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四有工程调研

时间:2019-05-14 07:11: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社会保障四有工程调研》,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社会保障四有工程调研》。

第一篇:社会保障四有工程调研

以民为本建四有 统筹城乡惠民生

——对盐城市实施农村“四有”工程的调研省思

盐城市位于江苏东部沿海,市域面积1.69万平方公里,下辖两市、两区、五县,是江苏省土地面积第一,农村人口第一的大市。同时,盐城又是一座活力四射的、新兴的工商业城市。近年来,随着盐城沿海开发步伐的加快,经济的快速发展,财政实力的不断增强,逐步摘掉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帽子。市委、市政府更加注重民生工作,通过实施全市农村十村示范、百村试点、千村推广农民“四有”工程创新实践,着力加快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步伐,在苏北率先实施了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全覆盖工程,逐步确立了盐城市社会保障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在全省的领先地位和全国的知晓率。本文通过对盐城市创新实施农民“四有”工程的实践调研,拟对当前经济欠发达地区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社会保障体系提出启示。

盐城市开展农村“四有”工程改善基层民生的实践探索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努力使全体人民劳有所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学有所教、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盐城市2008年起以行政村为单位,从开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最急需的领域着手,在全国率先开展以实现广大农民“劳有所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学有所教”为目标的十村示范、百村试点、千村推广“四有”工程建设,注重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式创新,进行城乡统筹的大胆实践与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得到了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江苏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2009、2010、2011年盐城市政府连续将“四有”村建设列入为民办实事工程之一,2012年市政府提出以镇为单位,全面实现农民四有建设目标。

(一)坚持用科学发展的理念引领“四有”工程建设

1、以党的长期执政、社会和谐为目标改善人民生活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广大农民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了巨大的奉献,三十多年经济持续高速发展,GDP年均增长9.8%,GDP总量已从1978年的3600多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24万多亿元,人均GDP已经 1 进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经济总量与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及所具规模,已经为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奠定了丰厚的物质基础。现在国家提倡“反哺农村、回报农民”,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根据调研可知,盐城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在2008年初提出了围绕全市广大农民“劳有所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学有所教”四有目标,突出制度安排,规划先行;突出农村重点,城乡统筹;突出共济普惠,彰显职能的工作指导思想,巩固发展城市工作,探索实践农村工作,并在全市开展“四有”示范村建设。“四有”示范村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通过促进农民就业、完善农村保障体系、提高农民社会保障水平,改善农民生活水平,缩小农村与城镇的差距,为党和政府分忧,为农民服务,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2、以广大农民“看得见、摸得着、享受得了”为要求保证农民利益 “四有”村建设的目的是让农民真正享有“四有”,因此盐城市将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农民身上,不仅让农民听得到“四有”工作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让农民亲身感受到“四有”村建设给他们带来的好处和利益。开展“劳有所得”工作,该市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让“两后生”、“零转移就业家庭”、被征地农民、退伍军人等农村富余劳动力能够便捷地与本地用工企业对接,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开展“老有所养”工作,宣传养老保险政策,动员企业为进厂务工的农民缴纳养老保险,动员农民参加新型农保,让农民生活得到保障;开展“病有所医”工作,在有条件的地方把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向农民敞开,让农民看得起病;开展“学有所教”工作,为“两后生”、“零转移就业家庭”、被征地农民、退伍军人等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减免费的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迅速实现转移就业。“四有”示范村建设带给农民的利益,每一个都让农民“看得见、摸得着、享受得了”,从而赢得农民的支持和信赖。

3、以“一年一个目标、三年一个周期”为步骤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四有”示范村建设要实现农民“四有”目标,不可能一年建设到位。为此,盐城市结合农村实际,制定了《全市“四有”示范村建设三年工作规划》,每个村用三年的时间初步实现农民“四有”目标。“四有”建设年均目标分别为:村内富余劳动力80%、90%、95%以上实现转移就业;符合参加企业养老保险或 2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条件的村民参保率分别达60%、80%、95%以上;符合参加城镇职工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率达到60%、80%、95%以上,其他村民参加新农合;有技能培训需求的村民90%、95%、100%以上参加实用技能培训。第一年还要建立村民“四有”基础台帐,实行信息化管理;第二年、第三年要对基础台帐资料进行更新和动态维护。全市以三年建设为一个周期,滚动实施“十村示范、百村试点、千村推广”工程,即2008年实施十村示范,2009年实施百村试点,2010年实施千村推广,2011年全面铺开,以点带面,通过六年时间的努力,在2012年基本实现全市以村为单位“四有”建设目标全覆盖。

(二)坚持用切实有效的举措推进“四有”工程建设 调研可知,盐城市在改善基层民生探索实践中的主要做法是:

1、以政府推动为主体,强化组织领导

盐城市委、市政府从2009年起在全市开展“四有”村工程建设,市政府专题召开全市“四有”示范试点村建设现场推进会,对“四有”工作进行统一部署,将“四有”建设工程的责任落实给县(市、区)、乡镇两级党委、政府。县(市、区)、乡镇两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分别成立工作班子,出台文件,明确相关职能部门的责任,加大工作推进力度,为“四有”建设的全面试点提供组织保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作为“四有”建设的职能部门,始终竭尽全力推进“四有”工程建设。“四有”示范村建设之初,盐城市、县(市、区)两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迅速搭建工作班子,分别成立了“四有”示范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对“四有”工作进行组织推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领导班子成员建立了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专门挂钩“四有”村,每两月就带领相关职能处室人员到村调研1次,帮助协调解决问题。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领导班子成员不仅到村调研指导,还抽调就业、养老、培训等条线的业务骨干驻村指导,蹲点帮建。各“四有”建设村也高度重视,专门成立工作班子,由村支书担任组长,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站站长为副组长,村组干部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协理员,全面开展“四有”建设。

2、以村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站建设为载体,统一规范基层平台建设 “四有”示范村、试点村、推广村的村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站,是开展“四 3 有”工作的重要载体,该市将建立“四有”示范村、试点村、推广村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站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统一规范平台建设。一是统一规范村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站建设的标准。村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站建设必须配备一名以上的专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员,有一间房、一台电脑、一部传真机、一部电话,承担就业培训、社会保障、权益维护三项工作,行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的主要职能,实现“人到位、物达标、事办成”。二是统一规范村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站的管理制度。市人社局制订下发了全市统一的《村(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站管理制度》,明确了村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站的组织体系、工作目标、工作职责、工作程序、工作考核,要求所有村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站按照这一制度要求悬挂统一格式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站标识,将管理制度张贴上墙。三是统一规范村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站台帐资料的建立和管理。所有村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站都使用全市统一格式的村民家庭“四有”情况调查了解表,对村民家庭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建立详细的村民家庭“四有”情况基础台帐资料。全市统一开发“四有”示范试点推广村村民家庭“四有”情况统计软件,将调查信息录入微机,在全市建立统一规范的村民家庭“四有”情况电子信息库。

