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珉在中共辽宁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时间:2019-05-14 06:54: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王珉在中共辽宁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王珉在中共辽宁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第一篇:王珉在中共辽宁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王珉在中共辽宁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1年10月19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共辽宁省第十届委员会作报告。

一、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取得重大阶段性成就

省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全省各级党组织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实施中央关于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团结带领各族人民,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加强党的建设,胜利完成了省第十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任务,在辽宁发展史上续写了浓墨重彩的崭新篇章。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升。我们紧紧抓住重大战略机遇,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扎实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到2010年底,全省生产总值翻了一番,达到1.8万亿元,年均增长14%,人均超过6000美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2000亿元,比2005年增加两倍,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超过东部地区平均水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我们把建设国家新型产业基地作为重大任务,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结构调整,装备制造业优势日益明显,冶金、石化、农产品加工等支柱产业不断壮大,高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崛起,特色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蓬勃发展,现代服务业增速加快,城区经济活力释放,消费市场繁荣。能源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突破,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生态环境建设不断加强,节能减排目标如期完成,辽河治理保护取得成效。充满生机活力的辽宁正昂首前行。

区域和城乡发展协调性显著增强。我们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全面实施三大区域发展战略,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沈阳经济

区获批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突破辽西北三年见成效目标全面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格局逐步形成,极大激发了区域发展活力和潜能。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步伐加快,县域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城乡面貌发生较大变化。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取得实效。辽宁的整体形象和国内外影响力不断提升。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显著提高。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辽宁,努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就业规模持续扩大,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棚户区改造、零就业家庭援助等重点民生工程成效明显。各级各类教育加快发展。公共卫生医疗服务体系逐步健全。文化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文化产业日趋壮大。体育事业成绩斐然。人口等工作有较大进展。社会矛盾有效化解,平安辽宁建设深入开展,和谐稳定局面进一步巩固。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加快,人民生活持续改善。辽宁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普遍增强。

改革开放步伐显著加快。我们大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国有经济活力明显增强,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农村改革继续深化,财政金融等改革向纵深发展,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成效,社会领域改革加快推进。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利用外资跃居全国第二位,参与东北及内蒙古四省区合作不断加强。辽宁已经成为新型工业化配套改革先行区和投资兴业的热土。

党的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显著加强。我们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推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人心。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素质能力普遍提高,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有序推进,选人用人公信度明显提高,市县乡党委换届顺利完成,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有效落实。广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基层党建工作机制逐步完善。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扎实推进。省委坚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支持人大依法履行职能、行使权力,支持政协开展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发挥统一战线优势,加强对政

法工作领导,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卓有成效开展工作。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进一步加强,双拥共建成果丰硕。全省上下形成了政通人和促振兴的生动局面。

五年来,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从辽宁实际出发创造性工作,在全面振兴实践中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主要是:必须坚持当前发展与长远目标相统一,既立足现实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又为长期可持续发展积蓄后劲;必须坚持经济发展与民生幸福相统一,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民生改善;必须坚持优化投资结构与激发内生活力相统一,更加注重提高投资的质量效益,更加注重增加经济的科技含量;必须坚持增量带动与存量优化相统一,既依靠增量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又优化存量做强传统优势产业;必须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党的建设相统一,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为振兴发展提供坚强保证。对于这些经验,我们要倍加珍惜、长期坚持。

过去五年,勤劳智慧的辽宁人民经受住了各种考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是在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全省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群众共同奋斗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历届省委不懈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中共辽宁省第十届委员会,向全省广大党员,向全省各族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向驻辽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以及所有关心支持辽宁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在经济发展方面,经济结构不尽合理,三次产业、轻重工业、投资消费以及城乡、区域之间还不够协调;自主创新与关键技术研发能力不强,缺乏核心竞争力;资源环境约束日渐突出,节能减排压力较大;长期存在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发展软环境有待改善。在社会民生方面,维护社会稳定、创新社会管理的任务十分艰巨,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还不高,部分群众生活还很困难;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居民住房、教育卫生、安全生产、社会治安和司法执法等领域,影响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仍然较多。在

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少数党员干部的群众观念淡薄、决策脱离实际、作风不够扎实,官僚主义、形式主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尚未有效遏制,违纪违法案件在个别地方和领域仍呈多发趋势,消极腐败现象在一定范围内依然存在。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克服和解决。

二、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

进入新世纪第二个十年,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和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我国总体上仍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今后五年,是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决胜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全省各级党组织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创新社会管理为主线,坚持走具有辽宁特色的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之路,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增量带动结构优化、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发展保障民生改善,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推动文化改革繁荣,促进社会和谐文明,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实现全面振兴、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而努力奋斗。

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是全省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各个方面,是必须为之不懈奋斗的宏伟目标。力争到2016年,全省人均生产总值、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再翻一番,城乡居民收入实现倍增,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东部沿海发达省份行列;公民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健康素质持续提高,诚信建设成效明显,民主法制建设更加完善,生态和人居环境显著改善;促进就业与社会保障能力不断增强,社会公平正义、安定和谐,共创共享幸福生活。辽宁老工业基地在全面振兴的基础上,向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阔步迈进。

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必须突出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这是在未来发展中激活新引擎、争创新优势、实现新跨越的关键所在。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以创新发展为引领,以和谐发展为保障,不断推动

科学发展实现新突破。

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创新社会管理。这是确保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由之路。切实把经济发展方式转换到内生增长、创新驱动的轨道,切实把社会管理方式转换到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轨道。

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必须坚持增量调结构、创新促升级、发展保民生。这是紧密结合辽宁实际,加快实现富民强省的重大战略导向。坚持依托增量扩大总量,为优化结构拓展空间;集聚创新资源和要素,提升核心竞争力;发展保障民生改善,让发展成果惠及全省人民。

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必须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幸福。这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竭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升道德素养和文明水平,切实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各位代表,同志们,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是民心所向、使命所系。只要我们鼓足前进动力,保持蓬勃活力,就一定能够实现更大发展、赢得美好未来!

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经济实力和竞争力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是辽宁加快振兴发展的重大任务。要坚持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攻方向,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立足扩大内需战略,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积极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提高城乡居民消费能力,完善消费政策,拓展新兴服务消费,为更多依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创造条件。发挥有效投资的重要作用,以投资结构优化促进产业和区域结构优化,提高生产性投资的经济效益和公益性投资的社会效益,防范政府性债务风险,提高民间投资比重,遏制低端产能扩张和重复建设。完善能源、交通等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和重大项目建设,为全省新一轮发展提供支撑。

提高产业丰厚度,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速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着眼产业完善和产业创新,提高产业丰厚度,拉长拓展产业链,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突出骨干行业中坚作用,巩固重化工业优势,积极发展轻型工业。以提高重大装备制造成套能力和关键部件配套能力为重点,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按照规模化、一体化、集约化方向建设高加工度原材料基地,增强就地转化原材料能力。继续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瞄准方向、突出特色,重点在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抢占先机、率先突破,尽快成为支柱性产业。积极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结构优化、比重提升,优先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工业软件等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发展旅游、商贸等生活性服务业,鼓励发展总部经济,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实施产业集群化、品牌化战略,培育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牵动力大的产业集群。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加速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实施县域经济倍增计划,培育特色主导产业和工业产业集群,推动县域经济跃上新台阶。巩固和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方略,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以高效农业为主的现代农业,实施粮食丰产和科学储粮工程,落实“米袋子”、“菜篮子”负责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大力发展绿色、安全食品生产。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环境治理力度,加强村屯规划和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推动新农村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深入实施三大区域发展战略,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以大连为龙头高水平推进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把沿海经济带作为增量调结构的重点区域,着力建设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先导区和经济社会发展先行区,打造东北地区对外开放重要平台。以支持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核心,加快以沈抚同城为重点的沈阳经济区同城化一体化步伐,加快先进制造、高新技术

和现代服务产业集聚,建设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城市群。实施更加优惠政策,强力支持突破辽西北,加强资源勘探和开发利用,加快特色产业基地和生态建设,使其尽快成为活力迸发的新增长区。发挥沈大经济带的战略轴线功能,完善区域协调机制,促进要素整合,实现三大区域良性互动发展。创新区域经济组织方式,推进区划调整。落实扶持城区发展政策,做大做强城区经济。积极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推进陆海统筹,发展海洋经济。支持阜新等市争创国家资源型城市转型示范市。坚持走新型城镇化之路,推动农村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并进,积极稳妥推进新城新市镇建设。进一步提高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完善城市道路等市政公用设施,搞好老城区改造特别是地下管网改造和建设,加快提升城市综合发展能力和承载力。引导农村人口有序向城镇转移,为农民工进城就业定居创造条件。

