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沧县干部政德建设体系的思考[小编推荐]
对沧县干部政德建设体系的思考
中共中央党校党建部 李桂秋
2011年12月12日11:02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对沧县干部政德建设体系的思考--中国共产党新闻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社区 手机点评纠错 E-mail推荐:分享
河北沧县在四年的干部政德建设中,按照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时代新要求,探索了自己的一套政德建设体系,值得研究借鉴与思考。
1、确立目标标准途径以明“德”
推进干部政德建设,首先应对政德建设的相关要求做一具体规定。河北沧县在实际工作中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探索:
首先,提出了干部政德建设的目标。县委为深入系统地推进干部政德建设,提出了13年奋斗目标。从2008年夏天开始,用13年的时间,即从2008年到2021年建党100周年,把沧县的全县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成为在全国2700多个县市区中排行一流的干部队伍。13年时间分三步走:第一步从2008年到2011年建党90周年,开启干部政德建设,创新建设道路、积累经验,为后十年的政德建设建立一个良好的开端,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第二步从2009年到2014年,依据胡锦涛同志建党90周年讲话的新精神和党的十八大的新精神,用五年的时间大力推进干部政德建设创新,大力推进沧县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大力推进整个沧县文化建设创新,为沧县实现城市化、城乡一体化打下一个决定性的基础。第三步从2014年到2021年建党100周年,依据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党建新精神和党的十九大的新精神,于更高的层面推进干部政德建设的每年创新,在沧县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以优异的政德建设成绩,以优异的民生建设成就,给老百姓一个交代,给建党100周年一个献礼。
其次,明确干部政德建设“六条标准”。即:掌权为公、执政为民;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实事求是、襟怀坦白;艰苦奋斗、甘于奉献;严以律己、清正廉洁。
第三,确立推进政德建设的基本途径。县委按照“教育为先、实践为本、由表及里、层层推进”,的基本思路,依据每年沧县发展的具体中心任务,依据每年干部队伍的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每年确立一个创新主题,实现每年一个创新,每年一个亮点。13年时间实现13大创新,呈现13大亮点,形成一个波浪式的创新运动。
2、注重宣传教育灌输以育“德”
沧县在干部培养过程中,注重通过教育来培养干部的政德,以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对广大干部进行全方位、多层面、立体化的教育引导。
注重通过教育来培养干部的政德,以多种多种形式,对广大干部进行全方位多层面立体化地教育引导.首先,加强学习,强化政德灌输。一方面是理论灌输,即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习党的理论文献、制度法规等;另一方面是组织行为灌输,即县委采取召开会议必讲政德,听取汇报必听政德,检查工作必查政德的措施,把政德建设融入到具体的工作之中,强力推动政德建设入脑入心,使政德建设内化为广大干部的潜在意识中。
首先,加强学习,强化政德灌输.一方面是理念灌输,即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习党的政府文献制度法规等;另一方面是组织行为灌输,即县委受到召开会议必讲政德,听取汇报必报听政德,检查工作必查政德的措施,把政德建设融入到具体的工作之中,强力推进政德建设入脑入心,使政德建设内化为广大干部的潜在意识中.其次,加大培训、固化政德教育。沧县县委把政德教育纳入党委和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范围,作为干部培训的重要内容,在县四大班子下属的所有党政机关,以及各个乡镇、村都对干部进行政德教育大培训,使之作为一种制度固定下来。
其次,加大培训固化政德教育.沧县县委把政策德教育纳党委和党组理念中心组学习范围,作为干部培训的重要内容,在县四大班子下属所有党政机关以及各个乡镇村都干部进行政德教育大培训,使之作为一种制度固定下来.再次,不断创新,活化政德载体。沧县以构建推进创新的工作机制为前提,不断创新推进政德建设的活动载体,如开展“政德在岗位闪光”等活动,根据岗位特点,把政德要求寓于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实践活动之中,使政德建设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再次,不断创新载体.沧县以构建推进创新的工作机制为前担,为断创新政德建设的活动载体,如开展”政德在岗位闪光”等活动,根据根据岗位岗位特点,把政德要求寓于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实践活动之中,使政德建设取得了更好的效果.最后,广泛宣传,普化政德建设。县委开动县域内所有宣传媒体,对干部政德建设进行深入广泛的宣传,一方面,为政德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另一方面,动员党员干部和全县70万民众都来参与政德建设与公民的道德建设,实现道德建设的普及化。
最后,广泛宣传,普化政德建设.县委开动县域内的惯所有宣传媒体,对干部政德建设进行深入广泛的宣传,一方面,为政德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另一方面,动员党员干部和全县民民众都来参与政德建设与公民的道德建设,实现道德建设的普及化.3、把握导向以践“德”
选人用人,导向问题是关键。把握用人导向以践“德”,就是把政德教育贯穿于干部选拔任用的组织人事工作中,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沧县在用人导向上着重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选人用人,导向问题是关键,把握用人导向以践”德”,就是把政德教育贯穿干部选拔作用的组织强人事工作中,形成以德修身,以惫服从,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组织导向…,.,.,.首先,以德选人。沧县县委在选人用人上,旗帜鲜明,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把“德”作为选人用人的根本标准。
首先,以德先人.沧县县委在选人用人上,旗帜鲜明,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把”德”格为选人用的根本标准
其次,以德用人。在干部的使用上,沧县坚持以德才判优劣,按标准定取舍,通过建立领导干部政德考核档案,把政德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真正做到用政德高尚的人,用想干事、能干事、敢干事、干成事的人。
其交人,以德用人.在干部的使用上,紧靠以德才判优劣,按标准定取舍,通过建立领导干部政德考订档案,把政德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真正做到用政德高尚的人,用想干事能干事敢干事
在工作中,还把政德要求纳入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之中,作为发现、培养年轻后备干部的重要标准,贯穿于个人学习、工作、生活全过程,不断加大对后备干部队伍的培养、锻炼力度。
4、完善机制以固“德”
制度更带有根本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抓政德建设,必须把好的做法、好的经验逐步用制度固定下来,才能保证政德建设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沧县正是在工作中坚持把制度建设作为推进政德建设的重要保证,力图实现以制度促规范、求长效、创特色、践民主。
