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积极创建绿色社区,全力打造和谐都府
积极创建绿色社区,全力打造和谐都府
——广卫街都府社区创建绿色社区的做法和体会
2006年9月6日
都府社区曾是历代官府所在地,历史上因邻近“唐岭南道署”而得名都府街。辖内有著名的“三·二九”起义指挥部旧址、越华书院、清真寺等历史文化古迹。社区占地55500平方米,常住居民2530户,人口6476人。都府社区是典型的老城区,2001年以前,社区楼宇比较旧,辖内环境比较差,治安状况比较乱,群众意见比较多,一些居民宁可把房屋出租也不愿意在都府居住。为了创建“两个适宜”环境,全力打造平安和谐都府,2001年以来,我们按照省、市的有关要求,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广卫街党工委、办事处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造都府绿色社区、打造都府绿色品牌为目标,从培养居民爱环境、护家园的良好意识,营造现代文化社区形象和健康、平安、和谐、舒适、优美的社区环境出发,大力推进都府“绿色社区”建设。通过不断创建和整治,都府社区成为远近闻名的“环境优美、管理规范、治安良好、服务配套、文化底蕴浓厚”的省级绿色文明社区。近5年来,都府社区先后荣获“广东省文明社区”、“广东省优秀安全社区”、“广东省绿色社区”、“广东省星光老年之家先进单位”、“广州市安全社区标兵”、“广州市2002-2003年度文明社区标兵”、“广州市绿色社区”、广州市羊城公德公益百星“环保惜物之星”等称号。下面,我就创建都府绿色社区的做法和体会,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作一个简 单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创建绿色社区,必须注重在落实“三个到位”上下功夫 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创建绿色社区必须做到组织领导到位、宣传发动到位、资金筹措到位,只有做到“三个到位”,才能确保“创绿”工作顺利进行。
(一)加强组织领导,扎实推进“创绿”工作。建立健全创建工作领导机构,落实层层负责的工作机制是顺利推进“创绿”工作的组织保障。创建都府绿色社区,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思想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以办事处主任为组长的创建绿色社区工作领导小组,分工一名副主任具体负责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宣传发动小组、整治建设小组和资料整理小组等日常工作机构,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创绿”工作格局。领导小组坚持每周召开一次会议,认真听取“创绿”工作情况汇报,研究部署“创绿”工作任务,解决“创绿”工作主要问题。日常工作小组坚持按照具体分工,认真抓好“创绿”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确保了“创绿”工作顺利推进。
(二)搞好宣传发动,提高居民环保意识。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提高“创绿”活动的认知度,使广大居民群众积极支持、配合和参与,是“创绿”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创建绿色社区不是一帆风顺,在创建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都府社区“创绿”之初,部分居民对创建工作不理解,认为创建绿色社区就是搞花架子,搞面子工程,特别是个别群众在拆违、拆网、拆迁等问题上,抵触情绪比较大,不支持、不配合,给“创绿”工作带来了很大阻力。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确保“创绿”工作平稳健康发展,街党工委、办事处注重从宣传发动入手,认真制定了宣传发动计划,并采取召开居民代表座谈会、向社区居民发出“创绿”行动倡议书、《致都府社区居民一封信》、街道领导与居民群众对话、出宣传墙报、张贴悬挂宣传标语口号等方法,大力宣传“创绿”活动的目的意义,对拆违、拆网、拆迁户,街道主要领导亲自上门做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协调有关职能部门按政策规定,解决好拆迁户的补偿问题。对个别“钉子户”,我们则反复做工作,耐心说服教育,直到做通思想工作为止。由于宣传发动广泛深入,思想工作认真细致,居民支持创建绿色社区、参与创建绿色社区的认识不断提高,为“创绿”献一策、出一份力、做一件好事,成为都府社区居民群众的自觉行动。据统计,“创绿”期间,社区居民提合理化建议12条,参加义务劳动300多人次,拆违和拆不规则防盗网28500平方米,拆旧房27栋2440平方米。
(三)整合社区资源,破解创建经费难题。创建绿色社区要取得明显成效,资金投入是必不可少的,而资金不足是影响“创绿”工作的主要因素。创建都府绿色社区,我们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资金不足的问题,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关键。面对这一难题怎么办,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态度,就是不等不靠,资金充足要创,资金不足想办法创造条件也要创。对此,按照上级政府、街道、机关团体共同解决的原则,我们十分注重在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倡导社区共建上做文章。一是召开动员会。动员社区机团 单位、企业经理、个体老板积极关心和支持社区建设,以实际行动为社区创建工作做贡献,经过多方努力,共筹集资金近400万元。二是主动上门协调。