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员工论坛-人才瓶颈,酒店如何破解
人才瓶颈,酒店如何破解?
当前市场情况下,无论是万豪、洲际、喜达屋等国际联号,还是本土酒店集团都已宣布了未来大幅度扩张计划。市场在发展过程中,扩张是必然的,但行业到了一种无序扩张的地步、导致了竞争白热化。酒店扩张形成了怪圈:一边是人才需求大,一边是难以留住人才、培养人才。面对这种情况,酒店怎么办?
酒店大幅扩张面临人才荒
目前市场情况下,无论是万豪、洲际、喜达屋等国际联号,还是本土的万达、绿地等开发商,抑或是如家、七天等经济型酒店,各个层次的酒店都已宣布了未来大幅度的扩张计划。然而相关数据显示,酒店专业毕业生人数远远跟不上酒店行业新增岗位数,面临着供不应求的状况,同时很多酒店管理毕业生也难以在酒店行业“熬下去”。
在酒店招聘时,除了应者寥寥之外,还有很多在校的学生参加酒店实习后,竟从此对这个行业失去了兴趣。很多学生刚毕业出来,就要求做领班或者是部长。但实际上这些岗位对刚毕业的学生而言,又很难胜任的。而一个更容易理解的原因是:“工作强度大”与“薪资待遇低”。
市场在发展过程中,扩张是必然的,但是行业到了一种无序扩张的地步、导致了竞争白热化。酒店扩张形成了怪圈:一边是人才需求大,一边是难以留住人才、培养人才。
社会对餐饮服务业存偏见 难招年轻员工
不知道众人是否留意到,如今酒店餐饮服务业的员工,已越来越趋向大龄化,难招90后年轻服务员,除了不好招,还有“不敢招”,现在的年轻人常常做一两个月就领钱走人,呆的时间最长的服务员只有一年,理由是觉得在餐饮酒店业当服务员没前途。
专家表示,当下年轻人更注重一份工作对未来职业发展的影响,有自己的职业规划,很多年轻人,特别是90后选择工作的余地比较大。
而对于服务员年龄趋大的现象,其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全社会对酒店餐饮业的关注、理解和支持程度低于其他行业,很多人对酒店餐饮业存有偏见。对于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年轻人来说,这个行业自然不会作为首选行业。
面对酒店业的人才瓶颈,如何培养人才,留住人才,成为业内人士不容小觑的问题。酒店业怎样才能“留住人”?
如何“留住人”的确是酒店业面临的一大难题。对于酒店人才来说,责、权、利需要统一,要授权给员工,化被动为主动,不仅仅是过去简单的执行,这也能减少工作中间不必要的环节。比如在不影响服务的情况下,进行机构合并或岗位合并,这些改变可以减少很多岗位,不仅增加员工工作责任范围和收入,而且对于酒店来说也有益。
同时酒店业必须强调职业规划和升迁原则,创造一个既有利于员工事业发展,又有助于实现他们个人生活目标的环境。
三亚酒店行业用工荒 留人有“高招”
“解决一线员工招工难问题,除了提高工资待遇,还要给求职者一定的升职空间,留住长期人才,这才是根本。”三亚市人力资源开发局副局长谭正理表示,打造优良的企业文化、实行人性化管理,为他们搭建发展平台,制定长期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才能留住员工。
酒店人才管理靠“1个中心4个基本点
怎么样做好酒店的人才管理,关键是四个字——以人为本。如何做到以人为本,这个问题既清晰又模糊。
其实,以人为本,概括起来就是“一个中心四个基本点”,以人为本是以人的价值为中心,认识人的价值,发现人的价值,使人的价值得到真正的得到体现,这个就是核心。
四个基本点,第一个就是尊重人的本性。人的本性有很多种说法,我个人理解为人的本性就是自我,对自我利益和自我权利的争取和维护,这个是人的天性。我们做任何管理的时候都应该牢记这个道理。怎么样去维护一个人应有的利益和权利,不要任意去去损坏它。第二个是超我,如果说自我,个人就是自负,那就是个人主义,整个的社会就乱套了,我们要通过好的机制去激励员工超越精神。要心中有企业,心中有大家,心中有社会。第三个是开放能力。第四个是回馈贡献,你要有合理的贡献。
喜达屋出招聘新招缓解酒店用工难
与传统填写纸质求职材料、排长队等候面试、小屋子内紧张的面试气氛不同,越来越多的海南酒店开始关注招聘的细节。用手机扫描招聘活动的二维码,进入招聘界面,填写好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联系方式、申请部门、期望工作地点等信息这样方便快捷的新型招聘方式出现在喜达屋招聘现场中。
