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研究美术课有效性突破点
美术课有效性突破点研究
李靖
在教研组中我讲过几节课,并发现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有需要改进的方面。从我目前的美术课堂教学实际看,美术课堂上的提问在多数情况下无法达到预期效果,一堂美术课只有40分钟,从了解本堂课内容的相关知识,突破重点难点,尝试创作,评价欣赏,整体的容量比较大,所以要上好一堂比较理想的美术课,时间上几乎很难满足。所以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是迫在眉捷的事,急需解决这一难题。我在多次外出听课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在课中设计的提问决定着整堂课的效果,课堂提问是启发式教学的必要手段,是检验启发式教学成败的关键,从提问中可以看出教师是否把握本课重点。如何利用提问激活学生的思维,开启学生智力的大门呢?如何使课堂提问成为联系师生的纽带,成为启发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呢?结合自己教学实践,谈一点个人初步思考的结果。
一、所提问题要有针对性:所提问题要目标明确,言简意赅。只有提的准,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定向性思维,若无的放矢,任学生的思维如野马脱缰,是没有什么价值的。把握住这个“度”?首先一定要找准教材的重难点,再精心设计出问题,使学生回答后对文章的重难点豁然开朗。
二、所提问题要有思考性:提问不能太随意,“这是什么颜色?„„等等问题,一眼就看明白的问题,问了毫无意义。学生绕来绕去回答问题,结果花了大量的时间,教师应该精心设计好每一个课堂提问,力争使提问功能发挥得更好。
三、所提问要有趣味性:兴趣是学好每个问题的触发点,好奇之心,人皆有之,而一个问题提出时呆板平淡,既不新颖又不奇特,就不可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相反,如果变换一下角度,使学生有新奇之感,他们就会开动脑筋,积极思维。
四、新提问题要有适度性:问题的设计要深浅适度,否则也引不起学生的兴趣。
五、提问要善于抓住最佳时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随时都可以提问,但有些问题只有在最佳时机提问效果才最好。最佳提问时机,既需要教师敏于捕捉、准于把握,也需要教师巧于引发、善于创设。
由上可知,美术课堂提问真是一门艺术,大有文章可做的,是应该认真研究的。总而言之,教师提问要经过缜密思考,精心设计,使问题不提不行,学生不答不行。要把握时机,做到温火适度,恰到好处。因此,精心设计好各种类型的课堂提问,让多样化、趣味化的提问取代单
一、枯躁无味的提问,并逐渐形成有自己特色、适合学生口味的提问艺术风格,营造出良好的、积极的、活跃的、有创意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佳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这就是我这个学期给自己提出的课堂教学中
本学期教学事业
这学期快要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过得很充实。我与同事们和谐相处,有说有笑,生活在一种有朝气、有活力、团结向上的科任祖是一种福气。在工作上,李靖老师不仅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还热心帮助其他有需要的教师,例如帮助体育组郑老师和郝老师画动作范画,帮助少先队宣传设计,更换学校宣传栏等。每年都组织学生参加区里的艺术节,并有多人获奖。同时还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公益环保的绘画大赛,在这学期中,四二班唐玲的获得优秀奖,真是不小的成绩,在几百万人参加的比赛中能获奖也给了师生很好的鼓励,为了我们共同的生存重在参与,这就是德育的渗透在美术中的教育。李老师每周五值班,按时到岗,认认真真地做好本职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像程老师汇报。学校组织了管乐团,每周一和周二都要参与管理。学校让她从开学初就管理管乐团两个声部,李老师按时纪录,督促学生积极训练。李老师自己会弹古筝,在二年级选了十几个学生尝试培训民乐,到现在学生已经会谈几首小曲子了。这些占去了李老师部分时间,但他始终无怨无悔的踏踏实实去做,没有多说什么,就像他所说的“天生我才必有用”。才华来自又勤奋,李老师百忙之中利用琐碎时间勤练基本功,每次我看到她不是画画就是看书,从来不多说什么?作为副班主任,她积极负责,主动的帮助班主任有质量的完成各项工作,在学期末他还自愿帮助判判卷子,减少班主任的负累,其实他的工作也不简单。这就是我们默默无闻的美术李老师。
第二篇:美术课教学方法研究
美术课教学方法研究
一、背景和意义:
新美术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概念,其目的是强调通过学生亲自参与美术活动来体验和感受活动的价值,从而形成自己的艺术和价值观念。美术欣赏是一项审美活动,它需要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如观察、判断和想象来感悟美术作品,这种活动更需要个人的审美感受和情感的体验。
长期以来,美术教学一直都停留在以传播一些基本技能为目的的状态上,遇到欣赏课,也仅对于作品的创作背景和象征寓意及历史事件等,很少引导学生去进行分析、评论,这无疑就限制了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大胆评论对象的能力。学生由于生活阅历、审美经验、知识修养的不足,能对美术作品积极主动地欣赏是比较困难的。
