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追索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对位链接”效应
追索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对位链接”效应
——山东省平阴县职业教育中心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纪实
山东省平阴县职业教育中心作为首批国家中职示范校,他们以创新的智慧和实践积极探索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新思维,将学校文化、课堂教学、队伍建设、校企合作与教育科研、学生素养、专业成长、经济发展等要素对位链接,走出了一条优质、现代中等职业教育的内涵发展之路。
山东省平阴县是全国著名的“玫瑰之乡”和“圣药”阿胶的源产地。平阴县职业教育中心是2007年由隶属不同部门和行业的五所职业类学校整合而成,异地新建的一所集全日制教育、成人学历教育、师训干训、社会培训于一体的高标准、综合性、现代化的中等职业学校,设有数控经贸部、机电服装部、护理部、升学部四个专业部,开设机械制造技术、机电技术应用、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护理等八个专业,其中汽车运用与维修、机电技术应用、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护理专业是济南市示范专业。
2010年,平阴县职业教育中心荣膺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学校,2013年顺利通过国家教育部门网上验收并公示。在示范校建设历程中,我们紧扣当前职业教育发展大形势,结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式,找准“示范”要素并进行对位链接,形成了“八要素四链接”的示范校建设的整体构思和发展理念,在一定领域内取得了重要成果。一是把文化与科研对位链接,团队凝聚力和向心力明显提高;二是把课堂教学与学生素养目标对位链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课程体系建设进一步深化;三是把队伍建设与专业成长对位链接,师资队伍素质进一步提升;四是把学校置身于社会发展之中,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拓展。对这些要素的重组和链接,从一定层面破解了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力不足和外力不强的束缚,找到了职业教育高位推进和内涵发展的通道和途径。当我们满怀信心地进入“后示范”之际,回首走过的历程,瞻望前路,提升中职学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能力,路途依然很艰辛,梦依然在远方。
文化与科研链接:“四课并驱”凝聚核心竞争力
文化与科研对位,追索学校发展新的“示范点”。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重要标识,对规范师生的价值取向、展示师生的精神风貌、凝聚学校发展核心竞争力具有积极作用。科研作为学校发展的助推剂、溶解剂与文化对接,必将产生文化促进科研、科研引领文化的效应。平阴县职业教育中心在长期的探索实践中,将“责任”作为一种文化流淌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里,确定了“责任在心”的文化核心理念,并解释为:平阴县职业教育中心永远是一个负责任的学校:为学生修技成才负责,为教师成长发展负责,为社会文明进步负责;学校的每个人永远都是负责任的成员:为国家兴亡立责,为学校发展尽责,为家庭幸福负责,为人人进步履责。修技在手成就未来,责任在心提升境界。”作为示范校建设的“领口”和“纲要”,他们在打造“责任”名片中找到了教育科研这个“突破口”,把文化建设与教育科研一体建构,实现了在科研引领下的文化建设实践新突破。2010年,申报了全国教育科学教育部门“十一五”重点课题《中职学校责任教育课程模式研究》,提炼出“四课并驱,三元导控”的课程模式。
责任文化课程模式链接教育主阵地。每逢周三、周四下午课外活动,学校300多人的多功能学术报告厅便座无虚席,学生们都早早赶到,翘首以盼特殊的授课人——学校校长。与以往不同,这次校长们是以一名普通师长的身份走进讲堂的。“职教发展趋势”、“中职生如何为将来做准备”、“让父母以我为荣”、“‘责任在心’解读”、“就业与成长”、“珍爱生命”„„“校长大讲堂”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出发,选题准确而全面。一个个比喻让形象立体起来,一个个例子让理论鲜活起来,一句句网络热词更是让同学们在开怀大笑中收获至理。很多学生说,“通过听校长讲课,我们除了能够了解最新的职教发展以及就业形势等方面的知识外,还能从校长们的身上学到不少做人、做事的道理”。“校长大讲堂”只是“四课”中的一种课型,还有文化基础课、专业实训课、人文素质课。文化基础课突出“文化”中的责任元素,专业实训课突出“岗位责任”,人文素质课突出“综合素养”,校长大讲堂突出“责任引领”,四种课型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纬度对学生进行责任教育,对涵养学生责任情怀、引领责任行为起到了积极作用。教育部门关工委特聘专家、江西师大硕士生导师谭虎教授评价说:“你们从教育理论研究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区别于其他学校将校园文化定位于活动、环境、制度等建设,走出了为文化而文化的误区,达到了学校文化建设的高境界。”