同时,相较于以往重现场的职位申请不同,越来越多的酒店开始将英才招聘的设置前移,充分运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提前与潜在求职者进行良性互动,吸引求职者的目光。
洲际领航中国酒店业 人才发展为根本
在发展品牌、携手业主的同时,洲际酒店集团积极发展中国本土管理人才,培养了大批中高级酒店业人才,推动中国酒店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为中国酒店业最大的国际酒店集团雇主,洲际酒店集团于2006年起与各地旅游管理类院校合作,成立洲际酒店集团英才培养学院,并为在校学生提供实习机会,每年为行业输送超过5000名具有行业实践能力的优秀毕业生。
万豪投入4000万元培育中国酒店管理人才
据外媒报道,未来5年,万豪基金会将会在万豪中国酒店教育行动(CHEI)投入40 500 000元(约合6 500 000美元)来培育中国的酒店管理人才。
该机构的主旨在于提升中国的酒店教育水平,为中国蓬勃发展的旅游业培育酒店管理人才。万豪中国酒店教育行动(CHEI)今年下半年将选拔10至12所学校进行试点,未来5年将达到学校将达到50所。万豪中国酒店教育行动(CHEI)将根据中国的教育制度,增加大专院校的酒店课程。能中国的年轻人登上酒店职业的高峰。
同时,万豪国际将担任CHEI行业顾问,将在酒店课程以及教学成果测评上给予指导;同时将为合作学校的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让年轻人在酒店服务业寻求到自己的职业价值。
第二篇: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如何破解人才瓶颈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亟需破解人才瓶颈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战略选择。报告提出,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总书记更是明确指出,要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不断构建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体制机制和氛围环境,为决战脱贫攻坚、赢得发展主动注入源源不断的鲜活力量。
一是大力培育本土农民人才,全面建立人才培育制度,实施农民培育工程。牢固树立“人人皆是人才”的意识,抓好抓牢贫困户劳动力和普通农民两方面培训。按照精准扶贫攻坚要求,做到全镇贫困劳动力全员培训,重点抓好转变观念、坚持扶志工程贯穿培训各环节、融入全过程,让贫困群众在潜移默化中转变观念,增强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实现脱贫致富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促进实现志智相扶、志智并扶。结合各村实际和农民需求,有针对性地下派科技人才、农业辅导员及专业领域的“第一书记”,指导农村发展农业产业、学习农业技术。二是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扶持培养一批农业乡村工匠、文化能人。发展特色旅游强镇是柳树口“十三五”重点规划,我镇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xxxx”、“xxxx”、“xxx”和“xxx”;有“xxxx”、“xxxx”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94处。还尚20余处保存尚为完好的古村落、古村寨。而制约生态旅游发展的最大瓶颈就是乡村工匠和文化能人欠缺。乡村工匠和文化能人除了能对文化遗产进行日常保护和修缮,对开发我镇特色旅游产品和深挖旅游内涵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三是进一步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因基层岗位缺乏对人才的吸引力,仍需进一步健全基层干部薪酬待遇体系,提升对基层的支持和倾斜力度,继续提高基层干部的薪酬待遇标准,放宽政策环境。加大乡镇干部职工招录政策倾斜,提高对乡镇公务员、“三支一扶”人员等基层工作者的招录比例,充实基层人才队伍,激发基层人才生机与活力。
