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合格论文---莫加元: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状况及其对教育质量的影响

时间:2019-05-14 07:10: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审合格论文---莫加元: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状况及其对教育质量的影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审合格论文---莫加元: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状况及其对教育质量的影响》。

第一篇:初审合格论文---莫加元: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状况及其对教育质量的影响

贵州省广播电视大学

题目:毕业论文

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状况及其对教育质量的影响

名:莫加元

号:077011228 专

业:教育管理

教育层次:专科

校:省成开院

教 学 点:镇远党校教学点 指导教师:左绵云

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状况及其对教育质量的影响

摘要:教师数量严重不足,教师知识结构不合理,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教师流动性小,严重制约了农村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要提高农村教学质量,必须充实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素质。

关键词:农村小学 教师队伍 教育质量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农村教学质量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全国教育质量。当前,农村小学教学质量问题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究其原因,教学管理,教学环境,教学对象,师资状况等因素无不对其产生影响。我是一名在农村从教三多年的教师,就当前农村小学而言,教师队伍状况当属影响教学质量的首要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教师队伍的现状

1、教师数量严重不足

当前,农村尤其是偏远乡镇按编制测算教师数量十分紧张,如我乡背禾小学七个班只有6个教师,而只有一个正式教师,大部分学校仍存在代课教师,而且有一定数量的复式班,绝大多数老师跨语、数两科教学,其他科目尚且不说。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那些跨学科教学和复式班教学的教师,在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班级管理方面只能疲于应付,根本无法深入,更谈不上研究,其教学效果不言而喻。而那些聘用教师根本无法长期使用,且聘用工资一般都很低,因而大多数聘用教师抱有临时观念,也不愿在教学上狠下功夫。现在,部分学校因缺教师已经无法保证最基本的的教学秩序。教师紧缺必然难以保证按计划,难以保证教学质量的稳定提高。

2、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不合理

现有农村小学教师队伍一般绝大部分都是民转公出身。如背禾小学只有一名教师是师范毕业。民师队伍颇有过去鲜明的时代特征,知识水平起点低,只有少数是文革时期的高中生,大多数是初中没有毕业。由于他们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培训,其师德观念、文化素养、对教育界的认识和理解都于实际要求有很大的差异,虽然后来陆续到教师进修学校拿了中师学历,但他们的文化基础和年龄状况,以短暂的培训时间要真正取得合格学历谈何容易。这样的教师队伍,要正正规规地从事教学工作并且要达到一定标准的质量实在是奢谈。

3、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

农村小学现有教师队伍中有60%来自民转公,其中大部分属78年底前聘用的,因此大部分教师已经接近退休年龄。由于他们的文化知识起点低,加之年龄大,难以接受新思想、新方法,从总体上呈现年龄老化、思想僵化、知识退化的局面,对于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他们只感到眼花缭乱,在实际教学中一般沿用老的模式。再则,为数不多的师范学校分来的教师在边远乡村也呈老龄化。因为过去人们习惯服从分配,而近些年来形成了人往高处走的大气候,新分配人员能进城则进城,不能进城则靠城,靠不了城则上交通线,形成了教师分配上的倒宝塔。一方面城镇和交通线上教师超编,另一方面边远乡镇教师多年得不到补充,甚至还有调出,久而久之,过去分配的人老了,年轻人却没了。因此不论是哪个方面来源的教师,在农村乡镇尤其是偏远乡镇的老年化倾向已经越来越严重,其对教学质量的影响也越来越突出。

二、教师现状对教学质量的影响及其应采取的措施

1、充实教师队伍是提高师资质量的首要保证

要解决农村小学的教学质量问题,必须充实教师队伍。没有足够的教师数,就无法改变当前的教学状况,无法撤销潜在的危机,教学质量不但不能提高,还要继续滑坡。我们不赞成把城里的或交通线上的教师放到偏远乡镇“支教”,那样只能增加新的麻烦,只能添乱,其结果无益于改变农村教学面貌,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农村小学需要的是新分配的具有稳定思想的大中专毕业生。一大批大中专毕业生的充实将迅速改变农村教师队伍的面貌,将有益于迅速提高师资质量,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县政府在改编后应从速充实农村教师队伍,切不可因为财政困难而耽误了教育优先发展的地位。

2、教师本土化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由于农村小学教师聘于本地,分配教师也多属回原籍,教师的家庭就在本地,这从一方面军来说照顾了教师的家庭生活,能使教师安心工作,是有益的,而另一方面,由于绝大多数教师是单职工,家庭要承包土地,这样,农村教师与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农村教师一方面在学校的教学任务比城里的教师繁重的多,而另一方面承包土地还要干,而且还要充当主劳动力,他们同时承受着繁重的体力劳动和超负荷的脑力劳动,他们又不是神,又怎能有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教学,又怎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呢!

