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预防腐败工作中的风险防范管理
预防腐败工作中的风险防范管理
历史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或社会处于经济、政治或社会转型时期,腐败往往也会急剧增加。1978年以来,我国经历了一个包括经济转型、社会转型、政治转型和开放转型在内的四大转型时期。在这一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涉及面最广的转型过程中,由于制度变迁本身的特性,必然会出现一些制度上的真空和漏洞,从而为腐败的出现和蔓延提供机会。当前,工商机关正在开展的学习《廉政准则》活动,对工商机关的反腐倡廉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丰富而深刻的学习实践活动,使我们有条件以更开阔的视野、从更深的层次去研究如何进一步完善工商机关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拓展新的工作领域,推出新的反腐倡廉举措。
一、廉政风险的客观存在。
廉政风险主要发生在行使行政权力、分配公共资源过程中,包括行使行政审批权、行政处罚权、队伍管理权等。
1、在行政审批上,其廉政风险的表现主要是:对于申请的审批事项,收受好处,不该办的办了;该办的没有好处不办;或是该办的办了,但办完了接受好处。有的领导干部违规不正当干预,暗箱操作。
2、在执法办案上,主要表现有:一是在案源的处理上,瞒案不报,在办案过程中“铲案”;二是在调查取证中,不按规定调查取证,证据不全、不准。单独取证,私自会见当事人,更为严重的是通风报信。三是违规实施强制措施,或该实施不实施。四是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把握上,滥用裁量权,一般来说是大案做小。五是随意确定处罚,违反程序,领导个人说了算。六是违规处理暂扣物资或罚没物品。
3、在停收“两费”以后,出现新的情况,主要是利用企业注册或年检之机搭车收费,强拉赞助、搞摊派,以及随意处罚,一般是小案做大,搞“堤外损失堤内补”。挤占挪用学会、协会会费等费用。
4、在队伍管理上,主要是在选拔任用干部、资金分配、设备物资采购管理、工程项目建设等工作中的违规违纪行为。当前值得重视的一个情况是,有些工商干部与监管服务对象,包括中介组织人员的关系不正常。由一般的吃吃喝喝,到提供高消费娱乐活动,甚至发展到权钱交易、受贿索贿。工商机关工作人员为了履行职责,必然要和监管服务对象进行工作联系,但绝不能由正常的工作关系演变为私人之间的利益关系。
二、在改革创新中探索预防腐败工作
1、排查廉政风险,这主要是完成“预”的工作。
一般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从行政管理事项、业务工作流程等方面,逐一排查廉政风险点,按风险发生几率或危害损失程度确定风险等级,经组织严格审核把关后,将风险点登记汇总,在一定范围内公示。
2、制定防控措施,这主要是完成“防”的工作。
围绕排查确定的各类风险点和风险等级,有针对性地提出并推进防控措施,着力形成以岗位为点、以程序为线、以制度为面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
3、加强监督管理。根据权力运行的风险内容和不同等级,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负责,这是“防”能够落实到位的保证。
对廉政风险等级较高的权力,在单位分管领导直接管理的基础上,由单位主要领导负责;对廉政风险等级一般的权力,在处室领导直接管理的基础上,由单位分管领导负责;对廉政风险较低的权力,由处室领导直接管理和负责。坚持把党内监督与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政府专门机关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有机结合,整合监督资源,实施有效监督管理。
三、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实践的理性思考
