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19-05-13 23:19: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一篇: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在我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启动多年,分析课改,我们会欣喜的发现“三维目标”已成为教学的指针,导学案的使用已付诸于行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向主流发展,凸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评价呈现多元化。但通过平时参加的听课、课改教研活动,我总结分析、发现了不少误区,我觉得目前的课改质量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弱化了知识

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学习目标和授课过程程中淡化和弱化了“知识与能力”的首要目标,甚至误认为新课标下教本多样试题不同不按教材内容进行,没有把握好教材的最基础知识,往往是脱离教材基础,驾空教材。

2.情感目标落空

‘‘情感态度价值观’’没有和各科学生思想道德有机结合起来,脱离具体的内容和特定情境,学生积极的感情、科学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和培养落实不到位,情感目标形式化,课改中的思想品德教育落空,大多课程只注重了知识点的学习,而忽视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3.评价不到位

课改中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展示没有及时的评价,而且评价方式单一,也缺少了一些阶段性的整体评价,使学生在思想上失去竞争意识,从而没有上进心。

4.合作学习庸俗化(1)分组不分工:小组成员没有分工和协作只是尖子更尖,而弱势群体更弱,合作学习成了优秀生的平台。

(2)时间不充分:小组探究是还未来及交流研究就哽行宣布停止。

(3)自主变自流:教师把课堂、作业课本全都还给了学生,有些课堂乱代替讨论,没有学习目标、没有提示和反馈、没有交流的自主学习,使自主变成了自流。

5.课堂设计成了设圈套

课改中的老师仍习惯与教学流程的预设,探究缺乏自主性,大多教师由于急于完成教学任务,只叫尖子生回答问题,这样中差生就没有思考的余地,吃着夹生饭,成了忠实的听众。教师设计教学成了设计好的圈套让学生往里钻,学生的自主学习、个性化体验、多元化思维流于形式先学后教跟着学生的思维走成了一句空话,学生还没有自主学习,也不会学习。

6.课程标准没有落实

课程标准是用来教学、评价、考试的依据,而目前的大多课堂对课改只是片面的理解为:学生自主的去学、去做,而教师忽略了指导学生去分析、去思考、去展示、对学生的能力提高没有明确的把握。对课标也是一知半解,没有把课程标准变成具体的教学行为,无具体的训练目标,课改也没有形成适合学生的具体的教学模式,渐渐地又形成教师讲、学生听的老一套教学方式,拿教师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想法,忽视了学生的发展。

二、课改的认识与对策

1.加强学习培训,使认识与观念的转变和课改同步。在培训学习交流的过程中,逐步积累课改的经验,从而在教育教学中使用,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2.课改不能走过程,注重继承与发展。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定量评价与质量控制必须得到充分重视,做好新旧方法的整合互补。

3.课堂教学设计和评价是课改关键,课改要有自己的特色,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学知识,是个性体验和多元化思维得到充分体现,评价具体到位,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探究课改中的问题与对策,使课程改革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课改中抓住课程的校本性、时代性、实践性和实效性特征,注重课程目标的人本取向和社会取向紧密结合。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创新意识的同时,充分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防止搞形式、走过场,脚踏实地,提高课改质量,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第二篇:课改初期存在问题及对策

课改初期存在问题及对策

——在2012年5月20日课改初期内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 涟源市三一学校校长李乐

自去年下学期末至今,我校高效课堂改革已进行了三个多月。这三个多月的改革,的确已从课改观念、课改理论、课改模式、课改实效、教与学的行为习惯,特别是师生的精神面貌等诸多方面,全面提升了我校“品质教育”的内涵,为我校坚定不移地将课改进行到底、坚定不移地将打造“品质教育”金字品牌的教育使命进行到底,奠定了坚实的现实基础,创建了崭新的发展局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与教育活力。

然而,任何改革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更不可能一蹴而就。从这三个多月的改革来看,尽管来势喜人,但毕竟尚处于我校课改初期,我们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更要善于及时反思所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寻求有力对策,及时解决问题。因为我们所面对的工作对象,是正处于可塑性极大的少年儿童时期的人,任何时候,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反思我们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之,我们的工作就极有可能贻误孩子们的未来发展甚至贻误其终身发展。下面,我将根据自己这三个多月来深入各学科课改课堂随机听课的感受和所了解到的师生们对于课改的反馈意见,从五个方面谈谈我校课改初期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主要对策。一学生的主体地位尚未彻底体现 何谓学生的主体地位? 对于这个问题,我想我们的老师都可以从书刊及网络上找到其“参考答案”或“标准答案”。但从我们课堂的实际状况来看,我们还有不少老师其实并不真正懂得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内涵,更不懂得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学生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下面列举几个常见问题,请大家不妨反躬自问——“我也有吗”。

1.课堂上,总是由老师提问,由学生答问;很少由学生提问,由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

2.课堂上,总是由学生按照老师在“导学案”中事先预设的问题来“展示”或“抽测”,而不是由学生按照“导学案”的引导来学会自学、养成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3.课堂上,总是喜欢让学生齐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的“标准答案”,总不喜欢或不善于引导学生提出不同意见或对“标准答案”提出质疑;甚至对于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不闻不问,更不敢让学生进行充分探究,生怕影响了既定“教学目标”的完成和教学进度。4.为了公开课能够“出彩”,总喜欢课前占用学生大量自习时间、课余时间甚至午休时间对学生进行所谓“课前培训”,甚至进行反复“排练”。

5.为了让所教学科考试成绩不落后于别的班,总喜欢在平时和考前给学生布置大量“巩固练习”、“反复抽测练习”,根本不顾忌学生各科学习时间和各科练习任务的平衡和学生身心的承受力。