3、以执行“八环节”工作法为关键,规范工作流程

开展“四有”工程建设,要求按照“八环节”工作法有序组织实施。一是建立平台。按照全市统一要求和标准,所有“四有”建设村都建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站,使村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站成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体系当中的第六级架构,实现体系全覆盖,工作全覆盖,达到“人到位、物达标、事办成”。村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站至少要配备1名专职工作人员,并优先选聘大学生村官担任专、兼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站协理员,要达到有一间房、一台电脑、一部传真机、一部电话的标准。二是摸清情况。摸清“四有”示范村、试点村、推广村每家每户的情况,做到所有村民的家庭情况清、就业要求清、培训愿望清、个人技能清、社保情况清。由镇(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指导,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站负责。三是宣传发动。向示范村、试点村、推广村的村民宣传“四有”示范村、试点村、推广村建设的标准、推进的方法、目的、意义;宣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工作由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牵头,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站负责具体实施。四是自愿申报。由村民根据自身 4 的情况,自愿申报项目,由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指导,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站负责组织实施。五是对应衔接。将村民申报的项目与有关单位、企业衔接,由市、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六是筛选初审。将村民自愿申报的项目进行筛选、初审核,由镇、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站负责。七是公示确定。村民自愿申报的项目,经过初步筛选审核后,在村组进行公示,确定具体项目,由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站负责。八是跟踪落实。就是对村民申请的项目,经过筛选、公示确定后,进行跟踪服务、跟踪落实,衔接到位,由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

4、以沟通协调增加投入为重点,确保人员经费得到保障

由于盐城市经济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四有”工程建设所需的人、财、物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地方政府的投入。为切实解决“四有”工程建设面临的人、财、物的投入问题,市、县(市、区)两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创新工作思路,积极协调县(市、区)、乡(镇)政府部门,想方设法筹措经费,为“四有”平台建设提供人力、财力保障。近几年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通过挖掘自身潜力、协调政府部门加大投入,激发“四有”村增加支出,多方筹集资金用于“四有”工程建设。在资金投入上,射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积极协调县财政、乡镇政府,由县财政安排18.8万专项资金,各乡镇安排7.2万元经费,合计26万元用于19个村的平台基础建设。建湖县财政共投入20万元,平均每个村投入1万元。大丰市政府财政专门安排了14万用于14个试点村“四有”平台建设。阜宁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通过自身投入部分资金,激励镇、村自筹资金,实现了村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站的建设目标。在人员配备上,市、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协调组织人事部门,争取大学生村官到村担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员,提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员的整体素质,同时解决人员经费问题。我市东台、大丰、盐都、建湖、滨海等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通过与县(市、区)委组织部门沟通衔接,已安排139名大学生村官担任村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员。截止今年5月底,全市市、县(市、区)、镇(街道)财政部门已经投入资金1860万元用于镇村村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基层平台建设。

5、以强化宣传督查考核为手段,推进“四有”工作到位

一是强化专题宣传。通过盐城电视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专栏节目、《盐阜 5 大众报》、《盐城工作》等媒体详细宣传报道“四有”村的具体做法和先进典型,引导各地争先创优,提升“四有”创建的整体水平。各县(市、区)、乡(镇)、村(居)也都分别通过报纸、广播、电台、板报等多种途径开展“四有”工程建设宣传活动,宣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政策,营造浓厚的氛围。二是组织召开“四有”建设现场推进会。已先后在大丰市西团镇大龙村、建湖县颜单镇任杨村和近湖镇镇北村以及响水县小尖镇郭庄村、张集乡佑东村召开了五次现场推进会,进行现场观摩和工作部署,促进各地推进工作进程。三是开展“四有”目标推进突击月活动。先后组织开展了新农保城居保扩面征缴突击月、学有所教工作突击月、劳有所得工作突击月等活动,促进了面上“四有”目标的推进。四是开展专项督查活动。多次组织督查组到各县(市、区)检查“四有”工作进度及目标完成情况,督促各地加大工作力度。五是加大考核力度。市委、市政府将“四有”村建设纳入到目标任务绩效考核工作,对县(市、区)政府进行专项考核,出台了具体的考核办法。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专门出台了“四有”村建设单项工作奖考核办法,并将该工作考核作为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综合先进奖考核的重要部分。县(市、区)政府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也分别制订了具体的“四有”村建设工作考核办法。部分县(市、区)还采取了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与乡镇领导签订责任状的形式,明确乡镇领导在“四有”建设中的责任。

(三)坚持用工作实践的成果检验“四有”工程建设

1、“四有”工程建设取得的成果

开展“四有”村建设,盐城市坚持改善民生,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农民社会保障水平。通过五年来的“十村示范、百村试点、千村推广”“四有”村建设,农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进展很快,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得到了极大地提升。

具体表现在:劳有所得方面,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大幅增加。以2008年在10个行政村开展“四有”示范村建设为例,10个示范村总人口近3.1万人,共有劳动力近2万人。到2008年底,1.3万人从事二、三产业,富余劳动力转移率达68%。到2009年10月,在10个示范村总人口和劳动力无较大变化的情况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率上升到76%,二、三产业从业人数比2008年底增加了近1000人。148个试点村,总人口36.5万人,劳动力22.5万人,6 到去年10月底,二产、三产新增加就业人数达到了11.2万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率由年初的不足50%上升到近80%。很多农村劳动力通过与企业对接,就近实现转移就业。建湖县颜单镇任杨村的一名妇女高兴地说:“现在我们村与我年龄差不多的家庭妇女,离土不离乡,都在村里的私营企业上班,一个月下来能拿到千把块钱,这在过去我们连想都不敢想。而且为我们办理了养老保险!”老有所养方面,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和新型农保参保人数大幅增加。10个示范村2008年初企业职工和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还不到1万人,2008年底参保人数达到1.39万人,当年底参保率在60%以上,其中参加老农保3300多人,参加新农保6635人,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3997人。到2009年10月,参加企业职工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人数比08年底净增加1700多人,达到1.6万人,参保率达76.6%。148个试点村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人数由年初的不足10万人上升到13.6万人,其中企业职工养老保险3.2万人,新农保10.4万人,参保率达到了61%。全市2108个推广村参保率已达99.9%。病有所医方面,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大幅增加。10个示范村08年初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不足30%,到08年底,参保率达到60%,参加职工医疗保险2051人,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4624人。到2009年10月,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比上年底净增加4600多人,达1.13万人,参保率80%以上。148个试点村参加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人数由年初的4万多人上升到6.1万人,其中参加职工医保3.1万人,居民医保3万人,参保率达60%。学有所教方面,技能培训转移就业人数大幅增加。10个示范村2008年共对3500名有技能培训需求的村民进行了实用技能培训,培训率达到了90%以上。2009年又有2709名村民提出技能培训需求,目前已培训2590人,培训率为95.6%,培训后转移人数2311人,转移率为89.2%。148个试点村今年共有2.4万名村民提出技能培训需求,目前已培训2.1万人,培训率为88.1%,培训后转移就业1.9万人,转移率为90.4%。

