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日记课程小本开发与研究实施方案

时间:2019-05-14 06:09: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小学日记课程小本开发与研究实施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小学日记课程小本开发与研究实施方案》。

第一篇:农村小学日记课程小本开发与研究实施方案

农村小学日记课程小本开发与研究

实施方案

课题的提出

新课改10多年,我校以知识为中心、以教师的教为主、以教教材为主的课堂教学还没有根本改变,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为主、以发现儿童、塑造儿童的课程整合还没有找到更好的突破点。我们认为,记日记是发现儿童并让儿童发现生活、沟通教师与学生、打通课程与生活的有效做法,能有效避免学生进学校就是为了知识而学习、为了学习而学习的不当认识和行为,在学生心智成长、道德成长、习惯养成等方面都大有可为,因此,我校决定树立课程整合理念,在语文、数学、思品、英语、科学等学科教学方面和班级管理方面、少先队活动方面全面尝试日记课程校本开发与研究。

概念的界定

日记课程,就是有组织有系统地用日记的形式实现教师与学生、知识和生活、自我与世界三者的紧密联系从而促进学生语言表达、思维发展、人格健全的一种过程。日记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就是在学校范围内各学科教师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努力学会记日记进而养成日记习惯的一种积极尝试。日记课程有三个特性:一是持久性,即着眼于习惯养成教育;二是反思性,即着眼于分析总结能力;三是有效性,即着眼于解决教学问题。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国内外研究日记的案例很多,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一类是作为传统意义上的日记,主要是以提高写作水平、语言表达能力为目的,张家港高级中学校长高万祥从2004年就统一开设“日记课”,首创日记课程化。朱永新教授主持的新教育实验倡导“晨读、午读、暮省”的学习方式,把师生共写日记提到重要位置。另一类是国内外研究都比较广泛的数学日记,数学日记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英、美教育界,80年代许多学者,如Bell和Bell,Linn,Miller和England等,纷纷提倡将数学写作纳入数学课程,在国内,有我国天津刘艳云老师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对数学日记进行了反思。1999年,贵州杨再仁老师在其所带的班级进行相关实验研究,实验表明,写数学日记明显提高了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以及数学语言表达能力。2002年,广西柳江县基隆开发区小学把“数学日记”课题研究作为校本研究课题开发之一。另外,魏书生在班级管理中重视让孩子们写日记这种形式,让孩子们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产生了全国性的影响。

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古今中外绝大部分杰出人才都有写日记的习惯,日记不但能帮助小学生学会思考更能促进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养成记日记习惯,可以影响终身。各学科都积极推进日记教学,营造浓厚日记氛围,把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把自我与世界紧密结合起来,改善学习与生活割裂、写作与生活割裂的现状。

日记还有道德内省的作用,《论语》曾子说过:“吾日三省,为人谋而不忠乎?与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日记可以将每天的生活及思考记录下来,记录的过程就是不断反省的过程,就是习惯养成、培养审美感、自我教育和管理的过程,因此,魏书生把日记称为“道德长跑”。

学校开设日记课程,强力推进日记教学和写作,充分展示学生日记成果,并及时归档,留下学生成长足迹,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宝贵财富。

研究目标

习惯养成目标:师生都对日记保持浓厚的兴趣,养成记日记的习惯,能创作不同类型的日记,保证日记质量、数量,形成“辛欣日记”资源库、资料库,努力争取登陆省市级教育刊物。

校本科研目标:尝试课程整合,建立完善的日记课程体系,对课时配置、教学及评价模式能准确把控,以此促进学校及班级有效管理,搭建起课程与生活、自我与世界紧密联系的桥梁,形成特色校本课程。

研究内容

研究推进日记课程校本化行动研究的整合策略、途径及方法。

研究日记课程的持久性,着眼于习惯养成教育。营造师生共写日记的积极氛围,保持“日记”新鲜感,丰富创作形式,完善课程结构,深化“日记人生”的情感价值体验。

研究日记课程的反思性,着眼于人生成长教育。探索小学阶段有效促成教学管理与日记课程无缝衔接的策略措施,从时间和空间的不同维度上,教师不仅引导学生“行而思,思而行”,也需要自身从教育教学能力方面积极实践,提高自我认识和能力发展。

研究日记课程的有效性,着眼于解决教学问题。总结日记课程实施的经验,整理出一套兼容并包的评价模式,提升日记课程对各学科的紧密性,完善日记课程以达到常态、实效,夯实特色校本课程基础。

研究假设

(1)小学生日记课程教学以“写”为本,注重学生自由写作,塑造学生的写作个性,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是一项大胆创新的教学行为。

(20坚持写数学日记,是一条数学教育与生活实践之间有机结合的道路。能挖掘出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运用生活的素材,运用数学知识发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创造力,发展他们的个性,提高学生数学素养。(3)通过日记课程的校本化实践研究,就会促进教师课程意识及其整合意识的形成,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素养,从而使教学质量和班集体的发展得到良性循环,使教书育人工作和谐而富有实效。

