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新思维破解发展要素瓶颈》
创新思维 破解发展要素瓶颈
当前,全县正在加速推进跨越赶超,力争县域经济走在全省山区县的前列。县域经济的发展首先要突破要素瓶颈的制约,可以说,资金、土地、电力、人力资源等生产要素的供给问题,是当前全县县域经济发展最难突破的四个关键瓶颈。为此,本人对如何突破要素瓶颈制约进行了专题调查。
一、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四大瓶颈
(一)土地供应日趋紧张。秭归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土地资源显得尤为珍贵。由于受土地资源限制,一方面现有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十分困难,如帝元、AB秭归公司等企业在扩建过程中,生产车间规划先天不足,增加了项目投入成本和生产管理成本,甚至因生产能力不足,只能请外厂代工。另一方面,土地供应不足,导致新的项目建设无法落地,如康辉五星级酒店、冷库等项目协议已签订三年时间,但因土地不能落实,迟迟不能开工建设。
(二)电力保障严重不足。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电能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大。然而,电力供应的增长速度始终不能跟上发展需求增长的速度。近五年来,我县有70%的规模工业企业在冬季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限供、断供电的影响。三金硅是我县用电量较大的企业,一年有一半的时间处于断供电状态。
(三)人力资源严重短缺。据统计,我县规模企业劳动力需求在1.5万人以上,但实有劳动力人员为1.2万人,需求缺口3000人以上,恒丰纸业、大力纸品等一批传统企业因劳动力不足,长期处于不能饱和生产的状态。同时,优秀管理人才及高技能人才严重缺乏,技能人才缺口在1000人以上,这些人才的缺乏,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
(四)流动资金严重缺乏。资金不足的问题,在我县企业中普遍存在,尤其是企业生产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更为严重。据统计,我县规模企业流动资金缺口在3亿元以上,许多企业因流动资金不足,有的订单到了等米下锅,只能请外县工厂代工。初步估计,因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我县年减少规模企业产值在10亿元以上。
二、四大瓶颈的成因分析
(一)土地供给紧张成因分析。一是土地需求急增。随着“两园三区”建设,城区规划用地将达到30平方公里,是原有面积的6倍。二是土地投入成本高。我县因为特殊的地势结构,需要移山填沟、开山炸石、削峰填谷才能获得可用建设土地。同时拆迁成本不断上升,拆迁难度不断加大,亩土地的基础建设成本大大超过了企业承受的成本。三是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不高。现在土地利用仍然是粗放经营为主,规模效益不高,导致土地供给紧张的局势越演越烈。
(二)电力保障不足成因分析。一是电力资源储备不足。我县的电力资源为单一的水电资源,年发电量为3亿度左右,而目前,实际年用电量在10亿度以上,用电量的70%需由国家电网供给,一旦国家电网总量不足,断供、限供时有发生。二是基础设施脆弱。我县工业园区内部的电力设施并不健全,供电故障率在10%以上,对园区内企业的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三是电价成本上涨太快。我县工业电价按照国家规定实行差别电价政策,县内大工业用电综合价格为0.65元/度,由于我县以传统产品为主,电力成本节节攀升,影响了产品竞争力。
(三)人力资源短缺成因分析。一是保障不到位。企业待遇不高,福利保障不尽完善,劳动力外流的问题比较严重。截止2012年,我县企业人均年收入平均数为2.61万元,而在沿海发达地区的年工资在4万元左右。二是员工流动性太大。企业效益不稳定,工资标准与工作强度不成正比,企业缺乏与员工良好的沟通与交流等原因致使员工不安于在固定企业、固定岗位工作,据初步统计,我县企业员工的流失率在30%以上,有部份企业的流失率达到了70%。三是技术型、管理型高端人才匮乏。我县地处偏远山区,薪酬不高,很难招到并留住适合的人才。且我县企业以民营企业为主,多是家族性企业,外来人员较难融入企业管理层。
(四)资金不足成因分析。一是实体经济融资遭遇生存危机。近年来由于企业生产原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资金成本的不断上升,已导致实体经济企业出现微利局面。二是小微企业抵押贷款难。由于自身并无多少固定资产,无法满足银行关于抵押贷款抵押物的要求,导致融资困难。三是助
推企业发展的融资平台尚未形成。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的措施,但从整体上看,我县一个有助于推动中小企业融资的环境尚未完全形成。四是资金流向不合理。截止2013年3月,我县有72.82亿元的本外币贷款余额,但贷款总额中,农行对长江三峡集团总公司贷款的32.5亿元,各行对全县433家县域中小企业发放贷款仅4.5亿元,我县企业的贷款额不足贷款总额的10%。
