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破解制约当前工业园区发展的瓶颈问题的调研与思考

时间:2019-05-14 16:49: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破解制约当前工业园区发展的瓶颈问题的调研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破解制约当前工业园区发展的瓶颈问题的调研与思考》。

第一篇:对破解制约当前工业园区发展的瓶颈问题的调研与思考

对破解制约当前工业园区发展的瓶颈问题的调研与思

2008-10-27

最近,我们对我市市县两级开发区和部分乡镇工业小区进行了调研,并赴益阳、常德两地进行了考察。通过调研与考察,对当前制约我市园区工业快速发展的一些因素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对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一、我市工业园区的现状

全市现有市级开发区一个,县级开发区5个,乡镇工业小区14。其中县市以上6个开发区中经省政府批准的省级开发区1个,经国家发改委2005年终审批准的省级开发区3个,以产业园形式客观存在的2个。至2007年底,全市工业园区规划面积共计85.32平方公里,其中娄底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总体规划面积43.9平方公里。目前全市已开发15.7平方公里,入园工业企业156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8家。去年园区规模工业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83.1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的31%,实现利税16.61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利税总额的28.8%。纵观这几年的发展,进步较快,已成为娄底工业重要的增长极。主要表现在:

1、热潮高涨,总量逐步放大。自2003年特别是2005年以来,全市掀起了新一轮园区发慌展的热潮。我市开发区经济总量可以说是从零起步,成几何级数增长。2007年全市园区工业实现增加值40.2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4倍,比2005年增加了28.4倍。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了23.8%,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8个百分点,比2005年增加了23个百分点。其中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较快,规划配套较好、管理比较到位,成效较大。短短的四年多时间,坚持科学发展,累计引进项目100余个,合同引资突破60亿元。2007年新引进项目达20个,合同引资近30亿元,全年财政收入突破了1.6亿元。目前建成投产项目65个,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20.6亿元,是2003年的40倍,对全市规模工业经济贡献率也达到了4%,预计2008年地方财政收入将达到2.2亿元,占全市地方财政收入的6%。

2、势头强劲,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最近几年我市加大力度对园区规范和配套设施的改善,各个工业园区都取得了实质性突破,发展势头逐年趋好。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对工业企业管理的加强,园区企业的工艺和管理技术水平先进性逐步显现出来,园区规模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2007年,全市园区规模工业人均实现现价工业总产值92.3万元,是全市规模工业的1.86倍,比上年增加49.8万元,增长54%;人均实现工业增加值20.3万元,比上年增加10.2万元,增长50.24%。

3、来势喜人,企业盈利水平逐步向好。2007年,全市68家园区规模工业企业实现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10.0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9.46亿元,增长15.2倍,虽亏损企业由原来的2家扩大到了现在的8家,亏损企业亏损额从去年的77万元增加到了1854万元,但亏损面和亏损比例明显好转,企业盈利水平明显得到提升。

二、当前制约我市园区工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尽管我们在短短的四年内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与常德益阳相比,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区域布局等方面均与之相距甚远,发展后劲也后劲令人堪忧,作为推动娄底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最重要的增长极尚未形成。目前面临着以下瓶颈问题:

1、存量土地紧缺使项目引进欲上不能。这是目前严重制约园区发展和工业项目引进的一个最为突出的问题。目前我市每年的全部用地指标在3000多亩,下到开发区的更少,据测算,全市土地储备要在8000亩左右才能基本保证市、县6个开发区的开发,现在实际相差达6000亩。而事实上,目前我市一些园区每年多的只有600亩,少的仅150,不够做一个项目。这几年,各园区靠原来储备的一点“老本”早吃完了,没有新的土地储量,再好的项目也入不了园,来谈的的项目只得因此而落空。

2、融资艰难使园区建设发展供血枯竭。大发展需要大投入。推动园区发展,有两项工作至关重要:一是做配套,二是做企业。无论哪一项工作都需要大量资金。先说设施配套,这主要是当地政府的事情,根据各园区情况这一项投入约在3-8亿元不等,由于市县两级财政艰难,因此争取银行贷款成为主要融资来源,而目前除国家开发银行外,其它各大银行很难贷到款,前段各个开发区都已从开发区都已从开发银行贷款1亿元左右先期作了投入,后期随着还贷压力的增加和国家紧缩银根将使贷款难上加难。冷水江市是我市财力最好的县级市,其开发区的配套投入都欠帐甚巨,开发区连几条主干道都修不下去,无奈之下,只得向入园的天宝紧固件、金鹰服饰、三A化工等企业借资5850万元,企业哭笑不得,叫苦连天。至于其他几个县级开发区更是捉襟见肘,其状况可想而知。再说企业扩大再生产融资问题,调研中各开发区除三一重工之外的所有企业都无一例外谈到融资难问题,并对此表示了极大的不满。特别是一些从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引过来的企业老板,与以前冰火两重天的融资现实使他们后悔不迭,意见甚大,甚至产生亏本撤离的念头。目前中小企业基本不能从银信部门贷到资金,银信融资形同虚设,一批拥有好项目、有着好前景的中小企业因资金瓶颈而不能迅速做在做强,更有甚者,市经济开发区有2家企业因资金断链而倒闭。更有甚者,由于缺乏资金,企业用于生产技术改造,更新设备、新产品开发、扩大生产规模等方面的投入逐步减少,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产品的附加值和科技含量低,产品难以更新换代,市场营销网络难以健全,企业难以做大做强。

3、体制机制不顺使园区发展举步维艰。体制机制方面主要存在三个层面的问题。一是从上层看,全市没有一个统一归口的工作机构。市里有一个领导小组,但下面园区有事几乎不可能找到领导。发改委设了一个园区办,但只有审批职能,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活动,且一个科室去协调管理处级配套的开发区显然不现实,园区实际上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二是从中层看,园区的管理体制五花八门。有的是区政合一的“准政府”模式,有的是名义上以经济建设为主,实际上是无任何职权的协调办事模式,有的是上级政府的委托机构,有的是本级政府的派出机构,有的甚至连名份都没有。管理模式直接影响工作实效,有名无实的管理模式式使园区工作困难重重。如冷水江开发区采用协调办事模式,因地处三镇交接地段而又没有相应的职权每年光是协调矛盾需要多支付的协调费用就达500万元以上,并且工作效果还得看人眼色,每推进一步都颇费周折。三是从下层看,很多开发区内设机构不规范。我市各开发区由于没有上级职能部门的派驻机构或授权不到位,很多事情难以真正“封闭运行”,审批手续繁琐,政务环境不优,一个项目从立项、环评到报批、报建,没有半年以上拿不下来。涟源入园企业主反映,“办证可以办死个人”。娄星区开发区曾为一个企业跑了200多个科室,盖了40多个章。而在益阳,园区项目从启动到投产平均周期仅需7个月。

4、园区配套滞后使园区企业发展成本巨额增加。一是基础设施配套滞后。如新化的入园企业主为水电的问题苦不堪言,反映强烈。冷水江开发区的天宝紧固件因项目建设的需要不得不垫资修路,待项目建成后又必须二次修路,成本大幅上升。金鹰服饰因员工上下班的交通问题和物业管理等问题成本也有所增加。二是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配套设施滞后。企业反映,这不仅千万职工生活极为不便,生活成本大幅增加,而且给企业带来了“人才危机”,主要表现在外面的人才“引不进”,里面的人才“留不住”。市开发区星源电器阮总反映,他们因招不到人只好花“血本”挑选员工送出去进行培训,而培训好的人也留不住,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市开发区餐饮、文体休闲等配套设施跟不上,职工下班后无处可去,生活单调乏味。三是物流配套滞后。市开发区几家企业主要反映,他们不少货物不得不通过长沙物流公司中转,既浪费时间,又千万物流成本大量增加,有时还因耽误生产进度,千万合同违约而吃官司赔钱,因此感到在娄底创业很不方便,很不畅快。石门工业区五江保温瓶厂吴总反映,由于物流不畅,他们所需要的由涟钢生产的板材需要通过长沙再购回来,每吨增加运输成本多达160多元,每年需要为此多付出成本超过200万元。

