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挖掘优质档案资源的思考
关于挖掘优质档案资源的思考
市档案局
档案资源是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是档案部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民本的基础。宜宾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在这里蕴藏着价值珍贵、数量浩繁的档案资源。如何挖掘征集优质档案资源,发挥其存史资政、教化育人的作用,已成为档案馆彰显“五位一体”功能的重要课题。
一、优化档案资源体系,打牢服务经济社会根基
(一)全力构建积淀厚重、结构合理的馆藏档案资源体系。档案资源是档案部门开展服务的基础,各级档案馆必须结合本地、本馆的实际,认真分析,找准方向,大力加强档案资源体系建设。宜宾市档案馆从馆藏数量看,馆藏档案共计167200卷/件,形成于1851年(清咸丰元年)至2009年。馆藏资料共计18339卷(册),形成于1747年(清乾隆十二年)至2007年。尽管馆藏档案资料总量在全省各市州中各列前茅,且时间跨度较大,历史积淀厚重,但由于建国后档案偏少,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展现各行各业蓬勃发展的档案数量更少,极大制约了我们贴近时代、服务发展,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能力。此外,馆藏资料的数量和比例均偏少,不仅达不到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的相关要求,也影响了馆藏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从馆藏结构看,首先是馆藏档案种类单一。建国后馆藏档案共计90838卷/件,其中文书档案79745卷/件,约占总量的87.5%;科技档案420卷,约占总量的0.5%;专门档案10673卷、件,约占总量的12%。其次是馆藏档案载体匮乏。建国后馆藏档案共计90838卷、件,其中纸质档案90639卷/件,约占总量的99.8%、实物档案10件、磁性载体档案189卷,约占总量的0.2%。此外,我馆档案大多通过主渠道从传统接收范围内的有关部门和单位接收而来,二级单
位、新兴社会组织及新领域档案不足馆藏的1%。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我馆的档案收集工作中呈现出“三多三少” 的特点,即文书档案多,科技档案、专门档案少;纸质档案多,照片、音像等特殊载体档案少;主渠道档案多,“双重”活动、新领域档案少。为此,必须大力优化馆藏,加强珍贵档案、专门档案、特殊载体档案、民生档案及各类资料的征集、收集工作,建立门类丰富、结构合理、载体多样的馆藏资源体系,更好地为社会各界服务。
(二)大力挖掘社会档案资源,强化档案馆公共服务功能。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大档案意识的不断增强,档案资源越来越丰富,馆藏档案种类还应包括如民生档案、名人档案、地方特色档案、实物档案等各门类的档案。档案馆必须多渠道、多门类收管档案资源,方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多种多样的需求。由于这部分档案种类繁多,涉及面广,加之其形成主体多而复杂,管理不到位以及行政监督力度不够等原因,导致收集工作状况堪忧。表现在档案不齐全完整,有的甚至还散存于未纳入管理体制的部门、民间和个人手中,安全管理无保障,档案流失和损毁隐患突出。为此,档案馆必须要加强与档案形成部门的经常性联系,对分散管理的、有保存利用价值的各类档案资源进行有效监管和收集。
二、强化档案资源建设,展示宜宾的悠久历史文化和发展成就
(一)着力拓展档案接收范围,展示新时期档案资源的特点。一是丰富馆藏。档案馆接收范围的确定是接收档案的重要依据,接收工作是档案馆丰富馆藏的主渠道,按照国家、省档案局的对档案馆接收范围的相关要求,我局正着手开展对二级单位、涉及民生档案的单位档案管理现状的调研,通过对二级单位、涉及民生单位档案门类、数量、管理情况等方面的调查、分析,不断拓展档案资源接收范畴,丰富馆藏。二是优化结构。针对过去馆藏档案门类单
一、结构不优的状况,大力开展重大活动、重大建设项目的收集工作,形成多种类型、内容丰富的馆藏体系;积极开展档案寄存工作,特别是企业档案及民间珍贵档案的寄存,注重档案形成主体的多样性;着力强化已公开现行文件的收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有关要求,档案馆属于政府信息公开的指定场所。我馆于2005年设立了宜宾市文件档案信息中心,并制定了相关工作方案,开展收集市级各单位已公开现行文件,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查阅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等方面的政务信息,为丰富馆藏档案资源增添了新的内容。
(二)着力发掘悠久的历史文化,展示宜宾厚重的城市记忆。宜宾是一个具有2000多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为充分发掘和展示宜宾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我馆拟布置一个常设展厅,以时间为脉络,以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特殊历史阶段为线索,反映宜宾千百年来的历史过程、发展变化。为此,我馆工作人员通过查阅大量历史资料,并与党史研究室、文化局、文管所等部门的多次联系,串写了宜宾建城史,初步确定了诸如诸葛亮南征、李兰起义、石达开战川南、朱德走古宋、南溪、72军起义等重要历史事件;蜀王兵栏、五尺道、汉墓、大观楼、夕佳山民居等重要历史文物;苏轼、黄庭坚、张献忠、革命先烈等重要历史人物;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特殊历史阶段。下一步,我馆将以征集这部分档案为重点,加大力度,主动寻找线索,动员社会各界的力量,为新档案馆展厅布展准备大量真实可靠、丰富生动的珍贵档案。
(三)着力征集地方名人档案,展示历代宜宾的人杰地灵。宜宾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我馆抓住这一特色,把名人档案建设作为打造特色馆藏的突破口,对历代和当代的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体育、宗教等各界具有影响的政治人物、专家、学者、英雄模范及其他重要人物作为名人档案的征集对象,诸如赵一曼、李硕勋、阳翰笙、孙炳文、余泽鸿、谢奉琦、江子能、刘华、郑佑之、陈绍光等革命烈士;邓子均、唐君毅、赵景琛、候光炯、张文湘、赵慧深等文化名流、专家学者;李鹏等领导人。我馆将组织专人深入各地,征集老一辈革命家的档案资料,专家、学者、艺术家的照片、实物档案资料,领导人的手迹墨宝、照片、光盘等。在新馆建成后,这些和宜宾有关的名人档案资料将成为新馆特色档案的一大亮点。
