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民生档案资源体系建设及利用的思考
对民生档案资源体系建设及利用的思考
对民生档案资源体系建设及利用的思考
摘要:民生档案是社会公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原始记录。建立覆盖广大人民群众的民生档案资源体系和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的民生档案利用体系,是档案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和重大举措,也是新时期档案工作的首要任务。其中,建立民生档案资源体系是前提和基础,没有丰富、详实的民生档案资源,就无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档案信息需求,也就无法很好地实现服务民生、广大人民群众的工作目标。然而,究竟如何建立起民生档案资源体系,包括民生档案的内涵和外延、民生档案资源的整合形式以及民生档案管理规范标准等,目前在档案界还处在研究和探讨过程之中。“民生档案利用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核心是民生档案,工作重点在基层。加强“民生档案利用体系”建设,逐步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和服务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使档案工作的成果更多体现到服务民生、改善民生上来,是档案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举措。
关键词:民生档案 资源建设 服务民生 构建和谐社会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这不仅指明了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社会建设的重点内容和战略目标,同时,也为加快和提升档案部门公共服务能力,开展民生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服务党和政府工作大局,维护社会稳定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国家档案局也提出了档案工作要实现“两个转变”,建立“两个体系”,即“转变重事轻人、重物轻人、重著名人物轻普通人物的传统观念和认识,重视所有涉及人的档案的价值,建立覆盖广大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转变档案工作中重机关团体利用、轻个人利用,重为机关团体服务、轻为群众服务的传统观念和认识,建立方便广大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
建立覆盖民生、广大人民群众的民生档案资源体系和服务民生、广大人民群众的民生档案利用体系,使档案工作的成果更多体现到服务民生、改善民生上来,是档案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和重大举措,也是新时期档案工作的首要任务。现结合xx县近些年来开展民生档案资源体系及利用体系建设中积累的一些经验和现状,谈谈对民生档案资源体系建设的一点思考。
一、对民生档案及其资源体系建设认识
从广义上来看,民生档案不仅包括解决各类民生问题的原始凭证,也包括国家解决民生问题制定的方针政策,例如医疗保障制度、养老制度等。关涉民生方面档案的种类很多,而且各地区依据其不同的特点还会衍生出各具特色的民生档案类型,如在农村,会产生土地承包类档案、林权类档案等民生档案。而在城市,民生档案主要涉及户籍、计划生育等人口管理类档案;房产、地产等权益类档案;此外,还有社会保险、福利就业等社会保障档案;出生证明、病历等医疗卫生档案;学历学籍、学生招录等教育档案及婚姻档案等等方面内容的民生档案。虽然以上仅是粗线条地进行分类,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民生档案,顾名思义,就是关于人民群众生计的档案,关系着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与百姓切身利益紧密相连。
民生档案资源是“档案资源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实党委、政府优先改善民生要求的具体措施。全面推进民生档案资源建设,就是要求档案部门要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档案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牢牢抓住服务民生这一主线制定发展目标,调整馆藏建设思路,部署工作任务,确实实现“两个转变”,建立“两个体系”,把民生档案资源建设作为构筑“档案资源体系”的重中之重来抓,将涉及民生方方面面的档案资源应归尽归。并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和工作重点的不同,针对本地区百姓日常生活中利用率较高的档案进行分类,不断改善服务模式,以利于民生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
二、档案资源建设与利用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xx县密切联系档案工作实际,确立了以民生需求为导向,以强化民生档案建设为中心,以丰富档案资源、完善档案馆服务功能为发展方向的目标,大力开展民生档案建立和监督指导工作,积极开展多项有益的探索,加快推动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和服务人民的档案利用体系建设,使档案工作成果更多体现到维护民权、服务民生、改善民生上来。从近几年民生档案资源建设实践中,不难看出民生档案资源建设已成为我国档案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改善档案馆馆藏资源结构、提高利用效果起到了很大作用。以我县档案馆为例,分析一下民生档案资源及利用现状。
(一)馆藏资源结构现状及分析
xx县位于云南省楚雄州西北部,全县国土总面积4146平方公里,山区占81.7%,辖3镇9乡,总人口28万人,居住着汉、彝、回、傣、傈僳、苗等22种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31.7%,其中,彝族人口8.4万人,占29%。属于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xx县档案馆始建立于1959年10月1日,迄今为止,档案馆共保存有全县机关、乡镇、企事业单位共计97个全宗各类档案共32579卷,资料4500册。在馆藏档案中,最早是清朝档案,最晚是2008年接收的全县林改档案。涉及民生的档案主要有:50年代房产土地证存根90卷,80年代林权档案599卷,1977年至2011年婚姻档案1291卷,改制企业档案9134卷,林权制度改革档案2948盒,林权流转档案11盒,共计15353卷(盒)占馆藏档案的47%。民生档案在馆档案数量中所占的比例从2005年的21%到2008年的34%再到现在的47%,逐步占到了馆藏档案的一半左右。
从以上数据可以发现,近年来,民生档案在馆藏档案数量中所占的比例成突飞猛进态势,这说明了民生档案资源已成为档案资源建设的重头,档案工作发生了大的变化。但也不难看出,由于长久受“重事轻人、重物轻人、重著名人物轻普通人物,重机关团体利用、轻个人利用,重为机关团体服务、轻为群众服务” 的传统观念和认识的影响,现目前档案馆馆藏的主要成分仍是政府行政管理中产生的政务档案,还包括一些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向档案馆移交的业务档案,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馆藏结构单一的情况,而且档案所属年代久远。民生档案同政务档案相比数量仍然不足,且通常是夹杂在政务档案之中一同处理,给利用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局限性。
