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企业应对经济危机的人才管理策略
企业应对经济危机的人才管理策略
国际经济危机快速地席卷全球,美国华尔街五大投行顷刻之间崩盘,通用、福特、克莱斯勒等代表美国工业的汽车巨头也岌岌可危,包括中国在内的全世界投资者的信心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影响。国际市场需求下降让中国企业深感冬天的寒意,也让中国经济的未来蒙上了一层阴影。裁员、减薪、民工潮回流„„似乎这个冬天没有什么好消息。就像某位企业家所言“冬天来了,但这个冬天是深圳的冬天、北京的冬天还是哈尔滨的冬天?我们不得而知”这充分反映了当前国内企业领导者的真实心态。柳传志在08年中国企业家年会发言时精辟地指出了企业渡过冬天的良方——“调整战略、苦练内功”。面对危机,人力资源部门应该采取哪些适宜的策略帮助企业顺利过冬?人力资源部要练好哪些内功呢?以下十项具体策略为本人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简单考察后的一些浅见,仅供广大企业及人力资源管理同行指正。
1.随时做好适应企业战略调整的准备
根据作者调查近期调查:外贸企业业绩下滑已经从一年前就开始了;很多制造型企业已经通过控制产量来减少损失;商业企业的营业额也不同程度的下滑;随着政府救市政策的出台汽车企业也在忐忑不安中观察着国内市场,并随时做出小幅调整。作为人力资源部门必须要随时关注外部经营环境变化,企业面对外部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纷纷采取了紧缩性的战略,这种策略更多的是企业决策者对后市缺乏信心的表现,而随着社会对经济危机有了更加清晰和深入地认识之后,很多企业发现经济危机为他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所以我们能够欣喜的看见在冬天来临的时候还有部分企业采取了扩张性的战略。无论是扩张型、紧缩型还是稳定型的战略,都是企业决策层面的选择,而人力资源作为企业执行层面的关键职能部门,必须为企业的战略目标实现提供支撑作用。人力资源部门在任何时刻都应该随时做好适应企业战略调整地准备。
2.业务流程的优化与整合
我们发现大部分国内企业管理相对粗放,如岗位之间职责与任务交叉现象突出,责任缺乏明确,出现问题之后各部门或岗位之间相互推诿扯皮的事情时有发生。这就增加了企业运营与管理成本,而且维持了工作的低效率。我们建议企业从客户导向或质量导向出发,对当前的业务流程进行分析梳理,尽可能减少信息流转的环节,以提升工作效率。业务流程梳理是真实地还原当前的工作次序,通过现状还原发现能够取消的环节,及为了提高效率可以进行重新组合的环节。透过业务流程的优化与整合能够提升人力资源使用效率,降低人力成本。
3.组织结构扁平化 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很多企业有必要进行组织结构扁平化。组织结构扁平化的初衷也是减少决策与管理层次,提高信息流、资金流的运转效率,从而达到全面提升运营效率的目的,组织结构扁平化有助于增强企业快速反应能力。随着信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现代管理者已经具备比传统管理者更强大的信息处理与决策能力,所以管理幅度可以适当扩大。同时业务流程的优化整合也会推动组织结构扁平化。如果企业能够同时开展这两项工作,将大大提高企业抵御危机的能力。
4.构建基于高绩效的人才标准
无论任何时期的企业都会将利润最大化作为不懈追求的原始目标,人均利润是利润最大化的关键性指标,人均利润水平取决于岗位任职者的胜任水平,因此我们认为所有企业决策者都应该思考一个共同的问题:如果减员10%,企业能否实现减员前的利润水平?若站在中国企业当前的管理现状分析,在绝大多数企业是可以实现这一目标的。解决的办法就是构建基于高绩效的人才标准。长期以来人力资源管理更多的是从岗位的角度出发考虑任职资格问题,而传统工作分析强调的任职条件只是“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基本条件”,而不是在每个岗位上绩效水平优异者所具备或体现的素质特点。完成工作所需要的基本条件叫做任职资格,而某个岗位上绩效优异者所独有的素质特点则叫做胜任素质模型。只有从胜任素质模型的角度来选聘、培育能够创造高绩效的人才,才能够提高企业的人均利润。只有构建基于高绩效的人才标准,企业才能具备提高人均利润的基本条件。
5.重视内部竞聘,加强继任管理与岗位轮换
选拔从来都是决定企业人才管理效率问题的关键,如果我们从开始就没有选出合适的人才,那么我们只能花很大的成本去培养他,只能花费很大的精力去管理他。若是我们从开始就前瞻性的选择了一个很有潜力的人才,则后续的培养成本与管理成本势必就会降低。
