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实施方案

时间:2019-05-14 06:53: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实施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实施方案》。

第一篇: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实施方案

林规发„2011‟21号附件

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实施方案

2010年12月

目录

前 言

第一章 天保工程一期实施的主要成效和经验..............1

一、主要成效....................................................1

二、主要经验....................................................5

第二章 实施天保工程二期的必要性.....................9

一、战略定位....................................................9

二、实施天保工程二期的必要性...................................10

第三章 总体思路..................................13

一、实施期限...................................................13

二、实施范围...................................................13

三、指导思想...................................................14

四、基本原则...................................................14

五、主要目标和任务.............................................14

第四章 强化森林资源保护与经营......................16

一、继续停止天然林商品性采伐...................................16

二、强化森林资源管护...........................................16

三、国有中幼龄林抚育...........................................19

第五章 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22

一、立地区划及造林方式确定.....................................22

二、公益林建设任务.............................................24

I 第六章 完善社会保障和增加就业......................26

一、完善社会保障...............................................26

二、扩大林区就业渠道...........................................26

第七章 主要政策和资金投入.........................28 第八章 保障措施..................................30

一、加强组织领导,继续实行“四到省”.............................30

二、科学编制实施方案,加强工程管理.............................30

三、推进森工企业改革,建立天然林保护长效机制...................31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林区生产生活条件.....................31

五、完善规章制度,实行绩效考评.................................31

第九章 效益分析..................................33

一、资源质量提升...............................................33

二、生态效益显著...............................................34

三、社会效益巨大...............................................35

附表:

表1 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天保工程二期实施范围表.............38 表2 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各类土地面积统计表.................41 表3 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林分各龄组面积统计表...............42

II

前言

1998年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即天保工程一期)重大战略决策,同年开展试点工作。2000年10月国务院批准了《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方案》和《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方案》,工程一期期限为2000—2010年。实施天保工程,是我国林业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转变的重要标志,具有里程碑意义。

根据中央决定精神,国家林业局、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以下简称四部委)等有关部门围绕延长天然林保护工程期限政策和实施方案联合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一是认真总结。在17个省(区、市)总结天保工程一期实施情况的基础上,全面总结了天保工程一期实施成效、经验和问题。二是进行了评估。2004年发展改革委委托中咨公司对天保工程中期进行了评估,2005年6月评估报告得到了国务院批准。同年,财政部、国家林业局也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对天保工程有关政策实施情况进行了阶段性评价。三是开展重点和专题调研。根据评估报告、“两会”代表、有关专家学者、实施单位等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四部委就职工就业、林区改革、公益林建设、森林经营培育等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四是充分协商,共同编制《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

III 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在二期政策研究和实施方案编制过程中,四部委反复沟通,充分协商,并多次召开会议征求地方林业、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的意见,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编制了实施方案。五是征求了工程省区人民政府意见。各省认为,天保工程二期设计的政策和实施方案符合实际,操作性强,对工程区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六是专家论证。国家林业局科技委组织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林科院、北京林业大学、国务院研究室等单位的专家对实施方案进行了论证,专家一致认为,实施方案实事求是、科学可行,建议尽快上报实施。

IV

第一章

天保工程一期实施的主要成效和经验

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灾后,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云南、四川等12个省(区)国有林区开展天保工程试点。2000年国务院批准了国家林业局、国家计委、财政部、劳动保障部联合上报的《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方案》,天保工程全面实施。工程实施范围为长江上游地区(以三峡库区为界)的云南、四川、贵州、重庆、湖北、西藏6省(区、市)和黄河上中游地区(以小浪底库区为界)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山西、河南7省(区),共13个省(区、市)的734个县、61个森工局(场),实施期为2000年至2010年。天保工程一期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累计投入资金达598亿元,其中:中央投入560亿元,占93.6%;地方配套38亿元,占6.4%。

天保工程一期实施以来进展顺利,基本完成了各项任务,取得了丰硕成果。工程区发生了一系列重大而深刻的变化,远远超出了工程预期效果。

一、主要成效

(一)天然林得到有效保护,森林资源呈现恢复性增长 通过十多年来的有效保护和公益林建设,工程区长期过量消耗森林资源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森林资源总量不断增加,呈现

— 1 — 恢复性增长的良好态势。工程区于2000年全面停止了天然林的商品性采伐,每年少生产木材1239万立方米,累计调减木材产量1.36亿立方米,由此减少森林资源消耗2.35亿立方米。森工企业职工由砍树人变为护林人,11.1亿亩森林得到了有效管护;通过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飞播造林等生态恢复措施,森林面积净增1.26亿亩,森林蓄积净增4.52亿立方米,长江上游地区森林覆盖率由33.8%增加到40.2%,黄河上中游地区森林覆盖率15.4%增加到17.6%。四川省森林面积由工程实施之初的1.76亿亩上升到2008年的2.17亿亩,活立木总蓄积量由13.86亿立方米增加到2008年的16.26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24.2%提高到38.5%。贵州省工程区森林覆盖率从26.2%提高到39.9%,增加13.7个百分点,有林地平均每亩蓄积量从2.46立方米增加到3.21立方米,净增0.75立方米。

(二)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生态状况明显好转 随着工程区森林植被不断增加,森林生态系统功能逐步恢复,局部地区生态状况明显改善。据中国水土保持公报显示,2007年三峡库区水土流失总面积比2000年减少1312.39平方公里。黄河花园口水文站实测,黄河含沙量2007年为3.13千克/立方米,比2000年5.05千克/立方米减少了1.92千克/立方米。2008年长江宜昌段的泥沙含量比10年前下降了30%,并以每年1%的速度下降。水土流失的减少,有效降低了三峡、小浪底等重点水利工程— 2 — 的泥沙淤积量。随着生态环境的好转,野生动植物生存环境不断改善,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恢复。大熊猫、朱鹮、金丝猴、羚牛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种群不断扩大,珙桐、苏铁、红豆杉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数量明显增加。据四川省监测,2008年天保工程减少土壤侵蚀量10055万吨,减少土壤有机质和土壤NPK损失量962万吨,涵养水源量692亿吨,固碳6986万吨,释放氧气14900万吨,净化空气污染物39604万吨。天保工程对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变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三)产业结构得到有效调整,促进了森工企业改革 长期以来林区经济“独木支撑”的局面不断改变,大批替代产业、新兴产业兴起,产业结构得到调整优化,企业负债逐年减少,经济质量不断提高,林区经济呈现出“V”型的发展态势,森林生态旅游成为一大亮点。湖北神农架林区,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达7.97亿元,比2000年增长2.8倍,其中森林旅游综合收入2.76亿元,占34.6%。云南迪庆州依托风景秀丽的天然林资源,2008年实现生态旅游总收入30.55亿元,成为当地经济主要支柱产业。随着天保工程的深入,部分森工企业开展了主辅业分离,辅业市场化的改革。森工企业将教育、医疗等社会职能移交地方政府,大大减轻了企业负担,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全面停伐的部分森工企业,从采伐森林转向保护森林,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改革的不断推进,为建立天然林保护的长效机制奠定了重要基础。

(四)民生得到有效改善,林区社会保持稳定

工程实施十多年来,对改善工程区民生和建设林区和谐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林区职工收入明显增加,天保工程国家投入成为林业职工收入和社会保障的主渠道。天保工程缓解了林区经济危机、资源危困局面,长期拖欠职工工资的现象得到解决,保持了林区的社会稳定,被誉为林区的“救命工程”。2008年工程区林业职工人均工资15942元,是1999年5454元的2.92倍。二是林区就业呈现多元化,转岗分流安臵18.4万人,其中有11.2万人参与森林管护和公益林建设,7.2万人通过一次性安臵,离开原企业灵活就业。还有许多林业职工积极开展林果采集、林下种养、森林旅游等多种经营。重庆市国有林场职工通过大力发展自营经济,自营经济占年收入比重由工程实施前的20%,提高到2008年的50%,有效带动了家庭及社会就业。三是社会保障不断完善,职工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五项保险补助政策基本得到落实,参保率分别为91.6%、93.4%、69.4%、75.1%和66.4%,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得到初步解决。

(五)生态意识深入人心,促进了生态文明建设

天保工程一期建设取得了集生态保护、宣传教育、社会行动于一体的良好效果,有力地促进了森林资源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四川省2008年全省大众投票,天保工程当选“影响四川改革开放30周年十大事件”之首。工程的实施,催生了一大批以天然林保— 4 —

护为题材的生态文化产品,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态文明意识。同时也产生了重要的国际影响,赢得了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和高度赞誉。

天保工程一期实施十多年来,工程区实现了森林资源由过度消耗向恢复性增长转变,生态状况由持续恶化向逐步好转转变,林区经济社会发展由举步维艰向稳步复苏转变。实践证明,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实施天保工程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拥护与支持,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

二、主要经验

(一)坚持保护森林资源,停止天然林商品性采伐

一是采取强力措施,停止天然林商品性采伐。四川省委省政府及时颁布了禁伐令,发布了有关通告,果断停止天然林商品性采伐;省人大常委会颁布了《天然林保护条例》,全面加强天然林保护。云南省在全面停止工程区天然林商品性采伐的同时,封存森工企业一切采伐器具,关闭木材市场。陕西省停止天然林采伐,封山堵卡,颁布违纪处罚规定。重庆市相继关闭林区内木材加工厂(点)900多家,取缔林区木材交易场所38个。二是强化森林资源管理,坚决打击滥砍乱伐行为,保护森林资源安全。工程实施以来,各地相继开展了以打击违法采伐及乱砍盗伐为重点的“天保一号行动”、“天保二号行动”等,集中处理了一批重点案件。林

