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语言教学对语文教改
浅谈语言教学对语文教改的重要性
语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加强语言教学对语文教改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有利于体现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和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
明确语文学科性质和语文教学任务是语文学科理论研究工作的关键。语文学科具有较复杂的性质,不仅具有工具性,还具有思想性、文学性和知识性,但基本性质是工具性。工具性是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本质属性,其他性质都必须通过基本性质来实现,是处于从属地位的。这是最重要的一个论点。从本质属性引出的另一个重要论点是,语文学科性质决定语文教学任务,学科具有什么性质,才能赋予相应的教学任务。这就决定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教会学生掌握语言文字工具也就是进行读写听说的语言教学。语文教学必须不折不扣地完成它的基本任务,并带动其他方面的教学,完成其他任务。因此加强语言教学,是由语文学科基本性质和语文教学基本任务决定的,也有利于体现这两个“基本”。
二、有利于克服课堂教学中“三多一少”的现象 所谓“三多一少”,是指教师讲解课文,脱离课文的语言文字架空分析思想意义多了,脱离课文的语言文字架空分析具体内容多了,脱离课文的语言文字架分析表现方法多了,相反
-1-的语言教学少了。思想意义、具体内容和表现方法不是不可以分析,但必须从课文的语言文字出发,结合语言文字来分析,讲清楚课文是用怎样的语言文字来表达的;而不能架空分析,把语文课教成政治课、故事课或者一般常识课。从当前大面积学校来看,这种“三多一少”的教学现象还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为何产生“三多一少”现象呢?原因是多方面的,课文里未明确提出语言教学要求,任课教师不重视语言教学,或者在语言教学方面缺少准备,这些都是造成“三多一少”的重要原因。架空分析虽然也要准备,但总比准备语言教学容易些;而要教好语言,必须对课文反复揣摩,仔细分析,认真研究,非下苦功夫不可。加强语言教学,就要对每篇课文在语言教学方面提出明确的要求,教师应当按照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备好课、教好课。这样才能有利于克服“三多一少”现象。
三、有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笼统地说,语文教学的每项改革,不论大小,只要是合理的,都会对提高教学效率有所帮助。但从根本上说,只有加强语言教学,才能带动整个语文教学的各项改革,全面提高教学效率。当然还要看语言教学是怎样进行的,进行得好,才能真正起到提高效率的作用。这就需要坚持正确的教学原则。在阅读方面,语言教学应当确立这样的基本原则:从语言文字出发,领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文学形象、文化知识),然后再
回到语言文字。重要的是要抓好两头。从语言文字出发,而不是架空讲思想意义、文学形象或者文化知识;初步领会课文的思想内容以后,还要回到语言文字,从而进一步学习这些思想内容、文学形象或者文化知识是用怎样的语言文字表达的。抓好这两头,才能把好的语言真正学到手,同时对思想内容、文学形象或者文化知识也会有更深刻的领会。在写作方面,也要从每次作文提出的语言文字要求出发,经过立意和构思,仍回到语言文字,在语言文字的表达上下工夫。如何表达好语言文字,是作文练习的重点。语言教学只有坚持上述原则,才能保证教学效率的提高。
提高语言教学效率还应注意的是,教师和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需要加强信息意识。教师每次提供的语言信息,都应当具有一定的新意,即使有重复必要,也要结合新的语境,引导学生加深理解。切忌单纯重复,反复炒冷饭。初一讲过,初二又讲;初中学过,高中又学;讲来讲去还是几句话,学来学去还是老一套。这就容易使学生对语言教学失去信心,甚至产生厌学心理。学生方面也需要加以配合,有灵敏的信息意识,随时捕捉教学中的一些语言信息,经过不断积累、综合、消化,逐渐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师生共同关注语言信息,教学效率才能提高。
