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毕业生就业指导的探索
如何做好毕业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探讨
工商管理系
于水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大学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也在不断变化。国家一方面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好的机遇,另一方面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优胜劣汰已成为大学生就业中不可违反的法则。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已经成为每个毕业生需面临的实际问题。本文结合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对如何做好毕业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两方面问题做一简要探讨。
一、毕业生在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近几年来看,毕业生在就业中往往存在就业期望值偏高,择业取向功利化;缺乏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人文素质较差,综合能力不强;追求稳定的心理缺乏冒险精神和创业勇气;有远大理想,但不愿从基层干起,缺乏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精神;看重自身价值的实现,贪图物质享受,缺乏奉献精神。在择业心理上存在攀比。盲目求高,心理不平衡,自卑,自负、依赖;成才意愿强烈却目标不明、定位不清;热衷考研考证不是出于需要而是盲目从众,别人考我也考;寻求就业指导时注重履历制作或面试须知等技术性知识,而对保障自己利益的相关法律却知之甚少。由于认识上的误区导致就业单位不理想,甚至找不到就业单位。上述问题有些在毕业生中普遍存在,而有些问题,由于所学的专业、生源地、性别不同存在的问题也不相同。我们只有深入到学生中去,开展调查研究,就业思想掌握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使学生真正受益,使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有声有色。
二、加强对毕业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
加强对毕业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是做好毕业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所谓职业道德修养,就是培养毕业生在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方面的自我锻炼及自我改造的能力。教育毕业生用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帮助其在言论和行动上,改正一切不符合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毕业生职业道德的水平。
(一)、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伦理观,使毕业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面临毕业的大学生思想虽然已基本趋于成熟,但是政治理论水平还不够高,因此,在遇到复杂的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时容易迷失方向。比如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些负面效应的影响,在大学生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现象,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道德方面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失范和偏离,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也有所弱化。受西方社会宣传舆论的影响,有的大学生盲目崇拜西方社会,对西方的经济、社会、文化不加分析地全盘接受。“三观”教育就是要抓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正处在一种尚未定型的时期,思想的可塑性很大的特点,因势利导,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发挥榜样的激励作用,号召学生向先进模范人物学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人物,是实践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先进模范人物的高尚品德和崇高精神是激励和鼓舞广大学生前进的精神力量,也是提高其职业道德水平的必由之路。在学习先进模范人物的同时,树立优秀典型并将其与毕业生的职业活动和职业道德密切联系起来,是其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的思想。
(三)、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即在道德上自我约束。自律是加强职业道德修养行之有效的重要方法和途径,也是一种崇高的思想道德境界。对学生自律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思想教育过程。因此,必须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严格的规范。从小事抓起,提倡“慎独”“积善成德”“防微杜渐”。
(四)加强毕业生道德评价。通过学生在毕业实习或社会实践中的表现,对其个人能力进行总结,同时采取褒奖、批评措施,可以有效地调整其人际关系,增强其团队精神,促进职业道德素质的形成和发展。
二、对毕业生职业生涯设计进行引导
职业生涯设计可以使毕业生真正的了解自我,为自己定下事业大计,筹划未来,拟定一生的方向。详细讲解内、外环境的优势和限制,使毕业生在“衡外情,量己力”的情形下设计出各自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对其一生有深远地意义。
(一)、帮助毕业生确立目标
