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19-05-13 20:30: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医改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医改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第一篇:医改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09年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来,我市上下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对照国家和省、市的要求,对照人民群众的期望,还存在着一定差距,亟需研究解决相关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并需要在运行中逐步解决,使之更趋完善。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层卫技人员短缺问题较为突出

根据卫生系统的情况,各医疗卫生机构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人员编制太少,加之人才引进困难,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工作需要,致使医务人员紧缺,其工作量大大增加,每个医务人员每月只能休息3-4天,因此急需增加人员编制。再加之资源配置不合理,多年来的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的医疗卫生服务存在明显差距,我市大部分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床位和医疗设备集中在城镇,而近80%的卫生资源又集中在市、县大医院,农村和城市社区缺医少药的局面没有根本扭转。同时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不完善,根据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实施要求,医疗机构要根据编制数设岗,大多数医疗卫生单位取得中级、高级职称的医务人员面临无岗位可聘的困境,因此不能获得相应职务级别的工资,此举将严重影响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可能导致高级职称医务人员外流,因此急需结合各县实际,在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方面进行一些积极探索。

2、政府投入相对不足

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时间紧、任务重,基本药物以零差率销售减少了基层卫生院和职工业务收入,受地方财力的影响,医院人员绩效工资、自身运转及发展等费用大部分需要医院自己创收,再加上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绩效工资改革、提高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住院补偿比例、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建设、职工住房、乡村医生养老保险等,都需要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

3、基本药物不能满足临床用药需要

网上集中采购药品的操作设置不合理,配送不及时,同时由于地区差异、南方用药习惯、发病率等因素,国家规定的307中基本药物品种少,不能满足临床用药的需要,主要是常见病、多发病、地方病用药,如呼吸、消化、妇产科、外用药等。

4、一些行业不正之风依然存在

药价虚高,医务人员收受药品回扣和“红包”,医疗机构过度检查、过度用药、过度治疗等问题的长期存在,势必影响医改的顺利推进,削弱改革的实际效果。

5、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不完善

农民工等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跨制度、跨地区转移接续工作,市内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为重点的就地就医、就地结算服务和市内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联网结算“一卡通”等都急需完善。

6、乡村卫生一体化尚未实施

对乡村医生工作经费补助没有明确,对村卫生室建设规划及建设投入资金没有明确,村卫生室如实行药品零差率,药品供应没有资金保障,乡村医生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实行药品零差率,对他们的业务收入造成直接影响,并且他们无养老保障,导致他们多次上访,要求实行药品零差率和纳入一体化管理。

7、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

政府投入的非均衡性和不公平性,政府卫生投入长期重城市、轻农村,重大医院、轻小医院,重一般医疗服务、轻公共卫生。虽然近几年来情况有所改观,但城乡医疗资源仍然严重不平衡,差距仍然非常大。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水平尚不能满足居住在乡镇、农村的相当部分病人要求,患了重症疾病和疑难病症只能到大中城市看病,这就使得到大中型医院看病的患者集中,导致群众看病贵,看病难。

8、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问题突出,任务艰巨。

居民健康档案建立速度过快(2010年建立人口数20%,2011年建立人口数的50%),各级医疗机构的人员和设备都无法支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运转。群众对此也不理解,不配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公共卫生服务专业人员太少,无法满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要求,乡村医生素质高低不平,使村级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不齐,难以保证质量。人员流动性大,每年有20%以上人口到外地打工,难以建立健康档案,也很难对他们进行健康体检和随访,难以保证任务的完成。

(二)对策和建议

为更好的贯彻落实我市医改工作会议精神,让更多的老百姓享受到实惠,建议如下:

1、建议各级政府按规定配足公共卫生人员,放宽医疗单位编制控制,每年安排一定计划,公开招录卫技人员充实队伍,加强人才培养及制度建设,确保基层卫生院人才需求,同时对局聘、院聘人员多,可实行医改编制到县,通过考试、考绩统筹解决,同时对乡镇卫生院在技术人才配备上实行倾斜,建立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以进一步缓解基层卫技人员紧缺的现状。

2、建议落实政府及部门职责,各级政府及部门要切实承担起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增进人民健康的责任,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立稳定的财政经费保障机制,实行财政化债,解决乡医老有所养问题,保证医改工作的正常运行。

3、建议加强督查考核,把督查考核作为推动医改工作的重要抓手,建立健全逐级督查、定期督查、随机抽查等制度,确保责任到岗到人到位,并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分配机制以及稳定增长的财政保障机制,发挥激励导向作用,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各项改革任务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4、建议完善药品集中采购平台建设,组建集中配送机构,实行统一采购和配送,确保农村医疗用药供应,增加基本药物目录,真正解决群众看病用药需求。

5、建议各级药品监管和物价部门积极参与改革,把好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的关口,加强药品生产企业及采购商的价格监管,同时继续积极推进医疗费用支付改革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实行病种临床路径管理,规范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从而控制医疗费用增长过快,进一步减轻群众用药负担。

6、进一步完善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农合等制度,使之与医改相协调,制定“一卡通”,实行网上直报。

7、合理配置、调整医疗资源。实施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必须控制医疗资源总量,及时调整医疗资源布局和结构。卫生行政部门通过实施《规划》,合理配置、调整资源,引导医疗机构以人民健康需求为导向,走注重质量和效益、以内涵建设为主的发展道路,促进医疗服务供需平衡,实现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严格执行医疗机构准入标准,对不符合有关规定的门诊部和诊所要限期整改;根据医疗服务需求,鼓励多元办医,积极鼓励发展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专科医疗机构,尤其是支持兴办民营专科医院、老年护理、康复医疗等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及时调整乡镇医疗机构布局,充实和发展村卫生所,不断完善农村医疗服务网络。

8、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的建设,加强人员业务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人才队伍的素质,加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宣传力度,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严格考核后兑现报酬,从而保证任务顺利完成。

于都县卫生局

二○一一年十一月十七日

第二篇:医改问题

别让双向转诊成为传说

2013-04-09 编辑:环球医学 贾朝娟

关键词: 双向转诊,社区,大中型医院,市场

双向转诊是本轮医改解决看病难最为重要的一项国策,其目标是要积极发挥大中型医院在人才、技术及设备等方面的优势,同时充分利用各社区医院的服务功能和网点资源,促使基本医疗逐步下沉到社区,社区群众危重病、疑难病的救治到大中型医院,做到“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然而,目标虽然美好,但在现实中双向转诊的执行力很差,美好的目标因受医疗制度的影响而面临种种困境!