有人说民教转正了,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有人说说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难道就这样一句轻松的话就可以让他们在属于他们的那个家庭当观察员了吗?靠他们的工资能养活全家并且能为家庭排忧解难了吗?当然是不可能的他们的本人身份虽然变了,但他们将永远因为家庭而摆脱不了生产和家务的圈子。因此,教师的本土化因素一直将继续影响着小学的教学质量。

“普九”之后,凡有质量意识的基础教育的领导,无不在想方设法加强管理,力图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农村小学教学质量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也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要真正解决这个问题,除了农村乡镇及各校加强内部管理外,尤其需要县县政府和主管部门,多解决迫在眉睫的师资数量和质量问题。

3、从不同途径提高现在教师队伍素质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既是学校可持续性发展的基本保证,也是推动学校强化教育改革的根本动力。教育质量的高低,也关键取决于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切实提高师资特别是农村师资水平”的重要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也进一步提出“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所以,在中小学教师总量初步满足教育事业发展基本需求的情况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各校最重要的一项任务,也是学校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而如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呢?尤其是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笔者作以下简单的阐述。

①加强师德建设,以德育人

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明确指出:“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师德是教师的灵魂。只有师德高尚的教师,才真正能称之为教师。培养合格的人才关键在教师。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担负起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四有”新人的重任。教师的师德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对学生的现在、将来、一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首先是加强师德建设。

作为农村学校,师德建设要符合本校实际,要落实到实际中来,千万不能浮于表面,成为“假、大、空”的现象。农村教师,绝大部分都是农村出来的,都体验过农村生活的苦,以此来让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珍惜教师职业,热爱学生,从而加强教师的师德建设。其次,通过开展师生交流活动,增强师生感情。再次,通过“劳模”、“省模”以及优秀教师的典型事情,来感染教师,使教师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染,从而加强教师师德建设。每学期结束后。通过“师德问卷调查”,公开征询学生和家长对教师及学校教育的意见和建议。以端正教师教书育人的态度,使全体教师认识到“教师之本在于师德”。最后,通过“师德标兵”、“优秀教师”的评选活动,加强教师队伍的师德建设。

②重视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教师成为一种专门职业,是社会发展、职业化的必然结果和必然要求。加快教师专业化的进程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成功策略。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职责现在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鼓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名顾问,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拿出现成真理的人,而作为农村教师,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势必比城市教师困难得多。但正因为有困难,才是提高教师队伍质量的关健,才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关健。加强教师队伍专业化的建设,首先是加强教师专业化知识的学习,包括教心学知识,本专业科的知识,职业道德知识、教学理念知识。其次是加强教师的职业技术学习。包括教学技能、实际操作。再次是培养教师的能力,不仅是课堂教学能力,还包括管理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最后是教学方法、教学艺术的学习。农村教师的知识、理念都较为落后,而学习时间又少、学习兴趣不浓,学习目的不明确,再加之工作任务繁重等诸多因素,使农村教师在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上欠下太多的账。另外通过奖励制度使教师进行学历提高学习。结合继续教育,使教师走向专业化,从而加强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③注重教师队伍可持续发展

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那一个人,那一代人的事,必须走持续发展的道路。国家也印发了《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十五”计划》。农村学校的教师队伍在这个方面是一个缺陷,这也是农村教育的一个大问题,教师中常常出现断层的现象,或者出现“瓶颈现象”,以至于农村教育的质量远远落后于城市。加强教师队伍持续性的建设,首先是加强老、中、青教师的配套建设,配套建设不仅是人数比例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作用的问题。让老教师发挥余热,起带头、引领作用,让中年教师起桥梁作用,让青年教师起骨干作用。我校从实际出发,把提高教师素质,特别是青年教师的素质作为学校工作的重点来抓,坚持“勤于分析,善于总结,严于要求,敢于任用”的原则,着力唱好“铸师魂、练内功、压担子、树典型”四部曲,取得了明显成效。另外,坚持老教师上示范课,中年教师上优质课,青年教师上过关课的上课制度,坚持以老带新制度,使教师们一年又一年的形成良性的循环发展。其次是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形成终身学习的制度,使教师们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再次是结合继续教育,加强教师的师资培训,加强教师外出考察的力度,从而加强教师队伍持续性建设,走发展式的道路。

三、加强教师队伍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1、重规矩,加强教师队伍的法制教育

依法治教是21世纪我国教育事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必然要求。国家已经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以法制为基础的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学校必须加强教师队伍的法制建设,认真学习各种法律,尤其是有关教育方面的法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基本方针。