确定目标可以成为追求成功的驱动力,俗话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志向是事业成功的基本前提,没有志向,事业成功也就无从谈起;反映着一个人的理想、胸怀、情趣和价值观,影响着一个人的奋斗目标及成就的大小。所以在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时,首先要引导毕业生确立志向,确定目标,这是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也是职业生涯设计中最重要的一点。教育毕业生在制订就业目标时,应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在考虑国有企业单位的同时,也应该考虑非国有企业、欠发达地区和艰苦行业,用发展的眼光、长远的观点来指导自己的择业。服从社会需要是职业选择的前提条件,劳动者要从事生产劳动,先决条件是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只有社会上客观存在着劳动就业的可能性,才谈得上对职业的选择。作为大学生应以社会利益为重,从社会需要出发选择职业。
(二)、摒弃错误观念、建立就业信心
找到一个理想的就业单位是每位毕业生的目的,这无可厚非,但任何事不是一厢情愿的。由于毕业生的思想仍旧停留在大学“精英”化教育的年代,因此对自己的就业期望值过于偏高,于是无法找到一个合适的单位,进而产生了自卑心理。针对这样的情况,在帮助毕业生了解就业政策、就业形势的同时,教育毕业生对自我能力的要有一个准确的评估。在就业过程中毕业生往往缺乏对自我和外在环境的了解,通过自我评估帮助他们了解就业环境的发展变化情况、自己在这个环境中地位、环境对自己提出的要求以及就业环境对自己有利的条件和不利因素等等。从而引导毕业生对自己的职业做出正确的选择,选定适合发展的职业生涯路线。在帮助毕业生自我了解的同时,加强他们就业的信心。
(三)、职业的选择
职业选择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毕业生人生事业的成功与失败。在选择职业的过程中毕业生往往要考虑性格与职业的匹配,兴趣与职业的匹配,特长与职业的匹配,内外环境与职业的是否相适应。良好的职业选择是以自己的最佳才能、最优性格、最大兴趣、最有利的环境等信息为依据进行的。适合自身特点是毕业生就业的着眼点。不同的职业,对从业人员的知识、技能、素质等要求不同,而毕业生的自身条件也不一样,所以,针对大学生素质的差异采用逐一引导的方式进行教育,根据毕业生的实际情况,考虑扬长避短,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四)、传授毕业生有效地职业生涯策略
职业生涯策略是指为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行动计划,一般都是具体的、可行性较强的。在确定具体的职业选择目标后,行动成了关键环节。应向毕业生传授面试技巧、求职语言的正确使用方法等求职方法。在增强毕业生的求职能力的同时,另一方面还应为毕业生提供各种渠道的就业信息,从而为毕业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达到成功就业。
工商管理系
于水
2003年10月25日
第二篇:毕业生就业指导
“现在有些毕业生没有踏实的心态,毕业生,想说爱你不容易啊!”昨日,多家企业对毕业生的心态问题质疑。“毕业生是潜力股,但他们从没想过‘潜力’代表什么!”重庆诚泰通信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等不少企业表示:毕业生普遍没有职业规划,企业的困惑也在于此。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某集团3年招了1000毕业生,结果走了600人,某公司招了两年毕业生,走得心疼,今年都决定不招了。”重庆人才网人力资源专家顾问郑先生告诉记者,毕业生“一蹴而就”的心态是企业最头疼的。毕业生的实际能力和挑肥拣瘦的工作态度并不匹配,首先得解决这样的心态,该有“从底层做起”的工作态度和规划。
郑先生建议毕业生把毕业的工作和职位看成是自己职业生涯的开端,以“学习者”的姿态融入企业,从基层做起,并以最快的进度学会更多职场需要的东西。同时,给自己确定3年、5年的职业规划前景,照着那个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前进。他还提醒:频繁的跳槽带给企业是损失,也会让自己在职业生涯中停滞不前。
以“相亲”要求做准备
郑先生认为,毕业生做求职准备的过程,类似相亲。首先,毕业生该包装自己,“穿不穿名牌不重要,更不要花枝招展,突出气质是关键。”他建议,双选会当天以正式服装为好,自信、大方的“出镜”,力求给用人单位一个诚恳塌实又不失风度的印象。其次,自我介绍也多准备几份:1分钟、3分钟、5分钟的都具备,随机应变,侃侃而谈。再次,主动联系、加深印象。如果对应聘单位有“好感”,为什么还要坐等对方回复呢?郑先生分析到,“提前联系、后期电话跟踪,都能加深对方对你的印象与好感,赢得更多机会。”
另外,双选会前一天别太晚睡觉,放松心态才能有良好的形象和状态“相亲成功”。
第三篇:毕业生就业指导
“干部身份”就是所谓的“转正定级”手续。高校毕业生毕业后需持由当地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或人社系统开具的报到证(派遣证)到接收单位工作,工作满一年并填写《大中专毕业生转正定级表》之后方可获得干部身份。报到证连同转正定级表一起,就成了“干部身份”的代名词。
中国北方人才市场专家解释,在实际操作中,诸多事实表明“干部身份”不能丢弃。如落户“门槛”较高城市的毕业生,没有“干部身份”就无法调入;一些事业单位在招聘中也明确要有“干部身份”。报考公务员或在一些事业单位、国企的招录、调动中,如果没有“干部身份”会带来一系列麻烦。
“在原有制度尚无松动迹象前提下,毕业生必须注意保留自己的干部身份。”专家建议,大学生毕业工作满一年后,别忘了办理转正定级手续,这样才能得到全国各地人才服务机构的互认,这不仅是考公务员或进入事业单位核定工资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办理异地调动手续的必备条件。
据了解,每位大学生毕业时都会得到一张《报到证》,规定了持证者在向什么部门报到的时间地点,不按照要求时间和地点报到会导致干部身份丧失。此外,毕业生就业后,学生档案要变为人事档案转到工作单位,如果该单位无资格保存档案,又没有通过单位或个人委托及时转存到人才服务机构,变成所谓的“口袋档案”,将导致干部身份无法获得。
专家提醒说:“到外地工作别忘了将档案挂靠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这样既不影响在当地工作,也不影响职称„晋级‟,工龄还能连续计算,一旦有更好的就业机会,可以顺畅地完成衔接。”
转正定级为干部是国企和事业单位的称呼。办理转正定级手续后就具备了国家干部身份,如果变动工作调入国有单位,转正定级将作为享受有关待遇的主要依据。转正定级在档案管理的意义上用处很大:不作转正定级,档案中就没有转正定级表,按档案不全处理。机关、事业单位和规范的大企业不收此档案,也就不能录用。大城市办理引进人才解决当地户口时也不收此档案,也就无法办理。一句话,反需要审查档案的,你都过不去。这有利于规范用人单位的人事管理,有利于办理对象的职业发展,同时也是确认办理对象的干部身份的必要手续。凡本科及以上(大专也算)学生毕业见习1年后需进行转正定级而成为干部。档案里面会装上转正定级表和干部登记表。
比如你今年2008年6月份毕业,到明年2009年6月。这个期间属于见习期,见习期满需要做转正定级。只有做完转正定级以后档案才可以在人才市场上流动!否则以后你不管到哪个人才市场,理论上是不接收你的档案的!因为你的档案里缺少转正定级表!转正定级的期限是一年!所以在你毕业的时候就要赶紧找接收单位,一年以后叫单位给你做定级!并且这一年期间档案不可以提!否则就得改派了!你的见习期又得一年!