2、“四有”工程建设带来的变化

根据调研可知,经过几年多时间的实践,“四有”工程建设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突出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推进的主体发生了变化。“四有”村已经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抓的一项创新性工作上升为盐城市委、市政府和各县(市、7 区)政府重抓的全局性工作,盐城市委五届五次全会、盐城市委关于农村社会发展改革的1号文件都将十村示范、百村试点“四有”工程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进行推进。二是规模范围和影响力发生了变化。从2008年的十村示范扩展到百村试点、千村推广,今年已经进一步扩大规模,实施镇镇四有工程。“四有”示范村建设这项民生工程,其影响力不再局限于盐城,已得到了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和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及省委、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三是农民参与度发生了变化。广大农民从“四有”示范村建设启动之初对这项工作不清楚、不了解、不理解,现在是“四有”村建设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热烈拥护和积极参与。广大农民称赞“这是为我们农民办的一件看得见、摸得着、享受得了”的大好事、大实事。四是城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政策发生了变化。原先只针对城镇居民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政策,通过开展“四有”建设,一步步向农村延伸,覆盖农民。城乡统筹已经在“四有”示范村、试点村、推广村生根开花。养老保险方面,城乡养老保险政策体系日趋完善,取消城乡界限,将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向农民敞开,农民可以自由选择参加新农保或者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就业方面,对农村村民实行与城镇同样的就业登记制度,只要符合条件,农村劳动力均可享受相应的就业优惠政策,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延伸到农村,农民可申请办理小额担保贷款;高龄补贴方面,农村80岁以上的农民,可领取老龄人补贴。

3、“四有”工程建设成果的检验

“四有”示范、试点、推广村建设是一项经过实践检验、并已得到广大农民支持信赖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实事工程,是探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城乡统筹发展刚刚获得丰收的试验田。盐城市将进一步加大农村基层社会保障工作建设力度,继续滚动实施十村示范、百村试点、千村推广“四有”建设工程,给广大农民一个高质量的社会保障,为改善民生,统筹城乡发展,综合推进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

盐城市四有工程实践的启示—建设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统筹城乡发展已经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头等大事,成为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 部门责无旁贷的一项重要工作。加强农村基层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贵在探索实践、重在创新落实。盐城市在农村基层社会保障工作建设过程中,打破条件限制,创新思维理念,拓展服务范围,积极付诸实践,通过五年来建设农村“四有”工程的探索和实践充分证明,建设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意义重大,上符合党委、政府执政为民的要求,下符合广大农民的期盼。可以说,全面推进社会保障城乡统筹工作,时机更加成熟,条件更加具备。各级政府和社会保障部门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只有带着使命、带着责任,尽心尽力实施好社会保障城乡统筹工作,才能切实加快推进农村全面小康建设进程。

(一)工作理念创新,明确建设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方向 按照“巩固发展城镇社会保障,探索实践农村基层社会保障”的思路,统筹兼顾做好社会保障工作。工作范围上,已从城镇向农村拓展。当前,就全国而言,统筹城乡总体上已基本进入以工带农、以城带乡、以点带面的发展阶段。推进的突破性工作主要在农村,解决的突出性问题主要在农民,要将城镇各项社会保障政策和公共服务逐步向农村延伸,惠及农民。工作目标上,要从“保民生”向“惠民生”转变。“保”是低水平的,是一种法定的被动的社会保障体系;“惠”是扩大范围,普惠于民,是较高水平的保障,是一种积极的主动的保障方式。要尽力而为地加快推进转变进程。工作要求上,要从“重城轻乡”向城乡并重转变。城镇社会保障起步较早,制度较为完善,保障水平较高,农村社会保障工作才刚刚起步,各级政府要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过程中,坚持城乡并重,城乡联动,协调发展,相得益彰。

(二)工作机制创新,把握建设城乡一体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原则 坚持建设社会保障体系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的原则。社会保障城乡统筹发展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群众承受能力相适应,把握好,在保障上既坚持普惠均等又体现重点帮扶,在待遇水平上既坚持权责对等又做到充分保障。坚持“城乡有别、梯次发展、渐进统一”的原则。城乡一体化不是全民统一,更不是一蹴而就;统筹重在协调发展,是个渐进的过程。必须做到城乡有别、区域有别、不同群体有别,实施城乡大同小不同的社会保障项目,逐步缩小保障水平的差距。坚持农民自愿参保、自主选择、自由转移的原则。进行深入广泛宣传,让农民知晓统筹城乡的各种社会保障政策措施和要求,由农民根据自己意愿决定是否参 9 保;建立健全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相互衔接、相互转换的政策接口,由农民根据自身能力和需求自主选择参保险种;落实并制定各种社会保险关系转移续接办法,由农民根据地域的变化转移社保关系。

(三)工作方式创新,拓展建设城乡一体社会保障体系的工作内容 注重在加快改革上动脑筋,在土地合理利用上做文章,积极探索并研究制定将农民变市民、土地换保障等一整套社会保障改革政策,推动城镇化建设,减少农民,增加收入,搞好保障,着力拓展并构建三大体系。一是构建城乡统筹的就业培训体系。增加农民收入是农村一切工作的核心,农民工资性收入是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重在农民就业创业,把农民变成农民工、把农民变成新农民重在培训。逐步建立“政策统一、标准一致、服务均等”的城乡一体统筹就业培训体系。二是加快建立像城镇居民一样的就业培训扶持政策体系,将国家和省出台的适用于城镇劳动者的就业(创业)培训补贴、免费职业介绍、小额贷款担保、社保补贴、岗位补贴等各项优惠政策最大限度的向农村延伸。推动实施劳动预备制培训制度,做好新生代农民工免费培训工作,增强农民就业创业能力,鼓励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引导农民有序外出务工,将更多的农民变成农民工。三是构建城乡统筹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做好城乡统筹工作的基础是乡镇、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平台。逐步建立“架构完备、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功能齐备”的城乡统筹公共服务体系。

在统一的管理服务体系框架内,将资金、网络、平台、人员、政策等各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资源优先向农村配置,从而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城乡统筹提供基本保障。构建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建立“广覆盖、多层次、城乡贯通、可转换衔接”的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政策,将有条件的农民、农民工、城镇居民,以及各类灵活就业人员纳入企业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全面实施新农保城居保全覆盖工程,并以此为突破口,带动老有所养、劳有所得、病有所医、学有所教“四有”目标的实现,从而使基层广大农民真正得到”看得到、摸得着、享受得了的实惠,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享受到科学发展的成果,以切实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第二篇:四有工程建设