1、只有实现自律与他律有机统一,才能提高群防群控综合效益。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把查准找全和监控管理好风险点作为重点,引导工商干部结合自己的工作和思想实际,通过自己找、领导提、群众帮和集体定等多种形式,认真分析并找出个人在岗位职责、思想道德和外部环境等方面存在或潜在的风险及其表现,同时组织查找单位、部门、行业风险,这就把广大工商干部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人人查找风险,人人公开风险,人人制定措施,人人参与监督,形成全机关共同参与反腐倡廉建设的良好局面。通过查找风险点,也使监督对象从被动变为主动、由客体转为主体,提高了工商干部的风险意识,拓宽了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同级之间的监督渠道,有效加强了党风廉政建设的群众基础。
2、只有实现监督与管理的有机统一,才能使预防腐败工作内容更加丰富。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把风险防范作为监控对象,按照计划、执行、考核、修正四个阶段的工作程序,实行过程化管理。对岗位职责风险点的查找和制度建设,贯穿于权力运行的全过程,通过制定相应的工作措施,围绕排查确定的各类风险点和风险等级,有针对性地提出并实施防控措施,确保权力运行到哪里,风险防范措施就跟进到哪里,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处就落实到哪里。这样,风险点找得准不准,措施订得严不严,落实情况好不好,每个环节都纳入了监督管理的范围,可以随时纠错补漏,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工作领域。
3、只有实现防范与业务的有机统一,“以廉促政”的联动效应才能进一步增强。廉政风险具体的职务和岗位密切相关,涉及权力运行的每一个环节。做好预防腐败工作,必须把廉政风险防范与各部门各单位的业务工作结合起来,与各个岗位职责结合起来。廉政风险防范管理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以各个单位各项具体工作为切入点,一方面通过查找工作中的廉政风险点,通过制定防范措施,落实到每一个岗位每一个人,责任清楚,目标明确,使预防腐败工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另一方面通过对制定预防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形成对风险防范工作的评价,不仅促进了反腐倡廉建设,也推动业务工作不断改进,产生了“以廉促政”的联动效应。
4、只有实现继承与创新有机统一,纪检监察的工作领域才能进一步拓展。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明确和细化了各项任务,对工作的各个环节均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操作办法,便于实施和考核,初步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制推进落实制度。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对反腐倡廉建设的创新具有示范作用,使纪检监察干部进一步解放了思想,拓宽了工作思路,提高了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特别是对各类廉政风险进行逐一排查并建立台账,为基层纪检监察组织有效开展预防腐败工作提供了工作平台,增强了基层纪检监察干部的岗位认同感,基层纪检监察工作“从幕后走到了前台”,干部的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明显提高,工作状态焕然一新。
第二篇:澳大利亚运用风险管理预防腐败
澳大利亚运用风险管理预防腐败、在2010 年国际知名反腐组织“透明国际”发布的“2010 年全球清廉指数排行榜”上,澳大利亚位列第八。作为世界上最廉洁的国家之一,澳大利亚十分重视采取风险管理的办法预防腐败。
采用项目化的管理方法
