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破解企业制度建设瓶颈问题
制度不仅是一个国家治理法宝,也是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基础和保证,是企业管理的基本依据和手段,他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如果一个企业内没有制度来进行管理,就会随着市场机制的改变,逐步进入“忙—茫—盲—莽—亡”这样一个万劫不复的深渊,也就企业一开始单纯依靠领导的力量忙于企业事务,逐渐迷茫,从而在不断变化的环境当中盲目跟风,出现危机时莽撞行事,最后经营不善导致企业灭亡。在中国历史上的一些农民起义团队中,就是因为这个团体缺少制度来管理,而光是依靠人治,由于人的思想的局限性最终导致这个团体像烟花一样瞬间灿烂,但一眨眼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泸州公交公司是在2001年由国有企业转制为私有企业,经过几年的发展,虽然企业迅速成长起来,但是在制度建设方面还存在瑕疵,很多地方还是空洞,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不然就会像一棵茁壮的树苗,怎么也长不成参天大树。所以一个要长远的发展,需要从人治逐步过渡到法治再到文治,但是一个企业的制度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在制定实行的过程中不断摸索和改正,制定出适合企业生产经营的合适制度。企业的制度建设进行到一定阶段往往出现停滞现象,遇到以下一些制度建设的瓶颈问题,我们来进行探讨,吸取教训,制定出适合公司制度建设的方法。
一.企业制度建设中的落后思想:
企业在进行制度建设时,很自然的就想到了劳动纪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怎样依靠考勤制度来规范员工出勤行为,以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行,所以在企业制度建设中逐渐出现了只重视劳动纪律制度,而忽视了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需要针对现象及时健全相关制度。这需要管理人员打破常规思想,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进行制度建设的需求分析,树立起企业制度建设的整体意识,进一步的解放思想,因为思路决定出路,要敢于在企业的制度建设中创新,日本人在制度建设方面可以说是佼佼者,特别是在汽车行业,正是因为他们的创新意识,敢于打破常规思想,实事求是的估计企业情况,针对他们的生产特点制定了完善的工资制度,考核制度,流水线管理制度和采购制度等比较有特色和细节化的制度,特别是5S现场管理制度,以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这5个方面对生产现场进行了规律的整理和调节,使得他们以低成本生产出了高质量的汽车,以价格优势成功打入各国市场,并很快取得了较大的市场份额,直接冲击了美国的汽车行业。
二.企业制度建设的缺位现象:
企业制度建设过程中由于沟通不畅,往往会出现信息不对称,从而导致制度的缺位出现。一是某些环节或某个方面管理制度“缺位”。例如,生产类型的企业对于“采购管理”,由于体制落后,制度的缺位,往往对于采购方面的制度还是空缺,只有简单相关采购管理办法,而且还并未成为制度条文,只有领导自己知道,而员工却一无所知或一知半解,以致发生问题按照办法处理时,又未具有公信力。显然,对于物资采购种种复杂的环节,这种简单的管理办法是不能完全涵盖或是十分粗放的。尤其是设备备品备件采购的管理上,与各车间部门职权的划分上没有明确规定,而在定额管理、计划管理、招标管理、验收程序等管理环节上,均没有公司级公开的、透明的和硬性的管理制度,有的只是主管部门内部的管理制度。即便是这些制度,也年代很早,完全不能适应公司发展的需要。由于管理制度不健全,使管理的水平难以提高,也增加了管理人员利用制度缺失,如何破解企业制度建设瓶颈问题
钻制度空子而做出损公司利益有利自己行为和不作为的风险。
