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打造精品社区创建和谐家园
打造精品社区创建和谐家园---东红庙社区
仙营街道东红庙社区党支部书记***
济宁市任城区仙营街道东红庙社区居委会,属于济宁市主城区中心位置,位于高新区新世纪广场以西,仙营绿地以东,洸河路以北,金宇路以南,占地约0.4平方公里,社区共有单位11个(中国银行、济宁市邮政局、济宁市邮政银行、济宁市任城区地税局、任城区财政局、任城区建设局、任城电视台、济宁市任城区武装部、济宁市消防支队、济宁市第三人民医院、洸河路小学),大型购物中心两个(赛宝量贩购物中心、爱客多购物中心),商业网点280多个,各大银行网点都有分布,辖区内有置城公园公寓、绿景苑小区、邮电小区、新世纪花园小区、都市春天小区、新天地小区、轴承厂宿舍区、开关厂宿舍区等,拥有常驻居民8900人和外来商务人员租住的混合开放型社区,社区内共有业主委员会七个,家委会两个,居民小组代表五十五人,社区现有党员109名,下设两个党支部,东红庙社区居委会,支部书记一名,委员四名,居委会居委主任一名,委员四名,社区工作人员共有21名,为全辖区居民提供各项服务。自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社区积极探索和谐社区建设新途径,全面开展“社区党建精品工程创建”活动,有效推动了东红庙社区建设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2010年全年,东红庙社区先后被山东省民政厅评为“山东省城市社区建设示范社区”、济宁市任城区政府“2010年度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仙营街道办事处“2010年底税收贡献先进单位”、“2010年度综合考评一等奖”、“2010年度社会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一、主题创意
东红庙社区党支部把创建精品社区放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通过建机制、活形式、搭平台,积极探索出一条“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的精品社区创建之路,构建了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新格局。
二、主要做法
注重规范运行,完善精品社区创建机制
一是夯实社区基础,实现基础设施规范化。健全精品社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邀请驻区单位党组织召开共建会议,积极发挥共驻共建单位支援社区建设的作用,采取捐款捐物的方式,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2010年上半年,社区居委会帮助社区居民进行了自来水的改造工程,下半年又实施了供电的改造,切实解决了因为物业逐户收取水电费的难题,由居民直接到供水、供电部门按实际发生额缴纳水电费。2010年的主要工作是小区内环境绿化整治和改造。社区居委会2010年投入五十多万元,建立了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和小区绿化,更新小区健身广场设施,重新改造小区绿化带和停车位,改造新的小区大门和安全设施。经过一年的治理,呈现在大家眼前的东红庙社区是布局合理,设施齐全、路面整洁、花草铺设到位,居民安居乐业的祥和景象。进一步扩大了品牌社区的范围,提高了群众的满意度。
二是健全网络管理,实现组织体系网络化。改变原有条块分割的旧模式,不断创新组织设置, 开展功能型党组织建设,推行社区建党总支、楼院建党支部、楼栋建党小组、在有条件的党员家中建党员家庭活动点的“四建”组织体系,将社区党组织建设向“两新”组织、社区产业链、楼宇、流动党员集中地延伸。截止2010年,新世纪花园小区中已建立“功能型”楼宇党支部1个,进一步扩大了社区党组织覆盖面,提高了群众的受益面。
三是狠抓职责落实,实现目标任务责任化。与街道党委签订社区党建工作责任书,与驻社区单位党组织签订社区党建共驻共建工作目标责任书,明确精品社区创建任务,切实把“软任务”变成“硬指标”。同时,制定精品社区创建考核评价体系,采取季度考核、半年督查、年终总评的方式,分基础性、督查性、总评性三类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旗直共建单位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为共建精品社区提供强有力保障。
创新工作载体,搭建精品社区创建平台
一是搭建奉献平台,实现活动载体系列化。以党员奉献为圆心,以活动载体为半径,搭建精品社区创建平台。在职党员通过“亮身份、树形象”、“党员一日捐献”、“党员一日保洁”、“党员责任区”等主题实践活动,实现立足岗位敬业争优,形成奉献长效机制。
二是拓展服务领域,实现服务功能标准化。积极推行和深化“全方位、多层次”,“一站
式、一条龙”等有效服务方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服务领域。解决民生民难,拓展服务领域。同时,开展“社区先锋党组织”创建活动,对社区党组织实行“星级”管理,实现服务功能标准化。
三是整合社会资源,实现社区环境人文化。以“三联三帮四促进”、“五建五联五提高”、“城乡社区手拉手”等为载体,整合社会资源,打造和谐“六型社区”。依托党建、警务、卫生、科普、法律、计生、文体、环保、精神文明、劳动保障、双拥、进社区活动,切实满足社区居民多方面、多层次需求,实现社区环境人文化。每年对社区的贫困户进行帮扶,共帮扶困难群众十五户,100多人;社区通过手拉手为其他家委会、新建小区,定期围绕党建、文化、就业、服务等方面开展互帮互助活动10多次。