三、突破瓶颈的四大创新
(一)整合挖潜零耗地。一是积极向上“争”地。积极向上争取更多的用地指标,在建设现代产业集群和产业集聚区、创新城市发展、旅游业提升等方面,加以包装,争取上级直拨指标。二是盘活整治“腾”地。牢抓“三类地”——低效地、废弃地和未利用地的开发利用。全面盘活闲臵土地,采取收回、收购、“腾笼换鸟”等方式,提升闲臵土地的利用效率。三是改造升级“生”地。通过法律手段淘汰企业盘活一批,对落后产能企业,抓紧实施淘汰工作,土地则由政府有关部门按相关规定处臵;通过行政手段倒逼提升一批,针对单位土地产出少、贡献低、能耗大、占地多的企业,倒逼其提升层次,特别是对供而未用、倒闭企业等闲臵土地,加大清理力度,挖掘最大潜力;通过经济手段退出一批。对环境污染重、亩均产出低,且占了大量的建设用地空间的企业,在经济上给予更优惠的政策回收土地。
(二)开源节流解电荒。一是调。落实电力调控政策,运用市场化的经济调节手段,通过执行差别电价、加价电价、加强能源监察等有效手段促进落后产能的淘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二是争。积极争取用电指标,加大与省、市电力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高峰时段用电负荷上的支持。三是保。加快电网和工业用电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我县电网供电的整体稳定能力,从硬件设施上予以保障。四是增。积极发展新能源,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发展生物质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沼气发电、垃圾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鼓励企业利用车间厂房屋顶建设太阳能光伏发电示范站。
(三)改善环境留人才。一是用品牌招人。政府要把创造良好的投资和创业环境当作品牌来建设,用良好的品牌来吸引投资和创业;企业要把改善用工环境和待遇当作品牌来打造,用良好的口碑来吸纳人才。二是用环境留人。政府要着力改善工业园区内的生产生活设施等硬环境建设。企业要强化劳动保护,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积极加强与员工的感情交流,畅通员工的发展晋升渠道,真正做到以待遇留人,以感情留人,以事业留人。三是用服务感人。对企业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为其提供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给予一个安稳的生活环境。对外来务工人员,应加大生活上的帮助,多开展些“关爱行动”,切实解决就医、子女上学等实际问题。
(四)融资创新拓财源。一是做强财政“主平台”。要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放大效应,增强政府投融资能力。二是疏通信贷“主渠道”。大力引进金融机构,活跃资本市场,争取更多的金融机构入驻;要引导金融部门创新金融产品,推行应收账款质押、仓单质押、保单质押等新型贷款业务,加强金融部门服务企业力度。三是激活民资“主源头”。要强力推进全民创业,鼓励、引导和支持民间资本以独资、合作、参股等方式,参与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和公益性事业建设。四是争抢上资“主阵地”。要紧抓政策机遇,积极做好项目论证、谋划、包装、申报等工作,加大“跑省进京”力度,力求“多”、“快”,全力以赴争抢上级项目资金。
第二篇:XX县破解发展要素瓶颈制约相关工作汇报
XX县破除要素制约工作汇报
尊敬的XX副秘书长及政研室各位领导:
欢迎你们莅临XX检查指导工作!根据安排,现将我县破除发展要素瓶颈相关工作作简要汇报。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县紧紧围绕建设生态经济强县的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实施项目推动战略,经济社会保持强劲增长、超常发展的良好态势。2011年,实现地方生产总值60.9亿元,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1%、21%。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我们坚持统筹联动、创新思维、多管齐下,千方百计破除资金、土地、人力资源、生产基础资源等要素瓶颈,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支撑。
一、主要措施
(一)着力破除资金要素瓶颈。资金是现代市场经济的“血液”,是县域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近年来,我们坚持不懈地解放思想、创新机制,广泛吸纳各类资金参与重大项目建设。2011年,我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9.8亿元,同比增长28%。今年我县计划实施重点项目75个,完成投资42.6亿元,1-4月已完成投资8.4亿元。一是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我县发展基础薄弱,可用财力严重不足。我们始终将项目争引作为推动XX长远发展的根本举措,制定完善《XX县招商引资奖励试行办法》等系列政策,每年从有限财力中挤出2000万元专项用于项目争引前期工作经费,安排500万元重奖招商 1