二是企业中对员工相应的绩效管理制度和领导尤其是一把手“岗位职责“缺位”。特别是在生产型的企业在对员工的绩效考核中只停留在简单的出勤情况和工作完成量,工作态度这样的主观表现中,只进行定性分析,而忽视了绩效管理制度的量化,应调查企业员工的工作情况,针对各类人员设定出相应的绩效考核指标,对员工的绩效进行合理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以制定出具有激励性的薪酬制度。后者主要表现为对各部门和各单位领导尤其是 “一把手” 的“岗位职责”及绩效成长目标不明确,没有制度化的内容,这是生产企业存在的对员工管理的“软肋”。对各级领导只有任命书,没有岗位说明书,也就是没有具体的岗位职责描述和权限、义务以及工作内容、绩效成长目标的规定。没有“明责”,就无所谓“负责”,没有绩效成长目标,也就没有工作压力,形不成“明责,负责,问责”的依据和配套管理机制,企业的发展长期只靠松散的、口头的或者过于笼统和原则的方式来管理,是一些干部责任心难以增强的重要原因。
三.企业制度建设缺乏法制性:
企业在制度建设过程中往往过分依赖部门自身的“自觉性”。车间部门的管理水平高,对管理制度重要性认识深刻,则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的积极性、主动性就会高一些,企业在这个专业方面的管理制度就会健全一些。反之,管理制度就会有缺少法律保障而出现管理混乱现象。这给公司加强管理,堵塞漏洞带来一定的风险。
所以制定管理制度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企业的一项“立法”工作。好的“法”会促进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而坏的“法”就会给企业到来麻烦。推进制度建设,规范管理制度的制定过程,就是要避免坏的“法”产生(主要是指“违法制度”等)。这就需要各有关部门逐步树立法律意识,建立法制观念,从企业大局出发,从企业的整体利益出发来考虑管理制度制定的问题。
但是,现行的公司级管理制度的产生方式是各个部门自己提出制定管理制度动议,自己草拟,自己组织讨论,自己(经部门办公室)呈送上级领导审批、下发,缺乏企业整体战略目标,会导致各部门制定的制度跟企业整体战略目标相背,而导致制度建设的可行性降低。
企业的制度建设到一定阶段常会出现以上常见的瓶颈问题,为了保证我们公司制度建设的顺利进行,能够平稳过渡,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几点有关制度建设的建议:
1.明确企业战略目标。每一个企业的诞生,都有它的目标与宗旨,企业只有明确自己的目标与宗旨,确定中心主题,所有的管理规章制度才能紧紧围绕这个中心主题去编制、执行、维护,一旦与这个中心产生冲突都应该无效,我们公司在进行制度建设时,就明确提出了4项基本制度,以此为中心指导员工开展制度建设工作,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及时建立相关制度,将错误防患于未然,从而保证制度建设与企业目标一致。
2.转变价值观念思想。所谓价值观理念化,就是要把企业统一的价值观转变为各个部门的具体理念。从现代发生学的角度来看,价值观是“源”,制度是“流”,即要形成价值观之“源”转化为制度之“流”的过程。企业是一个系统,每个子系统承担着不同的责任,充当着不同的角色,员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选择具体角色,但却无法选择角色要求。角色要求的差异就意味着处于不同角色位置的人的理念上要有差异。换言之,企业要继续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就必须站在“企业战略目标至上”的价值观引导下,针对企业不同的职能部门提出符合其自身角
色要求的经营、管理理念,同时也要制定与其自身理念相对应的管理制度。如国际知名企业海尔,其企业价值观是“真诚到永远”,营销部门据此提出了“先卖信誉,后卖产品”的营销理念,人力资源部门提出了“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的用人理念,职能部门则提出了“您的满意就是我们的工作标准”的服务理念等等,其实都是围绕着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我们公司的部门众多,但相互之间都有着联系,应该抓住各个子系统的特色围绕中心思想制定管理制度。
