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解析新课题 破解瓶颈开拓新思路助力发展
解析新课题
破解瓶颈 开拓新思路
助力发展
【摘要】烟草行业30多年的发展历程证明,改革永无止境,永不停步,停顿不前意味着淘汰出局。凌成兴局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对全行业提出“三大课题”,这既是烟草人对过去的思考,又是对未来的谋划,是事关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任务。作为烟草商业企业,该如何在“三大课题”的实践中破除制约行业发展瓶颈呢?作者从“释放红利、激发潜力、超越目标”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
【作者单位】**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
【关键词】 创新驱动 激发潜力 提升实力 在认真总结“三大辉煌”的基础上,着眼于新时期的新发展,国家局凌成兴局长提出了“改革的红利在哪里、发展的潜力在哪里、追赶的目标在哪里”的三大课题。“三个课题”的提出对行业未来发展实现了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理论创新,更需要行业各部门深入理解、全面思考、勇于实践,在践行中发挥“三个课题”理论的科学指导作用。
一、以创新驱动释放改革红利
李克强总理强调,“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体制的改革包含着巨大的潜力”。从行业发展历程来看,改革的红利主要来自三个方面。1.专卖制度的红利。凌局长提出“要理直气壮宣传烟草专卖制度,坚持烟草专卖制度不动摇”的号召,明确了烟草专卖制度是我国烟草行业基本制度,是被实践证明符合烟草行业发展的制度。在新的形势下,继续巩固完善烟草专卖制度,坚守严格规范准则,把体制优势更加有效的发挥出来,实现“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行业责任,把改革红利惠及社会和大众,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多做贡献,确保烟草专卖制度更加稳固不断完善。
2.机制创新的红利。从工商分开、联合重组、订单供货,到“卷烟上水平”等一系列改革举措的实施,为烟草的发展不断注入生机与活力,行业找到了一条在专卖专营体制下有效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科学发展道路。近年来,行业发展速度放缓,拐点逼近,“保八争十过万亿”年度目标的实现需要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推进市场化取向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实现卷烟营销的实质进步。
3.品牌发展的红利。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生产和消费国,近年来行业一直着力进行品牌整合,从“百牌号”到“两个十多个”再到“
532、461”,从战略角度推进品牌结构优化,“大市场、大企业、大品牌”的基本构建,有效激发了行业发展的活力。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于烟草行业而言,依靠创新驱动是释放改革红利、提升竞争实力、巩固制度保障的战略选择,是实现行业稳中求进发展策略的根本选择。因此,需要把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为企业发展助力,让创新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树立创新理念。全员树立勇于创新、善于创新、勤于创新的理念,摒弃固步自封、小成则满的僵化思想和陈旧理念,创新发展理念,促进发展更加可持续、可协调、有内涵。
2.建立创新机制。构建完善高效的烟草创新机制,是做好烟草创新工作、建设创新型行业的组织保障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措施。以深化改革为抓手积极探索新型组织架构,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创新体系,始终把增强创新能力作为重要任务,努力创建开放型、智慧型、创新型企业。
3.激发创新合力。高度重视创新型人才培养,广泛开展群众性创新活动,培养创新型员工,倡导创新型组织,持续激发全员的创新热情,实现创新全员化、过程化、常态化,不断提升创新驱动企业改革发展的能力。
4.建设创新文化。文化创新是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是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持久动力。烟草企业要把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文化理念贯穿到各项管理制度、工作标准、考评体系中。创新文化要不断运用于生产经营管理实际过程中,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切实体现和落实企业创新文化。
二、以激发潜力促进科学发展 十八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发展仍然是我们的第一要务,是解决所有问题的根本和关键。坚持发展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目前,烟草行业整体在高位运行,环境约束加剧、增长空间受限,我们必须在坚持专卖专营体制前提下,创造发展机遇、激发发展潜力、开拓发展路径。