制度更带有根本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抓政德建设,必须把好的做法好的经验逐步用制度固定下来,才能保证政德建设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沧县正是在工作中坚持把制度建设作为推进政重要保证,力图实现以制度促规范求长效创特色践民主.首先,建立健全推进政德建设的各项制度。沧县各个机关把本机关推进干部政德建设的好经验、做法都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沉淀下来。如:沧县公安局的《分工负责及包片制度》、县政府采购中心的《政府采购工作职责》;捷地乡的《村级工作运行机制》、黄递铺乡的《村民委员会工作规则》等。四年来,沧县县委每向前走一年,岁末年初之际,就进行一次深入的总结,把比较成熟有效发挥作用的好作法提升为制度,一年后再进行系统的丰富和完善,使制度建设和政徳建设同步。
首先建立健全失时政德建设的各项制度.沧县各个机关把本机关推进干部政德建设的好经验做法都以制度的形式固定来画,深沉下来.其次,构建推进干部政德建设的长效机制。沧县县委坚持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围绕学习培训、实践锻炼、选人用人、考评考核,制定完善了《机关干部日常学习制度》、《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绩效考核办法》等制度规定,逐步完善政德建设评价、监督、制约、考核等一系列长效机制,积极探索政德与奖惩、政德与干部任用相衔接的具体办法。
其次,构建推进干部政德建设的长效机制.沧县各个机关坚持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围绕学习培训实践锻炼选人用人考评考核,制定完善了<机关干部日常学习制度><领导班
子和领导干部绩效考核办法>等制度规定,逐步完美政德建设评价监督制约桥桩等一系列长效机制,积极探索政德与奖惩政德与干部任用相衔接的上具休办法’
5、健全评价体系以考“德”
推进干部政德建设,考核评价是关键。四年来,沧县县委本着客观、公平、公正、群众公认、简便易行的原则,探索建立与实施了个人述德与组织考察相结合、领导评价与群众评议相结合、专项考核与综合考核相结合、横向考察与纵向考察相结合的考核评价体系。具体做法是:
推进干部政德建设,考核评价是关键.四年来,沧县县委本着客观公平公正群众公认简便易行的原则,探索建立与实施了个人述德与组织考察相结合,领导领导评价与群众评义相结合,专项考订与综合考核相结合横各考察与纵向考察相结合的考核评价体系.具体做法是
首先,个人述德与组织考察相结合。每年底领导干部对照政德建设标准,全面总结自身在一年和重要阶段的工作、学习、生活中的政德建设情况,在本单位全体干部会上进行述德,交予组织部门进行核实与评定。然后,组织部进行正式考核,考核组采取问卷调查、座谈了解、实地走访等形式,对领导干部的政德表现进行考察,作出最后的评价。
其次,领导评价与群众评议相结合。沧县实行县级领导季度评价制度,每季度末由县级领导按照工作分工和职责要求,对所分管的各乡镇、部门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的政德表现进行评价打分,各单位“一把手”对班子成员的政德表现进行评定。群众评议采取每年结合行风评议、民主测评活动,组织机关全体干部、服务对象、普通党员群众及“两代表一委员”,对领导干部政德情况进行集中评议。
再次,专项考核与综合考核相结合。专项考核就是根据具体指标分别对党员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政治品德、干部的勤政廉政品格以及干部的个人品德进行考核。在专项考核的基础上再进行综合考核,全面考核领导干部一贯性的行为倾向和行为方式。
最后,横向考察与纵向考察相结合。横向考察,就是加强与县纪检、审计、信访等部门联系,审查其有无违法违纪现象,认真核查群众举报电话、举报信中反映的领导干部政德等方面的问题,全面客观地考核评价领导干部政德水平。纵向考核,采取查阅领导干部档案资料等方式,把对干部的平时考察、年度考察与任前考察、届中考察、届末考察结合起来,增强干部考核的纵深度。
四年来,逐步构建与综合运用这一政德建设体系,开拓了干部政德考核评价的新途径,推进了领导干部的政德建设。
第二篇:对食品药品监管体系建设的思考
食品药品监管体系建设的思考
“民以食为天,药以安为先”,食品药品安全是最基本的民生问题,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食品药品安全的期盼和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吃得饱,还要吃得好。2015年5月29日,总书记在主持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加快建立科学完善的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这一指示明确了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的目标和方法,显示了党和国家心系群众、保障民生的强大决心,反映了民意、体现了民声,对创新监管机制、最大限度保障食品药品安全提出了新要求。
自1998年以来,食品药品监管经历了多次改革历程,2013年,根据党的十八大改革完善食品药品监管体制的决策部署,从中央到地方组建权威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食品药品实行集中统一监管。这次改革,在食品安全监管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食品安全的综合协调,以及食品生产、流通、餐饮等环节的监管职能整合成立新的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实现了对食品药品的统一集中监督管理,有利于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监管制度,有效解决了长期以来食品安全“九龙治水”的尴尬局面。2013
年12月27日,新组建的XX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成立,从10多个人的小部门将发展壮大成近100人的重要执法部门,监管职能涵盖食品、药品、保健食品、化妆品的生产、流通、使用全程。新组建后,该局以全面深化改革为统领,以强化监管为重点,大力加强能力建设,切实履行职责,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扎实开展专项整治活动,使我市食品药品安全中的突出问题得到了切实解决。我市的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总体向好,安全监管保障水平有所提高,生产经营秩序趋于规范,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药品案件多发势头有所遏制。
一、我市食品药品监管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机构设置情况
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后,食品药监局新增什邡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的职责,负责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工作。新增生产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新增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新增酒类流通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机构采取8+2+6模式设置。即:内设8个机构,分别是办公室、综合协调科、食品生产监管科、食品流通监管科、餐饮服务监管科、药品化妆品安全监管科、药品化妆品市场监管科、行政审批科;下设2个直属事业机构,分别是食品药品稽查大队、食品药品检验所;设立6个派出机构。
(二)人员配备情况
全局总计编制78名,在编正式人员59名,其中大学学历——