是什么造成医疗市场的畸形发展?

在我国,公立医院挂着政府公益性的牌子却在市场上不受约束地无限发展。而地方政府在高喊大力发展公立医院的同时,却没有支付应有的建设经费。大力发展公立医院背后实际上变成了大中型医院扩大再生产的过程。这种扩张无疑必须适应市场的法则,即尽可能增加床位并填充每一张床,尽可能从医保多获得些钱。因此,病人就成为了财源,抢病人、留病人也就成了医院最大的愿望。因为,有了“住院”病人就可以合理地“创收”,在这种机制下,怎么可以轻易的让病人流走?“保住老顾客,发展新顾客”已经成为各级医院经营目标,这是医院“市场化过度”的局面之一,客观上造成了民众公益利益的损失。

另一种局面,新医改方案推行以来,大部分乡镇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病人不是增加了,而是减少了,有些地方甚至减少了50%,与此同时二级以上医院的病人增加了50%,实际上加重了看病难,看病贵。新医改方案推行以后,原来乡镇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的一些项目被禁止,病人只好到二级以上医院看病。加上不少基层医生反映他们采用的国家基础药物目录中很多基础药物没有(有的地方连常用的退烧药和治疗拉肚子的药物都没有),患者不得不去上级医院就医。药品零差价在某些基层医疗机构也成为了“传说”,老百姓根本买不到零差价药品,乡镇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内部职工都不够买!更重要的是,乡镇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师每个月的工资少的可怜,有时候还不发。没有病人就完不成任务,也拿不到“绩效收入”。如果是说原来医生靠“以药养医”还可以勉强补贴的话,现在几乎是彻底没有积极性了。如此看来,大部分乡镇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出现病人减少应该是再正常不过的了。于是乎,迫于生存的压力,有些人通过大量转诊病人收受回扣,虽然这种非法的交易无异于饮鸩止渴,却恰恰暴露出医疗“市场化”机制“过度”的另一层意义,即如果政府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不足仍然持续下去,一味的“市场化”机制必将淘汰这些“弱者”。而对于病人,一旦到了上级医院也不愿意回到医疗能力差、环境也差的社区和卫生院,甚至在社区连康复病人几乎也绝迹了。实质上,分级分段医疗早已经成为空中楼阁。

喊得多,做得少

医改倡导发展病人双向转诊,但基本上仍停留在政策鼓励层面上,政府主导的执行层面的举措明显不足,医院实行药品零差价后,政府没有相应的支持措施和合理补偿。药品价格虽然有所下降,而医院收费总价却没有下降,整个医院的运转仍然在 “市场化”机制“下进行。”过度医疗“、”薄利多销“的”促销“手法,没有也不可能在市场的利益驱动下有所改观。结果无疑还是促使病人往大医院跑,而且总的费用比改革前还要高。病人的报销比例虽然提高了,实际上却加大了支付方(病人与医保)的支付总量。

目前见到的多项改革都是在市场的法则下运行。如果没有政府的主导和投入,单纯在市场法则下运行,将无法达到促进公立医院公益性回归的目标。医改要促进公立医院公益性回归喊了很久却不见实质性措施。

医生劳动价值的回归是医改即无法回避也无法绕开的问题。多年来医生的劳动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合理地体现。在政府投入不足和市场化的扭曲下,医疗市场已形成变相通过非医疗性”创收“的局面。

新医改必须从政策上采取有效的措施吸引医生下沉。在一些国家,政府拿出财政支出直接补贴给愿意去基层的医生,让他们保持有一定竞争力的收入。这样的例子也并不罕见,而我们不能只是单纯地”号召“医生到基层去。如果基层没有好医生,病人分流也就无法进行。假如医生的劳动价值在大小医院的差距不大,医生也不是通过过度医疗来获得奖金,就一定会有医生愿意到基层去。

分级分段治疗不是喊口号那么简单,目前的一些政策不仅没有有效地激励和安排病人和医院主动双向转诊,而且有些政策是与病人和医院主动双向转诊相悖的。比如要求三级医院科目齐全,导致本来一些可以”下放“的专业或者不需要这么多床位的专业,因为评审而一个也不能少。大病、小病大医院”通吃“,基层医院几乎没有了生存的空间。又比如,康复科的建立对大医院要求特别严格,而忽视康复病人下放率和对基层康复指导服务辐射力,使大医院的康复患者比基层还多得多。

此外,支付制度如何具备自身的约束力也是分级分段治疗不可缺少的环节。地方医保不仅要监督到位,重要的是要很在行。医保队伍专业管理水平的滞后使得大医院的地位变得十分强势。结果在大医院什么病都可以报销,医保起不到约束作用,而基层医院反而困难。加上激励政策无力,医院与病人都愿意尽量使用完”限额“。在病人与院方都有利的情况下,谁愿意回到基层呢?

政府必须主导

医改的实践证明,仅靠市场运行机制和政府高调倡导的双向转诊将永远是空中楼阁。市场机制只能逐渐淘汰处于相对竞争弱势的下级医院,不可能有上下级医院运转正常的局面出现。因此,政府主导的强劲措施势在必行!

首先,对于患者,往往是上转容易下转难。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使患者客观上容易接受上送而难接受下转。因此,在推行双向转诊的过程中,如何能让病人对基层医院产生信任,并为他们提供优质的就医体验是政府财政投入的重点,所有的改革措施都不能偏离这个方向。

政府要主导对各级医院的主要医疗范围进行细致、严格的细分和界定,划分各种职责和成长空间。医改的所有的举措都要对基层医疗的发展有利,所有的优惠条件都应指向在基层发展的医生。老百姓感觉到看个小病、开个药在基层与在大医院差别不大了,谁还愿意去挤大医院?

