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亚湾区全民健康管理实施方案
大亚湾区全民健康管理实施方案
根据《关于印发惠州市全民健康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惠市卫〔2018〕121号)精神,为做好我区全民预防保健工作,切实为全民提供优质、高效、规范的健康管理服务。通过对全区常住居民的健康危险因素及健康状况进行监测、分析和评估,从而为其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健康咨询、指导和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疾病筛检和疾病管理,以促进和维护居民健康,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
根据国家有关管理规定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要求,按照全员建档,全员体检,分类管理原则,为全区常住居民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及健康体检,根据体检结果,将全区常住居民分为不同人群进行健康管理。
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按照“一人一档”要求,建立规范完善的健康档案体系。一人一档:即人人建立个人健康档案。
(一)居民健康档案内容。
1、个人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等基础信息和既往史、家族史等基本健康信息。
2、健康体检包括一般健康检查、生活方式、健康状况 及其疾病用药情况、健康评价等。
3、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记录包括各类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记录。
4、其他医疗卫生服务记录包括上述记录之外的其他接诊、转诊、会诊记录等。
5、健康档案格式参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二)建档的方式。
新建档的两种方式:一是辖区居民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站接受服务时,由医务人员负责为其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根据其主要健康问题和服务提供情况填写相应记录。二是通过入户服务(调查)、疾病筛查、健康体检等多种方式,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站组织医务人员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并根据其主要健康问题和服务提供情况填写相应记录。将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填写的健康档案相关记录表单录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数据存放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数据中心。
(三)档案的应用。
1、已建档居民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复诊时,应调取其居民健康档案,由接诊医生根据复诊情况,及时更新、补充相应记录内容。入户开展医疗卫生服务和进行各类人群随访时,应事先查阅服务对象的健康档案并携带相应表单,在服务过程中记录、补充相应内容,对于需要转诊、会诊的服务对象,由接诊医生填写转诊、会诊记录。所有的服务记录由责任医务人员或档案管理人员统一汇总,并同时更新居民电 2 子健康档案。
2、村卫生站能够调阅居民健康档案,录入管理服务信息。预防保健信息系统、医疗信息系统和医保信息系统互联互通、资源共享。逐步实现健康管理数据与医疗信息以及各医疗卫生机构间数据互联互通,实现居民跨机构、跨地域就医行为的信息共享。
3、积极开展健康信息大数据分析、监测、评估、运用,变“死档案”为“活档案”,为群众预防保健和医疗服务、党委政府卫生健康工作决策提供信息支撑。
二、分人群进行管理
(一)一般管理人群。
一般管理人群包括健康人群和具有慢病危险因素的人群。由村(居)基层组织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结合脱贫工作和文明城市创建等工作,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
1、大力培养城乡健康指导员,加强基层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服务力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配备专(兼)职健康教育专业技术人员。树立全员提供健康教育服务的观念,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提供的医疗卫生服务,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提高群众预防保健意识,培养健康生活习惯。
2、健康教育内容以《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为核心,重点围绕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控烟限酒、心理健康、减少不安全性行为和毒品危害等主题,全面提升城乡居民在科学健康观、传染病防治、慢性病防治、安全与 3 急救、基本医疗、职业健康、健康信息获取等方面的素养。
