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龙泉市西新小学教科研工作调研报告
龙泉市西新小学教科研工作调研报告
一、学校基本情况
西新教育集团由“一总、二紧、三松”共六个校区构成,“一总”为西新小学本部,“二紧”为紧密型校区即锦溪校区、双岭校区,“三松”即联盟式的宽松型校区:住龙镇小、宝溪乡小、岩樟乡小。
西新小学本部:西新小学,位于浙江省丽水龙泉市境内,是市城区的一所老校,办学历史悠久,初创于民国30年(1941年),前身系私立国昌小学,位于市区文化路13号。1950年由龙泉县人民政府正式接管,更名为西新小学。学校曾三迁校址(天主教堂、李家房屋、城隍庙[现址]),几易其名(县小二分部、东方红小学,1983年恢复西新小学名称迄今),是市区西街历史街区文化见证的缩影。占地面积5259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130平方米。今有教学班25个,在校学生数1230名,在职教师79人,在职教师中,本科学历43人,大专学历27人,小学高级教师45人,小学一级教师25人,丽水市明星教师1人,丽水市学科带头人1名,龙泉市学科带头人2人,丽水市教坛新秀3名,龙泉市级教坛新秀45人,有40余人次在丽水市、龙泉市级优质课评比中获奖。学校先后被授予浙江省书法教育研究会实验基地、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浙江省书法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浙江省红十字示范学校、浙江省雏鹰红旗大队、丽水市书法教育示范学校、丽水市首批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丽水市教育科研先进集体、丽水市“党建带工建”三级联创先进职工之家、丽水市校本教研示范学校、丽水市示范性家长学校、丽水市师德师风建设达标学校、丽水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等荣誉称号。
锦溪校区:现有9个教学班,学生290人,下属中心幼儿园4个班,在园幼儿130人。教职工30人,大专学历26人,小学高级教师15人,农村学科带头人1人。学校配有计算机房、多媒体教室、音乐教室、体育器材室、美术教室、图书室等专用教室10个。2006年以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平安校园、丽水市农村示范小学、丽水市绿色学校;2009年,中心幼儿园被评为省三级幼儿园。2011年锦溪镇中心小学被评为“丽水市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丽水市农村小学书香校园示范学校”“浙江省标准化学校”“浙江省农远工程先进学校”“浙江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学校加大了对中心幼儿园的投入,改善了办园条件,通过了“丽水市学前教育达标乡镇”验收。
双岭校区:双岭小学地处龙泉市城西,位于风景秀美的昴山脚下。学校占地面积4418平方米,建筑面积1838平方米。目前我校有教学班6个,幼儿园一个,学生172人,幼儿37人,教职员工17人。学校拥有一支实力较强、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14位专任教师中:大专及以上学历有12人,占85.7%,小学高级教师7名,占50%。2001投入50多万元兴建了师生宿舍楼,2003年投入近3万元对学校环境进行了绿化,2005年对学校老式厕所进行了改造,2006年在当地政府和市教育局的支持下,征用了学校西侧的岭根村大会堂地块,并投入40多万元兴建了学校综合楼,学校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优化。学校先后被授予“文明单位、平安校园、市一等学校”等荣誉称号,教学成绩名列龙泉市同类学校的前茅,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二、学校教科研工作现状
(一)每学年制定教研活动计划、确定活动主题
