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渔业优质资源调查报告
XX市渔业优势资源情况的调查报告
为进一步加快XX市渔业优势产业的发展,建立好水产板块基地,推进渔业产业结构调整,有效增加农民经济收入。近日,XX市水产局积极组织业务骨干到渔业优势产业发展相对较好的乡镇、龙头企业进行实地调研,通过实地查看、个别走访、开座谈会等方式对XX市优质水产品的区域布局及发展情况进行较为详细的调研。现经整理汇总,形成调研报告于后,仅供参考。
XX市地处鄂西北边陲,版图面积1032平方公里,境内水网密布,流经境内大小河流27条,仅汉江过境长达57.8公里,水域总面积22万多亩,可养水面16万亩,已养水面13.5万亩,水资源丰富。XX市的养殖用水均来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水质优良,大多达到国家Ⅱ类水质标准,丰富优质的水资源为XX大力发展优质渔业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近年来,在XX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XX市水产局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坚持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立足现有的资源特点和市场条件,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全力推进全市渔业优势特色品种养殖。通过招商引资、参股、加盟等方式突出发展了有机鱼、有机蟹、无公害银鱼、小龙虾和鳝等优质特色品种。通过有效管理、科学运作,全市渔业经济呈现出产量增加,综合能力增强的良好发展态势,有效地提高了水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推进了全市渔业产业化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2010年,全市养殖面积13.5万亩,水产品产量3.52万吨,渔业总产值3.57亿元,渔业为全市农民增收贡献45元以上。
一、渔业优势资源概况及发展现状
截至目前,一批品质优、效益高、市场前景好的名优特新品种得以推广应用,水产品优良品牌的数量和知名度不断提高;优质渔业正由低水平分散发展向标准化、规模化、无公害方向发展。其中:
1、小龙虾
2006年,仅有零星养殖户养殖小龙虾。2007年,全市开展以丹水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为主的小龙虾养殖基地3000亩。2008年,开展虾林结合生态养殖300亩。2009年,推广小龙虾野生寄养1.6万亩。根据2009年湖北省水产统计年报,2009年,XX市小龙虾养殖规模进入全省前30名,位列第23名,养殖面积达2万亩,养殖产量3258吨。XX市被《湖北省小龙虾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列为小龙虾加工出口原料养殖基地。2010年低产冷浸稻田成功实行虾稻连作,小龙虾养殖面积增至2万多亩,养殖产量达6000吨。
2、银鱼
1995年底,XX市西排子河水库移殖300万粒银鱼卵,黑龙沟水库移殖50万粒银鱼卵。2000年,汉江梨花湖移殖银鱼卵。2005年银鱼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认证。截至2010年,全市发展银鱼养殖10处大中型水库(湖泊),形成养殖面积10万亩规模。2010年,银鱼产量达到800吨。
3、河蟹
2008年,在西排子河水库、梨花湖中,人工放养中华绒螯蟹获得成功,养殖面积
8.3万亩,年产大闸蟹500吨;2009年6月,中华绒螯蟹通过农业部有机产品认证。
4、鳝鱼
2007年,XX市西排子河水库开展网箱养鳝试验,面积2亩,试验获得成功。2008年,XX市光化办事处宋查营村开展池塘小体积网箱养鳝试验,面积5亩,试验获得成功。2009年,全市推广池塘网箱养鳝技术,设置网箱2000口,面积30000平方米,年产鳝鱼180吨。2010年,全市发展池塘网箱养鳝,设置网箱3000口,面积45000平方米。目前,鳝鱼长势良好,预计今年产量达到270吨左右。
二、各级党委、政府对优质特色渔业的扶持
优势渔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重视和支持,XX市优势渔业的发展均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2006年,XX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水产业发展的意见》(河政发[2006]39号)、《关于加快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实施意见》(河政发[2006]20号)和《创建全省生态渔业示范市实施方案》的通知,组建了市委书记亲任组长的领导小组,指导全市优势特色产业的健康发展,把名特优生态养殖作为发展渔业的突破口。出台等一系列有利于渔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措施,全力支持渔业发展。对农发项目、移
民开发、土地平整等涉农资金捆绑使用,重点倾斜渔业开发;农发行、信用联社等金融部门每年安排一定数额的专项支渔贷款资金,鼓励和支持优质水产品开发;每年市财政预算专项经费80万元用于发展水产“以奖代补”,奖励名特优水产品养殖、水产养殖大户和水产品营销大户;重奖水产大镇、水产大村和千亩以上的标准化水产养殖基地;对渔业开发和改造鱼池达标的进行补助;对获得无公害水产品、绿色食品(水产品)、有机食品(水产品)认证的每个品牌奖励1万元;对注册水产品商标的每个奖励1万元。
