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内涵发展心得体会
学习“深入实施有效教学”的心得体会
年 月,县顺利通过“双高双普”省级验收和“教育强县”省级前期评估验收,全县教育跨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作为我县一个普通教师我倍感欣喜,现我结合就《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促进内涵发展的指导意见》之“深入实施有效教学”这一板块的学习,谈谈我的一点心得和感悟:“有效教学”是课程改革深入推进过程中,伴随着课堂低效、无效问题而被提出的重要命题,本质在于追求高效课堂。
一、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每一堂教学效果理想的课都来源于教师的认真备课。在实施新课程的实践过程中,我们较多的关注了教学方式方法等课堂形式方面的改进,而相应的忽视了对教材和学生的研究。从“深入实施有效教学”中我明白了学生获得知识,主要在课堂教学,而课堂有效的教学目标的设计首先就是准确和明确。目标的制定既要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其次,目标的制定要有一定的主次和先后顺序。可以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学习动机等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必须认真而充分地备课,只有在此基础上实施创新和生成,才会有精彩课堂的呈现。新课程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教学改革得需要,因此教师改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上好课已成为当务之急。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就意味着把新的教学理念实践到课堂教学中来,而上好课的前提是备好课。
二、紧扣课标,精心设计课堂作业
要想使课堂真正有效,设计精益求精的课堂练习是教师课前必备的环节。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就必须要精心设计预习作业,而且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目标来设计。完成教学从观念到行为的转变,改变以往以单纯传授知识为手段的做法,对学生的感情、态度、价值观给予更大的关注,创造一种别具一格的教学模式,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更富人性化,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练习的设计是源于教学又为教学服务的,因此练习设计之初,我们首要考虑的是“为什么而练?”其次再考虑“怎么练?”只有追溯缘起,我们才能牢牢把握练习的方向,做到有的放矢,练得得法,练得有效。练习设计的目标制定其实与课堂教学的目标制定无异,立足学情,研透教材,围绕教学重难点贯穿整体,分层设计。为达成不同的教学目标我们需要进行不同的练习设计,保持练习与教学目标的同步,才能实现教学的高效。练习设计可以从教学重点处入手,巩固知识,夯实基础;练习设计可以从学习困难处入手,解决问题,教给方法;练习设计可以从学生兴趣处入手,引导探究,勤于实践;练习设计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入手,学以致用,提升能力„„
三、课堂有效教学应深入优化教学环节,加强有序课堂的有效教学管理 随着新课程二次课改的深入推进,教材更注意学生的合作交流,学习不再是个人的孤军奋战,也不单是学生与老师的交流,而是个人与学生、老师三者的联系,更强调合作精神。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要优化各个教学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在有限的40分钟内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把教学设计付诸实施,从而获得最大的教学成效。有的教师对一堂课的环节安排缺乏缺乏合理的安排,有的课堂环节的密度过大,有的前松后紧,没有较好地把握学生注意力、接受度,使课堂教学效率下降。因此在时间管理上,我们应坚持时间效益观,最大限度地减少时间的损耗。优化教学过程,保持适度休息,讲在该讲时,放在该放时,综合考虑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各种因素,尤其是提高学生的专注率。优化教学情境,激发兴趣是实施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然手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就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兴趣之上。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在“智力发展最佳状态”中学习,才能使学生获取更多的有效知识。所以教学中我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带着兴趣学习是教学的一个最简单的有效法则。
四、关注课堂生成,及时调整预设。
将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增加,改换。即根据学生实际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删减,增加,改换,因材施教,因人而异,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师课前的教学设计,是教学的起点。所以,教师在教学方案的预设中,要确定学习内容的目标、学生的学情,以及该学习内容的内涵与外在的逻辑归纳和引申,他们已经具有哪些知识和经验,顺应学生的情感体验,把握学生这些学习起点资源,是数学课堂动态生成的基础。