农村教师的法制意识较为淡漠,甚至出现了违法的现象,给学生、给教育都带来了不良的影响,这一点应该引起广大教育者的深思。现在的教育,没有法律作为保障,教育的质量将成为一纸空文,教育将走入歧途。所以学校必须加强教师队伍的法制建设。我校通过制度,将教师的“依法执教”纳入年终考核。通过“四五”普法、“五五普法”进行各种法制宣传,进行法律知识考试,加强教师的法律知识教育。学校也将教育管理与发展纳入法治的轨道,形成与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层次合理、内容完备的法制教育管理。从而让教师提高依法执教的水平,建设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有法制意识教师队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加强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过程,它不仅是教育管理者的任务,也是全社会的任务。也只有建立了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育教学质量才会真正的提高。

2、要加快人事制度改革,消除安逸思想

在保证教师数量的同时,必须加快人事制度改革。要实行聘任制,促成教师危机感,要实行结构工资制,消除在工资分配上的大锅饭。只有这样才能迫使所有教师抛弃安逸思想,激发他们的事业心、责任感,树立敬业爱岗精神,在提高教学质量上下功夫。人事制度的改革必须是统一的、规范的,不能搞百花齐放,否则容易造成混乱。

3、加强管理,加大评估和奖惩力度

在人事制度全面改革前,要加强学校内部管理,除考勤、工作量与奖惩挂钩外,要加大考绩力度。考绩则需要细致,评估要从实际出发,要以全乡评估为主,以校内评估为辅;要以全乡集中奖惩治为主,以校内考绩奖罚为调节,形成较为完善的、影响力较大的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责任心和质量意识。

4、发挥中心校的龙头示范作用,加强乡级教育督查力度

中心校的综合实力一般高于村校,要带动农村小学质量的提高,必须发挥中心小学的示范作用。中心校必须首先强化质量意识,在考勤、考绩、评估、教研等方面实行规范管理,使中心校对村校真正具有示范作用。

同时,乡督查只能强化不能削弱。县主管部门对乡级督查职责要明确,要有具体要求,对乡级督查的管理也要规范,要使他们有事可做,不得不做。乡级督查对各校既要有宏观指导,更要有具体检查、评估、总结,要具体到校到人,切实做到既有督又有查,使每个学校、每个教师能够感受到主管部门就在学校,就在课堂,伴随着教师的日常行为。

参考文献:

1、《学校管理》/郭振武主编.-北京:中央广播大学出版社,2、《教育法制基础》/王悦裙主编、中央广播大学出版社,3、《中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孟繁华主编、中央广播大学出版社,4、《学校管理心理学》/程正方主编.-北京:中央广播大学出版社,

第二篇:农村劳动力资源配置状况及对新农村建设影响

摘要: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全局的、综合的事业,需要发挥各个方面的合力,新农村建设的每一具体目标都会受到若干因素的影响。而人力资源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关键因素。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本文总结了南安市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现状,分析了其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并提出了如何优化农村人力资源配置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南安人力资源优化新农村建设

引言: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于新农村建设,中央文件中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个字进行了表述,同时强调新农村建设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二十个字包括了我们对新农村未来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和政治文明诸方面的价值追求,这无疑是对新农村建设目标的最好概括。那么,如何进行新农村建设呢?笔者认为关键是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南安市是闽南沿海经济较发达的县级市,其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现状对该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1当前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现状

1.1农村人力资源基数巨大,但整体素质较低

我国农村人口数量大,潜在人力资源丰富。2008年末我国总人口13.28亿人,其中农村人口7.22亿人,占总人口的54%。农村劳动力资源量5.31亿人,其中农业从业人员3.49亿人。但是《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报告》指出,2006年我国15岁以上人口中,文盲仍有8699.2万人,其中75%分布在农村。农村劳动力人口中,人均受教育年限为7.33年,而城市是10.20年。统计显示当前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以小学和初中为主,占82.2%;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的比例很低,仅占11%;尚有6.8%的文盲[1]。这表明,我国农村劳动力受教育水平与城市相比存在明显差距,因此,提高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将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

1.2农村人力资源结构比例严重失调

据统计,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人数高达1.6亿,而且还在以每年600万的 1

速度递增,因此出现了人力资源大量闲置的现象。而另一方面,较高素质的劳动力极为缺乏。农村劳动力文化结构低是客观存在,但本就为数很少的农业科技人员许多也用非所学,造成人力资源的严重浪费。