40名,占67.8%,大专及以下19名,占32.2%,食品专业4人,占6.8%,药品相关专业6名,占10.2%,法律专业10人,占16.9%。另有临时工、公益岗共计32名。正式人员与临人员比例为1.84:1。
(三)办公场地情况
机关办公面积现累计800平方米左右,容纳50人办公,除去会议室、档案室、库房、楼梯等公用面积,人均实际办公面积不到6平方米,为迎接机改后人员和职能的迅速增加,2013年租赁了一套住房作为食品药品检验所,在原办公房楼顶搭建了一层板房补充办公房的不足。
在基层所方面,改革后,没有单独修建机构,经多方协调,当地镇(街道)从政府办公房或社区办公房腾挪了60-130平方米的办公房作为基层所的办公用房,条件相当简陋。
(四)设施设备情况
电脑、打印机等常用的办公设备基本能够满需求,全局有执法用车10辆,检测车1 辆,电瓶车3辆,有基本的快检设备,少量的执法装备。
(五)监管对象情况
机改后,经摸底调查,监管服务对象6255家(其中:食品生产企业74家,食品经营单位2861家,餐饮服务单位2369家,药品生产企业8家,药品批发公司13家,药品连锁公司3家,美沙酮维持治疗点1家,零售药店215家,医疗机构233家,化妆品195 家,美容美发155家,小作坊127家)。
二、我市食品药品监管体系建设的有益探索
(一)筑牢网底,延伸监管触角。根据机构改革的要求,我市设立了6个片区食品药品监管所,基层所是食品药品监管的前沿哨所,基层所强则监管强,打造基层所,强化基层监管是当务之急。一是建设“四有”基层所。目前6个基层所硬件基本到位,实现“四有”目标,即有健全的基层监管机构,有得力的基层监管执法力量,有执法经费和装备保障,有有效的技术支撑手段。二是延伸触角,配备“两员”。各镇、街道办、经开区按照1—2——
名协管员,各村、社区按照1名信息员配备,延伸监管触角。三是强化基层所业务指导和管理。改革后组织了食品认证现场检查培训、执法文书写作培训、食品通用卫生规范培训等业务培训,提高了基层执法人员的能力和水平。局党组研究制定了基层所工作考核标准、基层所工作月报制、基层所工作督察督办制度,逐步完善基层所管理。
(二)靶向监测,实现精准打击。充分利用食品药品检验所的检验检测能力,以食品快检为主要手段,结合日常监管发现的问题,对市场各类食品进行快检,发现疑似问题食品及时抽样送检,精准打击不合格食品。如在餐饮环节共筛查“地沟油”“油杂食品”“火锅罂粟”;在生产环节共筛查米粉、粮油米面、饮料、食品添加剂,在流通环节筛查腌卤制品,白酒。
(三)电子监控,创新监管模式。加快电子监管信息平台建设,在选择部分药品生产经营单位118家,食品生产、流通、餐饮、学校食堂选择5-7家单位试点电子监管,通过在监管区域重点环节安置摄像头,施行现场信息传输,及时掌握监管对象动态,实时监控。目前已成功完成118药品生产经营单位及6家餐饮单位的安装接入。
(四)预防为主,完善应急机制。一是建立应急机构,设立了应急管理科。二是完善应急预案。按照预防与应急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结合的原则,切实加强应急预案建设,努力夯实食品药品安全应急工作基础。制定印发了《XX市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
案》、《XX市药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明确了事故分级标准、处置原则、组织机构及其职责,规范了应急处置工作流程,为有效预防、积极应对各类事故提供了保障。三是健全应急机制。建立健全了信息报送与发布、舆情监测、隐患排查、协调联动、应急值守“五项机制”,促进了应急工作水平的提升。2014年11月17日,开展了2014食品安全事故(Ⅳ级)应急处置演练。演练分事故发生与报告、先期处置与响应、紧急处置与调查、响应终结、后期处置5个环节进行,通过播放短片与现场演练相结合的方式,以某校因集体就餐发生一起疑似食物中毒而展开,食品药监局、教育局、卫生局、公安局等有关部门立即响应、调查处置,XX食品安全委员会组织成立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指挥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各个环节紧紧相扣,整个演练组织严密、筹备充分、措施得力,实施有条不紊,顺利完成,取得良好效果。
(六)强化监管,彰显法律威严。一是抓好食品药品安全日常监管安全日常监管。开展对农村食品市场、婴幼儿配方乳粉销售、肉及肉制品、全市学校食堂及校园周边食品安全、农村坝坝宴、经营基本药物品种、疫苗、含麻黄碱复方制剂、中药饮片等企业为重点的日常监督检查;二是顺利完成了三会、篮球友谊赛、高考中考等保障任务,保障面100%,无一例事故;三是加强专项整治。2014年以来,围绕食品药品“亮剑行动”,开展了米粉、腌卤制品、地沟油、旅游景区等15个专项整治,检查全市各类食品1500余家、查出经营超过保质期食品1500余袋,未标明生——
产日期食品173袋,全部没收销毁,立案调查26件;药品方面,对200余家经营户开展了特殊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等各类专项整治。发现使用过期失效体外诊断试剂的3家单位,收缴经营使用未经许可的染发类化妆品80余盒,立案处理3件,对食品药品违法行为形成了有效震慑;四是开展“四小整治”。以校园及周边、旅游景区、集贸市场为重点区域,以小作坊、食杂店、小餐饮、小摊贩、小超市、农家乐为重点检查对象,重点检查添加剂、儿童食品、乳制品、调味品、肉及肉质平、大桶水、泡菜等,重点打击“黑工厂”、“黑窝点”、食品原料购进的合法性、“五无”食品及“两超一非”、腐败变质食品。2014年以来检查食品生产单位69户,其中食品生产小作坊44户;检查食品经营户253户,其中校园及周边食品经营户51户;抽检食品22个批次检查批发市场、集贸市场16个;取缔无证1户;查扣过期食品约32公斤;受理和处理消费者投诉3件;立案10件;有20家食品经营单位按要求进行了整改,有50余户经营户办理了《食品流通许可证》。整治行动取得了初步成效。
三、存在的困难
(一)食品产业生产力水平落后,安全监管难度较大。我市绝大多数农产品生产达不到标准化要求,对农产品生产过程质量监管难度较大;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多数为小作坊,规模较小,从业人员知识水平不高,设施、设备简陋,生产条件差,经营方式和管理水平较为落后,生产水平相对较低,呈现“小、散、弱、— 7 —
低、缺、差”的特点。食品流通领域大多为个体工商户,点多面广,从业人员素质较低,安全意识不强。小作坊、小企业的改造任务艰巨;无证生产加工经营食品现象仍然存在;农村及城乡结合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相对薄弱,食品质量安全隐患大、监管难。
(二)药品零售业,保健品、化妆品市场管理不够规范。个别药店在非药品的标示范围内放置药品,在非处方药的标示范围内放置处方药,存在药品和保健食品混放;对处方药管理不到位,存在处方药没有凭处方销售,对处方不做登记等问题;保健品和化妆品市场秩序不规范,产品优劣不齐;执业药师配备不到位。植物提取企业参假进入药企的现象严重,需要加强监督检查。
(三)监管机构、队伍、设施设备及技术力量与监管任务、形势不相匹配。一是监管力量严重不足。监管体制改革后,只做了人员、职能的划转;经费、设备、执法装备、办公场地均没有随职责划转,面对6255个监管对象,一线执法的正式人员只有40人左右,有专业技术的人员更是凤毛麟角,现有的监管机构、人员编制远远不能满足监管工作的需要,难以保证监管到位;二是执法装备不足。市食药监局10辆执法车辆,局上4辆,基层所6辆。由于监管对象量多面广,每个科室的职责又不相同,车辆紧张造成不能及时有效的进行监管,严重制约了日常监督检查的效率和覆盖面;三是办公场所的不足。机关开个全局会,会议室连巷道都坐满了人,检验所是有设备没地方安装,更不要说办案相关的询问室,物资库房,活动室等就更缺了;基层所方面国——
家要求每个所的面积不低于320平方米,但现在最多的也就130平方米,只能满足简单办公;四是缺乏必要的检测设备和配套设施,一些重要的食品安全检测项目无法开展,只能凭经验判断,缺乏科学的检测手段和依据;五是经费保障不足。机构改革职能调整后,未相应增加新增职能工作保障经费,制约了正常工作的有效开展;抽检经费严重不足,不能满足国家对食品安全检测项目和内容的需要,一些食品无钱抽检,不能给人民群众一个安全的承诺;村(社区)信息员每年200元的劳务费极低,影响了工作了质量和效率。
