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年天津中考语文作文“三步走”
2018年天津中考语文作文“三步走”
在中考语文的120分中,作文的50分是所有模块中占据分值最大的,但却往往得不到同学们足够的重视。试想一下,如果数学或物理的最后一道大题是这样一道命题灵活多变、分值巨大的题目,那大家又会以怎样的态度去应对它呢?必然是从初一起就努力练习,做好充足的准备,绝对不会拿个40分就心满意足地高呼“万岁”,更不会在与第一梯队同学相差十几分时满不在乎地说:“作文考不好,我也很绝望呀!”中考作文其实并不难,只要大家摆正心态,充分地“尊重”作文这一模块,再配合作文“三步走”战略和一些必要的日常积累,那么高分并不是遥不可及的。
《新课程标准》用了几百字来规定中考作文的写作要求,“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之类的话读起来就觉得很难做到,但其实概括而言,新课标只是要求同学们“用正确的方式说正确的话”罢了。天津卷相对于其他省市的试卷,难度有所降低,几乎只考记叙文,不考议论文。而且近些年都倾向于以全命题或半命题形式考查作文,在题目设置上壁垒非常低,使大部分同学都有话可说,不至于卡在给作文“起名字”这一步。
而天津卷的考试范围也较为固定,一般在提示语中会明确给出多角度的题目解释,同学们选择自己比较擅长的角度进行阐释即可。一言以蔽之就是“亲情友情人间大爱”和“正能量”两大块,其中“亲情友情人间大爱”指的是情感方面,即大家最常写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邻居老师同学和我的故事”,而“正能量”则是说可以写关于“诚信”“友善”“梦想”之类积极向上的话题。因而在平时的日常积累中,同学们需要对此多做练习,在考场则依据“三步走”原则进行写作即可。
第一步:审题立意。
(1)寻找关键词语:在拿到卷子后仔细阅读题目,找出题目所包含的关键词,然后依据关键词确定写作的大致方向。比如2014年天津中考作文题目为《我心灵的甘露》,那么关键词就是“心灵”和“甘露”,考生就需要将写作方向锁定在某一件使自己的内心得到滋养的事或是一个令自己产生很大触动的人。
(2)关注提示语句:提示语句既是提示,也是限制。同学们最好进行逐句分析,搞清楚命题人提供的几个既定角度,从而进一步明确写作范围。比如2017年中考作文题的提示语句如下:“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场独特的旅行,旅途中我们播种希望,放飞梦想;我们享受快乐,也体验忧伤„„我们在前进中感知世界的奇妙,也收获生命的成长。”我们从中可以提炼出“希望”“梦想”“快乐”“忧伤”“成长”等多个角度,进一步明确了“旅程”的范围。
(3)积极展开联想:在确定了写作的方向、角度和范围后,同学们就可以开始在自己的“头脑素材库”中积极展开联想和想象,以关键词为“漏勺”挑选符合题目要求的素材作为“论据”,但要注意必须尽力避开老套的题材。如“雪夜背着去医院”“下雨打伞必倾斜”“灯下送来热牛奶”“跌倒自己爬起来”之类的事例就最好不要写了。
(4)确定文章立意:素材筛选完成之后,要深入挖掘作文的立意,不要就事论事,将案例强行往题目上套,而是要力争做到“以小见大”,最终将立意浓缩为精炼简洁的一句话,作为全文写作时需要围绕的中心。
第二步:谋篇布局。
(1)先“谋”题目:将立意与题目建立对应关系,方便扣题。全命题作文注意不要出现只扣题目,不扣立意的情况;半命题作文注意将题目补充完整时,最好选择一个“具象化”的事物来联系主旨。比如《XX的味道》这个题目很多同学都直接将题目定为《母爱的味道》《亲情的味道》,而当年的一篇优秀作文《桂花的味道》则是选择具象化的“桂花”来作为亲情的象征物,既方便扣题,又易于写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再“谋”首尾:作文的开头和结尾是阅卷老师重点查看的部分,也是考生失分的“重灾区”,因此一定要给作文设计“凤头”和“豹尾”。“首尾呼应且扣题”是中考作文最稳妥的开篇和收尾方式,同时也是最受阅卷老师欢迎的写作方式。
(3)一发入魂与多点铺陈:在布局时根据素材的多与少,决定整体框架结构。一般来说有两种常见选择,一是将一个内容(一个人或一件事)写得生动具体,细致入微,完整深刻;二是将多个内容(多个人或多件事)串联在一起,有机组合后依照一定的顺叙逐一展开叙述。
第三步:边写边调。(1)详略需得当:别说废话。前面的铺垫不要太多,最好几句话交代下背景就直奔主题。同时,“下课啦?”“你回来啦?”这样既起不到推动情节的作用,也无法突出人物形象的话能不写就不写。无用的内容用“后来妈妈说了什么,我已然记不真切了,印象中只留下......”之类的话一笔带过就可以,将叙述重点放在可以点明或暗示中心的内容,努力进行详尽的细节刻画,加强作文真实性以求打动阅卷老师。