(四)着力记录“美好新宜宾”建设,展示宜宾日新月异的发展成就。市委、市政府提出以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 “两化”互动为基本路径,坚定不移地加快推进“四个宜宾”建设,在四川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中不断崛起,实现经济大市向经济强市的重大跨越。我馆将加大与《美好新宜宾》组稿委员会、市委办、市政府办、临港区、市发改委、交通局、经信委、招商局等部门的联系,全方位收集 “四个宜宾”进程的文字、图片、声像、实物等各种门类和载体的档案资料,真实的记录宜宾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中取得的一系列伟大的成就。
(五)着力彰显地方特色,展示宜宾独特的地域文化。宜宾特色鲜明、内涵丰富、魅力四射的各种地方特色文化丰富多彩、交相辉映,如美丽的竹文化、古老的酒文化、悠久的茶文化、神秘的僰人文化、传奇的五尺道等。加强地方特色档案的收集,可以丰富和优化馆藏档案,弥补馆藏档案内容中的空白和不足,更加全面、深刻地反映宜宾历史的真实面貌,满足社会各方面对档案资源的不同需要。便于人们全面准确地了解和认识本地的历史,激发大家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
三、强化保障,务实推进档案资源体系建设
(一)加大宣传力度,强化依法征集。优质档案资源具有内涵丰富、载体多样、数量稀少、弥足珍贵等特点,它散布在社会的各个阶层,征集难度很大。因此,档案部门要充分发挥《档案法》赋予的区域行政监督管理职能,依靠行政
力量和自身优势实现对区域档案资源的整合。一是加大对档案征集工作的宣传力度。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大众传媒,依靠各类展览、画册等静态手段和征集工作进社区、进校园、举办宣传月等动态宣传手段,取得社会各界对优质档案文化资源库建设的支持,提高征集档案的社会意识,在全社会掀起档案征集工作的热潮,使档案征集工作逐步走上社会化、制度化轨道;要鼓励、倡导个人向综合档案馆捐赠、寄存档案原件,以节省征集费用。二是明确专职档案征集人员,主动寻找档案征集线索,印发专题档案材料接收征集文件,同时可聘请具有各类专长的人员,帮助开展档案征集工作。对具有历史意义的珍贵档案,采取跟踪的办法进行征集;同时在征集过程中要注重保持档案的原始性、连续性,对能够反映地方特色的照片、著作、证书和宣传报道材料要重点征集进馆。三是加大对档案文化资源的依法接收力度。摸底、查明重点档案的归属去向,依法将移交单位的重点档案列入年度接收计划,强化优质档案资源的整合力度。
(二)引入市场机制,创新征集模式。随着市场经济意识的不断深入,档案资源持有人或创作者对产权、版权和署名权等意识不断增强。因此,创新接收机制,采取市场运作模式,将成为新时期资源建设在依法接收、自愿捐赠等模式外的另一有效途径。一是开展署名收藏。采取市场化的运作模式,通过与移交方签订收藏协议,明确双方在移交补偿费用、作品产权、著作权(署名权、出版稿费、查阅利用费)等方面的权利与义务。二是开展有偿征购。可尝试“有偿+协作”模式,根据档案文化建设需求,与相关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单位有偿开展珍贵资源拷贝等,丰富馆藏优质档案资源。
(三)完善征集网络,延伸接收平台。档案资源体系建设须从长远角度谋划和构建多体制、大范围的征集网络和接收平台,形成档案资源供给渠道的常态化。一是建立档案资源征集网络。如图片征集网络,家谱资料征集网络,非物质
文化资源征集网络,名人资料征集网络等,借势文化工作者的专业特长,丰富档案文化建设资源。二是建立区域文化社团联系网络。派员或集体参与研究会、民间艺术家协会、收藏家协会、摄影家协会、地方文化研究会等文化社团,组织或主办、协办各文化社团有关活动,与各社团组织建立相关文化资源普查、征集、联系制度,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档案资源建设中的生力军作用。
(四)强化各项保障,推进资源建设。江泽民同志曾说过,“一个城市的灵魂就埋藏于档案馆之中”。档案是展示地方历史文化底蕴、发展进步历程的独特资源,档案资源建设需要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一是制度保障。我局自开展接收征集工作以来,市委、市政府给予高度重视,多次以“两办”名义出台相关要求、意见,为规范、有序地推进档案资源建设提供有力保障。我局(馆)也根据《档案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实际,制定了相关文件和制度,有效地聚合了资源建设的力量,加大了档案资源建设的力度,保证了档案资源建设的顺利开展。二是人力保障。档案征集工作面宽量大、专业性强,为推动档案资源建设,服务社会、资政育人,有必要在档案馆增设一个事业机构,招聘一定数量的具备历史、摄影、解说等专业知识的人才,集中力量做好珍贵历史档案、地方特色档案和重大活动、重点项目档案资料的收集工作,并在新馆建成后,全方位展现出档案馆四大展厅公共文化底蕴。三是经费保障。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的关心重视及市财政的资金支持,为档案资源的征集和收集工作顺利进行提供有力保障。
第二篇: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
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
——依托文化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产业
玉门市旅游局 2016.5.6 传统历史文化资源对于提升现代化城市的文化品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新时期旅游业改革发展的方向与任务,旅游业已经进入全新的发展时期。玉门是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铁人”王进喜的故乡、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基地,境内现存文化遗址126处,有西北最具特色的丹霞地貌奇观玉门国家公园,有蜚声海内外的火烧沟文化遗址、有百年中国十大人物之一“铁人”王进喜的纪念馆、有中国石油第一井的“老一井”等众多国内知名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条件得天独厚。
一、借得天独厚之优势,乘改革开放之东风