四是社区集体经济和税收工作,2010年全年,东红庙社区全年集体经济收入增加600万,社区居委会全年完成税收530万,圆满完成上级党委政府下达的各项任务。
三、主要成效
东红庙社区自开展“社区党建精品工程创建”活动以来,充分调动了社区党组织、共驻共建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群众的创建热情,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实现了四个提升。
一是提升了社区党组织在城镇区域化党建工作中的承载力。通过精品社区创建活动,切实解决了城镇化步伐加快带来的难以满足党员活动和社区服务的问题。
二是提升了社区党组织在城镇区域化党建工作中的战斗力。把那些真正热心社区工作,有一定基层工作经验,善于做群众思想工作的优秀党员选进社区党组织班子,不断改善社区干部队伍整体结构。健全社区干部管理、考核、保障等制度,增强社区干部做好党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充分发挥社区党务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提升了社区党组织在城镇区域化党建工作中的战斗力。
三是提升了社区党组织在城镇区域化党建工作中的感召力。在深入开展“双承诺”、“党员一日保洁”、“党员一日捐献”等各种形式新颖、内容丰富、适合各类党员参与的主题实践
活动,充分调动了驻区单位和党员共同参与社区党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进城镇区域化党建工作格局形成。同时,采取志愿联建的方式,通过组织青年志愿者、党员志愿者、少先队志愿者等队伍,开展治安巡逻、绿化护景、义务家教、法律咨询、敬老助残、医疗保健等活动,把党的温暖送到社区家庭和群众之中,使社区党建活动形式不断丰富,为广大党员在社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供更多的载体,进一步提升社区党组织在城镇区域化党建工作中的感召力。
四是提升了社区党组织在城镇区域化党建工作中的执行力。以“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为目标,激发驻区单位和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内在动力,明确辖区内各类党组织的权利与义务,使社区党组织与驻区单位党组织的关系由“松散型”变为“紧密型”,工作由以往的靠“情分”转变为“分内”,增强区域化党建工作整体合力。逐步完善社区党组织的网络格局,切实增强社区群众尤其是退休老党员和下岗失业党员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共建活动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发挥,不断增强社区党组织在城镇区域化党建工作中的执行力。
第二篇:打造精品社区创建和谐家园
打造精品社区创建和谐家园
发展中的东红庙社区
仙营街道东红庙社区党支部书记赵春霞
济宁市任城区仙营街道东红庙社区居委会,属于济宁市主城区中心位置,位于高新区新世纪广场以西,仙营绿地以东,洸河路以北,金宇路以南,占地约0.4平方公里,社区共有单位11个(中国银行、济宁市邮政局、济宁市邮政银行、济宁市任城区地税局、任城区财政局、任城区建设局、任城电视台、济宁市任城区武装部、济宁市消防支队、济宁市第三人民医院、洸河路小学),大型购物中心两个(赛宝量贩购物中心、爱客多购物中心),商业网点280多个,各大银行网点都有分布,辖区内有置城公园公寓、绿景苑小区、邮电小区、新世纪花园小区、都市春天小区、新天地小区、轴承厂宿舍区、开关厂宿舍区等,拥有常驻居民8900人和外来商务人员租住的混合开放型社区,社区内共有业主委员会七个,家委会两个,居民小组代表五十五人,社区现有党员109名,下设两个党支部,东红庙社区居委会,支部书记一名,委员四名,居委会居委主任一名,委员四名,社区工作人员共有21名,为全辖区居民提供各项服务。自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社区积极探索和谐社区建设新途径,全面开展“社区党建精品工程创建”活动,有效推动了东红庙社区建设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2010年全年,东红庙社区先后被山东省民政厅评为“山东省城市社区建设示范社区”、济宁市任城区政府“2010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仙营街道办事处“2010年底税收贡献先进单位”、“2010综合考评一等奖”、“2010社会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一、主题创意
东红庙社区党支部把创建精品社区放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通过建机制、活形式、搭平台,积极探索出一条“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的精品社区创建之路,构建了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新格局。
二、主要做法
注重规范运行,完善精品社区创建机制