3、健康教育形式包括发放印刷资料、播放音像资料、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利用各种健康主题日或针对辖区重点健康问题开展健康咨询活动、定期举办健康知识讲座等形式,引导居民学习、掌握健康知识及必要的健康技能,促进辖区内居民的身心健康。针对不同场所、不同人群的主要健康问题及主要影响因素,采取防治策略和干预措施。开展健康促进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医院和健康社区、健康家庭创建活动,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环境。
4、开展健康指导工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站的医务人员在提供门诊医疗、上门访视等医疗卫生服务时,要充分利用健康体检结果,针对居民健康体检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及主要影响因素,制定健康指导计划和干预措施,有针对性的发放健康教育处方,普及相关防治知识,强化健康管理。
(二)重点管理人群。
1、每年为65周岁以上老年人提供1次健康管理服务,包括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和健康指导。
2、严重精神障碍稳定患者人群,可与随访相结合,基层卫生人员或家庭医生至少每3个月随访1次,并给予健康指导。3、35周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中原发性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人群,每年进行一次较全面的健康体检(在完成国家 4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检项目要求的基础上,增加肝功能、肾功能、血脂、心电图检测项目),可与随访相结合,基层卫生人员或家庭医生至少每3个月随访1次,并给予健康指导。4、35周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中具有高血压和(或)糖尿病慢性病危险因素的人群,及时进行高危人群信息登记,并将高危人群纳入健康管理,包括了解其目前症状、体征、危险因素控制情况;对有高血压危险因素的人群每半年至少测量一次血压,并给予生活方式指导;对有糖尿病危险因素的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每年至少测量1次空腹血糖,并给予健康指导。
(三)精准管理人群。
1、三期高血压、糖尿病合并有重大并发症等慢性患者群,每3个月进行1次面对面随访,随访时评估高危情况,根据紧急情况处理原则处理,若病情不能得到控制,随时转诊,基层卫生人员或家庭医生于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2、肺结核患者人群,100%使用结控督导软件或者广东省重大传染病(结核病)信息管理平台接收结核病患者管理通知单,对接到结核病防治机构管理通知的肺结核患者,要在72小时内进行第一次入户随访(门诊或家庭随访)。对于由医务人员督导的患者,医务人员至少每月记录1次对患者的随访评估结果,对于由家庭成员督导的患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在患者的强化期或注射期内每10天随访1次,继续期或非注射期内每1个月随访1次。患者停止抗结核治疗后,要做好结案评估工作。
3、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人群,基本稳定患者2周内随访,病情达到稳定按病情稳定管理;病情持续基本稳定的患者应请精神专科医师指导,并每月随访1次;病情不稳定患者按规范对症处理后立即转诊到上级医院,必要时报告当地公安部门,2周内随访。
街道、村(居)干部要参与,对于特殊人群建立健全“2+1”精准管理责任机制(每名管理对象由1名基层干部、1名村医生或者1个家庭医生团队结对管理服务),基层干部主要开展宣传动员、协助医务人员开展随访工作。
第二篇:大亚湾区全民健康管理实施方案
大亚湾区全民健康管理实施方案
根据《关于印发惠州市全民健康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惠市卫〔2018〕121号)精神,为做好我区全民预防保健工作,切实为全民提供优质、高效、规范的健康管理服务。通过对全区常住居民的健康危险因素及健康状况进行监测、分析和评估,从而为其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健康咨询、指导和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疾病筛检和疾病管理,以促进和维护居民健康,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
根据国家有关管理规定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要求,按照全员建档,全员体检,分类管理原则,为全区常住居民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及健康体检,根据体检结果,将全区常住居民分为不同人群进行健康管理。
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按照“一人一档”要求,建立规范完善的健康档案体系。一人一档:即人人建立个人健康档案。