其次,要建立强制性的首诊制度。除非急症或者患者自费可以完全自由选择,否则,所有医保、公费的就诊者必须首先通过社区医院的首诊,才可以转诊。就诊者有良好的首诊倾向对双向转诊实施有促进作用。因此,要积极推行社区首诊制,努力改变就诊者的就医习惯,使更多的人倾向于选择病后在社区首诊。

当然,首诊制度好规定,政府责成医保发个文就”解决了“,但是,首诊制度是需要前提的:即基层医疗服务的有效性能够得到公众的认可。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水平、临床路径、方案、药物治疗等等应该与大医院相同或相近。如果你的基层医疗服务缺人、缺药、缺设备、医生不仅水平有限而且也没有给患者诊治的积极性,甚至连个小病都无力应对,根本得不到患者的认可,怎么规定人家去首诊?延误了病情算谁的?

还有,除了由于患者可能不愿意下转到社区医院之外,大医院不愿意把康复期的患者转回去也是常见的现象。一位脑出血后处于康复期的患者,在大医院已经住了3个月,其实只是每天下午进行1个小时的康复训练和简单的药物治疗。比较社区卫生机构和大医院康复治疗的费用,发现大医院收费要比社区卫生机构高几倍。为什么患者没有转回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康复治疗呢?大医院给出的理由是:要对病人负责,转出后出现问题很难说清责任。理由看似很有道理,谁能排除是利益驱使在起作用?

被视为医改解决看病难问题重要法宝的双向转诊,从最初试点至今已经至少过去了7、8年,这其中碰到了许多难题,例如:验单检查难互认、社保支付问题、公众就医观念、医院逐利等等。虽然似乎所有浮出水面的问题都在解决的过程中,但双向转诊也始终没有突破性的进展。医院”的愿景究竟会不会只是个美丽的传说 ?答案正在揭晓。

老百姓期待的"小病进社区,大病进

第三篇:课改初期存在问题及对策

课改初期存在问题及对策

——在2012年5月20日课改初期内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 涟源市三一学校校长李乐

自去年下学期末至今,我校高效课堂改革已进行了三个多月。这三个多月的改革,的确已从课改观念、课改理论、课改模式、课改实效、教与学的行为习惯,特别是师生的精神面貌等诸多方面,全面提升了我校“品质教育”的内涵,为我校坚定不移地将课改进行到底、坚定不移地将打造“品质教育”金字品牌的教育使命进行到底,奠定了坚实的现实基础,创建了崭新的发展局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与教育活力。

然而,任何改革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更不可能一蹴而就。从这三个多月的改革来看,尽管来势喜人,但毕竟尚处于我校课改初期,我们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更要善于及时反思所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寻求有力对策,及时解决问题。因为我们所面对的工作对象,是正处于可塑性极大的少年儿童时期的人,任何时候,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反思我们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之,我们的工作就极有可能贻误孩子们的未来发展甚至贻误其终身发展。下面,我将根据自己这三个多月来深入各学科课改课堂随机听课的感受和所了解到的师生们对于课改的反馈意见,从五个方面谈谈我校课改初期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主要对策。一学生的主体地位尚未彻底体现 何谓学生的主体地位? 对于这个问题,我想我们的老师都可以从书刊及网络上找到其“参考答案”或“标准答案”。但从我们课堂的实际状况来看,我们还有不少老师其实并不真正懂得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内涵,更不懂得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学生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下面列举几个常见问题,请大家不妨反躬自问——“我也有吗”。

1.课堂上,总是由老师提问,由学生答问;很少由学生提问,由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

2.课堂上,总是由学生按照老师在“导学案”中事先预设的问题来“展示”或“抽测”,而不是由学生按照“导学案”的引导来学会自学、养成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3.课堂上,总是喜欢让学生齐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的“标准答案”,总不喜欢或不善于引导学生提出不同意见或对“标准答案”提出质疑;甚至对于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不闻不问,更不敢让学生进行充分探究,生怕影响了既定“教学目标”的完成和教学进度。4.为了公开课能够“出彩”,总喜欢课前占用学生大量自习时间、课余时间甚至午休时间对学生进行所谓“课前培训”,甚至进行反复“排练”。

5.为了让所教学科考试成绩不落后于别的班,总喜欢在平时和考前给学生布置大量“巩固练习”、“反复抽测练习”,根本不顾忌学生各科学习时间和各科练习任务的平衡和学生身心的承受力。

6.除了让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而尽力工作之外,很少关注其生活、生存、生命的实际需求,特别是几乎从不关注学生精神生活譬如对阅读课内外书籍的内在兴趣和内在快乐。

7.总不相信学生是可以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的,于是总喜欢用大量作业和频繁考试来强迫学生按照老师的意图和要求进行学习,总不喜欢将更多的自习时间留给学生自己来“因人而异”地进行自学。

8.只重视让学生读与考试有关的教科书和教辅书,不重视甚至禁止学生读其感兴趣的课外书。

9.只让学生开展与“导学案”、作业、考试有关的课内外学习活动,不让学生开展与兴趣发展、能力发展有关的课内外学习活动。10.一切教学工作都只着眼于学生考试成绩的提高,而不是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等等。

以上问题,你究竟有没有,有多少?

如果你也有,哪怕只有一个,都是没有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表现,说白了,都是没有真正为学生的人生发展在奠基,而是为了迎合自己的教学陋习或教学虚荣在损害学生的主体地位。

要想彻底纠正以上种种没有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不良教学行为,我认为,我们务必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务必从有利于学生的人生发展的角度来设计、开展一切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有关教学活动学会治学、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第二,务必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自学、学会质疑、学会解疑、学会交流,养成勤学好问、不懂就问、取长补短、学以致用的自主学习习惯。

第三,务必将学习的时间更多地留给学生去自读、去阅读、去探究、去温故知新、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切忌用“题海战”和“机械式训练”来取代老师的“导学”作用,来“主宰”学生的学习时间、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二教师的导学作用尚未有效体现

那么,老师的“导学”作用究竟该如何有效体现呢?

