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年湖南教育发展的主要数字
从数字看发展——2011年湖南教育发展历程回眸
bgs.gov.hnedu.cn 发表时间: 2012-02-21 15:27:45 点击次数: 45
2011年,是湖南省教育系统全面落实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纲要的关键一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教育系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教育强省目标,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要求,启动实施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纲要,推进重大教育发展项目和改革试点,着力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有力推动了各类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仅2011年全省财政教育投入就达到521.6亿元,是2006年142.2亿元的3.7倍。全省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8.5年左右,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5年,居中部地区前列。一组组数据,勾勒出湖南教育健康发展、均衡发展、科学发展的线条。数字背后,则凝聚着全省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更寄托着大家对未来教育发展的信心和希望。
1168所:基础教育发展水平稳步提升
湖南以为民办实事项目为抓手,大力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了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的发展步伐。2011年,全省学前三年幼儿毛入园率达到57.45%,比2005年增加20.4个百分点;小学、初中适龄儿童入学率分别达到99.9%、99.6%,比2005年分别提高0.87、2.83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7%,比2005年提高40.62个百分点,高出全国平均水平近3个百分点。按照教育部与湖南省签订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要求,省本级共投入1.3亿元开展合格学校建设,带动全省投入19.19亿元,共建成合格学校1168所。至去年底,全省已建成合格学校4721所,约占全部规划任务的50%,为2015年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学前教育方面,2011年,湖南省共争取中央专项资金7.1亿元、省本级投入1亿元,启动幼儿园项目和师资队伍建设,带动各地投入3.2亿元,建成了336所标准化农村幼儿园。到去年年底,我省幼儿园达9488所,比上年增加1659所,增长21.19%;在园幼儿达163.74万人,比上年增加21.83万人,增长15.38%。在特殊教育方面,2011年,省政府将14所市州中心特校建设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争取中央1.17亿元资金,省本级投入0.14亿元,带动各地投入1.82亿元,加快了特教学校建设步伐。到年底,除株洲特校、郴州特校择址新建外,其他12所特校配套建设任务已全部完成。其次,为探索普通高中特色办学、分类管理,全年共批准4所省普通高中特色实验学校,以特色高中建设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三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省确认52所省级课改样板校,进一步掀起了课堂教学改革的热潮;阳光体育运动深入人心,在第十一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上,湖南金牌、奖牌和科学研究论文报告会排名均进入全国十强。
2000亿元:高等教育内涵建设取得新进展
经过几年努力,我省新增普通高校9所,在全国率先形成了各市州均设有一所本科院校、一所以上高职学院的办学格局。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学位和研究生教育成绩突,出产学研结合和科技成果转化卓有成效。2011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7%,比2005年提高9.22个百分点,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明显缩小。全省高校共新增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66个;新增3所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高校,居全国第一位;6篇论文入选2011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居全国第4位。三是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全省高校共新增国家级创新平台5个、省部级创新平台10个,设立创新平台开放基金项目85个;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84项、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70项,分别居全国第5、第4位;新增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个;获授发明专利1365件,比上年增加45.5%。全省高校获省级科技奖110项,其中一等奖19项,占一等奖总数的65.5%;获国家科技奖14项,占全省获奖总数的三分之二,居全国第6位。立项支持了20个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培育项目,遴选了12个项目进行市校产学研合作试点。目前,全省高校已与200多个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与500多家大中型企业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与近7000家企业开展了实质性产学研项目合作,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项目1000多个,新增产值约2000亿元,新增利税200多亿元。
93%: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全省有28所职业院校成功申报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通过率93%;有14所中职成功申报国家中职示范校,通过率100%,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高8个和6个百分点。投入14.8亿元的长沙职教基地已投入使用,株洲职教科技园已完成投资23亿元,怀化职教园已正式启动。新成立5家职教集团,并遴选建设了4家省示范性职教集团。全省职教集团已达23家,加盟合作单位共1893家,其中省内外规模企业1093家。2011年,集团企业对学校新增实训基地建设投入3.3亿元,校企联合开展生产技术攻关1229项,订单培养6.8万人,组织学生顶岗实习和企业员工培训25.1万人次。全省已建设空间教学机构平台161个,师生个人教学或学习空间40余万个,发表文章8000余万篇,发布教学内容为主的视频40余万个,师生互动2200万人次,文章浏览量1.1亿人次,视频浏览量600多万人次。全省职教系统已形成一个巨大的、动态扩容的、共建共享的网络资源库,正在推动传统教育管理模式、课堂教学模式和师生交流模式发生实质性的变革。这一改革已在全国引起高度关注。
31场:教育改革取得新突破
