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义务教育阶段小学英语课程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义务教育阶段小学英语课程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当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仍存在许多问题,诸如农村教育观念落后、教育经费投入较少、师资力量薄弱、以及农民工留守子女心理健康问题等。为了促进农村教育进一步发展,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从管理体制、经费投入、师资力量以及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改革。本文主要介绍了目前我国义务教育中小学英语课程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相关问题给出的对策。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程;问题;对策 正文:
儿童在很小的时候还没有形成自己对文化、阶级、语言等的态度,他们不受感情因素的影响。在这时,他们会很快学到一些事物。Brown在书中引用Macnamara的话,“如果一个儿童突然从蒙特利尔被移民到柏林,他会很快学会德语,不管他是怎样认为德国人的”[1](P63)。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儿童有了对其他人的态度意识,这些态度是“被教”,有意或无意地被父母、成年人教。这种消极的学习态度影响到语言的学习。在英语教学中,这种消极“被教”的态度表现得尤为明显。学生认为学生就是跟着老师学的,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老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改变这种消极态度,应该给学生搭建表演的舞台。教师不要做学生思维的保姆,要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但在我国的小学英语的教育中,存在的明显的问题
一、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英语教师师资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1.英语教师师资水平有限。一些现任的小学英语教师中相当一部分是非英语专业毕业,或是非师范专业毕业,在农村也有一部分是中专毕业生或者是自修大专。这些教师的专业水平很难适应当前英语课程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其文化素质、语言水平和教学水平都需亟待提高。
2.骨干教师流失严重。在英语教师相对短缺的情况下,我省的很多英语骨干教师调往城市,这些经济发达地区。一些学校严重缺乏英语教师,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阻碍了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3.教学观念滞后。受传统教学观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数教学在小学课程中占重要的地位,而英语这门课程则被分在了副科的地位。从而导致教师对英语这门的课的不重视,在小学低段的教学上常常上课以“敷衍”的态度,而在小学高段中很多教师为了应付笔试,不注重听、说、读、写技能训练,忽视了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只是一味的强调规则,着重分析,因而在处理课文时缺乏灵活性和创造性,教学方法呆板,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4.缺乏有效的培训机制。尽管各级教研部门每年都组织一些培训活动,但缺乏长期、有效且具有实践意义的培训机制,大都是偏重于教材培训,而且时间短,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
5.缺乏有效的教研机制和专业引领。农村学校的校本教研管理机制还未完全建立起来,虽然教研活动能够按时开展,但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往往过于传统,主要以听课、评课和完成学校要求的教研任务为主。再加上对英语的重视度不高从而校际之间、教师之间缺乏必要的合作与交流,没能形成良好的反思意识与习惯,使得部分英语教师视野狭窄、缺乏创新意识,阻碍了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学生英语学习态度不积极,学不得法
1.在对英语学习的态度上存在问题。由于英语在小学课堂上的不重视,导致有些时候一个英语老师教授有四到五个班,甚至有跨年级授课的现象,从而导致教师的教学精力不足,加之小学英语是“副科”的态度,使得教学的质量难以保证。且随着社会上一些英语培训班的开设,使一些家长给学生进行了课外培训,不仅拉开了学生之间的差距,也导致部分学生学习的重复,课堂精力无法集中,还有部分学生的自卑感,使其抱着消极态度学习,不利于英语语言的学习。
2.英语课堂大班现象给教学带来的问题。目前,很多学校班级人数大多在45人-55人之间,有些班级甚至超过了60人。班级容量过大,造成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参与度不高,语言实践机会相对减少,教师与学生交流指导的机会少,情感联系相对减弱,学生容易产生被忽视、冷落的感觉,不利于良好语言学习兴趣和动机的培养。
3.学生学习方式上存在的问题。由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致使许多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偏重于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应用,这种单调和被动的学习方式造成学生知识面窄、知识结构单
一、语言交际能力弱。再加之教师教学中把主要精力放在应试上,课堂教学大搞题海战术,学生接触的不是鲜活的语言素材,训练的不是如何使用语言的能力,从而使不少学生失去了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4.作业形式过于单一和简单也是导致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不高的原因之一。作业内容仅限于英语学科教材范围,远离学生实际生活,或抄写单词句子,或背诵对话课文,仅仅强调语言层面的死记硬背和机械操练。这种缺乏个性化、层次化的作业不但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不利于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学生的厌学的心理。
