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仿山镇学区改革经验回顾
仿山镇学区改革经验回顾
2017年,我们定陶区教育实施学区制改革。一年来,我们仿山学区在定陶区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大胆探索,积极创新,并认真学习外学区的管理经验,使本学区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现在我们学区的各项工作都有条不紊的呈良好态势发展。回顾一年来在学区改革方面所做的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新学区管理机制。
1.明确学区管理职责,创新学区管理机制。新学区成立以后,我们就专门召开学区中层领导会议,明确了学区主任的职责、权利和义务;明确学区副校长与学区内各学校的职能和相互关系,强化学区内各小学校长管理权。学区领导班子加强对学区内办学资源的配置、校长教师的调配、学区整体考核和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将各小学校长和学区管理人员工作计入工作量,建立学区管理成效的激励机制。学区领导班子负责监督和管理学区内各学校教学管理、财务、后勤、安全等常规工作。为保证学区工作的正常运行,建立学区各校长联席会议制度。校长联席会议由学区内主要负责人和各小学校长组成。学区每月至少召开一次校长联席会议。会议主要任务:制定本学校的发展规划、工作目标、工作计划,制定并完善学校的各项工作制度,协调、探讨学区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组织开展学区内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安排学区内教育资源等。
2.提升学校管理水平。按照“统筹协调、统中有分、分中有合、统筹有序”原则,建立学区运行机制,统筹推进学区教育教学资源调配、教育教学管理一体化改革,制定学区工作和学区议事、决策制度,建立教育教学、财务后勤、学校安全管理等协作机制,搭提升每一所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
3.成立学区学科教研组。一般以科目为单位成立学科教研组,组长和组员由本学区学校的教研组长和相应学科学科带头人、骨干老师等组成。实行动态管理,组员一般设8至10人。学科教研组负责制订教学教研活动计划和方案,定期开展学区集体备课、教育教学、学期听评课、新教师培训等活动,做到备课、教学、教研、培训成果共享,整体提高学区教师教学能力。学区内学校教师资源共享,学校间实行教师交流、跨校兼课。
二、建设和共享学区资源。
着力构建学区办学资源共建共享新机制,促进学校体育场馆、图书馆、实验室等场所和仪器设备在学区内学校开放共享;促进学区教师资源、教学成果、办学特色、校园文化的共建共享。我学区有几所偏远小学,教学条件较差,我们虽然已给全体教师配齐教学用的电脑,但是偏远小学,有时网络不给力,上不了网,教学过程中不能得到新信息,这就严重地制约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与发展。为了更好的搞好教育教学,我们就把中学的运动场、实验室、图书室、科技活动室等教学设施设备配齐配足,形成共享体制,这就加快推进全区学校教学信息化的步伐,改善了农村学校办学条件。
三、加强学区教师队伍建设。
1、配齐配足学科教师。在学区改革之前,各学校由于小学学生数少、规模小,年级基本上以单班为主,许多老师都要身兼数班、多科,教师工作量大,分身无术,教师主要工作是停留在正常教学上,无法进行学习和交流。成立学区以来,我们根据课程标准、学生规模和教育教学需要,合理核定教职工人数,实行初中、小学统一统筹和动态管理,提高使用效益。今年,我们又从中学调配了6名老师到小学去,彻底解决了小学无音体美专任教师,初中班主任遴选困难的局面,基本实现学区师资配备均衡。
2、加强学区教师培训。支持学区开展以学区为单位的教师培训、校本培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及教研能力和水平。学区培养薄弱学校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实行“带徒”模式,整体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四、全面提高学区教育质量
1.统一学区课程实施。学区建立健全教育教学机制,加强课程教学实施的统筹,按照国家课程标准,扎实推进教学常规管理,统一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提升课程实施效果,共建课程教学资源,确保开齐开足开好课程。
2.统一学区教学研究。学区实行学区联合教研制度,统筹开展学科备课、教学研究、听课观摩等活动。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从强化备课、上课、作业设计、测评批改、研训参与、班主任工作、辅导等方面健全制度。学生工作从强化作业完成、测评讲评、辅导(练习讲解)、习惯养成等方面健全制度。环境改进从强化学校(班级)卫生、班容班貌等方面统一健全。
3.共育学生核心素养。学区统筹组建德育工作团队,共同研究和推进学区德育工作,共享德育资源。注重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整合体育艺术教育资源,培养学生健康体魄和艺术素养。加强劳动教育、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协作,组织协调开展学区内学校学生共同参加科技、社会实践等活动,培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4.共创学区文化。学区大力推进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着力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和学区文化。在传承、提升学校原有文化底蕴的同时,从学校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方面拓展延伸,加快融合,构建互励共进的仿山学区文化,形成良好育人环境。
5、留住优质生源。由于我们仿山镇的地理位置特殊,每年的初中招生是最令学校领导头疼的一件大事,往年由于种种原因,仅在这一项工作,学校就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收效甚微。实行学区后,今年我们初中学校招生工作成绩喜人,在校人数突破600人,是学校近十余年最多的一年,且未投入一分钱。
五、下一步的工作中的重点
