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集体林改确权发证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集体林改确权发证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针对双辽市集体林改确权发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集体林改;发证过程;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1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08-61-1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机遇和途径,是增强林业竞争能力的支撑和手段,也是持续改善生态环境的举措和保障。明晰产权、勘界发证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核心工作,是深化改革的基础和前提,关系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成败。维护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保障林农依法享有的集体林地承包经营权,是林业主管部门的重要行政职责,是农村林业改革发展的一项长期任务和常态化工作。集体林改确权登记发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是农民对新证的认识不到位。虽然政府部门下发了前期手写林权证证本到规定日期一律作废的文件,但有些老百姓拿着八几年或九几年颁发的老式林权证不愿换新式林权证。
二是存在一定的历史遗留和权属争议等问题。这次发证涉及到个人、村、组、乡(镇)之间林地的权属界线问题,界线不清和存在一定的权属纠纷问题的,在实际工作中要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给予妥善处理后方可确权发证,否则会引起上访事件和社会矛盾等不稳定因素。
三是需要足够的经费才能确保完成集体林改确权登记发证工作。这次发证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需要大笔的经费用于完成此项工作,没有足够的经费是无法按时保质完成这项工作的。
四是农户之间的林地转让频繁。有的农户换新林权证是为了下一步转让,林权证发放之后,几天又涉及到重新调查签字,为林权证更名,使得这项工作成了循环往复的一项复杂工作。
五是基层力量薄弱。近几年来,没有年轻力量充实到基层林业站中,导致现有的工作人员不能熟练使用现在的电脑系统化办公软件,甚至有的地方出现了雇佣年轻人手的情况。但由于外部人员对林业业务不熟练,所以工作难度很大。
六是基层农户外出务工的比较多,给外业调查的求真求实工作带来很多不便,地块的四至或申请人签字不全,使得存档材料不完备,不能发放林权证。林权证发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的对策
一是高度重视,成立领导小组。成立由市长任组长,主管市长任副组长,林业局领导及业务人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在林业局设立办公室,在各乡(镇街)成立领导小组,由一把手带队,亲自抓,负总责,成立林权登记发证工作办公室,下设成员,规范管理。
二是认真做好确权发证的宣传动员工作。深入农户,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摸清林权及承包经营现状,为农民耐心讲解林改的重大意义,使农民真正懂得林改是一项涉及广大农民切身利益的深刻变革。林改坚持了农民得实惠、生态受保护的原则,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体现了党的执政理念,符合林业发展规律。通过电视、报纸、在农村张贴标语等方式,广泛深入宣传林业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等,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使广大群众真正了解林改,支持林改,参与林改确权发证。
三是解决确权中出现的权属争议问题。要依照《林木林地权属争议处理办法》依法处理,乡(镇街)内部的争议,尽量由其政府自行解决,疑难或乡(镇街)之间的争议,由市林业部门解决。对于复杂疑难的权属问题,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解决,做好林地权属争议的调查处理工作,以免引起新的权属纠纷。
四是加大对林改确权发证的资金投入。林改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工作量大的综合性改革。现地勘查量大,内业归档材料多,所以需要足够的资金投入,保证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是加强业务培训指导。向省里学习,向周边市县的兄弟单位学习成功或实用的经验。然后对基层林业站参加林改确权发证的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指导,使其掌握政策,明确要求,胜任工作,为做好下步工作奠定基础;同时编写与确权发证相关的文件;每周对各基层林业站的工作进行调度,要求基层林业站拿出一个村做试点,将申请材料按打证要求准备齐全,强调相关权利人签字处必须是本人签字,本次发证要求真、求实、求质。在填好申请材料的基础上,将空间数据与申请材料一一对应,按培训要求填写规范。
六是正确处理好质量与进度的关系,严禁违规操作。要确保发放的每一个林权证都是铁证。结语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登记发证是改革工作中的重点和关键,林权证是农民今后经营、使用和流转森林、林地的唯一法律凭证,要做好这项工作任重而道远。
作者简介:王金花,双辽市林业局,工程师,研究方向:营林生产。
第二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权发证办法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权发证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权发证工作,根据《自治区党委 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自治区行政区域内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权发证的,适用本办法。
第二章
确权发证政策界定
第三条 自留山长期稳定不变。继续实行“生不补,死不收”、长期无偿使用、允许继承的政策。自留山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其成员只有使用权,不得擅自用于建房等非林业生产用途。自留山长期归农户使用,其经营权受国家保护。
自留山划定后集体经济组织收回的应当退还农户或者划定新的自留山给农户,但农村户口转为城镇户口,其自留山在林改前已由集体经济组织按照有关规定或者协议收回的,不予退还;尚未收回的,维持不变。
集体经济组织在农户自留山统一组织造林的,不得改变自留山的使用权,所造林木可由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户协商确定分成比例和采伐时间,也可由集体经济组织向农户收取营林费用后将所造林木归农户所有。
林业“三定”后,自留山、责任山合并,实行“两山并一山”管理,农户要求区分自留山、责任山的,应当按照农户的要求分别确权发证;农户不要求区分的,可按责任山的形式予以确权发证。
有自留山但无证的,要查看“三定”时的档案。当时已经过县级人民政府造册登记的,应认定为自留山,并及时发放林权证;未经造册登记,但经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的,可以确认为自留山。
