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内涵发展 教师为先
学校内涵发展 教师培养为先
黄龙县中学 高占武
众所周知,学校发展靠质量,教育质量靠教师。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的关键。近年来,各地各校为招聘优秀教师费尽心机、招数使尽,致使大量优秀教师涌入规格高、条件优越、福利待遇好的省、市名校。而我校目前的现状是:办学条件差、经费拮据、教师福利待遇差,青年教师人心不稳、大多数教师缺乏高层次培训,教学水平偏低,骨干教师偏少,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只有19人。而这正是影响和制约我校发展的瓶颈。受县域经济制约,就目前的状况,我校办学条件近期内不可能有大的改变,学校要“旧貌换新颜”很不现实。从外校招聘名师也没有经济实力,所以,我校走内涵式发展之路,教师队伍建设的首选就是不断加强本校教师的培养。本文从研究我校教师队伍建设中的做法和体会出发,略谈一二,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我校在师资队伍建设的实践中作了一些积极的探索。
一、以人为本,着力突出教师主体地位
我们在多年的学校管理中,把以教师为本的精神贯穿在工作中,注重了三方面工作。
1、深入了解教师,善于发现教师,真情关爱教师。在工作生活中,领导经常深入教师,与教师交流、讨论了解教师思想、工作、生活,想教师所想,急教师所急。在管理中寻找发现教师中的个体优势,用其所长,避其所短,给教职工创造机会来满足其发展特长、爱好和事业。满足教师的合理要求,以最大能力解决教师后顾之忧,以心换心,心情动情,让教师感受到温暖,激发工作热情。
2、相信教师,激励教师。在管理中,充分做到相信教师,依靠教师。以尊重的态度、鼓励的语言、交心的方式,倾听教师的心声。了解教师工作中的困难及思想上和心理上的问题。给予疏导、指导和帮助,及时化解他们心中的积怨、不满、委曲等。达到心理上的满足和舒畅,从而调动教师的工作主动性。
鼓励教师参与学校的管理活动,每学期至少征求一次意见,让教师参与学校重大决策。发挥教师的综合智慧,满足教工心理需求,增强对决策的认同感。激发教师自我激励,产生内驱力。实现教师自我发现,自我批评,自
我发展,增强教师责任感。
二、教师培养,首先提升专业思想水平
我们对教师的成长,在不同阶段,提出不同的培养目标。第一层次目标:培养爱岗敬业意识。教师先要把教育当作一项职业,要耐得住寂寞,受得了清贫,在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追求有效,这是对教师的基本期望和低线要求;第二层次目标:教师把教育当作一种事业,既要好好干,又要会干,巧干,干好。要用心、用脑,不断积累,追求高效,追求卓越;第三层次目标:要求教师把教育当作一门艺术,通过潜心钻研、探索,达到解人而不知,育人而不觉,博采众长,信手拈来,学生无学习之苦,教师有成功之甜的境界。
我们为实现这三层目标,首先解决教师专业思想问题,加强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教师职业认同感。
1、抓好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在全体教师中开展以思想政治、教育法规、工作纪律、师德规范为主要内容的有针对性的职业道德理论学习活动。通过学习使教师在政治思想上能跟上形势的需要,在行动上能把握正确的方向。
2、开展以“修师德、强师能、铸师魂、树行业新风”为主题,以讨论、辩论、演讲、专题讲座等活动为载体,进行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为主要内容的师德师风教育。引导教师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没有崇高的理想和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是不能担当培养人才、造就人才重任的。在当代要想成为新世纪的优秀教师,除了学识渊博、教学得法之外,还应有更高的追求,这就是以育人为理想,以塑造人的美好心灵为己任。这是没有功利目的的,而是完全出于对社会、对学生一生负责的责任感。能承担如此重任,首先在于教师自己做人的层次要较高,要做有德之人、有为之人,教师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较大地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和师德修养,树立较强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
3、发挥榜样的带动作用。在教师中开展评先进、学先进、赶先进活动。以优秀教师为榜样,努力学习,刻苦自勉,不断进步,使自己成为一名具有高尚道德素质的人。也引导教师做到严于律己,主动接受社会、学校和他人的监督和批评。在个人独自活动,别人无法监督的情况下也要坚持自己的信念,自觉地按照一定的道德原则去行动,不做任何违反道德的事。教师要勇于自我解剖,自我反省,自我改进,努力完善自己的道德素质。
4、发挥制度的约束机制。实现人性化的管理,以人为本就要认识到人性中的负面。人都是有惰性的,在职业认同感,正确的价值取向尚未形成时,还必须要有制度与规则进行规范和约束。引导教师充分认识凡事任何活动都有其活动规则。制度的制订坚持有利于学校的发展、有利于教师的发展、有利于教学活动。我们在学校管理中,所有制度都是经教师讨论通过后予以执行的。在执行中,做到了公开、公正、公平,也得到了教师的认同与支持。
三、注重专业发展,提高业务能力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不仅是承接课程与学生的中介,而且已成为课程的研究者、活动的组织者、策略的设计者、方法的选择者,成为新课程实施成功的决定因素。
人的思维与行为都有一定的惯性,我们的教师在当学生期间所接受的教学模式就是应试教育下的教学模式,“教师中心”、“课本中心”的观念根深蒂固,面对新教材新课程,依然会按照旧的传统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授课。所以教师不仅要树立新的教师观,还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师中提出“让学习成为习惯,让研讨成为风气”。
1、扎实开展教学研讨活动。一是强化集体备课,重点探索教材教法和教学设计。以备课组为攻关小组,集中学习新课标,在对新旧教材内容、体系进行比较的基础上,集体备课、相互观摩、回头评价,使教师吃透课程标准和要求。备课组成员在教中研,在研中学,备课水平明显提升。二是开展观摩课、公开课、研究课、汇报课、教学比赛、教案评比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积极探索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方式。教师人人都上教研课,青年教师上汇报课,教研组长、骨干教师上示范课。充分利用每周的教师业务学习时间,组织教师观看教学录像,学习名家课堂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抓好课堂教学评优课活动、选拔与推荐教师参加市县组织的各类培训和赛教活动。聘请专家来校上课指导,进一步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三是加强课后反思总结。教师个人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自我反思评价”,及时记录上课过程中的教学得失的基础上,定期组织校内课堂教学案例交流,剖析课堂教学问题,不断改进,共同提高。
2、关注课堂教学,切实转变课堂教学方式。