1、由于中小学学段不同,各小学的特点也不同,学区内的办学思想作风还处于磨合阶段,学区内统一协调的完全理顺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2、继续完善学区管理办公室联席会议制度,合理安排学区内教育资源,研究解决学区管理中的困难和问题。
3、把校园的维稳、维安工作放在首要位置,把安全工作进行精细化管理,做到警钟长鸣,防患于未然。
4、着手打造学区共同的教研工作,严抓教学质量,加大师资培训。以课堂教学为抓手,大打造学区特色品牌,根据学区学校实际,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充分利用外部优质资源,联合打造我学区特色品牌。
5、继续加强实施学区教育教学联动管理,推进课堂教学现代化的实施,打造高效课堂,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6、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合理搭配师资,实现教师队伍双向有序流动。
经过一年来的辛苦工作,仿山学区的教学工作正有条不紊的向前推进,我们将朝着“教研交流、资源共享、促均衡、求发展”的目标披荆斩棘,争取在改革的道路上不断创新,加速实现定陶教育“优质、均衡、快速”发展。仿山学区 2018年9月26日
第二篇:仿山镇中学2016-2017德育工作总结
仿山镇中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德育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培心育德的原则,为全校师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通过扎实的德育教育活动,形成了良好的育人环境。我们稳步推进“8816”八德教育工作体,系深入开展了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以及理想教育、感恩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并通过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最终把学生培养成为会沟通,懂礼仪,有道德的社会人。
一、本学期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围绕德育工作目标开展系列教育月主题活动
9月——孝主题月,举行知恩反哺、“孝”文化书画比赛活动;10月——悌主题月,举行“兄爱弟尊 姊妹相亲”、“心连心手拉手”活动;11月——忠主题月,举行“我爱我校”演讲比赛、爱国歌曲歌咏比赛活动;12月——信主题月。举行“诚信超市”、“做一个讲信用的人”演讲比赛活动;每周制定每周的德育计划,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二)、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打造“学习型”团队
班主任工作就要走进学生的心灵,在建设“学习型班主任群体”上我们作了如下工作:
1、开展了隔周一次的班主任例会,德育处主讲本周的教育主题活动、德育处小结近两周德育工作情况。共同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并交流体会与收获。进行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2、抓实“班主任工作常规”,坚持做好日清工作,每月进行星级评价及班级评价促进班主任工作及时完善。
3、进一步完善班主任工作的激励制度,加强班主任工作调研,对班级管理实行动态跟踪。坚持评选师德标兵、大力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挖掘本校先进教师的典型事例。
(三)、加强学生管理、提高整体素质
1、继续规范学生行为、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我们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做人习惯、做事习惯及学习习惯作为教育的目标;政务处以日清简报的形式落实对各班进行考核。开展了“向不文明行为告别’的主题讨论及宣誓活动。通过活动,学生把口头上的要求内化成了实际行动。开展了弟子规进课堂活动,由政治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学生通过写心得体会及演讲大赛,主题班会等形式加深感悟并在日常生活中身体力行。教育学生文明上网,合理使用QQ。我们通过学生自评或互评评出星级学生,学生星级评价包括十星:文明礼仪、关心他人(集体)、热爱劳动、尊敬老师、行为规范、孝敬长辈、保护环境、博览群书、学习进步、才艺双馨。利用每周升旗仪式中的国旗下讲话,有计划地进行“弘扬中华美德,倡导文明新风,共建和谐校园”的国旗下讲话。
2、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我们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学生感恩意识。在教师节我们举办“感谢师恩”的主题班会。提倡学生给教师写感谢信。组织学生观看了一横感恩演讲视频。同时举办了观后感演讲大赛。同时开展“感动校园人物评选”活动,让学生获得了真情的沐浴,心灵的震撼,我们通过这样的活动,引导学生健康向上,举止文明,以先进人物事迹激励自己,以先进人物的精神鼓舞自己,用感恩的心态面对周围的人和事,极大激发了同学们积极进取的热情。
3、引导学生自主管理,让每个学生自主成长
教育的作用是实现人的潜能,我们的教育目的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能够自主发展的人”。本学期继续加强与完善。在志愿服务方面更强调了志愿班的服务意识,学生会纪律部的督导工作进一步加强。整个校园在学生的管理下井井有条。
(四)、加强平安校园建设,强化学生的安全教育、法制教育。