5、产业支撑乏力使园区发展前景不容乐观。目前我市园区的企业普遍规模较小,档次偏低,暂时还拿不出叫得响、优势突出的主打产业。在产业布局上缺乏有序的产业规划,在招商引资上缺乏目的性,有点“饥不择食”,不是围绕产业找企业,而是先引进企业再找生产。这使园区发展陷入一种无序状态,往往机械、食品、电子、化工、能源、环保等各类企业混杂,摆布混乱,各类产业单打独斗,生存成本增加,发展难度增大。我们这次看到的常德灌溪开发区着力发展以中联重科为龙头的现代装备制造业,预计2008年年底投产的中联重科建筑机械起重机技术扩改项目可年创产值30个亿,而依托这一企业,又相应引进长沙中德、迪格物贸、浦元机械、唐桥机械和多田野等5家配套企业和17家上下游企业,建成了年产值10多亿元的中联重科产业配套园,真正形成了以中联重科为龙头的机械制造产业集群。比较而言,我们的园区既缺乏这方面的思路和务实的工作,更谈不上建成这样的产业集群。一个明摆的例证,围绕涟钢薄板而建的产业集群,到现在还停留在口号规划阶段。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一些企业入园目的主要出于享受土地出让等优惠政策,其目的在于吸纳我市廉价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没有与我市经济发展形成深度嵌合,在后续投入和扩大再生产方面积极性不高,因此根植性不强,造成园区难以形成产业集聚。

6、发展思路不广使园区发展的路径越走越窄。我们在市内园区调研时,几乎所有园区都说这也难,那也难,面对土地、资金等瓶颈束手无策,而益阳、常德等地虽然同样也面临这些问题,却显得从容得多,思路宽阔得多。如解决土地报批问题,益阳开发区就大胆把城区企业搬迁作为“项目”巧妙包装向上报批土地,实质上企业没有搬迁,而土地却成功批回了,解决了项目用地的燃眉之急。如常德只要项目签约,马上就能以原储备土地解决新项目用地,再以新项目审批用地指标,实现滚动发展。在解决融资难的问题上,益阳一方面成立华益担保公司,另一方面敢于把城区公益性用地包装成工业用地向银行抵押贷款,又成功解决了融资难的问题;常德开发区在解决资金难的问题时,对金融部门为园区中心企业发展和基础设施贷款提供中长期贷款的,开发区按贷额给予奖励。同时用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吸纳民间资本投资到中小企业创业园和纺织工业园修建标准厂房,实现了中小企业、创业园、政府三赢:中小企业解决了因资金限制无钱建厂房发展无平台的问题,企业园投资商赢得了租金,政府既解决了建设资金和土地的问题又赢得了税收。对比其它地方,我们认为自己在推进开发区的发展上还囿于常规,不敢突破,以至于碰到了“拦路虎”办法不多,踌躇不前。

三、解决上述瓶颈问题的几点思考

1、进一步强化对园区重要性的认识,把园区经济作为区域经济的龙头来抓。工业园区是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发展工业园区是现代工业化、城市化的必然要求,对于优化工业布局、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推动新型工业化进程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要把园区真正建成改革开放的实验园、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城市建设的示范区、展示形象的大舞台和小康娄底的辐射源。

2、完善园区体制机制,把园区经济切实当作“一把手”工程来抓。体制机制到不到位,关键看领导的图谋是不是到位。要求各级领导学习常德“党委、政府‘一把手’要用30%、50%以上的精力抓工业、抓园区,分管领导用70%以上的精力抓”的经验,切实把园区当作“一把手”工程来抓,主要领导直接掌控园区发慌做到及时发现问题,迅速解决问题。尽快成立全市统一归口的园区管理协调机构,统一协调管理全市园区的开发建设。在园区管理的模式上,建议选择“区政合一、以区带乡、事权统一、特区特办”的模式,划定行政区域,切实赋予园区强有力的行政职权。

3、广辟融资渠道,把实现多元化融资作为解决融资难题的重大战略来抓。一是加强银政银企合作。巩固和发展与省开行等国有银行战略伙伴关系;把引进民营商业银行作为破解融资难题的重大举措来抓。通过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国有银行贷款难的僵局。据了解,在江浙沿海一带,只要项目报批报建成功,立马就有商业银行上门询问需不需要贷款。而国有银行普遍有“惜贷”心理,去年市里在新化召开银企洽谈会,确立了70多个银企合作项目,但至今没有一分钱到位。二是要搞活土地经营,盘活土地资产,利用土地筹措建设资金。重点要学习益阳经验,把市内诸如珠山公园、石马公园等公益性用地、闲置用地、保留山地包装成项目作为抵押用地申请贷款作为主攻方向。建议在开发区设立土地储备中心这样可以实现资金在开发区内部周转,或者借鉴常德经验,开发区适当提供贴息支持,由市财政垫付资金进行空转,这等于是帮开发区每年争取了几千万元的流动资金。三是要积极开拓民间融资。以财政投入为引导,广泛吸纳民间资金,成立产业发展基金或者担保公司,扶持中小企业做在做强。坚持“民办民有民受益”原则,吸纳民间资本修建标准厂房、参与启动中心企业创业园或企业孵化中心建设。四是大力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甚至可以考虑将开发区整体打包上市,向市场要资金。

4、用好用活土地政策,把实现土地的良性滚动开发作为甘露醇手段来抓。一是要合理调配好土地指标,集中力量保重点。二是搞好土地储备,搞好滚动开发,解决土地审批比项目落地“慢半拍”的问题。三是做活集体土地利用文章。根据现有政策村级实施自治,村办集体企业土地政策相对宽松。当年搞乡镇企业土地瓶颈制相对较少,珠海等地的开发区就是靠打村级集体土地利用“擦边球”成功解决了土地难题。

5、加强产业规划和招商选资力度。把引进战略投资者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全力以赴狠抓园区大项目建设,用大项目扩张大企业,用大企业引领大发展。可以考虑在投资规模、投资强度、税收贡率等指标方面严格把关,以投资达到一定额度的项目项目实行“一事一议”,给予更加灵活的政策。如益阳曾因某项目老板看中税务局地段而把税务局整体迁走。常德得知中联重科打算易地扩建后,市委主要领导先后十余次登门与中联进行协商,郑重承诺提供全面优惠政策外地的这些做法不可复制,但起码我们可以学习这种“以在项目为重”的理念。

6、建立科学的推进机制,把改进考核办法作为推进园区建设的根本来抓。调度考核是园区发展的动力所在。常德、益阳等地对园区实行定期调度外,每年还安排数千万元的资金对园区建设、招商引资、技术创新、人才引进、投资服务等项目进行奖励。我们一方面要科学制定和不断完善《全市工业园区目标管理考核办法》,淡化对除计划生育、综合治理之外其它社会管理类指标的考核。另一方面要重点将基础设施投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户数、工业增加值、入库税金、固定产投资额等五项指标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建立“重奖到人”的激励机制,切实提高各级园区抓建设的主动性、抓项目的针对性、抓发展的积极性。

第二篇:对破解制约当前工业园区发展的瓶颈问题的调研与思考(精)

对破解制约当前工业园区发展的瓶颈问题的调研与思 考 2008-10-27 最近,我们对我市市县两级开发区和部分乡镇工业小区进行了调研,并赴益阳、常德两地进行了考察。通过调研与考察,对当前制约我市园区工业快速发展的一些因素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对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一、我市工业园区的现状

全市现有市级开发区一个,县级开发区5个,乡镇工业小区14。其中县市以上6个开发区中经省政府批准的省级开发区1个,经国家发改委2005年终审批准的省级开发区3个,以产业园形式客观存在的2个。至2007年底,全市工业园区规划面积共计85.32平方公里,其中娄底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总体规划面积43.9平方公里。目前全市已开发15.7平方公里,入园工业企业156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8家。去年园区规模工业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83.1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的31%,实现利税16.61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利税总额的28.8%。纵观这几年的发展,进步较快,已成为娄底工业重要的增长极。主要表现在:

1、热潮高涨,总量逐步放大。自2003年特别是2005年以来,全市掀起了新一轮园区发慌展的热潮。我市开发区经济总量可以说是从零起步,成几何级数增长。2007年全市园区工业实现增加值40.2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4倍,比2005年增加了28.4倍。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了23.8%,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8个百分点,比2005年增加了23个百分点。其中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较快,规划配套较好、管理比较到位,成效较大。短短的四年多时间,坚持

科学发展,累计引进项目100余个,合同引资突破60亿元。2007年新引进项目达20个,合同引资近30亿元,全年财政收入突破了1.6亿元。目前建成投产项目65个,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20.6亿元,是2003年的40倍,对全市规模工业经济贡献率

也达到了4%,预计2008年地方财政收入将达到2.2亿元,占全市地方财政收入的6%。

2、势头强劲,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最近几年我市加大力度对园区规范和配套设施的改善,各个工业园区都取得了实质性突破,发展势头逐年趋好。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对工业企业管理的加强,园区企业的工艺和管理技术水平先进性逐步显现出来,园区规模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2007年,全市园区规模工业人均实现现价工业总产值92.3万元,是全市规模工业的1.86倍,比上年增加49.8万元,增长54%;人均实现工业增加值20.3万元,比上年增加10.2万元,增长50.24%。

3、来势喜人,企业盈利水平逐步向好。2007年,全市68家园区规模工业企业实现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10.0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9.46亿元,增长15.2倍,虽亏损企业由原来的2家扩大到了现在的8家,亏损企业亏损额从去年的77万元增加到了1854万元,但亏损面和亏损比例明显好转,企业盈利水平明显得到提升。

二、当前制约我市园区工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尽管我们在短短的四年内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与常德益阳相比,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区域布局等方面均与之相距甚远,发展后劲也后劲令人堪忧,作为推动娄底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最重要的增长极尚未形成。目前面临着以下瓶颈问题:

1、存量土地紧缺使项目引进欲上不能。这是目前严重制约园区发展和工业项目引进的一个最为突出的问题。目前我市每年的全部用地指标在3000多亩,下到开发区的更少,据测算,全市土地储备要在8000亩左右才能基本保证市、县6个开发区的开发,现在实际相差达6000亩。而事实上,目前我市一些园区每年多的只有600亩,少的仅150,不够做一个项目。这几年,各园区靠原来储备的一点“老本”早吃完了,没有新的土地储量,再好的项目也入不了园,来谈的的项目只得因此而落空。

2、融资艰难使园区建设发展供血枯竭。大发展需要大投入。推动园区发展,有两项工作至关重要:一是做配套,二是做企业。无论哪一项工作都需要大量资金。先说设施配套,这主要是当地政府的事情,根据各园区情况这一项投入约在3-8亿元不

等,由于市县两级财政艰难,因此争取银行贷款成为主要融资来源,而目前除国家开发银行外,其它各大银行很难贷到款,前段各个开发区都已从开发区都已从开发银行贷款1亿元左右先期作了投入,后期随着还贷压力的增加和国家紧缩银根将使贷款难上加难。冷水江市是我市财力最好的县级市,其开发区的配套投入都欠帐甚巨,开发区连几条主干道都修不下去,无奈之下,只得向入园的天宝紧固件、金鹰服饰、三A化工等企业借资5850万元,企业哭笑不得,叫苦连天。至于其他几个县级开发区更是捉襟见肘,其状况可想而知。再说企业扩大再生产融资问题,调研中各开发区除三一重工之外的所有企业都无一例外谈到融资难问题,并对此表示了极大的不满。特别是一些从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引过来的企业老板,与以前冰火两重天的融资现实使他们后悔不迭,意见甚大,甚至产生亏本撤离的念头。目前中小企业基本不能从银信部门贷到资金,银信融资形同虚设,一批拥有好项目、有着好前景的中小企业因资金瓶颈而不能迅速做在做强,更有甚者,市经济开发区有2家企业因资金断链而倒闭。更有甚者,由于缺

乏资金,企业用于生产技术改造,更新设备、新产品开发、扩大生产规模等方面的投入逐步减少,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产品的附加值和科技含量低,产品难以更新换代,市场营销网络难以健全,企业难以做大做强。

3、体制机制不顺使园区发展举步维艰。体制机制方面主要存在三个层面的问题。一是从上层看,全市没有一个统一归口的工作机构。市里有一个领导小组,但下面园区有事几乎不可能找到领导。发改委设了一个园区办,但只有审批职能,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活动,且一个科室去协调管理处级配套的开发区显然不现实,园区实际上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二是从中层看,园区的管理体制五花八门。有的是区政合一的“准政府”模式,有的是名义上以经济建设为主,实际上是无任何职权的协调办事模式,有的是上级政府的委托机构,有的是本级政府的派出机构,有的甚至连名份都没有。管理模式直接影响工作实效,有名无实的管理模式式使园区工作困难重重。如冷水江开发区采用协调办事模式,因地处三镇交接地段而又没有相应的职权每年光是协调矛盾需要多支付的协调费用就达500万元以上,并且工作效果还得看人眼色,每推进一步都颇费周折。三是从下层看,很多开发区内设机构不规范。我市各开发

区由于没有上级职能部门的派驻机构或授权不到位,很多事情难以真正“封闭运行”,审批手续繁琐,政务环境不优,一个项目从立项、环评到报批、报建,没有半年以上拿不下来。涟源入园企业主反映,“办证可以办死个人”。娄星区开发区曾为一个企业跑了200 多个科室,盖了40多个章。而在益阳,园区项目从启动到投产平均周期仅需7个月。

4、园区配套滞后使园区企业发展成本巨额增加。一是基础设施配套滞后。如新化的入园企业主为水电的问题苦不堪言,反映强烈。冷水江开发区的天宝紧固件因项目建设的需要不得不垫资修路,待项目建成后又必须二次修路,成本大

幅上升。金鹰服饰因员工上下班的交通问题和物业管理等问题成本也有所增加。二是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配套设施滞后。企业反映,这不仅千万职工生活极为不便,生活成本大幅增加,而且给企业带来了“人才危机”,主要表现在外面的人才“引不进”,里面的人才“留不住”。市开发区星源电器阮总反映,他们因招不到人只好花“血本”挑选员工送出去进行培训,而培训好的人也留不住,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市开发区餐饮、文体休闲等配套设施跟不上,职工下班后无处可去,生活单调乏味。三是物流配套滞后。市开发区几家企业主要反映,他们不少货物不得不通过长沙物流公司中转,既浪费时间,又千万物流成本大量增加,有时还因耽误生产进度,千万合同违约而吃官司赔钱,因此感到在娄底创业很不方便,很不畅快。石门工业区五江保温瓶厂吴总反映,由于物流不畅,他们所需要的由涟钢生产的板材需要通过长沙再购回来,每吨增加运输成本多达160多元,每年需要为此多付出成本超过200万元。

5、产业支撑乏力使园区发展前景不容乐观。目前我市园区的企业普遍规模较小,档次偏低,暂时还拿不出叫得响、优势突出的主打产业。在产业布局上缺乏有序的产业规划,在招商引资上缺乏目的性,有点“饥不择食”,不是围绕产业找企业,而是先引进企业再找生产。这使园区发展陷入一种无序状态,往往机械、食品、电子、化工、能源、环保等各类企业混杂,摆布混乱,各类产业单打独斗,生存成本增加,发展难度增大。我们这次看到的常德灌溪开发区着力发展以中联重科为龙头的现代装备制