为了探索学校教育科研工作模式,切实发挥教育科研的功能和优势,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努力营造教师终身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格局。西新小学做到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以教务处负责具体实施的教育科研领导机构,为教育科研的顺利开展起到重要的组织保证作用。根据本校实际及发展战略,制定教育科研整体计划和年度实施方案,明确校本教育科研的目标、原则、机构、内容、形式、专题、措施,确保科研优质高效。学校为教育科研的开展给予一定的经费保证,想方设法解决教育科研的经费。立足学校,建立以解决学校在课程实施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学生健康、主动地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为宗旨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推动课程改革目标的全面落实。以教研活动为主线,切实落实争创魅力小组活动的落实与青蓝工程的实施。利用教研活动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与学生的学习效率。
学校在每年的5月和11月开展大型教研活动月,以教研组的形式组织各个校区的老师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最终每个教研组形成一份教研简报,其中包括上课教师的每次磨课教案及反思。要求全员参与,每位教师每年上一次公开课。
(二)校本研训的主要形式
1、课题带动
将开展的教研课题作为教师培训基点,使教师在课题的选择、设计、实验和结题的一系列活动过程中,主动参与课题研究并接受相应的校本培训和指导,从而不断提高在教育教学中开展科研活动的兴趣和能力。同时,将结题后的科研成果作为校本培训的重要素材,对教师进行“过程分析、方法介绍,理论阐述,实际操作、成果推介、疑难解析”等等的培训。参加课题研究者对其研究成果在实践中的应用进行的展示。以此吸引更多的教师加入课题研究的队伍,形成浓厚的科研气氛。在课题实验中,人人参与,全体合作,充分显示了教研活动的全员性和主体性。正在研究的县级立项课题和市级课题教师积极参与研究。同时做好结题课题的校内推广工作。
2、讲座培训
学校将对外出参加教研培训的教师,就学习的内容,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进行讲座,给全体教师进行培训。
3、加强集体备课
各个年级各个学科成立备课组,认真制定备课组工作计划,每周一开展活动,对每周将要讲授的教材共同分析研究、确定目标、选择方案和完善教学设计,并且统一使用集体备课的成果。
4、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
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教研论坛、教学反思、经验交流、问题解决、教学咨询、教学指导、教师对话、教师论坛为基本形式,通过教学观摩、教学开放、教师优质课、研讨课等活动,为教师参与校本教研创设平台,以“问题----研讨---实践---反思”的操作方式,努力提高研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1)自我反思----教师的自我对话。教师结合课改发展需要,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思考、分析,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制定专业发展计划、个人教研学习计划,并按计划自觉学习,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制定对策。
(2)同伴互助---教师与同伴的对话。教师以学校一系列教研活动为载体,以教师或教学问题为研究内容,注重“以老带新,以强带弱”;在教研活动中鼓励不同思想,发挥个人的优势,对问题各抒己见,大胆评析,为解决问题提供新思想、新思维、新方法。
(3)专家引领---教师与专家的对话。一方面聘请校外教学研究专业人员为学校进行专业指导,直接解决教师们思想和教学中的问题;另一方面鼓励教师从专业刊物或教育网上学习,引进先进教育思想,借此方式将教改的新理念和教育新思想引进学校,促进教师素质提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教研活动的保障措施
1、成立西新小学学习支持中心团队
校 长 负责教研活动制度的制定及管理
副校长、教科室主任 负责教研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教导主任 负责教研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语文教研组长 负责教研活动的组织
数学教研组长 负责教研活动的组织
信息技术老师 负责支持中心的网络管理、资料收集管理、资料上传等
2、以教研活动作为年终考核教师的重要内容。对在教研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个人给予表彰,并将参加教研活动的情况与教师评优、绩效挂钩。
3、实行目标管理,教科朱主任、教导主任要合理安排时间,保证的教研活动,使教研活动时间、活动场地得以保障,同时制定奖惩政策,激励教师参与研修的积极性。