经济危机为很多企业在外部人才招聘方面创造了供给条件,但在我们的调查中更多的企业暂时放弃了外部招聘的计划,更强调企业内部的人才选拔。我们认为如果企业对后市的判断不是特别明确,可以将目光主要放在企业内部。由于内部人才熟悉企业情况,所以进入新工作的过渡期很短。由于人才大多期望在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和职业成长,所以重视内部选拔有助于增强人才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忠诚度。只有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下,开展广泛地内部竞聘,才能挖掘企业内部人才潜力,构建出富有活力的人才管理机制。继任管理既能让企业关键岗位后继有人,也能实现员工的职业发展,这是纵向活力;岗位轮换能够丰富员工的经历、经验、技能与能力,虽然没有实现职位上的上升,但大大实现了员工工作内容的丰富化、增进了岗位任职者之间的相互了解,为员工职业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这是横向活力。6.“蓄势待发”加强培训工作
蓄势待发是指先聚集力量,等到机会成熟后再出击。大部分企业都认为现在似乎并不是出击的好机会,而他们选择了“蓄势”—— 加强人才培养工作。
提高员工胜任水平的培训项目和领导力开发项目构成了这些加强人才培养工作的具体表现。某些制造型企业每周只开工四天,另外的一天则为员工安排了技能培训,该企业规定员工在培训后接受公司统一考试,未能通过考试的员工,下年度则失去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的机会。此项举措将持续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我们发现部分高科技、房地产、能源、金融企业选择了领导力开发相关的项目,这些企业与大学等培训机构签约对他们的高管以及后备干部进行分期、分批地培训,以此提高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和职业素养。综观这些企业的做法都是在为明天的腾飞储备展翅的能量。
7.发现员工绩效不佳的原因,并着力改善
我们发现很多企业都进入了休整期,这些企业在外部环境很好的时候拼命追求销售额,绩效策略是将绩效与薪酬紧密挂钩,更多地发挥薪酬的激励作用,绩效管理仅仅注重最后的结果,而缺乏对过程的关注。这种现实性的做法对于持续改善员工的绩效水平并没有显著的作用。在体验到经济危机带来的影响后,很多睿智的管理者发现他们似乎应该帮助哪些绩效不佳的员工找到提升绩效水平的症结与方法,也就是关注员工完成绩效的过程,并在过程中对员工进行指导,帮助他们分析、反思自身不足,然后有针对性地督导他们实现逐步改进。此时这些企业的绩效管理策略已经由单一的业绩导向转变为过程与结果并重,绩效评估的结果除与薪酬挂钩之外,还要与他们的学习改进计划结合起来,这就是我们在绩效管理中反复强调的绩效改善。这些企业是明智的,因为他们深知重新招聘一个并不深入了解的人的风险,比帮助一个熟悉的人实现逐步改善的风险要大的多,培养一个新人的成本比改造一个老员工的成本要高得多(前提是这些老员工还有改造的必要)。
8.调整薪酬策略,关注核心员工群体
经济危机来临之后,很多企业放弃了扩张计划,很多员工也暂时放弃了跳槽的打算,这全部是缺乏信心的体现。很多企业借此裁员、减薪,在这些企业中有的却是迫于成本压力,也有的是“趁火打劫”,我们的建议是通过业务流程的优化整合推动组织结构扁平化,实现“瘦身”的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和对后市的判断重新调整薪酬策略,而不是一味的减薪。根据2/8原理,企业中20%的人创造了80%的利润。在这种非常时期,企业需要着重关注这20%的核心员工群体,特别防范直接竞争对手采取非常手段“挖墙脚”。因此企业可以考虑将通过“瘦身”释放的能量(降低的薪酬支出)适度补充给核心员工群体,同时考虑将薪酬结构与支付对象多元化等手段并用,以达到长期稳定核心员工队伍的目的。9.进行战略性裁员和结构性裁员
在过去几年中由于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并且一度出现“过热”的迹象,导致部分企业的投资与发展计划缺乏理性,企业快速扩张、盲目多元化的现象比比皆是。当经济危机降临后他们又缺乏必要的应对经验,导致很多项目处于瘫痪状态。此时甩给人力资源部门的则是进行战略性裁员(部门或事业部被整体裁撤)的任务,人力资源部只有果断地“操刀断臂”才能避免企业的灭门之灾。另外就是很多中小型企业迫于生存压力进行整体精简,虽然主要职能依然保留,但相当数量的员工需要重新寻找就业机会。结构性裁员更多的会从企业总体规模进行控制,各个职能的裁减比例不同,需要设定基于业绩与胜任水平的裁员标准,其复杂程度要远高于战略性裁员。