造业,预计2008年年底投产的中联重科建筑机械起重机技术扩改项目可年创产值30个亿,而依托这一企业,又相应引进长沙中德、迪格物贸、浦元机械、唐桥机械和多田野等5家配套企业和17家上下游企业,建成了年产值10多亿元的中联重科产业配套园,真正形成了以中联重科为龙头的机械制造产业集群。比较而言,我们的园区既缺乏这方面的思路和务实 的工作,更谈不上建成这样的产业集群。一个明摆的例证,围绕涟钢薄板而建的 产业集群,到现在还停留在口号规划阶段。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一些企业入园目的 主要出于享受土地出让等优惠政策,其目的在于吸纳我市廉价的自然资源和人力 资源,没有与我市经济发展形成深度嵌合,在后续投入和扩大再生产方面积极性 不高,因此根植性不强,造成园区难以形成产业集聚。

6、发展思路不广使园区发展的路径越走越窄。我们在市内园区调研时,几 发展思路不广使园区发展的路径越走越窄 乎所有园区都说这也难,那也难,面对土地、资金等瓶颈束手无策,而益阳、常 德等地虽然同样也面临这些问题,却显得从容得多,思路宽阔得多。如解决土地 报批问题,益阳开发区就大胆把城区企业搬迁作为“项目”巧妙包装向上报批土 地,实质上企业没有搬迁,而土地却成功批回了,解决了项目用地的燃眉之急。如常德只要项目签约,马上就能以原储备土地解决新项目用地,再以新项目审批 用地指标,实现滚动发展。在解决融资难的问题上,益阳一方面成立华益担保公 司,另一方面敢于把城区公益性用地包装成工业用地向银行抵押贷款,又成功解 决了融资难的问题;常德开发区在解决资金难的问题时,对金融部门为园区中心 企业发展和基础设施贷款提供中长期贷款的,开发区按贷额给予奖励。同时用市 场化运作的方式,吸纳民间资本投资到中小企业创业园和纺织工业园修建标准厂 房,实现了中小企业、创业园、政府三赢:中小企业解决了因资金限制无钱建厂 房发展无平台的问题,企业园投资商赢得了租金,政府既解决了建设资金和土地 的问题又赢得了税收。对比其它地方,我们认为自己在推进开发区的发展上还囿 于常规,不敢突破,以至于碰到了“拦路虎”办法不多,踌躇不前。

三、解决上述瓶颈问题的几点思考 进一步强化对园区重要性的认识,把园区经济作为区域经济的龙头来抓。

1、进一步强化对园区重要性的认识,把园区经济作为区

域经济的龙头来抓。工业园区是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发展工业园区是现代工业化、城市化的必

然要求,对于优化工业布局、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推动新型工业化进程等方面都 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要把园区真正建成改革开放的实验园、经济发展的增长 极、城市建设的示范区、展示形象的大舞台和小康娄底的辐射源。

2、完善园区体制机制,把园区经济切实当作“一把手”工程来抓。体制机 完善园区体制机制,把园区经济切实当作“一把手”工程来抓 制到不到位,关键看领导的图谋是不是到位。要求各级领导学习常德“党委、政 府‘一把手’要用 30%、50%以上的精力抓工业、抓园区,分管领导用 70%以上的 精力抓”的经验,切实把园区当作“一把手”工程来抓,主要领导直接掌控园区 发慌做到及时发现问题,迅速解决问题。尽快成立全市统一归口的园区管理协调 机构,统一协调管理全市园区的开发建设。在园区管理的模式上,建议选择“区 政合一、以区带乡、事权统一、特区特办”的模式,划定行政区域,切实赋予园 区强有力的行政职权。

3、广辟融资渠道,把实现多元化融资作为解决融资难题的重大战略来抓。广辟融资渠道,把实现多元化融资作为解决融资难题的重大战略来抓。一是加强银政银企合作。巩固和发展与省开行等国有银行战略伙伴关系;把引进 民营商业银行作为破解融资难题的重大举措来抓。通过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国有 银行贷款难的僵局。据了解,在江浙沿海一带,只要项目报批报建成功,立马就 有商业银行上门询问需不需要贷款。而国有银行普遍有“惜贷”心理,去年市里 在新化召开银企洽谈会,确立了 70 多个银企合作项目,但至今没有一分钱到位。二是要搞活土地经营,盘活土地资产,利用土地筹措建设资金。重点要学习益阳 经验,把市内诸如珠山公园、石马公园等公益性用地、闲置用地、保留山地包装 成项目作为抵押用地申请贷款作为主攻方向。建议在开发区设立土地储备中心这 样可以实现资金在开发区内部周转,或者借鉴常德经验,开发区适当提供贴息支 持,由市财政垫付资金进行空转,这等于是帮开发区每年争取了几千万元的流动 资金。三是要积极开拓民间融资。以财政投入为引导,广泛吸纳民间资金,成立

产业发展基金或者担保公司,扶持中小企业做在做强。坚持“民办民有民受益” 原则,吸纳民间资本修建标准厂房、参与启动中心企业创业园或企业孵化中心建 设。四是大力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甚至可以考虑将开发区整体打包上 市,向市场要资金。

4、用好用活土地政策,把实现土地的良性滚动开发作为甘露醇手段来抓。用好用活土地政策,把实现土地的良性滚动开发作为甘露醇手段来抓 用好用活土地政策 一是要合理调配好土地指标,集中力量保重点。二是搞好土地储备,搞好滚动开 发,解决土地审批比项目落地“慢半拍”的问题。三是做活集体土地利用文章。根据现有政策村级实施自治,村办集体企业土地政策相对宽松。当年搞乡镇企业 土地瓶颈制相对较少,珠海等地的开发区就是靠打村级集体土地利用“擦边球” 成功解决了土地难题。

5、加强产业规划和招商选资力度。把引进战略投资者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加强产业规划和招商选资力度。把引进战略投资者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加强产业规划和招商选资力度 全力以赴狠抓园区大项目建设,用大项目扩张大企业,用大企业引领大发展。可 以考虑在投资规模、投资强度、税收贡率等指标方面严格把关,以投资达到一定 额度的项目项目实行“一事一议”,给予更加灵活的政策。如益阳曾因某项目老 板看中税务局地段而把税务局整体迁走。常德得知中联重科打算易地扩建后,市 委主要领导先后十余次登门与中联进行协商,郑重承诺提供全面优惠政策外地的 这些做法不可复制,但起码我们可以学习这种“以在项目为重”的理念。

6、建立科学的推进机制,把改进考核办法作为推进园区建设的根本来抓。建立科学的推进机制,把改进考核办法作为推进园区建设的根本来抓 建立科学的推进机制 调度考核是园区发展的动力所在。常德、益阳等地对园区实行定期调度外,每年 还安排数千万元的资金对园区建设、招商引资、技术创新、人才引进、投资服务 等项目进行奖励。我们一方面要科学制定和不断完善《全市工业园区目标管理考 核办法》,淡化对除计划生育、综合治理之外其它社会管理类指标的考核。另一 方面要重点将基础设施投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户数、工业增加值、入库税

金、固定产投资额等五项指标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建立“重奖到人”的激励机 制,切实提高各级园区抓建设的主动性、抓项目的针对性、抓发展的积极性。

第三篇:破解工业发展土地瓶颈制约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破解工业发展土地瓶颈制约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近年,XX县在“工业强县,劳畜富民”战略指引下,全力招商引资,加快工业发展,逐步从农业大县向工业大县过渡。但在国家“有保有压,区别对待”、“禁止供地和限制供地”的政策条件下,土地供应和土地使用成本方面的瓶颈制约问题日益显现。如何破解这一问题,保障工业项目用地需求,降低工业化成本,已成为当前XX县加快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工业项目用地现状

工业项目获取建设用地难

工业项目建设用地主要依靠政府

供应国有土地,但征用土地被严格限制后,新增建设用地困难,工业项目用地紧张。

工业项目存量建设用地不足

全县可用于工业发展的存量土地尚有600余亩,主要分布在福集、青龙、嘉明等镇。24个镇中,多数镇面临工业项目用地难问题。

工业项目土地利用相对粗放

xx年,全县工业企业新占地300亩,平均建筑容积率小于,投资强度每亩低于40万元,较国家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水平相差甚远,土地利用率相对较低。