4、资源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为教研活动工作提供良好的环境,确保设备运行正常。
5、为教研活动筹措一定经费,以保证学校教研活动工作的正常开展。
6、充分发挥集体的合力,扎实开展教研活动活动。
教研活动,在重视教师个人学习和反思的同时,特别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尽量防止和克服教师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现象,倡导科学精神,营造求真、务实、严谨的教研氛围,提高教学和教研的质量。(1)教导处确保每个教研组每周有两节课的时间专门用于开展教研活动。固定时间,教导处备案,教研活动时间不能挪作它用,在教研活动时间一般不予调休,事假从严,且需经教导处同意。(2)教研组长学期初依据学校整体教学工作计划制订出教研工作计划,坚持每两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制度。
(3)发挥教研组的组织作用和团队精神,克服常规教研活动流于形式的弊病。坚持聚焦课堂、聚焦师生,以“课例研究”为主线,着力开展以解决问题、发现规律、改善行为为特征的实例研究,做到有专题、有现场、有共识、有积累。充分发挥群体智慧优势,力争通过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4)教研活动中严格做到“时间、地点、人员、内容”四个落实,并认真做好教研记录。每位教师每学期均要上一堂组内研讨课。教研组开展专题研讨活动。学期末上交活动记录、专题研讨纪要、教研工作总结及组内研讨课教学设计等材料。(5)在教科研理念的指导下提高教研活动质量,尤其是要在教研活动中体现教科研理论与教育思想的引领。要积极发挥学校教学研究小组的作用,通过研究组成员的示范辐射,解开教学研究的神秘面纱,让教师领悟教学研究的真谛,掌握教学研究的方法,并能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教学研究之中,在教学实践研究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平。
(6)学期结束每位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总结,形成自己的教学研究成果(可以包括:教学反思、教学随笔、教学叙事、教学实录、课例分析等形式。教学反思要记自己在教学中不足的、有待于改进的方面。教育随笔、教学叙事、教学实录、课例分析等,可以记录教学现场的点滴体会,也可以是对某一教学设计或某一教学细节的探讨,也可以是对一堂课的实录,其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是对教学细节的关注。)
(7)建立教研活动检查、考评机制,定期与随机相结合的方式检查教师的学习情况,培养教师的学习习惯。定期反思学校研修工作,及时改进,不断提高学校的研修水平。
7、建立教研活动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
(1)建立教研活动激励制度。给每位教师建立个人专业发展档案,定期对教师进行评价。有计划地培养骨干教师、教学能手,为教师成长提供各种条件。(2)建立教研活动保障机制。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对教研活动予以保障。定期聘请专家为教师讲课,为教师教科研活动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
(3)学期结束组织一次教学案例、教学反思、课例研究的评比活动,每个教师提供一个自己在教学活动中,最得意、最成功的反思,学校将把这些教学研究成果装订成册,供广大教师学习借鉴。
(四)教研活动成绩显著
1、教师专业成长成效显著
教研活动开展与教师专业发展互为促进。教师在这浓厚的校本研修文化的氛围中获得了专业发展,而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又促进了校本研修文化的营建。
聚焦课堂教学,改变学习方式,教师梯队建设已初见成效。学校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课堂教学的效率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发展,全校教师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为重点,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改革。教师改变了一言堂的授课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在教学中积极渗透研究性教学,在课堂中努力尝试并力求有效利用网络媒体技术,取得了显著成效。学校现涌现出一批校、区级骨干教师、名师及教坛新秀。
