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影响中国消防发展之100人
中国消防届百位名人
以下是在消防学术领域长期工作并有突出贡献和影响的消防专家、学者,在此向前辈们致敬
1.张永胜 中国消防协会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中心主任。2.范维澄 中国科技大学火灾重点实验室主任,院士。3.袁宏永 中国科技大学火灾重点实验室教授。4.霍 然 中国科技大学火灾重点实验室教授。5.廖光煊 中国科技大学火灾重点实验室教授。6.刘申友 中国科技大学火灾重点实验室教授。
7.程远平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系副主任、博士生导师。8.蒋军成 南京工业大学消防工程系教授。9.吴启鸿 中国消防协会高级工程师。
10.陈家强 公安部消防局政委,少将,高级工程师。
11.胡传平公安部上海消防科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12.厉 剑 公安部沈阳消防科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13.钱建民 公安部四川消防科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14.经建生 公安部天津消防科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15.郭铁男 公安部消防局政委,少将,高级工程师。16.杨 隽 武警学院副院长、博士,高级工程师。17.朱力平公安部消防局总工程师,博士,高级工程师 18.杜兰萍 女,公安部消防局副总工程师。19.杨志杰 公安部消防局防火处高级工程师。20.沈友弟 上海市消防局高级工程师。
21.倪照鹏 公安部天津消防科研所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22.朱承华 江苏省省公安厅巡视员。23.马 良 武警学院消防工程系主任。
24.唐祝华 公安部上海消防科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25.李瑜璋 公安部上海消防科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26.陈引初 公安部上海消防研究所副研究员.。27.闵永林 公安部上海消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28.阙兴贵 公安部上海消防研究所副研究员.29.李建中 公安部上海消防研究所研究员.30.吴学华《上海消防》杂志社摄影家。
31.吴颐伦 公安部天津消防科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32.范 桦 国家消防装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33.韩占先 公安部消防产品合格评定中心主任。
34.覃文清 女,公安部四川消防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35.秘义行 公安部天津消防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36李建华 武警学院消防指挥系主任、教授。全国灭火救援专家委员会专家。37.张学魁 武警学院消防指挥系副主任
38.景 绒 武警学院指挥系任消防监督管理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39.朱吕通 中国武警学院消防指挥系
40.康青春 武警学院消防指挥系灭火指挥教研室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41.肖学锋 公安部消防局科技处高工。42.曾 杰 上海市消防局高级工程师。43.高正超 重庆市消防总队副总队长.44.张高潮 贵州省消防总队总队长
45.季俊贤 江苏省消防总队防火部部长,高级工程师。46.洪利川 云南省昆明市消防支队支队长。
47.陈寒根 上海市消防总队、上海市消防与灭火救援专家委员会主任, 高级工程师。48.伍和员 公安部灭火专家组成员、高级工程师。49.汪永明 上海市消防局司令部副参谋长。
50.李 海 江苏省消防总队高级工程师
51.司 戈 公安部消防局防火处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建筑防火审核工作。52.李采芹 《中国消防手册》编辑部总编辑 53.蒋永琨 中央公安部七局,高级工程师 54.徐世荣 《中国消防》杂志社主编。55.徐晓南 武警学院消防工程系教授。
56.商靠定 武警学院消防指挥系灭火指挥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57.伍作鹏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教授。
58.陈 南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消防工程系信息工程教研室主任,教授。59.屈立军 武警学院消防工程系教授。60.邵建章 武警学院消防工程系教授。
61.丁国锋 首安工业消防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62.王际锦 南京消防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教授级高工。63.韩 新 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64.花铁森 国家智能建筑弱电技术专家,高级工程师。
65.宋佳城 秦皇岛海湾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董事长。66.沈耀宗 武警学院专家组组长,灭火救援技术委员会副主任。67.杜文锋 武警学院消防工程系副主任、首席导师。68.李 树 昆明消防指挥学校校长、副教授。69.兰 彬 公安部四川消防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70.高 伟 公安部消防局科技处高级工程师。71.范强强 公安部上海消防科学研究所副译审。
72.黄晓家 机械工业部设计研究院给水排水和消防工程设计教授级高工。73.李引擎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防火研究所建筑防火研究员。74.吕欣驰 公安部沈阳消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75.周文森 云南省消防总队防火部高级工程师。76.王亚森 天津市公安消防局副局长。
77.田景章 公安部消防局火灾事故原因调查专家组。
78.徐明超 甘肃省消防总队防火指导处处长,高级工程师。79.李春孝 山东省消防总队司令部高级工程师。80.李彦军 山西省公安消防总队高级工程师。81.郑端文 河北省消防总队高级工程师。
82.董昭凯 山东省消防总队威海市支队防火处处长。83.孙 宇 吉林省消防总队建审处处长,高级工程师。84.金秀芬 辽宁省消防总队建审处高级工程师。85.林耀斌 福建省消防总队防火监督部高级工程师。86.李汝敏 天津市消防总队政委, 高级工程师。
87.廖世槐 江西省消防总队总队长,高级工程师,法学硕士 88.温燕茹《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副主编。89.孙伯春 浙江省消防总队副总队长。90.祁祖兴 苏州市消防支队高级工程师。91.高 伟 公安部消防局高级工程师。92.屈 励 公安部消防局高级工程师。
93.林 松 女,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安消防总队高级工程师。94.诸 容 公安部上海消防研究所副研究员。
95.陈先斌 武警学院消防工程系防火工程教研室讲师 96.谢福根 上海市消防总队高级工程师。
97.严晓龙 浙江省公安厅消防总队高级工程师。
98.李修柏 湖南省消防总队建审处处长,高级工程师。99.黎天荣 湖北省公安消防总队副总队长高级工程师。100.沈 纹 公安部消防局防火处高级工程师。
第二篇:曾国藩是对中国历史进程有大影响之人
曾国藩是对中国历史进程有大影响之人,同时也是最显赫、最具争议性的晚晴重臣,对他的总体评价至今仍难以定论。
从负面来看,他是绞杀太平天国起义的主将,并在镇压捻军起义中充当重要角色,其手段之残忍,令人发指,尤其是在攻入天京后,纵兵烧杀淫掠,仅仅横遭屠杀的平民百姓,就多达十余万人,连儿童都未能幸免,使南京几乎沦为死城,由是留下“曾剃头”、“曾屠户”的恶名;在1870年的“天津教案”中,他对外奴颜卑膝,对内滥杀无辜,又留下“大汉奸”、“卖国贼”的骂名。
但若一分为二地看,他又是晚清著名的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和洋务要员,在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并留下了启迪智慧、讲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的《曾国藩家书》,被颂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这样的称颂虽未免有夸张成分,但也并非全无道理。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曾国藩还是为毛泽东和蒋介石所共同推崇的历史人物。
毛泽东在1917年8月25日《致黎熙锦信》中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使人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乎?”并从曾国藩的《爱民歌》中受到启发,更加注重军队的精神教育工作,创立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直到晚年还说:“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蒋介石则说“曾文正家书及书礼,为任何政治家所必读。”多次告诫他的子弟僚属要多看。并认为“曾、左能打败洪、杨是他们的道德学问、精神与信心胜过敌人。”
这都说明,曾国藩确实是一个具有很高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的人。抛开其《家书》和《爱民歌》不论,仅仅从其写下的一副集句对联中便可以看出。攻占天京后,曾国藩坐镇东南半壁江山,在经济上掌控了中国最富饶的地区,在人才上更具有“天下英才尽归曾幕”的优势,兵势上又挟全胜余威,锐不可当。于是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王闿运等部属幕僚都一致规劝曾国藩造反,但曾国藩严词拒绝,并写下一副对联抒明心志,曰:“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其上、下联分别取自苏东坡、王安石的诗句,他妙手拈来,集成一对,竟似浑然天成。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的道德修养、理想信念、精神追求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后,于“倚天”之处,再俯视这些“花无数”的尘世诱惑,就能不为所动,凛然超越,只会更加专注于自己的圣贤事业。
从这幅对联中,我们不难看出,曾国藩的境界,不但超越了各种浮华诱惑,也不仅仅局限于对朝廷的忠诚,而是将维护传承儒家文化,作为自己毕生的精神追求。其抒发的克己修身、讲仁守义、坚守信仰、宁静致远的可贵精神,不能不令人肃然起敬。于是诸人看罢,喟然长叹,自此绝口不提造反事。
这样崇高的精神境界,即便放在今天,也同样令人受益匪浅。它至少可以告诉我们,在社会转型期愈发喧嚣、浮躁的大环境中,保持清醒头脑,加强道德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对于我们锻造人格魅力,干好人生事业,将是何等的重要。
这样想来,现在的一些人尤其是领导干部,之所以栽跟头,并不是缺乏聪明才干,而恰恰是在个人精神境界上出了问题。这些人在台上讲话时唾沫星子乱飞地慷慨陈词,动辄说难道我们人民公仆的境界还不如封建时代的官僚么?锒铛入狱时又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追悔莫及,动不动就拿资产阶级腐朽思想说事。
其实,资产阶级的官员未必都像他们那样贪婪无耻,而我们的这些官老爷的精神境界,还真就比不上封建时代的某些官僚。最起码,跟人家曾文正公比,他们还真就差远了。花未开全月未满的字面意思是:鲜花开放但还没有全部盛开,月亮盈圆但还未到十五,这时候,我们对美好事物充满了期待,是最好的时候。如果花还未含苞,月还没现月牙,美好的事务还遥遥无期,或者花已盛开,月已全满,接下来的就是逐步凋零和亏缺,就打了折扣了。所以,这句话体现了曾国藩的人生哲学,就是物极必反,任何事物都要留有余地,不要追求极致。
曾国藩是对中国历史进程有大影响之人,同时也是最显赫、最具争议性的晚晴重臣,对他的总体评价至今仍难以定论。
从负面来看,他是绞杀太平天国起义的主将,并在镇压捻军起义中充当重要角色,其手段之残忍,令人发指,尤其是在攻入天京后,纵兵烧杀淫掠,仅仅横遭屠杀的平民百姓,就多达十余万人,连儿童都未能幸免,使南京几乎沦为死城,由是留下“曾剃头”、“曾屠户”的恶名;在1870年的“天津教案”中,他对外奴颜卑膝,对内滥杀无辜,又留下“大汉奸”、“卖国贼”的骂名。
但若一分为二地看,他又是晚清著名的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和洋务要员,在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并留下了启迪智慧、讲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的《曾国藩家书》,被颂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这样的称颂虽未免有夸张成分,但也并非全无道理。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曾国藩还是为毛泽东和蒋介石所共同推崇的历史人物。
毛泽东在1917年8月25日《致黎熙锦信》中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使人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乎?”并从曾国藩的《爱民歌》中受到启发,更加注重军队的精神教育工作,创立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直到晚年还说:“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蒋介石则说“曾文正家书及书礼,为任何政治家所必读。”多次告诫他的子弟僚属要多看。并认为“曾、左能打败洪、杨是他们的道德学问、精神与信心胜过敌人。”
这都说明,曾国藩确实是一个具有很高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的人。抛开其《家书》和《爱民歌》不论,仅仅从其写下的一副集句对联中便可以看出。
攻占天京后,曾国藩坐镇东南半壁江山,在经济上掌控了中国最富饶的地区,在人才上更具有 “天下英才尽归曾幕”的优势,兵势上又挟全胜余威,锐不可当。于是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王闿运等部属幕僚都一致规劝曾国藩造反,但曾国藩严词拒绝,并写下一副对联抒明心志,曰:“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其上、下联分别取自苏东坡、王安石的诗句,他妙手拈来,集成一对,竟似浑然天成。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的道德修养、理想信念、精神追求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后,于“倚天”之处,再俯视这些“花无数”的尘世诱惑,就能不为所动,凛然超越,只会更加专注于自己的圣贤事业。
从这幅对联中,我们不难看出,曾国藩的境界,不但超越了各种浮华诱惑,也不仅仅局限于对朝廷的忠诚,而是将维护传承儒家文化,作为自己毕生的精神追求。其抒发的克己修身、讲仁守义、坚守信仰、宁静致远的可贵精神,不能不令人肃然起敬。于是诸人看罢,喟然长叹,自此绝口不提造反事。这样崇高的精神境界,即便放在今天,也同样令人受益匪浅。它至少可以告诉我们,在社会转型期愈发喧嚣、浮躁的大环境中,保持清醒头脑,加强道德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对于我们锻造人格魅力,干好人生事业,将是何等的重要。
这样想来,现在的一些人尤其是领导干部,之所以栽跟头,并不是缺乏聪明才智,而恰恰是在个人精神境界上出了问题。这些人在台上讲话时唾沫星子乱飞地慷慨陈词,动辄说难道我们人民公仆的境界还不如封建时代的官僚么?!锒铛入狱时又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追悔莫及,动不动就拿资产阶级腐朽思想说事。
其实,资产阶级的官员未必都像他们那样贪婪无耻,而我们的这些官老爷的精神境界,还真就比不上封建时代的某些官僚。最起码,跟人家曾文政工比,他们还真就差远了。
”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是曾国藩的对联,为集句联。
上句出自苏轼诗:芙蓉仙人旧游处,苍藤翠壁初无路。戏将桃核裹黄泥,石间散掷如风雨。坐令空山出锦绣,倚天照海花无数。花间石室可容车,流苏宝盖窥灵宇。何年霹雳起神物,玉棺飞出王乔墓。当时醉卧动千日,至今石缝余糟醑。仙人一去五十年,花老室空谁作主。手植数松今偃盖,苍髯白甲低琼户。我来取酒酹先生,后车仍载胡琴女。一声冰铁散岩谷,海为澜翻松为舞。尔来心赏复何人,持节中郎醉无伍。独临断岸呼日出,红波碧巘相吞吐。径寻我语觅余声,拄杖彭铿叩铜鼓。长篇小字远相寄,一唱三叹神凄楚。江风海雨入牙颊,似听石室胡琴语。我今老病不出门,海山岩洞知何许。门外桃花自开落,床头酒瓮生尘土。前年开合放柳枝,今年洗心归佛祖。梦中旧事时一笑,坐觉俯仰成今古。愿君不用刻此诗,东海桑田真旦暮。
下句出自王安石《伯牙》诗:千载朱弦无此悲,欲弹孤绝鬼神疑。故人舍我闭黄壤,流水高山心自知。
编辑本段联句解读 有人曾劝曾国藩“鼎之轻重,似可问焉”,让其夺位,曾国藩便以此联答之,告诉诸人,这才是他毕生所要追求的人生境界,于是劝者止声,这两句话描述的是一种大气魄,大场面,倚天观海,阳光照在海面,海天一体,浪花飞腾,此时的自己心胸犹如隐藏着流水高山而博大起来,同时流水高山等也有一种淡薄之味,这是一种最超然的境界。
这句诗的背景是湘军将领集体暗示,恳请曾国藩自立为王时,曾就用此诗表达了自己崇尚清高,淡雅的圣贤,不愿去称王称帝,从而打消了众将的一番企念。此句完全表明了曾有清高,淡泊,忠诚,知恩图报的君子小义,却没有为天下苍生当仁不让,大义灭亲的圣贤王道!