— 5 — 业、公安、政法、监察等部门齐抓共管,加大了多部门联合检查和督察的力度,确保天保工程的顺利实施。

(二)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做好富余职工分流安置 一是落实好天保工程安臵政策,促进职工转岗就业。分流到森林管护和公益林建设岗位的职工,做到管护与经营结合,砍树人变为种树人、护林人。实行一次性安臵的职工,充分尊重个人意愿,依法办理相关手续,不少人通过市场开拓了新的事业。转到其它新岗位的职工,实行竞聘上岗,绩效考核。云南省在工程试点期间通过省属重点森工企业成建制移交给所在地的县(市),实行属地管理,解决了省属林业企业经营无林无地的问题,有效安臵了森工企业职工就业,确保了林区的社会稳定。二是加强培训指导,实现下岗职工再就业。各地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作用,结合下岗职工自身需求,切实加强各种技能培训,提供市场信息服务和优惠政策,以扶持自主创业、家庭经营、协助外出务工等多种途径,帮助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云南省组织开设了营造林、电脑、园林园艺、电工技术、汽车驾驶、家政服务等方面的培训,受训人数达2000多人,不少人转向了新的就业岗位。第三是切实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解除职工后顾之忧。四川省解决了2003年前重点森工企业部分死亡职工一次性抚恤和遗属困难补助,解决了2005年以后新发生及以往年度拖欠的重点森工企业退休人员统筹项目外费用,从2006年起将重点森工企业拖欠退休职— 6 —

工的医疗费纳入财政预算。

(三)坚持从调整结构入手,发展林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天然林禁伐以后,原有依存木材生产的产业萎缩,各地积极调整林区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非林非木产业,努力实现林业经济向林区经济、单一国有经济向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转变。林下种养业、特色养殖业得到长足发展,森林旅游成为一大亮点,林区经济逐步走出低谷。通过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绿色经济,增强了林区发展活力。宁夏灵武白芨滩管理局积极发展民营经济、合作制、股份制经济,先后成立了柳编厂、园林绿化公司,固定资产由过去的40万元猛增到现在的1400万元,年创收达400多万元,职工年收入翻了一番。河南省天保工程区非木材林业产值占到林业第一产业产值的81.97%,森林旅游收入从1999年的635万元增加到2007年的5.75亿元,从事森林旅游及相关服务业的职工人数占在职职工的39%。

(四)坚持以“四到省”为重点,不断强化工程管理 实行工程目标、任务、资金、责任“四到省”管理,是确保工程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一是建立各级政府目标责任制,地方主要领导是天保工程的主要责任人,分管领导是工程实施的具体责任人,各级政府层层签订责任状,建立完善“四到省”管理体系。二是成立工程管理机构。省、地、县(局)各级建立了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统一研究协调工程建设的重大问题。成立了工程建设

— 7 — 管理机构,加强了管理队伍建设,保证了工程顺利实施。三是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各级政府按照“四到省”的要求制定和完善了工程管理、森林管护、资金管理、会计核算、核查验收以及绩效考核等规定和办法。云南省统计,全省各级共出台各类工程实施管理办法305个。各地还加强了工程资金使用、工程核查等监督力度,加强森林管护考核、工程信息报送及档案管理等工作,实现了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四是建立核查、通报制度,加强整改措施。建立了县(局)级自查、省级复查、国家级核查的三级核查制度,对核查出的问题限期整改落实,确保工程质量。做到年初有指导、中间有检查、年末有验收,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工作偏差。建立奖惩机制,强化激励作用。云南省政府每年安排20万元的专项奖励经费,对实施成绩好的州市进行奖励,有力促进了工程建设质量不断提高。

工程实施取得了集生态保护、宣传教育、社会行动于一体的效果,在资源保护、生态建设和体制改革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为继续推进天保工程深入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二章

实施天保工程二期的必要性

天然林资源是国家重要的战略性资源,是自然界中群落最稳定、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结构最复杂的陆地生态系统,在维护生态系统平衡、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保护好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的天然林资源,对于维护我国大江大河的安澜具有重要作用。

一、战略定位

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不仅孕育了辉煌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也支撑着当代中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承载着改善人民群众生存环境的重任。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地形地貌复杂,高山大川遍布,河湖湿地密集,是长江、黄河、澜沧江和众多河流湖库的源头和水源区。该区域的天然林资源,不仅对这些江河湖库有着重要的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作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调峰蓄洪功能,同时是维系长江三峡大坝、黄河小浪底水库和南水北调中线取水口丹江口库区等我国重大水利枢纽工程安全的绿色屏障,生态地位十分重要。

该区域光、热、水、气资源丰富,相对高差悬殊,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复杂的气候和自然条件,形成了类型多样的生态系统,孕育了种类繁多的动植物资源,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这里不仅

— 9 — 是我国国宝大熊猫、朱鹮、金丝猴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主要分布区和重要栖息地,也是珙桐、红豆杉等众多珍贵保护植物的集中分布地。自然保护区分布最为集中,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区域,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

该区域的森林资源对于维护我国江汉平原、成都平原、汉中平原、汾渭平原和中原地区粮食主产区农业生产条件,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减少自然灾害侵袭,实现稳产高产,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同时,也直接关系到中下游地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是长江中下游、黄河下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综上所述,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的森林资源,不仅是我国大江大河、重要湖库及重大水利枢纽工程的绿色生态安全屏障,也是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实施天保工程二期的必要性

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延长天保工程实施期限,组织实施好天保工程二期,十分必要,意义重大。

(一)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必然要求

天然林是生态功能最强的生态系统。天保工程范围内的天然林分布区,既是长江、黄河、澜沧江水系及其主要支流和众多湖库的重要源头和水源涵养区,也是三峡大坝、小浪底水库和南水— 10 —

北调工程丹江口水库等水利枢纽的绿色屏障。目前,长江和黄河流域多年平均土壤侵蚀量仍高达23.87亿吨和16亿吨,三峡、小浪底等水利工程的绿色生态屏障依然十分脆弱。森林自然生长发育是一个长期过程,南方天然林成熟期要40年以上,北方落叶松、樟子松等主要天然树种则需80年以上。经过天保工程10多年的保护,天然林资源刚刚进入恢复发展阶段,当前森林资源质量仍然不高,中幼林比重大,如果工程停止下来,则将前功尽弃。实施天保工程二期,不仅可以巩固天然林保护成果,而且可以大幅度提升森林质量和生态功能,对构建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生态屏障,保障国家大江大河安澜,确保国家重点水利工程生态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是维护国家木材安全的战略选择

木材是我国经济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原材料资源。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木材生产、加工、消费和进出口大国。2009年全国木材总消费量达4.21亿立方米,其中木质产品进口量达1.84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高达43.7%。当前,全球保护森林资源的呼声日益高涨,通过增加进口解决国内木材短缺问题难度越来越大,立足国内培育后备木材基地,已成为一项紧迫而长期的战略任务。通过天保工程二期加强森林经营和资源培育,建立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最终进入越采越多、越采越好的良性循环,对于确保国家木材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三)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举措

胡锦涛总书记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提出大力增加森林资源,增加森林碳汇,争取到2020年我国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增加13亿立方米。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天保工程区森林面积占我国森林总面积的24.7%,森林蓄积量占我国森林总蓄积量的28.29%。通过实施天保工程二期,保护好、经营好这一区域的森林,对于确保实现森林资源“双增”目标、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在国际上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赢得更多的话语权和更大的发展空间,将发挥特殊作用。

(四)是确保林区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林区历史遗留问题多,经济社会发展长期滞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务十分艰巨。虽然工程区林业职工工资逐年有所提高,但远低于社会平均水平,差距越来越大。2000年林业职工平均工资5178元,是当年全国国有在岗职工工资的54.2%。2008年林业职工年平均工资增长到12294元,但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9.7%。林区就业岗位严重不足,贫困弱势群体较大,林区社会稳定压力很大。国家对天保工程的投入,不仅创造了木材停伐减产后职工转岗就业条件,保证了职工收入,而且保障了林区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正常运行,解决了职工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确保了林区社会稳定。

第三章

总体思路

一、实施期限

由于天保工程区森林资源长期过度采伐,恢复和发展也需要一定时间,应实行长期保护,分期实施。结合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天保工程二期时间为10年,即2011—2020年。

二、实施范围

天保工程二期实施范围在工程一期范围不变的基础上,增加丹江口库区11个县(区、市)。

工程区包括长江上游地区(以三峡库区为界)的云南、四川、贵州、重庆、湖北、西藏6省(区、市)和黄河上中游地区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山西、河南7省(区)的750个县(市、区)、61个国有林业企事业单位,共811个实施单位(详见表1)。

工程区总面积348320万亩,林地面积154461万亩,其中,有林地76500万亩(其中天然林50345万亩),灌木林地38620万亩,疏林地3643万亩,未成林造林地11007万亩,无林地24242万亩,其它林地393万亩(详见表2)。

三、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培育森林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作为转变林区发展方式的着力点,以巩固天保工程一期建设成果为基础,以保护和培育天然林资源为核心,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宗旨,以调整完善政策为保障,加大投入力度,推进林区改革,提升发展能力,努力实现资源增长、质量提升、生态良好、民生改善、林区和谐。

四、基本原则

——坚持因地制宜,分区施策。继续停止天然林商品性采伐,加强森林资源保护,采取不同经营措施增加森林植被。

——坚持以人为本,保障民生。着力改善林区民生,增加就业,提高收入,不断完善社会保障。

——坚持政策引导,促进改革。工程建设与推动改革相结合,为改革创造条件,努力构建天然林保护长效机制。

——坚持事权划分,分级负责。中央和地方按事权分级投入,中央制定天保工程基本政策,省级人民政府负全责并组织实施。

五、主要目标和任务

(一)主要目标

通过实施天保工程二期,努力构建长江上游、黄河中上游地区稳定的森林生态屏障。实现森林资源从恢复性增长进一步向质量提高转变,到2020年森林面积增加6900万亩,森林蓄积净增8.1亿立方米,增加森林碳汇3.07亿吨;生态状况从逐步好转进一步向明显改善转变,工程区水土流失明显减少,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林区经济社会发展由稳步复苏进一步向和谐发展转变,提供职工就业岗位20.53万个,基本解决转岗就业问题,民生明显改善,社会保障全面提升,林区社会和谐稳定。

(二)主要任务

——继续停止天然林商品性采伐,确保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森林生态功能修复。

——继续加强森林管护。管护森林面积11.66亿亩。——加强公益林建设。完成公益林建设1.16亿亩,其中人工造林3050万亩、封山育林7100万亩,飞播造林1400万亩。

——实施中幼龄林抚育。完成国有中幼龄林抚育6990万亩。——保障和改善民生。通过落实政策和工程项目,增加林区就业,提高职工和林农收入,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使职工收入和社会保障接近或达到社会平均水平。