规范课堂教学过程,是确保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要正确认识备课与写教案的关系,正确处理教学预案与课堂生成性教案的关系,要未雨绸缪,要有随机应变的准备,变一元目标为多元目标,切实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做到课堂教学达标。
首先是做好角色转换,建立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营造和谐、民主、生动的课堂环境。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变讲为导,围绕“引导探索,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思路,把学生从“被动学习”中解放出来,让学生走上讲台,当演员,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采用“探究式”“讨论式”“商量式”等教学方法,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个性特长都得到一定的发展。如:语文老师教了《孔雀东南飞》一文后,设计了这样一道主观发挥题:“有人认为,刘兰芝和焦仲卿完全没有必要双双徇情,他们可以私奔,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说出理由。”学生觉得能独抒己见,且有话可说、有言可表、有内容可写。有的推崇追求自由爱情,有的结合作品时代背景作了理性剖析,有的还写出了颇有深度能表达自己观点的文章。
其次是优化分层练习,教师把课堂练习分为三个层次,即基础练习、综合练习、提高练习。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练习,教师适时引导、鞭策和鼓励。
同时,注重课堂教学管理的有效性。教师科学有效的课堂管理是高质量教学的保证。教师在每堂课的实施过程中做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课堂的空间管理。针对每堂课的需要,设制有利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学习的教学环境。二是课堂的时间管理。根据课堂实际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控制教师讲授时间,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交流、活动时间,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三是课堂的行为管理。即注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和思维品质的提升,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思考、探究、总结,又及时纠正“活”而无序、“活”而无效的课堂现象。
3、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评价体系。改变长期以来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评定教师水平的唯一标准的做法,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形成多元的、客观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评价体系。引导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激励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四、强化教学研究,提升教师科研水平
1、建立了校本教科研制度,把学校建设成学习型组织,让研究和学习成为教师的一种生活状态。为了确保教研活动经常化和制度化,组织教职工讨论,制订了学校 “十一五” “十二五”基础教育科研规划,明确了学校教科研的总体目标和方向。
2、完善了教育科研工作的导向、评估、激励机制。健全了学校教研网络,落实了教研教改任务,学校的教研教改工作蓬勃地开展起来。教研组每周一次学习例会,帮助教师更新观念,彻底“洗脑”。每周一次合作研练活动,实现了教研活动备课、说课、上课、听课、评课“一条龙”。教师每周做一次教后记,提供一个典型个案,每月写一篇教学随笔,每学期写一份教研总结或一篇教研论文;学校每学期举行一次主题评比活动,汇编一本论文集,组织一次大型交流研讨会,给教师搭建研究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3、制定了学校课题管理细则。学校积极引导教师把教学问题课题化,把课堂问题课题化,使每个教研组都有课题,每位教师有子课题,教师研究的积极性很高,效果明显。更突出的是我校承担的国家、省级、市级教科研课题的顺利结题,使得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得到了快速的提高,他们的教学论文质量和获奖、发表数量越来越多,等第也越来越高。
4、开展学生实践活动,促进教师综合素质提高。
当代优秀教师应该是一专多能的学者。因此,多年来我校坚持以学生实践活动提升教师综合素质。要求每个老师都要参与、指导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从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题、申报、制定计划、研究过程及报告和评价进行全程服务。还要参加学生的各类实践活动,如:语文教师指导校刊《春芽》,政治教师指导《时政苑》,其他教研组教师也分别指导学生学科兴趣活动小组和“手抄报”、智力竞赛、树叶拼贴画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提升了教师的综合素质,还更加融洽了师生的关系,有效的促进教育教学工作。
多年来,我校在教师培养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克服了许多的困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距离创建一流名校、品牌学校还有很大差距。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一项长期坚持、持续不断的工作任务,又是一个有着自身发展规律的系统工程。为此,我们要进一步统一认识,积极探索,为建设一支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努力,为学校的内涵发展、提升学校的竞争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篇:教育发展,改革为先
教育发展,改革为先
三十又四,教师呕心沥血,默默奉献;四十春秋,改革已然不惑,奋而向前。今年既有了中国第三十四个教师节,又是改革开放的第四十周年,国之发展离不开教育,教育发展离不开改革,通过对全国教育大会的学习,我对高等教育又有了更深的理解,就如习总书记所说:“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在改革之风已如此盛行的今天,这对我们是一个极大的机遇,也是一个相当的挑战。
其实回首望去,我们已取得的成就太多。四十年前,很多高校连教材都不齐,四十年后,我们已在书本费免费的道路上踏出了一步又一步;四十年前,老师稀缺,水平不足,四十年后,我们的教师在专业化以及职业操守上都有了质的飞跃;四十年前,上学难,上学贵,四十年后,学杂费减免,九年义务教育实施,山村里一条条供学生上学的道路不断修建。种种措施,都在彰显着我们国家对教育方面的无比重视以及极高投入,那么此种情形可能有人要问为什么我们还要重视教育,去大量投入我们已经取得巨大成就的领域?
