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会保障工作情况调研5篇

时间:2019-05-15 16:11: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社会保障工作情况调研》,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社会保障工作情况调研》。

第一篇:关于社会保障工作情况调研

为了依法做好社会保障工作,促进社会安定稳定。今年4月,笔者先后深入到劳动、人事、民政、税务等部门和***县社会劳动保险公司、劳动就业管理处、医疗保险中心、机关社保公司等办事机构以及大部分乡镇,通过听取汇报、座谈、查看会计原始资料等办法,比较全面地了解***县社会保障工作开展情况。现分别综述如下:

一、关于城镇职工社会劳动保险工作情况

***县社会保险公司成立于1987年1月,先后已实施了四种保险险种,即养老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遗属保险。保险对象是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所有人员。2001年以前上述四种保险的征缴发放均由县社会劳动保险公司办理。到2001年11月省人大常委会公布了关于修改《福建省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条例》的决定和修改《福建省企业职工失业保险条例》的决定以后,省政府决定社会养老保险费等将由税务部门依法征收,县劳动保险公司负责离退休等人员的养老金的发放,实现了收与支的分离。

2001年***县共有2385人参加社会劳动保险,全年征收养老保险费347.60万元。税务部门依法加大保险费的征收力度,审核了35个单位,补交了养老金29万元,失业保险金3.80万元,同时清理收回了历年旧欠80万元。

2001年***县社会劳动保险公司共发放养老保险金351万元,确保了全县企业离退休806人的基本生活。支付了工伤、生育保险金11万元,维护了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减轻了企业的负担。同时还对全县229个遗属人员按时足额发放了基本生活费。

社会劳动保险工作在劳动、税务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做出了成绩。税务部门做到依法征收、应收尽收,劳动部门认真审核把关,严格执行有关文件精神,在养老金发放过程中做到“一天不拖,一分不少,一人不漏”。劳动、税务紧密配合,为***县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必须看到当前社会劳动保险工作还存在二个突出的问题:一是有些企业不景气,存在欠费现象;二是养老保险覆盖面扩展难,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外资企业、私劳企业。

二、关于失业保险工作情况

***县失业保险从1986年10月开始运作,97年以后征收比例按工资总额的3%,其中个人负担1%(按个人工资总额计算),单位负担2%。目前全县参加失业保险的单位78个,2385人,全年征收失业保险金40万元。2001年县劳动部门给沙发厂、康友公司、粮食系统、果品公司、贸易公司、闽东电站等6个单位的214人,发放失业保险金24万元。今年1--3月份又为上述的214人发放失业保险金12.94万元,既减轻了企业负担,又为失业职工提供了经济保障。

当前失业保险金征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扩面难。难在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如教育系统)和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如卫生系统),他们认为单位负担的2%应该由财政拨款,并且认为自己不可能会失业,因而主动参加失业保险的积极性不高。据统计,全县应参加失业保险的单位有134个,职工为5110人,但实际参加人数仅2385人,只占应保人数的46.7%。

三、关于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工作情况

***县机关社保公司成立于1993年6月,挂靠在县人事局。其保险的对象主要是机关事业单位合同制工人;聘用制干部;自收自支、企业化管理、差额补助的事业单位人员;非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人员;人事、工资关系挂靠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人事档案寄存在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具有国家干部身份的人员;以及其他执行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单位的人员。征收标准按单位在册人员工资总额的23%缴纳,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费按本人工资总额的2%计算。到2001年,***县共有投保单位94个,投保人员1260人。年支付机关、事业单位的194名离退休人员工资计202.60万元。保险金滚动余额为360.75万元。

机关社保公司保险金目前虽有余额,但随着离退休人员的增多,如果征收入库率未跟上,则存在潜在的危机。征收不到位的金额主要集中在乡镇。据调查,9个乡镇都有欠缴保险金的情况,有的乡镇把职工个人应缴的部分钱扣了、挪用了,而单位负担的部分却长期未交,财务帐目较乱。据机关社保公司的统计,从1997年至2001年底,***县9个乡镇共欠108万元,主要原因,有的乡镇财政困难挪作他用,有的乡镇领导保险意识淡薄,短期行为,同时有的职工对保险的认识不到位,对个人负担的部分还存在抵触情绪。

四、关于医疗保险工作情况

***县医疗保险从2001年1月开始运作,目前参保单位共有164个,计6085人参加,年征收医疗保险金343万元。运作一年来,实现基金账户和个人账户双节余。

县医疗保险中心为了进一步保障重患病者能够看得起病,在征得县政府的同意后积极开展了商业医疗保险,给广大干部、职工又增加了一道保险的防线。

医疗保险通过一年多的运作,也反映了一些问题:一是九个乡镇除李墩和玛坑外,都存在欠缴基金情况,其中七步镇至今还是空白。各乡镇欠费合计31.02万元。二是财政负担的7%尚未及时足额到位。三是医保中心要加强与定点医院的联系,让医院备足基本医疗药品目录内的药品,减轻患病者的负担。

五、关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情况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作为“三条保障线”的最后一条保障线,虽然发放金额不多,但其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国务院于1999年10月1日出台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具体事项由县民政部门操作。保障对象从最初的17户24人,年发放保障金0.5万元,到2001年的96户273人,年发放5.86万元。今年第一季度通过个人申报,民政审查,确定的对象共125户372人,发出保障金2.625万元。在资金困难的情况下,民政部门想方设法积极向上争取专项资金总计43.30万元,及时发放到保障对象手中,为社会的安定、稳定做出了努力。

