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事执行程序适用参与分配制度情况的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4 06:06: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民事执行程序适用参与分配制度情况的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民事执行程序适用参与分配制度情况的调研报告》。

第一篇:关于民事执行程序适用参与分配制度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民事执行程序适用参与分配制度情况的调研报告

参与分配制度,是指在执行程序开始以后,未参加执行程序的其他债权人发现同一债务人的全部财产不足清偿全部债务时,向法院申请加入已开始的执行程序,要求使债权得到公平受偿的制度。其对于保护多数债权人平等受偿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提高诉讼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交往日益频繁和多样化,诉至法院要求解决的案件也越来越多。就执行阶段,出现了债务债权的多样化,不仅同一债务人涉及不同的债权人,而且债务性质也是不仅相同。如何化解这一冲突,在《执行规定》设臵了参与分配制度,在起初的执行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多样化,这一制度,亦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的发展。

一、我院辖区所涉及案件及处理情况

我院属于工矿企业内的专门法院,因所面对的环境,与外界交往较少,所涉及的案件相对比较单一。涉及到进入执行的案件,一般都是民间借贷、合同案件。涉及的债权人债务人也都是一对一,一个债务人对多个债权人的也很少。况且涉及到的大多是该企业的员工,经济收入稳定,涉及执行标的都比较小,一般按照债权人启动执行程序的先后顺序,依次执行完毕。除非涉及有诉讼保全的,优先受偿。2007年以后,我院所在辖区的居民搬入嘉峪关市,经济交往活动频繁和多样化,进入法院执行程序的案件不仅执行标的大、执行为同一债务人案件数量也有所上升。自2007年以来,我院涉及到同一债务人案件共有60件,其中债务人为单位的有3件,涉及债权人有56人。债务人为单位的均为涉及建筑行业农民工工资的案件,这些案件从发生纠纷到执行一般在2-3年时间,因争议时间长,当事人情绪激动,不仅在争议阶段、审判阶段、执行阶段大多数农民工有上访的经历,给最后所处执行阶段的法院增加很多压力。况且这些债务人工程完工后不知去向。且与银行之间存在经济利益关系。为逃避债务该公司在多家银行开设账户,并且在钱款到帐后立刻转财,致使法院多次查找财产,要么查不到钱,要么知道该公司账户有钱就是不知道其所开账户使得案件迟迟无法执行。其中有8件,涉及农民工200多人。自2004年拖欠工资以来,他们找过各种部门,并且经常性的到嘉峪关市政府进行信访,并多次到省政府、省高院上访,同时给国家信访局写信状告甘肃矿区法院执行不力,致使他们拿不到血汗钱。2008年12月,我院以最高法院集中清理执行积案专项行动为契机,执行人员借年终岁末各单位清帐之际,放弃假期,再次到被执行人所在地,调动各种因素,通过相关人员的线索,几经努力将被执行人十余个账户依法冻结、查封。使得该案履行,该案通过合并执行,统一进行了清偿。目前还有3件,因各种原因,仍处于终结阶段。我院已经通过省法院将该债务人及其负责人的银行账户列入重点清查对象。债务人为个人有10人,涉及债权人47人,涉案标的约69万,因被执行人为企业员工,目前正在扣划工资,对债权人以申请先后顺序进行清偿。

在这些案件中,执行基础均为生效的法律文书,也无诉讼保全情形,在执行过程中,无当事人提出异议。对于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执行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六条亦无直接感观。

二、关于参与分配的时间及社会效果

通过对我院全部案件的梳理,我院现还不存在这样的情况,这类案件适用于债务人为单位的案件,就目前我院未执结的案件,财产正在调查期间,有无及有多少还不确定,所以对社会的评价还无法感受。但笔者认为,如果对于债务人的有限财产,在做好债权人工作的前提下未必不是好事。

(一)参与分配的时间

为保证债权人及时有效行使自己的权利,笔者建议债权债务必须通过确认后方可申请参与分配。执行程序的启动必须是执行依据产生了法律效力,且具有可执行的内容。所以参与分配前提是有确定债权债务关系的执行依据,即在执行程序启动后,截止分配方案实施前。对主张担保物权或工程款有先受偿权,因涉及到其他权利人,法院在债权债务关系没有确定下来以前,不易直接参与分配。不论是担保物权还是工程款优先受偿权,权利客体均为物,除非一种情形法院可以直接进行分配,即物就是债务人所有且无其他权利。除此之外,不能穷尽该物权利的唯一性的前提下,法院应谨慎启动该程序。