(2)描写需形象:别说老话。“我的眼眶湿润了”“皱纹爬上了妈妈的眼角”“我惊讶得说不出话来”“他灵机一动”“爸爸的额头上沁出了细密的汗珠”之类的话能不写就不写。不需要动脑子回忆细节就能进行的“细节描写”一定是靠不住的,自己读来都会笑出声的语句,就不必再呈现给阅卷老师了。形象生动的描写要靠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积累,而不是靠考场上的“灵光乍现”。
(3)中心需突出:别说套话。假大空的口号式话语能不写就不写,字数不要靠最后的强行拔高来凑。从写作角度来说,作文的中心思想要在真实的基础上追求深度和广度,但从阅卷角度来说,无论是多么深邃有内涵的立意,如果做不到鲜明突出,那么分数一定不会高。突出中心最简单也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适当扣题,时刻提醒自己要围绕中心思想来写作,也就是我们在第二步中强调的“首尾呼应且扣题”。
对于大部分语文成绩不突出的同学来说,写作文就意味着看一眼题目,然后绞尽脑汁想事例,想不到就开始编,怕字数不够所以把开头写的又臭又长,无限拖沓,最后发现时间不够写不完了就紧急让主人公(一般是“妈妈”或者“王老师”)变身哲学家,嗖嗖嗖地讲几句大道理,最后就是一脚急刹——“全文完”。这样的写作方式当然逃不过阅卷老师的火眼金睛,要避免这种情况,同学们就需要在日常学习中对于“三步走”原则勤加练习,尽力缩短构思时间。同时,每周最好坚持写一篇300到500字的周记,记叙一下本周发生的有趣或是令你印象深刻的事,这样到了考场上就不会因为没有素材而抓耳挠腮了!
第二篇:作文教学三步走
作文教学三步走:兴趣.材料.想象
---------任丽萍
作文教学向来被视为小学教学的一大重难点,如何落实教材中写作训练,对广大师生来说确实是个棘手的问题。小学生阅历与学识均浅,如何使学生的作文既能言之有物,又不失文采呢?为了更有效解决学生作文中的实际问题,在创新教育中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和创新能力,我有以下拙见。
一、激发写作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对作文兴趣黯然,动笔时,积蓄内心深处的情感就难以充分表现出来,这样的文章自然难以产生良好的审美效果。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对作文教学有着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
如何激发学生作文兴趣呢?
1、善于观察生活
鲁迅说过:“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写作来自生活,而生活需要用心观察、体会,否则,写作的源泉就会枯竭。然而观察生活是一个老套的说法,尤其是现下学生们的课业负担较重,又往往耽迷于电视、电脑,远离自然,对生活的观察十分缺乏。如何使学生能更善于观察生活呢?我想,我们教师应该在这里起到“激发”的作用。在每学期的教学中,都布置一些观察类的作业,比如观察一景一物,一人一事,皆可取自学生的生活,学生操作起来简便易行,而这样的作业学生也会感到兴趣盎然。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思考上再动笔成文,久而久之,平凡的生活学生也可以挖掘出素材,使作文的书面表达水到渠成。
2、紧抓阅读教学中的习作机会
在教师的阅读教学中,有许多想象可供延伸之用,非常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是进行习作训练的大好机会。如学习《凡卡》一文,在讨论分析课文的基础上,学生对凡卡的生活充满同情,更为爷爷收不到他的信感到悲哀,凡卡以后的遭遇将会怎样?我立刻让学生讨论“假如我是凡卡”。学生热情高涨,纷纷发言,有的说要报复地主,有的说:“好汉不吃眼前亏”,逃走再说„„随后让学生动笔写《凡卡发出信之后》;《小英雄雨来》一文中,写到“河沿上传来几声枪声„„”,后来写雨来没有死。这当中,雨来是怎样死里逃生?在学生学得津津有味时,教师让学生以《雨来脱险》为题,展开自己的想象,进行习作练习。此时,学生思维十分活跃,充分发挥想像力进行拓展,很快地为雨来想出种种脱险的好方法,教学效果良好。
3、以读促写
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一直贯穿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始终。作文教学为了增强写作能力,提高写作水平,教师应积极鼓励阅读。它可以丰富学生词汇,开拓学生视野,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多了,写作胸有成竹了,写作的兴趣便与日俱增。但以往存在的的问题是,学生对读书并不感兴趣。在这方面,我认为主要由两个原因造成:一是大多数学生平时同的都是作文书,枯燥乏味;二是学生读书以出自硬性规定为多,而大多数的长篇文章常令小学生望而却步。对此,我认为可以从两方面来改善这种状况。一是丰富推荐的书目,应该推荐学生多读一些有趣味性、贴近小学生心理的书,推荐不爱读书的同学先读一些短小精悍的文章,激发其兴趣,再寻序渐进。二是在推荐阅读时紧密联系教学。我在教《井阳冈》后,给学生留的问题便是:武松为何会来到阳谷县?武松第二天又发生了什么?学生本来对课文的内容就很感兴趣,这两个问题更是激发了他们对前因后果的好奇心,果然,放假回来再提问时,不少学生已经能回答上来。这便是拓展阅读的良好效果。