六、问题与建议

总的看,近几年***县社会保障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下,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基本建立。县直各职能部门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基金收缴审核发放制度。从本次调研活动中也看到了***县社会保障工作还存在三个突出的问题:一是宣传工作不到位。社会保障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不到位,一些单位的领导、干部、职工对社会保障的重大意义认识不足,参保意识不强;二是各种征缴资金不到位。企业不景气,欠费现象时有发生,乡镇政府挤占挪用财政预算安排的保障金还相当普遍,财政部门负担的社会保障补助资金也未按时足额到位;三是保险扩面工作不到位。主要是事业单位、个体私营企业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没有做到应保尽保。为此建议:

一要加大劳动社保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学习、宣传力度。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应采取多种形式加大社会保障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力度,做到知法、守法,依法行政,维护广大干部职工的合法权益。

二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柱,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因此,必须把社会保障工作摆上突出的位置,认真研究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三要各负其责,狠抓工作落实。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要继续做好“两个确保”、“三条保障线”工作,要突出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和再就业工作。要努力扩大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的社会覆盖面,做到应保尽保。税务部门要依法提高基金征缴率,进一步加大清欠力度,确保基金足额入库。乡镇政府要多方筹措资金,补交被挪用挤占的社会保障金,切实维护广大干部、职工的合法权益。财政部门要做好社会保障金的预算支出安排,做到社会保障补助资金按时足额到位和专款专用。财政、审计等部门要加强对社会保障基金的检查、监督,确保社会保障金的安全。

四要服务到位。劳动、人事、民政、税务等部门的干部、职工要增强责任感,主动为参保对象提供优质服务,为社会的安定稳定、经济发展做贡献。

第二篇:社会保障四有工程调研

以民为本建四有 统筹城乡惠民生

——对盐城市实施农村“四有”工程的调研省思

盐城市位于江苏东部沿海,市域面积1.69万平方公里,下辖两市、两区、五县,是江苏省土地面积第一,农村人口第一的大市。同时,盐城又是一座活力四射的、新兴的工商业城市。近年来,随着盐城沿海开发步伐的加快,经济的快速发展,财政实力的不断增强,逐步摘掉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帽子。市委、市政府更加注重民生工作,通过实施全市农村十村示范、百村试点、千村推广农民“四有”工程创新实践,着力加快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步伐,在苏北率先实施了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全覆盖工程,逐步确立了盐城市社会保障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在全省的领先地位和全国的知晓率。本文通过对盐城市创新实施农民“四有”工程的实践调研,拟对当前经济欠发达地区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社会保障体系提出启示。

盐城市开展农村“四有”工程改善基层民生的实践探索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努力使全体人民劳有所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学有所教、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盐城市2008年起以行政村为单位,从开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最急需的领域着手,在全国率先开展以实现广大农民“劳有所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学有所教”为目标的十村示范、百村试点、千村推广“四有”工程建设,注重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式创新,进行城乡统筹的大胆实践与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得到了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江苏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2009、2010、2011年盐城市政府连续将“四有”村建设列入为民办实事工程之一,2012年市政府提出以镇为单位,全面实现农民四有建设目标。

(一)坚持用科学发展的理念引领“四有”工程建设

1、以党的长期执政、社会和谐为目标改善人民生活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广大农民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了巨大的奉献,三十多年经济持续高速发展,GDP年均增长9.8%,GDP总量已从1978年的3600多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24万多亿元,人均GDP已经 1 进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经济总量与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及所具规模,已经为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奠定了丰厚的物质基础。现在国家提倡“反哺农村、回报农民”,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根据调研可知,盐城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在2008年初提出了围绕全市广大农民“劳有所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学有所教”四有目标,突出制度安排,规划先行;突出农村重点,城乡统筹;突出共济普惠,彰显职能的工作指导思想,巩固发展城市工作,探索实践农村工作,并在全市开展“四有”示范村建设。“四有”示范村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通过促进农民就业、完善农村保障体系、提高农民社会保障水平,改善农民生活水平,缩小农村与城镇的差距,为党和政府分忧,为农民服务,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2、以广大农民“看得见、摸得着、享受得了”为要求保证农民利益 “四有”村建设的目的是让农民真正享有“四有”,因此盐城市将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农民身上,不仅让农民听得到“四有”工作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让农民亲身感受到“四有”村建设给他们带来的好处和利益。开展“劳有所得”工作,该市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让“两后生”、“零转移就业家庭”、被征地农民、退伍军人等农村富余劳动力能够便捷地与本地用工企业对接,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开展“老有所养”工作,宣传养老保险政策,动员企业为进厂务工的农民缴纳养老保险,动员农民参加新型农保,让农民生活得到保障;开展“病有所医”工作,在有条件的地方把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向农民敞开,让农民看得起病;开展“学有所教”工作,为“两后生”、“零转移就业家庭”、被征地农民、退伍军人等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减免费的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迅速实现转移就业。“四有”示范村建设带给农民的利益,每一个都让农民“看得见、摸得着、享受得了”,从而赢得农民的支持和信赖。

3、以“一年一个目标、三年一个周期”为步骤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四有”示范村建设要实现农民“四有”目标,不可能一年建设到位。为此,盐城市结合农村实际,制定了《全市“四有”示范村建设三年工作规划》,每个村用三年的时间初步实现农民“四有”目标。“四有”建设年均目标分别为:村内富余劳动力80%、90%、95%以上实现转移就业;符合参加企业养老保险或 2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条件的村民参保率分别达60%、80%、95%以上;符合参加城镇职工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率达到60%、80%、95%以上,其他村民参加新农合;有技能培训需求的村民90%、95%、100%以上参加实用技能培训。第一年还要建立村民“四有”基础台帐,实行信息化管理;第二年、第三年要对基础台帐资料进行更新和动态维护。全市以三年建设为一个周期,滚动实施“十村示范、百村试点、千村推广”工程,即2008年实施十村示范,2009年实施百村试点,2010年实施千村推广,2011年全面铺开,以点带面,通过六年时间的努力,在2012年基本实现全市以村为单位“四有”建设目标全覆盖。