工业项目用地成本增加

目前征用土地成本价平均每亩比xx年2月之前高出4万元以上,地价上涨直接抬升了工业项目用地成本。

二、土地瓶颈制约原因分析

土地一级市场被严格限制

土地一级市场只能在“土地收购储备”、“招标拍卖挂牌”、产业政策限制等

一系列制度约束下进行,土地所有权人和使用权人都不可以自由处置土地使用权;严格的土地用途管制政策,限制了不同用途土地之间的相互流转;征用土地进入一级市场的渠道被严格限制;其它用地方式的探索相对落后于沿海发达地区;而且我县尚处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底子薄,集聚效应不大,引进的项目多为中小型传统项目,其建设和扩张大都依赖原有存量土地,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用地难问题的出现。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前瞻性不够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存在工业项目建设用地规划数量不足、空间分布不当、地块规划用途与现实发展需要不相符等问题,储备土地与工业项目建设用地需求间存在差异,一旦新上项目,许多镇需要临时调规,不能及时保障用地需求。

企业追求土地资产最大化

工业企业发展需要土地这个载体,但若干企业更看重它是一种资产,一旦获得土地使用权,便千方百计把它转化

为抵押物,通过金融机构获取贷款;同时等待时机,争取土地增值利益。因此,企业在发展之初,往往是抓住各地急切招商引资的心理,把取得土地的多少及其土地价格问题作为投资谈判的重要条件之一,想方设法圈占更多土地,土地被隐形闲置。

土地优惠政策竞争为企业圈占土地提供了机会

各地对招商引资企业,往往看重企业对GDP、财政税收、就业以及拉动经济发展等方面的贡献。在供地上,宁愿让步,力求通过优惠的土地政策,吸引或推动企业上项目。XX县在加快发展过程中,为适应竞争,与其它地方一样出现了类似问题。

土地征用补偿安置标准上升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出台后,征用土地必须保证“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不因征地而下降”,突破了原有补偿安置标准,增加了补偿安置内容,征地补偿安置逐步从土

地征用前产值标准向市场价值标准转变。新征用土地的成本越来越高。原创文章,尽在文秘知音www.络。

三、破解土地瓶颈制约问题的建议

科学修编,确保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超前性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实现对国土资源空间管制和用途管制的基本手段。正在进行的新一轮修编工作,必将对今后的区域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我县在修编过程中,工业主管部门应该科学预测未来5到10年间的工业类别构成、发展趋势、占地规模、项目布局等情况,提出相应的建设用地需求,主动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部门搞好衔接;国土资源部门则应根据“工业强县”需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创新规划理念、方法、技术,合理调配建设用地指标,按照“工业向园区集中”的思路,突出城南、城北、城西和沿江工业园区规划,体现战略性和综合性,保障今后工业项目用地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一致;

实施折抵置换建设占用耕地规划,设立折抵置换区,建立指标有偿、合理的流动体系,预留建设占用耕地机动指标,寻求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和保障我县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的结合点,增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韧性,减少今后局部调整、修改规划的次数;重视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不折不扣地把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专项规划精神,通过乡级规划落实到位。

拓宽渠道,保障工业项目用地

充实国有建设用地储备库。一是新征。把握土地宏观政策导向,选择对路项目,制定工业用地统征、储备、供应计划,做大批次、打捆报批、储备待供。二是收回。对以出让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且期满未申请延期或申请延期未被批准的土地、闲置土地、被依法没收土地使用权的土地,按规定及时收回入库。三是收购。对企业搬迁地块、破产企业变现土块、污染搬迁地块等,以合同、定金、分成等方式,收购入库。四是整理。改造旧街道、旧居民房或企业聚集区等,腾出更多土地。解决好有地可供的问题,努力保障工业发展用地需求。

推动集体土地进入工业项目用地范围。一是利用好国家允许集体土地作价入股办企业政策,鼓励村社选派代表与企业直接谈判,双方自行约定土地入股事项,达成意向性协议后经村社法定程序通过和县政府同意,上报市政府办理农用地转用手续,然后签订文书,正式改变土地用途。二是允许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省委、省政府已明确将进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和“推进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试点工作。这是一条土地高压线外的黄色通道,挖掘潜力大,我县应积极试点,努力推动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工业项目用地市场,探索符合县情的流转机制。

盘活现有存量闲置土地。清理闲置、空闲存量建设用地,通过依法收回

后重新出让、转让或嫁接项目等途径进行盘活;对“批多用少”的用地单位,主动与其沟通协调,鼓励用地单位通过增资、转让、收购、新上项目等方式盘活剩余土地;对拆并学校、行政村和镇所腾出的土地,结合区域规划,宜工则工、宜居则居、宜商则商。

集约用地,引导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

集约利用工业园区土地。以城南、城北、城西和沿江工业园区为载体,预留工业发展用地,集约安排园区内工业项目用地,让65%以上的园区面积成为净工业用地;不断完善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吸纳一定规模的企业落户其中,实行分类集中布局,逐步形成产业集群;园区内的经营性用地,实行招拍挂出让;工业项目的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控制在项目用地量的7%以下,禁止使用园区内土地搞房地产开发项目,严禁在项目用地范围内建成套住宅、宾馆等非生产性设施;对园区内建筑密度小、投资

强度弱、效益差以及不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动员其逐步搬迁或者由优势企业进行兼并、重组。目前,对城南工业园区应重在整理;对城西工业园区应重在规范和扩张;对城北和沿江工业园区应重在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吸引工业项目落户。

进一步实施县镇互动政策。通过税收分成调节、目标考核引导等方式,调动各镇将招商引资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的积极性。一方面解决镇域工业发展缺地问题,另一方面加速壮大工业园区。同时,在适合的镇设立专门的小型企业集聚区,推动镇域工业进入集约用地的行列。

建章立制,推动企业提高土地利用率

建立企业新增国有建设用地评价制度。凡要求新增国有建设用地的老企业,要对其原有建设用地的利用状况进行评价。对原有项目的投资强度和容积率达不到《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

规定值的三分之二,且新上项目以原有建设用地面积测算的投资强度低于现行规定一半的,原则上不予供给新增国有建设用地,引导企业通过提高建筑密度等方式解决用地问题;对前景较好且要求扩张的老企业,可以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鼓励其搬迁至工业园区发展。

建立新上项目使用国有土地预审制度。加强对新上项目的用地管理,实行土地预审,测算投资强度、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非生产性用地比例等重要指标,根据实际,合理确定向企业供地的数量。除工艺流程或生产安全有特殊要求的项目外,严格控制建单层厂房和“花园式”工厂。限制零星工业项目用地的审批,对投资额小于100万元的传统产业项目,原则上不单独供给国有建设用地,而以其它方式解决其经营场所问题。

建立集约用地激励机制。采取土地优惠政策与集约用地挂钩的办法引导企业提高土地利用率。在批准项目用地之

时,以合同方式,约定土地集约化利用的相关指标,待项目竣工经验收合格后,兑现有关优惠政策,否则不予优惠。对生产性企业利用原有建设用地新上项目的,减免有关税费。在符合规划、不改变用途前提下,企业增加厂房建设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的,不再收取或调整土地出让金。

严格工业用地的用途管制制度。依法取得工业项目用地使用权的单位和个人,对其土地使用权有转让、继承等方面的权利,但不得擅自改变其工业用途。确需改变用途的,应经收回或收购,纳入政府土地储备或进入土地市场招拍挂出让。防止个别项目借办企业之名,行炒地皮之实,从而遏制短期投机行为,更好地保障工业用地用于工业发展。

统筹供地,防止在土地上恶性竞争

坚持工业项目用地集中统一供地机制。成立工业用地领导小组,严格实施“统一规划、统一储备、统一供应、统一监管”的供地政策,防止“多头供地”,保证县政府垄断工业用地一级市场。农村集体土地作价入股或土地二级市场向企业供地的情况除外,但必须置于政府审批和监管之下。维护有序的土地市场秩序。

保持工业项目国有土地供地价格的基本稳定。对工业项目用地,应按地块分类确定最低出让价格,避免在招商引资过程中,企业随意压价,引资者盲目定价。对特殊项目的特殊供地方式,应有严格的审定程序,其出让价格不得低于土地成本价或者基准地价的70%。