2011年,湖南省制定建设教育强省“十二五”规划及六大专项规划,并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基本建立起教育强省政策支撑体系。厅委领导带队赴各地做了31场教育规划纲要宣讲报告会,并启动7个国家级和51个省级教育改革试点项目。认真组织实施督学责任区制度,对韶山学校等16所学校进行督导评估,2所学校被暂停或撤销省示范性普通高中资格。在中部地区率先启动实施“海外名师”项目,已遴选25个项目组织各高校开始实施;成功举办第十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复赛、决赛活动和第十八届“华夏园丁大联欢”活动,并先后选派47名省属本科院校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骨干教师出国研修。组织湘台职业院校开展合作项目32个,初步构建了与台湾职教界的交流合作机制。
3.6万人: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效
精心组织实施我省“国培计划”,培训农村义务教育阶段骨干教师3.6万人;启动“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培训4925名农村幼儿教师。继续实施农村小学、幼儿园教师公费定向培养计划,录取初中、高中起点本专科层次农村小学、幼儿园教师公费定向培养招生计划3637人,首届公费定向培养师范毕业生981人全部安排到农村小学任教。按照“定县、定岗、定校”原则,招聘 4397人到农村中小学任教。2011年,湖南完成高校教师培训项目5项,培训高校新任教师4000余人,遴选高校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人选110人,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人选201人;确定了第七批芙蓉学者特聘教授人选14人,第二批讲座教授人选10人。另外,2011年,我省高校共有6名教师入选国家教育名师奖,排全国第6位;新增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5个,居全国第5位;55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居全国第7位(其中省属高校入选人数排全国第2位);中南大学金展鹏院士被评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每年的全国十大教书育人楷模中高校教师只有2位,我省连续两年均有一位获此殊荣。
31万人:和谐校园建设得到强力推进 湖南高校全年共培训学生入党积极分子31万人。学生中党员比例达12.3%,同比增长0.5%。提拔任用省管高校领导干部30余人,培训高校处级干部200多人。1所高校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4所高校被授予“湖南省文明高等学校”,6个高校的部门被评为“湖南省文明窗口单位”。立项建设50个省级思想政治教育特色项目、170余个大学生德育实践项目和30个合格心理咨询室,开展了校园文化精品项目立项和校园文化优秀成果奖的评选工作,大学生先进典型不断涌现,如中南大学李海星同学获“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称号(全国仅10人);湖南人文科技学院蒋小波同学获“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特别奖;湘潭大学邓榕同学获“全国百名优秀志愿者”称号(全国高校只有2位大学生获此殊荣);湖南科技大学何平同学自立自强、无私奉献的事迹引起中央媒体高度关注等。2011年,湖南省教育厅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并因连续三年被评为先进单位,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平安单位”称号。
208件:教育系统自身建设显著加强
一年来,省教育厅联合省纠风办等7家单位对51所中小学校和6所高校进行督查,下发整改通知书,并对全省中小学食堂经费管理情况进行专项检查,从严查处了娄底一中等典型案件。据统计,一年来全省教育系统立案208件,移送司法机关5件,涉案人数266人,涉案金额398万元,处理违纪违规干部205人,通过办案挽回经济损失261万元。
44.13亿元: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妥善解决
湖南全年校安工程投入44.13亿元,已竣工学校2555所,竣工项目4543个,竣工面积350万平方米。目前,我省校安工程累计已投入资金91.28亿元、已竣工面积707万平方米,分别占三年规划总数的99%、83%,全省近300万中小学生受益,稳妥解决了近40万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读问题。其次,深入推进高校招生阳光工程,进一步规范招生录取,共招录本专科新生29.2万人。切实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全年累计发放各类助学金、奖学金及生活补助27.42亿元,共有229.2万人次大中小学生受益。全省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82.79%,同比增长近3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面启动高校化债工作,共筹集高校化债资金47.7亿元。经过一年多努力,湖南地方公办高校减少银行贷款44.8亿元,全年节约贷款利息支出约1.34亿元。同时,加大扶持民族教育力度,深入推进民族团结教育,专项培训民族地区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和紧缺学科教师200余人;继续实施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定向招收民族地区各类研究生250人。2011年,根据省委、省政府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及其周边治安工作的要求,全省超过三分之二的中小学幼儿园配备了校园保安,3000多所学校纳入了城市治安电子防控系统覆盖范围,中小学幼儿园安全保障工作得到明显加强。在全国2011年度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考评中,湖南省位列第4。得到教育部和省委、省综治办的高度评价。(肖娜)
第二篇:数字湖南四个着力点
推进“创新湖南”、“绿色湖南”、“法治湖南”建设,按照这一总要求,重点抓好四个着力点
——着力加快发展信息产业。信息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新的增长极。只有抓住信息产业升级换代和网络经济快速发展的重大机遇,统筹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和管理各个环节,才能推动信息产业跨越式发展。为此,湖南着重从两个方面大力发展信息产业。一方面,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强力打造电子信息产业集群,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终端产品,积极推进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的研发应用和产业化布局。另一方面,大力拓展信息服务业,深入推进全国性移动电子商务综合应用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发展数字内容产业和增值服务,积极发展软件产业,打造国民经济新的增长极。“十一五”期间,我省电子信息产业年均增长达31.1%,已成为湖南成长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其中软件产业连续7年领跑中部六省。2010年,湖南移动电子商务用户超过350万户,月均交易额超过2亿元,用户规模和月交易额居全国第一。