加强资源节约与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坚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重,有序开发特色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农村新能源,全面推进节能降耗,强化节约用水,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加强耕地保护,严厉整治乱占耕地现象。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清洁生产,抓好循环经济试验区建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重点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严格控制重金属、工业污水等排放,加强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创造宜居宜业优美环境。积极创建全国环境建设样板城。加强海洋环境保护,科学利用和保护自然岸线。全面推进生态省建设,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和水资源保护区扶持机制,实施青山绿水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开展造林绿化,保护森林资源,加强辽河、凌河等江河治理保护,打造沿河生态带、旅游带和城镇带。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四、全力改善民生创新社会管理增进人民福祉

社会建设与管理同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要着力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形成以人为本的社会管理新模式。

坚持民生优先成果共享,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职工工资集体协商机制、正常增长机制、支付保障机制,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和事业单位分配制度,切实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完善再分配调节机制,调整财政收支结构,鼓励增加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缩小不同群体、不同地区收入差距,促进共同富裕。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大力推动全民创业,积极鼓励科技人员、高校毕业生和青年创业,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促进充分就业、公平就业、稳定就业。大力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建设,深入开展和谐劳动关系企业创建活动,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进一步健全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增加社会保障投入,逐步提高统筹层次和保障水平。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和社会救助制度,实施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加强价格调控与监管。落实好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强化保障性住房建设、分配及管理的政府责任,缓解部分群众住房困难。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加快推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积极发展社会事业,提高公共服务保障水平。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确保财政投入,强化素质教育。重视发展学前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创新普通高中发展模式,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升高等教育质量,鼓励发展民办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加快建设教育强省。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巩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成果,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建立全科医生制度,鼓励社会资本兴办医疗机构,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全面做好人口工作,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发展妇女儿童事业,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加快发展社会养老服务,推进养老产业发展。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提升社会管理创新能力,营造和谐安定发展环境。完善党委领导、政

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推进社会管理制度、体制机制和方法创新,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积极创建柔性服务、精细管理、常态治理、民主管理机制和信息系统,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提高全社会的管理服务能力。完善党政主导的群众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和权益保障机制,明确责任,加大力度,切实解决好群众关注、涉及民生、关系稳定的重大社会问题。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主动回应群众合理诉求,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努力做好人民调解、行政复议、司法调解等工作,最大限度把矛盾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积极预防和依法惩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继续深化系列平安创建活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强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创新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推动各类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积极利用和依法管理互联网,确保网络健康发展。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以解决煤矿、交通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等问题为重点,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强化安全生产监管,采取更加有力措施确保食品药品安全,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五、坚持改革开放创新进一步激活发展动力

在新形势下推动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始终不渝地把改革开放创新作为动力之源。要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以更大决心和勇气推进改革,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加大体制转型攻坚力度,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提高行政效率,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切实搞好绥中、昌图扩权强县等改革。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推进重点行业骨干企业重组,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积极稳妥推进厂办大集体改革。大力实施民营经济腾飞计划,推动民营经济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继续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扶持力度。鼓励重点园区在体制机制创新上率先突破。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大力发展

农民合作组织,促进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深化财政体制改革,进一步健全公共财政体系。扩大社会融资总规模,加快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做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改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培育发展资本市场,推动优质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上市,努力把大连商品交易所建成亚洲重要期货交易中心。积极推进沈阳经济区综合配套改革,鼓励先行先试,率先形成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为全省改革发展提供示范。

充分发挥沿海优势,构筑对外开放新格局。加快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及沿海港口群建设,促进港口、临港工业和城市联动发展,把我省建成东北亚经贸枢纽和功能服务区。积极争取国家支持设立长兴岛自由贸易园区和营口保税港区。积极推进黄金坪、威化岛境外经济区合作开发,加快沿边开放和兴边富民步伐,提升北黄海对外开放层次。以引进新兴产业、高附加值产业大项目为重点,着力提高利用外资水平,让有限的资本和土地发挥更大作用。进一步稳定和拓展外需,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出口新优势。优化进口结构,积极引进高技术产品和先进装备。按照市场导向和企业自主决策原则,务实推进“走出去”战略,鼓励各类企业开展跨国投资经营,积极收购科技型企业和引进研发团队。大力推进对内开放,积极参与东北及内蒙古四省区经济合作,促进环渤海以及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交流,努力实现互利共赢。做好支援西藏、新疆、青海等工作。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创新型辽宁建设。充分发挥科技对产业升级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以“大学科技城”、“生态科技创新城”、特色产业基地和高新区为载体,推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依托骨干企业和重大工程,实施技术创新和产业化项目,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发挥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潜力,重点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战略产品,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完善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

系。加大科技投入,发展创业风险投资,推动科技人力资本股份化,促进科技与金融、资本、资源、市场融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技创新贡献率。

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实现全面振兴的迫切需要。要继续推进文化改革发展,促进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努力建设文化强省。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省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党员、教育人民,宣传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力弘扬雷锋精神,深入宣传学习“当代雷锋”郭明义等模范人物,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牢固树立遵纪守法意识,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培育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加强青少年思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用先进文化塑造一代新人。搞好重大主题宣传,扩大思想文化阵地,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大力普及科学知识。

繁荣文化事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快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推进各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加快重点文化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坚持以发展群众文化为基础,以正确鲜明的文艺批评为导向,大力培育具有辽宁特色的群众文化品牌,鼓励创作思想性艺术性现实性相统一的优秀文艺作品,推动文化成果共享。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加快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申遗步伐。

壮大文化产业,增强辽宁文化竞争力和影响力。以重点文化企业为龙头,做大做强出版印刷、报刊发行、广播影视、演艺娱乐、文化旅游、动漫等主导文化产业。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文化企业,带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加快广电网络资源整合与“三网融合”,促进网络信息化、产业化发展。提升文化产业综合竞争力,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我省支柱性产业。加强对外文化交流。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创新发展。全面完成国有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推动文化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文化市场主体,规范文化市场经营秩序。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推进中部城市群文化体制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实施跨区域跨领域跨行业整体改革和资源整合。积极推动文化创新,引领时代进步,促进社会和谐文明。

全力承办好第十二届全运会,促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协调发展,提高城市文明程度。

七、以改革创新精神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关键在党。我们一定要深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经受住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和外部环境的重大考验,防范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和消极腐败的危险,以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为重点,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辽宁实现新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以理论武装为先导,提高全省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水平。教育党员干部坚定正确理想信念,增强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认真实施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排头兵”工程,加强理论学习,注重理论创新,以理论上的与时俱进引领行动上的锐意进取,以思想上的坚定统一保证工作中的步调一致,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切实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思路、促进发展的措施和领导发展的能力。

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培养造就高素质领导班子和干部人才队伍。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和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选拔任用那些政治坚定、有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优化领导班子结构,着力选好配强市县党政正职,注重培养选拔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

干部,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鼓励年轻干部到艰苦地区、复杂环境、关键岗位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增长才干。推进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创新,持续开展干部系列培训,提高干部素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考核评价、管理监督、激励保障机制,提高干部工作的群众满意度。坚持党管人才,实施人才重大工程,培养造就高层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以良好的环境吸引、留住和用好人才。进一步关心关爱老干部。

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始终铭记党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时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坚定不移依靠群众,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切实做到防懈怠、防平庸、防脱离群众、防贪腐。大力弘扬求真务实作风,经常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力戒浮躁、浮夸、弄虚作假。要讲真话、办实事,提倡开短会、讲短话、发短文,重在干事创业抓落实。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严禁铺张浪费、奢靡享乐,自觉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落实地方党委抓基层党建责任制,深入实施基层党建创新工程,持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增强党员意识,把服务群众作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任务和基层干部的基本职责。完善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全面推进农村、企业、城市社区和机关、学校、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等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和党员教育管理服务长效机制。

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决惩处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通过教育和监督增强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深入推进“五大系统”建设,建立健全廉政风险防范机制,紧紧抓住对行政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的规范以及公民道德和诚信建设,推进覆盖全社会的惩防体系建设。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坚决查

办违纪违法案件,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贯彻《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加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组织监督与审计监督。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努力形成全党全社会共同推动反腐倡廉建设的良好局面。