我想,这个问题解决好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许自然就解决好了。

从我们过去三个多月的课堂来看,我们有的老师在发挥老师的“导学”作用的问题上尚存在以下三大误区。

其一,误将“提问”当“导学”。不管是“导学案”的设计,还是课堂“引导”,几乎总是老师在“提问”,学生在“答问”,或者总是学生按照老师在“导学案”上预设的问题在“代替”老师“提问”,然后由其他学生“答问”。而不管由谁来“提问”,学生在“答问”时,几乎都不需要经过一个现场“学一学”的过程就能脱口而出回答各种问题。这样的“导学”,显然不是在引导学生如何通过自主学习来获取知识并掌握求知的方法,而是在误导学生来“表演”其对于各种“答案”的记忆能力了。其二,误将“训练”当“导学”。课前老师通过反复训练让少数学生掌握课堂需要“展示”的内容和流程,然后让这少数学生在课堂上代替老师来“展示”有关学习内容和“自主组织”全班同学“按部就班”地完成整个学习流程。在这样的“导学”中,学生特别是经过了老师专门训练的少数学生,实质上成为了老师传授课本知识的“传声筒”,显然是非常不利于学生以“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各抒己见”、“求同存异”为特点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的。

其三,误将“诱导”当“导学”。这里的所谓“诱导”,并非孔子所说的“循循善诱”的“诱导”;而是指我们有的老师在课堂上,不管学生怎么想,怎么说,都能自圆其说地将学生“引诱”到老师事先设计好的“标准答案”上来,即用“标准答案”来误导学生形成千篇一律的思维定势和唯老师的思维方式是从、唯“标准答案”是从的盲从心理。这种“导学”,表面上好像老师也在“循循善诱”,但因其思维指向是排斥“异己”的,其实质是将千差万别的学生的个性化思维、求异思维“温情脉脉”地扼杀在“萌芽”状态,其后果是让学生“乖乖”地成为老师和“标准答案”的“双重奴隶”而不是学习的主人,故它比前面两种误导更具有隐蔽性和危害性,极其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和创新意识的自主生成。

以上三种误导,尽管其表现形式各不相同,但其实质都一样,即都没有将老师“导”的重心放到学生“学”的学情、“学”的个性、“学”的方法、“学”的习惯、“学”的能力上来,即根本没有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角度来“导学”,而是完完全全从老师自己的思维习惯、把老师自己当做学生学习的“主宰者”或“主导者”、把“标准答案”等课本知识当做师生教与学的全部目标了。

如果你也认同我以上看法,那么,走出以上误区的对策也就不言自明了。即:我们务必将“导学”的重心放到学生“学”的学情、“学”的个性、“学”的方法、“学”的习惯、“学”的能力上来,以期引导、帮助学生尽快形成最适合其个性特点的自主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并促进其创造性思维、创新意识和个性的健康发展。三教学目标及“导学案”的设计尚缺系统思维

教学目标及“导学案”的设计究竟该如何科学地完成?

对于这个问题,也许我们有的老师会不以为然地说:这还不简单,只要按照教参或网络上下载的内容归纳整理一下,不就一下子完成了吗;至于科学不科学,又有谁能说得清楚呢,——难道有谁比教参或网络上的名家高手还要厉害吗;如果有谁真有那么厉害的话,那不早就成名成家了吗。

不错,从我们过去三个多月大多数老师在课堂上所采用的教学目标及“导学案”的设计方案来看,的确差不多每次都是按照教参或网络上下载的内容归纳整理出来的。诚然,能够充分利用“他山之石”来攻己之“玉”,不失为一种科学地实施教学活动、课改活动的既可行又可取之举。但是,倘若我们将“利用”变成了“照搬”或“拼凑”,完全不顾学生的“学情”和自身的“教情”,唯完成教学任务、应付审批事务的话,是非但不能攻己之“玉”,反而会毁己之“玉”的。试问:

(1)你设计的教学目标是既符合课程标准又符合学生“学情”的吗?

(2)你设计的“导学案”上的每一个教学活动,全都是围绕“教学目标”的有效完成来“环环相扣”的吗?

(3)你设计的每一个环节的教学活动都是必不可少的吗?都是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基本知识和创造性思维的生成以及个性的健康发展的吗?

(4)在你的整体设计中,有没有通过彰显你自己的个性优势来促进教学目标的有效完成?(5)在你的整体设计中,有没有贯穿因材施教的原则来促进不同层次的每个学生学习能力或个性品质的有效发展?

据我所掌握的情况来看,迄今为止,我们还有不少老师在设计教学目标和“导学案”时,几乎从不思考以上问题,就让其匆匆走进课堂了。长此以往,我们的“高效课堂”从何而来呢?“教学相长”从何而来呢?“品质教育”从何而来呢?

我们都知道,教学目标及“导学案”的设计是一项需要较强的系统思维能力才能科学地完成的重要教学工作,是决定我们的课堂是否能够达到高效的重要保证。因此,我提议:从下周起,我们每位任课教师在向有关学科组长及教学主管领导提交“导学案”进行审批时,务必同时将自己对于上述五个问题的思考另纸予以说明,否则,有关学科组长及教学主管可以拒绝审批其“导学案”。我们也从杜郎口中学、昌乐二中、许市中学等名校的成功经验中反复了解到,教学目标及“导学案”的设计他们都是视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生命线”来予以高度重视的。这样的“他山之石”,如果我们不能科学地利用来攻己之“玉”,我们就不是真正善于学习的人,我们就最终会给人留下“买椟还珠”的话柄。

因此,以上提议,在我们没有实现真正群策群智的“集体备课”之前,拜托各位老师、学科组长和教学主管领导务必遵照执行。

四教学反思与教学评价尚缺科学性和针对性 教学反思与教学评价是及时反馈和矫正教学行为、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检验和巩固教学效果、促进和评估课堂高效的重要教学环节。但是,如果我们在开展教学反思与教学评价时,不能实事求是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不能实事求是地评价我们的教学行为的优劣及其产生的客观效果,即不能科学地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反思与教学评价,那么其教学功能的正效应的实现,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会带来不可低估的负效应。