拟创新点

学校开设日记课程,各学科统筹推进日记教学,用日记来记录生活、展现思维轨迹,推行学校日记、班级日记、个人日记三者的结合。研究思路

对于日记课程的开发和研究,我们从四个方面准备、开展:

(1)对日记课程的课时探索,必须保证给予日记充分的课时时间,将本校原有的阅读课及地方课程进行整合,避免学生因没有时间或没有有效指导而无法完成日记课程的任务;

(2)对日记课程的教学探索,探究形式多样的课堂模式,激发学生对日记的浓厚兴趣,通过有效指导提升学生对日记课程的理解,提高相应的能力,教师要多查资料、多交流、多反思,总结梳理出一套有层次、有实效的教学法;(3)对日记课程的评价探索,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注重课堂评价和活动评价相结合,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开设“日记节”并通过本校校报等载体进行有效评价;

(4)对日记课程还要不断的总结和创新,边研究、边实践,最终打造出本校特色“日记”课程。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以日记创作的行动研究法为主,以文献法、调查法、个别案例法为辅。行动研究法:实施课题研究方案,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依据教育教学理论和研究中形成的教学理念,使之系统化、理论化,并上升为一定的可供仿效或借鉴、推广的经验。

文献法:查阅、分析、研讨已有的教学相关的知识,学习相关能力培养的理论和课改经验,确立研究目标、任务和研究计划。

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和网上查阅课题的调查结果,摸清现状及问题,做出针对性的策略。

个案分析法:通过对学生个案分析,教师个案分析,力求揭示教学规律和方法,提炼并升华成有效策略。

实施步骤

整个研究为期三年,共分三阶段

准备阶段:2015年3月至2015年7月。主要任务:理论学习,现状调查分析,确定课题,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实施阶段:2015年8月至2017年12月。初步开展课题探索与研究; 较普遍地开展课程整合实践并进行整合过程中的问题反思;组织外出学习参观,修正子课题计划; 深化整合课题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上高层次地提高水平,培养一批教师骨干,构建校本特色的日记课程教学模式。

总结阶段:2018年1月至2018年7月。整理整合教学案例,组织教师反思整合课题延伸的步骤、意义;撰写课题结题报告,申请结题鉴定。

可行性分析 单位领导鼎力支持,曲阜市教科室可为课题组提供专业化指导和支持。课题负责人1999年起参加过山东省创新教育实验研究,对教育满腔热爱,喜欢写作,近两年,尝试指导学生开展观察日记的写作活动,积累了日记写作的一些方法。

学校科研基础较为坚实。课题组成员平均年龄33.8岁,五年内参加工作的有5人,他们全部为大学学历,素质高,有朝气,爱读书,上进心强,有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2009-2011年,承担济宁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农村小学生命课堂课堂教学的实验研究”,2011年9月14日顺利结题。2010年8月批准为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十一五重点课题《中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行动研究》实验校,立项课题为《农村小学生不良个性的表现、成因与教育对策的个案研究》。学校教育教学设施满足课题需要。电脑人手一机,全部上网,2012年至今,学校举办辛欣论坛33讲,教师轮流上台,读书活动逐步深入,人人建立博客,每周写作反思一篇,已经坚持一年,2013年初,成功创办《辛欣乐园》校报,每月一期,8开4版,已印刷18期,发表师生作品220多篇,师生写作的浓厚氛围已经形成,课题组教师初步走上专业写作的道路。

主要参考文献:

泰勒著,《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03-01 朱永新教育作品卷六《我的阅读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01-01 崔允漷主编,《有效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06 魏书生著,《班主任工作漫谈》,漓江出版社,2008-04-01 高万祥著,《在日记中成长》,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08-31

第二篇: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实施方案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程定位

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由学生自愿参加,以学生活动为主,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但它与必修课程在内容、要求的深广程度和活动形式等方面又不尽相同。校本课程更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自愿性和灵活性。它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开发目标

1、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培养一批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

2、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完善的能力。

3、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

三、开发原则

1.自主性原则: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多给学生想象、创造空间。2.自愿性原则:尊重学生的意愿,自选组别,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灵活的作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宽泛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评价的差异性。

四、校本课程的开发内容

结合本校教育教学实际情况,设计一系列课程教材内容。如:书法指导、国学教育、学生作文指导、科技制作、绘画艺术、农作物培植等方面的内容。

五、校本课程教材编写要求

教师可从自编、选编教材,选用优秀教材和拓宽现有教材四个渠道挖掘教材资源。首先要撰写课程纲:

(1)课程目标:全面、恰当、清晰地阐述课程涉及的目标与学习水平。(2)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

(3)课程实施:包括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班组规模等。(4)课程评价:主要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涉及评定方式、记分方式、成绩来源等

方面的计划与规定。

教材内容分单元按系列编写,每周1课时。

六、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管理

1、建立领导机构:

组 长: 副组长:

成员:

各校要相应成立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2、前期论证

利用现有资源,征集教师意见,确定校本课程的具体内容;将开发的课程纲要、教材内容要拿到学生及家长中征求意见,以便修改完善。

3、培训师资

通过专题讲座、研讨会等形式进行校本课程理论培训,重点内容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校本课程研究;学校对担任校本课程的教师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

4、校本课程实施。

教研室制定全处实施方案,做好监督、测评工作。各校教导处根据实际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组织编写校本教材。参与听、评课,指导调控校本课程的实施,总结经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教导室、教导处通过听课、查看备课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对教师进行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

对学生的评价第一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等形式记录在案,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第二看学生学习的成果,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发展档案内。

第三篇:美术小本课程“叶贴画”的开发与研究》——阶段性总结

《美术校本课程“叶贴画”的开发与研究》

—阶段性总结2014—2015下

《美术校本课程“叶贴画”的开发与研究的研究》课题研究活动已经进行一年了,我们美术组始终立足于课堂教学,结合本地区实际,并通过调查研究和教学实践,深入分析和挖掘本校美术校本教材《叶贴画》中的潜能性,第二阶段的第一部分已经顺利完成,并取得初步的研究成果。现将课题实施的基本情况汇报如下:

一、课题实施的进展情况

1、我们开展的主要工作有:1——4月份主要针对本课题进行对植物资源的研究和考察,进行了植物种类的分析,不同生长时期的特点等做了系统的整理等为五月份的具体活动做充分的准备。2、5——8月份结合自然科学学科 对“植物叶子”在不同的生长时期的自然形态的研究。主要带领学生走进了大自然,去认识植物、去认识叶子、去了解叶子的故事,然后研究怎样对叶子分类,怎样进行压制叶子及简单创作的研究。

3、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完成了绘画日记或记录日记。

4、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地学习,总结经验,定期召开实验老师讨论会。本学期每一位美术老师上一节研讨课,平时相互听课、学习。认真备课撰写好教案、论文和教学反思等。

二、课题研究的带动效应 在总课题组的推动下,我们还组织教师开展了各种教育科研活动。如:常规性活动。我们引导教师在常规性活动中锤炼,学会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继续组织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四个一”活动,即每一位教师都必须读一本教育理论著作,上一堂反映课题主题的研讨课,撰写一篇教学论文,进行一次教学反思(案例分析)。还进行了反思性活动。经常对教育科研中的问题和现象进行思考、分析。我们还及时总结点滴经验,做好论文的组稿、荐稿工作,还组织教师及时反思自己的教育科研工作,改进教育科研的策略,在反思中提升自己的教育科研的能力。

三、阶段性成果 教师:

1、通过学习一些理论知识,能够把自身的美术知识通过一定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转化为学生的方法并进行再创造。

2、边实验,边积累,边总结,定期完成阶段性实验小结。学生:

1、学习了解大了兴安岭植物知识及美术知识,学会了对植物进行分类、寻找到了最好的方法对叶子进行干燥、压制。

2、学生们还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完成了绘画日记或记录日记。

3、激发了我地区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及动手实践能力。总之通过一学期的实践研究,学生的学习效果较好,并通过班级的对比,获取了一定的成效。学生在学习美术的兴趣上有了很大的提高,有很强的学习欲望。我们将更深入地进行实验研究,力求通过最后的努力,达到预定的效果。

第四篇: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

卢龙县石门镇西安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构成了“三级课程”。为了推进校本课程的开发开设,提高校本课程的实施质量,根据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以确保我校校本课程开发开设能科学、有效、扎实的开展。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进校本课程的开发开设,提高校本课程的实施质量目标;以开设开发校本课程有利于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有利于教师专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学校形成办学特色、有利于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各类人才、有利于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为原则。

二、工作目标

1、构建完整的“三级课程”体系。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是基拙教育课程体系的三大组成部分,结合学校本土特色、利用学校资源、开发校本潜力,合理开发开设校本课程,提高校本课程的实施质量。

2、校本课程的开发上做到“六有”,即校本课程有基地、有教案、有教师、有课时、有评价、有成效。并形成特色、凸显水平。

3、师资培养与培训。学校积极培养校本课程专(兼)职教师队伍,不断提高教师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的能力。提高广大教职员工的职业道德水平,为人师表,敬业爱岗,无私奉献;、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创新能力,使不同层次教师的素质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大提高,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促进教师的自主成长和提高,逐步建立起有利于教师岗位成长的运行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意义

“学校课程”是指在国家课程计划框架内的学校为主体,由学校自行决定、自行开发的课程,即校本课程。

我校课程的开发是根据学校地处市区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社会事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优势,结合我校的传统和优势,以及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自主开发适合我校的课程。学校课程的开发打破已有的“校校同课程,生生同书本”的格局,提高课程的适应性和实效性,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兴趣与经验和学校、社区发展的需要。学校课程的开发,为教师提供了专业发展的机会和条件,也为学校培植办学特色创造条件。学校课程的开发有利于完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弥补其局限性。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

