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合作的指导策略

时间:2019-05-14 07:05: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合作的指导策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合作的指导策略》。

第一篇: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合作的指导策略

团队合作精神是新时代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特别是独生子女数量日益增多,他们常常缺乏与同龄人交往的机会和能力,容易形成孤僻、自我中心、不会合作等缺陷。综合实践活动提倡以小组为单位的活动组织形式,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与人相处,增进同学友谊,发展协作能力,体验共同进步,分享快乐,分担忧愁。在小组合作中应充分调动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发挥每个成员的特长,并能取长补短,在团结融洽的气氛中分工协作,高度有效地开展活动。怎样指导小组合作呢?

一、成立小组 学会合作

小组的成立,先可由教师安排,开始把不同水平的学生分在一组(有助于感受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习他人的长处,这样学生的收获也就更多),到以后再按兴趣、自愿原则成立小组。然后再选责任心较强、能够协调小组成员之间关系的学生作组长,推动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选组长开始可由教师指定,一段时间后就不要指定了,学生也不喜欢指定了,要引入竞争,干得不合适的小组长就要辞职。

小组初步成立后,教师开始要有意识地告诉学生一些合作的基本素养:学会倾听、学会赞美。会倾听为学生能开展小组讨论,能接受同伴的不同见解打下基础。会赞美,让每个学生都对自己产生自信,且能尊重、欣赏同伴。

学会倾听

有位教师为了培养学生会倾听的习惯,特意与学生做了一个游戏:用一条毛巾蒙住自己的眼睛,要学生认真听,听听呆会儿教室里会发出什么声音,看看谁的耳朵最灵。然后教师不断地弄出不少声音:咳嗽、脚步声、倒茶声、敲门声、翻书声、擦黑板声。再要学生解开毛巾说说刚才所听到的声音。由于学生用心听,连很细微的声音都听清了。教师总结之后,紧接着讲倾听别人说话要注意的事项,并由学生说理由。如:眼睛要看着说话的人,姿势要端正,专心听别人的讲话并对别人的说话给予恰当的反应,不要打断别人的讲话,有意见等别人说完再讲等。接着就该话题展开讨论,使学生在评价中进一步明确倾听要求。

学会赞美

怎样让学生学会赞美呢?有位教师的做法是由组长给每个组员准备一张纸,写好组员的名字。然后从第一个同学开始给每个组员写一句赞美的话,后面的同学不能重复,最后由本人宣读,其他同学评价是否恰当,并要学生保留这份资料。学生写的话较真诚也很有意思,特别是最后写的同学挖空心思来找优点。平时大家没意识到的小小的优点都给找了出来。学生从写中发现了别人的优点,学会怎样欣赏别人,从说中树立自信。

在小组合作的初级阶段很有必要进行类似的训练,初步掌握合作要求,为他们学会合作打好基础,有利活动的开展。

二、明确分工 充分协作

综合实践的一个具体的活动,一般由信息收集、走访调查、亲身体验、动手去做、总结展示等一系列过程组成,因此任务较多,跨时也较长。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相互协商进行分工。分工要保证每个学生都有任务,特别是要照顾那些平时在班上处于劣势的学生,让他们肩负一定的任务,在活动中培养能力和自信。如:研究“玉涵堂”的小组是这样分工的,一组学生负责查找玉涵堂的文史资料,一组学生负责查找玉涵堂的建筑文化,一组学生负责实地拍摄,一组负责临摹绘画,还有一组学生负责查找有关玉涵堂的名人故事,“诗歌摘抄”则是轮流进行。作为一个有着共同目标的学习团体,分工后,每个人必须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到底。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要给予评价。

分工之外还必须进行协作。协作首先要会取人之长补已之短,互相帮助。当某个组员有什么新的发现,获得点滴进步时,教师又要他们互相祝贺。特别是当哪个同学有畏难情绪或想偷懒时,督促其他同学去鼓励提醒他。

三、及时交流 适时评价

小组合作,有分有合。由于分工具体,学生的信息往往可能有些偏窄或者片面,研制的作品难得十全十美,所想到的问题只是一己之见。另外,活动时间较长,过程较复杂,一些问题,一些收获会不时的出现。为保证小组的有效合作,发挥集体的作用,要及时组织交流。交流分课外与课内,可由小组长负责召集和组织,也可在指导教师的督促下开展(刚开始最好有教师在场)。每一阶段活动实施过程中,当遇到困难时,小组需要共同讨论解决;当活动取得进展,小组成员渴望分享成果畅谈体验;当活动某一步骤结束时,成员需要汇总活动成果,进行资料加工整理,评价彼此表现;当有新的问题时,活动怎样拓展,及时讨论。指导教师要引导小组长去捕捉这些时刻,开展讨论交流。

如 :在进行“社区调查”这一活动时,小组按组长的要求,设计好调查表,数电话亭饭店、拍照、采访居委会、问卷调查居民、实地观察健身场地和图书室等,工作都一一安排好了。调查完后,这一社区的具体情况如何呢?教师要求组长召集组员进行资料汇总,调查报告,由于组长及时交流总结,结果成果交流时效果非常好。

及时交流一定要伴随着适当的评价,有交流有评价有反思才能更好地激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继续更好地开展活动。

评价时,先让每个学生说说个人和小组完成任务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情况,再由其他组员互相评价,主要讲优点,不足则要慎讲(可口头 评价,也可采用表格式)。然后是教师评,师评分为两种:口头评价主要在上课或活动时对学生在参与小组的合作态度和行为表现方面进行及时评价;如学生主动帮助别人和寻求别人的帮助,认真倾听并能采纳好的意见,能平等对待同学等。另外是书面评价,如批改作业时写一句赞美他合作方面的一句话。最后是期末设计总评价表,把学生合作精神纳入了测评项目中。这样合作评价关系到学生的本课程的成绩,使学生不得不重视合作的能力,合作的精神。

四、发现问题,随机解决

在合作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好的情况,教师就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

有的孩子在活动中缺乏自信,不够积极主动,依赖性强。在活动中只是听别人说,看别人做,对这样的学生指导教师要多给鼓励。

有的学生好大喜功,认为自己做得多,聪明能干,便嘲笑合作伙伴做得没有他好。对待这种学生,指导教师可以对其活动成果进行一定程度的认可,切忌不能过分。同时对其他学生的表现进行表扬高度赞赏他们的劳动价值。结合一些小故事(如毛泽东、周恩来的故事),让孩子学会宽以待人,严于律己,学会欣赏和尊重他人。让孩子明白只有每个组员都目标一致,分工协作,荣辱与共,小组才能成为优秀小组,才能共同进步。

有的小组长专制独裁,凡事一人说了算,不听取组员的意见,认为自己身为组长,高高在上,并以组长的身份压制命令小组成员做这做那,而小组成员也甘于听命,被动服从。小组合作缺乏民主协商的气氛。指导教师可以通过亲自组织和参与小组活动,鼓励组员畅所欲言,出谋划策,并充分肯定和采纳他们的意见。

有的小组成员在活动中互相推脱,行动迟缓,效率低下。对这种小组指导教师要加强督促,责任分工到人,规定时限,定期检查,采取适当地惩罚,同时让小组长充分发挥组长作用,组与组还可采取竞争。

总之,对学生小组合作的指导既需要教师耐心细致的观察,同时也需要教师发挥教育机智,掌握指导的艺术。

来源生活,注重实践 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烟台市综合实践优质课评选有感

作者:耿平文章来源:山东省海阳里店小学 点击数:

512 更新时间:2010-12-23 2008年11月20日――21日,在烟台市教科院及文化路小学举行了全市综合实践活动优质课评选活动,来自全市46位教师参加了比赛。比赛中,每位教师展示了自己所承担课题的各个环节,展示了活动的愉悦,既培植了教师自己,又培植了学生,可谓精彩纷呈,各有特长。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一、活动中的亮点

⒈活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所有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既有选自现行教材的,又有从现实生活中取材的,不管哪类课,都是由师生来选择主题,但最终由学生来决定主题,只有选择了学生愿意去实践的课题,才能真正发挥活动中学生主人翁的作用。同样是以《垃圾》为课题,福山的姜老师,带领学生探究垃圾,将实践的范围限定在校园、张格庄村、门楼水库三个地点,都是学生熟知的,所以整个活动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的一直很到位。

⒉活动体现了教师的指导性。展示的课中,教师承担了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服务者的多重角色,即不放任自由,又不越俎代庖,而是随时关注了活动的发展,关注了学生的参与,关注了学生的收获,关注了学生的活动方向,帮助学生解决活动中出现的困难。

⒊活动体现了层次性。在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制定出活动计划,按部就班地去开展工作,从展 3 示的综合课来看,活动计划要随着变化而不断地发生变化。低层次,小台阶,跳一跳,摘桃子。研究贝类的实践课,由搜集贝类到认识贝类,由感知贝类到贝类分类,到最后的组合贝类进行作品创作,整个活动都在按层次进展,效果良好。