政策扶持,降低工业项目实际用地成本

变现国有储备土地。以国资公司为载体,将一定数量的土地储备中心所储备的土地,通过金融机构抵押贷款,予以变现,解决支持工业发展的资金问题。但这一类贷款,银行一般要求要有政府对抵押土地的批文、政府承诺并保证以储备土地供应收益还本付息的书面文件,如果出现土地经营收入不足偿贷的

情况,政府财政将是买单者。因此,在运作过程中,贷款规模应与土地经营收入和实际财政状况相匹配,注意防范金融风险。

补贴工业项目用地。对工业项目用地,一方面给予规范,在允许协议方式供地的基础上,逐步探索市场化出让方式,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用地环境,获取合理的土地级差利益;另一方面通过从经营性用地土地出让金等收益中按一定比例提取工业项目用地地价成本调节资金等方式,积累支持工业发展的专项基金,对符合产业政策、集约化用地要求的特殊项目或鼓励项目,分类给予补贴,降低其实际用地成本,保持工业项目用地优惠政策的相对竞争优势。

允许租赁国有土地办企业。根据实际,工业企业可以选择租赁方式使用国有土地,在预缴一定年限的租金后,逐年缴纳租金,缓解一次性用地成本投入,减轻企业资金压力。

挂帐处理一定比例的土地出让金。

企业愿意缴纳土地出让金,取得土地使用权证的,允许企业挂帐部分土地出让金,约定缴纳期限,逐年解交。但挂帐的土地出让金金额不应高于相应的土地抵押可贷款额的三分之二。

灵活用地,大力发展村级工业

引导群众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发挥自身所有的集体土地资本优势,采取集体土地作价入股、成立集体土地经营公司、租赁集体建设用地等方式,吸引工业项目投资,构建相应产业基础。同时协议企业尽最大努力安置“失地”劳动力就业,就地把农民转化为产业工人,推动农业社、农业村向工业社、工业村转变。

第四篇:XX县破解发展要素瓶颈制约相关工作汇报

XX县破除要素制约工作汇报

尊敬的XX副秘书长及政研室各位领导:

欢迎你们莅临XX检查指导工作!根据安排,现将我县破除发展要素瓶颈相关工作作简要汇报。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县紧紧围绕建设生态经济强县的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实施项目推动战略,经济社会保持强劲增长、超常发展的良好态势。2011年,实现地方生产总值60.9亿元,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1%、21%。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我们坚持统筹联动、创新思维、多管齐下,千方百计破除资金、土地、人力资源、生产基础资源等要素瓶颈,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支撑。

一、主要措施

(一)着力破除资金要素瓶颈。资金是现代市场经济的“血液”,是县域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近年来,我们坚持不懈地解放思想、创新机制,广泛吸纳各类资金参与重大项目建设。2011年,我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9.8亿元,同比增长28%。今年我县计划实施重点项目75个,完成投资42.6亿元,1-4月已完成投资8.4亿元。一是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我县发展基础薄弱,可用财力严重不足。我们始终将项目争引作为推动XX长远发展的根本举措,制定完善《XX县招商引资奖励试行办法》等系列政策,每年从有限财力中挤出2000万元专项用于项目争引前期工作经费,安排500万元重奖招商 1

引资有功部门和个人,充分调动了部门和乡镇争资引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近年来,我们先后争取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九龙潭水库等国省重大项目,成功签约九天真空玻纹管、中专汽车等亿元项目19个,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充分发挥项目资金的聚合作用。围绕全县战略布局的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大项目集中规划项目、申报项目、配置项目、实施项目,最大限度发挥项目资金的聚合效应。2011年,全县共整合项目28个、资金3.3亿元,集中投向国家代农业示范区、张澜故居保护开发、新农村建设等重点项目建设;2012年,全县计划整合项目资金3亿元用于有机食品基地、新农村综合体等重大项目建设。三是充分发挥社会资金的主体作用。坚持“能用市场手段解决的,行政手段就坚决退出;市场资金愿意进入的,财政资金就坚决退出”的理念,积极推行BT、BOO等融资模式推进城市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成功引进XX公司投资11亿元实施北部新城土地整理项目,采取BOT方式吸纳社会资金2710万元建设城市垃圾处理厂,通过捐建义建方式筹集2000万元投入化凤山森林公园改扩建工程建设,探索实行城市道路清扫保洁市场化经营模式,有效破除了建设资金瓶颈。四是充分发挥信贷资金的带动作用。项目建设离不开金融资本的支持。我们坚持银政企季度联席会议制,建立银政企信息沟通机制,引进美兴、阳光担保等小额信贷公司,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2011年,全县新增贷款4.7亿元投入“三农”、基础设施建设和企业技改扩能,成功争取省农发行贷款1.8亿元用于九龙潭水库建设。

(二)着力破除土地要素瓶颈。土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我县积极抢抓国家扩大内需、灾后恢复重建等机遇,积极争取用地指标,努力拓展发展空间,新报征土地9500多亩,存量土地达到4000余亩,储备商住用地2000多亩,基本满足了“十二五”发展用地指标问题。一是坚持把土地利用与发展战略相结合。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发展、城市总规、新农村建设、交通发展、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等28个规划无缝对接,实现多规融合,形成了统筹城乡、着眼长远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二是坚持把土地利用与项目建设相结合。采取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等方法,千方百计争取项目,近3年来,共争取土地整理项目36个,争取城乡增减挂钩项目5个,争得挂钩周转指标3700多亩,储备耕地占补平衡指标4800亩,为城市和工业园区建设等提供了用地指标。坚持耕地占补有余原则,累计完成土地整理项目25个,整理土地面积11.78万亩,新增耕地面积1.39万亩,建成高标准良田8.56万亩,有效保证了各类建设项目用地。三是将土地利用与规范管理相结合。严把投资强度关,制定《XX县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工作意见》等制度,对投资密度不够、建筑系数和容积率未达标的,限期整改,对25个工业项目进行用地预审,核减用地面积638亩,依法清退不按时履约项目1个。严格执行违法用地收回机制,依法收回城市规划区内闲置两年以上或违约、违法建设的土地500多亩,盘活城市规划区内闲散、低效利用土地1200多亩。

(三)着力破除人力要素瓶颈。大力实施职业教育攻坚计 3

划和资源转化战略,积极培养复合型适用技术人才,全面破解企业用工难题。一是创新产学联动模式。立足XX长远发展需要,在规划建设多扶食品工业园同时,配套建设占地388亩、学生入驻规模1万人的张澜职业技术学校,着力打造集学历教育和各类职业技能培养为一体的综合性职业技术学院。学校采取“按需设教、订单培养、实训结合”模式,为企业订单培养急需人才1.5万余人,为园区企业培训技术工人2000余人次,开展围绕有机产业、新农村建设、农家乐服务人员从业规范等短期集训2000人次,为全县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和人才支撑。二是创新龙头带动模式。依托百科、谭鑫等24户省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农民专合组织的纽带作用,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吸纳周边5万余人就近就业,带动群众人均增收6000多元,实现了群众就业的组织化、规模化、专业化。三是农民创业园区模式。由龙兴公司等龙头企业出资建立农民、大学生创业园区,公司提供技术指导、信贷担保,实行种猪配置、饲料供应、疾病防疫、保底回购“四统一”,有效解决了农民和大学生资金、技术、销售等难题。目前,全县已建立畜禽养殖创业园区3个,发展年出栏100头以上专业户1200户,吸引40余名优秀大学毕业生常年入驻,带动1.2万户农户脱贫致富。

(四)着力破除生产基础资源要素瓶颈。受自然条件限制,“用水荒、用电荒、用气荒”一直是制约我县发展的突出问题。近年来,我县坚持“项目发展到哪里,要素资源就配套到那里”,先后完成“南西输水”、“两河治理”工程,改扩建供排水管网180 4

