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领导干部政德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领导干部政德建设的几点思考
来源:中国改革论坛 作者:钱国良 时间:2016-05-13 14:54 手机看新闻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其领导干部作为国家和社会各领域的管理者,政德状况直接关系到党执政基础的巩固,关系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效能。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其领导干部作为国家和社会各领域的管理者,政德状况直接关系到党执政基础的巩固,关系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效能。党执政60多年来,始终重视政德建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有机结合,在干部队伍的管理和建设上采取了一系列的重要措施,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按照中央关于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要求和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干部队伍特别是领导干部在政德建设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反映在领导干部从政方面的问题还很突出,有的还十分严重。因此,加强对领导干部政德建设的专门研究,大力推进政德建设,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是党的建设一项现实而紧迫的重要课题。
一、正确把握政德的含义和特点
(一)什么是政德
所谓“政德”,是与行使公共权力联系在一起的特殊的职业道德,是从政者个人政治品质、道德品行、思想作风等的综合反映,体现于其领导、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之中,其行为主体是国家公职人员以及与公共权力行使有关的人员,特别是掌握一定权力的领导干部。政德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官德”,是领导干部的从政之德。
政德在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内涵。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其领导干部的政德既要反映履行公共权力所必须遵行的职业道德规范,也内在地体现着党的性质、宗旨和使命的要求。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加强对干部德的考核意见》(中组发[2011]26号文件),对干部“德”的内涵作了具体揭示,是现阶段我们认识和处理政德建设问题的基础。按照《考核意见》的规定,干部的“德”主要包括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两大方面。政治品质,主要包括领导干部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态度、政治纪律、党性原则等。具体表现在:是否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是否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确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实践党的宗旨、坚持执政为民、密切联系群众;是否坚持原则、敢于负责和执行民主集中制等。道德品行,主要包括领导干部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家庭美德等。具体表现在:是否遵守廉洁从政行为准则,秉公用权、清正廉洁、不谋私利,严格要求配偶和子女及其亲属;是否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模范遵守社会公共道德、抵制各种不文明行为;是否敬业奉献、真抓实干、锐意进取;是否公道正派、诚实守信、品行端正。
(二)政德的特点
首先,政德是与行使公共权力联系在一起的特殊职业道德,是公职人员的从政之德。一方面,公职人员作为政德的行为主体,既要具备国家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如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忠于职守,具有高度的责任意识、公仆意识等;另一方面,又必须具备作为一个掌权者在权力运用过程中的权力道德,如遵纪守法,诚实无私,廉洁自律等。因此,我们对政德的认识既不能“虚化”,把政德与行使和运用公共权力割裂开来;也不能“泛化”,把什么问题都归结为政德,而忽略其最本质的东西。
其次,政德具有内在性和自律性的特点。政德作为道德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也具有道德的一般特点,即具有内在性和自律性。所谓内在性,是说政德是公职人员灵魂深处的东西,是公职人员的人生原始底色,是一种内在的约束力,它不像公职人员的年龄、学历、专业和工作业绩那样,能够直观展现和精确计量;所谓自律性,是说政德在作用于公职人员的从政行为时,是一种自主、自觉、自愿的活动,是行为主体积极能动性的表现,对于党员干部而言,是坚持共产党人精神追求的必然表现。
再次,政德在形成和表现过程中还要有他律约束。政德的形成和表现主要靠公职人员进行自觉的学习、修养和历练,同时也离不开他律约束。道德的他律性是通过道德义务、道德责任、道德命令等形式表现的,体现了一定的道德规范对行为主体的约束性、规范性、指令性和强制性。政德作为道德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也必然具有道德他律性的这些特点,也必须有他律约束,特别是国家和社会公众的监督和约束。
二、深刻认识加强领导干部政德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
首先,加强政德建设是巩固党执政基础的迫切需要。任何社会,政德的状况都与政权的安乱紧密相连,政德兴,则政权安;政德衰,则政权乱。必须看到,面对各种现实考验和利益的诱惑,确有不少领导干部甚至是高级领导干部,在政德上迷失了方向,出现了许多严重问题。党员干部由于政德不彰导致出现的各种问题,对党和人民事业伤害是致命的。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官员腐败案件,犹如一出出“连续剧”,不断地刺激着社会大众的敏感神经,不断地累积着民怨、侵蚀着党执政合法性的基础,其中折射出的一些官员政德缺失的问题,已经到了非痛下决心解决不可的地步。