编辑本段艺术赏析
字如其人。看曾国藩的楷书字,端正中有一股杀伐之气,摄人心魄。难怪,在晚清动荡的局势下,曾公能独撑半壁。曾国藩的字犹如老火靓汤,须慢品细尝。这是读书人的字,字里行间充溢的是学问。时人作书,如方便面的料包勾兑,为一时之鲜。因为,书读少了。一个人的学养,是可以从他的字里看出的。
应该说,曾国藩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他的审美理想。其书沉郁雄挫,骨力内蕴而不失遒媚。更为可贵的是,其书作风格不拘,在庙堂气中保持着多样化的风格面目。取法的书家也不限于欧阳询、柳公权、李北海、褚遂良、黄山谷、赵孟頫,而是转益多师,博涉为优,于颜鲁公、何绍基皆有采撷。为读书习楷是文人的两个基本功,自己身体力行,数十年如一日,并以之教导子侄。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至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出生于湖南双峰县荷叶镇天坪村(旧属湘乡县)。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
小阳的日记
小阳的主页 广播 相册 喜欢 发豆邮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2010-04-02 20:44:13
最早是在2004年一次讲座中,听到这四句话,讲座结束前的寄语,后来也多次查阅其含义,感觉都不够透彻,今日才彻底领悟。
北宋著名理学家、关学领袖张载(字子厚,人称横渠先生,1020-1077年),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遗产,其中包括他的四句名言,这就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四句名言历代流行不衰。近年,温家宝总理在国外演讲或接受记者采访,曾多次引用;2005年,时任台湾国民党主席的连战先生访问大陆,也曾用以寄语北大学子。足见张载四句名言的精神感召力之强盛。
根据张载四句名言每一句开头都有一个“为”字的特点,可以简称“四为句”。对于“四为句”,解释的难点在第一句。笔者根据多年的研究心得,对“四为句”简释如下。
第一句“为天地立心”。目前比较流行的解释是,认为天地没有心,但人有心,人的心也就是“天地之心”;“为天地立心”就是发展人的思维能力,以理解自然界的事物和规律。这是一种误解。首先,在古代“天地”一词并不专指自然界。儒家经典《易传》中有一个关于天、地、人的“三才”宇宙模式,表明古人倾向于把天、地、人看作一个整体。因此,“天地”也就是“天地之间”的意思,既包括自然界,也包括个人和人间社会。张载把社会涵义的“天地”也称作“天下”。其次,张载并没有否认“天地之心”的存在。“天地之心”是《周易·复卦》的术语,张载作为著名的易学家认为,“天地之心惟是生物。”(《横渠易说·上经》)显然,在天地能够生成万物这一意义上,张载是肯定天地是有心的。生物之心是天地所固有的,无需人来“立”,否则将不恰当地夸大人的能力。其实,“为天地立心”是指为社会建立一套以“仁”、“孝”等道德伦理为核心的精神价值系统。张载在其著作《经学理窟》中,对“立心”的涵义、方法等内容有集中的论述,如果视而不见,对“立心”的理解则易流于臆断。在张载看来,“立心”也就是“立天理”之心,因为天理“能使天下悦且通”,从而使“天下”(社会)必然会普遍接受仁孝之理等道德价值。(《正蒙·诚明》)依据这些资料来看,“为天地立心”的涵义很清楚,其重点不在认识论,而在价值论。
第二句“为生民立命”。“生民”指民众,“命”指民众的命运。这涉及儒家一直关注的“安身立命”问题。史称,张载“喜论命”。“为生民立命”之“命”,主要指人的命运。历史上长期流行的是命定论,认为人只能听凭命运的摆布。然而张载却认为,只要通过自己的道德努力,人就能够在精神价值方面掌握自己的命运从而赋予生命以意义。因此,“为生民立命”是说为民众选择正确的命运方向,确立生命的意义。
第三句“为往圣继绝学”。“往圣”,指历史上的圣人。儒家所谓圣人,其实就是指人格典范和精神领袖。“绝学”,指中断了的学术传统。理学家普遍认为,儒家学统自孟子之后就中绝了,所以要努力恢复。张载继承“绝学”,却并非照搬前人,而是力求创新,在他的学说中有不少内容是六经所未载、前圣所未言的。
第四句“为万世开太平”。“太平”、“大同”等观念,是周公、孔子以来的社会政治理想。到北宋,以范仲淹、李觏等人为代表的政治家、思想家都提出过“致太平”的主张。张载不局限于当下的“太平”秩序,而是以更深远的视野展望“万世”的“太平”基业问题,这是他的不同凡响之处。
对“四为句”的理解,不能脱离宋初的建国背景。赵宋统治者总结国家长期分裂的经验教训,为了重建社会秩序,确立了“以儒立国”的国策。在这种政策环境下,以张载等人为代表的北宋理学家的最大关怀,是为儒家所追求的理想秩序奠定永恒的精神基础,而不是认识“自然界的规律”。
总之,“四为句”涉及社会和民众的精神价值、生活意义、学统传承、政治理想等内容。我们可以把张载的“四为句”翻译成现代汉语:为社会重建精神价值,为民众确立生命意义,为前圣继承已绝之学统,为万世开拓太平之基业。(作者系陕西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第三篇:影响中国发展的原因之我见
李华武影响中国发展的原因之我见
影响中国发展的原因之我见
班级:B1003193班姓名:李华武学号:1100319064 摘要:中国近些年来一直保持着高速发展的速度,那么影响中国发展的因素是什么?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关于中国社会的认知以及中国社会,经济的内在情况,综合分析了影响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些因素。
关键词:中国威胁论;贪污腐败;CPI;环境污染;资源紧缺;人口老龄化;
中国已不再只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她是一个正在崛起的经济超级大国,一个正在书写世界经济历史的大国。如果说过去一个世纪是美国世纪,那么本世纪似乎应该是中国世纪。--------------欧洲政策中心的创建主席科洛斯克
一. 中国发展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对外搞封关自守,拒“资本主义经济”于国门之外,对内则实行计划经济,导致了法制的破坏,人权的践踏,文化的凋敝,经济的混乱,中国社会的发展停滞不前。这段时间,同处于战乱结束的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家都纷纷崛起,只有中国仍旧踏步,等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时,差距已经明确的摆在那。随后,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改革开放的方针被确立。从此掀开中国历史发展的新篇章。
改革开放的本质是改制度,立新规,回归常识,回归到社会发展的主流方向上来。由于改革的市场化取向,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得中国经济奋起直追。改革开放的30多年里,我们看到了中国的巨大发展,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增长贡献也越来越高,从2005年起,我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占据14%以上,并逐年提高,仅次于美国,居于世界第二位。
二.中国发展的问题及制约因素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极为迅速,综合国力显著提升,但是伴随着这些发展,中国也出现了各种各样无法摆脱的问题。
第一.中国日益拉大的贫富差距。改革开放前,中国社会实行的是计划经济,统一分配,人
们的所得虽然不一定是合理的,但是,仅从个人来说,差别相对较小。自从走向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实行“先富带动后富”的策略,如今,整个社会里,中国开始走向两极分化。国内外所有经济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表明,中国的基尼系数已超过国际公认的0.4警戒线。据世界银行的有关报告,中国社会的基尼系数已扩大至0.458;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统计数字显示,中国目前的基尼系数为0.45,占总人口20%的最贫困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只有4.7%,而占总人口20%的最富裕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高达50%;中国国家统计局前期公布的数据也表明,我国最富裕的10%人口占有了全国财富的45%,而最贫穷的10%的人口所占有的财富仅为1.4%。这些数字充分显示了中国贫富不均的严重程度,也显示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成果未能被社会各阶层共享,而是绝大部分聚集在少数人手中。贫者愈穷,富者愈富,社会的贫富差距的拉大,使得中国社会的矛盾也日益增加。
第二.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将导致国家的发展趋向回落。改革开放前以及初期,中国大学
里农村学生所占比例也严重下降。2009年一月初,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发文说,“过去我们上大学的时候,班里农村的孩子几乎占到80%,甚至还要高,现在不同了,农村学生的比重下降了。这是我常想的一件事情。” 华南师范大学人才测评与考试研究所所长张敏强说,10年前他已在中山大学做过不完全的调查,“当时城市大学生已占90%,现在估计只会更多。”城市的迅速发展,消费的迅速提高,大学的消费水平远远超过农村的收入,大部分地方都无法支付而选择退出,再加上就业压力的不断提升,大学毕业后,农村学子的就业也无法给他们保证一个更好的出路。此矛盾在未来的发展将持续影响着中国贫富差距的拉大,使得社会财富的分配更加不均,如此延续,我们追求的共产主义社会何时才能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否仍旧处于正轨之上?另一方面来说,但从社会平均基因的角度来说。我曾读过一篇论文,作者认为,社会的聪明基因分配时合理的,即农村和城市都有各自的比例,只有农村和城市的孩子一起上大学,才能保证社会的聪明基因。如今,农村大学生的减少,将使社会充斥了更多的城市大学生,而他们所携带的聪明基因不够使整个城市进化,长久以往,整个社会将会“变笨”,我深以为然。
第三. 蔓延的腐败问题也日益进入到人们的视线之中。近些年来,社会上涉及的贪污腐败,滥用职权等问题日益增多,所涉及金额之大均令人发指。如此显著的现实,让人们对政府的信心均有不足,这必将严重影响政府的政策执行等等一系列问题。中国的高官身价都很高,其资金来自于何处?中国公务员的工薪不高,但是年收入在中国向来居高不下,其内中玄机想来大多数人都有耳闻,如此社会,是发展动力何在? 第四. 中国社会的人口老龄化。这一现象肯定会使中国未富先老。改革开放前,中国以“人
多力量大”为口号,虽然加重了中国的负担,但是也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生
李华武影响中国发展的原因之我见
力军。随后的计划生育,使得中国的生育率降低,虽然减少了总过总人口的增长速度,但是同样降低了青幼年的比例。预计老年人在人口中的比例将从2005年的7.6%增加到2025年的13.7%。人口老龄化将使就业年龄人口(15—64)岁的相对比重从2010年起将有所下降,这部分人口的绝对数字将从2015年开始减少。如此,中国社会的发展必将之后。
第五. 过度的工业化对于知识经济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因为知识经济更多的要依赖于
服务机构的发展。中国现在的快速发展,更多是工业的发展,由此影响了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形式,将在以后的时间里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原因。
第六. 过度依赖国外投资。中国经济的发展,比较重视吸引外资,这使得中国经济有了快
速发展,但是这也使得国内经济比较脆弱,使得中国企业在跨国企业面前显的竞争力不强。
第七. 能源依赖和环境污染。中国这些年的高速发展,伴随着对资源的高度消耗以及环境的严重污染。中国不能走发达国家曾经崛起的模式,即先污染后治理。现在的现实情况是,国际资源都相对紧缺,中国没有那么多时间走这样一个完整的周期,中国应该提前审视自己面临的环境和资源问题,这也会影响中国发展的脚步,但是长久来看这是有利的。中国是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河流和湖泊污染非常严重,特别是北方地区,至少6000万人难以获得足够的饮用水。空气质量方面,在全世界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中,中国占16个。中国是世界上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多的国家。
第八. 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我国国内CPI过高,已长久超过安全指标。物价水平特别是食
品价格的水平呈现出迅速攀升的态势。这让占中国人口70%的中低收入人群感受强烈,也进一步推高他们的储蓄意愿。央行公布的一季度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只有14.2%的居民倾向于“更多消费”,同时存在的一个问题是过去多年,不止是过去两年,也许是过去十年,货币超发。因为有一个时间的滞后期,它的后续效应开始显现。首先是资产价格,房地产的价格、股票的价格居高不下,接着发生的就是从去年开始显现的CPI的增长速度超过了温和的通胀水平,达到了5,甚至是5以上的水平。过度储蓄和消费不足已经严重影响中国的发展脚步。
第九. 国际社会,曾经或仍然有几种论调流传,即“中国崩溃论”和“中国威胁论”。曾经
国际上悲观的认为,如果中国人不能养活自己,那么整个世界都将挨饿。但是中国的努力,中国的现实像世人证明了,中国的实力。中国的高速经济发展一度被人们
所怀疑,然而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持续增长,如今国际论调已渐趋平静。但是如今国内人们信心不足,国内反而泛起了“中国崩溃论”的流传。而对于“中国威胁论”,伴随着中国的快速崛起,此论调却一直广为流传。犹以日本,美国等一些国家,对中国始终抱有敌视态度,他们采取各种方法来侵入中国社会,影响中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所谓“中国威胁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即“中国经济威胁论”,认为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会影响世界的经济发展;“中国军事威胁论”,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必将走向军事扩张的道路;“中国文明与意识形态威胁论”,认为中国的社会主义思想将对西方社会造成影响。这些论调在西方社会以及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的流传,对中国的发展有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三. 解决问题,克服困难
中国的发展脚步不能停下,可是这是一个很困难的问题,不是想想就能做好的。中国的发展已经出现了这么多矛盾,怎么才能解决这些矛盾,克服这些难题成了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这将又是一次改革,而改革总是伴随着疼痛,只是相信我们中国一定可以克服这些难题。要解决这些问题还是要分别对待。
第一. 中国要和平崛起,也必须和平崛起。中国这些年的崛起之路已经让世界感到了震惊,也让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深以为威胁,为了给自己一个崛起的机会,中国必须做好外部工作,进行和平崛起,决不能走武力扩张的道路,当然这和中国一贯的作风不符,相信不会出现。
第二. 中国国内的教育制度应该进行一定程度的改进。中国应该继续进行教育制度的改革,而不是一直空喊口号。中国的教育资源需要进行一次新的分配,社会资源的分配不均,需要由国家出面来进行重新分配,而不是等待着市场的自由控制,不然只怕有一天大学校园越来越难见到农村的孩子,社会至此,何谈一国的繁荣?