引资有功部门和个人,充分调动了部门和乡镇争资引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近年来,我们先后争取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九龙潭水库等国省重大项目,成功签约九天真空玻纹管、中专汽车等亿元项目19个,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充分发挥项目资金的聚合作用。围绕全县战略布局的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大项目集中规划项目、申报项目、配置项目、实施项目,最大限度发挥项目资金的聚合效应。2011年,全县共整合项目28个、资金3.3亿元,集中投向国家代农业示范区、张澜故居保护开发、新农村建设等重点项目建设;2012年,全县计划整合项目资金3亿元用于有机食品基地、新农村综合体等重大项目建设。三是充分发挥社会资金的主体作用。坚持“能用市场手段解决的,行政手段就坚决退出;市场资金愿意进入的,财政资金就坚决退出”的理念,积极推行BT、BOO等融资模式推进城市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成功引进XX公司投资11亿元实施北部新城土地整理项目,采取BOT方式吸纳社会资金2710万元建设城市垃圾处理厂,通过捐建义建方式筹集2000万元投入化凤山森林公园改扩建工程建设,探索实行城市道路清扫保洁市场化经营模式,有效破除了建设资金瓶颈。四是充分发挥信贷资金的带动作用。项目建设离不开金融资本的支持。我们坚持银政企季度联席会议制,建立银政企信息沟通机制,引进美兴、阳光担保等小额信贷公司,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2011年,全县新增贷款4.7亿元投入“三农”、基础设施建设和企业技改扩能,成功争取省农发行贷款1.8亿元用于九龙潭水库建设。
(二)着力破除土地要素瓶颈。土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我县积极抢抓国家扩大内需、灾后恢复重建等机遇,积极争取用地指标,努力拓展发展空间,新报征土地9500多亩,存量土地达到4000余亩,储备商住用地2000多亩,基本满足了“十二五”发展用地指标问题。一是坚持把土地利用与发展战略相结合。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发展、城市总规、新农村建设、交通发展、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等28个规划无缝对接,实现多规融合,形成了统筹城乡、着眼长远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二是坚持把土地利用与项目建设相结合。采取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等方法,千方百计争取项目,近3年来,共争取土地整理项目36个,争取城乡增减挂钩项目5个,争得挂钩周转指标3700多亩,储备耕地占补平衡指标4800亩,为城市和工业园区建设等提供了用地指标。坚持耕地占补有余原则,累计完成土地整理项目25个,整理土地面积11.78万亩,新增耕地面积1.39万亩,建成高标准良田8.56万亩,有效保证了各类建设项目用地。三是将土地利用与规范管理相结合。严把投资强度关,制定《XX县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工作意见》等制度,对投资密度不够、建筑系数和容积率未达标的,限期整改,对25个工业项目进行用地预审,核减用地面积638亩,依法清退不按时履约项目1个。严格执行违法用地收回机制,依法收回城市规划区内闲置两年以上或违约、违法建设的土地500多亩,盘活城市规划区内闲散、低效利用土地1200多亩。
(三)着力破除人力要素瓶颈。大力实施职业教育攻坚计 3
划和资源转化战略,积极培养复合型适用技术人才,全面破解企业用工难题。一是创新产学联动模式。立足XX长远发展需要,在规划建设多扶食品工业园同时,配套建设占地388亩、学生入驻规模1万人的张澜职业技术学校,着力打造集学历教育和各类职业技能培养为一体的综合性职业技术学院。学校采取“按需设教、订单培养、实训结合”模式,为企业订单培养急需人才1.5万余人,为园区企业培训技术工人2000余人次,开展围绕有机产业、新农村建设、农家乐服务人员从业规范等短期集训2000人次,为全县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和人才支撑。二是创新龙头带动模式。依托百科、谭鑫等24户省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农民专合组织的纽带作用,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吸纳周边5万余人就近就业,带动群众人均增收6000多元,实现了群众就业的组织化、规模化、专业化。三是农民创业园区模式。由龙兴公司等龙头企业出资建立农民、大学生创业园区,公司提供技术指导、信贷担保,实行种猪配置、饲料供应、疾病防疫、保底回购“四统一”,有效解决了农民和大学生资金、技术、销售等难题。目前,全县已建立畜禽养殖创业园区3个,发展年出栏100头以上专业户1200户,吸引40余名优秀大学毕业生常年入驻,带动1.2万户农户脱贫致富。
