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破解发展要素瓶颈制约相关工作汇报

时间:2019-05-14 07:07: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XX县破解发展要素瓶颈制约相关工作汇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XX县破解发展要素瓶颈制约相关工作汇报》。

第一篇:XX县破解发展要素瓶颈制约相关工作汇报

XX县破除要素制约工作汇报

尊敬的XX副秘书长及政研室各位领导:

欢迎你们莅临XX检查指导工作!根据安排,现将我县破除发展要素瓶颈相关工作作简要汇报。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县紧紧围绕建设生态经济强县的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实施项目推动战略,经济社会保持强劲增长、超常发展的良好态势。2011年,实现地方生产总值60.9亿元,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1%、21%。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我们坚持统筹联动、创新思维、多管齐下,千方百计破除资金、土地、人力资源、生产基础资源等要素瓶颈,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支撑。

一、主要措施

(一)着力破除资金要素瓶颈。资金是现代市场经济的“血液”,是县域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近年来,我们坚持不懈地解放思想、创新机制,广泛吸纳各类资金参与重大项目建设。2011年,我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9.8亿元,同比增长28%。今年我县计划实施重点项目75个,完成投资42.6亿元,1-4月已完成投资8.4亿元。一是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我县发展基础薄弱,可用财力严重不足。我们始终将项目争引作为推动XX长远发展的根本举措,制定完善《XX县招商引资奖励试行办法》等系列政策,每年从有限财力中挤出2000万元专项用于项目争引前期工作经费,安排500万元重奖招商 1

引资有功部门和个人,充分调动了部门和乡镇争资引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近年来,我们先后争取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九龙潭水库等国省重大项目,成功签约九天真空玻纹管、中专汽车等亿元项目19个,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充分发挥项目资金的聚合作用。围绕全县战略布局的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大项目集中规划项目、申报项目、配置项目、实施项目,最大限度发挥项目资金的聚合效应。2011年,全县共整合项目28个、资金3.3亿元,集中投向国家代农业示范区、张澜故居保护开发、新农村建设等重点项目建设;2012年,全县计划整合项目资金3亿元用于有机食品基地、新农村综合体等重大项目建设。三是充分发挥社会资金的主体作用。坚持“能用市场手段解决的,行政手段就坚决退出;市场资金愿意进入的,财政资金就坚决退出”的理念,积极推行BT、BOO等融资模式推进城市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成功引进XX公司投资11亿元实施北部新城土地整理项目,采取BOT方式吸纳社会资金2710万元建设城市垃圾处理厂,通过捐建义建方式筹集2000万元投入化凤山森林公园改扩建工程建设,探索实行城市道路清扫保洁市场化经营模式,有效破除了建设资金瓶颈。四是充分发挥信贷资金的带动作用。项目建设离不开金融资本的支持。我们坚持银政企季度联席会议制,建立银政企信息沟通机制,引进美兴、阳光担保等小额信贷公司,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2011年,全县新增贷款4.7亿元投入“三农”、基础设施建设和企业技改扩能,成功争取省农发行贷款1.8亿元用于九龙潭水库建设。

(二)着力破除土地要素瓶颈。土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我县积极抢抓国家扩大内需、灾后恢复重建等机遇,积极争取用地指标,努力拓展发展空间,新报征土地9500多亩,存量土地达到4000余亩,储备商住用地2000多亩,基本满足了“十二五”发展用地指标问题。一是坚持把土地利用与发展战略相结合。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发展、城市总规、新农村建设、交通发展、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等28个规划无缝对接,实现多规融合,形成了统筹城乡、着眼长远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二是坚持把土地利用与项目建设相结合。采取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等方法,千方百计争取项目,近3年来,共争取土地整理项目36个,争取城乡增减挂钩项目5个,争得挂钩周转指标3700多亩,储备耕地占补平衡指标4800亩,为城市和工业园区建设等提供了用地指标。坚持耕地占补有余原则,累计完成土地整理项目25个,整理土地面积11.78万亩,新增耕地面积1.39万亩,建成高标准良田8.56万亩,有效保证了各类建设项目用地。三是将土地利用与规范管理相结合。严把投资强度关,制定《XX县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工作意见》等制度,对投资密度不够、建筑系数和容积率未达标的,限期整改,对25个工业项目进行用地预审,核减用地面积638亩,依法清退不按时履约项目1个。严格执行违法用地收回机制,依法收回城市规划区内闲置两年以上或违约、违法建设的土地500多亩,盘活城市规划区内闲散、低效利用土地1200多亩。

(三)着力破除人力要素瓶颈。大力实施职业教育攻坚计 3

划和资源转化战略,积极培养复合型适用技术人才,全面破解企业用工难题。一是创新产学联动模式。立足XX长远发展需要,在规划建设多扶食品工业园同时,配套建设占地388亩、学生入驻规模1万人的张澜职业技术学校,着力打造集学历教育和各类职业技能培养为一体的综合性职业技术学院。学校采取“按需设教、订单培养、实训结合”模式,为企业订单培养急需人才1.5万余人,为园区企业培训技术工人2000余人次,开展围绕有机产业、新农村建设、农家乐服务人员从业规范等短期集训2000人次,为全县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和人才支撑。二是创新龙头带动模式。依托百科、谭鑫等24户省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农民专合组织的纽带作用,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吸纳周边5万余人就近就业,带动群众人均增收6000多元,实现了群众就业的组织化、规模化、专业化。三是农民创业园区模式。由龙兴公司等龙头企业出资建立农民、大学生创业园区,公司提供技术指导、信贷担保,实行种猪配置、饲料供应、疾病防疫、保底回购“四统一”,有效解决了农民和大学生资金、技术、销售等难题。目前,全县已建立畜禽养殖创业园区3个,发展年出栏100头以上专业户1200户,吸引40余名优秀大学毕业生常年入驻,带动1.2万户农户脱贫致富。