责任文化整体体系链接持久育人环境。2013年,在《中职学校责任教育课程模式研究》结题之际,他们又提出继续进行更加深入、更加全面、更加高位的研究和探索。为此,申报了山东省规划课题《中职学校构建责任教育整体体系的研究与探索》,通过环境、制度、活动、课程的建设,“四位一体”构建责任教育的整体体系,实现“文化立校”的终极目标。目前,“一个中心,两街两区”的环境格局已基本形成;编印了《学校制度汇编》,形成了上贯下通、纵接横连的制度体系;开展了分学段、分层次、分主题的实践活动和“我的学校我的家,我的学生我的爱”、“责任在心中,奉献在岗位”、“道德讲堂”、“学生社团”等强化提升活动,将“责任”根植于师生心中。
文化与科研对接,“责任”元素不仅走进课程、走进课堂,更走向了全国。近年来,全国各地的100多个单位到这所学校参观学习交流,“责任在心”在大江南北唱响。他们多次被邀请在全国和谐德育年会、全国责任教育论坛、全国中小学人文教育论坛、首届全国中职学校责任论坛上介绍经验。2013年6月,成功举办了“全国中职示范校校园文化建设暨创新德育管理模式成果观摩高级研修班中职校园文化建设观摩研讨会”,贵州、广西、河南、河北、江苏、山东等十多个省市的50余名代表参加,并被命名为“全国中职示范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学习实践基地”。学生多次参加省市县重要活动和文体活动,良好的精神风貌得到领导和来宾的好评。在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中,有20件作品获得一等奖,72件作品获得二等奖,他们连年获得“优秀组织奖”荣誉称号。在2011年中国(平阴)“玫瑰仙子”选拔赛上,3名学生进入前十强。
教学与素养链接:“四位一体”提高培养质量
职业教育的培养对象,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技能、良好的职业素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基于此,他们通过“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高效课堂、评价模式”“四位一体”的改革与创新,切实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教学改革链接人才培养模式。“我们的学生最终是要到企业、到生产第一线去的,因此,企业的需求就是我们的出发点与最终归宿。企业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企业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人才。”带着这样的共识,这个学校的教师走进60多家企业和医院,发放调查问卷2167份,涉及数控车工、电子装接、服装生产管理、普通护理等48个岗位3786人。通过调研,找准了培养“适销”人才的定位,确立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如:机械制造技术专业“三路两走、产品链接”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产品试制中心、校中厂、厂中校三种校企合作路径,实现校企三维对接;采取以教定产、以产定教两步走,实现工学结合;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订单双开多联、工学串联”人才培养模式:校内实训接收产品订单,校外实习接收人才订单,同一专业班级接纳多家企业,校内教学与校外实习串接联动;还有护理专业“理—实—医结合,德—技—能并重”、服装制造与生产管理专业“工学交替,学做合一”等人才培养模式。
课程体系建设链接综合素养。课程体系改革与构建是中职教育内涵发展和质量提高的突破口。以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确定了课程开发原则。即以职业生涯发展为方向,明确培养目标;以工作任务为依据,明确课程设置;以职业能力为依据,选择课程内容;以典型产品为载体,组织教学活动;以职业技能为参照,强化技能训练。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以文化基础课、专业理论课、专业核心课、综合素质课为主的课程体系,编写了《数控车床操作技能》、《光机电一体化设备项目实训教程》、《服装CAD基础教程》、《护理学基础实用手册》等14门专业核心课程,《责任教育》、《综合素质拓展训练课程》等4门特色校本课程,建成了与之相对应教学资源库。