6.除了让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而尽力工作之外,很少关注其生活、生存、生命的实际需求,特别是几乎从不关注学生精神生活譬如对阅读课内外书籍的内在兴趣和内在快乐。

7.总不相信学生是可以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的,于是总喜欢用大量作业和频繁考试来强迫学生按照老师的意图和要求进行学习,总不喜欢将更多的自习时间留给学生自己来“因人而异”地进行自学。

8.只重视让学生读与考试有关的教科书和教辅书,不重视甚至禁止学生读其感兴趣的课外书。

9.只让学生开展与“导学案”、作业、考试有关的课内外学习活动,不让学生开展与兴趣发展、能力发展有关的课内外学习活动。10.一切教学工作都只着眼于学生考试成绩的提高,而不是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等等。

以上问题,你究竟有没有,有多少?

如果你也有,哪怕只有一个,都是没有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表现,说白了,都是没有真正为学生的人生发展在奠基,而是为了迎合自己的教学陋习或教学虚荣在损害学生的主体地位。

要想彻底纠正以上种种没有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不良教学行为,我认为,我们务必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务必从有利于学生的人生发展的角度来设计、开展一切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有关教学活动学会治学、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第二,务必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自学、学会质疑、学会解疑、学会交流,养成勤学好问、不懂就问、取长补短、学以致用的自主学习习惯。

第三,务必将学习的时间更多地留给学生去自读、去阅读、去探究、去温故知新、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切忌用“题海战”和“机械式训练”来取代老师的“导学”作用,来“主宰”学生的学习时间、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二教师的导学作用尚未有效体现

那么,老师的“导学”作用究竟该如何有效体现呢?

我想,这个问题解决好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许自然就解决好了。

从我们过去三个多月的课堂来看,我们有的老师在发挥老师的“导学”作用的问题上尚存在以下三大误区。

其一,误将“提问”当“导学”。不管是“导学案”的设计,还是课堂“引导”,几乎总是老师在“提问”,学生在“答问”,或者总是学生按照老师在“导学案”上预设的问题在“代替”老师“提问”,然后由其他学生“答问”。而不管由谁来“提问”,学生在“答问”时,几乎都不需要经过一个现场“学一学”的过程就能脱口而出回答各种问题。这样的“导学”,显然不是在引导学生如何通过自主学习来获取知识并掌握求知的方法,而是在误导学生来“表演”其对于各种“答案”的记忆能力了。其二,误将“训练”当“导学”。课前老师通过反复训练让少数学生掌握课堂需要“展示”的内容和流程,然后让这少数学生在课堂上代替老师来“展示”有关学习内容和“自主组织”全班同学“按部就班”地完成整个学习流程。在这样的“导学”中,学生特别是经过了老师专门训练的少数学生,实质上成为了老师传授课本知识的“传声筒”,显然是非常不利于学生以“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各抒己见”、“求同存异”为特点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的。

其三,误将“诱导”当“导学”。这里的所谓“诱导”,并非孔子所说的“循循善诱”的“诱导”;而是指我们有的老师在课堂上,不管学生怎么想,怎么说,都能自圆其说地将学生“引诱”到老师事先设计好的“标准答案”上来,即用“标准答案”来误导学生形成千篇一律的思维定势和唯老师的思维方式是从、唯“标准答案”是从的盲从心理。这种“导学”,表面上好像老师也在“循循善诱”,但因其思维指向是排斥“异己”的,其实质是将千差万别的学生的个性化思维、求异思维“温情脉脉”地扼杀在“萌芽”状态,其后果是让学生“乖乖”地成为老师和“标准答案”的“双重奴隶”而不是学习的主人,故它比前面两种误导更具有隐蔽性和危害性,极其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和创新意识的自主生成。

以上三种误导,尽管其表现形式各不相同,但其实质都一样,即都没有将老师“导”的重心放到学生“学”的学情、“学”的个性、“学”的方法、“学”的习惯、“学”的能力上来,即根本没有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角度来“导学”,而是完完全全从老师自己的思维习惯、把老师自己当做学生学习的“主宰者”或“主导者”、把“标准答案”等课本知识当做师生教与学的全部目标了。

如果你也认同我以上看法,那么,走出以上误区的对策也就不言自明了。即:我们务必将“导学”的重心放到学生“学”的学情、“学”的个性、“学”的方法、“学”的习惯、“学”的能力上来,以期引导、帮助学生尽快形成最适合其个性特点的自主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并促进其创造性思维、创新意识和个性的健康发展。三教学目标及“导学案”的设计尚缺系统思维

教学目标及“导学案”的设计究竟该如何科学地完成?

对于这个问题,也许我们有的老师会不以为然地说:这还不简单,只要按照教参或网络上下载的内容归纳整理一下,不就一下子完成了吗;至于科学不科学,又有谁能说得清楚呢,——难道有谁比教参或网络上的名家高手还要厉害吗;如果有谁真有那么厉害的话,那不早就成名成家了吗。

不错,从我们过去三个多月大多数老师在课堂上所采用的教学目标及“导学案”的设计方案来看,的确差不多每次都是按照教参或网络上下载的内容归纳整理出来的。诚然,能够充分利用“他山之石”来攻己之“玉”,不失为一种科学地实施教学活动、课改活动的既可行又可取之举。但是,倘若我们将“利用”变成了“照搬”或“拼凑”,完全不顾学生的“学情”和自身的“教情”,唯完成教学任务、应付审批事务的话,是非但不能攻己之“玉”,反而会毁己之“玉”的。试问:

(1)你设计的教学目标是既符合课程标准又符合学生“学情”的吗?