在大好政策激励下,2010年冬至2011年春,全市掀起了渔业大开发的热潮,全市新挖、改造鱼池7180亩,渔业生产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水产板块建设实现突破性发展。自优惠政策和措施出台以来,全市累计建设水库池塘板块7万亩,建成水产出口板块基地养殖核心示范区5100亩,水产板块精养鱼池平均单产突破550公斤以上。
三、存在的问题
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XX市优势渔业的发展虽然取得了可喜的变化,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1、优质渔业布局分散,规模偏小。XX市优质水产品生产仍以千家万户的小规模、分散式经营为主,规模化程度只有35%左右,批量小、集中度低,管理粗放,影响了发展优质水产品的积极性。如,龙虾产业,养虾基地建设主要依靠丹水合作社的投入,由于资金紧张,对基地的投入不足,使得规模化的养殖基地始终发展不够。另外分散经营问题十分突出,不能实行统一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操作,致使产量低,经济效益差。鳝鱼产业由于规模养殖少,分散养殖成本高,无法承接批量订单,影响养殖效益。
2、龙头企业不强,带动力欠佳。随着优势特色水产品养殖面积的不断扩大和产量的逐年增长,市内深加工龙头企业少、加工转化能力低、带动力弱的问题日益凸现出来,严重制约了优势渔业的发展。如银鱼、小龙虾的深加工等。
3、产业链短,最大经济效益得不到实现。XX市的小龙虾、银鱼、河蟹、鳝鱼等优质水产品缺少加工,还停留在出售原始产品阶段。生产全过程标准化技术的运用不够,不能实现优质生产、集约经营。全市渔业优势产品平均标准化程度约40%左右,与发达地区和市场消费要求还有很大距离,产业经济效益和潜力难以很好发挥和提高。
4、品牌培育不够,市场竞争力弱。目前,XX市涉渔产品获得注册商标的有“汉水
‘梨花仙子’”和“鱻银康”2个,但没有一个获得品牌称号。养殖的小龙虾、银鱼、河蟹、鳝鱼,只能靠出售鲜活体维持生产经营,使产业效益大打折扣,影响产业规模扩张和层次提升。
四、对策和建议
1、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投入力度,为优质特色渔业发展提供保障
抓住国家、省大力扶持现代农业发展的机遇,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对优质特色渔业发展的项目支持和资金扶持,采取“项目带动、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加快现代优质特色渔业发展进程。争取市财政每年安排一定专项资金扶持优质特色渔业发展。制定优惠政策,改进金融服务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现代优质特色渔业投入体系,为现代优质特色渔业发展发挥保障作用。
2、大力培育加工流通企业,提高优质特色渔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首先,要积极扶持壮大XX市亨美达水产有限公司等龙头加工流通企业,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建设龙头加工流通企业,增强水产品的精深加工和营销能力。其次,要认真实施龙头企业带动战略,大力推行“公司+基地+农户+标准”的经营模式,积极引导XX市亨美达水产有限公司、XX市丹水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鱼得江渔业专业合作社、双贵鳝鱼养鱼合作社、新甫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等加工流通、生产企业与农户建立规范、合理、契约化的利益关系,达到共同发展、双赢互利的目的。
3、依靠科技进步,全面提高优质特色渔业技术水平
加快现代渔业科技的开发引进,大力推广一批现代渔业实用技术,如无公害生产技术、标准化养殖技术、良种繁育改良技术、水产品保鲜贮藏技术、水产品系列化深加工技术等;积极开展农民科技文化知识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推动农村劳动力由体能型向技能型转变,增强农民科学经营管理水平;加快现代渔业技术人才培养,按照现代渔业发展需求,开展多层次、全方位技术与经营管理培训。
4、加快现代渔业服务体系建设,营造优质特色渔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1)建立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体系。采取龙头企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及政府有关部门相结合的形式,建设立足本市、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网络,搜集发布各地水产品产销信息,为全市现代优质特色渔业发展提供有效服务。当前,要
尽快与中国水产门户网、湖北水产政务网等“供销”平台对接,及时发布供求信息,促进水产品流通。