2南安农村发展现状

2.1南安市整体概况

南安市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闽南金三角中心区域,晋江中游,地理坐标为北纬24°34′-25°18′,东经118°08′-118°36′,与台湾、金门隔海相望,素有“海滨邹鲁“之称,是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故乡。全市面积2036平方公里,人口148万余人,主要为汉族,少数民族有畲、满、回族等,通用闽南话。海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300多万人,是全国著名的侨乡,福建沿海经济开放区的新兴城市[2]。

南安市在第九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评比中荣获49位;在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评比中获得2009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第46位;2009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第33位;2009中国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位居福建省第三位;商标注册位居全国第九位;入选由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和中国改革理事会评为“2009年中国改革十佳(县)市”称号。全年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呈现逐月回升的良好态势,主要指标位居泉州市各县市区平均水平以上。

2009年,南安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推进农村改革创新,加快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7.75亿元,同比增长5.8%,增幅较上年提升了5.5个百分点,其中,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牧业为增长的亮点,增速分别为55.7%、9.6%和5.5%。增速较上年分别提升了17.1、8.3、0.4个百分点。

2.2南安农村人力资源利用状况

南安市有农村劳动力61.28万人。已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村劳动力36.9万人,农村登记富余劳动力大约5.6万人。其中每年新增农村劳动力即:“两后生”(指初、高中毕业后未能继续读书的人员)估计在3000—5000人之间。在该市农村

剩余劳动力中,主要集中在两大类的人群中,一类是“两后生”,据测算,每年直接流入社会的人数大约有3千多名。另一类主要是35岁以上的中老年妇女。另外,有相当一部分农村劳动力,特别是受过教育的中青年男性村民,到外地打工或者经商。

目前,南安市建成了市就业培训中心等12个农村劳动力培训基地,大大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在培训的同时,积极搭建就业推荐服务平台,通过培训促进就业,实现培训就业的“无缝衔接”。2009年来,全市共培训农村劳动力11509人,转移就业8896人,参加培训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率达到77%以上。3人力资源配置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

3.1人力资源配置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南安市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村劳动力约占总劳动力的30%,大部分劳动力都从事二、三产业。本来,这样的配置有利于农村人均占有土地量增加,有利于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从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是连接城镇和农村经济的桥梁和纽带。但是,由于从事农业生产大都是一些无文化无技术的中老年妇女,再加上闽南地区的丘陵地貌,南安的农业规模化、机械化状况其实并不理想,有部分的农田被荒废。如此一来,相当于牺牲农业发展工业,对农业发展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对解决“三农问题”带来阻碍。

3.2人力资源配置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南安市的二、三产业相对于农业来说比较发达。近年来,南安市按照“劳动力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不断完善市场就业机制,立足该市“1+6+1”的工业产业基础,落实提速发展思路。坚持劳动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并重发展,迅速扩大经济总量,增强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村劳动力在劳动力总数所占的比例较高。相对的,农民的收入也大大提高了。再加上外出经商务工农民的收入,南安市农民的收入相当地可观。相对于其他以农业为主的农村,南安市农村的收入水平相对较高。

3.3人力资源配置对农民素质的影响

如上文所言,南安市有许多农民从事二、三产业,笔者认为这样的人力资源配置对提高农民的素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农民上岗之前,企业通过培训使许多农

民提高劳动技能,学会经营管理技能,为当地农民的自我改造和自身素质提高创造了条件,从而改变当前新农村建设人力资源匮乏的困境。另外,部分农民走出农村见识了更为广阔的天地,常年外出打工经商的经历使他们受到了城市文明的洗礼,获得了新的价值观念和生活状态,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小农意识在他们身上开始动摇,自身素质大大的提高了。

3.4人力资源配置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

由于收入提高了,农民在解决温饱问题之后,有余钱改造自己的家园吗,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下面以康美镇梅元村为例谈谈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公路方面,该村每个村民小组都自发组织凑钱,把乡间土路换成了水泥路,村容大为改观;通信方面,该村很早就实现了村村通电话,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固定电话,手机也在农村普及开来了;信息网络方面,村里生活较为宽裕的人家也都通了网络,可以在家里上网;医疗方面,村里面有三四个诊所,能够解决日常村民治疗小病的需要;教育方面,由于该村海外华侨众多,华侨们慷慨捐资建设学校,该村的梅元小学办学条件正在不断地改善。但遗憾的是,由于农业受到了忽视,农田水利方面的建设却不甚理想。村里的大坝在几年前决堤了至今尚未重建,村里多条水渠也废弃许久,无法发挥其原有的作用。