习总书记有句话,不忘初心,砥砺前行,那么我们教育事业的初心是什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是我们的初心,也是我们为什么还在不断重视教育,投入教育的原因。尽管我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很多历史遗留下来的老问题没得到解决,我们的高校在培养人才还与国外的高校有着不可忽视的差距,我们的学校体制还不健全,学习条件还不完善。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在当下的中国有且只有一条路可走,就是深化改革,在加大物质投入的同时,让改革先行一步。
要改革教育理念。高校教育要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这是我们对我国教育事业规律性认识的深化,来之不易,要始终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只有革新教育理念,中国教育才能有着不灭的指路灯,才能有不断的新发展。
要改革教育制度。咱们中国的教育,要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要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充分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生机活力。要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调整优化高校区域布局、学科结构、专业设置,建立健全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积极投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要扩大教育开放,同世界一流资源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深化了教育制度改革,才能更好的将制度作为提升教育水平的工具。
要改革教育环境与教学理念。巍巍中华,千年文化,我们应有着尊师重道的心性,应让整个社会都能意识到教师的重要意义,高等教育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理念乃教育根本,教育环境为重中之重,两者皆握,则教育成功指日可待。
在全国教育大会之后,我开始反思我自己所受的教育,虽然我得到了良好的环境,但我能做的还有更多,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努力学习,健康生活,去团结同学以及老师,去热爱并去帮助身边的人,这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应该做的。
改革的洪流已过了四十年,教育领域也在不断地展开新篇,在过去的四十年里,有一群人在这片中华大地上为了教育奉献出了自己的青春,或许他们有人失败,但毫无疑问的是,他们在接下来的生活中会做的更好。
第三篇:关于教师专业化发展内涵的几点认识
关于教师专业化发展内涵的几点认识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越来越成为每一位教师关注的问题和举世瞩目的焦点。如何理解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教育教学改革成败的瓶颈。文章将紧随时代发展的步伐以及根据我国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一、教师是专业人员
职业与专业并不等同,一种职业要被认可为专业,应具备以下三方面的基本特征:具有不可或缺的社会功能,具有完善的专业理论和成熟的专业技能,具有高度的专业自主权和权威性的专业组织。教师是否应该专业化,许多教育家及教育机构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很长时间的争论和探讨。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了“教师地位之政府间特别会议”,它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一文中提出,应当把教师工作看作一门专业。因为它是一种服务公众的形态,它需要教师的专门知识和特殊才能,这些都要经过长期持续努力与研究,方能获得维持。这次会议对于教师专业地位的确定具有重大意义。
古人曾对教师这样下定::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以前传统的教育观念就是这样认为,教师只是知识的传递者。但是却没有意识到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课程改革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备受重视,新课程要求教师角色发生转变,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知识的传授者、学生的促进者和教育教学研究的统一体。这一要求的实现更加明确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标。
二、教师专业化是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在过去的教学理念中往往只强调了学生的发展而忽视了教师的发展。这不仅造成了目前教师的自我迷失,而且极大地影响了教育改革的理念在教师中的体现,影响了教学改革的质量和效果。在现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教师专业化发展也是一个可持续的过程。教师同其它专业人员一样也是发展中的人。为适应新课程,教师需要不断地去发展和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行为,为适应知识信息的淘汰与更新。教师需要不断地去发展和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为适应伴随着新时代而产生的学生问题,教师需要不断地去提高自己的教师专业素养和专业精神,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心态。教师教育一体化已经成为时代的要求、社会发展的要求、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