创新管理建四有

统筹城乡惠民生

——对盐城市实施农村“四有”工程的社会实践省思

摘要: 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改善农村民生、惠及基层百姓的重要举措。盐城市创新社会管理模式,以开展实现广大农民“老有所养、劳有所得、病有所医、学有所教”为目标的“四有”工程建设,在统筹城乡发展的道路上进行了创新实践,得到了农村受益百姓的认可,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关键词: 社会保障

四有工程

创新实践

Abstract: It is a very important measure of accelerat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covering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so as to improve the livelihood of them.Yancheng creates a new social management model to help carry out the Four-guarantee Project to guarantee that the old should be supported, the labor should be paid, the illness should be cured and the learning hearts should be taught among the rural residents.The innovative practice that coordinates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area is approved by the rural residents and has made positive effects.Key words: Social Security, Four-guarantee Project, Innovative Practice 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要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务。”为了切实将社会保障向农村基层延伸、向广大农民拓展,加快建立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五年前,作为江苏省农业人口第一市的盐城市从解决广大农民最期盼、最现实的直接利益问题着手,把围绕民生作决策、办实事、求实效,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最急需的领域着手,在农村创新社会管理模式,以“统筹城乡发展,改善农村 民生”为主线,在全省率先开展以实现全市农村581万农民“劳有所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学有所教”为目标的村级农民“四有”工程建设,经过2008年的“十村示范”、2009年的“百村试点”,2010年实施的“千村推广”,2011年实施20家四有示范镇建设,2012年的全市镇镇四有建设工程的创新探索实践。全市村级农民“四有”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得到了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及江苏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其中,以推动广大农民百姓“老有所养”为目标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还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先进单位,盐城市人社局肖汝宏局长在2012年11月召开的全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会议上作了经验交流发言,受到了温家宝总理、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的充分肯定。盐城市委、市政府还把社会保障村级“四有”工程建设连续列入为民兴办的实事项目之一,作为提高广大农民百姓幸福指数、建设幸福盐城的重要举措来抓。几年来,全市通过“四有”村平台建设,共累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57.72万人,转移率达到了95.2%以上,扶持农民创业4.6万人;参加各类养老保险的人数达到了295.56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的总人数达到了528.91万人;共开展技能培训各类人员49.46万人,培训就业率达到了92.5%。截止目前,在全市2108个推广村中,村级劳动保障平台已经全部建设到位,已实行微机录入并进行动态化管理的村2099个,占推广村总数的99.6%;全市60周岁以上的符合条件的农村居民基础养老金已实现应发尽发,全市新农保适龄对象已参保人员达236.90人,占应参保人数的99.9%,在江苏省面上提前实现省定参保目标,实现了广大农民新农保参保、农村适龄老人基础养老金发放和“四有”村建设全覆盖。今年以来,该市按照“巩固提高达标村、整体推进推广村、全面建成四有镇”的统筹城乡 社会保障工作的总体要求,在全市进一步强化基层平台建设,切实增强基层平台服务经办功能,以全面建成全市镇镇“四有”为目标,从而实现全市农民“四有”的全覆盖。

一、明确目标,把握“四有”工程建设要求

开展农民“四有”工程建设是改善农村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举措。做到指导思想明确,规划先行,方案具体。一是明确开展“四有”工程的指导思想。就是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基层民生建设步伐,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达到努力实现全市基层广大农民劳有所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有所教“四有”目标,通过建设“四有”工程,扎扎实实解决广大农民“就业难、增收难、看病难、养老难”的实际问题。“劳有所得”,就是增加农民收入。重点将农村富余劳动学力转移就业,减少农民;将小额担保贷款等扶持创业政策向农民延伸,帮助农民创业,促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老有所养”,就是农民老年生活有保障。重点是鼓励符合条件的农民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其他农民全部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病有所医”,就是农民医疗有保障。重点是动员村内企业为职工办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动员进城务工的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其他农民全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学有所教”,就是培训农民。重点是组织开展农业新知识、新技术培训,把农民变成新型农民,实施高效农业;组织开展技能培训,将农民变成农民工;组织开展创业培训,使具备条件的农民成为创业者。从2008年开始,以十村示范、百村试点、千村推广三年为一个建设周期,再到示范镇、四有镇,滚动实施“四有”工程建设,利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到2012年底全市所有村(居)基本达到“四有”村目标。即“四有”村富余劳动力95%以上实现转移就业,贫困人口基 本脱贫;符合参加企业养老保险或新农保条件的村民参保率达到95%以上;符合参加城镇职工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条件的村民参保率达到95%以上,其他村民参加新农合;有技能培训需求的村民100%参加实用技能培训。突出制度安排,规划先行;突出农村重点,城乡统筹;突出共济普惠,彰显职能。二是制定“四有”村建设工作规划。2008年5月份,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下发了《全市“四有”示范村建设三年工作规划》,对全市的“四有”示范村建设制订了三年的工作规划,提出了逐年实施“十村示范、百村试点、千村推广”工程,最终实现全覆盖的建设目标,并且明确了每年“四有”的定量目标和任务;三是出台“四有”村建设实施方案。为了对各县(市、区)的“四有”建设工作进行指导,分别下发了《盐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2008年全市“四有”示范村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盐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09年全市十村示范百村试点“四有”建设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盐政办发[2009]28号),《盐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全市四有建设千村推广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盐政办发[2010]24号、《盐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办法的通知》(盐政发[2010]82号)、《盐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全市四有示范镇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盐政办发[2011]63号)、《盐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全市镇镇四有工程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盐政办发[2012]22号)等文件对全市“四有”工程建设进行具体部署。

二、强化领导,保证“四有”工程有序推进

“四有”村建设需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努力工作,更需要地方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投入。为了保障“四有”工作的有序开展,盐城市将开展农村“四有”工程建设提升到市委、市政府层面进行部署和 安排,加强工作的组织领导。一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四有”村建设工作。盐城市委五届五次、六次全会和市委2009、2010盐发1号文件分别明确提出要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加强村级“四有”工程建设,市政府连续将村级“四有”工程建设工作列为盐城市人民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二是市委、政府坚持重抓四有村推进工作。分别在大丰市、射阳县、建湖县、响水县、亭湖区等地专题召开全市“四有”示范、试点村、推广村建设现场推进会、督查会,市委、市政府主管领导分别到会并作重要讲话,对全市的“四有”村建设工作进行统一部署、稳步推进。三是落实条线部门工作责任。盐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和各县(市、区)人社局分别成立了“四有”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 “四有”工作的组织协调和落实工作。自四有工程建设之日起,盐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领导班子成员就专门建立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深入挂钩联系“四有”示范村、试点村、推广村,每季度到村调研至少3次以上,并从全局系统抽调150名科级以上干部,明确每人联系挂钩一个乡镇和一个“四有”推广村,开展“双挂钩”活动,服务“四有”工程建设。去年以来,根据市人社局部署安排,盐城市和各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专门抽调全系统1000名左右干部挂钩“四有”村,纵深开展“千人、千企、千村”服务行动,到村居、企业、基层具体指导业务开展和服务,从而加快了“四有”村建设进程。