学校课程是由在国家课程计划框架内,学校自行决定,自主开发的课程,开发主体是学校教师。因此,我校课程开发坚持遵循以下原则:

1、主体性:要明确学校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教师可以与专家合作,但不是由专家编教材、教师教教材。

2、合作性:课程开发是一种集体配合的事业,学校课程更是如此,在整个开发过程中教师要与专家、校长、其他同事、学生、家长、社区人员等通力合作,发挥群体智慧。

3、民主性:学校校长、教师、学生、家长构成学校教育的“共同体”,成为学校课程开发的主体。要开发什么课程、学生需要学什么,喜欢学什么,“共同体”里教师、家长最清楚。因此,在开发过程中,应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形成一个民主氛围。

4、选择性:学校课程开发要有利于学生全面而主动的发展,让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都获得充分和谐的发展和个性得到张扬。因此,学校课程开发要尽量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可供选择的课程,适应学生的需要、兴趣和经验。

5、开放性:学校课程开发在资源方面,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包括学校、家庭、社区等多方面的资源;在开发主体方面,要充分调动校长、教师、家长、教研员、专家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参与课程开发的积极性,共同进行课程建设。

6、灵活性:学校课程开发是一项新的工作,同时各校课程资源不一,因此在学校课程开发上,无论是选用、改编或新编课程,不要求全求大求新,应立足本校实际,量力而行,逐步完善。

五、工作措施

(一)努力提高对校本课程的认识

1、明确“三级课程”的价值和相互关系。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是基拙教育课程体系的三大组成部分。国家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体现国家的教育意志,地方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满足地方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校本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三级课程”具有互补性,是缺一不可的统一体。

2、提高对校本课程的正确认识。校本课程是综合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开发和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由学校自主开发和实施的课程。开设校本课程有利于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有利于教师专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学校形成办学特色,有利于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各类人才,有利于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着力加强校本课程的管理

1、学校要成立以校长崔承会为组长的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校本课程开发的组织与管理工作;成立由校长崔承会、副校长崔树军张尚洪、教导主任韩广深、教导副主任闫恪静和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家长代表组成的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负责审议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重大决策;

2、学校为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保障。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上做到“六有三明确”。“六有”即校本课程有基地、有教案、有教师、有课时、有评价、有成效。“三明确”即要明确目标、明确职责、明确内容。

3、将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纳入教研工作的重要内容,确定专人负责校本课程开发开设工作。

4、校本课程的课时安排。学校根据实际,统筹安排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时。

(三)大力推进校本课程的实施

1、校本课程的研究。学校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定期开展校本课程经验总结与交流,及时推广先进经验;学校领导深入班级和课堂,同教师一起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指导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提高校本课程的实施效果。学校将把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作为重要课题进行研究。

2、校本课程的教学。校本课程的教学要适应学生年龄特点,注重学习方式的变革,注重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低年级倡导以游戏的形式实施教学,使学生在参与性的综合活动中增加体验,培养兴趣。高年级要基于学生成长的需要,注重学生学习活动的多样性,可采取兴趣小组、主题单元活动等

多种形式,鼓励学生进行研究、讨论、调查、参观、测量、设计、制作、服务等具体活动。尝试立足于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和学校发展目标,采取探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交互式学习、实践性学习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3、校本课程的评估。积极开展样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评估工作。通过评估促进校本课程的健康发展,加速学校课程开发开设能力的提高,发现和总结课程开发开设的经验。学校出台评估方案,以促进校本课程开发开设更加规范,质量不断提升。

4、师资的培养与培训。学校积极培养校本课程专(兼)职教师队伍,不断提高教师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的能力。要积极组织教师参与镇、县举办的各类活动。学校要将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教学纳入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的内容。可采取办讲座、研讨、交流、个案评析、现场学习等形式,提高教师实施校本课程的能力。

第五篇:小本课程开发2011-2012上

开发校本课程,凸现学校特色--龙泉初中2005年秋校本课程工作

总结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这就告诉我们校本课程资源就在我们身边、就在学生身边、就在社区。因此我校确定了“实践性、研究性学习”为校本课程开发主题。

课程开发要求教师具有课程问题意识、课程改革意识、课程开发意识以及关于课程建设的基础知识和经验,但长期以来我们推行国家课程,教师基本上没有学习过学校课程开发的理论和方法,更没有课程开发实践的训练。面临突然到来的课程开发权力与义务,他们不知所措,感到责任重大。为此,学校派员外出学习、引领专家来校指导,同时加强校本培训。在很短的时间内,大部分教师有了一定的理论储备。在学校开发小组的领导下,教师中很快形成了“互动”热潮,形成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浓厚氛围。本期来,教师们自主开发出校本课程案例30篇。我们的具体做法是:落实好“四个坚持”。