3.成立“立法”部门。企业应成立专门负责制度管理工作之部门,编制或协助各个部门编制各项制度,使之各项制度的编制都建立在企业的立场上,而非从各个部门自己的角度出发,并且在实施的过程中有了法制保障,在员工中更具有权威性和公信力,现在公司在实行制度建设时就是缺乏法制性,虽然强调要以法律为保证,但都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毫无实质性的进展,需要相关的立法部门进行监督,也要员工看到制度建设的全面性,提高员工参与制度建设的觉悟。
4..宣传,沟通,教育。员工的素质良莠不齐,要员工马上改变以往不良的工作习惯,这是不切实际的,这需要“立法”部门与企业各阶层管理人员应不断的对员工进行制度宣传、教育、沟通,了解员工的心态,帮助员工积极转变态度,使员工了解制度建设的目的,潜意思的形成对制度的遵守,矫正不良行为。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可以建立一个公司制度建设宣传栏,将公司最新的制度信息及时公布在公告栏上,一方面宣传了公司制度,也让员工了解企业动态,明白制度建设的具体方向,也能更好的定位自己,还应建立相应的反馈机制,不仅让员工了解企业,也要让企业了解员工,做到双向沟通,可以在车间部门的显眼处设立一个意见箱,员工可以大胆匿名发表自己的建议,把他们生产工作中遇到的制度缺失问题反映给企业,从而促进企业制度的顺利进行。
5.权限确定。在制度的建立过程必须明确各阶层人员的工作权限与工作内容,制定职务说明书,避免三个和尚抬水喝。也只有明确了各自的工作权限与工作内容,各种表单的核准流程的方向才不会产生偏离,作业程序方法与流程才得以合理化、畅通化,标准作业流程才可以完善的建立。
6.领导重视与参与。领导的各种行为非常容易成为属下效仿的榜样,如果各阶层领导对公司各项制度不予以重视,或只是敷衍了事,那么员工的心中就会形成一种印象,会觉得企业的各项制度是用来吓唬小孩的,给外人看看而已,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当然也就不会真正去遵守各项制度,甚至还会产生破坏。我们公司在开展制度建设时也应该抓住两头,寻求中间,要使领导支持制度建设,并授予制度实行过程中所需要的权利,还要取得员工的理解,其中企业中的车间主任做为企业的中间力量,也需要他们的支持,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帮助企业进步,可见领导的重视与参与是何等之重要,领导只有以身作则,带头执行,一旦有违反行为,同样接受处罚,坚决不搞特殊化,这样才能形成下梁正的良好企业氛围,制度建设才能真正得以贯彻实施与有效,企业的管理才能真正的提高。
7.维护与矫正。在制度实施过程中,“立法”应对各项制度进行维护,并成立稽核小组,专门负责监督企业制度的执行情况,矫正不规范的行为。同时进行调查制度的合理性、时宜性,一旦发现制度存在缺陷,进行矫正,废除过期制度,以保证制度的有效性、适宜性。前段时间发生的三鹿奶粉事件,就是由于相关的立法部门对其生产过程进行监督,以致在生产过程中出现有毒物质,从而引发了全行业性的危机,在危机发生后又因为企业缺乏维护与矫正制度的意识,任由时间发生,导致最后步入万劫不复的深渊,而伊犁集团针对牛奶生产过程制度的缺失,及时处理,建立了生产线全方位监察制度,让生产过程透明化,及时化解了危机,重新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我们公司在制度建设过程中要从中“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总之,正确的制度建设,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的管理效力、决策与实施的速度,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与生存能力。规范化的作业流程与员工工作行为,形成了企业一个融洽,竞争,有序的工作环境,良好的企业文化才能诞生,并维持生存。