课堂教学与评价链接学习实效。深入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和岗位教学,通过数字仿真、虚拟现实等信息化方式,在教学中普遍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多渠道系统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教学质量。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实现了“车间教室合一、学生学徒合一、教师师傅合一、作品产品合一、教学生产合一”的“五合一”。制定了《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课堂教学常规管理条例》、《高效课堂建设指南》等规章制度,完善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强化教学考“三风”,试点教考分离。推行“3214”点评课制度,即评小组、评班级、评教师,学生、教师每日双线点评,点评按照“一个亮点、四个薄弱点”的规则实施,提高了课堂有效性。以贡献和能力为依据,按照企业用人标准构建学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等多方共同参与的多元化评价机制。
“四位一体”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实现了“素养+技能+创新”的培养目标。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学生共获得国家一等奖1个、三等奖3个,省二等奖5个、三等奖4个、优秀奖3个,市一等奖10个、二等奖36个、三等奖52个。在CAD/CAM全国网络模拟大赛中,有29名学生获得三等奖并取得行业资格认证。涉外护理专业参加全国“雅思”考试过关率居同类学校前列,有80多名学生获得了国外护士资格,28名学生在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阿联酋、沙特阿拉伯等十余个国家学习就业。正因为“培养得当”和“适销对路”,学生成了深受企业青睐的“香饽饽”,更有一名毕业生同时收到好几家用人单位的试用意向书。每到毕业季,分管校长的电话就响个不停,多数都是企业老总“预订”优秀毕业生的。除此之外,有的企业甚至把主意打到了一、二年级学生身上。学校为此也有了幸福的烦恼,今年近1000名学生已被企业“哄抢”,开始了顶岗实习。
队伍与专业链接:“四梯同步”夯实发展后劲
一个专业,是否卓越,能否具有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取决于是否有一支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队伍。为此,他们实施“名教师—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四梯同步的培养机制,通过“六双”贯通载体和各级培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形成持续培养名师、“双师”的长效机制。“六双”贯通即:开展“双进”活动,壮大“双师”队伍;加强“双专”提升,打造“双能”团队;坚持“双线”建设,扩大“双高”群体。
“双进”链接教师基本能力。近年来,教师下企业已经形成了制度,形成了风气,形成了常态。从2008年起,学校大力开展“教师下企业,技师进校园”“双进”活动。每年暑假都有60多名专业课教师,组成数个项目组,带工作任务,奔赴工厂和车间、公司和企业,开展暑假顶岗实践;每学期有10多名企业技师或业务骨干到学校参与教学,传授实战经验的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师戴恩振为了让专业教学与企业岗位“无缝对接”和拓展自己的服务能力,每到双休日就骑着自行车到几公里外的济南新科特有限公司去顶岗、去研究,数年如一日,风雨无阻,他把从企业带回的经验,又大量地、生动地应用于每一节课中,使学生技术、技能迅速提高,企业和同事都称赞他的学生个个“手中有活”。“手上有油、身上有灰”的车间工人写照,现在却成了职校老师的风采,成了对“双师”教师的素描。
“四双”链接教师素质提升。以培养学科带头人和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为重点,通过“双专、双能”,“双线、双高”,进一步提升教师层次。“双专”,即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双能”,即专家能力和导师能力。组织教师进修“双学历”、开展网络“双学”活动,启动了助引式生产型校本培训,实施教师“双提升”计划。“双线”,即以师德教风为主的个人品德和以德育、组织、课堂教学、实训指导、科研为主的专业体系;“双高”,即德高,技高。实施师德“一票否决”制,倡树全员学习之风,是组织骨干教师参加高层论坛活动。近年来,随着一批批学历层次高、综合素质好的优秀人才的加入,青年教师的群体越来越庞大。他们成立了“责任—青春”青年教师联盟,作为一个交流想法、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平台,助推青年教师健康快速成长。同时,成立了“名师工作室”,开展教育教学重点问题研究,培养中青年教师,加强专业教学教研团队建设,破解专业教学难题,引领专业教学健康发展。“名师工作室”利用网络媒质搭建定期交流的固定平台,开展在线交流研讨,在线解答老师们的教学难题。