(一)居民健康档案内容。
1、个人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等基础信息和既往史、家族史等基本健康信息。
2、健康体检包括一般健康检查、生活方式、健康状况及其疾病用药情况、健康评价等。
3、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记录包括各类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记录。
4、其他医疗卫生服务记录包括上述记录之外的其他接诊、转诊、会诊记录等。
5、健康档案格式参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二)建档的方式。
新建档的两种方式:一是辖区居民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站接受服务时,由医务人员负责为其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根据其主要健康问题和服务提供情况填写相应记录。二是通过入户服务(调查)、疾病筛查、健康体检等多种方式,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站组织医务人员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并根据其主要健康问题和服务提供情况填写相应记录。将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填写的健康档案相关记录表单录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数据存放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数据中心。
(三)档案的应用。
1、已建档居民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复诊时,应调取其居民健康档案,由接诊医生根据复诊情况,及时更新、补充相应记录内容。入户开展医疗卫生服务和进行各类人群随访时,应事先查阅服务对象的健康档案并携带相应表单,在服务过程中记录、补充相应内容,对于需要转诊、会诊的服务对象,由接诊医生填写转诊、会诊记录。所有的服务记录由责任医务人员或档案管理人员统一汇总,并同时更新居民电子健康档案。
2、村卫生站能够调阅居民健康档案,录入管理服务信息。预防保健信息系统、医疗信息系统和医保信息系统互联互通、资源共享。逐步实现健康管理数据与医疗信息以及各医疗卫生机构间数据互联互通,实现居民跨机构、跨地域就医行为的信息共享。
3、积极开展健康信息大数据分析、监测、评估、运用,变“死档案”为“活档案”,为群众预防保健和医疗服务、党委政府卫生健康工作决策提供信息支撑。
二、分人群进行管理
(一)一般管理人群。
一般管理人群包括健康人群和具有慢病危险因素的人群。由村(居)基层组织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结合脱贫工作和文明城市创建等工作,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
1、大力培养城乡健康指导员,加强基层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服务力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配备专(兼)职健康教育专业技术人员。树立全员提供健康教育服务的观念,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提供的医疗卫生服务,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提高群众预防保健意识,培养健康生活习惯。
2、健康教育内容以《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为核心,重点围绕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控烟限酒、心理健康、减少不安全性行为和毒品危害等主题,全面提升城乡居民在科学健康观、传染病防治、慢性病防治、安全与急救、基本医疗、职业健康、健康信息获取等方面的素养。
3、健康教育形式包括发放印刷资料、播放音像资料、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利用各种健康主题日或针对辖区重点健康问题开展健康咨询活动、定期举办健康知识讲座等形式,引导居民学习、掌握健康知识及必要的健康技能,促进辖区内居民的身心健康。针对不同场所、不同人群的主要健康问题及主要影响因素,采取防治策略和干预措施。开展健康促进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医院和健康社区、健康家庭创建活动,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环境。
4、开展健康指导工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站的医务人员在提供门诊医疗、上门访视等医疗卫生服务时,要充分利用健康体检结果,针对居民健康体检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及主要影响因素,制定健康指导计划和干预措施,有针对性的发放健康教育处方,普及相关防治知识,强化健康管理。
(二)重点管理人群。
1、每年为65周岁以上老年人提供1次健康管理服务,包括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和健康指导。