为了解决整治“三线”、体育路径、健身器材等经费问题,街道主要领导亲自登门,主动与区供电局和体育局领导沟通协调,供电局无偿为都府社区整治“三线”15020米,体育局为都府社区无偿提供健身器材10件。三是合理使用经费。按照科学安排、重点投入、注意节约的原则,在经费使用上注意突出旧房改造、环境整治和绿化美化三个重点,先后投入近3000万元,新建绿色休闲广场1600平方米,绿色景点21处,增加绿化面积3200平方米,整饰楼房外墙立面63000平方米,新铺路面4500平方米。同时,我们还按照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的原则,始终坚持做到自己能干的事自己动手,动员机关干部和社区工作者积极参加义务劳动,先后投入人力600多人次,节约整治经费近4万元。通过创建,都府社区发生了重大变化,绿色社区给都府居民带来了很多实惠,近几年来,都府社区房价逐年上涨,房屋租金逐年提高,搬出都府社区的居民也纷纷回搬。实践证明,创建绿色社区是一项造福居民群众的伟大工程。
二、管好绿色社区,必须注重在建立长效机制上做文章 建好绿色社区易,管好绿色社区难,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重建轻管的现象,切实巩固和提高“创绿”工作成果,创建工作完成后,我们十分重视加强管理,推行制度化、规范化、社会化的管理模式,确保社区环境质量逐步提高。
(一)推进综合物业管理,创新社区管理模式。都府社区是一个 典型的老居民区,辖内单位房改住房比较多,管理难度比较大,绿色社区建成后,卫生保洁、绿化养护等也存在诸多问题。面对这些现实而又急需解决的问题,街道党工委作出了大胆引进物业管理公司的决定,2001年9月,都府社区正式实施物业管理,成为了广州市第一个引进开放式小区物业管理的老居民区。物业公司一方面严格按照合同履行社区物管,另一方面注重把物业管理和社区环境治理工作结合起来,包括定期保养环保设施、垃圾实行分类处理、资源回收再用,经常开展除害防病等,确保了社区环境治理工作的落实。此外,为进一步对物业公司实施有效监管,2005年10月,又专门成立了业主委员会,《南方日报》、《广州日报》、《羊城晚报》曾多次报道了都府社区推进物业管理的经验和做法。实施物业管理后,社区环境逐年提升,治安状况逐年好转,群众满意率逐年提高。
(二)发挥社区自治作用,建立共建共管机制。实践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发挥社区自治作用,调动各方共建共管,是加强绿色社区建设的有效方法。对此,街道、居委会始终牢固树立“社区事情社区办”的社区自治观念,积极主动发挥牵头组织、协调引导作用,加强宣传发动,努力调动社区成员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实现了“同居一地,共建共管”的良好局面。为了充分发挥社区自治作用,建立共建共管机制,都府社区先后建立了绿色社区管理制度,公众环境参与机制等,成立了党员志愿者队伍、居民义务监督员队伍、治安联防队、小学生绿色近卫军等组织,并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社区环保活动,监督社区环保工作。据统计,都府社区现有党员志愿者30人,义务监督员15 人,治安联防队员32人,绿色近卫军和护绿志愿者228人。
(三)建立监管防控体系,加大社区管理力度。搞好监督管圃理,提高环境质量,建立防控体系,对于强化社区管理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几年来,我们十分重视在监管和防控上下功夫,首先,建立了完善的环境监管体系。从街道到社区,从机关团体到居民群众,都建立了相应的监管机构,健全了各项工作制度和管理制度,监管机构涵盖了街道、社区、物业管理公司、机团单位、居民群众、志愿者队伍等方方面面,形成了社区全方位、多层次的环境监督体系。其次,打造群防群治防控管理体系。街道综治办与物管公司共同制订了《安全社区值班制度》、《治安守望岗执勤员职责》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并建立了一支32人的治安防联队,治安防联队在社区实行24小时巡逻,并在7个出入口设置治安岗亭,形成守点与机动相结合的防控体系。同时,我们还积极探索和建立了与新型社区管理体制相适应的社区警务机制,建立了以社区治保会为核心,以社区保安队为骨干,以义务巡逻队为补充和居民自我防范相结合的群防群治体系。实行群防群治工作以来,都府社区发案率逐年减少,群众满意率逐年提高。第三,实行了卫生保洁公示制度。为了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进一步提高社区环境卫生工作水平,2006年1月,卫生保洁工作实现了网格化管理,并推行卫生保洁公示制度,采取划分区域,责任到人,标准量化,定期考核,公开公示,群众监督的办法,充分调动了保洁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确保了社区清洁、卫生。
三、提升绿色社区,必须注重在打牢绿色品牌上求发展 建设绿色社区,管好绿色社区固然重要,但提升绿色社区水平,打造绿色社区品牌,使绿色社区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显得更为重要。为了不断提升绿色社区档次和水平,2003年,都府社区被广州市评为绿色社区后,我们紧紧咬住“三个结合”不放松,注重在打造提升上下功夫,见成效,2004年,都府社区又被评为省级绿色社区。