二、精心选择写作材料
一篇好的文章,必须要有明确的中心和主题,要充分表达文章中心,就必须选择最具表达力、典型的材料,这样才能使文章达到有血、有肉、有灵魂的目的。而在学生写作中,一些学生急于下笔,见啥写啥,写出来的东西往往东拼西凑,凌乱无章,甚至中心表达错误,“牛头不对马嘴”,所以教师必须教会学生进行“立意调控”,根据中心的要求,在众多的材料中选择最能突出主题的例子。例如,我曾有一次布置了写人的作文,有位同学选取的题目是《我的妈妈》。这篇很长的文章里记述了不少事情:妈妈小时候的艰苦生活、年轻时的拼搏、为我的操劳,等等,虽然事例丰富,但全篇看下来给人以流水帐的感觉,并不能留下什么深刻印象,主题也并不突出。我找到这名同学,问他,为什么要写妈妈,要写妈妈的什么。他不假思索地答道,因为妈妈对我最好,我要写妈妈对我的爱。我因此引导他说,这样泛泛记述,不如深刻挖掘一件最令你感动的事情好。于是,他第二天又交给我一篇不一样的作文。这篇文章中他开头开门见山道出中心:妈妈是多么劳苦!在材料选择中,作者选取了一件极为平常又极具感染力的小事:一天早上,我贪黑欲为操劳一辈子的妈妈做一顿早饭,没想到妈妈已在厨房不断忙碌着。小作者从妈妈的动作、神态、身躯、白发中一点一滴地道出了自己的心声,不断折射出妈妈的劳苦,也引起读者强烈的情感共鸣。
这便是材料选择的重要。我们在作文教学当中,也应该随时注意这一点,使学生的材料都能够精致、富有感染力。
三、善于培养学生想象力
鸟儿没有翅膀就不能在蓝天上飞翔,文章没有想象就失去魅力。想象是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写作时要指导学生展开合理想象。想象大胆奇特、构思奇妙、独具匠心,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如冰心的《樱花赞》,由樱花那种迎风怒放的精神与活动,联想到日本人民的革命精神和革命热情。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使学生克服思维上“固其一端不发”的现象,注重挖掘所写事物内部蕴涵的哲理。如,有位学生写《雨伞》,文中她写了母亲为自己撑起一把雨伞同路行走,在分手路口,当母亲将伞交给她时,她猛然感到自己要学会为自己撑起生活的伞,当她看到不远处一位老太太在雨中艰难行走时,不由得想到应凭自己的能力为需要之人撑起一把关怀之伞。文章的主题因不断地联想而再次升华。
以上是笔者对作文教学的点滴看法,相信,在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懈努力之下,新世纪的作文教学会冲出旧思想的束缚进入全新的教学轨道。
第三篇:“三步走”作文教学法初探
“三步走”作文教学法初探
刘瑞雪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正阳路小学 266000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由此可见,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作文能力呢?对于小学的作文教学我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对学生进行作文能力的全面训练和培养,探索出“三步走”作文教学模式:“观察积累”、“模仿练习”、“批改交流”。
一、作文的第一步,观察积累
这一步包括写前的一切准备活动。如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这为学生积累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基础。
鲁迅说过:“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写作来源于生活,生活需要留心观察、体会,否则,写作的源泉就会干涸。作文前,首先抓住时机。根据教材单元训练目标,提前布置让学生利用双休日的机会,深入生活,留心观察每个季节的田野是什么样子的、小区居民进行了哪些活动……学生按照要求写了大量的观察日记。这样做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对大自然的感情,又让学生知道了什么是直接观察。
二、作文的第二步,模仿练习