(2)建立水产品标准化生产和无公害监测体系。积极推广水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严格控制农药、化肥、动物药品、饲料添加剂等渔业投入品的滥用。积极推行水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加快小龙虾、鳝鱼等优质水产品的有机、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不断提高优质特色渔业的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渔业致富指南》2011-19期
第二篇:优质资源工作总结
海州区车站中心小学 管理使用优质教学资源自评报告
2007年9月,江苏省教育厅启动“送优质教学资源下乡工程”,旨在通过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解决农村中小学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大面积提高农村师资教学水平和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推进课程改革,全面提升素质教育和有效教学质量。海州区车站中心小学作为城乡结合部学校,在学生、家长、教师资源及育人环境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但同时蕴含着丰厚的潜在资源。而有效地管理与使用优质教学资源,就是我校智慧化管理的一个有力抓手。为了提高“送优质教学资源下乡工程”课例光盘的利用价值,我校专门组织召开了教学光盘的使用会议,对如何更好地使用优质教育资源服务于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了认真研究与部署落实。现将我校近三年来管理与使用优质教学资源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启动:制度保障,全员参与
校长负责制:我校及时成立了此项工作的领导小组,由一把手校长亲自抓,并纳入学校整体工作计划中,由教导处、后勤处联合具体实施,各任课教师任组员。制定校本培训计划,对所有学科实施全员培训,指导每一位教师使用“优质教学资源下乡工程”教学光盘,做到结合学科和本校的教师、学生实际,精心备课,确保培训的质量。学校定期召开专题会议,了解资源使用情况,保证落实。对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分析、调研,及时发现问题,并不断研究,充分发挥教育资源的引领、示范作用,从而推动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专人管理制:为了更好的使用省配套的优质资源,实行专人管理制度,科学室、仪器室、体育室、音乐室、美术室、图书室有专人负
责,教导处做好光盘使用记录,后勤做好登记、检查、维修工作,确保优质资源的价值最大发挥。
班班通:为确保优质教学资源光盘进入每一个班级,惠及每一位学生,省教育厅免费为每班配备了电视机、DVD影碟机和电视机柜等,后来学校又为每位教师都配备了手提电脑,同时改善各专用教室的现代化教育设备和仪器。
人人用:培训辅导,人人会用,人人乐用。学校专门利用时间组织培训、学习使用,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实施省“优质教学资源下乡工程”。如何让全体教师“能应用、想使用、会利用”“优质教学资源光盘”,由支教老师张继多同志具体负责实施了全员电教培训。我们还将资源的使用与教研活动有机结合,发挥效益,以此改变一些教学资源匮乏、教学手段单一的现状,提高教学技能与课堂教学效益。通过辅导培训、同伴互助、网络学习等多层次的辅导活动,使学校老师人人都能灵活应用影碟机、电视机,学习应用电脑进行影像捕捉剪辑,并学会熟练地从江苏省教研室的“优质教学资源下乡工程”专题网站点播视频资源、下载课件和教案。
二、践行:智慧取舍,和谐融合
优质教学资源光盘体现了省内众多专家和名师的集体智慧,代表着学科教学的最高水平,“用其思想”成为我们每次使用优质教学资源光盘都要遵循的原则。看几遍用几遍未必能全面体会到所选材料的准确和精当,设计的思路和技巧,蕴含的先进理念和思想。因此,引导和组织广大教师运用好光盘,尤其在运用资源中重新反思自己的教学,进一步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才能最终把优质教学资源转化为实际的教学质量,真正发挥并提升教学资源的实际效率。因为——“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如何结合学校、学生、教材及教师的实际情况,这里 2 的取舍与融合,是需要智慧的。
我校首先分学科组织教师集体观看“省送优质教学资源下乡工程DVD光盘”,各任课教师首先采取全程应用型,各学科老师腾出一部分时间和精力,观看配套光盘,了解该学科光盘的结构和内容,教学时全程播放教学录像,任课教师做好记录并在教研组内进行交流。其次,采取部分应用型,要求教师平时自觉观摩,在观摩的基础上组织研讨,在研讨的基础上领悟执教者的设计意图与实施策略,进而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优化自己的教学行为,各任课教师根据学情和教学内容,选用教学录像片段,提高课堂目标达成度。最后是借鉴启发型,各任课教师借鉴参考教学录像中的教学设计、教学流程、教学活动安排等进行备课,然后实施课堂教学。我们定期组织全体教师通过对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剖析,使优质资源与我们“常规课堂教学”之间的博弈达到和谐、双赢甚至是多赢。
三、超越:敢为人先,勇于担当