(四)社会共治共建氛围不浓。食品药品安全是当前全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也是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民生问题。但社会公众的食品药品安全防范意识和参与食品药品安全管理的积极性不高,普遍存在“三多三少”、“三高三低”现象,即:关注的多,关心的少;要求的多、理解的少;监管对象多,监管人员少;群众期望值高,但参与融入管理的程度低;社会的呼声高,但给予的支持帮助低;行业的风险高,但管理人员规避风险的能力低。
四、完善食品药品监管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监管体系。要按照“网定格、格定人、人定责”的思路,积极推行“网格化监管、坐标式定位”的巡查监管模式,落实定人定点定责任制度,细化分解任务,层层签订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将监管区域、监管任务、监管责任分解到人、— 9 —
细化到岗,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立体监管网络。要以食品药品市场主体经营活动痕迹和职能部门监管痕迹为主体,构建“痕迹监管”模式,促进日常监管网格化、痕迹化、常态化、规范化。要健全完善督查考核机制,确保各项任务全面落实。
(二)完善检验检测体系。建议市政府加大对县级检验检测资源整合力度,建立完善以市级检验为主、县级检验和市场主体自检为辅的“一主二辅”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体系。
(三)完善制度体系。健全行政许可、日常监管、行政执法、内部管理各项制度,逐步建立行政审批、日常监管和执法办案三权相对分开又紧密联系的运行机制,为食药监管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制度保障。
(四)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形势和风险会商制度,充实风险预警处置专家队伍,加强风险分析研判。完善并执行政务应急值守制度,扩大“12331”热线的公众知晓率,充分发挥食品药品投诉举报平台作用。每2年筹备1次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演练,确实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五)建立食品药品企业诚信体系。要不断加强食品药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对守法经营的企业列入“红名单”,对生产经营假冒伪劣食品药品的企业列入“黑名单”,做到褒奖守信、惩戒失信。推行食品药品安全状况“外置化”,确保质量安全诚信评价率、公示率、不良行为档案记录率、“黑名单”制度执行率均达到100%。
——
(六)建立信息监管体系。建立食品药品动态监管系统,构建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平台,执法人员配备便携式监督执法终端,推进科学监管、精准监管、高效监管。强化跨区域、跨层级、跨部门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建立全覆盖数据库,与大数据时代对接。
(七)推动食品药品溯源体系建设。以乳制品等高风险食品,猪肉、大米、食用油等大宗食品为重点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和以药品生产和零售为重点的药品电子追溯体系,实现食品药品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
(八)加强主体责任体系建设。研究建立食品安全企业首负责任制和质量安全责任追究制。按照国家总局部署,适时推进建立企业责任强制保险制度和生产经营全过程记录制度。推动食品生产企业建立食品原产地可追溯制度,试行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受权人”制度。加大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和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力度,在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推行关键岗位“先培训、后上岗”的职业资格准入制度。
(九)积极构建社会共治格局。大力开展科普宣教。积极营造“人人参与、人人享有食品药品安全”的氛围。鼓励行业组织参与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支持培育相关社会组织,积极推动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相关工作。建立与媒体的沟通协作机制,发挥媒体的正面宣传作用和舆论监督作用。积极发展食品药品基层监督员、协管员、信息员等群众性队伍,拓展社会监督和
群防群控路径。全面落实有奖举报制度,认真处理消费者举报投诉,鼓励群众参与监督,积极构建食品药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
(十)加强监管队伍建设。抓住改革机遇,配强充实基层食品药品监管执法队伍,加强全系统监管人员业务培训,必须以对党和人民负责的态度,以“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为标准,强化“七种意识”,即服务意识、危机意识、痕迹意识、自律意识、创新意识、责任意识和法治意识,全面加强政治教育和业务培训,打造一支政治素质高、专业能力强、作风纪律硬的食品药品监管队伍,担当起保障全市食品药品安全的重任。确保新组建部门有足够力量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责。
(十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议市政府完善投入保障机制,不断增加执法装备,调整办公场所,协调解决执法车辆问题,为监管的有力、有序、有效开展提供保障。
——
第三篇:干部政德培训总结报告
暑假干部培训心得之12345 校区组织的暑期干部培训,使我受益匪浅、收获颇丰。特别是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和儒家文化,内容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哲理,结合本职工作,我分别从‚12345‛这五个数字谈谈我的学习体会。
‚1‛即‚一个信仰‛。信仰是一种力量,是一种精神支撑。人,不能没有信仰,我们共产党员更不能没有信仰。习总书记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指出:‚党员、干部要坚定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脚踏实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取得‘接力赛’中我们这一棒的优异成绩‛。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每一名共产党员的政治信仰,更是一名思想政治辅导员该有的信仰,高校工委刘欣堂书记指出,我们作为教师都没有信仰,又怎么培养学生呢?因此,我们应该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自觉从中汲取政治营养,不断增强理想信念,积极做马克思主义最忠实的传播者,带动和辐射一大批同学。
‚2‛即‚两个字‛:仁和礼。这是孔子思想的两大核心要点,‚言礼不及仁,非儒也;言仁不及礼,亦非也;仁礼和合,真儒之谓。‛那么,何为仁?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就是说约束自己而遵守礼的规定就是仁;何为礼?子曰:‚不学礼,无以立‛,对礼的学习和实践是一个人在社会上安身立命的起码条件。放到党员干部身上,正是习总书记提到的‚严‛和‚实‛啊,党员干部惟有从‚严‛上要求、向‚实‛处着力,把‚三严三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使清风正气积聚起来,以‚严‛与‚实‛的过硬作风,担当改革重任,增进人民福祉。作为辅导员,不仅要有‚严‛与‚实‛的作风,还要将‚仁‛‚礼‛存心,做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3‛即‚三个标准‛:《左转》谓,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此之谓三不朽。这是为人处世的最高标准,我们普通人可能很难做到不朽,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是孟子提出的为人的三大标准,即荣华富贵无法扰乱其心志,贫困卑贱的处境无法改变其坚强的意志,强权暴力的威胁无法使其屈服。这就是大丈夫的骨气 1
