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专家周正谈教子

时间:2019-05-14 07:59: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心理专家周正谈教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心理专家周正谈教子》。

第一篇:心理专家周正谈教子

心理专家周正谈教子

来源:转载自银色梦幻博客 日期:2009-04-21 12:14:25 访问:4次

心理专家周正谈教子(2009-03-26 11:25:46)

标签:2009 飞翔天使 文摘 童年 成长 快乐 周正 教育

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有个好成绩,几科绞尽脑汁。其实培养孩子健康的分类:家教文摘

人格和心理,才是最关键的,这不仅会让孩子体会到成长的快乐,更有利于他全面发展。

孩子的说明书——

■李玲

周正在央视的《心理访谈》中为从多家庭排忧解难,在湖南卫视的“周正亲子智慧”中为家长们支招献计,并出版《周正亲子二十法》、《新亲子时代的教子法则》、《孩子的说明书》等家教畅销书,因其观点鲜明、尖锐、务实被媒体誉为新锐资深实证心理学家。

在谈到教自己的孩子时,周正说了很“心理”的一句话——我最重视的是对他人格的培养。周正认为,健全的人格,是一个人事业成功、家庭幸福的基础。

利用“心理技巧”建立孩子的学习优势

周正不重视学习成绩,至少在他眼里,孩子的学习成绩永远不是第一位的。因此,他不会去逼孩子学习,也不会为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周正重视的是学习方法,他认为一个好的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同时能让孩子受益终生。

研究心理学的周正知道,一个人在学心过程中,通过阅读或是听课,记住的知识是10%-15%,而如果通过亲身经历、有情感介入的互动情景式学习,记忆力就可达到60%-80%。因此,他想到了一个好方法,让儿子乐乐通过动画片去学英语,动画片有视频、有声音,具备了情景式的特点,而孩子由于喜欢动画片,就有了很强的情感投入。当然,还需要一个关键的因素,那就是互动。这个互动,不是由别人完成而是要由家长陪伴完成。

从小学四年级开始,每个寒暑假,吃完早餐,周正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陪乐乐学英国美国的大片,每天5句。他先把字幕放出来,然后让儿子把英文先记下来,接下来,听影片里的发音,听完后,周正会对儿子提出3个要求:会读、会写、会翻译。每天5句话,大概需要十来分钟的时间。他曾给儿子算过一个账,假如只按暑假来算,一天学5句,一个暑假就300句。假如坚持8年,就积累了2400句,如果再加上寒假,那就是将近5000句。一个孩子到了高中时,能掌握5000句原汁原味的英语,那是多么了不起的事情啊!动画片的吸引、父亲的陪伴以及远景的展望,让乐乐学起英语来津津有味。偶尔周正不在家,乐乐自己也主动去完成。爸爸回来后,他就兴奋不已地汇报情况。

英语学好了,周正对乐乐其他科目的学习,就更加不操心了。因为周正多年调查研究发现,发生厌学的孩子,常常源于对两门课的恐惧:英语、数学。如果在这两门课上打消了孩子的恐惧心理,孩子对学习就会很有信心。乐乐纯正的英语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数学成绩也很不错,周正相信,就算是儿子在其他科目上遇到一些小因难,有这个强大的信心支柱在,因难也会被安然度过。果然不出周正所料,儿子的成绩,一直在班里名列前茅。

小学升初中考试时,乐乐的不少同学抱怨:英语听力考试的速度太快了。英语口语和听力均为满分的乐乐却很奇怪的说:“不快呀,比动画片里的慢多了!”

重点中学为健全人格让步

乐乐的妈妈是博士,和他们共同生活的外婆退休前是教育局的科长。这样的背景,让她们很看重乐乐的学习成绩。乐乐小学升初中时,妈妈和外婆都非常希望他能考上重点中学,但周正却持反对意见。全家人很吃惊,上了重点中学,就等于一只脚迈进了大学,哪里有不让孩子上的道理。周正不让乐乐上重点中学的理由有两个:首先,这个学校离家非常远,是需要住校的。儿子年龄还小,最好的教育是来自家庭的,他需要父母的陪伴。过早地与父母分离,会让孩子觉得学习比亲还重要,这对整个人生来讲,就本末倒置了;其次,中学时期正是一个孩子建立信心的时期,而建立信心最关键的就是与周围环境的比较。考上那所重点中学的孩子,很多是拼命三郎,几乎放弃了很多休息、娱乐的时间,打拼出了好成绩。而乐乐是个爱玩的孩子,到了那里,他如果不努力,成绩一定会落后。虽然周正不看重学习成绩,但是,他很在乎儿子的内心体验,原本遥遥领先的学习成绩掉到了后面,这对小孩子来讲,是重大的挫败。可乐乐要是做拼命三郎的话,一定会错过更多宝贵素质的培养,周正绝不希望儿子为了好成绩,错过人生中更多美好的东西。道理一摆出,妻子和岳母都被说服了。