其次,加强政德建设是匡正民风、引领社会风尚的迫切需要。现代民主政治的理论和实践告诉我们,执政党领导干部政德水准,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影响民德,左右民风。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塌下来”。一个社会、一个地方的风气正不正,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政德就是风向标。道德是维系社会稳定最普遍最经常性的力量,而政德则是整个社会道德网络的经纬结点,这个结点越紧、越多,社会稳定这张网才能越牢固、才能不被攻破。毫无疑问,如果不能采取有力措施制止由于官员失德而导致的社会道德风尚败坏的情况,任其滋长蔓延,社会稳定就无从谈起,社会发展进步的进程将会受到阻碍。由此可见,政德之重,关乎人民福祉、社会进步和国家前途命运;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必先治官,治官要在治德。
第三,加强政德建设是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爱护和保护干部的迫切需要。多年来不断有领导干部在各种考验和诱惑面前倒下,使得本来作为社会“强势群体”的领导干部,却在道德等领域成了“高危人群”。必须指出的是,就出问题干部本人的情况看,问题往往不是出在“才”或者能力上,而是出在人品政德上,是人品不良、政德不彰。现实警示我们,加强领导干部的政德建设,不仅是党和国家事业的迫切需要,也是真正保护和爱护干部的现实课题。
三、我们党政德建设的历史借鉴和启示
中国共产党作为自觉肩负人民使命和重托的政党,对于干部从政道德的建设,有着高度的历史自觉。毛泽东曾尖锐地提出了干部“德”的重要性,指出“治国就是治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不国”。他提出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揭示了政德建设的最高境界。面对执政对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考验,毛泽东向全党发出“两个务必”的告诫,以“万里长征第一步”来比喻取得全国胜利,以“进京赶考”比喻进城执政,以著名的“窑洞对”表明共产党人跳出“历史周期率”的决心和途径。毛泽东的这些重要思想,深刻地揭示了政德建设的规律,为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筑起了一道思想政治和道德防线,也为我们党探索在全面执政条件下加强政德建设奠定了思想政治基础,影响和教育了几代共产党人。
进入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面对内外环境、条件和党自身的变化,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继续探索加强政德建设问题。早在改革开放伊始,邓小平就鲜明地提出,越是改革开放,党员干部就更要身体力行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揭示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员干部从政道德的思想政治基础问题。基于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他提出了要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探索从制度上解决党和国家各种深层次问题,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历史任务,开启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大幕,也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加强干部队伍的思想道德建设开辟了新思路。
面对市场改革深入发展带来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深刻变化,党的十四大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战略思想,从治国方略的高度,探索解决干部队伍建设包括政德建设的问题。在中国的具体国情下,“法治”、“德治”的行为主体,主要是掌握公共权力的官员,即党政领导干部。如果“主体”们没有对“法”、“德”的敬畏和遵行,“依法”、“以德”便都会成为空谈。在“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党对干部的政德建设进行了新的探索,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三讲”教育活动,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加强领导干部的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修养,解决存在的“不讲学习”、“不讲政治”、“不讲正气”的问题。我们党更加重视干部队伍的“革命化”问题,更加强调干部“德”的重要性,在选拔使用干部上更加注重“德才兼备”的标准。
面对世纪之交新的国内外形势,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从理论上回答了干部从政道德的核心,是要正确认识权力的来源、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解决了政德建设的主题即为谁掌权、用权的问题。强调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在思想上有“权为民所赋”的高度政治自觉和“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高尚道德情怀,“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在实践中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在干部工作中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方针,进一步强调了“德”在干部素质中的灵魂和统领地位,对干部选拔、任用、教育、监督和管理等各个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新的改革探索,包括对干部德的问题进行考核的探索。
认真研究我们党政德建设的历史进程,对我们正确认识和解决新形势下加强领导干部政德建设,可以提供许多有益的启示:
一是我们党一贯注重从政治上认识和解决提高领导干部的道德素质问题,发挥政治素质对干部政德建设的决定性作用,但不应忽视政治与道德的区别,不应轻视道德品行问题。重视政治素质的作用,是坚持党的性质、宗旨和履行党的使命的必然要求,符合政德建设的规律。但也必须看到,政治与道德是相互联系但又有区别的两个领域,政治品质如理想、信念等虽然是政德的重要内容并起主导作用,但并不能代替道德品行等政德素质的全部内容。长期以来,虽然我们也注重干部的道德品行问题,但往往只看成是所谓“作风”问题、是“小节”问题,没有从政德的角度去认识和处理。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经济基础和思想文化日益多样化,党员干部队伍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从政者已经由经历无数次血与火考验的人变成了在长期执政条件下成长起来的人,其政治品质也不再具有战争年代和计划经济时代那种单纯性,决定其从政道德及从政行为的,除了政治品质外,还有其他复杂因素特别是道德品行方面的因素。因此,我们在重视干部的政治品质建设的同时,还必须重视干部的道德品行建设问题。
二是我们党一贯注重政德建设主体的主观能动作用,注重对干部道德修养的倡导和要求,但不应忽视道德他律性的特征,要重视制度、法律等对政德的约束作用。重视干部的主观能动性作用,通过政治运动、教育活动及典型引路等来加强对干部的教育,提高干部素质和个人修养水平,遵循了政德自律性规律,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崇尚“清官”、“善政”的传统影响。但也必须承认,政德作为道德的特殊表现形式,其自律性和他律性是相伴而行的。如果没有对权力行使的有力监督和有效制约,没有官员对“法”和“德”的敬畏和遵行,仅有教育、修养是不够的。以往在政德建设上的主要问题,恰恰是长期忽视制度和法律的作用、忽视社会公众的监督、忽视对权力的制约。虽然毛泽东讲过,我们已经找到了“民主”这个跳出“历史周期率”的道路,但并没有真正解决符合中国国情的实现途径,没有找出有效发展民主、依靠人民监督政府的制度途径,反而更加强调了个人的作用,走上了“运动式”解决问题的道路。在邓小平提出制度建设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党对法治和制度建设进行了探索,但还没有解决对权力进行制约的有效途径,法制和制度建设还处于初始阶段,已有的制度不配套、不严谨、操作性不强、刚性不足,总体上仍然没有跳出依赖领导者个人素质的阶段。应当指出,如果没有对公共权力进行有效制约的法律和制度安排,个人因素往往很难抵挡各种诱惑和考验。当今社会上,各种规章制度形同虚设,各种“潜规则”大行其道,很多人在错误做法面前表现出的无奈,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政德的养成不仅是“教育”的问题,而根本上是一个“法”的问题,守法是对公职人员职业道德的根本要求。一个领导者不能做到遵纪守法,不仅不是一个合格的领导者,甚至会成为一个法制社会的破坏者。强调官员要守法还在于,国家的一切权力来自于人民、属于人民,领导者不过是受人民的委托行使公共权力罢了。因此,让领导者守法,就是要让其深刻理解权力的来源与权力行使的目的,并受到法律制约。
四、新形势下加强政德建设的对策思考
政德作为一种文化、一种传统,体现了社会经济基础和历史文化传承,有其自身发展变化的规律。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政德建设必须遵循党的执政规律和政德建设的规律,以自律为前提,以学习、教育和实践为途径,以制度监督为保障,坚持教育、制度和监督“三管齐下”,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才能取得实效。
(一)探索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政德规范体系
根据政德的内在性和自律性特征,探索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政德规范体系,使领导干部有“德”可依。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道德包括政德领域出现种种混乱和失范现象,其实都在向我们提出一个问题:即如何实现中国政德的现代转换和整合,形成一个既体现中国的历史传承又反映新的社会经济基础要求的政德规范体系,使领导干部有可以参照并校正自身行为的从政道德准则,从而加强对政德的软约束。一是要开发传统道德特别是“官德”中与现代政德要求有关的并具有现实意义的成分。毫无疑问,中国古代官德对现代官员个人修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这并不等于说,今天的政德规范就可以全盘提倡古代“官德”那一套,因为在以“人治”为根本特征的古代社会,官德不过是统治者的说教或人们的良好愿望,从来没有真正实现,在现代法制和民主社会更不可能做到。二是总结我们党在政德建设上的经验,并结合新的实际进行创造性探索和实践。要防止把政德建设同“思想政治建设”等同起来,防止以“政治教育”来取代政德的教育和养成,使政德规范在公职人员从政行为中被泛化、虚化的情况。中央组织部《关于加强对干部德的考核意见》提出政德的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两个方面和对党忠诚、服务人民、廉洁自律三个重点,是我们探索建立政德规范体系的依据。三是要研究和借鉴外国的一切好的做法,汲取现实借鉴。对现代西方政德建设的观念和做法,既要防止盲目模仿,也要防止盲目排斥。对那些反映现代民主和法治要求、反映政德建设规律的某些观念和思想,例如法治、民主、公平、监督等,是我们进行政德建设的重要思想材料,要积极学习借鉴。
(二)根据政德具有内在性和自律性的特征,加强政德的教育和养成
做“官”要从做“人”开始。要从国民教育入手,建立公民道德教育的体系,打牢现代公民道德素质的基础。要从公务员“入口”开始,进行政德规范体系的培养教育,使之在迈进公职人员队伍的第一步,就懂得公职人员所必备的职业道德,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都深谙权力道德的基本信条并怀有敬畏之心。道德自律性表现为通过不断强化内在的道德良知,逐步养成道德责任感和道德评判力。因此,必须调动干部自我教育、自我修养、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积极性、主动性。要使所有的公职人员明白:要履行好党和人民所赋予的神圣职责,就必须有高尚的人品官德,解决好人生信仰问题;就必须解决好为谁用权的问题,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必须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忠于事实、忠于法律、忠于职守;就必须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重”就是要保持自己的人格,珍惜自己的名节,注意自己的言行,重视自己的形象;“自省”就是要反思自己的日常言行,想想有哪些过失并及时加以改正;“自警”就是要警示和告诫自己不能违背政治原则和道德规范,不能违反党纪国法;“自励”就是要激励自己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勇于克服各种困难和挫折,力求有所作为。面对纷繁复杂的客观环境和社会思想、价值观念日益多样化的新形势,必须注意培养和不断强化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意识和能力,尤其要自觉区分职务行为和非职务行为,管好自己的生活圈、交往圈、娱乐圈,努力做到在生活圈中严守规矩、抗得住各种诱惑;在交往圈中分清良莠、不交不良之友;在娱乐圈中抵御“灯红酒绿”、不为声色所迷,自觉坚持慎微、慎欲、慎初、慎独,做到“去小恶以保本真,积小善以成大德”;避免“第一次”的放纵,守住自身廉洁的第一道防线。