(四)着力破除生产基础资源要素瓶颈。受自然条件限制,“用水荒、用电荒、用气荒”一直是制约我县发展的突出问题。近年来,我县坚持“项目发展到哪里,要素资源就配套到那里”,先后完成“南西输水”、“两河治理”工程,改扩建供排水管网180 4
公里,成功争取城乡居民生活用电与国网直供区同网同价,投资1432万元新建35千伏凤凰输变电站,完成大磉磴储配气站一期工程建设,有效破除了水、电、气等困扰XX多年的要素瓶颈。同时,我们抢抓国家加快成渝经济区发展这一重大机遇,充分发挥我县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五条高速公路过境的交通优势,规划启动多扶食品物流园区、县城汽车物流园区、建材家居物流园区、汽车工程机械物流中心建设,打造现代物流集散中心。
二、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
我县虽然在破除要素瓶颈方面作出了大胆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国家宏观政策、自身资源匮乏等诸多因素,仍然存在许多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
(一)资金要素制约方面。一是银行存贷差过大,截止2012年4月末,全县银行业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90.8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8.3亿元,银行存贷差达62.5亿元。二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我县每年财政刚性支出为10.5亿元,财政自给能力仅为10%;受国家宏观政策影响,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2011年我县实现土地收益10亿元,但今年仅实现土地收益1974万元。三是招商引资和争资引项难度加大,国省加大对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我县既不是国贫县,也未被列入秦巴山区扶贫县,争取上级支持难度更大;同时,受国际国内形势影响,沿海产业转移力度减弱,各地招商引资竞争更激烈。
(二)土地要素制约方面。随着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进 5
程加快,我县每年建设用地需求约1500亩,由于国土资源政策趋紧,发展基础较为薄弱,用地指标严重不足,用地矛盾异常突出,严重影响了九龙潭水库、北部新城、工业园区等重大项目的建设进度,用地已成为我县加快发展的最大瓶颈。
(三)科技人力资源要素制约方面。我县是传统农业大县,工业起步较晚,高科技新兴产业占比重低,科技创新力度不够。作为劳务输出大省,我县常年在外务工人员18.5万人,约占全县总人口的1/3,劳动力流失导致县内企业用工缺口达4500余人。加之我县职业技能培训处于起步阶段,劳动力资源素质亟待提升,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高级管理人才、高级技术工人等优秀人才十分缺乏。
(四)生产基础要素制约方面。XX境内无大江大河,水电资源十分匮乏,生产生活成本居高不下。目前,我县居民用水每吨高达4.98元,非居民用水每吨达6元;非居民用电价格每度5.24元,全市排名第二位,且电网结构脆弱,严重影响了产业发展和城乡建设。
当前,面对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成渝经济区发展等重大机遇,我县正处于加速赶超、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强化资金、土地等要素保障,始终是加快发展的首要前提和必备条件。结合我县实际,提几点建议供市委、市政府参考。
(一)加快金融网点布局。合理高效的金融资源配置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决定性要素。建议根据金融机构的职能特点,支持鼓励股份制商业银行完善县城、乡镇和村级业务网点布局,三、几点建议
积极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金融体系。同时,加强政策扶持,推动小额贷款公司和民间信用互助组织健康有序运行,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
(二)统筹抓好全市产业发展布局和重大项目争引。坚持“一盘棋”原则,立足全市整体战略布局和各地资源禀赋,在产业发展布局和重大项目争引上加强统筹协调,实行市县联动,防止不顾客观条件一哄而上、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XX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产业化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我县多扶食品产业园是全市唯一以食品加工业为主的重点产业园区,建议市委、市政府统筹全市农业产业化项目,在农业产业布局、特殊政策扶持、龙头企业招引等方面多向XX倾斜,着力打造川东北现代农业样板。