⒋活动体现了任务性。在展示课上,每一位教师都能够紧紧抓住“任务驱动”这一要素开展活动,即师生组织开展的每一步活动要有一定的任务性,让学生带着任务去探究。如蓬莱新港子口完小的丁文静老师展示的“吸烟与健康”综合课,由家长会上教师呛人的烟气引出主题,分为资料搜集组、数据调查组、课题实验组三大组,活动以一周为阶段,共分四阶段完成,每一次活动都要有具体的目的及任务,最后在每一项小任务的驱动下,通过手抄报、统计图、效果图等方式,向校内班级、家庭、社会宣传吸烟有害健康,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⒌活动体现了地域性。活动中,有很多课题体现了地域特点,如龙口的海产品,莱阳梨、烟台苹果等,师生从生活地域特产入手,进行探索、研究。莱阳教师执讲的莱阳梨,从传说到现实,从观赏到品尝,从物用到药用进行活动。

二、活动中的点滴感悟

⒈选材应注重生活化,体现务实性。一切活动均要来源于生活,反馈于生活。综合实践学科是一门内函与外延都很宽泛的学科,但有一点是要肯定的,那就是活动一定要生活化,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结合,务真求实,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参与,才愿参与,才能做好。

⒉活动应注重自主化,体现阶段性。活动的整个过程要体现学生的自主地位,即把学生做为活动中的主人翁,在学生群体中产生问题源,在学生群体中产生动力源,使活动能够有阶段性推进,每一阶段的活动都要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总结。

⒊活动应注重指导化,体现可学性。教师是活动的指导者,要随时关注活动的进展,要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站在向导的高度引领问题,让学生接受你的指导,并学习应用。

⒋评价应注重多元化,体现激励性。活动离不开评价,评价在整个活动中也起着非常关健的作用,教师要适时的带领组内、班内同学进行评价,评价要多元化,多种形式、多个角度、多个层面进行激励,通过口头表扬、成长树、奖状、摘成长星、表扬信等多种形式,对学生的活动进行鼓励,激励学生探究,让学生在问题中探索,在肯定中成长。

教师培训是归纳还是演绎

沈 旎

1.两种结构,两种思维

归纳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演绎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它是我们通常认识事物的方式,也可以理解为教师培训中常用的两种逻辑方式。

常见的培训方式是演绎结构的,比如教师参加一项教学培训,接受了专家的逻辑结构优美的某些模式或观点,运用在教学中,形成证明性的教学案例,成为教学实验的说明。显然,这种培训逻辑起点是理论,服务于专家研究,它以专家的研究为终极目的,而教师的教学活动,不过是理论在现实中的印证。这种培训逻辑在后面的教学实践中,往往会因为优美的理论无法应对混沌的现实,而产生为证实理论真实性的伪证。这种培训的主体是单一的专家学者。

归纳式培训往往会从教师的课堂教学案例出发,从大量的案例中发现共通的问题,专家和教师合作对这些案例的共性实行归纳分析,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再回到课堂检验这些方法,形成可操作性的改进课堂的策略。这种培训逻辑起点是课堂教学本身,最后服务于教师教学。这种培训从混沌的现实中走出来,基于复杂的课堂环境,形成相对可靠的理论,表现出研究者对课堂状况的敬畏。这种思维,包含着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尊重、理解与体谅。这类培训是双主体制衡结构,专家和教师是相互依赖的。

2.话语权的变更

在演绎式培训中,我们不难发现处于话语中心的是专家和学者。

在培训之初,是专家“洗脑式”的理论传输,他们所传达的理论与模式是实验的前提,往往要求教师抛弃老的、传统的、已经被习惯的教学方式,在头脑中重新建构一套新的教学理念,然后再来应对教学中的问题。

这里存在两个悖论,一是,如果全盘否定了自己的教学经验,如果对自己的教学经历不再信任,教师如何采取教学行动?二是,理论的逻辑优美诱人,但专家的理论研究是在 5 控制变量的情形下进行的,教师的教学中面对的往往是混沌的现实。而且这种培训,也形成了教师的依赖心理:在实践中遇到问题,教师们首先的反应,是去寻找能解决这些问题的专家,幻想某次培训能够解决自己的问题。但实际情形往往是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会因此给人带来沮丧和失望。应用那些取得广泛成功的标准化原则实际上是一种错误的努力。来自于外界的方法和实践很少能恰好适合自己的课堂。

在这样的培训之后,由于运用的是专家的一套理论,最后验证培训的实效的评价权也在专家、培训者的手中。

在以归纳为组织形式的培训中,教师能够有更多的机会与专家、培训者进行平等对话。因为,在培训之初,需要专家、培训者耐心倾听教师提供的各类课堂教学的案例,专家、培训者站在自己的理论高度,捕捉案例中不为教师所见的独到的视角,进行理性的分析与阐释。由于最终需要回归课堂,所有的策略都需要与教师共同商讨后形成,这种培训是否有效,也是根据理论是否有效地改善了课堂教学的现状来判断的。

归纳式培训的结构,为培训者与被培训教师之间进行平等的对话创造了可能。这种平等对话会让老师们相信“解决问题的出发点是对自己过去的经历进行批判分析。”让广大受训教师看到自身成长为研究性教师的可能。

3.让真实成为追求

案例培训、案例研究已经逐渐为大家所认同,成为一种新的研究与培训形式。但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伪案例的出现。许多案例有明显的逻辑上的错误,或是过于天真、简单。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假案例呢?

这里面的原因很复杂。因为不能接受优美的理论在混沌的现实中变得不完美,没有勇气呈现出与理论不合的、自认为有问题的课堂教学行为,有时我们会依据理论的逻辑去制 6 造现实的案例。当然,我们不否认在假案例的制造者中也不乏沽名钓誉之徒。如果我们将培训与研究建立在这样的案例上,会是什么样的后果呢?

我这里只想说,演绎式的培训,可能助长假案例的出现。因为演绎式培训最好的佐证是经典的课堂和只有成功没有失败的名师教学。

调查教师们在培训中希望看到什么样的课堂,很多老师选择了名师课堂。他们认为,一般教师的课堂教学没有什么可学之处。“看课看名师”,确实名师课堂的启发作用不言而喻。也有部分教师希望看到一般教师的普通课堂,认为名师课堂离现实比较远,可借鉴性不强。

其实,平实与经典都自有它的价值。如果目的只是证明在培训前提供的某种模式和理论,演绎式培训有勇气面对平实的课堂情景吗?

归纳式培训,是从混沌的现实中走出来的,它不畏惧教学现实的复杂性。它对课堂抱着真实宽容的姿态,让教师培训的真实性与针对性成为可能。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归纳与演绎作为研究方法,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只是在当前的教师培训中,归纳式培训的方式需要引起培训者的关注。

焦点透析:也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师资培训

[1] 师资培训的内容

◆培训内容从总体上来讲,应该就是关于综合实践活动的三个基本问题,即:为什么要开设这门课?这门课涵盖哪些?如何实施和操作?具体来说要培养教师新的课程观念、新课程理念、活动内容选取、活动方式、实践活动开展的基本程序、组织安排、研究方向和实例、教师角色定位、课程实施要点、评价、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课程中其它的一些基本的东西等。

----012班淄博张店张蕾http://acad.cersp.com/3002/1129719.aspx

[2]培训形式和培训内容要统一

◆我认为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的意义和价值,课程的基本理念、目标以及国内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情况和发展水平,实施过程技术层面上的具体任务和操作要领等问题,可主要通过自我研修的方式来解决,而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一些具体操作问题,如选题、指导分组合作、评价、展示交流等等,则应该通过专家实地指导、名师展示课例等方式加以解决。我相信,只要采用这种“具体”问题“具体”对待的方式,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会开展得不负众望!

----010班济南历城崔华http://acad.cersp.com/3002/1140568.aspx

[3]选择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

◆以各级名师及专家、一线出类拔萃的实干家为师资队伍,进行改良型讲座式;好书导读式;案例剖析式;主题论坛式;工学互嵌式的系统培训。为了鼓励教师的探索和创造,教师培训要在专家讲座之外,纳入了经验分享、案例教学、合作探究等突出参与性、操作性和体验性的多种方法。当然各种形式的培训并不是相互独立存在的,它们之间也在相互 8 补充和相互结合。我们相信,教师需求的不断提高会催生出更多种形式的教师培训方式,使之逐渐走向多元和开放。

----012班淄博张店张蕾http://acad.cersp.com/3002/1129719.aspx ◆我所经历的几种培训方式:

理论培训:对于综合实践课程的认识源于我区的综合实践培训。最初是通识意义上的培训。通过培训、学习,大致上明白了课程的性质、目标、理念]。知道它是综合程度最高的课程,它不完全同于少先队活动,也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和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它具有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至于怎样实施,还是一头雾水。

自修式培训:主要是阅读一些有关综合实践活动案例的书、观看一些综合实践课堂教学光盘。大致是这样做的:看一看、想一想,然后对照自己的课改一改。一部分内容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一部分内容不敢认同。处于小心的摸索状态。

校级沙龙式研讨:为了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实施,学校采取了一种推广方式----沙龙式教研。分组说主题、说实施方案、说进行中遇到的问题。然后在组内展开研究,教师间互相献计献策,以谋求共同发展。