2、学校为进一步推进课改,加强“生本课堂”建设,真正落实小组建设与管理,从2015年开始开展以班级为单位,评选“吉尼斯周魅力小组” “吉尼斯月魅力小组” “吉尼斯学期魅力小组”的活动。
3、教研活动有利的提高了学校的办学质量,提升了办学声誉。
学校系龙泉市文明单位;浙江省书法教育研究会实验基地;学校曾连续五年被市教育局评为一等学校;2005年10月被评为丽水市少先队建设绿色网络学校;2005年11月荣获丽水市示范性家长学校;2005年12月学校被评为丽水市首批语言文学规范示范学校;2006年3月学校获龙泉市首批“平安校园”称号;2006年4月荣获丽水市2004至2005年度教研先进集体;2006年7月学校少先队被授予丽水市少先队雏鹰大队;2007年3月荣获丽水市“党建带工建、三级联创、先进职工之家”;2007年4月被评为浙江省课外阅读先进集体。2013年,西新小学投资一百多万人民币铺上了塑胶跑道,使得更多孩子喜爱。
龙泉市西新小学系浙江省丽水龙泉市的一所始建于1941年的历史悠久的连续五年荣获市教育局第一的好学校文明单位及绿色网络学校。还享有市首批语言文学规范示范学校、平安校园、少先队雏鹰大队等光荣称号。
三、发展优势与潜力
1.西新小学坚持“质量立校 实干兴校 特色强校”为办学思想,走质量加特色创精品的发展之路。经几代西新人筚路蓝缕的艰苦办学和执着追求,逐步形成了严谨、求实、求真的治学思想,乐学会学的严谨学风,优异的教学质量赢得了社会和家长的一致口碑。十多年来,学校以特色谋发展,以特色增内涵,扎实开展书法教育和西新吉尼斯活动,在特色教育与德育活动上已初显特色。2.西新小学坚持走素质教育之路。学校开设了由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城隍雅风》古韵文、书法校本课程结合的多元化课程,给每一个孩子学习和发展的机会。学校开展了“西新吉尼斯”“劳技大比武”“剑瓷文化进校园”“道德小富翁”评优评特活动,整合学校、社会和家庭的教育资源,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素质的提高。
3.西新小学坚持走科研兴校之路。通过近几年的摸索,“工作即研究”、“课题促工作”的理念已深入人心,逐步形成了富有西新特色的“课例研究”、“教师互助群”“业务先锋”等校本教研、校本培训品牌,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近三年内先后有3人被评为丽水市学科带头人或丽水市教坛新秀,逐渐形成教师梯队培养成长模式。有35项研究成果在省市获奖,有300多篇论文获奖或公开发表。
4.西新小学坚持走开放办学之路。学校牢记校本教研示范性和书法教育实验性的重任,开展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学校与嘉兴辅成教育集团、平湖师范附属小学、温州市瓯海区景山小学定期开展新课程教学联谊活动。
5.西新小学坚持走家校合作之路。本着“共谋、共育、共赢”的家校合作理念,成立了学校家委会、班级家委会、家长志愿者,家校合作的领域日益宽泛,家长成为学校发展最有力的支撑。6.学校目前有书记1人,校长1人,副校长3人,紧密型校区负责人2名,中层14人,年轻班子蕴藏的极大能量和不断开拓创新的意识,一定会让学校发展得更快更好。在继承几十年来西新教师爱岗、敬业、勤教的优良传统基础上,通过近几年来的磨合教师团队更为精良能干,人际关系日趋和谐,合作文化初步形成。
教育科研基于学校、立足学校、为了学校,学校要努力创设适合本校特点的教育科研文化,让研究在工作中、让研究在生活中、让研究在管理中。走向教科研,也就是走向每一个教师自己生活的舞台,更加关注教师自己的生存空间和生活方式,更大地激发教师的创造热情,使学校更具活力,更有效率。真正走向教育科研之日,也就是教育得到振兴之时。
第二篇:教科研工作调研报告
教科研工作调研报告
一、学校基本情况
我校现有学生人,教师人。近年来,县级立项课题已结题个,市级立项课题已结题个。其中一个课题被评为县级优秀课题并推广。现有二个县级立项课题一项市级课题正在研究中。
二、学校教科研工作现状
教科研工作影响着教育质量的提高,为此,我校以“科研兴校”为理念,积极开展教育科研。校领导的重视,校长亲自承担立项课题的研究工作。成立了教科研中心,由专职教科研中心主任负责全校的教科研工作。我校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和教科研能力都得到了提高,教科研的气息溢满校园,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我校名教师中本科学历人,专科学历人。高级职称人,中级职称人。我校大部分教师重视教科研工作,主动以科研促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提高。近年来,市县级获奖论文余篇,发表余篇。余篇被评为县市级教育教学成果。