第三. 社会制度的变革。在我国,监督管理机制不成熟,使得社会上贪污腐败行为非常严
重,而且一旦出现皆是巨款,至于滥用职权行为更是不可胜数,如此社会,何谈繁荣?就算繁荣,其背后也终究隐藏了无数的黑暗。国家的税收,国家的情况不够透明化,人民虽有法定的权利,却未见有何真正意义的使用,如此,可能称为公平?一个国家的发展,人人有责,可是机会在哪里?人微言轻,只是怎么样改革还需要有志之士提出些可行的方案。
第四. 社会福利机制的完善。中国老龄化现象的加剧,使得社会必须要对这部分人负责,李华武影响中国发展的原因之我见
福利制度的完善对社会的安定有很大作用,也会增加人们的国家归属感,使得人们更加努力。
第五. 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国际资源的相对紧缺,使得中国不能走发达国家那种
先污染后治理的方法,中国没有那么多时间。我们只能走发展中保护环境的策略,或许这会影响中国发展的脚步,但是长久来看,这是一种非常好的策略,只是这会伤害投资者的利益,怎么样进行协调将是一个难题。
第六. 中国经济发展相关控制。中国的CPI指数长久过高,对于维持稳定不利,储蓄过高
和消费不足影响了经济发展。政府应该出台一些强有力的方针政策来改善这个情况,而不是出些没有什么实际作用,或者治标不治本的政策,有时候需要有些牺牲才能进步。只是对一个社会,这种牺牲的过程很难,怎么把握则需要党和政府的努力了。这些年来,中国的发展始终极为迅速,哪怕是金融危机爆发时,中国也没有乱了阵脚,但是时代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以前不能代表以后,中国社会有了上述那么多的问题,怎么才能拿克服他们并保持持续发展是一个难题,本文提到的一些建议,但是鉴于认识还不够深刻等原因无法给出具体的方案。
第四篇:作为民之人,促xx发展
作为民之人,促xx发展
“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是纪检监察干部的神圣使命,是当前新形势下党中央对纪检监察机关和纪检监察干部在政治信仰、政治立场和岗位职责上提出的更高要求。开展“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主题实践活动,目的就是要求每个纪检监察干部把讲政治、忠于党,同实践党的宗旨紧密的联系在一起。通过参加委局组织的一系列活动和学习相关文件,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活动的内涵和意义。现就前阶段的学习和主题实践活动的开展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切实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当群众的贴心人 一是提高学习能力,进一步增强自身素质。纪检监察工作综合性强,涉及面广,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深入学习业务知识,用专业知识武装头脑,还要把这些理论贯彻落实到日常的工作中。在学习中,要有目的,有方向,要进行系统思考、系统安排。我们不管学什么,都要与推动纪检监察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善加利用。把学习知识、提高素质作为生存和发展的紧迫任务,通过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提高知识层次,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能力。
二是提高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工作的有效性。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日新月异的新形势,纪检监察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越来越多,这就要求我们在这些日益繁重的、不断发展的工作中,要结合工作实际,不断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巩固、升华值得保留借鉴的经验,彻底改进不足,不断用新思维、新观念开拓工作的新局面,满足新形势下的工作要求,将我们的工作推上新的台阶。
三是提高工作能力,进一步增强服务本领。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切实抓好行政效能投诉办理工作,依法维护投诉人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拓宽投诉的来源,完善行政效能投诉中心工作网络;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加大办理力度,严格执行投诉办理程序,努力提高办理水平和群众满意度;进一步加大投诉件的督查督办力度,切实维护投诉人的合法权益。
二、促进行政效能的提升,打造优良的经济发展环境。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是政府增强软实力、推动发展的重要环节。政府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要加强社会服务,转变政府职能,构建效能、服务、法治型政府。
一是督查全区重点目标,促进行政效能提升。以纪检和监察两项职能为有效手段,强化督查力度,进一步推动政府部门的行政效能的提升,确保政令畅通。通过每季度的经济社会奋斗目标督查工作督促各目标责任单位提高服务意识,强化服务效能,对照奋斗目标的实际进度,及时对各目标责任单位现行的目标管理考核制度提出合理建议,帮助各目标责任单位克服考核制度中的不足,推进全区经济社会奋斗目
标的完成。
二是开展企业走访服务,转变政府机关作风。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关在中心工作中的监督、协调、推进作用,通过深入开展企业走访效能建设活动,对企业进行跟踪服务,了解企业发展和经营环境总体状况,企业在经营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认真听取企业对机关工作作风、依法行政、行政效能、廉洁自律、服务意识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更好地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是建立长效服务机制,构筑起经济发展平台。将招商引资与护税、守税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建立和完善企业服务联席会议制度,充分运用该制度平台的力量妥善解决好企业在发展中所遇到各类问题。从全区选出一批成长性强、大有前途的中小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和跟踪服务,帮助企业协调问题,解决困难,扶持出更多的规模企业为全区的经济发展作贡献。
三、完善制度建设,深化党风廉政工作
一是要以强化权力制约为重点,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将纪检监察工作的重点放在对人财物管理使用、关键岗位的监督管理。纪检监察部门在日常工作中要同全区各相关职能部门加强沟通,相互配合,形成监督的合力,及时发现和纠正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健全完善监督检查制度。
二是切实抓好党风廉洁建设责任制的贯彻落实。党风廉
洁建设责任制是推进反腐倡廉工作、建立完善惩防体系的基础性制度。围绕落实反腐倡廉建设任务,不断完善责任分解、责任考核、责任追究制度体系,强化领导干部责任主体和“一岗双责”意识。以促进廉洁自律为重点,认真抓好各项廉政规章文件的落实。
三是要以促进权力透明运作为目标,完善政务公开制度。重点从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入手,以点带面,逐步规范政府信息公开内容,扩大公开范围,增强公开实效。结合实际,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紧扣业务流程,对政府重大决策事项、改革方案、工程建设和财务管理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公开,实现权力运作与监督制约之间的协调运行。
第五篇:台湾问题对中国和平发展的影响
台湾问题对中国和平发展的影响
对于台湾这个问题一直以来困扰着我国领导人,他们也都积极地想尽一切办法想把台湾给统一,这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梦想。只有这样我们国家才可以在没有内忧的情况下想理想的社会主义社会前进。但是不是有这么容易呢,当今在美国等国的干预下,收复台湾问题是变得越来越复杂,而这对于我们国家来说肯定不是一个好消息,对我国的和平发展也是一种严重的阻碍,在这篇论文当中,就以我的感想来谈谈我对“台湾问题对中国和平发展的影响 ”的看法!
首先就来看看台湾问题是个怎样的问题,它到底受哪些外部因素影响
长期以来,大陆始终坚持台湾问题是内政问题、绝对不容许外国势力指手划脚的原则。相信在今后,这样的原则也不会放弃。但是,大陆并不排斥与国际社会一道,维护台海和平,促进中国统一。特别是在近些年来,中国日益重视利用国际力量反对台独,稳定两岸局势。于是,对台湾问题的外部环境就有了需求,甚至带有紧迫性。
台湾问题是存在外部环境的影响的。在四个方面,外部环境的变迁深入影响台湾的未来走向。
第一个方面:中国的崛起,将会积累着引起台湾外部环境动态变化的因素;首先影响的是中美关系,其次是与其他相关大国的关系,其三是引发地区局势的改观。影响具有有利的方面,但也有可能存在不利的因素。不利因素最主要的是容易产生所谓“中国威胁论”,激发大国采取相应的反制措施,对两岸统一不利。
第二个方面:国际的变化,将会无可避免地影响台湾问题,使得台湾问题更趋国际化、复杂化。经济全球化有可能促使台湾与国际社会关系更加紧密。世界力量的多极化与多元化趋势,也使得大陆在解决台湾问题方面面临更多更大的制约。而主权理论与实践的变化趋势,也有可能成为台独势力的助力。
第三个方面:美国的变化,将会加大对台湾未来走向的影响力度。防止台海局势失控,是美国近期以来对台政策的阶段性目标;而美国对台政策的调整,也使中美关系减少了台湾问题的敏感因素,显示了中美在台湾问题上也有合作的可能性。但是,美国干涉台湾问题的基本立场不会改变,美国必将立足更长远、更有效地干涉台湾问题。
第四个方面:日本的演变,将会给台湾问题带来更大的风险性和不可预见性。日本未必愿意轻易地以中日关系破裂为代价来发展对台关系,但一定会在维持中日关系的框架下继续构筑日美共同干预台海体制以及推动对台政治与安全关系。日本对台政策可能有三种演变趋势:一,严格遵守中日原则。二,推动日台关系。三,坚持模糊战略。当前看来,日本对台政策正在向危险方面发展。
对于大陆来说,认识台湾问题的外部环境十分重要,因为台湾问题的最终解决,需要国际社会的理解和支持。所以,在今后大陆需要做到:一,认识清楚外部环境有利与不利的各种因素。二,采取有效对策,化不利为有利,减少障碍。三,把握好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在激烈变化的国际关系中,处理好台湾问题。
然而,台湾问题毕竟是中国的内政问题,解决台湾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大陆和台湾,尤其是取决于大陆的政策方针。解决台湾问题的主动权,在两岸的手中,绝对不在外国势力的手中。台湾问题的外部环境十分重要,但不是最终的决定因素。无论美国、日本、国际力量采取何种对台湾政策,最后都不得不要与中国崛起的形势及和平发展的策略作出妥协。
中国应该制定更加明确的国家发展战略和国家统一战略,并使得二者具有良性的“必要的张力”和互动关系。
为什么台湾问题这么急需我们国家解决?它对我们国家的安全和平发展到底有多大的影响呢,这就是接下来也是我这篇论文主要讨论的(当然这也是我自己的一点点看法)。
现阶段的中国正走向世界,无论是其海军建设、海上运输通道还是突破“第一岛链”的封锁,台湾问题都是解决的关键。更重要的是台湾问题涉及美日的因素,一旦美军介入,日本作为美国的忠实的同盟者也自然牵涉其中,这无疑是对中国安全环境的一大挑战,稍微处理不慎将会葬送中国现代化的发展进程。故“平和统一台湾”将是中国政府的最优选择,但这不能离开武力统一的国家军力基础。除了台湾问题外,中国还面临来自南亚次大陆的强国---印度的战略挑战,一旦顺利解决台湾问题,不仅增强国力,赢得国际声誉,还可以腾出更多的资源力量来发展对印关系,使中国真正崛起为区域性大国,也为营造出良好的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奠定现实的基础。
台湾问题能否和平而有效地得到解决对于中国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国家安全上更是如此。具体表现为:(1)台湾问题若久拖不决会对中国现代化进程造成干扰。它会使目前正处于战略发展机遇期的中国耗费有限的资源分配,如军费开支等,牵制中国政府很大一部分的精力,不能倾全力于实现国家的现代化或者延缓其现代化的历史进程。(2)在周边环境上,由于美国因素和日本政府的介入,令本来属于中国内政的台湾问题面临国际化的局面。同时,由于近年美国加强对台售武规模以及其扩大在东亚的军力存在,使东亚地区的安全环境逐渐恶化,台湾问题不确定性的发展趋势使中国传统的睦邻外交政策受到威胁,国家的安全得不到保障。(3)台湾问题阻碍着中美两国的关系的良性发展。台湾问题曾两度使中美关系降至建交以来的最低点.台湾问题成为制约中美关系进一步发展的症结所在,也是现今最有可能导致中美直接发生军事冲突的焦点,中国由此不得不面临美国和日本的军事介入,国家的安全环境面临潜在的威胁。(4)台湾问题倘若不能成功解决会造成消极的连锁反应,导致中国国内其他安全问题的激化,如“疆独”势力、“藏独”势力也将借机发难。这种假设局面的出现将主要会由于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处理不善,导致未能成功统一祖国,从而成为一个负面的示例,使中国政府的国内的安全环境逐步恶化,引起新一轮的分裂潮流,故台湾问题不仅关乎中国的外部战略发展的安全,同时也关系到国内环境的稳定和安全。(5)台湾问题的解决也是关乎中国能否成功崛起的转折点,如能实现两岸的统一,中国的崛起将以加速度向前迈进,台湾的IT技术、管理人才将能为中国的发展添砖加瓦,中国的海军也将真正走向蓝海,不仅打破美国所苦心经营的“第一岛链”,也把其对华的威慑性包围圈推到由马里亚纳—关岛—贝劳—澳大利亚—新西兰构成的“第二岛链”,中国国家的周边安全环境将得到较大程度上的改善,同时也有效保证了自身海上石油运输通道线路的安全。