区级观摩课研讨式培训:每学期,区教研室都会组织教师到各校参加综合实践活动课观摩研讨活动。听课、互动式研讨、教研室主任点评„„能提高操作层面的水平。远程研修培训:去年暑假,远程培训走进了我的学习生活,给我增添了无限的乐趣。我期盼有综合实践学科的培训。春节前,终于传来喜讯,学科培训中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我毫不犹豫地参加到这个班中。在这里的收获不像以往,大多是单方面的。这次的收获最大:提升了课程的理论,提升了审视的眼光,提升了实际操作能力„„

9----007班郑州金水周红改http://acad.cersp.com/3002/1139779.aspx

[4]培训方式无优劣之分,集中培训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形式

◆我所在的唐山市路南区教育局,为了组织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课,采取了集中培训的方式,时间为期一周,通过这一周的熟悉教材、熟悉授课方式、方法,提高了教好这门课程的信心。我认为区教育局组织的这次集中培训和以后组织的说课活动、各学校老师的集体交流活动对我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水平非常有效。

----028班河北唐山关芳http://acad.cersp.com/3002/1131080.aspx

◆在执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我有幸参加瓯海区首届综合实践活动骨干班的学习。在傅老师的带领下我从一个“门外汉”逐渐成长为一个骨干老师,这中间经历过很多次的培训学习,听讲座、听示范课、上课、出外学习考察等。通过听讲座、听示范课使我对综合实践活动有了最初步的了解,也慢慢的把我领进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的殿堂,使我对综合实践活动产生了兴趣。上了一堂研究性学习的开题指导课使我从理论到实践迈出了第一步,特别是同学们和傅老师给我提出的建议,使我进步很快。出外学习考察既加强了对本学科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理解,掌握了本学科的一些发展动态,了解到本学科理论与技术的新发展,又提高了自身更新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的能力。特别是那次参加在安徽阜阳召开的首届全国研究性学习交流会,会上有专家讲座,专家上课,至今我还深深地记得北京附属中学的特级教师周庆林老师上的一堂观察方法的指导课,使我受益匪浅。还有学生的成果展示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因此,那次的培训对我的帮助很大。

----003班温州瓯海陈靓靖http://acad.cersp.com/3002/1135056.aspx

◆我们学校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师是专家培训和实践指导相结合的培训方法。我们学校侯校长对于综合实践课非常重视,请区教研室的潘老师对老师进行理论培训,在日常 10 教学中,组织了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并针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多次的教研,充分运用教师的智慧来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我认为这样的培训方法很好,有利于教师的成长。

----007班郑州金水马聪艳http://acad.cersp.com/3002/1137268.aspx

◆在参加了由我区教科室组织进行小规模的培训,在培训中使老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还组织过参与学校和学校间的交流,在交流中,有收获,有进步,有提高。我感觉沙龙的形式很有效,使我从开始对综合实践活动什么都不懂,到逐渐的了解,熟悉,并试着摸索着适合自己,适合学生的方法。我区组织的一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堂展示也对参与教师开展活动有很好的启示和指导作用。这些培训能够使参与教师更快,也更深入地了解综合实践活动,促进了我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蓬勃开展。

----007班郑州金水聂炎http://acad.cersp.com/3002/1136401.aspx

◆接手这一课程之后,除了自己去找一些有关综合实践活动的材料阅读分析,除了这次远程研修外,我主要经历了两次集中培训(我们学校是轮流派人的),第一次是上学期,区主管综合实践活动的教研员组织了送课下乡活动,三位老师展示了三节综合实践活动优质课,课后进行了互动研讨。第二次是这一学期,区主管综合实践活动的教研员做了专题报告,就全区综合实践活动优质课比赛中呈现出的问题做了剖析,并指出了应对措施。

----010班济南历城崔华http://acad.cersp.com/3002/1140568.aspx

[5]要注重学员在培训中的亲身参与

◆我认为仅仅是理论指导是远远不够的,最好是让老师参与实践,在实践中给予指导是让老师获益最大的。

----007班郑州金水马聪艳http://acad.cersp.com/3002/1137268.aspx

◆我们参加培训的教师都把自己当成学生,模拟综合实践活动,按照研究性学习的特点,经历一次 “ 综合实践活动 ” 的全部过程。从提出问题、确定主题到分组、分工,到实施和最后的总结、反思。然后提出需要研究的问题。通过热烈的讨论,网上交流,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我觉得这种培训方式及有效,又实用。

----007班郑州金水孙艳http://acad.cersp.com/3002/1140102.aspx

◆培训中要注意引导教师以学生的身份参与小组实践活动,亲自体验实践活动的具体运作,同时又练习以教师的身份设计、运用指导学生活动和研究策略。培训者不要直接向教师讲授理论和方法,而是按照实践活动的方式组织教师亲历体验、相互交流、共同学习,让教师自己去发现、总结出指导的方法及其理论基础,并在与其他教师的合作学习中学会与人交往。

----012班淄博张店张蕾http://acad.cersp.com/3002/1129719.aspx

沈旎与您聊培训:

一、从“培训”走向“研修”

“教师培训”是一个常用词汇。随着新课程的实验对教师培训的关注,它逐步变成一个热点词汇,培训的名称也更多的采用“教师研修”或是“教师研训”。语词的变换,传达出的不仅仅是一种时尚,更多的是在教师学习方面某种思想或是态度上的变化。

首先,从“教师培训”到“教师研修”,意味着学习主体的变化。

“培训”具有单向度的意味,有强烈的方向感,即存在培训者与被培训者的角色分解。这种角色定位,必然强化培训者的话语权力和思想优势。在这样的话语体系中,教师仅仅是一个受训者,他们的自主的思考被漠视。如果把专家和教师作为两个割裂的角色出现在教师学习的过程中,理论逻辑的美丽与教学现实的混沌会形成强烈的反差,这种撕裂感,12 对专家、教师是两损的,表现为在培训中,教师对专家理论的不信任和专家对教师现实课堂教学行为的不理解。

其次,从“教师培训”到“教师研修”,体现出教师学习方式上的变化。

“培养”“训练”,由于其单向度的意味,在教师学习形式上表现为“专家讲授----教师聆听”。但观念常常是难以被语言准确传达出来的,即使被传达,其现实转化率也会很弱,这也是教师在某种程度上怀疑理论效用的原因。

如何让理论变得更美丽,更亲切呢?采用参与的方式、归纳的方法,从教师自身的课堂教学出发,顺着专家们理性的目光,探察到课堂教学日常假设中的虚伪,然后进行理性的思考、策略的设计,运用于课堂教学的实践。教师在这样一个研究的过程中,从自己的教学体验出发,在研学中,不断构建自己的理论体系,并在课堂中检验、修正、完善,最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思想。

同时,“修”字也提示我们,教师的学习过程是缓慢的。在教师的学习方式上,除了必要的集中培训外,更多的是建立一个稳定的学习共同体,表现为共同体内各主体长期互相关注、对话的过程。

二、教师培训也有三维目标。1.谁忽悠了谁?

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功利的时代,无论做什么事,人们最关注的可能只有结果,学生学习如此,教师学习也无法挣脱这样的背景。

作为参训教师,太多重复而低效的培训让他们深信这样的学习只是个过场。之所以来参与,可能只是出于惯性,或是迫于学校压力,或冲着不得不要的继续教育学分或证书。而培训者因为对创新必然会承受的压力的畏惧和职业怠惰,为了完成工作任务,这样的培 13 训会被一次次荒唐的重复。

仔细想,在这个过程中,被亵渎的是“学习”本身。个人的学习经历是具有迁移性的,如果自己的学习处在这样一个状态中,教师就会把自己的学习经历转移到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学习为什么会处在当前状态,就比较容易理解了。教师的学习体验对学生无疑有着重大的影响。

2.我们要什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看到了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一并列入了学习的三维目标中。如何在学生学习中落实这三维目标?我想,教师的学习状态是需要率先得到改善的。教师培训也应该有三维目标的定位。

教师们常常将自己的培训期待表述为学习一些教育学知识以及实际课堂操作的技能,这可以理解为三维目标中知识与技能这个维度。如果目标仅仅是一维的,那么在培训中,为了尽快达成教师学习这方面的目标,我们往往会选择看似高效的单一的接受式的学习的方法。参照学生学习的三维目标,我们不难发现,教师学习中其它二个维度目标也很重要,比如,教师学习过程的经历、学习方法的习得,学习过程中教师的情感态度的体验。如果失去这两个维度目标的支撑,学习将变成没有过程的目标异化。在这点上,师生学习是同理的。

如果我们用三维目标来检视教师培训的过程,作为培训者,就会关注到学习方法的多样化选择、学习对象的学习兴趣的激发;注意到培训过程中,与教师的情感交流、平等的对话等。教师培训的目标不仅指向教学策略寻求,更应该成为教师体验完整的学习经历的过程。相信有这样学习经历的教师,在处理学生学习三维目标的方法上也会有所改善。