第三篇:破解瓶颈 稳定生产
带压攻难关合力破瓶颈
-乙烯厂高压聚乙烯车间长周期稳定生产攻关项目纪实
内容提要:在公司“”理念下,高压聚乙烯装置长周期稳定生产攻关组率领厂部干部员工攻坚克难、变压力为动力,变被动为主动,以“高标准、严要求”的精细管理下,直线管理,层层落实,在“稳”、“盯”兰州石化公司新建属大乙烯聚烯烃三套主要装置之一。装置操作压力高、工艺连锁多、控制难度大。只要其中的一个联锁点出现问题,就会造成整个装置停车。2010年“二次压缩机段间压差高”、“高压循环气系统夹带过多高聚物”两大生产瓶颈问题突如其来,导致装置长期开开停停,连续运行“不满月”成为家常便饭。广大干部员工工作压力和信心不言而喻。为此攻关项目组变压力为动力,变被动为主动,对比国内同类茂名石化装置连续运行120天的巨大差距,广部及车间领导干部员工倍感压力。一致认为必须找准差距、奋起直追、攻坚克难,打好长周期运行翻身仗。为此以公司牵头,厂部、车间专业技术人员成立技术攻关小组立即成立,提出“攻关一期装置连续运行60天的明确目标”。乙烯厂干部员工上下一心,带压攻关,从车间管理、操作运行、设备维护、技术指标等方面全面与茂名对标,盯问题,稳生产,合力破解制约装置长周期安全生产的瓶颈问题。12月23日,装置一期连续运行突破60天目标,装置生产能物耗大幅降低,均达公司二档指标,长周期技术难题取得显著效果。干部职工畏难情绪逐渐消失,信心和决心被激活,掉上二斤肉。
。他们实施单人包机、隐患排查追踪制、大机组监控、预知性维修、在线抢修、提高操作精确度、多工种联合巡检等卓有成效的保运措施,成立攻关小组,破解技术难题。2011年以公司牵头,厂部、车间专业技术人员成立技术攻关小组立即成立,提出“攻关一期装置连续运行60天”的明确目标。2010年7月装置生产进入不稳定生产状态,“二次压缩机段间压差高”、“高压循环气系统夹带过多高聚物”两大生产瓶颈问题突如其来,致使装置进入频繁开停车时期。为此公司、厂部及车间技术人员立即成立公共小组,定期召开专题攻关会,梳理瓶颈问题,落实攻关责任人,逐项攻关。2月份,二次压缩机的内部油更换为矿物油,解决了二次压缩机段间压差问题;7月份大检修对高压分离器S1401安装进料喇叭口,提高分离器的效率,解决了高循系统排蜡夹带问题。两大瓶颈问题终于破解,消除了安全隐患,发挥车间骨干和模范带头作用。最大限度减少了非计划停车。装置整体受控生产上了一个台阶,重新打造“高压高动力、高压高水平、高压高标准”的优良传统。
转变工作思想,提升技术指标。装置检修完转入生产时期,高压聚乙烯车间领导班子不断深入班组生产一线,紧紧围绕乙烯厂“4321”生产组织思路,将重点精力放在安全生产、稳定长周期和队伍建设上,树立严格管理工作思想,持续技术攻关,不断深化指标提升,稳定关键机组运行,努力降低装置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在生产受控方面,严格执行大型压缩机组工艺卡片指标,建立技术员、班长和运行工程师三级动态指导和监督机制。有效保障1810D、2426H等六种牌号产
品顺利生产,产品质量合格率100%,专用料比率为32.27 %。并成功开发了开发2320D高透明料1184.3吨,提升35KV2240H电缆料品质,不断满足市场的需求。
强化“三基”管理,优化设备工艺生产。装置进入生产中期,车间领导班子根据车间实际情况,不断完善、细化管理制度,依靠制度和专业规范来抓好管理,在工作中做到有章可循,不断激励从而保证了车间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利用每天例会和班前班后会以及出班学习时,及时将公司、乙烯厂的各类会议精神认真传达给班组员工。在节日期间,做到“班班见领导,落实责任好”。通过深入现场,及时掌握装置的生产、设备运行和安全环保等情况,及时解决生产中安全、质量、工艺、设备出现的隐患;加强安全巡回检查,确保了生产运行的正常,现场员工坚守岗位,精心操作,呈现出“安全、稳定、有序”的良好生产氛围,产品质量和消耗都控制在较好的水平。
深化属地责任,落实长周期保障措施。装置进入稳定生产后期。为保障装置冬季连续生产目标,车间结合冬季生产特点,将公司岗检、厂部岗检、车间自检有效结合,在装置上开展了拉网式安全生产大检查,通过强化班组员工自查、互查和复查的方式,对岗检中发现的问题制定出整改或者防范措施,同时要求员工克服松懈麻痹的思想。同时,对照“八十字”方针整治现场跑冒滴漏、捆绑吊挂和防冻保温的缺损。每周侧重当班班组检查,全月覆盖检查内容,不走形式,不走过场,明确责任人,目标分解,细致讲评,分析归纳,制定措施,帮扶整改,消除隐患。通过周检验证装置现场“低、老、坏”逐步减少,提高寒冷气候下装置连续运转的保险系数。