这一步骤是作文的重要环节,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生活圈子小,接触的事物少,对生活的体会不深,教学中我给学生提供大量可借鉴的材料和自己的范文,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活动,通过多次反复训练,学生的作文立竿见影,作文能力逐步提高,有些文章的妙语佳句就出现在学生的作文中,学生摆脱了课例的束缚,写作时材料充实、内容具体,能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在指导学生写《我最敬佩的一个人》时,屏幕上出现了我的下水文《我小学时的柳老师》,学生先是惊讶,而后是感动。惊讶的是老师也写作文;感动的是读了我的作文,一个活生生的小学老师就像站在面前,那种慈母般的老师形象引起了学生的回忆。在讨论时,他们争相说出教过自己的老师对自己的关爱和教导,提起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了他们的写作思路,使枯燥的挖空心思变成了顺畅的写作思路,为学生的写作铺垫了基础。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对作文教学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第三步,批改交流
新课标要求教师帮助学生“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这第三步就为了教给学生批改、评析作文的能力,能对自己和别人的作文进行评析和小结,找出优缺点,进行修改。实际上这是一个贯穿于整个写作过程中重要的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有评析和小结。在作文中,我打破了学生作文、教师批改的习惯。每次作文都让学生自评、互评,让学生在评析中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在作文批改时,我先让学生批改,有时是自批,有时是互批。在这里,我先教给学生“三点”批改法。
第一点是“问”,抓住文章中心、结构、语言等方面的疑问,对照要求下批语。
第二点是“改”,采用各种修改符号对文章进行增删或调整修改。
第三点是“后记”,主要是批改后的学习收获、引发的感想和建议,并互相交流,以替代老师在批改后的讲评。
用这种“下海”的方式激发了学生作文的乐趣,并在问、改、记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弥补了自己作文中的不足。
通过大胆尝试,“三步走”让学生感到作文的新鲜,写作的乐趣,激发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让学生能够懂得自己与同学之间作文的差距并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奋起直追,让学生有积极创作的强烈欲望,同时也让学生懂得作文来自于生活,来自于观察,成功于细心。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第四篇:低年级语文书面造句三步走
低年级语文书面造句三步走
一、把句子写完整
低年级学生语感较差,对完整句子缺少基本认知,教师不妨多找一些完整句子,让学生反复阅读,明白句子成分构建规律。特别是较长的句子,学生很容易丢失一些成分,造成句子的不完整。句子完整性主要体现在主语、谓语、宾语的合理搭配上,学生没有语法基础,对完整句子的感知只能停留在语感基础之上。
例如:教学部编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我多想去看看》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熟读课文,并布置造句任务:“造句要说清谁在干什么,这样才算完整。如‘妈妈告诉我,沿着弯弯的小路,就??走出天山。’让我们也来用‘妈妈’这个词说一句话,看谁说得更完整、更有意思?”学生有课文例句作参照,造句顺利展开。有学生说:“妈妈第一个起床,要为全家人做饭、洗衣服、打扫卫生。”也有学生说:“妈妈最关心我,每天都给我准备好吃的东西,我长大后一定要对妈妈好。”教师给出评价:“说得太好了,造句都很完整,能够理解妈妈的艰辛,特别值得表扬的是第二位同学,不仅说清楚妈妈干什么,还表达了自己的愿望,这是非常难得的。”学生听到教师这样评价,顿时有了学习热情,纷纷说出更多有积极意义的句子。
教师利用课文中的句子作为示范,引导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学生完成得很出色。教师对学生的创新表现给出肯定和表扬,成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把句子写生动