— 15 — 第四章

强化森林资源保护与经营

一、继续停止天然林商品性采伐

工程区内,除为满足基本生活需要保留一部分农民自用材、薪炭材的资源消耗,以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集体林区划为商品林的以外,停止一切天然林商品性采伐。

二、强化森林资源管护

(一)实行森林分类经营

根据生态区位的不同,按照《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和地方公益林区划界定的相关规定,将工程区林地区划界定为国家级公益林、地方公益林和商品林。工程区林地总面积154461万亩,其中国家级公益林面积64043万亩,地方公益林面积45284万亩,商品林面积45134万亩,根据区划界定结果,实行分类经营和管理。

(二)强化森林资源管理

保护是发展的前提,加大资源管理和林政执法力度,确保工程建设成果。一是严格执行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加大森林资源管理的检查监督力度,坚决杜绝超限额采伐。二是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打击乱砍滥伐、非法侵占林地的行为。三是认真做好森林防— 16 —

火和病虫害防治工作,加强防控能力建设,深入开展防火宣教活动,抓好森林灾害的预防控制工作。四是认真落实完善森林分类区划,将公益林和商品林落实到山头地块,严格按照区划界定实施保护、管理和经营,同时加大检查、稽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查处。

(三)加强管护

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强化森林、林木、林地消长变化的监测评价和动态管理,建立森林管护责任制,强化巡查,积极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及其栖息地,防止人畜破坏天然林资源。

1、国有林管护

认真总结并不断完善森林管护办法,根据工程区森林分布特点,结合自然和社会经济状况,针对不同区域具体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森林管护模式,确保管护效果。

(1)管护站管护模式

因地制宜建设森林管护站,成立专业管护队伍,层层签订责任合同,全面落实目标责任。实行 “管护效果信息卡”等制度,全过程监督森林管护工作。

(2)专业和承包管护模式

对交通不便、人员稀少的远山区,实行封山管护,建立精干的森林专业管护队伍。对交通较为方便,人口稠密,林农交错的近山区,采取划分森林管护责任区,实行承包管护。

(3)分级管护模式

建立县(局)、场(所)、护林员三级

— 17 — 森林管护网络,实行分级管护。县(局)成立森林管护大队,下设中队,并划分责任区;场(所)成立森林管护分队,以道路、水系划分巡护区域;护林员负责山头地块、林班小班的森林管护。

(4)家庭生态林场管护模式

以森林管护责任制为前提,结合林下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以企业职工为主要承包者,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在加强森林资源管护的同时,开展林下资源合理利用。

(5)其他管护模式

包括场乡、场村、场农(户)联管等行之有效的管护模式。

2、集体林管护

按照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要求,已确权到户的,尊重林农意愿,因地制宜确定管护方式。集体林中未分包到户的公益林,可以采取专业管护队伍统一管护的办法,也可以采取农民个人承包进行管护,管护承包者与林权所有者签订森林管护承包合同,林权所有者加强检查监督。还可以采取其它灵活多样的管护方式,明确责、权、利,提高管护成效。

(1)分级管护模式

建立县、乡、村三级管护体系,成立专业管护队和配备专职护林员,实行联动管护模式。

(2)家庭托管模式

所有权和管护经营权分离,在所有权不变的情况下,把管护责任委托到户,把责任指标落实到人、地块,明确管护对象和奖惩办法。

(3)林农直管模式

根据林权权属,由林农直接进行森林管护。

(4)承包管护模式

划分管护责任区,签订承包管护责任书,任务到山头,责任到人,责、权、利挂钩。

(5)共管模式

包括专业队伍和群众共管模式、乡镇林业站与村级护林员共管等模式。

(6)联管模式

包括专兼职联合管护、区域联防管护、林农联防管护等。

三、国有中幼龄林抚育

天保工程一期实施禁伐措施,有效地增加了森林植被。但目前大量的天然次生林林分生长过密,林下目标树种更新困难,中幼龄树生长受阻,林木生长缓慢,幼树枯损严重,防护效能低下;大量的人工林由于初植密度过高,林分郁闭后,空间竞争激烈,生长被抑制。安排国有中幼龄林抚育,不断提高森林质量和林地生产力,努力解决安臵好职工就业,提高职工收入。

(一)抚育对象

1、公益林

为提高防火、防病虫害能力,促进森林健康,构建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充分发挥公益林生态功能,对特殊保护地区的生态公益林(国家级公益林一级)不进行任何形式的抚育活动,对重

— 19 — 点保护地区的生态公益林(国家级公益林二级)和一般保护地区的生态公益林(国家级公益林三级以及地方公益林,下同)按照保护和发展的需要,开展有限制的抚育。抚育对象:郁闭度0.8以上,林木分化明显,林下立木或植被受光困难的林分;遭受病虫害、火灾等严重自然灾害,病腐木达5%以上的林分;林木生长发育已不符合其主导生态功能的林分。

2、商品林

加强商品林培育,提高森林质量,增加森林蓄积,增强林地生产力,促进林业产业发展和职工增收。抚育对象:每公顷树高30厘米以上幼树超过3000株,或30厘米以下幼树超过6000株,更新频度超过60%,幼苗、幼树层的植被总盖度80%以上的幼龄林;郁闭后目标树受到非目标树、灌木、杂草压制的幼龄林;郁闭度在0.9以上或分布不均郁闭度在0.8以上的人工幼龄林;郁闭度在0.8以上或分布不均郁闭度在0.7以上的天然幼龄林;郁闭度0.8以上的中龄林;郁闭度0.7以上,下层目标树幼树较多且分布均匀的中龄林;林木胸径连年生长量明显下降,枯立木与濒死木数量超过林木总数30%的中龄林;遭受病虫害、火灾及风雪危害等自然灾害和林内卫生状况较差的林分。

(二)抚育措施

1、公益林

按照提高生态功能和促进林木生长的原则,主要采取卫生伐— 20 — 的抚育方式,通过剪枝、除杂,以及病腐木清理等提高公益林质量。林间空地和稀疏林地,必须采取合理的补植措施。

2、商品林

按照森林的生长、发育顺序,可采用透光伐、生长伐、卫生伐等抚育采伐方式。透光伐(透光抚育)主要在幼龄林阶段进行,在天然林中清除高大草本植物、灌木、蔓藤与影响目标树幼树生长的萌芽条、霸王树与上层残留木及目标树中生长不良的林木,调节林分密度。在人工纯林中主要伐除过密和质量低劣、无培育前途的林木。在人工混交林中,主要伐除有碍保留木生长的乔灌木、藤蔓和草本植物。生长伐主要在中龄林阶段进行。对同龄纯林,伐除有害树以及过密或受害的辅助树;混交林尤其是复层混交林,伐除位于林冠上方的霸王树和上一世代的残留木;反复多次不合理择伐后的天然次生林,伐除有害树;天然更新的单层同龄林,伐除上层散生的上一世代的残留木和主林层中生长落后的林木;同时伐除易引起病虫害的枯立木、风倒木、风折木、濒死木等。如遭受病虫害、风折、风倒、雪压、森林火灾等情况,需要采取卫生伐,伐除已被危害的林木。

— 21 — 第五章

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

尊重自然规律,积极营造生态公益林,加大重点地区、重点流域的生态治理力度,尽快恢复森林植被,推进绿色屏障建设,维护国土生态安全。

一、立地区划及造林方式确定

为保证生态公益林建设成效,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按照适地适树原则,根据气候、地貌条件差异,将工程区范围内的宜林荒山荒(沙)地区划为六大区域,依据其自然资源和生态状况确定适宜的生态公益林植被类型、造林方式、林种比例及树种配臵。

(一)长江、黄河源头高寒草原草甸区

位于青海省南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自然条件独特,环境严酷,生态脆弱,原生植被以疏林、高山灌木林和灌丛为主,年降雨量一般为500—700毫米,是长江、黄河重要的水源地。为保护源头地区的生态环境和湿地资源,以封山育林为主,设卡封禁,减少人为破坏,保护和恢复林草植被。

(二)西南高山峡谷区

包括西藏东部、云南西北部、四川西部、甘肃白龙江地区。该区山高坡陡,河流深切,相对高差多在1500米以上,具有典型— 22 — 的峡谷地貌特征。年降水量500—1200毫米,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大面积原始林集中分布于此,是长江上游重要的天然林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作用巨大。以封育为主、人工造林为辅,乔、灌结合,在江河两岸、湖库周围、高山陡坡、干热河谷地带,优先营造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

(三)云贵高原区

包括贵州、云南东北部,山地高原地貌,年降水量为800—1200毫米。该区气候湿润,现存植被多为天然次生林,宜林荒山荒地分布广而集中,自然条件较好,适宜林木生长。采取封山育林和人工造林,营造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增强水源涵养功能,控制水土流失。

(四)豫鄂陕川渝山地区

包括河南西南部、湖北西部、陕西秦岭以南、四川东部、重庆,该区域以山地、丘陵为主,年降水量700—1200毫米,水热光气丰富,是南水北调的重要水源地和三峡库区所在地,生态区位极端重要。以封山育林和人工造林为主,乔灌草结合,在湖库周围、江河两岸积极扩大防护林面积,保持水土,涵养水源。

(五)蒙宁陕半干旱区

包括陕西北部、宁夏北部、内蒙中西部,该区紧靠干旱风沙地带,降水稀少,大部分地区年均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由东到西递减,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环境恶劣,植被以灌

— 23 — 木林和灌丛为主,干旱缺水是制约造林种草的主要因素。在严格保护好现有植被的同时,通过封山(沙)育林(草)、飞播造林、人工造林种草等措施,大力营造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最大限度地增加林草植被,改善调节气候,减轻风沙危害,控制水土流失。

(六)黄土高原和太行山区

包括青海东北部、甘肃中东部、宁夏南部、陕西中部、河南西部、山西。该区沟壑纵横,地形破碎,立地条件差,生态脆弱,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同时也是黄河中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生态地位极为重要。以人工造林为主,辅以封山育林,积极营造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乔、灌、草多树种搭配,构建完善的林草植被体系。

二、公益林建设

天保工程二期继续对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安排公益林建设任务,尽快恢复林草植被。根据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不同,以及林地特点,生态公益林建设包括人工造林、封山育林和飞播造林三种方式。

