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朗书声伴我成长2018年读书节方案2018.3.31

时间:2019-05-14 06:03: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朗朗书声伴我成长2018年读书节方案2018.3.3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朗朗书声伴我成长2018年读书节方案2018.3.31》。

第一篇:朗朗书声伴我成长2018年读书节方案2018.3.31

读书节方案

一、活动主旨

“朗朗书声伴我成长,浓浓书香溢满校园”。为了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创建良好的校园书香文化,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用阅读引领成长,让每一位学生都亲近书本,喜爱读书,学会读书,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与经典对话,与博览同行,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积淀文学底蕴,提高文学修养,在学校掀起浓郁的读书氛围,让书香飘满校园。根据学校实际,决定于2018年4月1日---4月30日开展进行2018年读书节系列活动。

二、活动目标

1.在学生中倡导“与书交朋友”,形成一种喜欢读书的氛围,以新颖活泼、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让读书逐渐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2.在教师中积极倡导“书香为伴”的思想,将朴素的“读书是一种需要”上升为“读书是一种乐趣”、“读书是一种有益的生活方式”,促进教师提高业务素质的同时,享受阅读、享受教育、享受快乐、享受人生。

3.在家庭中倡导“亲子共读”,家长要把“亲子共读”作为和孩子相处的一种方式,抽出时间,和孩子共读一本书,不但能增进彼此的交流,也能加深彼此的感情,对父母,对孩子,对家庭都是一种快乐。

4.以“读书节”活动为载体,开展全校性的读书活动,构建有特色的书香校园文化,打造书香校园、书香班级,提升学校品位。

三、活动主题

朗朗书声伴我成长,浓浓书香溢满校园

四、组织领导机构

组长:校长

副组长:副校长,主任和各个级部的语文教研组长 组员:各班语文老师

五、活动时间

4月1日——4月30日

六、具体活动安排(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启动阶段(4月1日-4月8日)

(一)宣传口号 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2.获取知识,三分在课内,七分在课外。3.用珠宝装扮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

4.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未知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加更多的知识。

5.人不但要有知识,更要有文化。6.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

(二)学校制定2018年读书节活动方案(包括各类活动评价标准;“读书明星”评选标准等),于4月12日课间操时间举行读书节启动仪式。

(三)环境布置

营造书香浓郁的读书氛围,开展以读书为主题的黑板报评比(黑板报开辟一个有关读书的栏目,如本周荐书、好书大家读、读书感悟、读书心语等。),让整个校园充满浓烈的书香味。(活动结束时组织人员检查)

(四)班级活动

(1)开一节关于读书的主题班会,填好表发语文教研组长,有班级特色,不准雷同。班级读书启动仪式:指导并激励学生快乐读书,共享读书的乐趣。开展“读书博览会”、“名人名言”、“书海拾贝”、“我最喜欢的——”、“好书推荐”等小版块进行交流。了解读书节的口号。书籍推荐等。[上交读书班会记录表和活动的有背景的照片1张。](2)每人每天书包带一本书,在班级举行图书漂流活动,注意进行爱护书籍教育。

(五)学校图书室正常开放,各班集体借阅图书,由图书室窦老师负责,并指导各班做好借阅记录。

(六)自主阅读

每天能合理安排时间,阅读相关课内、外书籍:

一年级:每天20分钟以上,大声朗读;二年级:每天30分钟以上,轻声读,做圈划;

三年级:每天40分钟以上,默读,圈划;

四、五年级:每天50分钟以上,默读,做简单批注。

第二篇:二年级书声朗朗教案

《幼学琼林》节选

黄帝画野,始分都邑;夏禹治水,初奠山川。

译文:黄帝统治华夏民族的时候开始画野分洲,那个时候才开始有城市和郊外之分;夏朝大禹治理水患,从此奠定了祖国山河大致的形状。

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此为天下之五岳;饶州之鄱阳,岳州之青草,润州之丹阳,鄂州之洞庭,苏州之太湖,此为天下之五湖。

译文:五湖:其中的鄱阳湖、洞庭湖,太湖现仍在。青草湖已与洞庭湖连在一起,丹阳湖逐渐淤塞。

沧海桑田,谓世事之多变;河清海晏,兆天下之升平。

译文:河:指黄河。晏:安宁。沧海:大海;桑田:种桑树的地,泛指农田。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出自晋·葛洪《神仙传·麻姑》:“麻姑自说云,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

道不拾遗,由在上有善政;海不扬波,知中国有圣人。

译文:周成王时,交趾国的使者称赞周国说:“天无烈风淫雨,海不扬波三年矣。意者中国其有圣人乎?”黄河水清了,大海没有浪了。比喻天下太平。出自唐·郑锡《日中有王子赋》:“河清海晏,时和岁丰。”河清,《拾遗记》:“黄河千年一清,清则圣人生于时也。”