(二)坚持用切实有效的举措推进“四有”工程建设 调研可知,盐城市在改善基层民生探索实践中的主要做法是:

1、以政府推动为主体,强化组织领导

盐城市委、市政府从2009年起在全市开展“四有”村工程建设,市政府专题召开全市“四有”示范试点村建设现场推进会,对“四有”工作进行统一部署,将“四有”建设工程的责任落实给县(市、区)、乡镇两级党委、政府。县(市、区)、乡镇两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分别成立工作班子,出台文件,明确相关职能部门的责任,加大工作推进力度,为“四有”建设的全面试点提供组织保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作为“四有”建设的职能部门,始终竭尽全力推进“四有”工程建设。“四有”示范村建设之初,盐城市、县(市、区)两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迅速搭建工作班子,分别成立了“四有”示范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对“四有”工作进行组织推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领导班子成员建立了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专门挂钩“四有”村,每两月就带领相关职能处室人员到村调研1次,帮助协调解决问题。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领导班子成员不仅到村调研指导,还抽调就业、养老、培训等条线的业务骨干驻村指导,蹲点帮建。各“四有”建设村也高度重视,专门成立工作班子,由村支书担任组长,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站站长为副组长,村组干部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协理员,全面开展“四有”建设。

2、以村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站建设为载体,统一规范基层平台建设 “四有”示范村、试点村、推广村的村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站,是开展“四 3 有”工作的重要载体,该市将建立“四有”示范村、试点村、推广村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站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统一规范平台建设。一是统一规范村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站建设的标准。村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站建设必须配备一名以上的专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员,有一间房、一台电脑、一部传真机、一部电话,承担就业培训、社会保障、权益维护三项工作,行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的主要职能,实现“人到位、物达标、事办成”。二是统一规范村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站的管理制度。市人社局制订下发了全市统一的《村(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站管理制度》,明确了村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站的组织体系、工作目标、工作职责、工作程序、工作考核,要求所有村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站按照这一制度要求悬挂统一格式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站标识,将管理制度张贴上墙。三是统一规范村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站台帐资料的建立和管理。所有村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站都使用全市统一格式的村民家庭“四有”情况调查了解表,对村民家庭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建立详细的村民家庭“四有”情况基础台帐资料。全市统一开发“四有”示范试点推广村村民家庭“四有”情况统计软件,将调查信息录入微机,在全市建立统一规范的村民家庭“四有”情况电子信息库。

3、以执行“八环节”工作法为关键,规范工作流程

开展“四有”工程建设,要求按照“八环节”工作法有序组织实施。一是建立平台。按照全市统一要求和标准,所有“四有”建设村都建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站,使村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站成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体系当中的第六级架构,实现体系全覆盖,工作全覆盖,达到“人到位、物达标、事办成”。村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站至少要配备1名专职工作人员,并优先选聘大学生村官担任专、兼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站协理员,要达到有一间房、一台电脑、一部传真机、一部电话的标准。二是摸清情况。摸清“四有”示范村、试点村、推广村每家每户的情况,做到所有村民的家庭情况清、就业要求清、培训愿望清、个人技能清、社保情况清。由镇(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指导,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站负责。三是宣传发动。向示范村、试点村、推广村的村民宣传“四有”示范村、试点村、推广村建设的标准、推进的方法、目的、意义;宣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工作由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牵头,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站负责具体实施。四是自愿申报。由村民根据自身 4 的情况,自愿申报项目,由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指导,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站负责组织实施。五是对应衔接。将村民申报的项目与有关单位、企业衔接,由市、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六是筛选初审。将村民自愿申报的项目进行筛选、初审核,由镇、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站负责。七是公示确定。村民自愿申报的项目,经过初步筛选审核后,在村组进行公示,确定具体项目,由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站负责。八是跟踪落实。就是对村民申请的项目,经过筛选、公示确定后,进行跟踪服务、跟踪落实,衔接到位,由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

4、以沟通协调增加投入为重点,确保人员经费得到保障

由于盐城市经济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四有”工程建设所需的人、财、物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地方政府的投入。为切实解决“四有”工程建设面临的人、财、物的投入问题,市、县(市、区)两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创新工作思路,积极协调县(市、区)、乡(镇)政府部门,想方设法筹措经费,为“四有”平台建设提供人力、财力保障。近几年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通过挖掘自身潜力、协调政府部门加大投入,激发“四有”村增加支出,多方筹集资金用于“四有”工程建设。在资金投入上,射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积极协调县财政、乡镇政府,由县财政安排18.8万专项资金,各乡镇安排7.2万元经费,合计26万元用于19个村的平台基础建设。建湖县财政共投入20万元,平均每个村投入1万元。大丰市政府财政专门安排了14万用于14个试点村“四有”平台建设。阜宁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通过自身投入部分资金,激励镇、村自筹资金,实现了村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站的建设目标。在人员配备上,市、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协调组织人事部门,争取大学生村官到村担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员,提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员的整体素质,同时解决人员经费问题。我市东台、大丰、盐都、建湖、滨海等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通过与县(市、区)委组织部门沟通衔接,已安排139名大学生村官担任村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员。截止今年5月底,全市市、县(市、区)、镇(街道)财政部门已经投入资金1860万元用于镇村村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基层平台建设。