我们始终把教学光盘作为学习先进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手段。积极利用光盘教学,名师的标准到位的范读、范唱、范做,都随着“送优质教学资源下乡工程”直接送到我校师生的面前,充分发挥远程资源的应用效益。远程资源不仅在语文、数学等主要学科当中得到应用,同样在音乐、美术、品德等薄弱学科当中的也得到广泛应用,较好的解决师资紧张和资源短缺的问题。远程资源是确保我们教学不封闭、不僵化、不落伍的凭借,让我们能更直接地抓住远程迎验契机,不断提升远程资源的课堂教学应用能力和水平,整体上提升了我校义务教育质量和水平。
在我市推动“优质教学资源下乡工程”之初,我校就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与帮助下,敢为人先,勇于担当,于2007年9月28日受海州区教研室的委托,面向海州区开展了“送优质教学资源下乡工程—— 3
教学送光盘使用研讨”活动,受到同仁们的肯定,本次活动以课堂观摩和专题研讨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与会代表首先走进课堂观摩了语、数、体各一节,英语两节“优质教学资源系列光盘”示范课,然后张继多同志就如何运用“优质教学资源系列光盘”进行教学作了专题研讨,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仅仅过了一个月,于2007年11月1日面向全市开展了两节数学、两节英语“优质教学资源进课堂”观摩研讨活动,得到市各县区领导、老师的好评,给市 “优质教学资源下乡工程”开了好头。此后,每学期都在校内举行使用“优质教学资源”观摩研讨活动,并选派骨干教师先后到灌云、灌南、赣榆、东海、连云区、海州区等地参加“优质教学资源进课堂”活动。对于推动连云港市“优质教学资源下乡工程”工作,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我校不仅仅充分挖掘“优质光盘”的价值,还将省配备的体育、美术、音乐器材,科学仪器,图书等优质资源充分利用,提升我校教育教学水平。
四、反思: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光盘应用工作理性开展
我们发现,成功使用优质教学资源光盘的课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水平迅速提高的课堂。在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光盘应用工作的进程中,我们也有不少困惑和问题,优质教学资源光盘应用工作需要我们理性开展和科学发展。优质教学资源光盘应用是提升有效教学实施实施水平的重要途径,是促进教学质量均衡发展的重大举措,但是,科学合理、富于实效地使用好光盘又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总结、完善和发展。我们将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加强行政推动,通过考核促动和师生互动,力求让“优质教学资源下乡工程”开出“科学”之花,结出“有效”之果,切实提高我校有效教学的实施水平,促进全校教育快速发展。
车站中心小学
2009年12月
第三篇:资源调查报告
附件2:
资源调查报告
为合理开发利用林地资源,防止森林资源受到破坏,并为评估林地开发利用对森林资源的影响程度提供依据,根据有关林业法律、法规规定和森林资源调查技术规程,信阳市平桥区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队会同浉河区林业局技术人员对信阳市浉河区联合职业培训学校建设项目拟占用的五星办事处马鞍村的林地及其周边林地上的资源进行了全面调查,结果如下:
林地资源:五星办事处马鞍村林地资源相对丰富,林业用地在该村总土地面积中占的比例高于本区平均数。该村及其周边没有自然保护区、公益林区及重点防护林,不属于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项目区拟占用林地属商品林,林种分属用材林与经济林,用材树种主要为阔杂,经济林树种为板栗。项目拟占用林地在该乡的林地总量中所占比例很小,对林地资源影响轻微,且可通过异地造林来保持林地资源总量稳定。
古树名木资源:项目拟占用林地及其周围没有符合保护标准的古树名木。
野生动植物资源:项目区野生动物极少,没有国家和地方保护的野生动物;野生植物有黄荆条、悬钩子等几种一般野生植物,没有国家和地方保护的野生植物。
第四篇:黄河流域渔业资源管理调查报告
黄河流域渔业资源管理调查报告
聊城市水产局
一、建设生态黄河
(一)、基本情况:
黄河聊城段自河南省台前县张庄入境,至东阿县李营出境。境内河长59.51公里, 流域面积29平方公里。经聊城引黄灌区8个市县区,流程100多公里,流域面积100多平方公里。黄河丰富多样的水生生物资源是大自然赐予的宝贵财富,据有关部门20世纪80年代调查,聊城黄河段及其附属水域内自然生长鱼类迄今所知17种,分隶于4科、15属。重要经济鱼类有黄河鲤鱼,鲫鱼等。黄河聊城段天然捕捞历史悠久,黄河鲤、黄河鲶等土著鱼类一直是黄河聊城段水域中的优势自然种群,也是主要的捕捞鱼类。
(二)、黄河渔业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1、渔业水域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多年来,黄河沿岸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大量黄河中,渔业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小浪底水库调沙调水试验对黄河下游渔业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造成严重影响。