(一)人工造林

人工造林是快速恢复森林植被,有效扩大森林面积最直接、最有效的生态治理措施,其主要对象是宜林荒山荒地和宜林沙荒— 24 —

地。工程期内人工造林3050万亩。

(二)封山育林

封山育林在增加森林植被、保护生物多样性、节省投资、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林分质量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封山育林的主要对象为疏林地、符合封山育林条件的无林地。工程期内封山育林7100万亩。

(三)飞播造林

黄河上中游地区的陕西、内蒙古等地区还有大面积适宜飞播造林的宜林沙荒地和其他宜林地。工程期内飞播造林1400万亩。

— 25 — 第六章

完善社会保障和增加就业

完善社会保障,促进职工就业,是天然林保护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林区的重要举措,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器”、“减震器”。针对目前工程区林业职工社会保障和收入水平低的问题,完善相关政策,扩大林区就业渠道,提高林业职工收入。

一、完善社会保障

继续实施并完善社会保险补助政策,相应提高保障水平,使职工收入和社会保障接近或达到社会平均水平,为林区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确保天然林保护事业顺利推进。

二、扩大林区就业渠道

天保工程二期,森林管护、公益林建设、中幼龄林抚育和政策性社会性岗位等,不仅为国有职工提供20.53万个就业岗位,还可为社会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具体包括:

(一)森林管护

国有林管护面积4.81亿亩,每年可提供8.34万个就业岗位。集体公益林管护面积6.85亿亩,每年可为林农和社会提供大量就业岗位。

(二)国有中幼龄林抚育

国有中幼龄林抚育6990万亩,每年可提供5.20万个就业岗位。

(三)公益林建设

公益林建设任务1.16亿亩,每年可提供5.75万个就业岗位。其中:人工造林3050万亩,每年可提供5.16万个就业岗位;封山育林7100万亩,每年可提供0.59万个就业岗位。

(四)政策性社会性岗位

天保工程区国有林业单位政策性社会性岗位职工1.24万人,随着推进政企分开、社企分开改革,逐步移交地方政府管理。

— 27 — 第七章

主要政策和资金投入

一、继续实施森林管护补助政策

对国有林,中央财政安排森林管护费每亩每年5元。对集体林,属于国家级公益林的,由中央财政安排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每亩每年10元;属于地方公益林的,主要由地方财政安排补偿基金,中央财政每亩每年补助森林管护费3元。

二、完善社会保险补助政策

(一)中央财政继续对森工企业和国有林场(以下简称国有林业单位)负担的在职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等五项社会保险给予补助,并相应提高补助标准。

(二)对符合现行就业政策的国有林业单位代管的灵活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地方人民政府按国家有关规定统筹解决这部分人员的社会保险补贴,对国有林业单位跨行政区域的由所在地、市或省级人民政府统筹解决。

三、完善政策性社会性支出补助政策

中央财政继续对国有林业单位负担的教育、医疗卫生及公检法司经费给予补助,并相应提高补助标准;为鼓励推进改革,对将国有林业单位承担的消防、环卫、街道等社会公益事业移交地— 28 —

方政府管理的省(区、市),中央财政给予补助。补助标准,参照2008年全国社会平均水平,教育经费人年均补助30000元,医疗卫生经费人年均补助15000元,公检法司经费按天保工程一期补助基数给予补助。

四、继续实行公益林建设投资补助政策

中央基本建设投资继续安排公益林建设任务,人工造林每亩补助300元,封山育林每亩补助70元,飞播造林每亩补助120元。

五、增加森林培育经营补助政策

中央财政对国有中幼林抚育每亩补助120元。

根据上述任务和政策,以及国家的有关文件规定,经测算,天保工程二期(即2011—2020年)总投入1178.6亿元,其中:中央财政775.6亿元,占65.8%;中央基本建设投资158.0亿元,占13.4%;地方财政投入245亿元,占20.8%。

工程期内,随着社会平均工资水平的提高和物价变化,国家林业局将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在调查分析论证的基础上,研究调整有关补助标准。

第八章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继续实行“四到省”

天保工程二期,继续实行省级人民政府对天保工程实施负全责,目标、任务、资金、责任“四到省”,省级以下层层落实责任制。各级政府要成立工程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工程的统一协调,明确职能,落实责任。要切实履行属地化社会保障责任和落实再就业扶持政策,将林业职工和林区居民纳入地方社会保险保障体系,加强再就业培训,采取有效措施多渠道促进国有林业单位转岗职工和林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

二、科学编制实施方案,加强工程管理

加大科技支撑力度,进一步提高工程建设科技含量与水平,推进工程实施和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各省(区、市)要科学编制本地区天保工程二期实施方案,确保工程建设任务完成和目标实现。省级实施方案报国家林业局、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备案。在编制实施方案中要根据工程建设项目,落实好森林管护措施,因地制宜安排好公益林建设,合理确定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飞播造林比例,加强中幼龄林抚育管理,编制具体施工方案,强化作业设计管理和监督检查,提高工程建设— 30 —

质量。要结合工程项目建设妥善安排好职工就业,提高职工收入水平。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工程的检查、验收和效益监测工作,推进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工程管理能力。

三、推进森工企业改革,建立天然林保护长效机制 按照中发„2003‟9号和中发„2010‟1号文件要求,利用天保工程二期的相关政策和配套措施的实施,加快推进国有林区和森工企业改革,实行政企分开、社企分开、事企分开,将森工企业承担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交由地方政府负责,国有森林资源管理与企业生产经营分开,企业进入市场,逐步建立国有林管理新体制。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林区生产生活条件

按照中央林业工作会议要求,将林区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各级政府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相关行业发展规划。加快实施森林防火规划,推进国有林区棚户区改造和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工程。

五、完善规章制度,实行绩效考评

一是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制定相关管理办法,依法依章办事。二是强化工程管理,工程实施推行招投标制、监理制

— 31 — 和报账制,提高工程建设水平,确保工程建设质量。要建立工程实施的绩效考评机制,建立和完善考评办法,开展年度考评。建立考评结果与资金投入挂钩的奖惩机制,考评结果差的,调减工程任务和资金。三是加强资金管理。加强审计稽查,强化资金使用监督,杜绝截留、挤占、挪用工程资金现象,提高资金使用效果。四是加强调查研究,认真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各项工程措施,深入推进工程建设。对在天然林保护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参与工程建设的积极性。

第九章

效益分析

一、资源质量提升

森林资源量的增加和质的提升,是工程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天保工程二期通过全面停止天然林商品性采伐、森林资源管护、生态公益林建设和中幼龄林抚育,将进一步扩大森林面积,增加森林蓄积,森林资源质量得到显著提升,逐步建立区域布局合理、生产力高、多层次、多功能的森林生态系统,有效构筑我国大江大河、重要湖库及重大水利枢纽工程的绿色生态安全屏障,促进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工程区继续停止天然林商品性采伐,开展生态公益林建设和森林抚育,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退化的森林植被将会逐步得到恢复和重建,扩大森林斑块,降低森林破碎化程度,有效改善森林景观格局,使森林的区域布局更加合理高效,更加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经测算,天保工程二期可新增森林面积6900万亩,森林蓄积量净增8.1亿立方米,折合木材经济价值3768亿元。通过中幼龄林抚育,改善林分环境,可加快促进林木生长发育,有效改善林龄、林种、树种结构,提高林木生长率和林地生产力,增强森林生态防护功能。同时,维

— 33 — 护森林健康,降低森林病虫害、火灾、气候灾害的危害程度,改善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环境。森林资源数量和质量的不断提升,将构筑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二、生态效益显著

森林是人类和多种生物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复杂的结构和生态过程,对改善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保护人类生存发展环境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天保工程二期的实施,将在气候调节、涵养水源、土壤保育、固碳释氧、净化空气、防风固沙、森林游憩和维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产生巨大的森林生态效益。

全球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和挑战,全球气候变化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不断增多,形成了温室效应而导致的。应对气候变化,最根本的措施就是要降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含量。森林是固态的碳,是地球碳循环的重要载体,是维持空气碳平衡的重要杠杆,是陆地上最大的“储碳库”和最经济的“吸碳器”。森林固碳由于投资少、代价低、综合效益好,已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工程实施将增加森林碳汇3.07亿吨。

三、社会效益巨大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根本,是实现社会进步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天保工程二期的实施将有效改善民生,有力促进林区社会的和谐稳定。一是有效增加职工就业。天保工程二期森林管护、中幼龄林抚育、公益林建设、政策性社会性岗位人员经费,可为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增加国有职工就业岗位20.53万个,还可为当地社会提供大量就业岗位。二是大幅提高职工群众收入。天保工程二期通过提高补助标准,将有效提高职工工资水平,增加林农收入。以国有林管护补助为例,由原来每年每亩补助1.75元提高到5元,管护人员的工资标准将提高2倍多。三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天保工程二期中央财政继续对国有林业单位负担的在职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等五项社会保险给予补助,并提高补助标准,将有效提高保障水平。同时,要求地方人民政府按国家有关规定统筹解决国有林业单位代管的灵活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社会保险补贴,将促进林区社会稳定。四是减轻企业负担。天保工程对企业承担的政策性社会性人员给予适当的补助,随着改革的逐步推进,企业承担的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和从业人员将移交地方政府管理,将大大减轻企业负担,同时减轻对森林资源的压力。五是有效改善人居环境、促进民族地区发展。森林不仅能改善和提高人居环境,还具有很强的产业功能。天保工程区很多处在少数民族地区,充分发挥林区的资源

— 35 — 环境优势,大力开展森林旅游和特色产业,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的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天保工程二期,通过森林管护、公益林建设和中幼龄林抚育等的实施,可有效保护现有森林资源,扩大森林面积,提高林分质量,增强森林生态功能,对于改善生态环境,增加森林资源储备,增强森林碳汇能力,维护我国国土生态安全和木材资源安全,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通过有效增加就业、大幅提高职工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促进林区改革等措施,将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对保持林区社会稳定,实现林区和谐具有重大而长远的意义。

方案指标参考依据

1、《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T 18337.3-2001)

2、《生态公益林建设规划设计通则》(GB/T 18337.2-2001)

3、《造林技术规程》(GB/T 15776-2006)