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

译文:桃符:画在桃木板上的门神,古人以桃木能驱邪,故新年风俗都换桃符。

五戊鸡豚宴社,处处饮治聋之酒;七夕牛女渡河,家家穿乞巧之针。

译文:五戊:指春社和秋社。这天到处吃鸡吃肉喝酒,据说这天的酒喝了可以治耳聋。乞巧:七夕女孩子晚上在月亮底下穿针,求得一双灵巧的手。

心志相孚为莫逆,老幼相交曰忘年。

译文:孚:相应,符合。上句:孚,信赖,投合。莫逆,心意相通,感情融洽,没有抵触,不相违逆。语出《庄子·大宗师》:“三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 下句:年龄辈分不相当的人结为朋友称为忘年交。

与善人交,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交,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译文:鲍鱼:腌鱼。和坏人在一起,就像进入卖鲍鱼的店铺,时间久啦便不能嗅到鲍鱼的臭味;和好人在一起,就像进入种植芝兰散满香气的屋子一样,时间长了便闻不到香味。

鲍鱼之肆:是指坏人成堆的地方。芝兰之室:是指好人齐聚的地方。

冰生于水而寒于水,比学生过于先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谓弟子优于师傅。

译文:“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生于水而寒于水”语出《荀子》

弟子称师之善教,曰如坐春风之中;学业感师之造成,曰仰昌时雨之化。

译文:时雨:合时令的雨。

铭心镂骨,感德难忘;结草衔环,知恩必报。

译文:结草:春秋时魏武子临死前对儿子颗说,让自己的爱妾殉葬。魏武子死后,颗没有按父亲的要求去做,而是让母亲出嫁。后来颗在与秦军作战中,有一个老人将草结在一起绊住了杜回,颗因此捉到杜回。晚间颗梦见一个老人对他说:“我就是那个小妾的父亲,以此相报。”衔环:汉代杨宝很慈爱,九岁时过华山,将一个受伤的黄雀治好放生,百日后,黄雀化为童子衔来白玉环四枚作为报答。为善则流芳百世,为恶则遗臭万年。

译文:做善事就会让人称颂百世,做坏事就会让人唾弃万年。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扬汤止沸,不如去火抽薪。

译文:你站在河塘边,与其急切地期盼着、幻想着鱼儿到手,还不如回去下功夫结好渔网,这样就不愁得不到鱼

釜是做饭的锅,薪是烧饭用的柴火,当满锅沸腾的时候,要想不让锅里的水呀粥呀漫溢出来,恐怕没有比抽出锅底的柴火再好的办法了。

家贫待客,但知抹月披风;冬月邀宾,乃曰敲冰煮茗。

译文:苏东坡有“家无以娱客,但知抹月披风”的诗句。唐代王休冬天取冰煮茶款待客人。

陆凯折梅逢驿使,聊寄江南一枝春;王维折柳赠行人,遂唱阳关三叠曲。

译文: 晋陆凯赋诗寄与范晔“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伯牙绝弦失子期,更无知音之辈;管宁割席拒华歆,谓非同志之人。译文:绝:断,拉断。

绝句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译文: 江水碧绿水鸟的白翎显得更加洁白,山峰青翠映衬得花儿像燃烧的火一样红。今年的春天眼看又过去了,不知什么时候才是我回家的日子。

江 南 曲

日暮长江里,相邀归渡头。

落花如有意,来去逐船流。

译文:这首诗头两句“日暮长江里,相邀归渡头”,点明时间地点和情由。“渡头”就是渡口,“归渡头”也就是划船回家的意思,“相邀”二字,渲染出热情欢悦的气氛。这是个江风习习、夕阳西下的时刻,那一只只晚归的小船飘荡在这迷人的江面上,船上的青年男女相互呼唤,江面上的桨声、水声、呼唤声、嘻笑声,此起彼伏,交织成一首欢快的晚归曲。后两句“落花如有意,来去逐轻舟”,创造了一个很美的意境。在那些表现出青年男女各种微妙的、欲藏欲露、难以捉摸的感情,这两句诗就是要表现这种复杂的心理。诗人抓住了“归棹落花前”这个富有特色的景物,赋予景物以人的感情,从而创造出另一番意境。“落花”随着流水,因此尽管桨儿向后划,落花来去飘荡,但还是紧随着船儿朝前流。诗人只加了“如有意”三个字,就使这“来去逐轻舟”的自然现象,感情化了,诗化了。然而,这毕竟是主观的感受和想象;因此那个“如”字,看似平常,却很有讲究。“如”者,似也,象也。它既表现了那种揣摸不定的心理,也反映了那藏在心中的期望和追求。下语平易,而用意精深,恰如其分地表现出这首诗所要表现的感情和心理状态。