如果是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在民营企业、三资企业工作或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毕业工作满一年时,档案在我处管理的,可在我处该手续。在事业单位或大型国有企业工作的毕业生,其转正定级手续由单位的上级人事主管部门完成。县级以上政府人事主管部门隶属的人才交流机构也都可以为毕业生办理该手续。
现在,我处正在为2007届毕业生办理转正定级手续。毕业生可到我处领取《高等院校毕业生考核定级表》,填写并经用人单位盖章认定后,报送到青岛市人才交流中心,经该中心认定后,将该表归入毕业生的人事档案,该手续就完成了。
转正定级手续涉及毕业生切身利益,用人单位应当协助毕业生办理该手续。同时,由于转正定级手续的办理具有极强的时效性,必须是在毕业后工作满一年时才能办理,如去年的毕业生,办理手续的时间为今年6月底到12月底,过了这个时间段,按规定是不能补办的。因此,有办理转正定级的同学请速联系我处。转正定级需提交毕业证原件、复印件,2寸照片1张
你好!档案的保存,其实常规做法是四种:
一、毕业后找到接受单位,由单位档案科接收档案。档案直接由学校寄到单位,不由本人经手。(前提是你在接受单位是有工作编制的)
二、毕业后,暂时无法找到单位接受的,档案可由学校保管。(但通常只保管两年。超过两年单位就没有义务继续承担托管责任,一旦丢失,后果自负)
三、毕业后,档案由单位所在地的省、市人才中心接受,在人才中心也可以算工龄,评职称。档案可直接由学校寄到人才中心,或是自己将档案寄存在人才中心,每年交一定托管费。
四、自己拿着保管,但不可以算工龄和职称。
以上文字是我咨询过专业人士后的可行方法,并不是从网上复制文字随便答答的。既然档案已经自己拿着了,并且没有工作编制,可采取第三种方法,等将来有编制后,再放到工作单位就好了。
1、毕业生“学籍档案”与“人事档案”的区别及联系? 毕业生的学籍档案是指通过参加全国统一考试并被录取的大中专院校学生的档案,它以文字资料的形式记录了高考成绩、在校学习成绩、家庭状况、在校期间表现和奖惩情况等。毕业生的人事档案由学籍档案转换而来,是指毕业生毕业后,在其学籍档案中放入该毕业生的报道证,然后由学校将档案转交毕业生就业单位的人事部门或委托的人才交流机构。这时的学籍档案正式成为人事档案,它是通过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或委托的人才交流机构签订就业协议,然后履行相关毕业程序并取得报道证后,才得以实现。
2、毕业生应如何对待自己的档案? 目前,毕业生中有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对档案不了解,也不关心,甚至有的毕业几年了,档案还在学校放着;还有的将档案放在家里,更甚者早已不知将档案丢在何处。现在,企事业单位招聘员工,国家公务员的选拔等都要审查档案,并以其记载的相关资讯作为甄选人才的重要证据,另外,如办理社会保险、职称评定、出具各种相关证明等也都需要人事档案。由于国家相关政策,规定毕业生毕业后暂时找不到就业单位的,其档案可免费由学校保存两年,有些同学就误以为既然学校免费保存,就无须再到人才交流机构托管了。其实,学校保存的只是你的“学籍档案”,而真正发挥作用的恰是你的人事档案,如你的转正定级、职称评定等相关事宜都是由学籍档案转换成人事档案后才能进行的。按国家政策规定,大中专毕业生毕业(以报道证人事部门签署日期为准)一年后,即可由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或委托的人才交流机构批准转正定级;本科毕业生毕业工作一年(以报道日期计)、大中专毕业生毕业工作满三年可申报初级职称,由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或委托的人才交流机构负责办理。由此可见,学校保存的学籍档案只是“存放”,起不到任何作用。
3、哪些机构能保管人事档案? 按国家政策规定,组织、人事部门所属的各级人才交流机构才有资格保存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后的人事档案,各种私营民营企业、乡镇企业、中外合资、独资企业都无权管理员工的人事档案,一般由委托的各级人才交流机构托管。毕业生也可以以个人名义委托人才交流机构托管人事关系。另外,各级人才交流机构,如省人才、市人才、各区人才等,它们的区别只是所属部门的不同,其它无任何区别。
4、哪些毕业生的档案适合到人才交流机构托管? 不想回本地而想将户口落在学校所在地的毕业生,准备考研的毕业生,还无法确定能否在现单位长期干下去的毕业生,以上这些毕业生还可选择将自己的档案人事关系在人才交流机构托管。
第四篇:高职辅导员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
浅析刍议高职辅导员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以闽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 辅导员 职业生涯规划 就业指导工作
论文摘要:随着中国市场经济建设的进一步深入,社会竞争日趋激烈,高职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给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带来巨大挑战。作为与学生联系紧密的辅导员,在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既是学生职业梦想的启发者和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参谋者,也是帮助学生解决求职就业困惑和问题的最理想人员。辅导员应在高职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做好:就业形势信息与毕业生整体分析,帮助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开展毕业生个性化教育指导。整合有效资源,作好毕业生的推荐工作。
近年来,在中国普通高校扩招形势的推动下,高校毕业生人数增速极其迅猛。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495万人,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559万人,到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达到611万人,比2008年增长52万人,再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对于高职毕业生而言,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作为与学生联系紧密的辅导员。在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既是学生职业梦想的启发者和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参谋者,也是帮助学生解决求职就业困惑和问题的最理想人员。辅导员对高职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工作,是帮助他们顺利走向社会,实现就业的关键,只有把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做实做细,高职学生三年的培养目标才能得以完整地实现。只有准确地分析学生整体的情况.掌握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信息.提高学生综合技能。明确就业方向,辅导员对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富有成效。
一、掌握当前就业形势信息,分析毕业生整体情况
2009年中国经济受国际国内环境不确定因素影响,高职毕业生就业形势变得更加严峻。为此,充分了解就业实际形势,是十分必要的。一是了解就业市场的具体情况,如当年招收人才的趋势。各地对各类型人才的需求量等等,这些信息在就业指导工作中起着确定职业方向和目标的基础性作用:二是了解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动态,掌握他们对职业目标的期待等等,及时分类并提供有效就业信息指导。例如,通过个别谈话、与家长交流等形式,了解毕业生的家庭情况和对就业的认识、期望等等。并根据获取的信息和每个毕业生的具体情况,对他们进行大致的分类.诸如分出继续专升本的学生、工作已有安排方向的学生、家庭经济条件差需迅速就业的学生等等各种不同类型。