(四)着力破除生产基础资源要素瓶颈。受自然条件限制,“用水荒、用电荒、用气荒”一直是制约我县发展的突出问题。近年来,我县坚持“项目发展到哪里,要素资源就配套到那里”,先后完成“南西输水”、“两河治理”工程,改扩建供排水管网180 4

公里,成功争取城乡居民生活用电与国网直供区同网同价,投资1432万元新建35千伏凤凰输变电站,完成大磉磴储配气站一期工程建设,有效破除了水、电、气等困扰XX多年的要素瓶颈。同时,我们抢抓国家加快成渝经济区发展这一重大机遇,充分发挥我县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五条高速公路过境的交通优势,规划启动多扶食品物流园区、县城汽车物流园区、建材家居物流园区、汽车工程机械物流中心建设,打造现代物流集散中心。

二、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

我县虽然在破除要素瓶颈方面作出了大胆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国家宏观政策、自身资源匮乏等诸多因素,仍然存在许多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

(一)资金要素制约方面。一是银行存贷差过大,截止2012年4月末,全县银行业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90.8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8.3亿元,银行存贷差达62.5亿元。二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我县每年财政刚性支出为10.5亿元,财政自给能力仅为10%;受国家宏观政策影响,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2011年我县实现土地收益10亿元,但今年仅实现土地收益1974万元。三是招商引资和争资引项难度加大,国省加大对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我县既不是国贫县,也未被列入秦巴山区扶贫县,争取上级支持难度更大;同时,受国际国内形势影响,沿海产业转移力度减弱,各地招商引资竞争更激烈。

(二)土地要素制约方面。随着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进 5

程加快,我县每年建设用地需求约1500亩,由于国土资源政策趋紧,发展基础较为薄弱,用地指标严重不足,用地矛盾异常突出,严重影响了九龙潭水库、北部新城、工业园区等重大项目的建设进度,用地已成为我县加快发展的最大瓶颈。

(三)科技人力资源要素制约方面。我县是传统农业大县,工业起步较晚,高科技新兴产业占比重低,科技创新力度不够。作为劳务输出大省,我县常年在外务工人员18.5万人,约占全县总人口的1/3,劳动力流失导致县内企业用工缺口达4500余人。加之我县职业技能培训处于起步阶段,劳动力资源素质亟待提升,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高级管理人才、高级技术工人等优秀人才十分缺乏。

(四)生产基础要素制约方面。XX境内无大江大河,水电资源十分匮乏,生产生活成本居高不下。目前,我县居民用水每吨高达4.98元,非居民用水每吨达6元;非居民用电价格每度5.24元,全市排名第二位,且电网结构脆弱,严重影响了产业发展和城乡建设。

当前,面对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成渝经济区发展等重大机遇,我县正处于加速赶超、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强化资金、土地等要素保障,始终是加快发展的首要前提和必备条件。结合我县实际,提几点建议供市委、市政府参考。

(一)加快金融网点布局。合理高效的金融资源配置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决定性要素。建议根据金融机构的职能特点,支持鼓励股份制商业银行完善县城、乡镇和村级业务网点布局,三、几点建议

积极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金融体系。同时,加强政策扶持,推动小额贷款公司和民间信用互助组织健康有序运行,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

(二)统筹抓好全市产业发展布局和重大项目争引。坚持“一盘棋”原则,立足全市整体战略布局和各地资源禀赋,在产业发展布局和重大项目争引上加强统筹协调,实行市县联动,防止不顾客观条件一哄而上、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XX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产业化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我县多扶食品产业园是全市唯一以食品加工业为主的重点产业园区,建议市委、市政府统筹全市农业产业化项目,在农业产业布局、特殊政策扶持、龙头企业招引等方面多向XX倾斜,着力打造川东北现代农业样板。

(三)完善基础设施建设。XX距南充仅26公里,城市发展已纳入南充第七次城市总体规划,“南西”一体化、“顺西”同城化是必然趋势。建设市委、市政府着眼建设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和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城市的发展战略,在城际交通设施、居民生产生活性基础设施、能源要素保障等方面将XX纳入南充主城功能区统筹谋划、超前实施,加快南充至XX道路交通、能源保障等基础设施建设,为XX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第二篇:《创新思维破解发展要素瓶颈》

创新思维 破解发展要素瓶颈

当前,全县正在加速推进跨越赶超,力争县域经济走在全省山区县的前列。县域经济的发展首先要突破要素瓶颈的制约,可以说,资金、土地、电力、人力资源等生产要素的供给问题,是当前全县县域经济发展最难突破的四个关键瓶颈。为此,本人对如何突破要素瓶颈制约进行了专题调查。

一、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四大瓶颈

(一)土地供应日趋紧张。秭归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土地资源显得尤为珍贵。由于受土地资源限制,一方面现有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十分困难,如帝元、AB秭归公司等企业在扩建过程中,生产车间规划先天不足,增加了项目投入成本和生产管理成本,甚至因生产能力不足,只能请外厂代工。另一方面,土地供应不足,导致新的项目建设无法落地,如康辉五星级酒店、冷库等项目协议已签订三年时间,但因土地不能落实,迟迟不能开工建设。