(一)注重绿在心中衍生,坚持宣传教育与提高意识相结合。我们深深体会到,要建成绿色社区,必须有健全的环境监管体系,有污染防治措施,有健康优良的生态环境,有良好的环境文化氛围,居民整体环境意识较高,这是一项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硬件和软件建设缺一不可。其中,逐步提高千家万户的环境保护意识,让环保走进每一户家庭的生活,是提升绿色社区的前提条件。对此,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坚持从环境保护,以人为本这个根本出发,从培养良好的环境伦理规范,促进良好社会风尚,建立环境友好型社区入手,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加强环保宣传工作。首先,建立了环保宣传阵地。在都府社区辖内设置了宣传栏、宣传墙、环保警示牌等,定期宣传环保知识。其次,形成了立体宣传氛围。如定期举办社区环保论坛,创绿宣传咨询、环保知识竞赛、文艺演出、专题环保宣传系列活动等,大力开展环保宣传教育,使社区形成了浓厚的环境宣传氛围。第三,积极开展环境教育活动。社区学校环境教育开展率达到100%,居民环境教育率达到80%以上。通过宣传教育,环境意识逐步深入人心,居民群众对绿色社区的共知、共识、共参,形成了推动创建工作深入发展的强大力量,共同维护好绿色家园,打造好绿色品牌,已成为都府社区居 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二)注重绿与文化相交融,坚持生态环境与人文环境相结合。社区文化活动搞得好不好,直接反映了社区文化品位,反映了社区人文环境质量。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文化活动,不但能使之与环境文化相互交融,而且对提升绿色社区质量也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对此,近年来,我们十分重视社区文化建设,坚持用社区文化促进社区建设。一是完善社区文化教育设施。先后建立了都府社区文化广场、都府社区万册图书馆、休闲广场等文化设施,建设了文化长廊,组成了都府社区文化教育阵地。二是建立社区文化教育机制。坚持从社区实际情况出发,从提高居民综合素质着眼,形成了以社区党支部为核心,以科技、文化、法律、卫生“四进”社区为重点,以广场文化活动及宣传展览为主要形式的社区文化教育机制,经常组织居民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群众性文化活动,引导群众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居民在文化熏陶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开展文化活动中,我们始终坚持把环保文化渗透到居民生活中去,有效地提高了社区居民的环保素养,进一步调动了居民共同关心、支持、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
(三)注重绿在社区延伸,坚持立体发展与经常整治相结合。都府社区被评为省级绿色社区给我们的启示是,创建绿色社区必须坚持在创建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创新,在创新中求提高。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几年来,我们始终按照发展、创新、提高这个工作思路,不断深化“创绿”工作,并取得了明显效果。首先,拓展绿色空间,打 造天台绿化。都府社区是一个典型的老城区,地面绿化空间小,绿化覆盖率一直比较低,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从2004年开始,在区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先后投资60万元,绿化天台15栋,增加绿化面积3500平方米,绿化覆盖率从原来的35%提高到了45%。其次,不断整治提升,打造都府品牌。都府社区不断具有浓厚的岭南建设风格,而且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为了凸现都府特色和社区现代文明,我们在都府街和锦荣街分别兴建了社区标志的浮雕。2006年,为了配合“三·二九”起义指挥部修缮,在小东营新建了门楼,辛亥革命元勋黄兴、朱执信头像浮雕、起义路线图等,结合创建环境管理达标社区活动,对社区内绿色景点、广场进行整治,使都府绿色社区得到发展和延伸,充分发挥了绿色社区的整体辐射效应,为创建国家级绿色社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篇:打造绿色健康家园创建和谐北正社区
打造绿色健康家园创建和谐北正社区
——浏阳市淮川街道北正社区居委会
浏阳市淮川街道北正社区居民委员会地处浏阳市中心地带,辖区面积1.3平方公里,下辖12个居民大组,52个居民小组,有住宅楼幢,有户籍居民3321户,10680人,社区内有省、市单位28个,设党总支1个,党支部3个,有社区中共党员220人。社区地理位置优越,社区内有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中医院、卫生防疫站、客运公司、货运公司、宾馆、旅社、市场等单位,是集金融、医疗、卫生、交通、商贸于一体的综合性社区。近年来,北正社区居民委员会按照小政府、大社会、强社区工作要求,坚持体制创新与机制创新并举,软件完善与硬件建设同步,重心下移与强化自治结合,在街道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打造绿色健康家园、创建和谐北正社区”的奋斗目标,坚持从社区实际出发、从群众的需求做起,有针对性地开展创建活动,确定了“以社区为载体,以居民为主体,以提高居民文明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标,扎扎实实地开展创建活动”的目标,详细制定了创建工作方案,精心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创建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其主要做法是:
一、创新理念,高起点谋划社区