三、健全平台,夯实“四有”工程坚实基础

“四有”村劳动保障站是开展“四有”工作的重要载体,盐城市将建立健全“四有”示范、试点、推广村劳动保障站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为了确保将这项工作推进到位,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平台到村、联系到户、服务到人的要求。针对部分乡镇财政困难、村集体经济薄弱、筹措建设资金困难的现状,盐城市政府和各县(市、区)政府财政共拨付安排了186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四有”村平台建设。在建设过程中,坚持做到“五统一”,从而实现村级平台建设“人到位、物达标、事办成”。一是统一劳动保障站建设标准。村级劳动保障站建设按照“五个一”的标准要求,必须有一名专(兼)职劳动保障协理员、一间房、一台电脑、一部打印机、一部电话,鼓励和提倡大学生村官专职或兼职从事村级劳动保障平台服务工作,承担就业培训、社会保障、权益维护三项工作,行使劳动保障的主要职能,去年20个四有创建示范镇331个行政村村级平台人员配备已全部实行专职化,目前全市有837名大学生村官从事农村基层劳动保障平台服务工作。二是统一开展业务知识培训。为使村级劳动保障协理员尽快熟悉工作、进入角色,市县联动对村级协理员进行了业务知识系统培训,达到了每个协理员对服务范围内的村民基本状况“五清”的要求,即家庭情况清、就业要求清、培训愿望清、个人技能清、社保情况清。三是统一规范操作规程。全市建立“八环节”工作法,“四有”示范村和试点村及推广村都按照建立平台、摸清情况、宣传发动、自愿申报、对应衔接、筛选初审、公示确定、跟踪落实“八环节”工作法开展规范化工作。四是建立统一规范的管理制度。制订下发了全市统一的《村(居)劳动保障站管理制度》,明确了村级劳动保障站的组织体系、工作目标、工作职责、工作程序、工作考核,所有村级劳动保障站都按照这一制度要求悬挂了统一格式的劳动保障站标识,将管理制度张贴上墙。五是建立统一规范的电子信息台帐。组织乡镇、村劳动保障人员和村组干部对村民家庭情况进行登门逐户摸底调查,建立了详细的村民家庭“四有”情况基础台帐资料,在此基础上,通过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统一开发的“四有”村村民家庭信息库统计 软件,在全市建立了统一的村民家庭“四有”情况电子信息库,及时更新信息,实行微机动态化管理。

四、活动引领,加快“四有”工程建设进程

一是召开“四有”工程建设现场推进会,进行具体部署和推动。四年来,先后9次组织召开了全市面上的“四有”村建设现场推进会,分别组织各县(市、区)常务副县(市、区)长,分管县(市、区)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人以及“四有”村主要负责人到先进村进行现场观摩,交流经验做法,指导部署工作。江苏省委、省政府在盐城市召开了全省农民就业创业暨农村“四有”工程建设现场推进会议,在全省推广盐城市村级“四有”民生工程建设的经验和做法。二是开展目标推进突击月、攻坚月活动,加快工作进程。先后编印了《“双覆盖”百日会战宣传手册》、《盐城市“四有”村建设工作指导手册》、《千人千企千村服务行动宣传手册》等宣传资料和制作拍摄了《建在农民心坎上的幸福工程》等电视宣传专题片,并组织开展了“四有”村建设和新农保“双覆盖”百日会战宣传月、突击月、攻坚月活动,学有所教、病有所医工作推进月,劳有所得工作攻坚月等活动,促进了面上“四有”目标的推进。三是强化专题宣传,营造创建氛围。市人社局和省人社厅、国家人社部农保司共同举办了“四有之声”走进新农村、情系新农保大型文艺会演;在市级盐城电视台开辟劳动保障专栏节目“就业直通车”、在地方党委、政府报刊《盐阜大众报》、《盐城工作》以及中共江苏省委主办刊物《群众》、专业性报刊《中国劳动保障报》、《中国组织人事报》等媒体详细宣传报道村级农民“四有”工程建设的具体做法和先进典型,引导各地争先创优,不断提升全市各地“四有”工程建设的整体水平。

五、督查考核,确保“四有”工程建设成效

一是开展全市“四有”村建设专项督查活动。根据“四有”建设工作需要,组织督查组到各县(市、区)检查“四有”工作进度及目标完成情况,督促各地加大工作力度。二是制定出台专项绩效考核办法。盐城市委、市政府将“四有”工程建设纳入到市委、市政府目标任务绩效考核工作,对县(市、区)政府进行专项考核,出台了具体的考核办法。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专门出台了“四有”村建设单项工作奖考核办法,并将该工作考核作为县(市、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综合先进奖考核的重要部分。县(市、区)政府及人社部门也同样制订了具体的“四有”村建设工作考核办法。三是签订目标任务责任状。为了引起地方党政领导的足够重视,加大乡镇一级领导“四有”工程建设的工作责任,盐城市各县(市、区)还采取了县(市、区)主要领导与乡镇主要领导签订责任状的形式,明确乡镇领导在“四有”民生工程建设中的重要责任。四是严格考核评比。年终依据专项绩效考核办法,根据平时检查、上报数据以及抽查的情况,对全市“四有”民生工程建设进行客观公正的考核评比,考出实绩,激励先进。从而确保了村级“四有”工程建设成效,让广大农村百姓实实在在得到实惠,有力推进了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步伐,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为幸福盐城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通联:江苏省盐城市东进中路88号

盐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吴旭东 电话:(0)***,05*** 邮编:224005 E-mail:wxdjsyc@163.com 附:个人简介:

吴旭东,男,中共党员,37岁,硕士研究生学历,曾长期在 农村基层一线和经济部门工作,历任乡镇人民政府副镇长、党委副书记、镇长、省级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招商局局长等职,现为盐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统筹城乡发展农村“四有”办公室主任,承办全市社会保障统筹城乡发展等改善民生工作。

第三篇:社会保障调研报告

关于企业员工社会保障调查报告调研报告

一、调研课题简介

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国家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之一。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地区、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的发展中国家,完善社保体的任务非常艰巨和繁重。从1949年建国至今,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随着经济的发展也日臻完善。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救济和住房保障金。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部分,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二、调研设计与组织实施