(二)电力保障严重不足。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电能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大。然而,电力供应的增长速度始终不能跟上发展需求增长的速度。近五年来,我县有70%的规模工业企业在冬季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限供、断供电的影响。三金硅是我县用电量较大的企业,一年有一半的时间处于断供电状态。

(三)人力资源严重短缺。据统计,我县规模企业劳动力需求在1.5万人以上,但实有劳动力人员为1.2万人,需求缺口3000人以上,恒丰纸业、大力纸品等一批传统企业因劳动力不足,长期处于不能饱和生产的状态。同时,优秀管理人才及高技能人才严重缺乏,技能人才缺口在1000人以上,这些人才的缺乏,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

(四)流动资金严重缺乏。资金不足的问题,在我县企业中普遍存在,尤其是企业生产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更为严重。据统计,我县规模企业流动资金缺口在3亿元以上,许多企业因流动资金不足,有的订单到了等米下锅,只能请外县工厂代工。初步估计,因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我县年减少规模企业产值在10亿元以上。

二、四大瓶颈的成因分析

(一)土地供给紧张成因分析。一是土地需求急增。随着“两园三区”建设,城区规划用地将达到30平方公里,是原有面积的6倍。二是土地投入成本高。我县因为特殊的地势结构,需要移山填沟、开山炸石、削峰填谷才能获得可用建设土地。同时拆迁成本不断上升,拆迁难度不断加大,亩土地的基础建设成本大大超过了企业承受的成本。三是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不高。现在土地利用仍然是粗放经营为主,规模效益不高,导致土地供给紧张的局势越演越烈。

(二)电力保障不足成因分析。一是电力资源储备不足。我县的电力资源为单一的水电资源,年发电量为3亿度左右,而目前,实际年用电量在10亿度以上,用电量的70%需由国家电网供给,一旦国家电网总量不足,断供、限供时有发生。二是基础设施脆弱。我县工业园区内部的电力设施并不健全,供电故障率在10%以上,对园区内企业的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三是电价成本上涨太快。我县工业电价按照国家规定实行差别电价政策,县内大工业用电综合价格为0.65元/度,由于我县以传统产品为主,电力成本节节攀升,影响了产品竞争力。

(三)人力资源短缺成因分析。一是保障不到位。企业待遇不高,福利保障不尽完善,劳动力外流的问题比较严重。截止2012年,我县企业人均年收入平均数为2.61万元,而在沿海发达地区的年工资在4万元左右。二是员工流动性太大。企业效益不稳定,工资标准与工作强度不成正比,企业缺乏与员工良好的沟通与交流等原因致使员工不安于在固定企业、固定岗位工作,据初步统计,我县企业员工的流失率在30%以上,有部份企业的流失率达到了70%。三是技术型、管理型高端人才匮乏。我县地处偏远山区,薪酬不高,很难招到并留住适合的人才。且我县企业以民营企业为主,多是家族性企业,外来人员较难融入企业管理层。

(四)资金不足成因分析。一是实体经济融资遭遇生存危机。近年来由于企业生产原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资金成本的不断上升,已导致实体经济企业出现微利局面。二是小微企业抵押贷款难。由于自身并无多少固定资产,无法满足银行关于抵押贷款抵押物的要求,导致融资困难。三是助

推企业发展的融资平台尚未形成。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的措施,但从整体上看,我县一个有助于推动中小企业融资的环境尚未完全形成。四是资金流向不合理。截止2013年3月,我县有72.82亿元的本外币贷款余额,但贷款总额中,农行对长江三峡集团总公司贷款的32.5亿元,各行对全县433家县域中小企业发放贷款仅4.5亿元,我县企业的贷款额不足贷款总额的10%。

三、突破瓶颈的四大创新

(一)整合挖潜零耗地。一是积极向上“争”地。积极向上争取更多的用地指标,在建设现代产业集群和产业集聚区、创新城市发展、旅游业提升等方面,加以包装,争取上级直拨指标。二是盘活整治“腾”地。牢抓“三类地”——低效地、废弃地和未利用地的开发利用。全面盘活闲臵土地,采取收回、收购、“腾笼换鸟”等方式,提升闲臵土地的利用效率。三是改造升级“生”地。通过法律手段淘汰企业盘活一批,对落后产能企业,抓紧实施淘汰工作,土地则由政府有关部门按相关规定处臵;通过行政手段倒逼提升一批,针对单位土地产出少、贡献低、能耗大、占地多的企业,倒逼其提升层次,特别是对供而未用、倒闭企业等闲臵土地,加大清理力度,挖掘最大潜力;通过经济手段退出一批。对环境污染重、亩均产出低,且占了大量的建设用地空间的企业,在经济上给予更优惠的政策回收土地。

(二)开源节流解电荒。一是调。落实电力调控政策,运用市场化的经济调节手段,通过执行差别电价、加价电价、加强能源监察等有效手段促进落后产能的淘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二是争。积极争取用电指标,加大与省、市电力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高峰时段用电负荷上的支持。三是保。加快电网和工业用电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我县电网供电的整体稳定能力,从硬件设施上予以保障。四是增。积极发展新能源,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发展生物质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沼气发电、垃圾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鼓励企业利用车间厂房屋顶建设太阳能光伏发电示范站。