从我校过去三个多月各科老师的教学反思来看,大部分尚停留在粗线条地“概括”自己教学的优点与不足的层次上,甚至越到后来,越呈现出为了完成“每周一反思”的教学任务而敷衍了事的“穷于应付”的情况。有的虽然也在反思板上一次又一次地写下了“不足之处”和“改进措施”,但课堂的状况特别是师生教与学的方式总不见新的起色、新的突破。还有的越反思越迷茫,总是找不到推进课改的有效途径,且又不愿意主动与同行交流、切磋,虚心向同行学习。而教学评价呢,尽管每周各学科组都组织了有关老师对本组各位老师的教学任务完成情况进行了试评打分,但其科学性和针对性尚很欠缺。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评价项目及其分值的设计各学科组各行其是。没有可以完全符合教育评价内在要求的标准予以共同遵循,因此很难具有指导教学和普遍推广的价值。

(二)评价主体及评价内容单一。没有将学生纳入评价主体,也没有将老师的教学行为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创造性思维的影响这样的重要内容纳入评价内容。

(三)评价方式流于形式。特别是学科组研课的评价方式,尚停留在让每位评课老师对于被评价老师的课轮流发表一通“高见”或“浅见”的“动口不动手”的层次上,即:尽管每次研课时几乎每位参加评课的老师都彼此提出了一系列的“宝贵问题”,但很少有人提出解决这些“宝贵问题”的有效办法,也很少有人从这些“宝贵问题”中归纳出几个具有代表性且亟待马上解决的“典型问题”来引导大家开展专题探究、“各个击破”。一言以蔽之,我们尚没有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来“提出问题”,真正发挥好集体研课等评价活动“以评促教”、“以评促改”的教学功能。

(四)评价标准仍然停留在把考试分数作为“最终标准”的唯分数挂帅的“老调”上。这显然是与追求多维教学目标的实现的新课程教学理念相违背的,只能让我们的教学最终倒退到“满堂灌”、“题海战”等应试教育的老路上去。

(五)容易被各种外来的评价意见特别是外来专家的评价意见“牵着鼻子走”,显得既浮躁又肤浅。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自己尚没有深研课程标准和教材,又没有系统地学习新课程理论和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评价理论,所以我们只能盲从他人特别是所谓专家的评价意见,而且又不可能真正按照其评价意见来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切实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据此,我提议:由李志华副校长迅速组织各学科组长,深研新课程理念、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评价理论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然后以此为理论依据,结合我校校情、学情和教情,博采众长,群策群智,重新创建科学而有针对性的学科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制定新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案,并于下周日印发给全校一线教师征求意见,同时召开各班学习委员及学生代表联席会议征求学生意见,争取在下下周将修正稿拿出来,正式予以试行。在此之前,可以仍按现行评价方式进行教学评价。

五部分教师尚不能独立解读课程标准和教材文本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当务之急就是培养其高效自学文本的能力。作为“学高为师”的老师,理应起着良好的示范和指导作用。

可是,从我们不少老师的教学实践来看,他们连自己都不能独立解读课程标准和教材文本。无论是“导学案”的设计,还是考试试题的设计,还是平时作业的设计,他们一旦离开了各种各样的教学参考书或者网络等媒体,就束手无策,或者就只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迄今为止,有的甚至连课程标准都没有见过,却照样“理直气壮”地站在讲台上“为人师表”,大放厥词,一天复一天,一月复一月,一年复一年,不知所终„„真是误人子弟啊。

我想,我们作为老师,如果对于自己本专业内的与教学有关的文本,都不能独立解读——高效自学文本,那么,我们又怎么能够去有效地引导、帮助学生培养高效自学文本的能力呢?!怎么办?

中国有句古训说得好:“知耻则勇。”什么意思呢?意思是说,一个人,哪怕能力再不济,哪怕错误再严重,只要能懂得做人的羞耻之心,就一定有奋起直追或改过自新的勇气和决心。我们也常说,学习力是一个人或一个组织最大的竞争力。我真诚地期待:我们那些在过去的教学生涯中几乎从来没有独立解读过课程标准和教材文本的新老教师,务必从现在开始,马上尝试独立解读课程标准和教材文本,并多多向优秀同行学习,多多读书,多多给自己“充电”,一定要下苦功夫尽快彻底改变那种死死抱着“参考书”和“参考答案”不放手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让自己和学生都快乐而自信地尽快回到“好好读书”、“独立思考”、“把书读懂”、“勤学好问”、“刻苦钻研”的“正道”上来。

为了在我校尽快彻底杜绝那种连老师自己都并没有把教材读懂却还要装模作样地在学生面前“指手画脚”地“教导”学生的现象的发生,尽快形成教师互帮互学、师生教学相长的教风和学风,我提议:从下下周起,在全校各年级开展全员参与的“随机赛课”活动。具体方案将于下周周日全体教师大会上予以公布,敬请期待。

亲爱的老师们,我的以上浅见,不一定完全中肯。但我相信,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将课改进行到底的心愿是息息相通的,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打造“品质教育”这个金字品牌的使命感是别无二致的。台湾有个名叫柏杨的学者曾经写了一本《丑陋的中国人》,而被社会各界有识之士评价为“爱之切,故言之也苛”。我想,我们在我校高效课堂改革即将迈入“深度改革”阶段的关键时刻,同样需要“爱之切,故言之也苛”的真知灼见,来引领我们努力前行。若我的上述意见的确存在过于苛刻之处,敬请诸位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预祝我校高效课堂改革早日修成正果,阔步走向全国!谢谢诸位的聆听!(全文约6400字)