10.员工援助计划(EAP),强化员工压力疏导
2008年“5.12”四川汶川地震以后,心理学与管理学领域的专家参与了很多心理干预工作,并提出灾后最重要的是灾区人民的“心理重建”。员工援助计划是对员工的心理压力进行有效疏导,保证员工在工作及生活过程中的健康心态。当今社会的竞争压力巨大,职场主流人群中的60、70、80年代人群又存在巨大的价值观差异,况且每个人承受压力的水平差异更是明显,面对这场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面对当前的工作境遇,现代社会的人们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人力资源部门需要提前考虑到这些问题,对员工可能产生的负面情绪进行提早发现、提早预防,必要时可以借助员工援助的手段,对员工进行压力疏导。
只有在企业内部树立信心,积极探讨、开放沟通、创造一种企业与员工风雨同舟、共生共长的氛围,在危机中寻找机遇,通过客观的分析、判断与评估,发挥所有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深入挖掘员工的潜力,必要的调整战略和策略,我们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冬天已经来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第二篇:企业应对经济危机的十大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高绩效人才识别与发展专家
华夏智业
旗下产品
MTS识才通
MTS育才通
MTS胜任通
应对经济危机的十大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作者:寇家伦
国际经济危机快速地席卷全球,美国华尔街五大投行顷刻之间崩盘,通用、福特、克莱斯勒等代表美国工业的汽车巨头也岌岌可危,包括中国在内的全世界投资者的信心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影响。国际市场需求下降让中国企业深感冬天的寒意,也让中国经济的未来蒙上了一层阴影。裁员、减薪、民工潮回流……似乎这个冬天没有什么好消息。就像某位企业家所言“冬天来了,但这个冬天是深圳的冬天、北京的冬天还是哈尔滨的冬天?我们不得而知”这充分反映了当前国内企业领导者的真实心态。柳传志在08年中国企业家年会发言时精辟地指出了企业渡过冬天的良方——“调整战略、苦练内功”。面对危机,人力资源部门应该采取哪些适宜的策略帮助企业顺利过冬?人力资源部要练好哪些内功呢?以下十项具体策略是作者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考察后的一些浅见,仅供广大企业及人力资源管理同行指正。
1、做好适应企业战略调整的准备
根据作者调查近期调查,外贸企业业绩下滑已经从一年前就开始了;很多制造型企业已经通过控制产量来减少损失;商业企业的营业额也不同程度的下滑;随着政府救市政策的出台汽车企业也在忐忑不安中观察着国内市场,并随时做出小幅调整。人力资源部门必须要随时关注外部经营环境变化,企业面对外部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纷纷采取了紧缩性战略,这种策略更多的是企业决策者对后市缺乏信心的表现,而随着社会对经济危机有了更加清晰和深入地认识之后,很多企业发现经济危机为他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所以我们能够欣喜的看见在冬天来临的时候还有部分企业采取了扩张性战略。无论是扩张型、紧缩型还是稳定型的战略,都是企业决策层面的选择,而人力资源作为企业执行层面的关键职能部门,必须为企业的战略目标实现提供支撑作用。为实现战略目标提供人力资源吸纳、培育与评价是人力资源部门的天职。人力资源部门在任何时刻都应该做好适应企业战略调整地准备。
MTS识才通中国领先的人才素质测评产品集合平台
企业构建在线人才评价中心的首选供应商
胜任力模型 | 人才评价中心 | 核心人才选拔与竞聘
| 领导力开发
| 后备人才体系建设
| 测评系统定制开发 高绩效人才识别与发展专家
华夏智业
旗下产品
MTS识才通
MTS育才通
MTS胜任通
2、业务流程的优化与整合
我们发现大部分国内企业管理相对粗放,如岗位之间职责与任务交叉现象突出,责任缺乏明确,出现问题之后各部门或岗位之间相互推诿扯皮的事情时有发生。这就增加了企业运营与管理成本,而且维持了工作的低效率。我们建议企业从客户导向或质量导向出发,对当前的业务流程进行分析梳理,尽可能减少信息流转的环节,以提升工作效率。业务流程梳理是真实地还原当前的工作次序,通过现状还原发现可以取消的环节,即为提高效率可以进行重新组合的环节。透过业务流程的优化与整合提升人力资源使用效率,降低人力成本。