可是,就在报名的最后一天下午,乐乐给爸爸打电话说:“爸爸,看来我必须报重点了”

“儿子,你动摇啦,为什么呀?”周正问道。

“不是的„„爸爸,老师让我报,说我是最有希望考上重点中学的,升学率和老师的奖金是挂钩的。老师对我很好,我想让老师获奖!”乐乐说道。

原本紧定的周正,妥协了。原因很简单,就是儿子懂得了为别人着想,懂得去熟悉一些适应社会的规则。这非常珍贵,一定要让儿子得到肯定。

于是周正同意了儿子报考重点中学,但是有言在先:即使考上了也不去读。最后,乐乐以出色的成绩考上了重点中学,在录取通知书面前,妻子和岳母有所动摇,就连乐乐也动摇了,想去上重点。

周正很尊重儿子,但却认为,如果由于孩子年龄小无法清楚认识一些事情时,家长是有必要给孩子讲出来的。于是他对乐乐说:“你想过没有,考入这所重点中学的很多学生都是要为学习成绩拼命的!” 乐乐拍拍胸脯说:“那有什么了不起,我也可以拼啊!”

“是,你可以拼。不过儿子啊,你就因此不能听音乐、不能看电视、不能打篮球、不能和我去旅游,你每天能做的就是埋头苦读,你愿意吗?”

听爸爸一说,乐乐想法改变了,全家人的想法也都改变了。

后来,按照地理位置,乐乐分到了与自己家一墙之隔的普通中学。周正经常开玩笑说:“儿子呀,你的床和课桌的直线距离也就是50米,可以创吉尼斯纪录了!”

在这所普通学校里,乐乐的成绩很轻松地遥遥领先了。没有过大的学习压力,乐乐有很多的时间和爸爸打球,和家人谈心,了解他喜欢的军事知识,每天都过得很快乐。看着儿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周正打心眼里为儿子高兴。

初中毕业升高中时,儿子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重点高中郑州十一中。这次情况和前一次相反,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希望成绩好的同学能留在本校,老师轮番给前十名的同学做工作。但乐乐却觉得自己长大了,需要换个环境,认识一些新朋友和新老师。于是,他婉言谢绝了老师的换留,决定去读自己考上的重点高中。而这一次,周正没有因为学校远而进行干涉,他学得儿子长大了,分离不会对他的心理造成过大影响,他有权利去选择自己的生活。

尊重是送给儿子最宝贵的礼物

周正经常讲,作为家长要真正地爱孩子。但是做到真正爱孩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真爱孩子的家长一定会明白,自己的表达,一定是尊重孩子的,一定是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的。周正认为,家长教育孩子,实际上是很应验心理学上那个著名的“皮克马利翁”效应的:家长认为自己孩子是个宝,孩子就会变成一块宝;如果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是个笨蛋,是个没出息的孩子,孩子就会“故意”去迎合家长的希望,虽然这种迎合有时候是无意识的。因此,周正在和乐乐相处的过程中特别注意给予儿子尊重和欣赏。

很多人都说出现在电视上的周教授风度翩翩。周正说,这一切都得益于儿子。每天晚上,儿子有空,就会叫爸爸一起去打球,周正每次都是欣然前往。看着周正矫健的身姿,很多人以为他和乐乐是哥俩儿。有时,周正还和儿子一起去练百米跑。40多岁的人练百米跑,总是引来别人的羡慕。周正拍着儿子说:“儿子,你老爸40多岁了,不发福,各项指标正常,还能跑百米,这真得谢谢你。”类似这种感谢儿子的话,周正经常说。