井梧吟

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薛涛是唐朝中期的著名女诗人.这首题为《井梧吟》的诗,据说是薛涛八、九岁时与她的父亲薛郧合作的.有一天,父女俩坐在院子里,父亲指着井旁挺拔的梧桐古树,随口吟出一联:“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要薛涛续成一首诗.于是薛涛应声回答:“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就成了上面这首《井梧吟》诗.题诗后

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译文:这首五绝,是贾岛吟成“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二句后加的注诗。意思是,这两句诗苦思了三年才得以吟出,吟成不禁双泪长流。知音者应知我吟诗之苦,佳句之难得。懂得我的诗的人如不赏识,我将隐迹故山,以度残年,再不作诗了。表现了诗人艺术劳动的艰辛、刻苦,也说明好诗佳句得来不易。贾岛这种苦吟精神,对后世颇有影响,如方干:“才吟五字句,又白几茎髭”、“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卢延让:“吟安一个字 捻断数茎须”,均从贾岛诗化出。

长干行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

译文:“我家住九江的江边,经常在江上走动营生,虽然也是长干人,只是从小常不在家,所以彼此不相识啊!” 看来,这位船家女找到了同伴,孤寂的旅途,有了几分乐趣。诗中的人物是纯朴的,语言充满了民间情趣,读起来轻松、亲切自然。所以短短的几句,也能流传至今。

陶者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译文:挖尽了门前泥土用来做瓦,可是自己屋顶上却没有一片瓦,那些人寸指不沾泥土,却居住着瓦片如鱼鳞的高楼大厦。

夜雪 ·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译文:这首五绝作于任江州司马时。夜间忽觉被窝里有点冷,继而看见窗户发亮,原来是下雪了;时时听见竹子被压折的声音,方知雪下得很大。觉衾寒窗明,而知有雪,闻折竹之声,而知雪重,写来曲折有致,构思巧妙,别具一格。就景写景,又景中寓情,“冷”、“夜雪”和“折竹声”,委婉传出诗人被贬后的寂寞冷清之状和无限感慨。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译文:活着的当作人中的豪杰,死了也应是鬼中的英雄。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

蚕妇 宋张俞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译文:一个住在乡下的、以养蚕为生的妇女,昨天到城市里去赶集并且出售蚕丝。回来的时候,她却是泪流不断,伤心的泪水甚至把手巾都浸湿了。因为她在都市中看到,全身上下穿着美丽的丝绸衣服的人,根本就不是像她这样辛苦劳动的养蚕人!

问刘十九 唐 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译文:新酿的米酒,色绿香浓;小小红泥炉,烧得殷红。天快黑了,大雪要来啦……能否共饮一杯否?老兄!

企喻歌

男儿欲作健,结伴不须多。

鹞子经天飞,群雀两向波。

译文:以雄健的鹞鹰直冲云霄、怯懦的群雀如水波躲向两侧的形象,赞美了真男儿单枪匹马、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

于易水送人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译文: 就是在这个地方燕丹送别荆轲,壮士慷慨激昂,场面悲壮。那时的人已经都不在了,只有易水还是寒冷如初。

书 声 朗 朗

二 年 级 上 学 期 教 案

武汉市秦园路学校 刘汉霞

第三篇:菁菁校园、书声朗朗 自查报告

浠水县玉泉小学

关于开展“菁菁校园,书声朗朗”诵读活动的自查报告

为了使“菁菁校园,书声朗朗”诵读活动能持续地坚持,并引向纵深发展,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将中华民族这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我校对这项活动前段开展情况进行了认真的自查,先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为了扎实有效地开展好此项活动,学校召开了专题会,成立了的组织机构,制定了活动方案,并以活动为载体,使诵读活动在全校得到了较好地开展。一是开展了全校性的正确读书活动,从纠正学生唱读、数读、无感情读等方面入手,教师运用范读、教读等手段,指导学生正确诵读。二是增加学生读书时间,在课内和朝读时间以读课文为主,课外以读学生喜爱的课外书籍或诗歌为主,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三是举行比赛,一方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另方面检验各班学生的阅读水平,从而提高全校学生的诵读素质。去秋,除各班级举行的诵读比赛外,学校组织举行了诗歌朗诵、有感情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等比赛活动,将诵读活动推向了高潮。

二、主要成绩

1、通过活动的开展,有效的提高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校园里书声朗朗,学生们在朝读时、在课外读书时自觉诵读,蔚然成风。

2、通过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学生对正确诵读的自信心,基本纠正了一些同学的唱读、数读现象。