社区是社会的缩影,是城市的基本单位。推进社区建设对于促进三个文明,提高广大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于淮川社区来说,2004年区划调整后,社情发生重大变化,社区建设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根据市委、市政府建设社区的指示精神,北正社区将社区办公用房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争取到了市委、市政府和淮川街道工委、办事处的高度重视,在最繁华的圭斋西路上新建了一栋建筑面积800M2,造价70多万元的社区用房,在建筑规模、资金投入和质量档次方面是北正社区历史上没有过的;在建设过程中困难、压力、矛盾也是北正社区没有遇到过的,成绩取得实在来之不易。如果不能把这些房子真正利用起来为百姓服务,群众不会答应,北正社区党总支和社区居委会一班人围绕完善和发挥社区功能,创新理念,突破常规,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发展。按照市社区办和先进社区的标准,对社区办公楼进行了全面设计、装修、布置,将办公活动用房、居民健身用房、图书阅览室、市民学校、人口学校、计生服务室等均作了全面安排,而且都达到了设施齐全,经济实用,深受群众欢迎。
二、立足长远,高水平发展社区
社区建设是综合性的社会工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常抓不懈。为保证社区健康发展,北正社区积极探索社区建设工作的新情况,想方设法解决新问题。
一是立足共驻共建,整合社区资源。为挖掘社区内各种有形和无形资源,广泛动员企事业单位、居民群众、社会团体参与社区建设。进一步整合社区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丰富社区建设的内涵,为社区建设提供资源保证。北正社区根据形势发展要求一是建立党建联席分会,将社区内单位党组织和社区党总支部融合在一起,把单位党员和社区党员整合为一体。二是利用现有的室内外活动场所,共享社区资源,并投入2万多元重点装修了健身房、排练厅,与三湘健康网站浏阳分公司联合添置了健身器材;三是与社区单位开展了资源共享活动,目前社区单位的门球场、蓝球场、图书室和阅览室等活动场地全年365天对社区居民开放。
二是依托四级平台,构筑大服务体系。居民群众的需求是全方位、多层面、多领域的。北正社区以往提供的社区服务在项目、内容、深度、广度上都远不能满足居民群众的需求。在街道工委、办事处的领导下,形成了社区居委会、物业公司、辖内单位、社区志愿者四级服务的社区建设平台,根据市民需求拓展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内容,构筑了社区大服务体系。在社区中心设立了警务室、再就业服务站、退休人员管理服务站、卫生计生服务站、老年活动健身室、市民学校、图书阅览室,设立了家政服务、送米、送气、修理、理发、干洗、快餐等个便民利民服务网点,成立了一支由党员志愿者100人,老年志愿者50人,巾帼志愿者50人,老年维权志愿者20人,学生志愿者200人组成的社区志愿服务队伍,定期为社区居民开展无偿和低偿服务。心连心社区职介中心,实实在在为下岗职工、失业人员搭建了一座再就业的发展平台。2004年来组织开展社区义务服务活动30多次,为社区85以上的居民群众开展了无偿和低偿服务,通过社区职介中心进一步拓展了就业安置渠道,全年共安置下岗职工150名,促进了文明社区的创建,通过服务,增强了广大居民群众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是因地制宜,培育特色社区。北正社区结合本社区的实际,因地制宜地明确了“打造绿色健康家园、创建和谐北正社区”的发展方向,为社区居民描绘了一幅幸福美好的蓝图。该社区成立机构,制定方案,印发资料,召开会议,广泛宣传把绿色健康意识进一步深入到了社区各单位、深入到了社区每一个家庭、深入到了每一个社区居
第三篇:创建绿色学校,打造和谐校园.
创建绿色学校,打造和谐校园 泰兴市张桥小学
泰兴市张桥小学创建于1905年,现有18个班级,在校学生613人,教职工58人。校园面积20419平方米,建筑面积3540平方米,绿化面积8564平方米,绿化覆盖率41.9%。学校建筑设施布局合理,采光、隔音效果优良,整个校园干净整洁,人文环境优美,师生文明礼貌,处处充满生机和充满活力。学校曾先后荣获“泰州市文明单位”、“模范青少年军(警)校”、“泰州市优秀家长学校”、“泰兴市园林化学校”、“绿色学校”、“泰兴市青少年科学教育特色学校”、“泰州市平安学校”等荣誉称号。
一、健全创建机构,明确各自责任
开展环境教育,增强环保意识,是提高人才素质的重要举措。学校成立了“创建绿色学校”领导小组,设立了创建办公室,校长匡斌挂帅,副校长匡金元主抓;教务处、总务处、大队部分工负责,具体实施;班级环保兴趣小组、护绿监督员、护绿义务宣传员、环保小卫士积极参与,形成纵横交错,行之有效的创建绿色学校网络机构。层层抓落实、人人有责任、事事有标尺、奖惩有依据、齐抓共管,促进了师生环保意识的整体提高,保证了创建工作的健康开展。
二、打造优美校园,创设绿色环境
1.绿化校园。校园内四季都有绿,都有花,都有香,其间点缀着名言警句的环保宣传标语,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学校每年投入资金,种植花草树木,养护人员定期进行修剪维护。校园,时时处处绿意盎然。
2.美化校园。校园内雕塑朝气蓬勃,国旗台庄严美观,宣传画廊令人振奋,运动场地标准适用,师生食堂干净卫生,专用教室设备齐全,普通教室宽敞整洁。学校醒目的标语、“三风”、名人名言布置得当,富有人文意义。师生置身其间,心情欢畅,热情高潮。
3.净化校园。校园内划分清洁卫生责任区,各班认真做好保洁工作。少先队成立监督岗,进行检查评比,每周颁发流动红旗。后勤处安排专职保洁人员,清除灰尘杂物。校园内合理放置垃圾箱、垃圾桶,做到垃圾归类,集中存放,集中存放,及时清理。校舍无卫生死角,厕所无异味,食堂符合卫生要求,未发生过重大的环境污染和重大人身伤害事故。
三、狠抓渗透教育,增强环保意识
学校充分发挥课堂普及环保知识的主渠道作用,把语文、品德、音乐、体育、美术、科学等课作为环境教育的主渠道学科,要求以教研组为单位制定学科渗透环境教育计划,每个教师备好3---10节环境教育教案,做到“四个一”:每个教研组每月进行一次环境教育教研活动;推选一节环境教育优质课;推荐一份环境教育的优质课教案;每月写一篇环境教育实践活动总结。