第四篇:小学课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小学课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新一轮课程改革历时两年多,从新课标的培训到实施,我们亲身经历新课程改革的全过程.回顾两年来的课改实践,我们有许多成功的喜悦,也有许多困难和困惑。现就农村小学课程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谈点粗浅的认识和想法。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水平较低,难以适应高水平新课改的要求新课改目标和目的的实现,要求教师必须以全新的教育思想观念武装头脑,必须有广博而专深的科学文化知识,必须有科学地把握和运用先进教育、教学方陆的能力,必须有与新课改理念相适应的教育教学新行为,必须有保证新课改任务顺利完成的高强教育、教学能力素质.只有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很好地完成新课改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在课程改革实施初期,由于我们对农村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水平估计过高,因而,初期对教师课改通识培训时简单化,功不到位,当教师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就开始实施,势必影响着课改的顺利实施不应有的效果,其原因是我们忽视了农付小学教师队伍亲质不良的现状.以我乡小学教师队伍客观现状为例: l、教师年龄老化,编制不足.我们学校教师平均年龄45岁,一线的教师平均年龄46岁。

2、教师知识结构差,教育教学能力偏低.我们的教师大多数是民师转正,且然通过函授学习获得了中师文凭,但是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基础薄扇,文化底蕴差,教育教学能力普遍偏低。

3、观念、陈旧、保守落后.新的课改思想理念难以悄化理解,误认为新理念有些偏激,新教育行为学不来、学不好;旧的教育思想观念在一些同志的脑海中根深蒂固,总觉得老思想观念正确,老做法得心应手.4、教师体弱多病,家庭负担重.农村小学教师体弱多病、家庭负担直是很普遍的现象,试想这样的教师群体,一下子又是知识和技能,又是过程和方法,而且讲态度、情感、价值观,他们实在是力不从心.用同样的课标来要求我们的教师,欲速则不达、事与愿违.近几年的课改实践,很多地区搞得有声有色,效果也很突出,而我们尽管采取了件多措施,推行课改却举步维艰,收效不大,其重要原因是教师素质较低所致.因此,敬师整体素质高低是新课改是否顺利实施并取得成效的关键因素,也是当前农村小学课改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二)对课改理念理解有偏差,追求课改外在形式,而忽视课改内在实质要求 由于新课改刚开始不久,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不深不透,对新课程的本质认识还不够到位,即使认识到位了,也不能在实践上完全与课改要求合拍。于是,在课改过程中,就难免出现一些走偏、走调现象.具体反映在课堂教学方面突出问题是:有的教师把“教学方式转变”视为新课改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而在教学方式转变过程中,特别将“自主、合作、探究”作为重点倡导的教学方式.但对“自主、合作、探究”在课堂上到底怎样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本质特征和使用范围是什么,大多数教师还是处在心中无底阶段.目前,我们看到的公开课,讲合作,就是小组讨论,什么样内容都通过小组讨论来进行,而很少考虑这样的讨论是否有价值.小组合作学习的确是一种先进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的多方面素质的提高,但是我们所看到的小组合作学习是处于一种无政府状态,乱哄哄一团,有的根本讨论不起来,因而成了“放羊”课,白白浪费时间,收效不大.再如,有些教师认为“新课程就是要别出心裁地创新”,于是在课堂上绞尽脑汁,花样百出,出现了教育、教学过程中一些怪异现象:在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方面一一教师在课堂上一昧的放,不讲课堂秩序,学生发言根本不举手,只要学生高兴,老师就由着学生的性子做,课堂上只求有热闹的活动场面;在教学评价方面一一学生答对答错都会受到师生们的肯定鼓励,对知识的科学性、逻辑性和准确性也不追究;在“三维目标”任务完成方面一一过分注重教学始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学习知识的探究过程,生硬地、做作地追求情感和价值观的教育,而忽视了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当堂的教学任务不能及时完成,课后还要花大量时间去补课填空白,可谓是做了许多消耗大、收效小的得不偿失的事情.上述实施课改中出现的种种不正常的现象,许多人都认为是课改惹的祸,其实质是我们对课改理念没有真正消化理解,没有抓住本次课改的宗旨,导致了课改追求形式多,而忽略课改本质的要求,这是当前课改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倾向。·(三)新课改评价、考核制度相对滞后,影响着新课改顺利实施

本次课改要实现六大方面的具体目标,其中教育评价的改革是至关重要的,难度也很大.通过座谈了解,教师对当前教育评价的方法滞后有想法.就目前情况肴,社会各界、学生家长仍然以学生成绩、升学率来评价教师、评价一所学校,而学校本身,也把学生的考试分数与教师的评先、晋级、双聘等多方面挂钩,教师也是人,他们首先要保证自己的岗位,因此,课程改革的实际效果不是想象那样令人满意.今天,如果我们没有一个正确的课改放果评价、考核的标准和制度,作为激励、督导、评估课改效果的依据,就不会有课改的扎扎实实地推进,就不会有课改丰硕的成果,就不会达到课改的预期目的.·(四)劳动分配不合理,影响了教师新课改的积极性

现在是挣钱多的不干活,挣钱少的多干活,教师心理极不平衡,影响了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发挥。尽管抓思想工作,抓骨干教师,但教育界的分配还是大锅饭,很难把教师的付出与实际收入相结合进行劳动分配,造成干好干坏一个样。校长的人事调动权、财权有限,说话力度小,只能靠人格、靠威信、靠感情去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在当今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没有一定物质基础的感情,将会失去感情影响行为的能动作用。单凭长时间的软化管理也会透支的,不会发挥其持久的作用。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针对当前农村课程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果我们能从以下方面采取对策,就能保证新郎改顺利、有效地进行,取得新课改更大的成绩。

·(一)尽快提高校长和教师的整体素质,是搞好新课改工作的重要举措 大家都知道,新课改对教师素质要求是多方面的,要想有效地提高校长和全体教师的素质,这是一项战略任务,要有长期的打算,要经历一个坚持不懈地培训提高的过程,我们要做的主要工作是: l、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努力提升全员说:政理论水平。

要针对课改的任务、形势要求和教师理论学习的实际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方站,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学习新一轮课改理论知识,了解、理解现代教育思想的基本内涵和要求,掌握好课改的新理念、新要求,打好教师的教育理论的基础,更新教师的陈旧思想观念,使每位教师都能形成比较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让每位教师都能在正确的教育思想观念的指导下,自觉地有效地开展课改活动。