5.英语语言环境对英语教学的影响。相对而言,学生普遍缺乏学习英语的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很多学校对英语校园文化的建设也重视不够,这使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很难发挥出来,也很难使英语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学生学用英语的渠道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英语水平的提高。
二、对策和建议
(一)教师及教学建议:
1.建立健全师资队伍补充机制
根据英语教师短缺的现状,建议适当增加英语教师岗位编制比例。一方面吸引优秀人才充实英语教师队伍,另一方面用政策留住人才。此外,根据我省农村英语教师专业素质偏低的现实,今后在录用英语教师时,应严把准入制度的关口。
2.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素质
(1).建议设立外语师资队伍建设培训专项经费,力争在3-5年内对小学英语教师和教研员进行一轮全员培训。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培训经费投入,将理论性与实践性培训,校本性与考察性培训结合起来,加强对小学外语教师教学基本技能及语言技能的培训。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开阔英语教师眼界,提高教学水平。还应建立起城乡小学外语教师学习交流机制,并在岗位比例和岗位津贴等方面予以适当倾斜,有计划地开展“城镇支援农村、强校支援弱校”工程,力争2-3年内使每所农村学校、薄弱学校都有1-2名英语骨干教师。
(2).针对小学英语教师提升语言素质、提高教学技能、更新教学理念、拓展视野等实际需求,建议依托全国小学教师终身教育和发展计划— “小学英语教师高级研修项目”,促进教师对现代教育理念的认识,帮助教师了解并掌握先进的语言理论和外语教学理论,掌握符合外语学习规律的教学手段和技能,提高教师对自身职业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3).建立和逐步完善校本培训制度。推动建立基于网络的教师校本研究培训机制和成长机制,营造浓厚的学习研究氛围,提高社会对小学英语的重视度,努力把学校建成为学习型组织。
3.加强教研工作,抓好师资队伍建设
(1).省教研室应成立全省英语教学名师讲师团,并定期组织讲师团成员深入基层巡回讲学、听课、评课、指导教学,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开展名师优课的送教下乡活动,发挥专业引领作用。切实加强骨干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开展以优带差、以高带低的帮扶帮教活动。
(2).构建起我省的英语教研网络。各级教研部门要培养、建立一支既有实践经验,又有理论素质的英语教研员队伍,逐渐形成以省教研室为龙头、以州(地、市)教研室为骨干、以县(区)教研室为基础的三级中小学英语教研网络,广泛开展形式多样、方法灵活的教研活动。
(3).各级教研部门和学校要开展各种教学课题研究,大力提高英语教研员和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根据英语学科教学的特点和实际,坚持以研究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推广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手段,以专题研讨和微格教学为主要形式,以总结教学经验和开展小课题研究为突破口,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鼓励英语教研员、英语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承担或参与科研课题研究,使他们在研究中学习,在研究中教学,在研究中提高。
(4).各级教研部门要加大小学英语教育教学研究指导与服务工作,每年都应积极组织专家讲座、学术研讨、专题讨论、教研沙龙、教法推介等各种教学研究活动,充实英语教研内涵、提高英语教研质量。各级教研部门还应积极搭建平台,定期组织一些有推动力和影响力的教育教学活动来催生英语教师成长,如举办英语观摩课、研讨课、优质课评比、大比武以及技能展示活动,促进英语教师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起来,提高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
4.加强校园英语文化建设,激发学生学用英语的积极性
学校应想方设法创建校园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将英语教学延伸到课外,使校园处处展示英语教学特色。如通过外语广播、外语校报、西方文化展览、外语周、外语角,创设语言使用环境,营造语言文化氛围;通过英语演讲比赛、外文歌曲演唱大赛等口语类活动促使学生开口使用英语;通过板报比赛、英文书法比赛等动手实践活动,展示学生英语才能;通过英语讲座和论坛,提升学生英语文化素养。
5.进一步强化考试评价导向的科学性
各级英语教研员和学校教师要加强英语测试及命题研究,要用科学的评价思想、评价手段、评价方式测量学生英语知识的掌握程度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力求对英语教学起到一个积极的导向作用。
6.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作用
各地特别是农村小学在英语教学中要注意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资源,积极探索其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途径。要以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三种模式”(计算机教室、地面接收站、光盘播放点)为依托,通过光盘教学,让农村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尽可能缩小城乡之间在英语教学水平上的差距,全面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二)对学生的建议