3.5人力资源配置对农村基层民主的影响

南安市大部分农民从事二、三产业,部分农民外出经商打工,只有一部分妇女和老人留在村里经营田地。因此,参与村务的大部分都是一些没有文化的村民,这样对基层民主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可喜的是,外出经商打工的农民给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带来了有利的影响。这部分农民出门在外,城乡之间巨大差距给其心理产生的巨大震动及自身素养的逐步提高,使他们的民主政治意识开始萌芽,他们已经在潜意识里形成了追求民主、自由、平等的理性观念;另外,法制意识的增强使这个群体开始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具体表现在他们越来越关心政治,而且越来越认同村民自治。比如说,康美镇前段时间在建设鞋业基地,要征用农民的土地,这部分有法律意识的农民就会用和镇政府进行协商,必要时还会请律师为自己维权。此外,更重要的是,他们带着这种民主观念和法制意识返乡后,势必会将这些先进的文化意识辐射到其家人和其他村民。客观上了促进了农村基层政权的改革和完善,使村级治理结构和村级组织建设得到加强,最终将

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管理民主”目标的实现。

4对优化农村人力资源配置的几点建议

4.1重点培训中老年妇女

中老年妇女群属于文化素质偏低,专业技能缺乏的群体,她们只能从事一些手工体力工作和简单的再生产操作,而随着城镇产业结构的升级,市场竞争的加剧,对劳动者素质要求将不断提高,这部分人就业机会将越来越小,这正是实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重点和难点,且专业技能差已成为今后制约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最直接因素。所以要重点培训中老年妇女,提升她们的劳动技能。对其就业问题进行帮助。

4.2培养第一产业的从业人员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农业的重要性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表现出来:首先,农业是提供人类生存必需品的生产部门。其次,农业的发展是社会分工和国民经济其它部门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的前提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因此在发展经济的时候我们不能放弃农业。鉴于南安市农村出现土地抛荒现象,政府应该出台鼓励农业生产的政策,提高农民经营农业的积极性。从人力资源配置的角度出发,应该出台人才培养政策尽快培养一批有技术的农民,对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员进行补贴,以促进农业的发展。

4.3密切关注留守儿童

南安市外出务工农民较多,因此留守儿童的数量也水涨船高。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是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保障,所以全社会都应该关注留守儿童问题。众所周知,儿童时期是为一个人所有的认知能力和人格的发展奠定基础的时期。它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间段。目前,留守状态给儿童成长所带来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隔代监护引起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亲情缺失引起的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留守儿童的身体健康被忽视。解决这三个问题,主要从以下三个反面入手:对隔代监护人进行有组织的培训;加强农村学校教育资源的提供,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提供多重医疗卫生资源保障儿童健康成长。解决好留守儿童问题,关系到未来人口素质和劳动力的培养,关系到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关系到农村经济和社 会的协调的发展。政府如想建设好新农村,就务必重视这个问题。

参考文献

[1]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统计局.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2008)[EB/OL].(2009-01-06).http:///view/8167.htm

[3]潘艳敏, 崔永军.浅析农民工流动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影响,学理论,2009,27:164-165.[4]徐永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视野下的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探析[J].河南社会科学,2008,(4):73-75.[5]李总.新阶段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D].西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05.[6]刘韶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公众参与机制[J].科技创新导报2008,27:200-200

[7]张广胜,周娟.农民外出务工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沈阳村级层面的调查.农业经济问题, 2009(3): 37-42

[8]程名望,史清华,徐剑侠.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动因与障碍的一种解释.农业经济导刊, 2006(3): 62-72

[9]李斌,陈浩冲.农村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的调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社,2007(6):538-540.[10]黄艳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问题及对策[J].福建论坛,2007,(04):101-103.

第三篇:对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状况调查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小学教育取得的成就众所周知,有目共睹,但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农村小学教育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也逐步浮出水面,并且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在小学教育中主要包括德、智、体、美、劳五种教育,其中小学音乐、美术教育是整个音乐、美术教育的基础阶段,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小学必修课程之一。音乐、美术教育对于小学生智力的启迪,人格的塑造,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等都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然而,在农村小学,音乐、美术教育现状与现代化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美术、音乐教育往往得不到重视。在为期一周的时间内,我主要对山东省聊城市莘县隶属乡镇小学的艺术教育现状进行了实地走访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小学的艺术教育现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说教育设施差,教育队伍整体素质偏低,教育观念落后等。