一、校本课程开发,坚持“重视与参与并举”不动摇

1、领导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良好的组织保障。我校成立了以校长挂帅、教务处具体组织实施的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和指导小组:负责对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领导与指导;各年级又成立了以年级组长负责的年级校本课程开发(操作)小组。为了使校本课程开发落到实处,我们制定了《校本课程开发纲要》及《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确立了校本课程开发主题——实践性、研究性学习。使全体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工作中感受到“三有一心”,即有领导、有主题、有评价,从而增强开发工作的自信心。

2、全员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学校各部门、各层面教师都参与到此过程中来。学校的教务、政教、科研、总务、党团、工会等部门通力合作,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努力做到计划完善,全力投入。全体教师还要做好社区宣传和引导工作,从而使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出现了“三个代表”也参与的好势头,即家长代表、社区代表及学生代表,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员参与。

二、校本课程开发坚持“五性并举”不动摇

学校课程是在国家课程计划框架内,学校自行决定,自主开发的课程,开发主体是学生、教师。因此,我校校本课程开发坚持遵循以下原则:

1、主体性。学校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教师可以与专家合作,但不是由专家编教材、教师教教材。而是教师自主研究、自主选题、自主开发、自主设计编排。根据这一原则,自2003年9月份至今,全体教师能很好的立足学校、立足本地,从我做起、为学生而做,围绕“实践性、研究性学习”这一主题自主开发出校本课程案例100余篇。

2、合作性。课程开发是一种集体配合的事业,学校课程更是如此,在整个开发过程中教师与专家、校长、其他同事、学生、家长、社区人员等通力合作,发挥群体智慧。学校要求:每周以备课组为单位小范围开展一次校本课程开发情况交流,目的是在开发中培训教师,提高教师。

3、民主性。校长、教师、学生、家长构成学校教育的“共同体”,成为学校课程开 发的主体。要开发什么课程、学生需要学什么,喜欢学什么,“共同体”里教师、家长最清楚。因此,在开发过程中,教师们总是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形成一个民主氛围。本学期来,为开发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校本课程案例,教师们先后找学生座谈达60多人次,找学生家长了解28人次,邀请社区代表来校定稿11人次。

4、选择性。学校课程开发要有利于学生全面、主动的发展,让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都获得充分和谐的发展和个性得到张扬。因此,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尽量做到了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可供选择的课程资源,适应学生的需要、兴趣和经验。以“实践性、研究性学习”为主题,分为七、八、九三个年级段,每个年级段又以多种形式、多个角度组织编写案例。这样既活跃了教材形式,又让学生在学习时有多种选择。

5、开放性。学校课程开发在资源方面,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包括学校、家庭、社区等多方面的资源;在开发主体方面,要充分调动教师、家长、社会各界人士参与课程开发的积极性,共同进行课程建设。注重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始素材。

三、校本课程的实施坚持“六步联动”不动摇

1、坚持“前期论证”不动摇。教师们所开发的校本课程案例都经过了前期论证。论证主要从两个方面:一是将开发的目的、意义、项目报学校课程开发项目领导小组,经领导小组讨论认定;二是将开发出的课程案例拿到学生中去征求意见,看所开课程学生是否喜欢,是否需要。

2、坚持“校本培训”不动摇。对教师的培训立足于校本培训,内容重点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教师进行课程理论的培训,让教师初步掌握课程的一些基本原理,明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常识、课程探究等理论知识,为课程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二是对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拓宽其知识面,重新构建教师的知识结构,为课程开发提供知识和智力上的支持,这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前提。学校规定:每学期不少于五次集中培训学习,由专职成员轮流主讲。

3、坚持“资料搜集”不动摇。校本课程的开发首先需要明确主题、范围与领域。主题的确立首先考虑以下因素:一是学生的内在需要。检验任何一类课程是否成功的标志很多,但学生的需要必须放在首要位置。为了使开发的课程能够符合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我们在学生中展开了广泛的调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开座谈会等形式,让学生自己确定感兴趣的领域和知识。课程的确立我们以学生的兴趣、需求为基准。二是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有相应的资料、信息做支撑。课题确立后,要对社会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进行评估,使开设的课程植根于社区和学校现有的课题资源中,这是校本课程开发可行性的保障。开发的课题主题确定后,我们大量搜集资料。资料搜集渠道要广泛,既要利用图书室、资料室收集文本资料,也要充分利用网络,从网上获取相关信息。资料的收集我们注意到了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资料的科学性要经得起推敲;二是信息具有前沿性,要把与课程有关的最新信息、最新研究成果通过课程介绍给学生。

4、坚持“撰写《课程纲要》”不动摇。申请担任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教师首先必须写一份简要的《课程纲要》,同时要附有课程介绍,交给学校课程开发指导小组初审。《课程纲要》一般包括下述内容:主讲教师、教学材料、课程类型、授课时间和授课对象等内容。

具体内容:(1)课程目标的陈述;(必须全面、恰当、清晰的阐述课程设计的目标与学习水平。)(2)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要求突出重点,按从易到难的顺序排列,涉及选择什么样的内容,或安排什么样的活动等。)