(三)根据政德他律性特征,加强政德的硬约束,形成有利于政德建设的制度和法律机制
首先,要建立健全正确的选人用人机制。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建立健全选人用人机制,是加强政德建设的制度保证。必须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高度,突出德在干部标准中的优先地位和主导作用,树立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导向,保证选人用人质量,严防道德败坏者混进领导干部队伍,做到有德有才,大胆使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坚决不用。
其次,要建立健全政德的考核评价机制。对领导干部德的考核评价,是对政德实现刚性约束的基础。根据中央组织部《关于加强对干部德的考核意见》,在工作中明确了三个问题:一是考核什么。就是要以对党忠诚、服务人民、廉洁自律为重点,加强对干部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的考核。二是怎么考核问题。要根据不同层级和岗位,实行分类考核:对中高级干部要突出考核理想信念、政治立场、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等方面的情况,对高级干部还要按照政治家的标准来要求;对基层领导干部特别是县乡领导干部,要突出考核宗旨意识、群众观念、办事公道和工作作风等方面的情况;对党政正职,要按照关键岗位重点管理的要求,突出考核党性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执行民主集中制、坚持原则、履行廉政职责等方面的情况。三是考核结果的使用。按照《考核意见》要求,就是要突出德在干部标准中的优先地位和主导作用,把德的考核结果体现到干部的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管理监督等各个方面,做到“五个注重选拔”和“五个坚决不用”,既能选优,又能下庸,让出色者出众,无德者无位。要以《意见》为基础,继续探索干部德的考核评价办法,形成考核评价机制。
第三,要建立健全政德监督管理机制。政德不彰的大量事实折射出对公共权力监督的严重缺失。目前对干部的监督规定不可谓少,但总体上失之于软、失之于宽,特别是对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往往是以被监督者“自觉”接受为前提,而对“不自觉”的,往往没有办法。在组织监督、群众监督、司法监督和舆论监督等方面都有大量工作要做。特别是新兴媒体的监督,大量的“裸聊门”、“日记门”、“微笑门”和各种各样的“坑爹”丑闻被曝光,充分反映出新媒体监督的强大力量。要在引导媒体特别是新兴媒体正确行使监督权上加强工作,根本途径是通过“新闻立法”,从法制上建立起正确的舆论监督机制,通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全方位的监督,有效地促进公职人员加强政德修养、校正政德行为,形成以政德引导民德、带动民风的良性循环。
第四,要加强政德的法制建设。政德的核心是用权。虽然政德不彰表现是官员个人问题,但实质上是法治缺席的问题。当下官德不彰,权力失范,其背后真正原因是权力制衡机制的严重缺失。因此,要通过健全制约权力的法规和相应的执法机构,使权力道德法律化,运用法律手段来严惩那些敢于触犯、突破道德底线的“缺德”官员,从而实现道德控制的自律性与他律性的统一、“依法治吏”与“以德治吏”的结合。现在缺少的是政德立法。许多西方发达国家都对政德进行了专门立法,如美国的《政府官员及雇员的行政道德行为准则》、英国的《地方政府雇员行为规范》、韩国的《韩国公职员道德法》、新加坡的《公务员指导手册》、日本的《国家公共事业道德法》等。这些法律对官员几乎所有行为都作了明确规定,违背之是一种违法行为。与之相比,虽然我国也相继制订了《国务院工作人员守则》、《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公务员法》等涉及政德规范的法律法规,但针对政德的专项法规还没有。因此,应尽快制定一部有中国特色的政德法规,要探索设立专门的政德监督管理机构,约束官员道德,保障公众批评、监督的权利。
济宁市委党校教育长李敬学介绍,按照这么一个主题,就是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按照这么一个主线,来打造现场教学点,挖掘它的时代意义、价值。济宁市政协副主席戴伟娟表示,这是一个创新的,提升领导干部德政水平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深深体会到一个领导干部如何做人、如何做官、如何从政。
第二篇:关于加强领导干部政德建设的几个问题
关于加强领导干部政德建设的几个问题
政德是“政”和“德”组成的复合词。其中“政”指政事,即治理国家事务;“德”指顺应自然、社会和人类客观需要去做事。政德建设是执政党建设的永恒主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加强政德建设,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政德重在建设,贵在完善。加强领导干部的政德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采取综合措施,抓好立德、兴德、正德、固德、律德、养德等一系列环节,坚持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原则。
政德建设是执政党建设的永恒主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加强政德建设,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政德重在建设,贵在完善。加强领导干部的政德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采取综合措施,抓好立德、兴德、正德、固德、律德、养德等一系列环节,坚持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原则。
一、明确标准,以立政德
加强领导干部政德建设,首要的问题是明确标准,以立政德,这是前提和基础。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搞好政德建设是难以想象的。因此,必须搞清政德的涵义及其基本要求,建立一个统一的、明确的、科学的、规范的政德标准,使政德建设有所遵循和依据,即做到“有德可依”。