公里,成功争取城乡居民生活用电与国网直供区同网同价,投资1432万元新建35千伏凤凰输变电站,完成大磉磴储配气站一期工程建设,有效破除了水、电、气等困扰XX多年的要素瓶颈。同时,我们抢抓国家加快成渝经济区发展这一重大机遇,充分发挥我县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五条高速公路过境的交通优势,规划启动多扶食品物流园区、县城汽车物流园区、建材家居物流园区、汽车工程机械物流中心建设,打造现代物流集散中心。

二、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

我县虽然在破除要素瓶颈方面作出了大胆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国家宏观政策、自身资源匮乏等诸多因素,仍然存在许多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

(一)资金要素制约方面。一是银行存贷差过大,截止2012年4月末,全县银行业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90.8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8.3亿元,银行存贷差达62.5亿元。二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我县每年财政刚性支出为10.5亿元,财政自给能力仅为10%;受国家宏观政策影响,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2011年我县实现土地收益10亿元,但今年仅实现土地收益1974万元。三是招商引资和争资引项难度加大,国省加大对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我县既不是国贫县,也未被列入秦巴山区扶贫县,争取上级支持难度更大;同时,受国际国内形势影响,沿海产业转移力度减弱,各地招商引资竞争更激烈。

(二)土地要素制约方面。随着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进 5

程加快,我县每年建设用地需求约1500亩,由于国土资源政策趋紧,发展基础较为薄弱,用地指标严重不足,用地矛盾异常突出,严重影响了九龙潭水库、北部新城、工业园区等重大项目的建设进度,用地已成为我县加快发展的最大瓶颈。

(三)科技人力资源要素制约方面。我县是传统农业大县,工业起步较晚,高科技新兴产业占比重低,科技创新力度不够。作为劳务输出大省,我县常年在外务工人员18.5万人,约占全县总人口的1/3,劳动力流失导致县内企业用工缺口达4500余人。加之我县职业技能培训处于起步阶段,劳动力资源素质亟待提升,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高级管理人才、高级技术工人等优秀人才十分缺乏。

(四)生产基础要素制约方面。XX境内无大江大河,水电资源十分匮乏,生产生活成本居高不下。目前,我县居民用水每吨高达4.98元,非居民用水每吨达6元;非居民用电价格每度5.24元,全市排名第二位,且电网结构脆弱,严重影响了产业发展和城乡建设。

当前,面对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成渝经济区发展等重大机遇,我县正处于加速赶超、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强化资金、土地等要素保障,始终是加快发展的首要前提和必备条件。结合我县实际,提几点建议供市委、市政府参考。

(一)加快金融网点布局。合理高效的金融资源配置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决定性要素。建议根据金融机构的职能特点,支持鼓励股份制商业银行完善县城、乡镇和村级业务网点布局,三、几点建议

积极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金融体系。同时,加强政策扶持,推动小额贷款公司和民间信用互助组织健康有序运行,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

(二)统筹抓好全市产业发展布局和重大项目争引。坚持“一盘棋”原则,立足全市整体战略布局和各地资源禀赋,在产业发展布局和重大项目争引上加强统筹协调,实行市县联动,防止不顾客观条件一哄而上、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XX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产业化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我县多扶食品产业园是全市唯一以食品加工业为主的重点产业园区,建议市委、市政府统筹全市农业产业化项目,在农业产业布局、特殊政策扶持、龙头企业招引等方面多向XX倾斜,着力打造川东北现代农业样板。

(三)完善基础设施建设。XX距南充仅26公里,城市发展已纳入南充第七次城市总体规划,“南西”一体化、“顺西”同城化是必然趋势。建设市委、市政府着眼建设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和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城市的发展战略,在城际交通设施、居民生产生活性基础设施、能源要素保障等方面将XX纳入南充主城功能区统筹谋划、超前实施,加快南充至XX道路交通、能源保障等基础设施建设,为XX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第五篇:破解瓶颈制约打造承接转移平台-----梅林镇工业园区建设调研报告

破解瓶颈制约打造承接转移平台

-----梅林镇工业园区建设调研报告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抢抓国际国内产业转移机遇”、“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加快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发展要求,我镇结合发展实际,组织相关人员对梅林工业园区发展状况进行了综合调研,并在认真听取市直相关部门领导、园区所在地村两委及部分骨干企业法人的意见和建议后,通过综合分析整理,形成了以下调研报告。

一、梅林工业园区发展现状

2005年以来,梅林镇党委、政府以发展工业、建设园区为主抓手,切中利弊要害,对镇办工业进行了整体规划建设和基本产业定位,创造条件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落户力度,促进镇办工业的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以东山耐磨材料区、河塘工业带、沙埠农特产品加工区为主体的“两区一带”布局。目前拥有工业企业68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家。2009年1-11月份,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3.9亿元,工业增加值7417万元,财政收入1200万元。

经过几年的发展,梅林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趋于完善,新建35KV变电所一个,完成10KV双回供电线路2公里和通信线路架设公里,修建给排水管道6公里。产业体系逐步扩张,落户项目不断增加,南洋铁球、隆盛、中山、华夏耐磨、善尔电器、新鼎汽车零部件、力普生复合材料、伊凡电子等8个项目已经开工建设,竣工投产5家。琼鑫、润辉、东信等耐磨企业的6000平米扩建车间已经建成使用,双丰板栗加工项目、海天力自研密封件项目、东信耐磨锤头及衬板、百惠牧业沼气、兴宏狩猎场等项目正在顺利推进。2009年1-11月份,全镇完成招商引资在谈项目6家,开工建设12家(含08年底引进,今年开工),竣工投产5家,实际到位资金2.51亿元。

二、梅林工业园区发展中的问题和瓶颈

梅林地处市区东南郊,区位优势相对优越,尤其是工业文化的底蕴较为浓厚,这是梅林工业赖以发展的重要基础。但总结其工业发展的历程与现状,我们仍然不难发现客观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第一,客观环境和政策平台仍然存在制约。首先是最严格的土地管理政策对工业发展的制约。一方面是老企业的供地问题,迫于当时的条件,大多采取的是先行上车的办法,有的企业办的是集体流转土地权证,有的企业只是兑付了老百姓的征地款和青苗补偿费,现在想“补票”都很困难,企业无法利用土地、房产抵押融资,影响了后续扩张能力。另一方面是新建项目的供地问题,受用地指标、招拍挂价格、报批费用等因素影响,新建项目仍然很难取得国有建设出让土地使用权,一些引资项目和扩建项目难以按计划顺利实施。其次是项目服务能力的制约。包括梅林在内的乡镇工业集中区,由于人手较少,一般都没有设立专门的招商引资和项目服务机构,更无人员编制,目前此项工作的开展大多是从其他部门抽调人员兼职进行。同时,在企业注册、办证、融资等服务方面也不能享受如开发区一样的优惠待遇、绿色通道,服务周期长、难度大,容易导致企业埋怨,影响乡镇工业发展环境。第三是客观地理条件的制约。梅林现有工业园区已经满负荷运转,对成长性企业的后续发展难以提供更大空间,导致企业在稍微做大后不得不“移情别恋,另攀高枝”。梅林镇党委、政府对企业的倾心付出很难得到应有的回报,甚至形成了梅林难以发展大企业、留住大企业的偏颇论调,梅林还被誉为“企业家的摇篮”,这其中又隐含了梅林人的多少无奈和酸楚。

第二,产业定位和规划仍然散乱。由于受招商引资、集中区考核等硬性指标的影响,乡镇工业园区在项目引进方面,容易出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工业集中区“小而散”的组织机构和“小而低”产业机构没有根本转变,难以实现错位发展和形成“一镇一品”格局。发展方式上仍以数量扩张型为主,资源占用和能源消耗量大,发展效益不够理想;经营规模上仍以中小企业为主,企业数量多,投资分散,生产集中度不高,产业链过短,行业整合能力较弱;企业类型上仍以资源消耗型和劳动密集型为主,产品技术含量和质量档次不高,技术力量和技术装备薄弱,形成低水平恶性竞争;管理经营方式落后,水平不高;项目规模不平衡,小项目多,大项目少,扩建改建项目多,新上项目少。