(2)你设计的“导学案”上的每一个教学活动,全都是围绕“教学目标”的有效完成来“环环相扣”的吗?

(3)你设计的每一个环节的教学活动都是必不可少的吗?都是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基本知识和创造性思维的生成以及个性的健康发展的吗?

(4)在你的整体设计中,有没有通过彰显你自己的个性优势来促进教学目标的有效完成?(5)在你的整体设计中,有没有贯穿因材施教的原则来促进不同层次的每个学生学习能力或个性品质的有效发展?

据我所掌握的情况来看,迄今为止,我们还有不少老师在设计教学目标和“导学案”时,几乎从不思考以上问题,就让其匆匆走进课堂了。长此以往,我们的“高效课堂”从何而来呢?“教学相长”从何而来呢?“品质教育”从何而来呢?

我们都知道,教学目标及“导学案”的设计是一项需要较强的系统思维能力才能科学地完成的重要教学工作,是决定我们的课堂是否能够达到高效的重要保证。因此,我提议:从下周起,我们每位任课教师在向有关学科组长及教学主管领导提交“导学案”进行审批时,务必同时将自己对于上述五个问题的思考另纸予以说明,否则,有关学科组长及教学主管可以拒绝审批其“导学案”。我们也从杜郎口中学、昌乐二中、许市中学等名校的成功经验中反复了解到,教学目标及“导学案”的设计他们都是视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生命线”来予以高度重视的。这样的“他山之石”,如果我们不能科学地利用来攻己之“玉”,我们就不是真正善于学习的人,我们就最终会给人留下“买椟还珠”的话柄。

因此,以上提议,在我们没有实现真正群策群智的“集体备课”之前,拜托各位老师、学科组长和教学主管领导务必遵照执行。

四教学反思与教学评价尚缺科学性和针对性 教学反思与教学评价是及时反馈和矫正教学行为、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检验和巩固教学效果、促进和评估课堂高效的重要教学环节。但是,如果我们在开展教学反思与教学评价时,不能实事求是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不能实事求是地评价我们的教学行为的优劣及其产生的客观效果,即不能科学地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反思与教学评价,那么其教学功能的正效应的实现,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会带来不可低估的负效应。

从我校过去三个多月各科老师的教学反思来看,大部分尚停留在粗线条地“概括”自己教学的优点与不足的层次上,甚至越到后来,越呈现出为了完成“每周一反思”的教学任务而敷衍了事的“穷于应付”的情况。有的虽然也在反思板上一次又一次地写下了“不足之处”和“改进措施”,但课堂的状况特别是师生教与学的方式总不见新的起色、新的突破。还有的越反思越迷茫,总是找不到推进课改的有效途径,且又不愿意主动与同行交流、切磋,虚心向同行学习。而教学评价呢,尽管每周各学科组都组织了有关老师对本组各位老师的教学任务完成情况进行了试评打分,但其科学性和针对性尚很欠缺。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评价项目及其分值的设计各学科组各行其是。没有可以完全符合教育评价内在要求的标准予以共同遵循,因此很难具有指导教学和普遍推广的价值。

(二)评价主体及评价内容单一。没有将学生纳入评价主体,也没有将老师的教学行为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创造性思维的影响这样的重要内容纳入评价内容。

(三)评价方式流于形式。特别是学科组研课的评价方式,尚停留在让每位评课老师对于被评价老师的课轮流发表一通“高见”或“浅见”的“动口不动手”的层次上,即:尽管每次研课时几乎每位参加评课的老师都彼此提出了一系列的“宝贵问题”,但很少有人提出解决这些“宝贵问题”的有效办法,也很少有人从这些“宝贵问题”中归纳出几个具有代表性且亟待马上解决的“典型问题”来引导大家开展专题探究、“各个击破”。一言以蔽之,我们尚没有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来“提出问题”,真正发挥好集体研课等评价活动“以评促教”、“以评促改”的教学功能。

(四)评价标准仍然停留在把考试分数作为“最终标准”的唯分数挂帅的“老调”上。这显然是与追求多维教学目标的实现的新课程教学理念相违背的,只能让我们的教学最终倒退到“满堂灌”、“题海战”等应试教育的老路上去。

(五)容易被各种外来的评价意见特别是外来专家的评价意见“牵着鼻子走”,显得既浮躁又肤浅。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自己尚没有深研课程标准和教材,又没有系统地学习新课程理论和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评价理论,所以我们只能盲从他人特别是所谓专家的评价意见,而且又不可能真正按照其评价意见来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切实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据此,我提议:由李志华副校长迅速组织各学科组长,深研新课程理念、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评价理论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然后以此为理论依据,结合我校校情、学情和教情,博采众长,群策群智,重新创建科学而有针对性的学科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制定新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案,并于下周日印发给全校一线教师征求意见,同时召开各班学习委员及学生代表联席会议征求学生意见,争取在下下周将修正稿拿出来,正式予以试行。在此之前,可以仍按现行评价方式进行教学评价。

五部分教师尚不能独立解读课程标准和教材文本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当务之急就是培养其高效自学文本的能力。作为“学高为师”的老师,理应起着良好的示范和指导作用。

可是,从我们不少老师的教学实践来看,他们连自己都不能独立解读课程标准和教材文本。无论是“导学案”的设计,还是考试试题的设计,还是平时作业的设计,他们一旦离开了各种各样的教学参考书或者网络等媒体,就束手无策,或者就只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迄今为止,有的甚至连课程标准都没有见过,却照样“理直气壮”地站在讲台上“为人师表”,大放厥词,一天复一天,一月复一月,一年复一年,不知所终„„真是误人子弟啊。

我想,我们作为老师,如果对于自己本专业内的与教学有关的文本,都不能独立解读——高效自学文本,那么,我们又怎么能够去有效地引导、帮助学生培养高效自学文本的能力呢?!怎么办?