“政德”一词古已有之。一是指政事和德行。如《左传•昭公四年》:“恃此三者,而不修政德,亡于不暇。”二是指端正的德行。如《孔子家语•入官》:“政德贯乎心,藏乎志,形乎色,发乎声。”南朝梁何逊《七召•治化》:“政德洽于霜风,教义穷于足迹。”政德是“政”和“德”组成的复合词,所谓政,是指政事,即治理国家事务;所谓德,其本意是指顺应自然、社会和人类客观需要去做事。所以,从一般意义上政德可以理解为统治阶级应该顺应自然、社会和人类客观需要治理国家事务。我们现在所讲的“政德”,是中国共产党的政德。从广义上讲,是指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执政理念在执掌国家政权和治理国家事务中的要求和反映,是党的各级组织、党员、领导干部以及国家公职人员所必须遵循的工作准则和行为规范。从狭义上讲,就是领导干部的为政之道,是指领导干部从事政务活动的思想和行为内在准则,包括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政治品质,主要是指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态度、政治纪律、党性原则。它要求领导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确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实践党的宗旨、坚持执政为民、密切联系群众,坚持原则、敢于负责和执行民主集中制等。道德品行,主要是指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家庭美德。它要求领导干部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模范遵守社会公共道德、抵制各种不文明行为,敬业奉献、真抓实干、锐意进取,公道正派、诚实守信、品行端正、情趣健康,遵守廉洁从政行为准则、秉公用权、清正廉洁、不谋私利、严格要求配偶和子女以及其他亲属。
二、营造氛围,以兴政德
大力加强宣传和教育,营造浓厚的重德、育德氛围。新时期,大部分领导干部的道德境界是高尚的,他们以自己祟高的党性、德性修养夙夜为公、克勤克俭,孜孜不倦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奋斗不息。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有些领导干部在政德修养上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存在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问题。领导干部中存在的一些政德失范的现象和问题,严重败坏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声誉,严重削弱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和执政使命实现。因此,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不能等闲视之。
各级党组织要充分利用报刊、电台、电视台、网络等传媒大力宣传领导干部政德建设的重要性以及标准和要求,大力宣传各地各部门的先进典型和经验做法,努力形成各方重视、人人参与的工作格局,在全社会营造为政以德、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科学发展的浓厚氛围。各级党组织要抓好教育这一根本。加强政德建设,必须坚持育德为先,打牢思想基础,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养德修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政德教育纳入领导干部教育和培训的重要内容,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不断创新教育的方式方法,这在当前各种体制、机制和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这是我们党的一条宝贵经验,绝不能丢掉。
三、坚持导向,以正政德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导向,以正政德。“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中华民族优秀用人思想的历史传承和发展。德和才是衡量人才的两个基本方面,两者不可或缺。从孔子的“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到司马光的“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无不把德作为治国理政的核心。任何统治阶级都把德作为选人用人的先决条件,这是一条铁律。“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更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用人原则。尽管在不同时期有过不同的提法,但强调德和才的统一,并始终把政治要求和道德标准置于首位。从毛泽东德才兼备的干部标准,到邓小平的 “四化方针”,从江泽民的“一定要注重对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包括道德品质的考察,不要只重才而轻德”,到胡锦涛的“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都把德放在首位。这在当前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一些领导干部出问题,不是因为才的问题,往往都是德出了问题。用人导向是一面旗帜。用准一个干部,就会对广大干部起到积极的引导、示范和激励作用;用错一个干部,就会挫伤干部群众的积极性,败坏党风、政风,影响发展稳定。我们要结合实际,认真贯彻中组部《关于加强对干部德的考核意见》,坚持并真正做到优先使用,“五个注重、五个坚决不用”,切实把那些政治坚定、有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选拔任用上来,以形成和发挥“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
四、健全制度,以固政德
加强制度建设,以形成政德建设的长效机制。制度更具有全局性、根本性、长期性、稳定性,没有一套完善的制度作保证,就不可能得到长期坚持,就会出现因时、因事、因地、因人而已,人亡政息的现象。要按照政德理论和干部队伍实际,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作为政德建设的保证,把政德方面的无形要求有形化、制度化、规范化。只有把干部的思想道德规范、准则要求以及相应的评价、奖惩措施等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落实下去,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干部思想道德素质。例如,在干部任用上,要把政德考核结果运用列入干部选拔任用记实和责任追究制度之中,组织部门汇报干部考察情况和干部任前公示都要体现干部政德情况,做到政德考核结果运用有档可查、有据可依,确保“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真正落到实处。真正使政德建设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自觉,成为干部的潜意识,进而形成“人人修政德、事事讲政德、处处比政德”的局面。