(高压聚乙烯车间:李勇)
2012年12月7日
第四篇:如何破解企业制度建设瓶颈问题
制度不仅是一个国家治理法宝,也是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基础和保证,是企业管理的基本依据和手段,他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如果一个企业内没有制度来进行管理,就会随着市场机制的改变,逐步进入“忙—茫—盲—莽—亡”这样一个万劫不复的深渊,也就企业一开始单纯依靠领导的力量忙于企业事务,逐渐迷茫,从而在不断变化的环境当中盲目跟风,出现危机时莽撞行事,最后经营不善导致企业灭亡。在中国历史上的一些农民起义团队中,就是因为这个团体缺少制度来管理,而光是依靠人治,由于人的思想的局限性最终导致这个团体像烟花一样瞬间灿烂,但一眨眼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泸州公交公司是在2001年由国有企业转制为私有企业,经过几年的发展,虽然企业迅速成长起来,但是在制度建设方面还存在瑕疵,很多地方还是空洞,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不然就会像一棵茁壮的树苗,怎么也长不成参天大树。所以一个要长远的发展,需要从人治逐步过渡到法治再到文治,但是一个企业的制度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在制定实行的过程中不断摸索和改正,制定出适合企业生产经营的合适制度。企业的制度建设进行到一定阶段往往出现停滞现象,遇到以下一些制度建设的瓶颈问题,我们来进行探讨,吸取教训,制定出适合公司制度建设的方法。
一.企业制度建设中的落后思想:
企业在进行制度建设时,很自然的就想到了劳动纪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怎样依靠考勤制度来规范员工出勤行为,以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行,所以在企业制度建设中逐渐出现了只重视劳动纪律制度,而忽视了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需要针对现象及时健全相关制度。这需要管理人员打破常规思想,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进行制度建设的需求分析,树立起企业制度建设的整体意识,进一步的解放思想,因为思路决定出路,要敢于在企业的制度建设中创新,日本人在制度建设方面可以说是佼佼者,特别是在汽车行业,正是因为他们的创新意识,敢于打破常规思想,实事求是的估计企业情况,针对他们的生产特点制定了完善的工资制度,考核制度,流水线管理制度和采购制度等比较有特色和细节化的制度,特别是5S现场管理制度,以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这5个方面对生产现场进行了规律的整理和调节,使得他们以低成本生产出了高质量的汽车,以价格优势成功打入各国市场,并很快取得了较大的市场份额,直接冲击了美国的汽车行业。
二.企业制度建设的缺位现象:
企业制度建设过程中由于沟通不畅,往往会出现信息不对称,从而导致制度的缺位出现。一是某些环节或某个方面管理制度“缺位”。例如,生产类型的企业对于“采购管理”,由于体制落后,制度的缺位,往往对于采购方面的制度还是空缺,只有简单相关采购管理办法,而且还并未成为制度条文,只有领导自己知道,而员工却一无所知或一知半解,以致发生问题按照办法处理时,又未具有公信力。显然,对于物资采购种种复杂的环节,这种简单的管理办法是不能完全涵盖或是十分粗放的。尤其是设备备品备件采购的管理上,与各车间部门职权的划分上没有明确规定,而在定额管理、计划管理、招标管理、验收程序等管理环节上,均没有公司级公开的、透明的和硬性的管理制度,有的只是主管部门内部的管理制度。即便是这些制度,也年代很早,完全不能适应公司发展的需要。由于管理制度不健全,使管理的水平难以提高,也增加了管理人员利用制度缺失,如何破解企业制度建设瓶颈问题
钻制度空子而做出损公司利益有利自己行为和不作为的风险。