三、教师是学习者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人类社会已经步入了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各样的知识按指数快速增长,而知识淘汰与更新的速度也日益加快。这给传授知识的教师无形中增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不断学习新知识成为当代教师唯一的出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8年世界教育报告-教师和变化世界中的教学工作》中指出:“大多数国家的师范教育虽然仍把重点放在教师的前期培养上,教师的在职培训和进修在最近30年显得日益重要。某些国家在使用继续教育一词。人们逐渐地认识到,教学同其职业一样,是一种学习的专业,从业者在职业生涯中自始自终都有机会定期更新和补充他们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由此看来,树立终身学习观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要求。要永葆教育的青春和活力,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己。记得中国有句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它告诫我们,教师应该走、也必须走终身学习的道路。学会学习,提高自我是每个教师走专业化发展之路的原动力,也是未来教师专业化发展道路上是否能够生存的最基本能力。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 1
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教师教、学生学将逐渐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因此,教师需要重新定位,建立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理念,以学习促发展。教师学习不仅仅是寻求教育思想营养、教师智慧的源头,也是情感与意志的冲击与交流,塑造人生理想与人格力量。教师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保鲜剂”,广大教师只有不断的学习,充分为自己“充电”、“蓄能”、“吸氧”、“补钙”,才能源源不断地接受源头活水的补给。
四、教师是研究者
教师研究是教师在专业工作中具有高度自主性和自主能力的表现形式,应当成为教师作为专业人员的一种专业生活方式。教师通过研究完善教育工作、完善自我,在不断创造教师的专业生活质量的同时促进教育改革,正如奥尔森所言:“教师研究是使学校改革取得实效的最可靠方法,是教育改革最好的道路。”要想很好地实施教育改革,就必须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使教师成为研究者。因此,教师成为一名研究者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早在197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指出:从教师在教育体系中的作用来看,教师与研究人员的职责趋向一致。而现在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也指出,教师应是教育改革的研究者,如果教师的教育教学没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没有以研究为依托的深化和提高,就容易在固守旧经验、照搬老方法的窠臼里不能自拔。目前,全国也正在进行着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改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等方面做了较大变革。这不仅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更多的自主发展的机会,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课改的最好推动者就是教师。教师只有主动积极地加入研究新课程的队伍中,才能更好地建立起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具备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从而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使教学更好地适应新课程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五、教师是反思者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波斯纳曾提出过一个教师成长的简单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并提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发展将大受限制。而早在两千多年前,曾子也曾说过“吾日三省吾身”。古希腊的先哲们也提过“认识你自己”就是说人应该学会反思。而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更应该学会反思。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反思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催化剂。
反思性教学不仅要求教师从技术上思考、质疑或评价自己教学的有效性,而且要求教师运用反思的结果矫正其不良的教学行为,并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反思是促进教师发展的不可或缺的环节,反思会使人养成对日常工作与学习的一种敏感和探索习惯,保持一种积极探索的心态,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并形成理性的认识。
人们常说,教师是一盏指航灯,引领着学生走向成功的彼岸。也有人这样说,教师要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碗水。新的课程改革向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发出了时代的呼唤,它希望教师能超越能干的教书匠而成为专业的教育家。它希望教师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专业精神、专业技能,从而化作不灭的星星火种,即使在黑暗中也能让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
第四篇:内涵发展工作总结
五星一中
2014-2015学年学校内涵发展工作总结
一、教师专业化成长
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要充分认识课堂教学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中的关键性作用,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为突破口和切入点切实抓紧抓好,努力造就一支业务过硬、勤于育人、善于创新的教师队伍,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具体操作如下:
1、听课:教师每周听课不少于两节,每月底检查一次听课记录。
2、书法比赛:教师每周写两张字,并在学期末举行一次书法展。