澳大利亚各部门预防腐败一般会设置一个反腐败项目,主要包括如何防止腐败、如何发现腐败、如何调查腐败、如何报告四部分内容。对反腐败项目主要采取风险管理的办法。
第一步是分析本部门哪里有腐败风险。第二步是评估风险。对风险可能造成的后果、可能性进行估测,根据评估结果将各种风险排队,查找哪些环节更容易产生腐败。第三步是控制风险。根据各个环节腐败风险的大小制定反腐败控制计划,明确谁来管理,责任在哪个部门,列出完善制度的时间表。计划里必须把花多少人力、物力的具体数字和具体措施写清楚。此外,还要明确涉及多少金额的腐败问题必须报告警察,或者罚款、降职、撤职等。每个部门都有一个办公室专门负责。但由于专业性较强,各部门通常会把评估风险、制定腐败控制计划交给专家去做。第四步是每个部门的审计委员会通过内部审计或其他方法发现腐败问题如果需要调查,可以由本部门查,也可以请警察查。第五步是每个部门每年要向议会公共会计与审计联合委员会报告反腐败情况,包括查办了多少案件,谁负责调查,结果如何,损失多少钱,追回多少钱,犯罪人的类别和数量,花费多少人力、物力去预防腐败等。此外,审计部门每年还要对各部门的反腐败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抽检。
严控财政资金使用风险
为了防范财政资金使用中的风险,澳大利亚对部门预算的执行非常严格。政府制定部门预算一般要提前半年。预算经众议院、参议院通过后,就形成了总预算报告。预算报告一经形成,就成为法律,不得修改。如果一些部门需要增加或删减项目,可以在每年11 月份进行修改,但整个修改程序与做预算的程序是一致的。
澳大利亚高度重视对政府投资廉政风险的防控,主要由议会加强对政府投资的制约。法律规定,超过600 万澳元的投资必须经议会具体讨论。议会关注的重点不是固定资产投资本身,而在于投资能有什么贡献。比如,造房子或办公大楼有什么用途,要达到什么目的等。如果说不清楚投资的实际意义,议会就不会通过政府投资。另一方面,政府投资不能什么时候想投资就马上投资。近年来,澳大利亚政府制定了国家中期公共投资计划,并对公共投资计划实行年“滚动”制,只有列入投资计划才能投资。
澳大利亚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比较完善。政府建立起完备的电子支付和资产管理系统,各部门根据预算购买物品时,很少使用现金,一般都通过财政部出支票,并在财政部报销从而减少腐败机会。
澳大利亚拥有较为健全的政府采购风险防控制度。针对政府采购拟定了指导方针,采购的每一步都有详细的法律指导和案例指导,要求所有公务员必须遵循。如果偏离了这个指导,就要把理由记录下来,同时要将采购全部过程都记录在文件上,比如多少人投标,投标人的情况,没有中标的为什么失败等。采购的细节要公开,如所有的商业机会、签署合同的细节、投标人失败的原因、核心采购政策和原则的执行等。根据需要,审计部门要介入采购过程,进行全过程审计。
公共事务公开透明
在澳大利亚,无论是政府机构还是议会,其工作运行都是公开透明的。公民可以自由地进入参众两院旁听议员们辩论。不能进入议会厅旁听的公民,也可以通过电视和议会网站实况转播,了解议会讨论的情况并进行监督。同样,法律也保证任何媒体记者有权进入议会厅,并对包括在议会质问时间内所进行的激烈争论,甚至颇为粗暴的提问等情况予以转播和广泛报道。
行政机关所有不涉密的信息要对外公开。《联邦信息自由法》第三条规定,行政机关应该公布有关行政机关职能和任何信息的记录,以及任何存储或记录信息的物件。
对公共事务中的关键环节都要公开。比如,政府机构不仅要制定政策,同时要向各级执行政策的部门解释为什么制定该政策。又比如财政预算报告全部公开,主要内容包括财政收入、支出和预算资金,财政报告标准和主要预算合计,联邦政府部门的财政陈述,联邦机构的统计数字,联邦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近期财政动向,政府部门的财政历史数据,联邦政府和州、领地和地方政府间的关系,政府各部门向财政部报表的详细信息等。
严密的法规制度体系
澳大利亚在公共事务方面形成了一套严密的法律法规体系,基本上做到了凡事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政府部门的职责由法律规定。政府机构都在法律约束下运转,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不许作为。每一个机构都有特别法律规定,只适用于这个部门。这既有利于政府部门依法行政,也有利于追究违法行为。