(三)完善基础设施建设。XX距南充仅26公里,城市发展已纳入南充第七次城市总体规划,“南西”一体化、“顺西”同城化是必然趋势。建设市委、市政府着眼建设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和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城市的发展战略,在城际交通设施、居民生产生活性基础设施、能源要素保障等方面将XX纳入南充主城功能区统筹谋划、超前实施,加快南充至XX道路交通、能源保障等基础设施建设,为XX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第三篇:房地产项目方案:创新思路破解发展瓶颈
房地产项目方案:创新思路破解发展瓶颈
房地产项目方案:创新思路破解发展瓶颈
今年以来,陵城镇努力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克服经济社会发展难题的利器、衡量工作的标杆、谋划发展的指南,不断开拓招商引资新思路,破解发展瓶颈,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目前拥有新投产项目2个,投资总额1700万元;在建项目5个,拟投资总额3.91亿元;在谈项目5个,拟投资总额1.2亿元;完成到位注册资金2600万元,已超额完成全年任务。
统筹兼顾,提高引进房地产项目质量。招商引资中,我们牢固树立彻科学发展观,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统筹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利益,对那些消耗资源多、环境污染重、社会效益差的企业,坚决不允许落地;对一些投资规模大、社会效益好、节能无污染的重点项目,如山东省水工机械厂、曲阜开天国际大酒店等,重点引进、全力引进。落实专门配套跟进工作方案,实行主要领导牵头协调,主管部门负责对重大引资专案进行全程跟踪服务,协调各方关系、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协助办理各种手续、帮助解决房地产项目方案实施过程中的各种困难、提供相关服务等,直至项目建成。与时俱进,创新招商引资策略。首先,优化发展环境,打造亲商富商新平台。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布局合理、设施配套、交通便捷、功能齐全的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全面推进路、水、电、汽、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二是狠抓软环境建设。进一步完善了企业联系制度、信息发布制度、企业投诉协调制度,创造让客商投资放心、赚钱安心、生活舒心的新环境。三是以商招商,编制招商项目方案。围绕本地丰富的煤炭资源、农副产品和广阔的崇文湖湿地等,进行编制项目,聚合现有特色,形成规模产业,打造七大产业基地:以曲阜市圣地宝药业有限公司、曲阜市康尔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为主的生物医疗保健产业基地;以银府生态文化园、崇文湖湿地开发项目为中心等的生态文化旅游基地,以富邦盛世房地产项目开发有限公司、曲阜开天混凝土有限公司等为核心的建筑建材产业基地;以省水工机械厂、曲阜市华东工矿有限公司等为中心的机械制造产业中心;以曲阜市弘利化工有限公司、曲阜市恒新机电有限公司等为基础的化工电子生产基地;以曲阜市神华物流有限公司、曲阜市天宏投资有限公司等为中心的现代商贸物流产业基地;以曲阜市康利源面粉有限公司、曲阜市良友工贸有限公司等为基础的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同时,提供优惠政策,增强招商引资竞争力。先后出台《陵城镇招商引资考核实施细则》、《陵城镇经济发展考核奖励办法》,2008年底对全镇民营经济进行考核,对生产经营好、上缴税金高、科技创新突出的企业分别进行奖励,奖励涉及金额40余万元。
第四篇:破解拆迁瓶颈 创新工作机制
破解拆迁瓶颈 创新工作机制
2011-10-13 10:44:06 来源:
破解拆迁瓶颈创新工作机制
下关房产管理局朱滨
城市棚户区房屋拆迁是城市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是直接关系到群众生活改善,影响城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今年9月,根据区委办《关于区领导集体开展‘调研月’活动的通知》精神,我们组织相关人员深入拆迁一线与动迁人员座谈研讨,就如何有效破解拆迁难题、保障人民群众利益,做到以人为本、和谐拆迁、科学发展,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一、目前拆迁中的基本情况
2010年以来,房产局承担了4个保障房建设用地项目拆迁和扫尾工作。拆迁面积62万平方米,涉及被拆迁居民600余户,1800多名群众,工企单位35家。目前工企单位己搬迁33家,占94%,居民己搬迁593户占98%。
二、拆迁所面临的挑战
下关危旧房改造和保障房建设是一个发展的机遇期,也是社会矛盾较为集中的凸显期。这几年拆迁形势总的情况是好的,但我们也清醒的看到,在每个项目的拆迁扫尾工作中各类矛盾仍然十分突出,主要面临四个方面的严峻挑战。
1、执政能力的挑战。主要表现为“三不”:
(1)被拆迁居民对政府不够信任。危旧房改造拆迁和保障房建设是一个“破旧立新”的过程,它关系到每一人的切身利益调整,因此所带来的矛盾也十分突出。由于拆迁性质、拆迁范围、拆迁主体不同,拆迁的补偿方式、金额各不相同,就是同一地块由于拆迁原因、拆迁时间不同,在补偿金额上都存在很大差异,带来利益分配的多样化、复杂化。加之部分动迁人员缺乏与居民沟通和联系,居民对政府缺乏信任感。所以在拆迁中不支持、不配合,影响到拆迁进度和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进程。
(2)动迁人员能力素质不平衡。保障房建设拆迁改造本是为民谋利的好事,是密切联系群众,增进党群干群关系的好机会。然而部分动迁人员由于个人能力素质问题,对拆迁改造工作思路不清,政策把握不准,导致出现失误和偏差,造成工作被动,致使拆迁工作推进速度慢;有的动迁人员由于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等问题,宣传教育不深入,思想工作不到位,甚至办事不公,厚此薄彼,引发矛盾和不满;有的动迁人员在矛盾和困难面前无所适从、无所
作为,造成群体访和越级访;有的动迁人员虽然大刀阔斧地推进拆迁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工作方式方法简单,不注重说话做事的技巧,给拆迁扫尾工作带来影响。
(3)党员干部先进性不够强。在拆迁实施中,为了加强拆迁的推进力度,不少机关党员干部充实到拆迁一线,这些人中大多数能吃苦耐劳,与群众打成一片。但也有少数党员干部由于家庭和亲朋好友也在拆迁区域内,考虑个人和家庭利益较多,不能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混同于一般群众,甚至有极个别党员干部带头抵触拆迁,在居民中造成了极不好的影响,而目前对于这些欠先进党员还没有及时、直接、有效地约束和惩处办法。
2、法制拆迁遇到了挑战。主要表现在“三难”:
(1)对不该给予拆迁补偿的人处理难。在今年五塘村危旧房片区改造拆迁中,南京长途客车公司租用滨江实业有限公司五塘村的土地(租期15年)租用期己到,滨江实业有限公司按协议要收回土地使用权。在此之前,南京长途客车公司在租用土地上盖起了违建房分给本单位职工。按照《南京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规定:“被拆迁人,是指被拆迁房屋的所有人,房屋承租人,是指与被拆迁人具有合法租赁关系的单位或者个人”在此次拆迁中,居住在这块土地上的长客居民都不符合拆迁政策规定,拆迁实施单位是不能给予补偿的,问题应由长客公司自己解决。但长客居民不跟你讲政策,只跟你讲条件,不跟你讲法律,只跟你胡搅蛮缠,就是不肯搬迁。要求按拆迁政策给予补偿,并多次到区政府上访,扬言“谁拆我的房,谁就要给我补偿”。从拆迁开始到现在己经快二年了,长客居民的问题到现在还没有解决好,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是摆在政府执政方式的新挑战。
(2)实施行政措施处理难。在拆迁中,遇到一些涉嫌违法违规、借机敛财的投机户,政府束手无策。《南京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赋予拆迁主管部门的行政裁决权和行政强制执行权,就是为了保障拆迁工作高效快捷。但由于政策的变化,新拆迁条例规定取消了行政强制拆迁这一措施,改为被征收人超过规定期限不搬迁的,由政府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这就带来拆迁周期长,问题难解决,捆住了动迁人员的手脚,影响到拆迁进度。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是摆在政府面前的又一新课题。
(3)违章建筑认定处理难。违章建筑大多数出现在城郊结合部。从类型看,分为违章搭建的简易厂房、违章搭建的简易棚屋、违规加层或拓宽的民宅。这些违章建筑除少部分自用外,大多数是一些企业、居民用来出租获得利益的重要来源,也是部分企业和居民为套取拆迁补偿款采取的一种方式。违章建筑拆迁不仅影响到企业和居民的房租收入,同时在补偿也是根据实际情况,只能做出相应的补偿,比有产权的房屋补偿要低的多,居民难以接受。
3、拆迁安置任务的挑战。主要表现在“四大”:
(1)要求安置房源的压力大。由于下关是个老城区,居民住房面积普遍较小,居住拥挤,弱势群体相对集中,普遍无经济能力购房,大多数人都想利用拆迁,解决一家几代人的住房问题。市场商品房价格高,即使政府收购,按产权置换给被拆迁户,但价格居民仍无力承担,只寄托于政府提供的经济适用房。
(2)安置地点不符心意影响大。安置地点是被拆迁居民最重要的一项要求。由于下关城区的土地资源有限,大部分拆迁居民安置地点相对比较偏远,不少人思想上想不通,他们给自
己算了一笔帐,如果搬到离下关比较偏远的地方居住,以后要承担更多的交通费用和其它费用,带来自己上班、子女上学、看病就医等诸多不便,因此不愿搬迁。
(3)非住宅拆迁安置困难大。国有和集体企业改制后,在拆迁时,多数要求产权置换,以再取得工业用地以满足再生产的需求。因工业用地供应量的局限,要求工企单位拆迁选择货币补偿,形成了一对矛盾。此外,个体工商户为维持生计,要求解决安置门面用房。对于个体工商户而言,原住宅改为非住宅的沿街经营的营业用房是他们的生活来源,而且被拆迁地段的营业用房多处于多年来形成的成熟地段的商圈内,经营状况大多较好,房屋拆迁给他们带来的损失较大。