辅导员对高职毕业生整体情况的把握,应包括准确分析掌握毕业生职业兴趣、职业意识、专业素养能力、职业道德水平等等,通过深入细致的资料收集整理,准确地分析毕业生面临就业时自身所具有的长处和短处。才能指导毕业生扬长避短.顺利走上能够发挥自身聪明才智的岗位。在社会就业压力大的情况下,高职毕业生的劣势是学历偏低,综合竞争力不强。他们的优势是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踏实肯于,适应力强。可塑性大。通过细致的分析、掌握以上信息.对其有针对性地进行就业指导工作,是取得事半功倍效果的关键。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展全方位、全程化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探索创新高效就业指导途径
高职辅导员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是高校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他们并不传播技术知识和培养劳动技能,而主要是帮助学生增强职业意识,了解社会需要,了解就业政策,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服务学生就业,促进学生充分就业,提高学生就业率。笔者认为,高职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需要长远的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展全方位、全程化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探索创新高效就业指导途径。论文
1.抓好入学教育工作,开展职业生涯规划
在做好新生入学阶段的入学教育工作中,指派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专业介绍.帮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情况以及就业前景,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通过讲座、座谈会等形式帮助学生在入学初期就开始做好学业生涯和职业生涯规划,合理地安排好今后三年的大学生活。
高职辅导员对毕业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需要让学生明晰两点,所学专业是否有长远的就业前景,所学专业是否符合自己的兴趣。在毕业生中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够帮助他们树立健康科学的择业观念,确定合理的职业目标,拟订行之有效的行动计划等等,为毕业生成才和实现就业提供创新高效的就业指导途径。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把“红土精神”作为职业精神主线,实施分阶段职业教育,首就对大一新生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同时通过一系列讲座等形式辅助教学。如举办了“助你创业”培训班、《职场应聘6层递进全攻略》、《如何找到好工作》等讲座。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生通过系统规范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学习,毕业生在学有所成的前提下,参加工作并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学院2003—2008年的毕业生各类就业率及满意度调查显示.高职院校辅导员切实有效地在毕业生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育,能创新高效地开展好就业指导工作,就能实现毕业生高就业率增长,成果显著(见表1)。
2.加强‘‘职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树立正确的择业现
在大学学习生活中,以“两课”和“职业道德和创业就业指导课”为依托,以职业指导专题讲座为补充,根据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技术人才的目标,开展常规指导。在不同的时期适时开展职业指导专题讲座,主要包含专业发展方向、实践技能提升、自身素质修养、就业形势与政策、求职与面试技巧、个人形象与礼仪等内容,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的用人需求和就业形势,合理制定求职期望和战略,及时调整学习策略,不断提升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修正职业规划,做好实习前的技能储备和心理准备,引导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择业观.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3.开展技能竞赛,增强就业竞争力
据统计,在高校毕业生的总数不断增加的今天,高级应用技术人才的缺口还是相当大的。高职毕业生只有努力提升自身专业技能与技术实践能力,才能弥补学历上的不足。在就业指导过程中,开展相关专业技能练兵,引导学生按照职业需求来强化自己的专业技能,通过与专业技能相关的竞赛来强化专业理论、增强专业实践能力。强化专业技能资格认证,通过举办所学专业的相关认证培训和考试,促进毕业生顺利获得“两证”,即学历证和职业资格证,提高企业对高职毕业生的认可度。通过开展模拟面试活动,让毕业生体验求职面试过程中的种种问题,帮助学生成功应对面试,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高职辅导员应把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与思政教育相结合.注重开展个性化辅导
由于各方面原因.高职毕业生就业时往往出现盲目就业或逃避就业现象。这些原因当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学生对就业缺乏足够的准备和正确的认识。只有在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前提下,再根据学生的个体特点及社会工作岗位的要求,给与学生一对一的指导和帮助,才能真正解决学生就业的困惑和茫然。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又顺应社会要求的工作岗位。
1.个性化就业辅导与传统就业指导的不同
个性化就业辅导是建立在传统就业指导基础上,对个体进行的有针对性的、全面的、细致的、系统的全过程的指导,是传统就业指导的延续和补充。传统的就业指导一般包括就业政策、就业形势、相关行业介绍、简历撰写、求知技巧等内容。有些高校还安排了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管理等课程,一般以讲课等形式传授给学生。这些传统意义上的指导只能使学生对就业有一个粗略的认识。当具体到求职过程时,大多数学生仍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个性化就业指导就是随时随地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和帮助。
2.个性化就业辅导是一种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就业指导
高职辅导员对毕业生进行个性化就业辅导。要融人心理健康教育,增强毕业生心理承受能力。大学生在经过几年的学习生活后,在知识储备、实践技能、社交能力等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然而,面对陌生的社会,面对日渐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在就业中难免出现诸多心理问题,如理想与现实的差异造成的失落感、渴望竞争与害怕失败的矛盾、从众心理太重、缺乏奋斗精神等。在就业指导过程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团体辅导、个别咨询等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学会心理自我调适,排除心理障碍。走出心理误区,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事实证明,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就业中起着保障和促进作用,良好的心理素质使他们能迅速调整心态,适应新的环境.尽早融入社会,进入新的社会角色。
同时,高职辅导员可以通过深入细致的观察分析,了解每个毕业生的家庭背景、性格特点、专业能力、综合素质,熟悉他们的心理状态,通过心理测验技术和心理咨询方法的运用,因人而异地开展个性化指导。
3.高职辅导员应准确找到就业指导与思政教育的契合点