学校根据学生年龄、认识程度特点,配备不同的环境教育教材,从低到高,由浅入深的进行环境教育。对低年级学生,主要是进行居住环境和校园环境教育,让学生观察、描述自己周围的环境,教育学生爱护花草树木,不乱扔纸屑、果皮,不吃零食,保持个人和教室卫生,为美化校园做好事,使学生从入学就感受到自己与环境息息相关。中年级学生,对他们有选择的进行保护动、植物的教育,认识“植物与环境”的关系,“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懂得人类生活离不开动、植物的道理。在教育的基础上,让学生参加“捡回一个希望”,管理“护绿区”、班级绿化角,制作爱护花草树木标语牌,并参与给树挂牌活动,强化环保意识。对高年级学生,鉴于他们接受能力不断增强,知识面不断扩大,信息量增多的特点,由课内向
课外延伸,并充分利用广阔的环境资源,开展生态调查、环境观测、气象观测,对水源污染、空气污染、空气质量、森林与人的关系等“绿色行动之环保小调查”“绿色行动之绿色小布袋行动”,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面临的环境问题,懂得保护环境、保护地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生存和发展。
学校在抓好主渠道学科环境教育的同时,还将环保教育的内容渗透于各学科的教学之中,如语文课中祖国风光、优美的自然景物的描写;品德课中的人文、环保内容;音、体、美、科学课程中关于自然美、环境美、动态美、静态美等内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多媒体现代科技手段强化渗透效果,使环境教育落到实处。除此之外还鼓励教师开展环境教育课题研究。音体美组的老师们在不断探索环保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将环保理念以德育教育方式引入课堂教育教学,创建环境教育与艺术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绿色课堂,以美的环境、美的教育、美的行动为重点,通过听、讲、演、画的参与式、体验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把环保知识渗透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之中,触动学生心灵,唤起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主动加入到“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争创环保小卫士”的行列中。
四、开展绿色行动,增强环保效果。
环境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普及环境知识,提高环境意识,参与环保实践,学会环保动手技能。学校重视组织丰富多彩的环保实践活动,领导重视,精心组织,全员参与,讲求实效。
1.广泛开展校内环保实践活动,各班每周进行一次大扫除,要求学生自带笤帚、抹布、水盆、小锹等劳动工具,扫地、擦窗、除草,人人动手。学校划分环境管理包干区,要求各班包干区内无纸屑、杂草、杂物,无损坏现象,少先大队部成立红领巾卫生监督岗,组织学生进行检查评比。我校每年都组织开展环保手抄报、环保制作、书法、绘画活动,以各种各样的校内实践活动普及环保知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提高学生环保动手技能。
2.开展环保知识宣传和竞赛活动,促进节能减排环保知识的学习和推广。每学期初印发环保知识宣传材料,做到人手一份,通过板报、橱窗、画廊等进行环保知识宣传,学期末以书面形式举行环保知识测试,正确率都在90%以上。
3.结合有关节日,加强环保宣传,开展环保实践活动。
3月12日植树节,我们除宣传植树的意义外,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栽种树木、花草;4月22日世界地球日,组织学生围绕世界只有一个地球展开讨论,提出倡议;6月5日世界环境日以及世界人口日、世界粮食日都有机组织学生参加爱护环境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的活动,先后举办了《保护臭氧层》、《水是生命之源》等中队主题活动和作文竞赛,让学生调查畅谈环境污染的危害性,抒发绿化环境、享受绿色生活的理想。
4.举行师生环保知识讲座,开展师生环保征文活动。学校每学年都组织全体教师和学生参加环保知识讲座,鼓励师生积极撰写文章参加环境教育征文竞赛活动,及时公布评比结果。我们还将师生优秀环保论文编辑成册,发放给师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五、关于未来的几点设想
几年来,我校绿色学校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经过研究,决定今后要从以下几点寻求突破与创新:
1.环境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今后的日子里,一方面我校将聘请更多的资深专家、学者作为校外辅导员,开辟更多的校外活动基地,举办各种形式的贴近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的座谈、讲座、参观、观摩与实践活动,提高活动的实效性;另一方面,要在环境教育带动家庭、辐射社区这方面狠下功夫、大做文章,努力唤起全社会的关注与支持,切实建立起“一带二”、“一促
一”新模式(“一带二”即一个孩子带动父母二人,“一促一”即一个家庭促进一个街道或小区),并力争探索出新经验、新做法。
2.致力于开发更多的“绿色校本课程”。我校要立足乡土,把握潮流,放眼未来,开发出更多的具有本校办学特色的校本课程,并尽快投入到实施过程之中。
总之,我校将以此次泰州市绿色学校创建工作为契机,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环保素质得到大大提高,环境保护教育宣传蔚然成风,环保宣传、环保实践、环保监督已成为一种自觉行动。我们将以争创为动力,以评估为契机,乘势而上,积极推进学校环境教育的发展,努力打造绿色、和谐的美好校园,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第四篇:打造绿色环境创建和谐校园.