自留山位于自然保护区或森林公园内的,由集体经济组织、自留山使用权人与自然保护区或森林公园经营管理单位共同协商处理。可以由集体经济组织给予等量置换;也可以由自然保护区或森林公园经营管理单位与自留山使用权人签订合同,明确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归属、利益分成、使用期限。集体经济组织的山林全部纳入自然保护区或者森林公园的,应将生态公益林的补助、补偿落实给自留山使用权人。
自留山使用权人死亡后没有继承人的,其自留山使用权由集体经济组织收回,原存在的承包经营等法律关系不变。
第四条 责任山在承包期内保持稳定不变。承包方必须与发包方签订全区统一规范的承包合同,明确双方的责权利,承包期限为70年,承包期内承包方依法享有责任山的使用、收益和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权力,并允许继承。
集体经济组织与成员已签订有承包合同,但没有明确承包面积、四至范围和期限的,要完善承包合同,明确承包面积、四至范围和承包期限,承包期满后可以按国家有关规定继续承包。责任山已落实到农户但没有签订承包合同的,要补签承包合同,明确承包面积、四至范围和承包期限。
承包期内,发包方不得擅自收回和调整承包的林地。承包期内,承包方全家外迁,其要求保留承包经营权的,应当予以保留。承包合同生效后,在承包期内,发包方不得因承办人或负责人的变动而变更或者解除承包合同,也不得因集体经济组织的分立或者合并而变更或者解除承包合同。承包期内,承包人死亡,其继承人可继续承包。
承包的林地,应当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开发、经营和利用。未经依法批准,不得改变林地用途,不得将承包的林地用于非林业建设。
责任山由集体经济组织收回统一经营,承包方要求归还的,应当归还。
第五条 林业“三定”时未承包到户,目前仍由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的,凡适宜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的集体林地,按本次林改时确定的人数承包到户;不适宜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的,经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可以按下列办法之一处理:
(一)通过招标、拍卖、出租、公开协商等承包方式确定由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或其他经营主体经营,所得收入按规定在集体经济组织内部进行分配;
(二)采取“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林”的形式,继续由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但要将现有的林地、林木折股分配给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均等持有,收益按股分配。
农户在本集体经济组织所有但未承包到户的集体林地种植的林木,由该农户与集体经济组织协商林木处置办法,林木处置后,林地使用权收归集体,并按照本条前款的规定落实经营主体。
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或者通过流转获得的收益,应用于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成员分配或公益事业,其中70%以上应当分配给本集体经济组织各成员。分配方案应经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
第六条
在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种植的林木,坚持“谁造谁有,可以继承,可以作价转让,林木依法采伐,产品自主处理”的政策。集体经济组织未与农户签订承包合同的,应补签承包合同,确定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
第七条 承包方可以在一定期限内将全部或者部分林地使用权通过转包、出租等方式流转给第三方,发包方与承包方的承包关系不变。流转期限不得超过剩余的承包期限。承包方有稳定的非农职业或者有稳定的收入来源的,经发包方同意,可以将全部或者部分林地使用权转让给其他从事林业生产经营的农户,由该农户同发包方确立新的承包关系,原承包方与发包方在该林地上的承包关系即行终止。
已经实行流转的集体林地,符合法律规定、流转合同规范的,要予以维护;流转合同不规范的,要予以规范;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要依法纠正。
第八条
对目前由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的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地方公益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的公益林宜林地以及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公园范围内属于集体的公益林,保持集体林地所有权、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不变。已承包到户的公益林,其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要落实到户;未承包到户的,要确定管护主体,明确管护责任,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要落实到户。
第九条 已实施退耕还林的土地认定为林地,并办理林权登记手续,核发林权证。
1998年后毁林开垦的,要限期恢复林地用途后方可确权发证。
第十条
林权存在权属争议的依法调处解决,未调处解决的,不得流转,也不予确权发证。
第十一条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权发证后,原山界林权证由有关人民政府统一撤销。第三章 确权发证主体与对象
第十二条 集体林地所有权、林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林木使用权由林权所有者向林地所在地的县(市、区)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登记申请,由该县级人民政府登记发证,确认所有权和使用权。
插花在其他县(市、区)的林地,其林地所有权、林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林木使用权由林权所有者向林地所在地的县(市、区)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登记申请,由该县级人民政府负责登记发证。
第十三条 属自留山、责任山的,其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使用权确权登记给所属农户。
第十四条 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的林地,其林地所有权、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使用权确权登记给本集体经济组织。
第十五条
采取转包、出租方式将集体林地转出给其他单位或个人的,林地使用权证登记给转出方,林木所有权、使用权按合同约定的形式予以明确。
第十六条 在他人抛荒的自留山、责任山造林的,林木可由造林者与原承包户协商处置,林地的使用权登记给原承包户。
第十七条 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在本经济组织所有且未承包到户的集体林地上种植的林木,由林木所有人与集体经济组织协商林木处置办法,林地使用权收归集体,落实经营主体后登记发证。