玉门境内现存文化古遗迹126处,蕴含着富集的文化遗产,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个——火烧沟遗址、汉长城遗址、“老一井”、砂锅梁遗址;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个——昌马石窟、古董滩遗址、昌马岩画、三个墩遗址、泉子墓群。我市还有国家级水利风景区1处——赤金峡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玉门市南山自然保护区,全国首批工业旅游示范点及全国第二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1处——玉门油田,省级地质公园中1个——玉门硅化木省级地质公园。至目前,我市建成了国家4A级旅游景区1家——赤金峡旅游景区、3A级旅游景区1家——“铁人”王进喜纪念馆;注册成立了国内旅行社两家——赤金峡国际旅行社和康辉旅行社玉门分社;注册成立了两家综合性旅游开发经营公司——赤金峡旅游公司和甘肃征途旅游公司;评定了两家星级旅游饭店——玉门宾馆、环宇宾馆;成立了1家旅游汽车公司——玉门油田旅游汽车公司;建成专业旅游村3家,有农家乐42家。同时,我市目前正在谋划和筹备开发玉门国家公园旅游景区、玉门莲花山旅游景区、玉门文化产业园旅游景区、青山水库和胡杨林旅游景区、吾艾斯拱北旅游景区等一批新的旅游项目。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我市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研究和保护利用工作,进入了一个系统开发、全面开花的新的发展时期,而且对玉门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2015年-2020年,旅游总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年均增20%以上。到2020年,全市旅游总人数达到6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50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旅游直接就业人数达到0.85万人以上。
二、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依托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
(一)以优势旅游项目建设为龙头,打好文化旅游牌 文化旅游,是近几年出现并流行的一个名词,它的出现与游客需求的转变密切相关,其目前较为流行的定义是“以人文资源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活动,包括历史遗迹、建筑、民族艺术和民俗、宗教等方面”,也就是说,文化旅游就是以旅游经营者创造的观赏对象和休闲娱乐方式为消费内容,使参观者、旅游者获得富有文化内涵的休闲、旅游活动的集合。我市各类文化遗产资源有着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地方特色。这些文化遗产都曾有过辉煌灿烂的历史,是我市极其珍贵的文化财富。
1.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挖掘和开发
一是进一步加大对玉门文化遗产的宣传力度,提升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对保护文化遗产重要性的认识。扎实组织开展好全市文化资源普查,加大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合理开发力度,对具有重要价值的民间文化遗产、濒临失传的民间绝艺采取重点保护等措施,并充分利用优秀民间文化优势,在全市旅游景点和品牌建设中注入文化元素,提高城市文化品位。二是在加强文物保护管理的同时,不断加大文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力度。比如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作用,不断推出主题鲜明、形式新颖的精品展览;成功开发了一批具有文物特色的高附加值的工艺产品,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组织开展对文物古迹、民间艺术和历史名人等地方文化资源的系统挖掘整理、研究宣传;合理利用文物资源,促进旅游业发展,有的已成为地方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支柱产业。
2.加大旅游项目建设力度,加速旅游产业提档升级 项目建设是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一个最基本载体,也是发展文化产业最便捷、最有效的切入点。因此,在对我市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全面调查和评估的基础上,以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为依托,找准特色和优势,强化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理念,立足资源优势,一是加快推进“一区四园”(即铁人文化产业传承示范区,石油红色文化产业园、新能源风光文化产业园、赤金峡生态文化产业园、火烧沟历史文化产业园)建设进程,实施文化旅游重点项目50个,实现文化旅游总投入达到200亿元以上。重点通过对包括文化旅游业、娱乐传媒业、健身休闲业、文化服务、重要历史文化遗迹保护开发等项目的实施,以项目集聚资本、整合资源,着力培育地方骨干文化旅游产业、企业,促进玉门文化旅游产业实现跨越发展。二是围绕以赤金峡旅游景区和玉门国家公园为核心的山水自然旅游资源和以“铁人”王进喜纪念馆、玉门油田红色旅游景区、玉门莲花山旅游景区为核心的人文历史旅游资源,深入挖掘核心景区的内涵,加快景区的提档升级和品牌培育,借助资源优势,做大做强特色旅游景区。三是积极推进精品旅游景区的项目建设,按照“以文化促旅游、以旅游促产业、以产业促发展”的思路,整合文化旅游资源,突出“科学规划指导、重点项目推进、景区品质提升”三个重点,做好精品旅游景区建设工作,将玉门国家公园、玉门莲花山旅游景区、青山水库万亩胡杨林、玉门“铁人”文化产业园等重点旅游项目打造成为特色化、品牌化、市场化、效益化的复合型精品旅游景区。
(二)以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为依托,大力发展“86433”工程
