该类企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24.【答案】C

【解析】商业区是城市中单位面积地租最高的功能区,而该区域地租指数较低,只能是该区域人口流通量较多的缘故。25.【答案】B

【解析】混合农业的优点是农场内土地交替种植小麦、牧草或休耕,可保持土壤肥力,形成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获得较好的环境效益;种植业和放牧业在时间上可做到忙、闲错开,便于合理、有效地安排农业生产活动;市场适应性强,经济收入稳定。26.【答案】C

【解析】我国虽然经济基础较薄弱,但发展速度较快。27.【答案】A

【解析】由钢铁工业区位的变化反映出,随着科技的发展,原料、燃料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交通运输的影响一直很强。28.【答案】B

【解析】甲地区位于宁夏平原北部、黄河以西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光照充足;乙地区位于塔里木盆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农业发展最大的限制性因素是水分不足;丙地区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地势较低,热量较充足,有灌溉水源,适宜发展灌溉农业;丁地区位于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高,农业发展的后备土地资源不足。29.【答案】A

【解析】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体现了人与其他物种之间的公平性原则。30.【答案】B

【解析】城市服务职能种类越多,城市等级越高,据表可知,乙聚落的级别最高。31.【答案】(1)、(2)答案见下图:

(3)西北 偏南

(4)大 甲地等压线较密集,气压梯度力较大(5)丙 丁

【解析】根据等压线数值的分布可知,图中丙为低压中心,丁为高压中心。根据近地面风向的形成可判断风向与风力。32.【答案】(1)冬至日 昏线(2)C B

(3)12点 2点 8(4)D C

(5)北 变长 变大

【解析】(1)图中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现象,判断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表示的节气为北半球冬至日,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图中EF线上的点正由白昼进入黑夜,故其为昏线。(2)该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距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C点距离直射点A点的纬度最远,C点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所以B点白昼时间最长。(3)A点为太阳直射点,直射点的地方时为12:00;D点位于赤道,赤道永远昼夜等长,所以D点白昼时间为12小时,日落时间为18:00,此时D点地方时为22时,由于B、D在同一条经线上,因此B日落为22时,则B点的日出时间为2时;C点白昼时间根据C点所在纬线的昼弧长度计算,C点所在纬线的昼弧长度为120°,所以白昼时间为8小时。(4)在A、C、D三点中,与B点时刻相同的点是D点,因为B、D在同一条经线上;此刻,与B点太阳高度角相同的点是C点,因为B、C在晨昏线上,晨昏线上的点太阳高度角为0度。(5)此日过后太阳直射点将向南移动,湖北武汉市的昼长逐渐长,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

33.【答案】(1)近地面气温与气压呈负相关。(2)气压状况相反。(高压与低压指同一高度而言)(3)不是。水平方向上气流从高气压流向低气压。

【解析】根据题意,在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中,近地面的气温高则气压低,气温低则气压高;近地面气压与高空相反。34.【答案】(1)自然(煤炭)资源丰富,水源充足;水陆交通便利;科技发达;城市密集,市场广阔。(2)靠近能源供应地(河流水能、煤矿);接近底特律等消费市场(市场需求量大)。

(3)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发展科技,增强竞争力;治理环境污染,美化环境;加强交通建设。

【解析】(1)鲁尔区和美国东北部工业区都是传统工业区,早期发展的区位优势主要有自然资源丰富、水源充足、水陆交通便利、市场广阔等。

(2)炼铝业为动力导向型工业,需接近能源供应地,美国东北部煤炭资源丰定;从图中可看出美国东北部工业发达,接近消费市场。

(3)鲁尔区由衰落走向繁荣的措施主要有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发展科技,提高竞争力;治理污染,美化环境;加强交通建设等。

35.【答案】(1)川东地区人口稠密,主要分布在盆地中;川西地区人口稀疏,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谷地中。

(2)四川民工主要流向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的地区,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因为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有较多的就业机会,有较好的工资待遇,有更好的发展条件,对民工有较强的吸引力。

(3)促进了流出地与外界的经济和文化交流;缓解了人口流出地区的就业压力和当地的人地矛盾,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但也因此造成人才外流和当地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4)给出优惠政策,让回乡民工自主创业;发展当地经济,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吸收回乡民工参加工作;政府组织培训农民工,提高农民工素质。(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结合四川的地形、气候可知,平武至盐源一线以东地区的自然条件优越,人口稠密,而该线以西受恶劣自然条件的制约,人口稀少。

(2)四川民工大量流出,主要流向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的地区。

(3)人口流出对流出地既有利又有弊。即可以增加当地收入,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也导致人才流失,人口老龄化加重,出现“留守儿童”和“留守家庭”现象。

(4)当地政府应通过政策优势,吸引这些返乡的民工在家乡自主创业,为振兴家乡的经济贡献力量。完善区域基础设施,吸引企业迁入,使民工在当地就业。36.【答案】(1)微电子 技术

(2)鲁尔 煤炭 第三 煤炭 水源 铁矿(3)中小(4)市场 交通

【解析】(1)A是美国旧金山的“硅谷”,以微电子工业为主,属于技术指向型。

(2)从B地空间位置分析,B地是德国的鲁尔区,煤炭资源丰富,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了煤炭、钢铁、电力、化工等工业部门。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缺少铁矿资源。现在,为了调整工业结构,正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3)C工业区是意大利新工业区,生产规模小,以中小企业为主。

(4)D为宝山钢铁工业公司,该地临近沪宁杭工业基地,市场广阔;临近上海港,海运便利。

第三篇:云南省景东一中2018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达标测试二 高一历史

绝密★启用前

云南省景东一中2018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达标测试二

高一历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分卷I

一、单选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经过20年的革命起义、军事专政等风风雨雨之后,到了(17世纪)60—80年代,中下层人民既没有自己的组织,贵族、资产阶级也对暴力流血深感畏惧。”这段话旨在说明()A. 英国“光荣革命”发生的必然性 B.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必然性 C. 英国选择成立共和国的必然性 D. 英国进行1832年议会改革的必然性

2.联合国大厦有一幅彩色大型壁画,其主题是“黄金法则”“你不想人家那样对待你,你也不要那样对待别人。”我国外交政策最能体现该法则的是()A. 对外开放政策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不结盟政策 D. 多边外边交政策

3.近代一位诗人曾言:“和议知非策,瀛东弃可伤。坠天忧不细,筹海患难防。”又言:“初传烽火照辽阳,忽见干戈满故乡。”这首诗反映的是()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美国1787年宪法第六条规定:“本宪法及依本宪法所制定之合众国法律;以及根据合众国权力所缔结或将缔结的一切条约,均为全国的最高法律;每个州的法官都应受其约束,任何一州宪法或法律中的任何内容与之抵触时,均不得有违这一规定。前述之参议员和众议员、各州议会议员以及合众国政府和各州一切行政、司法官员均应宣誓或誓愿拥护本宪法。”该条款体现了()①宪法至上②主权在民③中央集权④三权分立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 D. ①②③④

5.孙中山在1912年元旦的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郑重宣布:“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统一。”确切地说,这一论断()A. 提升了民族力量 B. 凝练了民族精神 C. 增强了民族认同感 D. 推动了民族繁荣 6.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不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A. 确立了政治协商制度 B. 标志着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 C. 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 D. 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法律保证

7.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如征税、募兵、发行钱币、宣布对外和战以及使用武力恢复地方秩序等。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有一定的自治权”。这段文字反映出()

A. 美国两党制的形成和发展 B.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权力结构 C. 三权分立的原则 D. 共和政体的实质

8.法国右翼学者让·塞维利亚在《历史真相》一书中认为,公社时期的巴黎处于一种恐怖的气氛下,造反者们的权力是依靠恐怖来维持的。他的观点()

A. 肯定了巴黎公社的革命精神 B. 分析了当时巴黎的客观形势 C. 提供了审视历史的正确视角 D. 反映了对工人运动的偏见 9.观察下表,导致1946~1947年国共军队数量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 抗战结束,国共军队休整 B. 内战爆发,共产党精兵简政

C. 中共粉碎国民党的进攻,成功进行战略反攻 D. 中共打败国民党的进攻,准备进行战略决战 10.二战后形成的新的国际关系格局是()A. 维也纳体系 B.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C. 雅尔塔体系 D. “一超多强”的格局

11.1861年,伦敦有家报纸报道称:“就数量和重要性而言,下院9/10的议案是通过政府(内阁)之手。”这表明当时英国内阁()

A. 垄断了全部的立法权 B. 加强对议会工作的控制 C. 权力的膨胀达到顶峰 D. 对下院的控制大为削弱

12.1907年,浙江巡抚张曾扬以革命党罪名捕杀秋瑾,舆论大哗,认为官府未按“文明国对于国事犯之办法,而是无供无证,欲杀则杀,不必按律,人权尽为侵削”。张声名狼藉,后虽调离浙江仍难平民愤。张忧惧成疾,辞官回籍。材料说明()A. 清末时民权意识渐醒 B. 清末舆论界支持革命 C. 巡抚张曾扬徇私枉法 D. 西方国家同情革命党 13.《马关条约》不同于《南京条约》的突出特点是()