(二)平等、优先分配原则

对于平等分配原则的前提是债务人“资不抵债”,债务人是法人当然可以通过破产程序,但对于债务人是个人,如何认定其“资不抵债”,况且我国现有法律并未设臵个人可以“破产”。其次,个人财富的有与无、多与少是不确定,不能通过这样的法律程序设臵使某些人规避自己的责任。笔者认为,从法律层面,不给债务人任何钻法律空子的机会,就《破产法》而言,在债务人“资不抵债”情况下,通过平等分配原则,使债权人债务部分实现,但不能就此将债务人的债务归于消灭,应将该单位的开办者、股东予以追加,继续清偿该债务,实现债务履行单位与自然人的平等。

对于已经起诉但未采取保全措施的债权人允不允许参与分配,笔者认为,应当参与分配,理由是债权人对于自己的债权已经启动司法程序,况且债务人有可能此次程序后无资产清偿债务。为尽最大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应当允许其参与分配。其次,有利于债权人了解债务人的真实情况,以减 少债权人因债务人的原因而归责于法院。

优先原则,在目前情况下,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

1、查找被执行人线索付出有效工作的;

2、进行保全的;

3、法律规定优先清偿的;除法律规定优先清偿的之外,1、2中情形,都是当事人采取了积极保护债权措施,对于此两类,当然要优先清偿,但是在债务人有限财产的情况下,对这两类优先清偿应设臵一个比例,该比列不高于有限财产的20%为宜。对于剩余有限财产1、2中的情形人平等参与分配。这样社会效果就会很明显。所以不能以单一运用优先原则或查封先后顺序原则,到底适合运用哪一种分配原则,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具体的分配方案,不宜采取大锅饭形式。

对于法律规定的优先原则和债权人查找被执行人线索付出有效工作的,这两类优先权谁先谁后,笔者认为,应当对查找债务人线索付出有效工作的。这类债权人,相对于自己的债权保护态度积极,且实现的愿望强烈,其次,他们为查找线索付出了一定工作,该工作付出也产生一定的费用,当然应当优先清偿。不仅是对债权人维护其合法权益的肯定,更是对其他同类债权人的引导。不论是法律效果、社会效果都是积极的。

(三)分配制度与破产程序

执行程序中的分配制度是比照破产程序清偿顺序而设臵的,其合理性、公正性、科学性都是值得肯定的。但毕竟 是不同法律规范,适用范围、调整目的、法律关系都是不同的。但在解决债权债务的任务是一致的,即债务归于消灭。若能将这两种法律规范能够有机衔接起来,对破解“执行难”将是一剂良药。笔者认为,在现阶段,对一债务人有多个债权人的建议适用破产程序,以该程序的分配原则进行清偿。破产程序有很多制约机制,以防止法院利用执行程序中分配原则侵害其他当事人的权益。为配合两程序的合并,建议将《破产法》的名称改为《债务危机法》或《资信缺失法》,可以将个人债务危机列入其中。所以,建议将《执行规定》第96条取消。

三、目前参与分配制度适用上存在的困难

参与分配制度很好的解决了一些建筑行业农民工案件,虽符合我国的传统习惯,使矛盾在权力“逼压”得到一定的解决。但从长远来看,与法治要求是背道而驰的,没有确权就进行执行,显然是违背司法原则的。并且使一些隐藏在该程序后很多内幕因这一程序而无法启动,建筑行业的资金链条的断裂最后让付出辛勤汗水的农民工来承担,于情于理都是不人道的。表现在执行阶段,就是债务人和债权人均对法院不满。债权人认为自己的债务没有全部清偿就结案,反之债务人认为,法院对其财产的执行有侵害其权力之嫌,法院处于两难境地。

参与分配的前提是债务人有财产,但目前我国信息不联 网,加之这一制度设计,使很多债权人不积极行使其债权。就以法院一家很难找到债务人财产。所以建议国家建立信息法院共享工程,并对涉及债务人财产的相关部门加强法律责任约束,以积极应对债务人规避、逃避执行。