充分挖掘全市旅游资源,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以玉门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建设为载体,以玉门市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和交通网络为基础,以游客组织和目的地构建为导向,综合考虑经济社会、文化旅游发展基础与潜力、生态环境等条件,并通盘考虑与丝绸之路黄金旅游线及周边县市的旅游融合与合作,实施玉门文化旅游业发展“86433”工程,即:
1.建成8大知名精品旅游区:重点开发建设“激情金峡”赤金峡生态旅游景区、“石油摇篮”玉门油田红色旅游景区、“神韵丹霞”玉门国家公园旅游景区、“梵音禅韵”莲花山旅游景区、“大漠春晖”玉门文化博览园、“碧水金沙”青山胡杨沙漠森林公园旅游景区、“风舞玉门”风光新能源旅游景区、“埙声羌情”火烧沟历史文化旅游景区八大精品旅游景区。
2.打造6条精品旅游线路:由赤金峡生态旅游景区、“铁人”王进喜纪念馆、铁人故居纪念馆、火烧沟文化遗址、吾艾斯拱北、骟马城遗址、嘉峪关等组成的东线旅游精品线路;由敦煌、风光新能源旅游景区、玉门国家公园、赤金红山寺、玉门油田红色旅游景区、莲花山旅游景区等组成的南线精品旅游线路;由青山胡杨沙漠森林公园旅游景区、汉长城烽燧等组成的北线精品旅游线路;由玉门国家公园、莲花山旅游景区等组成的空中旅游精品线路;由清泉玫瑰沟、汉代长城烽燧、风电新能源旅游景区等组成的户外旅游精品线路;由玉门文化博览园、“玉门”、玉泉湖、玉泽湖公园、玉门市博物馆、玉兴湖等组成的城市旅游精品线路。
3.办好4个系列旅游节会:利用赤金峡国家4A级旅游景区,办好赤金峡漂流文化旅游节;利用火烧沟文化遗址和玉门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办好火烧沟文化节;利用黑沙窝沙浴民俗活动、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及花海、清泉、赤金等地特色农产品及特色美食,办好玉门民俗文化节;利用玉门国家公园奇特的丹霞地貌、硅化木等自然景观,办好丹霞文化旅游节。
4.建设3大系列旅游商品市场:开发清泉人参果、清泉羊、玉门敬酒、玉门甘草、花海蜜瓜、花海“四宝”(红花油、食葵、枸杞、辣椒面)、奇石古玩、独山子和小金湾刺绣为代表的地方名优特产旅游商品,研发以抽油机、风电机模型、铁人雕像为代表的工业旅游商品,研发以火烧沟彩陶、青铜器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旅游商品,建成清泉饮食文化市场、赤金高速公路服务区旅游商品市场和新城区旅游商品市场等3大系列旅游商品市场。
5.建设3大户外运动胜地:充分发挥玉门独有的戈壁、大漠、河流、冰川、雪山、空域等资源优势,举办由平原向山脉挺进,由戈壁向河流延伸,由陆地向天空拓展的“水陆空”立体化户外运动项目,打造以走、跑、飞、驾、攀、骑、漂、蹦为核心理念的八大系列户外运动赛事,形成以玉门国家公园中国•玉门户外运动胜地、丝路水世界•赤金峡的西北第一漂水上运动胜地、“飞越玉门”西部首个风动能体育旅游示范区和航空旅游体验之都的三大户外运动品牌竞相发展格局。
(三)以赤金峡漂流文化节为切入点,打好节会经济牌 国内节会活动的广泛开展,是改革开放、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产物,对提高一个地方的知名度,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节会活动方兴未艾,节会经济以其旺盛生机,正在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目前,我市已经成功举办了两届赤金峡漂流文化旅游节,先后承接和举办了酒泉市职工篮球赛、甘肃省青少年乒乓球赛、“谁是球王”西北赛区足球大赛等体育赛事活动,举办了“激情盛浩·唱响玉门”明星演唱会,通过以上赛事旅游、会展旅游和户外运动,让更多的人关注玉门、走进玉门、宣传玉门。“十三五”期间,我市要创新旅游节会模式,结合旅游景区地域特色,因地制宜开展节会活动,更好地发挥节会经济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一是精心包装策划特色节会,积极打造特色品牌,达到节会与旅游相融合、节会与产业相结合、各相关资源有效整合的目的。二是利用节会推动旅游发展,通过节会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旅游文化基础设施的完善,促进城市文化内涵和品位的提升,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
三、关于进一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依托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产业的几点思考
通过对我市深入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努力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历史进程的考察,我们不难发现,我市抓住机遇,领风气之先,走出了一条成功的路子。在开展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新形势下,应将此项工作置于更宽的评价视域、更高的标准平台上来考量,及时总结成功经验,认真思考相关问题,大力挖掘自身潜力,不断创新特色品牌。
(一)加大文物保护力度,为地方文化资源的利用夯实根基
文物保护工作是挖掘与利用传统文化资源的基础条件,离开有效的文物保护,空谈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无异于缘木求鱼。全民文物保护意识还不够强;一些濒临破坏的古遗址和亟待维修的古建筑得不到及时有效的保护;文物保护与经济建设之间存在的矛盾在许多地方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相当数量的古建筑、古遗址在城市改造、大型基本建设和工农业生产中毁于一旦。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切实加大文物保护的宣传力度,正确处理好文物保护和经济建设的关系,积极研究、探索文物合理利用的最佳途径,抓好现有法律法规落实的同时,做好地方文物法规的完善配套工作,加大对文物保护的经费投入,根据市场需求对全市文物资源进行改造、重组和深度开发。
(二)提升旅游业在全市产业布局中的重要地位
旅游业是一个环境污染少、带动就业强、产业关联度高、对第三产业拉动作用大的现代服务业,是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朝阳产业。近年来,国家、省市先后颁布了《旅游法》、《全民旅游休闲纲要》、《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决定》等一系列决策部署为我市旅游业发展奠定了宏观政策基础。面对当前旅游产业发展及改革的新特点、新趋势,我市在实施“强工兴市、转型跨跃”战略的同时,将牢固树立“彰显大气魄、构建大旅游、建设大景区、形成大品牌、促进大发展”的发展目标,提升旅游业在全市产业布局中的重要地位,深入破解影响和制约旅游业发展的难题障碍,深度挖掘发挥旅游资源的优势和潜力,抢抓发展机遇,加快旅游资源大整合,推动旅游产业发展新突破,实现我市经济的转型升级和跨越。