第十八条 本次林改前,经发包方同意,承包方将责任山转让给其他农户的,由受让方同发包方确立新的承包关系,原承包方与发包方的承包关系即行停止。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使用权按新的承包合同约定登记给受让方。
第十九条 采取联合或合作经营的,林地使用权登记给原林权权利人,林木所有权、使用权按合同约定。
第二十条 林木所有权、使用权分离的,主要出现在经济林和风景林租赁经营中,只发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证,林木使用权从合同约定。
第四章
确权发证程序 第一节 准备工作
第二十一条 由县级林改办负责收集以下有关资料:
(一)林业“三定”有关文件(县里收集);
(二)林业“三定”期间发放的山界林权证书(县、乡、村收集);
(三)1999年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报告、2001年森林分类经营区划界定、2002年生态公益林补助试点方案、2004年重点公益林区划、2005年自治区级以上公益林区划,历年退耕还林、珠防林、海防林作业设计说明书、数据库、图库(县里收集);
(四)1:10000或更大比例尺地形图、全色或真彩色航空遥感图像、SPOT5 HRG卫星遥感图像(自治区测绘局购买);
(五)县(市、区)民政局提供的县级、乡级行政区域界线图(县里收集);
(六)收集农村土地所有权发证勘界资料(在县国土资源局收集);
(七)《林改工作手册》和相关调查表格。
在收集资料的同时,准备有关的仪器工具和设备,包括:GPS、森林罗盘仪、皮尺、计算器、直尺、三角板(带量角器)、讲义夹、铅笔、绘图笔、水性笔、电脑、扫描仪、数码复印机、激光打印机、喷墨打印机、票证打印机等。
第二十二条 由县林改办抽调人员组成内业工作组,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负责制作摸底调查和实地踏界工作图。工作图的制作方法和要求如下:
(一)以二类调查小班图库作底图,区分国有林地和集体林地,覆盖上自治区级以上公益林区划图,以区别公益林地和商品林地;
(二)以图幅或村为单位打印工作图。因林权地界可能打破小班界和林班界,因此图上明显标注村界,淡化林班界、小班界,林班、小班界线不作为林权四至界线,仅说明其在二类调查区划的空间位置;
(三)叠加上退耕还林、珠防林、海防林、征占用林地界线,用不同颜色或线段图例区分,覆盖上公里网格和坐标。
第二十三条 由乡(镇)人民政府抽调人员组成林改工作组,深入各村组开展摸底调查,目的是摸清现有集体林地的权属结构和经营管理状况,了解群众对林改的想法和意愿,掌握当地山情林情和社情民意,为制定村组林改方案打下基础。摸底调查的工作内容、方法和要求如下:
(一)了解村组农户及人口现状。摸清各村民小组农户户数和参与林改的人口数,核实各户户主的身份证明原件,登记身份证号码;
(二)收集林权权源依据。收集林业“三定”以来的有关表册、林权证、合同书等资料。对提交了山林权属来源证明(原件)的权利人,村林改工作组应出具林权证明材料收据;对缺失资料的林权权利人,建议到县档案馆复印权源依据;
(三)填写《林权摸底调查表》(见附件一)。通过走家串户上门访问,对农民和集体经营的林权现状、林权登记发证情况、林地林木流转情况、以及插花山、纠纷山等情况进行调查摸底,逐户逐地块填写《林权摸底调查表》,并按组、村、乡(镇)、县(市、区)逐级统计自留山、责任山、集体经营山、流转山、联营山、插花山、纠纷山等林地的宗地数量和估计面积;
(四)根据《林权摸底调查表》与工作图上标有的村界线、公益林界线、退耕还林界线、征占用林地界线进行对照,对出入较大的要组织走访或实地踏查,并结合实地踏查,在工作草图上勾绘出村民小组的大致界限范围,为下一步正式勘界做好准备;
(五)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对本集体经济组织林权现状进行第一榜公示,公示内容主要包括权利人姓名、宗地数量、宗地类型(如自留山、责任山、集体经营山、流转山、联营山、插花山、纠纷山)、面积、座落、四至、权源依据等,公示地点为本集体经济组织内的公共场所,公示期7天,公示内容留底存档。
第二节 制定方案
第二十四条 由驻村林改工作组协助集体经济组织制定本村组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简称“村组林改方案”)。林改方案原则上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制定、上报,也可以村为单位制定、上报。
第二十五条 编制林改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人口现状、林权现状,明确自留山、责任山、集体山、流转山等山林的改革形式,落实山林权属和收益分配方案;明确村组林改工作程序、林改工作组成员名单、成员职责等。
第二十六条 召开村民会议,对林改方案进行讨论、完善后进行票决通过,并做好会议记录。召开村(组)林改方案票决会前要对方案进行充分酝酿,林改方案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方为通过。会议表决一人一票,当场验票并宣布投票结果,参会人员在表决的林改方案相应栏上(同意、不同意、弃权)签名。会议记录应详细记载会议时间、地点、应到人数、实到人数,记载实发表决票、收回表决票、有效票、无效票、同意票、不同意票、弃权票的张数。参会人员名单、会议记录、通知回执、表决表等作为附件存档保存备查。
第二十七条 为充分保障各位农户的合法权益,对在外打工的农户要求先期告知,寄发林改工作通知书,要求其及时返乡参加林改;对确不能及时返乡参加林改的,要确定委托人,寄回委托书,以留案备查。
第二十八条 票决通过后的村(组)林改实施方案,报乡(镇)人民政府备案。其中,采取其他方式承包集体林地林木的,应当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第四十八条规定,报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批准。
第三节 外业勘界
第二十九条 林地权属勘界范围以集体经济组织范围为单位,林地所有权属于本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林地。
第三十条
勘界内容包括:
(一)集体经济组织范围内林业用地界线和面积;
(二)中央和地方生态公益林界线和面积;
(三)单位与单位之间的林地权属界线;
(四)集体林地内各宗地的界线和面积及相关因子。第三十一条
勘界精度要求:
(一)面积控制
按照“层层控制,分级量算,按比例平差”的原则,对县区、乡镇、村民委员会及村民小组的林业用地面积采取层层逐级控制的方法,进行林地权属勘界面积控制。即:由县(市、区)控制各乡(镇)的面积,乡(镇)控制各村民委员会的面积,村民委员会控制各村民小组的面积,在村民小组面积内量算宗地面积并平差。
在求算各宗地面积时,用大宗地面积控制各小宗地面积,当大宗地内各小宗地面积误差不大于1/50时,对各小宗地面积进行平差。
(二)勘界允许误差
参照国家林业局颁布《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的要求,勘界允许误差为:
1.以明显地物界作界线的,勘界允许误差在图上应小于0.5mm。
2.以非明显地物界作界线的,勘界允许误差在图上应小于1mm。
3.宗地勾绘面积允许误差±5%。
第三十二条 林地权属界线所包围的封闭地块称为宗地,在区划时,按以下条件逐条细分区划为不同的宗地:
(一)林地所有权权利人不同。
(二)林地使用权权利人不同。
(三)林地使用权类型不同(自留山、责任山、集体经营林地等)。
(四)林地使用权终止日期不同。
(五)区划林种不同(商品林、生态公益林分宗登记,国家公益林、地方公益林分宗登记)第三十三条 宗地区划遵循以下原则:
(一)分户勾图分户发证。当宗地面积较大、界线明显,能利用明显地形地物控制勾绘界线时,按宗地勾绘界线,标注宗地现场编号。
(二)联户勾图分户发证。当多宗地相互交织且宗地面积较小,按单宗地勾图困难,林权权利人又要求单独发证的,可采取“联户勾图分户发证”的形式,将联户多宗地合并为一宗地勾在一起作位置图,采用GPS实测或丈量方法测量各户宗地面积,并按各户宗地的形状、位置按比例绘制各宗地的平面位置示意图。各户单独登记发证,由位置图和示意图构成林权证的附图。