①签订于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②便利了列强向中国输出资本 ③反映了资本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侵略要求④通商口岸已深入中国内地 A. ①②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14.19世纪英国政治家评论道:“在选任政府方面,不管我们的宪法在理论上授予女王多大的自由,在实践中这种自由是不存在的。”这反映出英国近代政治制度的突出特征是()A. 国王是国家元首 B. 国王“统而不治” C. 国王任命内阁首相 D. 国王是国家的权力中心 15.导致下表中某一时期数字呈现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 开放通商口岸 B. 《马关条约》的签订 C. 政府奖励实业 D. 引进外国资本

16.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西欧国家财富的重新分配和社会阶层的贫富分化,主要是因为()A. 金银存量的增加导致通货膨胀 B. 丰富的原材料降低了制造业成本 C. 西欧的商贸中心由地中海转到大西洋沿岸 D. 人们的商业冒险意识和财富观念增强

17.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和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的经济措施都()A. 忽视市场的作用 B. 强化指令性的经济计划

C. 力图解决经济发展缺乏活力的问题 D. 解决了农、轻、重比例失调问题 18.下列关于斯大林模式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它极大地调动了苏联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②它使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

③为后来的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④它有严重的缺点和弊端,并对以后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其他各领域的发展起了严重的阻碍作用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19.某经济学流派认为:“影响经济的要素是货币发行量而不是需求。它主张控制货币发行量,反对用扩大政府开支、增加预算赤字手段来对付经济衰退和扩大就业。”这一理论()A. 是凯恩斯主义的新发展 B. 主张国家减少干预经济 C. 与自由放任政策相一致 D. 不利于滞胀危机的解决

20.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规定,35美元等价于1盎司黄金,各国货币再与美元挂钩,这本质上说明()

A. 实行了固定汇率制

B. 美元在货币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 C. 美国确立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 D. 美元与黄金价值相等

21.对下图反映的世界殖民地占全球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 第①段进行殖民扩张的是西班牙、葡萄牙 B. 第②段加紧殖民扩张的是荷兰、英国、美国等国 C. 第③段成为最大殖民帝国的是英国

D. 第④段说明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把殖民扩张推向顶峰

22.电视剧《当家的女人》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村长带人搜查各家各户私养的羊、兔,“割资本主义尾巴”,女主人公菊香说:“都说是上边政策已经放宽了,你们怎么还这样做呢?”该情节反映的历史时期大致处于()

A. 20世纪50年代初 B. 农业合作化时期 C. “文化大革命”初期 D. 20世纪70年代末

23.下列对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A. 股票投机盛行

B. 劳动人民相对贫困,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力 C. 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虚假繁荣 D. 资本主义制度已经腐朽,丧失了生命力

24.有学者认为,区域性合作组织形式有三种模式,其特点见下表:

下列组织属于模式1的是()

A. 亚太经合组织 B. 北美自由贸易区 C. 欧洲联盟 D. 上海合作组织

25.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在自主学习和探究“工业革命”一课之后,有四人分别写了历史小论文。下列他们立论的题目中,错误的是()A. 工业革命是从蒸汽机的投入使用开始的 B. 美国人在交通运输领域率先取得突破 C. 工业革命引起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变革 D. 工业革命使欧美资产阶级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

26.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A. 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B. 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C. 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 D. 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27.下列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在全国普遍推广国营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 ②把增强企业的活力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③公有制经济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 ④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③ C. ②①③④ D. ②①④③

28.“自公元1651年12月1日起及从此以后……无论为英国人或别国人的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非由属于本共和国人们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这一条文反映了()

A. 英殖民帝国已经形成 B. 英国已处于世界工厂的地位 C. 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D. 英国与荷兰的商业竞争激烈

29.学者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20世纪)……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是指()A. 多数国家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 B. 生产和贸易全球化 C. 世界市场一体化 D. 国际分工日趋明显

30.列宁曾强调“它是在特殊条件下实行的特殊政策,实行的是一些非常措施,但是非常明显,这个政策在军事上战胜了敌人,但在经济战线上没有取得成功。”为纠正这一问题,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采取的政策是()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农业集体化政策 D.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 共55分)31(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7年乔治•凯南说“如果把苏联遏制住了,而不损害美国经济繁荣和政治稳定,那么苏联党的结构就要经历一段非常紧张的阶段,最终将导致苏联政权的解体或逐步软化。” ——摘自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像苏联以前的很多帝国一样,苏联最后从内部爆炸和瓦解了。其原因不是直接的军事失败,而主要是由经济和社会问题加速引起的分崩离析。——摘自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材料三

如果一个国家把它的很大一部分资源不是用于创造财富,而用于军事目的,那么,从长远看,这很可能导致该国国力的削弱。——摘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1)材料一体现了何种政策主张?为落实上述主张,美国采取了哪些行动?(2)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

32(20分).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官制是先秦时期在选官用人方面所实行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春秋以来,宗法世族的削弱,动摇了世官制的根基;其时士阶层的崛起与私学的产生为职官制的形成创立了条件;而战国新人才观的提出以及郡县制和谷禄制的推行又为职官制的形成提供了思想理论依据和制度保障,从而使职官制逐渐取代世官制成为选官用人的主流。——李明《浅论世官制向职官制嬗变的历史动因》

材料二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三曹魏黄初元年,魏文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通典》卷一四

材料四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先秦时期“世官制度”下,官员主要是通过怎样的方式产生的?根据材料一,分析先秦时期“世官制”被取代的原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三、四及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选官核心标准的演变。

(3)比较材料二和材料四,概括在察举制和科举制中考试所起的作用有何不同?说明两种选官制度的关系。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科举制的影响。

33(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斯大林模式的新型现代化途径是,在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大国,以苏维埃政权为杠杆,采用非常手段从本国农业积累工业化资金,用行政办法对资源、劳动力进行重新配置,采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式快速地推进现代化。

——米艳《试论斯大林模式:落后国家现代化的一种途径》 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工业化的主要特点和影响。

34.(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两位陛下(指西班牙国王和王后)决定派我,克里斯托夫·哥伦布前往印度,以熟悉它的国土、人民和君主,了解它们的风俗习惯并带回如何能使它们皈依我国神圣宗教的经验,便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这条路,据我们所知,迄今尚无人走过。——哥伦布《航海日志》

结合所学指出哥伦布“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的原因。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哥伦布前往东方探险的目的。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对暴力流血深感畏惧”预示着资产阶级革命将会用新的方式来达到目标,即结束暴力革命的方式,这适应了资产阶级的要求,故选A。2.【答案】B

【解析】“你不想人家那样对待你,你也不要那样对待别人” 体现的是平等互惠、和平共处,由此可得知我国外交政策的法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所以选C。3.【答案】C

【解析】从材料“瀛东弃可伤”“初传烽火照辽阳”“筹海患难防”可知,这次历史事件是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割占台湾。所以答案选C。4.【答案】C

【解析】材料“前述之参议员和众议员、各州议会议员以及合众国政府和各州一切行政、司法官员均应宣誓或誓愿拥护本宪法”体现了宪法至上的原则;材料“每个州的法官都应受其约束,任何一州宪法或法律中的任何内容与之抵触时,均不得有违这一规定”体现了联邦制即中央集权制的原则。所以答案选C。5.【答案】C

【解析】民族认同感表示个体对所属群体的归属感,即一个民族中的人们对于自己所属民族的归属意识。题干材料“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直接表述了其“认同感”。故答案选C。6.【答案】D

【解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立了政治协商制度,A项错误;新中国成立之前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C项错误;三大改造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B项错误;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法律保证。所以答案选D。7.【答案】B

【解析】材料中的第一句主要强调了联邦政府拥有哪些权力,第二句话说明地方各州之间拥有的自治权,故能反映出美国政治结构的特点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A C D三项表述的特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符合题意。8.【答案】D

【解析】该学者认为巴黎公社是“依靠恐怖来维持的”, 否定了巴黎公社的革命精神和民主措施, “造反者们”的称呼也反映出对工人运动的偏见,故D项正确。9.【答案】C

【解析】依据图表时间信息,C项发生在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国共兵力对比由此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符合史实。A、B两项表述不符合史实;D项与表中时间不符。故答案选C。10.【答案】C

【解析】二战后,世界大国开始按照一些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体系,即雅尔塔体系。11.【答案】B

【解析】材料“就数量和重要性而言,下院9/10的议案是通过政府(内阁)之手”说明英国内阁对议会加强了控制。所以应选B。12.【答案】A

【解析】由材料“文明国对于国事犯之办法,而是无供无证,欲杀则杀,不必按律,人权尽为侵削”可见清末时民权意识渐醒。故选A。1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马关条约》的内容反映列强侵华进入新阶段,对中国的危害更大了,①②③④均是《马关条约》不同于《南京条约》的特点。14.【答案】B