——着力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信息化,基础要先行。为了夯实“数字湖南”建设的基础,全省按照统筹规划、适度超前、集约建设、资源共享和保障安全的原则,大力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在实践中,着力抓了新一代信息网络的构建,积极推进全省统一的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基础性公共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现网络向宽带化、泛在化和融合化演进;着力抓了信息基础平台的打造,积极推进信息通讯枢纽设施建设,加快手机电视及移动平台建设,加强软件产业基地国际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抓了“三网融合”的推进,建立电信网、互联网、广播电视网三网统一的建管体制。经过多年努力,我省信息基础设施大为改善。比如,在国家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长株潭城市群电信网、互联网、广播电视网三网融合获批国家试点,2012年底前有望完成,并将试点范围扩大到环长株潭城市群,2015年在全省推开;2010年11月,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正式开工建设,并将于2011年底前建成营运,这是继天津和深圳之后,国家科技部正式批准建立的第三家国家超级计算中心,也是中部唯一的云计算平台。
——着力加速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深度融合。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用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加速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是推进信息化快速高效发展的重要途径。全省按照重点突破、示范带动的原则,重点围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节能减排、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着力提高信息产业支撑融合发展的能力,促进工业结构调整和整体优化升级。经过多年努力,如今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应用已日渐扩大和深化,计算机辅助设计、产品数据管理等技术在产品研发设计中普遍使用,自动化控制技术大量应用于生产流程控制,电子商务在金融、外贸、铁路、民航及电子信息产品销售等行业的推广也取得明显成效。今年4月,长株潭城市群被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为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
——着力加快推进电子政务与公共服务信息化。电子政务对提高政府运作效率、促进政务公开、推动社会信息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全省按照全面发展、民生优先的原则,围绕“两型社会”、服务型政府和“法治湖南”建设目标,大力提升电子政务和公共服务的信息化水平。在实践中,一方面,加快发展集约效能型电子政务,积极推动公共设施智能化转型,促进政府部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另一方面,着力推进民生领域基本公共服务信息化,深化信息技术在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劳动保障、食品安全、公众出行等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催生更多的“快捷湖南”、“节约湖南”、“方便湖南”。到目前为止,全省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人口数据库实现全省覆盖,法人单位信息数据库、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基本建成,应用范围有序扩大;政府网站体系基本形成,省、市(州)、县(市、区)三级政府门户网站拥有率100%,在线服务能力得到增强。
永州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未来五年必须从永州实际出发,集中精力、突出重点、扎扎实实办好让全市人民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十件大事:
一是建好三个国家级产业园,将凤凰园经济开发区建成国家级经济开发区、蓝宁道新加工贸易走廊建成国家级加工贸易区、永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建成全国一流的农业科技园区。
二是完成涔天河水库扩建工程。三是建成湘粤桂省际交通枢纽。四是建成广汽长丰20万台轿车生产线。
五是开展“五城同创”,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宜居城市、知名旅游目的地城市、国家森林城市。
六是抓好湘江潇水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七是加速新农村建设,建好一批生态旅游乡镇、新农村建设示范片。
八是实现城乡社会保障全覆盖。
九是90%以上的义务教育学校达到合格学校标准。十是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五年引进2000名以上优秀人才。
第三篇:湖南实现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
点燃偏远农村学校孩子们的“梦想”
—— 写在湖南实现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之际
《 中国教育报 》 2013 年 12 月 25 日 11 版
江华瑶族自治县务江乡小朋村大坪口教学点汤海英老师,在用数字教育设备给孩子们上课。
‚真新鲜,现在通过电视也可以上课!‛ ‚太好了,城里老师‘来’给我们上课啦!‛
‚城里老师的课,上得又生动又活泼!孩子们很爱听!‛
‚城里老师的课,普通话好标准哈;老师好帅好漂亮。‛
今年9月以来,笔者多次深入湖南偏远农村地区的几十个教学点,不断听到这样的赞美声。
让这些老师和同学们高兴与赞美的,是数字教育卫星接收系统带来的优质数字教学实录课。在国家教育部门等九部门的部署下,今年湖南将‚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即让全省的3480个教学点,全部用上数字教育资源,作为推进教育信息化的首项重点工程。在资金紧张、工作量大、路程遥远等多方面困难的制约中,湖南的各级教育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全方位推进。截至12月初,这一工程已圆满完工,实现了‚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实际覆盖的学校还多了两个,第一批2241个,第二批1241个。偏远农村学校的孩子,从此可以听‚城里老师‛上课,可以享受和城里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数字教育资源点燃了偏远农村学校孩子们的‚梦想‛。
“信息孤岛”渴望“新空气” 80多个孩子,4名老师,这就是一个遥远山村教学点的全部师生。这所学校名为鲁合小学,地处平江县浯口镇,离省城100多公里,离县城40多公里,离镇里也有20多公里。路途的偏远和高山的阻挡,不仅使这里的师生出门困难,而且使他们信息受阻。由于至今没有网络,在信息上与外界几乎处于隔断状态,是个典型的“信息孤岛”。
像这样的“信息孤岛”,在湖南还有不少,多是农村教学点。省教育部门介绍,所谓教学点,简单地说,就是不成规模、不成建制的农村非完小,多是一人一校两个年级,许多还是隔年招生。这些“教学点”,通常位臵偏远,教学条件和设备差,学生很少,老师身兼几门课程,专业教师基本没有,教育教学水平落后,网络又进不去,成了典型的“信息孤岛”。据2010年全省教育事业统计,湖南共有这样的农村“教学点”3480个。
“信息孤岛”渴望“新鲜空气”。“近年来,教育信息化取得长足发展,教学手段不断翻新,教学模式不断变革,学习方式不断创新,特别是在省城,电子白板已经普及,电子书包等各种信息化产品被陆续推广和使用,教育信息化不断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迅速发展,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然而,农村,特别是在一些偏远的农村教学点,信息化几乎还是空白。”省教育部门信息化部门负责人说。