三、有利于教会学生写好字、写通文章
民间有一种传统的看法,看一个人有没有学问,先看字写得好不好,文章写得好不好。这种看法自然比较简单化,但写好字和写通文章确实很重要。字写不好,东歪西倒,断臂缺腿,甚至像画符一般,怎能让人认清?文章写不通,错别字连篇,前言不搭后语,又怎能表情达意?即使真有学问,也会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还有一层意思,通常说字如其人,也说文如其人,字写不好,文章写不通顺,或多或少反映出其人在写作方面要求自己不够严格,思维不够严密,态度不够严肃,作风不够严整,当然还有缺少写字和作文素养的问题。现在很多中学生写不好字,也写不通文章,社会上很有意见,认为语文老师没有负责教好。这已成为相当普通的问题,如果中学学了六年语文,连写好字和写通文章都不能过关,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究竟算完成了没有?这里还要说一说写好字和写通文章的标准。写字只要求笔画清楚,字体端正,行款整齐;能写得美观一些当然更好,但不作为普遍要求。写文章要求用词准确,句子完整,句意明确,段与段之间在结构、语意和语气上连贯,段落层次清楚,思路明晰。文章能达到这几条就算通顺,然后在写通的基础上逐步要求写得好。这样的标准似乎都不算高,但要达到也并不容易。教师必须懂得怎样教,并严格要求学生;学生必须学得有兴趣,并严格要求自己。如果一个班学生,经过几年学习,全部或者大多数能写好字和写通文章,就可以说
是完成了语言教学两项重要的任务,是语言教学在这两项任务上取得很大成功的表现。可以肯定地说,加强语言教学,必然有利于教会学生写好字、写通文章。
四、有利于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养成学习语言的良好习惯
语文学科的课外读物是很广泛的。有配合语文课本的课外语文读本,有联系课文的文学作品和其他著作,有语文课外阅读书目推荐的必读书和选读书,还有各种语文报刊等。如果学校图书馆设备较好,要求学生经常翻阅报刊,再读几本自己所喜爱的书是不成问题的。现在一般学生在课外除了完成作业以外,有时间也很少读课外书,主要原因是缺少课外阅读的要求和指导。学生有兴趣就读一些,没有兴趣就根本不读,可以说是处于放任自流状态。就是读课外书的学生,也只是随便看看,看到哪里算哪里。学生比较爱读文学作品,但往往读得很快,只关心故事情节,很少注意学习语言。课外阅读是学习语言的广阔天地,语言教学应该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教师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必要的指导,鼓励他们多读好书,要求他们从课外阅读中不但要学习思想和知识,还要学好语言,学习作者是用怎样的语言表达思想和知识的。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举行一些有兴趣的语言欣赏会或者座谈学习语言的体会。这样课内外配合起来加强语言教学,学生的语言能力就会更快地提高,并
能逐渐养成在课外阅读中学习语言的良好习惯。
五、有利于培养学生在语言学习方面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语言教学要鼓励学生多动手,在实际操作中获得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能力。例如,碰到生字难词,就查字典;字典查不出,再查词典;有条件的还可以查辞海。要弄清楚一句话的出处,就找有关的资料;一本书里找不到,再找另一本书;几本书里都找不到,还可以在网上找或者向老师请教。特别是高中学生,碰到语言上有什么问题要动手做些研究工作。作文是语言能力的综合表现,写一次作文,从命题、立意、构思、选词、成文、修改到誊清,可以说是上一堂语言综合练习课,是培养语言动手能力的最好方式。除了作文以外,还可指导学生写日记,写读书笔记,写广播稿等,增加他们动手学习语言的机会。有电脑的学校和家庭,学生更能通过电脑阅读和电脑作文学习语言,培养使用现代科学技术的能力。这些都说明加强语言教学,有利于促使学生从多方面动手学习语言。
学生在语言学习中也是可以创新的。这里所谓“创新”,是指所表达的语言具有新意或者反映出新的事物。例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课文思想内容发表了独到的见解,这是创新;在作文里对某一问题提出独到的看法,这也是创新。又如,对课文里某个词的用法提出质疑,并说出充足理由,这是创新,-6-