(二)学校教科研工作的实施
为了探索学校教育科研工作模式,切实发挥教育科研的功能和优势,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努力营造教师终身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格局。我们做到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以教务处负责具体实施的教育科研领导机构,为教育科研的顺利开展起到重要的组织保证作用。根据本校实际及发展战略,制定教育科研整体计划和实施方案,明确校本教育科研的目标、原则、机构、内容、形式、专题、措施,确保科研优质高效。学校为教育科研的开展给予一定的经费保证,想方设法解决教育科研的经费。在设备设施、图书资料建设上加大投入,为教育科研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把教育科研纳入校长的办学目标管理,把教师参加教育科研与评职晋级、评优、评骨干教师结合起来,对教师的教育科研未达到规定标准的实行“一票否决”。建立教师成长档案,促进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为教师考核提供依据。
1、课题带动
将开展的教研课题作为教师培训基点,使教师在课题的选择、设计、实验和结题的一系列活动过程中,主动参与课题研究并接受相应的校本培训和指导,从而不断提高在教育教学中开展科研活动的兴趣和能力。同时,将结题后的科研成果作为校本培训的重要素材,对教师进行“过程分析、方法介绍,理论阐述,实际操作、成果推介、疑难解析”等等的培训。参加课题研究者对其研究成果在实践中的应用进行的展示。以此吸引更多的教师加入课题研究的队伍,形成浓厚的科研
气氛。在课题实验中,人人参与,全体合作,充分显示了校本培训的全员性和主体性。
2、讲座培训
学校将对外出参加教研培训的教师,就学习的内容,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进行讲座,给全体教师进行培训。
3、加强集体备课
各个年级各个学科成立备课组,认真制定备课组工作计划,每周一开展活动,对每周将要讲授的教材共同分析研究、确定目标、选择方案和完善教学设计,并且统一使用集体备课的成果。
4、师徒互结对子
我校有县级学科带头人人、骨干教师人,在学校内部将骨干教师、老教师与青年教师、新教师结成师徒对子,徒弟在师傅的指导中不断谋求新的提高和成长。与此同时,师傅本身在带徒弟的过程中获得自身发展,将自己的传帮带经验和思路整理成文。
5、观摩听课交流
教研组有计划分层次的开展制度化的观摩听课活动,并落实观摩后的评课和讨论环节,为大家提供交流意见和看法的契机,达到资源共享,提高教育理论修养和自身实际教学水平。另外,学校定期不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会和研讨会,进行案例学习和研究。
6、个人自主研修
教育科研使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素质教育思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适应课改的发展和需要,努力使部分教师成为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和研究型教师。学校明确规定学习任务,由教师个体实施,每个教师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自身实际确立自我成才目标,自我定位,自我提高。并把激发教师内在学习积极性作为根本,同时积极创造教师自学的有利条件和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并辅以制度、检查和考核。
7、交流合作
学校之间的交流活动,可以有效的达到师资、设备、信息等各方面资源的共享,并相得益彰。通过与兄弟学校结成对子以来,通过轮流举办教师论坛、联合教研会等活动,促进了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8、专家指导
学校每学期确定几个重点专题后,组织集中培训,请教研室和兄弟校的老师来校讲课、听课和评课,请有关专家作专题讲座,传授教育教学理论,介绍外地的教学新信息、新经验和素质教育的新动向、新观念,对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进行指导。
三、我校教育科研存在的问题
1、部分教师重视不够
在调查中,我发现存些教师认为自身的实践经验较为丰富,无须开展教科研。还有人认为开展教育科研是走形式,对教学质量不会有
多大影响等。这些误区在肯定是程度上对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带来了负面影响。