五、监督约束,以律政德
不断完善政德建设的监督约束机制,以律政德。加强领导干部的政德建设,离不开其自身努力,必须调动干部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积极性。内在的自律,是通过不断地强化自身内在的道德良知,逐步养成道德责任感和道德评判力,“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但自律还要与他律相结合,德治与法治相结合。联合国成立以来没有发生过腐败案件,事实表明:理想、信念对人的行为固然产生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官员的腐败归根结底不是单纯的思想意识问题,而是一个制度设计问题。过分相信人的觉悟,对权力的监督不严密、不到位,才是问题的症结之所在。我们的体制和理念,更多的是靠道德良心制约自己的行为,而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缺少严格的制度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自律和德治,作为一种软性的社会控制手段,如果离开了他律和法治,在巨大利益诱惑和腐蚀下会显得很苍白无力的。尤其是权力道德仅仅靠社会舆论、人的自觉、人的良知和责任感、人的内心自律来维系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靠法纪和制度来保障,通过健全制约权力的法规和相应的执法机构,使权力道德法律化、制度化和规范化,运用法律手段来严惩那些敢于触犯、突破道德底线的 “缺德”官员,才能巩固政德。因此,要尽快建立健全对领导干部进行监督的制度和机制,形成对权力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才能切实遏制官德堕落。
六、加强修养,以养政德
百行德为首,德为官之魂。政德是领导干部的从政之基、立身之本。执政为民,是领导干部政德的本质;正确用权,是领导干部政德的核心;廉洁奉公,是领导干部政德的关键,“不可收买是最崇高的政治道德”。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不断加强自身的政德修养,做廉政、勤政、善政的模范。首先,领导干部要做廉政的表率。一是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自觉抵制各种非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和侵蚀,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扎扎实实做事,勤勤恳恳为民,在实现社会价值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二是牢固树立正确的名利观,耐住艰苦,正确对待名和利。三是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顶住各种诱惑,真正代表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四是牢固树立正确的亲情观,管好亲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切实管好身边的事。其次,领导干部要做勤政的模范。一是要增强事业心和责任心,坚持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兢兢业业做好工作;二是要讲究工作方法,深入群众调查研究。第三,领导干部要作善政的楷模。一是要树立“善政意识”。二是要努力实现科学决策。三是要致力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四是要自觉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反腐败斗争。
第三篇:政德建设演讲稿
政德建设演讲稿
刘其旺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用”执行”燎原奉献的人生》。
青春是天地赋予人类最美好的礼物,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因此静下来的时候我总是问自己:你能保证青春无悔吗?你能让青春闪光吗?
从蹒跚学步到懵懂少年,从呀呀学语到吟诗诵词,人生的长河就是这样在慢慢流淌。未经意间,我已走上了工作岗位,步入了实现人生价值的青春殿堂。在如歌的岁月里,在平凡的岗位上,让青春时光快乐充实、让自己的人生更加辉煌,成为我们每个人不懈追求的理想。作为一名基层乡镇干部,我将怎样实现我的生命价值,怎样谱写人生的辉煌篇章呢?
也许有人会说,“夫成大器者,必能干一番惊天地、泣鬼神之壮举。”你一个乡镇干部,只能在村组农户、田间地头平平凡凡地做一些群众工作,贯彻执行党委、政府的决策,你有什么执行力?
不错,但凡天之骄子似的英雄人物,都干出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丰功伟绩。但是,大禹治水的事迹之所以传承几千年,是因为他治理水灾,因公忘私,他的丰功伟绩是一点一点挖出来的;神农尝百草的事迹也传承了几千年,他的丰功伟绩更是冒着生命危险,一口一口尝出来的;还有雷锋、时传祥、王进喜等一个个英雄人物,更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他们的事迹同样能传承几千、几万年。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任何大业绩、大目标,都是由许许多多的小成绩、小环节积攒而起。
现在我们要实现“打造五个黄骅,建设美好家园”的宏伟目标,而这个目标的实现既需要党委政府的科学执政,更需要我们每个乡镇干部的认真执行。我们是实现率先突破发展、建设现代化滨海城市列车上的螺丝钉,执行好每一项工作的安排部署,就是我们奉献人生启航的星星之火。
于是,我下定决心,并通过今天的演讲台,大声地召唤我的朋友们:用“执行”燎原奉献的人生。
记得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对全新的环境很陌生,由于缺乏业务知识,工作没有头绪,常常感到很苦恼。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领导和同事的关心和帮助下,我不断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认真执行党委、政府的各项工作部署,处理日常工作也渐渐游刃有余。几年来的工作实践证明,作为基层干部,只要我们对工作去执行、会执行、敢执行,拿出闯劲,鼓足干劲,使出恒劲,就一定能做出自己都没有预料到的成绩,就一定能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灿烂多姿奉献的人生!