四、多头齐进,巧解执行难

申请人:王胜兵、王忠、程军平、安国平等 被执行人:甘肃省第四建筑工程公司 案由:劳务雇佣合同纠纷

案情介绍:王胜兵、王忠、程俊平、安国平等带领农民工200余人在甘肃省第四建筑工程总公司承建中核四O四有限公司生活基地住宅小区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善等诸多原因,拖欠了百余名农民工的工资近30万余元,经甘肃矿区人民法院判决,被执行人甘肃省第四建筑工程总公司承担申请人王胜兵、王忠、程俊平、安国平等人劳务费近30万余元。在执行阶段,省四建管理不善,没有干完所承包的工程就一走了之,致使在生活基地指挥的工程保证金全部被扣完,致使执行工作无法进行,以致农民工多次到国家信访局、省人大、省高院上访,《兰州晨报》《嘉峪关雄关周报》对此事进行了专题报道,甚至还有部分农民工到嘉峪关市政府、信访局静坐,要求政府做主帮他们追回血汗钱,以上事件对甘肃矿区法院造成极其不好的影响,也使得院领导和执行人员感到压力很大,执行人员多次到兰州执行省四建拖欠农民 工工资的案件,省四建均称企业效益不好,连企业内员工的工资都发不出,故这些案件均没有得到执行。执行人员此次到兰州后,一改过去主动找省四建公司负责人的做法,而是不动声色积极寻找案件线索,通过多种方式及渠道查找到执行人省四建的公司十余个账户,并在第一时间赶赴中国人民银行、兰州商业银行等多家银行将其账户全部冻结,切断了省四建与相关单位经济上的往来,由于此时正值年关,建筑单位的工程款一般均在年末春节前结算,迫使省四建的领导主动与法院执行人员联系,就拖欠农民工工资一事主动与秩序人员协调,省四建开始同意先付一半工资,剩余部分在半年内清结。因为被执行人省四建的财产冻结后,工程款等费用进不来,出不去,着急的是省四建,执行人员于是就耐心地与省四建负责人做工作,促使心存幻想和报侥幸心理的当事人自觉地履行法律义务,经过二十余天的辛勤工作,执行人员终于与省四建方面达成正式还款协议,省四建拖欠农民工的工资一次性清结,法院将省四建执行期间的利息及延迟履行金予以免收。执行人员在嘉峪关法庭集中为农民工发放执行款,包工头激动地为甘肃矿区法院赠送了锦旗,并发自内心的说:“现在再不用为钱东躲西藏了,可以放心的回家过年了”。事后,《兰州晨报》、《新华网》、《甘肃矿区报》对此事进行了专门报道,使清积活动起到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第二篇:民事执行程序法律法规、司法解释汇总(本站推荐)

关于民事执行程序法律法规、司法解释汇总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三篇执行程序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施行)》

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执行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

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当事人对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公证债权文书的内容有争议提起诉讼人民法院是受理问题的批复》

6、《关于查询、冻结、扣划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银行存款的通知》

7、《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

8、《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拍卖、变卖财产的规定》

9、《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设定抵押的房屋的规定》

10、《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执行案件若干期限的规定》

1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正确适用暂缓执行措施若干问题的规定》

12、《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公开的若干规定》

1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能否对信用证开证保证金采取冻结和扣划措施问题的规定》

1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当事人因对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裁定不服而申请再审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的批复》

15、《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被执行人财产有关税收问题的复函》

16、《关于环保部门就环境行政处罚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期限有关问题的函》

17、《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对申请强制执行仲裁机构的调解书应如何处理的通知》

18、《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能否对信用证开证保证金采取冻结和扣划措施问题的规定》

19、《规范法院执行和国土房管部门协助执行若干问题的通知》

20、《民法院执行工作纪律处分办法(试行)》

第三篇:关于人民陪审员参与执行的调研报告

关于人民陪审员参与执行的调研报告

摘要:人民陪审员参与案件审理,与法官专业知识结构进行互补,促进了司法公正,也实现了案件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完美统一。近年来,随着法院受理案件的不断增多,各类新型案件大量增加,在案件的执行中,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执行难”成为社会现实,为了更好的实现案件执行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我国部分地区正在尝试人民陪审员参与执行,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由于人民陪审员制度还在逐步探索和完善中,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和加强。我国现有法律还没有明确规定人民陪审员能否参与执行工作,这就需要我们在司法实践中探索研究。本文就人民陪审员参与执行的案件类型,以及人民陪审员在执行中的职权、职责及程序进行了调查和论述。

关键词:人民陪审员;执行难;参与执行

前 言

人民陪审员制度是我国特有的一项诉讼制度,经过多年的选任培养和司法实践,特别是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实施以来,不论在刑事审判领域还是在民商、行政审判领域,人民陪审员在保障司法民主、促进司法公正方面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实行人民陪审员制度是司法民主化、人民当家作主的具体体现,是人民群众监督支持法院工作,确保司法公正的重要途径,也是