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要始终把制度建设贯穿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反腐倡廉建设之中,坚持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构建内容协调、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完善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发展党内民主,推进党务公开,增强党的创造活力,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必须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进一步发挥人大政协作用,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责,加强立法工作,增强监督实效,讨论决定重大事项;支持人民政协切实履行职能,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健全民主监督机制,提高参政议政实效。加强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团结合作,巩固和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加强民族、宗教、侨务、外事和对台等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健全民主制度,加强法制建设,推进依法行政,确保司法公正。坚持军民融合式发展,完善国防动员体制机制,增强国防意识,加强国防建设,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各位代表,同志们,肩负光荣使命责任重大,展望光明前景催人奋进。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的实践中,更加满怀激情,更加奋发有为,为实现全面振兴、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中共辽宁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学习时间:2011年10月14日 学习地点:三楼会议室 主讲人:姜永涛 学习内容:

王珉:坚持科学发展 实现全面振兴 为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而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辽宁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1年10月10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共辽宁省第十届委员会作报告。

一、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取得重大阶段性成就 省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全省各级党组织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实施中央关于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团结带领各族人民,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加强党的建设,胜利完成了省第十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任务,在辽宁发展史上续写了浓墨重彩的崭新篇章。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升。我们紧紧抓住重大战略机遇,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扎实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到 1 2010年底,全省生产总值翻了一番,达到1.8万亿元,年均增长14%,人均超过6000美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2000亿元,比2005年增加两倍,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超过东部地区平均水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我们把建设国家新型产业基地作为重大任务,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结构调整,装备制造业优势日益明显,冶金、石化、农产品加工等支柱产业不断壮大,高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崛起,特色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蓬勃发展,现代服务业增速加快,城区经济活力释放,消费市场繁荣。能源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突破,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生态环境建设不断加强,节能减排目标如期完成,辽河治理保护取得成效。充满生机活力的辽宁正昂首前行。

区域和城乡发展协调性显著增强。我们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全面实施三大区域发展战略,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沈阳经济区获批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突破辽西北三年见成效目标全面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格局逐步形成,极大激发了区域发展活力和潜能。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步伐加快,县域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城乡面貌发生较大变化。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取得实效。辽宁的整体形象和国内外影响力不断提升。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显著提高。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构建 和谐辽宁,努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就业规模持续扩大,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棚户区改造、零就业家庭援助等重点民生工程成效明显。各级各类教育加快发展。公共卫生医疗服务体系逐步健全。文化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文化产业日趋壮大。体育事业成绩斐然。人口等工作有较大进展。社会矛盾有效化解,平安辽宁建设深入开展,和谐稳定局面进一步巩固。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加快,人民生活持续改善。辽宁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普遍增强。

改革开放步伐显著加快。我们大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国有经济活力明显增强,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农村改革继续深化,财政金融等改革向纵深发展,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成效,社会领域改革加快推进。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利用外资跃居全国第二位,参与东北及内蒙古四省区合作不断加强。辽宁已经成为新型工业化配套改革先行区和投资兴业的热土。

党的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显著加强。我们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推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人心。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素质能力普遍提高,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有序推进,选人用人公信度明显提高,市县乡党委换届顺利完成,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有效落实。广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基层党建工作机制逐步完 善。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扎实推进。省委坚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支持人大依法履行职能、行使权力,支持政协开展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发挥统一战线优势,加强对政法工作领导,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卓有成效开展工作。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进一步加强,双拥共建成果丰硕。全省上下形成了政通人和促振兴的生动局面。

五年来,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从辽宁实际出发创造性工作,在全面振兴实践中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主要是:必须坚持当前发展与长远目标相统一,既立足现实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又为长期可持续发展积蓄后劲;必须坚持经济发展与民生幸福相统一,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民生改善;必须坚持优化投资结构与激发内生活力相统一,更加注重提高投资的质量效益,更加注重增加经济的科技含量;必须坚持增量带动与存量优化相统一,既依靠增量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又优化存量做强传统优势产业;必须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党的建设相统一,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为振兴发展提供坚强保证。对于这些经验,我们要倍加珍惜、长期坚持。

过去五年,勤劳智慧的辽宁人民经受住了各种考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是在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全省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群众共同奋斗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 果,也是历届省委不懈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中共辽宁省第十届委员会,向全省广大党员,向全省各族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向驻辽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以及所有关心支持辽宁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在经济发展方面,经济结构不尽合理,三次产业、轻重工业、投资消费以及城乡、区域之间还不够协调;自主创新与关键技术研发能力不强,缺乏核心竞争力;资源环境约束日渐突出,节能减排压力较大;长期存在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发展软环境有待改善。在社会民生方面,维护社会稳定、创新社会管理的任务十分艰巨,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还不高,部分群众生活还很困难;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居民住房、教育卫生、安全生产、社会治安和司法执法等领域,影响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仍然较多。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少数党员干部的群众观念淡薄、决策脱离实际、作风不够扎实,官僚主义、形式主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尚未有效遏制,违纪违法案件在个别地方和领域仍呈多发趋势,消极腐败现象在一定范围内依然存在。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克服和解决。

二、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 进入新世纪第二个十年,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和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我国总体上仍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今后五年,是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决胜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全省各级党组织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创新社会管理为主线,坚持走具有辽宁特色的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之路,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增量带动结构优化、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发展保障民生改善,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推动文化改革繁荣,促进社会和谐文明,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实现全面振兴、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而努力奋斗。

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是全省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各个方面,是必须为之不懈奋斗的宏伟目标。力争到2016年,全省人均生产总值、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再翻一番,城乡居民收入实现倍增,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东部沿海发达省份行列;公民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健康素质持续提高,诚信建设成效明显,民主法制建设更加完善,生态和人居环境显著改善;促进就业与社会保障能力不断增强,社会公平正义、安定和谐,共创共享幸福生活。辽宁老工业基地在全面振兴 的基础上,向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阔步迈进。

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必须突出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这是在未来发展中激活新引擎、争创新优势、实现新跨越的关键所在。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以创新发展为引领,以和谐发展为保障,不断推动科学发展实现新突破。

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创新社会管理。

这是确保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由之路。切实把经济发展方式转换到内生增长、创新驱动的轨道,切实把社会管理方式转换到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轨道。

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必须坚持增量调结构、创新促升级、发展保民生。这是紧密结合辽宁实际,加快实现富民强省的重大战略导向。坚持依托增量扩大总量,为优化结构拓展空间;集聚创新资源和要素,提升核心竞争力;发展保障民生改善,让发展成果惠及全省人民。

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必须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幸福。这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竭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升道德素养和文明水平,切实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各位代表,同志们,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是民心所向、使命所系。只要我们鼓足前进动力,保持蓬勃活力,就一定能够实现更大发展、赢得美好未来!

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经济实力和竞争力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是辽宁加快振兴发展的重大任务。要坚持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攻方向,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立足扩大内需战略,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积极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提高城乡居民消费能力,完善消费政策,拓展新兴服务消费,为更多依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创造条件。发挥有效投资的重要作用,以投资结构优化促进产业和区域结构优化,提高生产性投资的经济效益和公益性投资的社会效益,防范政府性债务风险,提高民间投资比重,遏制低端产能扩张和重复建设。完善能源、交通等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和重大项目建设,为全省新一轮发展提供支撑。