高职辅导员在指导毕业生就业工作时,应把就业指导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客观的择业观和对学生心理上的指导。这样辅导员不仅可以很好地把就业指导作为思政教育的切人点.而且可以让思政教育为就业指导工作提供方向和理论支柱。通过辅导员在思政教育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承受能
力。强化大学生择业意识,培养就业素质等等,最终帮助毕业生端正思想心态,准确定位。闽西职业技术学院根据自身特点,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把“红土精神”贯穿于大学生就业指导全过程,加强品德教育、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培养既具有大专理论水平又具备综合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让毕业生能就业,会就业、适应岗位群需要,促进了毕业生立足闽西、投身海西经济区建设,确保了高就业率和高就业质量,就业工作得到广大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好评。
四、整合各方有效资源,形成“合力”。做好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推荐工作
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是衡量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成效好坏,教育教学成败的重要标志之一。整合各方有效资源,形成“合力”,做好毕业生就业推荐工作,又是该指标完成的一个直接途径。
1.变被动为主动,联系用人单位,做到“五个结合”
要把高职毕业生推荐出去,首先得有用人的单位和市场。闽西职业技术学院院系两级就业指导组织,直接由院系领导挂帅,变被动为主动,积极联系各个专业对口单位,由辅导员把毕业生介绍给他们,观念从“等米下锅”改变为“找米下锅”,做到“五个结合”:用人单位岗位与学生专业对口相结合;用人单位招聘要求与学生个人能力素质相结合:用人单位岗位道德要求与学生思政修养水平相结合;用人单位岗位承诺与学生诚信记录相结合;用人单位合同签订与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签订相结合等。
在操作层面上,一是加强与校友联系,动员社会各界为学生就业创造机会。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始终重视校友的联系,无论是在校庆期间,还是在平时的业务往来中,师生们加强与校友的沟通与联系,特别是在推荐毕业生就业工作中,注重发挥校友的作用,多方提供就业信息,收到了显著效果。二是老师借公出、会议等各种机会.不失时机地为毕业生进行宣传。在出差过程中有意识地推荐毕业生。向单位介绍学院概况和学生情况,给单位留下深刻印象,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学生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巧借社会实践东风,暗伏就业之笔。一年一度的学生社会实践也是一次绝好的就业机会。学院将社会实践与学生生产实习相结合.带领学生到以往来学院招收毕业生的用人单位去参加实践,通过与用人单位的直接接触,使单位与学生之间互相了解,为将来学生就业做好铺垫。
2.成立就业指导中心.专门做好高职毕业生就业推荐工作
随着就业市场的逐步发展,毕业生就业工作也由过去的计划分配转向了通过各类就业市场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模式。但由于现处于改革的过程中,学生还不可能完全脱离学校而走向市场。为此,闽西职业技术学院专门成立就业指导中心,引进具备职业指导师资格的辅导员,尝试参与人才劳务中介工作,为毕业生创造供需直接见面、双向选择的机会,使毕业生在校内就有机会选择职业岗位。同时,从政策上允许用人单位直接来校选择毕业生,提供就业供需双方直接沟通的平台,促进了学院毕业生就业率的大幅度提高。与此同时,学院就业指导中心不断加强与福建省及地方就业机构联系.通过多方渠道积极筹措.开拓毕业生就业新途径,如“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毕业生注册福建省大学毕业生就业公共网及网络应聘等,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工作,服务海西。建设美好家园。通过多年的努力,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就业指导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多次在福建省高校就业指导评估工作中,获得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综上所述,切实做好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可以有效地提高毕业生就业的成功率,使更多的毕业生走上合适的工作岗位,使学校圆满地完成培养专业人才的目标,使辅导员从事的高职学生思政管理工作划上圆满的句号。从另一方面讲,成功的、高效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对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与品牌发展产生了良好的、积极的影响。
第五篇:毕业生就业指导手册
第一部分 毕业生就业有关政策
一、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的政策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
[2007]26号)第三条:今后,对从事个体经营的高校毕业生,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外,自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之日起3年内免交登记类、管理类和证照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对自主创业且符合条件的毕业生,在其自筹经费不足时,可向当地经办银行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对从事微利项目的,贷款利息由财政承担50%。对以自由职业、短期职业、个体经营等方式灵活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各级政府要提供必要的人事劳动保障代理服务,在户籍管理、劳动关系形式、社会保险缴纳和保险关系接续等方面提供保障。有条件的地区,可通过财政和社会两条渠道筹集“高校毕业生创业资金”。
《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引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实施意见>的通知》(鄂办发[2006]32号)第17条:对到基层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外,自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之日起3年内免交登记、管理、证照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对初创非公有制企业,属公司制法人的,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允许公司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3万元,公司注册资本超过3万元,一次到资优困难的可在二年内分期到位。通过财政支持和社会资助等渠道筹集“高校毕业生创业资金”。研究制定为到基层创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小额担保贷款和贴息的相关政策。对到非公有制单位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在专业技术任职资格考试、职称评定、教育培训、社会保障等方面,要与国有企业员工一视同仁;对他们当中从事科技工作的,在按规定程序申报国家和地方科研项目和经费、申报有关科研成果或荣誉称号时,与国有单位人员享有同等待遇。到基层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为他们办理社会保险提供方便,及时为其建立个人账户,做好管理和服务工作。到以上单位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的,今后考录或招聘到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其缴费年限可合并计算为工龄。