第三十四条 外业勘界方法以对坡勾图为主,同时以GPS、罗盘仪、皮尺辅助定位。所使用的地形图、DOM(正射影像图)的比例尺不能小于1:10000。外业勘界主要包括单位之间勘界、宗地之间勘界和宗地因子调查三个部分:
(一)单位之间勘界
单位之间勘界是指对市、县、乡(镇)、村、村民小组各单位之间,或集体与其他国有单位之间林地所有权的边界勘查确认。以外业勘界底图为外业工作图,统一制作图框和标题,即xx县xx乡xx村xx组《林权现场勘界图》(单位之间),图幅大小为A3。由工作组(包括专业技术人员、乡(镇)负责人、村民委员会负责人、村民小组负责人)组织相关权利人(包括林地所有权人及相邻单位的林权权利人)到实地核实。现场勘查时,根据双方权利人指认界线,先用铅笔描绘相邻线段,双方权利人确认无误后,用绘图笔按规定线型着墨,在每条相邻线段的两端打上标记,双方权利人在本方线段边上签名,林改工作组有关人员在图框下相应位置签名,并填上日期。
当一个集体经济组织林地所有权勘界完成后,及时扫描配准将单位之间林地所有权界线录入计算机,原件留县林改办存档。
为避免与国土部门所发的土地所有权证界线相冲突,在勘界过程中,村与村之间的界线要与国土部门的相衔接。
(二)宗地之间勘界
宗地之间勘界是指对集体与农户(包括联户)、农户与农户之间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的边界勘查确认。宗地之间勘界在单位之间勘界的基础上进行。从计算机上将单位之间林地所有权界线调出,制成A3或A4大小的统一图框和标题的工作图,即xx县xx乡xx村xx组《林权现场勘界图》(宗地之间)。勘界前,应根据《林权摸底调查表》做勘界计划,提前通知原林地使用权人及相邻宗地的林权权利人,届时一起到实地核实。勘界时应站在有利位置对坡勾绘,并充分利用明显地形地物控制,必要时采用皮尺丈量、GPS辅助定位。根据宗地划分条件和原则进行区划,先用铅笔勾绘界线,相邻林权权利人确认后用规定的笔和线型着墨、编写现场临时编号,填写《林权现场勘界表》(见附件二),有关林权权利人及林改工作人员分别在图、表上签名。
宗地与宗地之间相互交接,交接处无明显地物标识的,为确保定位准确,避免宗地界位移超出误差范围,要在交接处用GPS采集座标点并加以保存,在打印《林权证》附图时将座标点及座标值标上。
(三)宗地因子调查及填写
按照《林权现场勘界表》调查和填写各宗地的有关内容: 1.林权权利人:是单位的填单位名称,是个人的填姓名。2.法人代表:填单位法人代表的姓名。
3.原证名称及编号:指“三定”及林改前所发的有关山林证件的名称和编号。
4.林权勘界图号:指用于外业工作图的图幅编号。5.宗地临时编号:指外业调查时的宗地临时编号。6.宗地正式编号:指内业整理时的宗地统一编号。7.经营类型:分为(1)自留山;(2)责任山;(3)集体经营;(4)退耕地;(5)已流转;(6)其他。
8.登记类型:分为(1)初始;(2)变更。
9.登记权利:分为(1)林地所有权;(2)林地使用权;(3)森林或林木所有权;(4)森林或林木使用权。
10.小地名:地形图上标有地名的应以地形图上的为准,地形图上没有标注地名的用当地群众普遍认可的地名。
11.面积:以本次林改量算平差的面积为准。
12.地类:林地划分为7个地类,即(1)有林地;(2)疏林地;(3)灌木林地;(4)未成林造林地;(5)苗圃地;(6)无立木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7)宜林地。
13.林种:按防护林、特种用途林、用材林、薪炭林和经济林五大林种填写。
14.主要树种:按各树种面积(或蓄积)比例大小依次填写,一般填1~3个树种。
15.株数:成片的森林,株数一栏可以不填;对于零星林木要填写株数。
16.起源:填人工林、天然林、飞播林。
17.造林:人工林填实际造林日期,天然林填龄组。18.林地使用期年限:按合同规定的年限填写。19.林地使用期终止日期:按合同规定的日期填写。20.四至说明:按四至明显特征填写,没有明显特征的填四至相邻权利人姓名。
21.备注:有特殊情况需要说明的,可在此栏中说明(如:合作造林,林权共有情况的说明;是否有林权纠纷等)。
第三十五条 现场勘界的有关规定:
(一)现场勘界时,相关权利人必须在现场共同指认界线,并当场签名盖章表示共同确认;
(二)相关权利人接到现场勘界通知后,拒绝到现场签名确认,又没有正当理由的,按默认处理;
(三)相关权利人在勘界现场认可,但拒绝签名或盖章的,视同缺席指界处理;
(四)相关权利人因事缺席指界的,由另一方所指界线或双方提供的权属图件上的界线确定,驻村工作组应当将划界结果书面通知缺席方,缺席方如有异议,必须在15日内申请重新勘界;
(五)相关权利人对权属界线有争议的,由驻村林改工作组初步调解;调解不成的,由纠纷调处组按权属争议处理。
第三十六条 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将外业勘界勾绘的宗地界线及时用红色笔(0.3mm中性笔芯)进行清绘。注意宗地界线范围必须闭合,跨图幅之间的接界必须吻合。经检查宗地无重、漏、界线无交错、分离后,进行统一编号,按照“从北向南,从西向东”顺序编排,标注宗地号,宗地号采用“1、2、3……”自然数编号,宗地外业临时编号与宗地内业统一编号图表都要相对应,防止错漏,特别对宗地联户勾绘的要核对示意图,不要缺漏,在其示意图上的,编号采用“2-
1、2-
2、2-3……”来表示联户勾绘的各宗地号。
将经过清绘和统一编号整理的现场勘界图扫描录入计算机,采用GIS制图软件配准后转绘宗地界线,并将线转成面,加上注记、图头、图框、图例等,最后形成1:10000林改勘界成果图。在此基础上,分别制作各申请人的宗地附图。在制作附图时,用14×17cm或A4纸规格的图幅,附图注明:林权登记申请表编号、所在地形图图幅号、现场勘界图图编号、比例尺、宗地号(内业统一编号)等内容。附图一式两份,一份附在《林权证》上,另一份附在《林权登记申请表》(见附件三)背后。
各级界线图例统一按国家标准执行。
第三十七条
宗地面积可采用GIS软件通过计算机进行求算,或通过实地丈量或采用GPS完成。宗地面积以亩为单位,保留小数点后1位,宗地面积不足0.1亩的,保留小数点后2位。
第三十八条 内业组将外业工作图扫描录入计算机,在GIS平台上进行配准、矢量化、求算面积,同时将相应的《林权现场勘查表》和《林权登记申请表》录入计算机,建立林改信息数据库。林改信息数据库是林权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数据,林权信息查询、变更、登记申请、林权证打印(包括勘界图打印)等均在林权信息管理系统操作。
第四节 签订合同
第三十九条 承包集体林地,承包方与发包方要签订书面承包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凡原责任(承包)山承包合同、林地或林木流转合同未签、到期、失效、遗失的,都要补签或重签;承包或流转合同不规范的,要予以完善;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要依法纠正。合同必须由当事人双方签字画押。
承包合同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一)发包方、承包方的名称,发包方负责人和承包方代表的姓名、住所;
(二)承包林地的名称、坐落、面积、界至以及林木状况等;
(三)承包期限和起止日期;
(四)承包林地的用途;
(五)发包方和承包方的权利和义务;
(六)违约责任。
合同格式参照自治区林业局提供的合同范本。合同签订要一式四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乡(镇)政府一份、县级林业主管部门一份。
第五节
登记发证 第四十条
林权权利人为个人的,由本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委托代理人提出林权登记申请;林权权利人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由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或者委托代理人提出林权登记申请。
林权权利人提出林权登记申请时,要填写《林权登记申请表》。经集体林地所有权权利人签署意见,村委会签署意见并加盖印章后,连同所需的申请材料一并装入林权登记档案袋,报乡(镇)政府审核。
申请需提供的材料:
(一)林权权利人的个人身份证明、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资格证明、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的身份证明、法定代理人或者委托代理人的身份证明和载明委托事项与委托权限的委托书;
(二)森林、林木和林地权属证明文件(自留山使用证、责任山承包合同、林地或林木流转协议书或合同及其他可证明权属的有关材料);
(三)《林权登记申请表》;
(四)林权现场勘界图。
第四十一条 林权管理机构受理林权登记申请,依法审查林权登记申请人的申请材料,对于登记申请材料齐全的,要依法及时予以受理;对林权登记申请表填写不准确,申请人有关身份证明材料或委托授权书不齐备、不合规,申请登记的权属证明文件和自治区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要求提交的其他有关文件缺失的,不得受理,并及时通知申请人补正材料后重新申请。
第四十二条 受理后应及时组织审核。审核分三级,即由村民委员会初审,乡(镇)人民政府复审,县林业主管部门最终审核。《林权登记申请表》意见栏审核单位必须盖章,负责人必须签名。审核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权属来源是否合法;
(二)界址是否清楚;
(三)面积是否准确;
(四)利用是否合理;
(五)资料是否齐全。
第四十三条 经初审、复审后的林权登记申请审核结果,由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以公告形式进行公示。公示的主要内容有:包括申请登记的主要内容和现场核实的结果。林权人的名称,拟准予登记的林权权属性质、面积(株树)、座落等内容,以及对公告提出异议方式、地点、期限和要求复查办法等。
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对已经受理的登记申请,应当自受理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在林地所在地进行公示。公示期为30天。在公告期内,有关利害关系人如对登记申请提出异议,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其所提出的异议进行调查核实。有关利害关系人提出的异议主张确实合法有效的,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对登记申请应当不予登记。
第四十四条 经过审查,对已明晰产权,落实经营主体的林地和林木,符合申请登记条件的,由县林业主管部门予以登记。
对于林权合法有效,申请登记符合要求的,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3个月内予以登记发证。
第四十五条 经校对无差错、公示无异议的,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将林权登记申请材料报同级人民政府审批。经县级人民政府批准,由林业主管部门打印《林权证》,具体经办人、负责人应当在《林权证》“填证机关”栏签字盖章,对粘贴的林权证附图,加盖填证机关骑缝章,批准发证的人民政府在“发证机关”栏盖章。
第四十六条
林权发生变更的,林权权利人应当到初始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林地被依法征收或者由于其他原因造成林地灭失的,原林权权利人应当到初始登记机关申请办理注销登记,并提供林权登记申请表、林权证、林权依法变更或者灭失的有关证明文件等材料。
第五章 资料建档
第四十七条 按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局、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桂档发〔2007〕36号)要求,明确林权档案管理部门和人员;林权档案按综合档案、林权登记档案和集体经济组织林改(承包)方案档案三类进行分类建档。
林权档案实行县林业主管部门和乡(镇)政府两级建档制度。其中县林业主管部门负责建立综合档案和林权登记档案,乡(镇)政府负责建立综合档案和集体经济组织林改(承包)方案档案。各级林权档案管理部门要指定专职管理人员,设立专柜集中管理,不得分散管理或随意堆放。
第四十八条 建立林权档案室。林权档案室原则上应包括三个部分,一是档案管理人员办公室,二是档案库房,三是查阅室。档案管理人员办公室要求应配备高性能的电子计算机、扫描仪、复印机等现代办公设备。档案库房要求具有良好的卫生环境和保持适当的温湿度,并有防火、防晒、防虫、防污染、防水、防潮、防尘、防盗等安全保护设施和措施。
第四十九条 制定林权档案管理办法、林权档案库房管理办法、林权档案管理员职责等档案管理制度。林权档案的管理人员,应接受档案管理部门的专业指导,加强管理培训,改善管理手段。要保持管理人员的相对稳定,管理人员发生变动的,应当及时办理交接手续。
第五十条 县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形成一套有关森林调查、林权界线、林权登记及管理的林权改革档案,在林权改革验收工作完结后三个月内,将一套原件移交同级国家档案馆保存,并按规定办理移交手续,保存移交清册。
第六章 附则
第五十一条
本办法所称林权,是指森林、林地、林木的权属。包括林地所有权、林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和林木使用权。
本办法所称集体林权,是指集体所有制的经济组织或单位对森林、林木和林地所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处置的权利。
本办法所称林权权利人,是指依法对森林、林木、林地拥有所有权或使用权的单位或个人。
第五十二条
本办法由自治区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五十三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附件:1.林权摸底调查表
2.林权现场勘界表
3.林权登记申请表
第三篇:关于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权发证工作的通知
关于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权发证工作的通知 各村民委员会:
为进一步扩大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成果,维护林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充分调动个脏哦国内社会主体投资林业、建设林业的积极性,切实做到依法治林、依法营林,根据《森林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的有关规定,结合国家林业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林权登记发证管理工作的通知》和吴利林发„2011‟44号文件精神,现就做好高闸镇林权登记发证工作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林权登记发证的时间
从2011年8月15日开始至2011年12月份结束。
二、林改范围
高闸镇境内所有集体林地,包括集体所有的公益林、集体林场、荒山造林地、宜林荒山、荒滩、荒沟;公路通道率绿化工程、环村林、果园、苗圃林地林木。重点是尚未落实经营主体的集体林地(包括有林地和宜林地)和林木。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划定的生态公益林在保证其性质不变的前提下,落实管护责任。对权属有争议难以解决及规划为镇区、园区的等公益性建设用地的林地,暂不纳入此次林改范围。
三、方法步骤
此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按照“区级统筹安排、乡镇组织实施、村民委员会具体操作、部门服务指导”的工作机制和
“开好会议,宣传发动;民主选举,成立组织;培训骨干,强化指导;调查摸底,全面普查;分门别类,梳理问题;因地制宜,制定方案;审核修订,公示通过;公开实施,现地区划;公示结果,修订合同;验收发证,存档备查”的林改十步工作流程进行。