而对儿子乐乐的生活热情,诸如爱听音乐、爱打篮球、爱旅游、爱玩游戏„„周正深深欣赏,他认为这是儿子最宝贵的财富,也是积极向上的最佳动力。有一次,周正和妻子去陪儿子买衣服,乐乐在一件“袍子”面前驻足很久,摸了大概十几分钟,但是价钱太贵,要700多元,而家里给儿子规定,每个季度服装费是750元,如果买了这一件,其他的就都泡汤了。看了半天,儿子还是恋恋不舍地离开了。不久后,在另一商场看到同样的衣服,打折后300多元,儿子就要买下来,妻子觉得这件衣服太怪,不太同意儿子买,爱到阴拦的乐乐很生气,一路都不说话。周正认为,衣服,适合了可以穿到学校,不适合可以在家里穿,孩子喜欢才是最关键的。最后通过和妻子商量,还是给儿子买了。得到“袍子”的儿子,别提多兴奋了,连着三个晚上睡觉都穿着不肯脱下来。看着睡梦中儿子满脸陶醉的表情,周正想,儿子心中该是怎样的一种开心和快乐啊!这样积极的情感,是多么的宝贵和令人羡慕啊!

周正虽然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但绝对有原则。周正家里有很多契约,是需要家长和孩子共同遵守的,周正认为契约是帮助孩子建立规矩的最好方法。从零花钱到作息时间,家里都有明文规定,这既减少了冲突,也培养了孩子对于生活的认识,让他从小就能意识到生活是有规则的,每个人都要去遵守。这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

对孩子基本的生存规则,周正更有着严格的要求。从儿子上小学起,周正就培养儿子做家务的能力,比如说扫地、洗袜子。小孩子难免有偷懒时,周正发现了,就一定要惩罚他去完成。姥姥看着心疼,常常偷偷地帮着乐乐做。为了监督孩子养成做家务的习惯,周正有两年时间没在外面吃过午饭。周正觉得,做家务活,对孩子的意义很大。这是他将来独立生活的资本,也是培养家庭责任心的关键,更是珍惜生活、体谅父母、学会为别人付出的最好教育,而这些是一个人适应社会、幸福生活的必备素质。现在乐乐已经把劳动当成了一种乐趣,只要家里来了人,吃饭后,都是乐乐收拾桌子、洗碗,客人很吃惊,乐乐却很自豪。

现在的乐乐,一米八的个头,学习成绩优异,业余爱好也多,再加上儒雅的气质,吸引了不少女同学的关注,作为心理专家,周正自然知道,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了,儿子受人青睐,说明他有魅力呀!对于恋爱、性,这些很多家长避之唯恐不及的话题,周正从不回避,他总是能以轻松幽默的口气来引导儿子。而儿子也会和爸爸说,哪个女孩子喜欢自己了,哪个女子约自己了。周正一边听,一边点头:“哦,不错,不过还没有我那时候魅力大!”

儿子对老爸的事情当然感兴趣了,不停地问这问那。周正就说:“中学时还不算多,大学里更多呢!”这样,其实就是告诉孩子,将来有更多可选择的机会,孩子的注意力也就被引向未来了。

周正说,既然是回避不掉的问题,就拿上桌面来谈,反倒大家觉得都没什么了。其实孩子成熟了,他有自己的选择和看法,家长要做的就是给予适度的引导,让他有拨开迷雾的机会。

随着儿子渐渐长大,周正把很多权利都交给了他。家里买的第二辆车,从牌子到车型、颜色、选取号,都是儿子说了算。在这个过程中,展现了乐乐很多可贵的素质。比如,乐乐先是选中了一个很吉利的号码,但卖车小姐说:“你们不要选这个号,因为太好了,已经被车管所封了。”乐乐他细地询问了可以选用的号段,回到家做了50个预案,又将这50个预案分成5组,奇迹出现了,一个包含着“5186”的吉利号被选中了。周正开车出去,很多朋友都以为是凭关系买到了这么好的号,其实,这是乐乐动脑筋锲而不舍的努力结果。对儿子这种精神,周正大加赞赏,有了这种敢想、敢干、锲而不舍的精神,周正相信,各方面均衡发展的儿子会越来越出色。

专家点评

董丽燕(儿童教育专家)

周正的家庭教育理念与大多数家“背道而驰”,然而,孩子却非常快乐、健康,也取得了许多家长梦寐以求的好成绩。这是为什么呢?