2、开展教学基本功大练兵活动,切实提高全体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技能素质。提高全体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是课改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要依据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偏低实际情况和课改对教师教育教学的能力素质的要求,开展如“三笔字”“练普通话”“五课功”等丰富多彩的教学基本功大练兵活动,奠定好教师教学基本功的功底,努力学习课改的教学新技能,使教师们具有较高的能力、技能素质,更好地适应实施新课改的需要.3、开展请进来、走出去教师培训活动,努力提升教师的素质.农村小学要根据单位财力和教师课改培训需要的实际状况,聘请本地和外地的课改专家、学者为教师进行以改方面的专题讲座,并组织教师们到本地和外地课改先进单位考察学习,以提高教师们的课改的思想认识和理论水平,开阔教师的课改视野,丰富教师的课改经验,并力求把学习到的先进的思想理念、工作经验运用到自己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让教师在课改“听、看、做”良好的环境中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更好地友挥自身课改的积极主动性,确保课改的质量。

4、为教师创设宽松的工作环境,发挥教师课改主力军的作用。

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在推进课改工作的过程中,要自觉地为教师着想,努力为教师减负,必须减掉一些劳而无功却又束缚教师专业发展的重形式无意义的东西,让教师在课改方面有更大的自主权和自由度,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课改、实践课改、总结反思课改和提高课改水平.5、因材施教,搞好教师素质培训。

每-个单位教师们个体诸方面存在着千差万别的差异,要针对教师的年龄特点、原有知识、能力水平、需要、兴趣特征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按需施教,提出不同的提升素质的要求,充分发挥和调动每个教师努力学习、参与谋改的主动性.各级教研部门也要为不同层次的教师搭建不同的成长平台,给教师更多学习、发展和展示的机会,使每个教师的素质切实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二)正确把握先进的教学方式的实质,有的放矢地运用好先进的教学方式在课改实施中,要转变传统教育中陈旧的教学方式,其中大力提倡“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学习方式,这无疑是合理的、正确的.作为一个学校,作为每一个课改的实施者,一定要通过学习、探讨和研究,对“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方式的实质进行正确把握:不仅知晓每一种学习方式的内涵是什么,而且要掌握其各自的优缺点、使用的对象和范围;不仅要知道每一种学习方式运用的意义、作用是什么,而且要清楚每一种学习方式运用时的操作要领是什么。只有这样,才能科学、有效地使用先进的教学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只顾“热闹”表而形式,不求“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方式实姓的倾向。

·(三)要尽快出台评价、考核课改效果制度,是保证新课改质量的必要手段 如例正确地评价、考核新课·改的业绩,对课改能否顺利实施、能否取得实效有着重要的影响。为此,学校领导要转变传统的评价思想观念,要深入实际,根据课改的目标要求,制定出评价、考核课改工作标准和制度,用于导向、督导、评价考核课改的实际工作.不仅注重课改工作过程的评价,而且注重课改工作的结果的评价.决不能以分数、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教师的唯一的标准.教与学的考核一定要搞,但怎么和考核挂钩,考核的目的是什么,必须有个科学、正确的思路和依据,真正建立健全科学的课改评价体系,真正发挥评价考接在课改巾的积极作用,以推动课改全面、有效地实施,确保课改中的教育教学质量.·(四)改革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是保证课改顺利进行的主要措施

首先,要调整小学教师比例,增加编制。对那些年龄大,有病不能正常工作的人要适当调整,以此保证小学教师年龄年轻化,以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我们要尽快改变那种老爷爷、老奶奶教一年级学生的现象.其次,要完善校长负责制.位校长真正能有敬地把人力和财务管理起来,真正发挥其课改的组织者、领导者、开发者等作用.最后,要改革分配制度.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多劳多得的分配制度,消除分配不公的不良现象,充分调动教师们勇于工作的积极主动性.新课改是大势所趋,我们要不负历史赋予的课改使命,用正确的思想观念,用科学的方法,扎扎实实地推进新课改,认真地分析、解决课改的新问题,努力探索课改的新思路,为继续深化课改,为教育事业振兴与发展做出贡献.

第五篇:医改问题1055

首页 > 金融财经 > 财经新闻 > 正文

两会代表委员提出深化医改三个着力点

新华网北京3月11日电(记者仇逸、王海鹰、程士华)医改怎样让社会满意、百姓受益、医生给力?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代表委员们表示:只要牢牢把握强保障、优服务、破逐利三个着力点,一定能给出破解世界性难题的中国答卷。

聚焦大病预防,“强”保障降低自付比例

“我们已经建成了世界规模最大的基本医保体系。”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葛均波院士表示,“在现有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下,既要坚持„保基本‟的宗旨,也要在普遍提升待遇水平中逐步缩小城乡、不同类型人群的医保差距。”

“在医改之前,我国居民政策范围内医药费用个人自付超过了50%,许多大病患者人财两空,社会矛盾激化。”全国人大代表、上海血液学研究所所长陈赛娟院士表示:“现在我们是„广覆盖、低水平‟,国家要进一步加大投入,提高待遇水平,让政策范围内的个人自付降低到30%及以下。”

致力减轻大病重病患者负担,体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成为代表委员们肯定并认为需要进一步推进的重点。“我国疾病谱中,肺癌的发生率占第一位,乳腺癌是女性第一肿瘤,这些高发疾病都纳入了全面推开大病保障或纳入保障和试点范围,由衷为患者感到高兴。”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医院结肠肿瘤外科主任顾晋代表说:“但必须看到,还有更多的癌种、更多的大病患者期待更好的保障。”

“国家把I型糖尿病纳入了保障和救助试点,为全国500万患者带来了福音。”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院长、糖尿病研究所所长贾伟平代表说,“我们正在面临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高发、费用攀升的挑战,加强对慢性病的重视和保障、特别是预防投入至关重要。”

“我国医改的重点在社区、农村,难点在大城市、大医院。”全国人大代表、安徽中医学院药学院院长戴敏说:优化服务体系能够实现病人的合理分流,加强资源利用效率,既减轻病人看病的烦难,也增加医生和患者的沟通。因此,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软件,成为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