(3)课程实施;(包括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班级和规模等。)(4)课程评价。(主要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设计评定方式、记分方式、成绩来源等。)

5、坚持“教师开题,学生选题”不动摇。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开发者开设的课程能否正式走向课堂,首先要进行开题,让广大学生来选。对校本课程的开题每学期要进行一次。就是担任校本课程教学的教师必须向全体学生介绍所要开设的课程的主要内容、目的、授课方式等,让学生根据教师的介绍自主选择。我们所开设的校本课程都经过了学生的验证,都超过了班级学生的半数以上。学生参与校本课程的选择,既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先进教育理念,又给教师增加了开课的压力,促使教师认真学习,认真开发校本课程,不断提高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质量。

6、坚持“立足地方”不动摇。校本课程的特点就是“立足本校、立足地方”,也就是以校为本、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本进行课程资源开发。我们以“实践性、研究性学习”为主题的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立足于这一根基。只有这样,我们开发出的校本课程才具生命力,老师教得自豪,学生学得愉快。

四、坚持对校本课程开发及实施的评价探索

1、对课程开发者、实施者的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选择的人数,二是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三是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评价,四是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五是教师采取的授课方式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情况。形成对课程开发者的最终评价。

2、对学生的评价。校本课程中对学生的评价主要考虑以下因素: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由任课教师结合学生互评情况给出相应的等级评定。这样既尊重了学生,体现出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又规范了评价。

总之,校本课程的开发在我校已具规模,实验教师热心课改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实验学生受到了新的理念、新的学习方式、新的评价方式的影响,创新精神得到了培养,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精神品质得到了熏陶,他们成为了新世纪课改实验的第一批受益者,学生家长对孩子受教育的方式耳目一新,并积极赞成,社会反映极好。

龙泉初中教科处 2006.1.10

校本课程开发利用工作总结

--------三盛玉镇中心校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学校自主决定,教师及有关人员广泛参与,在上级相关部门指导下合作探索,共享开发成果的一种应用性课程研究。几年来,我校在校本课程实施中,激发了教师的 3 创造性,提高了教师课程意识,满足了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实现了学校的课程创新,逐步形成了三盛玉镇中心校“走精品之路、办特色教育”的校本课程模式。我们的做法是:

一、明确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坚持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仅是完成一项教学的任务,更重要的是把它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突破口,紧密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着眼于使每一个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都能有切实的提高;既要满足学生已有的兴趣和爱好,又要激发和培养学生新的兴趣和爱好,既要培养和发展学生已有的特长,又要寻找和挖掘学生潜在的能力与优势并加以培养,使之成为新的特长。总之,校本课程的开发,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走向成功。因此,我们确立了如下的校本课程开发目标:

1、课程目标:努力构建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模式,强化办学特色,使校本课程更具合理性、科学性和适应性。

2、学生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突出学生个性、挖掘学生潜能。丰富学生的自然、社会常识,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教师目标:培养教师为学生发展服务的教育意识。激发教师的教育潜能,积极参加学校课程开发的实验、研究。鼓励教师在科研中求发展,在科研中求创新、在科研中求成长。发挥教师在教科研及教学中的主人翁精神

4、彰显学校“走精品之路,办特色教育”的办学思想,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

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我们遵循了以下基本原则:

1、兴趣性原则。强调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要求教师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尊重学生的需求,突现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2、综合性、合作性原则。新课程强调课程整合,课程的综合性育人功能,因此校本课程在综合分析、筛选后形成的校本课程资源,要有利于培养学生多角度、多从面思考问题,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3实践性原则。注重改变以前学科偏重书本知识、结论性知识的现状,强调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形成,重视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积极情感的体验,因此,开发和实验的课程要实现这一理念,让学生深入自然、社会,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二、加强领导,健全机制,有效促进校本课程建设 1.学校建立健全了校本课程开发的组织机构

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良好的组织保障。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组成的校本课程开发小组。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讨论并制定有关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制度等。为了使校本课程开发落到实处,我们还制定了《校本课程开发纲要》及《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确保校本课程的有效开发与实施; 2.明确学科管理思路,突出特色发展 我校从1987年接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农村初等教育整体改革实验开始,就把艺术教育纳入议事日程,将口琴、竖笛等器乐引入音乐课,经过研究与探索,“器乐进课堂”的工作不仅在全校的音乐教学中全面有效的开展,而且已逐步形成为我校音乐学科的特色,并取得了一些好的成绩与经验。为了更加有效的促进我校规范化建设中特色项目的发展进程,更好的贯彻艺术教育审美育人,我们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与指导下,结合我学校艺术教育教学工作与学科教学研究的总体规划与要求,提出了“以全面提高学生艺术素养与能力”的发展目标,提出了特色项目校本化的要求从而实现校本课程持续开发的局面。同时,领导小组结合美术教师的特长新开发了编织、剪纸等校本课程,进一步使校本课程有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三、搭建展示平台,拓展校本课程开发利用的空间。