打造绿色环境 创造和谐校园
新集中学是襄城区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坐落在隆中脚下。学校占地3300平方米,其中园林面积达到1000平方米,走进校园内,一排排树木,整整齐齐;一片片花草,郁郁葱葱,置身其间,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我们正是抓住了这一有利条件,不断挖掘、拓展、延伸已有的绿色资源,重视“绿色生态校园”建设,从“和谐”入手,全方位建设人与自然、人与自身、人与人之间和谐的“绿色生态校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绿色生态文化”,实现校园的可持续发展。
一、植绿布绿,校园自然环境绿起来
一是精心安排。在打造学校品牌的过程中,我们学校把“打造绿色环境,创造和谐校园”作为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的一项重要任务,并始终贯穿学校发展的各个阶段。因此,我校做了充分的准备,精心的安排。首先在2008年底就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长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绿色生态校园建设领导小组,定期开会研究部署绿色生态校园建设工作,并列入学校重点工作。其次为提高决策水平, 学校特聘请了我校特级教师黄德荣、园林专家为顾问,在他们的指导下,我们制订了“新集中学绿色生态校园建设规划方案”讨论稿。讨论稿下发征询师生意见。针对我校校园狭小,现有建筑占地面积大,我们想方设法提高绿化率。
二是科学规划。根据我们对绿化地段进行科学的设计和规划。首先将原来的香樟、杉树、杨柳进行修剪,使之焕然一新;然后将生长的一些杂乱无序的花草树木进行剔除和移植,在办公楼和教学楼之间布局六块植物绿带,分别栽培了紫荆、紫薇、红花杂酱草和一串红,并在合适的地方栽植碧柏、红枫等树木,使校园四季有绿,花草宜人,错落有致,相映成趣。同时为了增加品种,节约开支,我们组织教师上山坡、走田间,自己动手采挖一些葱兰、美人蕉等品种,教师通过学习技术,扦插、培育植物新品种,来不断充实绿色基地的品种,来装扮、亮丽我们的校园。
三是合理布局。为了遵循学校持续、和谐发展,我们立足学校实际,做到合理布局:宜树则树、宜草则草、宜花则花,见缝插绿,这样08年我们就在学校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对学校进行了整体绿化,绿化面积达2400多平方米,绿化率达
到20%。分别在学校的主干道两旁栽种了50棵香樟,在池塘的边上插上了一排排杨柳,在操
场的中间铺上草坪,在每个“小花园”我们因地制宜,既有鲜花,又有名树。09年我们又投资六万余元种植了一些新的树种和修复了受损的绿化带,形成了花草与树木搭配得宜,建筑与植物相互映衬。
在开阔而不适宜植树栽草的走廊、门厅等地方,我们尽量摆放各种花卉、常绿植物等盆景进行增绿补绿,既美化了环境,又弥补了人均绿化面积的不足。同时为了让学生在更加美观、舒适的环境中学习,学校发出“建设绿色教室”的倡议,同学们积极行动,你搬来一盆花,我书写一幅字,他出一个主意,共同设计,用绿色植物装点美化教室,净化空气。现在每一个教室里都建设得优雅、美观,且满目翠色、沁鼻芳香。学生们坐在这样的教室里,眼晴放松,空气清新,心情愉悦,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二、爱绿护绿,师生内心环境绿起来
在加强绿色生态校园建设的同时,学校十分注重营造绿色生态教育氛围,通过各种途径,唤起师生内心潜在的生态意识,并促成自觉的绿色行动。
1、各科教学渗透爱绿护绿知识。绿色生态教育与学校的学科教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各科教材的编排,都含有一些绿色生态教育的隐性因素。我们在每学期开学前,要求各学科组认真钻研教材,精心筛选绿色生态教育知识点,形成各学科绿色生态教育的主要内容,列入各科课堂教学计划。新生入学,一年级班主任老师就要带领孩子走进植物园,进行爱校教育和环保教育;各年级作文教学,校园景色描写成了学生必不可少的作文话题;美术课上,校园绿色成了学生画中最好的素材。自然教学中,孩子们能在老师的引领下,来到植物园认识植物、采集标本、聆听昆虫的声音;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科学而直观地对学生进行绿色生态教育。实践证明,课堂渗透是对学生进行绿色生态教育的主渠道。
2、主题活动激发爱绿护绿行动。学校每学期的活动计划中都列入有关绿色生态主题的活动内容,并在每项活动的组织实施中都力求做到有声有色、圆满而富有成效我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绿色主题活动,如充分利用“植树节”、“地球日”、“环境日”等纪念日,通过班会、团队活动、宣传栏、墙报、广播、演讲会等形式,广泛开展“绿化校园,美化环境”、“我为校园添片绿”等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举办“绿色校园”板报比赛,发动师生积极参与绿色校园的建设工作,大力推动以植树、种植花草为主的校园绿化和环境保护治
理活动等,这些活动增强师生的绿化意识、环境意识和生态意识,提高师生参与学校绿化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使学生自觉地参加学校绿化工作,自觉地爱护校园内的一草一木。