4、《森林抚育规程》(GB/T 15781-2009)

5、《造林作业设计规程》(LY/T 1607-2003)、6、《低效林改造技术规程》LY/T 1690-2007

7、《森林采伐作业规程》(LY/T 1646-2005)

8、《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方案》(2000年)

9、《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林资发„2009‟214号)

10、《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试行办法》(劳部发„1994‟504号)

11、《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劳部发„1996‟266号)

12、《失业保险条例》

第二篇: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四到省”考核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全面考核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以下简称天保工程)建设目标、任务、资金、责任到省(以下简称“四到省”)情况,确保天保工程取得实效,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天保工程实施方案和国家林业局、国家计委、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组织实施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和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通知》(林计发[2000]661号)精神,并结合新的形势需要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四到省”考核对象为实施天保工程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内蒙古、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省)。

第三条 “四到省”考核工作由各级林业主管部门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劳动保障部门组织进行。

第二章 考核依据和程序 第四条 考核依据

(一)国家林业局全国营造林实绩综合核查结果。

(二)国家林业局天保工程核查结果。

(三)国家审计、稽查结果。

(四)其他有关调查、统计资料。第五条 考核程序

(一)“四到省”考核每年进行一次,对各省上一天保工程实施情况进行考核。

(二)各省按照本办法规定的考核内容和指标,将自我考核结果于每年6月底以前报国家林业局。

(三)国家林业局按照考核依据,参考各省自我考核情况,组织评定考核结果。

(四)国家林业局将考核结果通报各省林业主管部门,抄送有关省人民政府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劳动保障部。第三章 考核内容

第六条 “四到省”考核内容分为基本项目、加分项目和扣分项目。

(一)基本项目内容包括,工程组织与管理、木材停伐减产与森林管护、公益林与基础设施建设、富余职工分流安置与社会保障、资金管理等方面。

(二)加分项目内容包括,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天保工程重大政策和改革措施、省级各部门联合制定的天保工程管理措施和规定、地方配套资金比例超过应配套资金比例、职工年平均工资水平提高、在改革方面有推广和指导意义的典型单位等方面。

(三)扣分项目内容包括,对群众举报信件调查处理和反馈结果不及时、虚报和重复上报公益林建设面积、发生特大重大工程建设质量事故、出现严重违规违纪问题造成不良社会影响、超计划采伐木材、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结果下降等方面。第四章 考核评分方法和标准

第七条 考核采用综合量化评分的方法进行。第八条 考核评分标准。

(一)分值:根据考核指标在该考核项目里的重要程度确定。

(二)得分标准:确定得分标准数值界限(一般用百分数或千分数表示),正(反)向指标计算结果分别大于等于或小于等于标准数值时得分。

(三)扣分标准:确定扣分标准数值界限(一般用百分数或千分数表示),正(反)向指标计算结果分别小于等于或大于等于标准数值时,按照降低或上升的数值扣分。

第九条 根据有关省公益林建设任务量和实施区域的客观条件差异,在计算考核总分时加入“公益林建设系数”,并按照县级实施单位个数划分档次。第十条 考核总分计算方法:

(一)基本项目为100分。

(二)加分和扣分,按实际考核增减。

(三)考核总分=(基本项目实际得分÷基本项目应得分)×100×公益林建设系数 + 加分-扣分 第五章 奖惩

第十一条 对各省考核总分从高到低进行排序。对总分列前3名的单位,国家林业局予以通报表彰;对出现严重问题,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省,国家林业局予以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并视情况对其任务、资金进行调控。整改不合格的,将停止安排建设任务,停拨工程资金。第六章 附则

第十二条 本办法中的考核指标由国家林业局根据工程实施内容变化和政策调整进行适时调整。

第十三条 本办法由国家林业局负责解释。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四到省”考核办法(试行)》(林天发[2002]251号)同时废止。

附:

1、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四到省”考核指标

2、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四到省”考核统计表

第三篇: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管理办法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以下简称天保工程)是国家保护、培育和发展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为加强天保工程管理,根据国务院批准的《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方案》、《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方案》以及国家林业局、国家计委、财政部、劳动保障部“关于组织实施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和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通知”等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由中央财政预算内基本建设(专项)投资、中央财政资金和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安排的天保工程项目。

第三条天保工程的建设目标是,停伐或调减木材产量,保护好现有天然林,加快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种草,加强森林管护,妥善安置富余人员,缓解企业社会负担,为林区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创造条件。

第四条天保工程实行省(含自治区、直辖市,下同)级人民政府负责制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目标责任制,坚持目标到省、任务到省、资金到省、责任到省,省级政府对国家负总责。

第二章工程组织管理

第五条国家林业局重点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统一研究和部署天保工程实施中的重大事项。设立天保工程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对天保工程的指导、组织、管理、检查和监督。

第六条各地应加强对天保工程的领导,成立天保工程领导小组,统一安排、审议、协调工程实施中的重大问题。要明确工程管理机构,具体负责天保工程的组织实施。

第七条天保工程的管理培训工作实行分级负责制。国家林业局培训的对象为省级天保工程实施的科技和管理干部及工程县的县级领导干部;省级培训的对象为地(市)、县(局)主管工程实施的科技和管理人员;县级培训对象为从事工程管理人员、施工人员,以及有必要培训的工人、农民(含林农)。

第八条国家统一规划部署天保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国家、省、地(市)、县(局)四级管理系统,对工程实施动态信息进行管理、监测和监督。

第三章工程设计与施工管理

第九条天保工程各类基本建设项目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进行管理,按实施方案确定的建设项目组织设计,按设计组织施工、核查验收。各级天保工程主管机构要会同造林等有关业务职能单位加强对工程实施方案、作业设计、单项工程(方案)设计、工程项目施工等的组织和指导,保证设计与施工的质量。

第十条工程设计实行招投标制度,择优选用相应资质的工程项目设计单位。要实行工程项目设计质量负责制,依法对各类设计进行管理。

第十一条工程设计必须根据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以下简称二类调查)结果进行。工程设计应使用2年内的二类调查资料;超过2年不满5年的,需进行补充调查;超过5年的,必须重新进行二类调查。

第十二条县(局)级工程实施方案的编制必须以县(局)级森林经营方案为蓝本,建立在科学的森林分类区划的基础上进行,由县级工程主管部门或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所属的林业局组织编制。

第十三条省级和县(局)级工程实施方案审批权限是:各省实施方案由省级人民政府组织审核后,报国家林业局组织审批;县(局)级实施方案经县级人民政府审核后,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会同计划、财政、劳动保障部门审核后报省级人民政府审批。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的实

施方案,由国家林业局商有关部门审批。

第十四条天保工程设计文件一经批准,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必须由建设单位委托原设计单位提出变更,报原批准部门重新审批。

第十五条工程施工实行招投标制度,所有建设项目施工和货物采购实行合同制管理。施工单位必须依据批准的设计文件,严格按照技术规范、标准,合理施工,不得以各种理由将工程进行二次转包,以确保工程质量。建设单位要接受对工程实施质量的监理和监督。各级工程主

管部门要加强对批量货物采购的组织和领导,制订具体的货物招标采购办法,以保证货物的质量,降低工程造价。

第十六条凡列入天保工程实施方案的建设单位,要严格执行国家木材验田产量调减计划和木材生产计划,对木材生产和销售严格实行“一本帐”管理,决不允许搞计划外采伐和销售木材。遇到人力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如水灾、火灾、病虫害、风灾等需要清理的木材,要按照现行的木材计划审批权限逐级报批。凡是弄虚作假的,要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追究单位和个人的责任。

第十七条营林建设项目应按照国家林业局颁布的有关造林技术规程,封山育林技术规程和飞播造林技术规程等进行作业设计,按设计组织实施。

第十八条地方各级工程主管部门要提前抓好种苗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科技含量;要按工程需要保证苗木生产数量和质量,推行苗木质量负责制。

第十九条落实森林管护责任制。采取多种形式将森林管护责任制以合同的方式与管护承包者的利益挂钩,实行奖励与惩罚结合。各省要规范森林管护合同,合同文本要明确责任人、管护面积、职责和义务、奖惩措施等条款,对森林管护实行法制化管理。

第二十条在距大江大河干流和一、二级支流第一层山脊两侧500米的范围内不得从事可能对林下植被造成破坏的一切经营活动。未经批准,不得砍伐禁伐区的乔木、灌木,不得毁林毁草开垦,禁止在幼林地、封山育林和未成林造林地内从事放牧活动;不得随意开挖土石方和修筑

建筑物。需征占用林地的,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和国家林业局《占用征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办法》的规定报批。

第二十一条为合理利用林地和林下资源,在不破坏森林植被的原则下,经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批准,禁伐区只能从事以下生产经营活动:

一、兴办森林旅游业;

二、兴办养殖业,包括饲养鱼类、林蛙、蜜蜂、家禽等;

三、从事林药、野生菌类、野生山菜与浆果等栽植;

四、从事野生浆果、林药、树种等采集。

第二十二条经批准,在禁伐区和封山育林区修筑和开挖设施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一、在禁伐区修筑管护、居住房舍和设施不得砍伐活立木,修建房舍的面积应控制在70平方米以内;

二、养殖林蛙、鱼类等水产应尽量利用原有沟系,如需拓宽,则宽度不超过最近20年以来的最高洪峰水位线,修建的各类设施不能影响行洪、泄洪。

第二十三条在禁伐区和封山育林区发展林下资源利用项目,要以县(局)为单位,编制林地和林下资源利用项目建议书,经同级林业部门审核后报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批准。

第二十四条分流安置富余职工必须落实到人。实施单位要广辟就业门路,积极稳妥地安置下岗职工。各级林业部门要重视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提高下岗人员的基本技能和工作能力,实现再就业安置。

第四章工程计划与资金管理

第二十五条工程项目建设投资、财政资金计划的安排要依据批准的实施方案和初步设计(作业设计)。·

第二十六条基本建设投资计划编制实行“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上下结合”的编制方法。下一计划,由省林业主管部门会同省级计划部门在认真总结本工程实施情况的基础上,编制下一基本建设投资建议计划,上报国家林业局,抄报国家计委。国家林业局汇总审核后报国家计委申请下达工程投资计划。省以下的基本建设计划的编制,由各省自行确定。