一是夯实社区基础,实现基础设施规范化。健全精品社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邀请驻区单位党组织召开共建会议,积极发挥共驻共建单位支援社区建设的作用,采取捐款捐物的方式,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2010年上半年,社区居委会帮助社区居民进行了自来水的改造工程,下半年又实施了供电的改造,切实解决了因为物业逐户收取水电费的难题,由居民直接到供水、供电部门按实际发生额缴纳水电费。2010年的主要工作是小区内环境绿化整治和改造。社区居委会2010年投入五十多万元,建立了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和小区绿化改造,更新小区健身广场设施,重新改造小区绿化带和停车位,改造新的小区大门和安全设施,新装路灯二十六盏,重新布局垃圾回收站。经过一年的治理,呈现在大家眼前的东红庙社区是布局合理,设施齐全、路面整洁、花草铺设到位,居民安居乐业的祥和景象。进一步扩大了品牌社区的范围,提高了群众的满意度。
二是健全网络管理,实现组织体系网络化。改变原有条块分割的旧模式,不断创新组织设置, 开展功能型党组织建设,推行社区建党总支、楼院建党支部、楼栋建党小组、在有条件的党员家中建党员家庭活动点的“四建”组织体系,将社区党组织建设向“两新”组织、社区产业链、楼宇、流动党员集中地延伸。截止2010年,新世纪花园小区中已建立“功能型”楼宇党支部1个,进一步扩大了社区党组织覆盖面,提高了群众的受益面。
三是狠抓职责落实,实现目标任务责任化。与街道党委签订社区党建工作责任书,与驻社区单位党组织签订社区党建共驻共建工作目标责任书,明确精品社区创建任务,切实把“软任务”变成“硬指标”。同时,制定精品社区创建考核评价体系,采取季度考核、半年督查、年终总评的方式,分基础性、督查性、总评性三类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旗直共建单位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为共建精品社区提供强有力保障。
创新工作载体,搭建精品社区创建平台
一是搭建奉献平台,实现活动载体系列化。以党员奉献为核心,以活动载体为动力,搭建精品社区创建平台。在职党员通过“亮身份、树形象”、“党员一日捐献”、“党员一日保洁”、“党员责任区”等主题实践活动,实现立足岗位敬业争优,形成奉献长效机制。
二是拓展服务领域,实现服务功能标准化。积极推行和深化“全方位、多层次”,“一站式、一条龙”等有效服务方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服务领域。解决民生民难,拓展服务领域。同时,开展“社区先锋党组织”创建活动,对社区党组织实行“星级”管理,实现服务功能标准化。
三是整合社会资源,实现社区环境人文化。以“三联三帮四促进”、“五建五联五提高”、“城乡社区手拉手”等为载体,整合社会资源,打造和谐“六型社区”。依托党建、警务、卫生、科普、法律、计生、文体、环保、精神文明、劳动保障、双拥、进社区活动,切实满足社区居民多方面、多层次需求,实现社区环境人文化。每年对社区的贫困户进行帮扶,共帮扶困难群众十五户,100多人;社区通过手拉手为其他家委会、新建小区,定期围绕党建、文化、就业、服务等方面开展互帮互助活动10多次。
四是社区集体经济和税收工作又上一个新台阶,2010年全年,东红庙社区全年集体经济收入增加600万,社区居委会全年完成税收530万,圆满完成上级党委政府下达的各项任务。
三、主要成效
东红庙社区自开展“社区党建精品工程创建”活动以来,充分调动了社区党组织、共驻共建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群众的创建热情,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实现了四个提升。
一是提升了社区党组织在城镇区域化党建工作中的承载力。通过精品社区创建活动,切实解决了城市化步伐加快带来的难以满足党员活动和社区服务的问题。
二是提升了社区党组织在城市区域化党建工作中的战斗力。把那些真正热心社区工作,有一定基层工作经验,善于做群众思想工作的优秀党员选进社区党组织班子,不断改善社区干部队伍整体结构。健全社区干部管理、考核、保障等制度,增强社区干部做好党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充分发挥社区党务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提升了社区党组织在城市区域化党建工作中的战斗力。
三是提升了社区党组织在城镇区域化党建工作中的感召力。在深入开展“双承诺”、“党员一日保洁”、“党员一日捐献”等各种形式新颖、内容丰富、适合各类党员参与的主题实践活动,充分调动了驻区单位和党员共同参与社区党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进城市区域化党建工作格局形成。同时,采取志愿联建的方式,通过组织青年志愿者、党员志愿者、少先队志愿者等队伍,开展治安巡逻、绿化护景、义务家教、法律咨询、敬老助残、医疗保健等活动,把党的温暖送到社区家庭和群众之中,使社区党建活动形式不断丰富,为广大党员在社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供更多的载体,进一步提升社区党组织在城市区域化党建工作中的感召力。
四是提升了社区党组织在城镇区域化党建工作中的执行力。以“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为目标,激发驻区单位和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内在动力,明确辖区内各类党组织的权利与义务,使社区党组织与驻区单位党组织的关系由“松散型”变为“紧密型”,工作由以往的靠“情分”转变为“分内”,增强区域化党建工作整体合力。逐步完善社区党组织的网络格局,切实增强社区群众尤其是退休老党员和下岗失业党员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共建活动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发挥,不断增强社区党组织在城镇区域化党建工作中的执行力。
第三篇:创建特色品牌社区打造和谐温馨家园.