本次调研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当前主要类型企业员工的社会保障是否落实到位,例如企业是否按国家相关规定为员工建立社会保险、员工是否享受到企业提供的福利待遇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设计了这份问卷,希望能通过我们的实地调查得到有效的数据和准确的结论。从2012年8月起,我在沂水县沂城街道办事处发放调查问卷、访谈的形式向社会各行业人员采集相关信息。

三、调研对象情况简介

本次调研主要在宜城街道办事处开展,我们的调研对象主要集中在30—50岁左右的城市工作者,通过对百余名不同行业及单位的员工的调查,我们顺利得到了调研报告所需相关数据。

四、调研数据统计简析

我国政府经过多年努力,目前,以社会保险为核心的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框架基本形成,但是,中国毕竟还是一个尚处在发展中的国家,社会保障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在这次调研中,我们初步了解到社会保障体系制度在我县的实行 1

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特点及原因。

1.城镇企业多注重养老保险,参保险种不全

在我们的调查中,我们发现被调查者大多对养老保险较为满意。从险种看,养老保险覆盖面远高于其险种,紧随其后的是医疗保险。分别占有76%和59%的比率。绝大部分公司尤其是民营企业只为员工缴纳部分养老保险费和医疗保险费,同时其他几项社会保障的险种则无人问津。

2.民营企业员工参保比例较低

调查发现,民营企业的员工参保比例低且参保险种不齐。特别是酒店,娱乐等服务行业中。

3.住房公积金最低生活保障等存在制度不健全、分配不均等问题。

这次调研我们不仅将木管投向了以养老保险为主的社会保险,还涉及到了就业培训,还有住房公积金,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助制度等社会热点问题。在调研中我们看到

(1)67%的人对住房公积金感到不满,集中48%的人认为住房公积金受益方范围较窄存在不公平,32%的人认为住房公积金风险防范能力不足。

(2)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也存在严重问题。在与被访者的交谈中我们了解到,目前最低生活保障并未真正落实到城镇生活贫困人群当中,65%的认为实际领取低保人数与省级转移支付核定的领取“低保”数量有很大偏差,并且低保对象的界定标准尚未规范。

(3)对于下岗职工、待业大学生这样的收入不固定的灵活性就业群体,做好就业培训显得格外重要,而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很多人只是在找到工作后进行过短暂的入职培训,绝大部分人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就业培训。而零收入和收入不稳定的就业群体又是最需要社会救助的,因此(2)中提到的问题格外严峻。

调研结束后,我们将得到的数据加以汇总和整理,并选取了其中富有代表性的30余份问卷进行研究,针对以上问题分析出了我们对成因的看法。

首先,认识不到位。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一些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中,雇主与雇员中存在着模糊认识,从员工自身的角度来说,员工只顾多挣钱,对养老保险缺乏切身体会,认为“退休早着呢,参加养老保险不必着急”,再加上本身工资就不高,情愿自己开销,也不愿自己缴费参保。从企业发展的角度看,企业

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不愿参保。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刚刚起步,非公有制民营企业正处于原始资本积累阶段,利润意味着私有财产。因此,多数企业主普遍存在只顾眼前利益的短期行为,认识不到为员工参保可以解除员工后顾之忧,稳定人心,增加企业效益。

其次,从08年开始的经济危机使大部分企业的有限财力在承担职工社会保障支出时力不从心。国有企业由于成立时间早,离退休职工及在岗员工的社会保障负担更加沉重。而绝大部分的民营企业其所需资金绝大部分是通过自我积累的方式来解决的,外部融资渠道不畅,原始资本投入不够充足。因此,有限的财力致使许多企业在承担职工社会保障支出时确实有些勉为其难。

另外,还有一个民营企业特有的用人特点是从业人员流动性大,队伍不稳定,这也加大了企业的参保登记工作的难度,同时,约束雇主的劳动法律制度也不健全,导致被调查者中89%的民营企业员工目前尚未由所在单位为其参加社会保险。

五、改善企业员工社会保障的对策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来改善城镇职工社会保障状况。首先,从社会的层面来讲,要加强社会保险的宣传。进一步加强宣传和培训,使经营者清楚意识到,参加社会保险是企业对职工乃至社会的重要责任和义务。同时,让广大职工都了解社会保险相关政策、规定,使大家都能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

其次,从司法的层面讲,要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强制推行。社会保险的基本特征及其与商业保险的本质区别之一,就在于社会保险的强制性,这一强制性必须通过国家立法,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目前社会上多数就业人员没有得到相应的社会保障,究其原因,关键在于社会保险的立法相对滞后或执法力度不够,主要依靠社会保险主管部门和经办机构通过行政手段和宣传动员的作法,只能得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一方面应加快立法,特别是加快地方立法;另一方面,应充分依靠现有法律、法规,严格执法,依法推进社会保险的改革。

另外,规范用工制度是改善员工社会保障情况的重要前提。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在试用期结束后需要及时与员工签订正式用工合同并为其缴纳社

会保险费用。

六、结束语

在这次调研中我们与许多被访者进行交流,其中有一个在税务局工作的公务员说的话让我们感触很深。他说,新中国刚刚建立60年,从建国初期的百废待兴到现今社会的欣欣向荣,我们已经在军事、经济、科技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作为一个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过于注重经济发展导致社会结构失衡也是存在的严重问题。但总而言之一个刚刚起步的泱泱大国敢于承担起13亿人口的社会保障并在60年中日趋完善,本身就已经树立了世界社会保障进程中的里程碑。

在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我们相信我们的国家一定会尽快出台相关政策予以解决,希望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在总结借鉴前60年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更广地普及,更快地完善,更好地造福中国13亿人民。

张立军2012.9.10

第四篇:社会保障调研报告

一、调研课题简介

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国家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之一。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地区、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的发展中国家,完善社保体的任务非常艰巨和繁重。从1949年建国至今,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随着经济的发展也日臻完善。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救济和住房保障金。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部分,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二、调研设计与组织实施

本次调研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当前主要类型企业员工的社会保障是否落实到位,例如企业是否按国家相关规定为员工建立社会保险、员工是否享受到企业提供的福利待遇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设计了这份问卷,希望能通过我们的实地调查得到有效的数据和准确的结论。从XXXX年XX月起,我在XX市XX区、XX区、XX区发放调查问卷、访谈的形式向社会各行业人员采集相关信息。

三、调研对象情况简介

本次调研主要在XX市XX区、XX区、XX区开展,我们的调研对象主要集中在30—50岁左右的城市工作者,通过对百余名不同行业及单位的员工的调查,我们顺利得到了调研报告所需相关数据。

四、调研数据统计简析

我国政府经过多年努力,目前,以社会保险为核心的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框架基本形成,但是,中国毕竟还是一个尚处在发展中的国家,社会保障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在这次调研中,我们初步了解到社会保障体系制度在XX市的实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特点及原因。