3.让学习成为师生共同的生活方式

当前,教师学习的另一个问题是培训不具有连续性。

大多教师培训是短期的割裂的行为,长不过一周,短则三五天,前后培训没有必然的联系,缺少后期的跟进服务。培训者总想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最多最全面的信息传达下去,导致培训年年搞,内容年年重。受训者也期待着在最短的时间内能解决教学上的问题。于是,在学习方法上似乎除了你讲我听的方式,几乎无从选择。当然,导致这种现象的一部分原因,可能是师资培训的需要与培训资源的不匹配,但实质上,如果过于强调在短期内达成效果,没有一个长期的规划,急功近利地培训,目标往往难以达成。

如同学生学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教师的学习也是一个连续的递进的过程。有效的教师培训应该是连续、长效的,需要进行长期的规划和设计,而且这个设计不是以专家想传达什么思想为核心,它应根据教师的需要进行设计。如果将教师培训看成是一个连续长期的过程,它就会呈现出专家与教师比较稳定的合作关系以及多元培训形式的结合,比如集中培训与自主研修的结合,这一点是外部培训机构比较难把握的,校本研修有这方面的优势。它可以联系教师课堂教学的实际,为教师量身订制培训方案,把教师的学习作为教师职业生活的一部分。只有当学习成为教师的生活方式,它才能通过教育教学迁移成为学生的生活方式。

第二篇:《小组合作学习指导策略》研修总结

《小组合作学习指导策略》研修总结

章凤镇弄贯小学

许元开

小组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是按学生不同的能力兴趣编团队或小组,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互助性学习。本学期,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校本教材研修实施方案的指引下,我积极主动地参与了学校《小组合作学习指导策略》一书的研修活动。通过这近半年的努力,本人采用个人研修→研读心得→实际应用→集体交流→考核等的学习方式,较为圆满地完成了研修任务。本人不论是实际的教学工作,还是理论上的提升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为更有效地开展好小组合作学习这个新课题,结合自身课堂教学实践,现将《小组合作学习指导策略》一书的个人研读工作做出如下总结:

一、优化组合,准备合作

在实践教学中,我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下,尽量使各组的成员在性别、性格、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让他们主动参与、互教互学、合作探讨。学习小组经过合理、优化地重新组合,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组间搭配力求做到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并要求各小组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待,民主平等。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二、明确任务,运用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因为“呈现问题”是合作学习的第一步。然后师生共同梳理、整合问题。这样,既给了学生明确的学习任务,又给了他们自由的内容选择和活动的空间,使学生明白怎样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把握时机,体验合作

开展合作学习,要结合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不能滥用。因为并不是所有性质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的。例如简单的学习内容,可以让学生独立学习,快速解决问题;而复杂的知识内容,则需要教师的精讲,所以合作内容的确定需要我们每一个教师慎重考虑。合作性学习可以集中大家的智慧,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和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三、评价激励,延伸合作

积极的评价,将不断增强学生参与合作的意识,也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因此,合理运用小组成员互评与自评,对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尤为有效。同时,正确的评价与被评也正是学生将来走上社会所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之一评价可以是个人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小组合作中行为表现、积极性、参与度以及学生在活动中情感、态度、能力的变化。奖励,有利于激励学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奖励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采用口头表扬、鼓掌祝贺、授予小组荣誉称号等。通过奖励使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有价值的,是能得到认可的,激发学生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开发他们的潜能,乐意为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努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技能。

总之,通过培训还懂得了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万能的钥匙,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研究,不断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第三篇:小学高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导策略

小学中高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有效指导的策略研究

[摘要]:小学中高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应发挥宏观指导作用,通过在学生自我确定主题、调查活动、整理资料、汇报成果、自我反思等一系列过程中的指导。把时空留给学生,挖掘学生的发展潜能,让学生自己去实践、去探究、成就精彩!

[关键词]: 自我发现归纳展示探究

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学生通过自身参与来了解、关注、解决身边的问题。同低年级的学生开展活动一样,中高年级提出有些问题在我们看来可能比较幼稚,没有多大意义,或许是他们根本解决不了的问题。但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学会思考并试图解决问题,让学生认识自己,关爱他人,关注世界,发展自己。因此,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仅仅学习结果,应关注学生各方面的变化而不仅仅是关心主题活动进展如何。怎样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把时间交给学生,把空间留给学生,挖掘学生的发展潜能,让综合实践活动成为学生自主探究的舞台呢?

一、主题确定,让学生自我发现

怎样选定活动主题,由谁来确定,是事关综合实践课程能否顺利实施的大事。活动主题具有现实性及可操作性,只有符合学生认识实际,切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才能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从而保证活动开展的质量,才能可持续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但小学生的研究课题不同于科学家的研究,面对众多的题目,我们究竟应该怎样确定呢?结合有关中学及我校的有关经验,我认为,小学高段采用“师生互动模式”模式,筛选题目,择能做之而为之比较合适。

1、是否结合实际,有无操作性

我们遇到过许多这样的情况:学生对宇宙、生命的问题特别多,我们要不要做呢?问题不是要不要,而是能不能。比如学生提出想知道宇宙中有多少的行星,不要说教师,就是常年搞科研的科学家至今都没有答案。这不是仅靠自主和热情、认真就能解决的。所以并不是“挖进筐里的就是菜”,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和策划者要全盘考虑活动实施的实际性,针对一些在客观条件下无法实施的我们要发挥教师的“舵手”作用,予以制止。

2、合理使用教师的指导资源

我们要认识到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教师的角色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合作者,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指挥家。我们不得不承认不管我们如何加强自身知识,终究存在着知识的局限性,我们不可能集数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等于一身。我们在尽全力帮助学生学习的同时,也应考虑主题的实施让什么样的教师指导更合适。比如音乐方面的找音乐老师、自然科学的找科学老师等,让物尽其用,发挥各自的长处,可以避免花费很多徒劳的时间、精力。

3、是否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如果说学生是一片等待开发的沃土,每一块泥土都是绿叶的根基,那么综合实践活动就是要选择符合学生最近的发展区,让这一块泥土先长出茁壮的树苗。这里的发展区的基点就是学生对这个问题的兴趣。兴趣是成功的老师,学生对问题的热情和原有知识储备是实施主题的关键。如本学期我们发现学生对环境问题比较关注,特别是对自己家乡的水环境有一定的兴趣,于是我们不失时机的提出了《家乡水资源的现状与原因分析》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自主设计并在老师的指导下修改的可行性活动方案,活动效果也较理想。由此可见在自主的基础上,可以师生互动,但课题一定要是学生的兴趣所在。

4、要充分结合本地特色,挖掘本地资源

我校是一所普通的农村中心小学,农村为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农村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应当充分体现农村特色。学生对富有本地特色的、从自己身边来的课题,研究起来更感兴趣,也更容易取得成功。如我们选择《家乡的桥文化》、《盛泽的巨变》、《家乡的野菜》等课题进行研究,就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

二、活动调查,让学生自我决定

明确围绕主题可以开展哪些活动后,便要进行初步的活动调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即使面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想法。让学生自己决定调查什么,这是承认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学生对活动调查的自我决定主要体现在:自己决定和哪些同学组成一小组;小组决定围绕主题做哪一项活动;自己决定围绕小组活动,该调查什么,搜集哪些资料;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尽量由学生自己决定,是对学生的尊重。这种尊重,不仅有利于调查活动的开展,也有利于今后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同时,这种尊重是多元的,还体现在对学生兴趣的尊重,对同学之间友情的尊重。

让学生自己决定,并不是说教师什么都不管,教师有必要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调查方法,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渗透必要的专题讲座,了解调查研究法的实施过程和基本规范、注意事项和操作要领,为学生活动奠定必要的认识基础和方法论基础。重点是指导学生制定调查研究活动计划、设计简要而较规范的调查问卷、访谈提纲、进行调查数据的整理与分析,从而提高教师指导的针对性和学生调查活动的有效性。“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众所周知的课改理念,应该堂堂正正地摆在每一个综合实践教师的心中,让教师有效的方法指导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发挥其重要的作用。在调查研究活动的指导过程中,指导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是一种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在学生开展调查研究活动的过程中,指导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如在《家乡水环境调查》中要求学生通过调查后写出本地三条河流的污染程度,有的学生不进行必要的调查就写了“严重”,而事实上有的河流经过几次的大清理,污染已不是很严重,有的人可以在河里洗菜了。

2.启迪学生的社会良知,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调查活动的主题往往是以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为主。通过调查,关注社会现实,理解人间冷暖,走进社会不同的领域和社会活动。如我们发现很多学生的浪费粮食的习惯仍很严重,我们让学生了解了我国周边国家越南、老挝发生的粮食危机,更让他们知道几年来粮食价格的上涨情况,让他们从本质上认识到浪费粮食的错误。通过对社会问题的调查研究,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因而,教师的指导要注重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精心组织调查实施过程,提高调查活动的有效性

调查活动往往要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场所。因而,指导教师应注重调查过程的有效组织,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调查过程的活动效率,使学生在真实的调查场景中获得有效的信息。如我们在《家乡的丝绸》活动中的参观“华佳丝博园”这一环节中,针对以往活动外出参观中存在的目的不明确、参观犹如走马观花、扰乱参观秩序等不良行为而造成的参观效果不理想特向学生印发了《参观须知》,同时指导老师还就本次参观的主要目的向学生作了说明,后来事实表明,这次的参观效果明显提高。