1、充分挖掘本校课程资源

校本课程的生命与活力在于它的学校特色。而学校特色的形成依赖于有专长的教师。课程开发是一项专业活动,需要一定的理论指导和技术培训,需要专业性较强的老师。我们学校有一批非常优秀的人才,我们利用他们的特长,组织活动,直接实施有特色的校本教育。我校音乐教师纪景云口琴特长突出,美术教师朱迎春剪纸特长突出,学校充分利用这一人才优势,扩大到所有音乐老师、美术教师。并开发出《走向艺术之巅》校本课程。学校搞脑开发试验,曲雅文、曲胜利、赵国莹几位老师带领实验教师开发了《启智》校本课程。教师的专长 6 和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不但使教师的特长得以发展,同时使我校的两项校本课程逐渐蓬勃发展起来。增强了学生艺术修养和智力开发,带动了其他学科校本课程的开发,最终使学生收益。

2、全员参与开发;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学校各部门、各层面教师都参与到此过程中来,只有各部门通力合作,校本课程才会有更大的发展。所以学校从领导到教导处、大队部等部门通力协作,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努力做到有计划,有经费保障。同时全体教师还要做好宣传和引导工作,从而使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工作体现出分阶段、可持续、全员参与的工作模式。到目前为此,我校由教师申报,并经过校本课程开发审议组审定,符合学校与学生需求有7门课程资源,现已编成书本,其中比较突出的是现《走进科学》、《文体之窗》、《趣味数学》《语文广角》《人文地理》等五类近百篇校本教材。开发出《走向艺术之巅》上、下两册校本教材。编写出脑开发训练教材《启智》四册。

3、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实施校本课程

开发校本课程的目的就是为了实施。我校在加强校本课程建设的同时,更是把主要精力用在实践中,充分发挥校本课程的育人功能,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

(1)、举办学校艺术节活动。每年的九月份的艺术节是学生最快乐的日子。学生们充分展示个人的才华、特长。舞蹈、二胡、绘画、书法、电子琴等各班学生轮番展示,丰富了学校艺术节的内涵,同时也进一步激发学生地热情,极大地促进了学校艺术教育的开展,赢得了家长的支持和信任。

(2)、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比赛。我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通过比赛锻炼学生的能力、进一步激发兴趣,让学生体会到艺术教育的乐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二胡、剪纸、电子琴技艺出色的学生在县艺术节上的崭露头角:任航同学在2005年8月农安县第三届中小学艺术节小学组书法比赛中荣获优秀奖;韩诗童同学在2005年8月农安县第三届中小学艺术节小学组声乐比赛中荣获二等奖。(3)对于校本课程学习较突出的学生,学校组织他们进一步提高学习的兴趣,固定每周四3:00——5:00进行兴趣小组活动,给这些有天赋,有兴趣的学生以提高深造的机会。现在学校有电子琴、唢呐、剪纸、少年合唱队等10个小组,他们已经成为学校校本课程建设的一道风景。

四、在探索中完善,在规范中发展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离不开校领导的支持指导,更离不开专业引领。

(一)加强专业引领

1.“专家引领模式”。学校聘请有名望的学者,专家来校授课、带徒弟。如聘请唢呐专家、美术教研员担任名师指导,在专业技能得到 8 指导的同时,更是主动学习专家教师为师之道,不仅注重专业技能的定向培养,更关注了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和文化修养。2.“重点培养模式”

学校定期选送相关学科的骨干教师进行系统的专业培训,邀请有名专家或教研员来校对学科教师进行培训、专题讲座,以不断提高相关教师的专业素养。此外,我们还调整了这些教师的工作,使其教学与课程开发相一致,给予充分的自主开发权力并创设良好的环境。3.“课题研究模式”

新课程实施的校本课程开发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学习。为此,学校将我们的校本课程开发作为课题来研究,并通过教研活动为教师们搭建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如:校本教材研讨活动每月至少安排一次,并以校本教研的形式定期开展专题研讨活动;组织校本课程开发研讨活动,观摩校本课程研讨课,邀请上级领导与教研员老师指导;请领导或教学干部对教学研讨课的课堂教学评价,进行点评;开展对外展示活动。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教学实践与比赛,并在县或片区内做教学汇报与展示。

4、加强校本培训。课程资源的极大丰富是我们开发校本课程的有利条件,但是我们要想使任何一个课程资源都能发挥它的最大功能,教师先进的教育观、教学观、课程观、学生观的确定更是发挥课程资源最大功能的关键所在。为此,学校通过两个方面加强了校本培训,一是聘请课程专家对教师进行课程理论的培训,让教师初步掌握课程的 一些基本原理,明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常识、课程探究等基本理论,为课程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二是由学校骨干教师对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拓宽其知识面,重新构建教师的知识结构,为课程的开发提供知识和智力上的支持。

5、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校本课程的开设能否正式走向课堂,凡是开设校本课程要向全体学生介绍所要开设课程的主要内容、目的、授课方式等,让学生根据教师的介绍自主选择。学生参与校本课程的选择,既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先进教育理念,又给教师增加了开课的压力,促使教师认真开发校本课程,不断提高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质量。