1.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课堂上养成好的听、说、读、写的习惯。在课外应养成的好习惯。学好英语需要大量实践,仅靠课堂上四十分钟是绝对不够的,必须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如:自觉预习、复习的习惯;动手的习惯;良好的做作业习惯。总之,具有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的学生就不会觉得英语学习是一种负担,而认为这是一种乐趣,一种丰富的生活内容,从而进入“快乐学习、享受学习”的状态。
2、培养学习兴趣。兴趣是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的前提。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匈牙利语言学家卡莫·洛姆布曾用一个简单的公式表示语言学习的成就:付出时间+兴趣=结果。要培养学习热情,保持学习兴趣惟一的方法就是使学英语的过程变得令人愉快。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培养英语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如学唱英文歌、朗读、讲故事、猜谜语、演英语短剧及举办英语晚会等。3.要学会科学地思考问题。主要指学生向老师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要把老师思考问题时采用的思维方式、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学到手。课堂上学习虽然是主要渠道,但不是唯一渠道,“家庭教育”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从英语教学来看,任何老师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和方法,在整个教学中都是围绕三个方面开展工作的:一是培养兴趣,二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三是培养自学能力。结束语:
随着2001年秋我国将在全国小学三年级以上年级全面开设英语课。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和其他课程一样,需要较强的敬业精神和创新意识。应大力推行课堂教学改革,积极进行英语课堂模式的探讨和实践,进最大的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参考书目:
[1]Brown H.D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third edition)[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 press,2002。[2]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03年中国教育绿皮书:中国教育政策年度分析报告.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3]陈琳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及解读(试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邱小捷 《中小学教育科研方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12。[5]吴秀 《小学英语教学与形象思维》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1。
[6]王笃勤 《小学英语教学法导学》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3.12。[7]王蔷 《小学英语课程体系整体创新的实践与探索》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2。[8]陈瑶 《课堂观察指导》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10。[9]丁念金 《研究方法的新进展》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3.1。
[10]尹超 《北京大学附属小学教育创新研究》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0.11。
第二篇:小学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主要任务是
小学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建立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使他们形成初步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了解英语的文化背景,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把英语课程分为九级目标,其中一、二级是小学阶段的目标,4年级学生应完成一级目标,5、6年级学生应完成二级目标。《标准》对实现各级目标具体要能做什么也作了详细的描述。一级目标的总体描述是:对英语有好奇心,喜欢听他人说英语;能根据教师的简单指令做游戏、做动作;能做简单的角色扮演;能唱简单的英文歌谣,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和读懂简单的小故事;能交流简单的个人信息,表达简单的情感和感觉;能书写字母和单词;对英语学习中接触的外国文化习俗感兴趣。二级目标的总体描述是:对英语学习有持续的兴趣和爱好;能用简单的英语互致问候、交换有关个人、家庭和朋友的简单信息;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读懂并讲述简单的故事;能根据图片或提示写简单的句子;在学习中乐于参与、积极合作,乐于了解异国文化和习俗。[1]要使小学生的英语学习达到以上目标, 英语教师的素养是关键。
教师素养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培养小学生通过英语学习获得多方面的素质就必然对英语教师的素养提出挑战。一般教师应具备一定的思想道德修养,文化知识素养,教育教学能力素养,有良好的身心审美素养。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除了具备一般教师的素养外,还应具备哪些专业素养呢?