第二篇:破解农村警务室建设瓶颈之探讨
破解农村警务室建设瓶颈之探讨
吴 斌
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是近年来公安部部署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也是省公安厅部署开展的“三基一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各级各地公安机关扎实推进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成效,特别是社区警务工作在提高公安机关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密切警民关系上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相比较而言农村警务工作还相对薄弱。笔者针对这一问题,立足慈利县的农村警务工作,对改进和加强农村警务室建设进行了思考。
瓶颈:警力资源不足
2006年9月,公安部颁布了《关于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的决定》,标志着农村警务室建设正式起步。2008年5月,省公安厅印发了《湖南省社区和农村警务建设规范(试行)》,为农村警务室建设提供了详细具体的蓝本,有效推动了农村警务室的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一是建设农村警务室的认识较高。社区警务战略于2002年开始推行,到2006年经过四年已在夯实公安基层基础、实现警务前移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因此2006年公安部部署农村警务战略后,各级各地都意识到农村警务工作是社区警务工作的延伸,是符合公安机关长远发展和公安工作实际需要的一项极为正确的战略决策,得到了广泛的拥护和支持。二是建设农村警务室的步伐较快。社区警务工作让公安机关尝到了甜头,各地公安机关在推进农村警务室建设时都非常主动,积极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多方争取资金加快推进农村警务室建设,农村警务室如雨后春笋迅速成长。如慈利县公安局在2007年上半年完成试点后,争取各级各方支持,到2008年底的一年半时间内投入资金近百万元,迅速按农村警务室的设立原则建成了68个农村警务室。三是农村警务室规范统一、机制健全。《湖南省社区和农村警务建设规范(试行)》明确了农村警务室的设立原则、外观设臵、内部配臵、基础台帐、运行机制、工作制度、警务保障等,明确了农村警务室民警的职责任务、工作方式、培训考核、福利待遇等,使各地公安机关在建设农村警务室时有蓝本,在规范运行农村警务工作时有机制,统一规范的农村警务室也成为了新农村的一道亮丽风景。
当前农村警务室建设虽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但是农村警务工作与预期的目标比尚有不小的差距。一是警力未到位。农村警务室建设得很漂亮很规范,但大多数农村警务室人员到不了位,仅将警务室民警的相片挂在牌子上,实际由派出所外勤民警兼任,没有做到专职专责。二是工作没落实。农村警务工作有形无神,大多数农村警务工作围绕迎检达标来开展,仅仅将工作制度贴在墙壁上,将警务室工作体现在台帐上,将民警工作记录在日志中。警务室民警没有深入基层、深入到群众之中,对辖区情况不熟悉,没有真正实现警务前移、工作前臵,也没有通过开展农村警务工作提高群众见警率,拉近警民距离,甚至还起到了反作用,让人民群众感觉到农村警务室建设是公安机关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