(三)改善环境留人才。一是用品牌招人。政府要把创造良好的投资和创业环境当作品牌来建设,用良好的品牌来吸引投资和创业;企业要把改善用工环境和待遇当作品牌来打造,用良好的口碑来吸纳人才。二是用环境留人。政府要着力改善工业园区内的生产生活设施等硬环境建设。企业要强化劳动保护,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积极加强与员工的感情交流,畅通员工的发展晋升渠道,真正做到以待遇留人,以感情留人,以事业留人。三是用服务感人。对企业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为其提供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给予一个安稳的生活环境。对外来务工人员,应加大生活上的帮助,多开展些“关爱行动”,切实解决就医、子女上学等实际问题。

(四)融资创新拓财源。一是做强财政“主平台”。要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放大效应,增强政府投融资能力。二是疏通信贷“主渠道”。大力引进金融机构,活跃资本市场,争取更多的金融机构入驻;要引导金融部门创新金融产品,推行应收账款质押、仓单质押、保单质押等新型贷款业务,加强金融部门服务企业力度。三是激活民资“主源头”。要强力推进全民创业,鼓励、引导和支持民间资本以独资、合作、参股等方式,参与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和公益性事业建设。四是争抢上资“主阵地”。要紧抓政策机遇,积极做好项目论证、谋划、包装、申报等工作,加大“跑省进京”力度,力求“多”、“快”,全力以赴争抢上级项目资金。

第三篇:益阳市破解农村金融“瓶颈”发展现代农业

益阳市破解农村金融“瓶颈”发展现代农业

省“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必须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性任务。要实现这一目标,笔者认为,必须下力气克服融资难、贷款难等,突破农村金融发展相对滞后这个“瓶颈”。

益阳市是我省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农业地区,近年来在益阳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扩大农村土地流转规模,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涉农金融体系和金融服务与当前农村经济的发展形势不匹配,存在土地流转后规模经营资金需求大,信贷支持总量不升反降,品种缺乏;农民贷款担保难;农业资金外流严重;农业风险补偿机制与农村信用制度缺失导致金融机构维权难等问题。由于农民通过正常途径融资难,因此不少农业大户转向社会融资,导致一些地方出现了民间高利贷现象,成为影响农村稳定的隐患。

农村金融体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归根到底在于城乡二元结构。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统筹城乡金融发展。具体要抓三项工作:

第一、强化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引导农业银行、农发行和邮政储蓄机构克服“离农弃农”倾向,增强为“三农”服务的观念与手段,增加农村网点,加强农村存贷款业务。同时引导国有商业金融机构与农村信用合作社合作,利用农村信用社的营销网络开展农村小额信贷,促进农村小额信贷发展;全面开展农户大额信贷试点,稳步推出大额农业信贷业务,与政府扶植产业化的政策互动,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支持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鼓励城市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参股组建村镇银行,引导资金回流农村,引导民间资金进入公开金融市场。

第二、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逐步建立农村信贷担保制度。参照2009年中央1号文件规定的林权质押贷款办法,学习外省经验,探索农地经营权质押贷款方式,对土地权属清晰的土地经营权进行质押贷款。为此要明晰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流转行为,设立土地使用权评估机构。应改变单一的抵押担保信贷管理方式,推行收入为第一还款来源的信贷模式,扩大涉农贷款抵押物范畴,允许耕地、林地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抵押,积极探索农民和农村中小企业采用房产、土地承包权、宅基地、林权质押、无形资产、应收账款、在建工程、订单、仓单质押等多种抵押形式。同时,健全农业保险,降低农村金融风险。

第三、大力推进农村金融创新,建立多样化的农村金融市场。一是发展农村资本市场。推进农产品期货交易,更好地发挥农产品期货市场价格、套期保值、资源配置等经济功能;扩大农村企业上市融资的数量和规模,并给予其一定的政策扶持;同时可以考虑发行农业重点建设债券或专项债券,作为筹集农业基础建设资金的方法。对一些符合条件的农村龙头企业,可以允许发行企业债券。二是以市场化手段引导资金流向农村。农村资金外流的根本原因是缺少完善的传导机制,实现农村金融大市场资金平衡的关键在于提高农村金融业的盈利水平。农村高利贷和非正规金融机构屡禁不止的现实,部分地说明了农村不但存在强大的贷款需求,而且能够承受高于银行利率水平的利率。应当按照市场规则,调整和健全农村金融机构内部的治理结构,扩大农村金融机构利率决定权。三是加强监管,规范发展农村民间金融。充分认识农村民间金融是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应适度放宽农村金融的市场准入条件,尽快制定管理办法规范引导民间借贷行为,允许农村民间金融组织合法化,同时为农村民间金融和借贷行为建设一个规范的法律平台,保护民间借贷的债权人和债务人合法权利,对于严重扰乱农村金融秩序的非正规金融活动应坚决取缔。

第四篇:年终小结:破解制约整木企业发展的三大瓶颈[范文]

年终小结:破解制约整木企业发展的三大瓶颈 文/漫设计(大连)有限公司设计总监、总经理 倪卫峰

从年头到年尾,2013年的整木家居风潮劲刮了整整一年,这一年中,众多大中小建材企业在整木家居风潮中均不同程度分得了一杯羹。在这段时间与整木家居企业深入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笔者认为整木家居行业尚属新兴领域,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促使大批建材企业纷纷涉足,与此同时在企业进军整木家居领域的过程中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前路的光明和道路的曲折并存,因而形成了目前“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尴尬局面。笔者纵观这一年整木家居企业的整体发展现状后认为,企业当下须关注的是如何真正打破整木家居企业的发展瓶颈,并从内部入手,采取对症下药、标本兼治的态度,从而真正破解整木家居的成功密码。