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等14部门《关于切实做好当前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鄂教学[2006]17号)第三条:对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外),且工商部门注册登记日期在其毕业后两年以内的,自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之日起3年内免交有关登记类、证照类和管理类等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自筹资金不足的,可申请2万元左右的小额担保贷款,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2年,可展期1次,展期期限不超过1年。对自愿到我省享受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地区及县级以下基层创业的高校毕业生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并从事微利项目的,贷款利息由财政贴息50%,其中:中央财政承担25%;小额贷款担保机构所在地财政承担25%,展期不贴息。重点开发一批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创业项目,实行创业培训、开业指导、政策咨询、项目论证、跟踪服务和后续扶持等“一条龙”服务,支持高校毕业生创业。对从事自由职业、短期职业、个体经营等灵活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各有关部门免费提供人事劳动保障事务代理服务,并在劳动合同签订、社会保险缴费和关系接续等方面提供相应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的,如属于现行基本养老保险范围的,应按当地有关社会保险政策参保,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在申报登记、缴费等方面提供方便。要努力营造创业氛围,把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增强创业意识,作为转变就业观念的重点。
中组部、教育部等14部委《关于切实做好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教学字[2006]8号)第三条:积极组织实施好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项目,努力探索政府开发基层公共服务岗位的新机制。认真做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项目的组织实施;因地制宜,稳步扩大地方项目规模和服务范围,各地要积极探索实施引导高校毕业生进村、进社区工作的地方项目,争取通过3——5年的努力,实现每个村和社区至少有1名高校毕业生。要落实好加大
财政支持力度、代偿国家助学贷款等政策;组织人事部门会同编制部门为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的乡镇下达一部分周转编制,用于接收应届或往届高校毕业生。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户口落户政策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
[2007]26号)第三条:对用人单位拟吸纳的非本地户籍的高校毕业生,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地级市应取消落户限制,允许高校毕业生跨省(区、市)、跨市(地)就业。地方有关部门要简化手续,方便已落实就业岗位的高校毕业生落户,提倡有条件的地方实行先落户后就业。对到西部县以下基层单位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满5年以上的高校毕业生,根据本人意愿可以流动到原籍或除直辖市以外的其他地区工作,凡落实了接收单位的,接收单位所在地区应准予落户。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中办发[2005]18号)文件第五条:对非公有制单位聘用非本地生源的高校毕业生,省会及省会以下城市要取消落户限制。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3]49号)
第五条:对毕业离校时未落实工作单位的高校毕业生,本人要求户口和人事档案保留在学校的,按规定保留两年。在此期间,档案管理机构对保管其档案免收服务费用;本人要求将户口转回入学前户籍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应当按照户籍管理规定为其办理落户手续,人事、教育部门所属人才交流服务机构负责办理相关手续,人事部门所属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免费提供人事代理服务。本人落实工作单位后,公安机关按有关规定办理户口迁移手续。
《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实施意见>的通知》(鄂办法[2006]32号)第12条:对到我省基础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实习来去自由的户籍管理政策,户口可转回原籍,也可根据本人意愿迁往工作地区。工作满5年以上的,根据本人愿意可以自由流动到原籍或其他地方工作,凡在省内流动并落实了工作单位的,单位所在地区应准予落户。对非公有制单位聘用外地生源的高校毕业生,其所在地区不得有落户限制。对自愿服务基层的高校毕业生,服务期间其户档关系可由教育、人事部门所属服务机构免费托管。到基层工作的应届高校毕业生,需要人事代理服务的,3年内由政府人事部门认定的有关服务机构提供全面的免费代理服务。对见习期间的高校毕业生,上述相关部门也要提供免费的人事代理和就业指导等服务。
三、离校后暂未就业毕业生的扶持和帮助政策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
[2007]26号)第三条:对离校后回到原籍的未就业毕业生,地方政府要明确牵头部门,摸清底数。有关部门要使他们充分了解政府的有关支持政策,要为他们提供免费鄂职业介绍服务,并有计划地组织其参加就业见习,见习期间由见习单位和地方政府提供基本生活补助。各地要进一步完善对9月1日后未就业应届毕业生的失业登记制度,对登记失业的高校毕业生,劳动保障部门要建立专门台账,免费提供政策咨询、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服务;并组织他们参加职业资格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或就业见习、创业培训,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等;对失业时间较长的毕业生要重点援助。地方政府要采取综合措施,力争到年底使半数以上返回原籍登记失业的毕业生能够实现就业。
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等14部门《关于切实做好当前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鄂教学[2006]17号)第五条:毕业生离校前,各高校要做好待就业毕业生的登记工作,以各种方式提供后续就业服务。有就业愿望的应届毕业生当年9月1日后仍未就业的,可到入学前户籍所在地县以上劳动保障部门免费办理失业登记。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负责统计截至当年12月31日当地应届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信息。对已进行失业登记的高校毕业生,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人才交流服务机构、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及各类职业介绍机构提供免费职业
指导和职业介绍服务。对已进行失业登记的高校毕业生,到定点培训机构参加职业培训的,给予一次性职业培训补贴;对有创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参加3个月以上创业培训并取得了工商营业执照的,给予一次性创业技能培训补贴。
四、帮助家庭困难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