第一点是艺术教学条件差,缺少相关音乐教学设施。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农村经济获得很大进步,但是城乡差距依然明显存在,教育差距更是格外突出。我们在城市随处可见幼儿园小学之类的教育机构,孩子们在快乐的玩耍,有的在玩滑梯,有的在画画,有的在唱歌,就好像一个快乐的小天堂,在这个小天堂里孩子们的素质能够得到全面提升。但是回到农村看到的乡村小学的状况却令人很心酸,一般乡村小学首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扇破烂的大门,满是铁锈。进入大门之后看到的是满是杂草的面积狭小的校园,校园内基本没有任何供孩子们玩耍的娱乐设施。教室的现状更是令人堪忧,破烂的窗户有的没有玻璃,地面坎坷不平,桌椅板凳破旧摇晃,有的甚至没有电灯,阴雨天的时候只能点蜡烛,我们可以想象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学习心情肯定不会很愉悦。由这些学校硬件设施我们可以想象到音乐美术的教育有多惨淡,首先是没有专门的上课教室,一个乡村小学有教室上课已经不错了,哪里还有多余的空间上音乐课,有的就干脆在上课的教室上课,这样不仅空间受到限制,而且音乐课上发出的声音可能会影响整个小学的安宁。其次是缺少音乐教学方面的设施,在走访的这些乡村小学内音乐设施的到位情况基本是零,基本就是上靠老师口头教授,比如老师说我们这节课学《沂蒙山小调》,然后孩子们就只能跟着老师唱。就算是有的小学有那种古老的脚踏琴,但是全校可能就仅此一台,通常很少动用,动用的话就要从一个教室搬到另一个教室,这个过程就像是一个隆重的仪式。再次是缺少音乐教学所必需的多种教学设备和相应的音响、音像资料。孩子们根本不能欣赏到原版的优美音乐,严格限制了音乐的教学活动。因此完善学校的教育条件,置办相关的音乐设施是非常有必要的。(责任编辑:范文之家)

第四篇:对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状况调查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小学教育取得的成就众所周知,有目共睹,但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农村小学教育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也逐步浮出水面,并且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在小学教育中主要包括德、智、体、美、劳五种教育,其中小学音乐、美术教育是整个音乐、美术教育的基础阶段,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小学必修课程之一。音乐、美术教育对于小学生智力的启迪,人格的塑造,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等都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然而,在农村小学,音乐、美术教育现状与现代化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美术、音乐教育往往得不到重视。在为期一周的时间内,我主要对山东省聊城市莘县隶属乡镇小学的艺术教育现状进行了实地走访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小学的艺术教育现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说教育设施差,教育队伍整体素质偏低,教育观念落后等。

第一点是艺术教学条件差,缺少相关音乐教学设施。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农村经济获得很大进步,但是城乡差距依然明显存在,教育差距更是格外突出。我们在城市随处可见幼儿园小学之类的教育机构,孩子们在快乐的玩耍,有的在玩滑梯,有的在画画,有的在唱歌,就好像一个快乐的小天堂,在这个小天堂里孩子们的素质能够得到全面提升。但是回到农村看到的乡村小学的状况却令人很心酸,一般乡村小学首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扇破烂的大门,满是铁锈。进入大门之后看到的是满是杂草的面积狭小的校园,校园内基本没有任何供孩子们玩耍的娱乐设施。教室的现状更是令人堪忧,破烂的窗户有的没有玻璃,地面坎坷不平,桌椅板凳破旧摇晃,有的甚至没有电灯,阴雨天的时候只能点蜡烛,我们可以想象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学习心情肯定不会很愉悦。由这些学校硬件设施我们可以想象到音乐美术的教育有多惨淡,首先是没有专门的上课教室,一个乡村小学有教室上课已经不错了,哪里还有多余的空间上音乐课,有的就干脆在上课的教室上课,这样不仅空间受到限制,而且音乐课上发出的声音可能会影响整个小学的安宁。其次是缺少音乐教学方面的设施,在走访的这些乡村小学内音乐设施的到位情况基本是零,基本就是上靠老师口头教授,比如老师说我们这节课学《沂蒙山小调》,然后孩子们就只能跟着老师唱。就算是有的小学有那种古老的脚踏琴,但是全校可能就仅此一台,通常很少动用,动用的话就要从一个教室搬到另一个教室,这个过程就像是一个隆重的仪式。再次是缺少音乐教学所必需的多种教学设备和相应的音响、音像资料。孩子们根本不能欣赏到原版的优美音乐,严格限制了音乐的教学活动。因此完善学校的教育条件,置办相关的音乐设施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二点是音乐教师队伍空缺,整体素质低下,缺少正规培训。在调查过的大部分乡村小学中没有音乐教师,教师到位状况基本是零。在极少数乡村小学有音乐教师的师资力量中,仍有一定数量的民办教师发挥着较大的作用。由于没有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的真正意义上的专职音乐教师,有的音乐设施上课不用,长期闲置,变成了学校创品牌验收的办学硬件摆设。由于民办教师一般没有接受过正规培训,因而在教学理念、教学水平、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方面以及对新教材的适应性上,都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这种现象反映了小学音乐教师的音乐技能素质急待提高。音乐教师尤其需要经过专门培训,但实际上他们接受正规教育和培训的机会却少得可怜,于是许多能唱两首歌的音乐爱好者便成了音乐教师。教师音乐素质低,是造成目前乡村小学音乐教学质量低下的又一原因。因此,重视对音乐教师的培养和继续教育,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