(三)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与时俱进,改革创新,让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工作永远充满活力。
挖掘和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就是要充分展现玉门文化的独特风姿,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健康向上的精神食粮,以此激励人们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并体现玉门人民坚持与时俱进、坚持改革开放、促进经济腾飞的信心和决心。无论是各类节会活动,还是文化旅游业的发展,都要切合实际,突出特色,从内容到形式上防止雷同化。要加强同省内外各兄弟城市的联系与沟通,走出去,请进来,学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要大胆改革文化建设的体制机制,怎样有利于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就怎样改革体制机制,要合理配置资源,切实增强活力,大力繁荣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第三篇:挖掘学生身边资源
挖掘学生身边资源,让问题成为搭建资源与教材的桥梁
杨柳青一中:尹福珍
教师挖掘学生身边教学资源,使学生在仿真的生活情景和思维情景中有效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以发现问题、自主合作探究问题,生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为目的,从而习得知识和技能,体验过程与方法,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政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劳,没有欢心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而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必须从学生身边挖掘比较感兴趣并与教材内容密切相关的资源,并通过设置疑问的方式使学生产生共鸣从而达到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挖掘学生身边的教学资源以问题为引领,使学生在挖掘资源过程中,通过思考问题从而达到学习教材内容的目的。能够很好地解决政治课枯燥、空洞、抽象、理论性强,学生缺乏应有的热情和动力,教师的教学模式呆板陈旧等难以解决的问题。在丰富的资源的激发下,在问题的引领下,实现由“生动直观到抽象思维”的飞跃,然后再用理性认识去分析社会现象指导社会生活。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一、资源的开发必须以问题为引领,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情感的引发,往往与一定的情景有关,情感受外部环境和气氛的影响。因此开课时,应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情景交融。策划情景导入是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教师不在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教学环境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课程的开发者,意义建构的合作者和促进者知识的管理者,是学生的学术顾问。因此,教师在设计情景导入时,要认真分析教学内容,熟悉教学目标,要适合当地政治教学实际和教学对象的特点,结合当前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的时事信息,在信息整合的基础上,以学生感兴趣并乐于接受的形式进行设计,在问题的引领下,使学生成为情景导入的主体。如高一《经济生活》货币是如何产生这个知识点,请同学观看喜剧电影《购物狂》,或可以根据货币的职能这一知识点,设计购物狂情景剧。还可以根据漫语文课本《欧也妮格朗台》设计情景剧等等,教师还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征集情景剧策划方案,从中挑选合适的情景剧剧目,并学生以演员的身份投入情景中,展开教学内容探讨。探究的问题如:购物狂是怎样看待金钱的?购物能换来人生的快乐吗?你是如何看待当今金钱观?亲情与金钱的关系,怎样才能赚到钱?金钱的本质是什么?通过问题引领,学生触景生情,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问题的引领是引领学生走人知识殿堂的一把钥匙,它是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第一阶段的关键环节,因此导入环节输送给学生的信息必须感性材料,如视频、图画等,也可以学生亲身实践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之入情。在情的引领下展开教材内容的学习。
二、资源的开发中,问题引领必须做到情与理的统一
思想品德课是德育的主阵地,在政治课教学中,不仅动之以情,而重要的晓之以理,铺设情境,在动情的前提下对学生晓之以理,这种情境教学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素质,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开拓思维空间,挖掘生活中的美感,表达自己的感情。从而达到知识、能力、情感三维目标统一。在资源开发过程中,如果仅从吸引学生兴趣出发即注重情,而忽视了资源开发的理,可能会导致课堂活跃但缺乏理性思考,使课堂庸俗化,没有深入学生心里,打不到三维目标的统一。
如在讲述高一《经济生活》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课时组织一部分学生对本学校学生的生日、着装等情况进行调查,并组织另一部分学生对学生家庭收入、家长个人消费情况调查,并组织学生进行统计,并将统计结果以表格对比的方式展现出来,并根据数据提出相关问题:
1、学生和家长的消费结果有什么不同?