瓶颈一:战略方向清晰,执行细节模糊

从开年的各大展会上频出风头到8、9月份的各地加盟店的火热开业,整木家居行业在今年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春天。在这一整年与众多客户交流合作中,笔者对整木定制家居行业企业最深刻的感受便是其战略方向清晰准确,但执行起来细节模糊不明,造成最终结果是高开低走,执行中的效果和成果满意率直线下降。细究其原因也不难发现这期间的几种普遍现象:第一种,管理及执行团队的组建不利:由于很多整木家居企业多为“半路出家”,原有的管理和执行、服务团队的整体架构模式和人员配备并不适应骤然复杂起来且相互间配合度较高的整木定制行业,因此执行工作中的数量程度和尺度当然把握不够准确;第二种,欲速则不达型严重制约发展:一些企业为在整木定制领域快速抢占终端渠道市场并顺利在终端消费者心中形成强势印象,便频频加快其发展步伐,导致很多细节工作从上层源头便未落实明确,而在逐层的交接和执行中便难免存在种种漏洞和失误,严重影响结果;第三种,缺少对执行团队的责任心培训和奖惩机制:虽然这一种现状并非整木定制行业单独存在,但笔者认为此种现状对整木家居企业而言危害并不能忽视。足够的责任心不但是客户和经销商对品牌最直观和明显的印象反馈,也是向公众彰显品牌文化和品牌魅力的最好机会,因此笔者建议整木定制类企业一定要在此方面不断完善修炼,从源头上杜绝漏洞和失误的转接和延续复制。

瓶颈二:经营意识超前,内部管控落后

在本人与很多整木定制企业负责人交流的过程中常常能听到他们对内部管控的落后性和经营意识的超前性如何相互平衡统一较为矛盾。在这一年中,笔者也发现很多具有超前意识的整木企业并未在发展中拔得头筹,相反那些意识较为常规但颇为注重内部管理的整木定制企业则在这一年时间中赢得了较大的发展空间。究其原因,先归纳出如下几方面:第一种,盲目跟从成功案例:这一点是目前众多中小型整木定制企业最容易出现的问题,虽然适当的借鉴和仿效的确可以为成功提速,但不结合实际情况的盲目模仿和照搬则会出现南辕北辙的相反效果,尤其在内部本就存在种种细微漏洞和对接不明的情况下,这种盲目的仿效只会让问题无限放大复制;第二种,缺乏对整木定制类行业的深度解读:这一种现象在目前整个定制家居领域也较为常见,包括一些厂家、经销商在内的很多行业同仁目前对整木定制家居的理解仍停留在浅层的组合搭配层面,而往往忽视了其

深层次的家居生活引领意义,尤其在整体品类的选择搭配和相互间的关联性、功能性、人文性考虑方面尤为欠缺,这也导致很多新品研发只重视外观视觉效果而无视了整体搭配的流畅性和合理性,最后往往形成既不叫好也不叫座的局面,令经销商和消费者苦不堪言;第三种,沿用原有传统建材企业管理体系和思路对整木类产品进行管控:很多企业为节省成本且为整木家居进军终端市场步伐提速,便直接沿用或套用原有传统建材类产品的生产管理等思路,导致很多细节的对接不利和各产品间融合度不够等问题频发。

瓶颈三:运营成本上涨,成本控制成难题

在2013年整个建材行业成本大幅上涨的局面下,很多企业大呼“压力山大”,尤其在整木家居这一新兴领域中,误差率频繁和用人成本更为高涨等问题的多重压力下,成本的掌控已经成为众负责人在解决终端渠道问题后较为关注的又一大棘手话题。笔者认为,成本的掌控问题一直是企业管理的核心之一,并非整木定制类企业,所有建材企业均需在成本掌控中静心思索出属于自身的发展良道。而目前现存的问题也不外乎以下几种:第一种,并未建立明确合理的管理机制:很多整木定制企业多为中小规模或半作坊式的传统建材发展模式,在缺少上行下效的榜样氛围和逐层分岗负责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便容易存在此种问题;第二种,缺少专门的整木定制类产品质检及补救负责部门:记得一位整木定制企业负责人曾向笔者透露,他的企业之所以在这两年间整木家居行业误差及质量问题频发的现状下得以顺畅发展,最大的秘诀便是下单、生产、质检三大环节中分别设置了复查环节,虽然工序增加了几道,但最终得到的效果和所节省的成本是很多人不能想象的,此处的成本节能便是其强大竞争力的最有力证明。

在总结以上原因的过程中,笔者脑中常浮现起多年前一部电视剧中表现海尔几十台问题冰箱在工厂内部被集中销毁的难忘一幕,当吕凉饰演的厂长抡起斧头砸冰箱的那一刻,相信也唤起了每一个海尔人心底对企业品牌与文化的呵护的决心。笔者认为,企业的品牌文化并非是浮在表层的泡沫,而应根植在企业的方方面面,映射到每一处细节,并成为一种血液,不断流淌复制到每一个产品中,传递到千家万户。

第五篇:对破解制约当前工业园区发展的瓶颈问题的调研与思考

对破解制约当前工业园区发展的瓶颈问题的调研与思

2008-10-27

最近,我们对我市市县两级开发区和部分乡镇工业小区进行了调研,并赴益阳、常德两地进行了考察。通过调研与考察,对当前制约我市园区工业快速发展的一些因素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对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一、我市工业园区的现状