第三,建设融资渠道狭窄和启动资金严重不足。我市第五轮乡镇财政体制基本解决了乡镇的吃饭和运转问题,但对于工业集中区乡镇来说,体制留成的财力和工业发展引导资金仍然十分有限,投入严重不足。

乡镇工业园区建设主要依靠乡镇筹资解决,而乡镇融资渠道单一,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卖地所得和财政借款,而且由于推行低地价政策吸引投资,卖地净得微乎其微,甚至“倒贴”,根本没有能力支付园区路桥、排污、绿化、照明等基本建设所需的庞大费用。工业集中区投资公司融资能力差,借款额度少、期限短,且土地开发回收周期一般都在5年以上,无法保障园区建设的基本需求。

三、梅林工业园区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近年来,梅林镇既面临着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解决园区产业定位模糊、企业规模偏小、供地紧张和资产偏低、特色不明等发展中的问题和困惑。通过调研、访谈和梳理、分析,我们认为可从以下方面破解梅林工业发展的瓶颈。

(一)加快打造“起点更高、容量更大、功能更强”的产业承载平台。按照市委、市政府建设生态文明的现代化城市的要求,再在东津河上游、S104沿线开山平地发展工业,显然不合适宜。因此,我们结合高速公路建设,已经提出了“承接高速路、开发万家岗、建设新梅林”的发展思路,拟在沙埠村东津河南岸万家岗区域规划建设电子电容器专业园区,这将是破解梅林工业经济发展瓶颈、打造承接产业转移平台的重要举措。

从成本分析看,万家岗位于梅林镇沙埠村,东津河绿色元竹长廊环绕而过,地块土地总面积5590亩,主要以荒坡、山丘等未利用地为主,农田、拆迁、杆线少,土地征用和拆迁矛盾少,开发利用成本低。距宣宁高速出口仅900米,距市区仅10分钟路程,与S104省道一河相隔,沙元路横穿全境,与宁虹路、S104省道相接,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地理位置优越。

从地理环境看。万家岗空间开阔,环境优美,如果能够按照依山傍水、自然相容的原则进行整体规划和建设管理,该园区完全可以建成生态环境优美、产业布局合理、文化内涵丰富、承载功能互补的生态工业园区,真正实现将工厂建在花园里的理想目标。万家岗电子专业园区定位准确,与生态立市的理念相吻合,特色鲜明,符合市情实际和发展重点。定位电子专业园区,是宁国工业经济老三篇“电子电容”和新三篇“电子信息”的无缝对接,是推进宁国电子产业由点状发展向块状积聚和层次提升的有效途径。

从人脉资源看,梅林被誉为“企业家的摇篮,电容器的故乡”,已经孕育出飞达集团、源光亚明、卓尔电器、天成电机、沪宁电子、天成电气、通宝电器等许多电子规模企业和知名企业家。多年来,梅林党委、政府依托商会、企业联谊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密切政企联系,注重保护企业家群体,使梅林镇经济和梅林人经济始终保持着生机活力。开发万家岗、建设专业园,既可筑巢引凤,又可实现凤还巢,是加快梅林园区工业发展的现实抉择,也可以说是促进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二)激活创新“兼顾城乡、有序融资、并进发展”的园区管理体制机制。体制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根本源泉,增创体制优势比单纯依靠优惠政策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更持久、更关键。抢抓发达地区产业、资本梯度转移已成为欠发达地区实现经济起跳的成功经验。我们认为,可以宁国经济开发区为母体,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选择性地推动区位优越、基础较好的部分乡镇率先发展,加快扩张宁国经济发展总量。一方面是可将梅林等工业园区纳入全市统一规划和管理。以经济开发区为龙头,参照南山、河沥园区管理模式,加快建设梅林园区和汪溪园区,逐步形成“一区四园”发展格局。按照“统分结合”的方式,经济开发区统领区域工业经济布局和产业发展规划,把好项目引进关,统筹安排项目,并负责辖区内的工业园区考核。各个园区按照产业布局和发展规划,切实负责做好征地、拆迁、建设、项目落户等工作,加快推进园区工业的错位发展,形成积聚效应,彰显规模特色。

另一方面是要创新投融资体制和基础设施建设模式。工业园区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可以通过安排专项资金、调整财政体制提高税收分成比例、增加工业集中区投资公司的信贷规模等方式解决部分投入,但即使这样,乡镇的投入仍是杯水车薪,而市本级财政应付公共支出亦将陷于被动,所以根本的途径是要在创新投资主体方面寻找新的出路。投资主体多元化是吸引外部资金和民营个私进入园区建设领域的有效途径,大胆启用民间资本和外地资本,通过有效管理,运用BT等方式进行园区基本建设和配套设施建设,尝试工业房地产,建设标准厂房。规划园区生活配套服务区,储备商服、居住用地,伺机推向市场,循环利用利差投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三)进一步强化项目、速度和效益意识。当今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信息交流、政策变化飞快,项目适应市场的黄金周期在不断缩短,已经达到“三年河东,三年河西”境地了。通过调研,使我们更为深刻的认识到,国家层面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三条高速路口、市委关于科学发展的英明决策,可谓天时、地利、人和条件俱备,梅林工业发展前景广阔,正迎来绝佳的历史性机遇。但机遇不会留给没有准备之人,关键在于我们必须立即执行,关键在于我们必须加快项目实施速度。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万家岗新区的总体测绘和征迁调查摸底工作,总体规划面积5590亩,一期规划1500亩。由于园区建设至少需要一两年的时间,而且对于梅林来说,所需投入资金根据无法解决。因此,我们恳请市委、市政府尽快决策,明确园区开发建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超前筹划项目和准备资金,争取与高速公路同步推进万家岗专业园区建设。梅林党委、政府将坚定不移地执行市委、市政府的决定,广开思路,扎实苦干,为建设新梅林、实现新跨越而不懈努力。

下载对破解制约当前工业园区发展的瓶颈问题的调研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破解制约当前工业园区发展的瓶颈问题的调研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突破我镇工业发展瓶颈制约的思考

    如何突破我镇工业发展瓶颈制约的思考 我镇位于高县北部,处川云公路(206省道)中段,距宜宾市城区27公里,国营812厂江南分厂坐落境内,是宜宾市规划的工业功能区。交通便捷,(四)川云(南)路......

    制约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发展的瓶颈问题研究

    制约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发展的瓶颈问题研究近年来,各级公安交通管理工作越来越受到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将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科学发展、长远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作为基础工作的重点和......

    对发展工业园区的思考

    对发展工业园区的思考 周国清工业园区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极,是经济的希望所在、潜力所在。如何加快园区经济的发展,笔者认为产业、机制、招商、服务是至关重要的,就此谈几点......

    对当前消防事业发展瓶颈性难题的几点思考

    为推动建立**市路北区以政府为核心、消防为先导、多部门齐抓共管、联合监控的消防管理新格局,不断深入两个专项行动的开展,在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下,3月24日,由**市路北区政府组织,......

    当前制约农村改革发展的突出问题(汇编)

    当前制约农村改革发展的突出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改革发展走过了三十年的光辉历程,取得了辉煌成就,积累了宝贵经验。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村民自治法的颁布实......

    破解制约地勘单位改革发展突出问题的对策思考

    破解制约地勘单位改革发展突出问题的对策思考 地矿部门从建国初期一直到属地化管理以来,多数改革都是以行政命令为手段的自上而下进行,由于没有严格遵循地质工作的内在规律和......

    浅论制约国库业务发展的瓶颈与突破

    浅论制约国库业务发展的瓶颈与突破 文摘要:本文在对人民银行国库业务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制约国库业务发展的因素,试着从转变工作理念、改进方式方法、完善系统......

    对发展乡镇工业园区的几点思考

    对发展乡镇工业园区的几点思考 摘 要:发展乡镇工业园区对推动农村经济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受种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影响,目前我国发展乡镇工业园区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