队伍与专业链接,成就了学校和教师的同步发展。3名教师赴德国参加了由教育部门组织的学习培训,带活了机电技术应用和汽车运用与维修两个大专业;83名专业教师获得了技师资格证书,7名教师在全国行业比武中获奖,激活了教师专业成长之路;1名教师被全国教育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评为“责任教育专家”、2名教师被评为“责任教育先进工作者”、5名教师被评为“责任教育优秀教师”,开发了全国独创的中职学校责任教育校本课程。他们之中历史性地获得了山东省教学能手、山东省优质课一等奖和全国中高等职业院校教师教学综合能力比赛一等奖、全国中高等职业学校教师教学说课比赛一等奖。到目前为止,这个学校已有国家示范专业4个,省级示范专业2个,市级示范专业4个。
学校与社会链接:“四方联动”促进产教融合 当下,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合作缺少的不仅仅是资金、合作对象,更所缺的是长效机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怎样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学校发展链接政府助力。平阴县政府部门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意见》、《关于加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作的意见》,开创济南市县区先河。他们构建了“四方联动、三路并进、两会助力、集团载行”的校企合作模式。“四方”即政府、行业、企业、学校,“三路”即厂中校、校中厂、研发试制中心,“两会”即企业家协会、校企合作委员会,“集团”即职教集团。形成了政府主导、行业引导、企业参与、部门配合支持的多元化职业教育管理体系。
组织建设链接八方贤达。2008年,他们加入了平阴县企业家协会,成为理事单位。2012年11月,成立机械制造技术、机电技术应用、护理、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专业建设委员会,涵盖高校、企业、科研机构、兄弟学校等,正式聘用山东技师学院时健等23位专家为学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委员。2013年1月,平阴县校企合作委员会暨职教集团举行成立仪式。县政府分管领导任主任,县经信部门、发改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任副组长。同时,成立了机械制造技术、机电技术应用、护理、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四个职教集团。
校企融合链接资源互补。他们充分利用职教集团内的企业成员单位,量身定制合作方式,与规模性企业开展“校中厂”合作,与大中型企业开展“厂中校”合作,建立研发试制中心,与各类企业开展共同研发研制合作,在办学、教学、人员培训等方面,进行全方位交流,达到了共同发展的目的。将济南康捷汽车服务公司、泰安科达矿山机械有限公司、威海迪尚华锦服装有限公司等引入校园,在校内建设生产线、投资投产。建立了“汇九精锻”、“济南玛钢”两个“厂中校”,根据教学进度和需求,学生整班制在企业“全天候”顶岗实习,即将“教室”搬到企业车间,理论教学主要由学校教师负责,实践教学主要由企业兼职教师承担。研发试制中心承纳产品研发、试制、修正工作,与机械、数控、机电等配套加工小企业、个体加工户开展产品试制与小批量委托加工活动。与济南明烨配件有限公司、济南钢铁集团肥城钢铁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了叶轮、水泵泵壳、行星齿轮、精轧螺母等十几种产品试制、加工合作。如:械制造技术专业为5家企业研发试制产品10项,为十几家企业提供生产服务、加工产品66100多件。服务社会链接民生诉求。他们坚持把“创业、创造、创新”作为内涵建设的主旋律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切入点。作为2014年全国中职学校优秀毕业生校园巡回分享团7名成员之
一、2012年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济南合创天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贾丽元在谈及自己的成就时说:“母校为我点燃的创业、创新火花,让我受益终生。”同时,他们还与县财政局、人社局、安监局、民政局等单位联合,开展各级各类社会培训,年均完成各级各类培训6000人次以上,创造性地开展了“送技术进厂入企、送培训到田间地头、送关爱助师生发展”“三送”实践活动,和企业共同研发进行技术革新20余项,培训企业员工5000余人,让2000多名农村劳动力足不出村就享受了短期致富的技能培训。
平阴县职业教育中心在不断探索与实践中理出了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八个要素并进行对位链接。他们在链接中寻求内涵发展的途径,在链接中发现成长的汩汩活水,在链接中找准了前进的方向,示范、引领、带动效应一路彰显!