3、教学随笔:教师坚持每天写教学随笔,教务处定期检查。
4、反思与论文:教师每两周写一篇教学反思,每月写一篇教学 论文。
5、读书心得:每位教师每学期精读一本名著,并坚持写读书心得。
加强了对教研组工作的指导、督促与检查。为了让各教研组工作都落到实处,督促各教研组都制订了工作计划,有内容、有措施。教研组活动已开始走向制度化、规范化,有特色、有效率、有时间保证,具体体现在定时间、定地点开展教研活动,包括集体备课、听评课、集体学习与教学经验交流等教研活动,教研活动内容丰富,安排科学合理,强化了针对性、实效性。
二、课程改革 根据县教研室的要求,学生除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以外,还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每天坚持练字,每日一张,每月以班为单位评比,每学 期全校评比一次。
2、纠错本。每生准备文、理两个纠错本,把平常作业中出现的错题重写在纠错本上,并在错题下面更正一遍,以便加深印象,最后整理成集,以备复习时巩固使用。
3、知识树。每周每生按照教师分工画一张知识树,首先周末班内评比,月底全校评比,优秀作品制成展板表扬。
4、手抄报工作总结
手抄报是丰富学生知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阵地。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学校专门制定了各期手抄报的主题,并要求班主任定期布置给学生,及时把作品上交政教处。政教处组织人员进行评比并颁奖。
制作手抄报,不仅陶冶了学生的情操,锻炼了学生的自立自主能力,培养了审美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5、阳光大课间活动总结
为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我校了开展“阳光大课间”活动。以大课间为辐射点,促进体育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体现良好的校风,校纪和学生的精神面貌,带动校园文化的建设。
为了开展好本次活动,学校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制定了活动目标、活动内容和实施措施。阳光大课间的活动内容主要有长跑、舞蹈、广播操、跳绳等。本次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运动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自主锻炼身体的意识,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
6、幸福教室
学校是孩子们学习成长的乐园,教室则是他们学习进步的神圣殿堂。为了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充分挖掘他们的内在潜力,我校积极开展了建设“幸福教室”的活动。
为了开展好本次活动,高同春校长亲自开会研究活动方案,安排政教处和校团委会切实抓好这项工作,并要求每一位班主任老师积极行动起来,带领本班学生创造性地工作,迅速掀起本次活动的高潮。
幸福教室关乎着每一个学生的幸福人生,责任重大,意义深远。各班班主任更是丝毫不敢懈怠,他们积极组织学生精心谋划建设方案,建设成果更是喜人。每个班的班徽都各具特色,含义丰富。特别是六年级一班的班徽,它是由6和1构成,象征六一班的孩子们如一缕缕阳光团结成了6.1班这轮温暖的太阳。他们朝气蓬勃,好像出生的太阳爬上地平线,将大地染成金黄。大地是他们的母亲,他们要奉献光芒。五一班的“星光灿烂”,五二班的“成长的足迹”,六一班的“许愿树”,七一班的“攀登的脚印”,八一班的“群英荟萃”都各具特色。这些各具创意的版块设计,不但美化了教室,展示了同学们非凡的创造力,丰富了他们的文化学习生活,而且还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浓厚了班级学习氛围。
“幸福教室”的建设,不仅展示了同学们的创造才华,还无形中增强了班级凝聚力,使得各个班级都朝气蓬勃,团结向上。通过这次活动,我们的教室亮丽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高涨了,整个校园显得更加充满活力了。
7.校内小导游
学校从各个班级选拔小导游选手,由办公室负责,组织选手进行训练。学生先写导游词,老师修改,再集中训练。通过这项活动,锻炼了学生写作、口语表达能力和心理素质。在引导中心校全乡大检查中,赢得好评。
五星一中
2013—2014学年上学期学校内涵发展工作要点
一、教师专业化成长
1.开展“我爱五星一中”为主题系列师德教育活动。2.教师利用暑假时间学习充电,阅读当代教育名家名著,交换读本,交流心得,充实精神,坚定理念。3.给各科教师配发中小学全套教材和课程标准。
4.继续深入开展“四步探究”之小组合作实验,采用DV录课,互听互评,赛课观摩、反复研讨,打造精品高效课堂。5..鼓励教师坚持写教学札记、教学反思、教学日记、心得体会等,并汇集成册。
6.开展博客教研,交流教研成果。
7.利用古澶书院这一平台,聘请市县名师名家作报告,进行思想引领,技能传授。组织教师到外地外校观摩交流。8.积极承担市县级科研课题实验研究。9.建立教师业务档案,记载教师成长轨迹。10.开展师生展演赛,为师生成长发展搭建平台。11.校长专业化发展按照局定12条要求去做。
二、课程改革
1.开足开齐国家规定的课程。
2.县教育安排的18项课改项目,还要继续铺开,深入推行,做好资料的积累和成果汇编。
3.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做好英语科活动项目创新,创建英语特色校园文化,逐步形成英语特色学校。三.辅助措施
1.建立家长委员会,让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向社会开放课堂。2.利用创建市级标准化学校的契机,通过媒体大力宣传学校亮点和成果。
五星乡一中
2013-6-27
2012-2013学年总结 本学年,教务处全体工作人员在校委会领导下,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为主线,以重实际、抓实事、求实效为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以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为根本,认真落实课程计划,积极推进素质教学,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充分发挥教务处指导监督、整合推进的功能,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检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圆满地完成了学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计划。期末将至,为了能够使今后的工作在质量上、效率上再上一个台阶,特就本学年具体工作情况做以下几个方面的小结:
一、教师专业化成长 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要充分认识课堂教学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中的关键性作用,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为突破口和切入点切实抓紧抓好,努力造就一支业务过硬、勤于育人、善于创新的教师队伍,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具体操作如下:
1、听课:教师每周听课不少于两节,每月底检查一次听课记录。
2、书法比赛:教师每周写两张字,并在学期末举行一次书法展。
二.政教
1.狠抓常规,突出主题,切实加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学校德育工作本着“坚持与完善,突破与创新”的思路,坚持以人为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主线,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重点,以常规教育管理为基本内容。
2、继续把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作为学生教育管理的突破口,采取多种措施,着力学生习惯的养成。一是强化制度建设,把管理细化到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每一个环节;二是重视团总支、学生会机构建设,提高了学生干部的整体素质。在学生中能真正起到示范带头作用。三是学校始终把坚持正面教育,树立正面典型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思想。统计各班好人好事,学校统一在宣传栏中进行通报表彰,让每一个学生熟知良好习惯的内容,从思想上转化为自己的行动;,开展竞赛,榜样激励。每周汇总班级量化积分,在期中期末表彰一批文明班级、文明寝室、进步快的学生,在全体学生中树立榜样。开展孝道文化为主题系列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了爱老敬长的教育。在学生中开展爱国歌曲歌咏比赛,培养学生团队精神,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3、加强了班主任队伍建设。精选了班主任队伍,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会,及时交流工作经验,分析学生思想动态,调整思想,改进方法。本,参与4期上级安排的班主任培训。
4、扎扎实实开展“学规范、强师德、树形象”师德主题教育。我校从10月下旬开始,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开展了为期5个月的师德主题教育。
三、后勤工作
1.在后勤服务工作中,本着“服务育人”的意识,着力强化后勤队伍建设,努力增强服务意识;筹资6万余元对教学楼楼道走廊、宿舍楼进行了重新粉刷;班级公物保管成绩显著,劳动值日井然有序,宿舍管理也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耗资2万余元对校园电路进行了整改,确保师生学习工作正常进行。伙房也进行了改造,饭菜花样翻新,师生更加满意。
2、严格履行财务制度,规范财务行为。在经费使用方面执行预算审批制度,在购物方面实行采购审批和政府采购制度,在物品使用方面实行领导审批制度,杜绝了各种不正之风,保证了资金的效益最大化。
3.、狠抓落实食品安全工作。学校与相关人员签定了食品安全卫生责任书,坚持食品卫生层层负责,环环把关。不定期召开后勤人员工作会议,并组织各班生活委员对食堂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进行评议,并通报评议结果。这样既确保食品卫生,人身安全、财产安全提供。
本学年,七、八年级在县抽测中荣获第八名,九年级在升级考试中荣获全县第六名。正是有了这些成绩,所以2011年9月,我校被五星乡乡政府评委“教育工作先进单位”;2012,年元月,被濮阳县教育局评为“校本教研示范学校”;2012年2月,被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评委“模范学校”;20112年9月被五星乡政府评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在新的一学期我校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振奋精神,埋头苦干,扎实工作,再上新台阶,管理再有新突破,质量再创新辉煌。
第五篇:内涵发展工作报告
着力内涵发展 建设精品初中
——上桥中学内涵发展三年规划实施情况的汇报
(2012年5月22日)
2009年学校完成内涵发展三年规划后,被区教委确定为内涵式均衡发展试点校。两年多来,学校班子只争朝夕锐意进取,全校师生振奋精神努力工作、勤奋学习,各项工作取得长足进步,基本实现了内涵发展三年规划的预期目标,完成了规划的主要任务。
一、全员参与,真抓实干,全面提升学校实力
我校地处沙区东部主城西南角,占地29亩,办学条件基本实现了标准化,是一所农民工子女定点接受学校,在职教职员工69人,在校学生736人,农民工子女占52.7%。
规划实施过程中,教委领导到校调研共9次,专家组到校指导6次,进修学院到校指导13次,领导的指导和专家的引领极大地推动了学校内涵发展工作。
三年间,学校班子带领全体教职员工遵从教育规律,尊重学校实际,竭力优化内涵发展四要素即“教师、学生、课程、课堂”,先后召开行政会专题研究内涵发展9次,组织内涵发展教师专题研讨会8次,举办“我与学校内涵发展”教师征文和演讲各1次,邀请专家讲座5次,组织校级观摩课、公开课等共169节;外出学习考察学校10所,接待区内外兄弟学校到校交流11所;安排教师赴北京师范大学、山东杜郎口中学等地学习30余人次;教
师在区内献课和赛课、区教研活动教学经验交流发言24人次;获得区级及以上荣誉19人次,论文发表33篇,参加校级及以上课题研究的教师占87%。
三年间,学校先后被评为重庆市农民工子女教育先进集体、重庆市平安校园、沙区学校内涵发展突出贡献奖、沙区特色学校、沙区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沙区家长学校示范校,被重庆日报评为“我身边的好学校”、中国主流媒体教育联盟和重庆时报社评为“重庆教育典范学校”,与《中国教师报》合作并加入“中国特色品牌学校共同体”,被市教委命名为“重庆市教师实践培训基地”,办学业绩先后被重庆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
三年来,家长对学校的满意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学生对学校的喜好度和认可度大幅提高,教师归宿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学校的形象力和影响力显著提升。二、四管齐下,着力内涵,推动规划全面实施
为全面落实好内涵发展三年规划,我们主要通过四个方面的不懈努力,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学生个性发展、学校品牌发展。
(一)统一思想认识,增强内聚力