总之,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是教学研究的一个永恒课题。看完了《府谷县教育局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促进内涵发展的指导意见》我受益匪浅。在教学的过程,我一定要好好总结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用更好的教学方式、方法来完善自己的不足,同时我还要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系统学习,把我们的教学过程用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争取在学科教研方面有所发展,在备课、上课、作业等各个环节上下功夫,在专业发展上下功夫,真正提高教育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同时我们要像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素养一样不断地提高我们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2012年10月8日
第二篇:学习内涵发展心得体会
学习内涵发展心得体会
华阳学校 杨志强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那么推动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支点在哪里呢?是评价改革。尽管许多人都会说“评价”两个字,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却把评价简化成“考试”,重甄别与选拔,轻诊断与激励;重书本知识,轻能力展示;重结果,轻过程,评价主体和方法单一,严重制约了素质教育的推进。通过学习有关文件,我进一步理解了教育的内涵发展,下面我偶就从评价方面的理解来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评价目的发展化
评价是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学生,由于文化环境、家庭背景、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他们的基础、性格、智力等都存在着差异,要使其达到同一层次的目标,是不现实的。同样的评价,对于这个学生是合适的,而对于另一个学生可能是不合适的。所以,我们既要关注学生的共性,更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对于相对落后的学生,要千方百计抓住其闪光点,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进步、发现,也要给予肯定与鼓励,赞许是后进生心灵的甘露,他们更需要关切的目光和贴心的话语。对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评价应重在激励他们创新。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长期处于满足状态,会失去进取心和探索欲。因此,教师对这些学生的褒奖要与他们实际付出的一致,使他们感到不愧于接受这些表扬。另外,在进行达标检测时,具有开放性的试题,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认识水平和生活经验作出不同的解答,使不同水平学生的数学素质都得到反映,尽可能实现课程标准提出的“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新理念。
二、评价内容综合化。
学生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样要经历一个过程。美国华盛顿图书馆墙上有一条横幅,上面写着这样三句话: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这三句话是很富有哲理的,在实际学习中也的确如此,只有学生亲自参与进去,亲自走完由不懂到懂的全过程,才会理解深刻,记忆长久。比如,一年级的小学生计算5+4=?思维过程是不尽相同的,大体有4种:(1)大部分孩子会根据数的组成(5和4组成9)而得到9;(2)把抽象的数字“5”和“4”具体化,5支铅笔加上4支铅笔是9支铅笔;(3)心里想着“5”,用手指表示“4”,掰着手指数一数,数出一个9,只用手指表示其中一个加数;(4)两只手都用上,这么简单的一道计算题,竟有如此参差不齐的四种水平,可见,仅有正确的结果还代表不了一个人的能力和水平。真正的能力和水平是要在过程中体现出来的。
三、评价方式多样化
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将量化评价方法与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适应综合评价的需要,丰富评价与考试的方法,如成长记录袋、学习日记、情景测验、行为观察和开放性考试等,追求科学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1、作业分析。作业是日常教学质量的体现。作业分析是评价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重要方式之一。作业分析分两类:一是分析学生现成的作业,从作业完成质量以及改正来评价;二是现场提供作业,通过学生完成该项作业的水平和能力来评价。
2、课堂观察。在课堂观察时,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其他方面的表现。当学生在回答提问或进行练习时,通过课堂观察,教师便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以便给予指导与矫正。