把句子写完整是从语法角度要求的,把句子写生动是从修辞角度要求的,低年级学生修辞方法掌握较少,只能运用比喻、拟人等几个修辞方法,教师在引导学生书面造句时,还需要从典型词语运用、修辞运用、语气语调运用等方面展开具体指导。
学习《树和喜鹊》时,教师先示范朗读课文,然后对一些句子展开重点学习,指出句子的生动性。如“每天天一亮,喜鹊们叽叽喳喳叫几声,打着招呼一起飞出去了。”教师给出引导解析,喜鹊们成为邻居了,每天都要相互打招呼,是不是显得很友好热情呢?如果将这个句子改成“每天,喜鹊们叫几声,飞出去了。”好不好呢?学生自然是异口同声说不好。教师继续引导:“因为运用了模拟声音的词,还有拟人化的手法,句子才显得更生动。如果让你用‘一起’造句,你会写什么样的生动句子呢?”学生议论纷纷,寻找造句的思维视角。经过练习,学生大多顺利完成造句。有学生说:“我们唱着欢快的歌,一起去爬山,一起去观海,大家都非常兴奋。”也有学生说:“我们参加集体劳动时,大家相互鼓励,一起克服困难,得到了锻炼。”
教师用课文中的例句展开对比分析,让学生明白造句的生动性是如何产生的,给学生带来更多启迪。从学生的良好表现可以发现,教师的引导是卓有成效的,学生不仅能够说出完整的话,还有意识地增强了句子的生动性。
三、把句子写精巧
为提升书面造句品质,我们不能只满足句子的完整性和生动性,还要追求造句的精巧性、规范性。所谓精巧性,是指句子有外观的精美度,还要有内质的意蕴度。
《一分钟》的故事具有生活化,学生很容易接受其中的情节。为让学生造出精巧的句子,教师为学生设计了一组句子,让学生对比分析,说出句子的突出特点:“小猴子下山来,走到一块玉米地。”“小猴子跑下山,跳进一块玉米地。”“小猴子高高兴兴下山来,悄悄来到玉米地。”学生进行对比分析,纷纷给出自己的见解:“第一个句子很简单,谈不上生动。第二个句子写出小猴子的特点,有灵动性。第三个句子还融进了情绪,具有感染力。相比之下,第二个句子更精巧,第三个句子更生动。”教师让学生用“小兔子”一词造句,学生很快就给出个性十足的句子。
从学生造句可以看出,教师引导发挥着重要作用。什么样的句子更精巧,学生在比较中已经形成清晰认知,在造句表现中自然体现出这种意识。造句不仅要求正确完整,还要强调句子的生动性和积极意义。
造句不只是要“造”出句子,还要求句子具有完整性、生动性、规范性。造句是低年级语文教学最为常见的学习形式,教师要深入到学生群体之中,对学生造句能力展开调研,让学生把句子写完整、写生动、写精巧,培养学生良好语感,提升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枣园镇集西小学
第五篇:语文中考作文八步走
语文中考作文八步走
初三学生有中考的压力,时间有限,需要冲刺性提高作文成绩,这种背景下,从技巧和模式角度进行强化,是可以的。但从学生长远发展和整个人生来看,过分注重考场技巧指导,可能会使学生对写作丧失兴趣,也可能会误导学生重视作文的外在形式和技巧,而忽略了作文内在的观察、思考和情感。所以,中考作文复习和指导,也要注重体验,倡导观察发现,做到润物细无声。
下面简要介绍各个步骤做法,供大家参考:
第一步,以周记为主,不限定题材,学生喜欢什么就写什么,想写多少就写多少,完全自由的状态。只要有写,便能得到肯定。过程中,不作任何的技巧指导,不提供任何的例文参考。当然,可以适当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班级里所发生的事情,可有针对性地适当策划一些活动,让学生有素材好写,如《我们班的故事》交流会、《我心目中的老师》座谈会、《爸/妈我想对你说》亲子会、市井采风等。
第二步,接着做亲情的题材训练。着重突出“以情动人”,注意感动片段的收集和整理,以情促趣,动情成文。
第三步,在亲情展示的基础上,拓展进行生活中其他方面的感人材料收集,再写感人或让人感悟的内容。这一步,注意让学生有所感悟,也就是结尾要有抒情或是议论。
第四步,可写对自然界的感悟,可引入《斑羚飞渡》、《敬畏生命》、《悬崖上的酸枣树》等文章,形成生命的意识。引入一些在自然界中体现哲理思维的文章,力求能让学生透过自然和生活的表象,感悟到内在的道理,重点感受散文化的习作,模仿抒情性和议论性的提升。
第五步,写对社会的观察和思考,进一步打开学生的思维,引入生活大课堂的体验,同时,适当涉及小说、小论文的习作。
第六步,在学生能写一定的事件和感受的基础上,作“古诗成文”的尝试。“古诗成文”是指创作时参照古诗的取材、立意、构思、手法、意境等方面,来形成自己的文章。通过这种体验,让学生感受作文的整体感,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对好文章的感觉。
第七步,便是为中考而准备的,一些专题训练,一些中考满分作文的赏析,以及自己最好作文的修改和收集,做好应试的准备。
第八步,命题,考验,重点讲考场作文的注意事项。
如此操作量很大,需分多次进行,约两个星期做一个专题训练。如果是初一开始,一个学期进行一个专题训练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