2012年,国家教育部门将“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列为当前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七项重点任务之首,中央财政给予重点扶持,湖南将其作为今年教育信息化的一项重点工作,除在财政上进行配套外,还着力抓好招标采购、安装调试、师资培训、资源配送、督查验收。省里成立了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和实施小组,制定了工作方案,明确是在省政府部门的指导下,由省教育部门负责组织实施,省教育部门教育信息化办公室统筹协调,省电教馆具体组织实施,各市州和县市区明确业务科室对口并指定1-2名专人跟踪项目推进。
一场偏远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攻坚战,拉开了序幕。
克难攻坚,步步为营 这是一场鏖战。
要把信息化推进到偏远农村学校,其难度可想而知。而事实往往比想象更困难。路程的艰难,就是其中不可逾越的“鸿沟”。全省3480个教学点,都遍布在极其偏僻的农村地区,近则离省城上百公里,远则近千公里,且多是路途崎岖,得爬山涉水。而每个教学点要完成这个项目,首先省里必须要进行设备招标、采购、分发,然后教学点要进行设备安装、老师培训,之后省里还要组织开发适合当地的相关课程,再层层分发下去。“都是很具体的工作,必须深入每个教学点,一套套设备安装调试,一步步落实。”具体承担此项工作的是湖南省电教部门负责人介绍说。
经费上的困难,也是难以逾越的。按照有关规定,每个教学点,中央财政拨付5000元,省财政配套2000元。全部加起来才7000元,包括全部的设施和设备的购买,以及施工和劳务。而其中的设备,又包括卫星接收系统、防雷系统以及电视机和电脑。“拨付的经费,实在是少了点,只够用来购买基本设备,施工和劳务等费用,根本没办法解决。”一名具体负责项目施工的电教人员说。
怎么办?降低设备档次?不行!增加拨款?显然也不现实。经过认真研究,陈德平和他的同事们一致认为,这是一件事关农村孩子教育的大事,质量上坚决不能打折扣。设备档次不能降低,电视机必须是42英寸的液晶电视,接收锅也必须是上级规定中最好的。为此,他们决定,全省电教系统全员出力。仓储的提供,设备的分发、运输等都自己出力。同时,积极调动教学点老师和乡镇、村组负责人的积极性,组织大家自己动手挖基座、地沟。光这两项,至少就为每套设备节约了1000元左右。“与兄弟省市使用同类设备比,我们每套节约了几千元。”省电教部门负责人说。
有了设备,没有教学资源,设备就成了摆设。中央电教馆虽然制作了同步教学课件,但是其版本与湖南小学使用的教材版本不完全一致。为此,由省电教馆牵头,在推进设备安装的同时,积极开发适合湖南教学点实际的教学资源。他们一方面对以往开发的资源进行筛选,精选一些适合教学点用的资源;另一方面组织省内专家开发适用的新资源。“教学点的老师,整体年龄偏大,没有二次资源开发的能力,提供的资源最好是成品,拿来就可以用。”省电教部门负责人说。笔者走访时得知,目前全省已遴选了教学点1-4年级的语文、数学、英语、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音乐、美术、科学等7个学科、11个教材版本的优质资源,共计200G,各地发挥县市或乡镇中心校的作用,采取移动硬盘配送的方式把资源推送到各教学点。
有了设备,有了资源,老师们不会用也是白搭。由于历史原因,教学点的老师普遍年纪偏大、知识结构老化、信息化教学方法欠缺。要发挥现代教学手段的作用,教师的培训工作必须得跟上。为此,省电教馆又牵头对教学点老师开展专项的分层次培训。首先是培训骨干。今年8月,170多名骨干在长沙进行集中培训。其次,是这些骨干回去后组织各县教学点的教师,采取相对集中或送培到点的形式,进行全员培训。省电教馆为此还组织编写了《数字教育资源应用教程》的专门培训教材,免费发送到老师们的手里。
各县市区也采取积极举措推动这一举措。比如,江华瑶族自治县针对本县教学点多(205个)且布局分散的情况,在硬件配备时,他们还创造性地将全县教学点分成四块,同时进行,分组安装,加快了安装进度,确保了安装质量。在老师培训上,他们首先抓好各乡镇教育专干的培训,再通过教育专干“星星之火”,“燎原”到教学点。教学点老师信息化水平低?培训就分步实施。第一步,由中心小学和完小组织分管的教学点老师进行基本的计算机应用校本培训。主要解决如何用鼠标,如何开机、关机,如何连接电脑等最基本的东西。第二步,全县由电教部门分片区组织进行设备应用基本操作培训。比如,如何接收卫星信息,如何下载课程资源,如何在教学中使用,设备使用出了问题如何咨询、维修,等等。很快,205个教学点全部用上了数字教育资源这一“新式武器”。
教学点来了“城里老师”,真好!“这个方法好,孩子们都喜欢。”11月中旬,笔者在平江县浯口镇鲁合小学时,二年级的李复兴老师正在利用数字教学系统,给孩子们上课。电视机上,一个年轻、美丽的女老师正在领读课文。语气、语调都相当标准。李复兴说:“我的普通话不标准,有了这个系统后,好多了,对孩子会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学生江向阳也很开心地说:“能听到城里老师给我们上课,真新鲜。”
鲁合小学是湖南最早安装数字教育卫星接收系统的学校之一。
和别的教学点一样,这里的老师大多年龄偏大,知识更新较慢,以前基本上是哄孩子的“娃娃头”,教学上很难有突破。
今年6月,当数字教学设备配发到学校时,老师们完全不会使用。计算机如何操作,资源如何下载,课堂上如何使用等等,老师们全不会,真可谓是“老革命遇到了新问题”,“这让我怎么教娃娃们啊?”老师们很为难。正在这时,县教育辅导站派来了技术员,手把手开始教老师们使用电脑。
从开关机到基本操作,再到如何进入教学系统使用资源,老师们认真记下了每一步操作。学生们放学了,他们还一遍一遍地熟悉各个工具的功能,一次次练习查找课程资源、使用电子课本。
几个月下来,如今这里的4名老师,基本上都可以熟练地使用了。“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课文《春天来了》,想不想先看个小电影啊?”在平江县的另一个教学点翁江镇晋平小学,笔者看到老师正在利用新系统,开展视频教学。只见老师点开电子课本中的视频,液晶电视屏幕上的动画片开始播放:嫩绿的小草慢慢发芽、五颜六色的花儿开始绽放,还有白云、快乐的小鸟……孩子们完全被电视中的画面吸引了。美丽的画面,生动的讲解,将孩子们的视野和思绪带到了外面的世界。
“山区的老师,语文和英语教学,最害怕发音不准,有了这个系统后,解决了很大问题。”在鲁合小学走教的英语老师王旭,颇有感触地对我们说。
“以前,农村学校,尤其是教学点,由于教师缺乏,音体美这些课程基本上都没有开齐,项目启动后,该教学点教室里的电脑直接连上了网络,以前无法开起来的课,老师只需在网络课程上的课表点一下,就可以直接为孩子们上课。”平江县教育部门领导说,“里面的资源都是全设计好的,甚至习题和课堂活动都设计好了,方便得很。网络课程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形式活泼。”
“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和一本教科书,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正在发生变化。”省教育部门负责人满怀信心地说,他认为,农村现代化教学的春天,已经拉开了序幕。明天还会更好。(贺艳雄 彭介润)
第四篇:数字城管发展现状
数字城管发展现状
从第一次实现网格化数字城市管理开始,我国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先行者们就有足够的自信心在这一领域做出卓然的成绩。如今,数字城管新模式Ô¬创系统——北京市东城区网格化城市管理系统成功运行已Ó¬来第五个年头,这五年里,全国各地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也都轰轰烈烈开展起来。数字城管犹如一棵倍受滋润的小树,在¾¬历了播种、发芽、成长之后终于硕果累累。
树之源:我国数字城管概述
建国六十年,我国城市现代化进程加速,日新月异的变革为人们带来全新的生活理念,同时也昭显出众多严峻的城市管理问题,因此,加强和改善城市管理的任务就变得紧迫而艰巨。城市建设和管理自城市诞生以来就是人类孜孜不倦所探索的问题,既古老、又常青,充满了挑战性和创新性。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日渐兴起,逐渐成为每一个城市管理工作者急迫面对与学习的要则。
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是众多飞速发展的城市的代表。改革开放后,北京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人民群众对城市管理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的粗放式、被动式、突击式的管理方式,越来越不适应城市快速发展的需要,创新城市管理模式迫在眉捷。