(二)馆藏资源利用情况及分析
2009年至2011年,xx县档案馆接待各界前来查阅档案的分别为353人次、296人次和456人次。从利用目的看,档案查阅主要可分为学术研究、个人查证和工作查考三大类。其中个人查证所占的比例分别总人次的65%、57%和68%,主要为婚姻登记档案、林权类档案、改制企业职工档案、退伍军人安置档案等。统计数据表明,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老百姓经济、物质生活日渐富足,特别是社会转型及政府信息公开以来,公民对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档案信息的需求急速增长,老百姓以解决个人切身利益为目的的档案利用已在全部利用中占据主要地位。不少群众通过查阅政府公开信息和档案,为解决个人落户、办理退休、维护各种合法权益等切身利益问题找到了依据或凭证。民生档案接收进馆和投入利用,给档案利用工作带来了新高潮。前来档案馆查阅婚姻证明、工龄党龄、林权、土地使用、退伍证明的利用者越来越多,档案越来越被人们所认知、所重视。“一页档案解决了数十年的难题”,原县机械厂的一职工,70年代初因投机倒把被判入狱,出狱后个人相关档案资料遗失,落不了户口,一拖就是三十多年。后来来到我馆说明情况后,工作人员用了近一天的时间,详细的翻阅了原机械厂移交来的档案,最终在一卷档案中查阅到了该人的名字,就是这一页档案为他办理落户手续提供了重要依据。还有如“档案让80岁老人实现夙愿”等数不胜数的利用实例,化解宅基地纠纷,解决工龄误差等问题,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民生档案的高效利用既服务了群众、树立了档案部门的良好形象,又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使得更多的人了解认识了档案。
面对广大群众对档案需求的日益增长,原有的馆藏结构已难以满足人们对档案信息的利用需求。加之档案馆硬件设施设备陈旧、落后,保管条件落后,管理模式单一,大多涉及民生的档案资源仍滞留于各个主管部门,很大程度局限了民生档案的开发利用效果。鉴于此,档案机构将工作重点更多地向与广大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民生档案倾斜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势在必行。
三、民生档案资源建设与利用的关系
档案是档案利用工作的基础,直接关系到档案利用的成效,没有档案,便谈不上利用;档案利用是体现档案价值的手段,不利用,档案便没有了它价值。档案作为一切社会活动最原始的记录,具有相当高的凭证性、真实性。档案工作的目的不仅是在于保存历史记录,更重要的应该是通过提供利用发挥其价值和作用,将“死档案”变为“活信息”,真是实现其记载历史、传承文明、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的根本目的。
目前我国“非公务利用档案的需求逐步攀升,个人为学术研究以及解决经济纠纷、婚姻关系、学历资历证明、工作调动、劳动保险等问题查阅档案的越来越多”。民生档案是与百姓联系最密切的一类档案,最贴近百姓的生活需求。档案馆如何适应社会对民生档案需求快速增长的现状?笔者认为,只有实现民生档案资源建设与利用体系建设的同步发展,更多更全地收集百姓需要的档案信息,并实实在在服务于百姓,才能真正体现档案工作赋予档案人的历史使命。
四、对民生档案资源建设与利用体系建设的思考
为积极推进与公民利益息息相关的民生档案建设,各地档案机构已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与尝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民生档案资源建设是一项需要长期不懈努力的系统工程。笔者认为,可以考虑采取以下途径和措施:
(一)充分认识民生档案信息资源为民服务的重要性
民生档案包括各类与民生有关的专门档案,是党和政府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好帮手。通过建立健全各类民生档案,可以使有关部门在处理经济纠纷、化解矛盾、开展司法调解、提供社会保障等工作中得心应手。公民通过查阅与自身直接相关的民生档案信息,可以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使广大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帮助,感受到档案的重要性,自觉提高档案意识。开展民生档案信息资源建设,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认识服务民生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敏锐性,自觉将民生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纳入工作范畴,把民生档案资源建设作为构筑“档案资源体系”的重中之重来抓。结合工作实际,发扬改革创新精神,积极探索民生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和利用的最佳方式和有效途径,并逐步建立起覆盖人民群众的民生档案信息资源体系,满足社会各方面利用民生档案信息资源的需要,是我们档案和相关部门及广大专兼职档案人员义不容辞的职责。
(二)做好统筹规划和有效监管
一是制定确实可行的民生档案资源建设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明确民生档案管理范畴,明确相关部门和单位的民生档案管理责任。二是加强民生档案资源前端控制管理,即在形成民生档案的过程中就应注重对其规范化管理。这就需要档案部门发挥自身业务优势,将民生档案工作作为平时的工作重点,加强对民生档案资源建设与管理的业务研究和指导,派遣专业人员到相关单位指导民生档案资源的整理归档及保管,及时解决具体工作中产生的问题,帮助他们建立民生档案的检索工具等,在进馆前就对相关部门的民生档案进行前端管理,从源头上做到民生档案收集齐全、整理规范、管理科学,为民生档案资源建设奠定良好基础。另外在办公自动化背景下,很多民生档案以电子文件的形式产生,也有许多单位将纸质文件扫描成电子文件后保存在资源库中。应注意从这类电子文件形成时就加强对其管理控制。同时,结合国家档案局8号令、9号令的贯彻落实,完善各涉民部门、单位《民生档案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和各门类民生档案管理办法,规范民生档案管理,建全档案工作机构,落实人员,保障经费投入,建立考核机制,加强日常监管,确保民生档案及时、齐全完整收集整理归档。档案主管部门也应不断改善保管条件,主动加大对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民生档案资源的征集力度,根据实际情况和老百姓的需求重新划定档案收集范围,扩大民生档案收集的广度和深度,并随社会形势发展和百姓档案需求热点的变化进行调整,加大接收力度,进一步优化馆藏,整合民生档案资源,使民生档案工作的推进起到源头保证、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整合民生档案资源,加强档案现代化建设,推进资源共享