3、通过活动的开展,激发了高年级学生对诵读的兴趣。有感情地读课文,使他们很快进入角色,与作者的心近了,对句子、段落、全文的理解轻松多了。

4、通过活动的开展,学生们在人际间口语交流中,表情达意更贴切、语言运用更准确。

三、存在不足

不平衡现象严重存在。一是年级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低年级训练力度不大,整体缺陷纠正效果不明显;二是学生之间不平衡,唱读、数读、无感情读的现象还严重存在。

四、整改措施

1、将此项活动持久地开展下去,从严格要求语文教师诵读教学着手,坚决消灭唱读、数读现象,让学生养成有感情诵读习惯。

2、加大对薄弱年级、薄弱环节的督办力度,促使该项活动在全校均衡开展。

3、突出重点,改进方式方法,中、高年级主要精力放在纠偏上,低年级主要精力主要精力放在培养学生正确诵读上,使他们从小就能正确诵读,减小中高年级纠偏难度。

4、继续开展丰富多彩的诵读比赛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提高他们的诵读能力。

浠水县玉泉小学

2010年3月

第四篇:五年级书声朗朗教案

1、《关山月》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李白的生平及写作背景。

2、理解这首诗的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3、感受诗人对征人的关切与向往和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这首诗的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情景导入

明月是思念的眼,看着你也看着我。古往今来以明月表相思的诗句有很多,你能说说吗?

二、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天宝元年,供奉翰林。受权贵谗毁,不久离开长安。安

史之乱中,曾为永王李璘幕僚。后因李璘被杀受到牵连,流放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漂泊困苦,客死当涂。李白是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

三、品味诗歌

1.教师范读诗文,学生注意正音。

2.学生自由朗读,然后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3.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意。

4.探究交流

(1)诗中哪些句子是写景的,描绘了怎样的边塞风光?

(2)中间四句,引用典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最后四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慨?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

前四句,表现形式:描写。

关键词:明月、天山、云海、长风、玉门关。

品味:苍凉雄浑,或情感寄托之物,或情感发酵之地。

(相关例证:“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朗西。”、“浮云游子意”)

中间四句,表现形式:议论,用典。

关键词:征战地、不见还。

品味:惨烈的战争给百姓带来的是无尽的伤害。

(相关例证: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证战几人还?„„)

后四句,表现形式:描写。

关键词:戍客、思妇、高楼、叹息。

品味:此恨绵绵。叹息的是戍客是妻子,是儿孙亦是亲娘,也是诗人。

(请你展开丰富想象:他们叹息的是什么?)

四、小结

本诗描绘了一幅清冷苍茫的月夜图,将关山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思乡情怀融入

月夜高楼,表达了诗人对征人的关切与向往和平的思想感情。

五、背诵与默写

板书设计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天山——长风万里——雄伟壮阔

引用典故——沙场点兵——关切同情

戍客思归——闺怨叹息——哀婉凄凉

诗意:巍巍天山,苍茫云海,一轮明月倾泻银光一片.浩荡长风,掠过几万里关山,来到戍边将士驻守的边关.汉高祖出兵白登山征战匈奴,吐蕃觊觎青海大片河山.这些历代征战之地,很少看见有人庆幸生还.戍边兵士仰望边城,思归家乡愁眉苦颜.当此皓月之夜,高楼上望月怀夫的妻子,同样也在频频哀叹,远方的亲人呵,你几时能卸装洗尘归来.2、《蜀相》教案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过程与方法

1、反复吟诵,梳理作品脉络,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

2、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采用讲析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内容

一、新课导入 杜甫曾在一首诗中这样描述一位三国人物: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这说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前两句讲功绩,最后一句讲遗憾。而诸葛亮一生最大的遗憾是什么呢,为什么杜甫屡屡写到诸葛亮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杜甫的《蜀相》。

二、解题

1、诗歌题目“蜀相”向我们暗示了哪些信息?

(1)暗示了诗歌题材:怀古咏史诗

(诗人借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2)暗示了吟咏的人物政治身份,传达了仰慕之情。

三、整体感知

1、朗读诗歌(齐读)

强调字音:柏(bǎi)好(hǎo)

2、朗读指导

(1)明确朗读节奏

七言句的节拍有两种方式:二二二一 和二二一二。

请同学们据此给《蜀相》的诗句划分节拍。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2)明确感情基调

伤感、叹惋(要读得稍慢,读得深沉,读出点感伤)。

3、学生示范朗读

4、全班齐读

思考:如果要你将全诗表达的情感浓缩到一个字上,你会想到诗中哪个字? 明确:“寻”字,因为全诗表达得是作者的惋惜之情,为诸葛亮出师未捷而惋惜,为不得志的英雄而惋惜。

四、品析诗句,把握主题

(一)涵咏字句(3分钟)

1、结合注释疏通诗歌(请学生用诗意的语言描述诗歌内容)

2、概括诗歌内容

首联:自问自答 点明地点

颔联:描述景象 凄凉冷落

颈联:称赞业绩 表达仰慕

尾联:抒发感慨 痛苦伤感

(二)品析诗味

1、赏析前四句

细读诗歌,小组讨论:

(1)诗歌写景的句子有哪几句?