2、严重精神障碍稳定患者人群,可与随访相结合,基层卫生人员或家庭医生至少每3个月随访1次,并给予健康指导。
3、35周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中原发性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人群,每年进行一次较全面的健康体检(在完成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检项目要求的基础上,增加肝功能、肾功能、血脂、心电图检测项目),可与随访相结合,基层卫生人员或家庭医生至少每3个月随访1次,并给予健康指导。
4、35周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中具有高血压和(或)糖尿病慢性病危险因素的人群,及时进行高危人群信息登记,并将高危人群纳入健康管理,包括了解其目前症状、体征、危险因素控制情况;对有高血压危险因素的人群每半年至少测量一次血压,并给予生活方式指导;对有糖尿病危险因素的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每年至少测量1次空腹血糖,并给予健康指导。
(三)精准管理人群。
1、三期高血压、糖尿病合并有重大并发症等慢性患者群,每3个月进行1次面对面随访,随访时评估高危情况,根据紧急情况处理原则处理,若病情不能得到控制,随时转诊,基层卫生人员或家庭医生于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2、肺结核患者人群,100%使用结控督导软件或者广东省重大传染病(结核病)信息管理平台接收结核病患者管理通知单,对接到结核病防治机构管理通知的肺结核患者,要在72小时内进行第一次入户随访(门诊或家庭随访)。对于由医务人员督导的患者,医务人员至少每月记录1次对患者的随访评估结果,对于由家庭成员督导的患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在患者的强化期或注射期内每10天随访1次,继续期或非注射期内每1个月随访1次。患者停止抗结核治疗后,要做好结案评估工作。
3、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人群,基本稳定患者2周内随访,病情达到稳定按病情稳定管理;病情持续基本稳定的患者应请精神专科医师指导,并每月随访1次;病情不稳定患者按规范对症处理后立即转诊到上级医院,必要时报告当地公安部门,2周内随访。
街道、村(居)干部要参与,对于特殊人群建立健全“2+1”精准管理责任机制(每名管理对象由1名基层干部、1名村医生或者1个家庭医生团队结对管理服务),基层干部主要开展宣传动员、协助医务人员开展随访工作。
第三篇:2012年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实施方案
克旗达里总校健康生活方式行动
实施计划
此次活动以“我行动,我健康,我快乐”为主题,积极倡导师生不吸烟、不酗酒,注意合理搭配膳食结构,讲究营养平衡,规律用餐,维持健康体重,同时,要养成和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自信乐观,喜怒有度,静心处事,适度量力,不断强化健康意识,长期保持健康生活方式。近年来,在公共场所、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开展了一系列以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为主题的活动,并向群众免费发放控油壶、限盐勺、计步器、腰围尺等健康指导工具,大力普及健康膳食及与身体活动有关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人群相关健康指标的知晓率,努力营造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舆论环境,形成了引导、鼓励全民健康生活、幸福生活的良好社会氛围。我校在此基础上开展“我行动,我健康,我快乐”为主题健康行动。我校倡导:
1、一日三餐:早餐好。中午8分饱。晚上油腻的少。
2、鼓励孩子运动,比如说踢足球,平时周末家长带出去玩,都可以促进骨骼发育,运动得越多,长的越高。
3、一周中差不多熬三次筒子骨汤给孩子喝,里边含有大量微骨元素和钙元素。
4、多吃水果蔬菜,特别是蔬菜。
5、有规律的学习,不要施与孩子过多压力。
6、家庭和睦才是对孩子最好的生活环境。
第四篇: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实施方案
城关三小联盟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实
施方案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旨在通过健康知识的传播,逐步改变居民不健康饮食、身体活动不足和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提倡并逐步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提高我校师生健康意识、自我保健能力和健康生活方式行为能力,减少和消除健康危险因素,预防和有效控制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危害,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提高人口健康素质,营造有益健康的环境,根据原卫生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总体方案》,结合联盟校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坚持政府主导,以“和谐我生活,健康中国人”为主题,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创造支持性环境,营造健康文化氛围,以科学为依据,从日常生活和工作入手,结合爱国卫生、全民健身、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行动等活动,倡导和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实现“健康护小康,小康看健康”的战略目标。