全国人大代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院长武广华说,医改建设资金大部分投入了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现在庙建起来没有和尚。基层医务人员临床技能不足,群众信不过,仍然纷纷挤到大医院去。“乡镇医院政府建,医务人员不少但不干事,十几个人合一个病人,效率很低,财政还要保障经费。如果引入社会资本、引入竞争机制,低效运营会被有活力的发展取代。”

顾晋代表说:“全科医学系在许多医学院还是空白,在北大医学部也是新开的。学生毕业后即便分到基层、农村,过几年也都会想办法离开。”他建议要建立乡村医学专业,就像免费师范生一样专项培养,出台相关的福利待遇政策让医生愿意留在基层并不断提升诊疗水平。

“来北京参加两会那天,我所在的医院有将近1000名病人在排队等着床位。许多病人身体状况本来就差,却只能在走廊上休息、吊水,对治疗和恢复肯定不利,且临时所加的床位,氧气管等医疗设备无法配套,病人怎能不怨?”安徽省立医院院长许戈良代表说,“三级大医院的功能定位除了医治疑难杂症外,就包括医学人才培训,关键是政府要鼓励大医院发挥这些功能,要有评价标准和规范要求。”

安徽省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科主任医师汪春兰代表则建议,通过医保支付手段加大自付差距,运用经济杠杆引导病人下沉,同时,建立管理运行一体化的共同体,加强不同等级医疗机构之间的区域协作,引导城乡医生的流动轮转。

破除以药补医,成为公立医院下一步改革的关键点之一,而卫生部部长陈竺“即使再困难也要跨过去”的表态,彰显了政府的决心。代表委员们纷纷表示,破除以药补医,不是切断医和药之间天然的联系,而是切断其中的利益驱动,让公立医院回归公益,让医生诊疗真正为病人设想、从病情出发,从根子上提升医患互信。

“我们要尽快建立科学的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考核评估机制。”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委副主委张喆人代表说,“不能以营业额来要求医疗机构,不能将创收指标分解到科室,不能以看了多少病人、开了多少药来衡量一个医生。现在医院之间都在攀比利润,医生之间则看谁赚钱多、论文多,这都是有偏差的,医院首先要看病人的满意度,同时考核检查用药的合理性、医疗技术的水平等。”

“在破除以药补医机制的同时,要建立一个合理的机制。”滨州医学院护理学院院长刘凤说:“现在„人不值钱药值钱‟,必须在医疗收费中提高医生劳务价值,在考虑社会承受力的同时适度提升诊疗费、手术费等定价,同时,政府应摸清取消加成后医院减少的收入,给予一定的补偿,保证正常运营。”

代表委员们表示,解决了“以药补医”,不能出现“以械补医”等新问题。“如果评价机制不扭转,补偿机制不到位,医院很方便可以通过„制造病人‟、多开检查、过度医疗等方式来牟利。”合肥工业大学国家教育学院院长檀结庆代表说。

(仇逸 王海鹰 程士华)

关于两会医改的心得体会

“十二五”规划中的一个有关医疗保障方面的一个目标是:政策范围内的医保基金支付水平提高到70%以上。我个人觉得国家出台一个这样的政策的目的还是为了解决居民的“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吗?我觉得未必。因为如果医疗水平还是很高的话,即使报销比例达到70%以上,居民的费用还是会增加,因此,只有合理的医疗费用和较完善的医保制度,才能解决 “看病贵”的问题.具体可以从医药分离和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前不久,网

上爆出浙江许多知名医院的医生收取大量的药品回扣,这个现象不仅反映了目前医生道德水平的缺陷,同时也反映了医院药品制度的不合理。在基层卫生服务的医疗机构的药品基本实行零加成销售,但在一些大医院,还是靠药费来维持医院的运行。我觉得医院的药房可以进行外包制。即药房不属于医院,药房进行投标的方式进入医院,药房的利润归药房而不是医院。这样就可以防止医生乱收回扣以及乱开药的行为。我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医疗费用。至于不合理的检查,就要加强医生的职业道德。

对于看病难的现象,我觉得可以通过提高基层医院医疗水平,同时各级政府对医院的财政到位,可以更近一不解决问题,改善民生。同时国家还出台了相关的政策,致力解决大病患大病重的医疗费用,同时还要建立正确科学的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考核评估机制。解决“以药补医”而不是“以械补医”的问题。希望这些积极的政策尽快投入到实际生活中,成为一项便民的改革方案。

下载医改存在的问题与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医改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基层医改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范文模版]

    城关镇卫生院在基层医改中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在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直接领导下,各部门积极努力和协同配合下,卫生院医改取得了较好的进展。医改的大政方针已定,要坚定信心,全力推......

    医改中存在的问题1(精选5篇)

    医改中存在的问题 ----知/行实践队“关注医改”调研总结 为响应胡锦涛同志关于大学生实践提出的 “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号召,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一群有志青年组成了知/行......

    医改以来以来卫生院发展存在的问题

    目前工作存在的问题、原因及改进建议 一、卫生院住院病人减少: 主要原因是①门诊报销费用逐年增多,尤其是慢性病人的报销费用的增加(例如:糖尿病每位每年补助800元、高血压补助......

    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在我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启动多年,分析课改,我们会欣喜的发现“三维目标”已成为教学的指针,导学案的使用已付诸于行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向......

    浅析新医改形势下公立医院绩效分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新医改形势下公立医院绩效分配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谭荣健,本科,注册会计师,中级会计师职称) (江门市妇幼保健院财务科,广东省江门市) 关键词:新医改、医院、绩效分配 摘 要:目前......

    1351 2020年卫生院医改工作总结情况汇报存在问题

    1351 2020年卫生院医改工作总结情况汇报存在问题医改让卫生院变了样自xxxx年x月深化医改启动以来,x市x县在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居民满意度方面狠下功夫,通过科技兴医......

    学校食堂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学校食堂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学校食堂是学生用膳的聚集地,食堂及饮食卫生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及社会稳定,近年来我县各级政府及卫生、教育行政部门在......

    家庭教育存在问题与对策(合集五篇)

    家庭教育存在问题与对策中国有句俗话“一岁看小,三岁看老,七岁定终生。”由此可知早期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家庭教育存在问题与对策,希望有所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