小学英语教师专业素养主要体现在语言专业知识、相关的理论素养、能力素养等方面。其具体要求为:具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有较高的听、说、读、写技能,教育心理学知识、外语教学法等知识,能创设丰富的英语学习环境,具有能歌善舞、能写善画的艺术才能,有科研意识。更重要的是口语自然 流利,语音语调正确。
第三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内容提要]:本文针对作文教学难,学生畏惧作文,作文题材雷同,内容空洞,语言贫乏、平淡;缺少主旨,不会结构文章,作文训练随意、无序等问题提出了激发兴趣,广泛阅读、全面积累,编写提纲,增删修改,作文遵循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按目的、按文体、按题型、按人认识事物的规律逐级全面系统的进行全文或片断训练等对策。
[关键词]:作文、问题、对策。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1。”而语文学习是学习中的“老大难”,作文习作又是语文学习中的难中之难。作文课上老师没谱,学生头痛;花费的时间多,效率差;农村学生害羞,见识短浅、知识浅薄;受少数民族语言影响大等等。因此,正确认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文存在的问题和给予正确的对策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老师的当务之急。
一、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文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畏惧作文。学生畏惧作文是语文老师的共同感受,一布置作文,学生一片惊叹茫然无奈,既希望老师能作写前详细的指导,又希望有例文可仿照、抄写,甚至希望老师能开恩延长收交的时间。但这一切过后又不知所措,无从下笔。
(二)题材雷同,内容空洞,语言贫乏、平淡。农村学生接触外界极少,每天以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为一线,学校图书馆藏书量少、阅览室的报刊杂志几乎为零,家长因经济困难,很难有余钱给学生买书。因学校资金短缺,音乐、体育器材不全,校内活动开展不正常。另外,当前学生安全又是学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学校不轻易组织或者干脆不组织学生外出郊游,扩大视野、增长见识。大部分学生从小与人交往交流,用得更多的是少数民族的语言、语法;极少数同学虽然偶尔能用一些普通话交流,但也夹杂着方言。因而,学生作文时只能胡乱编造一些不切实际的故事或对例文的时间、地点、人物稍微作一些改变等,所有这些都造成了学生作文题材雷同,内容空洞,语言贫乏、平淡。
(三)错别字、语病较多,标点错误。老师上课为了省事,也喜欢用当地方言来教学,并美其名曰:“双语教学”。为了便于沟通、更为了显得亲切,在日常交往中师生、生生更多用的是方言。因此学生作文中常常有很多的错别字以及本方言语法结构的句子。此外,很多学生不会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了解各种符号的用法,或一逗到底,或想什么时候加标点符号就什么时候加,想加什么标点就加什么标点,不管句式、语调及句子是否完整;有甚者还把英文标点当作中文标点来用等。
(四)详略不当,层次不清;结构残缺,头尾不全,缺少主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是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阶段,逻辑性思维还没有形成,但这个时期学生所接触的事物又渐渐增多,受到形形色色的思潮的影响。再加上汉语言知识贫乏,会话表达能力低下,造成了学生在作文时既想写这个内容、又想写那个内容,写了这件事、又忘了那件事,与中心关系不大的内容可能详细地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与中心关系密切的事情常常因为被后面的篇幅所限、时间所迫而一言带过;特别是在运用对比写法的习作中犹为常见这种顾此失彼、头重脚轻、详略不当。层次不清是由于学生不懂得分自然段,所有文章一律三段,开头一段、中间一段、结尾一段;或一段到底;或想什么时候分就什么时候分。不会用过渡词、句、段,把上下文连接起来。结构残缺,头尾不全表现在一篇文章有头无尾,或有尾无头;或只有头尾,没有主体部分。叙述一件事有起因、结果,却没有经过;一个故事有高潮、结局,却没有开端、发展等。缺少主旨,是因为学生在完成作文时是为了完成老师的任务而完成,不明白也不曾想过一篇文章用什么事例或道理表达一个什么观点,达到什么目的,即“为何而写?写什么?什么写?”等等。
(五)作文训练随意、无序。受到教学资源和教师水平的限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文训练有很大的随意性和无序性。教辅资料缺乏、教育信息不畅通;教师没能及时的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素养,仅凭一本教科书来教学,或当堂或课外布置一篇作文,学生或前或后断断续续地把作文交上。布置作文时又不遵循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按目的、按文体、按人认识事物的规律逐级全面的进行训练。
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文对策
(一)提高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重要地位的认识