所在。新时期,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更应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在任何环境、任何时候都抵得住各种诱惑,经得起各种考验。习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领导干部面临的急难险重任务多,诱惑也多,如何能处顺境不骄,处逆境不怨,首先要问问自己心中的‘道义之锚’在哪里。‛费县看守所廉政学习也使得我们认识到,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小的诱惑抵挡不住便会酿成大错。因此,从严治党背景下,我们党员干部应牢记为党执政的三大标准‚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要在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经济上清楚明白,在作风上光明磊落,要创造性地做好本职工作,让党放心,让人民放心。
‚4‛即‚四个方面‛:‚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这是孔子教育学生的四个方面,即历史文献、生活实践、待人忠诚、讲究信用。就是不仅要培养学生淹贯古籍/深厚广博的知识体系,更要在入世方面加强德行修为,养成对待一切人和事的诚信品质。要对人对己做到忠,忠于学问,忠于良心,忠于德行,忠于友道,等等。孔夫子是教师的鼻祖,是‚万世之表‛,其教育理念自然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学习。作为辅导员,我们要多走进学生、了解学生,鼓励其多读书、开展社会实践,不断加强个人道德修养才行。
5即‚五个层次‛:‚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是《礼记〃中庸》里的话,也是习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引用的,说的便是学习的五个层次。即要广泛地多方面学习,详细地问,慎重地思考,明确地分辨,踏踏实实地行。做学问首先要多读书,要博览群书,各个方面的知识都要顾及到,以备急时之用。李校长多次在多种场合强调我们要多读书,就是希望我们加强学习,先从博学开始。由博学到笃行,才能学有所依、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再把所学的知识与修身律己结合起来,与发展实践结合起来,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学习的真正目的。
这次培训我感触很深,学到的东西很多,其实更关键的问题是怎么去做,如何才能实现‚笃行‛?中庸有句话说:‚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别人一遍能做到的,自己做一百遍;别人十遍能做到的,自己做一千遍。果真能这样做,即使愚笨也能变得聪明,即使柔弱也能变得坚强。孔子的弟子常说一句话是:
‚吾虽不敏,请事斯语矣。‛意思是说虽然我不聪明,请让我按照这话去做吧。
第四篇:关于领导干部政德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领导干部政德建设的几点思考
来源:中国改革论坛 作者:钱国良 时间:2016-05-13 14:54 手机看新闻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其领导干部作为国家和社会各领域的管理者,政德状况直接关系到党执政基础的巩固,关系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效能。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其领导干部作为国家和社会各领域的管理者,政德状况直接关系到党执政基础的巩固,关系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效能。党执政60多年来,始终重视政德建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有机结合,在干部队伍的管理和建设上采取了一系列的重要措施,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按照中央关于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要求和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干部队伍特别是领导干部在政德建设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反映在领导干部从政方面的问题还很突出,有的还十分严重。因此,加强对领导干部政德建设的专门研究,大力推进政德建设,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是党的建设一项现实而紧迫的重要课题。
一、正确把握政德的含义和特点
(一)什么是政德
所谓“政德”,是与行使公共权力联系在一起的特殊的职业道德,是从政者个人政治品质、道德品行、思想作风等的综合反映,体现于其领导、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之中,其行为主体是国家公职人员以及与公共权力行使有关的人员,特别是掌握一定权力的领导干部。政德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官德”,是领导干部的从政之德。
政德在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内涵。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其领导干部的政德既要反映履行公共权力所必须遵行的职业道德规范,也内在地体现着党的性质、宗旨和使命的要求。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加强对干部德的考核意见》(中组发[2011]26号文件),对干部“德”的内涵作了具体揭示,是现阶段我们认识和处理政德建设问题的基础。按照《考核意见》的规定,干部的“德”主要包括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两大方面。政治品质,主要包括领导干部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态度、政治纪律、党性原则等。具体表现在:是否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是否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确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实践党的宗旨、坚持执政为民、密切联系群众;是否坚持原则、敢于负责和执行民主集中制等。道德品行,主要包括领导干部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家庭美德等。具体表现在:是否遵守廉洁从政行为准则,秉公用权、清正廉洁、不谋私利,严格要求配偶和子女及其亲属;是否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模范遵守社会公共道德、抵制各种不文明行为;是否敬业奉献、真抓实干、锐意进取;是否公道正派、诚实守信、品行端正。
(二)政德的特点
首先,政德是与行使公共权力联系在一起的特殊职业道德,是公职人员的从政之德。一方面,公职人员作为政德的行为主体,既要具备国家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如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忠于职守,具有高度的责任意识、公仆意识等;另一方面,又必须具备作为一个掌权者在权力运用过程中的权力道德,如遵纪守法,诚实无私,廉洁自律等。因此,我们对政德的认识既不能“虚化”,把政德与行使和运用公共权力割裂开来;也不能“泛化”,把什么问题都归结为政德,而忽略其最本质的东西。