全市现有市级开发区一个,县级开发区5个,乡镇工业小区14。其中县市以上6个开发区中经省政府批准的省级开发区1个,经国家发改委2005年终审批准的省级开发区3个,以产业园形式客观存在的2个。至2007年底,全市工业园区规划面积共计85.32平方公里,其中娄底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总体规划面积43.9平方公里。目前全市已开发15.7平方公里,入园工业企业156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8家。去年园区规模工业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83.1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的31%,实现利税16.61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利税总额的28.8%。纵观这几年的发展,进步较快,已成为娄底工业重要的增长极。主要表现在:

1、热潮高涨,总量逐步放大。自2003年特别是2005年以来,全市掀起了新一轮园区发慌展的热潮。我市开发区经济总量可以说是从零起步,成几何级数增长。2007年全市园区工业实现增加值40.2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4倍,比2005年增加了28.4倍。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了23.8%,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8个百分点,比2005年增加了23个百分点。其中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较快,规划配套较好、管理比较到位,成效较大。短短的四年多时间,坚持科学发展,累计引进项目100余个,合同引资突破60亿元。2007年新引进项目达20个,合同引资近30亿元,全年财政收入突破了1.6亿元。目前建成投产项目65个,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20.6亿元,是2003年的40倍,对全市规模工业经济贡献率也达到了4%,预计2008年地方财政收入将达到2.2亿元,占全市地方财政收入的6%。

2、势头强劲,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最近几年我市加大力度对园区规范和配套设施的改善,各个工业园区都取得了实质性突破,发展势头逐年趋好。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对工业企业管理的加强,园区企业的工艺和管理技术水平先进性逐步显现出来,园区规模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2007年,全市园区规模工业人均实现现价工业总产值92.3万元,是全市规模工业的1.86倍,比上年增加49.8万元,增长54%;人均实现工业增加值20.3万元,比上年增加10.2万元,增长50.24%。

3、来势喜人,企业盈利水平逐步向好。2007年,全市68家园区规模工业企业实现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10.0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9.46亿元,增长15.2倍,虽亏损企业由原来的2家扩大到了现在的8家,亏损企业亏损额从去年的77万元增加到了1854万元,但亏损面和亏损比例明显好转,企业盈利水平明显得到提升。

二、当前制约我市园区工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尽管我们在短短的四年内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与常德益阳相比,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区域布局等方面均与之相距甚远,发展后劲也后劲令人堪忧,作为推动娄底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最重要的增长极尚未形成。目前面临着以下瓶颈问题:

1、存量土地紧缺使项目引进欲上不能。这是目前严重制约园区发展和工业项目引进的一个最为突出的问题。目前我市每年的全部用地指标在3000多亩,下到开发区的更少,据测算,全市土地储备要在8000亩左右才能基本保证市、县6个开发区的开发,现在实际相差达6000亩。而事实上,目前我市一些园区每年多的只有600亩,少的仅150,不够做一个项目。这几年,各园区靠原来储备的一点“老本”早吃完了,没有新的土地储量,再好的项目也入不了园,来谈的的项目只得因此而落空。

2、融资艰难使园区建设发展供血枯竭。大发展需要大投入。推动园区发展,有两项工作至关重要:一是做配套,二是做企业。无论哪一项工作都需要大量资金。先说设施配套,这主要是当地政府的事情,根据各园区情况这一项投入约在3-8亿元不等,由于市县两级财政艰难,因此争取银行贷款成为主要融资来源,而目前除国家开发银行外,其它各大银行很难贷到款,前段各个开发区都已从开发区都已从开发银行贷款1亿元左右先期作了投入,后期随着还贷压力的增加和国家紧缩银根将使贷款难上加难。冷水江市是我市财力最好的县级市,其开发区的配套投入都欠帐甚巨,开发区连几条主干道都修不下去,无奈之下,只得向入园的天宝紧固件、金鹰服饰、三A化工等企业借资5850万元,企业哭笑不得,叫苦连天。至于其他几个县级开发区更是捉襟见肘,其状况可想而知。再说企业扩大再生产融资问题,调研中各开发区除三一重工之外的所有企业都无一例外谈到融资难问题,并对此表示了极大的不满。特别是一些从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引过来的企业老板,与以前冰火两重天的融资现实使他们后悔不迭,意见甚大,甚至产生亏本撤离的念头。目前中小企业基本不能从银信部门贷到资金,银信融资形同虚设,一批拥有好项目、有着好前景的中小企业因资金瓶颈而不能迅速做在做强,更有甚者,市经济开发区有2家企业因资金断链而倒闭。更有甚者,由于缺乏资金,企业用于生产技术改造,更新设备、新产品开发、扩大生产规模等方面的投入逐步减少,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产品的附加值和科技含量低,产品难以更新换代,市场营销网络难以健全,企业难以做大做强。

3、体制机制不顺使园区发展举步维艰。体制机制方面主要存在三个层面的问题。一是从上层看,全市没有一个统一归口的工作机构。市里有一个领导小组,但下面园区有事几乎不可能找到领导。发改委设了一个园区办,但只有审批职能,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活动,且一个科室去协调管理处级配套的开发区显然不现实,园区实际上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二是从中层看,园区的管理体制五花八门。有的是区政合一的“准政府”模式,有的是名义上以经济建设为主,实际上是无任何职权的协调办事模式,有的是上级政府的委托机构,有的是本级政府的派出机构,有的甚至连名份都没有。管理模式直接影响工作实效,有名无实的管理模式式使园区工作困难重重。如冷水江开发区采用协调办事模式,因地处三镇交接地段而又没有相应的职权每年光是协调矛盾需要多支付的协调费用就达500万元以上,并且工作效果还得看人眼色,每推进一步都颇费周折。三是从下层看,很多开发区内设机构不规范。我市各开发区由于没有上级职能部门的派驻机构或授权不到位,很多事情难以真正“封闭运行”,审批手续繁琐,政务环境不优,一个项目从立项、环评到报批、报建,没有半年以上拿不下来。涟源入园企业主反映,“办证可以办死个人”。娄星区开发区曾为一个企业跑了200多个科室,盖了40多个章。而在益阳,园区项目从启动到投产平均周期仅需7个月。