对人民群众进行法律宣传和法制教育的重要形式。人民陪审员参与审判,提高了审判透明度、加强了对审判的监督,对于法官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树立司法权威、增强社会效果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近年来,法院受案日益增多和复杂,案件的执行难度加大,案多人少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别一些群体性案件及涉信案件难以执行,处理不好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为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加强对执行工作的监督,增加案件执行的透明度和公信力。人民陪审员在审判阶段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那么是否可以让人民陪审员参与执行中来,发挥其优势,更好地解决纠纷化解矛盾。但是我国法律没有的规定,如何具体操作也是个难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探索。近年来,部分地区不断的进行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重庆市高院还出台了人民陪审员参与执行的规定,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一、人民陪审员参与执行的必要性及意义

法院执行难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执行难已成为阻碍法院工作又好又快发展的障碍,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因此研究和解决法院执行难的问题,切实保障实现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就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现如今,法院在案件的执行过程中还是依靠传统的思想

和方法,案件很难执行,甚至会引发新的矛盾和社会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和探索新的执行理念和方法。人民陪审员制度在我国实施多年,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应当吸取人民陪审员在审判阶段的经验,充分发挥人民陪审员的优势,让人民陪审员参与到执行中来,促进案件更好的执行。

人民陪审员参与执行,对执行机制的完善、执行公正的实现、执行效果的提升以及执行环境的优化等方面都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1、有利于实现执行权力制约机制的进一步科学化。执行中,陪审员以社会普通成员的眼光零距离审视和评价法官在执行过程中各种执行行为的合法性、合理性,对其进行有效地监督和制约。

2、有助于促进执行质量的提高。陪审员参与执行,扩大了知情权范围,保证了执行公开;认定事实过程中,可以帮助执行法官以普通民众的良知去判断事实,这种判断往往更能反映社会的普遍正义,更符合社会对法律的期待。

3、有利于提升执行工作的效果和法院公信力。由于执行工作面对的是当事人间利益的直接对抗,矛盾非常容易激化。让人民陪审员参与执行,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陪审制度在司法审判中表达民意、反映民声的渠道作用,促使法官在执行中能够更多关注民生和民意,注意执行方法;另一方面

由于人民陪审员社会普通成员的特殊身份,其中立性和亲和力使他们出面与当事人进行释法说理,更有利于价值沟通。

4、有利于加强对人民群众的法律宣传和教育。人民陪审员参与执行可以将参与执行中了解到的执行程序、法律法理、执行风险、困难问题等向身边群众讲授和有关部门反映,使公众执行法律知识增加,守法意识增强。

二、人民陪审员参与执行的案件类型

人民陪审员参与执行的具体实践中,要注重把握科学性和针对性的要求,循序开展,力求实效。要科学确定参与执行的案件。针对执行工作的现实状况以及人民陪审员的自身实际,按照因案、宜人的原则科学确定参与执行的案件范围。从司法实践中可以总结出人民陪审员参与执行的案件范围及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群体性纠纷案件。群体性纠纷影响面广,处理稍不谨慎,就很可能影响社会稳定。针对此类案件特点,应当选用有一定群众基础、办事公道的陪审员参与案件执行,充分发挥其 “稳定器”、“润滑剂”的作用,妥善化解执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确保案件顺利执结。

2、涉专业技术类案件。针对医患纠纷、建筑工程质量纠纷、知识产权纠纷等执行专业技术性较强,法院较难处理的实际,选用具有相关专业技术背景的陪审员参与执行,特别是在制定执行方案时,充分听取并吸纳其合理的专业意

见,使执行方案更具有科学性和专业性,执行措施也更具有操作性。

3、婚姻家庭类案件。这类案件的当事人矛盾容易激化,应尽量选用来自当地的陪审员参与执行,充分发挥其在当地群众中的威望及熟悉乡土人情的优势,为执行工作出谋划策,并协助法院做好当事人的思想工作,促使当事人和解结案。

4、执行受阻案件。是指在执行中受到有关机关干涉和相关部门不积极甚至拒绝协助执行的案件时,应选用具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身份的人民陪审员参与执行,以其特殊身份监督当事人,对有关部门或个人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促使相关部门自动履行判决或裁定,或主动协助法院执行工作的开展。

三、人民陪审员参与执行的职权与职责

为了保障人民陪审员更好地参与执行工作,应当对人民陪审员在执行中的职权进行科学的部署和规定,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人民陪审员应该具有以下职权:

1、参与执行裁决程序。在实行审执分离的基础上,对执行异议、变更追加被执行人的听证审查,以及对被执行人的财产进行查封、冻结等裁决,由人民陪审员与法官共同组成合议庭。

2、参与执行实施过程。执行法官应与人民陪审员共同查阅案件材料,充分了解案情,与陪审员共同分析案情,确定审查重点,确保其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使陪审员能够迅速熟悉执行情况,正确履行职能,工作中主动向他们介绍当前执行工作概况、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以及法院做出的各种努力,并征询他们对执行工作的意见,然后决定采取什么措施。在执行中加深陪审员的介入程度,安排他们对当事人进行解释疏导。

3、做好执行咨询工作。人民陪审员中有很多是各个领域的专家,在涉及一些专业领域的案件时,应提供专业技术服务。保障案件合理顺利的执行。

4、进行执行监督。人民陪审员参与执行,一项重要的职责就是对执行法官进行监督,保证案件的执行活动依法进行,防止徇私枉法,促进公平正义。

5、做好法律宣传。人民陪审员参与执行,对具体案件的执行过程、对法官的生活和法院整体工作有了全面了解,通过宣传、说明、解释,增进当事人与法官之间的信任,增进社会各界对法院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在人民群众和法院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桥梁,提高案件的和解率,促进更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四、对人民陪审员参与执行的建议

为确保人民陪审员制度规范有序的运行,我们应在总结实践的基础上,尽快建立人民陪审员参与执行制度,并结合执行工作的特点和实际,健全配套机制,实现人民陪审员在执行中的独特价值,为此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1、尽快制定《人民陪审员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实施以来来,尽管大部分法院能够认真贯彻执行该项决定,但对此项规定重视程度不够,执行力度不大,造成此项工作差距很大。如果制定《人民陪审员法》,对选任、培训、考核、经费保障等方面进行明确规定,使人民陪审员参与执行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将会极大地改变目前状况。

2、加大宣传力度,为人民陪审员参与执行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加大对人民陪审员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力度,对于提高人民陪审员工作质量和效率,取得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具有重大意义。同时要大力宣扬人民陪审员中的先进典型,挖掘他们的先进事迹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报道,激发广大人民陪审员的工作积极性。形成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积极支持、人民群众踊跃参与的浓厚氛围。

3、规范管理,加强对人民陪审员工作的组织领导。法院要成立人民陪审员管理办公室,加强对陪审员工作的协调

和监督管理。强化对人民陪审员参与执行重要意义的认识。推动人民陪审员顺利地参与到执行工作中来。

4、加强培训,提高人民陪审员的素质。打造一支热爱陪审事业的过硬队伍,是确保陪审员作用发挥的关键。要把人民陪审员的教育培训工作列入法官的培训计划。为人民陪审员的学习创造条件,如为陪审员购买法律书籍、订阅必要的报刊杂志、翻印最新司法解释等,不断提高其专业知识水平。

5、保障经费,调动人民陪审员参与执行的积极性。各基层法院要建立陪审员经费保障机制,严格落实对人民陪审员的补助标准。加强向当地党委的请示汇报,及时与人大和政府沟通,足额划拔补助经费,确保人民陪审员能按时足额领到补助,调动人民陪审员参与执行的积极性。

6、强化监督,明确职责,建立责任追究机制。要把廉洁守纪作为管理的重中之重,对陪审员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必须用制度来保证,要结合实际探索人民陪审员考核办法,把人民陪审员的考核评比情况,纳入本院考评范围,与法官同表彰同奖励。对于人民陪审员违法违纪或因人民陪审员重大过错导致错案的,要按照有关规定予以追究。

结 语

总之,从当前法院执行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人民陪审员参与执行工作是必要的和切实可行的。我们应积极探索,制定和完善人民陪审员参与执行的相关制度和规定,使人民陪审员充分发挥优势,促进案件执行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推动和谐社会的实现。

第四篇:民事执行程序中当事人合议以物抵债的适用

民事执行程序中当事人合议以物抵债的适用

以物抵债是指在民商事案件的执行中,因被执行人不能及时履行生效法律文书所确定的金钱给付义务,以被执行人所有的财产折价交付给申请执行人抵偿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债务结束双方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一种执行措施。我国现行司法解释规定,双方当事人经协商达成合议以物抵债,或被执行人的财产无法拍卖时,执行法院可以适用以物抵债。