第二十七条财政资金的申请和下达按以下程序进行:地方向中央财政申请天保资金,先由各省林业主管部门编制资金申请报告,经省级财政部门审核,按有关程序于每年1月底前向财政部申报。中央直属单位由单位主管部门编制下资金申请报告报国家林业局审核,再由国家林业局向财政部申报。地方实施单位的财政资金由财政部按有关规定下拨省级财政部门;中央直属单位的财政资金,由国家林业局根据财政部下拨资金的数量和要求拨付给所属实施单位。

第二十八条基本建设投资计划,未经国家林业局和国家计委批准,任何单位不得擅自调整。如确需调整,需报国家林业局和国家计委审批。对违反上述规定的单位要责令限期纠正,并进行必要的宏观调控。

第二十九条中央国家预算内基本建设(专项)投资计划和财政资金计划实行抄送备案制度。各省林业主管部门、森工集团要将明细计划抄送国家林业局备案。

第三十条天保工程资金实行专户存储、专款专用、单独建帐和核算,任何单位不得挤占、截留、挪用、强行划转或抵扣各种贷款本息、税金、各种债务等。建设单位要切实加强财务管理,规范会计核算,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第三十一条纳入工程实施方案投资概算的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应先于中央资金拨付给建设单位;对不能足额配套的,国家有关部门有权停拨中央资金。

第三十二条工程县(局)要严格按有关规定拨付建设资金,即:造林工程预付款额控制在计划投资的50%以内,然后根据工程进度逐步拨付30%的资金:造林任务完成后,经检查验收合格后再拨付10%的资金;预留10%质量保证金,待3年保存率核查达标后,再予拨付。

第三十三条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要切实加强资金管理,及时准确地掌握建设资金的到位、使用等情况,按规定真实、完整地报送月、季、会计报表和信息资料。

第三十四条各省林业主管部门要协助本级财政部门在下一3月底前将上财政资金使用情况总结分别报送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

第三十五条各级天保工程主管部门要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管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实行建设项目法人代表责任制和工程主管负责人离任审计制度。对违规使用资金的,要追究所在单位领导及当事人的责任;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三十六条任何建设单位或个人有权直接向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反映工程建设中出现的资金违纪问题,鼓励全社会对工程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

第三十七条有关具体的资金使用与管理按照国家林业局、财政部颁发的《重点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资金管理规定》(财基字[1999]92号)和财政部颁发的《天然林保护工程财政资金管理规定》(财农[2000)151号)执行。

第五章工程监督与核查验收管理

第三十八条工程监督包括检查组现场检查监督、报表监督、审计监督和追踪评价监督。

第三十九条各级工程主管部门要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安排好随机检查和专项检查;要设立举报电话和举报信箱,认真受理举报电话和信件,对重大问题,要直接派人进行核实处理。

第四十条各省级工程主管部门要定期报告工程的实施情况,具体要求按天保工程信息报告制度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一条各级工程主管部门要自觉接受同级审计部门或由国家组织的专项审计监督,要积极配合审计部门完成工程审计工作。

第四十二条凡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国家林业局将给予通报批评,并视情节轻重,对项目进行缓建、停建,并建议地方政府依法对项目责任人(主管项目领导或项目法人)给予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一)除人力不可抗拒因素外,投资计划下达满一年但尚未开工的项目;

(二)擅自调整建设投资计划,截留、挪用、挤占工程资金的;

(三)地方财政资金不按规定的比例配套或逾期半年以上拨付资金的。

(四)项目实施过程中玩忽职守,给国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项目无法进行建设的;

(五)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或有其他违法违纪行为的;

(六)工程区发生毁林或乱占林地,且情节比较严重的。

第四十三条工程核查结果是检验天保工程建设项目质量和目标效果的依据,也是实施宏观调控的主要依据。工程核查验收分为县(局)级自查、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复查、国家抽查三级核查验收制度。

第四十四条工程核查验收的内容包括:森林分类区划和工程实施方案、木材产量调减、公益林建设、森林管护、富余职工分流安置,以及种苗、病虫害防治、防火、科技等内容。

第四十五条工程核查验收具体程序和要求按国家林业局颁发的《天然林保护工程核查验收办法》执行。

第四十六条为保证核查验收工作质量,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对事先指导、中间检查、成果校验三个环节加强管理。

第四十七条对通过核查验收的省,由国家林业局对任务完成好、工程质量高的单位,予以表彰奖励;对问题突出的,下达整改意见并责令其限期完成,情节特别严重的,将建议地方政府、森工集团追究工程主管负责人和项目法人的责任。

第四十八条建设单位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及时收集、整理工程项目各环节的文件资料,建立健全工程档案,接受上级管理部门的备查。

第四十九条工程全面竣工后,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组织对建设单位进行二类资源调查,调查结果作为评价工程实施目标的重要依据。

第六章附则

第五十条各省可根据本办法,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报国家林业局备案。

第五十一条本办法由国家林业局负责解释。

第五十二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行。由国家林业局1999年4月12日颁布的《重点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同时废止。

第四篇:国家林业局权威解读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政策

国家林业局权威解读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政策 权威解读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政策 国家林业局天然林保护工程管理中心

指导思想 基本原则 主要目标

工程二期总投入资金2440.2亿元,其中:中央投入2195.2亿元,地方投入245亿元。

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培育森林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作为转变林区发展方式的着力点,以巩固一期建设成果为基础,以保护和培育天然林资源为核心,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宗旨,以调整完善政策为保障,加大投入力度,推进林区改革,提升发展能力,努力实现资源增长、质量提升、生态良好、民生改善、林区和谐。

基本原则:坚持因地制宜,分区施策;坚持以人为本,保障民生;坚持政策引导,促进改革;坚持事权划分,分级负责。

主要目标:到2020年,新增森林面积7800万亩、森林蓄积11亿立方米、碳汇4.16亿吨;工程区水土流失明显减少,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同时为林区提供就业岗位64.85万个,基本解决转岗就业问题,实现林区社会和谐稳定。

工程实施范围有所扩大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以下简称天保工程)二期与一期相比,省(区、市)数量不变,县(局)数量适当调整。工程一期涉及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和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共17个省(区、市)。其中:长江上游包括四川、云南、贵州、重庆、湖北、西藏6省(区、市);黄河上中游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山西、河南7省(区);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包括内蒙古、吉林、黑龙江、海南、新疆5省(区)。二期实施范围在一期原有范围基础上,增加了丹江口库区的11个县(区、市),其中湖北7个、河南4个。新增的11个县,既是国家生态重点保护区域,也是国家级重点公益林建设区,还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

政策调整呈现七大亮点

天保工程二期与一期相比,中央投入政策更加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符合实际,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这些政策变化与调整,也是工程二期的亮点。主要体现在7个方面:

更加关注西部经济发展。天保工程首先是国家重点生态工程,也是拉动西部区域经济增长的扶贫工程。与全国相比,西部省(区、市)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提供配套资金能力较差。工程一期实施方案虽然规定地方按照总资金规模20%的比例提供配套资金,但实际执行中难以如数兑现。工程二期取消了地方配套资金,使这些省可以腾出资金去解决其他事关发展的一些关键问题,对加快区域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更加关注民生。二期方案大幅度提高了森林管护以及基本养老统筹、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5项社会保险补助标准,既解决了林业职工工资增长低于社会平均工资的问题,也解决了工程实施单位因社会平均工资连年上涨造成的参保费用缺口问题,确保企业职工全员参保。更加关注资源培育。从工程一期的单纯保护转向全方位的保育结合,有效地解决了天然次生林、人工林分生长过密,中幼龄树生长受阻造成的林木生长缓慢、生长被抑制、生态功能低下等问题。对国有林采取抚育措施后可加速林木生长;对东北、内蒙古等重点林区通过中幼林抚育和低效林改造等措施,可大幅度地提高林木生长量和林分质量,促进天然次生林向稳定结构顺向演替,同时也为巩固东北、内蒙古木材生产基地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确保了国家木材战略储备。

更加关注扩大就业。工程二期不再安排国有职工一次性安置,而是通过继续实施公益林建设、森林管护,以及新增中幼林抚育、后备资源培育等建设任务增加就业岗位,保证工程区所有职工充分就业。仅新增的中幼林抚育和森林培育两项任务,就可以新增就业岗位24.88万个。

更加关注农民利益。天保工程一期对集体林没有经济补偿,很多农民对此意见很大,而二期则有效地兼顾了长江、黄河两大流域天保工程区的林农收入问题,对于纳入国家级公益林的,中央财政按每年每亩10元给予补偿;属于地方公益林的,中央财政每年每亩补助森林管护费3元。在工程区范围内没有纳入上述两类林的,由林农依法自主经营。

更加注重企业改革。为鼓励森工企业分离目前负担的广播电视、城市环保、社区管理等公益事业,凡移交地方政府统一管理的,中央财政将给予补助。

更加体现实事求是。工程二期改变了一期投入标准一定11年不变的静态资金预算控制,而是根据社会工资增长、物价变化等因素对投入标准进行动态管理。

工程建设任务合理调整

天保工程二期主要任务: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继续停止天然林商品性采伐,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从一期定产的1094.1万立方米,分3年调减到402.5万立方米;管护森林面积17.32亿亩;建设公益林1.16亿亩;国有中幼林抚育2.63亿亩,培育后备资源4890万亩;继续对国有职工社会保险、政社性支出给予补助。

二期任务合理调整:工程二期取消了已结束的种苗、科技支撑、森林防火项目,以及国有和混岗职工一次性安置项目,继续对公益林建设(包括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飞播造林),森林管护,职工社会保险(包括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政社性支出(文教、卫生、公检法司、政府经费)进行补助并相应提高补助标准;增加的项目有,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的后续资源培育(包括人工造林和改造培育),国有中幼林抚育,天保工程区集体林中的国家级公益林补偿、地方公益林的管护补助,以及支持企业分离广播电视、城市环保、社区管理等公益事业的改革资金。

特别关注各项补助政策措施

生态修复方面

1.关于公益林建设。

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共有宜林荒山荒地、宜林沙荒地、采伐和火烧迹地、无林地合计为24242万亩,疏林地3619万亩。工程二期安排公益林建设11550万亩,其中:人工造林3050万亩,封山育林7100万亩,飞播造林1400万亩。在综合各地实际造林成本、立地条件等诸多因素,最终确定了各项投入标准。