3、成长记录袋。成长记录袋用来记录学生成长的足迹,是对学生个性化的评价。成长记录袋收录的内容有:能够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成果的资料;自己特有的解题方法;印象最深的学习体验;自认为满意或成功的作品、作业;教师和同学的评价;探究活动的记录;单元知识总结;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最喜欢的书;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学生的自我小结与反思等。
4、二次评价。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背景、家庭环境和自身思维方式不同,因此,学生在数学学习的发展上必然存在差异,应允许一部分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逐步达到要求。如果学生自己对某次测验的答案觉得不满意,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出申请,并允许他们重新解答。当学生通过努力,改正原答卷中的错误后,教师可以就学生的第二次答卷给予评价,并给出鼓励性的评语。这种二次评价淡化了评价的甄别功能,突出反映了学生纵向发展状况,特别是对于学困生,能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感受到获得成功后的喜悦,从而激发新的学习动力。
5、评价主体多样化
教学过程是师生、生生互动的多主体参与的过程,因此,在评价时要改变单一的由教师评价学生的状况,建立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评价的新体系,使传统的被评价者——学生及家长也成为共同参与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如学习“百分数”后布置一项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对家庭中一月的日常开支作统计,包括电话费、水电费、吃穿等费用,然后求出各种开支占总支出的百分比。在此基础上,再与爸妈一起研究如何节约开支,确定节约开支的重点项目。要求家长对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的态度、统计研究的条理性等进行简要评价,要求学生总结一下在实践活动中的收获。这种评价方式促使家长、学生共同参与实践活动的评价过程,充分利用家长的智力资源以及丰富的信息资源对孩子进行提醒和指导。同时促使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我。
第三篇:学校内涵发展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一个组织,表层的竞争是质量的竞争,中层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而深层的竞争是文化的竞争。通过学校文化建设,推动新时期学校主动发展与内涵发展,成为大家的共识。
学校文化就是以学校价值观念为核心的学校生活的一整套观念体系,制度安排,行为方式,语言符号,风俗习惯以及环境建设的有机体。学校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学校物质文化,包括设施文化和环境文化,是学校文化有形的外在标志,是硬件和基础。它的建立和改善为学校文化的进步和发展创造条件。学校制度文化,指学校人在交往过程中缔结的社会关系以及用于调控这些关系的规范体系。如学校的出勤制度,教学常规,评价方案等。学校精神文化,是指学校人的精神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它包括反映人类认识成果的思想理论体系,言语和非言语的沟通,以及认知方式,创造能力,价值观念等。学校精神文化所造就的氛围,弥漫在每个人周围,从而形成某种取向和定势。这种氛围的传承,便诞生了一所学校的传统和风气,即校风、学风等。
学校文化的三个部分是相互联系、缺一不可的,学校物质文化是学校精神文化的基础,学校制度文化是学校精神文化的保证。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是核心,是“校魂”。办学理念就是学校精神之所在,文化之根基。因为它是一所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的高度概括和体现,它所创造的精神风范,就像春风化雨一样润物无声,影响着师生的价值选择,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是引领学校健康发展的精神动力。学校应在总结学校发展的历史,筛选学校发展的经验,客观地分析学校发展的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和提炼办学理念。只有对学校历史与现状作充分的分析,才能增强办学理念对学校的指导性。此外在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关系中,学校制度应该是处于主导和主动的地位,是真正推动学校整体变革的发动机,是学校精神文化发展的“风向标”。要推动学校精神文化变革,必须从学校制度建设着手,而不是抛开制度空喊精神文化建设。
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应该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从学校各种各样的文化现象中挖掘和考察学校文化。校长的角色十分重要,校长要从历史的角度追踪学校文化发展的历程,寻求学校文化的精神源泉,组织教职工进行历史叙事,提炼学校的文化精神,体会学校故事中所包含的真实感人的文化力量,从而拓宽学校文化建设的路径。