第二篇:狠抓教师队伍建设 促进职业教育内涵发展
狠抓教师队伍建设 大力促进职业教育内涵发展
教师队伍建设,在教育改革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惠民县职业教育正处在一个加快发展的新阶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务必要先提高教师队伍的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和能力。近几年,惠民县职教中心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统筹规划,全方位、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教师队伍培训、素质提升活动,惠民县职教中心专任教师71人,参加各级各类培训80多人次,教师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为惠民县职业教育的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加强领导,强化措施,营造教师队伍建设良好氛围
一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教育局提出的“强化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素质”的精神,坚持面向全员、突出骨干、侧重专业教师,紧密结合“双师型”教师培训目标,培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二是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将队伍建设列入工作考核系列,突出校长负责制、师德师风建设、教师日常管理与素质培训、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建设等内容,年终考核根据实际情况,分别给予表彰、警告、诫免的奖惩通报。
三是招聘专业师资,充实壮大教师队伍力量,优化教师队伍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为教师队伍不断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2006年至今,共引进专业师资26人。
四是组织举办师德师风报告会、模范教师先进事迹报告会,弘扬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奉献精神。
二、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千方百计促进中层队伍管理能力的提高
一是调整配齐配强学校中层领导班子。针对学校中层领导班子中存在的领导能力较低、创新意识不强、抓落实精神不够等情况,以提高管理队伍素质、完善机构、增强活力为出发点,对部分学校中层领导班子进行较大的调整和重新配备。选好学校的中层领导,提拔一批富有领导能力、会管理、敢创新、年富力强的优秀教师担任学校中层领导职务,使学校领导班子团结协助、工作协调、人员精当,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是组织学校校长、副校长和中层主任,参加省市级短期强化培训,开拓教育管理工作者的视界,学习先进管理理念,武装管理头脑,促进学校管理工作走向规范化、科学化。
三是全面实施教师素质提升工程。以技能大比武为平台,提高教师爱岗敬业、立足岗位追求卓越的意识。先后参加了全省班主任培训、继续教育培训,效果良好。
四是分别举行了以“强化学校管理、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与教师的角色”为主题“网上论坛”。40多位教师围绕教师素质、学校管理、民主决策、制度建设、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内容展开探讨,阐述了对教育改革发展多层面、多视角的看法和感悟。
三、加强培训,专业引领,多形式多途径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一是组织培训。为帮助青年教师迅速提高管理水平和教研能力,促进骨干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选派市级骨干教师及教研员12人,分别到滨州、江苏等地培训学习。让青年教师学习借鉴、推广先进学校的良好做法和成功经验,提高管理水平,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是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级培训。帮助教师提高业务能力,更有效地实施教学,促进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三是举办教师全员岗位培训。认真实施教师全员岗位培训工作,已完成《心理健康教育教程》、《班主任课程》等课程的培训和考核工作,共有61人次参加培训,教师培训合格率99.9%。
四是组织实施了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共有50名教师参加,通过培训,让各学科教师能正确理解、掌握以及运用计算机技术,并能指导各自学习《现代教育技术》课程。
五是开展“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根据教育部和教育厅的部署,结合我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的实际,知难而进,主动出击,积极争取支持,进行“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培训,共举办培训班4期,组织40名教师参加培训。