人工造林标准:工程一期单位投入标准为,长江上游地区200元/亩(中央预算内160元/亩),黄河上中游地区为300元/亩(中央预算内240元/亩)。经过工程一期建设,长江上游地区造林地有相当数量的宜林地处在高海拔、高寒、干热干旱河谷地区,造林难度增大,单位成本增加,所以工程二期将上述两个地区人工造林中央预算内单位投资标准统一提高到300元/亩。

封山育林标准:原工程一期单位投入标准是70元/亩(中央投入56元/亩),工程二期中央预算内单位投资标准提高到70元/亩。

飞播造林标准:工程一期单位投入标准是50元/亩(中央预算内40元),由于近几年航空油料价格上涨较多、种子价格上涨、空地勤人员工资增加等诸多因素,工程二期确定中央预算内单位投入标准提高到120元/亩。

2.关于森林经营。

中幼林抚育标准:工程一期实施禁伐和限伐措施,有效地增加了森林植被,也使大量天然次生林林分生长过密,自然更新速度周期长,中幼龄树生长受阻,幼树枯损严重,防护效能低下;大量人工林由于初植密度过高,林分郁闭后,空间竞争激烈,因没有及时抚育,生长被抑制,甚至造成大片林木衰退甚至死亡。因此,对国有中幼林抚育,促进林木生长,增加森林蓄积量已刻不容缓。同时,国有林区还有相当数量的职工处在待业和半待业状态,也需要寻找稳定的就业渠道。按照最新的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工程区有中幼林面积7.29亿亩(长江、黄河4.61亿亩,东北内蒙古2.68亿亩),工程二期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优先对初植密度高、林分郁闭大、空间竞争激烈、生长被抑制的中幼林地块进行抚育,规划中幼林抚育任务2.63亿亩,占需要抚育面积的36%。中央财政按照120元/亩的标准安排补助。通过采取人为干预的措施,提高林木生长速度,提高林分质量,加快森林向稳定群落方向演替。

后备资源培育标准:东北、内蒙古林区一直是我国重点国有林区,长期担负着为国家提供大量生产建设用材的任务,因而被誉为国家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经过长期过量采伐,林区森林资源状况下降,龄组结构不合理、单位面积蓄积低、林地生产力低下、林分中目的树种组成降低等问题突出,使得现有森林结构处于不稳定状态,急需休养生息。为加快国有林区后备资源培育,保障我国木材战略安全,按照因地制宜、因林施策的原则,在保护好现有森林植被的基础上,采取人工造林和改造培育等综合措施,加快后备资源的培育,改善林分结构,提高林地生产力,增加森林蓄积。同时结合安置国有林业职工就业,并提高现有职工的收入。根据大量实地调查数据和成本分析,工程二期安排后备资源培育任务4890万亩,中央预算内单位投入标准为,人工造林300元/亩,森林改造培育200元/亩。

3.关于森林管护。

投入标准一是天保工程区森林管护与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并轨,二是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相衔接,实现不同用途林种、不同林权权属,享有不同的合理资金补助政策。工程二期共安排森林管护任务17.32亿亩。在管护面积中,首次将天保工程区2.8亿亩集体所有的国家级公益林,与全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并轨;同时,考虑到3.6亿亩地方公益林生态区位的重要性以及中央财政投入的连续性,中央财政按3元/亩·年补助管护费。这样就有效地解决了工程一期实施中,没有对纳入天保工程区管护的集体林进行补偿的问题。

国有林标准:工程一期的森林管护补助标准为1.75元/亩·年(中央财政1.4元/亩·年),工程二期,中央财政按照5元/亩·年的标准安排森林管护补助费,与国有国家公益林生态补偿标准一致。管护面积的核定,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包括内蒙古南八局、吉林四局)、海南、新疆和新疆兵团,统一按照林地面积给予补助;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继续按照有林地、灌木林地和未成林造林地面积给予补助。集体所有的国家公益林标准:中央财政安排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10元/亩·年,标准与非天保工程区一致。面积以国家界定的区划界定面积为准。

集体所有的地方公益林标准:按照事权划分的原则,地方公益林主要由地方财政安排补偿基金,但考虑到其生态作用重要、省区地方财政比较紧张,以及国家投入政策的连续性等,中央财政按照3元/亩·年的标准补助森林管护费。

集体林中的商品林标准:按照实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明晰产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的要求,由林农依法自主经营,中央不再安排管护补助费。

改善民生方面

1.关于职工社会保险。

天保工程二期,长江上游和黄河上中游地区继续停止天然林的商品性采伐,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木材产量将在一期减产水平1094.1万立方米的基础上分3年继续大幅度调减到402.5万立方米,为解决工程区森工企业、国有林场(苗圃)等实施单位自身仍无力承担依法依规缴纳社会保险的问题,中央财政继续对这些单位承担的保险费给予补助。

补助险种:继续延长工程一期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等5项保险补助政策。

补助对象:以2008年底在册国有职工数量为准,不含离退休职工、混岗职工,以及2000年实施天保工程后新进的职工,之所以扣除了2000年实施天保工程后新进的职工,也是体现减员增效的原则。缴费基数:由于缴费基数是随着社会平均工资和林业职工工资的增长动态上涨,而确定的缴费基数不可能一年一定,高了,财政负担大,低了,又不能满足需要。经反复测算和研究,考虑到天保区职工工资长期低于社会平均水平,以2008年为例,天保工程区在岗职工年均工资12294元,仅为全国水平的39.7%。按照林业职工年均工资计算又偏低,达不到“缴费工资基数低于社会平均工资60%的,按60%缴纳保费”的要求。考虑到缴费基数既比较符合实际,又不增大财政的负担,最后决定以2008年各省(区、市)职工社会平均工资的80%为缴费基数。

缴费比例标准:继续延续工程一期企业负担的缴费比例,即合计为30%,其中: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分别为20%、6%、2%、1%和1%。2.关于工程区国有林区职工住房建设。

工程二期方案要求加快国有林区森工企业、国有林场的棚户区改造和危旧房改造工程。国家林业局已经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编制了实施方案,并纳入林业建设“十二五”计划。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天保工程区森工企业存在较多的生活欠账,大量的棚户区环境卫生脏乱差,危房面积占总面积的50%以上。棚户区职工人均可支配收入不到当地平均数的一半。国家林业局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分年实施国有135个重点森工局、33个营林局以及国有林场的棚户区改造规划,按照政府补助以每户50平方米为标准核定,改造投入为中央补助1.5万元(300元/平方米),省级人民政府补助1万元(200元/平方米),企业补助2万元(400元/平方米),职工个人承担1万元(200元/平方米)。改造工程从2009年开始实施,已经有部分住房困难的职工高兴地搬进了新居。“十二五”期间,还将继续加强工程区棚户区建设,这项工程完成后,天保工程区可基本消除棚户区。

3.关于扩大就业。随着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继续调减木材产量,工程二期又将有一批国有职工需要转岗再就业。但工程二期没有沿用一期采用的国有职工一次性安置做法,而是在稳定原有就业岗位的基础上,采用扩大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的办法,保证工程区国有职工充分就业。具体包括工程一期原有的公益林建设和森林管护等原有岗位,再通过增加中幼林抚育、后备资源培育等新任务增加岗位。按照标准测算,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可以提供20.53万个就业岗位,不仅满足国有职工的就业,还可以为社会创造一定的就业机会。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可以提供44.32万个就业岗位,剩余的职工,可以通过木材生产、木材加工和人造板生产、多种经营生产等渠道妥善安排就业。

改革发展方面 1.关于政社性支出。

天保工程二期政社性支出补助政策,充分考虑了企业承担的各种社会职能、实际经济困难、林区职工低工资等因素,在政策框架的制定上,一是提高了补助标准,二是扩大了补助范围。这种安排更切合企业的实际,更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还为企业分离社会职能创造了条件。

教育、医疗卫生、政府3项经费补助政策是:

补助人数:以2008年底教育、医疗卫生、政企合一机关事业等单位实有国有职工数量为依据,不包括离退休职工、混岗职工、临时工等。

补助标准:工程一期的教育补助1.2?万元/人·年;长江上游和黄河上中游的卫生补助6000元/人·年,东北内蒙古等重点林区的卫生补助2500元/人·年。工程二期的教育补助提高到3万元/人·年;长江上游和黄河上中游、东北内蒙古等重点林区的卫生补助,分别提高到1.5万元/人·年和1万元/人·年。工程二期,政企合一的政府机关事业单位3万元/人·年。

公检法司经费:国家已明确规定将林业公检法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但为鼓励各地积极工作,继续按照一期补助标准1.5万元/人年进行安排。

消防、环卫、社区管理等社会公益事业单位补助标准:一期工程虽然没有安排这些项目的补助资金,但国有林区在“大企业、小政府”以及地方财政困难的情况下,这些本应该属于政府承担的社会化职能,长期由企业负担。为推进这些公共服务化功能移交政府管理,中央财政按照2008年底人数和各省(区、市)年社平工资的80%测算了补助资金,中央财政补助的前提是移交地方政府管理。

2.关于灵活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包括一次性安置人员)政策。

考虑到这部分生活就业非常困难,养老、就医问题十分突出,工程二期方案要求,地方人民政府按国家有关规定统筹解决这部分人员的社会保险补贴,对国有林业单位跨行政区域的,由所在地、市或县人民政府统筹解决。3.关于林区基础设施建设。

工程二期方案要求,将林区道路、供水供电等公益事业,纳入各级政府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关行业规划。经过各方面的努力,林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

第五篇: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档案管理办法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档案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以下简称天保工程)档案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工程档案的作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及《林业重点工程档案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工程实际,制定本办法。本办法适用于《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方案》、《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方案》规划的省级、地级和县级实施单位。

第二条 天保工程档案是指在工程建设全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利用价值的各种形式和载体的原始记录。

天保工程档案是部门或单位档案全宗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与其他门类的档案(文书档案、财会档案、设备档案等)一起由部门或单位综合档案部门实行集中统一管理。

第三条 天保工程档案工作是工程建设的重要基础工作,应将其纳入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与工程建设同步进行。