民生档案资源极其丰富,但从现实情况来看,由于民生档案关乎群众的方方面面利益,在以人为本的大背景下,几乎各行各业、各个单位或多或少都会有民生档案产生,因此民生档案资源有分布分散的特点。一则有些单位为了方便自身的利用而不能将档案及时移交到档案馆,再则档案行政机关也没有主动将工作深入细化到基层单位,加之地方综合档案馆保管条件有限等等,种种因素造成民生档案资源散布各个部门,管理各自为政,严重影响老百姓对民生档案资源的利用。笔者认为,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互联网为我们实现档案资源共享创造了条件。通过计算机检索系统迅速获取所需信息,避免群众因无法确定所需档案保存地而到处奔波的现象,最大限度地方便百姓对民生档案的利用。2009年来,我县档案馆抽出专人对利用率较高的婚姻档案、林权档案等目录进行著录,并对部分档案原文进行了数字化处理,逐步建立起民生档案数据库。目前,已实现微机目录检索10万余条,为民生档案及时高效地服务群众创造了良好条件。同时,指导各涉民部门和单位建立民生档案数据库,加快对民生档案的数字化处理,对于暂时不能移交进档案馆保管的民生档案,相关部门或单位可以先向档案馆报送民生档案机读目录或全文数据,实现档案馆与各部门、单位之间民生档案数据无缝对接,逐步实现全县民生档案资源共建共享。
但要认识到,真正实现民生档案资源的大范围共享还有许多具体问题需要解决,如实现档案数字化、建立民生档案数据库等等是一个极为浩大的系统工程,非几日之功可以见效。“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民生档案资源共享体系目标的实现必定是一个渐进过程,必须建立在各单位民生档案工作完善、达标的基础上,且是档案行政管理机构与各单位档案部门等各个方面协同努力的结果。
(四)健全民生档案法规制度及保障体系
切实可行的法规制度及保障体系是建设民生档案资源必要的支持条件。近年来,国家档案局等有关机关颁发了一系列有关民生档案工作的政策性、规范性文件,推动了民生档案工作的规范化发展。但由于民生档案涉及的范围极其广泛,相形之下,目前我们已有的关与民生档案的制度、规范显得非常有限,还没有完全覆盖到民生工作的各个方面。档案部门应与相关职能部门协同合作,共同建立健全民生档案的法规制度,为民生档案工作健康发展提供保障。同时,实现民生档案的科学规范管理,更需要各级各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及大量的精力、物力、人力的投入,只有在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关心下,不断整合民生档案资源,不断创新服务理念,民生档案资源体系的建设与利用才会日益完善。
民生档案与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与社会和谐、稳定密不可分。民生档案工作事关和谐社会大局,是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民生档案资源的建设与人民群众的利益密切相关,查阅和利用民生档案资源,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的合法权利之一。档案界理论与实践工作者必须加快民生档案资源建设的研究和实践,确保党和政府惠民政策有效的落实和群众切身利益的实现。
第二篇:关注民生档案资源建设做好土地确权档案工作
关注民生档案资源建设做好土地确权档案工作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业和档案部门下发的有关农村土地确权登记档案管理文件要求,2015年以来,丰南县档案局(馆)结合区农工委,将全区农村土地确权登记档案管理工作列为近一时期的工作重点,扎实推进,取得了较大进展,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土地确权登记档案工作的责任感
通过系统学习、领会相关文件精神,我们充分认识到开展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是中央关于“三农” 工作的重大部署,是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护农民土地权益、促进农村改革发展、健全农村治理体系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开展这项工作中形成的大量文件、图表、照片等档案资料,真实记录了土地确权工作的整个过程,是土地确权颁证工作的重要成果,也是全区民生档案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导区、镇(乡)、村三级建好、管好、用好、移交好这部分档案对有效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化解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促进土地流转、激活农村发展潜力及记录党和国家农村土地法律政策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具有重要历史和现实意义。
二、明确职责,全面推动土地确权登记档案管理工作
一是作为区土地确权颁证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积极与区农工委(经管局)沟通、协调,就档案袋、档案盒、档号章、卷内目录、备考表等必备材料的招标采购和数字化扫描的经费使用,提供行业要求和预算方案,不越位参与具体活动。依照部门工作职责,主动提供档案管理工作中相关业务规范和行业标准,对确权专题档案的归档范围、保管期限、整理方案等业务问题进行系统的指导和培训。二是为了确保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对包括一把手在内的相关人员进行了明确的责任分工:一把手是开展该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是直接负责人,指导科、保管科8名工作人员为具体责任人。第一责任人负责与区主管领导、区农工委(区经管局)协调、沟通;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业务学习、乡镇经管站人员培训、村级典型试点指导、所有乡镇巡回服务监督;具体责任人分片包干,负责本人指导的各乡镇完成第二轮公示后的各村档案具体整理、编目、保管、移交、查阅工作。
三、强化指导,为土地确权档案工作提供有力的业务支撑
本次土地确权登记档案工作涉及区所辖的各个镇(乡)、村,涉及广大农户,工(下转第24页)(上接第47页)作范围广、难度大。针对这种实际情况,在具体工作中我们重点抓好了以下几个环节:一是摸清底数。一方面由保管科理清馆藏三十年土地延包合同档案中各乡镇、村签约户数,作为底账,另一方由指导科调取各乡镇统计站2014统计表,作为辅帐,再一方面由我调集各乡镇经管站2015确权任务表,作为主帐。三帐综合使用,确定具体工作的任务量,统筹安排人员和时间。二是加强交流。由我与省、市档案局业务处室负责人就归档范围、保管期限、档号编制、整理方案等各项细节问题进行探讨、交流,结合丰南实际制定自身工作思路和方案。三是吃透标准。所有参与业务指导的工作人员,由我进行培训,熟练掌握组卷原则和案卷整理步骤。四是实践操作。每个乡镇选取一个村为实践点,让所有有包干任务的业务人员都能独立完成分类、排序、编目、装订工作。五是重点培训。对经管局相关业务人员和15个乡镇的经管站长、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并与档案局(馆)分片包干人员结组互动,现场演练、问答。六是树立典型。每个乡镇选取一个完成第二轮公示的村,由包片人员、乡镇经管站专职人员、村会计共同动手,完成归档材料收集、分类、整理、装订、编目工作。
为了便于村级工作人员学习和掌握全套流程,我将归档文件归纳为文字、表格综合类、图纸类、农户个人文件类三种,保管期限一律为永久,农户个人档案基本采用十户组一卷。通过实践看,这种典型村的做法可以达到可模仿可复制的目的。2015年,我局(馆)指导6个土地确权试点村圆满完成了420多卷确权档案的归档整理,为今后进一步做好土地确权档案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丰南县档案局)
第三篇:对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思考
对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思考