(一)申请及受理
由林权所有者到林地所在的村民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提交本人身份证、合同、林权证明等有关材料,经村林权登记小组核实后统一填写《林权登记申请表》,实测平面位置图,现地勾绘图。
(二)林权登记的主要依据:
1、属于荒山的,以1982年“林业三定”时颁发的《林权
证》和台账为依据,以此次林改确认的台账登记为准。
2、属于家庭经营承包的,以家庭经营承包合同书和林改时
期的台账为依据进行登记。
3、属于承包造林的,以承包造林合同为依据进行登记。
4、属于其他单位的,以原《林权证》、合同或协议为依据
进行登记。
5、对于县、乡(镇)人民政府裁决的或法院判决的,以决
定书或判决书为依据,同时要附有决定书或判决书复印件,并由村林权登记小组或林权权利人进行申请登记。
6、有林权争议的,应填写《林权争议登记申请表》备案,暂不办理林权证。
7、对于法院查封的,可以进行林权登记,但暂不发放林权
证,待解冻后由林权所有者提出申请,方可发证。
8、实施退耕还林的,由土地承包经营权人申请并依法办理
土地变更手续和调整土地承包经营合同,以退耕还林合同书为依据进行登记。
(三)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有关规定,以下情形不予登记:
1、采取转让或互换方式对林地承包经营权进行流转,转让方未依法登记取得林权证,由受让方直接登记的;
2、采取转包出租方式对林地承包经营权进行流转,元承包关系不变,受转包方和承租方申请登记的;
3、没有稳定的非农职业或没有稳定收入来源的农户,通过家庭承包取得的林地承包经营权转让给其他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受让方申请登记的;
4、有稳定点的非农职业或有稳定收入来源的农户,通过家庭承包方式取得的林地承包经营权采取转让方式转让给非农户,受让方申请登记的;
5、不宜采取家庭承包方式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依法采取其他方式承包后,经依法登记取得林权证,其林地承包经营权不是采取装让方式流转的,受流转方申请登记的;
6、其他不符合有关法律规定的申请林权登记条件的。
(四)《林权证》发放
各村对于审核合格的林权登记表统一进行收取,并按照吴忠市物价局批准的收费标准,收取每本林权证5元工本费,由区林业局进行微机录入、打证,镇人民政府统一领取,同时以村为单位将《林权证》发放到林权所有者手中。
林权证市依法营林、入股、合资合作、以林抵押贷款的要件,对未完成林权登记的村,暂缓林木采伐、流转、以林抵押贷款等经营活动,待发证结束后方可进行。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明确责任。各村要高度重视,切实将集体
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严格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扎实推进,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林改确权发证各项工作任务。
(二)宣传引导,营造氛围。各村要采取各种有效形式,大
力宣传林改的重大意义、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确保林改政策深入人心,推动林改工作全面迅速开展。同时坚决杜绝乱砍滥伐林木、乱挖乱采、偷牧放牧和滥占林地等破坏林木资源现象发生。
二O一一年八月二十三日
第四篇: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存在的问题
律伴网(www.lvban365.net)律伴让法律服务更便捷!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存在的问题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存在哪些问题?
1、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分属不同部门,确权的主体和性质尚不明晰
一是土地所有权和承包经营权确权发证分属国土和农业两个部门。根据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农业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60号)和国土资源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若干意见》规定,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使用权和宅基地使用确权的登记发证属于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负责。根据农业部等六部委办局下发的《关于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工作的意见(农经发2号)规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属各级农业经营管理部门负责。目前,国土资源部门“三权登证发证”工作已基本结束,而农业部门的土地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工作,点上已取得了初步经验,面上正在扩试点,而且需要经五年时间才能完成此项工作,由于分属两个部门管理,工作中存在交叉和不协调现象。如金安区马头镇在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中,实测面积为45690.22亩,比二轮承包登记面积31150亩多出了14540.22亩,多出比例达46.7%。这样就和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有较大差别。又如埇桥区灰古镇小童村民组,经营承包数量是确权到村民组,就与国土部门所有确权到村有很不一致。
二是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发证主体不明确。根据《土地管理法》和国土资发178号文件要求,“属于村民小组集体所有的土地应由其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小组依法登记并持有土地权利证书”。但目前,国土部门土地所有权全部确权到村。由于缺少集体经济组织代表,均由村委会代为申请登记、保管土地权利证书。
三是农村集体土地和宅基地权属尚不明晰。宿州市埇桥区因四邻里纠纷不清而不发宅基地使用证的有16809宗,而且宅基地仅仅是使用权,既无法流转,也无法退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如村委会、学校、医疗室等因无建设用地指标而无法发证,该区不符合发证条件计有18宗。这样,就离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的“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相差甚远。
2、确权登记认识尚不统一、基层推动此项工作的积极性不高
一种认识是多此一举。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不少同志认为,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发证意义不大,作用不明显。这次承包经营权发证,主要是解决承包地块,面积、合同证书没有落实到户和四至不清的问题,而有些问题在二轮承包中已经解决,特别是2004年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管理办法》中,对承包经营权证书的内容、条件及换发、补发等都作了明确规定,只要认真检查落实这个管理办法就可以了,再花费很大的物力、财力搞确权颁证工作,实在是多此一举,起不到多大作用。
律伴让法律服务更便捷!律伴网(www.lvban365.net)律伴让法律服务更便捷!