如果台湾问题不能和平解决,台海爆发战争,首先受波及的是我国的进出口业务,国际间的金融业务交流也将受到大幅影响。由于出口在我国经济中所占的巨大份额,即使是国内市场保持一定的增长率,我国的经济总量仍将受影响而减少。战争需要大笔的经费支出,这将直接影响我国在经济建设上的资金投入,国内市场将形成通货膨胀,股票,房地产市场大幅下挫。战争中将对原有的基础设施造成破坏。中国大陆及台湾岛内的资产难以避免的外流。
这里的关键是大陆发动进攻的隐蔽性和战争持续的时间的长短。如果中国大陆迅速的发动战争,那么则可以避免大量资产从大陆和岛内的转移和流失。
而战争持续时间的长短是对经济的影响的决定性因素,短时间的战争时期内,国家所储存的战略物资仍可支持基本的国家经济发展,对国家的经济命脉造成的破坏较小。而且短期内就结束战争有利于重建国际投资者的信心,对重建有着极大的影响。短期的战争,对基础设施的破坏也小,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有资金的再投入,更需要时间的投入,损失越小,经济恢复的速度越快。如果战争时间被拖长,那么对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副作用将越来越显著,最后就会在中短期内得不偿失。现今我国大陆对台湾仍我压倒性的军事优势,政府仍然坚持和平统一的政策,应该是在博弈的结果上的正确选择。
说了这么多,也是感慨到现在台湾问题对于我们国家来说是个多么严峻的问题,做为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认识到问题的严俊性,要坚决的支持党的正确的领导方针,时刻关注实时动态,要理清其中的来龙去脉,争取早日把台湾问题解决,这样我们国家才可以更加的强大,统一祖国,刻不容缓!阅读前注意:1 此文章是本人的"台湾问题评析”课作业,如果碰巧有人搜索到这里,请不要抄袭。2 此纯属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组织或其他个人 3 如果你不赞成我的观点,欢迎批评指正 4如果此文引起臺灣朋友的反感,先說聲不好意思。如果 對政治不感興趣,可以不讀。
台湾问题与中国的和平发展
中华民族经历了从晚清以来的200年左右的衰落和缓慢发展阶段后,在新的世界秩序和形势下,终于有了再次崛起的机会和可能。这是我们的机遇,同时,和平发展也受到许多挑战,台湾问题就是其中之一。下面从台湾问题的影响,谈谈中国的和平发展。一,什么是和平发展
所谓“和平发展”(peaceful development),其实应该为“和平崛起”(peaceful rise).由于“崛起”这个词在对外宣传时会让人联想到历史上各个大国崛起时带来的战乱和纷争,所以改为了“和平发展”。根据官方的论述和相关的讨论,我认为,所谓和平发展,就是中国在经济上,经过50年左右的发展,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其中2000到2020会是一个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政治上,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得到极大提高,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和威信力明显增强;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代的教育科技都得到应有的发展:当然,还有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台湾的统一,实现自晚清以来国家的完全的、真正的统一。二,统一台湾对和平发展的必要性
为什么把台湾在国家的和平发展中看的这么重要呢?从世界地图上看,台湾地处中国大陆东南沿海,濒临日本,菲律宾,印尼等国,面向太平洋和南海,台湾海峡又是日本称之为石油“生命线”的中点和必经之地,战略地位极其重要。而且,台湾被称为祖国的宝岛,岛内自然资源丰富,岛周围的近海又有开采石油和天然气的潜力(钓鱼岛就是一个明证,日本人需要的不是一个小岛,而是岛周围12海里的海权及其范围内的石油和天然气。)另外,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美国等强权国家就利用台湾问题胁制中国,外国的介入非常明显,对我国的核心利益和国家尊严构成极大的威胁和损害,而且还会继续下去。可以说,如果不解决台湾问题,中国的和平发展即使其他所有指标都达到了,也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强国,更不能谈“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统一台湾对和平发展的影响。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大一统,对于本国和世界,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具体如下:
1、祖国统一必将激发国人乃至全球华人极大的民族自豪感,其产生的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奋发精神不可估量,比10个神 5升天有过之而无不及;
2、台湾对于中国的战略地位将得到积极的运用,既可阻挡外海敌人的来袭,又可捍卫南海的主权,雄鸡之脚从此站稳。
3、台湾岛的自然和人力资源在大陆的支持下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最简单的比如台湾的农产品能大量的零关税售往大陆,农民从此受益),台湾的许多产品都可以以大陆为腹地,得到更大的发展。台湾人民的福祉得到最大的保护和最好的扩展。
4、美国将失去了一枚遏制中国的至关重要的战略棋子,以台湾为中心的第一岛链会被彻底打破,中国大陆的安全隐患从此解除。中国在中美关系和中日关系乃至与全世界各国的关系中,处于更加主动和有利的地位(到那时就不会有每来个外宾都要先互相重申一个中国原则、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样的事情了)。四,当前影响统一的现状
台湾方面,岛内民意与大陆认识日趋对立。李登辉、陈水扁这样的“民族败类”和“分裂分子”,他们的市场似乎越来越大。而且随着台湾政坛台湾本省人主政和台湾年轻人的“台湾意识”(姑且如此称呼)的形成,两岸对统一的认识很难有很大的共识。笔者曾经通过网络与一些台湾的年轻人交谈,其中的一位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被问及觉得自己是台湾人、中国人、日本人还是其他什么人得时候,对方很快就说是台湾人,问为什么,对方不能作答。也就是说,在大部分台湾年轻人的潜意识中,就觉得自己是台湾人,这种偏向独立的意识,再发展下去,非常危险。
大陆方面,坚持一国两制的基本统一思想,并出台各种优惠政策,促进双方的交流和沟通,以期最后的统一。大陆民众对统一非常的渴望,非常希望看到两岸的统一和共同发展的大好局面。大陆经济,政治和军事都朝着可喜的方向发展,统一国家的能力增强。五,最可能的统一方式―――武力统一
依照上面的论述,和平统一虽是众望所归,但是要在20年或50年内实现难度非常之大,虽然我们都不想看到,但是武力统一很可能会是最后的选择。而据香港媒体报道,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在辞去自己的军职前夕,在一次会议上说,中国要在2008年前解决台湾问题。或许此报道有误,即使是真,也不大可能。08奥运在即,奥运的准备工作紧张进行,在这个关键时刻,绝对不能动武。比较可能的是2020年到2050年左右,比如2030年,在中国大陆经济政治军事都发展到一个比较强盛的阶段,而台湾岛内的混乱局面最终不可收场时,中国大陆将使用武力统一台湾。六,武统对和平发展的影响。
在动武之前,中国将不得不继续现在的政策,并努力维持现状,以争取时间,达成其他的发展目标,先富国强兵。当时机成熟时,再使用军事手段。武统在短期内会带来非常负面的国际影响,中国威胁论将达到最空前的程度,外国的制裁也随之而来,就像1949年朝鲜战争和1989的政治**那样,但是会比它们都更激烈。但是,世界事务不能没有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的中国参与和支持(更何况时一个经济军事都很强大的中国),经过一段时间的封锁和制裁后,世界的大门最终还是会向中国敞开,但是中国必须很好的运用外交手段,解决由统一带来的国际形势的变化和由之引起的冲突。这里,我再稍微谈一下武力统一带来的经济等方面的影响。许多人都担心,对台使用武力,必将招致日本和美国等国的军事介入,从而使统一行动更加艰难,有人甚至说,统一后,中国大陆的经济会倒退几十年。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思考。强大的军事行动确实需要强大经济实力的支持,以及巨大的政治影响力。考虑到到时中国在很大程度上都达到了这个条件,所以,即使经济受到影响,也不会有太大的创伤。这就像美国打伊拉克,虽然战争费用巨大,但是美国经济不还是在增长吗?再者,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我们都挺过来了,这么一点小困难还对付不了?
发动统一战争期间和之后的一段时间,对外贸易因为战争导致沿海国防形势加强和外国封锁,会以有一定的减退。但是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仍会是大多数国家的选择。而且,那是我们的西部地区也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完全可以利用临近中西亚的口岸加强对外贸易。七,后统一时代中国的和平发展。
国家统一后,经过一定阶段的经济整合和重组,台湾与大陆的经济会成为一个良性互补的统一经济体,技术科技交流加强,人才培养能力提高,必将带来台湾经济的新起飞和大陆经济的更迅速的发展。国际的经贸得到更大的发展,尤其是对非洲和中南美洲(中南美的许多国家都是台湾的“邦交国”)的贸易得到更大的提升,促进中国和当地国家的和平和发展,增加在这些地区的支持度和影响力。政治上,中国在国际上显示了自己的军事实力,国际威慑能力增强,对南海的领土主权也有望收回。军事上,我军经过实战的锻炼,战斗力更加增强,海军实力提升,成为可攻可守的强大海军。内政上,藏、疆等地的分裂、分离分子受到震慑,分裂活动会减少,国家的整体统一得到最大的巩固。当然,在这之后的中国和平发展仍然会有很多不利因素,毕竟,一个大国的发展和崛起,必将招致其他国家的恐惧和阻挠,千方百计的阻止或减缓中国的发展,但是相信我们的政府及其外交部门能过运用巧妙的外交手段等和平方式,解决这些问题,为祖国广交朋友,为国家的发展创造最佳的外部环境。八总结
总上所述,台湾问题的解决,虽然会让和平发展在短期内遇到困难,但是,最终会促进和带动中国的和平发展,使国家真正的振兴、富强,使中国在胜利和光辉中崛起。我们期望着这一天的到来,我们也要为并正为这一天作出自己的努力!
所谓台湾问题,从内涵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纯属中国内政。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国民党的一部分军政人员战败后退到台湾。他们在美国政府支持下,武装割据台湾。这样,台湾问题首先就是:首都在北京的代表全中国人民的惟一合法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同台湾当局的关系问题,应该由海峡两岸的中国人自己来解决。
(二)台湾问题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民族尊严、反对外来干涉的问题。美国政府应当严格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彻底纠正并停止其利用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阻挠中国统一的种种错误做法。
(三)台湾问题的本质是分裂与反分裂、“台独”与反“台独”的斗争,焦点是一个中国与“两个中国”的斗争。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决反对任何旨在分裂国家、分裂民族的各种阴谋,坚决反对任何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或搞“台湾独立”的图谋。
为什么说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台湾自古属于中国。中国人最早开发了台湾。1700年前的中国历史文献《临海水土志》对此就有所著述,这是世界上最早记述台湾的文字。公元3世纪和7世纪,三国孙吴政权和隋朝政府都曾先后派万余人去台,从17世纪开始,中国人民开发台湾的规模越来越大。从元朝(1206-1368)开始,中国历代政府先后在台湾设立行政机构,对台湾进行有效管辖。
17世纪中叶,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民族英雄郑成功于1662年驱逐了荷兰殖民者,收复了台湾。1895年,中国清朝政府因在甲午战争中战败,在日本的胁迫下签订了不平等的《马关条约》,把台湾、澎湖割让给日本。1937年7月,中国人民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日战争;中国政府在《中国对日宣战布告》中昭告中外,废止与日本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并宣布将收复台湾和澎湖。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无条件接受《波茨坦公告》和《开罗宣言》,把台湾交还给中国。至此,台湾重入中国版图,重归于中国的主权管辖之下。
1949年以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台湾和祖国大陆处于暂时的分裂状态,但这并未改变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事实。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海内外中国人的共识,也是得到联合国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承认的。
国际社会是如何公认台湾是属于中国的?