5、以强化宣传督查考核为手段,推进“四有”工作到位

一是强化专题宣传。通过盐城电视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专栏节目、《盐阜 5 大众报》、《盐城工作》等媒体详细宣传报道“四有”村的具体做法和先进典型,引导各地争先创优,提升“四有”创建的整体水平。各县(市、区)、乡(镇)、村(居)也都分别通过报纸、广播、电台、板报等多种途径开展“四有”工程建设宣传活动,宣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政策,营造浓厚的氛围。二是组织召开“四有”建设现场推进会。已先后在大丰市西团镇大龙村、建湖县颜单镇任杨村和近湖镇镇北村以及响水县小尖镇郭庄村、张集乡佑东村召开了五次现场推进会,进行现场观摩和工作部署,促进各地推进工作进程。三是开展“四有”目标推进突击月活动。先后组织开展了新农保城居保扩面征缴突击月、学有所教工作突击月、劳有所得工作突击月等活动,促进了面上“四有”目标的推进。四是开展专项督查活动。多次组织督查组到各县(市、区)检查“四有”工作进度及目标完成情况,督促各地加大工作力度。五是加大考核力度。市委、市政府将“四有”村建设纳入到目标任务绩效考核工作,对县(市、区)政府进行专项考核,出台了具体的考核办法。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专门出台了“四有”村建设单项工作奖考核办法,并将该工作考核作为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综合先进奖考核的重要部分。县(市、区)政府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也分别制订了具体的“四有”村建设工作考核办法。部分县(市、区)还采取了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与乡镇领导签订责任状的形式,明确乡镇领导在“四有”建设中的责任。

(三)坚持用工作实践的成果检验“四有”工程建设

1、“四有”工程建设取得的成果

开展“四有”村建设,盐城市坚持改善民生,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农民社会保障水平。通过五年来的“十村示范、百村试点、千村推广”“四有”村建设,农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进展很快,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得到了极大地提升。

具体表现在:劳有所得方面,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大幅增加。以2008年在10个行政村开展“四有”示范村建设为例,10个示范村总人口近3.1万人,共有劳动力近2万人。到2008年底,1.3万人从事二、三产业,富余劳动力转移率达68%。到2009年10月,在10个示范村总人口和劳动力无较大变化的情况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率上升到76%,二、三产业从业人数比2008年底增加了近1000人。148个试点村,总人口36.5万人,劳动力22.5万人,6 到去年10月底,二产、三产新增加就业人数达到了11.2万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率由年初的不足50%上升到近80%。很多农村劳动力通过与企业对接,就近实现转移就业。建湖县颜单镇任杨村的一名妇女高兴地说:“现在我们村与我年龄差不多的家庭妇女,离土不离乡,都在村里的私营企业上班,一个月下来能拿到千把块钱,这在过去我们连想都不敢想。而且为我们办理了养老保险!”老有所养方面,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和新型农保参保人数大幅增加。10个示范村2008年初企业职工和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还不到1万人,2008年底参保人数达到1.39万人,当年底参保率在60%以上,其中参加老农保3300多人,参加新农保6635人,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3997人。到2009年10月,参加企业职工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人数比08年底净增加1700多人,达到1.6万人,参保率达76.6%。148个试点村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人数由年初的不足10万人上升到13.6万人,其中企业职工养老保险3.2万人,新农保10.4万人,参保率达到了61%。全市2108个推广村参保率已达99.9%。病有所医方面,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大幅增加。10个示范村08年初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不足30%,到08年底,参保率达到60%,参加职工医疗保险2051人,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4624人。到2009年10月,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比上年底净增加4600多人,达1.13万人,参保率80%以上。148个试点村参加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人数由年初的4万多人上升到6.1万人,其中参加职工医保3.1万人,居民医保3万人,参保率达60%。学有所教方面,技能培训转移就业人数大幅增加。10个示范村2008年共对3500名有技能培训需求的村民进行了实用技能培训,培训率达到了90%以上。2009年又有2709名村民提出技能培训需求,目前已培训2590人,培训率为95.6%,培训后转移人数2311人,转移率为89.2%。148个试点村今年共有2.4万名村民提出技能培训需求,目前已培训2.1万人,培训率为88.1%,培训后转移就业1.9万人,转移率为90.4%。

2、“四有”工程建设带来的变化

根据调研可知,经过几年多时间的实践,“四有”工程建设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突出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推进的主体发生了变化。“四有”村已经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抓的一项创新性工作上升为盐城市委、市政府和各县(市、7 区)政府重抓的全局性工作,盐城市委五届五次全会、盐城市委关于农村社会发展改革的1号文件都将十村示范、百村试点“四有”工程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进行推进。二是规模范围和影响力发生了变化。从2008年的十村示范扩展到百村试点、千村推广,今年已经进一步扩大规模,实施镇镇四有工程。“四有”示范村建设这项民生工程,其影响力不再局限于盐城,已得到了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和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及省委、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三是农民参与度发生了变化。广大农民从“四有”示范村建设启动之初对这项工作不清楚、不了解、不理解,现在是“四有”村建设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热烈拥护和积极参与。广大农民称赞“这是为我们农民办的一件看得见、摸得着、享受得了”的大好事、大实事。四是城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政策发生了变化。原先只针对城镇居民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政策,通过开展“四有”建设,一步步向农村延伸,覆盖农民。城乡统筹已经在“四有”示范村、试点村、推广村生根开花。养老保险方面,城乡养老保险政策体系日趋完善,取消城乡界限,将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向农民敞开,农民可以自由选择参加新农保或者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就业方面,对农村村民实行与城镇同样的就业登记制度,只要符合条件,农村劳动力均可享受相应的就业优惠政策,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延伸到农村,农民可申请办理小额担保贷款;高龄补贴方面,农村80岁以上的农民,可领取老龄人补贴。

3、“四有”工程建设成果的检验

“四有”示范、试点、推广村建设是一项经过实践检验、并已得到广大农民支持信赖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实事工程,是探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城乡统筹发展刚刚获得丰收的试验田。盐城市将进一步加大农村基层社会保障工作建设力度,继续滚动实施十村示范、百村试点、千村推广“四有”建设工程,给广大农民一个高质量的社会保障,为改善民生,统筹城乡发展,综合推进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