1.进一步激发市场潜力,全面推进市场化取向改革。推动市场化取向改革,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是行业提高效率、增强活力的动力源泉。要以卷烟营销改革为切入点,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核心,以零售客户订单为市场基础需求,以满足订单为生产指导原则,层层传递市场主导作用,激发工商企业活力,实现品牌优胜劣汰,持续优化烟草行业要素资源配置效率。
2.进一步激发管理潜力,全面推进精益管理模式。要以精益管理为抓手,发挥对标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建立精益思想,推进精益项目,提升企业基础管理水平,向一流管理迈进;要坚持把物流作为行业核心业务,全面实施物流非法人实体化运作,积极推进烟草物联网和电子商务建设,着力打造高水平的行业供应链物流;要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推进信息化与烟草产业深度融合。
3.进一步激发创新潜力,全面深化改革创新驱动。加强创新机制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创新体系,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的重要战略支撑,使企业发展更多依靠科技进 步、管理创新驱动,更多依靠品牌发展推动,更多依靠人才素质提高的拉动,更多依靠各方面、各环节的协调互动,不断增强持续健康发展的后劲。
三、以提升实力赶超先进目标
面对新的内外部发展环境,必须认清行业现阶段的发展实际和追赶跨越的强烈诉求,牢牢抓住并充分利用好当前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强化管理、优化机构,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未来日趋激烈的竞争中接近先进目标、超越先进目标。
1.强化市场建设,推动卷烟营销上水平。以规范卷烟经营为前提,把品牌培育和优质服务作为突出重点,遵循市场规律,坚持稍紧平衡,精确把握市场,精准投放卷烟货源,精心培育卷烟品牌,着力优化卷烟结构,促进卷烟营销工作健康发展。坚持把优质服务客户作为重中之重,不断完善服务营销措施,提升服务内涵,围绕满足客户需求和实现客户价值,提高客户经营水平和盈利能力。把加强零售终端现代化建设作为提升网建水平的重要任务,加快传统商业向现代流通转变。
2.强化基础建设,推动企业管理上水平。全面落实严格规范,通过夯实基础建设带动管理的转型升级。认真贯彻落实“重心下移、着眼基层、突出服务、加强基础”的方针,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工作的过程监管,以解决难点、热点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制订制度、加强监督检查等方式,确保国家法律法规、行业管理政策和企业制度规定能够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着力提高企业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水平,通过管理出效益,通过管理强作风。
3.强化作风建设,推动队伍建设上水平。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加强员工思想政治、业务知识和法律知识教育培训,全面提升员工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行业作风建设相关要求,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推进惩防体系建设,为全面建设更加规范、更富效率的中国烟草提供坚强的纪律保证。
“三大课题”吹响了行业向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发展的号角。烟草企业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行业“卷烟上水平”,在严格规范的基础上,找准行业发展切入点,着力破解影响行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主动把握自身职责和工作定位,切实打牢思想基础、市场基础和工作基础,全面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水平。
第二篇:突破瓶颈 努力破解学校发展新难题
突破瓶颈 努力破解学校发展新难题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9949(2015)05-0025-02
继续推进科技、教育、文化、医药卫生、养老保险、事业单位、住房公积金等领域改革。发展需要改革添动力,群众期盼改革出实效,我们要努力交出一份为发展加力、让人民受益的改革答卷。
――李克强《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5年开学初,江苏省泰兴市大浦中心小学召开全体教师大会,深入学习贯彻李克强总理《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教育工作的讲话精神,着力寻求破解学校发展难题的有力抓手。在此期间,学校组织广大教职工就学校科学发展、内涵建设、思想理念、管理水平等制约学校良性发展的数个方面建言献策。近几年来,大浦中心小学的发展势头有目共睹,社会的认可度逐年提升,是老百姓心目中的品牌学校。但发展中也确确实实暴露出一些制约学校发展的“短板”。学校立即着手在全校师生中广泛开展“破解发展难题,突破改革瓶颈,谋划长远规划”大讨论。
一、在改革创新中正视“短板”