我们把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作为德育工作长期坚持的重点。各班把安全教育、法制教育贯穿到整个教学工作中,常抓不懈,充分利用校会、班会、班级活动课等进行教育,规范学生的活动。通过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使学生树立安全意识。为了增强学生的消防意识和安全意识,提高自我防护和自救能力,我校12月17日上午大课间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消防演练暨灭火器材培训活动。活动由后勤邓校长主持。游主任现场讲解了灭火原理、灭火器的类型、灭火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和动作要领。随后模拟火场,对照讲演方法和步骤,进行了灭火演示。部分学生代表进行了使用灭火器扑灭火险的亲身体验。通过此次消防灭火演练,给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消防安全课,让同学们树立起以“安全”为主的自我保护意识,掌握了灭火器材的使用和灭火操作的基本方法,提高了学生面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和处置能力。同时进行了法制教育宣传,我们开展主题班会、法制征文、手抄报、黑板报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教育学生要知法、守法、护法,用法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五)、抓好体育工作,阳光健康见成绩。
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的校园体育锻炼时间,以学生《体质健康》为重点深化体育课堂教学、运动队训练等项工作,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加强大课间操、升旗、集会纪律。因地因时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趣味性强的课外活动,1月6日至8日,我校冬季拔河比赛在操场隆重举行。比赛中,各班参赛队员表现出极强的班级凝聚力,赛出了水平,赛出了风格。在震耳的“加油”呐喊声中,参赛队员鼓足干劲,咬紧牙关,全力以赴,奋力争夺。全体师生沉浸在比赛的激情中。学校领导亲临赛场指导并为队员呐喊助威,把拔河比赛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二、存在的问题
1、班级事事有人管推行中有些班级落实不到位,管理存在盲区。
2、志愿服务有管理不到位,服务意识不强现象。学生会工作有待进一步完善。
3、学生卫生习惯、心理健康、安全法制方面仍需进一步加强。
4、个别老师管理方法生硬,管理方法仍需更新。对学生疏导不够。
5、家校合力方面仍需加强研究。
6、全员育德方面需进一步加强。
2016年1月
第三篇:改革经验
新课程改革经验总结
在上级有关部门的领导与指导下,学校全体教师积极转变观念,始终坚持以现代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坚持实施素质教育,以饱满的热情和强烈的使命感投入到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实践和探索行列中。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校教师们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积极推动我校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构建多样化、现代化并具有我校特色的教育教学模式。现将我校推进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如下:
一、新课改中的主要做法
(一)精心组织,认真规划,措施到位
1.深入学习,提高认识。在新课改启动前,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反复学习《纲要》和《课程标准》,提高对课程改革的认识,明确课程改革的目标任务,增强课改实验的自觉性,把课改工作作为学校重中之重的工作。
2.认真规划,制定方案。根据课改方案,我校结合校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课改方案,研究探索出一套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校本管理模式,建立自己的校本课程体系,形成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建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制订符合课改精神的师生评价体系,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发展。
3.健全组织,措施到位。学校成立了以校长、教导主任为组长、教研组长为组员的新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分工协作,形成合力。建立了相关的管理制度,如新课程实施方案、校本教研制度、校本培训制度、考核制度等,以此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促进课改理念的行为化。
(二)加强培训,更新观念,提高素质
1.先培训,方能上岗。为迎接课程改革的到来,必须做好教师的培训工作,这是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成败的关键。我校认真贯彻“先培训,后上岗”的精神,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学科培训,并进行考核。通过宣传发动,让全体教师充分认识到课改的意义,充分调动教师参与课改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
2.学同行,共同进步。这就要求我们立足于学校,向兄弟学校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深入挖掘本校教师的潜力,真正形成同行互学互助的局面。先后开展了一系列的新课程改革公开课、优质课、青年教师赛课的活动,力争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密切的相互交流和学习中,老师
们的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得到了很快的提高。
3.广宣传,全员参与。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理解、支持、参与。我们广泛开展了“校长谈课改”、“教师说课改”、“家长看课改”活动,让社会、家长理解课改;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动员家长和全社会支持课改;邀请家长参与听课、评课,引导家长积极参与课改。
(三)突出课堂,优化教学,全面发展