(2)都写到了哪些景物?是怎样描写的?

(3)有人对原诗做一些改动,你认为这样改好不好?为什么?

讨论明确:

(1)首联和颔联

(2)诗人描写了祠堂、翠柏、碧草、黄鹂等意象,营造了寂寞、悲凉的意境。

(3)将“自、空”改为“尽、皆”不好。理由:

A、“尽、皆”写出的是春意盎然、赏心悦目的景色,传达的是欣喜愉悦的情感。

B、“自、空”的妙处:

(1)“自”是独自的意思,“空”是白白的、徒然地的意思。

(2)尽管满院碧草、黄鹂鸣叫,可与生机勃勃相称的诸葛武侯类的人物却不复存在,在赏心悦目的春色上抹上了一层浓浓的寂寞和悲凉。

(3)运用了以乐衬哀的手法传达出作者深沉的感慨。

师小结:在士大夫类的潜意识里,芳草本为贤者设,赞歌只为英雄唱,红花绿叶,芳草美人,方相得益彰。眼前的武侯祠,尽管碧草依然映阶,黄鹂还在啼啭,可诗人想到和这生机勃勃的一切相衬的诸葛武侯类人物却不复存在,因而心中涌起无限的感伤和凄凉!

诗人用“自”“空”二字表达深沉感慨的事例:(幻灯片)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唐]崔颢《黄鹤楼》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唐]岑参 《白雪歌》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鸣。——[唐] 李华《春行即兴》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宋] 李清照 《一剪梅》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宋]陆游 《书愤》

2、赏析后四句

小组讨论:

(1)颈联中谢了诸葛亮那些事情?上下句的关键词的分别是什么 ? 明确:

(1)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侧面映衬)

敬仰

开:指帮助刘备开国 正面叙写 忠

济:辅佐刘禅继位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品质。表达了对一代名相无以伦比的敬仰之情。因此上下句的关键词:天下计,老臣心。

老师小结:

上联突出他身为人臣能“尽智”。下联突出他历刘备父子二朝忠心不二,彰显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品质,选取“天下计”和“老臣心”这两点原因: ① 杜甫的志向是当一名臣相,杜甫有这样的诗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可惜理想落空,他觉得诸葛亮做的正是他想做的。(抒发郁闷和隐痛。)②当时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能臣,缺乏尽忠,没有能臣,让杜甫担忧。(渴望有圣君贤相来匡扶摇摇欲坠大唐江山的处境。)

板书设计

首联:寻找祠堂

颔联:祠中之景

颈联:诸葛功绩

尾联:壮志未酬

【韵译】:

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 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碧草照映台阶呈现自然的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啭鸣唱。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3、《书愤》教案教学目的:

1、了解陆游及其诗歌创作。

2、深刻领悟这首诗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3、感受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重点:

1、了解陆游及其诗歌创作。

2、感受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难点:

1、深刻领悟这首诗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2、感受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起)

(承)

(转)

(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他在弥留之际,念念不忘被金兵占领着的中原领

土,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因此他写了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

诫自己的儿子。从这里我们可以领略到诗人的爱国情怀是何等的执着、真挚!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陆游,体会他那感人至深的爱国情怀。

二、诗人及背景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爱国诗人。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陆游是一个高产的作家,其诗作今存9000多首,内容丰富,主要表现渴望恢复祖国统一的爱国热情。

三、诗意理解:

1、学生自读诗文,把握诗歌节奏,教师作诵读技法指导。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语速稍快,语调激昂,显其豪壮)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整句语调低沉,显其沉郁)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结句降调)

2、诗意的讲解。

3、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背诵诗文。

四、诗歌赏析:

首联: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1、“世事艰”指什么?

直接道出诗人早年经历的辛酸与坎坷;也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阻挠北伐,使诗人抗金复国的历程是如此的艰难。这也是诗人“愤”的根源。

2、“中原北望气如山”的正确语序是什么?这句暗示了诗人什么样的愿望?通过这句诗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北望中原气如山”

欲图收复失地。

诗人以为驱逐侵略者,收复失地,指日可待。这让我们看到了诗人早年的形象:雄心勃勃、意气风发、豪情满怀的爱国青年。

小结:追述青年时的豪情壮志。

颔联: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1、颔联写到了两次战斗,是哪两次?

一次是在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一次是大散关失而复得。

2、诗人写这两次战斗是要表明什么?