6、抓好评价杠杆的作用。评价包括两个方面:(1)对课程开发实施者的评价。一是学生选择的人数,二是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三是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评价,四是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五是教师采取的授课方式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情况。(2)对学生的评价。校本课程中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取学分制。学分的给定受三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不同的学时给不同的分数;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由任课教师综合考核后给出一定的分值;三是学习的客观效果,教师可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考核。三个方面的因素中要以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为主,结果为辅,但最终的学分要把三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考虑。

五、校本课程开发的体会

学校在校本课程建设中,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亲历了校本课程开发的实验与研究,获取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成果,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校本课程的开发,为学校、老师、学生的发展开辟了新天地。

1.充分理解了“校本课程”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加深了对“校本课程”的认识。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标准中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开发有利于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有利于提高课程的适应性。

2.有效地弥补常规教学的不足,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素养。课程不仅是学生学习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更是对学生学习经验和个性品质的改造;不仅是学生学习的“跑道”,更是学生“奔跑”的过程。能开发学生不同潜能、满足学生不同需要的课程必然是多种多样的,语文、数学、英语等只是其中的一种形态。课程应是开放的、动态的、民主的、科学的,而不应是封闭的、静态的、独裁的、经验的。开发的目的是尽可能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开发的理念是尊重学生个体的独特性和差异性,是学生本位而不是知识本位;由于它强调学生、教师、学校、社区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因而它必然是开放的、民主的、动态的,且有多种形式。这就弥补了常规教学的不足,力求课程目标由“关注知识”向“关注学生”转化,并努力把教师“逼”上校本课程研究的最前沿。

3.校本课程的开发极大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从最初的研讨、制定目标到确定课程内容、开发编写教材,11 许多优秀教师都参与其中,拓宽了对教育和教学的认识,提高了教学研究的能力,积累了丰富的研究和教学实践经验。

通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欣喜地看到,学生的特长得到了培养,能力得到了提高,教师的特点得以展示,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学校的艺术教育、脑开发办学特色正在逐渐的形成,部分成果受到表彰:2005年5月被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在新课程实施中转变教师教育观念和提高教学水平的理论与实践》总课题组评为:“科学开发儿童大脑,有效提高儿童智能素质”实验先进单位;赵国莹被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在新课程实施中转变教师教育观念和提高教学水平的理论与实践》总课题组评为:“科学开发儿童大脑,有效提高儿童智能素质”实验先进工作者。2006年10月 被农安县教育局评为农安县第四届小学生艺术节千童之声合唱比赛一等奖;2007年8月被农安县教育局评为:农安县第三届中小学艺术节优秀组织单位。2007年8月被农安县教育局评为:农安县第三届中小学艺术节优秀组织单位;学校在2008年农安县第五届中小学艺术节歌咏比赛中获一等奖; 朱迎春、曲胜利在2006年10月农安县第四届中小学艺术节中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孙焕才在2005年在全国第三届中小学音乐教师基本功大赛中,获吉林省长春赛区声乐二等奖;纪景云 在2005年在全国第三届中小学音乐教师基本功大赛中,获吉林省长春赛区声乐二等奖。学校文艺队的唢呐表演在2005年长春地区中小学文艺汇演中获特等奖。

盘点校本课程开发的成果时,我们收获成功的快乐。然而,我们的校本课程还不成熟,我们所走的路还不长,但是,我们始终坚信,风雨过后定能见彩虹。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走下去,我们的课程将会因不断调整而日趋完善,我们的学校将会因特色突显而日臻完美,我们的师生将会因不懈追求而日益飞扬。

下载农村小学日记课程小本开发与研究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小学日记课程小本开发与研究实施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小学生“数学日记”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

    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我清醒地认识到,乘着课改的列车,走特色发展之路,是学校实现高速发展的惟一选择。为抓好教育科研工作,我们以“抓好校本课程,创学校特色”为我们科研课题的立足......

    农村小学篮球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研究

    《农村小学篮球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初稿)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小篮球活动深受少儿的喜欢,也是很容易开展的一种体育活动,但活动的形式,仅仅停留在一般的......

    大寨小学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合集五篇)

    大寨小学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方案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进一步深入学习和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不断深化教育改革, 加强新课程的......

    2011—2012学年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

    2011—2012学年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 厚积的历史,馥郁的文风促使我中心校选择了经典诵读这一课程,增进下一代对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等各方面的认识和了解,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培......

    小学课程开发实施方案5篇

    小学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在保证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基本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根据《课程改革纲要》中关于三级课程开发实施的要求,结合我区教育局关于校本课程安排的要求,结合我校校本课程薄弱的现......

    《农村小学乡土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工作报告

    《农村小学乡土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 工作报告 自我校承担的济宁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农村小学乡土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立项研究以来,课题组认真学习......

    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实践研究实施方案[五篇模版]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实践研究 实施工作方案(讨论稿) 一、 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