3、实践活动增加爱绿护绿意识。为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生态意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我们在全校各个班级中开展了“我的绿色我管理”护绿认养活动。先以班级名义认养,再以小组或个人名义认养,认养期为一年,认养者在认养期内定期为绿地花木浇水、除草,观察是否有虫害等,当然,也享有近距离观察、为其命名等权利。同时学校还利用周末或节假日,组织学生走向社会积极参与公益性劳动、社会调查和实践体验性活动。如寒假组织的“绿色生态主题社会调查”活动和“回收白色垃圾”活动;围绕“植树节”开展的“绿的篇章,爱的奉献”义务植树活动和“收集废弃木筷”活动;围绕“世界环境日”开展的“地球因我而美丽——现场涂鸦”活动等。这些实践活动,把宣传与实际行动相结合,既增加了学生对植物生长知识的了解,也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更培养了他们对绿色生态保护的责任感。
三、道绿播绿,生态文化环境绿起来
在净化、绿化的基础上,我们努力追求校园环境的美化、优化,充分挖掘校园环境的教育功能,因此,我们非常注重环境建设为教育服务,达到环境与教育的和谐、环境与人的和谐,让环境说“ 教育话”,为培养和谐发展的人,为创设学校的教育特色作出应有的贡献,让学校焕发青春的活力,永远奏响“ 绿色” 的旋律。进
行特色布置,让生态文化环境绿起来。室外开设环保橱窗,定期宣传环保知识,展示学生环保征文,手抄报、绘画等作品。室内我们设计了一个完全由学生自由发挥的“班级园地”,孩子们可以定期地、自由地把自己的科技创意、书画作品、精彩作文、成长愿景等展示其中,形成了一道独特而亮丽的班级文化风景线。校园中,各种建筑雕塑、长廊、石路、喷泉等应势而造,一块草皮,一丛绿树,一簇鲜花,都是陶冶师生情操,净化师生心灵的一本活的教科书,成为一种流动着、成长着的生命文化。
采取特色举措,让生态文化环境绿起来。一是制定出《新集中学学生环保日常行为规范》,以此引导、规范学生的环保意识与环保行为;二是成立环境工作室,以收藏学校近几来环境教育的成果及环境刊物,提高师生的环保知识与能力。三是开设种植类活动课程(花
草、树木),让学生学习各种种植技术,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促使植物与我校师生和谐相处,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四是课外活动上,我们常常带领孩子到植物园认领草地,播种绿色,亲自参与养树、护树,亲手呵护生命成长的过程;孩子们给花草树木挂牌,为植物园命名,在池塘里放养鲜活的生命,在昆虫园内实验;孩子们在园内写上环保标语,在草地上插上警示牌,自觉爱护小花小草。
绿色生态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我校将进一步挖掘学校自身优势,集结师生智慧,继续推动“全面建设绿色生态校园”的活动,积极营造一个以“绿色”和“生态”为风格的和谐校园,给师生创造一个益美益智、赏心悦目的学习生活环境,让学生在绿色生态氤氲的校园中健康成长。
第五篇:打造绿色健康家园创建和谐北正社区
打造绿色健康家园 创建和谐北正社区
——浏阳市淮川街道北正社区居委会
浏阳市淮川街道北正社区居民委员会地处浏阳市中心地带,辖区面积1.3平方公里,下辖12个居民大组,52个居民小组,有住宅楼 幢,有户籍居民3321户,10680人,社区内有省、市单位28个,设党总支1个,党支部3个,有社区中~员220人。社区地理位置优越,社区内有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中医院、卫生防疫站、客运公司、货运公司、宾馆、旅社、市场等单位,是集金融、医疗、卫生、交通、商贸于一体的综合性社区。
近年来,北正社区居民委员会按照小政府、大社会、强社区工作要求,坚持体制创新与机制创新并举,软件完善与硬件建设同步,重心下移与强化自治结合,在街道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打造绿色健康家园、创建和谐北正社区”的奋斗目标,坚持从社区实际出发、从群众的需求做起,有针对性地开展创建活动,确定了“以社区为载体,以居民为主体,以提高居民文明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标,扎扎实实地开展创建活动”的目标,详细制定了创建工作方案,精心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创建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其主要做法是:
一、创新理念,高起点谋划社区