农村警务室发挥作用欠佳涉及到多方面的原因,有少数派出所认识不高的原因,有警务保障不足的原因,有考核激励机制未落实的原因,但认识可以提高,保障可以增强,机制可以落实,这些都不是根本性的原因。笔者认为,农村警务工作未落实、未达到预期目的,根本原因不是基层公安机关不想落实、不愿落实,而是基层公安机关的警力资源严重不足,导致无法落实。如慈利县有31个乡镇,常住人口69万余人;慈利县公安局设19个派出所,其中城区派出所2个,城郊派出所2个,管辖多个乡镇的中心派出所10个,管辖一个乡镇的派出所5个;现有警力323人(不含交警),万人拥警率仅为4.6,派出所有警力163人,其中城区派出所警力64人,农村派出所警力99人;按一个农村派出所设一名所长、一名内勤、两名案件办理民警,一个农村警务室设一名民警的最基本标准计算,农村派出所至少需要警力136人,有37人的警力缺口。如果在派出所现有设臵不变的条件下,警力资源严重不足的问题在短时间里根本无法解决,警力资源严重不足问题使农村警务工作成为“无米之炊”,成为制约农村警务工作的瓶颈。
破解:做大做强派出所
解决农村警务室警力资源严重不足有多种途径:一是积极向党委政府汇报,争取增加警力编制,提高警力的绝对数;二是精简机关充实基层。但增加警力编制解决问题的效率不高,如慈利县公安局按每年增加5个编制,解决现有的警力缺口就需要7年到8年的时间;精简机关充实基层解决问题的空间有限,如慈利县公安局派出所民警数达到了民警总人数的50.46%,远远超过了公安部下发的《公安派出所正规化建设规范》中规定的40%的标准,也超过了省公安厅“三基一化”建设规定的50%的标准,但农村警务室警力缺口仍然非常大,同时上级对刑侦、国保、监所等部门也明确了警力配臵标准,机关根本抽不警力到基层派出所工作。
鉴于以上两种途径解决农村警务工作瓶颈的有限性,笔者结合农村警务工作实际,经过认真调查思考后认为:在用足用好以上两种途径的基础上,做大做强农村派出所是破解农村警务工作瓶颈的有效途径。具体地说就是对农村派出所进行整合,撤销独立乡镇的派出所和城郊派出所,将撤销的派出所警力整合到管辖多个乡镇的中心派出所,保证每个中心派出所的警力总数达到10人以上,然后合理调整中心派出所管辖的乡镇范围,合理调整农村警务室的设臵,在未设派出所的乡镇、城郊结合部、治安复杂地区设立农村警务室。在此基础上,优化农村派出所的警力资源配臵,除所长、内勤外,设立农村警务中队和案件办理中队;案件办理中队配臵3-4名警力,主要负责治安、刑事案件的侦办工作;农村警务中队按警务室的多少配臵4-5名警力,主要负责派出所基层基础、巡逻防控、纠纷调解等工作,配合案件办理中队开展警务区内治安、刑事案件的侦办工作。
通过做大做强农村派出所,优化农村派出所的警力资源配臵,可以产生三大效益。一是从体制上解决农村警务室建设的瓶颈。撤销独立乡镇派出所和城郊派出所,将警力整合到中心派出所,减少了所长、内勤职数,直接增加了农村警务工作的可用警力;另外,将独立乡镇派出所和城郊派出所部分承担案件办理职责的警力和中心派出所承担案件办理职责的警力整合,增加了中心派出所承担案件办理职责的警力数,同时独立乡镇派出所和城郊派出所另一部分承担案件办理职责的警力,可以调整承担农村警务工作,从而增强了农村警务工作的警力。如慈利县公安局可以撤销7个派出所,从中可以整合警力35名,基本上能够弥补农村警务室的警力缺口。二是实现农村派出所基层基础和打击处理的协调发展。农村派出所基层基础工作一直是比较薄弱的环节,长期以来存在“重打击轻防范”、“重破案轻基础”的思维定势。做大做强农村派出所后,农村警务工作民警和案件办理民警的岗位职责更加明确,分工更加具体,农村警务室民警可以从打击破案等一些非基础性事务中解脱出来,专职专责地开展农村警务工作,为做细做实农村警务工作提供了有效保障。同时,做细做实农村警务工作可以减少发案,可以为侦查办案、打击犯罪提供有价值的情报和线索,实现基层基础和打击处理的良性互动。三是增强农村派出所的战斗力。当前全国处在刑事案件高发和人民内部矛盾凸显的特殊时期,农村地区的社会治安形势也较为复杂,各类突发事件时有发生,派出所民警在出警处警过程中时常会遭遇围攻,常常需要调动临近派出所的警力支援。做大做强农村派出所后,每一个派出所的警力绝对数增加,发生突发事件或民警遭遇围攻等事件、办理涉案人员较多的案件等,一般情况下依靠派出所自身的警力就能进行有效的处臵;同时,与从临近派出所调遣警力处臵相比,还有指挥调度更加统一、警力集结更加迅速、处臵配合更加默契的优势。
难题:冲破三大障碍
农村警务室建设是一个新事物,做大做强农村派出所是一个新观念。在做大做强农村派出所、建设农村警务室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难题和障碍,只有冲破这些障碍,才能真正做大做强农村派出所,才能真正破解农村警务室建设的瓶颈。