中国有句古训说得好:“知耻则勇。”什么意思呢?意思是说,一个人,哪怕能力再不济,哪怕错误再严重,只要能懂得做人的羞耻之心,就一定有奋起直追或改过自新的勇气和决心。我们也常说,学习力是一个人或一个组织最大的竞争力。我真诚地期待:我们那些在过去的教学生涯中几乎从来没有独立解读过课程标准和教材文本的新老教师,务必从现在开始,马上尝试独立解读课程标准和教材文本,并多多向优秀同行学习,多多读书,多多给自己“充电”,一定要下苦功夫尽快彻底改变那种死死抱着“参考书”和“参考答案”不放手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让自己和学生都快乐而自信地尽快回到“好好读书”、“独立思考”、“把书读懂”、“勤学好问”、“刻苦钻研”的“正道”上来。

为了在我校尽快彻底杜绝那种连老师自己都并没有把教材读懂却还要装模作样地在学生面前“指手画脚”地“教导”学生的现象的发生,尽快形成教师互帮互学、师生教学相长的教风和学风,我提议:从下下周起,在全校各年级开展全员参与的“随机赛课”活动。具体方案将于下周周日全体教师大会上予以公布,敬请期待。

亲爱的老师们,我的以上浅见,不一定完全中肯。但我相信,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将课改进行到底的心愿是息息相通的,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打造“品质教育”这个金字品牌的使命感是别无二致的。台湾有个名叫柏杨的学者曾经写了一本《丑陋的中国人》,而被社会各界有识之士评价为“爱之切,故言之也苛”。我想,我们在我校高效课堂改革即将迈入“深度改革”阶段的关键时刻,同样需要“爱之切,故言之也苛”的真知灼见,来引领我们努力前行。若我的上述意见的确存在过于苛刻之处,敬请诸位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预祝我校高效课堂改革早日修成正果,阔步走向全国!谢谢诸位的聆听!(全文约6400字)

第三篇:小学课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小学课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新一轮课程改革历时两年多,从新课标的培训到实施,我们亲身经历新课程改革的全过程.回顾两年来的课改实践,我们有许多成功的喜悦,也有许多困难和困惑。现就农村小学课程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谈点粗浅的认识和想法。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水平较低,难以适应高水平新课改的要求新课改目标和目的的实现,要求教师必须以全新的教育思想观念武装头脑,必须有广博而专深的科学文化知识,必须有科学地把握和运用先进教育、教学方陆的能力,必须有与新课改理念相适应的教育教学新行为,必须有保证新课改任务顺利完成的高强教育、教学能力素质.只有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很好地完成新课改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在课程改革实施初期,由于我们对农村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水平估计过高,因而,初期对教师课改通识培训时简单化,功不到位,当教师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就开始实施,势必影响着课改的顺利实施不应有的效果,其原因是我们忽视了农付小学教师队伍亲质不良的现状.以我乡小学教师队伍客观现状为例: l、教师年龄老化,编制不足.我们学校教师平均年龄45岁,一线的教师平均年龄46岁。

2、教师知识结构差,教育教学能力偏低.我们的教师大多数是民师转正,且然通过函授学习获得了中师文凭,但是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基础薄扇,文化底蕴差,教育教学能力普遍偏低。

3、观念、陈旧、保守落后.新的课改思想理念难以悄化理解,误认为新理念有些偏激,新教育行为学不来、学不好;旧的教育思想观念在一些同志的脑海中根深蒂固,总觉得老思想观念正确,老做法得心应手.4、教师体弱多病,家庭负担重.农村小学教师体弱多病、家庭负担直是很普遍的现象,试想这样的教师群体,一下子又是知识和技能,又是过程和方法,而且讲态度、情感、价值观,他们实在是力不从心.用同样的课标来要求我们的教师,欲速则不达、事与愿违.近几年的课改实践,很多地区搞得有声有色,效果也很突出,而我们尽管采取了件多措施,推行课改却举步维艰,收效不大,其重要原因是教师素质较低所致.因此,敬师整体素质高低是新课改是否顺利实施并取得成效的关键因素,也是当前农村小学课改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二)对课改理念理解有偏差,追求课改外在形式,而忽视课改内在实质要求 由于新课改刚开始不久,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不深不透,对新课程的本质认识还不够到位,即使认识到位了,也不能在实践上完全与课改要求合拍。于是,在课改过程中,就难免出现一些走偏、走调现象.具体反映在课堂教学方面突出问题是:有的教师把“教学方式转变”视为新课改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而在教学方式转变过程中,特别将“自主、合作、探究”作为重点倡导的教学方式.但对“自主、合作、探究”在课堂上到底怎样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本质特征和使用范围是什么,大多数教师还是处在心中无底阶段.目前,我们看到的公开课,讲合作,就是小组讨论,什么样内容都通过小组讨论来进行,而很少考虑这样的讨论是否有价值.小组合作学习的确是一种先进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的多方面素质的提高,但是我们所看到的小组合作学习是处于一种无政府状态,乱哄哄一团,有的根本讨论不起来,因而成了“放羊”课,白白浪费时间,收效不大.再如,有些教师认为“新课程就是要别出心裁地创新”,于是在课堂上绞尽脑汁,花样百出,出现了教育、教学过程中一些怪异现象:在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方面一一教师在课堂上一昧的放,不讲课堂秩序,学生发言根本不举手,只要学生高兴,老师就由着学生的性子做,课堂上只求有热闹的活动场面;在教学评价方面一一学生答对答错都会受到师生们的肯定鼓励,对知识的科学性、逻辑性和准确性也不追究;在“三维目标”任务完成方面一一过分注重教学始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学习知识的探究过程,生硬地、做作地追求情感和价值观的教育,而忽视了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当堂的教学任务不能及时完成,课后还要花大量时间去补课填空白,可谓是做了许多消耗大、收效小的得不偿失的事情.上述实施课改中出现的种种不正常的现象,许多人都认为是课改惹的祸,其实质是我们对课改理念没有真正消化理解,没有抓住本次课改的宗旨,导致了课改追求形式多,而忽略课改本质的要求,这是当前课改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倾向。·(三)新课改评价、考核制度相对滞后,影响着新课改顺利实施