制定了公务员行为准则。澳大利亚实行传统的行政管理体制和文官制度。政务官与各常任文官分离,常任文官即公务员恪守政治中立原则,实行职务终身制。联邦议会通过的《公共服务法》把公务员的核心价值观通过法律形式规范起来。公务员管理委员会还将公务员的行为准则、价值标准以及对公务员的绩效管理办法等编印成册,甚至将《公务员行为准则》做成书签,下发给每一位公务员,让他们牢记。
澳大利亚的法律涉及公共事务的方方面面,非常细致。如财政拨款要遵循专门的拨款法案。公共资金、公共财产和其他公共资源的管理和使用依靠财政管理和责任法案予以规范;具体到某一部门,也有财务制度,要求详细记录每一周的财物收支状况,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
监督机构监控有力
澳大利亚的监督体系比较完备,监督机构的监控力度也比较大。
议会监督。参众两院都负有监督政府的职责。众议院主要监督政府施政并控制政府的财政支出。参议院虽然不能提出或修改有关税收和政府财政支出的法案,但所有法案必须经过两院批准才能成为法律。
司法监督。澳大利亚法院是监督制衡政府的重要力量。各州的法院都是独立的,经费由司法部统一拨款。在一些州的地方法院还设置了专门处理行政争议的行政决定法庭。当事人不服行政决定的,可向行政决定法庭提出申请要求审查该行政决定。行政决定法庭先是调解,如果调解无效,就作出包括维持、改变、撤销并重作以及撤销并提交政府机构重新考虑等判决。当事人不服行政决定法庭决定的,可以继续就法律问题上诉至州最高院,直至澳大利亚高等法院。
监察专员公署的监督。凡认为联邦政府部门的行为和决定侵害了自己利益的,都可以向监察专员提出投诉。监察专员可以就如何改善政府管理提出报告,以防止同样的问题再次发生。监察专员公署通过设立专门信箱、传真电话、网站在线投诉等形式方便公民投诉,同时还使用20 多种语言下发各种小册子,向群众宣传什么是受贿,发现了受贿如何向反腐败机构举报等,使之家喻户晓。
公务员管理委员会对公务员的监督。在每个联邦机构,联邦公务员管理委员会都会派出顾问专门了解高级公务员的工作情况。公务员管理委员会对被举报的公务员有权进行调查,如发现问题属实,有权让其辞职或将其辞退;如果发现触犯法律,就将有关材料移交联邦或州警察局处理。
审计监督。审计部门按照职责要求,对政府各部门的报告和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在工作量很大时,会外包给私人会计公司审计,并由审计长签字。此外,还要进行绩效审计。对某一项具体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审计报告由审计长直接向议会报告,不需要通过政府首脑。审计结果可能会导致政治家倒台。
舆论监督。报纸为反腐败开辟专栏,选登读者来信,对腐败问题发表评论和看法。新闻媒体还专门揭露官员工作时间以外的不廉洁行为。例如,一家报纸报道了一名女议员报销差旅费过高的问题,引起媒体广泛关注,经过有关部门调查,发现她所报销的费用中有一部分属于个人旅游费用,最终使她受到制裁。
第三篇:关于加强企业防范腐败风险管理的思考
关于加强企业防范腐败风险管理的思考
为进一步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中共中央下发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工作规划》明确提出了今后5年党风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和工作目标,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指导性文件。从社会现实情况来看,企业发生的许多腐败现象,是企业领导干部从违反廉洁自律规定、管理人员不廉洁开始而导致的腐败。所以,在新的形势下,企业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履行纪检监察职责,除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完善制度建设、强化监督约束和严惩腐败行为外,还要从预防经营管理人员易发生腐败行为的风险方面着手,加强腐败风险防范管理,为企业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防范腐败风险保障。