1、作文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各种语文试卷中的高赋分板块。旧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把“写”与“听”、“说”、“读”并列为语文的四大能力之一。“能写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简单的议论文和一般的应用文○2”。同时,与之配套的六册教材一共安排了42次整篇作文实践,其中30次是命题作文,但也可以撇开参考题目,自由拟题目;12次自由写作实践,可以自由自在地说自己想说的话。课后安排了约100次片断作文训练。附录中要求会写的应用文有26种。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测验、段考、期考、小考、中考、高考各种考试,语文是必考科目,而作文又是语文必考的且高赋分板块。在100分的试题中占40分,在120分的试题中占50分,在150分的试题中占60--70分,都占40%以上,而且考查的范围非常广泛,内容涉及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一般常用的应用文、评论、随笔等;它可以考整篇文章,也可以考片断;从命题形式看,可以考全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如看图作文、文字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可以考原创的,也可以考扩写、续写、缩写、改写……
2、作文是衡量语文素养的重要尺度。《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中规定的五大学习任务,用作文都能检查学习效果。识字3500个和会写3000个是作文的基础和前提,作文是字词句段的整合与整体。阅读能力的强弱高低直接影响着写作水平,它是写作语言的储备、再现以及再创造。作文实际上是口语通过规范了的更系统、更富有文采的书面语言。综合性学习,为写作提供了一个实践的机会,提供了学习的材料和手段、过程。作文展示了综合学习的成果。俗话说“之乎者也而已哉”,会用七字为秀才。在边远的农村,能读书看报、会写信的便被称为“秀才”。在学校,学生作文写得好,常被认为语文学得好;教师会写文章(特别是论文)也常被认为教师水平高、知识渊博。
3、人们社会交往的需要。作文为人类社会的交往提供较为完整和完美的服务。它不象口语、手势语等那样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它既能久存,又能远距离、超时空、超障碍物的交流传达。学生学习习作,目的是让学生在今后的社会交往中能更好的传达信息、交流经验;述说事理、阐明见解;写景状物、抒发感情,形成能力、立足社会。
(二)激发兴趣,降低要求,克服畏难情绪
首先,明确兴趣在作文中的作用。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写作是一种潜能,需要老师去唤醒、去挖掘。只有引导学生喜欢作文,把写作文当作一件快乐的事,那么所有的写作活动都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赠送,我们的学生当然是乐意接受这种赠送的。这样,作文就成为学生心灵的释放,是对自己心境最好的诠释,是自身一次完美的挑战。
其次,激起兴趣的方法有以下五种。
第一、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置身其中。如让学生贴纸船、纸鸟、纸飞机……要求学生写出制作的过程。通过听音乐、看电影等,要求学生写出各种声音、画面的变化对所表达情感或主题的作用,也可以让学生摹拟演练这些声音、场面来激起写作的兴趣。
第二、用对比式,创造紧迫感,压力感,提高他们的作文兴趣。“争先恐后”是青少年学生的最显著心理特征。他们羞于落后,又不甘落后,是激起他们浓厚的作文兴趣之一。如用同伴的好作文作对比,激起那些不喜欢作文的同学明白自己的缺点和差距,从而奋起直追。第三、用好奇感、参与欲来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好奇感是人们学习工作、研究探索新生事物的原始驱动力,是冲动、灵感产生的潜在情感。“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是古代说唱者和章回体小说用好奇感来提高人们听说欲望和阅读兴趣的一种方法。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参与欲还是人们获得他人认同和赞扬的最原始感情。如举行班级、年级、全校的作文竞赛,开展课前五分钟的口头作文,讲故事比赛,新闻发布会等,让学生有机会参与,事后再把这些活动的场面和过程写出来,学生就会觉得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就兴趣倍增。
第四、用成功感、收获感来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现代教育家魏书生老师曾有一位差生。该生第一次交上来的作文只有一句话。面对这种情况,魏老师不但没有批评他,反而表扬了他。夸他作文简洁,没有废话,算是一篇成功之作,并相信他以后会写得更好。这样,该生感觉学习语文原来很有意思,作文也挺容易,一两句话也成。后来,这位同学作文时总想多写几句,经过一年的努力,他竞能写出一篇完整的作文来。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经常利用板报、班报、学习园地,习作欣赏课等等,千方百计的让每一位同学的作文至少有一两句话能刊载或能宣读,每次作文评点中力求在某个方面给学生以肯定或表扬,这样学生就会觉得作文有所得,作文有所成,作文有所乐。
第五、正确利用能力、态度、问题难易程度等归因理论来激发学生作文兴趣。
此外、要克服畏难情绪,除了要激发兴趣之外,还需要做好以下四点。
1、作文前必须要让学生知道写什么,有事可写,有话可说。
2、要让学生知道怎样写,如何下笔。
3、要降低作文难度,减轻心理压力,把“作文”二字改为“表达能力作业”等。
4、树立学生写作信心,向他们介绍王勃写《腾王阁序》、“诸葛亮舌战群儒”等故事都是落笔成文,出口成章的典范。
(三)广泛阅读,熟记常背,形成语感,厚积簿发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冰心寄语中学生“我们一定要把学习语文的门户开得大大的,一定要除了课本外,个人自己找书看”。张志公先生说过“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背文章的习惯,一定要背些。古今中外,善于写作的人,没有一个不是肚子装着几百篇好文章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九年课内背诵由教材编者和任课教师推荐:课外必背古诗古文240篇(首),课外阅读总量要达400万字以上,内容涉及必读童话2部、寓言2部、故事(包括成语故事、神话故事、中外历史故中外民间故事等)、诗歌1部、散文1部、长篇文学名著10部、现当代文学中的中外优秀作品特别是“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科普科幻读物、政治、历史、文化各类读物……这些都说明读书背书对于提高写作能力,对于写出好文章很有关系。作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要写出好的作文,更要下苦功夫读书背书。这是因为文章是由字、词、句、片断组成的。只有具备了丰富词语、词汇,具备了表达的基本功,具备了丰富的史料、知识、道理、信息,借鉴别人文章是如何谋篇布局,写景状物,议论抒情,才能写出生动完美的文章。当然在文广泛读书背书时还得注意三个问题。