学生作文里语言很有特色,个别词句简直是神来之笔,令人耳目一新,这也是创新。总之,加强语言教学,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六、有利于促使学生参加语言的社会实践活动
学习语言,适当联系社会实际,能丰富语言内容,增加实用价值。例如阅读,读好语文课本固然重要,读些课外书作为补充也是必要的,但还要走出去读一读社会这个大语文课本,社会上使用的语言是丰富多彩的。你可以了解商店里的广告写了些什么,售货员是怎样介绍商店的;了解市场里是怎样分门别类标明商品名称和价目的,摊主和顾客讨价还价又是怎样对话的。在这些地方能看到或者听到富有特色的实用语言,体会到运用语言的各种技巧。又如写作,在教室里命题作文,学生往往咬笔杆,抓头皮,冥思苦想,还很难想出写些什么,也找不到好的语言来表达。如果走出去参加一次语言实践活动,情况就会不一样。你可以参观居民社区建设,写社区的新貌;或者采访老年公寓的老人,记下他们热情的谈话;或者参加当地组织的志愿服务,写服务工作的体会;或者调查一条街里商店店号用字规范化的情况,写调查报告,等等。经过这些活动,有了新鲜的材料,还学到不少生动活泼的语言,那就大有可写了。这是一种活的语言教学,是课堂里学不到的,是加强语言教学应当采取的有效办法。
七、还有利于学好其他学科
语言文字是学习的基本工具,加强语言教学,必然在语言表达方面对学好其他学科有所帮助。例如语言文字学好了,在外语方面就有助于语言翻译并可对两种语言加以比较,在数学学习中能更好地领会题意和表述答案,对于理化生写好实验报告也有帮助,也有助于政治课写好小论文,等等。当然在另一方面,学好其他各科也能扩大语文课所学语言的知识面,增强语言教学的科学性和综合性。
综上所述,加强语文言教学是当前国家经济建设和培养人才的迫切需要,是以语文学科性质和任务两个“基本”为主要理论依据,是促进语文教改和在语文课落实素质教育的根本措施。应当从两个“基本”出发,以语言教学为整个语文教学的基础和核心,制订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更新教材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实现更加全面而彻底的改革。必须着重指出的是,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理论认识有待深化,如何建立教学体系需要多方面研究,整个改革务必经过严格的试验和科学的总结。总之,加强语言教学实为促进语文教改当务之急,让我们为开创语文教学新局面而共同努力吧!
第二篇:视听语言 教改
职影视类专业《视听语言》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摘 要 本文旨在通过对高职影视类专业《视听语言》课程教学现状 的调查分析,探索适合高职学生、适应这门课程特点的教学新方法。关键词 视听语言 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3-0003-02 《视听语言》是高等院校影视类相关专业的基础课,在本科院校开设,在高职院校也开设。一直以来高职影视类专业沿用本科院校《视听语言》 教材,借鉴本科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遇到了严重的不适反应,教师倍 感疲累,教学效果却不够理想,学生倍感枯燥,学习热情持续走低。本文 旨在分析目前高职影视类专业《视听语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认识误区,并探索适合高职学生、适应这门课程特点的教学新方法。
一、课程定位及认识误区 《视听语言》是影视类专业的基础课,也是部分影视艺术专业的主干 课程,内容主要涉及影视应用理论的基础知识,包括视听语言的基本构成 元素及其组织语法、镜头语言和听觉元素的应用与结合等,具有基础性、专业性和应用性的特点。该课程也是摄影摄像、剪辑、编剧等实践创作类 课程的先导,起着沟通连接影视理论与影视实践的重要作用,因而将之作 为基于实践的理论课较为合宜。而从目前这门课的教学情况来看,还存在着许多陈旧的观念和认识误 区。1.作为纯理论课,忽视实践教学。在一些院校,《视听语言》被定位 为一门单纯的影视基础理论课程,老师照本宣科介绍视听语言的一些基本 概念,学生死记硬背这些理论,到头来都还给了教材,对后续的实践创作 课程毫无帮助,影视创作中所必须具备的“镜头感”“视听思维”成了口 头上的专有名词。实际上,《视听语言》课程的教学目标不应仅满足于视 听语言基本理论的掌握,而应将培养“视听思维”,学习如何通过视听方 式来进行叙事、表情达意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2.教学方法上高职与本科无区别。在一部分高职影视专业的教师看 来,《视听语言》课是影视类专业本科和高职的共有课程,内容浅显易懂,高职可以直接照搬本科的课程目标,沿用本科教材,借鉴本科的教学方法。然而实践证明了这种直接移植的教学方法存在诸多问题,理论内容过多,实践创作被忽视,教学方法相对单一死板,无法激发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课堂授课效果不理想。