盐城市四有工程实践的启示—建设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统筹城乡发展已经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头等大事,成为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 部门责无旁贷的一项重要工作。加强农村基层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贵在探索实践、重在创新落实。盐城市在农村基层社会保障工作建设过程中,打破条件限制,创新思维理念,拓展服务范围,积极付诸实践,通过五年来建设农村“四有”工程的探索和实践充分证明,建设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意义重大,上符合党委、政府执政为民的要求,下符合广大农民的期盼。可以说,全面推进社会保障城乡统筹工作,时机更加成熟,条件更加具备。各级政府和社会保障部门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只有带着使命、带着责任,尽心尽力实施好社会保障城乡统筹工作,才能切实加快推进农村全面小康建设进程。

(一)工作理念创新,明确建设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方向 按照“巩固发展城镇社会保障,探索实践农村基层社会保障”的思路,统筹兼顾做好社会保障工作。工作范围上,已从城镇向农村拓展。当前,就全国而言,统筹城乡总体上已基本进入以工带农、以城带乡、以点带面的发展阶段。推进的突破性工作主要在农村,解决的突出性问题主要在农民,要将城镇各项社会保障政策和公共服务逐步向农村延伸,惠及农民。工作目标上,要从“保民生”向“惠民生”转变。“保”是低水平的,是一种法定的被动的社会保障体系;“惠”是扩大范围,普惠于民,是较高水平的保障,是一种积极的主动的保障方式。要尽力而为地加快推进转变进程。工作要求上,要从“重城轻乡”向城乡并重转变。城镇社会保障起步较早,制度较为完善,保障水平较高,农村社会保障工作才刚刚起步,各级政府要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过程中,坚持城乡并重,城乡联动,协调发展,相得益彰。

(二)工作机制创新,把握建设城乡一体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原则 坚持建设社会保障体系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的原则。社会保障城乡统筹发展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群众承受能力相适应,把握好,在保障上既坚持普惠均等又体现重点帮扶,在待遇水平上既坚持权责对等又做到充分保障。坚持“城乡有别、梯次发展、渐进统一”的原则。城乡一体化不是全民统一,更不是一蹴而就;统筹重在协调发展,是个渐进的过程。必须做到城乡有别、区域有别、不同群体有别,实施城乡大同小不同的社会保障项目,逐步缩小保障水平的差距。坚持农民自愿参保、自主选择、自由转移的原则。进行深入广泛宣传,让农民知晓统筹城乡的各种社会保障政策措施和要求,由农民根据自己意愿决定是否参 9 保;建立健全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相互衔接、相互转换的政策接口,由农民根据自身能力和需求自主选择参保险种;落实并制定各种社会保险关系转移续接办法,由农民根据地域的变化转移社保关系。

(三)工作方式创新,拓展建设城乡一体社会保障体系的工作内容 注重在加快改革上动脑筋,在土地合理利用上做文章,积极探索并研究制定将农民变市民、土地换保障等一整套社会保障改革政策,推动城镇化建设,减少农民,增加收入,搞好保障,着力拓展并构建三大体系。一是构建城乡统筹的就业培训体系。增加农民收入是农村一切工作的核心,农民工资性收入是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重在农民就业创业,把农民变成农民工、把农民变成新农民重在培训。逐步建立“政策统一、标准一致、服务均等”的城乡一体统筹就业培训体系。二是加快建立像城镇居民一样的就业培训扶持政策体系,将国家和省出台的适用于城镇劳动者的就业(创业)培训补贴、免费职业介绍、小额贷款担保、社保补贴、岗位补贴等各项优惠政策最大限度的向农村延伸。推动实施劳动预备制培训制度,做好新生代农民工免费培训工作,增强农民就业创业能力,鼓励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引导农民有序外出务工,将更多的农民变成农民工。三是构建城乡统筹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做好城乡统筹工作的基础是乡镇、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平台。逐步建立“架构完备、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功能齐备”的城乡统筹公共服务体系。

在统一的管理服务体系框架内,将资金、网络、平台、人员、政策等各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资源优先向农村配置,从而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城乡统筹提供基本保障。构建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建立“广覆盖、多层次、城乡贯通、可转换衔接”的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政策,将有条件的农民、农民工、城镇居民,以及各类灵活就业人员纳入企业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全面实施新农保城居保全覆盖工程,并以此为突破口,带动老有所养、劳有所得、病有所医、学有所教“四有”目标的实现,从而使基层广大农民真正得到”看得到、摸得着、享受得了的实惠,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享受到科学发展的成果,以切实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第三篇:农村社会保障现状调研

农村社会保障现状调研报告

农村问题是我们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2018年2月中央发布了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2018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见中提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虽然我们党和政府在“三农”工作方面出台了大量的政策、解决了许多工作中的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农村仍有一部分人群,他们丧失或部分丧失了劳动能力,无法独立工作,没有固定收入,只能依靠微薄的政府补贴来生存,他们的生存发展也始终被各级党和政府长期牵挂。根据县委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部署,我结合工作实际,对石井镇的社会保障情况进行了调研,形成如下报告:

一、石井镇劳动能力缺失人员生存现状

XX镇是一个深石山村,辖属的行政村或偏远,或生存环境恶劣,这里的人民群众生活条件艰苦、外出谋生困难,镇内现有享受“五保”、“低保”等生活补贴政策人数

人,其中残疾人

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

人,部分丧失劳动能力

人。

这些人,几乎注定了要在这里生老病死,完全没有机会接触城市的现代化生活,更无法感受到社会和时代的变化,对他们来说唯一能感受到的变化,就是上涨的各类补贴,除此之外,他们不关心任何事,他们只有生存,而感受不到生活的希望。在个别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人员的家庭中,他们活着就是为了“赚”政府的补贴,成为家人的“摇钱树”。