2、缺乏研究能力
在调查中发现部分教师实际参与教育科研的太少,缺乏研究经验,对科研方法的掌握和应用不熟悉,迫切想学校能在这方面帮助他们。
四、做好今后教育科研工作的对策
1、加强教育科研的相关理论进修。
一方面,学校科研工作人员自身要不停加强理论进修,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宣讲相关知识,提高学校教师整体教育科研理论水平。同时,请科研专家到校考察、指导、开设讲座等方式,进行教育科研交流和进修。
2、加大对教育科研的宣传力度。
进一步利用学校业务进修、宣传栏、校园网,加大教育科研校内宣传;并对教科研工作突出的教师给予奖励。
3、利用讲座等方法帮助教师掌握各种常用的科研方法。
4、加大教育科研在教师绩效工资中所占比重。
教育科研基于学校、立足学校、为了学校,学校要努力创设适合本校特点的教育科研文化,让研究在工作中、让研究在生活中、让研究在管理中。走向教科研,也就是走向每一个教师自己生活的舞台,更加关注教师自己的生存空间和生活方式,更大地激发教师的创造热情,使学校更具活力,更有效率。真正走向教育科研之日,也就是教育得到振兴之时。
第三篇:学校教科研工作调研报告
教科研工作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我在这次由塘沽教育局组干科组织的校长三年任期规划落实情况检查评估活动中,参与了九中、新城中学、盐场中学、实验学校、新湖学校、宁车沽学校、北塘学校等七所学校。其中实验学校处于塘沽城区,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的名校。其余六所学校均处在城乡结合部,外来务工子弟较多、师资力量薄弱、办学条件较差。盐场中学前身是塘沽盐场子弟中学,07年8月归属塘沽教育系统,校舍年久失修,办学条件尤其艰苦。除九中、新城中学、盐场中学外,另外四所均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实验学校设有分校(主校与分校距离较远)。
本次活动前学校已经按照相关要求进行了自查工作。
二、评估方法与内容
本次活动采取听取汇报、查阅资料、访谈和随机听课(由于种种原因,只听了九中的一节数学课)等方法进行评估。
本次评估的主要依据有二:《2010年校长三年任期目标教学管理考核评估细则》和《滨海新区塘沽2010年学校教育科研管理评估标准》。我负责第一项中学校教科研活动(11分,满分100分)和第二项的评估工作。
三、存在的问题
1、管理机构不健全
部分学校没有成立专门的教科室,科研工作一般由教务主任兼任。教学是基层学校的核心工作,教务主任是这项工作的主轴,平时
工作繁忙,很难有更多的精力兼顾教科研管理。对九年一贯制学校而言,中小学往往只设一位教科室主任(或兼职)。就职位设置而言,这类学校一般都设中学和小学教务主任两个职位,分块管理教学工作。如此一来,不同学段的教师相互接触的机会较少,沟通不畅。如果只设一位教科室主任,往往是教科室主任抓本学段的教科研工作得心应手,而对不同学段的工作则力不从心。实验学校更是两个校区,主校和分校一套教科研管理班子,又从地域上给教科研工作造成了诸多不便。
2、教科室领导及课题组成员变动较大,一定程度上存在消极怠工和推诿扯皮现象
近年来,领导和教师的校际流动逐渐增多,部分课题的主管领导、课题负责人及课题组成员变动较大,这给课题管理和研究造成了诸多困难。特别是课题负责人变更往往使得课题研究在较长一段时间处于空白状态。后来接手课题的负责人由于种种原因研究动力不足,一般能等就等能拖就拖。问其原因,总是抱怨前任的工作不到位,课题研究困难重重云云。到结题之时,为了不影响学校教科研工作,非常重视结题报告的写作,理论、原则叙述详之又详,而具体操作过程避重就轻,蜻蜓点水,整个实施过程不见踪影。
3、一方面缺乏优秀课题成果,另一方面成果推广转化工作滞后 大部分课题研究水平不高,存在“申报课题热热闹闹,研究课题冷冷清清,结束课题虎头蛇尾,为科研而科研的不良倾向”。许多已结题的课题被束之高阁,部分学校没有课题成果推广的计划和安排。
4、对教科研工作认识模糊,定位不清
部分校领导及教科室主任并没有认识到教科研工作对学校各项工作的引领作用,教科研工作的功利化、形式化倾向明显。部分学校十一五期间没有区级以上课题或立项课题较少,教师的参与率很低。校级课题的研究工作也并未有效开展,教师科研意识淡薄。部分学校教研、科研活动杂糅,各项材料均显示教研工作如火如荼、科研活动凄凉冷清。
5、过程性材料积累不足
教育科研的实施,是一个从假设到验证,再到推广,或者是调查研究、经验概括、实施推广的过程。它追求的是实践中的探索,注重的是过程中的实效。部分学校在教科研活动中追求形式主义,忽视实施进程的厚积薄发。结题报告中具体的操作过程寡汤淡水,平时大量的研究工作往往被搁置一边。一个课题的实施乃至于一个教师的成长,需要大量的实践活动,需要经历一个艰苦磨炼的过程,哪怕是实施中的失误与偏差也是很宝贵的研究成果,这就是过程价值所在。只有扣住研究内容,层层推进,步步深化,由表及里,去伪存真,才能使课题方案的假设与成果呈现珠连璧合,浑然一体,也才能达到我们研究的目的。