二、教学改革探索 笔者在几年的视听语言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总结出一 些适应高职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新方法、新举措。1.强化实践教学 《视听语言》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需要协调理论和实践的 比重。笔者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总结出一些具体的方法。(1)简单拍摄练习每节理论知识点讲完后,让学生利用自己手中简单的设备(如相机、手机)进行拍摄练习,这样可加深理论的理解,帮助知识点的消化。例如 在讲完构图的原理和方法后,可以让学生拿着自己的手机、相机去拍摄各 种构图形式的照片,然后在课堂上集中对学生作品进行点评,最后再总结 强调,学生在今后的创作中就会很自觉地去运用这些构图方法和原理。(2)情境模拟演练 情境模拟演练是一种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实践教学方法,在视听语 言的部分内容教学中适用。如在场面调度这节内容中即可采用这种教学方 法,场面调度的理论知识讲完后,设计一个拍摄情境让学生来扮演导演现 场进行场面调度,场景布置可以尽量模拟真实情境,安排演员,准备拍摄 器材。学生在情境中思考、设计、调度、总结陈述,能让学生深刻理解所 学,并能直接用于今后的拍摄实践。(3)小短片创作 在视听语言理论学习、镜头拍摄练习、分镜头创作练习和简单的剪辑 训练完成后,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视听意识,可以进行一些短小作品创 作的实践。学生3-5 人一组,老师可以命题创作,也可以提出要求让学生 自由创作,短片时间一般控制在5 分钟以内。这一实践环节可充分调动学 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到学习的 全过程中。2.“拉片子”教学法 针对目前《视听语言》课影片分析浅尝辄止、泛泛而谈的状况,我们 应提倡对经典影片进行深度分析,采用“拉片子”教学法。所谓“拉片子”,就是逐格逐段地分析影片,通过细致深入地观摩、解剖一部片子,从而完 整全面地把握它。“拉片子”的过程既是从整体上分析影视作品的文本内 涵、叙事结构和风格特色,也是割裂影片去分析它的所有视听构成元素的 特点和技巧。采用这种方法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消化理论,掌握视听语言 规律,总结视听语言运用经验。3.改革考核办法 《视听语言》课的传统考核办法都是试卷笔试,考试内容都来自书本 教材,学生期末突击死记硬背即可应付,这样无法检验学生对理论的理解 程度,也无法考察理论运用的熟练程度和实际操作能力。在实践教学的基 础上,我把《视听语言》的考核分为书面和实践两个部分。书面部分主要 是考察学生对相关概念、分类、特性功能、原理方法等理论的掌握情况,采用试卷笔试的形式。实践部分主要考察学生的理论运用情况和视听思维 训练情况,灵活采用多种实践考核方法,比如分镜头脚本创作、小短片拍 摄、规定素材剪辑、现场拉片子等等。综上所述,《视听语言》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是奠定影视 创作、制作基础的重要课程,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探索适合高职学生、适应这门课程特点的教学方法势在必行,这样才能转变教师学生双“疲累” 的现状,让这一课程真正发挥其在影视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参考文献: [1]张菁,关玲.影视视听语言[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2]史晓燕,刘璞.视听语言[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1).