[2007]26号)第六条:高等学校要针对困难家庭毕业生的特点和需求开展就业指导,提供“一对一”的就业服务和重点推荐,并尽量给予适当求职经济补贴。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援助工作纳入政府援助困难群体就业的政策体系。各级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招录工作人员,不得违反国家规定设立收费项目,对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减轻求职负担。各地有关部门要对离校后回原籍的“零就业”家庭未就业毕业生进行逐户逐人登记,优先安排进入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给予见习补贴,并实施重点帮助,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和公益性岗位帮助。民政部门要按照有关政策和规定,对符合条件的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给予最低生活保障或临时救助,切实把党和政府的关爱落实到困难毕业生身上。
民政部门办公厅《关于对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困难毕业生实施临时救助的通知》(民办函
[2003]116号)文件第一条:凡高校毕业生(含大学专科、大学本科、研究生)因患病等原因短期无法就业且生活困难的,由高校毕业生户籍迁入地所在民政部门参照当地低保标准,给予临时救助,享受临时救助的时间最长不得超过一年,一年后家庭生活仍有困难的,按有关规定申请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或其它社会救济。
五、“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优惠政策
《关于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通知》(中青联发[2003]26号)8项政策支持:
服务期间,中央财政给予必要的生活补贴(含交通补贴和人身意外伤害、住院医疗保险)。服务期间,计算工龄,党团关系转至服务单位。本人要求户口和档案保留在学校的,按规定保留两年,在此期间,档案管理机构对保管其档案免收服务费用;本人要求将户口转回入学前户籍所在地的,公安机关按照规定为其办理落户手续,人事、教育部门所属人才交流机构负责办理相关手续,人事部门所属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免费提供人事代理服务。服务期满落实工作单位后,公安机关按有关规定办理户口迁移手续。
服务期间,可兼职或专职担任所在乡镇团委副书记、学校及其他服务单位的管理职务。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报考研究生给予加分,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具体规定在当年的研究生招生政策中予以明确。
服务期满考核合格考党政机关公务员的,可适当加分,同等条件下,应优先录用,具体规定由省级公务员考试录用主管机关在当年招考中予以明确。
服务期满,对志愿者作出鉴定,存入本人档案;考核合格的,颁发证书,作为志愿者服务经历和就业、创业的证明。
服务单位应向志愿者提供食宿等必要的生活条件;在录用党政机关公务员和新增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时优先录用、招聘志愿者。
服务期为1年、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授予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铜奖奖章。服务期为2年、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授予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银奖奖章,表现优秀的授予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金奖奖章,表现特别优秀的推荐参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中国十大杰出青年、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国际青少年消除贫困奖等评选。
《关于做好2004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工作的通知》(中青联发[2004]16号)明确有关政策并新增部分政策:
服务期满1年考核合格,报考研究生的,总分加10分;各高校出台的政策如优惠于此政策则参照高校政策;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服务期满1年考核合格,可以应届高校毕业生身份报考国家机关公务员;报考中央国家机关和东、中部地区公务员的,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报考西部地区公务员的,笔试总分加5分。
服务期间,户口和档案保留在毕业高校,免收服务费用。服务期满后,学校再发报到证。服务期间,享受往返于入学前户籍所在地与服务地之间每年4次火车硬座票半价优惠。对于上学期间办理助学贷款,服务期间还贷确有困难的,各高校应积极协调银行等有关方面,为其展期还贷提供帮助。
有条件的高校可拿出部分奖学金用于鼓励和引导大学毕业生到西部基层开展志愿服务。《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报考硕士研究生享受优惠政策的通知》(教学厅[2004]18号):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并完成服务期、考核合格的志愿者,符合报考条件,在服务期满后三年内报考硕士研究生,可享受初试总分加10分的政策;在同等条件下招生单位优先录取。
六、湖北省“三支一扶”计划优惠政策
《关于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础从事“三支一扶”工作的实施意见》(鄂人[2006]16号):
各级教育、财政、农业、卫生、扶贫开发办、团委等部门要积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服务期满的“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扎根基层。原服务单位有职位空缺需要补充人员的时,应优先考虑接收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县、乡各类事业单位,有岗位空缺的需补充人员时,也应拿出一定岗位通过人事部门考核直接聘用这部分毕业生。
“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服务期满自主创业的,可享受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小额贴息贷款担保等有关政策。凡达到国家与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或贫困乡镇基层工作,并达到国家规定服务年限。符合相应条件的,可按有关规定享受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政策。
对“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报考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时,笔试成绩增加5分。在今后招录公务员时,要按鄂办法[2006]32号文件规定,通过拿出部分专职职位指标以及其它优惠政策,优先招考录用。
参加“三支一扶”的高校毕业生,录取为研究生的,学校应为其保留学籍3年。凡到恩施州、扶贫开发重点县与省里明确的贫困乡镇服务3年以上,服务期满后3年内报考硕士研究生的,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对从事支医的志愿者,可结合卫生系统青年志愿者项目,在其未获得医疗执业资格前,与城市医院下派的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一起,采取一带
一、传帮带的方式共同开展支医服务工作。支医经历应作为城市医院招录人员、优先晋升职称的依据。各级教育、农业、卫生、扶贫开发办等部门要采取多种措施,充分挖掘本系统就业岗位,积极吸纳“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到本系统工作。各级人事部门要为“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建立专门的、及时更新的人才数据库,动态掌握他们的情况。并且广泛搜集各类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信息,动员各用人单位接收“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有针对性地提供就业指导和推荐等服务,帮助其落实就业单位。