6、没有长期的教科研规划
学校教科研工作要有特色、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前瞻性、科学性较强的规划,部分学校是走一步看一步,即使有3-5年的纸介规划材料,也多是套话连篇、语焉不详。
明年是各级各类“十二五”科研课题申报的开局之年,随着教科研在学校工作、职称评定中所占比重的逐渐加大,各校对课题数量、课题级别的要求也必然进一步提高。如果没有日常教育教学中对某方面问题的持续关注和研究,只靠临时抱佛脚必然会在课题评审工作中败下阵来。
四、思考与建议
九中和盐场中学的科研工作走在全校各项工作的前列,我们依稀能看见科研兴校的一丝曙光。这两所学校教科研工作所取得的阶段性成功分别代表了薄弱学校科研工作的两种不同模式,可供我们学习借鉴。一是,课题带动科研。九中承担了全国教育规划办“十一五”重点课题《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和差异教学研究》子课题《初中生弹性而有效的作业设计的研究》的研究工作。课题立项后,学校领导和老师非常珍惜这次机会,高度重视。一时间,理论学习、研讨交流、调查研究、教学实验、经费支持等多管齐下,广大教师研究热情高涨,课堂面貌极大改观。他们在学校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全力支持课题组主要负责人参与了在杨州、汉沽、苏州召开的三次总课题年会。学校抓住了课题成功立项这一契机,全方位多角度的开展研究工作,培养了一支教科研骨干队伍,教科研工作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二是,管理带动科研。盐场中学07年8月份并入塘沽教育系统,像所有的转制学校一样,必然会经历一段磨合期、阵痛期,领导和教师都需要调整、需要重新适应。但就是这样一所学校,教科研工作却别开生面,用他们韩校长的话说“近年来我校的教科研工作上了一个大台
阶”。他们的秘诀就是向管理要成效。提拔年富力强、踏实认真的马立江同志担任教科室主任。这两年,他们建立健全了各项教科研管理制度、规范完善了各种教科研资料、发动开展了多项教科研活动,高质量地完成了塘沽教育学会、教育中心教科室下达的工作任务。扎实有效的管理使得他们教科研工作定位准确、思路清晰、前瞻性强的特点日益突出。
教育科研均衡发展是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两所学校的经验给了我们许多启示。由于种种原因,一些薄弱学校在十一五期间成了被教育科研遗忘的角落,体现在:
一、学校不重视。教育科研工作除了应付各类检查外,常年无人问津。学校参与教育中心教科室各项工作的积极性也不高。
二、上级管理部门不重视。学校的教科研工作长期得不到有效指导。
三、学校没有区级以上立项课题。九中的经验告诉我们,高级别课题的立项可以起到鼓舞人心、带动全局的效力。
部分学校“十一五”期间没有立项课题,学校研究氛围不浓,研究基础薄弱,要想通过正常途径获得区级以上立项的难度极大。如果管理再跟不上,将会形成恶性循环,教育科研薄弱校将会更加薄弱。建议上级管理部门对此类学校多加关注,帮助学校选择切合校情学情的课题,并在课题立项政策上予以倾斜。
五、学校“十二五”教科研选题意向
大部分学校研究意向不明或用一些大而化之的热门词汇应付了事。如:有效教学、高校教学、培优扶困、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等耳熟
能详、概念化、抽象化的大课题。课题应与校情、学情紧密结合,应来源于教育教学实践中亟待解决的具体问题。
盐场中学提出了《外来务工子弟与本土学生结合后学生心理变化状况分析及疏导对策的研究》就是一个针对性、时效性较强的选题。
第四篇:酂西小学教育改革发展工作调研报告
酂西小学教育改革和发展调研汇报
为贯彻和落实永城市教体局召开的全市教师工作会议精神,推动我校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我校紧急召开了全体教师会议,并印发了教育会议的重要文件和学习了相关精神。层层落实和建立完善的教师管理机制,通过制定周密的教学计划和考勤制度及教师发展远程规划,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针对教育改革和发展我校具体做法汇报如下: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我们组织教师每周利用例会时间学习师德师风材料,观看我市先进师德标兵典型视频,并把师德师风纳入到教师绩效考核中去,并且占相当比例,教师书写师德承诺书并张榜公布。在没学期教师必须完成师德个人材料一份,并向全体教师宣读。从而达到自己时刻警示自己的言行。我们制定相关方案计划每学年评选校级师德师风先进个人,对评选上的先进代表作为评先评模的条件。在学校门口我们设立举报箱,让社会和学生家长对教师进行监督,从而使教师队伍管理公开化、透明化。