2、看到父母自身的消费状况有何感悟?
3、消费结果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4、今后你将怎样消费?当学生看到自己消费高于父母消费的3倍时,有的学生开始反思自己的消费行为,对父母有了深深的愧意。通过对学生身边资源的开发设置一定的情景问题,使他们懂得消费包含着亲情,消费有科学非科学、理性非理性之分,因而在动之以情的前提下,展开消费理论知识的学习。通过学生对感性材料的分析,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动情,从而达到知、情、行的统一。本环节是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最关键的环节,问题的设置引领尤为重要,因此问题的设置要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才能到理性的飞跃。
三、在挖掘学生身边资源中,在问题引领下要做到温故知新 90后的高中生,视野宽阔、自信、直率有很强的表现欲;但家庭环境、学习环境的影响,与他们的性格产生了突出矛盾,分数压力、升学的压力、家长的期望,教师的要求,使他们压力重重,学习的动力欠缺。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必须注重挖掘学生身边资源,注重资源深度和广度,使教学内容和形式达到统一。教材内容必须以一定的形式表现,而开发的资源则是形式,问题是教材与资源统一的桥梁,在问题的引领下,完成教材内容的学习。从挖掘的资源出发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由先有的兴趣出发到新兴趣即教材内容的转移,引发学生的亲切感和新鲜感,调动学生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中心,使之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培养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如大部分学生喜欢唱歌,对喜欢的歌曲歌词记忆犹新,而对政治的缺乏学习的动力,因此在《哲学生活》模块讲授时,请学生搜集富有哲理的经典歌曲,利用歌词内容作为哲学原理的素材,并提出相关问题引领学生思考。如学生喜欢周杰伦的《千里之外》,歌词:“我送你离开千里之外你无声黑白,沉默年代或许不该太遥远的相爱;我送你离开天涯之外你是否还在,琴声何来生死难猜用一生去等待”。根据歌词内容,精心设置问题:请用矛盾的观点即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歌词内容,其中哪些歌词表现的对立?哪些歌词表现的统一?用矛盾观点表达感情有怎样的优势?归纳概括:歌曲体现了哲学哪些道理?学生在唱歌的同时,也深刻体会到了哲理的含义,从而由歌曲的兴趣转移到政治学习的兴趣。学生由被动到主动转变,设置问题的转换尤为重要。在选择资格的过程中,即注重资源的时政性、趣味性,又要注重与教材内容的结合,找准切入点,并以不同问题的引领为转折点,从而达到学习教材内容的目的。
四、在挖掘资源过程中,在问题引领下,拓展实践
在情境资源中,在不同层次问题的引领下,学生完成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第一飞跃,学生由形成的理性认识再去指导实践,即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去解决问题,这是第二次飞跃的表现,是锻炼学生迁移能力、创新能力的表现。
如:《文化生活》模块中传统文化教学中,学生在在参观了了杨柳青年画博物馆、民俗馆之后,在搜集杨柳青传统文化信息的基础上,以合作探究的方式提出四个子课题,四个子课题是围绕着情景教学的四个环节精心设计的,第一子课题:探讨杨柳青年画的制作过程(触景生情),第二子课题:通过展示杨柳青传统文化,你对魅力名镇有何感受(动之以情);第三个子课题:通过亲身感悟杨柳青年画,你将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移情别恋)第四个子课题:请用传统文化的有关知识设计杨柳青魅力名镇的旅游产品(情不自禁)。学生通过对家乡传统文化的了解、分析,学生在热爱家乡的真情的感染下,主动地、情不自禁参用所学的传统文化相关理论知识参与到旅游产品的设计中,并设计方案提送有关政府部门。学生在情景四个教学环境中,实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锻炼了学生的知识的迁移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师在开发资源过程中,资源要经过精心筛选,问题设置要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资源要以多媒体手段进行展示,或运用艺术表现方式如小品、歌曲等形式展示,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教师在开发资源过程中,注重挖掘触景生情的相关素材,寻找素材与学生的情趣、经验、知识的切合点,寻找学生的情趣与书本知识的契合点,引起学生共鸣,在动情的基础上,晓之以理;,完成情感的转移,知识的迁移,从而到学生在资源开发中提出问题,利用书本知识解决资源开发中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第四篇:优质资源工作总结
海州区车站中心小学 管理使用优质教学资源自评报告