3、组织结构扁平化
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很多企业有必要进行组织结构扁平化。组织结构扁平化的初衷也是减少决策与管理层次,提高信息流、资金流的运转效率,从而达到全面提升运营效率的目的,组织结构扁平化有助于提高企业快速反应能力。随着信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现代管理者已经具备比传统管理者更强大的信息处理与决策能力,所以管理幅度可以适当扩大。同时业务流程的优化整合也会推动组织结构扁平化。如果企业能够同时开展这两项工作,将大大提高企业抵御危机的能力。
4、构建基于高绩效的人才标准
任何企业都会将利润最大化作为不懈追求的原始目标,人均利润是利润最大化的关键性指标,人均利润水平取决于岗位任职者的胜任水平,因此我们认为所有企业决策者都应该思考一个共同的问题:如果减员10%,你的企业能否实现减员前的利润水平?若站在中国企业当前的管理现状分析,在绝大多数企业是可以实现这一目标的。解决办法就是构建基于高绩效的人才标准。长期以来人力资源管理更多的是从岗位的角度出发考虑任职资格问题,而传统工作分析强调的任职条件只是“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基本条件”,而不是在每个岗位上绩效水平优异者所具备或体现的素质特点。完成工作所需要的基本条件叫做任职资格,而某个岗位上绩效优异者所独有的素质特点则叫做胜任素质模型。只有从胜任素质模型的角度来选聘、培育能够创造高绩效的人才,才能够提高企业的人均利润。MTS识才通中国领先的人才素质测评产品集合平台
企业构建在线人才评价中心的首选供应商
胜任力模型 | 人才评价中心 | 核心人才选拔与竞聘
| 领导力开发
| 后备人才体系建设
| 测评系统定制开发 高绩效人才识别与发展专家
华夏智业
旗下产品
MTS识才通
MTS育才通
MTS胜任通
只有构建基于高绩效的人才标准,企业才能具备提高人均利润的基本条件。
5、重视内部竞聘,加强继任管理与岗位轮换
选拔从来都是决定企业人才管理效率问题的关键。如果我们从开始就没有选出合适的人,那么我们只能花更大的成本去培养他,只能花费很大的精力去管理他。若是我们从开始就前瞻性的选择了一个很有潜力的人才,则后续的培养成本与管理成本势必就会降低。
经济危机为很多企业在外部人才招聘方面创造了供给条件,但在我们的调查中更多的企业暂时放弃了外部招聘的计划,更强调企业内部的人才选拔。我们认为如果企业对后市的判断不是特别明确,可以将目光主要放在企业内部。由于内部人才熟悉企业情况,所以进入新工作的过渡期很短。由于人才大多期望在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和职业成长,所以重视内部选拔有助于增强人才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忠诚度。只有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下,开展广泛地内部竞聘,才能挖掘企业内部人才潜力,构建出富有活力的人才管理机制。继任管理既能让企业关键岗位后继有人,也能实现员工的职业发展,这是纵向活力;岗位轮换能够丰富员工的经历、经验、技能与能力,虽然没有实现职位上的上升,但大大实现了员工工作内容的丰富化、增进了岗位任职者之间的相互了解,为员工职业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这是横向活力。
6、“蓄势待发”加强培训工作
蓄势待发是指先聚集力量,等到机会成熟后再出击。大部分企业都认为现在似乎并不是出击的好机会,而他们选择了“蓄势”—— 加强人才培养工作。
提高员工胜任水平的培训项目和领导力开发项目构成了这些加强人才培养工作的具体表现。某些制造型企业每周只开工四天,另外的一天则为员工安排了技能培训,该企业规定员工在培训后接受公司统一考试,未能通过考试的员工,下则失去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的机会。此项举措将持续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我们发现部分高科技、房地产、能源、金融企业选择了领导力开发相关的项目,这些企业与大学等培训机构签约对他们的高管以及后备干部进行分期、分批地培训,以此提高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和职业素养。综观这些企业MTS识才通中国领先的人才素质测评产品集合平台