(4)安置房建设速度困难大。这几年,我区虽然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上下了功夫,但由于土地、拆迁、规划、审批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建设速度远远不能满足大拆迁带来的需求。我区大部分项目拆迁都2年多了,承诺交付时间也快要超了,仍还有不少被拆迁户在外过渡,引起群众的不满,导致群众信访和上访,更导致目前拆迁没有现房安置不搬迁的矛盾。
4、社会舆论的挑战。
从当前拆迁形势来看,出现顺利拆迁、主动拆迁的现象并不多见,总是存在一些利益分配不公、“钉子户”阻碍拆迁等问题,从而出现了一大批上访户,增加了政府工作成本。究其原因个别项目“不文明拆迁”,确实激化了社会矛盾。加之现在社会舆论出现一边倒的现象,又使一部分群众错误地认为,拆迁惟有满足被拆迁人的要求,才是合法合理的。社会舆论的同情弱者心态,使一部分被拆迁人离开了法律和政策轨道,漫天要价,并以越级上访相“要挟”来争取“超大化”的利益,使得在社会上形成一个“小吵小闹得小利、大吵大闹得大利”、“早拆吃亏、后拆得利”的不良拆迁氛围。
三、破解拆迁瓶颈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法律法规,确保依法拆迁
目前尽管出台了新拆迁条例等规范性文件,但在拆迁管理、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护、拆迁补偿标准的确定、拆迁安置方式以及拆迁的操作程序等方面,都有待于进一步规范和明确。因此,尽快完善调整拆迁工作的法律法规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同时,对少数“钉子户”在拆迁中漫天要价,应通过法律手段予以处理。目前拆迁中采用司法强制的方式是唯一方式,但司法强拆程序复杂,耗时长、效率低,缺乏强制拆迁的及时性和威慑力。因此,建议缩短司法裁决时间,以保证拆迁的顺利实施。
(二)强化管理监督,致力规范拆迁
进一步完善和推进《南京市下关拆迁安置系统》建设,加强对各拆迁项目的进展情况和拆迁实施单位的操作步骤规范性监控,严格把关。做到严格审核拆迁主体是否合法、要件是否齐全、程序是否合法、安置方案是否可行、资金是否足额到位、监管是否落实,把好申请资料、听证、调解、集体讨论决策关。对最有可能引发矛盾的评估过程必须执行拆迁评估的准入制度,评估结果必须公示,接受被拆迁人咨询,评估争议必须按有关规定进行鉴定。
(三)坚持让利于民,倡导友情拆迁
拆迁要把被拆迁人的利益放在首位,尽量考虑被拆迁人的利益。决不能以损害被拆迁人的利益作为代价,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地考虑被拆迁人的利益。同时要想法设法确保被拆迁户拆迁安置后的实际生活水平有所提高,特别是某些既得利益,在一般情况下要给予认可。对那些生活有特殊困难的被拆迁户要采取一些特殊的优惠政策,使他们亲身感受到政策温暖,全面推进以人为本的合法友情拆迁。在具体拆迁中,切实落实好拆迁政策,让拆迁最大限度地实现让利于民。一是困难户拆迁的处理。根据社区居民的实际居住情况,针对居住面积比较小的困难居民,通过调查、审批和公示监督等程序,确定住房困难户,借助政府的力量,扶贫结对,建立与社会保障体系相衔接的综合保障体系,给予享受一定优惠的安置政策。二是对集体土地所有房屋的处理。依据实际,针对集体土地所有的建筑,应采用人性化操作,可以选择货币安置或调产安置的方式进行。三是建房证件不符的处理。由于多种原因,原居民建房批复人与建房人不一致,出现房屋实际建造者并非宅基地审批者的现象,针对这一特有的实际情况,通过司法调解、集体协商等办法妥善处理,让建批双方共同获得公平合理的合法利益。
(四)健全机制,多措并举,力推非住宅用房拆迁
加大非住宅用房拆迁的货币补偿和调产力度。为鼓励被拆迁当事人选择货币补偿,建议提高货币补偿资金增加部分比例,特别是工业用途非住宅用房。同时,拆迁人可对其生产经营所必需的设施和设备以及企业搬迁安置所需的费用通过评估等手段予以相应补偿。对确需调产安置且符合我区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导向的企业,建议在全区范围内安置或提供置换土地。通过区政府收购存量企业用房、竟拍购买工业用地等方式,合理储备企业安置用房和土地,同时要及早规划落实非住宅用房的置换地块。对区块开发项目的工业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收购、置换商务办公用房、合作开发等方式促进企业转型。对个体营业用房的拆迁安置,可考虑在安置小区配建一定数量的非住宅用房用以租赁。
(五)统筹谋划,多渠道探索安置房房源供应
一是超前谋划,加快推进安置房建设,确立“以建促拆、先建后拆、快建快拆”的理念,从重视拆迁逐步转变到重视安置房建设上来,力争做到“房等人”,为加快拆迁创造有利条件。二是建立健全以定向拆迁安置为主、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为辅的安置房源保障体系,对符合廉租房供应条件的被拆迁人,应优先提供廉租房保障,廉租住房保障实行货币补贴和实物配租等方式相结合,主要通过发放租赁补贴,增强低收入家庭在市场上承租住房的能力;对符合购买经济适用房条件的被拆迁人,应优先提供购买经济适用房的资格。三是加强房地产市场中小套型结构房源的市场调控。建议发改、规划、建设、国土等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有效调控,在项目立项、规划方案论证、土地出让、开发条件会审等具体工作中,严格规定中小套型所占比例,促进住房供应结构合理化,增加中小套型房源的市场供应,充分保障拆迁群众有充足的选购房源。同时要继续规范推进对闲置拆迁安置用房、经济适用房的回购工作,努力减少直接建设安置用房的压力。