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第一,将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学校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使学校文化建设具有了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战略价值和实践意义。第二,将课程文化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学校文化建设与每个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联系在一起。第三,把形成学习型的组织文化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基本目标。第四,将学校传统,学校特色与学校文化建设融为一体。
总之,学校文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漫长的艰苦的过程。需要校领导们用先进的思想观念去引导人,用正确的行为方式去示范人,用美好的道德情操去陶冶人,用崇高的人格魅力去影响人,用良好的人文素养去濡化人„„以此来推动学校的内涵发展。
第四篇:内涵发展工作总结
五星一中
2014-2015学年学校内涵发展工作总结
一、教师专业化成长
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要充分认识课堂教学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中的关键性作用,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为突破口和切入点切实抓紧抓好,努力造就一支业务过硬、勤于育人、善于创新的教师队伍,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具体操作如下:
1、听课:教师每周听课不少于两节,每月底检查一次听课记录。
2、书法比赛:教师每周写两张字,并在学期末举行一次书法展。
3、教学随笔:教师坚持每天写教学随笔,教务处定期检查。
4、反思与论文:教师每两周写一篇教学反思,每月写一篇教学 论文。
5、读书心得:每位教师每学期精读一本名著,并坚持写读书心得。
加强了对教研组工作的指导、督促与检查。为了让各教研组工作都落到实处,督促各教研组都制订了工作计划,有内容、有措施。教研组活动已开始走向制度化、规范化,有特色、有效率、有时间保证,具体体现在定时间、定地点开展教研活动,包括集体备课、听评课、集体学习与教学经验交流等教研活动,教研活动内容丰富,安排科学合理,强化了针对性、实效性。
二、课程改革 根据县教研室的要求,学生除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以外,还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每天坚持练字,每日一张,每月以班为单位评比,每学 期全校评比一次。
2、纠错本。每生准备文、理两个纠错本,把平常作业中出现的错题重写在纠错本上,并在错题下面更正一遍,以便加深印象,最后整理成集,以备复习时巩固使用。
3、知识树。每周每生按照教师分工画一张知识树,首先周末班内评比,月底全校评比,优秀作品制成展板表扬。
4、手抄报工作总结
手抄报是丰富学生知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阵地。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学校专门制定了各期手抄报的主题,并要求班主任定期布置给学生,及时把作品上交政教处。政教处组织人员进行评比并颁奖。
制作手抄报,不仅陶冶了学生的情操,锻炼了学生的自立自主能力,培养了审美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5、阳光大课间活动总结
为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我校了开展“阳光大课间”活动。以大课间为辐射点,促进体育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体现良好的校风,校纪和学生的精神面貌,带动校园文化的建设。
为了开展好本次活动,学校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制定了活动目标、活动内容和实施措施。阳光大课间的活动内容主要有长跑、舞蹈、广播操、跳绳等。本次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运动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自主锻炼身体的意识,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
6、幸福教室
学校是孩子们学习成长的乐园,教室则是他们学习进步的神圣殿堂。为了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充分挖掘他们的内在潜力,我校积极开展了建设“幸福教室”的活动。
为了开展好本次活动,高同春校长亲自开会研究活动方案,安排政教处和校团委会切实抓好这项工作,并要求每一位班主任老师积极行动起来,带领本班学生创造性地工作,迅速掀起本次活动的高潮。
幸福教室关乎着每一个学生的幸福人生,责任重大,意义深远。各班班主任更是丝毫不敢懈怠,他们积极组织学生精心谋划建设方案,建设成果更是喜人。每个班的班徽都各具特色,含义丰富。特别是六年级一班的班徽,它是由6和1构成,象征六一班的孩子们如一缕缕阳光团结成了6.1班这轮温暖的太阳。他们朝气蓬勃,好像出生的太阳爬上地平线,将大地染成金黄。大地是他们的母亲,他们要奉献光芒。五一班的“星光灿烂”,五二班的“成长的足迹”,六一班的“许愿树”,七一班的“攀登的脚印”,八一班的“群英荟萃”都各具特色。这些各具创意的版块设计,不但美化了教室,展示了同学们非凡的创造力,丰富了他们的文化学习生活,而且还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浓厚了班级学习氛围。
“幸福教室”的建设,不仅展示了同学们的创造才华,还无形中增强了班级凝聚力,使得各个班级都朝气蓬勃,团结向上。通过这次活动,我们的教室亮丽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高涨了,整个校园显得更加充满活力了。
7.校内小导游