三、资料整理,让学生自我归纳

初步调查之后,学生必然会搜集到很多的资料。问题是有了资料以后,部分学生不知道该干什么,以为找到资料了,主题活动也就结束了,汇报的时候只要照着说就可以。这样一来,综合实践就成了资料的搜集,学生收获不大。实际上,当学生在通过各种方法获得这些资料时,一方面,他们有着某种想法,使他们去调查搜集这些而不是另外一些资料,至少,在他们看来,这些资料对他们的这个想法有很大的作用。因此,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当初的调查目的来对材料进行取舍。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在整个的活动过程中,某一事件对他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可以就这一点对材料进行归纳。甚至可以围绕自己的活动感受来进行材料的整理。从这一点来说,资料整理中的自我归纳是多元的,它涉及的不仅仅是活动的主题,还涵盖了活动的体验与感受等认知、态度、情感方面。如果教师将一个小组的资料整理仅仅局限于将主题活动完成,必然是对综合实践的偏离。必要时,将收集的资料、图片、监控图表、家长建议书、教师评语以及研究成果等归入档案袋。

四、活动汇报,让学生自我展现

学生在内心深处都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望。在他们的身上,都有着与别人不一样的闪光点。综合实践为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表演的机会,可以让他们将自己的优点在同学面前展现。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活动汇报方式做出限制的话,对很多学生来说,可能就是束缚,对某个学生适合的形式,在另外一个学生身上不一定适用。在《良好的饮食习惯活动成果展示与改进》活动汇报中,各个小组的汇报方式都不一样。有小品表演,有自编的绿色饮食歌曲,有自写的“保胃”散文,其中尤以小品表演居多,虽然道具都很简陋,但表演出了他们对健康生活的关注。

另外,让学生自我表现,不光是让汇报的学生来表现,教师应该通过一定形式让其他暂时不汇报的学生有表现的机会。如答辩、辩论等,可以让学生质疑小组的汇报,提出自己对该问题的看法,或提出自己在这一方面的疑问,由汇报小组解答或同学们帮助解答。这样的汇报可以说是思维、情感碰撞最激烈的时刻,学生完全是全身心的投入。可以说,让学生自我表现,使学生的个性有了生长的机会。

如果把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当做一台戏的话,教师的角色可以是编剧、顾问、配角、舞台监督。综合实践活动这台戏,归根到底是要由学生自己去“演”,并逐步做到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去策划、安排、展示,让学生充分地自主活动,全员参与,让综合实践活动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探究的舞台,舞出他们的风采,舞出他们的美丽。

[参考文献]

1、怎样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雷金超

2、小学高段开展小课题研究的实践与思考王忠华

3、怎样确定活动主题 任威

4、浅谈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作用苏黎新

第四篇:浅谈综合实践活动的家校合作策略

浅谈综合实践活动的家校合作策略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洛溪新城小学

方坚荣

[内容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打破课程与学生生活世界的隔离屏障,倡导学生走出校园,走入社会,开展广泛的社会调查及参观访问等活动,借以了解现实,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开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是缺乏独立性、活动组织能力较弱的儿童,他们的活动必须有成人陪同和监督,学校和教师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必须采取一系列的策略推动家校合作,保障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本文结合相关案例,浅谈综合实践活动的家校合作策略。

[关键词]

综合实践活动 家校合作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打破课程与学生生活世界的隔离屏障,倡导学生走出校园,走入社会,开展广泛的社会调查及参观访问等活动,借以了解现实,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开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是一群从六七岁至十一二岁的儿童,他们天真活泼,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心,但因为年龄小,他们缺乏独立性,活动组织能力较弱,他们的活动必须有成人陪同和监督。由于学校教师数量有限,活动只能寻求家长的支持与帮助,而且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也是素质教育的一贯追求。因此学校和教师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必须采取一系列的策略推动家校合作,保障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本文结合相关案例,浅谈综合实践活动的家校合作策略。

一、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前的家校合作策略

1、学校以书面形式向家长提出活动建议。

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前,学校可通过书面形式,向家长阐发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并对家长主要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1)适当关心孩子的活动开展情况,既不要包办代替,也不要不闻不问,更不要压制了孩子刚萌芽的思维火花、创新火花。

(2)家长通过即时评语记下孩子的活动足迹以及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意见或建议,并直接和学校老师联系。

2、学校分年级召开家长会进行活动动员。

在综合实践活动开始后,学校可分年级召开家长会,并为家长做专题讲座,使家长对综合实践活动有进一步的了解。

3、学校及时向家长反馈活动开展的情况。

在综合实践开展的各个阶段中,学校可在校报上逐次刊登有关学生开展活动的情况,使家长了解到活动的进展,激发家长对活动的兴趣,从而给予孩子更多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二、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家校合作策略

1、综合实践活动的家校合作,需要教师创设条件让孩子与家长交流,反馈活动成果。

一次,某班开展了主题为“探究洛溪新城食街饮食文化”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们积极响应,分小组探究各地风味饮食,对食街的店铺进行实地采访、调查,制作食谱,烹调菜肴„„一些平日不声不响的学生在这次活动中也表现得兴致勃勃。考虑到这种类型的活动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指导教师设立了活动记录本,让学生记录下每次开展活动的过程,再让家长在本子上写上评语,家长们是这样写的:

“在这次活动中,张丽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很大的提高,那天我带他们小组去食街的红灯笼湘菜馆采访,没想到平时内向文静的她,为了完成采访食客的工作,居然敢在大庭广众面前滔滔不绝,真让我高兴!”

“我原本对孩子的综合实践活动不感兴趣,认为这是不务正业。可看到平时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孩子,为了制作出美味的菜肴,居然要求我带他去市场买菜、教他炒菜,并迅速学会了我教的一道菜,我开始感受到综合实践活动对孩子的非凡意义,对综合实践活动产生了兴趣,尽我所能去配合孩子完成综合实践活动。”

“活动开展以来,我发现孩子学会了观察生活中的许多小事,学会了关心周围的人或事物,那种独生子女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也逐渐淡化了。”

“综合实践活动让孩子学会思考,让孩子更热爱生活。”

“孩子的摄影技术、绘画能力、写作能力,都在活动中得以提高,让我欣慰!”

家长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认同,是促进家校合作,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必要前提,有了家长的支持和监督,活动才得以顺利进行。

2、综合实践活动的家校合作,要让家长在参与中体验孩子的成长,促进亲子关系。

针对需要外出活动的小组,教师应该联系学生家长,让有空的家长在双休日能抽时间陪同自己的孩子一起去活动,借此更深入地了解综合实践活动和孩子们在活动中所发生的变化。

五年级某班一个小组正在进行“请到我的家乡来——名称广州”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小杨负责的是查找广州的西汉南越王墓、六榕寺、镇海楼、陈家祠几大古迹的资料,他打算周末去这几大古迹实地考察,拍摄一些照片给同学看。考虑到小杨的出行安全问题,指导教师给小杨的妈妈打电话,希望她如果有空就陪小杨一起去,家长应允了。后来杨妈妈告诉老师,小杨在去之前还上网查看地图,根据各景点距离的远近设计了一番路线,他设计好早上先在地铁三号线夏滘站乘车到客村站换二号线,到达越秀公园站后,先参观镇海楼后再去对面的西汉南越王墓餐馆,参观完毕后在中国大酒店附近的麦当劳用过午餐,打车或步行至中山六路附近的六榕寺参观,再前往公园前地铁站乘车到陈家祠参观。整个参观路线安排得有条不紊,顺利完成了考察活动。杨妈妈在在小杨的活动记录本中的评语是这样写的:“我感受到了他的独立能力,他开始对许多事物有自己的见解和想法,真棒!这次活动也是一次独特的亲子活动,使我与儿子的感情更加融洽。”

3、综合实践活动的家校合作,要让家长在亲身实践中与孩子一起成长,增长知识。

在活动中,教师们意识到家长们已逐步重视家庭教育的功能,但对家庭生活本身所蕴含的教育价值却认识不深。于是,很多教师启发学生让家长帮助自己从家庭生活中寻找问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以此促进家长与学生共同思考家庭生活中的探究题材。

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发现了很多有价值的课题,如某校四年级一个班开展了“营养早餐知多少”的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一个班开展了“吸烟的危害”的综合实践活动,六年级一个班开展了“小手牵大手,文明大家守”的综合实践活动,这些活动的主题都是学生这家长共同思考发掘出来的探究题材。

在对孩子的指导中家长也增长了知识,并开始慢慢注意了解孩子的思想,努力为孩子营造健康的家庭生活氛围。如一个家长参与“吸烟的危害”主题活动后这样写评语:“没想到孩子们对大人吸烟这么反感,吸烟的害处真多,为了给孩子创造健康舒适的家庭生活环境,我以后要把烟戒掉!”