2007年9月,江苏省教育厅启动“送优质教学资源下乡工程”,旨在通过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解决农村中小学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大面积提高农村师资教学水平和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推进课程改革,全面提升素质教育和有效教学质量。海州区车站中心小学作为城乡结合部学校,在学生、家长、教师资源及育人环境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但同时蕴含着丰厚的潜在资源。而有效地管理与使用优质教学资源,就是我校智慧化管理的一个有力抓手。为了提高“送优质教学资源下乡工程”课例光盘的利用价值,我校专门组织召开了教学光盘的使用会议,对如何更好地使用优质教育资源服务于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了认真研究与部署落实。现将我校近三年来管理与使用优质教学资源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启动:制度保障,全员参与
校长负责制:我校及时成立了此项工作的领导小组,由一把手校长亲自抓,并纳入学校整体工作计划中,由教导处、后勤处联合具体实施,各任课教师任组员。制定校本培训计划,对所有学科实施全员培训,指导每一位教师使用“优质教学资源下乡工程”教学光盘,做到结合学科和本校的教师、学生实际,精心备课,确保培训的质量。学校定期召开专题会议,了解资源使用情况,保证落实。对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分析、调研,及时发现问题,并不断研究,充分发挥教育资源的引领、示范作用,从而推动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专人管理制:为了更好的使用省配套的优质资源,实行专人管理制度,科学室、仪器室、体育室、音乐室、美术室、图书室有专人负
责,教导处做好光盘使用记录,后勤做好登记、检查、维修工作,确保优质资源的价值最大发挥。
班班通:为确保优质教学资源光盘进入每一个班级,惠及每一位学生,省教育厅免费为每班配备了电视机、DVD影碟机和电视机柜等,后来学校又为每位教师都配备了手提电脑,同时改善各专用教室的现代化教育设备和仪器。
人人用:培训辅导,人人会用,人人乐用。学校专门利用时间组织培训、学习使用,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实施省“优质教学资源下乡工程”。如何让全体教师“能应用、想使用、会利用”“优质教学资源光盘”,由支教老师张继多同志具体负责实施了全员电教培训。我们还将资源的使用与教研活动有机结合,发挥效益,以此改变一些教学资源匮乏、教学手段单一的现状,提高教学技能与课堂教学效益。通过辅导培训、同伴互助、网络学习等多层次的辅导活动,使学校老师人人都能灵活应用影碟机、电视机,学习应用电脑进行影像捕捉剪辑,并学会熟练地从江苏省教研室的“优质教学资源下乡工程”专题网站点播视频资源、下载课件和教案。
二、践行:智慧取舍,和谐融合
优质教学资源光盘体现了省内众多专家和名师的集体智慧,代表着学科教学的最高水平,“用其思想”成为我们每次使用优质教学资源光盘都要遵循的原则。看几遍用几遍未必能全面体会到所选材料的准确和精当,设计的思路和技巧,蕴含的先进理念和思想。因此,引导和组织广大教师运用好光盘,尤其在运用资源中重新反思自己的教学,进一步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才能最终把优质教学资源转化为实际的教学质量,真正发挥并提升教学资源的实际效率。因为——“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如何结合学校、学生、教材及教师的实际情况,这里 2 的取舍与融合,是需要智慧的。
我校首先分学科组织教师集体观看“省送优质教学资源下乡工程DVD光盘”,各任课教师首先采取全程应用型,各学科老师腾出一部分时间和精力,观看配套光盘,了解该学科光盘的结构和内容,教学时全程播放教学录像,任课教师做好记录并在教研组内进行交流。其次,采取部分应用型,要求教师平时自觉观摩,在观摩的基础上组织研讨,在研讨的基础上领悟执教者的设计意图与实施策略,进而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优化自己的教学行为,各任课教师根据学情和教学内容,选用教学录像片段,提高课堂目标达成度。最后是借鉴启发型,各任课教师借鉴参考教学录像中的教学设计、教学流程、教学活动安排等进行备课,然后实施课堂教学。我们定期组织全体教师通过对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剖析,使优质资源与我们“常规课堂教学”之间的博弈达到和谐、双赢甚至是多赢。
三、超越:敢为人先,勇于担当
我们始终把教学光盘作为学习先进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手段。积极利用光盘教学,名师的标准到位的范读、范唱、范做,都随着“送优质教学资源下乡工程”直接送到我校师生的面前,充分发挥远程资源的应用效益。远程资源不仅在语文、数学等主要学科当中得到应用,同样在音乐、美术、品德等薄弱学科当中的也得到广泛应用,较好的解决师资紧张和资源短缺的问题。远程资源是确保我们教学不封闭、不僵化、不落伍的凭借,让我们能更直接地抓住远程迎验契机,不断提升远程资源的课堂教学应用能力和水平,整体上提升了我校义务教育质量和水平。
在我市推动“优质教学资源下乡工程”之初,我校就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与帮助下,敢为人先,勇于担当,于2007年9月28日受海州区教研室的委托,面向海州区开展了“送优质教学资源下乡工程—— 3
教学送光盘使用研讨”活动,受到同仁们的肯定,本次活动以课堂观摩和专题研讨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与会代表首先走进课堂观摩了语、数、体各一节,英语两节“优质教学资源系列光盘”示范课,然后张继多同志就如何运用“优质教学资源系列光盘”进行教学作了专题研讨,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仅仅过了一个月,于2007年11月1日面向全市开展了两节数学、两节英语“优质教学资源进课堂”观摩研讨活动,得到市各县区领导、老师的好评,给市 “优质教学资源下乡工程”开了好头。此后,每学期都在校内举行使用“优质教学资源”观摩研讨活动,并选派骨干教师先后到灌云、灌南、赣榆、东海、连云区、海州区等地参加“优质教学资源进课堂”活动。对于推动连云港市“优质教学资源下乡工程”工作,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我校不仅仅充分挖掘“优质光盘”的价值,还将省配备的体育、美术、音乐器材,科学仪器,图书等优质资源充分利用,提升我校教育教学水平。