2、黄河流域渔业资源严重衰退。由于受水域污染、水电工程建设及过度捕捞的影响,黄河渔业资源严重衰退,一些名贵品种频临灭绝。黄河流域渔业资源现状不清,是制约渔业科学管理的难题。目前,黄河流域渔业资源发生了很大
1的变化,不能很好的适应现代渔业管理的需要。
3、渔政管理力量薄弱。一是渔政执法管理整体薄弱,渔政执法机构少、人员少是制约黄河流域渔业管理的重要因素。二是渔政执法经费缺乏,地方财政困难,经费紧张。三是渔政执法装备差,市县没有执法车和必要仪器设备,渔政人员靠租、借车辆进行管理,管理效率很低。
(三)、建设生态黄河的对策
1、积极制定生态黄河渔业规划。沿黄各市县根据《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结合本市县黄河流域渔业的实际情况,认真制定生态黄河渔业保护规划。
2、加强渔业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工作。黄河流域要建立省市级水产种资资源保护区,实施保护水生野生动物栖息地,扩大自然种群,建立珍稀频危物种繁育救护中心,依靠人工饲养和繁育频危物种。
3、全面开展黄河流域水生生物资源调查。水生生物调查是渔业管理的基础,是贯彻落实“建设生态黄河”的重要内容,是提高管理水平和效果的根本保证。要尽快搞清黄河特有鱼类、频危物种类型和分布范围。
4、加强渔政执法队伍及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强渔政队伍执法能力建设,开展渔政培训,提高执法素质。二是要规范渔业执法机构,统一名称和职能。三是加强渔业执法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执法能力和手段。
二、渔政执法管理:
(一)、大力宣传渔业法律法规,提高渔民的法律意识。为进一步提高全市渔民的法规政策意识,我们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广泛宣传教育活动,普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山东省实施<渔业法>办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物权法》等相关渔业法律法规。一是开办渔业政策法规宣传专栏,重点宣传了水产养殖业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有关规定、苗种生产许可证和产品质量安全等重要内容。二是利用会议、培训、送科技下乡等方式印发通俗易懂、有针对性和说服力的宣传资料。三是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和印发简报对全社会进行宣传,介绍渔业相关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通过多途径多方式宣传,强化了全市的渔业法律意识。
(二)、完善渔业管理制度,确保渔业健康发展。进一步加大了养殖证核发工作力度,推行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制度,规范苗种生产经营秩序。完善了水产品质量管理制度,贯彻落实农业部《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和《兽药管理条例》,建立了以“五项制度”为核心内容的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了渔业环境和资源保护制度,保护渔业资源,促进我市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渔政执法力度,打击违法行为。本着严格执法、文明执法、公正执法的原则,局领导多次带领渔业执法人员对八个县(市、区)进行突击式、拉网式的执法行动,发现违法行为或问题,严令处罚与整改。对电、毒、炸和非
法捕捞等渔业违法行为严格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罚。对养殖企业、养殖场或水产品批发市场违法使用禁用药物的企业或者个人,依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兽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实施处罚。对水域环境、养殖场、基地按照质量安全管理制度检测,对不符合要求的或未建立相应管理制度的养殖企业限期整改,必要时按有关规定处罚。
(四)、加强渔情调查和调研,为全市渔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一是按照上级要求,积极开展渔业基本情况调查工作,我市成立了由赵庆忠副市长任组长的领导机构,也成立了由我局刘素真局长为组长的工作小组,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强化措施,全市共明确了市、县、乡、村四级693名调查员。局里组织业务骨干到各县(市、区)进行了详细的指导和培训,定期对各县(市、区)渔情调查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和培训。在渔情调查工作中,注重渔情调查与人口普查相结合、与全市水产业发展相结合,开展入户调查,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为今后全市水产业如何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可靠的统计数据和思路。