第三篇:教改四年级语文教学总结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总结
津北小学 四(2)班张淑萍
本学期,课改在我校三、四年级语数学科中全面铺开。通过一个学期的语文课改教学,对课改中的得与失在此进行总结,以便在今后的课改教学中扬长避短,更好地为课改教学服务。
一、在课改中所得
1、课改真正启迪了学生思维、智慧;
过去的教学模式是教师把持整个课堂讲授,对学生进行知识满堂灌输。现在改变这种模式,运用课改的理念——教师提出教学疑点、难点、重点,把握住一堂课主旨;让学生自己动手去解决疑难问题或小组合作解决。做到这一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旦做到了,也就名副其实地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锻炼了学生学习上独立(或小组)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动了学生的思维运转,从而使学生多方面得到很好地锻炼,真真切切启迪了学生智慧。
2、课改备课是一门功夫课;
看似简单的大家齐备课,每人备一单元备课教案,看似减轻了负担,要想让一堂课改教学课得到成功实施,教师得在备课上下一番功夫才行。首先教师得对教学内容了如指掌、胸有成竹;再是对教参进行钻研(重点、难点、疑点);接下来谋略在课堂上怎样既要自己少讲,又要开动学生 脑筋,让学生围着教学问题(主旨)转,让本堂课的主旨不偏离轨道,还要保证一堂课的教学任务能按时顺利完成,达到预期效果。所以在备课时将重点、难点把握好,所提问题能扼住主旨,不偏不倚,做到精、准、清,简明扼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3、课改训练了学生的说、演、做;
一堂成功的课改教学课不是几个学生独揽课堂,面向的是全班学生。人多,各种性格的学生都存在,学生在课堂上展示时说、演、做、胆量等各有差异。教师得有取向地训练那些说、演、做、胆量有欠缺(如:声音细小;吐词不清,语速过快;不敢举手展示自己的才艺等)的学生,让他们有信心、有兴趣积极参与到回答问题,小组或课堂讨论,上台表演等展示中来,让课堂呈现“全员齐训”的局面。
4、培训好小组长;
课改教学中免不了讨论,其中小组讨论更是课改教学中的主打戏。如果小组
讨论中组长对本组成员组织得不好,小组讨论则会变成无序地吵嚷,变成影响课堂教学的噪音,因此小组长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小组长训练好了,他能有序地组织学生一个一个地发表各自的见解,有序进行讨论,于教学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在课改教学中自己不足之处;
1、课改教学短期内收不到多大的效果,训练学生是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如训练学生独立自主去思考、去探求„„,对一个小学生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时半会,他根本不知道从何下手。现在的学生像巢中的雏鸟,你“喂食”,他就张口“吃”;不“喂食”了,他就静等候着你“喂”,哪晓得自己动手“觅食”。现在教学任务重,当前重视教学质量,速战才是硬道理,所以自己信心不足。
2、分数论高低。当前学生考试分数是教师教书生命线,而课改教学要花大量的时间,如果学生方方面面训练不足,则课改教学是吃力不讨好的做作;即使学生训练好了,短期内教学效果也收效甚微,因为课改重点是培训学生思维模式。
总之,新的课程改革为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挑战,带来了生机,带来了发展,我将努力去探索。
第四篇:教学教改总结
小学语文教学教改总结
卫贤镇草店中心校
郭俊平
我是一名参加工作为期十多年的小学教师,近几年来我紧紧围绕“课堂教学改革”这一中心工作,积极开展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尝试,从一个没有任何教学经验的学生开始,认真学习好的课改经验,课改方法以及课改模式,虚心的向在课改方面取得成绩的老师请教和学习,并在自己的语文教学中大胆的进行了尝试和实践。下面就谈一下自己课改后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心得体会和困惑。
一、语文课堂教学理念的转变
在刚开始的时候自己还处在过去的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分析课文讲解课文,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性。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现在的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所以我尝试着把学生的自主学习作为自己组织教学活动的基本理念,首先在教学活动中做了角色的定位:“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自己进行角色转换和让位,从“前台”退隐到“导演”的角色地位。同时,帮助学生确立主角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自己做学习的主人翁。
二、在探索和反思中逐步成长