提高产业丰厚度,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速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着眼产业完善和产业创新,提高产业丰厚度,拉长拓展产业链,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突出骨干行业中坚作用,巩固重化工业优势,积极发展轻型工业。以提高重大装备制造成套能力和关键部件 配套能力为重点,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按照规模化、一体化、集约化方向建设高加工度原材料基地,增强就地转化原材料能力。继续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瞄准方向、突出特色,重点在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抢占先机、率先突破,尽快成为支柱性产业。积极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结构优化、比重提升,优先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工业软件等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发展旅游、商贸等生活性服务业,鼓励发展总部经济,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实施产业集群化、品牌化战略,培育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牵动力大的产业集群。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加速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实施县域经济倍增计划,培育特色主导产业和工业产业集群,推动县域经济跃上新台阶。巩固和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方略,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以高效农业为主的现代农业,实施粮食丰产和科学储粮工程,落实“米袋子”、“菜篮子”负责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大力发展绿色、安全食品生产。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环境治理力度,加强村屯规划和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推动新农村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深入实施三大区域发展战略,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以大连为龙头高水平推进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把沿海经济带作为增量调结构的重点区域,着力建设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先导区和经济社会发展先行区,打造东北地区对外开放重要平台。以支持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核心,加快以沈抚同城为重点的沈阳经济区同城化一体化步伐,加快先进制造、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产业集聚,建设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城市群。实施更加优惠政策,强力支持突破辽西北,加强资源勘探和开发利用,加快特色产业基地和生态建设,使其尽快成为活力迸发的新增长区。发挥沈大经济带的战略轴线功能,完善区域协调机制,促进要素整合,实现三大区域良性互动发展。创新区域经济组织方式,推进区划调整。落实扶持城区发展政策,做大做强城区经济。积极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推进陆海统筹,发展海洋经济。支持阜新等市争创国家资源型城市转型示范市。坚持走新型城镇化之路,推动农村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并进,积极稳妥推进新城新市镇建设。进一步提高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完善城市道路等市政公用设施,搞好老城区改造特别是地下管网改造和建设,加快提升城市综合发展能力和承载力。引导农村人口有序向城镇转移,为农民工进城就业定居创造条件。

加强资源节约与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坚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重,有序开发特色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农村新能源,全面推进节能降耗,强化节约用水,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加强耕地保护,严厉整治乱占耕地现象。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清洁生产,抓好循环经济试验区建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重点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严格控制重金属、工业污水等排放,加强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创造宜居宜业优美环境。积极创建全国环境建设样板城。加强海洋环境保护,科学利用和保护自然岸线。全面推进生态省建设,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和水资源保护区扶持机制,实施青山绿水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开展造林绿化,保护森林资源,加强辽河、凌河等江河治理保护,打造沿河生态带、旅游带和城镇带。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四、全力改善民生创新社会管理增进人民福祉 社会建设与管理同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要着力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形成以人为本的社会管理新模式。

坚持民生优先成果共享,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职工工资集体协商机制、正常增长机制、支付保障机制,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和事业单位分配制度,切实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 水平,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完善再分配调节机制,调整财政收支结构,鼓励增加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缩小不同群体、不同地区收入差距,促进共同富裕。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大力推动全民创业,积极鼓励科技人员、高校毕业生和青年创业,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促进充分就业、公平就业、稳定就业。大力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建设,深入开展和谐劳动关系企业创建活动,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进一步健全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增加社会保障投入,逐步提高统筹层次和保障水平。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和社会救助制度,实施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加强价格调控与监管。落实好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强化保障性住房建设、分配及管理的政府责任,缓解部分群众住房困难。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加快推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积极发展社会事业,提高公共服务保障水平。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确保财政投入,强化素质教育。重视发展学前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创新普通高中发展模式,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升高等教育质量,鼓励发展民办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加快建设教育强省。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巩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成果,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建立全科医生制度,鼓励社会资本兴办医疗机构,切 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全面做好人口工作,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发展妇女儿童事业,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加快发展社会养老服务,推进养老产业发展。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提升社会管理创新能力,营造和谐安定发展环境。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推进社会管理制度、体制机制和方法创新,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积极创建柔性服务、精细管理、常态治理、民主管理机制和信息系统,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提高全社会的管理服务能力。完善党政主导的群众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和权益保障机制,明确责任,加大力度,切实解决好群众关注、涉及民生、关系稳定的重大社会问题。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主动回应群众合理诉求,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努力做好人民调解、行政复议、司法调解等工作,最大限度把矛盾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积极预防和依法惩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继续深化系列平安创建活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强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创新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推动各类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积极利用和依法管理互联网,确保网络健康发展。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以解决煤矿、交通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等问题为重点,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强化安全生产监管,采取更加有力措施确保食品药品安全,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五、坚持改革开放创新进一步激活发展动力

在新形势下推动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始终不渝地把改革开放创新作为动力之源。要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以更大决心和勇气推进改革,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加大体制转型攻坚力度,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提高行政效率,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切实搞好绥中、昌图扩权强县等改革。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推进重点行业骨干企业重组,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积极稳妥推进厂办大集体改革。大力实施民营经济腾飞计划,推动民营经济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继续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扶持力度。鼓励重点园区在体制机制创新上率先突破。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组织,促进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深化财政体制改革,进一步健全公共财政体系。扩大社会融资总规模,加快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做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改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培育发展资本市场,推动优质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 上市,努力把大连商品交易所建成亚洲重要期货交易中心。积极推进沈阳经济区综合配套改革,鼓励先行先试,率先形成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为全省改革发展提供示范。

充分发挥沿海优势,构筑对外开放新格局。加快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及沿海港口群建设,促进港口、临港工业和城市联动发展,把我省建成东北亚经贸枢纽和功能服务区。积极争取国家支持设立长兴岛自由贸易园区和营口保税港区。积极推进黄金坪、威化岛境外经济区合作开发,加快沿边开放和兴边富民步伐,提升北黄海对外开放层次。以引进新兴产业、高附加值产业大项目为重点,着力提高利用外资水平,让有限的资本和土地发挥更大作用。进一步稳定和拓展外需,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出口新优势。优化进口结构,积极引进高技术产品和先进装备。按照市场导向和企业自主决策原则,务实推进“走出去”战略,鼓励各类企业开展跨国投资经营,积极收购科技型企业和引进研发团队。大力推进对内开放,积极参与东北及内蒙古四省区经济合作,促进环渤海以及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交流,努力实现互利共赢。做好支援西藏、新疆、青海等工作。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创新型辽宁建设。充分发挥科技对产业升级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以“大学科技城”、“生态科技 创新城”、特色产业基地和高新区为载体,推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依托骨干企业和重大工程,实施技术创新和产业化项目,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发挥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潜力,重点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战略产品,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完善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大科技投入,发展创业风险投资,推动科技人力资本股份化,促进科技与金融、资本、资源、市场融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技创新贡献率。

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实现全面振兴的迫切需要。要继续推进文化改革发展,促进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努力建设文化强省。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省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党员、教育人民,宣传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力弘扬雷锋精神,深入宣传学习“当代雷锋”郭明义等模范人物,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牢固树立遵纪守法意识,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培育理性平和的社会 心态。加强青少年思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用先进文化塑造一代新人。搞好重大主题宣传,扩大思想文化阵地,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大力普及科学知识。

繁荣文化事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快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推进各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加快重点文化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坚持以发展群众文化为基础,以正确鲜明的文艺批评为导向,大力培育具有辽宁特色的群众文化品牌,鼓励创作思想性艺术性现实性相统一的优秀文艺作品,推动文化成果共享。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加快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申遗步伐。

壮大文化产业,增强辽宁文化竞争力和影响力。以重点文化企业为龙头,做大做强出版印刷、报刊发行、广播影视、演艺娱乐、文化旅游、动漫等主导文化产业。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文化企业,带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加快广电网络资源整合与“三网融合”,促进网络信息化、产业化发展。提升文化产业综合竞争力,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我省支柱性产业。加强对外文化交流。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创新发展。全面完成国有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推动文化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文化市场主体,规范文化市场经营秩序。稳步推 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推进中部城市群文化体制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实施跨区域跨领域跨行业整体改革和资源整合。积极推动文化创新,引领时代进步,促进社会和谐文明。

全力承办好第十二届全运会,促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协调发展,提高城市文明程度。

七、以改革创新精神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关键在党。我们一定要深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经受住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和外部环境的重大考验,防范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和消极腐败的危险,以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为重点,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辽宁实现新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以理论武装为先导,提高全省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水平。教育党员干部坚定正确理想信念,增强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认真实施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排头兵”工程,加强理论学习,注重理论创新,以理论上的与时俱进引领行动上的锐意进取,以思想上的坚定统一保证工作中的步调一致,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切实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思路、促进发展的措施和领导发展的能力。

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培养造就高素质领导班子和 干部人才队伍。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和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选拔任用那些政治坚定、有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优化领导班子结构,着力选好配强市县党政正职,注重培养选拔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鼓励年轻干部到艰苦地区、复杂环境、关键岗位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增长才干。推进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创新,持续开展干部系列培训,提高干部素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考核评价、管理监督、激励保障机制,提高干部工作的群众满意度。坚持党管人才,实施人才重大工程,培养造就高层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以良好的环境吸引、留住和用好人才。进一步关心关爱老干部。