这表明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家;也表明了诗人渴望北伐,恢复中原,向往着火热的战斗生活。这也是上联 “气如山”一个表现。

3、颔联既是叙事,也是写景。你能说出它在写景上的特点吗?你还能举出一例运用了此种手法的其它诗句吗?

用了六个名词组接,勾勒出两幅气壮山河的抗金场面,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小结:描绘当年两幅气壮山河的抗金场面。

首联、颔联:回顾往事,抒写渴望北伐的英雄气概(叙事)

颈联: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1、颈联是写过去还是眼前?

眼前。

2、“塞上长城”实际上是运用了一个典故,一个什么典故?诗人用这个典故有何作用?

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里长城”。皇帝要杀他,他说:“(你)自毁汝(你的)万里长城。”

表达了诗人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的决心。

3、这一联中的“空”字和“已”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由于投降派把持朝政,“塞上长城”只能“空自许”,诗人的豪情壮志付诸东流。一个“空”字形象地写出诗人因宏伟志向无法实现而产生的那种沉重的失落感。

一个“已”字生动刻画出诗人壮志未酬,岁月蹉跎的悲愤之情。这种“愤”多么强烈,多么令人痛心疾首,扼腕长叹。

小结:感叹生平抱负未得施展,却早生华发。

尾联: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我们结合《出师表》的内容来看,诗人为什么大力赞赏《出师表》?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所说的“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这正是陆游的毕生心愿;

诸葛亮的“亲贤臣,远小人”的告诫,正是陆游认为南宋当权者应该吸取的。

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正是诗人以此自勉的精神。

2、诗人在尾联运用这个典故有什么用意?

暗讽统治者是“阿斗”,朝中又没有诸葛亮;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表明他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

小结:包含了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并以此自勉。

颈尾两联,回到现实,抒发报国无门的愤慨。

五、拓展:诗题为《书愤》,就全诗来看作者有哪些可“愤”之事?这些“愤”的根源是什么?

所愤之一:“愤”于金人占我河山。

所愤之二:“愤” 于投降派把持朝政,朝廷“主和”,阻挠北伐。

所愤之三:“愤”于壮志难酬、请缨无路。(诗人年轻时认为自己就像万里长城一样,可以抵挡千军万马。可入仕以后多次因力主抗金而被罢官,壮志难酬、请缨无路。)

所愤之四:“愤”于岁月蹉跎,年华空老。(早年豪气如山,以“塞上长城”自许,如今已两鬓斑白,祖国山河依然破碎,广大人民依然受难。)

所愤之五:“愤”于南宋朝廷畏敌如虎、苟且偷安、无人领军。

这五“愤”的根源,其实全在于南宋朝廷“主和派”。因为他们是抗金救国的绊脚石,是绞杀爱国力量的刽子手。

六、本诗主要表现手法。

对比手法:

诗中的“愤”,主要通过两个对比表现出来。一是理想和现实的对比:诗人北望中原,豪气如山,自以为是“塞上长城”,然而世事多艰。理想被现实击得粉碎。二是诗人早年形象与晚年形象的对比:早年气壮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何等豪迈,如今对镜自照,衰鬓苍颜,岁月不居,年华空老!而这一切的根源就是朝廷的主和派,诗人心中之“愤”焉得不涌上笔端?

板书设计:

《书

愤》

陆游

忧愤国家:金人入侵、国土沦陷、被迫迁都。

忧愤朝政:求和偏安、打击主战派、政治黑暗。

忧愤自己:年老体衰、功业无成、壮志未酬。

译文

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艰难。

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热血沸腾啊怨气如山啊。

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

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

想当初我自比万里长城,立壮志为祖国扫除边患。

到如今垂垂老鬓发如霜,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

不由人缅怀那诸葛孔明,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4、《无题》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李商隐,理解诗句的含意,背诵全诗。

2、理解诗人对爱的深刻认识,体会诗句之外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目标1.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

今天我们来自学习李商隐的《无题》。“无题”是无可命题,即意思不可明言。诗人常托无题以寄意。这首诗有表白两情坚定至死不渝之意。

二、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2、背景资料:《无题》李商隐一生政治上很不得意。他擅长律绝、富于文采,具有独特风格,然用典过多,意旨隐晦。无题诗很有名,都有很美的意境。他写的《无题》共十多首。这首是爱情诗,抒写恋人之间的离别相思。

3、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

三、细读品味:

1、“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首句两个“难”字,表现两人情谊深厚。次句用暮春花落衬托感伤情绪,以景渲染、烘托离愁别绪。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颔联运用双关语不露斧凿之痕:“丝方尽”隐指“思方尽”,“烛泪”隐指“相思之泪”,曲折丰富地表达了两个有情人之间至死不渝的爱情,比喻新奇巧妙。