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不仅是历史事实,也已被国际社会所公认。
1895年至1945年,台湾、澎湖被日本强行占领。1937年7月,中国人民开始抗日战争。这场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一部分,得到了世界人民的广泛支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了反对德、日、意法西斯轴心国,中国与美国、苏联、英国、法国等结成同盟国。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共同发表的《开罗宣言》指出:“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土地,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签署、后有苏联参加的《波茨坦公告》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日本投降条款》声明,“兹接受中、美、英三国共同签署的、后来又有苏联参加的1945年7月26日的波茨坦公告中的条款。”10月25日,同盟国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于台北举行,受降主官代表中国政府宣告:自即日起,台湾及澎湖列岛已正式重入中国版图,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于中国主权之下。至此,台湾、澎湖重归中国主权管辖之下。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立,即为全中国的惟一合法政府,迄今已与161个国家建立正式外交关系。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大会通过2758号决议,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代表是中国在联合国的惟一合法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并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同时,驱逐了台湾当局的“代表”。联合国和全世界已公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惟一合法政府。
陈水扁抛出的″一边一国″论不仅标志着台独分子在分裂中国的道路上迈出了更加危险的一步,大大恶化了两岸关系,更为重要的是,台湾问题发展到今天,已不只是中国的内政问题,也不只是两岸能否统一与何时统一的问题,而是关系到中国未来的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换句话说,台湾问题解决的好坏决定着中国的前途与命运。两岸关系的两种发展趋势
自从1999年7月李登辉提出″两国论″以来,两岸关系呈现出统一与分裂、前进与倒退两种力量齐头并进的发展趋势:
统一趋势。从官方表态看,2000年5月20日陈水扁上台后就台湾问题提出了″四不一没有″的基本方针,中国大陆对此采取了″听其言,观其行″的立场,并在对台政策方面表现出越来越灵活和富有建设性,为了加速″三通″谈判,主动提出由政府授权,民间谈判和政经分离的原则。2000年11月台湾″陆委会″和″新闻局″联合宣布允许大陆媒体到台湾设立记者站。今年春季,台湾部分地区发生水荒,台湾当局在民众的强大压力下,配合大陆方面实现了大陆向台湾部分地区运送淡水,同时,金马等岛屿开始与厦门直接通航;从民间交往看,两岸无论交流的规格、规模和次数都有很大的增长,如2000年11月,国民党副主席吴伯雄率团访问大陆,这是国民党赴大陆的最高级别官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台湾民进党立委陈忠信出面联系和″陆委会″的协助下,今年6月底,两岸军方的高级研究机构就两岸建立军事互信机制等问题首次在北京举行了军事战略学术研讨会;从经贸关系看,大陆成为台商投资的最大热点。目前,台湾对大陆出口的依存度达25%,其每年对大陆贸易顺差高达200多亿美元。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把大陆作为海外居住的首选,仅在上海一地,台胞定居者就有二、三十万人之多。
由于两岸关系的日益紧密,在台湾工商界形成了一大批主张″三通″,拥护统一的爱国人士。在台湾工商界声誉极高的台塑集团董事长王永庆多次公开呼吁台湾当局解除″戒急用忍″政策,立即开放″三通″,并发表《重建台湾经济新契机》的万言书,要求台当局接受″一个中国″原则,开放台企赴大陆投资的不合理限制。两岸民间、经贸关系的蓬勃发展给台湾带来的好处使越来越多的台湾民众意识到:两岸和则两利,分则无益。因此,求和平、求发展、求安定,希望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日益成为台湾的主流民意。陈水扁发表″一边一国论″后,其在台湾民众中的支持率由之前的60%下降到46%,降到了执政以来的最低点。可见,搞台独是不得人心的。
分裂趋势。陈水扁上台后,表面上不谈″独″,实际上暗中紧锣密鼓地为台独做准备:在政府各要害部门和军队安插了许多台独分子,肆机将″中华民国护照″更换为″台湾护照″,动用各种宣传工具为台独大造声势。在推动两岸统一的核心问题上,用″小三通″对抗″大三通″,拒不承认″一个中国″原则,并利用其执政党地位大力扩充民进党势力,目前民进党党员已发展到40万人。民进党在2001年12月1日举行的台湾″立法院″选举中获胜,从而大大加强了陈水扁的执政地位,使他敢于在8个月后明目强胆地抛出他的″新台独论″。与此同时,″两国论″的祖师爷李登辉与陈水扁一朝一野,一上一下配合默契,先后拼凑了″台湾团结联盟″和″群策会″。今年7月21日,他口出狂言,宣称2008年台湾将建成″新国家″。12天后,陈水扁的″一边一国论″出笼了。由此可以看出,近几年来,统一和分裂两种趋势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因此,就两岸关系本身来讲,并不令人悲观,但是由于台湾对中国日益增强的重要性和外部势力的插手使台湾问题变得异常复杂,形势变得异常严峻。台湾是中国在21世纪发展的生命线
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经济是封闭性的,与世界经济的联系微乎其微,那时台湾对于中国的重要性主要在军事战略方面。改革开放20多年来,随着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使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度越来越高,中国的GDP和进出口贸易总额均上升到世界第六位,外贸总额由改革开放前的几百亿美元猛增到5000多亿美元,占其GDP的约50%,中国是世界钢材第一进口大户,石油已由自给自足变为纯进口国,经济规模的膨胀和对生产资料需求的快速增长使中国对世界的依存度大大增加了。因此,海洋运输对于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战略地位。同时,随着国力的日益增强,中国已由过去的地区性大国正在向世界性大国迈进,使得台湾对于中国在21世纪的国家安全、战略态势和生存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生存与发展方面,台湾是中国进入太平洋最便捷的通道,也是中国通往各大洲海上运输线的战略中枢,失去了台湾,中国将失去海洋,失去了海洋就失去了海上贸易安全,国家经济发展就将受到限制,也就失去了民族富强的希望。
在国家安全方面,失去了台湾,中国的海军将被禁固在自己的内海,美日台建立的战区导弹防御体系将对中国安全构成直接的威胁,使中国处于十分被动的战略态势。
在维护国家统一方面,失去了台湾将会引起连锁反应,在内部,西藏、新疆、甚至内蒙古都有分裂出去的危险;在外部,某些国家将更加肆无忌惮地蚕食属于中国的海域和岛屿,这决非危言耸听。台湾问题将因国际化而复杂化
台湾问题有被国际化的危险,或者说事实上已经被国际化了,这对于实现两岸统一十分不利。在这个问题上,国际上有许多正反面的经验教训。南联盟正是因为无力阻止科索沃问题的国际化才遭到北约的狂轰烂炸,最后连自己国家的总统都以″战犯″罪名受到了国际法庭的审判。与此相反,在车臣问题上,美欧等西方国家一直想将其国际化,但遭到了俄国政府的坚决反对,并果断采取措施,对车臣叛乱分子进行大规模清剿,结果成功地平息了叛乱,稳定了车臣局势,也大大增强了民众对政府的信心和支持度。印度在克什米尔问题上坚决反对国际化也是处于同样的考虑。
台湾问题国际化,一是使台独分子在国外势力的支持下有恃无恐,挑起事端,扩大事态,令中国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不采取行动,它就要独立。采取行动,外国势力就有可能干预;二是不愿眼看中国坐大的美、日等国将利用台湾问题作为牵制中国,阻挠中国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三是台湾问题不仅有可能引起中美两国大动干戈,两败俱伤,使中美关系和中国来之不易的和平国际环境遭到破坏,还将危及区域安全与稳定。
解决台湾问题的几个先决条件
一、坚持原则立场,坚决反对台湾问题国际化,这是首要之点。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原则立场早已在中美三个联合公报中阐述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如果总是不厌其烦地同美国讨论这个问题,以求得对方的承诺,这实际上等于承认了台湾问题的国际化。台湾问题既然是内政问题,我该怎么办那是我自己的事,与外人无关,也无权干涉;如你要插手,就是干涉内政;如你要动武,就是侵略,中国政府和人民就要坚决反击。从当前总的世界局势来看,台湾问题拖得越久,就越国际化,解决的难度也就越大。而这正是台独分子和美日等国所希望的。因此必须清楚,维持台湾现状究竟对谁有利?
二、如何应对变向台独?对台湾动武的底线在哪里?你不是说宣布台湾独立大陆就动武吗?那我就在形式上不宣布台独,我在岛内大造舆论,强化台湾,弱化中国,培养台湾人的台湾意识,为台独作准备;在军事上,大肆购买先进武器装备,准备以武力抗拒统一;在国际上,与美国建立军事同盟,与美日构筑战略协防体系。最近美国总统布什签署的《2002财政补充拨款法》中将美台关系提升到与北约和美国的盟国同等的地位,就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台独分子就是用这种造成既成事实的办法,一旦条件成熟就宣布独立。到那时,你再想动武恐怕为时已晚,因为制约的因素太多了。由于台湾问题的复杂性,因此解决台湾问题一要慎重,二要果断。该当机立断时,决不能拖泥带水、犹豫不决,″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三、武力攻台的准备工作。一是国内,保持政局的稳定,经济的正常运转和军事调整到位;二是国外,稳定周边环境,尤其是保持中俄边界的安全平稳非常重要,并取得这些国家及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国家的理解、同情与道义上的支持;三是评估两岸军事力量的对比及可能发生的外国武装力量的干涉,以确定采取军事行动的方式:是大规模正面进攻,还是出其不意的突袭。1968年苏联派少量精干部队空降布拉格,迅速占领机场、电台及捷克的政府与军事指挥中枢,从而在一夜之间控制捷全境就是成功的战例;四是如何在政治、外交、军事上应对美国的武力干预?