二是组织各个科室就我市水产业发展现状、发展现代渔业、提高我市渔业产业化水平、如何保持渔农持续增收、发展休闲渔业为“江北水城、运河古都”建设做贡献等涉及渔业发展的重大课题进行调研,完成了“聊城市发展休闲观光渔业调查报告”、“聊城市黄河流域渔业资源调查”、“聊城市渔业基本情况调查”、“聊城市渔业农村合作组织调查”、“茌平水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思路”、“对鲁西地区池塘养殖效益的调查与思考”等多篇调研报告。三是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聊城市渔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为领导决策提供了依据,为全市渔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保障。
(五)、加强学习与培训,提高队伍素质。加强干部队伍学习与培训,提高政治素质与执法能力。一是加强政治、政策理论学习,重点学习了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学习了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全省渔业工作会议精神以及省、市领导人的重要讲话,及时了解中央、省、市渔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和精神。二是加强业务培训,组织相关人员积极参加省、市的各种法律法规培训班,举办全市渔业养殖执法培训班,共培训全市各级渔业执法人员60余人,举办渔民养殖技术培训班15班次,共计1000余人次。通过学习与培训,提高了干部队伍的执法水平。
(六)、下一步打算。坚持科学发展观,以省、市农村(渔业)会议精神为指导,按照省海洋与渔业厅法制工作的有关要求,认真贯彻落实渔业相关政策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渔业管理制度,加大渔业执法力度,加强调查研究,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强化机制,总结经验,创造和谐发展环境,促进全市渔业工作再上新台阶。
聊城市水产局
2012年5月16日
第五篇:资源单体调查报告
关于渔港公园的资源评价
1、渔港公园的旅游环境
渔港公园坐落在湛江市霞山区观海长廊的北端,海上城市、海滨宾馆、汇景湾旁边。湛江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的雷州半岛,属热带海洋性气候。渔港公园位于市中心观海长廊的北端,西临海洋宾馆,东濒湛江港,南为海洋路,北接南海舰队基地,面积约20万平方米,规划目标是建设成为市区海滨亲水性主题公园。
2、渔港公园的旅游资源开发历史和现状
2.1开发历史 :在观海长廊旁边新落成的“渔港公园”,它本来只是一片空地,经过我们湛江人民的辛勤劳动,建成了现在的公园。基地现状为2001年已做简易绿化的滨海滩地,并有部分沙滩。在海滨沙滩与绿地之间已建有一条防浪堤,规划预留一条20米宽的城市干道。2.2现状:渔港公园以独特的设计主题--“渔人、渔港、渔船、渔家”,在众公园中别具一格。园内有“海之恋”广场、渔乡风情、渔港船歌、渔人之家、旱喷泉、港湾钟楼等主要景区和景点。景点布置十分别致、新型。可谓热带南国海滨城市园林之经典。渔港公园就目前来看,进出条件还不够完善,车辆停放的空间不够大;没有进行组织性的开发,所以随处可进,科徒步行走,草木保存和保养工作做的相对比较好,景色组合也相对良好,但尚为开发成成熟的旅游景区。
3、渔港公园的旅游资源基本类型
渔港公园是由大片的滨海滩地改造而成,以“渔”和亲水为主题海滨公园。公园给我的印象是充分实现了生态、自然的意图、体现了以“渔”为主题的地方特色。南海渔家的风貌生活,尽显眼前。
3.1单体性质:公园
3.2单体形态:不规则的四边形 3.3单体结构:呈“凹”字型
3.4组成成分的外在表现:花草树木、凉亭、各种供游人休闲的健身设施、石板凳、鹅卵石路、海滩、海景等
3.5组成成分的内在因素:K、Na、Ca、Fe、Mn;漂石(块石)颗粒、卵石(碎石)颗粒、圆砾(角砾)颗粒、砂粒、粉粒及粘粒、O2、N2和CO2、CH4、H2S;Cl、Na、Mg、S、Ca、K、Br、C、Sr、B 和 F 等元素。
3.6单体生成过程:该场地宜营造一个蕴涵表现本土文化特色与民俗风情的城市公园,为市民提供优美的海滨亲水休闲活动空间。因此,全园设计主题构思为“渔人、渔港、渔船、渔家”,力求表现雷州半岛的渔民形象、渔港风情,渔船文化与渔家生活。全园景观创作,突出民族化、地方化、生态化和人性化的特色。
4、渔港公园的旅游资源评价
4.1资源要素价值
4.1.1观赏游憩使用价值(30 分)
全部或其中一项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23
全部或其中一项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18 全部或其中一项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8 全部或其中一项具有一般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4 4.1.2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25 分)
同时或其中一项具有世界意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20 同时或其中一项具有全国意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15 同时或其中一项具有省级意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10 历史价值、或文化价值、或科学价值,或艺术价值具有地区意义。3 4.1.3珍稀奇特程