3、“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颈联写女子离别后的担心,有相劝爱惜身体的意味。“但愁”“应觉”都是联想猜测之语,一种体贴入微之意在句中自然流露。

4、“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尾联是宽慰之语,借神话传说表达对心中恋人的无比挚爱和深切思念,与诗开头照应。

四、合作探究:

赏析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明确:“丝”与“思”谐音,表明自己对对方的思念之深、之长。

“蜡烛”一句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才流尽一样。思念不止,表现眷恋之深,但终其一生都将处于思念之中,却又相会无期,前途无望。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将终生相随。“春蚕”句表现的追求是无望的,但又是不计希望之有无的。“蜡炬”句用蜡烛作比喻,不是单一地以蜡泪比拟痛苦,而是进一步以“成灰泪始干”反映痛苦的感情终生相随。这两句的联想深微复杂,形象的底蕴更加丰富。

五、教师小结:

《无题》首先写惜别是以委婉曲折的笔调来表达,而不平铺直叙。其次,写别后相思,运用了谐音双关、比喻的手法;写对方思念自己,通过细节来表达。写对方相思,乃是由己及人的设想。末联是利用神话传说,表示希望有人传递消息,以慰渴思。全诗表达出深沉的情思。

《无题》这首诗大约是以一个女子的口吻写两个有情人不忍分别,分别后彼此思念的心情。

板书设计:

无题

首联:相见难,东风无力来回天(抒情写景)

颔联:春蚕尽,蜡炬干,两情死不变(谐音对偶)

颈联:想象对愁,勿伤身体防夜寒(借物言愁)

译文

聚首多么不易,离别更是难舍难分; 暮春作别,恰似东风力尽百花凋残。春蚕至死,它才把所有的丝儿吐尽; 红烛自焚殆尽,满腔热泪方才涸干。清晨对镜晓妆,唯恐如云双鬓改色; 夜阑对月自吟,该会觉得太过凄惨。蓬莱仙境距离这里,没有多少路程,殷勤的青鸟信使,多劳您为我探看。

5、《相见欢》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诗。

2、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3、启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诗。

2、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作者介绍

三、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

同学们自由的大声朗读。

2、听诗朗颂.学生听范读时老师要求,拿起笔在诗中标出重读、停顿

3、模仿齐读。

请同学们模仿齐读本诗,读完后同学们进行自评,老师进行总评:诗通过精炼、优美又有节奏的语言抒发诗人思想感情,我们朗读时,要用情去读,用心去悟。同学们刚才朗读时重读、停顿、语速读得都不错但感情不饱满,或者没有感情,这是因为对文章内容没有深入了解,下面我们就审美的眼光来观照课文,理解诗文的内容,想象意境。

四、理解内容

1、释词

锁:锁住,笼罩。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意思是离愁别恨像千丝万缕纠缠在一起。

聊:姑且。

2、古文今译

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正是新月如钩的时候。载着梧桐的深院笼罩在秋天的肃杀气氛之中,更显得孤寂冷漠。剪也剪不断,越理越凌乱,那是深重的离愁别恨。(这真是)一种痛苦的滋味萦绕在心头。

3、概括上下片内容

五、欣赏诗歌

1、“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一句用“寂寞”“深”“锁”呼应上句的“独”字。作为被囚之人,词人表达了亡家失国的旧时国君的孤独寂寞之情。

2、“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句中“滋味”指什么?

亡国之君的孤独寂寞。

六、写作特点

用字准确,寓意深刻。如“无言独上西楼”中的“独”、“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中的“寂寞”“深”“锁”。

七、小结课文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文化已经浸透到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我们有令我们骄傲的唐诗、宋词、元曲,赏析并能背颂这之中一些优秀的诗歌,能陶冶情操,纯净心灵、提高文学养修。我国的诗歌作品辉煌灿烂,光彩夺目,我们可自学一些名篇,继承发扬祖国的优秀文化,我们有着责无旁贷的责任。

八、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全文。

2、课外阅读李煜诗词。

九、板书设计

相 见 欢

李煜

寂寞→离愁→在心头

抒发亡国之愁

译文:

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离别之苦。那悠悠愁思(丝)缠绕在心头,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

6、《渔家傲秋思》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吟诵词作并默写。

2、抓住重点词句感受词作意境,品味词作的内涵。

3、利用想像、联想等方式培养学生赏析诗词的能力。

4、结合创作背景理解词作内容和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理解词作内容和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吟诵词作并默写。

教学难点:

1、利用想像、联想等方式培养学生赏析诗词的能力。

2、抓住重点词句感受词作意境,品味词作的内涵。

教学方法:教师朗读指导、提问、交流、点拨

学习方法: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发挥联想和想像。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并且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边塞诗词,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学过的有哪些?