创建特色品牌社区 打造和谐温馨家园 ——南京市江宁街道新铜社区创建“四心温馨家园”品牌工作综述 南京市江宁区江宁街道新铜社区辖区面积9.1平方公里,现有42个村民小组,人口1.44万人,今年以来,新铜社区在江宁区率先实行网格化管理新体制,遵循“美好家园全民共建、幸福生活人人共享”的服务理念,以便民、亲民、惠民、利民为目标,强化品牌依托,丰富品牌内涵,实现服务时间全天候,服务内容全方位,服务对象全覆盖,真正做到知民情、解民忧、顺民意、赢民心,着力打造“四心温馨家园”社区品牌新载体。先后荣获江苏省民主法制社区、南京市绿色社区、江宁区文明社区等荣誉称号。架起便民沟通桥梁 打造安心温馨家园
新铜社区有80%以上的住房拆迁农户转变为社区居民,先后经历了三次不同的新老政策交替,群众心理落差大、怨气多、矛盾大。针对这一现状,社区工作人员通过与群众零距离接触、亲情化沟通、保姆式服务,架起了与群众沟通的连心桥,着力构建“有话您就说,有事我来帮”的亲情服务品牌。一是通过零距离接触倾听民声。为更多了解群众需求,倾听群众心声,社区把2100多户住户划分为7个网格、16个片区,实行社区干部分片包干,每人包干完成300户民情民意调查任务,保证每月走访不少于20户。对每户居民反映的真实想法和实际困难,与住户信息一并录入电脑,实行信息化管理。在此基础上,向所有住户发放了《社区居民服务指南》和《便民服务联系卡》,开通了社区网站、社区信箱、社区热线,建立了居民QQ群,力求让每个家庭向社区反映问题有渠道、想提意见有机会、寻求帮助有人管、自身利益有保障。自社区成立以来,通过民意畅通渠道累计受理群众诉求160余件次,收集意见建议500余条,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650余件,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必有所应”。二是通过亲情化沟通知晓民情。为加深与居民的感情交流,先后建立了由社区党组织、社区干部、片区楼长、民情信息员组成的“四级民情预报网”,健全了家庭访谈、楼院座谈等民情调查制度,还专门设立了服务室、心理咨询室和民事调解室,为社区居民打造一个说事平台。不定期组织社区干部、党员和群众代表座谈,就社区服务管理与群众面对面沟通交流,让群众有想法主动找社区干部谈心,有困难主动找社区干部解决,有委屈主动找社区干部倾诉。一些原本对拆迁等工作不理解、不支持的老上访户,放弃了对立情绪,主动配合社区工作。去年以来,新铜社区没有发生一起进京、省、市上访的现象,实现了“零上访”的目标。三是通过保姆式服务融洽关系。社区先后投入600多万元,新建了一幢1800多平方米的管理服务站,设立8个服务窗口、2个便民服务台,配备了居民信息电脑查询系统、电子显示屏等现代化办公设施;扶持就业、劳动保障、民政优抚、公安警务、计划生育、文明创建、城市管理、党群事务等八项工作全部进入社区。为更加快捷方便群众办事,社区还建
立了“一人多岗、一专多能”机制,实行岗位兼容制、错时工作制、一门受理制、首问负责制、服务承
诺制、限时办结制等多项制度;同时通过发放亲情服务卡、服务监督卡,及时了解社区干部的服务情况,变社区工作人员为住户“家庭保姆”,增强了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截止目前,累计为群众代办各类申请事项2000余件,解决久拖不决的历史遗留问题10余件,群众满意率达98%以上,党群干群关系和谐融洽。构筑亲民爱心银行 打造称心温馨家园
坚持把关爱群众、扶助群众、造福群众作为创建“四心温馨家园”品牌的落脚点,充分依托社会各方力量,大力开展以助困、助残、助老、助学、助业为内容的“五助”活动,关爱弱势群体,传递爱的温暖。一方面,突出暖心服务、互帮互助构建亲情港湾。充分依托社会各方力量,先后成立了志愿者协会、商会协会、义工协会、残疾人协会、关心下一代协会等10个社会团体组织,组建了老年和事佬、妇联知心大嫂、法律维权、家庭教育、治安联防、环境卫生以及家政服务、义诊服务等12个与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贴心志愿服务团队,24小时为小区居民提供义务服务。此外,举办亲情互助楼院、亲情大家庭聚会等系列活动,邀请中国药科大学“大风车”服务团举办关爱儿童健康公益系列活动,使居民走出家庭、融入社区、建立亲情,营造“无忧虑”社区良好氛围。据统计,类似这样的服务目前已累计帮助群众解决问题150余件;协调邻里矛盾纠纷100余起;举办法制与您相约特色服务12场次、提供法律援助26件次。如今在新铜社区,缺德有人批、遇困有人帮、文明有人夸的文明新风已蔚然成行。另一方面,突出真情帮扶、传递爱心彰显人文关怀。深入开展社区党员干部与贫困家庭结对帮扶活动,社区42名工作人员和244名党员分别与90户特困家庭建立了三年结对帮扶脱贫计划。充分依托成立的社会组织和服务团队,主动帮助社区居民解决贫困、就医、就业、养老等难题。依托社区商会协会开展“爱心助学”慈善公益活动,累计捐助20多位贫困家庭学生完成大中小学学业。此外,依托社区诊所开展“爱心助医”活动,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送医送药上门,不定期开展义诊服务;建立就业失业人员档案,免费提供就业技能培训,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活动开展以来,累计走访慰问困难群众150人次,帮助群众解决生活困难200件;累计捐资助学6万元、22人次;累计帮助因病因残致贫特困家庭申请最低生活保障85户,帮助特困家庭申请各类救助资金10万元;帮助困难家庭安排人员就业50人次,帮助80名下岗和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真正将各项惠及民生政策落到实处。繁荣惠民文化大餐
打造舒心温馨家园