综而概之,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没有家长的理解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将举步维艰。教师要发挥自己的能力,促进综合实践活动的家校合作,使家长在参与并亲身实践中由学校教育的旁观者转变为一个合作者,转变为教师的教学伙伴。这种转变起始于教师与家长的共同目标和相互理解,教师只有以平等的姿态与家长展开丰富、持续的对话,才能寻找到二者彼此理解与合作的关键点,开辟综合实践活动家校合作一片广阔的教育天地。

第五篇: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与实践研究

《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与实践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纲要(试行)》中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不能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教学,学生的积极情感得不到体验,意志品质得不到体现,各种层次的学生也因自身素质不同,很难得到充分的全面发展,这样的教学模式直接影响着有个性有特长学生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许多教师大多着眼于如何使学生对知识与技能学得更多更好,如何促进与之相应的个体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却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体社会化发展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都十分强调要让学生自主学习,但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几乎所有的教学过程都发生在学生群体人际互动的环境之中,因此重视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的相互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流思潮之一,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学会接受一个共同目标,并朝着这个目标去行动;学会与别人相处,敢于表现自我,并能虚心学习;学会处理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利益,学会合理分工,有序行动;善于自立。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合作学习的重要理论基础。该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的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不单是知识由外向内的转移和传递,更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学生们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并成为其中一员。

在教育理论界,人们提出教育的交往起源说和交往的本质论认为“交往是人与人之间共同活动中的需要,在交往中得到发展”。我国古代教学理论中也指出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等等,这都说明相互合作、交流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我们教学中应当充分体现这一特点,顺应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使学生在“学会学习”,“学会生存”的同时,“学会合作”。

在一个合作性的集体中,具有不同智慧水平,不同知识结构、不同思维方式的成员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交流的撞击中,产生新的认识,上升到创新的水平,用集体的力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合作学习正是在充分借鉴集体动力理论的前提下,形成和发展了自己的理论思想。

合作学习理论的概念并不难理解,但是有效地实施合作学习,把强调竞争性学习和个人化学习的课堂转到以合作学习为主流的课堂上来,并非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合作的方式也要因具体的情况具体的确定。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1.研究目标:

通过研究,转变教师教育观念,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改革呆板、沉闷的教学,探索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总结出新的、更有实效的教学方法,为师生减轻不必要的负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真正推进课程改革。

2.研究内容:

(1)小组合作学习中科学分组的研究;(2)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指导策略研究;(3)小组合作学习中师生、生生关系研究;

(4)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研究(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讨论问题——合作解决问题);

(5)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四、课题研究应遵循的原则

1.全体性原则:在研究中应立足于全体学生的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2.自主性原则:在研究中应着眼于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提高,着力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

3.实践性原则: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必须通过实践活动在反复的训练中才能得以提高。

4.合作性原则:就是要让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构成一个学习整体,为完成共同的任务开展互助性合作学习。

五、课题研究方法

1.调查法:通过问卷、访谈和课堂观察等相关调查,进行结果统计分析,弄清目前小组合作学习,尤其是各学科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的真实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诊断原因,寻求矫正对策,指导研究活动。

2.比较法:边行动、边研究,边比较,在小组合作评价实际操作中比较不同评价方式,不同评价时间、地点,不同评价强度,同一评价对不同评价对象等对评价效果的影响,筛选最佳评价标准和机制,努力发挥评价的正向功能,追求评价的最佳效果。

3.文献资料法:广泛收集与课题研究相关的国内外理论与信息、资料,分析研究新课改理念指导下的学习方式的改变情况,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借鉴,用他山之石来拓展研究视野,优化评价过程。

4.个案研究法:搜集、研究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特殊性的评价对象和案例,对某一小组(或个体)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表现出来的特殊状况进行跟踪评价分析,并概括、提炼出其中对评价其他群体或个体具有指导和启发意义的信息,用以指导评价研究和评价实践。

5.量表评价法: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制定出小组合作学习发展性评价的量表,评价主体在听课、观察的过程中,对被评对象(含自己)进行打分的评价,根据量表上的所陈述的各项评价指标,并不断完善和发展评价标准和机制。

六、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1.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是课题研究推进的前提条件。学校通过强化教师学习,加大宣传力度等,力促教师形成新时代课程改革所需要的教育理念,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组织学习与培训,按课题进展要求为研究教师创造学习提高的相关条件;不断提高研究者的理论和实践水平。

3.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建立健全组织和制度,形成积极向上的研究队伍,学校在评优评先等方面向优秀的实验教师倾斜。

4.围绕课题研究,聘请专家引领,并经常组织研究活动辅导和学术研究活动,切实提高研究质量和研究水平;5.指导小组成员每周深入实验班的听课、评课,及时向教研室和年段分管领导反馈实验情况,并在年段会、教研活动会上向所在年段、教研组教师通报实验的现状,广泛收集教师意见,让全体教师为课题的推进出谋划策。学校每月组织一次阶段性研讨会,对课题研究进行交流、小结与反思,做到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不断调控改进研究工作。

6.编辑小组合作学习的学案,实验教师通过学案去指导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堂合作交流,并完成探究性学习任务。

七、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和指导小组成员 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组 长:周明乾 副组长:万 雄

成 员:任意宏 刘勇 周光明 万鹏 龚德林 李进 李国相 课题研究指导小组成员

周明乾、万雄、任意宏、刘勇、周光明、王彦军、王爽、敖金材、方敏、金芳

八、课题研究实验班级和实验教师 实验班级:一年级到八年级

实验学科: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物理学科

实验教师:实验班级实验学科的任教教师

九、课题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10年10月——2010年11月)。课题研究的前期论证,确定课题研究内容,查阅文献资料,制定实施方案。

2.具体实施阶段(2010年12月——2012年元月)。启动实施,开展研究,不断总结,形成阶段性小结。

3.总结鉴定阶段(2012年元月——2012年3月)。分析整理资料,撰写结题报告,敬请专家评测指导。

成果推广(2012年3月后):在全乡学校所有班级中推广合作学习的成功经验,扩大实验班级范围,最终达到全乡参与的目标。

十、课题研究的成果及呈现方式

1.课题研究报告(含调查报告)、论文等。

2.建构一套“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标准和机制”。3.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的系列案例、光盘、图片等。4.课题研究成果集。5.具操作性的典型案例集。

6.真实有效的记录学生发展过程的资料。

附:2010—2011学第一学期实施计划

2010年10月:确定实验班级和实验教师,课题研究的启动动员,组织学习课题相关理论,提出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和学生评价的基本要求。实验教师收集小组合作学习的相关资料,为实验的实施做好准备。(其中:学校向实验教师发放学习材料和召开实验教师培训活动)

2010年11月中旬前:各实验班级进行学生科学分组,教师对学生进行动员、宣传,提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基本要求,并进行小组合作教学的初步尝试。

2010年11月开始底:课题研究指导小组的成员听取实验班教师的课,收集实验教师的意见,形成文字材料,将实验开始期存在的问题反馈分管领导、教研室,教研组长,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

2010年12月底:召开第一次课题研究教师的交流、研讨会,领导小组成员、指导小组成员、实验教师参加会议。

2010年12月以后:针对第一次研讨活动所提出的改进策略,实验班教师加大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力度,指导小组的成员加大听课力度。召开半期小结会议

2011年1月份:进行学期小结,完成阶段性小结报告。通过比较法,分析比较实验班和非实验班的学生成绩,实验班和非实验班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班级班风建设情况。

有效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追求实效性的教学形式,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它的目的是为学生创造更宽松和宽容的学习环境,把小组的不同思想进行优化整合,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同的成果,以群体智慧来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有效的合作学习对学生的智力、情感以及培养社会合作精神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由于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本身蕴涵的现代教学理论和精神所在缺乏研究性学习,趋于形式,未能深入把握小组合作学习和学生主体性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因而带来实践中的盲目性,导致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诸多问题。

一、小组合作学习效能低下的原因分析

导致学习效能低下的原因主要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1.教师方面

(1)教师角色没有转换,教学观念比较陈旧,教学力式不适应小组合作学习

在环境上建构了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但是教师依然在讲台上按原有讲授方式在教授,学生依旧在“各行其是”,小组合作学习便成了一种摆没,花架子,最终失去了其功能。

(2)教师教学策略简单,影响了合怍学习的内聚力

以往的教学模式是由教师一人自编、自导、自演,学生是听众,即便学生参与发言也是完全被教师牵着鼻子在教师设计好的轨道上走,大大阻碍了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勇于质疑的学习品质的养成和创新思维的发展。小组合作学习中,由于教师教学机智不足,教学准备不足,课前课堂预测不足,使得很多教师普遍采用小组讨论合作,但教学方式仍没变,花大价钱买的新布料,做的还是旧款式,效果不大。

(3)缺乏教学智慧,未开发学习工县,不能满足小组合作学习需要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事先没有生成可供小组学习者讨论与交流的问题,既没有明确的、有价值的主题,也没有“问题单”或“问题生成单”来引领。仅关注小组讨论和代表展示,更主要的是缺乏任务驱动的内容、方式和时问的分配和设置。

(4)学生分组不够合理,未建立合作学习机制,组内管理自由松散

有的教师随意指定几个学生组成合作学习小组;有的教师一味按学生水平分组,公平竞争失去基础;有的教师一味地让学生自由组合,且美其名日:“给学生选择学习伙伴的权利。”其主要表现为组长由教师临时指定,没有建立合作规章或“公约”,未明确组长的职责,也未明确组员的分工与职责。在小组合作学习时,组长、组员不知所措,组员观望和等待,其结果是各行其是,合作学习难以进行。