李贺:《雁门太守行》:“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岑参:《白雪歌送„》“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陆游:《十一月四日„》“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这节课我们所要学习的这首词也是描写边塞生活的。(板课题)

二、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学生介绍,老师补充)

1、作者简介(略)

2、背景介绍(略)

三、自读欣赏,整体感知

1、老师范读

2、齐读

3、自由读(提出质疑)

四、品析词作内容

师:同学们在读的过程中知道词的上阕和下阕分别写的是什么吗?

(一)、品析上阕的景物描写

1、写了哪里的景色?你觉得这里的景色与作者家乡的景色一样吗?

2、景色的不同体现在哪一个字上?(“异”字,以异统领)

3、“异”在何处?(再次自由阅读,合作讨论,找出“异”表现在哪些方面)明确:雁去无留意、边声四起、孤城紧闭

4、以上的景色描写渲染出怎样的气氛?(荒凉、萧条、寒冷)

5、过渡:此景会让人产生怎样的感觉?让我们一起踏着文字,去体味作者心中的那份情

(二)、体味词人的思想感情

1、作者和将士们长期生活在如此荒凉的边塞之地,他们的内心感想会是怎样的呢?(寂寞、孤独、思乡)

2、从哪些词句的描写中,体现出他们的这种情感?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思乡忧国,但功业未成无归期

悠悠羌曲,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无奈、凄凉、苦闷、悲愤

(深入理解燕然未勒后的心情)

师:可见,上面的写景,都是为了后面的抒情。在寥寥的几十字间,作者既写了景,又融入了情。最后让我们带着此情此意,再一次来朗读一下这首词。

五、背诵并默写。

板书设计:

雁去无留意

风景异

荒凉、萧条、凄清

孤城紧闭

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忧国思乡

壮志未酬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 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

喝一杯陈酒怀念家乡远隔万里,可是燕然还未刻上平胡的功,回归无法预计。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征人不能入寐,将军头发花白,战士洒下眼泪。

第五篇:书声朗朗古诗15首

绝句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江 南 曲

日暮长江里,相邀归渡头。落花如有意,来去逐船流。

井梧吟

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题诗后

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长干行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

陶者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夏日绝句(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蚕妇

(宋张俞)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问刘十九

(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企喻歌

男儿欲作健,结伴不须多。鹞子经天飞,群雀两向波。

于易水送人

(骆宾王)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天净沙-秋

孤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幼学琼林

黄帝画野,始分都邑,夏禹治水,初奠山川。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书 声 二 年 级 上 朗 朗

学 期 教 案

下载朗朗书声伴我成长2018年读书节方案2018.3.31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朗朗书声伴我成长2018年读书节方案2018.3.3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书声朗朗伴我行征文(合集5篇)

    打开书本,书香迎面,让人朗朗上口的知识使人心旷神怡。一本好书,舒畅心灵;一本好书,诉说情感;一本好书,书香随溢。香溢随风的知识在书间翩然起舞,欢快的舞步荡起他人的心弦。蜻蜓点水......

    让我们的语文课堂书声朗朗[精选5篇]

    让我们的语文课堂书声朗朗 山西晋中太谷明星小学 姚敦萍 叶圣陶先生曾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我们语文教学应充分发挥“读”的作用,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

    小学生演讲稿:朗朗书声满校园

    小学生演讲稿:朗朗书声满校园 小学生演讲稿:朗朗书声满校园 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们演讲的题目是《朗朗书声满校园》! 书,是人类文化的结晶,是宝贵知识财富的积......

    书香校园朗朗书声 春风化雨温暖人心

    书香校园朗朗书声 春风化雨温暖人心 五一路小学用“五个好”做好关工委创建工作 五一路小学在上级关工委的关怀指导和学校党支部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

    安全伴我成长方案

    四族小学“安全伴我成长”活动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平安校园”建设,帮助全校小学生树立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同时通过“安全小使者”、“小手牵大手”等......

    好习惯伴我成长方案

    胡集小学自主发展目标 小学生养成教育活动方案 ————我行动、 我进步、我成长、我快乐 一、前言: 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养成教育做起来不可能轰轰烈......

    好书伴我成长方案 文档

    兴华公学小学部第十九届“好书伴我成长” 读书成果展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营造书香校园,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让孩子爱上读书,给孩子一个诗意、幸福的童年,同时给孩子一片翱翔......

    读书节“书香伴我成长”阅读知识竞赛试题

    读书节“书香伴我成长”阅读知识竞赛试题 考试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 姓名: 总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计40分) .王维的雅号是什么?( ) A.诗仙 B.诗圣 c.诗佛 2.下列诗歌中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