1.深入课堂,跟踪指导。课程改革的落脚点就是课堂教学,为了使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真正的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教学领导经常深入到课堂,检查新课程改革实验方案落实情况,实施新课程、新教材方面的具体做法与措施,师生对新教材实施的反映,教师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或困惑,以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具体办法等问题,通过听课,对检查中出现的好做法收集积累、广泛宣传、大力推广,对新课改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2.注重学法,培养能力。在知识大爆炸的今天,传授给学生多少知识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而是教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和能力才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要求教师从旧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提倡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着眼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目前我校已初步建立了问题情境——共同探究——多项交流——实践应用的课堂教学的结构模式,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自由宽松、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
3.驾驭教材,灵活使用。以往教学,教师都是一成不变的使用教材,不管教材内容是否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心理,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成为教材内容的忠实的阐述者和传递者,而现在我们要求教师,首先要吃透教材,深刻领会教材编写的意图,然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身边找例子,灵活地处理教材,展开课堂教学。通过一段时间的实验,教师们能把学生的生活引进课堂,让学生感到生活离不开学习,学习也离不开生活。
4.转变角色,融洽关系。教与学的方式的根本转变,是此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我们狠抓课堂教学,努力实现师生角色的转变。要求教师创设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的学习环境,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自由、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真正达到师生交往、平等对话,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情感交流,完成学习
任务的合作伙伴,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经过不断努力、改进,课堂上师生配合紧密协调,关系融洽和谐,一种平等、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正在悄然形成。
5.密切合作,加强交流。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靠教师集体智慧的发挥,这就要求改变教师之间彼此孤立与封闭的现象,学会与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间,用更加平等的方式从事工作,与不同学科的教师打交道,和不同的人合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特别强调学科与学科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团结协作,密切配合,实形成学科之间、教师之间相互沟通,协调一致、共同合作的局面,加强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
(四)整合资源,拓展课程,突出特色
1.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我们结合时代需要,加强校本课程建设,使之成为学校办学特色。科学、历史、地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都能自觉结合本地实际和特色,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开展学科教育。这将更好地推动校本课程的落实,形成体现我校学生实际及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完善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体系。
2.广泛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社会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它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使同学们增加了对社会的理性认识,培养了学生认识社会、观察社会的能力,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及团队协作精神,增强了社会责任感,促进了学生和谐、健康地成长。
3.构建德育工作新模式。我校在德育工作中,积极创新德育管理模式,形成自己的德育管理特色。我校始终坚持德育工作为首,引导广大教职工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思想,采取定人、定时、定标的方法,面向全体,侧重后进生,对教育对象实行全程、全方位的管理和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新课改已见成效