司法实践中,对于被执行人的财产无法拍卖时,执行法院适用强制以物抵债的情形,司法解释规定较为具体,笔者在此不再赘述。但对于双方当事人经协商达成执行合议以物抵债,由于这种方式现行司法解释对其适用的规定较为原则,执行人员的认识和做法各不相同,影响司法公信。笔者试就在民事执行中双方当事人经协商达成执行合议以物抵债这项执行措施的法律依据、适用条件等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民事执行中当事人经协商达成执行合议以物抵债的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民诉法适用意见)第三百零一条规定:“经申请执行人和被执行人同意,可以不经拍卖、变卖,直接将被执行人的财产作价交申请执行人抵偿债务,对剩余债务,被执行人应当继续清偿。”《最高人民法院、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关于依法规范人民法院执行和国土资源房地产管理部门协助执行若干问题的通知》(法发【2004】5号)第二十六条规定:“经申请执行人和被执行人协商同意,可以不经拍卖、变卖,直接裁定将被执行人以出让方式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及其地上房屋经评估作价后交由申请执行人抵偿债务,但应当依法向国土资源和房地产管理部门办理土地、房屋权属变更、转移登记手续。”以上司法解释是民事执行中当事人经协商达成合议以物抵债的基本法律依据。

严格意义上讲,自愿以物抵债不是法定的强制执行措施,因为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适用金钱给付的强制执行措施是查询、冻结、划拨、扣留、提取、查封、扣押、冻结、拍卖、变卖等。它是一种双方当事人自行和解的方式,在司法实践中常以这种方式结束执行程序,其中不存在执行法院的强制问题。

二、民事执行中当事人达成执行合议以物抵债的适用条件

执行和解性以物抵债是双方当事人在自愿的基础上,协商一致所达成的协议,然后被执行人交付财产抵偿债务,申请执行人接受财产清偿债务,其在适用方面应遵循执行和解的一般原则。

(一)被执行人确无给付金钱履行义务能力。

以物抵债适用于金钱给付案件的执行,被执行人有现金或存款时,应直接执行现金或存款,这不仅便于执行目的的实现,也符合生效法律文书规定的要求。对被执行人确无给付金钱履行义务能力的审查是当事人达成执行合议以物抵债适用的前提条件。

(二)申请执行人和被执行人须自愿协商一致。

根据民诉法适用意见第三百零一条的规定,当事人之间以物抵债须经双方当事人同意,自愿协商一致。可见,当事人自愿合议是适用和解性以物抵债的基础条件。

(三)以物抵债和解协议必须采取书面形式。

明确注明用以抵债的财产名称、数量、成色、价款等财产信息,可以便于财产的交付和办理过户登记手续。如被执行人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以物抵债协议,申请执行人可以申请恢复执行原生效法律文书,进行救济。因此,以物抵债和解协议必须采取书面形式。

(四)用以抵债的财产须双方当事人确定合理的抵债价格。

这里的抵债价格,实际就是双方当事人协议变更执行依据所确定的金钱给付执行标的,用物抵偿债务的价格,也称为双方当事人对抵债物品的折价。在执行和解性以物抵债中,抵债物价格的确定,关系到被执行人金钱债务履行限度和申请执行人债权实现程度,不足以清偿的,对剩余债务,被执行人应当继续清偿。

(五)以物抵债协议不得违法,损害国家、集体以及第三人的合法权益。

以物抵债协议必须合法,在司法实践中必须对双方当事人所达成的以物抵债协议进行严格的审查,确保以物抵债协议的合法性,对抵债物上享有所有权、担保物权、租赁权等合法权益的第三人应予以保护。

三、对民事执行实践中当事人达成执行合议以物抵债适用的建议

民事执行司法实践中当事人达成执行合议以物抵债,在提高法院执行效率,使申请执行人的债权得以早日实现,节约执行成本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在具体适用中也出现了不容忽视的问题。

首先,对抵债价格的确定,很大程度上不能体现抵债物的实际价值。易造成双方当事人恶意串通,将被执行人唯一财产故意降低或抬高抵债价格,达到规避法律,逃避执行的目的。而执行法院对抵债物价格确定的审查存在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同时,有的执行人员未严格区分抵债物的性质,一律作出以物抵债的裁定,侵害了国家、集体和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其次,民事执行中当事人达成以物抵债的执行和解协议虽然严格意义上属执行和解,但是也有别于金钱给付为执行标的的执行和解。因此,民事执行中当事人达成以物抵债执行和解协议后,被执行人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以物抵债执行和解协议,以物抵债是动产的,动产未交付,不产生物权变动的效果,则申请执行人可以向执行法院申请恢复原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进行救济。而以物抵债的是不动产或特殊动产(车辆、船舶、航空器等),且法院已裁定作价交付抵偿债务,被执行人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以物抵债协议交付不动产及办理权属转移登记手续的,对申请执行人的救济不足。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对于抵债物的价格确定,除财产价值较低或价格依照通常方法容易确定的外,应当经过资产评估机构估价。