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始终铭记党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时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坚定不移依靠群众,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切实做到防懈怠、防平庸、防脱离群众、防贪腐。大力弘扬求真务实作风,经常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力戒浮躁、浮夸、弄虚作假。要讲真话、办实事,提倡开短会、讲短话、发短文,重在干事创业抓落实。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严禁铺张浪费、奢靡享乐,自觉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落实地方党委抓基层党建责任制,深入实施基层党建创新工程,持 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增强党员意识,把服务群众作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任务和基层干部的基本职责。完善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全面推进农村、企业、城市社区和机关、学校、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等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和党员教育管理服务长效机制。

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决惩处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通过教育和监督增强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深入推进“五大系统”建设,建立健全廉政风险防范机制,紧紧抓住对行政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的规范以及公民道德和诚信建设,推进覆盖全社会的惩防体系建设。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坚决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贯彻《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加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组织监督与审计监督。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努力形成全党全社会共同推动反腐倡廉建设的良好局面。

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要始终把制度建设贯穿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反腐倡廉建设之中,坚持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构建内容协调、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完善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发展党内民主,推进党务公开,增强党的创造活力,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必须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进一步发挥人大政协作用,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责,加强立法工作,增强监督实效,讨论决定重大事项;支持人民政协切实履行职能,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健全民主监督机制,提高参政议政实效。加强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团结合作,巩固和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加强民族、宗教、侨务、外事和对台等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健全民主制度,加强法制建设,推进依法行政,确保司法公正。坚持军民融合式发展,完善国防动员体制机制,增强国防意识,加强国防建设,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第三篇:在中共某县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共某县第十届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代表提出意见建议。中共盐津县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是在“十一五”开局之年召开的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是推进盐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走向新的征程的大会,是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的大会。大会的主要任务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总结县第十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确定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选举产生中共盐津县第十一届委员会和中共盐津县纪律检查委员会,动员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努力实现盐津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一、县第十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回顾

县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县委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认真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努力完成县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各项任务,各方面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提前2年完成了县第十次党代会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

(一)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三年来,我县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运行质量不断提高,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05年,xx生产总值达到10.6亿元,比2003年增长46.9,年均增长21.2。地方财政收入2730万元,比2003年增长17.6,年均增长8.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48元,比2003年增长20.3,年均增长9.7。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积极扶持第三产业发展,所有制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村经济稳步增长,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加强,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化水平明显提高,特色产业进一步优化和壮大。扶贫攻坚稳步推进,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工业经济主导地位得到凸现,实现提质增效。水电、煤炭、煤化工等产业的开发培植已初具规模,效益明显。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持续较快增长,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商贸流通业不断创新营销业态,房地产业快速发展,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成长迅速。

(二)各项改革稳步推进,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国有企业改革力度加大,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所有制结构,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发展,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党政机构改革顺利推进,财税、金融、投资和粮食流通体制等改革有序进行。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全县上下“亲商、安商、护商”的氛围逐渐形成,招商引资取得新成绩。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覆盖面逐步扩大。计生工作成效显著,基本扭转了被动落后的历史局面,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人口与经济、资源、环境渐趋协调。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各项改革稳步推进,“普六”成果得到巩固,“普九”工作全面推进,“科教兴县”取得了一定成效。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医疗水平、卫生防疫、地方病防治等工作得到加强。

(三)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发展环境得到改善。强化投资拉动,积极争取各种资金,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整治环境,显著改变了城乡面貌,增强了城镇综合服务功能;县城面貌发生较大变化,集镇建设进程进一步加快。以道路建设为突破口,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构筑起比较完善的对外交通网络,“三纵三横”的道路框架基本形成。农村电网改造取得重要进展。“天保”、退耕还林、沃土、饮水、灌溉等工程扎实推进,森林覆盖率逐年提高,生态环境不断优化。我县面临的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的“瓶颈”制约得到缓解。

(四)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扎实推进。采取多种形式,广辟外宣渠道,切实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提高了盐津对外知名度。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基层精神文明基础设施和阵地建设,狠抓“八个一工程”和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窗口、文明小区、文明家庭等建设,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进一步提高,精神面貌极大改善。加强“诚信盐津”建设,倡导诚信招商、诚信经营、诚信服务、诚信办事,全县人民的诚信意识不断增强,引资和发展环境不断改善。扎实推进民主法制建设,人大、政协在“三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爱国统一战线进一步巩固,民族、宗教在发展和稳定中作出了新贡献,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发挥了桥梁和纽带作用。“四五”普法任务全面完成,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一步加强,平安创建稳步推进,形成了安定团结、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

(五)党的建设得到加强。通过深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学习教育活动,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和党性修养明显提高。年轻干部、妇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力度得到加强,各级班子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企业、机关、学校、社区和非公有制经济党建工作进一步推进,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新形势下得到有效发挥。努力推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加大案件查处力度、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等各项工作,建立并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反腐倡廉工作取得新的成效。

三年来所取得的成绩,是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四套班子和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结

果;也是所有老领导、老同志、各族各界团结奉献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中共盐津县第十届委员会,向所有作出贡献的同志们和朋友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三年来的工作实践,我们有以下基本经验:

(一)切实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县委的核心领导作用。积极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审时度势,正确认识和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结合盐津实际作出战略决策,不断提高驾驭全局能力和领导水平。努力转变领导方式,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团结共事,努力创造齐心协力抓发展的良好氛围。深化干部管理,突出团结干事,从严治党,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不断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二)一切从实际出发,努力抢抓机遇谋求发展。大力推进各级党组织解放思想,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面对现实,迎接挑战,大胆冲破不合时宜体制性和机制性障碍,不断创造和利用各种机遇,围绕中心狠抓发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有力的推动了盐津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基本走出一条顺应时代潮流、符合盐津实际的发展路子。

(三)认真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切实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根本工作路线,集中群众智慧,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为群众多办实事,不断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建设小康盐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从是否符合广大群众的要求出发,切实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四)坚持“三个文明”一起抓,“三个文明”成果一起要。坚持从战略性、全局性的高度出发,不断探索“三个文明”建设的新方法、新途径,准确把握“三个文明”建设的现实结合点,把“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纳入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使“三个文明”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五)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大力推进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过去三年,是我县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各种矛盾和问题多发的凸现期。我们坚持面对现实,正视困难,主动迎接各种挑战,着眼于改革、发展、稳定相统一,在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同时,努力维护社会稳定,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求稳定,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

(六)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各级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坚持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理论教育的重点,强化各级干部的政治素质、宗旨观念、服务意识,切实解决好为谁执政、为谁服务的问题,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努力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为加快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盐津发展的进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思想观念滞后,创新意识不强;经济总量小,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基础设施滞后,人口综合素质不高,明显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公共财政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少数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责任意识需要增强;一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作风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相适应,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享乐主义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

今后五年,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为实现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基础的重要时期。我们要把握机遇,应对挑战,趋利避害,为实现我县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而努力拼搏,做到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全县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省委七届七次全会、市委一届九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努力调整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始终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紧紧围绕建设“农特产品基地县、能源化工基地县、关隘生态旅游县”的战略定位,按照“建设新型农村,推进工业进程,增强三产活力,夯实基础设施,发展社会事业,构建和谐盐津”的工作思路,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经济发展基础;抓好优势产业开发,重点抓好以优势农产品开发和加工为主的农产业,以煤、电为主的能源产业,以电石化工、煤化工为主的重化工产业,以豆沙旅游开发为主的文化旅游产业,着力打造特色县城、特色村镇;努力提高全民综合素质,重点抓好培育青少年、培养新型农民和新型干部;有效控制人口增长,促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为全面建设平安和谐盐津及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今后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

——经济建设迈上新台阶。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努力培植新财源,确保实现盐津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以上。

——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优化产业布局,努力形成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从“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益”到“低投入、低消耗、高产出、高效益”的转变,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人民生活水平有新提高。坚持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揽三农工作,全力推进一、二、三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增加城镇就业岗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劳动监察力度,实现城乡居民稳定增收,确保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8,人居环境得到改善,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基本消除绝对贫困人口。

——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取得新进步。加大人口控制力度,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提高人口素质,改善环境质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完成“普九”义务教育,实现全县免收学杂费,人均受教育年限提高一年以上。全面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切实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认真抓好民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安全生产、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等工作,确保各项工作有新进展、取得新成绩,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加快和谐社会进程。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加快发展,确保今后五年奋斗目标的如期实现,就必须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进一步破除满足现状、不思进取的意识,树立敢闯敢试、勇于创新的观念;破除因循守旧、自我封闭的意识,树立大胆开放、勇于改革的观念;破除畏首畏尾、无所作为的意识,树立知难而进、勇于碰硬、敢为人先、勇于超越的观念。坚持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实事求是中与时俱进,不断开拓解放思想的新境界,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开创新局面。