企业构建在线人才评价中心的首选供应商
胜任力模型 | 人才评价中心 | 核心人才选拔与竞聘
| 领导力开发
| 后备人才体系建设
| 测评系统定制开发 高绩效人才识别与发展专家
华夏智业
旗下产品
MTS识才通
MTS育才通
MTS胜任通
的做法都是在为明天的腾飞储备展翅的能量。
7、发现员工绩效不佳的原因,并着力改善
我们发现很多企业都进入了休整期,这些企业在外部环境很好的时候拼命追求销售额,绩效策略是将绩效与薪酬紧密挂钩,更多地发挥薪酬的激励作用,绩效管理仅仅注重最后的结果,而缺乏对过程的关注。这种现实性的做法对于持续改善员工的绩效水平并没有显著的作用。在体验到经济危机带来的影响后,很多睿智的管理者发现他们似乎应该帮助哪些绩效不佳的员工找到提升绩效水平的症结与方法,也就是关注员工完成绩效的过程,并在过程中对员工进行指导,帮助他们分析、反思自身不足,然后有针对性地督导他们实现逐步改进。此时这些企业的绩效管理策略已经由单一的业绩导向转变为过程与结果并重,绩效评估的结果除与薪酬挂钩之外,还要与他们的学习改进计划结合起来,这就是我们在绩效管理中反复强调的绩效改善。这些企业是明智的,因为他们深知重新招聘一个并不深入了解的人的风险,比帮助一个熟悉的人实现逐步改善的风险要大的多,培养一个新人的成本比改造一个老员工的成本要高得多(前提是这些老员工还有改造的必要)。
8、调整薪酬策略,关注核心员工群体
经济危机来临之后,很多企业放弃了扩张计划,很多员工也暂时放弃了跳槽的打算,这全部是缺乏信心的体现。很多企业借此裁员、减薪,在这些企业中有的却是迫于成本压力,也有的是“趁火打劫”,我们的建议是通过业务流程的优化整合推动组织结构扁平化,实现“瘦身”的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和对后市的判断重新调整薪酬策略,而不是一味的减薪。根据2/8原理,企业中20%的人创造了80%的利润。在这种非常时期,企业需要着重关注这20%的核心员工群体,特别防范直接竞争对手采取非常手段“挖墙脚”。因此企业可以考虑将通过“瘦身”释放的能量(降低的薪酬支出)适度补充给核心员工群体,同时考虑将薪酬结构与支付对象多元化等手段并用,以达到长期稳定核心员工队伍的目的。
9、进行战略性裁员和结构性裁员
MTS识才通中国领先的人才素质测评产品集合平台
企业构建在线人才评价中心的首选供应商
胜任力模型 | 人才评价中心 | 核心人才选拔与竞聘
| 领导力开发
| 后备人才体系建设
| 测评系统定制开发 高绩效人才识别与发展专家
华夏智业
旗下产品
MTS识才通
MTS育才通
MTS胜任通
在过去几年中由于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并且一度出现“过热”的迹象,导致部分企业的投资与发展计划缺乏理性,企业快速扩张、盲目多元化的现象比比皆是。当经济危机降临后他们又缺乏必要的应对经验,导致很多项目处于瘫痪状态。此时甩给人力资源部门的则是进行战略性裁员(部门或事业部被整体裁撤)的任务,人力资源部只有果断地“操刀断臂”才能避免企业的灭门之灾。另外就是很多中小型企业迫于生存压力进行整体精简,虽然主要职能依然保留,但相当数量的员工需要重新寻找就业机会。结构性裁员更多的会从企业总体规模进行控制,各个职能的裁减比例不同,需要设定基于业绩与胜任水平的裁员标准,其复杂程度要远高于战略性裁员。
10、员工援助计划(EAP),强化员工压力疏导
2008年“5.12”四川汶川地震以后,心理学与管理学领域的专家参与了很多心理干预工作,并提出灾后最重要的是灾区人民的“心理重建”。员工援助计划是对员工的心理压力进行有效疏导,保证员工在工作及生活过程中的健康心态。当今社会的竞争压力巨大,职场主流人群中的60、70、80年代人群又存在巨大的价值观差异,况且每个人承受压力的水平差异更是明显,面对这场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面对当前的工作境遇,现代社会的人们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人力资源部门需要提前考虑到这些问题,对员工可能产生的负面情绪进行提早发现、提早预防,必要时可以借助员工援助的手段,对员工进行压力疏导。
只有在企业内部树立信心,积极探讨、开放沟通、创造一种企业与员工风雨同舟、共生共长的氛围,在危机中寻找机遇,通过客观的分析、判断与评估,发挥所有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深入挖掘员工的潜力,必要的调整战略和策略,我们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冬天已经来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MTS识才通中国领先的人才素质测评产品集合平台