2003年底,北京市东城区成立了创新城市管理模式课题组,与数字政通等单位共同针对《依托数字城市技术创建城市管理新模式》课题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运用“数字城市”理论和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Ь同论等思想和方法,依托目前已¾¬比较成熟的信息技术,结合东城区城市管理的实际,提出了网格化城市管理的构想。按这一构想,东城区依托网络信息技术、地理编码技术和移动信息技术,推出全区域、全时段的网格化城市管理解决方案以及与之配套的“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及应用系统”,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法”相结合的方式,在城市管理中运用网格地图的技术思想,以一万平方米为基本单位,将东城区25.38平方公里划分成10个街道、126个社区、1593个网格单元,由350名城市管理监督员对所分管的万米单元实施全时段监控。通过一张网络和一个平台,将城市管理信息集纳于无形之中,不仅实现了城市管理的信息化、标准化、精细化、动态化,也可以对市民的意见、心声进行实时的收集与反馈。
新模式在东城区运行和实践五年以来,始终保持高效、稳定的运行态势。共解决各类城市管理问题22万件,结案率长期稳定在95%以上,问题办理结案平均时间由过去的一周提高到现在的6.5小时,每月平均处置各类城市管理问题3000余件,处理问题数是过去的6倍。可以说,数字城管新模式的创建,提高了政府信息化建设的应用水平,在加强政府管理城市、服务社会能力的同时,有效节约了政府管理成本,在推动城市生活环境和社会服务环境改善的同时,促进了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热情的提高,用实实在在的效果践行了数字城管新模式。
树之长:我国数字城管推广历程
自2004年10月,东城区网格化城市管理系统正式上线后,2005年7月,“东城区网格化城市管理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和重要地位很快得到了中央编办、国信办、国家科技部、Ô¬建设部、北京市委、市政府和多位资深行业专家的高度评价,并被原建设部命名为“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组织在全国城市推广。同月,Ô¬建设部公布了首批南京鼓楼、杭州等十个试点城市(城区)。
2005年8月,“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系列行业标准颁布执行。同月,Ô¬建设部成立了“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推广工作领导小组”,种种举措指导了数字城管新模式向标准化、规范化的方向进行推广。
2006年3月,在无锡召开的“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推广工作试点城市座谈会”公布了第二批郑州、台州、诸暨等17个试点城市(城区)。2006年11月,“全国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会” 召开,会上扬州模式得到好评,并被大力推广。会上提出了“‘十一五’末2010年,地级市全覆盖,有条件的县级市和县城也要建立起来”的目标,并指出,“发达的沿海省份应该在五年内实现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全覆盖;中等发达的省份五年内应该完成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试点城市;发展中的省份,推广数字化城市管理取得突破,至少是省会城市、大城市获得推广。”
2007年4月,Ô¬建设部公布了长沙、乌鲁木齐、甘肃白银等第三批共24个试点城市(城区)。建设部办公厅[2007]42号函确立2008年到2010为数字城管全面推广阶段,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和条件具备的县级市要全面推广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
2007年10月1日,Ô¬建设部颁布实施了新修订并更名的《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编码及数据要求》。同月,第三批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城市的培训会议召开,会议向各城市代表宣贯了所有试点城市的试点任务,并强调建设工作应首先按照建设部标准规范执行。
2007年12月28日至29日,全国建设工作会议上提到,“继续推广建设系统‘12319’服务热线与数字化城市管理相结合的¾¬验,各试点城市年底前要完成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建设并通过验收。”
2008年8月,“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系列行业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监管数据无线采集设备》和《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绩效评价》得到颁布执行,标志着随着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推广和深入。
2009年7月7日,为了进一步规范推广数字城管模式,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效能,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又出台了《数字化城市管理式建设导则(试行)》。这一举措,对推进各地科学建设数字城管,坚持标准,Ѭ序渐进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立案处置结案》即将出台,数字城管行业标准体系的发展完善对数字化城管执行手段的提升和运行效果的评估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目前,数字城管新模式已¾¬成功运行五周年,各试点城市按照试点工作要求和有关标准,积极开展工作,一些非试点城市、城区也开始积极进行数字城管项目前期准备工作,而已¾¬建成的城市(城区)也在继续探索数字城管的拓展升级应用,在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效能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树之果:我国数字城管的建设推广状况
从东城区创建数字城管新模式,将现代化城市管理构想变为现实,到如今新模式在全国范围的遍地开花,新模式的推广工作一路走来,得到全国各地的积极响应,新模式也在Ô¬建设部对行业标准的多次增补和修订中不断探索磨合,逐步规范和完善起来,并为提升城市运行效率,推动科技创新和政府职能转变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仅以2006年到2008年三年为样本统计,全国共有10个直辖市/区、12个省会城市、28个地级市、8个县级市/县、17个市辖区,共75个城市(城区)建设了数字城管项目。根据全国的最新行政区划,目前全国共有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28个省会(首府)级城市、283个地级市、856个市辖区、369个县级市,1635个县,可见数字城管行业正处于欣欣向荣的全面发展时期,蕴藏着巨大的潜力。