学校从各个班级选拔小导游选手,由办公室负责,组织选手进行训练。学生先写导游词,老师修改,再集中训练。通过这项活动,锻炼了学生写作、口语表达能力和心理素质。在引导中心校全乡大检查中,赢得好评。
五星一中
2013—2014学年上学期学校内涵发展工作要点
一、教师专业化成长
1.开展“我爱五星一中”为主题系列师德教育活动。2.教师利用暑假时间学习充电,阅读当代教育名家名著,交换读本,交流心得,充实精神,坚定理念。3.给各科教师配发中小学全套教材和课程标准。
4.继续深入开展“四步探究”之小组合作实验,采用DV录课,互听互评,赛课观摩、反复研讨,打造精品高效课堂。5..鼓励教师坚持写教学札记、教学反思、教学日记、心得体会等,并汇集成册。
6.开展博客教研,交流教研成果。
7.利用古澶书院这一平台,聘请市县名师名家作报告,进行思想引领,技能传授。组织教师到外地外校观摩交流。8.积极承担市县级科研课题实验研究。9.建立教师业务档案,记载教师成长轨迹。10.开展师生展演赛,为师生成长发展搭建平台。11.校长专业化发展按照局定12条要求去做。
二、课程改革
1.开足开齐国家规定的课程。
2.县教育安排的18项课改项目,还要继续铺开,深入推行,做好资料的积累和成果汇编。
3.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做好英语科活动项目创新,创建英语特色校园文化,逐步形成英语特色学校。三.辅助措施
1.建立家长委员会,让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向社会开放课堂。2.利用创建市级标准化学校的契机,通过媒体大力宣传学校亮点和成果。
五星乡一中
2013-6-27
2012-2013学年总结 本学年,教务处全体工作人员在校委会领导下,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为主线,以重实际、抓实事、求实效为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以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为根本,认真落实课程计划,积极推进素质教学,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充分发挥教务处指导监督、整合推进的功能,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检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圆满地完成了学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计划。期末将至,为了能够使今后的工作在质量上、效率上再上一个台阶,特就本学年具体工作情况做以下几个方面的小结:
一、教师专业化成长 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要充分认识课堂教学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中的关键性作用,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为突破口和切入点切实抓紧抓好,努力造就一支业务过硬、勤于育人、善于创新的教师队伍,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具体操作如下:
1、听课:教师每周听课不少于两节,每月底检查一次听课记录。
2、书法比赛:教师每周写两张字,并在学期末举行一次书法展。
二.政教
1.狠抓常规,突出主题,切实加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学校德育工作本着“坚持与完善,突破与创新”的思路,坚持以人为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主线,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重点,以常规教育管理为基本内容。
2、继续把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作为学生教育管理的突破口,采取多种措施,着力学生习惯的养成。一是强化制度建设,把管理细化到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每一个环节;二是重视团总支、学生会机构建设,提高了学生干部的整体素质。在学生中能真正起到示范带头作用。三是学校始终把坚持正面教育,树立正面典型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思想。统计各班好人好事,学校统一在宣传栏中进行通报表彰,让每一个学生熟知良好习惯的内容,从思想上转化为自己的行动;,开展竞赛,榜样激励。每周汇总班级量化积分,在期中期末表彰一批文明班级、文明寝室、进步快的学生,在全体学生中树立榜样。开展孝道文化为主题系列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了爱老敬长的教育。在学生中开展爱国歌曲歌咏比赛,培养学生团队精神,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3、加强了班主任队伍建设。精选了班主任队伍,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会,及时交流工作经验,分析学生思想动态,调整思想,改进方法。本,参与4期上级安排的班主任培训。
4、扎扎实实开展“学规范、强师德、树形象”师德主题教育。我校从10月下旬开始,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开展了为期5个月的师德主题教育。
三、后勤工作
1.在后勤服务工作中,本着“服务育人”的意识,着力强化后勤队伍建设,努力增强服务意识;筹资6万余元对教学楼楼道走廊、宿舍楼进行了重新粉刷;班级公物保管成绩显著,劳动值日井然有序,宿舍管理也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耗资2万余元对校园电路进行了整改,确保师生学习工作正常进行。伙房也进行了改造,饭菜花样翻新,师生更加满意。