通过与某位村干部谈话了解到,该村有一名分散供养的五保人员,说是补贴也不少,但因为其本人智力残障,所有的资金都由其兄弟掌管,五保人员的生活在外人看来与“流浪汉”没有区别,可一旦村干部打算让他到镇里的托养中心生活,他的家人包括他的本人都拒不同意,大家看在眼里、气在心里也没有办法。

还有一个残疾人士告诉我,他现在自己什么也干不了,还要拖累家里一个劳力专门照顾他,家里的收入十分微薄,日子十分清苦,家人将这样艰苦生活的原因都归集在他的身上,他的心里也十分的愧疚,甚至都想过自杀。

劳动能力缺失不是他们的错,或因病、因祸,他们只是成为了灾祸的承载者,久而久之,自身也丧失了斗志,变的浑浑噩噩,成为了家人口中的拖累,而如何保障他们生存、生活的权利,就是我们应该去深思、研究和做好的事情。

二、现有社会保障情况

经调查,目前X镇农村生活困难的人员所能享受到的具体补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五保补贴。按照2019年我县的五保人员补贴标准,分散供养的人员每季度1300元/人,集中供养6400元/人。

(二)低保补贴。按照2019年补贴标准,A类低保300元/月,B类低保195元/月,C类低保165元/月。

(三)残障补贴。一二级残疾人同时享有低保的,每个月补贴生活费120元,没有低保的补贴生活费60元。

(四)临时救助。家庭发生意外或者重大事件时,群众可以申请到100-500的临时救助金。

(五)除此之外,还有护理补贴、耕地补贴、电力补贴、城乡居民养老保障金等各种补贴政策,看起来名目繁多,一时间在社会上流传出一种“农村户口现在是香饽饽”的奇怪言论,好像在农村当一个低保户、贫困户、五保户就发了大财一样,实在是耸人听闻、荒谬绝伦。

拿起笔仔细算了一下,一个享受着大家口中最高补贴的人,每年可以享受到1万8千元左右,听起来是不少,想来在农村也足够生活了,可这样的钱估计没有人愿意拿,就算是想拿也拿不到,因为他得是一个完全瘫痪在床的五保人员。

而除此之外,其他的诸如残疾、半瘫痪等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对象,每个月能够拿到的补贴也不过六七百元,也许有人会说,这钱就不少了,在农村吃喝足够了,但是这几百元真的就能让他们感到满足、感到幸福么?不,这些钱对于他们的生活来说,几如杯水车薪。

但是,扪心自问,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将亿万群众解放就只是为了让他们不被饿死么?扪心自问,如果让我们每个月也只有几百元,我们会怎么样?真的够了么?我们的许多党员干部是否存在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呢?我们是否是合格的党员?是否发挥了作用?是否有去用心关注他们、帮助他们、了解他们吗?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我觉得,做好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就是在为我们的百姓砌筑一道最后可以依靠的防线,当他们遭遇不幸、遭遇危机时,我们可以给他们希望,可以使他们“危有所靠”,我们要做的,就是想办法让这道最后可以依靠的防线,变得更加牢固。

三、关于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持续加大政府投入力度。一是要根据当地的社会发展情况,合理制定农村社会保障的各类补贴标准,不能死板的执行上级政策。二是要结合农村当地的生活标准和被保障对象的实际现状,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保障,不能仅仅“拿钱了事”。三是要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经济待遇、政治待遇,进一步激发他们扶危助困的高尚思想,从根本上密切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

(二)持续加强农村医疗、养老体系建设。一是要增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医疗服务水平,通过强化宣传力度,彻底消除农村“小病忍、大病骗、坚持不住再入院”的错误思想,让群众正确看待健康问题,减少因病引发的致残、致贫、致危现象。二是要进一步扩大提升乡镇托养中心的规模和标准,努力形成“规范化、标准化、人性化”的政府主导的集中养老体系,通过提升服务水平、扩大入住范围,让群众愿意住、自主住,甚至是实现收费住的目标。

(三)全面提升和推广农村保险事业。一是通过政府行政引导手段,提升农村群众的保险意识,通过当地政府建立意外保险基金,通过3-5年的时间,达到全面意外保险全覆盖的目标,逐步提高农村群众的风险抵抗能力。二是通过基层行政村,由政府投入启动资金、村集体设立意外互助基金的方式,为农村群众打造身边的“慈善家”,立竿见影的让群众感受到变化,帮助群众渡过一些短期性的危机,防止、降低“小难变大难”的现象发生。

2019年8月,党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我相信,只要充分发挥乡村党组织的作用,充分激发乡村自主活力,农村的社会保障工作一定会越来越完善,越来越规范,越来越人性化,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也必定会越来越红火,我们基层干部才算是不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与重托,才算是做到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第四篇:关于全区社会保障工作调研情况的报告

关于全区社会保障工作调研情况的报告

根据工作计划,5月26日至28日,区政协对全区社会保障工作进行了实地调研。调研组听取了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工作汇报,深入到部分镇街道、村居调查了解情况。一致认为: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全区广大社会保障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全区社会保障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基本形成了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形式多样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新模式,为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全区社会保障工作的基本情况

2009年全区收缴各项保险基金2.6亿元,支付各项保险待遇1.95亿元,社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达3.47亿元,全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95%,全区社会保险基金收大于支,社会保险体系得到不断完善,安全网功能得到有效发挥。