从数字城管的管理模式来看,2005年,数字城管从区级模式开始发展,北京的海淀区、丰台区、宣武区及上海的卢湾区、长宁区等直辖市区级平台的建设贯彻了东城模式,对今后各市辖区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6年,区级模式逐步拓展到市级平台建设中,以杭州、成都等省会城市为代表,分别创建了“一级监督、两级Ь同”、“两级监督、两级指挥”的管理模式,为省内其他城市进行了示范和表率,更是为一些大中城市提供了借鉴。此外,扬州等中小城市也开始了对数字城管的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从2007年开始,数字城管进入了生机勃勃的全面发展阶段。截止到目前,全国已有100余个包括直辖市、省会城市、地级城市、县级市、县、市辖区的各级各类城市、城区展开了数字城管新模式建设。他们在符合各自实际的前提下建立了适合自己管理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运行效果。数字城管行业的繁荣也带动了大批软硬件厂商企业的发展。作为数字城管新模式创系统开发商的北京数字政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设并实施了全国超过50%的数字城管项目,在通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验收的33个试点项目中,数字政通承担的项目为24个,占73%,在全国数字城管的推展应用工作中起到了良好的带头作用。目前,还有很多城市都在积极进行数字城管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已¾¬建成的城市也在继续探索数字城管的拓展升级应用。依据现有项目的平均建设投资和建设情况,以及目前的全国的行政规划,预计至2015年底,数字城管系统覆盖全部地级以上城市,并大规模推广到市辖区及县级市和县,未来5年,数字城管系统的软硬件市场容量将达到150亿元。
这五年来,各地市根据自身特点,对数字城管建设进行了理论结合实际的改良。如,杭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创造了“一级监督、两级Ь同”的典型模式,“新两轴”的互动,推动了市、区友好型Ь作关系的形成,实现了城市管理的扁平化;常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把数字考评与数字城管的结合,实现了十三项城市长效综合管理内容与数字化城市管理手段的无缝对接,成为数字城管有效运行的基础保障;烟台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探索实施了“两轴垂直,高位监督”的“市级监督,区级指挥”的管理组织模式,和信息采集员的市场化运作,优化了“监管分离”两轴体制,确保了关键数据的真实可靠;北京市朝阳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通过引入竞争机制和诚信约束机制,同时整合了区、街乡、社区行政村三层互联互通的信息建设,建立了政府主导和公民广泛参与的城市管理新格局。
不难看出,各城市(城区)纷纷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对新模式做出相应的探索与调整,将新模式灵活应用到不同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中,极大程度的提高了城市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也为百姓生活质量的提高做出了很大贡献。
树之愿:展望数字城管未来
未来,我国数字城管建设的发展被赋予两个层面的意义。首先,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作为已¾¬相对成熟的城市管理模式将广泛普及到全国各级各地城市(城区),实现数字化城市管理将是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发展方向。其次,网格化管理灵活的兼容性和很强的拓展性在城市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思路将拓展到更多领域。
其中,作为数字城管的纵向延伸,数字社区建设是我国提高城市公共管理手段和能力的重要方式。《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14号)提出“建设社区信息化平台,使政府公共服务覆盖到社区,梳理、整合各类社区系统,提高社区公共服务的自动化、现代化水平”。民政部的“百城(区)社区建设抽样调查”资料显示,我国已初步建立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其中大部分城区建有社区管理服务信息网络,具备实行数字社区的基础。数字社区将网格化的理念深入社区,扩展了社会管理与服务的业务内容,包括劳动和社会保障、综合治安、社会服务等方面关系老百姓生活的内容,建立与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一样的闭环的街镇网格化工作流程,为今后城市发展过程中管理和服务项目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扩充性,包括北京东城区、杭州、上海浦东区等较早应用数字城管系统的城市(城区),已¾¬开始把他们的系统向各区县、街镇、社区深入,整合了人口管理、劳动力就业、医疗卫生等管理与服务资源,建立了社区的网格化管理平台资源、运行机制与服务模式,为城市管理的各个角落都带来了新的启发。
同时,作为数字城管的横向延伸,专业网格化也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目前网格化管理思想已¾¬拓展到了行政执法及公路管理、海塘监控、市政监管等多个专业领域。而3G等新技术的普遍应用将全新塑造城市管理信息化系统:基于3G技术研发视频通话、视频执法、随时随地调用各专业系统的实时监控信息等功能,辅助执法工作有效开展。
第五篇:数字烟草发展纲要
数字烟草发展纲要
为稳步推进烟草行业信息化建设,全力打造数字烟草,努力实现用信息化带动烟草行业现代化建设,促进烟草行业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发展,制定本纲要,指导今后三至五年行业信息化工作。
一、数字烟草建设的现状、指导思想和建设原则 1.行业信息化建设现状。
烟草行业信息化建设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的快速推进,从整体上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一是行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初具规模。以国家局(总公司)为中心,覆盖全行业各个单位的信息通信网络基本建成。二是行业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不断提高。卷烟生产经营决策管理系统、卷烟销售网络系统、网上交易系统、专卖管理系统、财会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已在行业管理和生产经营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三是行业信息资源有了初步积累,各种应用系统集中了大量的数据信息,初步形成了基于各类业务主题的数据库。四是行业信息化队伍基本形成,已有4000名左右专职从事信息化工作的人员。五是各级领导十分重视信息化,各业务部门积极开展信息化工作,行业信息化建设的环境日趋良好。六是行业信息化建设积累了经验,涌现出一批建设效果突出的先进示范单位。2.建设数字烟草的动因。
近年来,信息化的快速推进正在影响和促进社会发展,在变革管理、改善生产经营活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战略。国家局(总公司)做出了建设数字烟草,“用信息化带动烟草行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决策。
当前,行业信息化建设呈现三个转变:一是基本完成了由以基础性建设为主向大力推进应用系统建设,提高管理水平的转变;二是初步实现了由局部建设向全面发展的转变;三是初步实现了由分散建设向集中管理的转变。在这种形势下,建设数字烟草是顺应行业发展,全面提升行业信息化建设水平,确保行业信息化建设科学有序推进,促进行业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3.指导思想。
数字化是互联网时代信息化的具体体现,数字烟草是烟草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具体体现,是烟草行业实现简约管理、高效运作、实时监控的有效途径。