六是启动周末菜单培训。利用双休日时间,结合实际情况首期开设了八个专题的“培训菜单”,此项培训的对象主要是文化课教师。特邀专家及名师结合八个“培训菜单”上示范课,使每个专题内容达到既新颖又切合需要,使受训的教师能学到一些实效性的新知识,为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教师对参加这种培训都非常满意,受训教师逐步自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四、创建教师交流平台,促进专业成长
一是组织精品课参加全市优质课评比。今年,组织思想品德课、美术、机电、计算机等学科参加全市优质课评比,获二等奖3个、三等奖3个。
二是组织广大教师撰写教学论文参加评比。本,教师撰写的论文获国家级一等奖的有6人;获省级一等奖的有7人,二等奖的有12人,三等奖的有8人;获市级一等奖的有6人,二等奖的有7人,三等奖的有11人。
三是搭建教师网络教研平台。已涌现出一批教学博客群组,其会员已有49人,网上发表文章1084篇、3071条评论,点击数20万多次。教研员、信息技术员经常引导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促进教师教学业务成长。
五、积极做好常规工作,力求高质高效 每年的教育督导总是保质保量的完成,教师评聘、评优选模、考核、人事人才统计等常规工作,保证按时按质完成。各项工作做到了零失误。
由于重视教师队伍管理,2010获滨州市师德建设先进单位、滨州市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先进单位、滨州市先进团委等荣誉称号。
惠民县职业教育中心 2011年6月3日
第三篇: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内涵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内涵
集团化的本义是将经济领域中分散的、生产规模较小的实体以集团的形式有机地组织起来,形成规模较大的经济运行实体,以实现企业经营中的资源优化和规模经济效益。近几十年来,职业教育领域开始了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可以说,职业教育集团化是当前教育领域和行业企业界众多人士倾力思考与探索的,具有前瞻性、原创性,凸显现代中国职业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路径之一。
职业教育集团是以一个或若干个发展较好的职业学校或其他从事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组织为核心,以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科技研发或某种资产为主要联结纽带,以集团章程为共同行为规范,基于地域、行业或校企合作平台的多法人职业教育联合体。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指具有集团特征的组织机构,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深化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为主线,整合政府、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科研院所等各方面力量,而进行的集约化、规模化的职业教育办学行为。
职业教育集团是实施集团化办学的组织基础和载体,一般由多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组织机构组成,以契约、资产等形式为联结纽带,以集团章程为共同行为规范,以合作开展人才培养培训、技术技能积累、社会服务活动等为主要任务,以提升人力资本素质,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促进产教融合发展和协同创新为目的的合作办学组织。
职业教育集团的基本特征:一是以改革办学机制和办学模式,推动校际合作、校企合作为宗旨;二是以职业教育的教学、科研为主要活动内容,不以盈利为目的;三是职业教育集团本身一般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各成员单位原有的隶属关系不变,经费渠道不变,其独立法人主体地位不变;四是集团一般是以一所职业院校为核心和龙头,联合若干相关专业的职业院校及相关企事业单位组成;以契约(集团章程)为纽带,实行集团管理委员会指导下的理事会制的工作机制。集团章程的内容主要包括:该职业教育集团的名称和宗旨、集团成员之间的联结与合作方式、集团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集团的终止、集团章程的修改以及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综上所述,职业教育集团参与主体是若干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职业院校及相关企事业单位,联结的纽带可以是专业、行业、人才培养、资产、契约等多种形式,各单位本着自愿参加的原则,集团章程是共同的行为规范,以技术、技能型人才合作培养及产学研活动为中心工作,职业教育集团不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不具备民事权利和民事行为能力,没有责任能力,不存在共同债务,不成为诉讼主体。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功能
1.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集团化办学能够深化校企合作,创新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人才的体制机制,实现了产学结合、优势互补。企业为学校人才培养提供实训场所,承担实践技能培训任务或课程,解决学校学生实训实习和实践技能培养困难和不足,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