四、反思: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光盘应用工作理性开展
我们发现,成功使用优质教学资源光盘的课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水平迅速提高的课堂。在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光盘应用工作的进程中,我们也有不少困惑和问题,优质教学资源光盘应用工作需要我们理性开展和科学发展。优质教学资源光盘应用是提升有效教学实施实施水平的重要途径,是促进教学质量均衡发展的重大举措,但是,科学合理、富于实效地使用好光盘又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总结、完善和发展。我们将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加强行政推动,通过考核促动和师生互动,力求让“优质教学资源下乡工程”开出“科学”之花,结出“有效”之果,切实提高我校有效教学的实施水平,促进全校教育快速发展。
车站中心小学
2009年12月
第五篇:结合教材挖掘阅读资源
结合教材挖掘阅读资源
小学语文课本所选的内容虽然对浩瀚的文海来讲只是沧海一粟,然而一套成熟的教材是经过几代人努力,凝聚许多编者的血汗,它能较好反映人类优秀文化与先进思想。课外阅读可以依托课本,抓住课文这条主线引导学生读书。
1、结合课文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
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教材内容,向学生推荐主题相仿、相反或相关的内容,往往容易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如教《他从火里跑出来》前,指导学生读有关介绍诺贝尔的书籍、文章,使他们对总理有初步的了解,并在课内提供机会,让学生把课外学到的知识进行交流、介绍。教以科普为主的课文《我多大了》引导学生查找相关的科普知识资料。这样,通过查找资料,将课堂延伸到课外,将课文教学延伸到课外阅读,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增大了阅读量,增强了孩子们知识的储量。久而久之,通过这样系统的有目的的查资料式的课外阅读,学生的求知欲望不断得以激发,知识不断深化、系统,形成了各种知识链条,从而有效地提高阅读、写作能力。这样,课文的许多疑难问题在课前得到了解决,不仅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也培养了学生多方面获取信息的能力,还能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激起他们更大的课外阅读热情。
2、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阅读原著。
引导学生把课内所学之法及时应用到课外阅读中,以求“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小学教材中有许多课文堪称经典,学生非常喜欢。及时利用学生的这股热情与兴趣,结合课文介绍阅读原著,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如学习《草船借箭》后,学生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佩服之至,这时老师乘机问: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诸葛亮更多有趣的故事呢?请你看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三国演义》好不好?又如教过《田忌赛马》,建议学生阅读《史记》,以了解更多的经典历史故事。此时引导阅读,学生的热情高,而且还以课文为阶梯,化难为易,很容易在班级中形成阅读高潮,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阅读其他著作。
历代名家的文章自成体系,自成风格,而选入课文的均是较有代表性的作品。在教学这些作品的同时,我们要因势利导介绍作者背景、文章风格、其他作品的特点,引导他们读课外书。如学了课文《桂林山水》之后,老师推荐学生阅读《西湖风光》、《漓江游记》,可以使学生理解作者采用比较的方法,用西湖的水来衬托漓江的水之美,并不是西湖不美,西湖的美同样是写不完,道不尽,令人神往,令人遐想,只是写法上与《桂林山水》不同;而《漓江游记》则可以让学生对漓江两岸美丽的风光有一个完整的了解,激起学生对祖国山水的热爱和向往,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卖火柴的小女孩》我们就介绍安徒生及其他童话„„小学课文中的作者涵盖古今中外,如果以这条线索引导读书,那将非常有利地帮助学生理解祖国优秀文化和人类进步文化,对全面提高孩子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很大裨益。
结合课文读书的方法还有很多,我们应当立足于课内,着眼于课外,以课内带课外,以课外促课内;以课内的“精”引出课外的“博”,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使学生的课外阅读不断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