2、严格履行财务制度,规范财务行为。在经费使用方面执行预算审批制度,在购物方面实行采购审批和政府采购制度,在物品使用方面实行领导审批制度,杜绝了各种不正之风,保证了资金的效益最大化。
3.、狠抓落实食品安全工作。学校与相关人员签定了食品安全卫生责任书,坚持食品卫生层层负责,环环把关。不定期召开后勤人员工作会议,并组织各班生活委员对食堂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进行评议,并通报评议结果。这样既确保食品卫生,人身安全、财产安全提供。
本学年,七、八年级在县抽测中荣获第八名,九年级在升级考试中荣获全县第六名。正是有了这些成绩,所以2011年9月,我校被五星乡乡政府评委“教育工作先进单位”;2012,年元月,被濮阳县教育局评为“校本教研示范学校”;2012年2月,被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评委“模范学校”;20112年9月被五星乡政府评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在新的一学期我校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振奋精神,埋头苦干,扎实工作,再上新台阶,管理再有新突破,质量再创新辉煌。
第五篇:内涵发展工作报告
着力内涵发展 建设精品初中
——上桥中学内涵发展三年规划实施情况的汇报
(2012年5月22日)
2009年学校完成内涵发展三年规划后,被区教委确定为内涵式均衡发展试点校。两年多来,学校班子只争朝夕锐意进取,全校师生振奋精神努力工作、勤奋学习,各项工作取得长足进步,基本实现了内涵发展三年规划的预期目标,完成了规划的主要任务。
一、全员参与,真抓实干,全面提升学校实力
我校地处沙区东部主城西南角,占地29亩,办学条件基本实现了标准化,是一所农民工子女定点接受学校,在职教职员工69人,在校学生736人,农民工子女占52.7%。
规划实施过程中,教委领导到校调研共9次,专家组到校指导6次,进修学院到校指导13次,领导的指导和专家的引领极大地推动了学校内涵发展工作。
三年间,学校班子带领全体教职员工遵从教育规律,尊重学校实际,竭力优化内涵发展四要素即“教师、学生、课程、课堂”,先后召开行政会专题研究内涵发展9次,组织内涵发展教师专题研讨会8次,举办“我与学校内涵发展”教师征文和演讲各1次,邀请专家讲座5次,组织校级观摩课、公开课等共169节;外出学习考察学校10所,接待区内外兄弟学校到校交流11所;安排教师赴北京师范大学、山东杜郎口中学等地学习30余人次;教
师在区内献课和赛课、区教研活动教学经验交流发言24人次;获得区级及以上荣誉19人次,论文发表33篇,参加校级及以上课题研究的教师占87%。
三年间,学校先后被评为重庆市农民工子女教育先进集体、重庆市平安校园、沙区学校内涵发展突出贡献奖、沙区特色学校、沙区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沙区家长学校示范校,被重庆日报评为“我身边的好学校”、中国主流媒体教育联盟和重庆时报社评为“重庆教育典范学校”,与《中国教师报》合作并加入“中国特色品牌学校共同体”,被市教委命名为“重庆市教师实践培训基地”,办学业绩先后被重庆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
三年来,家长对学校的满意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学生对学校的喜好度和认可度大幅提高,教师归宿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学校的形象力和影响力显著提升。二、四管齐下,着力内涵,推动规划全面实施
为全面落实好内涵发展三年规划,我们主要通过四个方面的不懈努力,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学生个性发展、学校品牌发展。
(一)统一思想认识,增强内聚力
内涵发展的力量源泉来自学校每位成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这就要求必须统一思想,各施其职、各尽其责,形成同心同向同行的“动车组”。
1.以办学愿景提振精气神
学校在2006年就确立“潜心内涵发展,打造精品初中”的发展目标,描绘了建“沙区一流、市内有影响的精品初中”的办
学愿景。通过几年探索实践,形成了“精品初中12567内涵发展思路”即:追求一个愿景:精品初中;培育二字文化:“爱”的情感态度与“精”的价值取向;倡导五种状态:人要有精神,学习要精深,工作要精细,为人要精诚,生活要精彩;做强六大支撑:文化引领,精品讲坛,精品学科,精品课堂,精品科研,精品活动;优化七大要素:精致的理念,精锐的队伍,精良的装备,精美的环境,精细的管理,高精的质量,精湛的特色。
为让全校师生认同“精品初中”的发展愿景,学校先后多次给师生做专题宣讲,并在师生中开展以“我为精品初中建设建言献策”、“我为内涵发展做贡献”、“我心中的理想学校”等为主题的征文和演讲比赛。
2.以目标责任制激励干劲
学校紧紧抓住内涵发展试点校这一契机,不断完善各类规章制度确保三年规划的每项工作落到实处。学校施行“项目负责制”,把每项工作的目标任务落实到具体人头上,做到“目标层层分解,任务人人落实”,校长整体谋划、总揽全局,书记保驾护航、协调各方,副校长协助校长、独当一面,中干全权负责部门工作,各组组长恪尽职守,班主任统领班级建设。每个层级都清楚三年规划的具体目标,都明白自己所担负的任务,并把各项目标完成与绩效工资和评优评选挂钩。
3.以“三名”工程引领前行
为统一行动,学校实施“三名”工程:塑造一批名师以感召教师群体,打造一批名班以示范班级建设,培养一批名生以激励
学生群体,从而形成学校“比学赶帮超”的积极氛围,让大家把思想言行自觉统一到学校内涵发展上来。三年来,我们培养了并命名5位名师,每月评选表彰一批“五星班级”,每学月评选表彰一批“明星学习小组长”,每学在学生中评选表彰“校园之星”。
(二)狠抓校本研修,人人成内行
教师是学校内涵发展的第一资源,只有教师专业得到持续发展,才能保证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三年来,学校狠抓校本研修,力争让教师人人都成长为教育教学的行家里手。