【解析】抓住题干时间19世纪,可知英国责任制内阁已经确立并得到完善,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这与题干信息“在实践中这种自由是不存在的”相符,故B项正确;AC项不能说明题干“在实践中这种自由是不存在”的信息,故排除;议会是英国的权力中心,故D项错误。15.【答案】B

【解析】解决本题首先需要找到呈现大幅增长的时期,通过观察表格可知数字大幅增长的时期是1894年至1913年,这个时期是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时期,由于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政府为了赔偿大量的战争赔款,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所以这一时期的数字有大幅的增长。16.【答案】A

【解析】新航路的开辟使大量金银涌入西欧,从而使金银价格下降,货币贬值,物价上升,引发通货膨胀,结果使封建主、城乡雇佣工人和一般贫苦农民的收入受到严重损害,而新兴的工商业资产阶级大发横财,这样就促进了西欧国家财富的重新分配和社会阶层的贫富分化,故A项为最佳答案;B项只能导致制造业主的收入增加,故不正确;C项只能使大西洋沿岸的商业资产阶级财富增加,故不正确;D项只是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并不能导致西欧国家财富的重新分配和社会阶层的贫富分化,故不正确。17.【答案】C

【解析】两个改革都没有解决农、轻、重比例失调问题,D错误;戈尔巴乔夫改革改变了单一的公有制,允许个体经济存在,并且承认市场的调节作用,所以A不是相同点;B错误;故C正确。18.【答案】D

【解析】斯大林模式牺牲广大农民的利益,为工业化提供了资金,这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造成苏联农业长期停滞不前。①错误,②③是其进步性,④是其局限性。因此D正确。19.【答案】B

【解析】凯恩斯主义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刺激经济,维持繁荣,与材料内容相反,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货币学派主张,从“反对用扩大政府开支、增加预算赤字手段来对付经济衰退和扩大就业”,可知反对国家过多干预经济,故B项正确;从“它主张控制货币发行量”,可知仍然主张国家对经济宏观调控,与自由放任政策不同,故C项错误;20世纪70年代滞胀危机后,国家减少了对经济干预,缓解经济危机,故D项错误。20.【答案】C

【解析】这样的规定使美元取得了高于其他各国货币、等同于黄金的地位,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主导。这从本质上反映了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确立。21.【答案】B

【解析】第②段是在17、18世纪,当时主要的殖民国家是荷兰、英国、法国,美国在18世纪后期才独立。22.【答案】D

【解析】阅读材料,“都说是上边政策已经放宽了”说明事情发生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仍然在“割资本主义尾巴”说明旧的思想做法依然存在,人们一时还不能适应新变化。根据以上推论,此事应该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末。23.【答案】D

【解析】股票投机、购买力低、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等反映了产销矛盾,而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存在,但不是资本主义制度丧失了生命力,故选D项。24.【答案】C

【解析】模式1的特点是政治、经济一体化,世界唯一的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是欧盟;模式2符合北美自由贸易区;模式3符合亚太经合组织。25.【答案】A

【解析】工业革命是从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开始的,A项论文题目不符合史实,故选A。26.【答案】B

【解析】苏俄新经济政策是在坚持无产阶级控制国家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利用商品、市场、货币等发展经济,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涉及处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问题;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变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因素,逐步实现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也涉及处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问题,故正确答案为B项。27.【答案】D

【解析】1987年,全国已有80%的国营企业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讨论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把增强企业活力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召开,大会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召开,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公有制经济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故时间排序应为②①④③,选择D项符合题意。28.【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英国通过立法打击别国,维护本国商业利益,根据“1651年12月”可以判断此时为17世纪中期,恰是英国与商业比较发达的荷兰之间的殖民争夺时期,故D项正确。29.【答案】A

【解析】当今全球化是一个发展趋势,因此B、C两项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方向,D项在工业革命期间就已经出现。故选A。30.【答案】B

【解析】由题干可知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项与问题不符,故A项错误;新经济政策是在战时共产主义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阻碍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推行的,故B项正确;C、D两项是斯大林模式的内容,与问题中列宁采取的政策不符,故错误。

31.【答案】(1)主张:遏制苏联。行动:政治上出台“杜鲁门主义”,发动冷战;经济上通过推行“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和遏制苏联,同时主导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为核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军事上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

(2)原因: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拖垮了苏联经济;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长期得不到根本纠正导致了严重的经济衰退;戈尔巴乔夫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新思维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方向,导致了政治思想的混乱;政治多样化导致了社会动荡加剧,危机全面爆发;西方的和平演变。【解析】(1)本题考查美国对苏联的政策,第一问学生从“如果把苏联遏制住了,而不损害美国经济繁荣和政治稳定”得出美国要遏制苏联的意图;第二问学生结合所学答出美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实行的措施即可。

(2)本题考查苏联解体的原因,学生从材料中“苏联最后从内部爆炸和瓦解”、“很大一部分资源不是用于创造财富,而用于军事目的”可知要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较好的基础知识。

32.【答案】(1)方式:世袭。原因:宗法世族的削弱,士阶层的崛起;私学的产生;战国时期新人才观的提出;郡县制和谷禄制的推行。

(2)演变:由以德行为标准,到以门第为标准,直至以考试成绩为标准。

(3)不同:察举制:考试并不决定取舍,而只决定高下。科举制:主要以考试成绩决定取舍。关系:科举制由察举制发展而来。

(4)影响: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解析】(1)据材料“世官制是先秦时期在选官用人方面所实行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可知,先秦时期的选官制度为世官制,其方式为世袭制。原因结合材料“宗法世族的削弱,动摇了世官制的根基;其时士阶层的崛起与私学的产生为职官制的形成创立了条件;而战国新人才观的提出以及郡县制和谷禄制的推行又为职官制的形成提供了思想理论依据和制度保障”加以归纳概括即可。(2)据材料可知,材料二体现的选官制度为察举制,材料三体现的选官制度为九品中正制;材料四体现的选官制度为科举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选官标准的演变为由察举制以德行为标准,到九品中正制以门第为标准,直至科举制以考试成绩为标准的演变过程。(3)据材料“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可知,察举制中的考试不是能否做官的标准,只是用以区分等级高下;据材料“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可知,科举制以考试成绩决定取舍。由材料“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可以归纳出二者的关系。(4)本题考查科举制产生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的影响在于:有利于打破特权对官制的垄断;扩大了官吏人才来源;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推动了民间向学风气的形成,为封建王朝的发展繁荣奠定了人才基础。

33.【答案】特点:政府主导,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经济计划,强调经济发展的高速度。影响:发展重工业,实现了工业化,改变国家落后面貌。牺牲农民利益,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造成经济发展比例失调;僵化实行计划指令,越来越阻碍苏联经济进一步发展。

【解析】苏联工业化的主要特点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影响从积极与消极两方面回答,积极方面从实现了工业化,改变国家落后面貌角度回答;消极方面从对农业、国民经济发展影响等角度回答。

34.【答案】原因:奥斯曼帝国阻碍了传统的东西方贸易的通道,必须开辟直达东方的新航路;哥伦布坚信地球是圆的。

目的:熟悉当地风俗人情,传播宗教;掠夺黄金、白银、香料等。

【解析】第一小问的原因需要区别“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的原因和“走向西的海路”的原因,前者由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崛起阻碍了东西方贸易的通道,后者因为哥伦布相信并接受了地圆学说。第二小问的目的依据材料提炼并联系所学知识从熟悉当地风土人情、传播宗教;“黄金热”、希望得到东方的香料等方面进行思考。

第四篇:云南省麻栗坡县一中2018年下学期六月份考试 高一历史

绝密★启用前

云南省麻栗坡县一中2018年下学期六月份考试

高一 历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分卷I

一、单选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1.德国宰相俾斯麦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制定不仅是参照了英国的立宪制度,更重要的一点还是得益于美国。”《德意志帝国宪法》对英国立宪制度的参照主要体现在()A. 皇帝权力受到制约B. 实行联邦制 C. 设立责任内阁D. 议会拥有立法权

2.北宋政府规定,各州郡的财赋,除自留一小部分外,其余运往京师开封或其它指定地点,由中央掌管。这一措施的政治作用是()

A. 保证京师的财政供应B. 消除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C. 防止农民起义D. 抵抗少数民族的进攻

3.1952年4月20日,周恩来在一次我国驻外使节会议上讲话时指出:“历史上,有在革命胜利后把旧的外交关系继承下来的,如辛亥革命后,当时的政府希望很快地得到外国承认而承袭了旧的关系。我们不这样做。”这里的“不这样做”是指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特点是()A. “一边倒”B. “另起炉灶”

C.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 “反对霸权主义”