二是企业中对员工相应的绩效管理制度和领导尤其是一把手“岗位职责“缺位”。特别是在生产型的企业在对员工的绩效考核中只停留在简单的出勤情况和工作完成量,工作态度这样的主观表现中,只进行定性分析,而忽视了绩效管理制度的量化,应调查企业员工的工作情况,针对各类人员设定出相应的绩效考核指标,对员工的绩效进行合理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以制定出具有激励性的薪酬制度。后者主要表现为对各部门和各单位领导尤其是 “一把手” 的“岗位职责”及绩效成长目标不明确,没有制度化的内容,这是生产企业存在的对员工管理的“软肋”。对各级领导只有任命书,没有岗位说明书,也就是没有具体的岗位职责描述和权限、义务以及工作内容、绩效成长目标的规定。没有“明责”,就无所谓“负责”,没有绩效成长目标,也就没有工作压力,形不成“明责,负责,问责”的依据和配套管理机制,企业的发展长期只靠松散的、口头的或者过于笼统和原则的方式来管理,是一些干部责任心难以增强的重要原因。
三.企业制度建设缺乏法制性:
企业在制度建设过程中往往过分依赖部门自身的“自觉性”。车间部门的管理水平高,对管理制度重要性认识深刻,则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的积极性、主动性就会高一些,企业在这个专业方面的管理制度就会健全一些。反之,管理制度就会有缺少法律保障而出现管理混乱现象。这给公司加强管理,堵塞漏洞带来一定的风险。
所以制定管理制度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企业的一项“立法”工作。好的“法”会促进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而坏的“法”就会给企业到来麻烦。推进制度建设,规范管理制度的制定过程,就是要避免坏的“法”产生(主要是指“违法制度”等)。这就需要各有关部门逐步树立法律意识,建立法制观念,从企业大局出发,从企业的整体利益出发来考虑管理制度制定的问题。
但是,现行的公司级管理制度的产生方式是各个部门自己提出制定管理制度动议,自己草拟,自己组织讨论,自己(经部门办公室)呈送上级领导审批、下发,缺乏企业整体战略目标,会导致各部门制定的制度跟企业整体战略目标相背,而导致制度建设的可行性降低。
企业的制度建设到一定阶段常会出现以上常见的瓶颈问题,为了保证我们公司制度建设的顺利进行,能够平稳过渡,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几点有关制度建设的建议:
1.明确企业战略目标。每一个企业的诞生,都有它的目标与宗旨,企业只有明确自己的目标与宗旨,确定中心主题,所有的管理规章制度才能紧紧围绕这个中心主题去编制、执行、维护,一旦与这个中心产生冲突都应该无效,我们公司在进行制度建设时,就明确提出了4项基本制度,以此为中心指导员工开展制度建设工作,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及时建立相关制度,将错误防患于未然,从而保证制度建设与企业目标一致。
2.转变价值观念思想。所谓价值观理念化,就是要把企业统一的价值观转变为各个部门的具体理念。从现代发生学的角度来看,价值观是“源”,制度是“流”,即要形成价值观之“源”转化为制度之“流”的过程。企业是一个系统,每个子系统承担着不同的责任,充当着不同的角色,员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选择具体角色,但却无法选择角色要求。角色要求的差异就意味着处于不同角色位置的人的理念上要有差异。换言之,企业要继续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就必须站在“企业战略目标至上”的价值观引导下,针对企业不同的职能部门提出符合其自身角
色要求的经营、管理理念,同时也要制定与其自身理念相对应的管理制度。如国际知名企业海尔,其企业价值观是“真诚到永远”,营销部门据此提出了“先卖信誉,后卖产品”的营销理念,人力资源部门提出了“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的用人理念,职能部门则提出了“您的满意就是我们的工作标准”的服务理念等等,其实都是围绕着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我们公司的部门众多,但相互之间都有着联系,应该抓住各个子系统的特色围绕中心思想制定管理制度。