摘要: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IT技术的发展,医院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医院档案管理的方式、方法未能全面跟上时代的步伐,处于比较滞后的状态。开展医院档案研究的目的在于促进医学更好地服务于大众,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发展。对此,医院应该跟进时代的发展,突破传统管理办法的束缚,走网络化、信息化、自动化发展道路,建立稳定的医疗档案管理系统。本文立足于医院档案管理现状,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意义进行分析,提出了加强医院档案信息化的对应措施,希望对档案管理建设进程的推进有所帮助。
关键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措施;意义
医院档案载录着医院发展的各个印记,是医院展现其历史与案例的重要平台,是解决新问题、应对新挑战的咨询手册,也是医院制定未来发展战略规划的指南针。而科学、规范化的档案管理不仅能够为医院文件查阅与利用带来极大便利,提高医院档案管理水平,同时也为医院未来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源支撑。信息化时代下,传统的档案管理方法已然无法适应当前的发展形势。而信息化的档案管理,不仅有助于相关人员档案的查阅与利用,同时亦有益于档案资料的长久保存。因此,在新时期,加强医院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内容及当前现状
新时期,医院档案管理逐渐向信息化方向转变,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相关管理部门对档案信息化的推进效果并不理想,很多问题得不到及时处理和解决。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点:
(1)档案信息化硬件和软件比较滞后。在档案信息化处理过程中,医院并没有进行深入的改革性发展,依然采用陈旧的设备和系统进行管理,使得档案信息化发展缓慢,统计和归纳的完成效果不理想。档案信息化处理流程复杂、设备落后,给档案管理的改革带来了很大的阻碍。
(2)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不完善。档案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导致档案数量不全、资料不完整,甚至部分档案在归档过程中丢失。档案储存室的部分档案由于保管不善,纸质内容难以看清,而失去信息处处理价值。这些现象给档案信息化处理带来了极大困扰,常常需要重新处理编辑,影响信息化速度。
(3)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低。档案管理不需要太高的技术,但对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和工作态度比较高,需要工作人员耐心归纳,长时间持续性工作,以确保档案的顺利流转。但是,档案管理人员的流动速度快,工作素养比较低,缺乏职业精神,给整个信息化处理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加强对于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对于临场、教学和研究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然而,传统档案管理办法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医院发展的需要,亟需进行技术和管理方式的更新。具体来说,档案信息化管理对于医院和医学的意义分为以下三点:
(1)有利于医院档案管理质量的提高。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展,建立档案数据库,进行网络分享是时代要求,也是档案管理的必然选择,便于医学人员的学习和查看,提高档案的利用率,增加档案存在的价值。医学人员可以从档案记载中获得大量的临床病例,掌握临床处理办法,丰富自己的学识,带动医院整体的医疗水平和服务水平,形成强有力的社会竞争力。
(2)为医学发展决策提供指导意见。档案信息化处理后,在网络上形成信息平台,为医学领域的政策制定和医院的具体改进提供一定的指导,为正确决策发挥重要的作用。同时,档案的信息化实现了医学发展的信息化,为医学领域提供准确的发展方向,增加了政策决策的参考依据,对整体医学领域的进步具有极大价值。
(3)档案信息化为医学知识的普及提供了可能。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普通大众难以辨别先进医学治疗办法的优劣,对众多药品的具体作用辨析能力较差。档案信息化使得大众有机会了解到临床情况,增加对现代医学的信心,减少焦虑情绪,为增加人们对医学的信心提供了有力支撑。
加强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从医院档案信息化处理的诸多问题和重要意义分析得知,医院的档案信息化改革已经迫在眉睫,需要引起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本人根据自身工作经历和总结,提出了加强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措施,分为以下三点:
(1)加强医院档案信息管理人员的从业教育与规范化管理
档案管理的从业人员是信息化工作的执行者和落实者,对整个档案管理改革具有特殊意义。医院领导应加强对从业人员的管理和要求,从质量和效率两方面入手,提高医院档案信息化处理能力。首先,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使其熟练掌握信息化处理方法;其次,对信息化成果进行检验,对其工作质量进行抽查,确保信息化成果的正确性;最后,改善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待遇,满足工作人员的生活需求,进而使其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档案信息化的改革需要从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入手,提高其工作责任心和使命感,进而推动医院档案信息化进程,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
(2)学习、引进先进的信息录入和管理系统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生活已经走进人们的生活,满足着人们的生活和精神需求。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现代数据成倍增加,信息处理难度进一步加大。医院档案信息化的发展离不开先进的信息录入系统和管理系统,离不开稳定的工作设备。因此,医院应更新信息录入设备和系统,为工作人员提供便捷的条件,促成网络信息化的早日形成。在信息化处理的过程中,需要做到档案的保存、保密工作,避免信息丢失的同时,还要做好保密工作,设置严格的查看要求,减少资源的外流。此外,电子档案管理系统还需要进行周期性维护,为网络信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管理做好保障工作。只有妥善电子档案的潜在风险,才可以充分发挥档案信息化作用,促进档案信息化的健康发展。
(3)完善医院档案信息管理制度,增强医院档案信息安保力度