4.1848年,威廉姆斯在《中央王国》一书中说道:“……中国政府的高官阶层中的不少官员都怀有让人极为敬佩的才能和知识……。它维持了这个国家庞大的机器的运转,也保持着一种不衰的崇文风气。”下列制度中,最有可能产生“崇文风气”的是()

A. 世袭制B. 察举制C. 九品中正制D. 科举制

5.影片《建党伟业》中,有不少学生因巴黎和会上山东问题对外交涉失败而在街头高举标语、发表慷慨激昂演讲以向政府施压的镜头。从尊重历史的角度出发,下列在这一镜头设计的标语中,不可能采用的是()A.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B.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C. “废除二十一条”D. “打倒国民党卖国政府”

6.“随着版图的拓展,国际交往的扩大,商品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在政治经济活动中也产生了许多新问题、新矛盾……(罗马法)存在明显的缺陷。”解决这一“缺陷”的关键是()A.习惯法的使用B. 《十二铜表法》的颁布 C. 万民法的实施D. 《阿奎利亚法》的颁布

7.导致下表中某一时期数字呈现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 开放通商口岸B. 《马关条约》的签订 C. 政府奖励实业D. 引进外国资本

8.明朝自宣德以来,中央机构互相倾轧。英宗登基后,太皇太后委政内阁,令大学士杨士奇等对题奏本章拟出处理意见,交皇帝裁定,明朝票拟走向制度化。这主要反映了()A. 内阁地位逐渐提高B. 明英宗时期初设内阁 C. 废丞相后政治腐败D. 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机构

9.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他们三人的共同目标是()A. 挽救中华民族危亡B. 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C. 推翻清政府的统治D.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10.就当时布尔什维克党内部的分歧,莫洛托夫说:“当他们所说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将来的事情时,列宁回答说:不,现在就应当准备社会主义革命。”当时的“分歧”主要是围绕()A. “四月提纲”中的主张B. 《和平法令》中的规定 C. 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决定D. 《土地法令》中的规定

11.宪政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特征。下表中关于三部宪法的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A. 颁布时间B. 制定机构C. 特点D. 评价

12.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宣誓:“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文实遵之……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所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誓词表明孙中山()

①坚决推翻满洲政府,建立民国 ②明确反对帝国主义③不贪恋总统职位 ④追求民族振兴 A. ①②③④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 13.19 世纪中期,德意志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是()A. 封建君主制度B. 国家四分五裂 C. 国内资源匮乏D. 强大邻国的威胁

14.秦汉以后,中国存在一种“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的政治现象。它指的是官员和胥吏的职位均不得世袭,但胥吏却常常利用日常工作程序繁琐、官员不熟悉政务之机,使其职位实际成为自家的“封建”领地。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

A. 分封制的长期存在B. 官僚政治的弊端 C. 中央集权的削弱D. 行政效率的低下

15.美国历史学家写道:“想象一下,哥伦比亚麦德林可卡因垄断集团成功发动了一起对美国的军事袭击,迫使其允许可卡因贸易合法化,还须支付巨额战争赔款——这幅场景当然荒谬绝伦,但类似的事件在19世纪的中国确曾发生过。”“类似的事件”是指()A.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B. 甲午战争 C. 抗日战争D. 鸦片战争

16.20世纪70年代以后,欧美出现了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某种经济形态,它属于经济体制范畴,是在基本经济制度既定的条件下,为促使稀缺资源的合理配置,而由一系列有机联系并互相制约的机制、制度、组织、决策等方式而形成的复合体。这种经济是()

A. “混合经济”B. 计划经济C. 市场经济D. “新经济”

17.“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的敌人”,这一口号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 在农业集体化运动中,出现了过激现象 B. 确立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水平还有距离 C. 农民加入集体农庄的积极性高涨 D. 苏联搞农业集体化运动时机还不成熟

18.有人形容中国古代商业就像一个带着枷锁、脚镣并被捆绑起来的舞者,她的每一个舞步都带着沉重的牵累,她的每一个旋转都受着束缚的疼痛。这主要是因为()A. 古代中国交通不发达B. 古代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生产落后 C. 古代中国不对外开放D. 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19.中国近代史上首次打破列强垄断局面的交通行业是()A. 航空运输B. 铁路运输C. 公路运输D. 轮船运输 20.下列有关美国“新经济”的表述,正确的有()①以知识经济为基础 ②以信息技术为主导

③“新经济”是由美国一家杂志提出的 ④“新经济”就是第三产业

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③④

21.同学们观看有关美国20世纪30年代历史的电影,发现30年代的美国商店里,消

费者踊跃购买贴着下图标识的商品,而没有该标识的商品则受到冷落,美国消费者这样做是为了()A. 抵制国内极右势力

B. 为社会捐资,为解决危机做一份贡献 C. 支持政府推行的公平竞争法则

D. 购买降价处理的商品,缓解生活的困难

22.关于蜀锦的一组史料。《丹阳记》曰:“江东(吴国)历代尚未有锦,而成都独称妙。故三国时,魏则资于蜀,而吴亦资西道。”《益州记》:“锦城在益州南筰桥东流江南岸,蜀时故锦宫也,其处号锦里。”《诸葛亮集》:“今民贫国虚,决敌之资唯仰锦耳!”从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 丝织品收入是蜀国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 B. 蜀国织锦业属官营手工业的范畴 C. 蜀地丝织技艺在三国中居领先地位 D. 蜀锦质优价廉,其时已销海内外

23.“亚洲的贸易须在公司自己的武器的保护和威力之下,始得以驱动和维持,而购置武器的费用又须以贸易利润支付;故贸易不可无作战,作战亦不可无贸易。”上述荷属东印度公司的言论反映了()A. 垄断性的贸易公司参与殖民争夺B. 荷兰与中国贸易冲突加剧 C. 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出现D. 荷兰失去了海上霸主地位

24.珠海由1980年以前的一个普通小县城发展成为今天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其主要原因是()A. 毗邻港澳B. 科技领先C. 政策扶持D. 资源丰富

25.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勃列日涅夫政府基本上只是试图作表面的改革,而不考虑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 勃列日涅夫开创了苏联改革的先河B. 勃列日涅夫把改革限制在政治方面 C. 勃列日涅夫不打算触动斯大林模式D. 勃列日涅夫首次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26.下表信息反映出()

A. 政府对民间商业控制越来越紧

B. 政府专卖制度已严重影响了我国商业的发展 C. 政府对工商业由官营向管理转变 D. 政府专卖范围呈扩大趋势

27.有人将辛亥革命后中国的某些变化戏称为“头上和脚上的变化”,从社会习俗变迁的角度来看,主要反映的是()A. 民族独立和民主政治B. 旗袍和中山装的兴起 C. 剪辫运动和废止缠足D. 民主共和观念的深入

28.苏联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形成了“斯大林模式”,曾经取得过辉煌的成就。下列现象中与这一模式相符合的是()

A. 开辟了新型的工业化模式B. 下放部分中央企业的管理权 C. 取消农产品的余粮收集制D. 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29.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撰文:我前岁在北京过年,刚过新年,又过旧年,看见贺年的人,有的鞠躬,有的拜跪,有的脱帽,有的作揖,有的在门首悬挂国旗,有的张贴春联。对这则材料中的信息理解不正确是()

A. 辛亥革命对传统习俗产生了冲击 B. 社会习俗的改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C. 新旧杂陈是该时期社会习俗的特点 D. 新的社会风尚成为社会主流

30.西奥多·罗斯福说,“我们正面临着财产对人类福利的新看法……有人错误地认为,一切人权同利润相比都是次要的。现在,这样的人必须给那些维护人类福利的人民让步了。每个人拥有的财产都要服从社会的整体权利,按公共福利的要求来规定使用到什么程度。”这段话反映了西奥多·罗斯福怎样的改革理念()A. 调整财产与公共福利的关系B. 人权比利润更重要 C. 反对垄断D. 追求社会和谐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5分)

31.(10分)阅读分析材料,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历史上的人类童年时代,有粗野的儿童,有早熟的儿童。古代民族中有许多是属于这一类的。希腊人是正常的儿童,而且是人类最美好的童年。——马克思

材料二 如果(公民)大会通过了某项议案,那么这一议案就成为所有公民必须遵循和执行的法律。……其中的一些重要法律要委托大会秘书刻碑存证。碑文的开头必然是“议事会和人民议决”,或仅仅是“人民议决,……雅典民主政权机关的运作机制和操作程序,以及不同构成单位之间的整合关系正是依赖这些法律才得以存在和运行的。” ——《世界历史十五讲》

材料三 罗马以前,整个古代世界都有一个视觉盲区,不知道“私人”的存在。即使希腊人的公民资格,也只是从城邦分享什么,而不是在城邦之外拥有什么。后来罗马人由于面对商品经济中私人交往的过于活跃,不得已,第一次将整个法律体系区别为“公法”与“私法”。这却开启古代世界最有价值的一场革命,当时谁也没有在意;到了1649年英国革命,两次内战确实乏善可陈,最有意思的章节是在1688年,赶走了一个国王,却迎回了这个国王的女儿、女婿……,开创了权力不流血更迭的惯例;美国人自己认为,1775年至1785年动枪动炮是革命,但是1787年宪法制定以及伴随宪法在全民投票中发生的政治辩论,则更是革命,而且是

更重要的革命。——朱学勤《这一千年的革命》

(1)结合所学知识,应怎样理解材料一中“希腊人是正常的儿童,而且是人类最美好的童年”这句话?(2)材料二表明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是什么?