企业构建在线人才评价中心的首选供应商
胜任力模型 | 人才评价中心 | 核心人才选拔与竞聘
| 领导力开发
| 后备人才体系建设
| 测评系统定制开发
第三篇:应对经济危机(本站推荐)
国家如何应对金融危机
1.加强和完善国家宏观调控,弥补市场调节的弱点和缺陷。
2.制定合理的财政政策,发挥财政的作用,拉动经济增长。
3.中央银行制定科学的货币政策,搞好现金管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4.建立健全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分工明确、互相协调的金融监管体制。
5.实施科技兴国战略,走自主创新之路,加强核心技术的研发,摆脱技术上对外国的依赖。
6.根本途径是大力发展经济,扩大内需。
企业如何应对金融危机
1依靠科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利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2调整企业的生产经营结构,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3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根据经济形势,调整和优化进出口产品结构。4注重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提升品牌的国际竞争力。5发展循环经济,努力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6采用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提高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内部向心力和凝聚力,提高职工的劳动技能,发挥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7提高经营者的素质,增强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
第四篇:如何应对经济危机
应对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的余波还在荡漾,复苏的趋势不太明显,危机仍在。这就要求我们正确地认识危机,思考如何应对危机,从而才能战胜危机。
认清形势,端正态度。俗话说:“态度决定命运,细节决定成败”。先来看看我们所面临的形势:国内经济回升力不足;尿素、甲醇、醋酸等化工产品生产过剩严重,产品价位持续低迷;成本煤炭供需基本平衡,煤炭价格处于高位运行等等。面对这样的形势,我们就得有个态度,什么样的态度?就是不服输的态度。国泰公司现在正经历一段“瓶颈期”(所谓“瓶颈期”是指看似无所作为,实际上却在暗自努力,等待时机的非常关键的过程)。这是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决定命运的时期。所以在这段时期内,我们应该时刻保持信心,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摩拳擦掌,等待时机的来临。
振奋思想,团结一致。在危机面前我们也要充满激情,激情比获得成就、获取功名更加重要,它使你年轻、进步,富有活力。没有激情,何以振奋精神?何以对抗危机?话说回来,有了激情而不团结能够帮助企业走出危机吗?显然不行,团结就是力量,只有团结才能保证企业的竞争力,才能帮助企业走出低谷。所以我们应当在工作中保持的激情,在生活上相互帮助,这样才能集中力量,备战危机。
节约开支,艰苦奋斗。在成本方面作出精密的盘算,但要保证质量,杜绝生产资源的浪费;办公用品上要注意复印纸等日常耗材使用的数量;严格控制了用车、餐饮等开支,重新调配餐饮用车等费用额度,制定相应的指标进行严格控制。必要时应当成立督查小组严格
控制支出,降低办事成本。争取用最少的人力、最低的成本,办成最好的事情。
培养人才,技改创新。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培养是至关重要的。现在是关键时期,我们在开源节流的同时更应该加快培养人才的速度。新进员工有化工功底,干劲十足,应当安排好培训计划,投入一定的精力,争取把他们都培养成企业需要的人才。除了人才,技改和创新也是帮组企业走出困境的有力武器,也是挺过危机实现快速发展的根本出路。技改创新不仅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优化产品结构,增加产品的多样性和适应性,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第五篇:我们如何应对经济危机