4、园区配套滞后使园区企业发展成本巨额增加。一是基础设施配套滞后。如新化的入园企业主为水电的问题苦不堪言,反映强烈。冷水江开发区的天宝紧固件因项目建设的需要不得不垫资修路,待项目建成后又必须二次修路,成本大幅上升。金鹰服饰因员工上下班的交通问题和物业管理等问题成本也有所增加。二是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配套设施滞后。企业反映,这不仅千万职工生活极为不便,生活成本大幅增加,而且给企业带来了“人才危机”,主要表现在外面的人才“引不进”,里面的人才“留不住”。市开发区星源电器阮总反映,他们因招不到人只好花“血本”挑选员工送出去进行培训,而培训好的人也留不住,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市开发区餐饮、文体休闲等配套设施跟不上,职工下班后无处可去,生活单调乏味。三是物流配套滞后。市开发区几家企业主要反映,他们不少货物不得不通过长沙物流公司中转,既浪费时间,又千万物流成本大量增加,有时还因耽误生产进度,千万合同违约而吃官司赔钱,因此感到在娄底创业很不方便,很不畅快。石门工业区五江保温瓶厂吴总反映,由于物流不畅,他们所需要的由涟钢生产的板材需要通过长沙再购回来,每吨增加运输成本多达160多元,每年需要为此多付出成本超过200万元。

5、产业支撑乏力使园区发展前景不容乐观。目前我市园区的企业普遍规模较小,档次偏低,暂时还拿不出叫得响、优势突出的主打产业。在产业布局上缺乏有序的产业规划,在招商引资上缺乏目的性,有点“饥不择食”,不是围绕产业找企业,而是先引进企业再找生产。这使园区发展陷入一种无序状态,往往机械、食品、电子、化工、能源、环保等各类企业混杂,摆布混乱,各类产业单打独斗,生存成本增加,发展难度增大。我们这次看到的常德灌溪开发区着力发展以中联重科为龙头的现代装备制造业,预计2008年年底投产的中联重科建筑机械起重机技术扩改项目可年创产值30个亿,而依托这一企业,又相应引进长沙中德、迪格物贸、浦元机械、唐桥机械和多田野等5家配套企业和17家上下游企业,建成了年产值10多亿元的中联重科产业配套园,真正形成了以中联重科为龙头的机械制造产业集群。比较而言,我们的园区既缺乏这方面的思路和务实的工作,更谈不上建成这样的产业集群。一个明摆的例证,围绕涟钢薄板而建的产业集群,到现在还停留在口号规划阶段。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一些企业入园目的主要出于享受土地出让等优惠政策,其目的在于吸纳我市廉价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没有与我市经济发展形成深度嵌合,在后续投入和扩大再生产方面积极性不高,因此根植性不强,造成园区难以形成产业集聚。

6、发展思路不广使园区发展的路径越走越窄。我们在市内园区调研时,几乎所有园区都说这也难,那也难,面对土地、资金等瓶颈束手无策,而益阳、常德等地虽然同样也面临这些问题,却显得从容得多,思路宽阔得多。如解决土地报批问题,益阳开发区就大胆把城区企业搬迁作为“项目”巧妙包装向上报批土地,实质上企业没有搬迁,而土地却成功批回了,解决了项目用地的燃眉之急。如常德只要项目签约,马上就能以原储备土地解决新项目用地,再以新项目审批用地指标,实现滚动发展。在解决融资难的问题上,益阳一方面成立华益担保公司,另一方面敢于把城区公益性用地包装成工业用地向银行抵押贷款,又成功解决了融资难的问题;常德开发区在解决资金难的问题时,对金融部门为园区中心企业发展和基础设施贷款提供中长期贷款的,开发区按贷额给予奖励。同时用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吸纳民间资本投资到中小企业创业园和纺织工业园修建标准厂房,实现了中小企业、创业园、政府三赢:中小企业解决了因资金限制无钱建厂房发展无平台的问题,企业园投资商赢得了租金,政府既解决了建设资金和土地的问题又赢得了税收。对比其它地方,我们认为自己在推进开发区的发展上还囿于常规,不敢突破,以至于碰到了“拦路虎”办法不多,踌躇不前。

三、解决上述瓶颈问题的几点思考

1、进一步强化对园区重要性的认识,把园区经济作为区域经济的龙头来抓。工业园区是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发展工业园区是现代工业化、城市化的必然要求,对于优化工业布局、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推动新型工业化进程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要把园区真正建成改革开放的实验园、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城市建设的示范区、展示形象的大舞台和小康娄底的辐射源。

2、完善园区体制机制,把园区经济切实当作“一把手”工程来抓。体制机制到不到位,关键看领导的图谋是不是到位。要求各级领导学习常德“党委、政府‘一把手’要用30%、50%以上的精力抓工业、抓园区,分管领导用70%以上的精力抓”的经验,切实把园区当作“一把手”工程来抓,主要领导直接掌控园区发慌做到及时发现问题,迅速解决问题。尽快成立全市统一归口的园区管理协调机构,统一协调管理全市园区的开发建设。在园区管理的模式上,建议选择“区政合一、以区带乡、事权统一、特区特办”的模式,划定行政区域,切实赋予园区强有力的行政职权。