一、企业管理人员腐败的成本效应
企业廉洁经营、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层次员工廉洁从业是社会追求公平、正义对企业和企业员工的基本要求。企业员工特别是掌握经营管理权力的员工一旦发生腐败,对其个人家庭、企业、社会和国家都将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成本效应。这种负面效应首先体现在个人和家庭付出的成本方面。对个人而言,因不廉洁一时满足了非分之想的欲望,若其行为持续发生,必然导致腐败。而因怕败露和被追究,腐败者精神必然生产焦虑和内心恐惧,一旦败露必被追究,带来的是身败名裂或生命的赎罪,随之带来的是家庭必付出稳定生活的丧失、成员心理扭曲、经济地位下降或家败人亡的成本代价。
其二,企业员工工作在企业,成长在企业,因不廉洁而导致 腐败的行为是以牺牲企业利益而获得个人非法利益,在这一行为实施过程中,必然破坏企业内部正常的管理体系和规定工作程序;对外,必然使企业形象受损。为此,企业员工产生腐败,企业付出的是直接的经济成本、间接的管理成本和对外的信誉负面效应成本。第三,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组织,其成员的腐败行为,必然会影响社会经济秩序和社会公共权力,社会将付出负面的诚实、信用成本。
二、企业内部生产腐败的风险分析
任何形式的腐败行为,都需要借助于权力与资源、主观动机和适当机会三个必要条件才能完成。企业内部管理的各类人员,都掌握着不同程度的企业权力和企业资源,如果有主观动机和机会,每个权力岗位都有可能产生不廉洁行为和腐败,这就意味着每个权力岗位和每个工作环节存在着发生不廉洁和腐败的风险。从许多企业管理人员发生腐败的诱因来看,企业内部产生腐败的风险主要来自思想道德、制度机制(权力、资源流转环节)、岗位职责风险三个方面。
(一)思想道德风险。历史的经验和现实生活证明,产生腐败都有一个心理过程。贪欲是腐败的思想动因,贪欲若与权力结合就必然产生腐败。为此,思想道德风险要从个人的道德观念和各种心理等方面去识别。道德对于人来说,不仅有一种外在的约束力量,同时也有一种人自身固有的驱动力量。正确的道德观念一方面规定要求人们的言行,另一方面又驱动着人们的创造行为,激励人们去追求真善美的统一。而不廉洁行为的发生,首先是道德观念的不健康、人生观的扭曲,在心灵深处追求的是对财富满足的贪欲,这是产生不廉洁和腐败最主要的主观动机。其二,侥幸心理、从众心理等不健康心理也是产生不廉洁和腐败的动 机。对于一个私欲膨胀的人来说,总想通过钻政策、制度、管理、法律的空子,打擦边球,趁机捞一把,总是用侥幸心态来对待自己的作为,侥幸心理的存在就意味着风险的存在。同时,在不良风气的影响下,一些意志薄弱者虽不愿涉足污浊,但不善于控制自己,面对来自周围的影响和压力,在受到他人腐败影响时,就会跟着做,这种从众心理也是产生腐败的心理风险。除此之外,企业内外人文氛围的好坏,也是不廉洁和腐败行为发生与否的一个风险控制方面,好的人文氛围对人既是思想的熏陶,又是行为的引导,反之则会诱导人的不良行为发生。
(二)制度机制风险。企业人员的不廉洁和腐败行为总是借助于一定的资源和权力而发生,要想有效预防不廉洁和腐败行为的发生,就要从企业资源与权力流转过程和监督盲区等方面的制度机制上对腐败风险进行识别。在企业资源和权力流转方面,首先要弄清楚企业不同资源的家底和分布状况及其管理分配权限,从企业的人力资源、资金资源和技术资源三个方面分析其流转的过程、进出的关口、管理的权力、制度的控制、运行的机制,查找出容易生产腐败行为的风险“空当”和“灰色地带”。从经营管理和查处的腐败案件过程来看,在大的方面来说,企业资源和权力流转过程中易产生腐败风险的环节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一是涉及企业“三重一大”事项决策的范围和权限存在自由度;二是资金资源对外、对内两个运行点的筹资、调度、使用、分配环节管理失控和体外循环;三是技术、设备等资产引进购买或转让环节的变相操作;四是工程项目的入围对象选择和招投标定标过程的违规;五是掌握一定权力的人自由裁量权的活动范围限制不严;六是对外业务交往活动中的一些“潜规则”的交往。