内涵发展的力量源泉来自学校每位成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这就要求必须统一思想,各施其职、各尽其责,形成同心同向同行的“动车组”。
1.以办学愿景提振精气神
学校在2006年就确立“潜心内涵发展,打造精品初中”的发展目标,描绘了建“沙区一流、市内有影响的精品初中”的办
学愿景。通过几年探索实践,形成了“精品初中12567内涵发展思路”即:追求一个愿景:精品初中;培育二字文化:“爱”的情感态度与“精”的价值取向;倡导五种状态:人要有精神,学习要精深,工作要精细,为人要精诚,生活要精彩;做强六大支撑:文化引领,精品讲坛,精品学科,精品课堂,精品科研,精品活动;优化七大要素:精致的理念,精锐的队伍,精良的装备,精美的环境,精细的管理,高精的质量,精湛的特色。
为让全校师生认同“精品初中”的发展愿景,学校先后多次给师生做专题宣讲,并在师生中开展以“我为精品初中建设建言献策”、“我为内涵发展做贡献”、“我心中的理想学校”等为主题的征文和演讲比赛。
2.以目标责任制激励干劲
学校紧紧抓住内涵发展试点校这一契机,不断完善各类规章制度确保三年规划的每项工作落到实处。学校施行“项目负责制”,把每项工作的目标任务落实到具体人头上,做到“目标层层分解,任务人人落实”,校长整体谋划、总揽全局,书记保驾护航、协调各方,副校长协助校长、独当一面,中干全权负责部门工作,各组组长恪尽职守,班主任统领班级建设。每个层级都清楚三年规划的具体目标,都明白自己所担负的任务,并把各项目标完成与绩效工资和评优评选挂钩。
3.以“三名”工程引领前行
为统一行动,学校实施“三名”工程:塑造一批名师以感召教师群体,打造一批名班以示范班级建设,培养一批名生以激励
学生群体,从而形成学校“比学赶帮超”的积极氛围,让大家把思想言行自觉统一到学校内涵发展上来。三年来,我们培养了并命名5位名师,每月评选表彰一批“五星班级”,每学月评选表彰一批“明星学习小组长”,每学在学生中评选表彰“校园之星”。
(二)狠抓校本研修,人人成内行
教师是学校内涵发展的第一资源,只有教师专业得到持续发展,才能保证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三年来,学校狠抓校本研修,力争让教师人人都成长为教育教学的行家里手。
1.督促教师落实专业发展三年规划
2010年,学校立足对师资队伍现状的分析,要求每位教师按照学校三年规划对教师队伍发展的目标任务,制定有一定操作性的个人专业发展三年规划,他们把“提升教师职业修养、提升教育理论素养、提升课堂教学能力、提升教育教学科研能力”作为目标任务,将“读专著、听讲座、听评课、写反思、善展示”等作为规划目标任务实现的主要途径。为确保教师专业发展规划落到实处,学校加强过程性督导评估,做到“面上要求与个别关照相结合、物化呈现与实作展示相结合、自我评价与其他评价相结合”,既注重教师业务能力的提升,又关注教师思想、身心的发展情况。在教师自查的基础上,学校每年召开教师专业发展三年规划实施情况总结表彰会,以奖励先进,激励后进,督促大家共同提高。通过自查,有31位教师全部完成既定目标,占全体教师的45%。
2.搭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
三年来,学校创设条件和搭建平台,以促教师专业发展。实施“读书工程”,为每位教师购买了10多本各类书籍,并提出明确的阅读学习要求,组织召开“读书交流会”,评选并表彰“读书活动先进个人”;实施“青蓝工程”,“学校、师傅、徒弟”三方签订师徒结对协议,定期进行交流检查,召开专题总结表彰,协议期满进行考核验收;举办一年一度的“活力课堂教学大比武”、一年两次的“教师精品讲坛”,让老师们在互相观摩研讨中提升,在聆听校级名师的专题讲座中分享智慧,互相激励;将校级名师的录像课、优质导学案、优秀教育案例等资源收集整理,建立起教师校本培训资源库;给青年教师“结对子、压担子、搭梯子、引路子”,帮助中老年教师梳理成长历程以形成鲜明的教学个性风格。如今,以官佳媛、崔黎明为代表的一批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在各类活动中崭露头角;以钱渝屏、姜乐萍、张洁为代表的一批中年教师形成了优良的教学个性,在学科组建设中发挥着显著的作用;以刘思
七、刘涛、牟艳、黄萍为代表的一批校级名师形成了鲜明的教学风格,深受学生喜欢和家长追捧,在教师群体中发挥不可或缺的引领示范作用。
(三)实施课堂改革,求变于内生
不同的校情决定了课改的不可复制性,先进的课改理论须通过不断的实践探索内生而成。
1.明确课改思路
在试点校指导专家、区进修学院中教部、科研部的指导下,我校立足校情制定了可操作的《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课堂教学改革的“1234567”思路。即:探索建立一个校本化课堂教学模式;坚持对老师不行政高压、暂不量化考核的“两不”原则;三年一个轮回;突出“学校总揽、年级包干、教师自主、学科多元”四大特点;抓好先参观培训后身体力行、先班级试点后年级推开、先学校领衔后年级承包、先全面入轨后规范提升、先自由探索后总结凝炼的“五个先后”策略:保证舆论跟上、制度跟上、培训跟上、管理跟上、科研跟上、保障跟上等“六个跟上”措施;细化导学案编写、小组建设、组长培训、班级文化建设、师生评价、学月分析、经验凝冻与推广等七个环节。清晰的思路为课改工作有序推进打下坚实的基础。
2.抓住关键环节
一是抓实培训。为让师生明确“改什么、为何改、怎样改”三个问题,认清各自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的角色和任务,先后开展“课改的实施路径”、“导学案的编写”、“学习小组的建设”、“探寻杜郎口中学”、“解读綦江课改模式”、“双主活力课堂教学模式解读”等11个专题培训,让绝大部分师生的观念意识发生了变化;教师间、师生间、生生间围绕“课改”进行的互动交流、观摩学习是更为有效的“培训”方式。课改培训彰显了“内外结合、思行结合”的特质,收到喜人的效果。二是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课改的重要环节,学校提出集体备课必须有“亮点展示、反思共享、新课展望、智慧固化”四项内容,尤其是导学案的编写须经历“主备—研讨——定案——再备”几个环节,确保导学案的
高质量。在组长的努力下,教研组和备课组的工作得以空前强化,基本形成了“团队作战”的局面。三是班级建设。课堂教学改革要求建立新型的班级文化,即建立学习型组织。对班干部、科代表、组长、学生个体的角色有新的要求,更加强调学生自主管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鼓励并提倡班主任在班级规范的基础上当“翘脚老板”,放手学生。通过小组和班级的日小结、周总结,继而进行月评比,让学生、小组随时能了解自己的发展状况,以便互相提醒督促,共同进步。通过三年多建设,每班有班训、班徽、班歌,有明星小组评比栏,还有班级风采展示台。各班级文化建设主题鲜明,百花齐放。四是适时调适。课改复杂性和系统性决定了要适时调适,以便“不折腾、不冒进、不蛮干、少走弯路”。课改工作小组坚持定期和不定期地对师生进行书面或口头调查,坚持有计划地听评议课,把一些备课组、教师、班主任、学生、学习组长等各个方面的好做法及时进行交流推广,真正起到组与组、师与师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同时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那里收集意见和建议,要适合学生发展,不能“削足适履”。