同志们,我想说,年轻的你、我,今天不论分工在什么行业、何类岗位,我们都是执行长链上不可或缺的一环,加强政德建设,提高执行力是我们走向成功彼岸的唯一渡船。执行好各级党组织的决策,需要我们不断提高自己的执行能力。我们要在学习中升华,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清心明目,敏捷思维,为执行找准方向;我们要在实践中锻练,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为执行积累经验;我们要在总结中提高,积极开展调查研究,聚合智慧,掌握规律,为执行提供保障。
我相信,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默默执行,日积月累,我们就能把平淡无奇的小事参悟成深邃的哲理,把对人生理想的追求潜移默化成桩桩不凡业绩。我相信,露珠虽小,折射的却是万道光芒,汇聚起来也将是一个七彩世界!
朋友们,让我们立足岗位,负起执行赐予的责任吧。只要不厌其烦地拾起脚下细碎的石块,整个的青春堆砌起来就是一座雄伟壮丽的宫殿。当我们在宫墙上俯瞰往事时,我们会感叹,汗水没有白流,青春没有枉度!执行燎原了奉献的人生,让我们的人生轨迹在历史的长河中闪现不朽的光芒!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第四篇:薛择邻:领导干部要讲政德
薛择邻:领导干部要讲政德
领导干部要讲政德
政德,简而言之,就是党员领导干部的为政之德,它隶属职业道德范畴,是党员干部日常思想和行为的内在准则。相对于法律和制度的“刚性”特点,政德主要通过舆论环境影响机关干部的思想和观念,进而形成稳定的性格和品质。因而,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就必须从不同时期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出发,深化、细化政德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改进政德建设的方法和手段,从而为干部队伍建设打牢思想和道德基础。
要通过塑造干部人格强化政德。政德是干部人格与品质的体现,领导干部讲政德就是要求树立“从政先修德,为官先做人”的思想,强化人格修养。特别是要倡导目不两视、耳不两听、精神专
一、心无旁骛、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做忠厚为本、谦虚做人、踏实做事、团结和谐的模范,从而形成人人修政德、事事讲政德、时时比政德的新局面,在干部思想作风转变中,彰显“政德”魅力,提高党员干部修政德、讲政德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要在用人导向上体现政德。领导干部讲政德,不仅是一个思想教育问题,更是一个用人导向问题,实质是选什么人、用什么人、靠什么人推动事业发展的问题。因此必须坚持德才兼备的选人用人原则,大力选拔、重用“想干事、会干事、敢干事、干成事”的优秀人才,真正让德才兼备者脱颖而出,给那些会干事、能干事、敢干事的同志搭建有利于成长进步的平台,创造和拓宽干部和谐发展的内外部空间,真正让想干事能干成事的有德之人“有为有位”,得到尊重。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显示政德对于党员干部个人的重要性,才能使健康向上的品格和精神成为党员干部的进步之基和价值追求。
要在经济建设主战场上彰显政德。领导干部讲政德,必须紧紧围绕、积极服务于经济建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经济,不仅是对干部能力的考验,也是对其政德思想的考验。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到,唯有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执事敬”精神,在位不懈怠,做事不松弛,立足实际谋事,立足发展干事,推动区域经济大发展、快发展,我们的政德才有意义和价值。
要以廉洁高效的形象凸显政德。党员干部要始终倍加珍惜党和人民的信任,倍加珍惜干事创业的舞台,时刻想着自己的行为对他人、对社会特别是对群众的影响;要始终牢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自觉克服“懒、庸、浮、贪”,时刻想着“德、能、勤、绩”。同时,要将内在的自律和外在的他律有机结合起来,使法纪所倡导的价值原则内化为内心信念,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始终保持勤政廉政,以干净、高效和埋头苦干的作风推动社会事业的发展。
要在百姓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上体现政德。温家宝总理说过,天下最大事,莫非万民之忧乐,行事要思万民之忧乐,立身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检验党员干部政德的重要准则。要真正把群众利益置于首位,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察民情、知民意、解民忧、暖民心;要把群众的意志和要求转化为自身的行为指南,为群众说话,为百姓谋利;要真正能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到群众意见多、怨气大的地方理顺情绪,到工作推不开、情况复杂的地方打开局面……
总之,讲政德,既是一个不断加强个人修养、提高思想道德水平的问题,又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历练和提高的过程。所以,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认识深刻认识讲政德的重要作用,加强理论学习,深刻改造思想,不断改进作风,努力提高修养,并在实践中逐步实现政德意识向文化自觉的转变,把良好的政德体现在工作中、表现在行动上。(薛择邻/中共沧州市新华区委书记)
第五篇:党风廉正建设:领导干部要加强政德修养
如何当好一个称职的县委书记?笔者认为,在忠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职权的同时,还必须强化非权力因素,常修为政之德,提升人格魅力,以高尚的人格力量立威信,树形象,兴事业,从而真正赢得民心,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不辱使命,保持奋发向上的蓬勃朝气