1.城镇企业多注重养老保险,参保险种不全

在我们的调查中,我们发现被调查者大多对养老保险较为满意。从险种看,养老保险覆盖面远高于其险种,紧随其后的是医疗保险。分别占有76%和59%的比率。绝大部分公司尤其是民营企业只为员工缴纳部分养老保险费和医疗保险费,同时其他几项社会保障的险种则无人问津。

2.民营企业员工参保比例较低

调查发现,民营企业的员工参保比例低且参保险种不齐。特别是酒店,娱乐等服务行业中(我们在开平区的调研活动中曾走访XX餐饮,XXX,XXX,由于人员流动性大,除中高层管理者大多由公司为其上“五险一金”其他员工均来参加保险。

3.住房公积金最低生活保障等存在制度不健全、分配不均等问题。

这次调研我们不仅将木管投向了以养老保险为主的社会保险,还涉及到了就业培训,还有住房公积金,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助制度等社会热点问题。在调研中我们看到

(1)67%的人对住房公积金感到不满,集中48%的人认为住房公积金受益方范围较窄存在不公平,32%的人认为住房公积金风险防范能力不足。

(2)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也存在严重问题。在与被访者的交谈中我们了解到,目前最低生活保障并未真正落实到城镇生活贫困人群当中,65%的认为实际领取低保人数与省级转移支付核定的领取“低保”数量有很大偏差,并且低保对象的界定标准尚未规范。

(3)对于下岗职工、待业大学生这样的收入不固定的灵活性就业群体,做好就业培训显得格外重要,而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很多人只是在找到工作后进行过短暂的入职培训,绝大部分人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就业培训。而零收入和收入不稳定的就业群体又是最需要社会救助的,因此(2)中提到的问题格外严峻。

调研结束后,我们将得到的数据加以汇总和整理,并选取了其中富有代表性的30余份问卷进行研究,针对以上问题分析出了我们对成因的看法。

首先,认识不到位。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一些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中,雇主与雇员中存在着模糊认识,从员工自身的角度来说,员工只顾多挣钱,对养老保险缺乏切身体会,认为“退休早着呢,参加养老保险不必着急”,再加上本身工资就不高,情愿自己开销,也不愿自己缴费参保。从企业发展的角度看,企业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不愿参保。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刚刚起步,非公有制民营企业正处于原始资本积累阶段,利润意味着私有财产。因此,多数企业主普遍存在只顾眼前利益的短期行为,认识不到为员工参保可以解除员工后顾之忧,稳定人心,增加企业效益。

其次,从08年开始的经济危机使大部分企业的有限财力在承担职工社会保障支出时力不从心。国有企业由于成立时间早,离退休职工及在岗员工的社会保障负担更加沉重。而绝大部分的民营企业其所需资金绝大部分是通过自我积累的方式来解决的,外部融资渠道不畅,原始资本投入不够充足。因此,有限的财力致使许多企业在承担职工社会保障支出时确实有些勉为其难。

另外,还有一个民营企业特有的用人特点是从业人员流动性大,队伍不稳定,这也加大了企业的参保登记工作的难度,同时,约束雇主的劳动法律制度也不健全,导致被调查者中89%的民营企业员工目前尚未由所在单位为其参加社会保险。

五、改善企业员工社会保障的对策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来改善城镇职工社会保障状况。

首先,从社会的层面来讲,要加强社会保险的宣传。进一步加强宣传和培训,使经营者清楚意识到,参加社会保险是企业对职工乃至社会的重要责任和义务。同时,让广大职工都了解社会保险相关政策、规定,使大家都能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

其次,从司法的层面讲,要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强制推行。社会保险的基本特征及其与商业保险的本质区别之一,就在于社会保险的强制性,这一强制性必须通过国家立法,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目前社会上多数就业人员没有得到相应的社会保障,究其原因,关键在于社会保险的立法相对滞后或执法力度不够,主要依靠社会保险主管部门和经办机构通过行政手段和宣传动员的作法,只能得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一方面应加快立法,特别是加快地方立法;另一方面,应充分依靠现有法律、法规,严格执法,依法推进社会保险的改革。

另外,规范用工制度是改善员工社会保障情况的重要前提。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在试用期结束后需要及时与员工签订正式用工合同并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用。

六、结束语

在这次调研中我们与许多被访者进行交流,其中有一个在税务局工作的公务员说的话让我们感触很深。他说,新中国刚刚建立XX年,从建国初期的百废待兴到现今社会的欣欣向荣,我们已经在军事、经济、科技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作为一个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过于注重经济发展导致社会结构失衡也是存在的严重问题。但总而言之一个刚刚起步的泱泱大国敢于承担起13亿人口的社会保障并在XX年中日趋完善,本身就已经树立了世界社会保障进程中的里程碑。

在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我们相信我们的国家一定会尽快出台相关政策予以解决,希望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在总结借鉴前XX年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更广地普及,更快地完善,更好地造福中国13亿人民。

第五篇:社会保障调研报告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行政管理专业本科调查报告

关于盐池县用人单位职工社会保障

调查的报告

工作单位

盐池县妇幼保健所 所在分校

盐池分校

指导教师

宁夏广播电视大学制

关于盐池县用人单位职工社会保障

调查的报告

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国家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之一。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地区、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的发展中国家,完善社保体的任务非常艰巨和繁重。从1949年建国至今,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随着经济的发展也日臻完善。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救济和住房保障金。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部分,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当前主要类型企业员工的社会保障是否落实到位,例如企业是否按国家相关规定为员工建立社会保险、员工是否享受到企业提供的福利待遇等。

(一)调查时间:2014年8月-10月;

(二)调查地点:盐池县内;

(三)调查对象:25—50岁左右、不同行业及单位的城市工作者;

(四)调查方式:以发放调查问卷、访谈的形式向社会各行业人员采集相关信息。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我国政府经过多年努力,目前,以社会保险为核心的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框架基本形成,但是,中国毕竟还是一个尚处在发展中的国家,社会保障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在这次调研中,我们初步了解到社会保障体系制度在盐池县的实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特点及原因。

(一)城镇企业多注重养老保险,参保险种不全

在我们的调查中,我们发现被调查者大多对养老保险较为满意。从险种看,养老保险覆盖面远高于其险种,紧随其后的是医疗保险。分别占有76%和59%的比率。绝大部分公司尤其是民营企业只为员工缴纳部分养老保险费和医疗保险费,同时其他几项社会保障的险种则无人问津。

(二)民营企业员工参保比例较低

调查发现,民营企业的员工参保比例低且参保险种不齐。特别是酒店,娱乐等服务行业中由于人员流动性大,除中高层管理者大多由公司为其上“五险一金”,其他员工均未参加保险。