第二,企业内部监督盲区存在的风险。企业制度机制的不完 善会导致监督管理的一些盲区,监督盲区的存在,就意味着腐败风险发生的可能。从企业内部现实来看,存在如下盲区风险:一是思想认识上的片面性产生的风险。在企业内部部分干部职工对加强内部监督在控制经营风险方面的作用认识不足,认为监督只是防治领导干部个体腐败,有的领导干部自身缺乏接受监督意识,认为监督是与领导过不去。而现实社会生活告诉我们,企业领导干部个体的不廉洁和腐败往往和企业经营风险同在。二是内部制度设置缺乏相互牵制性监控机制带来的风险。在企业内部多数管理制度只是注重了本部门专业的管理职能,将业务决策、业务执行、结果检查兼容,缺乏不同职能之间的相互制约和监督。三是监督与被监督存在的矛盾会产生风险。监督的实质是对人的行为监督,对其权力的制衡。但在企业内部监督与被监督是下级与上级或平级的关系,监督者本身会产生顾虑,也存在难于监督或不好监督的矛盾。四是企业内部对重点控制面和控制点的过程监督不力。
(三)岗位职责风险。腐败问题的发生,有时候并不是人的主观故意,制度的不完善和岗位职责操作标准不具体往往会“诱导”人犯错误。从企业各类人员岗位特点来看,易发生腐败行为的岗位职责操作风险存在于如下岗位工作的环节之中:一是掌握着企业决策权力的岗位层面。这一层面的岗位对企业各种资源的支配具有决定权,因而易发生不廉洁和腐败行为的风险也就最大。二是对企业人、财、物资源有相对支配权的岗位层面。这一层面的岗位虽然没有决定权,但是他们在授权下,对企业人、财、物资源有相对支配权和自由裁量空间。三是根据管理职责划分,对企业某一类资源有管理权的岗位层面,他们直接管理着这类资源在企业的出入,也有对物的自由裁量空间。四是经企业授权直 接从事对外业务交往岗位层面。从社会现实情况来看,这一层面的岗位在履行对外业务职责过程中,易发生不廉洁和腐败行为的机会相对较多。五是因某项工作需要,被委派的项目负责岗位层面。这类层面的岗位职责往往是比较集中,临时性普遍,相对而言存在的腐败风险机率较大。以上五个层面的岗位职责,都对企业的资源有不同程度的自由裁量权和空间,如果对这个裁量权和空间没有一个明确的操作标准和规定程序,监督检查又不到位,裁量权就会被滥用,从而就会形成岗位职责腐败风险。
三、企业内部防范腐败风险的控制措施
现代管理学中的风险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理论,通过选择最有效的方式,控制各个生产环节中的质量风险,消除了许多潜在的质量隐患。同样,在预防腐败工作中,针对因思想教育、制度机制、检查监督不到位和不廉洁自律而产生的腐败风险,实行风险控制管理,将会起到有效预防腐败行为的作用。
(一)风险预防措施。对任何风险的预防必须选择重点加强针对性。企业对腐败风险的前期预防也必须选准重点,要针对思想道德风险、制度机制风险、岗位职责风险采取相应措施加以预防。根据全面质量管理经验,腐败风险前期预防应采取如下措施:
1、查找腐败具体风险点。每个有权力的岗位都有可能产生腐败,这只是对腐败风险的预测判断。腐败会在什么时段、什么环节发生,还需要针对企业生产经营实际情况查找具体的风险点。不同的企业生产经营特点不同,但在思想道德风险方面具有一定的共性。所以,查找风险点的重点放在岗位职责风险上,要在每个权力岗位上,每个工作环节中,每一道程序流程间查找易出现不廉洁和腐败行为具体问题,采取自己查、同事帮助找、领导提、部门审等形式,把每个岗位的风险点一一列出,并分析风 险点所存在问题的性质,找出薄弱环节,为完善制度机制提供具体支撑。
2、针对思想道德风险强化廉洁从业教育。虽然思想教育的效果不能量化,但受教育者会在一定频率、数量和密度中通过量变促进质变。所以,企业的反腐倡廉教育要抓住权力岗位这个重点,保持一定的教育频率。同时要制定企业人文关怀制度,从政治、思想、工作、生活上关心爱护处在腐败风险岗位上的人员,开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倡导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在企业营造良好的廉洁从业氛围。
3、针对岗位职责风险推行廉洁从业公开承诺制。处在腐败风险岗位上的人员,所从事的业务领域,既是预防腐败的重点,又是公众关注的焦点,在他们履行职责和工作中对企业员工、对用户、对社会实行廉洁从业公开承诺,不仅是一种自律,而且可以接受用户、企业员工的监督,从而能减少发生不廉洁行为的机会,有效避免岗位职责腐败风险。同时,在企业内部对岗位职责风险定期进行述职述廉、民主测评,不仅能查找工作中的不足,加强工作的针对性,而且也能促进自身的廉洁自律。