1、要注意选择适合自己年龄和接受能力的书。
2、要注意选择对自己思想、生活、学习有帮助的书。
3、要学会浏览、泛读和精读,以免影响课内学习。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在读书背书的过程中,只有善于厚积,才能簿发。积累包括语言积累,生活积累,道德情感积累。
语言积累又可分为三种。
1、积累景语,丰富语感。在阅读散文、小说时要注意体会领悟摘抄那些描写自然景物生动形象的词句。如:《金黄的大斗笠》中的“干干净净的蓝天上,偷偷溜来一团乌云,风推着它爬上山头。山这边,梯田里的庄稼像绿海里卷来的一道道浪头。”《散步》中的“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春》中的“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藤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雁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这些句子是对云、对风、对水、对草、对花、对雨、对霞等细腻生动的描写。
2、积累哲语,开拓思维。哲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在文章中,起到增添文章色彩,点明深化文章主旨的作用,并且还能拓展学生思维。如:《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鲁迅《故乡》中的“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变成了路。”古诗古词里的名句,王湾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赵冀的“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等。
3、积累音乐语言,感受意境美。像《春天的故事》“那是一九九二年的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圈,神话般的崛起了一座城”里的一种神秘感和形象美;《走进新时代》中的“让我告诉世界,中国正进行着接力赛,承前启后的引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给人以一种自豪冲动与自信美;《为了谁》里“我不知道你是谁;但我知道你为了谁,为了春回大雁归;为了谁,为了秋的收获;满腔热血唱出青春无悔……”的奉献美;《真的好想你》中的一种悠扬绵长真诚专一美。
生活积累就是要深入生活,心入生活,作生活的有心人。“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的昼夜不息。作文原是生活的一部呵,我们的生活充实到某种程度,自然要说某种的话,也自然能说某种的话○3”苏辙说司马迁“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是因为“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豪俊交流。”因而我们要引导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向生活,通过观看展览、听报告、参观访问等形式拓展视野,在热气腾腾的生活中,在激动人心的改革热潮中,在五光十色的自然景观前,分析发人深省的大小道理,挖掘光彩夺目的英模形象,记住日常饮食起居、邻里亲情、迎来送往、花鸟虫鱼、都市风情、田园野趣、大院清晨、旷野夕阳或邻里纠纷、市井吵闹、街头巷尾、公园一隅……正如蒲松龄因为在自己家门口设置一茶亭,迎送过往行人饮茶休息,听客人们谈奇闻轶事而积累大量材料并写出了《聊斋志异》。作文材料哪里找,那真是“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爛栅处”。只有深入生活,心入生活,观察感受积累生活,年青的心才能写出优美的文章。
道德情感的积累实际上是对高级社会情感的积累。所谓高级情感就是由人的社会性需要引起的情感。它包含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三种。这里所说的道德感特指的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感。即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交往中形成: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和荣誉感,热爱劳动的情感,对公共事物负责的义务感和社会责任感,友谊感、同情感和革命的人道主义感以及是非感、善恶感、正义感等。美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和对象美的特征产生的体验。它是要求学生带着一定审美观点对外界事物美的特征进行评价而产生的肯定、满意、愉快、爱慕等情感体验,从而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理智感是人们对认识活动的成就进行评价时,产生的态度体验。如热爱真理、摒弃偏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理智感可以推动学生形成好奇心、新异感、喜悦感、怀疑惊讶不安、自信和确信等情感体验。一句话,道德感的积累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非常重要,关系到学生作文的审题、立意和主题的确定等。
(四)说真话,抒真情,展个性