(三)住房公积金最低生活保障等存在制度不健全、分配不均等问题。

这次调研我们不仅将木管投向了以养老保险为主的社会保险,还涉及到了就业培训,还有住房公积金,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助制度等社会热点问题。在调研中我们看到 1、67%的人对住房公积金感到不满,集中48%的人认为住房公积金受益方范围较窄存在不公平,32%的人认为住房公积金风险防范能力不足。

2、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也存在严重问题。在与被访者的交谈中我们了解到,目前最低生活保障并未真正落实到城镇生活贫困人群当中,65%的认为实际领取低保人数与省级转移支付核定的领取“低保”数量有很大偏差,并且低保对象的界定标准尚未规范。

3、对于下岗职工、待业大学生这样的收入不固定的灵活性就业群体,做好就业培训显得格外重要,而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很多人只是在找到工作后进行过短暂的入职培训,绝大部分人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就业培训。而零收入和收入不稳定的就业群体又是最需要社会救助的,因此(2)中提到的问题格外严峻。

调研结束后,我们将得到的数据加以汇总和整理,并选取了其中富有代表性的30余份问卷进行研究,针对以上问题分析出了我们对成因的看法。

首先,认识不到位。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一些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中,雇主与雇员中存在着模糊认识,从员工自身的角度来说,员工只顾多挣钱,对养老保险缺乏切身体会,认为“退休早着呢,参加养老保险不必着急”,再加上本身工资就不高,情愿自己开销,也不愿自己缴费参保。从企业发展的角度看,企业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不愿参保。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刚刚起步,非公有制民营企业正处于原始资本积累阶段,利润意味着私有财产。因此,多数企业主普遍存在只顾眼前利益的短期行为,认识不到为员工参保可以解除员工后顾之忧,稳定人心,增加企业效益。

其次,从08年开始的经济危机使大部分企业的有限财力在承担职工社会保障支出时力不从心。国有企业由于成立时间早,离退休职工及在岗员工的社会保障负担更加沉重。而绝大部分的民营企业其所需资金绝大部分是通过自我积累的方式来解决的,外部融资渠道不畅,原始资本投入不够充足。因此,有限的财力致使许多企业在承担职工社会保障支出时确实有些勉为其难。

另外,还有一个民营企业特有的用人特点是从业人员流动性大,队伍不稳定,这也加大了企业的参保登记工作的难度,同时,约束雇主的劳动法律制度也不健全,导致被调查者中89%的民营企业员工目前尚未由所在单位为其参加社会保险。

三、改善企业员工社会保障的对策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来改善城镇职工社会保障状况。

首先,从社会的层面来讲,要加强社会保险的宣传。进一步加强宣传和培训,使经营者清楚意识到,参加社会保险是企业对职工乃至社会的重要责任和义务。同时,让广大职工都了解社会保险相关政策、规定,使大家都能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

其次,从司法的层面讲,要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强制推行。社会保险的基本特征及其与商业保险的本质区别之一,就在于社会保险的强制性,这一强制性必须通过国家立法,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目前社会上多数就业人员没有得到相应的社会保障,究其原因,关键在于社会保险的立法相对滞后或执法力度不够,主要依靠社会保险主管部门和经办机构通过行政手段和宣传动员的作法,只能得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一方面应加快立法,特别是加快地方立法;另一方面,应充分依靠现有法律、法规,严格执法,依法推进社会保险的改革。

另外,规范用工制度是改善员工社会保障情况的重要前提。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在试用期结束后需要及时与员工签订正式用工合同并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用。

在这次调研中我们与许多被访者进行交流,其中有一个在税务局工作的公务员说的话让我们感触很深。他说,新中国刚刚建立60年,从建国初期的百废待兴到现今社会的欣欣向荣,我们已经在军事、经济、科技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作为一个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过于注重经济发展导致社会结构失衡也是存在的严重问题。但总而言之一个刚刚起步的泱泱大国敢于承担起13亿人口的社会保障并在60年中日趋完善,本身就已经树立了世界社会保障进程中的里程碑。

在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我们相信我们的国家一定会尽快出台相关政策予以解决,希望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在总结借鉴前60年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更广地普及,更快地完善,更好地造福中国13亿人民。附录:统计数据分析图表

城镇企业职工对住房公积金不满意看法受益面范围窄存在不公平, 48%50%45%40%35%30%25%20%15%10%5%0%风险防范能力不足,32%受益面范围窄存在不公平风险防范能力不足制度决策与监管机制不健全支持廉租房建设的作用有限制度决策与监管机制不健全, 10%支持廉租房建设的作用有限, 8%1

城镇职工对社会保障社会保险的满意程度生育保险, 33%基本养老保险,53%工伤保险, 51%失业保险, 25%基本医疗保险,43%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

目前对于社会救助制度不满意的看法9%20%基本救助制度尚未建立健全专项救助制度及制度之间衔接有待进一步加强救助制度的资金投入不足65%23%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有待进一步理顺

各类型企业为员工提供福利现状事业单位,97.43%国有企业,70.69%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事业单位民营企业,57.14%

下载社会保障四有工程调研word格式文档
下载社会保障四有工程调研.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市政协关于社会保障调研报告

    关于淇县和淇滨区社会保障工作开展情况的调研报告为进一步推动社会保障工作,根据市政协安排,第二调研小组一行10人,于6至7月份,深入淇县和淇滨区,进行调查、研究。调研组通过听取......

    市政协关于社会保障调研报告

    关于淇县和淇滨区社会保障工作开展情况的调研报告为进一步推动社会保障工作,根据市政协安排,第二调研小组一行10人,于6至7月份,深入淇县和淇滨区,进行调查、研究。调研组通过听取......

    社会保障调研报告(精选5篇)

    我国社会保障的现状与分析 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国家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之一。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稳定和国家......

    关于社会保障工作情况调研5篇

    为了依法做好社会保障工作,促进社会安定稳定。今年4月,笔者先后深入到劳动、人事、民政、税务等部门和***县社会劳动保险公司、劳动就业管理处、医疗保险中心、机关社保公司等......

    农村社会保障现状调研

    农村社会保障现状调研报告农村问题是我们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2018年2月中央发布了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2018年3月5日,国务院总......

    关于社会保障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社会保障的调研报告 民生问题,是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和稳定的重大问题,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农村的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农民的平均生活水平大大落后于城镇居民,这已经成为构......

    残疾人社会保障情况汇报材料—调研

    呼图壁县残疾人社会保障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呼图壁县对自治州残疾人社会保障调研组一行莅临我县开展残疾人社会保障调研表示热烈欢迎。下面我就呼图......

    党代会社会保障专题调研报告

    党代会社会保障专题调研报告 11月,县人大常委会组成4个调查组,由常委会领导带队,围绕全县城镇、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三无”和“五保”人员集中供养等社会救助工作,被征地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