3、广辟融资渠道,把实现多元化融资作为解决融资难题的重大战略来抓。一是加强银政银企合作。巩固和发展与省开行等国有银行战略伙伴关系;把引进民营商业银行作为破解融资难题的重大举措来抓。通过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国有银行贷款难的僵局。据了解,在江浙沿海一带,只要项目报批报建成功,立马就有商业银行上门询问需不需要贷款。而国有银行普遍有“惜贷”心理,去年市里在新化召开银企洽谈会,确立了70多个银企合作项目,但至今没有一分钱到位。二是要搞活土地经营,盘活土地资产,利用土地筹措建设资金。重点要学习益阳经验,把市内诸如珠山公园、石马公园等公益性用地、闲置用地、保留山地包装成项目作为抵押用地申请贷款作为主攻方向。建议在开发区设立土地储备中心这样可以实现资金在开发区内部周转,或者借鉴常德经验,开发区适当提供贴息支持,由市财政垫付资金进行空转,这等于是帮开发区每年争取了几千万元的流动资金。三是要积极开拓民间融资。以财政投入为引导,广泛吸纳民间资金,成立产业发展基金或者担保公司,扶持中小企业做在做强。坚持“民办民有民受益”原则,吸纳民间资本修建标准厂房、参与启动中心企业创业园或企业孵化中心建设。四是大力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甚至可以考虑将开发区整体打包上市,向市场要资金。

4、用好用活土地政策,把实现土地的良性滚动开发作为甘露醇手段来抓。一是要合理调配好土地指标,集中力量保重点。二是搞好土地储备,搞好滚动开发,解决土地审批比项目落地“慢半拍”的问题。三是做活集体土地利用文章。根据现有政策村级实施自治,村办集体企业土地政策相对宽松。当年搞乡镇企业土地瓶颈制相对较少,珠海等地的开发区就是靠打村级集体土地利用“擦边球”成功解决了土地难题。

5、加强产业规划和招商选资力度。把引进战略投资者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全力以赴狠抓园区大项目建设,用大项目扩张大企业,用大企业引领大发展。可以考虑在投资规模、投资强度、税收贡率等指标方面严格把关,以投资达到一定额度的项目项目实行“一事一议”,给予更加灵活的政策。如益阳曾因某项目老板看中税务局地段而把税务局整体迁走。常德得知中联重科打算易地扩建后,市委主要领导先后十余次登门与中联进行协商,郑重承诺提供全面优惠政策外地的这些做法不可复制,但起码我们可以学习这种“以在项目为重”的理念。

6、建立科学的推进机制,把改进考核办法作为推进园区建设的根本来抓。调度考核是园区发展的动力所在。常德、益阳等地对园区实行定期调度外,每年还安排数千万元的资金对园区建设、招商引资、技术创新、人才引进、投资服务等项目进行奖励。我们一方面要科学制定和不断完善《全市工业园区目标管理考核办法》,淡化对除计划生育、综合治理之外其它社会管理类指标的考核。另一方面要重点将基础设施投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户数、工业增加值、入库税金、固定产投资额等五项指标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建立“重奖到人”的激励机制,切实提高各级园区抓建设的主动性、抓项目的针对性、抓发展的积极性。

下载XX县破解发展要素瓶颈制约相关工作汇报word格式文档
下载XX县破解发展要素瓶颈制约相关工作汇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制约我县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及建议

    浅谈制约我县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及对策 【摘 要】:发展现代农业是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农业农村工作的客观要求,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的根本出路,是稳定粮食生产、......

    浅谈制约我县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及建议

    诸塞州海,幅单:点技;和语语自,喝杯白;空荡荡的村子!赠之照夜白。露这一首欢快活?歌曲最后个演!攻袭:歌曲好听的经!为我们遮风。 张压力大生。虞师:玲阿抢听,放松并张,略术略寇略鄙!安卓......

    破解工业发展土地瓶颈制约问题的调查与思考[共5篇]

    破解工业发展土地瓶颈制约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近年,XX县在“工业强县,劳畜富民”战略指引下,全力招商引资,加快工业发展,逐步从农业大县向工业大县过渡。但在国家“有保有压,区别对待......

    对破解制约当前工业园区发展的瓶颈问题的调研与思考(精)

    对破解制约当前工业园区发展的瓶颈问题的调研与思 考 2008-10-27 最近,我们对我市市县两级开发区和部分乡镇工业小区进行了调研,并赴益阳、常德两地进行了考察。通过调研与......

    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如何破解人才瓶颈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亟需破解人才瓶颈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战略选择。报告提出,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

    破解瓶颈 稳定生产

    带压攻难关合力破瓶颈 -乙烯厂高压聚乙烯车间长周期稳定生产攻关项目纪实 内容提要:在公司“”理念下,高压聚乙烯装置长周期稳定生产攻关组率领厂部干部员工攻坚克难、变压力为......

    破解土地要素制约发展经济

    我市着力破解土地要素制约发展经济 提高利用率和集约化水平 “越是形势复杂,越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昨天,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负责人告诉记者,我市今年要完成工......

    打破制约中小经销商发展的瓶颈——人才

    打破制约中小经销商发展的瓶颈——人才 世纪最宝贵的资源是什么?是人才! 大多数发展中的经销商最头痛的是什么?是人才! 什么叫人才?通俗的说就是能胜任某项工作,并积极主动的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