其次,政德具有内在性和自律性的特点。政德作为道德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也具有道德的一般特点,即具有内在性和自律性。所谓内在性,是说政德是公职人员灵魂深处的东西,是公职人员的人生原始底色,是一种内在的约束力,它不像公职人员的年龄、学历、专业和工作业绩那样,能够直观展现和精确计量;所谓自律性,是说政德在作用于公职人员的从政行为时,是一种自主、自觉、自愿的活动,是行为主体积极能动性的表现,对于党员干部而言,是坚持共产党人精神追求的必然表现。
再次,政德在形成和表现过程中还要有他律约束。政德的形成和表现主要靠公职人员进行自觉的学习、修养和历练,同时也离不开他律约束。道德的他律性是通过道德义务、道德责任、道德命令等形式表现的,体现了一定的道德规范对行为主体的约束性、规范性、指令性和强制性。政德作为道德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也必然具有道德他律性的这些特点,也必须有他律约束,特别是国家和社会公众的监督和约束。
二、深刻认识加强领导干部政德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
首先,加强政德建设是巩固党执政基础的迫切需要。任何社会,政德的状况都与政权的安乱紧密相连,政德兴,则政权安;政德衰,则政权乱。必须看到,面对各种现实考验和利益的诱惑,确有不少领导干部甚至是高级领导干部,在政德上迷失了方向,出现了许多严重问题。党员干部由于政德不彰导致出现的各种问题,对党和人民事业伤害是致命的。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官员腐败案件,犹如一出出“连续剧”,不断地刺激着社会大众的敏感神经,不断地累积着民怨、侵蚀着党执政合法性的基础,其中折射出的一些官员政德缺失的问题,已经到了非痛下决心解决不可的地步。
其次,加强政德建设是匡正民风、引领社会风尚的迫切需要。现代民主政治的理论和实践告诉我们,执政党领导干部政德水准,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影响民德,左右民风。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塌下来”。一个社会、一个地方的风气正不正,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政德就是风向标。道德是维系社会稳定最普遍最经常性的力量,而政德则是整个社会道德网络的经纬结点,这个结点越紧、越多,社会稳定这张网才能越牢固、才能不被攻破。毫无疑问,如果不能采取有力措施制止由于官员失德而导致的社会道德风尚败坏的情况,任其滋长蔓延,社会稳定就无从谈起,社会发展进步的进程将会受到阻碍。由此可见,政德之重,关乎人民福祉、社会进步和国家前途命运;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必先治官,治官要在治德。
第三,加强政德建设是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爱护和保护干部的迫切需要。多年来不断有领导干部在各种考验和诱惑面前倒下,使得本来作为社会“强势群体”的领导干部,却在道德等领域成了“高危人群”。必须指出的是,就出问题干部本人的情况看,问题往往不是出在“才”或者能力上,而是出在人品政德上,是人品不良、政德不彰。现实警示我们,加强领导干部的政德建设,不仅是党和国家事业的迫切需要,也是真正保护和爱护干部的现实课题。
三、我们党政德建设的历史借鉴和启示
中国共产党作为自觉肩负人民使命和重托的政党,对于干部从政道德的建设,有着高度的历史自觉。毛泽东曾尖锐地提出了干部“德”的重要性,指出“治国就是治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不国”。他提出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揭示了政德建设的最高境界。面对执政对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考验,毛泽东向全党发出“两个务必”的告诫,以“万里长征第一步”来比喻取得全国胜利,以“进京赶考”比喻进城执政,以著名的“窑洞对”表明共产党人跳出“历史周期率”的决心和途径。毛泽东的这些重要思想,深刻地揭示了政德建设的规律,为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筑起了一道思想政治和道德防线,也为我们党探索在全面执政条件下加强政德建设奠定了思想政治基础,影响和教育了几代共产党人。
进入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面对内外环境、条件和党自身的变化,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继续探索加强政德建设问题。早在改革开放伊始,邓小平就鲜明地提出,越是改革开放,党员干部就更要身体力行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揭示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员干部从政道德的思想政治基础问题。基于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他提出了要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探索从制度上解决党和国家各种深层次问题,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历史任务,开启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大幕,也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加强干部队伍的思想道德建设开辟了新思路。
面对市场改革深入发展带来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深刻变化,党的十四大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战略思想,从治国方略的高度,探索解决干部队伍建设包括政德建设的问题。在中国的具体国情下,“法治”、“德治”的行为主体,主要是掌握公共权力的官员,即党政领导干部。如果“主体”们没有对“法”、“德”的敬畏和遵行,“依法”、“以德”便都会成为空谈。在“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党对干部的政德建设进行了新的探索,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三讲”教育活动,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加强领导干部的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修养,解决存在的“不讲学习”、“不讲政治”、“不讲正气”的问题。我们党更加重视干部队伍的“革命化”问题,更加强调干部“德”的重要性,在选拔使用干部上更加注重“德才兼备”的标准。
面对世纪之交新的国内外形势,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从理论上回答了干部从政道德的核心,是要正确认识权力的来源、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解决了政德建设的主题即为谁掌权、用权的问题。强调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在思想上有“权为民所赋”的高度政治自觉和“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高尚道德情怀,“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在实践中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在干部工作中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方针,进一步强调了“德”在干部素质中的灵魂和统领地位,对干部选拔、任用、教育、监督和管理等各个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新的改革探索,包括对干部德的问题进行考核的探索。