(3)概括材料三作者的核心观点。为什么说罗马法“开启了古代世界最有价值的一场革命”?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对柏林的分区占领图

材料二 日本因为战争订货而迅速繁荣,中国因为战争而

失去了统一的最佳时机,朝鲜因为战争而牺牲无数且至今分离对峙,美军因为战争而重返朝鲜,苏联因为战争而成功地把中国诱入与西方决裂的道路上。

——摘自《中俄秘档里的朝鲜战争》

⑴依据材料一,指出二战后美苏等大国在德国问题上的主要行为并归纳其历史原因。⑵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朝鲜战争的结束对东亚政治局势的主要影响。

33(15分).社会主义运动经历过曲折的发展历程,其中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总结与反思。

材料一 赫鲁晓夫的改革冲击了“神圣不可侵犯”的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但是,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总体上的规划和科学的试验,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却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

材料二 俄罗斯专家格·阿·阿尔巴托夫对勃列日涅夫18年执政生涯的评价:到这个时期,苏共二十大所激发的,而在随后的岁月中被保守主义的灭火队竭力加以扑灭的那股新的热情也逐渐泯灭。1964年上台的领导人甚至不想去使国内政策恢复活力。经济方面的改革也是短命的,很快被俄国历史上最盛行的无所不在的行政命令和官僚主义的管理作风和管理方法所代替。

材料三 戈尔巴乔夫提出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代替“科学社会主义”;1990年,戈尔巴乔夫又推行政治多元化实行多党制。戈尔巴乔夫总统提出“更新联盟”的构想,于1991年8月公布了《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以“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代替了原先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每个共和国都成为主权国家。回答下列问题:

(1)据材料一指出,赫鲁晓夫的改革有何积极意义?

(2)据材料二,阿尔巴托夫对勃列日涅夫的基本态度是什么?结合材料一、二,归纳赫鲁晓夫与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有何相似的局限性?

(3)据材料三,戈尔巴乔夫犯了哪些严重错误?

34(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以来,外报传入中国后,一些知识分子积极投身报界,引进“西学”,自办报刊。中国人自己办报刊,在国内始于19世纪70年代。具有代表性的有艾小梅办的汉口《昭文新报》王韬主编的香港《环球日报》容闳等创办的上海《汇报》以及广州的《述报》等。这些报刊对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广收博览,学习吸收,洋为中用,以求自身发展。其版式、体例和印刷技术,都仿效外国报纸。

材料二 维新变法迎来了中国国人办报的一次高潮,据不完全统计,在1895~1898年间,全国新出版的中国报刊约120种,其中80%左右为中国人自办。同时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领袖人物开始了办报活动。在北京创办的《中外纪闻》、在上海创办的《强学报》《时务报》、湖南维新派创办的《湘学新报》《湘学报》等,宣传变法图存。这些活动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促进了变法的实现。——姚福中《中国编辑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70年代中国办报者的主体是哪些人?报刊的基本内容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当时出现国人自办报刊的原因。

(2)材料二所述报刊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这些报刊的创办有什么特点?(3)综上材料,国人自办的近代报刊在当时有什么意义?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德意志的权力中心是皇帝,因此皇帝权力受到制约的说法不够准确,故A项错误;联邦制是美国首创,德国的联邦制应该是得益于美国,故B项错误;德国并未确立责任内阁制,故C项错误;英国议会拥有立法权,德国议会也拥有立法权,因此可以说是对英国立宪制度的参照,故D项正确。2.【答案】B

【解析】从题意可以看出通过这一措施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3.【答案】B

【解析】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希望很快地得到外国承认而承袭了旧的关系。但新中国成立后不承认旧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这符合“另起炉灶”内容,故B项正确。4.【答案】D

【解析】科举制是封建社会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把读书、考试和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因此科举制最有可能产生“崇文风气”。5.【答案】D

【解析】材料中的镜头反映的应该是五四运动的场景,当时的政府是北洋军阀政府,标语中不可能采用的是“打倒国民党卖国政府”,因此选D。6.【答案】C

【解析】材料中“随着版图的拓展,国际交往的扩大,商品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在政治经济活动中也产生了许多新问题、新矛盾”说明此时罗马已经由共和国走向罗马帝国时代,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罗马法律也由共和国时期的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A B D三项与上述史实特征不符。所以答案选C。7.【答案】B

【解析】解决本题首先需要找到呈现大幅增长的时期,通过观察表格可知数字大幅增长的时期是1894年至1913年,这个时期是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时期,由于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政府为了赔偿大量的战争赔款,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所以这一时期的数字有大幅的增长。8.【答案】A

【解析】题干中叙述的是明朝宣德、英宗时期票拟逐渐制度化的过程,反映的是内阁地位的逐步提高,正确的是A项;内阁设置是在明成祖时期,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政治腐败,C项错误;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机构,排除D项。9.【答案】A

【解析】康有为维新变法的目的是救亡图存;孙中山辛亥革命的目的是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张謇创办实业是为了实现“实业救国”的理想。三人共同目标都是挽救民族危亡,改变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状况,只是方式手段不同;故本题选A。

10.【答案】A

【解析】列宁在“四月提纲”中主张应将俄国革命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展到社会主义革命,所以分歧在于要不要立即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故选A项,B和D均是十月革命以后的事情,C不符合题意。11.【答案】B

【解析】本题材料提到,《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权利法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B.制定机构,正确,因此选B。《德意志帝国宪法》是1871年颁布,体现皇权至上原则,A、C错误;《德意志帝国宪法》是德意志统一完成后颁布的,故D项错误,排除。12.【答案】B

【解析】从“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可知①正确;从“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可知③正确;从“民国卓立于世界”可知④正确;在辛亥革命时,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没有明确的反帝要求和主张,材料只是要求列强承认民国,可知②错误。故答案选B。13.【答案】B

【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在19世纪中期德意志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就在于国家的四分五裂,故选B项,A、C、D项不符合题意。14.【答案】B

【解析】秦汉以后,分封制确实长期存在,但与题干现象无关,排除A项。秦汉以后,中央集权呈加强趋势,排除C项。抓住“胥吏却常常利用日常工作程序繁琐、官员不熟悉政务之机,使其职位实际成为自家的„封建‟领地”,说明“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的政治现象与行政效率低下有关,而行政效率低下则是由官僚政治的弊端造成的,排除D项,故B项正确。15.【答案】D

【解析】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可卡因贸易合法化‟ 才是本题的题眼, “可卡因”当然也是毒品,所以“类似的事件”只能是指鸦片战争,所以本题答案选择D。16.【答案】A

【解析】在70年代经济滞胀影响下,欧美国家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出现了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A正确;B是社会主义苏联的经济体制;C不是在20世纪70年代才出现;D出现在90年代。17.【答案】B

【解析】苏联政府采取行政命令的过火方式,强迫农民加入集体农庄,说明农业全盘集体化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并不匹配,故B项符合题意;A、D两项属于农业全盘集体化过程中的“现象”;C项与农业全盘集体化过程中农民强烈不满的史实不符。18.【答案】D

【解析】中国封建社会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强调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发展,从而严重束缚了商业发展。故本题正确答案是D项。19.【答案】D

【解析】中国近代史在航空运输、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上列强一直处于垄断地位,故A、B。C项错误;1872年李鸿章创办上海轮船招商局,对打破列强垄断中国航运有重要作用,故D项正确。20.【答案】B

【解析】“新经济是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④说法不正确。21.【答案】C

【解析】美国罗斯福新政时期的蓝鹰标志是政府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后,给接受法案的企业产品上做的标记,表示该企业守法和致力于复兴。消费者踊跃购买当然会促进工业的复兴。A、B与材料无关,D项表述错误。22.【答案】D

【解析】据材料“今民贫国虚,决敌之资唯仰锦耳”可知丝织品收入是蜀国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据材料“锦城在益州南筰桥东流江南岸,蜀时故锦宫也,其处号锦里”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蜀国织锦业属官营手工业的范畴,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据材料“江东(吴国)历代尚未有锦,而成都独称妙。故三国时,魏则资于蜀,而吴亦资西道”可知蜀地丝织技艺在三国中居领先地位,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无法体现蜀锦质优价廉,其时已销海内外,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23.【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内容可知,贸易和战争是紧密相连的,要维持贸易必须有战争,而要战争也必须有贸易为其提供购置武器的费用,此处所指的贸易即荷属东印度公司,其属于垄断性贸易公司,故A项正确;材料中亚洲的贸易不是指荷兰和中国的贸易,故B项错误;材料里面没有涉及到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出现,故C项错误;荷兰失去海上霸主地位是因为三次英荷战争,故D项错误。24.【答案】C