(六)加强违章建筑整治力度,积极营造良好的拆迁工作外部环境。少数动迁企业及拆迁户因非法利益驱使,在未经任何审批的情况下,擅自进行违法建设和违章搭建,已严重扰乱了正常的拆迁秩序,若不采取强硬措施及时加以制止,就会影响拆迁政策的公平公正。一方面
要按照现行法律法规,依法对已经存在的违章建筑进行拆除;另一方面要加紧建立一套快速灵敏的反应机制和简单有效的执行机制,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制止“两违”现象上,力求把“两违”消灭在萌芽状态,为拆迁工作的推进积极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五篇:益阳市破解农村金融“瓶颈”发展现代农业
益阳市破解农村金融“瓶颈”发展现代农业
省“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必须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性任务。要实现这一目标,笔者认为,必须下力气克服融资难、贷款难等,突破农村金融发展相对滞后这个“瓶颈”。
益阳市是我省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农业地区,近年来在益阳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扩大农村土地流转规模,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涉农金融体系和金融服务与当前农村经济的发展形势不匹配,存在土地流转后规模经营资金需求大,信贷支持总量不升反降,品种缺乏;农民贷款担保难;农业资金外流严重;农业风险补偿机制与农村信用制度缺失导致金融机构维权难等问题。由于农民通过正常途径融资难,因此不少农业大户转向社会融资,导致一些地方出现了民间高利贷现象,成为影响农村稳定的隐患。
农村金融体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归根到底在于城乡二元结构。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统筹城乡金融发展。具体要抓三项工作:
第一、强化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引导农业银行、农发行和邮政储蓄机构克服“离农弃农”倾向,增强为“三农”服务的观念与手段,增加农村网点,加强农村存贷款业务。同时引导国有商业金融机构与农村信用合作社合作,利用农村信用社的营销网络开展农村小额信贷,促进农村小额信贷发展;全面开展农户大额信贷试点,稳步推出大额农业信贷业务,与政府扶植产业化的政策互动,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支持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鼓励城市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参股组建村镇银行,引导资金回流农村,引导民间资金进入公开金融市场。
第二、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逐步建立农村信贷担保制度。参照2009年中央1号文件规定的林权质押贷款办法,学习外省经验,探索农地经营权质押贷款方式,对土地权属清晰的土地经营权进行质押贷款。为此要明晰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流转行为,设立土地使用权评估机构。应改变单一的抵押担保信贷管理方式,推行收入为第一还款来源的信贷模式,扩大涉农贷款抵押物范畴,允许耕地、林地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抵押,积极探索农民和农村中小企业采用房产、土地承包权、宅基地、林权质押、无形资产、应收账款、在建工程、订单、仓单质押等多种抵押形式。同时,健全农业保险,降低农村金融风险。
第三、大力推进农村金融创新,建立多样化的农村金融市场。一是发展农村资本市场。推进农产品期货交易,更好地发挥农产品期货市场价格、套期保值、资源配置等经济功能;扩大农村企业上市融资的数量和规模,并给予其一定的政策扶持;同时可以考虑发行农业重点建设债券或专项债券,作为筹集农业基础建设资金的方法。对一些符合条件的农村龙头企业,可以允许发行企业债券。二是以市场化手段引导资金流向农村。农村资金外流的根本原因是缺少完善的传导机制,实现农村金融大市场资金平衡的关键在于提高农村金融业的盈利水平。农村高利贷和非正规金融机构屡禁不止的现实,部分地说明了农村不但存在强大的贷款需求,而且能够承受高于银行利率水平的利率。应当按照市场规则,调整和健全农村金融机构内部的治理结构,扩大农村金融机构利率决定权。三是加强监管,规范发展农村民间金融。充分认识农村民间金融是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应适度放宽农村金融的市场准入条件,尽快制定管理办法规范引导民间借贷行为,允许农村民间金融组织合法化,同时为农村民间金融和借贷行为建设一个规范的法律平台,保护民间借贷的债权人和债务人合法权利,对于严重扰乱农村金融秩序的非正规金融活动应坚决取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