第四条 天保工程档案工作实行分级管理。国家林业局监督、检查和指导省级天保工程实施单位的档案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天保工程实施单位或其林业主管部门集中保管本部门或本单位的全部工程档案,监督、检查和指导辖区内的天保工程档案工作。

第二章 组织与职责

第五条 各级天保工程实施单位要切实加强对工程档案工作的领导,建立天保工程档案领导责任制,并保证开展工程档案工作所需的资金、设施和设备。

第六条 各级天保工程实施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配备业务能力强、素质高的工程档案人员,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并保证档案干部队伍的相对稳定。

天保工程档案人员是工程建设的管理人员,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其在职务晋升、职称评聘及其他待遇上享受与其他工程管理人员同等待遇。第七条 天保工程管理部门应履行下列工作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二)负责天保工程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前材料的提供利用及归档移交工作。

(三)负责监督、检查和指导辖区内的工程档案工作,并组织对工程档案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第八条 天保工程实施单位内部的相关职能部门,应按照职责分工,根据本办法,做好天保工程的档案工作。

第九条 天保工程的技术、管理人员是档案工作的重要力量。工程技术、管理人员要随时收集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形成的各类材料并及时完整地交由工程档案人员保管,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丢失、损坏或据为己有。天保工程的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和档案人员发生变动时,应严格按照工作规范,做好工程档案材料的移交工作。

第十条 各级天保工程实施单位要从源头上抓好工程文件材料的形成和积累工作,纳入工程建设规划、设计、施工、检查、验收和后期管理的全过程,确保工程档案的完整、准确与系统。

第三章 形成和整理

第十一条 归档文件材料的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要求,手工书写用笔仅限于碳素墨水、蓝黑墨水或质量上乘的签字笔,且字迹工整、图文清楚、数据表格完整准确,签字盖章等具有法律效用的标识要完备,不得随意涂改。

第十二条 八需归档的录音、录像和计算机存储介质等特殊载体材料应音像清晰,并配以相应的目录和说明;八需归档的照片和图片,应配有简洁的文字说明,用以标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相关介质材料之间及各介质材料与相关文字材料之间,要建立关联互见。

第四章 分类和归档

第十三条 天保工程档案包括文书档案、技术档案、财会档案等门类。各门类档案按有关规定自编档号,各成体系、分类整理,统一编号。根据分类整理结果和查阅利用的需要,编制案卷目录或文件目录。

第十四条 归档门类及归档时间

(一)文书档案:政策性文件、办法、机构设置、会议文件等。本6月底前完成对上形成文件材料的归档工作。

(二)技术与管理档案:工程规划、计划、实施方案、作业设计、工程施工、,检查验收、后期管理等各环节所形成的报告、图、表、卡、册、计算机数据等原始材料。按归档,每年6月底前完成对上形成文件材料的归档工作。

(三)会计档案: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告等会计核算专业材料。在本会计结束之后,由会计部门(或会计人员)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和国家林业局《林业重点生态建设资金会计核算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归档。

(四)音像及电子介质档案:参照技术与管理档案归档。

(五)实物档案: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随时归档。第十五条 归档内容

(一)工程管理:上级批复和下达的天保工程实施方案,上级下达的木材生产、公益林建设、森林管护、人员分流安置等方面的计划;上级有关部门制定和发布的各种文件、管理办法、技术标准,本级上报的各种文件和材料,本级有关部门制定和发布的各类文件、管理办法,规章制度;机构设置及职能、人员编制、领导任命等行政管理类材料;与上级主管部门和下级单位签订的目标责任书、项目责任书。工作总结,领导讲话、会议记录、纪要,会议材料、培训材料;工程自查、复查和核查报告,各种统计报表、验收报告材料;宣传报道、先进集体和个人的表彰材料,违法违纪事件的处理材料;案件举报材料及查处结果;工作简讯、简报等。

(二)木村停伐减产:森林分类经营区划;采伐限额与木材生产计划,上级主管部门批复的伐区作业设计,采伐证、伐区检查验收资料,木材生产登记台账,统计报表等;人工林采伐试点的有关资料等。

(三)公益林建设:公益林建设实施方案,人工造林、电播造林、封山育林、森林抚育、低效林改造及其他公益林建设项目的作业设计、协议书、合同书、责任书,招投标过程形成的资料,种苗供应的有关材料,施工文件,检查验收材料,施工监理资料,相关的资金使用情况,林权证发放情况,后期管护情况和经营利用情况,灾害损失和核销情况等。

(四)森林资源管护:森林资源管护实施方案,管护体系的组织结构,管护人员资料,管护责任书、合同书、协议书、管护项目招投标过程形成的资料;管护区基本情况(责任区、分布图、小班卡片等),管护日志与巡山记录,管护工作检查记录,管护人员培训、考核记录,管护站点、管护设备、管护标牌的建设、使用及维护情况;相关的资金使用情况;违章用火、人畜破坏森林资源等记录和处罚情况,乱砍滥伐林木、乱捕滥猎野生动物、非法毁林开垦和侵占林地等破坏森林资源事件的发生、报告、处理和损失情况,森林病虫害、火情火警、火灾及其他自然灾害的发生、报告、处理和损失情况;林下资源开发与利用情况:保护森林资源宣传活动的记录;森林资源的调查、监测资料等。

(五)富余人员分流安置:富余人员分流安置实施方案,在册与在岗职工明细、汇总表,分流到森林资源管护、公益林建设、种苗工程、森林旅游、林下资源开发及其他分流渠道的相关材料;一次性安置实施方案的制定、相关机构的批准、批复过程形成的材料,一次性安置人员明细、汇总表,申请书,合同书、协议书,公示材料,解除与企业劳动关系的公证书,办理养老保险的有关材料;加工企业破产职工安置过程中形成的材料;进入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人员明细、汇总表,与再就业服务中心签订的发放基本生活保障费和代缴医疗、养老、失业保险的合同,再就业培训情况,再就业情况,与企业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过程中形成的材料,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和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的有关凭证,进入其他安置渠道的有关情况;其他下岗职工明细、汇总表,享受经济补偿金、失业保险待遇或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的有关情况;单位职工内部退养、停薪留职、自谋职业等人员的明细、汇总表及相关的合同书、协议书;混岗职工明细、汇总表、分流安置情况;相关的资金使用情况等。

(六)政社性人员和社会保障:在册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参加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社会统筹明细、汇总表,公捡法、文教卫生等政社性人员明细、汇总表;分离学校、医院等企业力、社会机构的执行情况;相关的资金使用情况等。

(七)森林防火、种苗建设和科技支撑等其他工程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评审材料,上级批复的项目实施方案、设计文件;责任书、合同书、协议书,招投标过程的全部资料,施工文件,检查验收材料,设备采购、安装的有关资料,施工监理资料,相关的资金使用情况等。

(八)资金到位和使用:各级下达的中央资金计划、地方配套资金计划、资金拨付文件、拨付凭证、会计凭证,资金使用情况统计表、决算;中央财政对地方财政减收的财政转移支付的拨付文件等。公益林建设、森林防火、种苗建设、科技支撑等工程项目的结算清单,一次性安置费领取凭证,发放基本生活保障费和代缴医疗、养老、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凭证,企业支付经济补偿金或生活补助费的有关凭证,离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的明细、汇总表及凭证,工资及其他经费的支出凭证等。

(九)其他政策执行情况:采伐和加工企业银行债务的减免过程中形成的资料;世行贷款减免或停息挂账过程中形成的资料:企业破产和重组的有关情况;森工企业主辅分离的情况;机构改革和企业改制的情况;后续产业发展的有关情况;示范点建设的有关资料等。

第十六条 保管期限

按档案材料的性质和重要程度,分永久、长期和短期保管。其中、永久为50年以上,长期为15至50年,短期为3至15年。会计档案保管期限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会计档案管理办法》执行。

永久保管的包括:工程实施方案、重要的政策性文件、机构设置与调整、企业改革与改制情况,森林资源调查等基础资料,工程监测评估材料,重大基础设施工程的有关资料,林权和经营权管理情况等。长期保管的包括:各种政策性文件、管理办法、技术标准、计划、作业设计、施工文件、招投标文件、责任书、合同书、协议书,各种明细、汇总表,检查验收材料,施工监理资料,资金拨付情况,支付凭证等。

短期保管的包括:巡山记录,领导讲话、会议材料、培训材料,工作简讯、简报等。

第十七条 各级天保工程实施单位要充分利用先进技术与手段、配备先进的信息管理设备,积极开展电子档案工。作,使档案材料实现网终资源共享,方便调阅。

第五章 考核与奖惩

第十八条 各级天保工程实施单位要将档案工作纳入下级工程实施单位的工程核查和目标考核,对档案工作不符合要求的,不能评为工程实施的先进单位。

第十九条 对在工程档案管理过程中取得突出成绩的,林业主管部门应及时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十条 对于违反有关规定,造成档案材料失真、损毁、丢失或其他不良影响的,林业主管部门应会同档案管理部门予以严肃处理,追究有关领导和档案管理人员的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一条 各省级天保工程实施单位可根据本办法,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实施细则。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国家林业局负责解释。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下载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实施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森林管护管理办法

    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森林管护管理办 法》的通知 林天发〔2012〕33号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森林管护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有关省、自治......

    夏玛自然保护站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夏玛自然保护站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责任制落实情况的自查报告 各位领导、同志们: 二○○九年是全面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年。一年来我站在祁连山保......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森林管护管理办法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森林管护管理办法 为加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森林管护工作,根据《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实施方案》《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附件: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以下简称天保工程)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提高天保工程财政专项资金(以下简称天保资金)使......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核查整改报告

    玉华宫管理局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核查整改报告市林业局:为了更进一步做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作,合理有效地保护国有林资源,按照省林业厅和市林业局的有关要求,我局认真查找问题,积极......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核查验收办法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核查验收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以下简称天保工程)管理,提高工程建设质量,保证各项任务如期完成,根据国务院批准的《长江上游、......

    贵州省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森林保护实施细则(定稿)

    贵州省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森林管护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省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以下简称“天保工程”)森林保护工作,确保森林资源安全,促进森林资源......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森林管护管理办法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森林管护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以下简称“天保工程”)森林管护工作,保障森林资源安全,促进森林资源持续增长,根据《长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