“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的真切体验○4”,这要求学生作文要说真话、抒真情。“情者文之经”,情感是文章的经线,没有情感或虚情假意的文章是苍白无力,无法动人。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只有情动于衷才能形成于言,情真才能意切,情真始能洞察人的心灵,情真才能创造出悲欢离合,品味到酸甜苦辣的纷繁的生活。小孩因为敢于说真话,揭穿皇帝赤身裸体举行游行大典而造就了《皇帝的新装》的永久生命力。朱自清因为敢于抒情,所以才写出让人读了潸然泪下的《背影》。李清照因为对丈夫的情深才在《醉花阴》里感叹“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人比黄花瘦”;在《声声慢》里发出“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说了真话,抒了真情,写山就能情满于山,写海就能意溢于海。
第四篇:如何解决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
三、如何解决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
答:《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切实缩小校际差距,着力解决择校问题,具体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以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根本措施加快薄弱校改造。改选薄弱校的重点在于统一办学标准,出台和完善支持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在经费投入上,保证一视同仁,严格按照学校规模进行拨款。建立和完善教师,校长的合理流动制度,通过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服务制度,在一定区域内教师和校长定期流转或交流,教师晋职需到薄弱校支教,薄弱校教师对口交流到优质校学习,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使区域内所有义务教育学校都配有优秀教师等多种方式促进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
第二,以完善招生政策为工作重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招生过程中,不得以创办特色学校为名举办重点班,不得以开展实验研究、办特色班为名举办重点班,不得以任何形式测试选拔学生。
第三,以构建公办、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办学体制疏导择校需求。可以通过采取“公办校实施教育均衡,民办校满足择校需要”的前提下,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推进民办教育的下政策措施,办好一批有特色、高质量、能够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义务教育民办学校。
第五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校基本情况:
我校有由5名支部委员组成的学校党支部,由11名委员组成的校委会;有12个教研组,各教研组教师非常团结,一心一意共同开展着各项教育教学工作。2004年3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明确“双语”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加大双语教学力度,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全面提高少数民族教师的双语水平,加快建设适应“双语”教学要求的教师队伍。
“双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少数民族教育教学质量,达到“民汉兼通”的要求,大批培养“双语”人才。实施“双语”教学能进一步开拓少数民族学生视野、增长知识、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加快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实现共同繁荣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方面是十分有利的。
我国是一个由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很多民族并不以双语作为第一 语言。为了满足各民族之间越来越频繁的相互沟通与融合的需求, 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与文化发展,为了提高全民族的教育素质和确保整个社会的长治久安,在少数民族地区大力发展双语教学,针对各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特点,制定切实合理的教学策略,是十分必要的。
近年来,在新疆,双语还逐渐成为各少数民族适龄儿童择校、入学、中考、高考的选择对象,所以双语活动在新疆愈加活跃。首先我简要地介绍我校双语教学经验。我们是刚刚步入“双语”教学的农村学校来说,“双语”教学是感觉很新鲜,同时也感到责任的重大,因为农村的学校教学条件有限,师资力量不够,学生的基础较差,对我们来说都是很大的挑战,虽然这样,但是我们还是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来面对这个繁重而又艰巨的任务。
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已经掌握了如何在教学中运用自己 现有教师的能力,并发挥应有的作用。在过去7年的双语教学工作中,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校双语教学工作还遇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实际困难,存在着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