(5)小组内没有建立多元评价体系,随意化现象严重

教师依然关注少数个体学生评价,忽视小组整体评价;依旧注重学习成果评价,忽视小组合作学习意识、合作学习方法、合作学习技能、合作学习过程评价;仍然重视课堂随机评价,忽视即时评价与过程评价的结合;仍旧那么注重外在行为评价,忽视学生心灵评价。

(6)生成问题质量低,讨论内容简单化,没有讨论价值

很多布置给学生讨论的内容过于简单,没有讨论价值,合作学习没有素材。课堂看似热闹,但缺乏讨论、研究、交流的价值。虽然有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但是学习过程缺乏内涵,其结果是影响了小组合作学习效能。

(7)缺乏独立思考的过程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老师的问题提出后马上让学生小组讨论,课堂一片喧哗。但教师却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没有给以有效的指导和监控。大部分学生还没有进行独立思考,其他同学己经说出了答案或教师草草收场,全体成员的所获是靠别人喂给自己的,学生的个性思维得不到发展。

2.学生方面

(1)学生合作意识差,缺乏合作的内在需求

其突出表现是:有的善于表现的学习优秀学生“以我为中心”独霸话语权,不知尊重他人只关注自己展示,不倾听,不配合,甚至出言伤人,引发矛盾;不顾小组存在只表现自己见解,不顾全大局,不顾同学感受。有的学习表脱差的学生消极退缩,不论讨论如何激烈,总是呆坐观望;即使轮到他参与,仍然是推委推托,消极应对。还有的学生依赖学习表现好的学生,“搭车”现象突出。有的只顾组内讨论,过于喧哗,干扰他组,影响合作质量。

(2)学生不知合作方法,缺乏合作的基本技能

由于许多小组合作学习,缺乏合作学习“公约”和规范,只顾形式,不顾实质,导致怪象多多,效能低下。其主要表现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各说各的,各做各的,各不顾各的“ 放羊”现象,组员七嘴八舌,凑热闹,瞎起哄,不知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有的不能耐心等别人把话说完便大声插嘴、抢话;有的不能相互帮助、纠错、补充;有的在展示小组学习成果时,仍表达自己意见,难以完成小组合作学习任务。

(3)小组划分不均衡和组内分工不明确

走进中小学课堂,教师大都采用分组的形式,按座就近组合、或自由结伴组合,这违背了小组合作的组建原则,不利于合作的和谐进行,学习效果自然大受影响。还有的将小组合作理解为小组讨论。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教学场面:讨沦时,学生各说各的,有的学生不善于独立思考,不善于互相配合,不善于尊重别人的意见,也不善于做必要的妥协。学生讨论后,教师依次听取汇报,汇毕完毕,活动便宣告结束。

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能的有效策略

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教师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往在是机械照搬罔外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与方法,缺乏与教学实际相结合的研究过程,其结果是没有实施多长时间就宣告失败和终止研究。笔者认为。建构高效能的具有学习共同体特征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仪要遵循小组合作学习的原则和要求,而且要符合学习共同体的性质和特征。所以,在具体行动策略上,应采取如下有效策略。

1.教师必须加强学习新课程教学理念

新课程要求:“课程必须基于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一生发展。”教师应该把学习、探索和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充当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师要学会倾听、谈话和沟通,从而更加了解学生的需要。因为,只有更好的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才能够“因材施教”,找到更恰当的教育方法;才能有针对性的安排学习内容、合作者的组合形式等等。这样才可能使课堂的多种学习要素有机整合成为一种动态的有效课堂。

2.均衡的小组划分和明确的组内分工

在划分小组过程中,教师既要考虑学生的性别、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个性特长等因素,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愿望。教师既不能完全包办,也不能放任自流。教师要最大程度上保证每个小组的实力相当,达到能力互补,性别互补,性格互补。另一方面,小组的划分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应该适时调整和改换各小组成员,以避免学生在合作能力的形成上的思维定势以及避免各小组之问产生恶性竞争和小团体冲突。

教师应指导学生明确小组内成员的责任分工,明确个人的责任。在小组学习中,每个小组配有小组长、记录员、发言人、维纪员。小组长承担小组各成员的分工,组织开展学习活动的任务,指导和培训小组长主持小组学习的方法,如发言离题的同学,小组长要给予提醒,违纪的要能给予批评:记录员承担记录小组各成员意见的任务:发言人在小组学习讨论达成一致意见时代表本组阐明见解;维纪员负责控制小组噪音,维持小组纪律,协调讨论和交流的进行。激励机制和奖惩机制可以通过小组得分来量化管理,使小组成员充分意识到:小组的综合实力是取得胜利的关键,任何一个成员的表现都与小组息息相关。

3.处理好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关系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关系。强调“合作”并不意味着不需要独立思考。在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做给不爱动脑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对提高这部分人的学习是有帮助的。只有在自己形成了独有的思考之后,才可能进行与他人的有效交流,“合作学习”才能得到实施。否则只能泯灭个性思考的“火花”,滋长部分学生的依赖心理。教师在课堂中应当在准备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前,给予每一个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只有在他们的“思考”有了初步的成果后,才进行交流。

4.建立健全评价机制策略 创建以学习共同体为主的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引进多元评价机制,落实各层级的学习责任,体现生生是“主体”、生生是“代表”、生生有“责任”的学习理念,使学生学习责任化、评价多元化,确保新型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效能。(1)健全“五级”学习评价机制,全面落实学习责任

对每位成员的学习有同伴评价、学科长评价、小组长评价,还有班级学科代表评价,再加上学科教师评价,实现“五级”学习评价,监督和保障每位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以课文阅读情况评价为例,评价A同学的阅读情况,就有他的学习同伴、小组内语文学科长、小组长、班级语文科代表和学科教师等五个评价主体实施效果评价。这种做法,有利于明确小组成员彼此之间的学习责任、角色与职责,能够落实小组合作学习成员的学习责任,建立一种学习责任“牵制”的有效评价系统。

(2)建立小组合作学习“公约”,引进激励机制,培养合作交往意识和小组合作学习技能

“公约”是学生和教师所遵循的法则和要求,与全体学生共同商议后形成,主要对学生如何积极参与、如何生生互动、如何师生交往等方面作出基本规范和要求,并要求如何参与、互动、交往能够有效提高学习效能。要研究多样化评价方法,激活学生学习内因,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发展需要。要采用即时评价、同伴评价、小组评价,做到课堂学习的随机评价与定期评价相结合;小组自我评价与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小组成员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加深对合作学习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技能。教师要精心设置情境,使学习任务或活动任务真正具有合作性,即单独的学生依靠个人的力量无法完成;或是依靠学生认同的集体奖励激发其合作动机。使学生由“要我合作”变为“我要合作”。让学生学会帮助、学会合作、学会倾听、学会展示。

(3)引进“契约”学习评价机制,照顾学习表现差的学生,缩小学生差异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具有鲜明个性的完整的个体,在心理、生理、习惯、能力等方面都仔在很大差异。在每个班级中,都仔在一定数量的学习表现较差的学生,对于这部分学生,我们要精心呵护和格外关注,要采用个性化指导方案,与他们建立朋友式关系,在适当时机与他们签定学习“契约”,让他们在有限时间内补上所缺知识内容,让他们树立信心,跟上全班“队伍”,逐步缩小全班同学的学习差异。

(4)学习成绩评价以小组为单位评价,维护“差生”尊严,发扬合作学习精神

小组评价有利于维护小组尊严,培养合作精神,促使每位成员为团队荣誉而努力。小组评价不仅应包括对小组合作结果的评价.更应包括对小组合作过程的评价。为保证组间竞争的公平性,合作结果评价既可由教师评价,也可以由学生小组讨论后产生。可以根据合作“公约”制作小组问评表格,使小组自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作出更加客观、公正、合理的评价,激励小组更加振奋精神,争取更大的进步和成就。

3.问题生成策略

情境化问题设计是有效推动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是开展合作交流、动手实践、问题探究价值的基石。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教学模式,以问题为主线,以问题解决为途径,始终让学生在问题生成、问题解决过程中进行有效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中不采用问题教学模式,学生就像“拔河”没有绳子,即使有科学的合作“公约”和制度,也难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秩序和质量,所以,问题生成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个主要策略,也是一个关键环节。

(1)使用“问题生成表”,引导学生自主生成问题

对于“问题生成表”的内容设计,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和理解水平可采用不同的设置方式。对低年级学生要设置内容详细、便于操作的问题;对于高年级学生要设置内容相对复杂、需要深度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要从概念性问题、原理性问题、习题性问题和拓展性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逐步指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要求学生通过深度学习后,对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填入“问题生成表”,以备小组讨论解决或生成小组问题。

(2)小组讨论生成问题,填写“小组问题生成表”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当学生个体在小组长引导下,生成问题后,要组织组内成员讨论和交流,对简单问题可在小组内讨论解决,在有限时间内对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填入“小组问题生成表”,以备小组之间讨论解决或生成班级问题。