其一,打好生命的“底色”。为人父母者面对一个鲜活的小生命时,首先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是:生命的本质是什么?周正的答案是追求快乐。所以,在面对重点和非重点、要成绩还是要快乐等诸多选择时,他引导孩子选择了后者。因此,在生命最初的这十几年,乐乐充分享受着生命的乐趣,让快乐、健康、自信,成为自己的生命“底色”,使他有能力、有力量、有兴趣面对今后的挑战。然而,许多孩子并没有乐乐这样幸运,他们虽然在家里手不提、肩不扛,但却沦为成绩、排名的奴隶。他们紧张、痛苦、阴郁的表情和沉重、了无生机的背影标志着其生命底色是一片灰暗。

其二,参透教育的本质。望子成龙,是所有家长的心愿。但“成龙”是为了什么?许多家长并没有深入思考。作为心理专家的周正明白,教育的本质和最终目标是为了让孩子生活得更幸福,“成龙”只是达成这个目标的途径之一,而“生活幸福”应该包括现在和将来,不能因为将来的幸福远景而机械地牺牲现在的幸福快乐。所以,我们就不难理解周正为什么认为培养孩子良好的情绪和健全的人格重于学习绩。我们也会有理由相信,将来乐乐的“幸福指数”会高于同龄人。与其相反的是,许多家长在家庭教育的道路上走入歧途,他们对孩子的的教育止于成绩、成功,因此,家长“拼命”地逼迫孩子去“拼命”学习,就成为中国家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孩子所体验的只能是“幸福”的反面——痛苦,而这恰恰背商了教育的本质。

「这篇文章摘至<婚姻与家庭>,用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输入到博客中,在敲击键盘的同时,再次将周正老师的育儿经学习了,深刻且感叹,叹自己嘴边时刻挂着“孩子快乐至上”的理念,却又感觉未给孩子带来真正的快乐;叹自己也如周正老师般极不赞成孩子成为“学习的奴隶”,却又无时无刻被“成龙成凤”所左右着。

怎样育儿?这是一门深奥的学科,天下父母们都要过的一道坎儿,过去了,就代表着胜利了……」

第二篇:心理专家谈“森田疗法”

“无为”是否意味着无作为?

有人说森田疗法是一种无为疗法,其意思可以理解为面对强迫症状什么都不做就是最好的治疗,这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也符合老庄哲学的思想,很多受强迫症困扰的朋友也确实按照这种态度去面对自己的症状,可结果是到头来不但没有治好自己的强迫症状,反而是强迫症状越来越严重,于是有人开始质疑这句话的科学性,甚至是开始否定森田疗法,上海神光心理咨询专家通过分析发现,这并非森田疗法本身的问题,而是误读了其中的含义,那么,到底怎样解读森田疗法才符合其本来意义呢?

从根本上来讲,之所以会出现上述症状中的问题均源于对森田疗法的思想精髓理解过于以偏概全,仅仅只是从字面上去理解“无为”一词的含义,但无为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无所作为,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为即当强迫症状发生时,首先要接纳强迫症状的存在,并接受这也是正常的心理反应,有所不为则是即使症状发生时,不必过多地关注它的存在,而是要做好当前的任务,就像症状没有发生时那样,就像眼睛、鼻子、嘴巴、脸等五官是我们身体中的一部分,而且其形成也都是天生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如果你整天纠结于自己的这些五官长相问题时,你能不感到痛苦吗?因此,只有接纳强迫症状的存在,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真正做到达到强迫症自我治疗的目的。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我们也可将其理解为彻底忘却强迫症的存在,只有当你的注意力不再关注强迫症状时你才能做好当下的事情,也只有你全身心投入当下的事情时你才能真正忘却强迫症状的存在,所以,森田疗法是有效的,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说法也是有道理的,如果你觉得没有道理或者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那只能说明你还没有彻底忘却强迫症状的存在,还没有把足够的注意力投入到当下该做的事情!