一、双语教师数量不够,队伍建设素质不高等实际情况严重制约着双语教育的发展,匮乏优秀的“双语”教师队伍。师资队伍建设是实施“双语”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我校双语教师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双语教育的正常开展。有的有些双语教师语音、语调不准;双语水平也达不到相应的要求,缺少各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知识能力。
二、家长对双语教学的认识模糊,大部分家长认为实施双语教学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家长对双语教学的态度不正确。学生对汉字的掌握不牢靠,很多学生记不住汉字。主要表现在平时的作业中很多学生经常写错别字、碰上看拼音写汉字的 题,往往都是错别字,学生对汉字的字形记忆较困难,对拼音容易记忆。
三、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说双语的机会很少,除了在答老 师问题时说双语,平时基本不说。这主要是学生的生活环境决定了没 有太多说双语的机会,大多数学生平时接触不到说双语 的人,从小习惯了用维语交流,如果刻意让学生说双语也不现实,所 以很多学生在校时能说几句双语,回家了基本不会说了。
四、学生对学习双语的兴趣不是很强烈,多数学生表现出不在乎。主要的原因我认为有些学生的双语基础水平差,一开始就没有学会简 单的语句,到了高年级随着双语词汇量和句型的增加越来越感觉学习双语困难多,于是就表现出干脆不学。
五、目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一部分双语教师因通过自学具备了双语授课的能力、表达能力较差、发音不准、板书不规范等原因对实际双语教学工作产生主观影响。
六、学生在思考各种问题时从以前的直接思维一下子用间接思维,出现了学生严重不适应思维方式的问题。
七、农村学校学生和城市学校学生的双语教学环境和条件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城市学校双语教师的教学能力一般比农村学校的教师强一些,因城市学校的双语教师接受过正规培训。此外,还城市学校教学条件好,设备齐全,学生走出校门容易找到用武之地,农村则不时那样。
面对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可采取的措施: 一大力提高双语教师的整体素质,拓宽各学科教师的补充渠道,优化“双语教师”队伍合格的双语教师是实施双语教育的关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尽快建立一支思想业务素质高、结构优化合理的教师队伍是
双语教学改革的有力保证。我们要做好在职教师的双语培训工作,积极开展校本培训、集中培训、自主学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方式提高双语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和课堂教学技能,使他们必须具备双语授课能力。
二、加大双语宣传教育力度,彻底改变家长对双语教学的看法,赢得广大家长对双语教学的认可。使他们真正认识到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努力争取家长与学生,家长与教师的互相配合,支持,要达到为共同目标而一起奋斗的目的。
三、针对学生对汉字的记忆不牢靠,我认为应该采取以下办法:一是 加强生字练习,多写汉字,在记忆中教会学生采用字形记忆法。平时组织学生多听 写汉字,多听多写。二是鼓 励学生在平时日常交际中用汉语语交流,同学之间可以多应用双语。教 师和学生平时交流时也用汉语。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针对性的增加学 生主动表达的机会,多说多练,让学生养成说汉语用汉语交流的好习惯,这样以来,学生的双语口语表达会有很大的进步。三是、在课堂教学中,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让孩子们对学习产生兴趣,从枯 燥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从那种教师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我要你学,学生被动地学习,被动地接受而转变为学生自己感兴趣,产生强烈的 求知欲,感受求知的乐趣,感受获得知识的成就感和欢乐
四、针对学生的双语发音不标准,在教学中应该重视汉字拼音的练习,多让学生读课文,如果条件满足,可以 用录音机教学,让学生听标准的汉字发音,平时休息时间可以放双语 广播,让学生逐渐掌握汉字发音的规律,养成好的习惯。
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远程教育资源优势,优化课堂教学效果,促进教学改革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对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育质量起到促进作用。双语教师要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做到能制作课件,网上查阅资料,运用多媒体手段授课。
六、认真制定每学期的教学计划,多进行双语主题活动,让广大家长多参加这类活动,通过这样为学生创造能够用双语进行各种活动的实际条件,同时使他们家长亲眼看到学生的双语表达能力,应取得他们支持和重视。
随着更多的少数民族家长为了子女的前途,开始更新择校观念,他们为自己的孩子选择了一条从小学开始接受汉文化教育 的道路;更多的少数民族学生会逐渐开始对双语学习产生浓厚兴趣。
推进“双语”教学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工程。我区“双语”教学工作面临全新的挑战,需要我们社会各界关注和完善解决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实现新疆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培养合格的“双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