对于初中美术课型中的欣赏课,学生每次都感到无所适从,不知从哪入手,教师讲解很累。怎样才能让学生产生兴趣,掌握一种规律或方法,真正体会到艺术的魅力,同时减轻教师的负担。
二、主要做法与经验:
(一)主要做法
1.注重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欣赏的积极性的。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要想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就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初步了解学生对美术各门类的了解程度,及兴趣点。
发现学生对美术的了解仅停留在漫画和动画片方面,因此我准备就从漫画和动画片入手。
方式:欣赏动画作品、谈感受最深的动画形象,(2)尝试简单评价动漫画形象特征 从动态、表情等方面入手
(3)描摹自己喜欢的,简单的动漫画形象。以简笔画的形式,有表情到动态
(4)及时运用激励性评价培养学生自信心
学生多半有为难情绪,及时的鼓励能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激发学习的欲望。2.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感受与技法相结合的欣赏方法
(1)介绍一些学生耳熟能详的绘画作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了解欣赏的方法。(2)让学生多说多听,培养学生的表述能力
(3)由浅入深的分析作品的技法,带领学生逐步了解美术技法的表现。(4)尝试让有能力的学生运用美术的表现技法再现作品,以便加深对作品的深入理解。
三、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设想
1.坚持推进本课题的研究。
2.如何把欣赏的内容运用到创作中去。
第三篇:美术课研究课教案
第二课 在校园中健康成长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 2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认识人体比例基础知识,观察和表现人物形象特征和动态特征,初步了解人物题材绘画 的一般创作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人物全身姿态的写生练习,感知人体结构的和谐美和人体的动态美.通过赏析画家的优 秀作品进行再一定场景中以成组人物及情节表现一定主题的绘画创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校园生活的情感,提高对周围事物敏锐的观察和感觉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了解人体的基本比例关系、人体运动时重心及人体的动态。难点:运用速写的方式表现身边的小伙伴。【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
【教具准备】 课本、课件、人体站坐速写示范图 【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一)引导阶段
出示四幅比较有特点的人物动态画面(或四幅生活学习中赋予动态的画面)。引导同学们分析因不同的动态生成的美感体验 引入新课: “同学们,校园里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校园里的伙伴又是我们最熟悉的。我们今天就来用 手中的笔描绘一下身边的伙伴,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 导入课题,“多彩的学校生活——在校园中健康成长”(用投影出示“人体比例的定义” :利用人体
比例图指导学生测量各种姿势人体大致比例。)
(二)发展阶段
(1)出示人体四种姿态比例图投影片 人体有许多种不同姿态,现在我们主要来测量这四种姿态。(各环节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重心、比例头 长,同时考虑构图,用几何图形表现出来,让学生按步骤练习表现,强调工具的利用方法及指导学生练习,不同位置的透视规律(近大远小))师:“测量的方法是以人体头的长度为单位,从头到脚垂直测量,看大约有几个头的长度,记录下来。请同学们用这个方法测量一下以下几种姿势人体的头长:测坐姿中坐在凳子上、测坐姿中席地而坐和测 跪姿的长度。学生汇报测量结果(教师板书),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得出人体比例的一般规律。(投影片出示数据。师:“通过大家的测量,我们得到的结果大致相似,但并不完全相同,而是有所差异,这是很正常的。因为我们不同的人身体发育的速度存在着差异,有的快一些,有的慢一些;不同的种族,不同的性别,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现在我们来观察这些数据,你会发现人体比例的一般规律:站约 7 个头长;坐约 5 个头长;席地坐约 3 个半头长;跪约 4 个半头长。(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在投影片上揭示出人体比例一 般规律的 4 个数据)大家齐说一遍。”
(2)人物的动态与重心如何掌握。师摆一个书上的姿势,要求学生用木头人模型摆出动态的姿势(很多学生没有把握中心,摆出的动态模型到了),师生总结经验进行交流。