本次课改要实现六大方面的具体目标,其中教育评价的改革是至关重要的,难度也很大.通过座谈了解,教师对当前教育评价的方法滞后有想法.就目前情况肴,社会各界、学生家长仍然以学生成绩、升学率来评价教师、评价一所学校,而学校本身,也把学生的考试分数与教师的评先、晋级、双聘等多方面挂钩,教师也是人,他们首先要保证自己的岗位,因此,课程改革的实际效果不是想象那样令人满意.今天,如果我们没有一个正确的课改放果评价、考核的标准和制度,作为激励、督导、评估课改效果的依据,就不会有课改的扎扎实实地推进,就不会有课改丰硕的成果,就不会达到课改的预期目的.·(四)劳动分配不合理,影响了教师新课改的积极性

现在是挣钱多的不干活,挣钱少的多干活,教师心理极不平衡,影响了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发挥。尽管抓思想工作,抓骨干教师,但教育界的分配还是大锅饭,很难把教师的付出与实际收入相结合进行劳动分配,造成干好干坏一个样。校长的人事调动权、财权有限,说话力度小,只能靠人格、靠威信、靠感情去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在当今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没有一定物质基础的感情,将会失去感情影响行为的能动作用。单凭长时间的软化管理也会透支的,不会发挥其持久的作用。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针对当前农村课程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果我们能从以下方面采取对策,就能保证新郎改顺利、有效地进行,取得新课改更大的成绩。

·(一)尽快提高校长和教师的整体素质,是搞好新课改工作的重要举措 大家都知道,新课改对教师素质要求是多方面的,要想有效地提高校长和全体教师的素质,这是一项战略任务,要有长期的打算,要经历一个坚持不懈地培训提高的过程,我们要做的主要工作是: l、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努力提升全员说:政理论水平。

要针对课改的任务、形势要求和教师理论学习的实际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方站,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学习新一轮课改理论知识,了解、理解现代教育思想的基本内涵和要求,掌握好课改的新理念、新要求,打好教师的教育理论的基础,更新教师的陈旧思想观念,使每位教师都能形成比较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让每位教师都能在正确的教育思想观念的指导下,自觉地有效地开展课改活动。

2、开展教学基本功大练兵活动,切实提高全体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技能素质。提高全体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是课改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要依据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偏低实际情况和课改对教师教育教学的能力素质的要求,开展如“三笔字”“练普通话”“五课功”等丰富多彩的教学基本功大练兵活动,奠定好教师教学基本功的功底,努力学习课改的教学新技能,使教师们具有较高的能力、技能素质,更好地适应实施新课改的需要.3、开展请进来、走出去教师培训活动,努力提升教师的素质.农村小学要根据单位财力和教师课改培训需要的实际状况,聘请本地和外地的课改专家、学者为教师进行以改方面的专题讲座,并组织教师们到本地和外地课改先进单位考察学习,以提高教师们的课改的思想认识和理论水平,开阔教师的课改视野,丰富教师的课改经验,并力求把学习到的先进的思想理念、工作经验运用到自己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让教师在课改“听、看、做”良好的环境中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更好地友挥自身课改的积极主动性,确保课改的质量。

4、为教师创设宽松的工作环境,发挥教师课改主力军的作用。

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在推进课改工作的过程中,要自觉地为教师着想,努力为教师减负,必须减掉一些劳而无功却又束缚教师专业发展的重形式无意义的东西,让教师在课改方面有更大的自主权和自由度,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课改、实践课改、总结反思课改和提高课改水平.5、因材施教,搞好教师素质培训。

每-个单位教师们个体诸方面存在着千差万别的差异,要针对教师的年龄特点、原有知识、能力水平、需要、兴趣特征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按需施教,提出不同的提升素质的要求,充分发挥和调动每个教师努力学习、参与谋改的主动性.各级教研部门也要为不同层次的教师搭建不同的成长平台,给教师更多学习、发展和展示的机会,使每个教师的素质切实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二)正确把握先进的教学方式的实质,有的放矢地运用好先进的教学方式在课改实施中,要转变传统教育中陈旧的教学方式,其中大力提倡“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学习方式,这无疑是合理的、正确的.作为一个学校,作为每一个课改的实施者,一定要通过学习、探讨和研究,对“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方式的实质进行正确把握:不仅知晓每一种学习方式的内涵是什么,而且要掌握其各自的优缺点、使用的对象和范围;不仅要知道每一种学习方式运用的意义、作用是什么,而且要清楚每一种学习方式运用时的操作要领是什么。只有这样,才能科学、有效地使用先进的教学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只顾“热闹”表而形式,不求“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方式实姓的倾向。