四、综合平衡国家的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利害得失,选择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时机与方案。
总之,解决台湾问题希望尚在,难度很大。台湾问题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台湾问题是中国的″死穴″,解开它,中国的国力将大大增强,全世界的海洋将向中国敞开宽广的胸怀,中国将彻底洗刷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民族耻辱,以一个富强、民主、和平、正义的世界大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解不开它,中国将屈辱地生活在受人摆布的狭小空间内,中国终究将无法改写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被外国列强奴役的历史。
中国又一次面临着历史性的抉择。台湾问题一词及其相关概念,或者叫台海问题或者两岸问题,是指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集团从中国大陆败退台湾,至今所衍生的一系列主权或领土问题。最早出现于1955年寓居美国的李宗仁之《对台湾问题的具体建议》一文,并因强力宣传而通行于中国民间以至国际社会迄今。[1]台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仅在法律上而且在事实上已归还中国。之所以又出现台湾问题,与中国国民党发动的反人民的内战有关,惟当时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集团依仗美国的支持,置全国人民渴望和平与建设独立、民主、富强的新中国的强烈愿望于不顾,蒋介石再次把个人私利公然放在全国人民利益上面,蒋介石把个人私利公然放在全国人民利益上面,这是蒋介石的向来的做法,撕毁国共两党签订的《双十协定》,发动了全国规模的反人民内战,还有重要因素是外国势力(美国、日本等)介入。蒋介石大肆出卖国家利益是蒋介石的向来的做法,早在1945年8月14日在日本投降前一天,蒋介石国民党政府同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以蒋介石国民党政府承认外蒙古独立为主要条件换取苏联在日本投降前一天的8月14日出兵中国东北。1946年1月6日当时的蒋介石国民党政府虽然对外蒙古的所谓投票有疑问,但还是正式承认外蒙古独立,至此失去18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华北正北的外蒙古的华北变成内凹形,边境线后退内凹达千余公里,中国北部版图从饱满形状到弯月形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一项庄严而神圣的使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政府为之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形成。早在50年代,中国政府就曾设想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1955年5月,周恩来总理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上即提出:中国人民解决台湾问题有两种可能的方式,即战争的方式和和平的方式,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1956年4月,毛泽东主席又提出:“和为贵”、“爱国一家”、“爱国不分先后”等政策主张。但由于某些外国势力的干预等原因,这些主张未能付诸实践。
自70年代末开始,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一些重要变化:中美建立外交关系,实现了关系正常化;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现代化经济建设上来。与此同时,海峡两岸的中国人、港澳同胞以及海外侨胞、华人,都殷切期望两岸携手合作,共同振兴中华。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中国政府出于对整个国家民族利益与前途的考虑,本着尊重历史、尊重现实、实事求是、照顾各方利益的原则,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
1979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告了中国政府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大政方针,呼吁两岸就结束军事对峙状态进行商谈。表示在实现国家统一时,一定“尊重台湾现状和台湾各界人士的意见,采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办法。
1981年9月30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谈话,进一步阐明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表示“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建议由两岸执政的国共两党举行对等谈判。
1982年1月11日,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就叶剑英的上述谈话指出: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在国家实现统一的大前提下,国家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1983年6月26日,邓小平进一步发挥了关于实现台湾与大陆和平统一的构想,指出,问题的核心是祖国统一。他还就两岸统一和设置台湾特别行政区问题,阐明了中国政府的政策。
1992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指出:“我们坚定不移地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积极促进祖国统一。”“我们再次重申,中国共产党愿意同中国国民党尽早接触,以便创造条件,就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逐步实现和平统一进行谈判。在商谈中,可以吸收两岸其他政党、团体和各界有代表性的人士参加。”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政府一项长期不变的基本国策。这一方针,有以下基本点:
(一)一个中国。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央政府在北京。这是举世公认的事实,也是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
中国政府坚决反对任何旨在分裂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言行,反对“两个中国”、“一中一台”或“一国两府”,反对一切可能导致“台湾独立”的企图和行径。海峡两岸的中国人民都主张只有一个中国,都拥护国家的统一,台湾作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地位是确定的、不能改变的,不存在什么“自决”的问题。
(二)两制并存。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和台湾的资本主义制度,实行长期共存,共同发展,谁也不吃掉谁。这种考虑,主要是基于照顾台湾的现状和台湾同胞的实际利益。这将是统一后的中国国家体制的一大特色和重要创造。
两岸实现统一后,台湾的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同外国的经济文化关系不变。诸如私人财产、房屋、土地、企业所有权、合法继承权、华侨和外国人投资等,一律受法律保护。
(三)高度自治。统一后,台湾将成为特别行政区。它不同于中国其他一般省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它拥有在台湾的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党、政、军、经、财等事宜都自行管理;可以同外国签订商务、文化等协定,享有一定的外事权;有自己的军队,大陆不派军队也不派行政人员驻台。特别行政区政府和台湾各界的代表人士还可以出任国家政权机构的领导职务,参与全国事务的管理。
(四)和平谈判。通过接触谈判,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是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心愿。两岸都是中国人,如果因为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被分裂,兵戎相见,骨肉相残,对两岸的同胞都是极其不幸的。和平统一,有利于全民族的大团结,有利于台湾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有利于全中国的振兴和富强。
为结束敌对状态,实现和平统一,两岸应尽早接触谈判。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问题都可以谈,包括谈判的方式,参加的党派、团体和各界代表人士,以及台湾方面关心的其他一切问题。只要两岸坐下来谈,总能找到双方都可以接受的办法。
鉴于两岸的现实状况,中国政府主张在实现统一之前,双方按照相互尊重、互补互利的原则,积极推动两岸经济合作和各项交往,进行直接通邮、通商、通航和双向交流,为国家和平统一创造条件。
和平统一是中国政府既定的方针。然而,每一个主权国家都有权采取自己认为必要的一切手段包括军事手段,来维护本国主权和领土的完整。中国政府在采取何种方式处理本国内部事务的问题上,并无义务对任何外国或图谋分裂中国者作出承诺。
这里还应指出,台湾问题纯属中国的内政,不同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国际协议而形成的德国问题和朝鲜问题。因此,台湾问题不能和德国、朝鲜问题相提并论。中国政府历来反对用处理德国问题、朝鲜问题的方式来处理台湾问题。台湾问题应该也完全可以通过两岸的协商,在一个中国的架构内求得合理的解决。
进入21世纪,中国的崛起已是不争的事实,随着其综合国力的上升,中国国家统一的进程日渐迫切,台湾问题也成为影响当代中国国家安全的首要因素。本文主要通过简要分析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探讨当代影响台湾问题的最重要的外部因素----美国因素及其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并对台湾问题的发展趋势做出分析。文章的论述的重心是美国对台湾问题的实质、立场、政策表现和影响,同时也分析台湾问题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关键词]
台湾问题,国家安全,中美关系,对台政策
一、台湾问题的分析
1、台湾问题的由来
众所周知,台湾问题是由于国共内战而导致的历史遗留问题。1988年以前,中国大陆和台湾均遵循“一个中国”的原则,两岸的经济和政治关系也趋于稳定发展。但1988年李登辉继任为台湾领导人后,开始背离“一个中国”的原则。主要表现为1999年7月抛出“两国论”。另一方面坚持,台湾岛内在1986年由国民党中央推动“政治革新计划”台湾政治结构快速多元化,民众政治价值取向多元化,自主性高,权力重心下移,民众个人政治价值观的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就是国民党官方政治信仰体系的破产。坚持“台独”党纲的民进党后来获得全岛23个市县长职位中的12个,在2000年的总统选举中民进党以弱势获胜,该党在2001年的选举中成为台湾“立法院”的第一大党,民进党人陈水扁也于2003年再次成为台湾新的领导人。
可见,台湾问题最根本的变化是岛内分裂祖国势力的发展,问题的核心由1988年以前两岸关于谁是中国合法代表的斗争,转变为统一中国与分裂中国的斗争,即“统独之争”。
2、台湾问题的实质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两岸间的经贸关系、人员往来、文化交流都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发展,但彼此间的政治关系却始终没有得到根本上的改善。台湾问题的本质是政治问题,外在表现的矛盾就是集于中坚持还是背弃“一个中国”的原则;而内在表现的矛盾就是由于台湾岛内所实行的“政治革新改革”而导致党派纷争,其中一些政党为了自身的政治利益而打出“台独”旗号,进而捞取政治资本。由于以往长期的东西方阵营的对立,台湾在经济上、文化上、政治上依附美国和日本,具有一定程度的崇尚美日的情结,所以在现阶段,台湾问题的具体表现就是“文化台独”,执政党通过“文化台独”营造台独的生长土壤,培植岛内民众的台独意识,进而达到自身的政治利益和台湾的法理独立。换言之,就是岛内主张台独的势力在历史、文化方面认同中国,在政治、法律上无法认同中国,把“一个中国”定义为历史、地理和文化概念,而不承认其政治、法律的内涵,是政治领域的“台独”主张及相关政策在文化领域的反映。
3、台湾问题的现状
现在台湾当局的执政党是主张“台独”的民进党,岛内的政治格局是民进党与2001年8月成立的台联党(1)组成政坛所谓的“泛绿阵营”,国民党与亲民党则组合成“泛蓝阵营”与之抗衡。2000年的政党轮替和亲民党的成立,最终形成现今国民党、民进党、新党三足鼎立之势。
现今,执政的民进党的“台独”表现就是用政权力量通过文化教育和大众传媒机构在文化、历史方面“去中国化”,使台湾社会在政治文化层面的认同发生实质的转变。执政后的民进党的大陆政策特征是:(1)否定一个中国原则,主张事实上的一中一台;(2)建立“非统非独”立场上的模糊地带;(3)利用经贸关系,缓和紧张的两岸关系;(4)借助美国力量,加强对大陆的军事抗衡。
综述之,目前台湾问题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临界点,一方面台湾当局对内拟通过“去中国化”孕育台独土壤,以“公投制宪”达到法理独立,同时在认同“一个中国”原则上则是越走越远,并不时采取模糊战略应对北京当局;对外则力图通过美日的力量制约中国政府的武力统一的威慑。
二、台湾问题中的美国因素
1、美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立场
从国家利益层面来说,美国的国家战略重点在欧洲,这主要是出于经济利益考虑,截止1998年,美在欧的直接投资累计达4895亿美元,占其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50%。其在亚太地区直接投资累计为1618亿美元,占投资总额的16.5%。对美国而言,亚太区是仅次于欧洲的另一重要区域,台湾问题是目前唯一有可能使美国卷入与中国发生军事冲突的焦点问题。
对于美国政府,台湾问题是其制衡中国崛起的一张牌,故近年来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的立场上也逐渐清晰化,那就是一方面出于维护中美两国的正国际常经贸关系以及在一些事务上得到中国政府的支持,遵守和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反对两岸任何一方单方面做出改变现状的行动;另一方面,处于冷战思维,为了维护自身在亚太区的领导地位以及遏制中国的发展,暗地里却加大售台武器的力度,并强化“中国威胁论”,在区域内制造舆论,力图阻碍中国的统一进程。近年来,美国已进一步介入台湾问题,并为长期维持两岸分离的现状采取了一系列政治和安全措施,令两岸的局势发展进一步复杂化。如美国政府所提出的“中程协议”。它最早是在1998年2月由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李侃如提出:两岸现状维持50年不变,双方既非中央与省、亦非排他性主权实体间的关系,双方都不向“一个国家”挑战,实现统一。美国反对中国大陆以武力改变台海关系现状,也反对台湾宣布法理独立,但默许其以“事实独立”的方式存在。
2、美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政策表现