以创建群众精神乐园为目标,长年开展丰富多彩文化娱乐活动,不断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努力营造宜居乐居舒心温馨氛围。一是重视文化载
体建设。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目前社区相继成立了文体协会、健身协会、书画协会等6个民间文化组织;室内设立了群众文艺创作室、图书室、阅览室等10个群众文化活动室;户外设立了社区文化广场、健身休闲广场等多处文体活动场所,所有设施
均免费向社区群众开放。二是挖掘文化精品工程。以“两场、八室”为载体,组建社区夕阳红舞蹈队、健身腰鼓队等多支文化团体。先后自编自导了《喜看法律进社区》、《携手共建好家园》、《社区党旗分外艳》等16个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文艺作品,举办晚会、舞蹈等有益于群众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深受居民群众的喜爱。同时利用这些文化活动,把对社区居民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以及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融入其中,讲文明、树新风,讲道德、守法律在社区蔚然成风。下一步,社区还将进一步挖掘富有自身特色的精品文化工程,比如通过举办社区文化节等群众性文化活动,用群众身边的人演身边的事,让群众真正享受到文化小康带来的幸福和快乐。三是丰富文化精神食粮。立足于寓教于乐,坚持一月一活动、一季一主题,推动社区文化活动有声有色开展。今年以来,先后组织开展送文化下乡戏剧表演、“五四”青少年专场音乐会以及送电影、送科普、送岗位进小区等14场次专题活动。搭建利民党员驿站 打造放心温馨家园
着眼于社区新的工作特点,突出“三争一创”主题主线,打破原有条线分割格局,精心设计特色鲜明、务实管用的“AB角”管理新模式,为社区党组织、社区党员干部最大限度发挥服务和引导作用提供平台。一是科学配置网格党建资源。新铜社区现有党员总数244名,根据社区党员现有居住楼栋特点,社区实行支部建在网格上的创新法,把16个片区划分为7个党支部,合理配置网格化管理力量,形成社区党总支、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党建工作网络,达到社区基层党建与社区服务管理同步推进的效果。在此基础上,按照基层党组创建带动社区管理创新的目标要求,及时完善网格职责,推动网格党组织和网格力量互补互助,让每位党员干部和社区工作者都有自己的“责任田”,让每一位群众都能找到自己的“负责人”,共同解决网格运行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二是实施党员亮牌示范工程。围绕丰富党员亮牌示范工程内容,实行社区党员干部“亮牌上岗”,广泛开展“党旗飘扬在网格”、“一名党员一面旗帜”等系列活动,让党员干部串百家门、知百家情、管百家事、解百家难、暖百家心,把工作成绩干出来、把纪律标杆树起来、在关键时刻站出来,让群众切身体会到社区党组织的关怀。此外,还挑选了96名政治素质好、组织能力强、热心群众服务的党员,设立了“党员连心责任示范岗”,履行“一岗三职”任务,宣传政策,当好为民服务的联络员。三是构建群防群治平安体系。针对社区居民构成多元化、流动人口情况复杂的实际,打破过去行政隶属关系约束,全面推行同享组织生活、同享社会资源、同享便民服务“三同”服务机制,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群防网络,主动肩负起查社
情、摸动态、解矛盾等维护稳定的政治责任,及时掌握辖区内各类人群、各种组织等社情社况,努力将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发现在源头,解决在基层。同时,坚持社区服务与平安创建、法制创建有机融合,不断完善大调解格局,强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实行“有矛盾报纠纷、无矛盾报平安”的“零报告”制度;关注临时管理户、密切关注户、危安管控户等房屋出租动态,完善流动人口流入地、流出地联系沟通制度,对重点人员、流动人口实行动态掌握、跟踪服务管理,形成了全员参与、全面覆盖的群防群治体系,着力打造安居乐业的平安环境。
新铜社区在创建社区品牌工作中,按照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创建标准,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严格标准、动态管理,打造了具有新铜特色的服务品牌。(蒋文彬 黄爱国)
第四篇:打造绿色健康家园创建和谐北正社区
打造绿色健康家园创建和谐北正社区
——浏阳市淮川街道北正社区居委会
浏阳市淮川街道北正社区居民委员会地处浏阳市中心地带,辖区面积1.3平方公里,下辖12个居民大组,52个居民小组,有住宅楼幢,有户籍居民3321户,10680人,社区内有省、市单位28个,设党总支1个,党支部3个,有社区中共党员220人。社区地理位置优越,社区内有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中医院、卫生防疫站、客运公司、货运公司、宾馆、旅社、市场等单位,是集金融、医疗、卫生、交通、商贸于一体的综合性社区。近年来,北正社区居民委员会按照小政府、大社会、强社区工作要求,坚持体制创新与机制创新并举,软件完善与硬件建设同步,重心下移与强化自治结合,在街道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打造绿色健康家园、创建和谐北正社区”的奋斗目标,坚持从社区实际出发、从群众的需求做起,有针对性地开展创建活动,确定了“以社区为载体,以居民为主体,以提高居民文明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标,扎扎实实地开展创建活动”的目标,详细制定了创建工作方案,精心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创建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其主要做法是:
一、创新理念,高起点谋划社区
社区是社会的缩影,是城市的基本单位。推进社区建设对于促进三个文明,提高广大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于淮川社区来说,2004年区划调整后,社情发生重大变化,社区建设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根据市委、市政府建设社区的指示精神,北正社区将社区办公用房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争取到了市委、市政府和淮川街道工委、办事处的高度重视,在最繁华的圭斋西路上新建了一栋建筑面积800M2,造价70多万元的社区用房,在建筑规模、资金投入和质量档次方面是北正社区历史上没有过的;在建设过程中困难、压力、矛盾也是北正社区没有遇到过的,成绩取得实在来之不易。如果不能把这些房子真正利用起来为百姓服务,群众不会答应,北正社区党总支和社区居委会一班人围绕完善和发挥社区功能,创新理念,突破常规,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发展。按照市社区办和先进社区的标准,对社区办公楼进行了全面设计、装修、布置,将办公活动用房、居民健身用房、图书阅览室、市民学校、人口学校、计生服务室等均作了全面安排,而且都达到了设施齐全,经济实用,深受群众欢迎。
二、立足长远,高水平发展社区
社区建设是综合性的社会工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常抓不懈。为保证社区健康发展,北正社区积极探索社区建设工作的新情况,想方设法解决新问题。
一是立足共驻共建,整合社区资源。为挖掘社区内各种有形和无形资源,广泛动员企事业单位、居民群众、社会团体参与社区建设。进一步整合社区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丰富社区建设的内涵,为社区建设提供资源保证。北正社区根据形势发展要求一是建立党建联席分会,将社区内单位党组织和社区党总支部融合在一起,把单位党员和社区党员整合为一体。二是利用现有的室内外活动场所,共享社区资源,并投入2万多元重点装修了健身房、排练厅,与三湘健康网站浏阳分公司联合添置了健身器材;三是与社区单位开展了资源共享活动,目前社区单位的门球场、蓝球场、图书室和阅览室等活动场地全年365天对社区居民开放。
二是依托四级平台,构筑大服务体系。居民群众的需求是全方位、多层面、多领域的。北正社区以往提供的社区服务在项目、内容、深度、广度上都远不能满足居民群众的需求。在街道工委、办事处的领导下,形成了社区居委会、物业公司、辖内单位、社区志愿者四级服务的社区建设平台,根据市民需求拓展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内容,构筑了社区大服务体系。在社区中心设立了警务室、再就业服务站、退休人员管理服务站、卫生计生服务站、老年活动健身室、市民学校、图书阅览室,设立了家政服务、送米、送气、修理、理发、干洗、快餐等个便民利民服务网点,成立了一支由党员志愿者100人,老年志愿者50人,巾帼志愿者50人,老年维权志愿者20人,学生志愿者200人组成的社区志愿服务队伍,定期为社区居民开展无偿和低偿服务。心连心社区职介中心,实实在在为下岗职工、失业人员搭建了一座再就业的发展平台。2004年来组织开展社区义务服务活动30多次,为社区85以上的居民群众开展了无偿和低偿服务,通过社区职介中心进一步拓展了就业安置渠道,全年共安置下岗职工150名,促进了文明社区的创建,通过服务,增强了广大居民群众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是因地制宜,培育特色社区。北正社区结合本社区的实际,因地制宜地明确了“打造绿色健康家园、创建和谐北正社区”的发展方向,为社区居民描绘了一幅幸福美好的蓝图。该社区成立机构,制定方案,印发资料,召开会议,广泛宣传把绿色健康意识进一步深入到了社区各单位、深入到了社区每一个家庭、深入到了每一个社区居
第五篇:创建文明社区 构建和谐家园
创建文明社区 构建和谐家园
金台区十里铺街道宏文路东社区
十里铺街道宏文路东社区位于宏文路东段,西至十二厂游园,东至宏文路东头,南至电力机车段,北至陇海铁路,面积约1.8平方公里。社区共有居民2802户,人口8632人,企事业单位5个,下设7个党小组,党员136人,12个居民小组,有各类文体队伍7支。近年来,我社区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功能定位,坚持以“基础工作抓规范、重点工作抓深化、特色工作抓创新、整体工作抓提升”为思路,以创建“五个好”社区党组织为抓手,突出服务重点,强化工作措施,着力构建社区党建“三有一化”工作新格局,为和谐社区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社区先后获得宝鸡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先进社区”、宝鸡市“体育健身示范社区、文化先进社区”、宝鸡市“平安社区”、宝鸡市“充分就业社区”、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及金台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社区”等多项殊荣。社区突出文化活动特色,在各种文化展示活动中多次获奖。