·(三)要尽快出台评价、考核课改效果制度,是保证新课改质量的必要手段 如例正确地评价、考核新课·改的业绩,对课改能否顺利实施、能否取得实效有着重要的影响。为此,学校领导要转变传统的评价思想观念,要深入实际,根据课改的目标要求,制定出评价、考核课改工作标准和制度,用于导向、督导、评价考核课改的实际工作.不仅注重课改工作过程的评价,而且注重课改工作的结果的评价.决不能以分数、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教师的唯一的标准.教与学的考核一定要搞,但怎么和考核挂钩,考核的目的是什么,必须有个科学、正确的思路和依据,真正建立健全科学的课改评价体系,真正发挥评价考接在课改巾的积极作用,以推动课改全面、有效地实施,确保课改中的教育教学质量.·(四)改革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是保证课改顺利进行的主要措施

首先,要调整小学教师比例,增加编制。对那些年龄大,有病不能正常工作的人要适当调整,以此保证小学教师年龄年轻化,以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我们要尽快改变那种老爷爷、老奶奶教一年级学生的现象.其次,要完善校长负责制.位校长真正能有敬地把人力和财务管理起来,真正发挥其课改的组织者、领导者、开发者等作用.最后,要改革分配制度.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多劳多得的分配制度,消除分配不公的不良现象,充分调动教师们勇于工作的积极主动性.新课改是大势所趋,我们要不负历史赋予的课改使命,用正确的思想观念,用科学的方法,扎扎实实地推进新课改,认真地分析、解决课改的新问题,努力探索课改的新思路,为继续深化课改,为教育事业振兴与发展做出贡献.

第四篇: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农村小学课改出现的问题和困惑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以令人属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要肩负起这关系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千秋大业,胸怀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脚踏实地投身于新课程教育改革之中。一直从事农村教育教学工作的我们,在这次课改大潮中收获颇多。下面,就我们在课改中发现的问题和困惑以及建议等谈一谈。

一、存在的问题

(一)观念认识问题

现阶段,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对“课改”这个词并不陌生,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实施“课改”的人为数不多,特别是在农村,实施者更是凤毛麟角。为什么实施者甚少呢?通过调查分析,原因有以下几点:

1、初步转变了教学思想,更新了教学观念。认识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操作”;塑造了学生的创新灵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习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2、教育观念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一是从“以教师教为中心”逐步转向“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二是课堂教学价值观的转变。教学中注意关注孩子们未来的成长,为孩子们健康成长铺路搭桥,为生命奠基。三是师生观的转变。对教师是教育者又是服务者,师生之间的关系是民主、平等、合作、和谐的理念有了新的认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正在慢慢的建立起来。

3、诸多农村教育教学工作者对新课程改革的意义认识不到位,他们认为课程改革是专家们的事,他们只是一个普通教师,想改也改不了,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

4、从事农村教育工作的教师,特别是资历较深的教师,他们一直深信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一直认为“传道授业”、“尊师重教”就是教师讲什么就是什么,学生主要是听与记,殊不知这里面却隐藏了学生才是知识建构的真正主人的客观事实,要改变他们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并非一朝一夕的事。

5、一部分年轻教师则认为,所谓的课改就是课上用多媒体、分小组,让学生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而现实中,大多数农村学校连幻灯片都没有,学生基础普遍较差,他们认为农村不具备课改条件,无法进行课改。

6、有的教师尽管被唤醒与自主接受新的教学观念,也善于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并外化为自己的行动,但在实施过程中受不了众多传 统型教师的不良舆论,课改也就不了了之。

课改在这样的逆流之境,又怎能抬起头来迈开大步呢?

(二)传统教学理念,束缚课改发展

传统的教育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学生围绕着教师转,学生认为教师说的、课本里的就是真理,只要是教师讲的都记,教师说的都做,离开教师就无所适从,懵懵懂懂,虚度光阴,学生对知识毫无兴趣可言。新的课程要求教师必须重视学生观,难道教师转换了教育教学观念并行动起来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被调动起来,就能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就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了吗?事实证明不是这样的,经过调查发现,在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有少数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并在知识的探索中体会到成功与快乐。可有些则一脸茫然,不知所措,坐立不安,不知要说什么,也不知要干什么;有些则在一些小问题上纠缠不清;有些甚至主题不清,说题外话。小组合作学习常常流于形式,不仅浪费时间与精力,更不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三)硬件设施短缺,制约课改进行

《课程标准》指出:“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为教学配置相应设备。”但在农村又有多少所学校能够这样做呢?实行“一费制”后,政府资金投入不到位,诸多学校依然是一支粉笔一张嘴,一个老师一双眼。开展教研活动要查资料,镇中心小学才有三几台联网的电脑,村小、校点更别提用电脑查资料,从仅有的一两本教科书又能找到什么?教师面对学校简陋的设施,尴尬的境地,要增加课堂的信息容量,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那也只是勉为其难的事。

(四)教育评价机制,跟不上课改要求

实施新课改后,诸多教师都认识到原有的教育评价体系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实践和发展的需要,认识到现行的中小学考试制度与新课程实施间的矛盾,但教育督导部门和社会各界仍然在用传统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对学生、教师、学校进行评价,分数仍然是评价一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标准,仍然是评价一位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唯一尺码。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教师们那敢怠慢分数?社会、学校的评价标准如此,那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当然也会相应定位在考试分数上,哪还有心思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样就会影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这是多么悲哀的事!