医院档案信息管理制度是进行档案改革的方针,对具体的改革内容有着指导意义。医院信息管理制度可以分为档案审核、档案借阅、档案存储以及档案级别调整等多个方面。档案不同的管理阶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是档案管理工作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档案审核环节,需要对档案的各项内容进行仔细查看,确保档案信息的完整;在档案借阅环节,根据管理制度确定的权限,开展借阅活动,并档案进行跟踪,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内容的保密性;在档案存储环节,需要做到分类摆放,定期查看,避免纸质档案变质,失去保存价值。只有将医院档案信息管理的各个环节把握好,才可以将档案信息安保工作做到位,进而实现档案的信息化处理。
总结
医院档案信息化是医学档案管理办法的必由之路,对医学发展和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各个医院都应改变传统的档案管理办法,建立高效、稳定、科学的网络档案系统,方便医生的学习和研究。同时,医院领导也应重视档案的信息化处理,对档案工作积极支持,鼓励工作人员克服苦难,信心十足的搞好档案管理工作,为医院的发展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刘晶,黄海涛.新时期医院档案的信息化管理[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9(9):249.[2]郑慧.医疗机构人事档案管理现状及整改措施[J].西部中医药,2011,24(12):33-34.[3]解俊霞.医院病历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北中医,2010,32(7):1113-1115.[4]陆漫漫.新时期加强医院档案管理的途径分析[J].办公室业务,2014(05):105.作者简介
潘攀(1976-),女,汉,湖北,本科,馆员,研究方向:档案管理。
第四篇:新农村建设与资源开发及利用
新农村建设与资源开发及利用——农村致富实用手册
郑昌华、罗小凡(中国新农村建设工程组织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一篇 “十七大”精神指导新时期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
第一章 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
第二章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三章 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第四章 新农村建设:打造中国现代化的基础
第五章 “明星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意义
第六章 组织贫困农民建设新的大型城市——解决我国农村问题的一条思路 第二篇 发展新农村建设与管理民主
第一章 村民自治与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二章 村民自治与新农村建设中的“管理民主”
第三章 农村发展与新的治理范式
第三篇 新农村建设以促进致富的现实基础与典型案例
第一章 “后税费时代”相关问题的调查分析
第二章 取消农业税后的乡村治理
第三章 乡村组织难题与农民的灌溉困境
第四章 农业税和农村 土地制度的功能
第五章 村庄的建构与解构
第六章 必须遏制乡村社会灰色化趋势
第七章 乡村灰化的路径与社会基础——以湘南某县金、银镇为例 第四篇 建设好新农村乡镇体制以加快致富步伐
第一章 乡镇政府的职责
第二章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乡镇改革
第三章 新农村建设中乡镇政府的职能
第四章 乡村治理与新农村建设
第五章 以乡村组织为主导的新农村建设
第六章 关于“以钱养事”的认识
第五篇 基层干部体系建设与农村工作
第一章 基层干部依法行政
第二章 基层干部人事制度
第三章 基层干部工作内容
第四章 “三农”问题和农业政策
第五章 基层民主建设
第六章 新农村建设与基层经济发展工作
第七章 基层社会稳定与调解工作
第八章 基层社会优抚和救助工作
第九章 基层人口管理工作
第十章 基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第十一章基层党组织建设
第十二章基层干部党风廉政建设
第十三章基层财务管理与审计工作
第十四章基层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第十五章基层干部领导方法和艺术
第六篇 新农村建设中的组织问题与创新及典型案例
第一章 新农村建设的社区本位与农村社区重建
第二章 着眼点在农民,着力点在村社——兰考新农村建设试验的具体经验
第三章 新农村建设与老年组织的发展——以荆门、洪湖、兰考实验为例
第四章 新乡村建设的切入选择
第五章 谁来支付合作成本——对乡村建设合作收益与合作成本问题的一般分析
第六章 农会组织与建设新农村——基于台湾经验的政策建议
第七章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经济组织创新
第八章 在新农村建设中创新组织工作
第七篇 致富新农村的制度建设
第一章 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的历史背景和总体思路
第二章 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重点
第三章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第四章 完善土地经营权流转
第五章 建立耕地保护制度完善失地农民补偿机制
第六章 完善农业补贴政策
第七章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乡协调发展
第八章 中国农民的非农化
第九章 维护务工农民合法权益
第十章 建立务工农民社会保障制度
第十一章健全农村劳动力市场与就业制度
第十二章深化农村流通体制改革
第十三章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
第十四章建设现代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第十五章改革农村教育制度
第十六章推进乡村文明建设
第十七章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第十八章优化农村扶贫开发模式
第十九章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第八篇 社会主义新农村农业现代化建设
第一章 中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必要性与模式探讨
第二章 推进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的政策措施
第三章 农业产业化与农业组织若干问题
第四章 农业产业组织创新发展的对策
第五章 农业现代化的技术创新
第六章 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和扩大农产品出口的策略选择
第七章 中国农业信息进村入户的路径
第八章 农业技术推广:建设可持续农业的技术保障
第九章 借鉴国际经验,建立和完善农技推广体系
第十章 农村农业现代化案例评析——山东省农村城镇化
第九篇 新农村农业工业化建设和成功案例、经验
第一章 实施农业工业化的战略意义
第二章 推进农业工业化的保障措施
第三章 国内部分地区发展农业工业化的成功经验
第四章 南通农业工业化的成功经验
第十篇 新农村建设中的资源经济、金融关系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新农村建设中的投融体制建设要先行一步
第三章 开发和利用资源促进新农村建设
第十一篇 新农村新型农业资源开发与利用新技术及典型案例
第一章 发展观光农业的基本条件