观看录像:运动员跨栏比赛录像,定格在跨栏的一瞬间,请学生用模型摆出这个姿态,简单点评后指出 运动人体形态的重心。
师: “立姿与坐姿是表现人体相对静止情况下的形态,而现实生活中有些人物
形态的动作变化很大。在 绘画中,大家觉得相对静止的形态容易画,还是运动的形态容易画呢?(生答)为什么呢?下面让我们 一起来观察一下这幅图(出示投影片:两种姿态图),看看人体正立和活动时,肩胛带和骨盆带有什么 不同?(引导学生对比观察回答,得出结论:出示文字投影片)正因为人体正立时,肩胛带和骨盆带成 水平状,以中心线为对称轴左右对称,所以觉得容易画。而活动的人体,肩胛带与骨盆带倾斜呈相反状,左右不对称了,所以觉得难画。
重心和重心线。(出示复合投影片:先出示图,再出示概念。)重心是指物体的重力的中心。人体重心大 致在脐孔上下。大家从课本范图中找出重心、画出重心线。动态线。邀请同学当模特,找出同学动态中的线条是表现人体运动总趋向的主线,我们把它叫做动态线。教师范画分步骤完成,写生步骤: ①动态线②大形体③深入(衣褶)④完成
【作业布置】 运用所学的知识,用速写的方法表现身边的伙伴。
【教学反思】 人物速写,是在较短时间内概括而生动地表现人物的形象和动态的一种绘画形式,其任务是迅速捕捉人 物的形象特征、运动姿态和生活情趣。一般是以线造型,强调简练、概括、生动的笔法。是为绘画创作 搜集素材最为常用的手段。
第四篇:分数有效性研究
分数、小数、百分数的认识教学有效性研究
一、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1、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传统的教学模式,课上学生主要是听和看,按照教师的讲解、演示来记忆、理解和掌握知识,学生的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很难得到培养和发展.研究表明,每个学生都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的潜能.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欲和好奇心.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发挥学生参与教学,自主探索的积极性.新课程也要求改变教师一味传授的权威地位,做好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2、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
(1)有助于让学生在体验中建立数感。
(2)有助于丰富、完善概念教学有效性理论。通过本课题研究将以学生对分数、小数和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和运用为培养目标,总结出数学教学中对数的概念教学的有效办法,理论框架。
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开展分数、小数、百分数认识教学案例的研究,转变以前那种“把数学看成是大量概念的记忆与技能的掌握”的观念,重点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数学素质。促进数学教师对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课堂的理解,探索有利于提高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策略,并引导教师积极运用,从而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体系。
三、本课题省内外研究现状,预计有哪些突破
1、省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有效教学来源于上个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特别是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下,这一概念频繁出现在英语教育文献中,引起了世界各国同行之间的关注。之初是因为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的争论而提出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影响越来越大,认同教学是艺术的也大都转向为认同为教学是科学。认为教学是一门科学,其核心问题是教学的效益。有关有效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在国内外已有一定的基础。孔企平教授在《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一书中,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有效教学与学生参与的关系,从中指出了有效教学的特征、原则和研究的具体内容。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博士崔允漷在《有效教学策略的建构》中,对有效教学策略的理论和教学三阶段的实施策略作了一定的阐述。此外,钟启泉教授在《教师之友》2002年11期中对有效教学的背景、核心思想和教学理念也作了简单的论述。吴刚平、刘良华两位教授在《校本教学研究》一书中,对有效教学与“中国教学传统的源流”以及“中国近现代教学改革”关系作了细致的阐述。以上这些国内专家学者的理论对本课题具有直接理论指导的意义。
2、本课题与之联系与区别。