一、加强社区阵地建设,创新制度建设。一是大力加强社区阵地建设。以2005年全市社区建设年为契机,抓好社区办公用房和活动场所建设,投资20余万元资金,建成了面积达230平方米的社区办公用房,社区办公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今年,社区将进一步加大基础建设力度,今年8月份又对社区办公用房进行扩建,建成后将使党员活动室达到150平方米,并配齐远程教育设备,将基本实现“硬件标准化、管理制度化、活动经常化”。二 是创新工作机制,加强制度建设。社区党支部制定了《社区创建“五个好”党支部的实施方案》和《社区党建目标责任书》,先后完善健全了《社区党建联席会议制度》、《社区党支部工作细则》、《党员志愿者服务制度》、《党员定期谈心制度》、《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制度》、《党员评议制度》、《党建联谊会制度》等多项制度。通过完善制度,进一步加强了社区建设制度化。
二、加强社区党员教育管理,保证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社区根据“平常抓教育、重点抓管理、关键抓实效”的要求,从着眼于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入手,不断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使党员队伍充满了活力。
注重教育,提高党员素质。一是开展主题教育,树立与 时俱进的思想观念。通过《党章》和党的基本知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七大报告、科学发展观、《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党性、党风和党纪等主题教育,使党员切实认识到自己在三个文明建设中的责任,从而主动地发挥好模范作用。二是开展业务培训,提高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专业技能。近三年社区领导班子成员累计15人次参加各级各类培训班,使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实际工作中得以发挥。
完善机制,强化党员管理。社区建立了一整套强化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一是对社区各类党员进行分类,实现科学管理。如社区直管党员与社区党支部签订了目标责任书,结合在职党员八小时之外参与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活动,对在职党员进行摸底登记,按照既有利于管理,又有利于党员参加活动的原则,对在职党员进行了分类编组,促进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二是建立党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机制。党支部定期组织党员对自己的思想觉悟和行为表现进行自我审查,让党员在自审中看到自己的成绩,发现自己的不足,每年坚持开展党员民主评议活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保持党员先进性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敞开渠道,优选积极分子。社区坚持吸引、培养和使用并重的方针,对入党积极分子优选实行公推制,把平时考察和年终考核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上级党组织选优,党支部推优,群众评优等方式优选入党积极分子。社区还积极做好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工作,制定和落实好培养计划,注意发现和培养政治思想好,工作积极,热心为民服务的积极分子予以培养,加强思想教育, 注重工作锻炼。社区每年都推荐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党校培训,结合上党课、观看电教片、参观展览等多种形式,促进入党积极分子加强信念教育,端正入党动机,提高政治理论水平。
优化结构,慎重发展党员。对已经成熟的入党积极分子及时向街道党工委推荐,并交任务、压担子。近两年,有7人写了入党申请,4人进行了入党培训,有3名同志在党支部的培养和实践锻炼中已光荣地成为中共党员,营造了社区人人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为了提高党员发展质量,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对拟发展的党员实行公示,由群众监督,逐步规范了党员发展的民主程序,强化了党员的民主意识和责任意识。
三、探索社区党建新思路,增强社区党支部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凝聚力
加强阵地建设,提供社区党员互动平台。社区采取“政府扶持、社区自筹、社会资助”等渠道,整合财力资源,加大社区党建基础设施投入。逐步建成了以社区党校、社区市民学校、社区“一厅式”服务、党员活动室及党务、居务公开栏为主体的“两校两室两栏”活动阵地,配备了电视机、DVD、电教碟片、照相机、远程教育等党员教育设备,为社区党组织开展活动创造了良好条件。