在当前的发展大潮中,要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保持旺盛的工作劲头,做到不辱使命,有所作为。如果满足于守摊子,习惯于当“太平官”,没有干事创业的蓬勃朝气,就会愧对组织的信任和人民群众的重托。
信念上求“真”。领导干部必须加强党性修养,锤炼政治品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始终要有崇高的理想、远大的抱负和坚定的信念,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一心听党的话,铁心跟党走,自觉地与上级党委保持一致。
学习上求“新”。要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不断以科学理论武装自己,教育人民。同时,要虚心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到实践中汲取营养,到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不断加强党性锻炼,强化人格修养。更重要的是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坚持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善于把科学理论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促进发展的具体措施,不断增强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作风上求“实”。只有经常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掌握社情民意,带着深厚的感情到一线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上的具体问题,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当前,尤其是要坚持正确的政绩观,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不搞脱离实际的高指标,不喊哗众取宠的空口号,不搞劳民伤财的假政绩,不摆不切实际的花架子,倡导“从一做起,从我做起”的新风尚,以新的作风创造新的辉煌。
恪尽职守,保持开拓进取的昂扬锐气
讲求领导干部的职业道德,就是要爱岗敬业,奋发图强,在位不懈怠,做事不松弛,把职业当事业,把事业当追求,实实在在做事,兢兢业业从政,始终保持开拓进取的昂扬锐气,在经济建设主战场上一展身手,成就一番事业,以良好的政绩凸现政德。
要有敢于负责的勇气。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必须要把“敢于负责”四个字刻在心中,付诸在行动上,坚决破除求稳怕乱、安于现状、无所作为的思想,克服“碰到问题就躲,见到困难就推,遇到矛盾就绕”的不良倾向,做到大事面前勇担当,面对矛盾不回避,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忘我工作,以敢于负责的精神抓工作落实。
要有善于负责的方法。抢抓发展机遇,发展优势产业,解决突出问题等工作,要坚持抓具体,抓平常,抓反复,如果停留在一般号召、行政指挥等传统的工作方法,那么,再好的战略和思路都是空谈。因此,要善于用市场的办法、典型引路的办法、说服教育的办法、民主法制的办法来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一项一事地抓,一点一滴地做,积小胜为大胜,积量变为质变。
要有勤于负责的精神。勤于负责,就是要乐于奉献多干事,勤于下基层,勤于调查研究,勤于真抓实干,勤政为民写春秋。就是要常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多做亲民、富民、安民、利民的好事和实事,多到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去解决问题,多到群众意见大、怨气多的地方去理顺情绪,多到工作推不开、情况复杂的地方去打开局面。
清正廉洁,保持两袖清风的浩然正气
把清正廉洁作为政德修养的生命线,常怀律已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克非份之想,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为官,注重人格风范,以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良好形象增强自身的影响力、亲和力和感召力。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权为民用。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观念,真正代表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坚持做到为民用权,依法用权,秉公用权,谨慎用权,民主用权,既不能颐指气使,独断专权,玩弄权术,将自己凌驾于他人之上,更不能将权力商品化,私有化,搞权钱交易,权色交易,权权交易,滑向腐化堕落的泥潭。
树立正确的亲民观,情为民系。要克服脱离群众,冷漠群众,疏远群众的错误倾向,而要把群众利益作为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凡是群众不受益的政策不出台,群众不支持的措施不实施,群众不满意的干部不重用。当前,特别要切实解决人民群众上学难,看病难,就业难等实际,努力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过上舒心满意的日子。
树立正确的名利观,利为民谋。领导干部要有“面对诱惑,心存恐惧”的意识,以平和之心对“名”,以知足之心对“利”,自觉坚持洁心,洁身,洁行,以廉为荣,以俭立身,耐得住艰苦,守得住清贫,抗得住诱惑,管得住小节,始终具有拒腐防变的能力。自觉做到艰苦奋斗的作风不变,吃苦耐劳的精神不变,甘于奉献的传统不变,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作者系英山县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