第三点是乡村小学教学观念落后,得不到相关领导的重视。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行的素质教育,对乡村小学的影响力度不够,没有从根本上转变大多数乡村小学教师和领导的教学观念,不少学校仍把各种统考分数作为评价教师和学生的惟一标准,单纯的追求高分,因此,忽视音乐教学、占用甚至砍掉音乐课的现象就是很显而易见的。显然这是造成乡村小学音乐教学现状的一个最主要原因。而且在农村小学,乡、校一级的基层领导对音乐教育本来就了解的很少,加上他们本身艺术素质低。他们认为音乐是人人都可教的课,所以凡是认为教不好“主课”的老师就去教音乐,音乐教师当然就低人一等,于是纷纷改行,使本来就缺乏的音乐教师就更加缺乏。因此,加强和提高乡村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根本性措施就是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彻底改变学校领导和教师的教学观念,真正使乡村小学重视音乐教学。

第四点是对音乐教育的投入不足。农村长期以来由于经济较为落后,并且发展相对缓慢,在财政收支方面比较困难。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在教学上的投入就显得很低,在音乐教育上就更是微乎其微。在这种情况下要发放教师的工资都很困难,也就没有更多的财力去添置音乐教学设施了。更不要说引进优秀的专业音乐教师,就算是引进来也没有什么用。有的学校连一架普通的风琴都没有就更谈不上钢琴、电子琴、音响、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有的地区由于对音乐教学的不重视,即使有一些音乐教学设备也并未真正用于日常的教学中,最多也不过是在公开课或比赛等时候用一下,其他时间就成为学校的摆设。因此政府应该认识到音乐教育的现状,切实加大音乐教育的投入,只有加大投入才能为音乐设施的完善、教师队伍的壮大提供坚实的经济后盾。

以上这些是我通过这次调查得出的几点浅显的认识。在实地走访了这些乡村小学后我的心情很沉重。在这个社会最底层的是农民,他们勤劳朴实,他们付出的最多,可是他们最终得到的实际利益却很少。“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但是这种悲剧又延续到下一代,他们的子女在起跑线上已经与城市的孩子拉开了差距。每个孩子都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他们都有权利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享受全面的教育,不管他们来自城市还是乡村。孩子是无辜的,难道农村的孩子就要比人低一等?难道他们生来就该接受这种“残缺”的教育?答案肯定是否定的。总之,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文化在繁荣,全社会的审美需求也在提高,这种乡村小学音乐美术的教学现状应该尽快改变,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需要。这不仅仅是农村的问题,也是一个全社会的问题,我们必须团结起来拯救那些正在接受那种“残缺”教育的孩子们,救救孩子﹗

第五篇:关于对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状况调查报告

关于对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状况调查报告

天场乡天场小学徐为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小学教育取得的成就众所周知,有目共睹,但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农村小学教育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也逐步浮出水面,并且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在小学教育中主要包括德、智、体、美、劳五种教育,其中小学音乐、美术教育是整个音乐、美术教育的基础阶段,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小学必修课程之一。音乐、美术教育对于小学生智力的启迪,人格的塑造,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等都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然而,在农村小学,音乐、美术教育现状与现代化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美术、音乐教育往往得不到重视。在为期一周的时间内,我主要对山东省聊城市莘县隶属乡镇小学的艺术教育现状进行了实地走访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小学的艺术教育现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说教育设施差,教育队伍整体素质偏低,教育观念落后等。

第一点是艺术教学条件差,缺少相关音乐教学设施。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农村经济获得很大进步,但是城乡差距依然明显存在,教育差距更是格外突出。我们在城市随处可见幼儿园小学之类的教育机构,孩子们在快乐的玩耍,有的在玩滑梯,有的在画画,有的在唱歌,就好像一个快乐的小天堂,在这个小天堂里孩子们的素质能够得到全面提升。但是回到农村看到的乡村小学的状况却令人很心酸,一般乡村小学首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扇破烂的大门,满是铁锈。进入大门之后看到的是满是杂草的面积狭小的校园,校园内基本没有任何供孩子们玩耍的娱乐设施。教室的现状更是令人堪忧,破烂的窗户有的没有玻璃,地面坎坷不平,桌椅板凳破旧摇晃,有的甚至没有电灯,阴雨天的时候只能点蜡烛,我们可以想象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学习心情肯定不会很愉悦。由这些学校硬件设施我们可以想象到音乐美术的教育有多惨淡,首先是没有专门的上课教室,一个乡村小学有教室上课已经不错了,哪里还有多余的空间上音乐课,有的就干脆在上课的教室上课,这样不仅空间受到限制,而且音乐课上发出的声音可能会影响整个小学的安宁。其次是缺少音乐教学方面的设施,在走访的这些乡村小学内音乐设施的到位情况基本是零,基本就是上靠老师口头教授,比如老师说我们这节课学《沂蒙山小调》,然后孩子们就只能跟着老师唱。就算是有的小学有那种古老的脚踏琴,但是全校可能就仅此一台,通常很少动用,动用的话就要从一个教室搬到另一个教室,这个过程就像是一个隆重的仪式。再次是缺少音乐教学所必