(五)强化课改管理,加强培训工作 希望上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严格按照“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培训好再上岗”的原则,把课程改革的培训工作纳入继续教育的内容之中。培训的内容应包括课改的指导思想、课改的意识、改革目标与各学科课程标准等。培训方式应倡导培训者与被培训教师的平等交流与对话,以便解决实际产生的问题。培训的对象应先是校长后是教师。因为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第一责任人,是学校这一航船的舵手,校长的办学目标、办学宗旨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发展,影响到教师的发展,影响到学生的发展。如果校长能站在课改的前沿,有强烈的课改意识,用自己的意识去唤醒教师的意识,新课改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要建立适合本校发展的教学体系、教研机制、激励机制,激发教师课改的积极性,增强教师自我发展的意识。如果每个教师的课改意识增强了,并把课改观念外化为自己的行动,相信课改就会不断掀开新的篇章。

二、困惑

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尽管我们的前期准备工作做了很多,但是,由于新课程是一项前所未有的教育改革活动,并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在实验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不少困惑。

1、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过程中仍有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使得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把握的度不够好。

2、从传统的教材、教法、学法中走出来的教师和学生对新课程改革一时还不适应,甚至还有的教师教学过程缺乏新意,仍是穿新鞋走老路。

3、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操作不好,部分造成两极分化。如何照顾薄弱生,使学生全员发展也是我们思考的问题。课堂教学有时“模式化”严重,有时又“可操作性”、“可控制性”差,一部分学生活动,另一部分学生成了听众、观众,参与不进来,积极性差。部分学生学得不好,教师把握不好“度”。

4、新课程改革赋予了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权利,这对于很多教师来说是全新的挑战。没有现成的教材可用,需要教师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兴趣需要自己开发课程。这对于毫无课程开发经验,缺乏课程开发指导,本已非常繁忙的教师来说,是一个现实的困难。

5、对新的课程标准的解读不够准确、不够深刻,肤浅的理解只能产生简单的行为,只能导致课堂教学形式化、表象化。

6、新课改中有不少研究性、探讨性课题,有些是特别强调实践调查的,但目前学校仍是封闭性教学,课程牵涉面广,实践起来有困难、有阻力,这类课题的落实很不到位。

7、对课标的准确把握有困难。课标中对提及的内容在广度、深度、难度的要求比较笼统、不够明确,也不很具体,在教学实践中,讲多了讲难了赶不上进度,讲少了讲浅了又达不到课标要求。根据新课程的排课计划安排课时以后,教师普遍感觉时间紧压力大,课时不够用。

8、实验教学设施不配套,是制约新课程实施的重要因素;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关注结果,忽视教学过程,实验在用口说实验,学生动脑想实验,缺乏动手能力;新课程中实验内容大大增加,探究实验,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对学生成长至关重要,硬件设备设施的严重不足,很难组织教学班开设选修课程以及组织探究性学习等活动。

9、活动课是新课改的特点之一,它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规划能力和交往合作能力。但课时的有限性严重制约了活动课的设计。一种好的方案无法实施,师生双方都感到很无奈。

10、自主学习需要一定的基础和条件,如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学习习惯,学生学习能力的平衡状况,学习材料搜集的客观可能性,学生对课余时间调控能力的大小等等。但学生一般都不具备这些基础和条件。如果在基础和条件还不具备的情况下全面展开自主学习,是否会流于形式并导致不良的学习习惯。

11、教师自身综合素质偏低。主要表现为:现代先进教育理念和课程知识还有待于巩固和提升,部分教师还是以知识传授为主,注重学习成果。教师知识结构陈旧,学科水平低,基础薄弱,影响他们在新课程改革中发挥作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能力差,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视野狭窄,信息闭塞,不了解学科前沿。综合素质欠缺,难以适应目前的课改,特别是综文、综理、艺术、科学的课的开设和课本课程的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等,教师研究的意识淡薄、能力差。

三、意见和建议

(一)尊重鼓励学生,促使学生自主意识的觉醒

新课程的学习方式的转变,要从陈旧的、被动的、接受式、封闭的学习方式转变为主动发现、合作探讨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与探索,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创造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采用怎样的学习方式,很大程度上与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角色定位有关。如果教师把学生看做是要靠他人的直接灌输才能学习的个体,就会采取被动的、接受的学习方式;如果教师把学生看作是自主的学习者,那么教师就会融入到学生之中,从权威主义、专制主义的怪圈中走出来,以一个知识的探索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投入到学生中间,创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自学探究、合作交流和规划人生的能力;同时还要积极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乐于赞赏学生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课堂成了学生学习的乐园,学生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一来,学生的自主意识也得到了觉醒。

(二)积极开发资源,改善条件,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改革实验 上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千方百计改善办学条件,为课程改革提供基本的物质保障。同时学校领导要加深对新课改意义的认识,以课改为己任,在学校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配置一些教学设施,教师也要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资源优质,全面运用切实可行的,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只有将政府、社会、学校等有利资源重新进行整合,发挥其最大值效,课程改革才能顺利进行。

(三)关注学生,立足发展,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现代教学评价强调,评价要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从而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建立良好的教育环境的教学过程。而时下执行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考试为唯一”的评价方式,已经失去了教学的导向和激励功能,甚至异化为教学改革的障碍和阻力。因此,我们必须重建一个“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教学评价体系。

首先,在评价主体上,我们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信息多元化,重视自评、互评的作用。传统的教育评价主体是比较单一的,一般都是教师评价学生,学生只是评价的对象,这种评价模式,使评价信息单一,评价结论片面、主观,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新课程改革后,我们应实施多主体评价,即加强学生、教师的自评和互评,应该是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这样,一方面可使评价信息来源更为丰富,从而使评价结果更加全面、真实,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