联系:本课题与其它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同属一个研究领域。
区别:(1)本课题研究将优化学习过程,优化教学过程及改进评结方式有机结合起来,有别于以往对这几方面的单线研究。
(2)本课题侧重于对学生数的概念建立和运用的发展规律的研究。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促进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预期目标:
1、让每一位数学教师通过案例研究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教学能力得到提高。
2、通过撰写案例,促进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
3、对不同案例进行研究和整理,以形成各具特色的有效课堂教学精品案例和经验文章及研究论文。
四、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10年5月至2010年9月)(1)确定课题。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相关理念,结合我校数学学科教学实际,拟定《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案例的研究》的子课题。
(2)理论学习。了解数学课程标准的相关理念,学习有效教学的相关理论,明确进行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案例研究的重要意义以及有效教学的策略。
(3)制定方案。组建课题研究小组,征求课题组成员意见,制定整体方案讨论稿,对方案进行研讨、修改、定稿。
(4)开题报告。召开课题组成员和参与讨论课题活动的教师会议,邀请有关领导参加,对课题实施方案进行评审和修订。
2、实施阶段(2010年10月至2012年2月)(1)教学实践。根据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每月组织若干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尝试。
(2)案例分析。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每月开展说课、听课和评课,探讨实践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3)交流小结。每学期都对教学实践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并相互交流。(4)撰写论文。每学期都根据研究专题撰写论文,并依次补充,初步完成专题论文。
3、总结阶段(2012年3月至2012年6月)(1)论文交流。对已撰写的论文进行充实、完善和交流。
(2)总结经验。探讨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总结经验,准备结题工作,并为后继研究做准备。
(3)成果展示。对优秀案例进行整理,形成教案集、论文集。
(4)研究结题。召开课题阶段性成果报告会,邀请有关领导和专家参加,对研究课题进行现场评审,鉴定和验收。
第五篇:乡村振兴突破点
郭晓鸣:乡村振兴,有哪些突破点
乡村振兴是全新战略理念下的创新型发展,涉及产业发展、社会治理、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等各个方面,既面临原有矛盾的累加,又存在新的挑战。基于现实基础条件,推进乡村振兴应以构建四大机制为突破重点:
第一,以乡村振兴规划体系为先导的约束机制。当前一些地方乡村发展之所以乱象丛生,与乡村规划缺失或缺乏基本约束力直接相关,推进乡村振兴如果依然有激励无约束,己有乱象就可能变本加厉。因此,在城乡人口双向流动已成常态、乡村居住形态逐步改变的背景下,需要依据一定区域产业发展和人口变动的趋势,全面制定和优化乡村振兴规划体系。特别是要加快编制不同区域全覆盖的村庄空间布点详规,强化约束力和执行力,对乡村振兴各个方面发挥引领及约束作用。
第二,以土地制度改革为重点的动力机制。以农地“三权分置”为代表的一连串改革,不仅可为城市资本打开新的投资空间,还能推动激活农村要素与促进城市资本下乡高效对接,为缺乏投资的乡村带来动力强劲的社会资本。以土地制度改革为引爆点,城乡双向释放能量,催生并实现乡村产业重构、治理模式重构等一系列深度变化。
第三,以优化政策体系为关键的支撑机制。乡村振兴是以城乡融合为基本手段的重大战略选择,需要进一步实现城乡之间发展要素的对流,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的平等覆盖。为此,必须突破城市与乡村相互脱节的两套政策框架,以城乡一体的政策融合为指向,通过政策优化、整合和创新,构建与乡村振兴相适应的新的政策体系。
第四,以绿色发展为核心的引领机制。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都面临巨大环境压力,改变以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短期化增长模式,构建绿色生态的新发展引擎,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基本要义。当务之急是强化制度约束,在保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基础上重点推进生产、生活和生态“三生”融合发展。任何非生态的发展方式都必须被扼制,绿色发展应贯穿现代农业和乡村建设的所有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