社区是社会的缩影,是城市的基本单位。推进社区建设对于促进三个文明,提高广大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于淮川社区来说,~年区划调整后,社情发生重大变化,社区建设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根据市委、市政府建设社区的指示精神,北正社区将社区办公用房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争取到了市委、市政府和淮川街道工委、办事处的高度重视,在最繁华的圭斋西路上新建了一栋建筑面积800M2,造价70多万元的社区用房,在建筑规模、资金投入和质量档次方面是北正社区历史上没有过的;在建设过程中困难、压力、矛盾也是北正社区没有遇到过的,成绩取得实在来之不易。如果不能把这些房子真正利用起来为百姓服务,群众不会答应,北正社区党总支和社区居委会一班人围绕完善和发挥社区功能,创新理念,突破常规,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发展。按照市社区办和先进社区的标准,对社区办公楼进行了全面设计、装修、布置,将办公活动用房、居民健身用房、图书阅览室、市民学校、人口学校、计生服务室等均作了全面安排,而且都达到了设施齐全,经济实用,深受群众欢迎。
二、立足长远,高水平发展社区
社区建设是综合性的社会工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常抓不懈。为保证社区健康发展,北正社区积极探索社区建设工作的新情况,想方设法解决新问题。
一是立足共驻共建,整合社区资源。为挖掘社区内各种有形和无形资源,广泛动员企事业单位、居民群众、社会团体参与社区建设。进一步整合社区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丰富社区建设的内涵,为社区建设提供资源保证。北正社区根据形势发展要求一是建立党建联席分会,将社区内单位党组织和社区党总支部融合在一起,把单位党员和社区党员整合为一体。二是利用现有的室内外活动场所,共享社区资源,并投入2万多元重点装修了健身房、排练厅,与三湘健康网站浏阳分公司联合添置了健身器材;三是与社区单位开展了资源共享活动,目前社区单位的门球场、蓝球场、图书室和阅览室等活动场地全年365天对社区居民开放。
二是依托四级平台,构筑大服务体系。居民群众的需求是全方位、多层面、多领域的。北正社区以往提供的社区服务在项目、内容、深度、广度上都远不能满足居民群众的需求。在街道工委、办事处的领导下,形成了社区
居委会、物业公司、辖内单位、社区志愿者四级服务的社区建设平台,根据市民需求拓展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内容,构筑了社区大服务体系。在社区中心设立了警务室、再就业服务站、退休人员管理服务站、卫生计生服务站、老年活动健身室、市民学校、图书阅览室,设立了家政服务、送米、送气、修理、理发、干洗、快餐等个便民利民服务网点,成立了一支由党员志愿者100人,老年志愿者50人,巾帼志愿者50人,老年维权志愿者20人,学生志愿者200人组成的社区志愿服务队伍,定期为社区居民开展无偿和低偿服务。心连心社区职介中心,实实在在为下岗职工、失业人员搭建了一座再就业的发展平台。~年来组织开展社区义务服务活动30多次,为社区85%以上的居民群众开展了无偿和低偿服务,通过社区职介中心进一步拓展了就业安置渠道,全年共安置下岗职工150名,促进了文明社区的创建,通过服务,增强了广大居民群众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是因地制宜,培育特色社区。北正社区结合本社区的实际,因地制宜地明确了“打造绿色健康家园、创建和谐北正社区”的发展方向,为社区居民描绘了一幅幸福美好的蓝图。该社区成立机构,制定方案,印发资料,召开会议,广泛宣传把绿色健康意识进一步深入到了社区各单位、深入到了社区每一个家庭、深入到了每一个社区居民。
四是要创新载体,提高居民参与程度。居民参与程度是衡量社区建设成功与否的标尺。为了凝聚更多居民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北正社区采取政府搭台、居民唱戏的办法,积极创新载体,服务居民,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组织文体活动、举办居民论坛、成立党员之家、设立市民学校、组建体育沙龙等。并经常组织居民群众、单位职工、社区党员等志愿服务队对社区周边进行绿化美化、铺设方砖、整修道路,改善环境。同时,为适应市民多层次文化需求,引导广大居民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北正社区于2002年成立了北正社区晚霞健身站,下设健身队、舞蹈队、威风锣鼓队、腰鼓队、秧歌队、戏曲队、门球队等。原有健身队员120人,现发展到345人。通过各种文艺宣传活动,形成了以社区居民为主,辖区单位广泛参与共创社区文化的浓厚氛围。我们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结合重大节日、庆典,开展文艺汇演、舞龙舞狮、体育竞技、朗诵演讲、知识抢答、书画展览、地方戏曲、老年健身表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大型特色文化活动。~年开展各种活动15多次,达到了每月活动一次以上,参加人数达16000多人次,通过持久经常的活动,弘扬了时代主旋律,营造了“打造绿色健康家园、创建和谐北正社区”环境,用先进文化丰富了市民精神文化生活,着力提高了全民的身体素质、健康水平、生活质量和文化素养。居民对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加强,居民的社区意识、责任意识也不断加强,从而使广大居民群众自觉参与文明社区的创建活动,形成了人与环境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