认真研究我们党政德建设的历史进程,对我们正确认识和解决新形势下加强领导干部政德建设,可以提供许多有益的启示:
一是我们党一贯注重从政治上认识和解决提高领导干部的道德素质问题,发挥政治素质对干部政德建设的决定性作用,但不应忽视政治与道德的区别,不应轻视道德品行问题。重视政治素质的作用,是坚持党的性质、宗旨和履行党的使命的必然要求,符合政德建设的规律。但也必须看到,政治与道德是相互联系但又有区别的两个领域,政治品质如理想、信念等虽然是政德的重要内容并起主导作用,但并不能代替道德品行等政德素质的全部内容。长期以来,虽然我们也注重干部的道德品行问题,但往往只看成是所谓“作风”问题、是“小节”问题,没有从政德的角度去认识和处理。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经济基础和思想文化日益多样化,党员干部队伍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从政者已经由经历无数次血与火考验的人变成了在长期执政条件下成长起来的人,其政治品质也不再具有战争年代和计划经济时代那种单纯性,决定其从政道德及从政行为的,除了政治品质外,还有其他复杂因素特别是道德品行方面的因素。因此,我们在重视干部的政治品质建设的同时,还必须重视干部的道德品行建设问题。
二是我们党一贯注重政德建设主体的主观能动作用,注重对干部道德修养的倡导和要求,但不应忽视道德他律性的特征,要重视制度、法律等对政德的约束作用。重视干部的主观能动性作用,通过政治运动、教育活动及典型引路等来加强对干部的教育,提高干部素质和个人修养水平,遵循了政德自律性规律,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崇尚“清官”、“善政”的传统影响。但也必须承认,政德作为道德的特殊表现形式,其自律性和他律性是相伴而行的。如果没有对权力行使的有力监督和有效制约,没有官员对“法”和“德”的敬畏和遵行,仅有教育、修养是不够的。以往在政德建设上的主要问题,恰恰是长期忽视制度和法律的作用、忽视社会公众的监督、忽视对权力的制约。虽然毛泽东讲过,我们已经找到了“民主”这个跳出“历史周期率”的道路,但并没有真正解决符合中国国情的实现途径,没有找出有效发展民主、依靠人民监督政府的制度途径,反而更加强调了个人的作用,走上了“运动式”解决问题的道路。在邓小平提出制度建设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党对法治和制度建设进行了探索,但还没有解决对权力进行制约的有效途径,法制和制度建设还处于初始阶段,已有的制度不配套、不严谨、操作性不强、刚性不足,总体上仍然没有跳出依赖领导者个人素质的阶段。应当指出,如果没有对公共权力进行有效制约的法律和制度安排,个人因素往往很难抵挡各种诱惑和考验。当今社会上,各种规章制度形同虚设,各种“潜规则”大行其道,很多人在错误做法面前表现出的无奈,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政德的养成不仅是“教育”的问题,而根本上是一个“法”的问题,守法是对公职人员职业道德的根本要求。一个领导者不能做到遵纪守法,不仅不是一个合格的领导者,甚至会成为一个法制社会的破坏者。强调官员要守法还在于,国家的一切权力来自于人民、属于人民,领导者不过是受人民的委托行使公共权力罢了。因此,让领导者守法,就是要让其深刻理解权力的来源与权力行使的目的,并受到法律制约。
四、新形势下加强政德建设的对策思考
政德作为一种文化、一种传统,体现了社会经济基础和历史文化传承,有其自身发展变化的规律。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政德建设必须遵循党的执政规律和政德建设的规律,以自律为前提,以学习、教育和实践为途径,以制度监督为保障,坚持教育、制度和监督“三管齐下”,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才能取得实效。
(一)探索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政德规范体系
根据政德的内在性和自律性特征,探索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政德规范体系,使领导干部有“德”可依。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道德包括政德领域出现种种混乱和失范现象,其实都在向我们提出一个问题:即如何实现中国政德的现代转换和整合,形成一个既体现中国的历史传承又反映新的社会经济基础要求的政德规范体系,使领导干部有可以参照并校正自身行为的从政道德准则,从而加强对政德的软约束。一是要开发传统道德特别是“官德”中与现代政德要求有关的并具有现实意义的成分。毫无疑问,中国古代官德对现代官员个人修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这并不等于说,今天的政德规范就可以全盘提倡古代“官德”那一套,因为在以“人治”为根本特征的古代社会,官德不过是统治者的说教或人们的良好愿望,从来没有真正实现,在现代法制和民主社会更不可能做到。二是总结我们党在政德建设上的经验,并结合新的实际进行创造性探索和实践。要防止把政德建设同“思想政治建设”等同起来,防止以“政治教育”来取代政德的教育和养成,使政德规范在公职人员从政行为中被泛化、虚化的情况。中央组织部《关于加强对干部德的考核意见》提出政德的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两个方面和对党忠诚、服务人民、廉洁自律三个重点,是我们探索建立政德规范体系的依据。三是要研究和借鉴外国的一切好的做法,汲取现实借鉴。对现代西方政德建设的观念和做法,既要防止盲目模仿,也要防止盲目排斥。对那些反映现代民主和法治要求、反映政德建设规律的某些观念和思想,例如法治、民主、公平、监督等,是我们进行政德建设的重要思想材料,要积极学习借鉴。
(二)根据政德具有内在性和自律性的特征,加强政德的教育和养成
做“官”要从做“人”开始。要从国民教育入手,建立公民道德教育的体系,打牢现代公民道德素质的基础。要从公务员“入口”开始,进行政德规范体系的培养教育,使之在迈进公职人员队伍的第一步,就懂得公职人员所必备的职业道德,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都深谙权力道德的基本信条并怀有敬畏之心。道德自律性表现为通过不断强化内在的道德良知,逐步养成道德责任感和道德评判力。因此,必须调动干部自我教育、自我修养、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积极性、主动性。要使所有的公职人员明白:要履行好党和人民所赋予的神圣职责,就必须有高尚的人品官德,解决好人生信仰问题;就必须解决好为谁用权的问题,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必须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忠于事实、忠于法律、忠于职守;就必须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重”就是要保持自己的人格,珍惜自己的名节,注意自己的言行,重视自己的形象;“自省”就是要反思自己的日常言行,想想有哪些过失并及时加以改正;“自警”就是要警示和告诫自己不能违背政治原则和道德规范,不能违反党纪国法;“自励”就是要激励自己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勇于克服各种困难和挫折,力求有所作为。面对纷繁复杂的客观环境和社会思想、价值观念日益多样化的新形势,必须注意培养和不断强化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意识和能力,尤其要自觉区分职务行为和非职务行为,管好自己的生活圈、交往圈、娱乐圈,努力做到在生活圈中严守规矩、抗得住各种诱惑;在交往圈中分清良莠、不交不良之友;在娱乐圈中抵御“灯红酒绿”、不为声色所迷,自觉坚持慎微、慎欲、慎初、慎独,做到“去小恶以保本真,积小善以成大德”;避免“第一次”的放纵,守住自身廉洁的第一道防线。
(三)根据政德他律性特征,加强政德的硬约束,形成有利于政德建设的制度和法律机制
首先,要建立健全正确的选人用人机制。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建立健全选人用人机制,是加强政德建设的制度保证。必须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高度,突出德在干部标准中的优先地位和主导作用,树立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导向,保证选人用人质量,严防道德败坏者混进领导干部队伍,做到有德有才,大胆使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坚决不用。