有人曾说:“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但反思三年成名师。”在刚开始课堂教学改革对我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在每堂课中或多或少 的都会存在一些问题,为了不使这些问题出现在以后的课堂中,我渐渐的学会了反思。在每上完一节课后反思自己在课堂设计中的问题,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环节,反思问题的设计,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等等。从反思课堂教学慢慢的发展到开始反思自己的教案备写,反思对学生的评价、对学生作业的设计、对教材教法的研究以及对教具和多媒体的合理充分的使用等等,并且把这些问题都写到自己的教后记中,以便及时的翻阅和提醒自己。就这样自己在课改中不断的学习,在学习中不断的探索,在探索中不断的尝试,在尝试中不断的反思,在反思中不断的成长。
三、让精彩与高效走入语文教学的课堂
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教师深厚的语文专业素养都是创设高效语文课堂的前提。优质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理念。我立足于学生,从以下方面来打造高效课堂:
1.一课一得
教学目标定位较准,能让学生一 课下来有所收获。就跟打篮球一样,篮筐太高了学生再怎么努力也投不进,自然就丧失了信心;而篮筐太低了,学生就会轻而易举地灌进篮筐,当然也就没有战胜困难的喜悦。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充分地考虑本堂课的教学要达到的目标,还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
] 2.营造和谐氛围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教师营造和谐温馨的课堂气氛,大胆信任学生,并善于激励学生。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赞许的
眼神,鼓励的话语,肯定的肢体语言都是随处呈现,学生乐学、爱学,学得轻松。
3.以读为本领悟想象
学习语文的基本大法就是朗读,没有朗读的语文课不是一节好课。只有对课文的深刻解读,准确地读,才能点石成金、游刃有余。文通字顺地读、比较读、男生读、女生读、指名读、配乐读、分角色读、入情入境地读、齐读等等,让有效地朗读贯穿全文,让琅琅书声溢满课堂。学生在读中领悟、读中想象、读出理解。学生掌握文本情况如何,完全体现在理解文本后的朗读中。
除了多种形式地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读出感悟、理解,还要引导学生展开合理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4.民主平等探讨交流
语文课堂应是一个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师要放下架子,走到学生身边,与学生平等对话,亲切交谈。在一种师生关系融洽的氛围里学习,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上也才有学生无拘无束的创意表达。
5.课堂提问巧妙精当
提问要尽量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思考,使更多的学生有被问到的机会,并激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对答案置疑辨析。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必须细细揣摩,问到关键处,问到有用之处,问到学生心里去,问出水平来,才能更好的促进教学,利于学生的发展。
6.教学活动灵活调控
课堂上,教师不是倍受关注的亮点,应该把更多的精彩留给学生。要努力缩短学生与老师,学生与教材内容的距离,使他们从心底爱上语文课。还应该充分利用教材、图片、实物及学生情感体验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增加学生的想象力。教师要给学生当堂练写的时间。
在我们的课堂上尽量实现学生 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从这些方面真正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四、自己在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虽然自己在不断的尝试课改,不断的在纠正自身课改中的不足,但是还有许多问题和困惑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注意:
1.课改的理念还不够新,在自己的课堂上还放的不开,还受到旧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妨碍了自己的课改进展。
2.课改的理论知识还不够丰富,虽然有了自己一定的课堂教学模式,但是这种模式还不够明显和完善。
3.对有些教材和课堂教学环节处理的还不够得当。
4.有些课,容量很大,仿佛面面俱到,但真正深入你会发现其实面面未到,那么如何来有效地进行文本解读,定准一节课的教学目标,真正地做到简约、明了?