在大讨论活动中,学校领导班子要求各层各级紧紧围绕“学校教育短板是什么,教师激励措施凭什么,管理深化改革改什么”三个方面,进行梳理、研判,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经过多方调研、走访,比如“师资数量严重匮乏,师资质量亟待增强,教师激励举措乏力”等系列制约学校跨越式发展的“短板”,立即凸显了出来。
短板一:2008年,国家在中小学逐步实施教师绩效考核和绩效工资制度,其初衷是着力解决目前中小学教师队伍“臃、懒、散”和师德师风每况愈下,以及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等系列问题。然而初衷良好的分配方案,并没有调动某些教师的工作热情,甚至出现评不上称职的教师,不干活、满腹牢骚,而评上称职的教师,工作热情却还锐减的局面。由此导致“一团和气”的绩效分配方案,却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短板二:当下“千年不变”的班级授课形式,因其特有的优越性,被学校普遍接受和采用,并成为许多国家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但“固有”的班级授课也存在其局限性:教学活动多由教师做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受到一定程度上的限制: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性的学习,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时间、内容和进程都呈现出程序化、固定化,难以在教学活动中容纳更多的内容和方法;教学面向全班学生,步调统一,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于是,我们考虑用类似“走班”的授课模式,作为班级授课模式的辅助形式或补充形式。
短板三: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有待进一步地规范。较以往相比,我校教师教学行为的规范性整体上有了很大的进步。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师专业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就目前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而言,还远不能达到群众对教育质量所要求的标准。教师职业要付出很多的精力,但物质上的回报却比较少,这已成为影响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因素之一,尤其是在现代社会,对比其他行业的高收入,常常使教师尤其青年教师产生不平衡的心理,直接导致教学行为中存在浮躁之风,甚至长期不学习,不注意更新知识结构,不愿意深入研究教学,对待各项考核则抱着无所谓的心态。
二、在改革创新中解决“短板”
大浦中心小学在前进的道路上。确实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在师资数量和质量、教师激励举措等方面的矛盾明显增多,只着眼于老百姓的认可度提升多少,并由此而沾沾自喜,无疑是不明智的做法,只有正视短板、重视缺点,才是增强综合实力最睿智的选择。根据木桶原理,决定木桶容积多少的,恰恰是最短的那块木板。学校也尝试着在改革创新中解决这块“短板”。
生成策略一:《大浦中心小学“先锋”团队评比方案》经过广泛征求意见与建议,数十次易稿,于2014年9月22日正式试行。学校将原先的垂直管理变成扁平化管理,把全体教师分成若干个团队,如低年级团队、中年级团队、高年级团队、后勤团队等,每个团队设一名主任、二名副主任,成立党小组,学校行政人员(书记、校长除外)下放至各团队,作为行政支撑。团队实行主任负责制,全权负责本团队的教育教学、学生活动以及其他方面的管理工作。各团队定期召开团队例会,遇到重大问题,必须召开团队全体人员会议,统一思想、共同决策。团队根据学校布置的工作内容,对团队成员进行工作分工,形成“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人人愿做事,事事能做好”的运行机制。各团队在业务上接受学校职能科室的垂直管理,而在具体工作中则可以结合本年级的情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有着较大的自主管理空间。学校将制定相关“团队管理细则”,并按学评选出“先锋团队”的荣誉,对该团队的所有成员在和绩效考核等评优评先指标中予以倾斜,从而充分地激发团队成员的集体荣誉感,培养团队成员的合作精神。
生成策略二:学校以学生需求为本,积极开发出富有大浦中心小学特色的校本课程――“伍成少儿学院”社团。学校根据学生的需求,结合本校教师的特长,适度引进校外资源,合理开发校本课程。在团队校本课程开发完成后,学校通过发放《告家长书》,校本课程的任课教师采取向学生宣讲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选科。在选科工作完成后,学校在每周安排固定时间,通过“走班”形式,进行校本课程的实施,并将校本课程安排进课表,以保证其实施到位。
“伍成少儿学院”开设了线描、十字绣、象棋、篮球等31个特色社团。学校打破班级建制,允许学生在同年级组的范围内进行走班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发展和兴趣的需要,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小组。学院将每周三下午第二节课后的1小时间作为活动时间,对学生进行免费专业培训。为确保“伍成少儿学院”的活动质量,学校还组织老师利用假期,制订教学计划、编写校本教材。开班以来,学校严格执行“伍成少儿学院”师生的考勤,每次活动都安排分管领导进行巡视督查。各种社团活动的开展。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发了学生学习的潜能。