第二章 观光农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二篇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十三篇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十四篇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十五篇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观光农业的类型,特征与增效途径 发展观光农业的目的与效果 如何发展观光农业 观光农业的营销技巧 观光农业的发展规划 观光农业项目的设计 观光农业项目经验借鉴 观光农业发展趋势 新农村林业资源开发与利用 退耕还林概述 常见经济林树种的培育技术 常见生态经济兼用树种的培育技术 常见生态林树种的培育技术 新农村人才资源组织与利用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我国农村人力资源概况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农村人力资源预测与开发规划 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与管理 农村人力资源的配置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的政府与企业行为 新农村新能源开发与利用及成功案例借鉴 我国农村传统能源利用的现状与问题 农村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太阳能的利用技术 生物质能源的利用技术 农村小水电的开发利用 小型风力发电技术 国外农村能源建设的经验借鉴 加强我国农能源建设的措施 新农村沼气资源开发与利用及典型案例 能源、沼气基础知识 沼气的发酵原理及条件 户用沼气池的设计及建池技术 沼气池的使用、管理与日常维护
第五章 沼气用具及管道的安装与维护
第六章 沼气发酵产物的综合利用技术
第七章 沼气生态农业模式介绍
第十六篇 旅游资源开发典型案例
第一章 五台山——佛国圣境
第二章平遥古城——华夏第一古城
第三章 乔家大院——九州民俗精华
第四章 皇城相府——北方文化第一巨宅
第五章 同里——醇正水乡
第六章 周庄——中国第一水乡
第十四篇 新农村建设与资源开发及利用相关政策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详细介绍了“十七大”精神指导新时期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与新农村民主管理、乡镇体制、制度和领导干部的培训、建设及新农村建设中的组织问题与创新及典型案例;以及致富新农村的新农村建设中的资源经济与金融关系,与新农村新型农业资源、林业资源、人才资源、新能源、沼气资源、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新技术及典型案例;以及新农村建设与资源开发及利用相关政策。
本书特点:
指导性强——针对“十七大”精神指导新时期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及其要求与工作要点指导
过程工作的具体细节、环节,本书都做了细致的介绍,做到回答“怎样做”的问题。
紧跟时代——本书的内容代表了新时期的新农村建设知识与资源开发、利用新技术和新要
求,紧跟时代的步伐,保持了我国的农村建设的发展活力和致富的步伐。
权威编著——本书由长期从事地方新农村建设工作研究及其指导的资深专家、教授结合自身
经验与实践成果精心编写。
便捷性——本书作为工具书,体现了内容全面、查阅方便、通俗易懂、容易掌握、知识新颖
与针对性强的特点。
读者对象:
各市、县、乡(镇)人民政府
各乡、镇村民委员会
各农业局
各市农业资源开发局
各规划建设局
各市科技局
7-5024-3999-4 : 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6268页 : 图;26cm
978-7-80662-643-6沼气生态农业实用技术 贵州科技出版社, 2007173页;19cm7-109-10539-3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6201页;21cm7-80233-141-2 : 观光农业开发与经营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124页21cm978-7-01-006197-9新农村能源与环保战略 人民出版社, 2007(第五章——第八章)754431707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海南出版社, 2006(第一篇——第六篇)7-80233-151-X退耕还林实用技术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104页21cm(买)978-7-5058-6516-7新农村的制度建设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8.132。499页 ¥25 7-5087-1152-1旅游资源开发案例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6(第一章——第二十章)
第五篇:对食品药品监管体系建设的思考
食品药品监管体系建设的思考
“民以食为天,药以安为先”,食品药品安全是最基本的民生问题,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食品药品安全的期盼和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吃得饱,还要吃得好。2015年5月29日,总书记在主持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加快建立科学完善的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这一指示明确了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的目标和方法,显示了党和国家心系群众、保障民生的强大决心,反映了民意、体现了民声,对创新监管机制、最大限度保障食品药品安全提出了新要求。
自1998年以来,食品药品监管经历了多次改革历程,2013年,根据党的十八大改革完善食品药品监管体制的决策部署,从中央到地方组建权威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食品药品实行集中统一监管。这次改革,在食品安全监管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食品安全的综合协调,以及食品生产、流通、餐饮等环节的监管职能整合成立新的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实现了对食品药品的统一集中监督管理,有利于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监管制度,有效解决了长期以来食品安全“九龙治水”的尴尬局面。2013
年12月27日,新组建的XX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成立,从10多个人的小部门将发展壮大成近100人的重要执法部门,监管职能涵盖食品、药品、保健食品、化妆品的生产、流通、使用全程。新组建后,该局以全面深化改革为统领,以强化监管为重点,大力加强能力建设,切实履行职责,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扎实开展专项整治活动,使我市食品药品安全中的突出问题得到了切实解决。我市的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总体向好,安全监管保障水平有所提高,生产经营秩序趋于规范,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药品案件多发势头有所遏制。