为确保上述目标的如期实现,今后五年我们要重点抓好九方面的工作:

(一)认真践行二十字方针,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也是一个长期的奋斗过程,我们既要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性、紧迫性,抓住机遇,真抓实干;又要充分认识其长期性、渐进性,防止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必须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农村实际出发,从农民最关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见效的事情抓起,坚持重发展、强实干、抓落实,不做表面文章,不搞运动,全面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农民增收。强化教育培训,努力提高农民素质。要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加大农民科技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农民,使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崇尚科学、团结互助成为农民的立身之本,自强自立、艰苦奋斗、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成为农民的立业之基,激发建设新农村的内在动力。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努力实现农民增收。要加大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调优调强以茶、桑、果、竹、鸡为主的支柱产业群,努力培植“一村一品”、“一乡一品”的特色型经济,积极发展农村各类专业协会、合作经济组织以及农村经纪人和营销大户,把发展农业主导产业与带动农民增收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农民进行生产经营和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和劳务经济,广泛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努力实现农民增收。尽快理顺农村政权财权事权关系,建立公开透明民主的管理机制。加强村级政权建设,提高班子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切实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构建事权与财权相匹配的财政关系;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形成科学的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加大文明创建力度,树立农村生活新风尚。广泛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展现社会主义农村新气象;努力推进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新道德;倡导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现代文明的新习惯;引导农民群众破除旧风俗,塑造社会主义的新乡风。大力发展农村公益事业,营造良好和谐的新环境。加强教育、文化、卫生、通信、广播、电视等农村公共事业建设,奠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良好基础。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积极消除影响农村发展的不安定因素,积极构建平安村社。深化试点建设,走好典型引路。今后五年,我们要下大力气抓好22个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做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典型引路,务求实效,扎实稳步的推进我县新农村建设。

(二)突出工业园区建设,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扩大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是缩短我县与发达地区差距,调优经济结构的关键举措。我们要依托交通区位资源优势,科学规划,引凤筑巢,强化以柿子乡为中心的工业园区建设,培育和形成有特色的优势产业群。积极引导生产要素向园区聚集,形成产业集群的规模优势和区域特色,使工业园区成为承接境外和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基地和体制创新的试验区、城市发展的新区。今后五年,我们要以重化工、煤炭开发、水电开发、农产品深加工、建筑建材等“五大支柱产业”为龙头,着力打造园区经济,形成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优势产业,新启动建设一批工业项目,着力引进外商建设化工矿冶和优势农产品开发项目。以园区建设为载体,加大产品延伸配套,发展关联企业,不断拉长产业链。积极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企业循环式生产、资源循环式利用,切实增强全社会的节约意识。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三)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发展条件。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是制约我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要加大资金筹措力度,千方百计争取国家投资,努力吸引利用外资,大胆使用信贷和民间资金,不断扩大投资规模,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要进一步提高现有公路网的密度和质量,不断改造和完善干线公路,延伸乡村公路里程,提高乡村公路等级,加快构建“三纵三横”为主的骨干交通网络,争取柿子到一善桥连接线立项并动工建设,构建大交通网络。同时,建成一批集镇客运站,缓解交通“瓶颈”制约;要支持白水江一二三级电站、横江撒鱼沱、万年桥、燕子坡三级电站以及其他小水电站建设,不断扩大县内电力装机容量,优化电网布局,努力实施好“完善西部农村电网工程”和“无电地区通电工程”;要加快农业、能源、市政、通信、教育、卫生、生态环境等各项事业的建设,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打牢发展基础。

(四)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大力实施科教兴县人才强县战略。要进一步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逐步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的保障水平,强化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加快建立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的长效机制和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步伐,不断扩大“两免一补”发放范围,让每一个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民子女都能上学、上好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快发展基础教育,扩大高中阶段教育规模,积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和远程教育,构筑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等多层次、宽领域的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学质量,巩固“两基”成果,认真抓好盐津一中迁建的各项筹备工作。深化教育体制改革,鼓励、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办学。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新、鼓励创业的社会氛围,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聚集和发挥才干的培养机制、引进机制和激励机制,为各类人才提供良好的“创业平台”。

(五)全面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坚持把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摆在重要战略位置,强化人均意识,严格落实“一放二扎”、“奖优免补”和“一票否决”等政策措施,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人口质量。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福利体系建设,保护妇女和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加强对离退休干部的教育管理,关心和支持残疾人事业。加大科技推广力度,积极开展科技培训,努力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进一步完善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的评价和监测体系,依法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矿产、森林和水资源;严格控制和治理工业污染,突出抓好重点城镇、关河与横江、白水江流域、公路沿线的环境治理,切实改善环境质量,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六)构建诚信开放新形象,实现大开放促大发展。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强化制度建设,大力推进行政管理规范化进程,提高行政机关、执法部门办事效率、服务质量和执法水平,着力解决少数机关干部职工作风拖拉、办事效率低的问题,构建让老百姓满意、外来投资者放心的文明、务实、高效、守信、清廉的“诚信盐津”新形象。不断深化各项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理顺内外关系,增强服务意识,激活发展活力,清除各种体制机制性障碍,建设开放型政府。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和“大招商、招大商、招优商”的引资战略,积极加强与中大、伊力、万泰、红星等企业集团的合作,不断推进宽领域、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吸引更多资金参与盐津经济建设。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增强引资配套能力建设,建立完善统一对外、高效运转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紧紧依托我县丰富的水能、煤炭、石灰石、生物等资源开发、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区域发展等领域,突出市场机制,优选实力强、信誉好的战略合作伙伴,努力提高利用外资的规模和水平。鼓励我县能人志士“走出去”,到境外投资兴办企业、开发资源,扩大对外劳务合作,加强对外交往,努力实现大开放促大发展。

(七)依托交通区位资源优势,努力打造关隘生态旅游县。盐津素有“锁钥南滇、咽喉西蜀”的“滇川门户”之称,处在滇东北与四川西南结合部,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的水能资源和奇特的自然景观,使盐津具备了旅游开发的先决条件。特别是在内昆铁路、柿花公路、盐电公路和麻水高速公路、普桧二专线等铁路、公路相继建成后,昨日的雄关险道已成历史见证,“天堑变通途,险关成阔道”,交通区位优势突显,大力开发境内丰富的历史人文和自然景观的条件已经成熟。机遇难觅,稍纵即逝,我们必须上下齐心,抢抓机遇,采取政府主导和市场运作的方式,打造好旅游文化产业这张名片,培育我县新的经济增长点。围绕以豆沙古镇风景区的规划建设为龙头,以“四点三片七库区”的开发为重点,以突显我县底蕴厚重的历史人文景观、优势独具的自然风貌和峡谷库区的独特旅游资源为核心,着力打造具有关隘特色、片区特色、库区特色的“关隘生态旅游县”。

(八)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发展盐津特色文化。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理想信念教育,在全社会进一步确立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支柱,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全面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继续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引导广大群众增强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认真抓好符合青少年特点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努力培养新一代“四有”公民。加大新闻宣传力度,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讴歌富民兴盐的新成就和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加大对外宣传和文化交流力度,改进对外宣传方式,提高盐津知名度,树立盐津对外开放的新形象。大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以服务人民、服务社会主义为方向,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创作高扬时代精神、富有地方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大力发掘盐津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加强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抓紧对带有浓郁盐津特色的诗歌、对联、舞蹈、民间故事和历史传说的收集、整理、提炼,努力打造能充分反映盐津历史、人文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文化,逐步形成我县独特的人文资源优势。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继续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切实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切实抓好“扫黄”、“打非”工作,加强对互联网等现代传播手段的利用和管理。

(九)强化民主法制建设,大力构建平安和谐盐津。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法律监督、重大事项决定和人事任免等职能,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充分发挥我县人民政协在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等方面的作用。重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加强对政法部门的领导,深化司法改革,提升政法队伍素质,促进司法公正。规范行政机关行政行为,促进依法行政,增进人民政府与人民群众间的血肉联系。认真开展普法教育,健全和完善法律保障服务体系,提高法律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强党对武装工作的领导,积极开展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意识,支持武警部队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深入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活动。建立健全维护稳定工作责任制,及时排查和化解各种不稳定因素。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和黑恶势力,坚决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大力推进平安创建,加强基层基础工作,促进社会治安状况明显好转。加强公共安全管理,抓好安全生产,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高度重视、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做好人民调解和信访工作,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大力构建平安和谐盐津。