对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根据本人意愿可以回到原籍或到其他地区工作,凡落实了接收单位的,接收单位所在地区应准予落户。进入国有企事业单位的,由接收单位按照所任职务比照同等条件人员确定其职务工资标准;其服务期限计算为工龄。对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在今后晋升中高级职称时,同等条件下优先评聘。对在支教工作中表现优秀、愿意调入农村学校或继续留在基层从事“三支一扶”工作的,可以低职高聘。
七、“湖北省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优惠政策
《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07年资教生选派工作的通知》(鄂教人[2007]1号)9项优惠政策:
考核合格的资教生,每人每年奖励5000元,按学年发放。对借有国家助学贷款的毕业生,此奖励款优先用于偿还贷款。
资教生的工资由县(市)按照国家规定的定级标准列入财政预算,按月足额;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
毕业生来自具有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的高等学校、符合推免资格的,可先取得研究生入学资格,服务期满后再回校攻读硕士研究生。
根据自愿的原则,毕业生的户口档案关系可保留在原就读高等学校或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也可直接转入县(市),免收户口档案托管费。
对非师范专业的毕业生,由教育厅出资组织相关培训,免收教师资格申请认定费。
凡到恩施州及比照实施西部大开发有关政策的县、市(区)服务3年以上,服务期满3年内报考硕士研究生的人员,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给予适当优惠。
服务期考核合格的资教生,经选拔可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服务期内表现特别优秀,服务期满愿意继续留在农村乡镇任教达一定年限的人员,经过选拔,由省教育厅出资送到国外培训。
资教生在服务期间,每年暑假由省教育厅组织到汉进行免费业务培训。
第二部分 毕业生就业有关规定
一、结业生和肄业生就业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2005年9月1日起施行)第三十二条:学生在学校规定年限内,修完教育教学计划规定内容,未达到毕业要求,准予结业,由学校发给结业证书;第三十四条:学满一学年以上退学的学生,学校应当颁发肄业证书。
《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第三十八条:结业生由学校向用人单位推荐或自荐,找到工作单位的,可以派遣,但必须在《报到证》上注明“结业生”字样;在规定时间内无接收单位的,由学校将其档案、户口关系转至家庭所在地,自谋职业。
肄业生学校和国家不予以办理推荐和派遣手续。
二、患病毕业生就业
《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第三十七条:学校应在派遣前认真负责地对毕业生进行健康检查,不能坚持正常工作的,让其回家休养。一年内治愈的(须经学校指定县级以上医院证明能坚持正常工作的)可以随下一届毕业生就业;一年后仍未治愈或无用人单位接收的,户口关系和档案材料转至家庭所在地,按社会待业人员办理。第四十四条:毕业生报道后,发生疾病不能坚持正常工作的,按在职人员有关规定处理,不得把上岗后发生疾病的毕业生退回学校。
三、毕业生申请自费出国留学
《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第三十五条:符合国家规定申请自费留学的毕业生,要在学校规定的期限内提出申请,经批准后,学校不再负责就业。派遣时未获准出境的,学校可将其档案、户口关系转至家庭所在地再自谋职业。
四、已录取研究生的毕业生就业
按国家计划招收录取为研究生的应届毕业生,原则上不参加就业。因特殊情况需要参加就业的,经征得录取院校(单位)同意,并经学校报请所在地的省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参加就业。
五、《报到证》的使用
报到证的全称是“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报到证”和“全国毕业研究生就业报到证”,它是由教育部统一印制、省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签发,列入国家就业方案的毕业生才能持有的有效报到证件。用人单位以报到证为依据,接收安排毕业生工作,并接转毕业生的人事档案、户口。报到证只能一人一份,由其他部门印制或签发的报到无效。
报到证有色联交毕业生本人自带,作报到的凭证,同时也是接收单位安排毕业生工作、办理落户手续的依据;白联通知联是通知用人单位该生是国家计划招收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应妥善接待安排,应装入毕业生档案一起转递。
毕业生对报到证要妥善保管,不论什么原因,凡自行涂改、撕毁的报到证一律作废。如报到证遗失,应由毕业生本人提出申请,在报刊上声明作废,由学校上报省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予以补发。
六、报到期限
毕业生在领取报到证后,应在规定的报到期限内到用人单位报到,倘若因某种原因不能按期报到,应书面通知用人单位,否则,用人单位有权追究其责任。自派遣之日起,无正当理由超过三个月不去就业单位报到的,由学校报省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批准,不再负责其就业,学校将其户档关系转至家庭所在地,按社会待业人员处理。
七、择业期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公安厅、人事厅、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意见的通知》(鄂政办发[2002]82号)第二条:延长择业期。高校毕业生从毕业之日起,保留两年的择业期。
八、户口档案管理的规定
1、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户口档案管理规定: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3]49号)
第五条:对毕业离校时未落实工作单位的高校毕业生,本人要求户口和人事档案保留在学校的,按规定保留两年。在此期间,档案管理机构对保管其档案免收服务费用。《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2]19号)第七条:对毕业离校时未落实工作单位的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机构对保管其档案免收服务费用。学校可根据本人意愿,将其户口转至入学前户籍所在地或两年内继续保留在原就读的高校,待落实工作单位后,将户口迁至工作单位所在地。超过两年仍未落实工作单位的高校毕业生,学校和档案管理机构将其在校户口及档案迁回其入学前户籍所在地。
毕业生参加“三支一扶”计划户档管理规定:
《关于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三支一扶”工作的实施意见》(鄂人[2006]16号):免费为“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做好人事代理及相关服务工作。服务期间,根据自愿原则,“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户档关系应分别省人才中心与各市州或县(市、区)人才交流中心负责统一管理;也可将户档关系转回入学前户籍所在地。公安机关应按规定为其办理落户手续。
毕业生参加“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户档管理规定:
《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07年资教生选派工作的通知》(鄂教人[2007]1号):根据自愿的原则,毕业生的户口档案关系可保留在原就读高等学校或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也可直接转入县(市),免收户口档案托管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