另一种认识是目前土地所有权确权到村,产权仍然是虚置,不如一次确权到户,即土地所有权私有化。目前的确权到村委会,产权仍然不明晰,没有财权主体代表。如果按市场经济原则,不如一次将所有权确权到户。但这样做又与目前的中国的政治制度和宪法相违背,而且也无法避免土地兼并、农民破产等问题发生。
再一种认识是怕影响农村稳定。按照这次承包经营确权登记要求,要全面丈量土地,明确地块四至不清等问题,就会引发很多矛盾。农民以为农村也要重新调整土地了,纷纷提出要求分地的要求。由于农民承包土地有国家补贴等利益的驱使,再加上对确权登记的预期,农民更看重土地,很多原有的矛盾突发,就很影响农村稳定,影响农村干部的政绩。因此,地方政府和基层干部都认为这项工作难度大,吃力不讨好,影响农村稳定,积极性普遍不高。再加上中央要求此项工作五年内完成,都在等待观望,走一步、看一步,工作推动的力度不大。
3、确权登记中遇到的政策性矛盾突出,工作力量和投入经费严重不足
一方面,在确权登记过程中一些深层次矛盾开始突显。如,土地二轮承包后,中央明确承包土地“三十年不变”。1996年以后出生的人口基本没有分到承包地,确权中不少农民提要求新分承包地,再如出嫁女,娶媳妇、分家等因素,造成有地无证、有证无地、一地多证、一证多地的情况,不少农民要求重新调整承包地;又如一些地方擅自作出的土地“小调整“,给这次确权工作也带来一定的困难,农民要求解决利益不均衡的问题。再如,目前实施的土地整理项目,改变了原先的沟、渠、路、坝,打破村组之间的范围,地界也发生了新变化。少数农民仍要自己原来的承包地,造成新的矛盾需要协调解决。此外,由于大量农民工外出务工,承包地权属确认,找不到人签字,造成了一定工作难度。还有些历史原因造成的土地承包权属问题,因二轮承包时期没有解决,这一次则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难度不大。
另一方面,确权登记工作量大,也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国家资源部门从到下都有管理机构和工作人员,乡镇有土地所和在编干部,再加上目前的“三权”发证只到行政村,确权登记的问题还不是很大。而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就不一样了,面对千家万户,就需要一大批工作人员和专门工作机构来运作,农村这方面的机构和人员非常欠缺。宿州市农村综合改革后,除埇桥区、泗县乡镇有经营站外,其它县、乡镇都没有经营站机构和工作人员。埇桥、泗县的经管站,也只有一、二个人,而且主要任务是搞中心工作,也没有把力量用在经管工作上,这种情况,在安徽全省普遍存在,如不健全工作机构,加强力量,确权登记工作任务是很难完成的。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需要经过一系列程序和流程规范。如要经过调查摸底、影像解释、制作宗地图、信息录入等14步工作流程。解决四至不清问题,就需要航拍彩图,要有不低于1∶2000的正影像图,还要有人到现场勘测。这一些程序和规范,都需要开支大量费用。据金安区马头镇实际工作计算,不算村、组干部和实测人员的工资,确权登记每亩需经费40元左右。安徽省全省8845万亩耕地,完成确权登记就需要30-40亿元。这样,平均每个县要投入4000万元左右。而且,这项费用和资金都属于各级地方财政支出。中央规定的确权登记补助经费仍未兑现,各级政府的确权费用也一时无法落实。
4、确权登记发证的后续工作亟待加强,相关政策调整尚未及时跟上
律伴让法律服务更便捷!律伴网(www.lvban365.net)律伴让法律服务更便捷!
一是土地颁证和土地流转中尚有一些政策需要明确。我们所调查的市县中,除土地所有权证书已发到村外,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证有些还未颁发。如集体建设用地指标尚未落实、宅基地因为有些政策不明确也未发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目前尚未颁发。主要是多出的土地面积如何登记问题尚未有明确的政策界定。另外,由于土地确权后,实际面积大于二轮承包地面积,有些农民要求确权给他,同时要求国家按实际面积发给补贴。对于已流转出去的土地,要求承租土地流转的大户,按多出的面积补给承包费,从而又引发了是否调整承包合同的法律问题。
二是土地确权后的相关改革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新型合作组织尚待培育。江浙一些发达地区土地确权后,土地股份制合作社、集体社区合作社相继成立。安徽这方面合作组织虽然有一些,但尚未形成气候。我们在小岗村调研时,曾探讨能否用土地入股成立股份合作社问题时,县、乡、村干部都摇头、摆手,认为很难。
三是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财产性功能尚未完全体现。随着土地承包权确权发证,就应当强化承包权的物权功能。一方面,对整家迁出的农户可有偿退出土地承包权,获得财产收益。另一方面,农户已取得经营承包权也可以向其它经营主体自由流转,获得经营方面的收益。因此,探索建立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离的农地制度亟待研究解决。
文章来源:律伴网 http://www.lvban365.net/
律伴让法律服务更便捷!