4、针对风险点完善制度机制。根据查找出来的风险点,在每个岗位中相应建立积极的防范措施,明确具体职责标准,查漏补缺,建章立制,防治出错。推行听证质询,实行办事公开,采取权力制衡,并制定企业预防腐败风险管理办法,界定腐败风险,明确目标责任,加强考核,把各风险点的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
(二)风险监控措施。加强监督,关口前移不仅是有效预防腐败重要保障,也是控制企业经营风险的有效措施,防范腐败风险更需要强有力的监控措施。企业在预防腐败风险管理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各风险点的监控。首先,企业要建立腐败风险信息 监测网,通过信访举报、行风热线、职责作为投诉、群众评议等形式收集信息,根据信息提供的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监督措施。其二,对各风险点进行风险指数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对容易出现腐败风险的,由纪检监察部门进行重点监控;对可能出现苗头的,由专业职能部门加强监控;对有可能转变为风险苗头的,由本部门领导进行监控,使对腐败风险的监控有重点、有目标、有责任。第三,对各风险点岗位履职尽责情况进行定期自查,不定期垂直抽查。同时对重点项目、大型工程进行专项监督检查,并开展同步效能监察和专项审计,在企业内部建立起动态的监督约束机制。
(三)风险问题处置措施。对可能出现的风险采取各种预防措施,虽然能够尽可能地消除风险隐患,但现实中还可能出现风险险情或问题,企业的腐败风险也会这样,这就需要对出现的险情和问题采取相应处置措施。在处置腐败风险的险情和问题上,要根据问题的性质、后果、影响程度等采取不同的措施。对已经违反廉洁从业规定,又触犯相关法律法规的,要彻底严查,严惩不贷,增强惩治的威慑作用;对属于苗头性的问题,要诫勉纠错、告诫劝勉、限期整改;对有可能转化为风险苗头的问题,要加强教育、警示提醒、纠正偏差。
(四)建立健全整体防范体系。企业实行腐败风险控制管理,是反腐倡廉建设的一项治本措施,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的要求,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特点,抓好《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的落实,在企业内部内控制度建设上下工夫,把预防腐败风险落实到各业务部门职责之中,固化到各项经营管理制度之中,融入到业务流程之中。首先 要抓好教育这项基础性工作,明确重点教育对象,规定教育内容,加大教育频率,加强思想道德风险防范。第二把存在腐败风险的岗位职责操作标准进行细化,体现出权力受约束、办事有程序、行为有规范、监督有依据,在设计和修改制度时,要努力形成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有效机制,预防决策失误、权力失控、行为失范、监督缺位,加强制度机制约束防范。第三加强监督制约防范体系建设,切实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充分发挥监督的制衡作用,形成不能腐败的制约机制,促进各级领导干部和重要岗位人员正确用权。在检查考核上不断完善措施,实行腐败风险责任追究,使企业人员不廉洁和腐败风险得到及时有效防范,健全企业预防腐败风险的管理体系。
第四篇:预防腐败风险点及措施
预防腐败风险点及措施
风险点1:物品采购及出库管理
措施:小型物品询价后由专人到不定的地方采购,大型物品由三名以上教师代表询价后负责采购,采购回来交保管室登记入库,物品出库由各线分管领导负责审批后经手人方可领取。风险点2:大型工程招标
措施:严格按照招投标手续,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风险点3:基建维修及质量监管
措施:由后勤处向学校申报维修项目,经行政会讨论和教师代表确定是否需要维修,维修后的质量由后勤处和教师代表一起验收方可结账。
风险点3:合同工的招聘和使用