生成策略三:为尽快提升新教师的思想素质和教学技能,帮助年轻教师少走弯路,在岗位上早日成才,学校形成“青蓝工程”师徒结对的长效机制。每年都会举行师徒结对的协议签订仪式,采取“传、帮、带”方式,实行岗位优秀骨干教师“一对一”带徒制度。积极落实好上级有关教师继续教育方面的工作意见,为每位教师建立培训档案,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进修学习活动,比如“特级教师、骨干教师讲师团”送教下乡、各级骨干教师培训等。学校还积极创造条件,为青年教师拓展学习时空,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有计划地组织青年教师外出听课、培训。学校还成立了校级名师工作室及名师研修班。第二届名师研修班开班已有三年多,学员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取得了一定成绩。从40名学员中走出了一批市区级以上的骨干教师。8位年轻教师被评为市级三级骨干教师;6位老师被评为区级三级骨干教师;2人被评为海陵区“名教师”;2人被评为海陵区“十佳青年教师”。
上述内容是我校在“贯彻李克强总理论教育工作讲话精神,努力破解发展新难题”方面所进行的思考与尝试。我们将继续在工作中进行校验、完善,凝心聚力、乘势而上、积极作为,力争实现学校跨越式的发展。
[责任编辑:严加红]
第三篇:益阳市破解农村金融“瓶颈”发展现代农业
益阳市破解农村金融“瓶颈”发展现代农业
省“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必须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性任务。要实现这一目标,笔者认为,必须下力气克服融资难、贷款难等,突破农村金融发展相对滞后这个“瓶颈”。
益阳市是我省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农业地区,近年来在益阳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扩大农村土地流转规模,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涉农金融体系和金融服务与当前农村经济的发展形势不匹配,存在土地流转后规模经营资金需求大,信贷支持总量不升反降,品种缺乏;农民贷款担保难;农业资金外流严重;农业风险补偿机制与农村信用制度缺失导致金融机构维权难等问题。由于农民通过正常途径融资难,因此不少农业大户转向社会融资,导致一些地方出现了民间高利贷现象,成为影响农村稳定的隐患。
农村金融体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归根到底在于城乡二元结构。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统筹城乡金融发展。具体要抓三项工作:
第一、强化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引导农业银行、农发行和邮政储蓄机构克服“离农弃农”倾向,增强为“三农”服务的观念与手段,增加农村网点,加强农村存贷款业务。同时引导国有商业金融机构与农村信用合作社合作,利用农村信用社的营销网络开展农村小额信贷,促进农村小额信贷发展;全面开展农户大额信贷试点,稳步推出大额农业信贷业务,与政府扶植产业化的政策互动,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支持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鼓励城市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参股组建村镇银行,引导资金回流农村,引导民间资金进入公开金融市场。
第二、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逐步建立农村信贷担保制度。参照2009年中央1号文件规定的林权质押贷款办法,学习外省经验,探索农地经营权质押贷款方式,对土地权属清晰的土地经营权进行质押贷款。为此要明晰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流转行为,设立土地使用权评估机构。应改变单一的抵押担保信贷管理方式,推行收入为第一还款来源的信贷模式,扩大涉农贷款抵押物范畴,允许耕地、林地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抵押,积极探索农民和农村中小企业采用房产、土地承包权、宅基地、林权质押、无形资产、应收账款、在建工程、订单、仓单质押等多种抵押形式。同时,健全农业保险,降低农村金融风险。
第三、大力推进农村金融创新,建立多样化的农村金融市场。一是发展农村资本市场。推进农产品期货交易,更好地发挥农产品期货市场价格、套期保值、资源配置等经济功能;扩大农村企业上市融资的数量和规模,并给予其一定的政策扶持;同时可以考虑发行农业重点建设债券或专项债券,作为筹集农业基础建设资金的方法。对一些符合条件的农村龙头企业,可以允许发行企业债券。二是以市场化手段引导资金流向农村。农村资金外流的根本原因是缺少完善的传导机制,实现农村金融大市场资金平衡的关键在于提高农村金融业的盈利水平。农村高利贷和非正规金融机构屡禁不止的现实,部分地说明了农村不但存在强大的贷款需求,而且能够承受高于银行利率水平的利率。应当按照市场规则,调整和健全农村金融机构内部的治理结构,扩大农村金融机构利率决定权。三是加强监管,规范发展农村民间金融。充分认识农村民间金融是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应适度放宽农村金融的市场准入条件,尽快制定管理办法规范引导民间借贷行为,允许农村民间金融组织合法化,同时为农村民间金融和借贷行为建设一个规范的法律平台,保护民间借贷的债权人和债务人合法权利,对于严重扰乱农村金融秩序的非正规金融活动应坚决取缔。
第四篇:《创新思维破解发展要素瓶颈》
创新思维 破解发展要素瓶颈