其次,在评价方法上,应强调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尤其重视质性评价和量性评价,以质性评价主导量性评价。考试结果只是教育评价的一种方式,从关注学生各方面的活动和长期发展来看,教学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还应关注学生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因此,在评价过程中,既要有总结性评价,也要有过程性评价;既要有定量评价,也要有定性评价;既要有学生的学业成绩评价,也要有观察、面谈、作品展览等评价。每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闪光点,只要我们教师善于引导、观察和发现,充分利用学生的闪光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样才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需要我们教育教学工作者不断地探索、研究、实验。在课改实验中,我们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当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兢兢业业,勇于创新,课改之路一定会越走越远,越走越宽,越走越辉煌。愿我们在教育教学的工作中乐于创新,科学改革,尽享教学成功的快乐。

第五篇:反思在课改中存在问题和整改措施

反思我在课改中存在问题和整改措施

西华县逍遥镇初级中学 赵博

通过此次培训改学习,我学到了不少的知识,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对照自己以前的教学工作,谈谈我的体会及今后的打算

一、反思我校高效课堂小组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随着我校课改的逐步推进和深入,我们一线教师对小组学习的认识已经跨越理念走向行动,从盲目尝试到有序运作,从注重形式到讲求实效。通过我校近年来对高效课堂的实践,我们不难发现,高效课堂为每个孩子搭建了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也带给孩子们一些可喜变化,但还仍存在很多问题和困惑,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课堂流程操作中重展示轻学习.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喜欢追求课堂的“舞台效果”把独学这个最不能玩出花样的环节时间压缩到最短,空出时间给大展.这就造成优等生在课堂上眉飞色舞,中等生听的一知半解,后进生更是一塌糊涂,久而久之就会大大降低小组成员的参与度.2、小组合作学习取代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平常的教学中我们发现有的老师十分热衷于合作学习。课堂上看到的整节课大都是学生在合作学习,仅用很少的时间让学生独立学习,这样一来有的学生就形成了一种依赖思想:懒得动脑筋,反正我不思考也没有关系,我不思考自然有人帮我思考,有人会帮我说出答案。常此下去,一个班上就会形成“两级分化”只有一小部分学生能得到锻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降低,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就不能得到培养。

3、小组交流时,作为优秀生的意见具有先声夺人之势,影响或左右了其他组员的正常思维。个别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不大,少数学困生游离于小组之外,不能主动参与学习与讨论。特别是c级学生的主动参与度较低。

4、鼓励与表扬泛滥。在课堂上给学生适当的鼓励与表扬很必要,但是有些老师鼓励与表扬太多,只要回答问题就表扬,只要说话就鼓励,久而久之学生就不再深入探究问题,对答案的精准度就不再追求。自我降低学习要求。

5、教师缺乏专业的培训和指导。进行课改老师们积极性很高,但是遇到学生不配合,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就感到束手无策。迫切需要与经验丰富的老师交流。

二、今后的整改措施及努力方向

如何真正让学生参与到小组合作中来,让小组合作学习更有实效,打造优质高效课堂呢?结合我班高效课堂小组建设的现状,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坚持做好高效课堂小组常规培训工作。比如课前对组长的培训,如何开展小组独学、对学、群学、展示、互动、反馈与评价、导学案使用及整理等高效课堂常规学习行为的培训等。

2、关注学困生的表现。在学习态度、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等方面给予针对性的培训指导。树立“展示者无错”的观念,促进学困生参与课堂的学习、交流、展示等。优点放大,缺点缩小,对待学困生的展示,多关注过程,少关注问题结果的对与错。为组员营造安全的心 理环境,目的是让他们敢于发言,积极参与课堂。

3、打破过去单一地以“考试”分数为评价手段的一统天下,建立全方面、多角度,长效激励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通过评价小组合作的过程与结果,注重自我评价与小组评价的有机结合,注重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的结合,从而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高效,切实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进而维持长久的小组合作激情。

当然,我们在探索高效课堂下的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肯定会出现很多的问题,而且还会不断产生新的问题。有了问题不可怕,问题就是机遇,我们只要意志坚定,只要充满激情,一定能够克服问题,战胜问题!只要我们用心去研究如何发动学生,解放学生,发展学生,利用小组,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做到高效。

西华县逍遥镇初级中学 赵博

2014年2月19日

下载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说课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说课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摘要】:说课活动的开展,提高了教师的业务素质,丰富了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并有效地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本文通过对说课这一教研活动把握的意......

    医改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09年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来,我市上下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对照国家和省、市的要求,对照人民群众的期望,还存在着一定差......

    城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城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问题一:城市规划建设滞后。城市形象的塑造,关键是规划,如何使规划思路和群体建筑风格,适应城市建设管理和发展需要,应该是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当务之急......

    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本站推荐)

    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生产用地管理无序 1、耕地管理不规范。一是侵占耕地。农民建房,建窑厂、猪厂、果园、坟墓,乱挖鱼塘,乱建水库,退耕还林占用耕......

    国有企业绩效考核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国有企业绩效考核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以北京市热力集团为例 一、绩效考核相关理论 (一)绩效考核的含义 绩效考核又称为绩效评估,是指考评主体针对企业中的每个员工所承担职务职......

    关于依法行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必要前提和实现基础,离开了依法行政,依法治国便成了一个空壳。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法制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依法行政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

    浅析农村土地使用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浅析农村土地使用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摘要:文章分析了新形势下农村土地使用的重要意义,指出了当前农村土地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规范农村土地管理使用的对策和建议。......

    集体合同推行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集体合同推行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摘要:集体合同,是指企业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通过平等协商达成的书面协议。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