(15 分)
有大量珍稀物种,或景观异常奇特,或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罕见。13 有较多珍稀物种,或景观奇特,或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很少见。9 有少量珍稀物种,或景观突出,或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少见。7 有个别珍稀物种,或景观比较突出,或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较多见2 4.1.4规模、丰 与几率(10 分)
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规模、体量巨大;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结构完美、疏密 优良级;自然景象和人文活动周期性发生或频率极高。8
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规模、体量较大;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结构很和谐、疏密 良好;自然景象和人文活动周期性发生或频率很高。6 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规模、体量中等;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结构和谐、疏密 较好;自然景象和人文活动周期性发生或频率较高。4 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规模、体量较小;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结构较和谐、疏密 一般;自然景象和人文活动周期性发生或频率较小1 4.1.5完整性(5 分)形态与结构保持完整。4
形态与结构有少量变化,但不明显。3 形态与结构有明显变化。1 形态与结构有重大变化。0 4.2资源影响力
4.2.1资源影响力(15 分)知名 和影响力(10 分)在世界范围内知名,或构成世界承认的名牌。8 在全国范围内知名,或构成全国性的名牌。5 在本省范围内知名,或构成省内的名牌。4 在本地区范围内知名,或构成本地区名牌。2 4.2.2适游期或使用范围(5 分)
适宜游览的日期每年超过300 天,或适宜于所有游客使用和参与。1
适宜游览的日期每年超过250 天,或适宜于80%左右游客使用和参与。1 适宜游览的日期超过150 天,或适宜于60%左右游客使用和参与。1 适宜游览的日期每年超过100 天,或适宜于40%左右游客使用和参与。1 4.3附加值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
已受到严重污染,或存在严重安全隐患。0 已受到中 污染,或存在明显安全隐患。-1 已受到轻 污染,或存在一定安全隐患。-1 已有工程保护措施,环境安全得到保证。2 共有综合因子评价赋分值为40.75分,为一级旅游资源,通称为“普通级旅游资源”。
5、渔港公园的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建议
5.1旅游资源保护:渔港公园没有健全的保护措施,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有关部门疏于有效的管理治安条例,没有使公园发挥完全的优势。所以要建立健全的保护措施,如要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各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组织、协调旅游资源的保护管理工作。编制旅游资源保护规划,应当广泛征求有关部门、专家和群众的意见,进行多方案的比较和论证。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规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前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旅游景区(点)应当根据旅游安全、环境保护、文物保护以及服务质量等要求,确定旅游接待承载能力,实行游客流量控制等等。5.2开发建议:
(1)遵循保护优先、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
(2)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应当突出生态滨海与潮汕历史文化特色,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
(3)在规划开发或己开发利用的旅游区域,应当保护区域内的岸线资源、生物资源和水资源。
(4)旅游景区(点)的开发建设尽量不要超过旅游景区(点)的环境容量,其性质、布局、规模、体量、高度、造型、质感、色调等必须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5)旅游景区(点)内应当控制旅游资源的开发强度,加强绿化植被,降低建筑密度和容积率,严格控制建筑的体量和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