1.督促教师落实专业发展三年规划
2010年,学校立足对师资队伍现状的分析,要求每位教师按照学校三年规划对教师队伍发展的目标任务,制定有一定操作性的个人专业发展三年规划,他们把“提升教师职业修养、提升教育理论素养、提升课堂教学能力、提升教育教学科研能力”作为目标任务,将“读专著、听讲座、听评课、写反思、善展示”等作为规划目标任务实现的主要途径。为确保教师专业发展规划落到实处,学校加强过程性督导评估,做到“面上要求与个别关照相结合、物化呈现与实作展示相结合、自我评价与其他评价相结合”,既注重教师业务能力的提升,又关注教师思想、身心的发展情况。在教师自查的基础上,学校每年召开教师专业发展三年规划实施情况总结表彰会,以奖励先进,激励后进,督促大家共同提高。通过自查,有31位教师全部完成既定目标,占全体教师的45%。
2.搭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
三年来,学校创设条件和搭建平台,以促教师专业发展。实施“读书工程”,为每位教师购买了10多本各类书籍,并提出明确的阅读学习要求,组织召开“读书交流会”,评选并表彰“读书活动先进个人”;实施“青蓝工程”,“学校、师傅、徒弟”三方签订师徒结对协议,定期进行交流检查,召开专题总结表彰,协议期满进行考核验收;举办一年一度的“活力课堂教学大比武”、一年两次的“教师精品讲坛”,让老师们在互相观摩研讨中提升,在聆听校级名师的专题讲座中分享智慧,互相激励;将校级名师的录像课、优质导学案、优秀教育案例等资源收集整理,建立起教师校本培训资源库;给青年教师“结对子、压担子、搭梯子、引路子”,帮助中老年教师梳理成长历程以形成鲜明的教学个性风格。如今,以官佳媛、崔黎明为代表的一批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在各类活动中崭露头角;以钱渝屏、姜乐萍、张洁为代表的一批中年教师形成了优良的教学个性,在学科组建设中发挥着显著的作用;以刘思
七、刘涛、牟艳、黄萍为代表的一批校级名师形成了鲜明的教学风格,深受学生喜欢和家长追捧,在教师群体中发挥不可或缺的引领示范作用。
(三)实施课堂改革,求变于内生
不同的校情决定了课改的不可复制性,先进的课改理论须通过不断的实践探索内生而成。
1.明确课改思路
在试点校指导专家、区进修学院中教部、科研部的指导下,我校立足校情制定了可操作的《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课堂教学改革的“1234567”思路。即:探索建立一个校本化课堂教学模式;坚持对老师不行政高压、暂不量化考核的“两不”原则;三年一个轮回;突出“学校总揽、年级包干、教师自主、学科多元”四大特点;抓好先参观培训后身体力行、先班级试点后年级推开、先学校领衔后年级承包、先全面入轨后规范提升、先自由探索后总结凝炼的“五个先后”策略:保证舆论跟上、制度跟上、培训跟上、管理跟上、科研跟上、保障跟上等“六个跟上”措施;细化导学案编写、小组建设、组长培训、班级文化建设、师生评价、学月分析、经验凝冻与推广等七个环节。清晰的思路为课改工作有序推进打下坚实的基础。
2.抓住关键环节
一是抓实培训。为让师生明确“改什么、为何改、怎样改”三个问题,认清各自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的角色和任务,先后开展“课改的实施路径”、“导学案的编写”、“学习小组的建设”、“探寻杜郎口中学”、“解读綦江课改模式”、“双主活力课堂教学模式解读”等11个专题培训,让绝大部分师生的观念意识发生了变化;教师间、师生间、生生间围绕“课改”进行的互动交流、观摩学习是更为有效的“培训”方式。课改培训彰显了“内外结合、思行结合”的特质,收到喜人的效果。二是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课改的重要环节,学校提出集体备课必须有“亮点展示、反思共享、新课展望、智慧固化”四项内容,尤其是导学案的编写须经历“主备—研讨——定案——再备”几个环节,确保导学案的
高质量。在组长的努力下,教研组和备课组的工作得以空前强化,基本形成了“团队作战”的局面。三是班级建设。课堂教学改革要求建立新型的班级文化,即建立学习型组织。对班干部、科代表、组长、学生个体的角色有新的要求,更加强调学生自主管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鼓励并提倡班主任在班级规范的基础上当“翘脚老板”,放手学生。通过小组和班级的日小结、周总结,继而进行月评比,让学生、小组随时能了解自己的发展状况,以便互相提醒督促,共同进步。通过三年多建设,每班有班训、班徽、班歌,有明星小组评比栏,还有班级风采展示台。各班级文化建设主题鲜明,百花齐放。四是适时调适。课改复杂性和系统性决定了要适时调适,以便“不折腾、不冒进、不蛮干、少走弯路”。课改工作小组坚持定期和不定期地对师生进行书面或口头调查,坚持有计划地听评议课,把一些备课组、教师、班主任、学生、学习组长等各个方面的好做法及时进行交流推广,真正起到组与组、师与师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同时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那里收集意见和建议,要适合学生发展,不能“削足适履”。
3.构建校本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不唯模式,但要模式,尤其是刚进入课改轨道的学校和教师,否则会无从做起,陷入“忙、茫、盲”的尴尬境地。在专家和教研员的帮助下,我们逐步构建起具有校本特色的“双主活力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旨在构建“教师主导下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而共建共享生命活力的课堂”。本课堂以新课程所要求 的多维目标为导向,以解决问题为主线,努力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实现师生生命的幸福生长。其基本教学流程是: 学——展——点——测——评。在教学模式的推广应用中,我们明确要求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灵活运用教学流程,不可僵化套用。