需的多种教学设备和相应的音响、音像资料。孩子们根本不能欣赏到原版的优美音乐,严格限制了音乐的教学活动。因此完善学校的教育条件,置办相关的音乐设施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二点是音乐教师队伍空缺,整体素质低下,缺少正规培训。在调查过的大部分乡村小学中没有音乐教师,教师到位状况基本是零。在极少数乡村小学有音乐教师的师资力量中,仍有一定数量的民办教师发挥着较大的作用。由于没有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的真正意义上的专职音乐教师,有的音乐设施上课不用,长期闲置,变成了学校创品牌验收的办学硬件摆设。由于民办教师一般没有接受过正规培训,因而在教学理念、教学水平、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方面以及对新教材的适应性上,都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这种现象反映了小学音乐教师的音乐技能素质急待提高。音乐教师尤其需要经过专门培训,但实际上他们接受正规教育和培训的机会却少得可怜,于是许多能唱两首歌的音乐爱好者便成了音乐教师。教师音乐素质低,是造成目前乡村小学音乐教学质量低下的又一原因。因此,重视对音乐教师的培养和继续教育,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

第三点是乡村小学教学观念落后,得不到相关领导的重视。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行的素质教育,对乡村小学的影响力度不够,没有从根本上转变大多数乡村小学教师和领导的教学观念,不少学校仍把各种统考分数作为评价教师和学生的惟一标准,单纯的追求高分,因此,忽视音乐教学、占用甚至砍掉音乐课的现象就是很显而易见的。显然这是造成乡村小学音乐教学现状的一个最主要原因。而且在农村小学,乡、校一级的基层领导对音乐教育本来就了解的很少,加上他们本身艺术素质低。他们认为音乐是人人都可教的课,所以凡是认为教不好“主课”的老师就去教音乐,音乐教师当然就低人一等,于是纷纷改行,使本来就缺乏的音乐教师就更加缺乏。因此,加强和提高乡村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根本性措施就是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彻底改变学校领导和教师的教学观念,真正使乡村小学重视音乐教学。

第四点是对音乐教育的投入不足。农村长期以来由于经济较为落后,并且发展相对缓慢,在财政收支方面比较困难。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在教学上的投入就显得很低,在音乐教育上就更是微乎其微。在这种情况下要发放教师的工资都很困难,也就没有更多的财力去添置音乐教学设施了。更不要说引进优秀的专业音乐教师,就算是引进来也没有什么用。有的学校连一架普通的风琴都没有就更谈不上钢琴、电子琴、音响、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有的地区由于对音乐教学的不重视,即使有一些音乐教学设备也并未真正用于日常的教学中,最多也不过是在公开课或比赛等时候用一下,其他时间就成为学校的摆设。因此政府应该认识到音乐教育的现状,切实加大音乐教育的投入,只有加大投入才能为音乐设施的完善、教师队伍的壮大提供坚实的经济后盾。

以上这些是我通过这次调查得出的几点浅显的认识。在实地走访了这些乡村小学后我的心情很沉重。在这个社会最底层的是农民,他们勤劳朴实,他们付出的最多,可是他们最终得到的实际利益却很少。“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但是这种悲剧又延续到下一代,他们的子女在起跑线上已经与城市的孩子拉开了差距。每个孩子都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他们都有权利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享受全面的教育,不管他们来自城市还是乡村。孩子是无辜的,难道农村的孩子就要比人低一等?难道他们生来就该接受这种“残缺”的教育?答案肯定是否定的。总之,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文化在繁荣,全社会的审美需求也在提高,这种乡村小学音乐美术的教学现状应该尽快改变,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需要。这不仅仅是农村的问题,也是一个全社会的问题,我们必须团结起来拯救那些正在接受那种“残缺”教育的孩子们,救救孩子﹗

下载初审合格论文---莫加元: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状况及其对教育质量的影响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审合格论文---莫加元: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状况及其对教育质量的影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