当前,全县正在加速推进跨越赶超,力争县域经济走在全省山区县的前列。县域经济的发展首先要突破要素瓶颈的制约,可以说,资金、土地、电力、人力资源等生产要素的供给问题,是当前全县县域经济发展最难突破的四个关键瓶颈。为此,本人对如何突破要素瓶颈制约进行了专题调查。
一、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四大瓶颈
(一)土地供应日趋紧张。秭归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土地资源显得尤为珍贵。由于受土地资源限制,一方面现有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十分困难,如帝元、AB秭归公司等企业在扩建过程中,生产车间规划先天不足,增加了项目投入成本和生产管理成本,甚至因生产能力不足,只能请外厂代工。另一方面,土地供应不足,导致新的项目建设无法落地,如康辉五星级酒店、冷库等项目协议已签订三年时间,但因土地不能落实,迟迟不能开工建设。
(二)电力保障严重不足。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电能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大。然而,电力供应的增长速度始终不能跟上发展需求增长的速度。近五年来,我县有70%的规模工业企业在冬季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限供、断供电的影响。三金硅是我县用电量较大的企业,一年有一半的时间处于断供电状态。
(三)人力资源严重短缺。据统计,我县规模企业劳动力需求在1.5万人以上,但实有劳动力人员为1.2万人,需求缺口3000人以上,恒丰纸业、大力纸品等一批传统企业因劳动力不足,长期处于不能饱和生产的状态。同时,优秀管理人才及高技能人才严重缺乏,技能人才缺口在1000人以上,这些人才的缺乏,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
(四)流动资金严重缺乏。资金不足的问题,在我县企业中普遍存在,尤其是企业生产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更为严重。据统计,我县规模企业流动资金缺口在3亿元以上,许多企业因流动资金不足,有的订单到了等米下锅,只能请外县工厂代工。初步估计,因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我县年减少规模企业产值在10亿元以上。
二、四大瓶颈的成因分析
(一)土地供给紧张成因分析。一是土地需求急增。随着“两园三区”建设,城区规划用地将达到30平方公里,是原有面积的6倍。二是土地投入成本高。我县因为特殊的地势结构,需要移山填沟、开山炸石、削峰填谷才能获得可用建设土地。同时拆迁成本不断上升,拆迁难度不断加大,亩土地的基础建设成本大大超过了企业承受的成本。三是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不高。现在土地利用仍然是粗放经营为主,规模效益不高,导致土地供给紧张的局势越演越烈。
(二)电力保障不足成因分析。一是电力资源储备不足。我县的电力资源为单一的水电资源,年发电量为3亿度左右,而目前,实际年用电量在10亿度以上,用电量的70%需由国家电网供给,一旦国家电网总量不足,断供、限供时有发生。二是基础设施脆弱。我县工业园区内部的电力设施并不健全,供电故障率在10%以上,对园区内企业的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三是电价成本上涨太快。我县工业电价按照国家规定实行差别电价政策,县内大工业用电综合价格为0.65元/度,由于我县以传统产品为主,电力成本节节攀升,影响了产品竞争力。
(三)人力资源短缺成因分析。一是保障不到位。企业待遇不高,福利保障不尽完善,劳动力外流的问题比较严重。截止2012年,我县企业人均年收入平均数为2.61万元,而在沿海发达地区的年工资在4万元左右。二是员工流动性太大。企业效益不稳定,工资标准与工作强度不成正比,企业缺乏与员工良好的沟通与交流等原因致使员工不安于在固定企业、固定岗位工作,据初步统计,我县企业员工的流失率在30%以上,有部份企业的流失率达到了70%。三是技术型、管理型高端人才匮乏。我县地处偏远山区,薪酬不高,很难招到并留住适合的人才。且我县企业以民营企业为主,多是家族性企业,外来人员较难融入企业管理层。
(四)资金不足成因分析。一是实体经济融资遭遇生存危机。近年来由于企业生产原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资金成本的不断上升,已导致实体经济企业出现微利局面。二是小微企业抵押贷款难。由于自身并无多少固定资产,无法满足银行关于抵押贷款抵押物的要求,导致融资困难。三是助
推企业发展的融资平台尚未形成。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的措施,但从整体上看,我县一个有助于推动中小企业融资的环境尚未完全形成。四是资金流向不合理。截止2013年3月,我县有72.82亿元的本外币贷款余额,但贷款总额中,农行对长江三峡集团总公司贷款的32.5亿元,各行对全县433家县域中小企业发放贷款仅4.5亿元,我县企业的贷款额不足贷款总额的10%。
三、突破瓶颈的四大创新
(一)整合挖潜零耗地。一是积极向上“争”地。积极向上争取更多的用地指标,在建设现代产业集群和产业集聚区、创新城市发展、旅游业提升等方面,加以包装,争取上级直拨指标。二是盘活整治“腾”地。牢抓“三类地”——低效地、废弃地和未利用地的开发利用。全面盘活闲臵土地,采取收回、收购、“腾笼换鸟”等方式,提升闲臵土地的利用效率。三是改造升级“生”地。通过法律手段淘汰企业盘活一批,对落后产能企业,抓紧实施淘汰工作,土地则由政府有关部门按相关规定处臵;通过行政手段倒逼提升一批,针对单位土地产出少、贡献低、能耗大、占地多的企业,倒逼其提升层次,特别是对供而未用、倒闭企业等闲臵土地,加大清理力度,挖掘最大潜力;通过经济手段退出一批。对环境污染重、亩均产出低,且占了大量的建设用地空间的企业,在经济上给予更优惠的政策回收土地。