三、以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在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和队伍变化带来的新挑战,肩负着推动盐津经济社会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的历史重任。我们一定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富民兴盐的坚强领导核心。

(一)强化思想政治建设,努力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党章,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握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政绩观、荣辱观和发展观,增强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不断提高自己把握大局、分析形势、处理问题的能力。坚持从盐津的实际出发,认真研究和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深化对盐津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探索加快盐津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和新办法。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全县大多数人民的利益出发制定政策、开展工作。进一步破除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的思想观念,树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进一步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提高领导干部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自觉性,增强班子的整体活力。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健全党委工作制度,进一步完善党委内部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发扬领导班子内部的民主,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健全集体领导下的个人分工负责制,大力提倡敢于负责的精神。提高学习的能力、领导经济发展的能力、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团结协调的能力、招商引资的能力、贯彻落实上级指导精神的能力、增强品德修养和党性修养的能力。各级党委要善于把握政治方向,议大事、谋全局,加强对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领导。要把坚持党的领导同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尊重客观规律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对人大、政府、政协和人民团体工作的领导,当好他们的坚强后盾。

(二)狠抓党的组织建设,全面夯实执政基础。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随着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尤为重要和紧迫。我们一定要把这项固本强基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把我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成为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带领群众的坚强战斗堡垒。要认真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功经验,继续巩固和扩大教育活动成果,努力形成使干部经常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的长效机制。实施“双向培养”计划,在农村、企业努力把党员培养成为致富能手、技术骨干、拔尖人才,努力把致富能手、技术骨干、拔尖人才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党员。要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着眼于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重点做好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其他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工作,不断为党组织增添新鲜血液,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要根据不同群体党员的特点,更新管理观念,改进管理的方式方法,积极推进党员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发扬党内民主,切实保障党员的正常权利不受侵犯。要注意从政治上、生活上关心爱护基层干部和党员,帮助他们解决好实际困难,努力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要加大处置不合格党员的力度,保持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帮助党员增强党性,提高素质,切实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三)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切实抓好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实现盐津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迫切需要。全面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坚持把思想政治素质放在首位,严把政治关、品德关、能力关、作风关,真正把政治素质好、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健全干部考察、评价、监督和激励机制,完善民主推荐、民意测验、民主评议、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任前公示等制度,全面推行常委会和全委会任免干部票决制,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拓展干部考察的广度和深度,增加透明度,防止考察失真失实,促使优秀干部脱颖而出。切实做好培养选拔妇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工作。加大调整不称职、不胜任现职干部的力度,解决干部能上能下的问题。加大干部交流力度。注重干部的日常管理,建立健全干部监督机制,增强干部管理的长效性,防止和克服重选拔任用、轻监督管理的倾向。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要建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制和用人失误责任追究制,坚决反对和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决不让投机取巧、跑官要官的人得逞,也决不让勤勤恳恳、踏实工作的人吃亏。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优化班子结构,选好配强“一把手”,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努力把全县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忠实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强领导集体。

(四)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按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以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从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问题改起,切实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切实解决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以优良的党风带动、促进政风和社会风气的好转。牢记党的性质和宗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到问题多、矛盾多、困难大的地方去,掌握下情,摸清实情,体察民情,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努力成为破解难题的能手。做到中心工作领导在基层示范,热点难点问题领导在一线破解,重大事件领导在现场处置。要从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出发,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生活,尤其是要做好关爱弱势群体的工作。重视信访工作,建立职能部门限期解决群众反映重点问题制度,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结果。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决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反对一切脱离实际、照搬照抄、虚夸浮躁、不求实效的不良作风。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反对铺张浪费、讲排场、比阔气的奢侈之风。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为了老百姓,一切从自己做起,沉下身子狠抓落实,把党的方针政策落到实处。

(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要坚持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抓好责任分解、责任考核、责任追究三个关键环节,为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提供组织保证。各级党组织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贯彻从严治党的方针,深入持久地开展反腐败斗争。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在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办案件、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的同时,进一步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惩治腐败的力度,逐步建立起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把思想教育与制度建设结合起来,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不断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严肃查处党员干部的违法违纪案件,防止和纠正滥用权力、以权谋私和贪污腐化等行为,严厉惩处腐败分子。要把党内监督同法律监督、群众监督、民主监督、舆论监督结合起来,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等制度,确保反腐倡廉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实际成果取信于民。

同志们!今后五年是我县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关键五年。我们的任务光荣而艰巨,我们的责任重大而神圣。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团结拼搏,励精图治,开拓进取,为实现富民强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在市委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在市委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共哈尔滨市第十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查。

中国共产党哈尔滨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是我市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党代表大会。这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落实党的十六大和省第九次党

代会精神,动员和组织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立足现有、挖掘潜能,追逐应有、创新发展,为提前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而奋斗。

一、第十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回顾

市第十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世纪交替的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在党中央和省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落实党的十五大、十六大精神和中央、省委的各项战略部署,紧紧依靠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抢抓机遇,应对挑战,妥善解决前进道路上出现的诸多矛盾,战胜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保持了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全面完成了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各项任务,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成就。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实力上了一个新台阶。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增强,工业整体素质有所提高,第三产业稳步发展。从1997年到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由746.2亿元增加到1232.1亿元,年均增长11.2%,超过同期全国平均增长速度;工业总产值由763.6亿元增加到1167.0亿元,年均增长15.1%;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242.7亿元增加到316.2亿元,年均增长5.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339.6亿元增加到559.3亿元,年均增长10.5%;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63.5亿元增加到117.9亿元,年均增长13.2%;固定资产投资由159.5亿元增加到361.1亿元,年均增长17.8%。

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各种要素市场健康发展,市场体系初步建立。国有企业改革稳步推进,三年改革与脱困目标基本实现,国有企业资本比重进一步下降,国有经济的效益和质量进一步提高;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和活跃市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以新一轮土地承包和税费改革为重点的农村改革进一步深化。基本完成了党政机关机构改革,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流通、外贸、教育、科技、文化、医疗、卫生、城市管理体制等各项改革取得了新的进展。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加快,2002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7.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金额2.46亿美元,分别是1997年的1.2倍和1.4倍。“哈洽会”成交额逐年递增,2002年第13届“哈洽会”成交额达17.2亿美元。冰雪旅游成为世界级知名品牌,旅游外汇收入达7572万美元,是1997年的2.2倍。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成果,城乡面貌发生明显变化。五年累计完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90亿元,新建和改造道路条,新建桥梁46座,新增道路总面积达533.6万平方米,机场高速路、二环快速干道等一批重点路桥建设项目相继竣工;推进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治理污染企业525家,园林绿地面积达到5258公顷,是1997年的1.34倍;兴建了一批展示城市特色的广场和景观区;水、电、气、热和邮政、通讯等设施建设全面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不断加强,小城镇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初步形成了城乡规划体系,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精神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展。宣传舆论工作和思想道德教育不断加强,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以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核心,开展了树立新世纪哈尔滨人新形象活动,市民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积极开展军(警)民共建活动,连续四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断完善,爱国统一战线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工、青、妇等群众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增强。村民自治、居民自治和政务、厂务、村务、社区事务公开逐步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得到加强。加大地方立法和依法行政力度,依法治市水平不断提高。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深入开展与“×××”邪教组织的斗争,社会政治稳定。坚持党管武装,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进一步加强。

各项社会事业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总体达到小康。坚持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科技和教育事业快速发展,被国家授予“科教兴市先进城市”。文化、体育、卫生事业日益发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成果明显。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三条保障线”得到落实,五年共有23.4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002年全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00

第五篇:王珉在辽宁省十一次党代会上的讲话

王珉同志向辽宁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作 的报告摘登

全力改善民生构建幸福辽宁

王珉同志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社会建设与管理同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要着力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形成以人为本的社会管理新模式。