二、加强教师进修培训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知识爆炸时代的到来,教师自身必须不断充电。我校积极参加永城市举办的各级技能培训,如到永城一小和永城五小的语数外教师观摩课,我们相关科目教师全员参加。国培计划、计算机培训等有关教师提高活动我校拿出相当大比例的资金进行投入,把钱用在关键上。我校要求每位教师学习和参观后必须写出学习心得和体会,让他们真正的感受到自己的提高和长进。我们每周利用一定的时间进行校本研修学习,学习其他学校的管理和教学经验。
我们为了保障教师培训的顺利进行,特此按照学生经费的5%进行预算。不占用、不挪用教师培训费用。对困难教师我们进行帮助使 1 他们能够安心教书。
三、加强培养名师工程
为了让我校具备自己的特色,我们从自身挖掘潜力,努力从教学质量找突破口。因为我校是我镇的中心小学,所以我们也自然担当起学科带头人。我们积极加强教师培训,支持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培训、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式。认真贯彻永城市教体局推出的“四环节循环”教学。我们制定了“名师培养计划”,鼓励人人都做名师,使教师树立校荣我荣的观念。我们每期进行各种形式的听评课活动,认真发现人才,培养人才。
四、加强人性化管理
我们深刻理解教师的需要,不断从生活和精神中进行鼓励。特别对特岗教师和新招聘教师提供优越的条件,让他们以校为家,安心工作。改善他们的吃住条件,在学校房子特别紧张的情况下,专门腾出房屋给他们布置好炊具和床铺。对所有教师的生日那天进行送生日礼物,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在学校中的主人公地位。
我校的教育改革和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我们会不断的学习和探索,为我镇和我市的教育改革做出贡献,面对不足我们会深刻吸取教训。我们会紧跟上级教育部门的步伐努力把我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到新的水平。
永城市酂阳镇酂西小学
2014.11.18 2
第五篇:西沿小学现状调研报告
西沿小学地处徐州市西南角西沿村的东北角,西沿村的南面和西面与安徽省萧县接壤,向南向西各有一条弯曲泥泞的小路与外界相通,向东是高低起伏的小山丘一个接着一个一直延续到铜山新区,向西北只有一条宽约5米的水泥路与徐州市区相连,这条路是这里人们出行的重要通道,地处偏僻,交通十分闭塞。
由于这里地处偏僻、流通不便,对周围的村民的生产、生活影响很大,这里人们的生活水平较其他村较低,从出行交通工具方面自行车是这里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电车、摩托车还很少,也可见一斑。通往徐州市的公交车只有马庄矿31路一道,近年来西沿村到徐州市的私人小巴车由于经济收入状况不佳也是开开停停,到现在也完全停了下来。
西沿小学现学生来源有西沿村、马场村、姜楼村、东沿村、马庄矿等处,由于马庄矿的存在,也吸引了周围村镇及安徽等地的一些拾荒者,这些拾荒者的子女也在这里就读,学生人数较多,情况较复杂,学校工作量较大。
由于经济状况的制约,村对校也无资金投入,学校办学条件较落后,教师办公桌还是上世纪70至80年代的桌椅,桌面坑坑洼洼,椅子坐上去吱吱呀呀作响,教室、办公室地面凹凸不平,屋顶还不时有水泥、石灰等粉饰物脱落,有时稍不小心就会砸到或落个满身灰尘。
种种原因,老师们也很不情愿到西沿来工作,有条件的也纷纷从西沿校调出,师资缺失较严重,我校只有专职英语教师1人,2个英语教师要担任4个年级的英语课,还要担任班主任,可想工作任务之繁重。西沿小学教师配置少,年龄偏大,男女教师搭配不均,音、体、美艺体科教师缺失较多,专任教师的职称、学历搭配也不均衡。在此种情况下,西沿小学现任领导、教师克服重重困难,本着再苦再累也不能苦孩子,依然认认真真做好本职工作,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可以说现任西沿小学的全体教师、领导是最辛苦、工作最认真、最无愧于教师这一光荣称号的教师群体之一。
经全校教师集体研讨,评议,特提出如下建议:
1、教育主管部门能尽快解决一下西沿小学的办学条件,使全体师生能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愉快的工作,快乐的学习。
2、合理搭配专任教师的配置。
3、县政府都能对本县地处偏僻,经济落后的乡镇教师绩效工资给以偏重倾斜,我们的领导是否也能对西沿小学工作的教师给以政策上的倾斜。
汉王镇西沿小学
汉王镇西沿小学工会小组
2009年1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