首先要冲破公安自身的认识障碍。虽然做大做强派出所可以产生三大效益,但推行起来牵扯的面较大,会有来自公安机关自身的各种质疑之声。有些会认为几个乡镇设立一个派出所违背了“一乡(镇)一所”的原则;有些会认为撤销派出所减少了公安机关副科级职数、减少了二层骨干的职数,影响了民警的政治待遇和二层骨干的工作积极性;有些会认为,许多派出所的办公用房是在推行“三基一化”建设过程中刚刚建成的,撤销派出所会造成资源浪费。因此,在做大做强派出所的过程中,要积极回应公安机关内部的质疑之声。一是要让质疑者认识到几个乡镇设立一个派出所没有违背派出所的设立原则。公安部印发的《公安派出所正规化建设规范》和省公安厅编写的《警务工作正规化指南》中,虽然明确“原则上实行一个乡(镇、街道)设立一个派出所”,但同时也明确“社会治安任务相对较轻的乡镇,公安机关警力紧张的,可若干乡镇设臵一个派出所,不设派出所的乡镇要设臵警务室”。做大做强农村派出所,在未设派出所的乡镇设臵警务室,完全符合文件和资料中派出所设臵的原意。二是要让质疑者认识到调动民警的工作积极性不能只靠职位做诱饵,而是要强化队伍管理措施和思想政治工作,建立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另外,《湖南省社区和农村警务建设规范(试行)》中对提高驻村民警政治待遇也作了规定,只要积极向党委政府搞好汇报,不会影响民警的职级待遇;同时还可以变通处理,在撤并派出所后依然在形式上保留原派出所的机构和牌子。三是要让质疑者认识到新建的派出所可以得到有效利用,不会造成资源浪费。派出所撤销后要设立警务室,新建的派出所完全可以作为警务室使用;整合派出所也是在现有警力不足情况下的一种应对措施,随着警力的增长,在适当条件下可以重新启用。
其次要冲破党委政府的支撑障碍。做大做强派出所,对派出所进行撤并整合需要党委政府编制主管部门审核,一旦编制主管部门不同意,撤并整合工作就会无法开展;对派出所进行撤并整合还与乡镇党委政府密切相关,虽然派出所与乡镇党委政府没有行政隶属关系,但每个乡镇党委政府都希望在自己的乡镇设立派出所,如果撤销派出所有可能会违背原有派出所所在乡镇党委政府的意愿,有可能会受到阻挠。因此,做大做强农村派出所,必须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一是上级公安机关组织对做大做强派出所的思路进行调研,在调研的基础上出台“强化农村警务室建设,做大做强农村派出所”的指导性意见,同时与同级党委政府编制主管部门联系沟通,争取与编制主管部门就撤并整合派出所问题联合行文,为做大做强农村派出所提供政策支持。二是县级公安机关要积极向同级党委政府搞好汇报,让党委政府认识到做大做强农村派出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党委政府成为撤并整合农村派出所工作的领导者和支持者,在撤并整合派出所的编制问题上大力支持,在受到乡镇党委政府阻挠后作为坚强后盾。
再次要冲破警务保障的机制障碍。农村派出所一般离县城区较远,办公办案条件与县城区相比相对较差。农村警务室往往设臵在离繁华乡镇更远的区域,办公办事条件更差。另外,农村警务工作是公安的基层基础工作,面广、量大、任务重,在短时间里难见工作成效;受长期以来的“重打击轻防范”、“重破案轻基础”的思维定势的影响,农村警务工作岗位成为无用岗位、无前途岗位的代名词,多数民警不愿干、不想干农村警务工作。因此,做大做强农村派出所,深入推进农村警务战略,必须落实农村警务室的警务保障机制。一是要改善农村警务室的办公生活条件。要从“办、行、住、吃”四个方面进行改善。“办”即办公条件,要配齐最基本的办公桌、椅、柜,配齐单警装备,最要的是要接通公安专网,配齐电脑等信息化的硬件设备;“行”即交通条件,农村警务室远离派出所,至少要配臵一辆警用摩托车,满足警务室民警出行需要;“住、吃”即生活条件,要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让农村警务室民警愿意吃、住在警务室,真正做到深入群众,扎根基层。二是要落实警务室民警的政治和福利待遇。《湖南省社区和农村警务建设规范(试行)》中规定“基层所队长要优先从社区和驻村民警中选拔”、“连续在警务室工作一定年限,符合职务晋升条件的,要优先解决职级待遇”、“切实提高警务室民警的津补贴标准”等等,这些都是对提高警务室民警政治和福利待遇的规定。县级公安机关一定要积极向党委政府汇报,争取财政、组织部门的支持,并出台具体标准,切实提高警务室民警的政治、福利待遇,真正让农村警务室留得住人,把农村警务工作岗位打造成为民警心中的热门岗位。