【解析】198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珠海设立经济特区,珠海发展成为今天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由此可见主要原因是政策扶持,故C项正确;A、B、D项不属于主要原因,故A、B、D项错误。25.【答案】C

【解析】比较各选项,选项A不正确,苏联改革最先从赫鲁晓夫开始;选项B错误,因为勃列日涅夫改革重点是在经济领域的重工业方面进行的;选项D不属于苏联改革的内容。故正确答案为C项。26.【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政府不排斥手工业者和商人的经营活动”,可得知政府对民间商业控制渐松,故A项错误;B项信息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国家只在批发环节上控制商品经营”等信息,可得知工商业的经营,政府主要是加强管理,故C项正确;由汉朝的盐铁专卖到明清只有盐专卖,可得知专卖范围在缩小,故D项错误。27.【答案】C

【解析】民族独立和民主政治是政治方面,不属于社会习俗变迁,故A项错误;旗袍和中山装是服装的变化,不符合材料意思“头上和脚上的变化”,故B项错误;据材料“辛亥革命后中国的某些变化戏称为„头上和脚上的变化‟”可知剪辫运动和废止缠足,故C项正确;民主共和观念的深入属于政治思想观念,不属于社会习俗变迁,故D项错误。

28.【答案】A

【解析】斯大林模式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为后来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故A正确。B项是赫鲁晓夫改革;C项是新经济政策;D项是戈尔巴乔夫改革。29.【答案】D

【解析】据材料“有的鞠躬”“有的作揖”和“有的在门首悬挂国旗”可知辛亥革命对传统习俗产生了一定的冲击,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据材料“刚过新年,又过旧年”和“有的拜跪”可知社会习俗的改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据材料“刚过新年,又过旧年”“有的鞠躬”“有的拜跪”“有的作揖”和“有的在门首悬挂国旗”可知新旧杂陈是该时期社会习俗的特点,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据材料可知社会习俗的改变有一个缓慢的过程,新旧杂陈是该时期社会习俗的特点,新的社会习俗尚未成为主流,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30.【答案】A

【解析】“正面临着财产对人类福利”可知西奥多·罗斯福讲的主题是财产与公共福利的问题,本题强调福利和人权应该相适应的问题,A符合题意。

31.【答案】(1)古希腊创立了民主政治的管理模式,人文主义精神不断发展,为近代西方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政治和思想基础。

(2)人民权力至高无上(或人民主权);依靠法律来维系。

(3)核心观点:静悄悄的社会变革有时比轰轰烈烈的革命更有益于推动历史的进步。

原因:罗马法的划分有利于完善法律体系,化解社会矛盾,并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提供了借鉴。【解析】(1)材料一中马克思是从政治特征和文明发展的角度评价了古希腊文明,所以结合教材内容回答出古希腊政治和思想发展中的特点即可;(2)材料二中的文字说明古希腊公民大会的决议成为不可动摇的法律,这既体现了法律至上的特征也能说明公民大会人民主权的特征;(3)归纳材料三的内容可以得出材料的中心思想,即法律和制度的变革比轰轰烈烈的革命更有益于推动历史的进步,至于原因答出罗马法对后世的法律和社会制度的积极影响即可。

32.【答案】(1)对德国采取了分区占领的分裂行为。历史原因:美苏等国是抗击德国法西斯的主要军事力量;为了实现各自在德国和欧洲地区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意识形态不同及“冷战”思维的影响。

(2)停战协定的签署,使朝鲜的安全得到了巩固;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空前提高;扩张美国在远东的势力;日本在美国亚太军事体系中地位上升。

【解析】(1)从材料一图片信息中可以看出二战后德国被美苏等大国分区占领;结合所学可知历史原因是:美苏等国是抗击德国法西斯的主要军事力量;为了实现各自在德国和欧洲地区国家利益的最大化;意识形态不同及“冷战”思维的影响。(2)从材料二的文字“ 日本因为战争订货而迅速繁荣…… 美军因为战争而重返朝鲜” 可以看出朝鲜战争对当

时国际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即:扩张美国在远东的势力;日本在美国亚太军事体系中地位上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停战协定的签署,使朝鲜的安全得到了巩固;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空前提高。

33.【答案】(1)意义:冲击了“神圣不可侵犯”的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

(2)态度:否定态度,认为勃列日涅夫在走回头路。

局限:虽然都开展了改革,但是都未能冲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回到了斯大林模式的老路上去了。(3)错误:放弃社会主义思想;放弃共产党的领导;放弃社会主义道路;放弃统一的国家主权。

【解析】(1)根据材料一“赫鲁晓夫的改革冲击了„神圣不可侵犯‟的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回答。

(2)第一小问态度,根据材料二“1964年上台的领导人……很快被俄国历史上最盛行的无所不在的行政命令和官僚主义的管理作风和管理方法所代替”回答;第二小问局限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者改革都未能冲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3)根据材料三“戈尔巴乔夫提出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代替„科学社会主义‟”说明放弃社会主义思想;“1990年,戈尔巴乔夫又推行政治多元化实行多党制”说明放弃共产党的领导;“戈尔巴乔夫总统提出……每个共和国都成为主权国家”说明放弃社会主义道路;放弃统一的国家主权。

34.【答案】(1)主体:中国知识分子。基本内容:宣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原因:政治:列强侵略,民族觉醒,探索救亡道路;经济方面,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与发展,为报刊业提供了物质条件。文化方面,西方先进科技文化的传播在客观上的促进作用,加上外国人在华办报潮流的推动。

(2)核心内容:救亡图存,变法图强。特点:报刊以中国人自办为主;办报数量多;地区广;社会影响大。(3)宣扬资产阶级新文化运动;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使中国的印刷出版、大众传播以及整个文化事业迅猛发展。

【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回答,内容提炼材料,原因要结合19世纪70年代的社会背景回答,可从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角度考虑;第(2)问,从报刊的宣传内容可总结报刊的核心内容,特点要依据材料中的“报刊约120种”“80%左右为中国人自办”“在北京……上海……湖南……”“推动……促进……”等信息分角度总结;第(3)问需要注意问题的几个限制词,“综上材料”“自办”“当时”,回答意义时,要求依据上述材料,而不是回答报刊对社会的所有角度的影响。

第五篇: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一中2018年下学期3月份考试 高一历史

绝密★启用前

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一中2018年下学期3月份考试

命题教师 高一 历史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0分,共50分)

1.所谓“民自有经界(地界),而无烦上之区分。”即便是在国家注重对土地实际占有状况实行清查的情况下,“逃田”“诡寄”“飞洒”“移丘”“换段”“改册”之类的现象依然层出不穷。这主要反映了在中国古代()

A. 土地占有权的频繁变动 B. 土地占有关系日渐模糊 C. 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 D. 土地隐占推动土地兼并 2.与下图中形似的农具出现在中国的()

A. 东周 B. 西汉 C. 唐朝 D. 明朝

3.在中共中央书记处的一次会议上,毛泽东谈到:私营工商业的性质也变了,是新式的资本主义,公私合营、加工订货、工人监督、资本公开、技术公开、财务公开。并形象地说:“他们已经挂在共产党的车头上,离不开共产党了。‘空前绝后’,他们的子女也将接近共产党了。”这次会议谈论的主题是()

A.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 B. 国民经济的恢复问题 C. 加重私营工商业比重问题 D. 民主政治建设的问题

4.“如果说,从前的农户是自己植棉(或购入棉)、自纺、自织、自用(也部分供应市场),现在则是从市场买进口机纱,织成布匹自用或供给市场。1894年,土布生产中使用机纱的比重已占23.4%。”从材料中能够得到的结论是()

A. 进口机纱导致纺织分离 B. 民族纺织工业迅速发展 C. 传统织布业占据市场优势 D. 传统纺织品完全商品化

5.邓小平同志说:“除现在的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如大连、青岛。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于是,我国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这一步是()A. 建立经济特区 B. 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C. 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D. 开放沿江港口城市

6.清帝雍正朱批谕旨说:“山右(今山西)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联所悉知,习俗殊可笑。”这反映出当地()A. 商人的政治地位已经跃居首位 B. 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已被抛弃 C. 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得到实施 D. 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

7.《唐会要》记载“天下诸郡……有田宅产业……先己亲邻买卖。”这实质上反映了唐代()A. 注重邻里之间和谐人际关系 B. 对商业发展实行严格的限制 C. 田宅产业只能卖给亲戚邻居 D. 坊市限制的规定已有所松动