第五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确权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确权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确权工作是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但是,通过对实际状况进行分析可知,土地确权工作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如果不能够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对策进行处理,势必会影响土地确权工作质量和效率。因此,文章针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确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确权;问题;对策
吴兆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确权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工程技术,2017,37(35):2-3.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涉及农村所有农户,程序繁杂、内容众多,需要花费大量的财力、物力以及人力等。同时,对确权登记工作人员素质水平的要求相对较高,不仅需要熟悉相关政策,还需要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矛盾协调能力。由于众多因素影响,导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确权工作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亟待采取有效的对策进行处理,以此保证土地确权工作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
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确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基层干部思想认识水平有待提高
基层干部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确权工作的认识存在偏差,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确权登记工作需要对土地进行全面丈量,对地块进行明确,基层干部怕在土地丈量工作中产生矛盾,对农村的稳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其二,部分基层干部没有认识到土地承包经营确权工作的重要性,不能够清楚的认识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确权工作的紧迫性、意义以及目的等,没有将其提上日程,影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确权工作效率。
其三,由于思想认识不到位,基层干部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确权工作时存在宣传不到位、布置不力等问题,导致许多村民不明白为什么、怎样进行土地确权登记办证,尤其是农村存在举家外出打工的现象,对确权登记发证工作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2、管理队伍弱化
农经部分承担职能较多,具体包括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发展、农民负担监管、纠纷调节仲裁、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三资监管、土地流转以及土地承包等。但是,政府机构改革后,逐渐的取消了农经机构,导致农经部门存在管理队伍人员不稳定、专业素质水平差等问题,对土地承包常态化管理、确权登记颁证以及农经工作效率和质量产生不利影响,严重影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确权工作成果。
3、确权登记工作控制不全面
现阶段,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通常由当地测绘公司承担,但是,许多测绘公司在人员配备、技术、设备等方面存在不足,再加上农村承包地呈碎片化分布,田地面积相对较小,很难在签章图和地块分布公示图上体现,工作量巨大,难以实现对土地承包经营确权的全过程管理和控制。同时,部分测绘公司为了加快进程或者图省事,并没有对所有环节进行严格把关,严重影响确权登记工作效率和质量。
4、确权登记过程中存在政策性矛盾
在确权登记实践工作过程中,由于经管部门体系不完善,经管干部人员数量较少,而农民确权登记工作任务繁重,部分农民因为外出务工常年不在家,在确权签字过程中找不到人,对确权登记、核对、签字等工作进度产生不良的影响。同时,因为历史原因遗留许多问题,如土地承包权属问题,不利于确权登记工作的开展。
二、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确权工作问题的有效对策
1、强化宣传,提高认识
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确权工作问题的首要任务,需要强化宣传,提高基层干部的思想认识水平和消除农民群众对土地承包经营确权的疑虑。
一方面,强化宣传,让基层干部充分的认识到土地承包经营确权工作的重要性,避免在经营确权工作过程中出现观望、推诿等现象,不遗余力的为农民群众提供土地确权登记、土地丈量、调节、发证等服务,不断提高土地确权工作质量和效率。同时,对于土地确权工作过程中存在敷衍了事、不配合、不积极的基层干部,需要制定科学、有效的追责和奖惩制度,对于渎职的基层干部进行严厉的处罚;对于积极配合土地确权工作的基层干部,需要基于一定的奖励,这样能够充分激发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另一方面,强化宣传,提升农民群众对土地承包经营确权工作内容、重要性的认识,不仅需要采用发放宣传手册、张贴宣传标语、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方式,还需要采用网络、微信等新媒体进行宣传,这样能够不断提高宣传效果,保证所有农民群众能够清楚、全面的认识到土地确权登记工作的重要性,并了解土地确权登记工作的内容、步骤以及需要的手续等。
同时,还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开展保障农民土地权益相关法律、政策的讲座,由专业的工作人员为农民群众解答关于土地权益方面的问题,同时介绍土地确权工作的益处,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土地确权工作中[1]。
2、强化管理团队建设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确权工作需要有专业人员处理,强化管理团队建设工作,提升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水平,明确管理职责,能够有效的提高土地确权工作水平和效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确权管理工作由乡镇农经专职人员承担,响应国家“加强农村经营管理体系建设”要求,创建完善的土地确权管理人才队伍,实现对土地承包经营确权的规范化以及常态化管理。为了保证土地确权工作顺利开展,需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和再教育,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做好所有工作人员的岗前培训工作,全面了解土地承包经营确权工作的内容、流程、相关法律法规和勘测等,为土地确权登记工作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其二,强化思想认识培训,培养一支具有乐于奉献、吃苦耐劳精神的作业队伍。
其三,强化工作人员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培训,土地承包经营确权工作需要和农民群众沟通。为了避免在沟通的过程中出现矛盾,需要不断提升工作人员沟通能力,和农民群众进行良好的沟通和有效的协商,当出现土地权属资料不全现象时,需要聘请专业人士对土地进行现场勘测,然后和农民进行协商,当农民群众同意后再进行界线、界点的重新设置,这样能够有效解决因?槿ㄊ粽?议形成的矛盾,保证农民群众的土地权益。
其四,土地确权工作需要采用专业的测量工具、调查工具等,为了保证土地确权工作能够顺利、高效的开展,需要强化培训,保证工作人员能够熟练的掌握相关工具的使用技巧,避免因为技术不过硬影响土地确权工作的进行[2]。
3、实施土地确权工作的全面控制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确权工作的全面控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当地政府需要重视土地确权考核检查工作,组建督导小组和督导制度,由监督小组严格按照督导制度对土地确权工作进行全面的监督和控制。
其二,土地确权工作量巨大,为了保证土地确权工作能够顺利的推进,需要聘请具有相应地质的第三方介入监督管理,对土地确权工作质量进行监督和管理,一旦发现土地确权工作过程中存在问题,及时的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以此保证土地确权工作质量。
其三,在总结验收中打硬仗,如果出现工作滞后现象,则需要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避免在土地确权工作?^程中出现敷衍、走过场的现象[3]。
4、强化组织领导和资金准备,确保土地确权工作顺利进行
农村土地确权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为县乡两级主要领导,需要其亲自组织土地确权工作进行推进、指挥,发挥自身模范先锋的作用,对土地确权工作中出现的矛盾、问题进行解决。县乡两级主要领导需要把控第一速度、承担第一责任、坚持第一认识,做好资金支持准备工作。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确权工作需要花费一定的成本,为了实现对整个过程的全面控制,需要做好资金准备工作。主管部门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财政实力,同时根据土地面积、调查难易程度以及所处位置等状况,对土地确权工作需要的经费进行准确的计算,为土地确权工作提供充足的资金。此外,为了保证资金能够落实到实处,需要对资金流向进行全面监控,如果存在资金到位不及时的现象,需要向上级主管部门反映,由上级主管部门对资金流向进行监督,为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三、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确权工作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对土地确权工作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需要强化宣传,提高认识,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土地确权工作中,强化管理团队建设,实施土地确权工作的全面控制,强化组织领导和资金准备,确保土地确权工作能够顺利、高效的进行。
参考文献
[1] 兰知华,吴家真.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确权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农业信息,2016(11):19-20.[2] 范丽萍.宁化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福建农业科技,2016,(3):71-73.[3] 王水英.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与流转的问题与对策[J].农村工作通讯,2013(20):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