创新服务项目,提高社区党员服务意识。积极开展党员志愿者活动,组织社区党员开展法律宣传、科普宣传、禁毒宣传、文明交通劝导、环境卫生整治等便民利民服务活动。2009年以来,社区党支部四个党小组发动党员志愿者,开展各类便民利民服务活动10余次,服务群众 500多人次。如党支部与斗鸡医院开展三次为辖区妇女免费义诊活动,社区为400多名群众解答咨询、发放医疗服务手册、开展妇女病普查;退休老党员为困难家庭子女义务家教;党员为灾区、患病困难居民捐款、捐物;为社区捐助图书等活动。
注重规范运作,健全社区党建工作机制。一是完善领导机制。成立了社区党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社区党建工作的领导和指导,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研究社区党建工作。社区党支部班子成员和有特长有条件的党员都划分了党员责任 区,建立了党员联系户联系点,每名班子成员联系1-2户困难居民,不定期走访,力所能及地帮助解决困难。社区党支部每月召开组织生活会,分析研究社区党建工作。二是完善日常工作机制。社区制定《社区党组织工作职责》、《社区党组织议事规则》等制度。建立社区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发展党员规划、流动党员登记管理等制度,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发挥党员作用。
四、统筹协调各方资源,积极推进社区党建区域化建设。
为构建“资源共享、责任共担、活动共搞、实事共办”的共驻共建新格局。社区成立党建工作联席会,定期召开会议,本着“协商志愿、双向服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建社区”的原则,研究开展共建活动,促使大家思想同心、目标同向、行动同步,共同开展好社区党建工作,切实形成“六联六共”(思想工作联做,共育“四有”公民;社会治安联防,共建安民环境;公益事业联办,共兴社区服务;环境卫生联搞,共建优美社区;文体活动联谊,共倡文明新风;党建工作联创,共促发展进步的齐抓共管的新局面。
努力营造共建氛围,促进共驻共建。社区内有一定规模 的行政企事业单位8家,通过资源整合,实现共建共享。社区从强化辖区单位共建意识入手,努力营造“共建文明、共促发展”的共建氛围。一是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通过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共建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二是加强沟通,社区经常与辖区单位联系和沟通,使辖区单位由“局外人”变成“热心人”。通过签订共驻共建协议书、推荐社区党建联席分会成员,充分发挥了辖区单位党组织的组织、人才和资源优势。积极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目前辖区已创建市级文明单位1个,区级文明单位2个。社区党支部与斗鸡医院党支部开展了文明单位与社区共建结对帮扶活动。三是培育典型。将工作成效显著的共建典型单位及个人,积极向上级部门推荐,进行表彰奖励,通过典型引路的方法,引导辖区单位、居民群众积极参与共建。在2009年的工作中,社区共推荐2个单位、7名个人获得各级各类表彰。共建活动以增加居民和驻区单位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为依托,培养了政治骨干,拉近了政府与百姓的距离,密切了党群关系。目前社区党支部与斗鸡医院、培英学校、英发物业辖区单位签订了共驻共建协议,并已建立了长期合作共建关系。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实现文化生活全覆盖。
通过“网格化”管理模式,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龙头作用,在社区、辖区单位和物业部门支持配合下,辖区党员群众积极参与社区成立的老年秧歌队、“夕阳红”合唱团、腰鼓队和太极拳表演队等7个文艺演出队伍,进一步丰富了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开展了 “好媳妇”、“好婆婆”和“阳光爱心好少年”等社区“百好人物”评选活动,充分发挥居民群众的榜样作用,带动全体居民积极投身文明社区的建设中来,组织开展了周末红歌大家唱、月月有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社区党员群众的业余文化活动,在社区中形成了“活动一次、带动一批、深入一层”的效应,更好地发挥了社区党组织凝心聚力的作用。社区进一步完善服务网络,开展民政救助,计生、劳动保障、综合治理、市民学校、社区党校一站式服务等活动,为开展社区党建工作创造了条件。成立义务巡逻队、科普知识宣传队、卫生健康服务队、弱势群体帮扶队4支党员志愿者队伍。积极给辖区居民开展服务,不断提高居民对社区服务的满意度。
文明创建无止境,大风破浪正当时。目前,社区在“文明社区、和谐家园”目标指引下,全体干部还将继续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以开放提升活力,以进取提升素质,以文明提升形象,为构建繁荣、和谐、进步的社区不懈奋斗。
中共十里铺街道宏文路东社区支部委员会 2010年12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