(3)小组展示生成问题,引发小组之间的讨论与交流,生成高质量问题 小组展示问题可以按传统小组合作学习组织方式,由发言人代表小组来参加讨论和交流,发表小组生成的一致性意见,最后生成班级共性问题。对全班生成的共性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有效指导,一方面引导学生使问题引向深入,指向高质量问题;另一方面教师要给予帮助性解决问题策略。

4.问题训练策略

问题训练是对文本所含问题进行操作性训练,目的是在单位时间内提高学生的有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问题训练既可以设置小组训练问题,也可以设计成面向学生个体的训练问题。问题训练不仅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策略,也是一个重要环节,或者说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阶段或重要组成部分。

(1)科学设计“问题训练单”

“问题训练单”内容是由教师根据课程标准、考试大纲以及学生所困惑的共同问题(也可以根据学生认知水平进行预测)进行精心设计。在教学没计时作为主要内容进行设计和编排,训练时间、训练量、训练难度要根据学生能力适当把握。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选择恰当时间及时“投放”给学生,每个小组在小组长和学科长指导下,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尽量提高准确率和合格率。

(2)课前小组生成“问题训练单”

“问题训练单”的设计任务,可以交给小组来生成,鼓励学生通过认真而系统的结构化预习后,大胆地生成有效的训练问题内容。生成时间和方式可以多样化和灵活化,既可以在课前生成,也可以在自习课,还可以在问题解决课生成。课前生成的问题训练内容要统一设计成纸质文本,将在课堂上生成的小组训练问题展现在黑板上,以便全班同学学习和训练。

(3)强化单位时问内训练速度,提高单位时间内的训练质量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论对纸质“问题训练单”,还是电子文本“问题训练单”,或者是其他形式的“问题训练单”,都要对学生进行训练方法指导,如何有效回顾知识,如何快速实现知识迁移,如何有效思考问题,如何作出快速反应,如何提高书写、计算水平等,在学习实践中,逐渐提高所有学生在单位时间内的训练速度,提高单位时问内的训练质量,全而提高全体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4)小组展示训练问题,引发小组之间的竞争与评价,探究科学答案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小组问题训练展示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这个环节是指各个小组在单位时间内进行训练后,将训练结果进行展示。要遵循精练、简要、不重复的原则,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描述性展示。不论是问题解决成功的展示,还是问题解决失败的展示,都要让学生或小组在问题展示中得到体验学习。

5.关注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

尊重每个学生的教育观念,是把每个学生都当作一个有血、有肉、有独立人格、独特价值和潜能的人。课堂上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最适合的发展。在分组时,要把学困生分配到每个小组中,以优带差,以优助差。在教学设计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倾向,尽可能让所有学生都有能力参与,为此学习任务可分割为不同层次的小任务,以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够为完成学习任务做 出贡献。同时,教师要学会等待、学会宽容,允许学生用不同的速度和不同的思考方式学习。

7.做好捕捉和策划工作

一方面,小组进行合作讨论时,教师应该以听、看和思考为主,在了解的基础上策划:下一步的教学工作应该做哪些调整,哪些问题需要全班讨论和强调,哪些小组讨论离了题,学生讨论时出现的新问题应该怎样加以引导和设计,学在交流时闪现的创新意识和独特见解应该怎样给予欣赏和利用等等,另一方面,教师要主动走到学生中间去,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有的小组讨论完全离题或无起色时给予相应的引导和指点,对一般的讨论善于捕捉重点和注意点,并不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教师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基本要求

一、明确目标:教师要向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告诉学生评价的标准是什么,使学生明白怎样完成学习任务。

二、科学分组:做好学生培训工作,明确各组员的职责,并能履行职责。

三、认真备课: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要优选和具体分解合作学习的内容,课堂教学要灵活多样;认真制定学案,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四、创设氛围:教师要创设合作学习的氛围,使学生产生想要合作的动机,激发学生强烈的合作欲望。

五、把握难度:合理把握训练时间、训练量、训练难度,学生讨论的问题要有思考性、启发性、探索性,避免走过场。

六、培养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思考、学生发言、学生欣赏、学会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七、巡视指导: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在组间巡视,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引导。

八、引导思考: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深入思考,鼓励每位成员积极参与,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九、调控秩序:调控好课堂秩序,控制好小组讨论的音量、时间、参与面,各教学环节要紧凑、有序。

十、完善评价:做好合作学习的过程性评价,评价以小组为单位,注意维护学困生的尊严,并适时做好当堂检测评价。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基本要求

1.分工:小组长负责小组学习过程的组织工作,小组成员能够履行各自的职责,听从老师和小组长指挥。

2.倾听:专心听同学发言,不要随意打断他人发言,边听边想,记住值得肯定的要点,听出彼此不一致的地方。3.发言:独立思考后再发言,发言要先举手,围绕中心问题,言简意赅,耐心解释,以理服人。说话声音控制要合理,听(看)到讨论停止的命令要迅速保持安静。

4.评论:在评论的时候态度要诚恳,先肯定对方意见正确的一面,再指出错误的一面,然后更正或补充。评价自己时要评出自己的错误所在,并指出努力方向。

5.议论:根据学习任务积极提出自己的设想,汇总自己和别人的看法及理由,及时进行提炼概括。

6.互助:虚心、主动请教同学,并对别人的帮助表示感谢。帮助同学时,要向同学说清问题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不说讽刺、嘲笑、挖苦一类的话,不伤害同学的自尊心。

7.团结:要有团结协作精神,集体荣誉感强。

8.坐姿:听课时,坐姿要端正,老师在讲台讲课时面朝黑板。

合作技能“七字诀”

(一)(第一阶段)小组合作欢乐多,你说我说收获多。

明确任务再分工,有序合作很关键。

独立思考很重要,主动参与勤动脑。

依次表达音要轻,说话完整扣主题。

倾听发言要专心,边听边想边思考。

肯定别人有诚意,思量之后提建议。

反思自己要在先,比较借鉴有进步。

大胆设想共献策,服从集体留个性。

全体同学齐努力,各个问题被解决。

合作技能“七字诀”

(二)(第二阶段)

听取发言要专心,注视对方动脑筋。

说明紧紧扣中心,有根有据说得清。

求助别人要有礼,得到帮助表谢意。

反思自己有勇气,肯定别人得诚心。

自控守纪勿喧哗,依次发言从多数。

帮助同学要热情,耐心周到把难除。

说服别人把理表,态度诚恳不嘲笑。

建议大胆有设想,人人献策大步闯。

协调组员共商量,指正让步齐向上。

合作技能“七字诀”

(三)(第三阶段)

听取发言不插嘴,分析比较求领会。

说明理由要充分,启发大家同思考。

求助别人要诚心,注视对方稍欠身。

反思敢于承认错,肯定别人学着做。

自控发言尽量轻,服从集体留个性。

帮助同学要主动,诲人不倦情谊浓。

说服旁人先肯定,语气婉转少批评。

建议之前多思量,分工合作效果好。

协调彼此求默契,交往合作争第一。

小组合作技能公约

学科话语要养成,表达精练扣中心 学会倾听不插嘴,注视对方负责任 支持对方露微笑,点头称赞多鼓励 帮助他人双进步,话语幽默多激励 求助同学要真诚,得到指导要谢谢 帮助同伴有热情,诲人不倦解疑难 反思自己要全面,诚实认错学榜样

提出建议多动脑,积极创新献策略 自控守约听安排,融入团队显特色 合作沟通求大同,交往合作力发展

合作学习公约

结构自学奠基础,互学互导同进步。同伴互助齐参与,训练评价争优先。研究讨论共学习,合作学习出成果。人人发言机会等,掌握学法求效益。

下载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合作的指导策略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合作的指导策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与实践研究方案

    《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与实践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纲要(试行)》中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

    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导材料

    综合实践活动社区服务——教师指导材料登封市嵩阳中学 郑丰鸽 2014年2月 综合实践活动社区服务教师指导参考: 1.《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 2.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

    教师如何指导综合实践活动

    教师如何指导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课程有三大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和展示阶段。每一阶段,学生都应自主参与。为了更好地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挥他们的动手能力、独特风......

    综合实践活动—课外阅读指导

    综合实践活动—课外阅读指导 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又具有很强的社会性。也就是说,单靠课堂四十五分钟的阅读训练是远......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文章

    走入社会,贴近历史 ——浅谈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经验与感受 贵阳市民族中学 王义兰 人教版历史新教材从去年投入使用以来,教师们普遍反映比以前的教材更接近于高考,理论......

    综合实践活动小组资料册目录

    综合实践活动小组资料册目录1、 2、 3、 4、 5、 6、 7、 8、 9、 封面 小组全家福 小组成员名单 小组活动方案 校内校外辅导教师聘书 小组成员调查计划 小组成员第一阶段小......

    学生小组综合实践活动报告

    课题名称:关于部分家长管理青少年上网的调查和研究 研究时间:2015年10-11月 主要相关知识:问卷调查,突击访问,谈访研究 学校:野鸡坨镇丁庄子初级中学 班级:八年级(2)班 指导老师:王秋......

    高效小组合作策略研究[范文大全]

    高效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研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越来越受到青睐。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教学模式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表面上看好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