8.商代甲骨文中出现蚕、帛、丝、桑等字(如图),并由此辟生出从“桑”、从“糸”等与蚕丝有关的文字100多个。从中可以得出的认识是商代()

A. 种桑养蚕现象开始出现 B. 丝、帛等成为主要衣料 C. 丝织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D. 丝织业成为重要的手工业部门

9.梅州市蕉岭县丘逢甲故居外墙上写有一条标语“让钢花开遍蕉岭,让铁水全县奔流”。这条标语最早可能书写于()

A. 1953年 B. 1956年 C. 1958年 D. 1979年

10.梁治平在《市场·国家·公共领域》一文中指出:“市场是一种古老的制度。在中国历史的不同时期,市场不但在或大或小的范围里存在,而且常常扮演着重要作用。然而,有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以至于整整一两代中国人对于市场完全地感觉陌生……”材料反映新中国成立后()A. 商品贸易逐渐消失

B. “左”倾指导思想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C. 计划经济阻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 D. 计划经济体制逐步确立

11.观察下图,开辟图中①②两条新航线的航海家分别是()

A. 迪亚士、哥伦布 B. 哥伦布、达·伽马 C. 达·伽马、麦哲伦船队 D. 哥伦布、麦哲伦船队

12.下表反映了英国农业人口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工业化 B. 殖民战争

C. 资产阶级革命 D. 第一次世界大战

13.“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这一评价()

①夸大了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 ②立足于文明史观和现代化史观

③是对西方殖民行为开脱的言论 ④告诉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重大历史事件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14.“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的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的工业原料,……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为此中共中央()A. 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B. 推行农业合作化运动 C. 发起了大跃进运动 D. 推广联产承包责任制 15.1949年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演变经历了“鼓励发展——根本改造——有益补充——共同发展”的曲折过程,其中“有益补充”地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 B.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需要 C. 计划经济退出中国舞台 D. 市场经济体制开始确立

16.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水排”主要应用于()

A. 灌溉 B. 制瓷 C. 耕种 D. 冶铁

17.1847年,英国商人的一个组织的报告书中写道:“中国人所织的白而结实的布比我们的货物贵得多。我在上海发现,由于我们的布代替了他们的布,他们的织布业已迅速下降了。”材料实质上反映了()

A. 洋布物美价廉,竞争力强 B. 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 土布做工粗糙,价格昂贵 D. 外国商品完全占据中国市场

18.英国在1801~1861年,大城市人口平均增长2.085%,而小城镇和乡村人口年均仅增长1.039%,大城市人口增长比其余地区快近1倍。导致英国大城市人口增速更快的主要原因是()

A. 黑奴贸易带来大量劳动力 B. 纺织业等制造业的发展 C. 世界市场形成,外来移民的涌入 D. 英国人口出生率迅猛上升

19.据统计,自1912年至1927年,由北京政府农商部批准注册的工商企业达1627家,平均每年注册102.8家;中国雇佣30名工人以上的工厂,1913年为279家,1920年为808家,1928年达到2327家。材料表明民国前期()A. 工业布局趋于平衡 B. 工业结构更加合理 C.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D. 民族工业获得较大发展

20.亚当·斯密说:“没有广阔的国外市场,那在幅员不大、仅能提供狭小国内市场的国家……制造业就没有好好发展的可能。”他论证的是()A. 市场和工业革命的关系 B. 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的关系 C. 手工生产和机器生产的关系 D. 工业国与农业国的关系

21.某历史网站上讲述新航路开辟的决定因素,下面是其中的四个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是()A. 航海和造船技术的进步 B. 大批航海冒险家的涌现 C. 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 天文、地理学的进步

22.上表能够说明1920~1936年间()A. 中国近代工业遭受挫折 B. 外商企业退出中国市场 C. 民族企业获得迅速发展 D. 民族资本多于官僚资本

23.“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这首诗()A. 反映了唐朝瓷器生产的较高水平B. 歌颂了宋代五大名窑出产的青瓷 C. 赞扬了宣德年间制造出的青花瓷 D. 突显了明清时景德镇的瓷都地位

24.有历史学家指出:“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但在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成为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其巨大的影响波及各方。”此变化源于()A. 西欧发生的“商业革命” B. “海上马车夫”荷兰沟通世界 C. 蒸汽轮船用于远洋航行

D. 葡萄牙和西班牙支持的海上探险

25.对下图反映的世界殖民地占全球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 第①段进行殖民扩张的是西班牙、葡萄牙 B. 第②段加紧殖民扩张的是荷兰、英国、美国等国 C. 第③段成为最大殖民帝国的是英国

D. 第④段说明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把殖民扩张推向顶峰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英国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森的研究证明,长达五百多年的明清两朝是一个长期停滞的时期:从1300年到1800年的五百年中,中国的人均GDP增长率为零。而这五百年里……外部世界开始以加速度的方式,成十倍成百倍地往前狂奔的时候,我们像“龟兔赛跑”中的那只兔子一样,在一棵枯树下酣睡了五百年。中国与欧洲人均GDP比较

(安格斯·麦迪森制表,单位为国际元)

这一觉睡到1840年,国门被枪炮打开,但在很长时间里还是没有清醒过来,要到1894年的甲午海战打完,才说“一战而全民皆醒矣”。所以这一段时间,对于中华民族来讲,是一个要深刻反思的时期。——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从政策和技术的层面分析1300年到1800年欧洲人均GDP猛增的原因,并指出其对世界的影响。27.新航路的开辟和工业革命的兴起,改变了世界面貌,也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影响和冲击。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读图

材料二 18世纪中叶,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第一次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随后传播到英格兰到整个欧洲大陆,19世纪传播到北美地区。

——《第一次工业革命》

1830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提出了发电机的理论基础。科学家们根据这一发现,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对电作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出现了一系列电气发明。19世纪90年代起,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等也不断涌现出来。人类交通工具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主要得益于一项重要的科学技术的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 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材料三 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当清王朝的统治者安于“康乾盛世”的余晖现状时,欧洲经过了一场历史性的变革,走向了主宰世界的高峰。

材料四 19世纪70年代以后,欧美国家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将世界最终连成一个统一体。中国试图赶上这次发展的机遇,但最终失败。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方人了解的世界范围发生了什么变化?世界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较,第二次工业革命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对我们有何启示?

(3)材料三中的“历史性的变革”是指什么?他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材料四中提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将世界最终连成一个统一体”,这个“统一体”是什么?它形成的方式主要有哪些?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在17世纪的时候,却是整个世界的经济中心和最富庶的地区。一个仅有150万人口的荷兰,将自己的势力几乎延伸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被马克思称为当时的“海上第一强国”。——《大国崛起》

材料三 17世纪,英国与荷兰为争夺海上霸权及殖民利益而先后发生三次战争。……三次战争导致荷兰经济实力下降,英国取得海上优势。——《英荷战争》 材料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17世纪荷兰是如何进行殖民活动的?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指出17世纪的荷兰为什么能成为“海上第一强国”?(3)根据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说明英国是如何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的?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 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崇尚朴实,不为华巧。──《清世宗实录》卷57 材料三 《野老歌》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注:作者张籍(约767-约830年),唐代诗人。

材料四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财计三》 材料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传统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什么?这一模式对我国农业发展有何影响?(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推行的主要经济政策。这些经济政策有何消极影响?(3)依据材料三,概括《野老歌》反映的社会政治经济现实。

(4)材料五中的农业生产工具最早出现于什么时期?从材料四的观点出发,说一说你对古代农商关系的认识。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材料中各种现象的出现并不能说明土地占有权的频繁变动,故A项错误;在国家注重对土地实际占有情况实际清查的情况下,“逃田”“诡寄”“飞洒”“移丘”“换段”“改册”各种现象层出不穷,凸显了土地占有关系日渐模糊,故B项正确;此题没有体现出土地兼并,故C项错误;此题没有体现出土地隐占,故D项错误。2.【答案】C

【解析】图示农具是犁耕工具,曲线所圈部分的辕是弯曲的,与中国唐朝的曲辕犁比较形似,选择C项符合题意。3.【答案】A

【解析】从题干内容来看,指的是三大改造时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问题。故应选A。4.【答案】A

【解析】读懂材料即可,材料说的是农户逐渐用洋纱取代土纱用于生产布匹。毫无疑问是指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变动中的纺织分离。B错误,农户生产的是土布,即家庭手工业的产品,和民资毫无瓜葛。C错误,材料只给了土布生产的洋纱比例,根本无法得出此观点。D错误,材料提到土布除供给市场外还有自用,显然不是完全商品化。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析能力。材料中的“大连、青岛”是沿海港口城市。6.【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山西人从事商业、农业、参军和读书人数量依次递减,雍正帝认为这样的社会风气很可笑,反映统治者对商业的歧视,故A、C项错误;仍然有人希望学而优则仕,B项错误;因为追求财富,从事商业的人居首位,故应选D。7.【答案】B