一般情况下,被执行人希望抵债物抵价越高越好,可以清偿更多债务,申请执行人希望抵价越低越好,这样可以避免在抵债过程中的债权损失。尤其在多个债权人时,被执行人的财产抵债过低,导致清偿债务能力减弱,无疑会损害其他债权人的利益。通过法定评估机构确定的抵债价格,更容易促使双方当事人达成以物抵债执行和解协议,同时可以避免当事人恶意串通,防止损害第三人的利益的发生。在实践中,通过资产评估机构估价确定抵债价格,公正性强,也便于操作。

(二)当事人自愿达成执行合议以物抵债的,法院不宜作出以物抵债裁定。

当事人经协商一致自愿以物抵债是一种执行和解的方式,不是法定的强制执行措施。既然是当事人之间自行达成和解以物抵债,双方当事人自行交付抵债财产及办理权属转移登记即可,并不产生法院的强制执行问题,法院无需向当事人制作以物抵债裁定书,另外,若抵债财产属于被执行人与第三人共有,法院应抵债当事人的请求作出以物抵债裁定,则会侵害共有人的所有权。

(三)如果被执行人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以物抵债协议,申请人应申请恢复原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

当事人自愿以物抵债是当事人双方协议变更执行依据所确定的执行标的的行为,一旦被执行人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抵债协议,则该抵债协议自动失效,恢复原生效法律文书所确定的权利义务。因此,申请执行人申请恢复执行时,不能将以物抵债协议作为执行依据,将抵债物强制交付给申请执行人抵偿债务,更不能以法院作出的以物抵债裁定书作为申请恢复执行的执行根据。只能以原生效法律文书为执行依据申请恢复执行,将被执行人的财产依法扣押、查封,并拍卖、变卖或强制以物抵债清偿债务。

第五篇:论不动产登记制度在民事执行程序中的适用

执行实践中,执行人员常常遇到这样一些难题,某一不动产没有登记,或者虽然登记了,但登记权利人与实际权利人又不一致,如何保护不动产真实权利人的利益;房屋与其附属的土地隶属于不同主体,变现房屋时如何处理;同一不动产上有数个抵押权,各抵押权的实现顺序如何确定,等等问题。由于现行的民事执行程序法律规范对涉及不动产执行的上述问题没有作出

具体的规定,执行实践中各地法院在查封和处理不动产时出现法律适用难题,因而做法不一,常常发生相同条件的个案处理结果却相异,损害了法律适用的严肃性和统一性。研究不动产物权登记制度,并在不动产执行中正确予以适用,对于搞好涉及不动产案件的执行,进而保障交易安全,维护交易秩序,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物权法出台前后相关法律规范关于不动产登记的规定及评析

(一)物权法出台前相关法律规范关于不动产登记的规定及主要缺陷评析

不动产登记制度是物权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一般而言,不动产即土地及其定着物。不动产登记是指经权利人或利害关系人申请,由国家专职部门将有关不动产物权及其变动事项记载于不动产登记簿的法律制度。我国的不动产登记制度是逐步完善和发展的。以前的不动产登记制度对于规范不动产的管理和交易,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一是没有形成统一的不动产登记管理体制,调整不动产登记的相关规定散见于若干不同的法律规范中,不够统一,另外还存在登记机关不统一、登记程序不统一、权属证书不统一等问题。二是不动产登记的法律效力不明确,认为登记为不动产转让合同的生效要件,违背了物权变动区分原则的基本法理,从而导致买受人的利益得不到完善的保护,一定程度上放纵了出卖人的随意违约行为。三是不动产登记的种类不健全,缺少预告登记和异议登记等重要内容。四是缺少关于登记机构错误登记的赔偿责任制度的规定,使得在追究一些登记机构错误登记的法律责任时缺乏法律依据。这些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物权法关于不动产登记的规定及简要评析