建设数字烟草的指导思想是:以国家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要求为指导,以行业信息化建设现状为基础,紧紧围绕行业的发展战略和中心工作,大力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持续完善、不断发展,努力实现用信息化带动烟草行业现代 化建设,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中国烟草总体竞争实力。
4.建设原则。
建设数字烟草,要按照《全国烟草行业信息化工作管理办法》的要求,坚持“统筹规划、统一领导,应用主导、资源共享,安全高效、务求实效”的建设原则。
统筹规划、统一领导。数字烟草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和全局观念,从维护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出发,紧密结合行业的改革与发展,坚持高标准、高起点,实行统筹规划,分层细化,分步实施;坚持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分类指导,确保行业信息化建设协调有序进行。
应用主导,资源共享。数字烟草建设必须以应用为主导,从实际需要出发,避免形式主义和盲目发展。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信息、应用、客户等各方面资源,有效开展集成整合,深入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明确责权,授权访问,使信息资源发挥最大效用,全面提升行业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在发展中不断完善提高。
安全高效,务求实效。安全性和系统运行保障是信息化建设重要基础,要高度重视信息安全体系建设,建立严格有效的制度,运用先进的安全技术,切实组织管理好信息网络安全工作,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证系统稳定、可靠运行。要充分发挥信息化后发优势,改造传统产业,提升管理水平,提高运行效率,务求实效。
二、数字烟草建设的发展目标 5.总体目标。
建设数字烟草,一是要用信息化改变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通过实施行业整个供应链的一体化管理,实现以市场为导向优化资源配臵、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升效益的目标;二是要把信息化融入到行业、企业的实际工作中,全面落实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经营,运用信息化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建立全面准确量化的管理体系,实现管理从定性向定量、由静态向动态、由事后向实时的转变,提升行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应对国际竞争环境的能力。
6.具体目标。
数字烟草建设要按照“统一平台、统一数据库、统一网络”的总体技术要求,建设行业信息化建设的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和管理决策三大应用体系的主体框架,形成覆盖国家局(总公司)、省级局(公司)与工业公司、工商基层企业三个应用层面的信息化建设局面,行业信息化综合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要在一年内进一步完善行业信息化基础建设,建成布局合理,先进实用的行业信息网络体系和安全管理体系,确保互联互通;加强行业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
——要在两年内将电子政务运行体系基本建成,在行业 “统一领导、垂直管理、专卖专营”的管理体制中发挥有效作用。
——要在两年内将管理决策体系进一步完善,不断提高行业管理水平和宏观调控、科学决策水平,提高行业整体实力。
——要在两年内将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机制基本建成,加强信息增值服务,实现全行业资源共享。
——要在三年内将电子商务体系建成,确保电子商务运营模式全面开展,促进行业由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向现代流通的转变。
——要把信息技术在行业各个方面的应用全面推进,提高科技、产品质量、烟叶、进出口集团、烟机集团等管理水平。
——要抓好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信息化规划、管理、建设、应用推广的人才队伍,努力扩大信息化知识教育面,行业全员信息化应用水平普遍提高。
三、数字烟草建设的主要任务和总体技术要求 7.电子政务体系建设。
要从巩固和完善现行管理体制出发,以加强监管、转变职能、政务公开、提高办公效率和服务质量为目标,依照国家电子政务建设标准和要求,全面推进具有烟草行业特色的电子政务建设。专卖管理是烟草行业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数字化专卖管理,促进依法行政、规范执法,实现对行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程管理、全程监督、全程控制,建立公平、公开、公正的烟草市场准入、退出及监管机制,加强对案件管理的监督和评查,同时逐步建立起烟草行业诚信等级管理体系,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通过改进审批方式,开展网上审批,促进政务规范公开,增强透明度和公正性,提高管理水平、办公效率和服务质量。
通过实行行业办公自动化,加强公文管理、网上办公、信息发布等工作,实现公文传输无纸化、办文流转程序化、业务查询自动化、档案存储电子化、远程办公网络化、督办检查制度化。
8.电子商务体系建设。
要在专卖管理体制下,推动行业电子商务向更高水平迈进,建立高效、协调、完整的行业现代流通电子商务运行体系。行业电子商务应用体系可以概括为:两级平台,一个中心。两级平台,即:工商交易电子商务平台和商业与零售户交易的电子商务平台,实现支付型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相结合;一个中心,即:行业统一的工商协同中心,实现行业协同供应链管理与企业内部资源计划相结合。
工商交易电子商务平台要建成一个标准统一、高效运行的大平台,全面支持卷烟、烟叶、物资、烟机及零备件等的 网上购销活动。要在网上交易的基础上实行网上资金结算,实现工商支付型电子商务,加强对企业资金收支情况的实时监控,规范资金结算行为,确保企业资金安全运行,发挥资金的整体效益,降低财务费用。要将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有机结合,在行业物流总体规划布局下,运用打码技术,实现对工商交易物流信息和资源的实时跟踪、有效控制、全程管理。
商业与零售户交易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以省为单位实行统一,随着行业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逐步实现省集中模式。要按照“电话订货、网上配货、电子结算、现代物流”的运营模式,在零售户卷烟订单采集、网上配货、资金结算等方面要进一步电子化、集约化;要在整合和优化卷烟分销网络资源的基础上,实现商流、物流、资金流的统一,建立起一个流程优化、管理科学的“一库式”配送物流系统,使流通运行实现低成本、高效率,支持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全国卷烟市场体系的形成。
行业统一的工商信息协同中心是确保两级电子商务平台信息交互、协同运作的枢纽,是行业电子商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行业整个供应链一体化运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打通行业信息流,统筹生产、批发、零售各个环节的协同关系,实现完整的商流、资金流和物流在整个供应链内的有序流动,形成商业企业按订单组织货源,工业企业按订单 组织生产的协同供应链管理模式。行业工商信息协同要按照授权访问,各取所需,实行双向互动的原则,确保灵敏地反应市场、准确地调控市场的高效、协调、完整的运行方式,提高行业市场化水平。
9.管理决策体系建设。