一、我市食品药品监管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机构设置情况
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后,食品药监局新增什邡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的职责,负责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工作。新增生产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新增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新增酒类流通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机构采取8+2+6模式设置。即:内设8个机构,分别是办公室、综合协调科、食品生产监管科、食品流通监管科、餐饮服务监管科、药品化妆品安全监管科、药品化妆品市场监管科、行政审批科;下设2个直属事业机构,分别是食品药品稽查大队、食品药品检验所;设立6个派出机构。
(二)人员配备情况
全局总计编制78名,在编正式人员59名,其中大学学历——
40名,占67.8%,大专及以下19名,占32.2%,食品专业4人,占6.8%,药品相关专业6名,占10.2%,法律专业10人,占16.9%。另有临时工、公益岗共计32名。正式人员与临人员比例为1.84:1。
(三)办公场地情况
机关办公面积现累计800平方米左右,容纳50人办公,除去会议室、档案室、库房、楼梯等公用面积,人均实际办公面积不到6平方米,为迎接机改后人员和职能的迅速增加,2013年租赁了一套住房作为食品药品检验所,在原办公房楼顶搭建了一层板房补充办公房的不足。
在基层所方面,改革后,没有单独修建机构,经多方协调,当地镇(街道)从政府办公房或社区办公房腾挪了60-130平方米的办公房作为基层所的办公用房,条件相当简陋。
(四)设施设备情况
电脑、打印机等常用的办公设备基本能够满需求,全局有执法用车10辆,检测车1 辆,电瓶车3辆,有基本的快检设备,少量的执法装备。
(五)监管对象情况
机改后,经摸底调查,监管服务对象6255家(其中:食品生产企业74家,食品经营单位2861家,餐饮服务单位2369家,药品生产企业8家,药品批发公司13家,药品连锁公司3家,美沙酮维持治疗点1家,零售药店215家,医疗机构233家,化妆品195 家,美容美发155家,小作坊127家)。
二、我市食品药品监管体系建设的有益探索
(一)筑牢网底,延伸监管触角。根据机构改革的要求,我市设立了6个片区食品药品监管所,基层所是食品药品监管的前沿哨所,基层所强则监管强,打造基层所,强化基层监管是当务之急。一是建设“四有”基层所。目前6个基层所硬件基本到位,实现“四有”目标,即有健全的基层监管机构,有得力的基层监管执法力量,有执法经费和装备保障,有有效的技术支撑手段。二是延伸触角,配备“两员”。各镇、街道办、经开区按照1—2——
名协管员,各村、社区按照1名信息员配备,延伸监管触角。三是强化基层所业务指导和管理。改革后组织了食品认证现场检查培训、执法文书写作培训、食品通用卫生规范培训等业务培训,提高了基层执法人员的能力和水平。局党组研究制定了基层所工作考核标准、基层所工作月报制、基层所工作督察督办制度,逐步完善基层所管理。
(二)靶向监测,实现精准打击。充分利用食品药品检验所的检验检测能力,以食品快检为主要手段,结合日常监管发现的问题,对市场各类食品进行快检,发现疑似问题食品及时抽样送检,精准打击不合格食品。如在餐饮环节共筛查“地沟油”“油杂食品”“火锅罂粟”;在生产环节共筛查米粉、粮油米面、饮料、食品添加剂,在流通环节筛查腌卤制品,白酒。
(三)电子监控,创新监管模式。加快电子监管信息平台建设,在选择部分药品生产经营单位118家,食品生产、流通、餐饮、学校食堂选择5-7家单位试点电子监管,通过在监管区域重点环节安置摄像头,施行现场信息传输,及时掌握监管对象动态,实时监控。目前已成功完成118药品生产经营单位及6家餐饮单位的安装接入。
(四)预防为主,完善应急机制。一是建立应急机构,设立了应急管理科。二是完善应急预案。按照预防与应急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结合的原则,切实加强应急预案建设,努力夯实食品药品安全应急工作基础。制定印发了《XX市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
案》、《XX市药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明确了事故分级标准、处置原则、组织机构及其职责,规范了应急处置工作流程,为有效预防、积极应对各类事故提供了保障。三是健全应急机制。建立健全了信息报送与发布、舆情监测、隐患排查、协调联动、应急值守“五项机制”,促进了应急工作水平的提升。2014年11月17日,开展了2014食品安全事故(Ⅳ级)应急处置演练。演练分事故发生与报告、先期处置与响应、紧急处置与调查、响应终结、后期处置5个环节进行,通过播放短片与现场演练相结合的方式,以某校因集体就餐发生一起疑似食物中毒而展开,食品药监局、教育局、卫生局、公安局等有关部门立即响应、调查处置,XX食品安全委员会组织成立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指挥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各个环节紧紧相扣,整个演练组织严密、筹备充分、措施得力,实施有条不紊,顺利完成,取得良好效果。
(六)强化监管,彰显法律威严。一是抓好食品药品安全日常监管安全日常监管。开展对农村食品市场、婴幼儿配方乳粉销售、肉及肉制品、全市学校食堂及校园周边食品安全、农村坝坝宴、经营基本药物品种、疫苗、含麻黄碱复方制剂、中药饮片等企业为重点的日常监督检查;二是顺利完成了三会、篮球友谊赛、高考中考等保障任务,保障面100%,无一例事故;三是加强专项整治。2014年以来,围绕食品药品“亮剑行动”,开展了米粉、腌卤制品、地沟油、旅游景区等15个专项整治,检查全市各类食品1500余家、查出经营超过保质期食品1500余袋,未标明生——
产日期食品173袋,全部没收销毁,立案调查26件;药品方面,对200余家经营户开展了特殊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等各类专项整治。发现使用过期失效体外诊断试剂的3家单位,收缴经营使用未经许可的染发类化妆品80余盒,立案处理3件,对食品药品违法行为形成了有效震慑;四是开展“四小整治”。以校园及周边、旅游景区、集贸市场为重点区域,以小作坊、食杂店、小餐饮、小摊贩、小超市、农家乐为重点检查对象,重点检查添加剂、儿童食品、乳制品、调味品、肉及肉质平、大桶水、泡菜等,重点打击“黑工厂”、“黑窝点”、食品原料购进的合法性、“五无”食品及“两超一非”、腐败变质食品。2014年以来检查食品生产单位69户,其中食品生产小作坊44户;检查食品经营户253户,其中校园及周边食品经营户51户;抽检食品22个批次检查批发市场、集贸市场16个;取缔无证1户;查扣过期食品约32公斤;受理和处理消费者投诉3件;立案10件;有20家食品经营单位按要求进行了整改,有50余户经营户办理了《食品流通许可证》。整治行动取得了初步成效。
三、存在的困难
(一)食品产业生产力水平落后,安全监管难度较大。我市绝大多数农产品生产达不到标准化要求,对农产品生产过程质量监管难度较大;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多数为小作坊,规模较小,从业人员知识水平不高,设施、设备简陋,生产条件差,经营方式和管理水平较为落后,生产水平相对较低,呈现“小、散、弱、— 7 —
低、缺、差”的特点。食品流通领域大多为个体工商户,点多面广,从业人员素质较低,安全意识不强。小作坊、小企业的改造任务艰巨;无证生产加工经营食品现象仍然存在;农村及城乡结合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相对薄弱,食品质量安全隐患大、监管难。