1.新的教育理念走进了师生内心。新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关于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深刻革命,对教育工作者、对广大教师来说,是一次全新的洗礼。广大教师对课程改革经历了一个从困惑、到接受、到自觉的过程。课改之初,大家对新课程不以为然,在实践中采取应付甚至抵触的态度。经过反复培训、深入实践,新课程的主要精神、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正在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广大教师能够自觉地用新理念、新思路和新方法进行教育教学,初步改善了以往的传统观念和传统方法。受惠于新课程的广大学生,改变了对学校的看法、对教师的看法、对书本的看法、对学习的态度。
2.学生的自主发展得到实现。由于新课程改革重视学生的自我学习和主动发展,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践、创新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一是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浓了,实验年级的学生厌学情绪明显减少。二是学生学习自主性增强了,很多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探究,课堂发言积极。三是动手实验能力明显提高,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动脑动手能力,学生课堂气氛活跃,积极参与师生互动,一改过去只是死读书、读死书的被动局面。四是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明显提高。自主发展、主动学习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大多数学生表现出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问题学生明显减少。
3.教师的专业成长迈开了步伐。新课程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校为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条件,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一是通过新课程的实施,广大教师丰富了理论知识。多元智能理论,构建主义理论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对现代教育理念也有了一定的研究和理解。二是教育观念发生了较大转变。很多老师已不再把知识传授作为教学的唯一目的,而是用新的课程观、新的教学观、新的学生观、新的发展观来看待学生。三是教学方法发生了较大变化。多数教师不同程度实现了角色的转换,改变了传统的陈旧的教学方法。由较单一的知识传授开始转为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课堂教学开始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培养。四是教师的教研意识增强了。过去很多教师备课依靠现成的“教案”,现在不少教师都能根据教学实际情况,不断地进行探索、研究、反思,探索出适应新课程教学的新路子,很多研究成果在全县新课程实施中得到了应用。
三、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1、教育教学观念需要进一步转变。几年来,尽管教师们先后接受了多层次多方面的课程改革培训,并参与了新课改的实施,但是对于一些老
教师来说,在漫长的教学生涯中所形成的观念、态度和习惯等,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全部转变的。同时,新课程的一些理念本身也需要深入探索,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所有这些都影响到教师观念的更新。新课改中不仅要更新教师的观念,还要更新学生的观念、更新家长的观念。尤其是家长,他们受了多年被动教育,思想上也会有不少不合时宜的东西。只有当教师与学生及其家长的教育观念和实践步伐协调一致,才能取得课程改革双赢的结果。
2.如何处理好课改与中考的关系。中考虽然在不断革新,但笔试成绩仍然起决定性作用,广大的师生仍然淹没在题海战术中而不能自拔。可以说,现行的中考模式与新课改的理念仍存在较大的距离,难以对学生综合素质实行全面考核。中考成绩对一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在现阶段是不可低估的,怎样处理好课改与中考的关系,始终是困扰课改实践者的一大难题。因此,真正体现能力,重视全面发展,承认个体差异,注重学习过程,较好地把握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是中考改革必须要考虑的因素,同时,还要做到评价的公正、客观,并且容易操作。
当然,任何教育改革都会伴生许多的问题,但只要其方向和主流是正确的,我们都应该努力去追求。新课程实施以来,其所倡导的民主教育,鼓励人的个性化发展,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等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并对我校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们会一如既往地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
白马中学
第四篇:仿山镇中心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
中心学校开展“诵读经典”读书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配合省市县“百万图书进校园”活动,充分利用现有图书资源,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提升师生的文化素养,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根据山东省教育厅制定的《齐鲁教师读书计划》精神要求,经研究,决定在全镇实施“诵读经典”读书活动计划。
二、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三、活动主题:“与经典同行,与好书为伴”
四、活动对象:全镇小学师生(包括校领导)
五、活动时间:2012年10月---2012年8月
六、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促使学校建设好图书室、阅览室。利用好学校图书资源,将学校打造成“书香校园”。
2、通过活动,培养全镇师生的读书兴趣和阅览群书的好习惯,提高师生文化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学生纵身发展奠基。