(一)社会劳动保险覆盖面不断拓展。一方面,通过加大对民营企业、灵活就业人员、个体工商户的政策宣传和引导力度,鼓励广大自由就业者依法参加社会保险,企业职工和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意识显著增强。对未参保或少参保企业,由劳动保障监察大队督促检查,做到应保尽保,进一步扩大了养老保险覆盖面和用人单位的参保率,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2010年1-5月,实现扩面2087人,参保职工人数达3万人,全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95%,收缴养老保险基金6124万元,为3358名企业离退休人员按时发放养老金2080万元,社会化发放率达到100%,收缴工伤保险基金62万元,为17名工伤职工拨付保险金9万元,收缴生育保险基金46万元,为104名职工拨付生育保险金88万元。同时,失业保险促进就业功能得到积极发挥,失业保险基金列支再就业培训补贴和职业介绍补贴36万元。另一方面,强化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征缴清欠力度,确保离退休费按时足额发放。由于各种原因,全区差额、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累计拖欠养老保险金773万元,为确保基金的正常收缴和发放,建立了养老保险金征缴清欠台帐,并实行定期通报制度,杜绝发生新的拖欠。2009年清理养老保险欠费330万元,收缴养老保险基金12348万元,收缴失业金94万元,为3093名离退休人员支付离退休费12202万元,社会化发放率达93%。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814万元,失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608万元。

(二)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为确保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的正常积累,对欠缴单位逐一发放催缴通知单,确保基金征收足额到位。对职工退休时不足缴费年限的和灵活就业人员不足实际缴费年限的严格补缴政策,做到不缴不保。2010年1-5月,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收缴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为1625万元,支付医疗保险统筹待遇1290万元。收缴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基金454万元,支出196万元。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和参保人员的监督检查,对未及时备案和外伤人员等有疑问病人的情况认真核实,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杜绝医保基金的流失,合理控制医疗费用支出,全区参保单位已达496个,参保人数达25600人。自2009年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来,社保部门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让居民医保政策进入每一个社区、家庭和学校,达到家喻户晓,有力地推动了居民医保的顺利开展,2009年参保居民13.59万人,收缴医疗保险基金834万元,支出232万元,基金累计结余602万元。同时加强了代办机构建设和网络建设,强化经办机构业务人员的培训和指导,简化审批手续,2010年4月份与各医保定点医院实现联网办公,方便了参保群众就医,增强了对定点医疗机构的实时监督。

(三)扎实开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2009年,我区被确定为全国320个、全省19个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区县之一。根据国务院、省新农保试点政策规定,成立了东港区新农保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按照“个人缴费、集体扶持、财政补贴”的原则,制定出台了《东港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暂行办法》。完善了区、镇、村三级新农保经办管理机构工作职责,明确了工作分工和相关责任,每村设立协办员和协保员各一名,设立了转帐电话、POS机等,领保人不出村通过转帐的形式就可以领取养老金。制定了新农保业务经办流程,业务经办实行“五公示一承诺”,即参保资格公示、保费收缴明细公示、待遇领取资格公示、待遇发放变动公示、养老金发放明细公示,将每月发放时间及经办服务标准向社会公开承诺。实行 “先试点后推广”的模式稳步开展工作,每个工作阶段开展初期,先到基层了解情况,通过开座谈会、入村调研等方式听取基层经办人员和群众的意见,结合工作实际形成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和落实办法,保证了试点推进工作少走弯路。全区60周岁以上农村居民直接享受每人每月55元政府补贴,全区共有7.05万名符合领取条件的老年人进行了参保登记,已发放2009年12月至2010年3月养老金1547.43万元。

(四)建立完善劳动保障信息一体化系统。为整合行政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建好劳动保障信息一体化、劳动保障服务队伍两张网,逐步实现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一体化,推进全区劳动保障信息化服务水平,我区建立了覆盖全部参保人员和参保单位的集中式资源数据库,于2009年6月15日正式上线应用,实现了市、区两级联网办公,在镇(街道)、社区(村居)两级普遍建立劳动保障信息发布站,网络终端延伸到各个经办窗口和相关服务机构,实现了就业和社会保险业务的信息化、一体化,促进了服务对象由主要面对城镇职业群体向城乡全体居民的转变,做到工作平台从区向镇(街道)及社区(村居)延伸、经办服务向精细化迈进,管理方式走向统一规范,构建起了以人为本的劳动保障大服务体系。

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近年来,我区社会保障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困难。一是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任务艰巨。城镇社会保障覆盖面较窄、统筹层次较低、基金支付压力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率还比较低。农民工的养老、医疗、工伤等社会保障问题亟待解决。二是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管理还不够规范,需相关部门配合,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三是社会保障工作还将长期面临人口老龄化、大规模人口流动、就业方式多样化等许多挑战,必须从制度、机制、体制等方面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四是社会保障服务能力亟待提高。有些工作人员的专业化水平相对较低,与当前的信息化水平不相适应,服务平台建设落后,影响了属地化工作的顺利推进。这些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制约了我区社会保障工作的快速发展。

三、意见和建议

社会保障工作关乎国运,惠及民生。既具有政策的综合性,也具有明显的群众性,事关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认真分析新形势,充分把握新机遇,积极应对新挑战,不断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努力把新时期的社会保障工作做得更好。

第一,要深刻认识社会保障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社会保障关系每个家庭、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是基本而重大的民生问题。全区各级各部门要把社会保障作为履职尽责的要事、改善民生的大事,切实摆上重要位臵。要按照城乡居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失有所助、伤有所补、人人享有基本保障的目标,积极强化措施,努力提高社会保障工作水平,不断增强社会保障能力。要通过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解除人们养老、医疗等方面的后顾之忧,提高生活质量,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通过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使解决弱势群体生活中的问题制度化、规范化,从而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要根据形势的发展、群众的要求,积极探索符合我区实际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新路子,着力解决面临的突出矛盾,推动全区社会保障事业科学发展。