建设“一个门户”,统一行业信息资源,建立全面准确量化的管理体系,实现管理从定性向定量、由静态向动态、由事后向实时的转变,建立健全宏观调控和科学决策支撑体系。
进一步推进卷烟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系统建设。要以优化资源配臵与合理利用,建立高效协调的运行机制为目标,大力推进行业生产经营管理体系的建设。要在“计划取码、物流跟踪、到货确认”的总体思路下,进一步加强量、价、结构等要素的监控管理,及时、准确、科学、有效地管理行业卷烟生产经营活动,提升行业经济运行宏观调控能力,提高科学决策水平。
进一步推进集中财务管理体系建设。要运用信息化建立行业统一的集中财务管理体系,涵盖会计核算、财务预算、资金监管、财务分析、在线审计等功能,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实现对所属单位业务的集约经营、集中监控和风险防范,用信息化支持行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
进一步推进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设。要运用信息化建立 全面预算管理体系,通过合理的降低生产性成本,有效的控制费用性支出,严格审查资本性投资项目,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预算管理要做到事前有预算、事中有控制、事后有分析。
进一步推进绩效考核管理体系建设。要按照现代企业管理方法,运用信息化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管理体系,提供企业业绩与企业内部人力资源考评依据,促进建立现代企业激励机制和引导机制。
10.数字企业建设。
工商企业是行业生产经营主体,建设数字企业是打造数字烟草的基础和关键。
商业企业要全面落实行业网建工作整体推进、全面提升的要求,始终坚持“三个满意”,提高效率和服务水平,推进网建工作。通过整合采购信息、库存信息、业务运营信息等资源,规范和优化企业内部流程,使分销资源面向市场,保证物流、商流、资金流能够按优化的流程和规则快速流动,实现降低经营风险,提高客户服务水平,提高零售户的满意度,降低资源配臵成本的目标。
工业企业要以实行业务流程再造,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为目标,大力推进数字企业建设,带动、促进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用信息化支持中式卷烟核心技术的突破。工业企业要积极运用信息化带动技术进步,实现产品数字化、生产智能 化;要积极运用信息化整合内部资源,实现管理现代化;要积极运用信息化开展外部供应链管理,实现市场网络化。随着行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要大力运用信息化提升跨地区业务运作大企业的管理整合能力,发展集团化企业运作模式,建立资产、品牌、采购、销售等统一的信息化管理体系。
11.总体技术要求。
数字烟草建设的总体技术要求是:执行统一标准,按照统一平台、统一数据库、统一网络的要求,逐步实现系统集成、资源整合、信息共享。
统一行业应用系统建设框架平台。行业应用系统建设要按照《烟草行业信息化建设统一平台技术要求》的规定,在信息分类编码体系、信息采集指标体系、网络通信体系、信息安全体系、安全认证体系、行业数据中心、行业数据交换标准体系、数据库系统与数据仓库、应用系统开发平台、系统集成、系统运行维护等11个方面执行统一要求,保证行业信息网络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
统一行业数据中心建设。数据中心建设要在保证不同业务系统数据相对独立的基础上,建立数据交换和共享机制,通过对数据的加工、清洗、传递和交换,实现行业公用数据的标准化、一致化,建成基于不同类型业务主题的高水平数据应用环境,实行数出一门,信息共享。行业要建设国家局(总公司)、省级局与工业公司、基层工商企业三级数据中 心,逐步向上集中。在国家局(总公司)数据中心的统一管理下,要通过数据整合,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权限,在行业内部实行各取所需、授权访问,做到信息共享。
统一行业信息传输渠道和行业网络与信息安全体系建设。要按照《烟草行业计算机网络建设技术规范》的要求,建设行业内联网和省级及所属单位的省域网、局域网;要按照《烟草行业计算机网络和信息安全技术与管理规范》的要求,建设行业网络与信息安全体系;要加强安全管理建设,建立严格有效的制度来组织管理网络和信息安全工作。
12.标准化体系建设。
统一标准,是烟草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作,是实现资源共享的基本前提。数字烟草建设中,要统一信息化建设标准,统一信息资源标准,统一数据传输标准。全行业要按国家局(总公司)的统一要求,逐步规范行业各方面信息化建设的基本业务流程、信息资源标准和数据交互机制,形成标准化体系框架。建设标准化体系,要采取渐进方式,一是要先建立标准化框架;二是对急需的、重要的标准要优先制定;三是通过行业重点信息化工程项目的推广运行,完成相关标准化工作。
四、数字烟草建设的保障措施
13.要加强领导,明确任务,大力做好数字烟草建设工作。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持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行业各单位要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领导,层层抓好落实。各单位领导要把对信息化工作的重视体现到具体行动上,要切实抓好信息化建设的决策、组织和协调等方面的工作,在务求实效上下功夫。
国家局(总公司)从行业整体发展的需要出发,负责制定行业信息化发展总体规划,全面推进行业数字烟草建设,加强决策、指导、监管与服务。省级局(公司)、工业公司要按照行业的统一要求和部署,制定符合本省实际的数字烟草建设实施计划,加强协调、指导、执行和服务。基层工商企业要按照上级的要求,制定企业信息化建设具体工作方案,全面推进企业数字化建设进程。
14.要通力协作,各负其责,加强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数字烟草建设是以行业的发展战略为导向的,必须做到业务、管理与技术三者统一协调发展。业务为体,管理为纲,技术为用,只有理顺业务流程、健全管理体系,才能保障数字化建设见成效;技术应用为保障业务协同和管理有效提供统一的数字化控制平台,只有技术应用符合业务、管理的需求,数字化建设才能落到实处。
在数字烟草建设中,要进一步加强应用管理、流程管理和标准化管理建设,以改善和全面提高信息化建设的效率、效果和适应性,保证信息化建设科学有序发展。行业各单位 运作层负责业务流程优化,管理层负责制定管理规则和要求,信息化部门负责将业务和管理需求与技术应用紧密结合,建设数字化运行支撑体系,保障业务、管理、技术协调发展。
15.要抓好培训,提高素质,加强信息化队伍建设。
数字烟草建设,要把人才队伍建设这一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臵,要在信息化工作实践中培养和锻炼一批既懂专业技术,又熟悉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一支行业信息化建设管理队伍。
数字烟草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信息化工作部门要切实做好统筹协调和技术把关工作,要充分发挥行业内外各方面专家的作用,积极利用行业外专业化、规模化的支持服务力量,逐步形成具有烟草行业特色的信息化建设支持服务体系。要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积极创造条件,采用市场机制,加强对信息化建设合作伙伴的选择和管理。
烟草行业的全体干部职工是数字烟草应用的主体,其参与和融入程度直接关系到信息化建设的成败。要大力抓好行业信息化培训工作,加强全体员工对信息化的认识,增强信息化观念,学习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提高行业信息化应用水平,提高行业职工队伍素质,确保信息化建设全员参与。在加强全员培训的同时,要建立信息化培训考核标准、规定和达标期限,并纳入岗位绩效考核,逐步建立起一支高素质 的信息化应用队伍,为提高中国烟草的总体竞争实力做出贡献。
年1月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