第三篇:心理专家谈“网络成瘾”(范文模版)

过度迷恋网络也会导致强迫症

网络作为一种“工具”已经进入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并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除工作需要外,若把大部分的时间打发在网络上如玩网游,发微博、网聊、发帖等活动中,并为此感到乐此不彼,甚至还影响到个人正常的工作、学习与生活,那么,这种过度迷恋网络的行为就有可能发展成为网络强迫症。

对于那些具有网络强迫症的人而言,一般有以下两类心理倾向:一是无聊,精神空虚,只能通过网络来打发无聊时间;二是心理上的恐慌感:为了保证自己能不断地跟随时代的脚步,总是试图在网络上找到自己最需要的东西,如当前最流行的新事物、最热门的话题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大致有三类:一是快速的城市化进程造成了人际关系的隔膜和冷漠;二是成长过程中由于社会的变迁造成的朋友离散;三是个人理想主义色彩过于强烈,难以融入现实社会导致内心世界的自我封闭。在这种情形下网络世界就成为了摆脱现实束缚的最佳去处,久而久之就形成网络依赖症,有些就可能发展成为网络强迫症。

上海神光心理咨询中心专家小组认为,当发现自己过度沉溺或依赖网络时,没必要表现出过度的担心,不妨通过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来辨别自己是否存在强迫症状,也可以在心理咨询专家的指导下进行有效的自我调节,如尽量控制自己的上网时间,用其他更有健康的方式来逐步取代这种行为,还或者通过改变以往的生活习惯和应对方式如寻求积极有效的社会支持等,这些都是摆脱网络强迫症比较有效的方法。

第四篇:心理专家谈自信和自恋

心理专家谈自信和自恋

很多人对自信和自恋的概念模糊,他们两者互相又是什么关系呢?有什么区别?这里我们请到了捷学网在线课堂的老师为大家讲述自信与自恋。捷学网的老师首先指出,自恋其实是盲目的自信、过度的自信。自信是理性的,自恋是感性的。

捷学网的老师进一步介绍,在很多资料里看到,自信与自恋是双胞胎,是一样的。事实上,有很大的区别。

如果你和自信的人交谈,你会觉得他很棒,自己也很棒,你可以平视他。如果你和自恋的人交谈,你会发现,他很棒,你很差!你必须得仰视和追随他。

在谈话的时候,自信的人会关注你,专注的倾听你,不打断你。而自恋的人会打断你,会说我也如何如何,他们更期待你来关注他。

当然,从心理学的理论角度而言,自恋是自信的基础。在我们的生命早期,当我们还是个婴儿的时候,照料者无微不至的关怀会让我们产生一种“无所不能”的全能感,这也是我们获得对这个世界安全感、信任感的基础。心理学上将婴儿的这种“无所不能”的状态称之为“原始自恋”。原始自恋是健康自恋的雏形,也是成年后人际安全感、自信、自尊、自爱的基础。

婴儿随着成长,慢慢的发现,除了“自己”之外,外面还有一个更丰富、并且自己不可能掌握的“别人和世界”,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合适的挫折中逐渐明白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这个世界也是不完美的。即便这样,每个人都是有价值和可爱的,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形成真正的自我价值和自我欣赏,心理学上把这种自我价值和自我欣赏称之为“继发自恋”,一个人只有完成这个心理发育发展过程,才能完成健康的自恋,在后续的生活中才可能获得充分的自尊、自爱与自信。

如果心理发育出了状况,一直停滞在“原始自恋”的需求中,这样的人就是一种自恋型人格障碍,主要表现为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只看得到自己,看不到他人和世界,很难同情或共情、理解别人;表达中“我”字灰常多;很容易认为别人的任何一个眼神或者外界的任何一种声音都和自己有关;时而自信到天堂,时而自卑到地狱;极度需要外界的认同和崇拜;更严重的一点的,为了保持自己“虚弱的自尊”,需要不断的不切实际的幻想和各种自我激励才能生存或者与人相处。

最后捷学网在线课堂的老师强调,自信是指一种内在的气质,是不用刻意去体现别人就能够发觉的。而自恋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现象,并且具有很强的表象性。一般来说自恋的人通常都足够自信,懂得欣赏自己、肯定自己和表现自己。所以,自恋和自信是相辅相成的、又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关键是你对“度”的把握了!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心理制胜方面的问题,欢迎大家到捷学网在线课堂《心理制胜》课程与老师实时互动!

第五篇:心理专家谈厌学心理

厌学,全是孩子的错吗?