物权法规定国家实行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即统一登记范围,统一登记机构,统一登记办法;依法规范了登记机构的行为;规定了不动产登记的效力排序问题,当权属证书与登记簿不一致的,以后者为准,除非后者被证明有错误;增加规定了一些新的登记类型,统一了不动产变动规则,并明确规定了登记机构错误登记的赔偿责任制度,等等。概括起来,物权法对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完善和发展,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完善和发展了不动产物权变动规则。物权法区分不动产物权变动的不同情况,对不动产物权变动作出了比较系统的规定,统一了不动产物权变动规则。一是登记要件主义。即不动产物权的变动,需经过依法登记才发生效力。这是不动产物权变动应遵循的一般原则,主要适用于建筑物所有权、建设用地使用权、不动产抵押权的变动。二是贯彻区分原则理论,明确规定不动产物权变动采登记对抗主义。即不动产物权变动依当事人的合意发生法律效力,但是不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例如《物权法》第15条、第129条和第158条的规定。三是对于一些特殊的不动产所有权,如国有自然资源所有权,规定可以不予登记。另外,由于现行条件限制,对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没有强行要求必须登记。

(2)健全了不动产登记类型,增加规定了更正登记、异议登记、预告登记等类型。《物权法》第19条第1款规定:“权利人、利害关系人认为不动产登记簿记载的事项错误的,可以申请更正登记。不动产登记簿记载的权利人书面同意更正或者有证据证明登记确有错误的,登记机构应当予以更正。”这是关于更正登记的规定。异议登记是指事实上的权利人或利害关系人对不动产登记簿记载的权利提出异议而进行的登记。预告登记是指当事人所期待的不动产物权变动所需要的条件缺乏或者尚未成就时,法律为保全这项将来发生的不动产物权变动请求权而进行的登记。预告登记的目的就在于保护关于未来发生不动产物权变动的请求权,以维护不动产交易秩序。

二、物权法关于不动产登记的规定对不动产执行之影响

物权法有关不动产物权变动的规定对传统的不动产执行方式和执行理念有较大影响,对涉及不动产的执行工作既带来机遇,也有挑战。这种机遇主要表现为对不动产的执行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和有力的理论支撑。物权法就不动产物权变动、不动产登记等问题作出了比较系统全面的规定,可操作性强,有利于执行人员执行中正确适用物权法而执结案件。同时,物权法的实施也使执行工作面临较大挑战。面对物权法实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执行人员要不断开拓进取,及时总结执行工作经验,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执行人员要转变执行理念,增强物权保护意识,更加注重保护当事人的合法物权。物权法突出了对民事主体合法物权的保护力度,执行人员在工

下载关于民事执行程序适用参与分配制度情况的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民事执行程序适用参与分配制度情况的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执行调研报告

    关于开展调解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执行情况调研报告依据省高院下发的《关于开展调解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执行情况的调研的通知》要求,我院对2007年—2011年民事调解结案案件进入......

    财产刑刑事附带民事执行调研(大全)

    关于财产刑及刑事附带民事执行工作调研报告按照省高院要求,2月份,我院开展了对全市法院财产刑和刑事附带民事执行工作的调研,现将调研情况归纳如下。 一、基本情况 1、罚金刑适......

    民事执行程序中追加被执行人裁判观点汇总

    民事执行程序中追加被执行人裁判观点汇总 民事执行程序中追加被执行人是解决原被执行人实际履行能力不足的重要措施之一。同时由于追加被执行人是将没有进入审判程序的当事......

    法律知识监督试论民事执行程序的检察

    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建立水土 保持监测网络,对全省水土流失动态进行监测、预报, 省人民政府定期将监测、预报情况予以公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所属的水......

    北京高院关于民事执行程序的指导意见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执行程序部分及其司法解释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试行)》 第一条 当事人依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一条规定向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申请执行的,人民......

    民事调解工作调研报告

    东方红林区基层法院关于民事调解工作的调研报告民事审判一庭王金锋(2011-9-30)近年来,我院紧紧围绕“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工作主题,始终贯彻执行“三个至上”指导思想,以满......

    谈法院执行程序中司法拘留的适用

    司法拘留是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过程中对妨害诉讼进行的人予以强行关押,在一定的期限内限制其人身自由而采取的一种排除妨害的措施,这种措施既是诉讼强制措施,又兼有一定的处罚......

    谈法院执行程序中司法拘留的适用

    司法拘留是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过程中对妨害诉讼进行的人予以强行关押,在一定的期限内限制其人身自由而采取的一种排除妨害的措施,这种措施既是诉讼强制措施,又兼有一定的处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