二、行动目标
(一)总体目标 提高全民健康意识、自我保护能力和健康生活方式的行为能力,创造长期可持续的支持性环境,提高全民的综合素养,促进人与社会和谐发展。
(二)具体目标
1.在城关三小联盟校范围内普遍开展“健康一二一”行动(即“日行一万步,吃动两平衡,健康一辈子”),以合理膳食和适量运动为切入点,倡导和传播健康生活方式理念,推广技术措施和支持工具,开展各种全体师生参与活动。
2.向目标人群提供控油勺、限盐勺、腰围尺等工具,倡导“健康出行,步行上下班”、“多走楼梯,少乘电梯”、“课间操”等活动,促使教职工少静多动。对合理膳食和科学健身活动知识的知晓率明显提高,主动参加锻炼的人数比例有所提高。
3.在全校范围内创建一批健康生活方式示范点,推进“健康步道”、“健康操场晨练”、“健康知识满校园”、“无烟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等建设工作。
三、行动策略和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为确保联盟校健康生活方式行动顺利开展,成立城关三小联盟教职工健康生活方式行动领导小组,负责制定行动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全面组织、实施、督导和评价行动工作。邀请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全校师生定期检查身体。各有关职能部门要深刻认识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是提高国民整体健康水平,是实现“健康护小康”的重要工作,把积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作为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重要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学校由专人负责此项工作,明确工作目标,抓好落实各项措施,有效开展工作。
(二)做好组织动员,营造社会环境。各班级每学期开展健康教育课不少于6课时,要建立科学长效的激励机制,利用大众媒体及网络等传媒的作用,营造、鼓励全民关注、实践健康生活方式,崇尚健康,参与并支持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的社会环境。
四、职责分工
(一)校医及时关注学生健康。
(二)建立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体系。
(三)利用健康教育课、家长会的形式,举办合理膳食、口腔保健等健康生活方式讲座,培养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动员全体师生齐心协力,共同促进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的校园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五、督导与评估
定期组织人员对教职工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实施进展情况进行督导和评价,对工作表现突出的个人给与表彰和奖励。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工作基本内容
一、示范社区
(一)环境建设
1.环境整洁。
2.有固定的宣传栏、橱窗等健康教育窗口。
3.有健康教育活动室。
4.有促进身体活动的专门场地和多种活动设施。
(二)活动开展
1.每年开展3种以上居民广泛参与的健康生活方式活动,如知识竞赛、健康膳食设计比赛、健身比赛、健康家庭评选等。
2.每年为每户居民发放1种以上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材料。
3.每年开展4次以上健康生活方式相
二、示范单位
(一)制度保障
1.有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相关制度,如:工间操制度、健身制度。
2.有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激励机制。
3.每年为职工进行1次体检,掌握职工基本健康状况和生活方式基本情况。
(二)环境设施建设
1.有促进身体活动的场地及设施,或有经费支持职工到公共场所开展健身活动。
2.张贴、发放“健康一二一”宣传材料,展示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支持工具和食物能量模型。
3.在适宜场所设置健康小贴士,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三)活动开展
1.开展爬山、体育比赛、运动会等不同形式的群体性健身活动,每年至少开展1次。
2.每年至少组织1次健康膳食知识竞赛。