【解析】亲邻买卖与人际关系关系不大,故A项错误;材料讲对于田宅产业等先在亲邻中买卖,说明买卖范围非常小,人们不敢扩大范围,其原因主要是官府的控制,故B项正确;材料讲是先在亲邻中买卖,故C项错误;唐代实行严格的坊市制度,故D项错误。8.【答案】C

【解析】原始社会,我国就出现了种桑养蚕现象,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了商代丝织业的发展情况,没有涉及到商代丝、帛等成为主要衣料,故B项错误;由材料“商代甲骨文中出现蚕、帛、丝、桑等字”“与蚕丝有关的文字100多个”信息可知,商代丝织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出商代丝织业成为重要的手工业部门,故D项错误。9.【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让钢花……”和“让铁水……”应该是“大跃进”时期的大炼钢铁,时间应为1958年,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10.【答案】D

【解析】从材料“有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以至于整整一两代中国人对于市场完全地感觉陌生……”说明排斥市场,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故D项正确;计划经济体制不是取消商品贸易,故A项错误;“左”倾指导思想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故B项错误;计划经济在前期推动经济发展,但后期阻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故C项错误。1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观察此图,①显示的为绕过非洲南端到达印度的航线,可知为达·伽马;②显示了环球航行,可知是麦哲伦船队。12.【答案】A

【解析】如材料中图表所示,英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逐年下滑,这说明英国农业比重下降,工业比重上升。这种社会结构的变化是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造成的。故本题正确答案应选A。13.【答案】B

【解析】材料从对欧洲以及促进人类文明交流来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①③说法不正确。文明史观体现在“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现代化史观体现在“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由此可知④正确。14.【答案】B

【解析】考察新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材料反映的是三大改造时期对农业的改造,由生产资料私有转变为公有,由单干转变为集体,以适应工业化的需要。故A错误;B正确;C是发展生产力,不符合题意;D是新时期的措施,不符合题意。故应选B。15.【答案】A

【解析】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针对生产力落后的现状,确定非公有制经济“有益补充”地位,带动经济发展,国家政策的变化是主要原因,故A项正确;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能够繁荣经济,适应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需要,但不是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1992年之后,计划经济逐渐退出中国舞台,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地位确立,故C项错误;1992年开始提出确立市场经济体制,故D项错误。16.【答案】D

【解析】从“造作水排,铸为农器”,可知杜诗发明的水排是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故A、B、C项错误,D项正确。17.【答案】B

【解析】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促使大量手工业者破产,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18.【答案】B

【解析】从时间上来看,这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题目所问是“导致英国大城市人口增速更快的主要原因”,显然选项B符合,因为纺织业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产业,并采用工厂制组织生产,促进了城市化,人口集中到城市;而A项的“黑奴贸易”是从非洲运到美洲,而不是运到欧洲;C项中“世界市场形成”,说法过于笼统,因为此时,只能说是初步形成,当时人口并不能自由流动,故排除;材料突出是城乡差别,而如果是“英国人口出生率迅猛上升”,则应是城乡相差不大的,所以D项不正确。19.【答案】D

【解析】工业布局指工业的空间分布,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内地较少,布局不平衡,故A项错误;工业结构指轻工业和重工业的各自所占的比例,近代中华民族工业以轻工业为主,结构不合理,故B项错误;人民生活水平体现于衣食住行、工资收入、消费支出等数据,材料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材料的数据反映了民国前期注册的工商企业数量多,招聘工人规模大,只能表明民族工业获得较大发展,故D项正确。20.【答案】A

【解析】题干是指没有市场不会促进制造业的发展,论证的是市场推动了工业革命产生,故A项正确;B项与“制造业就没有好好发展的可能”不符,故B项错误;C项没有体现出题干关于市场的表述,故C项错误;题干没有涉及农业的内容,故D项错误。21.【答案】C

【解析】A、B、D三项是进行航海的客观条件,C项是内在的根本原因。22.【答案】C

【解析】通过表格可以看出,从1920到1936年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都有所发展,但民族工业明显比官僚资本增长快得多。所以,答案为C。23.【答案】A

【解析】引文为晚唐诗人陆龟蒙写的《秘色越器》,越窑秘色瓷,又称秘瓷、秘色越器,就是用保密的釉料配方涂抹器物表面而烧成的瓷器。本题的解题关键为这首诗作于唐代,故A项正确。唐代诗人不可能歌颂宋代青瓷,B项错。至今所知最早的青花瓷为元代制造,C项错误。更无所谓明清,D项错误。24.【答案】D

【解析】由材料可知,该事件对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西欧发生的“商业革命”主要是对西欧的影响,故A项错误;“海上马车夫”荷兰主要是在17世纪,与此题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蒸汽轮船发明于19世纪初,与此题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1500年左右发生的葡萄牙和西班牙支持的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的相对孤立状态,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故D项正确。25.【答案】B

【解析】第②段是在17、18世纪,当时主要的殖民国家是荷兰、英国、法国,美国在18世纪后期才独立。

26.【答案】原因:推行重商主义经济政策(或鼓励殖民扩张)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工业革命的开展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

影响: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东方从属于西方(东西方差距逐步拉大)。

【解析】注意题干“从政策和技术的层面”“1300年到1800年”“欧洲人均GDP猛增”,联系所学可知:推行重商主义经济政策(或鼓励殖民扩张)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工业革命的开展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

27.【答案】(1)变化:范围不断扩大。发展趋势:摆脱相对独立,联系不断加强。(2)特点: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或科学成为技术进步的最重要推动力)。

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进步带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3)变革指第一次工业革命。

影响: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封建经济逐渐解体,开始了近代化进程(或洋务企业,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

(4)“统一体”是指以欧美为中心的世界市场。方式:国际贸易、资本输出、武力逼迫等。

【解析】(1)关键在于审题,抓住“变化”和“趋势”两词,并注意运用教材知识解释材料中的问题。仔细观察图片可知,人们认识的世界范围不断地扩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人类由分散孤立的发展开始走向整体的世界。(2)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这主要得益于一项重要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分析得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是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科学在推动技术发展方面起的作用越来越大。这给我们的启示自然是要发展科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3)从材料“欧洲经过了一场历史性的变革,走向了主宰世界的高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主宰世界的主要原因在于西方最先开始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后西方工业文明崛起,中国在西方的侵略之下,国家主权不断的丧失,同时也使得中国的经济领域里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4)此题考查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世界市场形成的途径可以结合教材知识直接回答。

28.【答案】(1)组建大型商业公司,开展海上贸易,在美洲和亚洲等地进行殖民扩张。(2)荷兰地处大西洋航运中心,地理位置优越;17世纪时荷兰是欧洲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荷兰造船业发达,航海技术先进;荷兰积极开展海上贸易活动,建立商业公司从事国际贸易;荷兰商业、金融业发达。

(3)击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确立海上优势;建立东印度公司进行商业活动和掠夺;发动商业战争夺取贸易优势和殖民地;参与黑奴贸易,获得巨额财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实力增强。18世纪下半叶英国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解析】第(1)问需要从图片中读取历史信息,由“荷兰船队”和“荷兰东印度公司”即可看出荷兰开展殖民扩张的特点;第(2)问分析原因,应从地理位置、经济发展和采取有效措施等方面予以阐述;第(3)问概述英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的历程,只要根据图片和材料提供的信息,围绕其开展殖民活动的几个重要步骤说明即可。

29.【答案】(1)基本模式: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或小农户个体经营、自然经济、男耕女织)小农经济的模式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推动了我国农业的发展,但是到了后期这种模式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2)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 海禁政策(或闭关锁国政策)消极影响:妨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导致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使中国与世隔绝,导致中国近代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3)政府赋税沉重: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

贫富分化严重:苗疏税多不得食;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 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贫苦农民陷入绝境:土地少、贫瘠,不得食;赋税重,不得食。社会风尚侈糜: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贫苦农民逃避山区,向山要田:耕种山田三四亩。

(4)时间:唐朝(或隋唐)

。材料四体现的是工商皆本的思想。古代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思想,这一思想在封建社会的初期有利于农业的发展,但是在封建社会的后期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解析】(1)材料一“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反映了我国古代传统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小农经济。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归纳即可。(2)材料二认为“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即工商业和农业争夺劳动力,反映的是重农抑商政策。除此之外,清政府对外还推行“闭关锁国”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两种经济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消极影响。(3)从“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此句的意思可以看出政府赋税严重和贫富分化严重,导致“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这样一种生活窘困情况,而相反从“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看出富人生活奢靡,造成了贫苦农民要逃到山区去生活,可以从诗句“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看出。(4)材料五图中的农业生产工具是曲辕犁,最早出现在隋唐时期的江东地区。

下载云南省景东县民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6月份考试 高一历史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云南省景东县民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6月份考试 高一历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