(二)药品零售业,保健品、化妆品市场管理不够规范。个别药店在非药品的标示范围内放置药品,在非处方药的标示范围内放置处方药,存在药品和保健食品混放;对处方药管理不到位,存在处方药没有凭处方销售,对处方不做登记等问题;保健品和化妆品市场秩序不规范,产品优劣不齐;执业药师配备不到位。植物提取企业参假进入药企的现象严重,需要加强监督检查。
(三)监管机构、队伍、设施设备及技术力量与监管任务、形势不相匹配。一是监管力量严重不足。监管体制改革后,只做了人员、职能的划转;经费、设备、执法装备、办公场地均没有随职责划转,面对6255个监管对象,一线执法的正式人员只有40人左右,有专业技术的人员更是凤毛麟角,现有的监管机构、人员编制远远不能满足监管工作的需要,难以保证监管到位;二是执法装备不足。市食药监局10辆执法车辆,局上4辆,基层所6辆。由于监管对象量多面广,每个科室的职责又不相同,车辆紧张造成不能及时有效的进行监管,严重制约了日常监督检查的效率和覆盖面;三是办公场所的不足。机关开个全局会,会议室连巷道都坐满了人,检验所是有设备没地方安装,更不要说办案相关的询问室,物资库房,活动室等就更缺了;基层所方面国——
家要求每个所的面积不低于320平方米,但现在最多的也就130平方米,只能满足简单办公;四是缺乏必要的检测设备和配套设施,一些重要的食品安全检测项目无法开展,只能凭经验判断,缺乏科学的检测手段和依据;五是经费保障不足。机构改革职能调整后,未相应增加新增职能工作保障经费,制约了正常工作的有效开展;抽检经费严重不足,不能满足国家对食品安全检测项目和内容的需要,一些食品无钱抽检,不能给人民群众一个安全的承诺;村(社区)信息员每年200元的劳务费极低,影响了工作了质量和效率。
(四)社会共治共建氛围不浓。食品药品安全是当前全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也是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民生问题。但社会公众的食品药品安全防范意识和参与食品药品安全管理的积极性不高,普遍存在“三多三少”、“三高三低”现象,即:关注的多,关心的少;要求的多、理解的少;监管对象多,监管人员少;群众期望值高,但参与融入管理的程度低;社会的呼声高,但给予的支持帮助低;行业的风险高,但管理人员规避风险的能力低。
四、完善食品药品监管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监管体系。要按照“网定格、格定人、人定责”的思路,积极推行“网格化监管、坐标式定位”的巡查监管模式,落实定人定点定责任制度,细化分解任务,层层签订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将监管区域、监管任务、监管责任分解到人、— 9 —
细化到岗,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立体监管网络。要以食品药品市场主体经营活动痕迹和职能部门监管痕迹为主体,构建“痕迹监管”模式,促进日常监管网格化、痕迹化、常态化、规范化。要健全完善督查考核机制,确保各项任务全面落实。
(二)完善检验检测体系。建议市政府加大对县级检验检测资源整合力度,建立完善以市级检验为主、县级检验和市场主体自检为辅的“一主二辅”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体系。
(三)完善制度体系。健全行政许可、日常监管、行政执法、内部管理各项制度,逐步建立行政审批、日常监管和执法办案三权相对分开又紧密联系的运行机制,为食药监管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制度保障。
(四)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形势和风险会商制度,充实风险预警处置专家队伍,加强风险分析研判。完善并执行政务应急值守制度,扩大“12331”热线的公众知晓率,充分发挥食品药品投诉举报平台作用。每2年筹备1次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演练,确实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五)建立食品药品企业诚信体系。要不断加强食品药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对守法经营的企业列入“红名单”,对生产经营假冒伪劣食品药品的企业列入“黑名单”,做到褒奖守信、惩戒失信。推行食品药品安全状况“外置化”,确保质量安全诚信评价率、公示率、不良行为档案记录率、“黑名单”制度执行率均达到100%。
——
(六)建立信息监管体系。建立食品药品动态监管系统,构建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平台,执法人员配备便携式监督执法终端,推进科学监管、精准监管、高效监管。强化跨区域、跨层级、跨部门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建立全覆盖数据库,与大数据时代对接。
(七)推动食品药品溯源体系建设。以乳制品等高风险食品,猪肉、大米、食用油等大宗食品为重点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和以药品生产和零售为重点的药品电子追溯体系,实现食品药品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
(八)加强主体责任体系建设。研究建立食品安全企业首负责任制和质量安全责任追究制。按照国家总局部署,适时推进建立企业责任强制保险制度和生产经营全过程记录制度。推动食品生产企业建立食品原产地可追溯制度,试行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受权人”制度。加大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和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力度,在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推行关键岗位“先培训、后上岗”的职业资格准入制度。
(九)积极构建社会共治格局。大力开展科普宣教。积极营造“人人参与、人人享有食品药品安全”的氛围。鼓励行业组织参与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支持培育相关社会组织,积极推动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相关工作。建立与媒体的沟通协作机制,发挥媒体的正面宣传作用和舆论监督作用。积极发展食品药品基层监督员、协管员、信息员等群众性队伍,拓展社会监督和
群防群控路径。全面落实有奖举报制度,认真处理消费者举报投诉,鼓励群众参与监督,积极构建食品药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
(十)加强监管队伍建设。抓住改革机遇,配强充实基层食品药品监管执法队伍,加强全系统监管人员业务培训,必须以对党和人民负责的态度,以“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为标准,强化“七种意识”,即服务意识、危机意识、痕迹意识、自律意识、创新意识、责任意识和法治意识,全面加强政治教育和业务培训,打造一支政治素质高、专业能力强、作风纪律硬的食品药品监管队伍,担当起保障全市食品药品安全的重任。确保新组建部门有足够力量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责。
(十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议市政府完善投入保障机制,不断增加执法装备,调整办公场所,协调解决执法车辆问题,为监管的有力、有序、有效开展提供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