4.建立课改评价体系
围绕课堂教学改革,我们努力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体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了由评教师个体的教案变为评备课组编制的学案;由评教师的讲解精彩度为主变为评学生的参与度为主;由评教学环节的完备性为主变为评教学结构的合理性为主;由评课堂的活跃度为主变为评每个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状态为主;由评师生的交流互动(主要是问答)为主变为评学生的交流展示为主;由评教师的板书设计为主变为评学生的作业、笔记、展示为主;由评教师的基本功为主变为评学生的基本素能为主;由评个别学生的表现为主变为评小组表现为主的转变。让教师和学生知晓评价指向,极大地优化了师生的教学行为,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益。
课堂教学课改激活了上桥中学各个板块的工作,从根本上改变了师生的教学生活,课堂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喜人局面,形成了积极和谐的课堂教学文化。教师群体形成了“主动研究教育教学的人多了、互相听评课的人多了、写反思的人多了、亲近学生的人多了、主动参与课改活动的人多了”等“五多局面”;学生群体的变化则更为明显,呈现出“课前预习的质量明显提高、综合表达能力明显提高、师生间生生间的融洽度明显提高、思考探究
大胆展示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对课堂的喜好度和满意度明显提高等“五个提高”特点”。
(四)丰富德育活动,扩张学校内存
学校的教育容量和实效是需要活动来体现和达成的。学校德育活动的丰富性和实效性彰显着学校文化内存的大小,也反映着内涵发展的品质。三年来,学校有序推进以“关爱教育”为主题的学校文化建设,并在此背景下,构建德育活动体系,使德育活动和仪式序列化和校本化。
1.坚持常规活动和仪式
每天20分钟的午间教育、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学生集体宣誓)、每学月的年级学生大会、每学期第一天的开学典礼和表彰大会、每学期最后一天的散学典礼和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动员会、每学初的新生入学典礼、新生入学教育周(第一周)、毕业典礼、每学末的校园之星评选及表彰活动、节日及纪念日活动及相关教育(元旦、春节、清明、五四、六
一、端午、七
一、教师节、中秋节、国庆等)、学生入团退队仪式、每年1-2次的文体艺术节、每年一次的“爱心互助”活动。
2.开展专题教育活动
2月与9月为“珍爱生命”教育活动月、3月为“爱他人学雷锋活动月”、4月为“爱学习活动月”、5月“爱体艺活动月”、6月“爱传统活动月”、1月7月8月“爱社会活动月”、10月“爱祖国活动月”、11月“爱读书活动月”、12月
3.丰富学科及社团活动
我校学科活动分为学科知识类(学科兴趣小组)、应用技术类(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编织、插花等)、文化艺体类(影视欣赏、健美、国画、体育、合唱等)三大类;由于学生年龄限制,我校社团活动开展处于起步阶段,目前成立有“百舸文学社”、“少年先锋报小记者站”“青橄榄广播站”等社团。
系列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体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了学生的道德素质和精神境界。作为农民工子女定点学校,校园内感受到的是文明阳光、积极向上的人和事。
三、深刻反思,查找问题,提升内涵发展质量
内涵发展三年规划的实施以及连年多的试点工作,使我们深切感到,学校的内涵发展就是要使办学的各要素协调有序,一切从内部实际出发,凝聚内力、练好内功、扩张内存,从而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而先进的办学思想是内涵发展的先决条件,科学管理的系统工程是内涵发展的动力源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内涵发展的根本保证,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是内涵发展发展的内在要求,不断深入的教学改革是内涵发展发展的源头活水,有实效的教育科研是内涵发展发展的“加速器”。
与此同时,通过工作回顾和反思,学校工作还有五个方面的明显不足:一是领导班子的整体水平提高较慢。尤其是校长在工作岗位上待得太久,工作激情不够,深入课堂和教师群体不够;中层干部的能力水平参差,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能让老师满意,接受任务居多,创新工作不足。二是教师专业发展成效不够明显。绩效工资背景下教师职业倦怠迅速蔓延,积极性日渐衰减
已逐渐成为学校发展的致命隐患。我校在实践做了一些提升教师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探索,但效果均不明显。三是学校文化建设品位不够高,校园文化应有的魅力不够。四是对家长的引导不够有力。没有很好地解决家庭教育严重缺失的问题,孩子教育几乎是学校一包到底。五是教学质量提升不够明显。还没有解决好“课堂上师生感觉良好,而学生考试成绩上升不大”这一问题。
先哲有言:理想是彼岸,现实是此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河上的桥梁。内涵发展就是学校的高效行动,就是构建理想学校、实现教育理想的桥梁。选择试点就注定远离平庸懈怠,就注定要凝神静气潜心抓好教育的每个细节。坚信在教委领导的关心和专家的指导下,试点之路将会成为上桥中学发展的康庄大道。学校一定按照“三个转型”的新形势、建设教育强区的新任务、办精品初中的不变追求,认真编制新的内涵发展三年规划,增添切实有效措施,为区域教育的内涵式均衡发展再做新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