(二)开源节流解电荒。一是调。落实电力调控政策,运用市场化的经济调节手段,通过执行差别电价、加价电价、加强能源监察等有效手段促进落后产能的淘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二是争。积极争取用电指标,加大与省、市电力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高峰时段用电负荷上的支持。三是保。加快电网和工业用电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我县电网供电的整体稳定能力,从硬件设施上予以保障。四是增。积极发展新能源,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发展生物质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沼气发电、垃圾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鼓励企业利用车间厂房屋顶建设太阳能光伏发电示范站。
(三)改善环境留人才。一是用品牌招人。政府要把创造良好的投资和创业环境当作品牌来建设,用良好的品牌来吸引投资和创业;企业要把改善用工环境和待遇当作品牌来打造,用良好的口碑来吸纳人才。二是用环境留人。政府要着力改善工业园区内的生产生活设施等硬环境建设。企业要强化劳动保护,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积极加强与员工的感情交流,畅通员工的发展晋升渠道,真正做到以待遇留人,以感情留人,以事业留人。三是用服务感人。对企业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为其提供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给予一个安稳的生活环境。对外来务工人员,应加大生活上的帮助,多开展些“关爱行动”,切实解决就医、子女上学等实际问题。
(四)融资创新拓财源。一是做强财政“主平台”。要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放大效应,增强政府投融资能力。二是疏通信贷“主渠道”。大力引进金融机构,活跃资本市场,争取更多的金融机构入驻;要引导金融部门创新金融产品,推行应收账款质押、仓单质押、保单质押等新型贷款业务,加强金融部门服务企业力度。三是激活民资“主源头”。要强力推进全民创业,鼓励、引导和支持民间资本以独资、合作、参股等方式,参与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和公益性事业建设。四是争抢上资“主阵地”。要紧抓政策机遇,积极做好项目论证、谋划、包装、申报等工作,加大“跑省进京”力度,力求“多”、“快”,全力以赴争抢上级项目资金。
第五篇: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如何破解人才瓶颈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亟需破解人才瓶颈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战略选择。报告提出,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总书记更是明确指出,要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不断构建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体制机制和氛围环境,为决战脱贫攻坚、赢得发展主动注入源源不断的鲜活力量。
一是大力培育本土农民人才,全面建立人才培育制度,实施农民培育工程。牢固树立“人人皆是人才”的意识,抓好抓牢贫困户劳动力和普通农民两方面培训。按照精准扶贫攻坚要求,做到全镇贫困劳动力全员培训,重点抓好转变观念、坚持扶志工程贯穿培训各环节、融入全过程,让贫困群众在潜移默化中转变观念,增强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实现脱贫致富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促进实现志智相扶、志智并扶。结合各村实际和农民需求,有针对性地下派科技人才、农业辅导员及专业领域的“第一书记”,指导农村发展农业产业、学习农业技术。二是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扶持培养一批农业乡村工匠、文化能人。发展特色旅游强镇是柳树口“十三五”重点规划,我镇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xxxx”、“xxxx”、“xxx”和“xxx”;有“xxxx”、“xxxx”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94处。还尚20余处保存尚为完好的古村落、古村寨。而制约生态旅游发展的最大瓶颈就是乡村工匠和文化能人欠缺。乡村工匠和文化能人除了能对文化遗产进行日常保护和修缮,对开发我镇特色旅游产品和深挖旅游内涵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三是进一步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因基层岗位缺乏对人才的吸引力,仍需进一步健全基层干部薪酬待遇体系,提升对基层的支持和倾斜力度,继续提高基层干部的薪酬待遇标准,放宽政策环境。加大乡镇干部职工招录政策倾斜,提高对乡镇公务员、“三支一扶”人员等基层工作者的招录比例,充实基层人才队伍,激发基层人才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