第二,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不断完善社会保障政策体系。一是继续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力度。继续把扩面征缴当作社保工作的首要任务、当务之急和重中之重,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打好扩面征缴“三大战役”:打好阵地战,确保已参保企业、人员不流失,不断保;打好运动战,以非公有制从业人员、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等“四类”人员为扩面重点,努力做到应保尽保;打好攻坚战,加大社保稽核力度,综合运用行政法律舆论等手段,多管齐下,严厉打击恶意拖欠社会保险费行为,切实做到社会保险费应收尽收。二是着力解决特殊群体参保问题。多渠道筹集资金,解决国有集体企业退休人员、“老工伤”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问题;积极按照省、市有关规定,稳步推进具有城镇户口的各类临时工等特殊群体参加社会保险问题;全面落实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严把审核关,做到“即征即保”,切实维护被征地农民权益。三是扎实推进城镇医疗保险。重点是要区分不同情况,采取分类、分步、分批纳入方法,争取将各类困难企业和灵活就业人员纳入参保范围。

第三,要进一步推进管理体制机制创新。要不断探索,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提高社会保障工作水平。一是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要结合我区实际,积极做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工伤保险统筹工作,继续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结合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积极探索新老农保、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之间的衔接,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二是搞好保险制度衔接。抓紧研究各项制度之间,特别是城镇职工、居民医保与新农合、城乡医疗救助之间以及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与新农保衔接政策,努力做到社会保障不同项目既不重复,又不落空。同时,搞好老农保与新农保、老工伤与工伤保险的接续衔接。三是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保障机制。使进城落户农民在社会保障、子女上学等方面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权益。要对农民落户城镇变成市民后,涉及的新农合、新农保向城镇医疗保险、养老保险转换进行研究,制定政策措施,出台具体办法,为农民变市民扫清制度障碍。

第四,要进一步强化保障措施。社会保障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强化工作措施,形成整体合力,全面组织推动,抓好工作落实。一是增加公共财政投入。要根据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高财政支出用于社会保障的比例,确保配套资金足额到位。二是加强社保资金管理。社保资金是老百姓的保命钱,要专款专用,不能挪用,不能挤占,更不能损失。要加强资金管理,搞好审计监督,确保社会保险基金保值增值,发挥最大使用效益,切实维护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三是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要加快推进社会保障公共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把社保管理服务平台向城乡基层延伸,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努力实现社会保障“一卡通”。同时,把社会保障工作纳入绩效评估体系,加强考核,推动各项工作落实,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共同支持社会保障工作的良好局面。

政协东港区委员会

第五篇:关于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专项调研的汇报

关于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专项调研的汇报 乌兰察布市残疾人联合会:

根据内蒙古残联《关于开展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专项调研的通知》(内残联办通〔2011〕9号)文件精神,结合市残联有关要求,特对凉城县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最低生活保障工作

近年来,凉城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工作,在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孤儿供养和城乡边缘救助人员等项目中,同等条件下,优先保障残疾人,并在保障类别上给予适当提高,截至2010年底,已将1272名符合城乡低保条件的二级以上重度残疾人纳入了城乡低保,将960名符合五保条件的残疾人纳入了五保供养范围,并对其他没有享受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供养的重度残疾人纳入了城乡边缘人员,适当给予临时救助。

二、社会保险工作

凉城县历来十分重视残疾人社会保险工作,在全面保证国家行政事业单位残疾职工参加各项社会保险的基础上,积极鼓励城镇贫困残疾人个体户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对享受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供养的人员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个人缴费部分全部由民政部门代缴。城 1

镇居民医疗保险残疾居民参保率超过80%。同时,在城乡医疗救助中,优先残疾人。

三、社会福利工作

凉城县每年在临时救助、帮扶活动中,优先保证残疾人,特别是重度残疾人、一户多残、老残一体等人员;在乡镇敬老院、社会福利院等社会福利机构收养院民中,优先保证残疾人入住;同时,在危房改造、饮水工程等项目中,优先保证残疾人。

凉城县残疾人联合会

2011年4月2日

下载关于社会保障工作情况调研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社会保障工作情况调研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的调研报告 石念富 下港乡位于岱岳区东北部,辖区面积155平方公里,辖34个行政村,4.2万人口。近年来,全乡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一直在低水平上徘徊,为此......

    社会保障工作情况汇报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我受省政府委托,汇报全省社会保障工作情况,请予审议。一、全省社会保障工作基本情况近年来,省委、省政府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高度重视......

    社会保障工作自查报告

    社会保障工作自查报告2篇 社会保障工作自查报告1 市社会保障局于20xx年1月经市委市政府决定由“XX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更名而来,并升为正科级事业单位。目前,社保局共有......

    党代会社会保障专题调研报告

    党代会社会保障专题调研报告 11月,县人大常委会组成4个调查组,由常委会领导带队,围绕全县城镇、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三无”和“五保”人员集中供养等社会救助工作,被征地农......

    残疾人社会保障情况汇报材料—调研

    呼图壁县残疾人社会保障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呼图壁县对自治州残疾人社会保障调研组一行莅临我县开展残疾人社会保障调研表示热烈欢迎。下面我就呼图......

    残疾人社会保障基本情况调研报告

    呼图壁县残疾人社会保障基本情况调研报告呼图壁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境内,天山北坡经济带中部,总面积9721平方公里;县辖六镇一乡;总人口21.76万人,其中地方人口1......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站调研报告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站 公共平台建设调研报告为加快推进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根据市人社局下发的《关于开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站公共平台建设调研活动......

    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调研方案

    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 调研方案 一、失地农民的定义: 失地农民是指农民的土地被依法征收后,农业户口的家庭人均耕种面积少于0.3亩的统称为失地农民. 在工业化过程中,尤其是在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