台湾问题上,美国政府的政策的表现依据就是《与台湾关系法》(2),具体体现如下:在东亚安全机制合作上,主要通过双边军事联盟编织的安全网来保障之,包括美日军事同盟、美韩军事同盟、战区导弹防御系统(TMD)以及协防台湾。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美国政府对台湾的政策也经历多次演变,过程如下:第一阶段是1950年6月以前美国对台采取道义支持的“撒手政策”。原因是亚太战略重点转移至日本,国民党政权自身腐败以及对新中国发展友好关系的诉求。第二阶段是1950年---1979年的美台同盟时期,原因是冷战的大环境下中苏结盟以及朝鲜战争的爆发,促使美国加紧在东亚构建军事同盟体系,对共产主义中国进行战略遏制。1954年12月3日美台由此签署《共同防御条约》,正式结成军事同盟。第三阶段是1979年---1999年美台维持并发展实质关系时期。1979年中美建交后,美国断绝与台湾的外交关系,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双方于1982年8月17日又签订《八一七公布》,美国承诺它不寻求执行一项长期向台湾出售武器的政策。虽然美国对台政策的性质已由官方关系转变成非官方关系,但美国政府则一直维持、巩固与台湾的实质性关系“以台制华”。(3)近年来,美国对台政策更是提升与台的非官方实质性关系,在对台武器售卖、情报交流、人员互访方面尤其明显。
3、美国对台政策的影响
美国对台湾的政策始终是以美国的全球战略为基轴的,以维护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主导地位为目的而不断调整的。冷战后,由于中美双方的价值意识形态的差异以及冷战思维的存在,美国一直把中国作为新时期的战略竞争对手,其对台政策也是该战略的组成部分之一。综述之,美国目前对台政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在军事领域,将导致东亚地区的军备竞赛,尤其是其战区导弹防御系统(TMD)的引入和售台武器规模的扩大加剧了对中国的战略威胁,使该地区发生军事冲突的可能性大增。(2)在政治领域,虽然美国遵循中美《建交公布》和《八一七公布》,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但美台间的非官方的实质性关系却发展迅速,且美国国内不时传来“以台制华”和“协防台湾”的声音,这很大程度上一方面是出于美台政治体制模式相近,价值思维接近的原因,另一方面则是基于遏止中国发展的需要,其影响就是使中美关系裹足不前,彼此间缺乏政治互信,进而导致两国民众的敌对。(3)区域合作领域,由于美国在亚太地区以美日同盟为战略支点,在台湾问题上,美国的立场和态度很大程度上也影响和主导着日本对台的态度,加大了中日在区域内合作处理国际事务的难度。由于美日同盟的关系,将来一旦中美由于台湾问题发生大规模的军事冲突,日本也不可避免地卷入其中,这一方面增大了发生地区性局部战争的机率,另一方面也恶化了本来就存在一定障碍的中日关系,使该区域内的需要中日共同参与的国际事务合作难以顺利展开。
三、台湾问题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1、台湾的现实战略意义
台湾是中国大陆在东南方向上的一道坚固的海上安全屏障对于保卫中国海上及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具有重大的意义。台湾还是中国跨入太平洋的前沿基地,只有实现台湾和祖国的统一,才可以从实际上消除这种对中国安全的威胁,突破美国在西太平洋上凭借第一岛链构筑对华的战略包围圈。从相反的角度看,台湾也能成为遏制大陆,威胁中国东南沿海安全的战略跳板,因为台湾的地理位置上也恰恰处于美国所构筑的对华战略包围圈----第一岛链(4)之中。从这个意义上说,台湾就是美国可资利用的在远东地区推行遏制中国政策的有力工具和平台。对于日本而言,由于其大部分的能源都依靠中东及非洲等地的外部进口,而台湾海峡更是扼守日本海上石油的运输通道,故对于日本而言,中日两国由于政治缺乏互信和安全保障机制,一旦中国统一台湾,对其维护海上石油运输线的安全便自然而然地造成了威胁,因此对于身为传统海洋国家的日本而言,台湾问题的走向往往涉及其自身的海上运输通道的安全利益,在台湾问题上,美日的立场是相一致的。
2、台湾问题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目前中国面临着新世纪的发展机遇期,但作为崛起中的大国,其第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国家的统一,归结到一点就是解决台湾问题。台湾问题能否和平而有效地得到解决对于中国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国家安全上更是如此。具体表现为:(1)台湾问题若久拖不决会对中国现代化进程造成干扰。它会使目前正处于战略发展机遇期的中国耗费有限的资源分配,如军费开支等,牵制中国政府很大一部分的精力,不能倾全力于实现国家的现代化或者延缓其现代化的历史进程。(2)在周边环境上,由于美国因素和日本政府的介入,令本来属于中国内政的台湾问题面临国际化的局面。同时,由于近年美国加强对台售武规模以及其扩大在东亚的军力存在,使东亚地区的安全环境逐渐恶化,台湾问题不确定性的发展趋势使中国传统的睦邻外交政策受到威胁,国家的安全得不到保障。(3)台湾问题阻碍着中美两国的关系的良性发展。台湾问题曾两度使中美关系降至建交以来的最低点:即1992年9月布什政府批准向台湾出售150架F16战斗机;1995年6月克林顿政府同意李登辉以“校友”名义访美和其后直到1996年3月李氏再次当选。台湾问题成为制约中美关系进一步发展的症结所在,也是现今最有可能导致中美直接发生军事冲突的焦点,中国由此不得不面临美国和日本的军事介入,国家的安全环境面临潜在的威胁。(4)台湾问题倘若不能成功解决会造成消极的连锁反应,导致中国国内其他安全问题的激化,如“疆独”势力、“藏独”势力也将借机发难。这种假设局面的出现将主要会由于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处理不善,导致未能成功统一祖国,从而成为一个负面的示例,使中国政府的国内的安全环境逐步恶化,引起新一轮的分裂潮流,故台湾问题不仅关乎中国的外部战略发展的安全,同时也关系到国内环境的稳定和安全。(5)台湾问题的解决也是关乎中国能否成功崛起的转折点,如能实现两岸的统一,中国的崛起将以加速度向前迈进,台湾的IT技术、管理人才将能为中国的发展添砖加瓦,中国的海军也将真正走向蓝海,不仅打破美国所苦心经营的“第一岛链”,也把其对华的威慑性包围圈推到由马里亚纳—关岛—贝劳—澳大利亚—新西兰构成的“第二岛链”,中国国家的周边安全环境将得到较大程度上的改善,同时也有效保证了自身海上石油运输通道线路的安全。
3、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安全政策
实际上,中国政府针对台湾问题的政策都是根据台湾当局和美国的对台态度而不断地调整和变化的,自1949年以来中国大陆对台政策客观上分为两个时期,即1949年—1978年的武力解放台湾政策时期和1979年至今的和平统一政策时期。(5)目前中国政府总体的对台立场则具有延续性和稳定性,那就是尽最大的努力实现两岸间的和平统一,但又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手段。针对美国可能介入台海冲突以及日本的因素,中国政府对台的立场日渐清晰,那就是一方面加大两岸的经贸往来,以经济力量制约台独势力,另一方面着手加强国防建设,做好武力维护祖国统一的准备。据2002年底台湾的一项调查显示,表明要投资大陆的台商,从两年前的44%增加到75%。(6)与此同时,为改变以往被台独势力牵着鼻子走的被动局面,中国政府于2005年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成为大陆对台湾长远战略的法律表述,该法案也成为中国政府处理台湾问题的根本依据,中国大陆对台湾立场和政策并不会由于领导人的变更而改变,由此中国大陆取得了制约“台独”势力的主动权,也在国际社会赢得了对台问题的认可,有力地制约了台独力量的蔓延,并对美国的介入起到警示的作用,另一方面,它不仅仅是对台政策的法理表述,也是维护中国国家安全政策的直接文本的体现,其意义可以说是影响深远。
四、台湾问题对中国安全的前景分析
1、解决台湾问题的关键因素
目前两岸关系面临着五大困境,或者说要顺利解决台湾问题需解决的因素,那就是“一个中国”的原则分歧;两岸政治定位问题(主权的归属和分配);国际生存空间问题;政治文化差异问题(主要体现是政治制度方面);是否放弃使用武力的问题。而上述众多关键因素中,笔者认为较为首要的因素就是两岸政治定位的问题,也就是如何分配国家主权以及处理目前台湾已有政党的政治利益的问题,一旦该问题能得到包括台湾内部各方的认同和接受,那其他的因素也能通过协商的形式加以解决,但目前的分歧也并朝夕可以解决,台湾当局所要求是以中国大陆对现行政治体制进行根本性改革---“共化作”两岸统一的前提条件,这实际上就是和平演变的代名词。所以解决台湾问题需要两岸领导人的政治魄力和更为灵活而开放的思维。
2、台湾问题的未来发展趋势
正如前面所陈述,造成目前台湾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两方面造成的,内因就是台湾当局所推行的背离“一个中国”原则的台独路线,外因则是美国主导下的美日军事同盟以及协防台湾的背景。但笔者认为事物的内因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外因只是加速其发展进程的辅助性因素。对此,本人总结出目前台湾问题的发展趋势的几种状况。第一,中国的统一进程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基于国力的发展现状和国际环境的变化,在不出现台湾独立的情况下中国政府将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方针,换言之,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维持两岸目前的现状,即“非统非独”,事实上,这也是符合美国的次优利益的(其最优利益就是把台湾从中国独立出来)。第二,美国因素是影响台湾问题的外部关键因素,它不支持也不希望两岸实现统一。虽然美国希望台湾独立,但它也深知台独意味着战争,它并不希望单纯为了台湾而在远东地区和中国发生大规模的军事冲突,因为这并不符合美方的利益,因而未来其对台政策仍将坚持对台售武和对华军事威慑相结合的手段,一方面是出于售武的利益,而另一方面则是在对外关系中,其对盟友的保护责任和义务的体现。第三,中美双方将加强对台的舆论影响,争取对台湾政坛的主导权,以软实力牵引向己方。前者的行动体现就是加强两岸的文化交流、经贸往来,诸如前段时间台湾政坛三大在野党---国民党、亲民党、新党所实现的历史性对大陆访问。后者的行动体现就是倡导民主政制、人权以及西方的价值观念,并强化协防台湾的义务,争取亲美力量。而中美在台湾问题上相互搏弈的关键就在于能否赢得台湾民众的心理认同,进而影响其台湾当局的政治取向。
3、台湾问题对未来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现阶段的中国正走向世界,无论是其海军建设、海上运输通道还是突破“第一岛链”的封锁,台湾问题都是解决的关键。更重要的是台湾问题涉及美日的因素,一旦美军介入,日本作为美国的忠实的同盟者也自然牵涉其中,这无疑是对中国安全环境的一大挑战,稍微处理不慎将会葬送中国现代化的发展进程。故“平和统一台湾”将是中国政府的最优选择,但这不能离开武力统一的国家军力基础。除了台湾问题外,中国还面临来自南亚次大陆的强国---印度的战略挑战,一旦顺利解决台湾问题,不仅增强国力,赢得国际声誉,还可以腾出更多的资源力量来发展对印关系,使中国真正崛起为区域性大国,也为营造出良好的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奠定现实的基础。台湾是我们国家的海洋门户,如果被敌人占有,或者是独立的话,将会威胁我们长江三角和珠江三角:中国三大工业区的两个,对中国的经济有重大的威胁.将严重威胁中国的经济和军事发展。
如果我们把台湾收回,进可以通过台湾向远洋进发,把中国的海军建设成一支真正的蓝水海军,就算是发生了战争,也是保卫祖国腹地的一块屏障。所以战略地位非常重要。
另外,台湾的经济,特别是科技水平十分发达,如果能够统一可以整和科技,让中国的综合实力有更大的飞跃。
所以必须将台湾统一,绝对不允许祖国分裂是必然的,不可置否的。但是打不打,什么时候打,还是要很好的去权衡一下,因为毕竟都是骨肉同胞,打也就是内战,内耗要比外部损耗更伤元气,所以,能不打,就暂时不采取军事手段,但是一定要保持高压政策。
问题真的严峻到了必须打的程度,我想国家一定会不惜一切代价也要维护祖国统一,那些发言人可不是随便说说的。但是一定会尽量避免战争,因为我们的外患还有很多,现在最讨厌的就是门口趴着的那条疯狗,以前曾经咬过中国,现在又想再欺负我们。我们难道不应该警惕么? 从小到大说了那么多的台湾问题,我一直以为解决台湾对中国的意义只是为了达到祖国统一这个全中国人的愿望那么简单,直到我这两天看了现代国防教育,才知道台湾对中国的意义远远不止我所想的那样。台湾的重要战略地位
台湾,地处中国东南之隅。东临太平洋,北濒东海,南靠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群岛接壤,东北与琉球群岛仅咫尺之隔,西与大陆隔海相望,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它地处西太平洋主航道中心,是整个西太平洋海域的咽喉,镇守着台湾海峡与巴士海峡,为我国与太平洋周边各国联系的战略交通枢纽和有效保障我海防安全的重要海上屏障,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从整个西太平洋海域看,谁控制了台湾,谁就可以控制途经南海、菲律宾到日本、韩国的海上交通运输线,并切断西太平洋地区的所有战略海上通道;而从维护我国家安全方面看,它一旦与我庙岛群岛、舟山群岛、海南岛以及南海诸岛合为一体,便可在我东部构成一条坚固的海上“长城”,为我国东南沿海构筑起一道难得的天然屏障。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台湾在整个西太平海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西太平洋海域地处亚欧大陆与太平洋的结合部,南北纵横约3000余海里,是亚洲与太平洋联系的“桥头堡”。整个海区外缘有世界上最长的岛链环绕,北端是日本列岛,中部为琉球群岛、台湾岛,南部是菲律宾群岛、加里曼丹岛等。其中,台湾的位置尤为重要,它不但是第一岛链的核心,还处于西太平洋航线的枢纽地位,扼守着整条航线的要冲。西太平洋航线是世界上一条极为重要的海上航线,既是连接东北亚与东南亚的海上长廊,也是连接太平洋、沟通印度洋的交通要道。也正是因为西太洋海域的重要性和战略价值,目前,它已经成为了当今海洋权益斗争最激烈、最复杂的地区之一,而且这种斗争还有加强和扩大的趋势。西太平洋海域紧邻中国海区,不仅是中国海军进入太平洋的必经之路和未来海上作战的主要战场,也是中国对外交往与贸易往来的重要海上交通线途经地。在这种大的背景下,台湾的重要性与日俱增!
台湾的重要性还表现在其所具有的独特军事战略价值上。台湾位于中国沿海的中部,北距鸭绿江口约900海里,南至中越交界处的北仑河口与南沙群岛均为800余海里,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它极具战略价值。如果我海军舰队能以台湾岛作为出发补给基地,两天之内,机动范围便可覆盖我沿海全部海域。向北可驰援东海、黄海作战,向南可直接打击侵犯我南海之敌。另外,从战略角度来看,如果能以台湾岛作为中心,以一至二千公里为半径(主要是海防、空军、二炮和预警方面),向太平洋方向作一个扇形延伸,就完全可以建立起一个具有战略纵深的强大防御网,它将可以为我们提供早期预警以及形成积极防御的战略态势。反之,如果台湾为敌对势力所用,就会如同一把利刃抵在我们的咽喉,使大陆寝食难安。
从国家安全层面看,台湾是中国海防的关键点。台湾及其周围地区是中国也是整个亚太地区不可多得的军事要地。从军事地理的角度看,台湾岛南与海南岛相映,形成“双目”,北与舟山群岛相呼应,构成“犄角”。如果以台湾岛为中心,连接海南岛与舟山群岛这南北两大要点,就可以构成一条天然而有力的品字形战略海防线,足以掩护我东南沿海六省市及该方向的战略纵深。目前,从整个国内来说,东南沿海的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两地经济最为发达,这两个三角洲是中国经济和国家力量的精华之所在地,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承载着中华民族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实现民族复兴的希望,而台湾正好位于这两个三角洲之间,因此,台湾对该地区的海防起着无法估量的作用。
台湾又是西太平洋第一岛链的中间环节,连接着东北亚与东南亚两个战略区域,同时还扼守着太平洋至印度洋的战略通道必经之路——台湾海峡与巴士海峡,为牵一发可动全身之地。此外,从台湾向东,可以进入广阔的太平洋,而且跨越1200海里,就可到达第二岛链。如果说中国大陆海岸线弯曲如弓,那么台湾即位于弓背要害之处;而如果把我们的祖国比喻成一只雄鸡,则台湾就是祖国身上必不可少的一只“前腿”,与它对应的,是这只雄鸡身上最弱和最致命的部位——“软腹部”。台湾是大陆沿海的重要屏障,也是我们进入大洋深处最近的踏脚石。在西太平洋特有的岛弧上看,台湾北连日本列岛与冲绳岛链,南接菲律宾与印尼等岛国。台湾对于中国的重要战略价值可以说是怎么估计都不过份!