坚持民生优先成果共享,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职工工资集体协商机制、正常增长机制、支付保障机制,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和事业单位分配制度,切实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完善再分配调节机制,调整财政收支结构,鼓励增加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缩小不同群体、不同地区收入差距,促进共同富裕。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大力推动全民创业,积极鼓励科技人员、高校毕业生和青年创业,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促进充分就业、公平就业、稳定就业。大力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建设,深入开展和谐劳动关系企业创建活动,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进一步健全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增加社会保障投入,逐步提高统筹层次和保障水平。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和社会救助制度,实施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加强价格调控与监管。落

实好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强化保障性住房建设、分配及管理的政府责任,缓解部分群众住房困难。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加快推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积极发展社会事业,提高公共服务保障水平。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确保财政投入,强化素质教育。重视发展学前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创新普通高中发展模式,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升高等教育质量,鼓励发展民办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加快建设教育强省。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巩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成果,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建立全科医生制度,鼓励社会资本兴办医疗机构,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全面做好人口工作,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发展妇女儿童事业,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加快发展社会养老服务,强化老龄工作。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提升社会管理创新能力,营造和谐安定发展环境。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推进社会管理制度、体制机制和方法创新,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积极创建柔性服务、精细管理、常态治理、民主管理机制和信息系统,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提高全社会的管理服务能力。完善党政主导的群众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和权益保障机

制,明确责任,加大力度,切实解决好群众关注、涉及民生、关系稳定的重大社会问题。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主动回应群众合理诉求,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最大限度把矛盾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积极预防和依法惩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继续深化系列平安创建活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强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创新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推动各类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积极利用和依法管理互联网,确保网络健康发展。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以解决煤矿、交通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等问题为重点,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强化安全生产监管,采取更加有力措施确保食品药品安全,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坚持创新进一步激活发展动力

王珉同志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在新形势下推动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始终不渝地把改革开放创新作为动力之源。要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以更大决心和勇气推进改革,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加大体制转型攻坚力度,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提高行政效率,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切实搞好绥中、昌图扩权强县等改革。深化

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推进重点行业骨干企业重组,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积极稳妥推进厂办大集体改革。大力实施民营经济腾飞计划,推动民营经济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积极为民营经济和中小微型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鼓励重点园区在体制机制创新上率先突破。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建立健全士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组织,促进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深化财政体制改革,进一步健全公共财政体系。扩大社会融资总规模,加快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做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改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培育发展资本市场,推动优质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上市,支持大连商品交易所建成亚洲重要期货交易中心。积极推进沈阳经济区综合配套改革,鼓励先行先试,率先形成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为全省改革发展提供示范。

充分发挥沿海优势,构筑对外开放新格局。加快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及沿海港口群建设,促进港口、临港工业和城市联动发展,把我省建成东北亚经贸枢纽和功能服务区。积极争取国家支持设立长兴岛自由贸易园区。积极推进黄金坪、威化岛境外经济区合作开发,加快沿边开放和兴边富民步伐,提升北黄海对外开放层次。以引进新兴产业、高附加值产业大项目为重点,着力提高利用外资水平,让有限的资本和土地发挥更大作用。进一步稳定和拓展外需,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出口新

优势。优化进口结构,积极引进高技术产品和先进装备。按照市场导向和企业自主决策原则,务实推进“走出去”战略,鼓励各类企业开展跨国投资经营,积极收购科技型企业和引进研发团队。大力推进对内开放,积极参与东北及内蒙古四省区经济合作,促进环渤海以及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交流,努力实现互利共赢。做好支援西藏、新疆、青海等工作。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创新型辽宁建设。充分发挥科技对产业升级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以“大学科技城”、“生态科技创新城”、特色产业基地和高新区为载体,推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依托骨干企业和重大工程,实施技术创新和产业化项目,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王珉同志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关键在党。我们一定要深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经受住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和外部环境的重大考验,防范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和消极腐败的危险,以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为重点,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辽宁实现新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以理论武装为先导,提高全省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水平。教育党员干部坚定正确理想信念,增强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认真实施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排头兵”工程,加强理论学习,注重理论创新,以理论上的与时俱进引领行动上的锐意进取,以思想上的坚定统一保证工作中的步调一致,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切实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思路、促进发展的措施和领导发展的能力。

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培养造就高素质领导班子和干部人才队伍。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和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选拔任用那些政治坚定、有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优化领导班子结构,着力选好配强市县党政正职,注重培养选拔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鼓励年轻干部到艰苦地区、复杂环境、关键岗位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增长才干。推进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创新,持续开展干部系列培训,提高干部素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考核评价、管理监督、激励保障机制,提高干部工作的群众满意度。坚持党管人才,实施人才重大工程,培养造就高层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以良好的环境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进一步关心关爱老干部。

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始终铭记党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时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坚定不移依靠群众,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切实做到防懈怠、防平庸、防脱离群众、防贪腐。大力弘扬求真务实作风,经常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力戒浮躁、浮夸、弄虚作假。要讲真话、办实事,提倡开短会、讲短话、发短文,重在干事创业抓落实。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严禁铺张浪费、奢靡享乐,自觉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落实地方党委抓基层党建责任制,深入实施基层党建创新工程,持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增强党员意识,把服务群众作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任务和基层干部的基本职责。完善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全面推进农村、企业、城市社区和机关、学校、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等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和党员教育管理服务长效机制。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决惩处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通过教育和监督增强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深入推进“五大系统“建设,建立健全廉政风险防范机制,紧紧抓住对行政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的规范以及公民道德

和诚信建设,推进覆盖全社会的惩防体系建设。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坚决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贯彻《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加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组织监督与审计监督。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努力形成全党全社会共同推动反腐倡廉建设的良好局面。

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必须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进一步发挥人大政协作用,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责,加强立法工作,增强监督实效,讨论决定重大事项;支持人民政协切实履行职能,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健全民主监督机制,提高参政议政实效。加强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团结合作,巩固和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加强民族、宗教、侨务、外事和对台等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健全民主制度,加强法制建设,推进依法行政,确保司法公正。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王珉同志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实现全面振兴的迫切需要。要继续推进文化改革发展,促进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努力建设文化强省。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省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党员、教育人民,宣传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宣传学习“当代雷锋”郭明义等模范人物,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牢固树立遵纪守法意识,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培育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加强青少年思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用先进文化塑造一代新人。搞好重大主题宣传,扩大思想文化阵地,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大力普及科学知识。

繁荣文化事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快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推进各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加快重点文化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培育具有辽宁特色的群众文化品牌,鼓励创作思想性艺术性现实性相统一的优秀文艺作品。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加快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申遗步伐。

壮大文化产业,增强辽宁文化竞争力和影响力。以重点文化企业为龙头,做大做强出版印刷、报刊发行、广播影视、演艺娱乐、文化旅游、动漫等主导文化产业。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文化企业,带动文化产业跨越式

发展。加快广电网络资源整合与“三网融合”,促进网络信息化、产业化发展。提升文化产业综合竞争力,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我省支柱性产业。加强对外文化交流。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创新发展。全面完成国有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推动文化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文化市场主体,规范文化市场经营秩序。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推进中部城市群文化体制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实施跨区域跨领域跨行业整体改革和资源整合。积极推动文化创新,引领时代进步,促进社会和谐。

全力办好第十二届全全运会,促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协调发展,提高城市文明程度。

下载王珉在中共辽宁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王珉在中共辽宁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中国共产党大连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建设富庶美丽文明的现代化国际城市而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大连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1年7月13日) 唐军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

    在中国共产党肥东县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杨宏星在中国共产党肥东县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1年6月20日 坚持科学发展建设美好肥东为早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2011年6月10日)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

    在中国共产党贵州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引坚持科学发展奋力后发赶超 为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而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贵州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2年4月15日) 栗......

    在中国共产党广东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 加快转型升级 建设幸福广东 ——在中国共产党广东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2年5月9日) 同志们: 我代表中共广东省第十届委员会向大会......

    在中国共产党龙山县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团结拼搏 勇往直前 奋力夺取建设“六个龙山”新胜利 ——在中国共产党龙山县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张才金 (2011年6月20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我代表中国共产党龙山......

    在XX县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抢抓机遇 真抓实干 为实现富民强县目标而努力奋斗——在中国共产党XX县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XXX(2006年5月29日)各位代表、同志们:中国共产党XX县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是在扎实推进......

    在中国共产党长垣县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为持续推进长垣科学发展而团结奋斗 ——薄学斌同志在中国共产党长垣县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摘编)第十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回顾 县十次党代会以来,县委在上级党委的......

    本溪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昂首十二五建设新本溪 为实现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本溪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1年6月21日) 冮瑞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共本溪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