七、实施办法
(一)教师读书活动
1、教师要根据本方案要求,结合自己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制定个
人“读书计划”。
2、学校要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结合本校实际和教师队伍现状,确定本校教师必读、选读书目。一般来说,教师要认真读好四类书籍:一读教育专著,提高自身理论素养;二读教育期刊杂志,了解教育教学新动态,学习新的教学方法;三读学科书籍,增长学科知识,增强学科教学能力;四读文学经典书籍,与大师对话,涵养人文精神。
3、学校要设立教师读书课,教师每周不少于2课时进图书阅览室。
4、学校要鼓励教师自主选读,在读书内容、时间、方法等方面,为教师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选择机会。教师要做好读书笔记,每月不少于2000字。
5、学校每学期要开展一次全体教师“共读一本书”活动,共同阅读,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二)学生读书活动
1、学校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和发展要求,精心制定学生读书计划,确定本校学生必读、选读书目。
2、学校要有效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各班开展“晨读、午读、晚省”活动。“晨诵”为每天早晨到校后至预备上课前10分钟。可以经典诗文为主。“午读”为每天中午学生到校后至预备前半小时。可以浏览经典名著(篇)为内容,每天欣赏一篇美文或连续欣赏一部经典作品。“暮省”是学生每天晚上抽出一定的时间在“读书成长册”上记录晨诵、午读的主要内容,写一些心得体会,巩固阅读成果,或自主阅读
并适当记录。
3、学校要正确引导有上网条件的学生,利用网络化阅读。(如:http://www.xiexiebang.com).4、建立学生“读书成长册”“读书成长册”可以记录每学期读书计划的完成情况,如所读书目,读到的精彩片段、好词好句、名人名言、心得体会,参加读书实践活动的作品、获奖情况等。每校每学期开展一次学生“读书成长册”。
第五篇:萝北县名山镇远程教育经验材料
切实搭建“学用”平台
助推村域经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萝北县名山镇山河村党支部
萝北县名山镇山河村有3个自然屯、203户、654口人,耕地面积1,680公顷,党员总数27名。自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来,村党支部坚持以服务党员、服务村民、服务农村发展为工作重点,高标准建设,规范化管理,人性化教育,努力搭建远程教育“学用”平台,助推村域经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一、搭建“拓宽视野”平台,推动村域经济发展 一是理清了全村经济发展思路。过去,在发展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上,村党支部进行了不懈探索,但一直走弯路、没有显著成效。自远程教育站点开通后,村党支部结合学习实践活动,通过组织“两委”班子成员和党员群众观看外地农村发展专题片和查看资料,结合村屯实际,围绕“保稳定、谋发展、促和谐”工作目标,确定了“打造效益农业、规模牧业、劳务输出”的经济发展思路。几年来,相继建成了奶牛养殖小区、千亩玉米示范带、花子蘑种植基地等8个龙头产业,不断拉动农民持续增收,使村域经济走上了科学发展的轨道。二是培树了农村致富典型。在远程教育“学用”上,村党支部坚持人性化管理、“菜单”式播放的学习模式,事先广泛征求党员群众的学 1
习需求,由党员和农民群众根据自己的想法“点菜”,切实增强了学用的针对性。对村民想上的新项目和想学的技术,站点管理员到县里请专家进行上门重点辅导,增强了学用的实效性。村民关德坤通过观看远程教育节目和专家上门辅导,成功掌握了奶牛养殖技术,奶牛养殖规模由开始的3头扩大到现在的60多头,成为全镇远近闻名的奶牛养殖大户,带动了全村奶牛养殖业的大发展。三是提高了村民的科技素质。村党支部在远程教育工作中坚持“缺什么、补什么,需什么、学什么”,认真制定学习计划,积极开展学用活动,全村党员群众科技意识明显提高,并将掌握的新技术及时运用的农业生产中。2009年全县发生严重春旱,全村党员干部群众通过对网上“喷灌设施在农田中应用”的学习,全面掌握了节水喷灌新技术,当年新打抗旱井150余眼,购置喷灌设施130台套,做到农田喷灌面积全覆盖,创造了大旱之年大丰收的神话。
二、搭建“借鉴经验”平台,加快村屯环境改善 村党支部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为了有效解决绿化、道路修建、公共娱乐设施配套建设、自来水管线设置、清洁能源普及等技术性问题,积极运用远程教育这一手段,充分借鉴外地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使这一系列问题迎刃而解。如在绿化过程中,对如何合理布局不清楚,通过在村远程教育站点的网上查找到的资料,增设了护村林和
规范了畜牧小区的绿化,使村整体绿化更加合理。此外,还充分借鉴外地经验,通过制定村规民约、组建义务清洁队、党员示范街、党员服务区等方式,形成一整套建管结合长效机制,促进了村屯和谐发展。
三、搭建“社会新风”平台,丰富村民文化生活 由于受农村传统的生产生活模式的影响,村民们农忙后最大的消遣方式就是打牌赌博。天长日久下去,不仅消磨了斗志,也引发出了许多家庭矛盾,有的甚至闹得妻离子散,无家可归。自开通远程教育后,首先,将远程教育播放点打造成全村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主场所。山河村在抓好党员干部和村民学习培训,播放实用的科教片的同时,也下载故事片、小品、舞曲等内容进行播放,寓教于乐,调动村民广泛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村远教员黄慧涛,通过模仿钻研,不仅成为本村文艺人,而且成为全县大型演出的文艺骨干。2010年上半年,山河村举办文艺汇演、秧歌比赛、舞蹈表演、篮球比赛等大型活动就多达7次。其次,将远程教育播放点打造成传播文明新风的主渠道。村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开展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文明礼仪等各种教育,使村民更直观的从鲜活的事例中体会、感受,促进了全村文明新风的形成,通过几年来的努力,2010年山河村荣获了全省“十佳和谐”村屯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