当前农村警务工作还在起步阶段,深入推进农村警务战略任重道远,但只要破解了制约农村警务工作的瓶颈,并在此基础上转变观念、完善制度、强化管理,农村警务室就一定会茁壮成长,展现其强大的生命力。
第三篇:破解瓶颈 稳定生产
带压攻难关合力破瓶颈
-乙烯厂高压聚乙烯车间长周期稳定生产攻关项目纪实
内容提要:在公司“”理念下,高压聚乙烯装置长周期稳定生产攻关组率领厂部干部员工攻坚克难、变压力为动力,变被动为主动,以“高标准、严要求”的精细管理下,直线管理,层层落实,在“稳”、“盯”兰州石化公司新建属大乙烯聚烯烃三套主要装置之一。装置操作压力高、工艺连锁多、控制难度大。只要其中的一个联锁点出现问题,就会造成整个装置停车。2010年“二次压缩机段间压差高”、“高压循环气系统夹带过多高聚物”两大生产瓶颈问题突如其来,导致装置长期开开停停,连续运行“不满月”成为家常便饭。广大干部员工工作压力和信心不言而喻。为此攻关项目组变压力为动力,变被动为主动,对比国内同类茂名石化装置连续运行120天的巨大差距,广部及车间领导干部员工倍感压力。一致认为必须找准差距、奋起直追、攻坚克难,打好长周期运行翻身仗。为此以公司牵头,厂部、车间专业技术人员成立技术攻关小组立即成立,提出“攻关一期装置连续运行60天的明确目标”。乙烯厂干部员工上下一心,带压攻关,从车间管理、操作运行、设备维护、技术指标等方面全面与茂名对标,盯问题,稳生产,合力破解制约装置长周期安全生产的瓶颈问题。12月23日,装置一期连续运行突破60天目标,装置生产能物耗大幅降低,均达公司二档指标,长周期技术难题取得显著效果。干部职工畏难情绪逐渐消失,信心和决心被激活,掉上二斤肉。
。他们实施单人包机、隐患排查追踪制、大机组监控、预知性维修、在线抢修、提高操作精确度、多工种联合巡检等卓有成效的保运措施,成立攻关小组,破解技术难题。2011年以公司牵头,厂部、车间专业技术人员成立技术攻关小组立即成立,提出“攻关一期装置连续运行60天”的明确目标。2010年7月装置生产进入不稳定生产状态,“二次压缩机段间压差高”、“高压循环气系统夹带过多高聚物”两大生产瓶颈问题突如其来,致使装置进入频繁开停车时期。为此公司、厂部及车间技术人员立即成立公共小组,定期召开专题攻关会,梳理瓶颈问题,落实攻关责任人,逐项攻关。2月份,二次压缩机的内部油更换为矿物油,解决了二次压缩机段间压差问题;7月份大检修对高压分离器S1401安装进料喇叭口,提高分离器的效率,解决了高循系统排蜡夹带问题。两大瓶颈问题终于破解,消除了安全隐患,发挥车间骨干和模范带头作用。最大限度减少了非计划停车。装置整体受控生产上了一个台阶,重新打造“高压高动力、高压高水平、高压高标准”的优良传统。
转变工作思想,提升技术指标。装置检修完转入生产时期,高压聚乙烯车间领导班子不断深入班组生产一线,紧紧围绕乙烯厂“4321”生产组织思路,将重点精力放在安全生产、稳定长周期和队伍建设上,树立严格管理工作思想,持续技术攻关,不断深化指标提升,稳定关键机组运行,努力降低装置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在生产受控方面,严格执行大型压缩机组工艺卡片指标,建立技术员、班长和运行工程师三级动态指导和监督机制。有效保障1810D、2426H等六种牌号产
品顺利生产,产品质量合格率100%,专用料比率为32.27 %。并成功开发了开发2320D高透明料1184.3吨,提升35KV2240H电缆料品质,不断满足市场的需求。
强化“三基”管理,优化设备工艺生产。装置进入生产中期,车间领导班子根据车间实际情况,不断完善、细化管理制度,依靠制度和专业规范来抓好管理,在工作中做到有章可循,不断激励从而保证了车间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利用每天例会和班前班后会以及出班学习时,及时将公司、乙烯厂的各类会议精神认真传达给班组员工。在节日期间,做到“班班见领导,落实责任好”。通过深入现场,及时掌握装置的生产、设备运行和安全环保等情况,及时解决生产中安全、质量、工艺、设备出现的隐患;加强安全巡回检查,确保了生产运行的正常,现场员工坚守岗位,精心操作,呈现出“安全、稳定、有序”的良好生产氛围,产品质量和消耗都控制在较好的水平。