台湾不单对于中国,对于日本同样极其重要。日本四面环海,国土面积狭小,资源极端贫乏,工业生产所需的石油、天然气、焦煤等重要燃料和原料,国内几乎都不能生产与自给,均须严重依赖进口。同时,日本是世界上工业最发达国家之一,大量工业产品需向国外市场销售,离开对外经济联系与交往,日本经济不但不能发展,而且生存都将受到威胁。从地理位置看,日本是太平洋西缘的一个岛国,东临太平洋,西濒日本海、东海,对外经济联系主要依赖海上交通。而台湾对于日本之所以极其重要,正是因为它地处西太平洋要冲,扼其南下东南亚,西去波斯湾、欧洲的海上交通要道,日本每年在这条航线上的运输量高达5亿吨以上,其中包括日本所需石油的90%和核燃料的100%。日本是个资源极其贫乏的岛国,经济发展严重依赖海上运输线,而经过台湾海峡的西南航线又是日本的“海上生命线”,一旦这条生命线中断,对日本的打击将是致命的。台湾对于日本的重要性和战略价值由此可想而知。
而美国,属于全球性大国,按它自己的理解,在全球任何地区、任何角落都存在它的切身利益,自然亚太地区也不会例外。况且美国一直以来就对我国特别“关照”,生怕我们抢了它的“宝座”,夺了它的“奶酪”。美国为了遏制中国的发展与壮大,想尽了一切可能的办法,其中最损的一招就是构筑岛链(开始时还有苏联的份)。而台湾的重要战略位置显然对于美国实现它的这种损招意义重大,因为台湾是中国通向太平洋的门户。我们常常说中国是陆海兼备的东亚大国,有着漫长的海岸线。但我们与美国不一样,我们的海洋发展方向只有一个,那就是东面的太平洋。而因为地理上的因素,我们中国实际上已经被紧紧地包围在西太平洋的第一岛链之内,处于半封闭状态。东海、黄海外侧有日本本土四岛和琉球群岛阻隔,南海则被东南亚各国封闭,只有台湾以东的部分洋面是我国能够直接进入太平洋的唯一出海口,是中国走向太平洋的重要战略通道。如果台湾被美国所控制,那么,我们连这唯一的出海口也将被封堵,我们将被彻底捆绑在第一岛链之内,这将严重阻碍我们的发展与壮大,妨碍我们向太平洋方向的发展与延伸,给我们的国家安全,尤其是海防以及海上交通运输线的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和不稳定因素。而目前的情形,实际上就是如此!
对于美国来说,台湾就是西太平洋地区一艘“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是它在对华战略中一枚最为重要的棋子,是要挟和逼迫中国的最有力把柄,是捆绑在中国身上铁链的最重要一环。就美国而言,如果没有台湾,它苦心经营的第一岛链将形成虚设;如果没有台湾,日、韩等盟国海上“生命线”的畅通与安全将根本无法保障;如果没有台湾,美国将失去与中国讨价还价的最重要筹码;如果没有台湾,它在亚太地区,特别是西太平洋地区的整体战略部署将被彻底打乱;也许最最重要的就是,如果没有了台湾,它就无法有效阻止和遏制中国这只巨龙的不断成长与壮大,它就无法维护自己的全球霸主和地区领导地位„„因此,台湾对于美国,其重要性、战略意义和价值也非同寻常!
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台湾独特的地理位置无论对中国,还是对美国和日本都有至关重要的地缘战略意义,是中、美、日三国战略利益的交汇点,这也就是美日积极插手、干涉我台湾问题的最深层次原因。
台湾问题对国家安全、发展战略的影响与制约
我国虽有一万八千多公里的漫长海岸线,但只与一个大洋相连,我国领海又被紧紧包围在第一岛链之内,实际处于半封闭状态。如果我们想要跨入大洋,就必须突破第一岛链,打破捆绑在我们身上的这条锁链。第一岛链是封堵亚洲大陆,尤其是我们中国的第一道“紧箍咒”,在这个封锁“链条”中,最最关键的就是台湾岛。它位于“第一岛链”的中央,具有极特殊的战略地位,掌握了台湾岛就能有效地扼控东海与南海间的咽喉战略通道——台湾海峡;掌握了台湾,我们也就有了通往“第二岛链”内海域的有利航道及走向远洋的便捷之路;掌握了台湾,我们就能在与美日的交往与力量较量中变被动为主动;掌握了台湾,我们就能真正建立起巩固和统一的整体海防体系„„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就是利用第一、二岛链来对我国实行海上封锁,使中国的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受到严重制约。实际上中美关系大门打开之前中国并不具备对外开放的自然条件,而即使到了现在,我国所处的半封闭状态实际上也并未消除。中国要向太平洋发展,就必须冲出第一岛链,而冲出第一岛链的关键就是台湾。台湾是中国通往太平洋的大门,台湾问题不解决,可以说就是巨龙脖子上勒着一条粗壮的“钢绳”。中国要成为海洋大国,前提条件就是要解决台湾问题!
能否掌握台湾,还对我们的整体国家安全及发展战略意义重大!其中,台湾海峡是中国南北海运的咽喉要道,是联系东海与南海的捷径。我国的港口分布若以台湾海峡中部的泉州港为界,十六个主要港口有十个在北部。我国四大外贸航线有三条需要南下。中国南部地区能源紧缺,煤炭、石油等都是必不可少的大宗南运物资,而这需要海运分流。因此,台湾海峡的航运通畅对中国经济的均衡发展和海外贸易的顺利进行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同时,在军事上,台湾海峡如被敌对势力所控制和封锁,将对我们的整体海防构成最致命的威胁,我们的海军就被敌分割在南北两个海战场,而不能相互支援和配合,其后果将不堪想像„„
台湾对于祖国可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军事战略价值。用于防御,台湾有一定的战略纵深,又便于得到战略后方的支援,可成为坚固的军事要塞和战略支撑点;用于进攻,台湾地处海运枢纽锁钥之地,并拥有大量先进、完善及配套的大型军港、机场等海空军基地与设施,同时还有广阔的机动海、空域。台湾南北两端均有开放的入海口,台湾又具备充足和有效的综合保障能力,我们如以台湾为依托,足以对台湾的东南北三个方向展开进攻与支援。台湾在中国海防中的地位,同样是一艘“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可一旦台湾为敌对势力所控制,仅用岸基反舰导弹就可以有效封锁整个海峡,这无疑将对我们的海防安全和海上军事行动造成极大的威胁与挑战;而一旦敌对势力以台湾作为对我攻击的出发基地,则我东南半壁江山将在无任何遮蔽的情况下,完全暴露于敌人的有效攻击范围之中„„
另外,台湾问题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其附属岛屿钓鱼岛和被台当局控制的南沙群岛中的最大岛屿——太平岛上。钓鱼岛,是日本进入台湾海峡南下东南亚、南太平洋的必经之地,附近海域蕴藏着高达八百亿桶的海底石油和油气,具有重要的地缘战略和经济价值,是中日领土争端的焦点问题。南沙群岛,紧扼太平洋、印度洋之间的交通要道,也有着重要的地缘战略价值和蕴藏着丰富的资源,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等南沙岛屿附近国家早已垂涎三尺,加紧对南沙资源进行开采与掠夺,与我国在南沙问题上争端不断升级。如果两岸能够实现统一,将有利于中日钓鱼岛争端及南沙主权归属问题在对我有利的情形下得到最终解决!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台湾的得失与中华民族未来的兴衰荣辱利害相关!
可是,目前台海的这种武力对峙局面,显然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也是对我们极为不利的。一个很明显的道理,一个国家,如果它连自己内部的事情都没有处理好,它怎么有足够的精力、实力去关心其他的事情呢,我们目前所遇到的情况就是如此。有句话其实有一定的道理,攘外必先安内啊!因为台湾问题的存在,我们浪费了太多本不该耗费的资源、实力与精力;因为台湾问题的存在,我们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与制约;因为台湾问题的存在,我们的国家安全、国家利益、领土主权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与挑战;更因为台湾问题的存在,我们国家不能实现真正的强大,我们的民族无法实现真正的复兴!如果没有台湾问题,我们完全可以发展的更好,中国将会更加强大!同是中华民族的儿女,本该一同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努力奋斗,却闹得个兵戎相见,互相消耗,互相敌视„„我们自己人跟自己人闹,自己人跟自己人拼消耗,最后落得个两败俱伤。而美日这些国家坐山观虎斗,利用台湾问题,要挟我们。利用两岸的矛盾,周旋其中,尽收渔翁之利!
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必先是一个统一完整的国家。我们可以看一看我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太平盛世总是建立在国家统一的牢固基础之上。国家一旦分裂,马上出现衰落。而国家如果重新得到统一,盛世繁荣肯定会紧随其后!
中国要想得到更进一步的长足发展,要想变得更加强大,要想有效地实施自己的海洋发展战略,要想获得更大更多的战略生存发展空间与缓冲地带,就一定要想办法尽早解决台湾问题,完成国家的统一!
两岸统一将有力推动国家的进一步飞速发展与壮大
两岸如果实现统一,大陆与台湾,再加上早已回归祖国的香港、澳门,将形成完整统一的国内市场。一个统一国内市场的存在,对于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而台湾的收复,本身就会大大增强我们的整体经济实力、国际竞争力与综合国力,它将极大地提高我们的国际地位与国际影响力,使我们能与其他国家更好地打交道,使我们在整个国际竞争中拥有更大更多更明显的优势。同时,它还将有效改善我们所面临的周边安全环境,使国内经济建设能够拥有一个更好、更稳定的发展空间。
两岸统一后,我们就少了许多后顾之优,少了许多制约与束缚,就可以把更多的精力与心思用于国内经济建设,用于国家的发展与壮大,用于解决其他国内或国际事务。两岸统一,就等于我们可以多腾出一只手来,去做其他更多的事情!
两岸统一,还将极大地鼓舞全国人民的斗志,增强全国人民的信心。它所造成的积极影响将会是巨大和深远的,这种影响足以使全国范围内掀起一场经济建设的新高潮,并足以使这种高潮维持相当长的时间。它将为中华民族提供一次极为难得的飞跃时机!它将使中国经济得到一次跨越式的大发展与大繁荣!
两岸统一将使亚太地区形势发生有利于我方的巨变
目前我们所面临的地区安全形势十分严峻,且这种形势对我们极为不利。中国是所有亚洲国家中邻国最多,地缘矛盾最多、最复杂的战略主体。中国周边共有邻国二十个,其中与十四个国家在陆上接壤,与六个国家隔海相望,可谓涵盖了各种地理条件。中国又是当今世界上惟一没有实现统一的大国。多年来,又是与别国领土争端最多的国家。尽管近年来解决了部分争端,但是,仍然存在着更为复杂、更为棘手的领土与领海纠纷,且海洋权益不断遭受蚕食。中国与俄、日、印三大战略主体共处,掣肘因素颇多。而美国在亚太地区继续强化其存在,加强对我封堵力度的同时,又强行切入中亚地区,使我国首次在陆地直接面对美国军事力量威胁,美国对中国东西海陆威胁已成现实。美军占领阿富汗,就等于是在我西部埋下了贴身隐患,使我东、西、南三面受敌。除此之外,我们所面临的周边安全问题一直是“多项并举”。一是台独势力恶性发展与不断挑衅。二是南海的海洋国土被蚕食。三是“藏独”、“东突恐怖势力”隐性发展,战略对手肢解中国的意图阴魂不散。我们的发展正在遭受多方制约,我们的和平不断受到严重威胁!
怎样打破这种对我极为不利的地区格局?——唯有收复台湾,完成两岸统一!
两岸一旦完成统一,将彻底打乱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整个军事力量部署,减轻我们在西太平洋方向受到的巨大军事压力,并使美国苦心经营数十年的所谓第一岛链成为一文不值的摆设;我们有了台湾,就可以在需要之时,运用军事力量有效控制和封锁台湾海峡及巴士海峡这两大战略海上通道,使我方对日、韩形成明显的战略优势;两岸完成统一,我们就可以腾出手来解决所面临的其他安全问题与威胁。由于台湾问题已经解决,我们在处理与邻国的领土、领海纠纷时就可以投入更多的优势力量,占据更大的主动权,拥有更多的筹码与手段,从而最终使问题在于我有利的前提下得到圆满解决„„
两岸统一将会引起一系列有利于我方的积极连锁反应,使我们所面临的安全形势发生可喜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巨大,它将一举扭转我方在目前地区格局中所面临的严重不利局面,变被动为主动,变不利为有利。
而两岸统一所造成的积极影响,也不仅仅只是单纯地改善我们的周边安全环境,更重要的是,将使中国一跃而成为亚太地区第一强国,并使我们最终取得地区领导权。我在《中日联合的战略意义及必然性》一文中已经对此作过详细阐述,因为,我们在美日插手台湾问题的大背景下,只有拥有强大的实力和充足的准备才能吓咀和应付美日的干涉,最终有效解决台湾问题。一旦两岸能够实现统一,那肯定说明我们的实力已经相当强大,我们已经拥有了在亚太地区与美国霸权作坚决斗争的充足实力。我们有了这样强大的实力,再加上两岸的顺利统一,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主导地位绝对会因此而受到极大冲击和挑战,它在本地区的影响与威望将会降到最低点,并在经历由我两岸统一所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后,最终失去其在亚太地区的领导地位。而在美国地区霸权终结,势力逐步被我排挤出亚太地区后,毫无疑问,只要我们避免与日本进行直接军事对抗,不与其闹翻脸。在我方实现两岸统一后,它将不得不为了维护自己的安全与利益,为了自己的生存与发展,为了途经我台湾附近的“海上生命线”的畅通与安全,与我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并在很多问题上对我作出妥协。如果一切条件具备且形势发展顺利,中日联合是完全可能和可行的,而且这种联合是以中国为主角,日本只是进行配合而已。就算中日间因为诸多原因,而无法成为盟友,它日本也不得不在很多方面谋求与中国间的合作,不得不发展与我国间的友好关系,甚至于在某些方面不对不对我方言听计从„„一旦我们摆平了日本,中国实际上也就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地区领袖!一个以中国为主导的亚太地区新格局将由此而崭新出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