其次,要建立健全政德的考核评价机制。对领导干部德的考核评价,是对政德实现刚性约束的基础。根据中央组织部《关于加强对干部德的考核意见》,在工作中明确了三个问题:一是考核什么。就是要以对党忠诚、服务人民、廉洁自律为重点,加强对干部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的考核。二是怎么考核问题。要根据不同层级和岗位,实行分类考核:对中高级干部要突出考核理想信念、政治立场、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等方面的情况,对高级干部还要按照政治家的标准来要求;对基层领导干部特别是县乡领导干部,要突出考核宗旨意识、群众观念、办事公道和工作作风等方面的情况;对党政正职,要按照关键岗位重点管理的要求,突出考核党性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执行民主集中制、坚持原则、履行廉政职责等方面的情况。三是考核结果的使用。按照《考核意见》要求,就是要突出德在干部标准中的优先地位和主导作用,把德的考核结果体现到干部的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管理监督等各个方面,做到“五个注重选拔”和“五个坚决不用”,既能选优,又能下庸,让出色者出众,无德者无位。要以《意见》为基础,继续探索干部德的考核评价办法,形成考核评价机制。
第三,要建立健全政德监督管理机制。政德不彰的大量事实折射出对公共权力监督的严重缺失。目前对干部的监督规定不可谓少,但总体上失之于软、失之于宽,特别是对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往往是以被监督者“自觉”接受为前提,而对“不自觉”的,往往没有办法。在组织监督、群众监督、司法监督和舆论监督等方面都有大量工作要做。特别是新兴媒体的监督,大量的“裸聊门”、“日记门”、“微笑门”和各种各样的“坑爹”丑闻被曝光,充分反映出新媒体监督的强大力量。要在引导媒体特别是新兴媒体正确行使监督权上加强工作,根本途径是通过“新闻立法”,从法制上建立起正确的舆论监督机制,通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全方位的监督,有效地促进公职人员加强政德修养、校正政德行为,形成以政德引导民德、带动民风的良性循环。
第四,要加强政德的法制建设。政德的核心是用权。虽然政德不彰表现是官员个人问题,但实质上是法治缺席的问题。当下官德不彰,权力失范,其背后真正原因是权力制衡机制的严重缺失。因此,要通过健全制约权力的法规和相应的执法机构,使权力道德法律化,运用法律手段来严惩那些敢于触犯、突破道德底线的“缺德”官员,从而实现道德控制的自律性与他律性的统一、“依法治吏”与“以德治吏”的结合。现在缺少的是政德立法。许多西方发达国家都对政德进行了专门立法,如美国的《政府官员及雇员的行政道德行为准则》、英国的《地方政府雇员行为规范》、韩国的《韩国公职员道德法》、新加坡的《公务员指导手册》、日本的《国家公共事业道德法》等。这些法律对官员几乎所有行为都作了明确规定,违背之是一种违法行为。与之相比,虽然我国也相继制订了《国务院工作人员守则》、《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公务员法》等涉及政德规范的法律法规,但针对政德的专项法规还没有。因此,应尽快制定一部有中国特色的政德法规,要探索设立专门的政德监督管理机构,约束官员道德,保障公众批评、监督的权利。
济宁市委党校教育长李敬学介绍,按照这么一个主题,就是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按照这么一个主线,来打造现场教学点,挖掘它的时代意义、价值。济宁市政协副主席戴伟娟表示,这是一个创新的,提升领导干部德政水平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深深体会到一个领导干部如何做人、如何做官、如何从政。
第五篇:政德建设演讲稿
政德建设演讲稿
刘其旺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用”执行”燎原奉献的人生》。
青春是天地赋予人类最美好的礼物,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因此静下来的时候我总是问自己:你能保证青春无悔吗?你能让青春闪光吗?
从蹒跚学步到懵懂少年,从呀呀学语到吟诗诵词,人生的长河就是这样在慢慢流淌。未经意间,我已走上了工作岗位,步入了实现人生价值的青春殿堂。在如歌的岁月里,在平凡的岗位上,让青春时光快乐充实、让自己的人生更加辉煌,成为我们每个人不懈追求的理想。作为一名基层乡镇干部,我将怎样实现我的生命价值,怎样谱写人生的辉煌篇章呢?
也许有人会说,“夫成大器者,必能干一番惊天地、泣鬼神之壮举。”你一个乡镇干部,只能在村组农户、田间地头平平凡凡地做一些群众工作,贯彻执行党委、政府的决策,你有什么执行力?
不错,但凡天之骄子似的英雄人物,都干出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丰功伟绩。但是,大禹治水的事迹之所以传承几千年,是因为他治理水灾,因公忘私,他的丰功伟绩是一点一点挖出来的;神农尝百草的事迹也传承了几千年,他的丰功伟绩更是冒着生命危险,一口一口尝出来的;还有雷锋、时传祥、王进喜等一个个英雄人物,更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他们的事迹同样能传承几千、几万年。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任何大业绩、大目标,都是由许许多多的小成绩、小环节积攒而起。
现在我们要实现“打造五个黄骅,建设美好家园”的宏伟目标,而这个目标的实现既需要党委政府的科学执政,更需要我们每个乡镇干部的认真执行。我们是实现率先突破发展、建设现代化滨海城市列车上的螺丝钉,执行好每一项工作的安排部署,就是我们奉献人生启航的星星之火。
于是,我下定决心,并通过今天的演讲台,大声地召唤我的朋友们:用“执行”燎原奉献的人生。
记得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对全新的环境很陌生,由于缺乏业务知识,工作没有头绪,常常感到很苦恼。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领导和同事的关心和帮助下,我不断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认真执行党委、政府的各项工作部署,处理日常工作也渐渐游刃有余。几年来的工作实践证明,作为基层干部,只要我们对工作去执行、会执行、敢执行,拿出闯劲,鼓足干劲,使出恒劲,就一定能做出自己都没有预料到的成绩,就一定能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灿烂多姿奉献的人生!
同志们,我想说,年轻的你、我,今天不论分工在什么行业、何类岗位,我们都是执行长链上不可或缺的一环,加强政德建设,提高执行力是我们走向成功彼岸的唯一渡船。执行好各级党组织的决策,需要我们不断提高自己的执行能力。我们要在学习中升华,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清心明目,敏捷思维,为执行找准方向;我们要在实践中锻练,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为执行积累经验;我们要在总结中提高,积极开展调查研究,聚合智慧,掌握规律,为执行提供保障。
我相信,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默默执行,日积月累,我们就能把平淡无奇的小事参悟成深邃的哲理,把对人生理想的追求潜移默化成桩桩不凡业绩。我相信,露珠虽小,折射的却是万道光芒,汇聚起来也将是一个七彩世界!
朋友们,让我们立足岗位,负起执行赐予的责任吧。只要不厌其烦地拾起脚下细碎的石块,整个的青春堆砌起来就是一座雄伟壮丽的宫殿。当我们在宫墙上俯瞰往事时,我们会感叹,汗水没有白流,青春没有枉度!执行燎原了奉献的人生,让我们的人生轨迹在历史的长河中闪现不朽的光芒!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