3.组建2个以上的健身或运动团队,如乒乓球队、羽毛球队。
4.每年为职工至少开展2次健康生活方式相关知识讲座。
5.为单位职工发放健康生活方式宣传资料与支持工具(控油壶、限盐罐、BMI尺、腰围尺、计步器等)。
三、示范食堂
(一)基本条件
参加示范创建的食堂要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并且达到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等级B级以上,有效执行《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办法》的管理规定。
(二)人员培养及能力要求
1.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每半年累计接受2小时以上的合理膳食知识培训。
2.厨师应掌握制作低盐少油菜肴技能。
3.以食堂为主体,适时开展职工营养健康厨艺比赛、膳食知识问答等活动,提高职工健康生活方式行为能力。
(三)食堂环境
1.利用张贴画、板报、电子屏幕等形式,宣传膳食营养健康知识,营造食堂营养健康氛围;通过摆放体重计、BMI尺、食物模型、膳食平衡宝塔等方式,指导职工合理膳食、吃动平衡。
2.食堂内有可自由取阅的健康生活方式宣传资料。
(四)供餐服务
1.菜肴、主食品种丰富,少量多样;保证粗加工粮食类、薯类的供应;提供并鼓励奶类、豆类、新鲜果蔬消费;提供主要菜品的营养特点,指导职工选择。
2.控制膳食中油盐用量,记录油、盐的购买量和使用量,控制每份菜肴的油、盐用量,并逐步减少,以达到食用油推荐量(25—30克/人•天)、食盐推荐量(5克/人•天)的标准。
四、示范餐厅
(一)基本条件
参加示范创建的餐厅要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并且达到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等级B级以上,有效执行了《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办法》的管理规定。
(二)人员培养及能力要求
1.餐厅努力培养专职或兼职营养配餐人员,负责营养配餐和管理,科学指导餐厅采购、配料和加工,帮助顾客正确选餐。
2.管理员、厨师、服务人员每半年累计接受2小时以上合理膳食知识培训。
3.厨师应掌握制作低盐少油菜肴技能。
(三)餐厅环境
1.有膳食宝塔等合理膳食宣传内容的张贴画、板报、电子屏幕等宣传形式,营造餐厅营养健康氛围。
2.餐桌上有可自由取阅的健康生活方式宣传资料。
3.利用桌布、餐具包装等多种途径开展健康生活方式知识宣传。
(四)点餐服务
1.餐厅工作人员引导顾客选择低盐少油膳食。
2.菜谱标示菜谱能量,有条件的餐厅可标注各类营养成分,服务人员能主动介绍菜品营养特点,引导消费者合理选择膳食。把新鲜水果、奶类和饮用水作为餐厅供应的一部分。
3.菜谱中有供不同人数食用的平衡膳食套餐。
五、示范学校
(一)支持政策
1.把健康促进学校创建工作纳入到学校整体工作中,有1名校级领导负责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工作。
2.有校领导、骨干教师、校医等参加的学校领导小组。
3.有定期的工作会议及活动记录。
4.学校制定控烟等相关政策。
5.学校制定政策保证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包括课间操、课外活动)。
6.学校制定师生定期体检制度。
7.学校制定并实施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8.学校有保护学生安全的政策。
(二)支持环境
1.学校每年有建设和改善物质环境的计划和资金投入。
2.学校提供有利于学习、运动和生活的物质条件,达到“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所规定要求,包括课桌椅高度、黑板、教室采光照明、安全清洁的饮用水、厕所清洁卫生、食堂、餐厅、操场等。
3.维护学校环境的安全性,对校园内所有建筑和运动场所、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在有安全隐患或易发生危险的地方有明显警示标志。
4.学校有食堂则须达到食品卫生安全要求,并落实营养促进及减盐相关措施或手段。
5.校园环境优美整洁。
(三)活动开展
1.以班级为单位健康教育课程开课率达到100%。
2.学生每年有一次体检;教师至少每两年有一次体检,学校有针对师生主要健康问题安排的医疗保健、知识讲座活动。
3.针对性的进行免疫接种,计划免疫接种率达100%(小学新生入学前预防接种证查验率达到90%以上)。
4.开展快乐10分钟活动;或展开控烟活动,创建无烟校园;或创建示范食堂(餐厅)。
第五篇:大亚湾区规划用地管理若干问题的处理意见
大亚湾区规划用地管理若干问题的处理意见
(征求意见稿)
为加强城乡规划管理,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加快处理历史经营性用地遗留问题,针对目前规划用地管理领域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广东省城乡规划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我区的实际,提出如下处理意见:
一、关于我区经营性用地历史遗留容积率问题的处理意见
(一)地块首次容积率的认定:
1、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中载明的容积率;
2、通过招拍挂程序取得土地,出让公告已约定的容积率;