在以后的工作中,针对自己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问题,我将会认真谦虚的学习和向前辈请教,扬长避短,尽快使自己成长起来,作为一名小学的语文老师,我深感自己的责任之重,因为我们面
对的是刚刚才起步的孩子,他们就好比一张洁净的白纸,将来在这张纸上将会绘制出什么样的图画,就要看我们的这第一笔画的好与坏。在课改的路上我会努力学习和钻研,提高教学效率,画出完美的第一笔。
小学语文教学教改总结
卫贤镇草店中心校
郭俊平
第五篇:语文教改阶段性总结
语文教改阶段性总结
一、教改进展获得的成绩
自学校硬性规定“先入格,再出格”的教改思路以来,老师们积极尝试运用七步教学法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目前,绝大多数教师已经能熟练操作教学步骤,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也激发了学生发言的积极性。
二、教改中发现的问题
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教师点拨的有效性问题就越来越显得重要。以散文教学为例,经典散文具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教学这样的文章,自然也应该做到形散神聚。老师们困惑于跟随学生回答的追问零碎,不能使课堂结构与内容也与散文本身结构那样形散神聚。这实在是问题核心所在。
散文取材看似天马行空,实则以紧凑而集中地结构指向明确的中心。经典散文犹如金刚石,一般散文好似石墨,二者虽然具有相同的构成元素,但因其结构紧密程度不同,所以二者的质地也就不同。处理得当的教学能把金刚石教成金刚石,处理不当的教学却能把金刚石教成石墨。
教师能把金刚石般的散文教得七零八碎,有照顾学生理解思路的原因,依我看,更有对课文内容结构解读力度不足的原因。如果
教师与学生一样只是读懂了课文所写的思想内容,而对作者运思的匠心无心体味,那么他所设计的问题当然也就只能围绕着作者写了什么转来转去,这样金刚石就难免教成石墨了。所以要突破散文教散的问题,首先就要走进言语的深处,把握金刚石的内部结构。
陈之蕃的《失根的兰花》结尾一段是一个具有包孕结构的段落,它以高度凝练的语言浓缩了全文的中心。从“未觉其苦”到“深觉出个中滋味”的情感变化,正是对前文叙事与抒情的照应。从叙事看,它照应前文从在国内到处可以为家到在国外到处均不可以为家的情感突变(主要是四、五两段的内容);从抒情看,它又照应从童年的彩色版画到异国虽身在春天却顿觉飘零之苦的巨大反差。
经典散文紧密的结构也表现在对内句与句之间的关系。了解了这种金刚石般的紧密结构,教学《失根的兰花》,只需三个问题就足够了。第一,问问学生初读读懂了什么,哪个段落最能集中概括文章文章中心。第二,学生找出卒章显志的段落后,就可以接过学生的回答,顺势让其细读文本,具体分析作者从“未觉其苦”到“深觉出个中滋味”的情感变化。第三,这里的“个中滋味”是一种什么滋味,请选择化用文中的语言描述一下。
这样的三个问题,由浅入深,由阅读理解到拓展运用和积累语言,始终照顾到文章金刚石般的结构。这样的处理不仅是告诉学生
金刚石是金刚石,更强调让学生通过言语和段落的组织认识金刚石之所以金刚石的原因。现在的问题是,教师在学生已经明白文章写了什么的情形之下,反复地跟学生唠叨:“看,这是金刚石呀!”无奈,学生因为没有看清文章的紧密组织,所以他所看到的仍然是一滩石墨,一地鸡毛。
越过了文章精密的结构而读懂内容,是文章阅读;研究文章精密的结构如何表达内容,才是语文阅读。语文教学自然应该教语文阅读。语文阅读教会了,文章阅读也会水到渠成。否则,不仅会两败俱伤,而且一味津津乐道于文章阅读,还总是难以摆脱把金刚石教成石墨——把经典散文“搅”成一盘散沙——的尴尬境地。
三、研究对策
小组合作与七步教学法不仅仅是步骤和形式问题。小组合作与七步教学法能否高效操作,与教学内容的安排组织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语文组在三月份结合学校的达标验收课,利用每周四晚业务活动时间,重点研讨七步教学法、小组合作与教学内容的配套问题。通过研讨,老师们提高了文本解读重要性的认识,并初步解决了课堂中心不够集中的问题。
实验中学语文组2009、4、语文教改阶段性总结
实验中学语文组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