措施:严格按照教代会通过的《停前镇中学合同工聘用制度》执行,严格按照先设岗位的原则,坚决做到不徇私.风险点4:学校的公款的存取
措施:学校的公款的存取一律由学校的出纳负责,坚决杜绝其他人员参与,出纳不能公款私存,学校要不定期核对出纳帐户内的款数是否和会计的账目数一致。风险点6:发票管理与财务手续
措施:发票要由会计专柜专放,要分类存放,要放在防潮、防水、防火的地方,不得遗失。发票报销先由经手人签字,再由分管领导签字,后由分管财务的领导签字,最后由校
长核对后方可报销。
风险点7:公章的使用与管理
措施:公章一律由专人负责,需要盖公章的先由各线分管领导审批,每一次盖章都必须做好
登记(注明:时间、事由、次数、盖章人)
风险点8:贫困生资助款的评审与发放
措施:由贫困生申请,到村取好证明,对符合条件的贫困生予以公示一周,无异议的方可发
放,发放须有学生家长到校领取,严格防止冒领行为。
风险点9:超市,菜房供货商的选定与监管
起初由学校组织教师到各由资质商家考察,询价,在保质保量、价廉物美的情况下确
定供货商,在日常管理中不定期派教师代表到各不同的商家进行暗访,如果发现供货商故意哄抬价格经指出后不改的要坚决予以撤换。
风险点10:教职工务工的申报与审核
教职工务工由当时人提供务工申请单,且有各线分管领导的审批意见单,经证实方可
承认。
风险点11:校产的管理
措施:起初做好校产的登记工作,登记有2人以上的情况下方可进行,严格防止漏登或不登
等做人情的情况,期末依据起初登记的情况予以结账。
风险点12:乱收费行为的监管与处置
在学校醒目的位置做好收费情况公示,学校要不定期到各班了解各班的收费情况,并多
与学生家长联系了解情况,决杜绝乱收费行为的发生,对一旦违反政策乱收费的当事人一要取消三年晋职晋升的机会,二要按照上级相关文件精神予以处理到位,决不姑息。
第五篇:预防腐败
中共萧县县委
关于印发《关于贯彻落实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和省委(实施意见)的实施办法》的通知
各乡镇党委,县委各部、委、室,县直各单位党组(党委):
《关于贯彻落实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和省委(实施意见)的实施办法》已经县委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遵照执行。
中共萧县县委
2014年4月8日
关于贯彻落实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和省委(实施意见)的实施办法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中发
【2013】14号,以下简称《工作规划》)和《中共安徽省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的实施意见》(皖发【2013】16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深入推进我县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总体要求
加强惩防体系建设,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发展,坚持群众路线、转变作风,坚持标本兼治、着力惩治,坚持改革创新,制度保障,坚持重点突破、统筹推进,认真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为打造萧县新环境、梳理萧县信形象、推进萧县新跨越提供有力保障。
经过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至2017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人民群众比较满意的进展和成效。“四风”问题得到认真治理,党风政风进一步好转;惩治腐败力度加大,腐败蔓延势头得到坚决遏制,纪律约束和法律制裁的警戒作用有效发挥;预防腐败工作扎实开展,反腐败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和拒腐防变能力显著增强。
二、深化作风建设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