2.提升职业教育服务产业能力。通过集团内成员间沟通、协商、合作,可以更好地对接产业,改善专业结构,准确把握产业升级动向、脉络、趋势动态,使职业教育办学方向更准确;院校为企业提供人才培养和技术服务,解决企业的实际需求。
3.促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集团化办学通过加强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之间的合作,有效地解决了现有中高职衔接中存在的培养目标不衔接、课程体系不衔接等问题。
4.推动区域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区域型的职业教育集团以政府为主导,依据区域规划和产业结构特征整合区域内的教育资源,通过集团内成员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可以有效促进区域的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5.创新职业教育体制机制。集团化办学可有效地吸引社会资金特别是行业企业的资金兴办职业教育,扩大职业教育的优质资源,增强职业教育适应市场变化和需求的能力。
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职业教育集团的数量有将近2000个,基本覆盖了全国各省(区、市)和各个行业。集团化办学形式不断丰富,治理结构不断完善,联结纽带走向多元,逐步由松散型向紧密型发展,涌现了一批典型模式。1.集团形式趋于多样。我国的职教集团绝大多数为教育联盟性质的非法人机构,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或者备案成立。近年来,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在主体作用、主体范围、主体结构和集团组织性质等方面作出了不同选择,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多种实现形式。
2.企业作用更加明显。从现有职教集团来看,牵头单位有职业院校、行业组织、大型企业、地方政府等。院校牵头的职教集团一般在行业内具有一定的影响,通常解决院校办学过程中遇到的顶岗实习、毕业生就业、兼职教师、课程开发等问题。从职教集团的发展现状来看,虽然仍以职业院校牵头为主,但行业企业的作用逐渐凸显,已经出现了不少以企业为主导的职教集团。
3.不同类型职教集团各具优势。区域型职教集团主要是在地方政府的推动下由区域内综合性骨干职业院校牵头组建,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对接,较好地协调了举办方、办学方和用人方的利益关系。行业型职教集团通常在行业组织或行业内龙头职业院校的主导下,由不同区域的多家职业院校联合组建,专业设置相对集中,有利于实现职业院校之间的资源共享和经验共享,较好地体现了产教融合的要求。
4.集团运行机制日益完善。各职教集团一般都设立了理事会或董事会等决策机构和秘书处、办公室等执行机构,并制定了集团章程、理事会组成与工作办法、秘书处工作办法及例会制度,在组织和制度上保障集团的正常运行。一些地方在职教集团在运行机制上持续改进,探索出许多有益经验。
5.集团活动内容不断丰富。为了提高职教集团化办学的成效,各地职教集团将科学的顶层设计与务实的办学活动相结合,不断拓展活动范围,优化活动方案,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第四篇:发展职业教育之我见
发展职业教育之我见
国家近几年来尤其重视职业教育,我个人认为这是我们党我们国家从战略高度,审时度势,做出的英明决策。因为职业教育是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源动力。
良好职业教育的发展,才能保证国家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日本国有“科技立国”的国策,中国也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经典论述。但是,如何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落到实处,的确是需要我们认真反思的问题,同时,这也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必须正视并引起足够重视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基本上分成两个层次,一是中等职业教育,二是高等职业教育。但是从我国现状来看,国家、单位追求高学历,追求名牌大学,导致了中等职业教育的生源是学习成绩“差生中的差生”。这样,中等职业教育被严重削弱。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但是发展比较迅速,因为高等职业教育是“大学教育”,冠以大学之名,自然符合人们盲目追求高学历的心理。但是,高等职业教育学校并没有顶尖的“职教学府”,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清华北大等学术研究学府仍是“正统”。
由此可见,不论是中等职业教育,还是高等职业教育都存在着“差生中的差生”的培养模式。职业教育的现状,虽有长足进步,但是仍存在着不少问题。当然,这些问题,不仅仅是学校自身而产生的问题,也有社会观念,用人制度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无疑关系着祖国的未来。
我们认为,职业教育应该是走精英教育的模式,而不是走“差生才上职中”的差生教育模式。因此,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制定中,我们要特点重视职业教育,并着力解决好几个问题。