普通老百姓应对经济危机之道 随着世界经济危机往纵深发展,经济危机给社会带来的影响也逐步显现,很明显,身边熟人里失业的逐步
多了,机舱里的空位明显多了,路上的车,商场的购物者慢慢的变少了.经济危机是真的来了,普通人又该如何应对这场来势汹汹,预计历时还会比较久的经济危机呢?此次全球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是会很大的,2000年之后中国经济之所以能迅速崛起,以平均每年近一万亿美圆经济总量增长,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加入wto后,有着大量廉价劳动力的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外贸急速增长,还清楚的记得几年前,身边不少熟人都在广东开小厂,大多是服装玩具小机械加工之类,随便一年都能赚个几十万,就跟捡钱一样.,二是随着外汇顺差的增多,国内基础货币发行越来越多,05年底人民币开始升值,制造业开始不景气,大量的资金涌进股市和楼市造成房价持续高涨,房地产投资爆发性增长,目前国内房地产就是个超级大泡泡,由于这两年的过度开发,已明显供过于求,很简单,大家看看你身边的朋友,还有付得起首付却还没有买房的吗?看看你所在的城市,正准备竣工开盘的楼盘有多少?看看你所在的城市的新建楼盘晚上几个房间亮着灯?毫无疑问,房地产行业今后将会有很多年的衰退萧条期,我在去年起,就在写帖子或者跟朋友闲谈时说,房地产疯了,房价半年可以翻一倍,房价很快就会见顶,但当时基本没人信,就是在深圳房价见顶之后的今年上半年,基本还是没人相信房价会跌.在失去出口和房地产这两大gdp主力之后,中国的经济就只能靠内需了,本人对经济是门外汉,我对经济的理解是这样,经济的增长应该是建立在技术和管理的进步导致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然后多余的劳动力又去发展新型的服务业的基础上.一直靠出口来拉动经济增长很明显不是长远之计,世界贸易的本质还是需要贸易平衡,只有贸易平衡才能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不然迟早都会导致危机,就象中国,这么多年靠牺牲中国人的健康靠牺牲环境浪费资源赚了这么多的美圆其实就是赚了一堆纸,买技术人家不卖,买资源,你一买就暴涨.其实就是不受外围的影响,中国这几年也不会好过,中国经济必须转型,但是转型谈何容易,不是说转就能转的,你必须有了足够的资金储备,人才储备,技术储备你才能转型,否则这世界上的众多国家也就不会被分成三六九等了.扩大内需也不是国家领导人喊口号喊出来的,老百姓是真没钱,而且头上还压着医疗教育房价三座大山,但是毫无疑问的是,中国确实有非常大的内需市场,这也是很多经济学家都很看好中国经济的远期发展的原因,我很同意这个观点,只是到底如何来开发这个潜在的巨大市场就看中国领导人的智慧了,个人认为要扩大内需最根本的还是要改变当前中国不公平的社会制度,减小贫富差距,扩大社会保障受益范围,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投入,让广大人民群众做到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只是这些政策的推出必定会受到既得利益的特权群体的阻扰,谈何容易!不幸的是,偏偏在中国经济转型的这个阵痛期,美国还闹出了次贷危机,并迅速发展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其实从根本来说,美国的次贷危机跟中国也是有着深层次的关系的,很多东西就是全球经济的一次共振.当然,中国如果能够利用此次经济危机的时间成功实现经济转型,缩小与欧美国家的差距,那从长期来看,对中国可能还是利好,但就近些年来说,此次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是会很大的.上面废话说了这么多,意思就是一点,中国至少在三年内日子不会好过,可能有些人认为经济危机跟自己关系不大,那是因为目前中国经济只是处在秋天,还没入冬,房地产泡末这个中国经济内的核炸弹还没爆炸.俗话说,不破不立,中国经济不来一次大萧条是没法继续发展的,其实这对有远见的人来说也未必是坏事,只是如何度过这个寒冷的冬天就是要大家一起思考的问题了,在此我写一点自己想到的东西,权且当作抛砖引玉!
1.投资:在经济危机期间,你的资产能不缩水就是成功.股市这几年是不碰的,中国股市之前的这波超级大牛市纯粹是靠流动性堆砌起来的,而经济基本面,其实在2006年就开始变坏,所以这波牛市赚得狠的都是什么也不懂的傻瓜,当然,最后在6000点或者5400点懂得出来的人不多,其实对有判断力的人来说,6000点或许不好抓,5400点时的见顶迹象就很明显了.所以,a股的泡末之大是超出很多人想象的.我在今年年初的时候当时对a股是看到1300~1500