3.成立“立法”部门。企业应成立专门负责制度管理工作之部门,编制或协助各个部门编制各项制度,使之各项制度的编制都建立在企业的立场上,而非从各个部门自己的角度出发,并且在实施的过程中有了法制保障,在员工中更具有权威性和公信力,现在公司在实行制度建设时就是缺乏法制性,虽然强调要以法律为保证,但都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毫无实质性的进展,需要相关的立法部门进行监督,也要员工看到制度建设的全面性,提高员工参与制度建设的觉悟。
4..宣传,沟通,教育。员工的素质良莠不齐,要员工马上改变以往不良的工作习惯,这是不切实际的,这需要“立法”部门与企业各阶层管理人员应不断的对员工进行制度宣传、教育、沟通,了解员工的心态,帮助员工积极转变态度,使员工了解制度建设的目的,潜意思的形成对制度的遵守,矫正不良行为。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可以建立一个公司制度建设宣传栏,将公司最新的制度信息及时公布在公告栏上,一方面宣传了公司制度,也让员工了解企业动态,明白制度建设的具体方向,也能更好的定位自己,还应建立相应的反馈机制,不仅让员工了解企业,也要让企业了解员工,做到双向沟通,可以在车间部门的显眼处设立一个意见箱,员工可以大胆匿名发表自己的建议,把他们生产工作中遇到的制度缺失问题反映给企业,从而促进企业制度的顺利进行。
5.权限确定。在制度的建立过程必须明确各阶层人员的工作权限与工作内容,制定职务说明书,避免三个和尚抬水喝。也只有明确了各自的工作权限与工作内容,各种表单的核准流程的方向才不会产生偏离,作业程序方法与流程才得以合理化、畅通化,标准作业流程才可以完善的建立。
6.领导重视与参与。领导的各种行为非常容易成为属下效仿的榜样,如果各阶层领导对公司各项制度不予以重视,或只是敷衍了事,那么员工的心中就会形成一种印象,会觉得企业的各项制度是用来吓唬小孩的,给外人看看而已,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当然也就不会真正去遵守各项制度,甚至还会产生破坏。我们公司在开展制度建设时也应该抓住两头,寻求中间,要使领导支持制度建设,并授予制度实行过程中所需要的权利,还要取得员工的理解,其中企业中的车间主任做为企业的中间力量,也需要他们的支持,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帮助企业进步,可见领导的重视与参与是何等之重要,领导只有以身作则,带头执行,一旦有违反行为,同样接受处罚,坚决不搞特殊化,这样才能形成下梁正的良好企业氛围,制度建设才能真正得以贯彻实施与有效,企业的管理才能真正的提高。
7.维护与矫正。在制度实施过程中,“立法”应对各项制度进行维护,并成立稽核小组,专门负责监督企业制度的执行情况,矫正不规范的行为。同时进行调查制度的合理性、时宜性,一旦发现制度存在缺陷,进行矫正,废除过期制度,以保证制度的有效性、适宜性。前段时间发生的三鹿奶粉事件,就是由于相关的立法部门对其生产过程进行监督,以致在生产过程中出现有毒物质,从而引发了全行业性的危机,在危机发生后又因为企业缺乏维护与矫正制度的意识,任由时间发生,导致最后步入万劫不复的深渊,而伊犁集团针对牛奶生产过程制度的缺失,及时处理,建立了生产线全方位监察制度,让生产过程透明化,及时化解了危机,重新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我们公司在制度建设过程中要从中“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总之,正确的制度建设,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的管理效力、决策与实施的速度,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与生存能力。规范化的作业流程与员工工作行为,形成了企业一个融洽,竞争,有序的工作环境,良好的企业文化才能诞生,并维持生存。
第五篇:益阳市破解农村金融“瓶颈”发展现代农业
益阳市破解农村金融“瓶颈”发展现代农业
省“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必须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性任务。要实现这一目标,笔者认为,必须下力气克服融资难、贷款难等,突破农村金融发展相对滞后这个“瓶颈”。