厌学是当今青少年群体中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之一,这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主要表现为青少年学生在认知与情绪体验上的偏差如学习动机、情绪状态、兴趣倾向、智力水平等,外因上则表现为家庭、学校、社会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其中,家庭因素影响最为关键,它是个体情绪和社会性发展的基础,也是心理问题发生的起源,临床实践研究表明,厌学心理的发生与其家庭人际关系状况呈直接相关,当然,作为老师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富有直接责任,所以在日常的教育和管理,需要对青少年加以合理引导。

上海神光心理咨询中心专家小组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干预:

唤醒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青少年成就动机的表现之一,但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与其认识水平、价值观念及兴趣爱好、个性特点有很大关系,但相关研究显示,影响学习动机最为关键的核心因素就是自我效能感低,对学习存在畏惧心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青少年自信心不足的表现,因此,唤醒学生成就动机最根本的就是要帮助其重塑自信,获得成功的体验,不管是学业上的还是生活上的,这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自我效能感,增强自信心,从而提升学习动机。

除此以外,对于部分学生而言,可能自身也有非常强烈的学习动机,但由于学习方法和智力水平上的差异总是出现学习困难的情况,毕竟学习是一项需要付出巨大努力的意志活动,只只有当个体表现出强烈的自主学习意愿时才能有足够的意志行为来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困难,这还与一定的认知因素有关,如在上世纪80年代在学生中流行的“寒窗苦读”的身影为何现在消失地无影无踪了呢?难道那时的学生都那么爱学习吗?绝对不是,仅仅只是因为读书可以给自己带来丰厚的回报,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在这无形之中会激发个体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相比而言,在20年后的今天,读书对一个人前提和命运的影响已经可以忽略不计,谁还愿意在这方面去折腾呢?所以,这也不难理解学生为何会产生厌学心理。总之,导致当今青少年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若要从根本上摆脱厌学心理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最终还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积极性与主动性,这才是处理厌学心理最根本的解决办法。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青少年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在其中的引导作用是不可或缺的,所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帮助青少年克服厌学心理的捷径,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当师生之间在情感上积极迁移时,学生才更容易走进老师,才更容易接纳老师的教诲,也更容易对老师所教的学科感兴趣,反之,则会激化逆反心理,导致厌学心理的发生,特别是一些存在心理与行为偏差的行为在这方面表现地更为明显,更加需要老师们主动走入其内心世界,获得情感上的支持才能帮助其摆脱厌学心理,从而减少厌学厌学的发生,所以,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也是帮助青少年克服厌学心理的必然选择。

综上所述,青少年厌学心理的发生并非总是学生单方面的问题,与家庭、学校及社会都有之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当厌学心理发生时,我们不能把所有的问题都归于学生个人问题,更多的还需要弄清楚厌学行为背后深层次的心理原因,不仅仅是学生,还有家长和老师。

下载心理专家周正谈教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心理专家周正谈教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亲子教育专家周正谈孩子教育

    亲子教育专家周正谈孩子教育 著名心理学家、亲子教育专家周正说,其实养孩子只要有两点:爱和技巧。他用一个简单的比喻来来说明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一辆车性能最好的时候......

    心理专家

    心理专家——李子勋 关于婚姻的问与答 问:你在书中说,真正意义上的婚姻史才200多年,可是史书中记载的婚姻史有4000多年。有人说维持婚姻的不是爱情,那会是什么呢? 李子勋回复: 我......

    心理专家谈神经症治疗(精选多篇)

    心理专家谈神经症治疗 作者:心理专家 韩美龄 神经症和神经官能症是一回事。它是对临床上所表现出的躯体症状,但生化上又无病变现象的一种解释。产生神经症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长......

    心理专家谈失眠的内在原因

    失眠,从何而来? 研究发现,生活中多数失眠现象的发生都与心理因素有关,一方面表现为与个体内在的人格特质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某些非理性的思想观念有关,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心理专家谈强迫症的形成过程

    心理专家谈强迫症的形成过程 曾经有人用火鸡与牛粪的故事比较形象地形容了强迫行为和焦虑的关系,正如故事中所叙述的那样,最初火鸡只是抱着试试的心态借用牛粪的能量往上飞,后......

    心理专家谈强迫症与教养方式

    儿童强迫症的发生多与不当的家庭教养方式有关 在长期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心理咨询专家们一致认为强迫症的发生多与早年的成长经历有关,特别是在强迫症儿童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特......

    心理专家谈早期家庭教育(共五则范文)

    儿童强迫症的发生多与不当的家庭教养方式有关 在长期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心理咨询专家们一致认为强迫症的发生多与早年的成长经历有关,特别是在强迫症儿童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特......

    周正语录

     周正 (1963年生),华人著名心理学家,毕业于中山大学。现执教于河南财经学院。中央电视台《心理访谈》心理学专家,管理心理学专家,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人物新周刊》特邀专访心理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