点之间见底,现在来看,a股很有可能会再破千点,至于到底什么时候会见底目前还不敢做判断,但如果以香港为参照来说真的很不容乐观,超级大盘的中石油在香港的价格目前只有a股的四成,香港垃圾股的价格目前只有a股一成到两成的价格,银行这类大蓝筹香港的价格基本在a股的五成到七成之间,而香港股市目前还没有见底的迹象,对经济来说,房地产这个大泡泡还悬在头上,房地产泡末破裂对中国经济的冲击是会很大的,其中首当其冲的便是银行.所以,从这些来看,a股什么点位能止跌见底真不好说.我们目前能做的就是管好自己的资金不缩水,远离股市,等待黎明的曙光,只是此次熊市历时可能会特别长,跌幅会超过很多人的想象,而且由于受上次四年熊市死守后迎来大牛市再大赚的旧观念的影响,很多人最终会亏的血本无归.至于房地产,我想脑子没进水的人,这个时候应该不会想着去买房子.虽然目前还会继续买房的人不多,但估计在一年后一线城市的房价跌去一半的时候,会有很多人买房,就象a股3000点时,很多人都觉得很便宜了,但可以保守的估计,一线城市的房价在腰斩之后,三年内还会再腰斩一次.其实很多时候,生活观念的转变对社会的影响是很大的?人这一辈子一定要买房吗?真要买,我也觉得四十岁以后买比较合适,那时候基本你的事业和生活都稳定下来了.房子能保值吗?我觉得就是房价两次腰斩后也都还是个问题,其实目前很多人的判断都是以中国经济每年以10%的速度发展为基础的,事实上可能吗?而且你再去城市的角落看看十年二十年前修的房子现在是个什么鬼样,再去看看四川地震灾区的一些商品房就会明白,就是房子价格没有泡末,你的房子能否保值其实都是个问题.至于那些什么古董啊,兰花啊,珠宝啊之类的投资品种,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基本上都只有跌这一条路的.对于办企业的朋友,除非你是高科技或者特殊的垄断行业,这两点其实对普通人来说是不适用的,所以大部分的公司老板这时候该干什么?那就是停止扩张,缩小企业经营规模,储备现金及核心的技术和人才准备过冬,对于一些小企业如果不能裁员,那就跟员工协商降薪,我想大部分员工都会理解,反正经济不景气的时期就是要尽一切可能缩减开支.对一般人来说,我目前有个初步可行的资金规划,那就是一半资金放人民币,买国债或者保守的债券基金,我个人买的是华夏债券,或者存三到五年定期,一小半资金买美圆,存两年左右定期,另外买一点黄金现货存在家里,防战争或者社会**.对于靠小本生意谋生的,个人建议做基本的生活保障方面的生意,比如日常生活不得少的粮食,水果,快餐类的生意.2.就业:这个时候当然是不能随便再跳槽了,而且不但不要想着跳槽, 还要尽一切能力努力工作,保住目前手上的饭碗,让老板觉得你是他企业里的核心人员,是可以依靠的员工.真有更好的公司愿意接收你,也一定要谨慎,方方面面都有所考虑,毕竟换个工作环境,会有很多你之前没有遇到过的问题出现.据了解,在职场最容易被裁减的人员包括:新晋职员(尤其是对工作还不能上手的职员)、边缘部门(例如生产企业裁员往往会从后勤和服务部门开始)、业绩不佳或者工作态度不好的员工,最后一类人在经济状况稍好的时候也容易被排除在外,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更容易成为箭靶子。很多人以为经济危机跟自己没有关系,其实,除了公务员及医疗教育等公共事业单位不会受影响,其它绝大多数行业都会受到影响的.其实公务员都不一定,经济危机来了,国家财政困难了,为了缩减政府开支,说不定哪个铁腕人物上台就精简机构了.3.生活:在经济危机期间,开源是很难的,这时节流就很重要了,这段时间要尽可能的节约,除了必不可少的生活开支外,其它的能节省的都要尽量节省,比如旅游花费,看电影等娱乐花费,少买衣服,少下馆子,能自己做就自己做,尽量少逛街,把手头多余的信用卡扔了,不到万不得已,不要超支,去超市一次就把一星期需要的生活必需品都买齐,剩下的时间可以多看书学习,多参加体育运动,在社会保障不健全的中国, 看病吃药也是一项很大的开支.有车的少开没车的也别买了,车这玩意,耗钱而且从来都是贬值.有男女朋友的年轻人赶快结婚,婚礼能节俭就尽量节俭,谈恋爱花钱啊,结完婚就好好过日子.至于经济危机期间是否要生小孩,我觉得应该依各自的情况而定,对经济条件好的我觉得趁经济危机期间去学校进修或者利用这段时间生
小孩子还是蛮合算的.4.在乡下有房子有地的千万别卖了,非常时期说不定会有大用处.在乡下没房子没地的可以想办法买一点,另外,乡下有亲戚的跟亲戚搞好关系,说不定哪天就要去投靠人家.总结:经济危机很大一个作用就是生产力和社会财富的破坏,在此期间我们如果能守住自己的财富,那你就是成功.呵呵,写的有点晕了,乱七八糟的,大家将就着看,还没有想到的希望大家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