益阳市是我省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农业地区,近年来在益阳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扩大农村土地流转规模,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涉农金融体系和金融服务与当前农村经济的发展形势不匹配,存在土地流转后规模经营资金需求大,信贷支持总量不升反降,品种缺乏;农民贷款担保难;农业资金外流严重;农业风险补偿机制与农村信用制度缺失导致金融机构维权难等问题。由于农民通过正常途径融资难,因此不少农业大户转向社会融资,导致一些地方出现了民间高利贷现象,成为影响农村稳定的隐患。
农村金融体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归根到底在于城乡二元结构。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统筹城乡金融发展。具体要抓三项工作:
第一、强化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引导农业银行、农发行和邮政储蓄机构克服“离农弃农”倾向,增强为“三农”服务的观念与手段,增加农村网点,加强农村存贷款业务。同时引导国有商业金融机构与农村信用合作社合作,利用农村信用社的营销网络开展农村小额信贷,促进农村小额信贷发展;全面开展农户大额信贷试点,稳步推出大额农业信贷业务,与政府扶植产业化的政策互动,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支持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鼓励城市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参股组建村镇银行,引导资金回流农村,引导民间资金进入公开金融市场。
第二、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逐步建立农村信贷担保制度。参照2009年中央1号文件规定的林权质押贷款办法,学习外省经验,探索农地经营权质押贷款方式,对土地权属清晰的土地经营权进行质押贷款。为此要明晰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流转行为,设立土地使用权评估机构。应改变单一的抵押担保信贷管理方式,推行收入为第一还款来源的信贷模式,扩大涉农贷款抵押物范畴,允许耕地、林地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抵押,积极探索农民和农村中小企业采用房产、土地承包权、宅基地、林权质押、无形资产、应收账款、在建工程、订单、仓单质押等多种抵押形式。同时,健全农业保险,降低农村金融风险。
第三、大力推进农村金融创新,建立多样化的农村金融市场。一是发展农村资本市场。推进农产品期货交易,更好地发挥农产品期货市场价格、套期保值、资源配置等经济功能;扩大农村企业上市融资的数量和规模,并给予其一定的政策扶持;同时可以考虑发行农业重点建设债券或专项债券,作为筹集农业基础建设资金的方法。对一些符合条件的农村龙头企业,可以允许发行企业债券。二是以市场化手段引导资金流向农村。农村资金外流的根本原因是缺少完善的传导机制,实现农村金融大市场资金平衡的关键在于提高农村金融业的盈利水平。农村高利贷和非正规金融机构屡禁不止的现实,部分地说明了农村不但存在强大的贷款需求,而且能够承受高于银行利率水平的利率。应当按照市场规则,调整和健全农村金融机构内部的治理结构,扩大农村金融机构利率决定权。三是加强监管,规范发展农村民间金融。充分认识农村民间金融是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应适度放宽农村金融的市场准入条件,尽快制定管理办法规范引导民间借贷行为,允许农村民间金融组织合法化,同时为农村民间金融和借贷行为建设一个规范的法律平台,保护民间借贷的债权人和债务人合法权利,对于严重扰乱农村金融秩序的非正规金融活动应坚决取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