3、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未载明容积率,首次由区城市规划委员会审议通过并经区管委会批准的容积率;
4、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未载明容积率,首次由原区规划局、区规划建设局根据法定的控规确定的容积率;
5、少数位于十四条主干道临街的地块,基于当时政府鼓励发展商业的政策,在审批设计要点阶段,仅确定了非临路面积的首次容积率,临路部分的首次容积率在地块整体修建性详规审批时方才确定,通过区城市规划委员会审议并经区管委会批准且已实施的项目,已确定容积率作为首期容积率;
除上述五种情形外,凡未依据有效控规或未经法定程序确定,仅以《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载明、图纸盖章、文件批准等形式产生的容积率指标,均不视为首次容积率。
(二)应当补缴地价的范围
1、提高公开出让公告已约定的容积率的;
2、提高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载明的容积率的;
3、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未载明容积率,最新或最终实施的容积率高于首次容积率的。
(三)补缴地价款的程序
1、区住房和规划建设局根据该地块最新或最终实施的容积率与首次容积率之间的差额,将地块的计容积率建筑面积增加值书面提供给区国土分局,并函告土地使用权属人;
2、区国土部门根据我区地价政策和具体地块的容积率增加值负责确定应补地价的委托评估工作,制订补地价方案按区用地用海联席会议纪要[2017]3号文明确的方式办理;
3、补地价方案获批准后10个工作日内,区国土部门应与土地使用人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 的补充合同,应补的地价按《补充合同》约定缴交。用地单位凭《补充合同》、缴款凭证到区住建部门办理项目工程许可手续。如用地单位未缴清增容地价款,区住建部门不予办理规划工程许可、工程施工许可或工程竣工验收,区房管部门不予办理商品房预售许可。
二、关于被城市道路或者其他公用设施占用已出让土地的计容建筑面积处理意见
(一)宗地出让时已约定计容用地或总计容建筑面积的用地,仍按原约定执行。
(二)对于因城市规划调整按规定不纳入计算容积率用地的道路部分,若宗地出让时,已约定容积率的,按约定的容积率折补。未约定容积率的按已批准控规规定执行。
(三)出让公告、出让合同或附件中已明确有规划道路,若出让时有约定容积率,按约定容积率折补;若出让时未约定容积率的用地,参照惠州市做法,按容积率2.0折补。
(四)道路占用部分容积率折补后,除容积率指标外,控规中确定的其他建筑指标均不得突破,并应根据人口规模增加相应的公共配套设施。
(五)道路占用部分容积率折补后,按《惠州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由区国土分局无偿收回已折补容积率的道路,并按程序办理用地红线调整和换证手续。
(六)本处理意见不包含整体项目已取得规划验收合格证的建设项目,及已作出容积率补偿或已放弃相关权益的项目。
(七)如涉及地块控规指标调整的,由区住建部门按程序报区规委会审议,报区管委会审批。
三、关于村集体回拨地有关问题处理意见
(一)村集体回拨地拟选址面积小于应安排的问题。在安排村小组集体回拨地的过程中,拟选址的土地面积小于应安排回拨地面积的,若村集体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依法表决同意,把不足部分土地,按现有控规中容积率计算得出建筑面积,叠加进拟选址的土地上一并解决方案的,可按如下程序处理:
1、村集体向区国土地部门提交上述回拨地安排申请;
2、区住建部门收到经区国土地部门初步审核同意上述申请 3 后,拟出详细方案征求村集体同意后,并就地块控规指标调整的内容一并报区规委会审议后,报管委会审批;
3、区国土部门收到经批准的上述方案,就上述回拨地方案报区用地用海联审会审议批准后实施。
(二)在村集体名下的回拨地提高容积率不补地价的问题。对比已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件载明的容积率,村集体按现有控规自行开发建设其名下回拨地(不包括村企合作的回拨地),若存在提高容积率的,不用补交地价款。
四、关于商业服务业配套超面积问题的处理原则和程序
(一)挂牌出让时,出让合同有约定的按照约定,超出部分要补缴地价;
(二)出让合同无约定的,商业配套面积不超过10%的,不用补缴地价,超出部分要补缴;《惠州市建设用地领导小组会议纪要》(惠建用字【2013】2号)文件出台前,商业配套在10%-20%之间的,由于当时政府为了鼓励发展商业配套,方案已经区规委会审批的,不再追缴地价;经核查,商业配套面积超过20%的,按规定应当补缴的一律要求补缴地价。
五、关于已出让土地用地性质与最新已批控规规定用地性质不符问题
已出让土地用地性质与最新已批控规规定用地性质不符情况,原则要求按控规严格执行,依程序变更证件用地性质;如用地单位不同意按照控规实施的,可申请控规调整程序。涉及改变土地用途为经营性用地的(按照‘三旧’改造政策可以协议出让的用地除外),由区管委会批准收回土地使用权后依法重新公开供应,并根据相关地价评估规程对原受让方给予相应补偿”。需 4 要异地调整土地或就地改变土地使用性质方式等值补偿的,土地评估时所需控规批复前该地块条件由区住建部门依据《惠州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等其他相关文件初步拟定,报区规划委员会审议通过并取得批复,该条件仅用于评估地价,不作为开发建设依据,批复后开发建设指标依据法定控规确定,知用地单位按评估价等值处理。
区国土部门应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