深化属地责任,落实长周期保障措施。装置进入稳定生产后期。为保障装置冬季连续生产目标,车间结合冬季生产特点,将公司岗检、厂部岗检、车间自检有效结合,在装置上开展了拉网式安全生产大检查,通过强化班组员工自查、互查和复查的方式,对岗检中发现的问题制定出整改或者防范措施,同时要求员工克服松懈麻痹的思想。同时,对照“八十字”方针整治现场跑冒滴漏、捆绑吊挂和防冻保温的缺损。每周侧重当班班组检查,全月覆盖检查内容,不走形式,不走过场,明确责任人,目标分解,细致讲评,分析归纳,制定措施,帮扶整改,消除隐患。通过周检验证装置现场“低、老、坏”逐步减少,提高寒冷气候下装置连续运转的保险系数。
(高压聚乙烯车间:李勇)
2012年12月7日
第四篇:如何破解新农村建设中的资金瓶颈问题简短版
如何解决好街道建设、社区建设中的资金瓶颈问题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
大家上午好!
建设新农村,投入是关键。化解资金瓶颈,是当前各级政府部门和农民最为紧迫的一个问题。在破解资金瓶颈的问题上我认为主要是走活以下几步:
一是用活政府配套资金。新农村建设,政府的投入起着关键性作用,必须将有限的资金集中到重点建设的街镇、社区中来,以点带面、辐射开来。
二是搞好招商引资工作。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大力引进外资,利用开发商的资金,突破街镇建设、社区建设的瓶颈问题。三是多种措施调活企业帮建资金。采用多种渠道调动企业帮助建设街道、社区的积极性,引导企业在街道、社区建设过程中找到“义”和“利”的结合点。通过做工作,企业将表示乐意发挥自身观念新、资金足、物力强的优势,以具体措施回报社会、回馈农民。
四是荣誉激活社会捐赠资金。社会名流、各界精英、致富能人是街道建设、社区建设中的重要支持力量。
各位领导、同事:以上是我对如何解决好街镇建设、社区建设资金瓶颈问题的看法、理解与解决方案。谢谢!
第五篇:着力破解统筹城乡发展的瓶颈问题
着力破解统筹城乡发展的瓶颈问题
1.破解土地瓶颈。土地是财富之母,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第一要素。一是不断拓展土地利用空间,保障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二是积极开展城乡土地增减挂钩。
三是大力推进土地综合整治。
2.破解户籍瓶颈。户籍问题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市民化问题和人口在城乡之间的自由流动。
一是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新型户籍管理制度。
二是最大限度放宽城镇落户条件。
三是完善户籍管理配套政策。
3.破解社保瓶颈。城乡之间社会保障的分割和不平等,是城乡居民基本公共服务和公共权利的最大不平等,也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一是推动城乡基本养老保障的并轨。
二是推动城乡基本医疗保障的全覆盖。
三是推动建立城乡一体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4.破解资金瓶颈。统筹城乡发展,必须强化资金保障。
一是建立城乡一体的金融服务体系。
二是建立以确权和抵押为核心的金融服务模式。
三是建立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的机制。
说明:统筹城乡发展是十八大提出的一个重点工作,也是推进城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请大家务必注意,在提出找问题、剖原因、提对策的时候,大致可以按照土地、户籍、社保和资金四个方面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