3.构建校本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不唯模式,但要模式,尤其是刚进入课改轨道的学校和教师,否则会无从做起,陷入“忙、茫、盲”的尴尬境地。在专家和教研员的帮助下,我们逐步构建起具有校本特色的“双主活力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旨在构建“教师主导下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而共建共享生命活力的课堂”。本课堂以新课程所要求 的多维目标为导向,以解决问题为主线,努力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实现师生生命的幸福生长。其基本教学流程是: 学——展——点——测——评。在教学模式的推广应用中,我们明确要求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灵活运用教学流程,不可僵化套用。
4.建立课改评价体系
围绕课堂教学改革,我们努力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体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了由评教师个体的教案变为评备课组编制的学案;由评教师的讲解精彩度为主变为评学生的参与度为主;由评教学环节的完备性为主变为评教学结构的合理性为主;由评课堂的活跃度为主变为评每个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状态为主;由评师生的交流互动(主要是问答)为主变为评学生的交流展示为主;由评教师的板书设计为主变为评学生的作业、笔记、展示为主;由评教师的基本功为主变为评学生的基本素能为主;由评个别学生的表现为主变为评小组表现为主的转变。让教师和学生知晓评价指向,极大地优化了师生的教学行为,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益。
课堂教学课改激活了上桥中学各个板块的工作,从根本上改变了师生的教学生活,课堂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喜人局面,形成了积极和谐的课堂教学文化。教师群体形成了“主动研究教育教学的人多了、互相听评课的人多了、写反思的人多了、亲近学生的人多了、主动参与课改活动的人多了”等“五多局面”;学生群体的变化则更为明显,呈现出“课前预习的质量明显提高、综合表达能力明显提高、师生间生生间的融洽度明显提高、思考探究
大胆展示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对课堂的喜好度和满意度明显提高等“五个提高”特点”。
(四)丰富德育活动,扩张学校内存
学校的教育容量和实效是需要活动来体现和达成的。学校德育活动的丰富性和实效性彰显着学校文化内存的大小,也反映着内涵发展的品质。三年来,学校有序推进以“关爱教育”为主题的学校文化建设,并在此背景下,构建德育活动体系,使德育活动和仪式序列化和校本化。
1.坚持常规活动和仪式
每天20分钟的午间教育、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学生集体宣誓)、每学月的年级学生大会、每学期第一天的开学典礼和表彰大会、每学期最后一天的散学典礼和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动员会、每学初的新生入学典礼、新生入学教育周(第一周)、毕业典礼、每学末的校园之星评选及表彰活动、节日及纪念日活动及相关教育(元旦、春节、清明、五四、六
一、端午、七
一、教师节、中秋节、国庆等)、学生入团退队仪式、每年1-2次的文体艺术节、每年一次的“爱心互助”活动。
2.开展专题教育活动
2月与9月为“珍爱生命”教育活动月、3月为“爱他人学雷锋活动月”、4月为“爱学习活动月”、5月“爱体艺活动月”、6月“爱传统活动月”、1月7月8月“爱社会活动月”、10月“爱祖国活动月”、11月“爱读书活动月”、12月
3.丰富学科及社团活动
我校学科活动分为学科知识类(学科兴趣小组)、应用技术类(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编织、插花等)、文化艺体类(影视欣赏、健美、国画、体育、合唱等)三大类;由于学生年龄限制,我校社团活动开展处于起步阶段,目前成立有“百舸文学社”、“少年先锋报小记者站”“青橄榄广播站”等社团。
系列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体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了学生的道德素质和精神境界。作为农民工子女定点学校,校园内感受到的是文明阳光、积极向上的人和事。
三、深刻反思,查找问题,提升内涵发展质量
内涵发展三年规划的实施以及连年多的试点工作,使我们深切感到,学校的内涵发展就是要使办学的各要素协调有序,一切从内部实际出发,凝聚内力、练好内功、扩张内存,从而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而先进的办学思想是内涵发展的先决条件,科学管理的系统工程是内涵发展的动力源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内涵发展的根本保证,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是内涵发展发展的内在要求,不断深入的教学改革是内涵发展发展的源头活水,有实效的教育科研是内涵发展发展的“加速器”。
与此同时,通过工作回顾和反思,学校工作还有五个方面的明显不足:一是领导班子的整体水平提高较慢。尤其是校长在工作岗位上待得太久,工作激情不够,深入课堂和教师群体不够;中层干部的能力水平参差,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能让老师满意,接受任务居多,创新工作不足。二是教师专业发展成效不够明显。绩效工资背景下教师职业倦怠迅速蔓延,积极性日渐衰减
已逐渐成为学校发展的致命隐患。我校在实践做了一些提升教师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探索,但效果均不明显。三是学校文化建设品位不够高,校园文化应有的魅力不够。四是对家长的引导不够有力。没有很好地解决家庭教育严重缺失的问题,孩子教育几乎是学校一包到底。五是教学质量提升不够明显。还没有解决好“课堂上师生感觉良好,而学生考试成绩上升不大”这一问题。
先哲有言:理想是彼岸,现实是此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河上的桥梁。内涵发展就是学校的高效行动,就是构建理想学校、实现教育理想的桥梁。选择试点就注定远离平庸懈怠,就注定要凝神静气潜心抓好教育的每个细节。坚信在教委领导的关心和专家的指导下,试点之路将会成为上桥中学发展的康庄大道。学校一定按照“三个转型”的新形势、建设教育强区的新任务、办精品初中的不变追求,认真编制新的内涵发展三年规划,增添切实有效措施,为区域教育的内涵式均衡发展再做新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