一、全社会形成职业教育是“王道”的观念
职业教育与未来职业衔接最紧密的教育种类,因而是企业的科技创新,工业生产,乃至发明创造有密切联系。职业教育应该承担科技创新的重任。高等学校的科研,必须要企业的生产相结合,才能最大效能地发挥促进科技进步的效能。职业教育也应当是科学研究和发明创造的主战场。应当更好地把高校的“纸上谈兵”般的科研与职业教育“事必躬亲”式的职业探究学习相结合。职业教育不应是差生的“收容所”,应该是品学兼优学生走向成功的“练兵场”。用人单位同样需要改变用人,现在,社会上依然存在着唯学历是用的传统观念,国家有关部门的落户政策也是无一例外地偏袒高学历。这是不科学,更是不合理的。用人单位观念的转变,必须做到任人唯贤,而非任人唯学历。不管是什么学历,只要能胜任工作,只要能有所创造,只要有较好的人品,就可以任用。因而,“不拘一格降人才”,不光是古代的科举社会的一宗罪,同样也是现代社会的弊端。
二、职业教育自身的发展
职业教育自身的发展有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包括教学科研设备在内的硬件的升级。二是包括师资力量、科技实践、科技探索在内的软环境的全面提升。
关于第一个问题的解决,有待于国家的进一步加大投入。国家对重点高校的支持力度是非常大的,但对职业教育的支持仍有待提高。尤其是县一级的职业教
育学校,提升这些学校的硬件,才能保证这些学校的生源。保证了学校的硬件,才能提高职业教育的效果。关于第二个问题,我们要探索一条囊括教育、职业学习、自主创新、科技成果转换等环节的职业教育培养之路。使职业教育的培养,不能只满足于“浅尝辄止”的职业培养模式,把学生的问题留给学生在未来工作中去解决。
三、职业教育学生的综合素质
职业教育是未来经济技术发展进步的生力军,只有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技术过硬,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的职业型人材,才能保证国家未来的综合国力的活水源头。所以,我们有必要反思我们职业教育中对生源的要求。
如果单纯按照学习成绩和是否遵守纪律,作为衡量学生好坏的标准,那自然会有好生和差生的区别。诚然,这种衡量学生的标准是不科学的。所以,就目前职业教育的生源,如果培养学生的自尊、自爱意识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职业教育学校的学生,有的自认为自己是差生,因而不努力学习知识和技术,我们该如何鼓励他们。有的学生自卑,认为普通高中考不上,自己很差,才上职业教育学校,我们又该如何鼓励他呢?
美国科学家把人的智力分为多种类别,学生成绩是智商高的一个方面的表现,社交能力,动手能力,行动能力都是不同智商的表现形式,有个人在学习方面较突出,有的人在社交或者发明创造方面有优势
。现有的评价学生的标准,是极端不科学和没有人文关怀的极不负责的标准。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人材,在当今社会尤其显得重要。因而职业教育的学生尽管存在着问题,我们如何教育鼓励他们,这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也是一项艰巨而神圣的历史任务。这个问题,关系到科学发展,关系到人类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是密不可分的,职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要比学术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更加密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真正解放职业教育的顽固思想,用“少年中国”的心态去对待职业教育。相信,不久的将来,职业教育一定会有更加长足的进步,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得以实施的时候,职业教育朝阳正红。
第五篇:数说职业教育发展
数说职业教育发展
1.36 万所
2013 年,全国共有职业院校1.36 万所,年招生1016.72 万人,在校生2933.83 万人。其中,中职1.23 万所,在校生1960.19 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的44.48%;高职1321 所,在校生973.64 万人,占高等教育的39.45%。
2053 亿元
2012 年全国公共财政投入中,用于职业教育的投入共计2053 亿元,比2006 年增加了4.45 倍,年增长28.3%;其中中央财政投入258 亿元,比2006 年增长13
倍,年均增长54.8%。
500 亿元
近年来,中央财政投入500 亿元,实施了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中职基 础能力建设项目、高职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等,支持建设了100 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100 所国家骨干高职院校、1000 所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
8000 万名
“十一五”以来,职业院校累计输送8000 万名毕业生。
95%以上
总体来看,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持续向好,中职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 95%以上,高职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高于90%。每年约有500 万名农村学生通过接受职业教育实现了到城镇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