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语文必修文言文知识考点(二)[精选]
人教版语文必修文言文知识考点
(二)[1]已
(1)停止,完毕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志向远大的英雄)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2)(表程度)太
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以众矣。张溥《五人墓碑记》(3)已而,然后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归有光《项脊轩志》
[2]就
见“一”详解
[3]疾
(1)厌恶,憎恨 嫉/疾恶如仇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论语·季氏将伐颛臾》(2)痛苦
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史记·屈原列传》(3)缺点,毛病
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孟子·梁惠王下》 屈平既上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有国幽思而作《离骚》。《史记·屈原列传》(4)快速,疾速
疾风知劲草,路遥知马力。《赠萧瑀》 【唐】李世民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5)敏捷,轻快
《登科后》 【唐】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春风得意:<形容>官运亨通,事情办成时的得意心情。
走马观花:<原指>事情如意,心情愉快:<后指>大略的观察一下。
[4]绝
(1)断绝
今杀相如,终不能得壁也,而绝秦赵之欢。
《史记·廉蔺列传》 楚诚能绝齐。
《史记·屈原列传》 地崩山摧壮士死,枯松倒挂倚绝壁。
李白《蜀道难》(2)横过,穿过,越过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李白《蜀道难》
[5]致
(1)招引,引来,招致
致食客三千。
《史记·魏公子列传》(2)表达
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
韩愈《祭十二郎文》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史记·屈原列传》(3)求得,取得,得到 格物致知(4)送达
→到
而致千里。
《荀子·劝学》 不至十日,而两将之头可致於戏下。
《史记·淮阴侯列传》(5)意态,情趣 闲情逸致 TIP 专心致志:<形容>一心一意,集中精神,聚精会神,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学以致用:为了实际应用而学习。
格物致知: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
《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闲情逸致:指悠闲的心情和安逸的兴致。
[6]彰
(1)明显,显著
欲盖弥彰:指想掩盖坏事的真相,结果反而更明显地暴露出来。(2)表扬,表彰
彰善瘅(dàn)恶:表扬好的,斥责恶的。
[7]假
(1)借
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
《史记·淮阴侯列传》(2)凭借,借助 假公济私:假借公家的名义来谋取私人的利益。
(3)代理,非正式的(与“摄”相近)
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
《史记·高祖本纪》 是时,朝信为假齐王。
《史记·淮阴侯列传》(4)宽容,宽饶(贷)
大臣犯法,无所变假。
《魏世祖本纪》
[8]舍
shě(1)舍弃,放弃
舍身而取义者也。
《孟子·告子上》
(2)休息,停止
逝者如斯,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 shè(1)客舍
客至 【唐】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飨市远无兼味,樽家酒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2)房屋
欲止宫修舍,樊哙张良谏。
《史记·高祖本纪》(3)住宿
夜则以兵围所寓舍。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4)安置,置
舍相如广成传。
《史记·廉蔺列传》 唐浮图慧褒始于其址。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5)古代行军三十里为一舍
退避三舍:<比喻>退让、忍让和回避,以求避免冲突。
微楚之惠不及此,退三舍避之,所以报也。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6)谦词,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家或辈分低,年纪小的家属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别舍弟宗一 【唐】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9]常
(1)固定的,永久的
圣人无常师。
韩愈《师说》(2)经常,连续不断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鸿门宴》(3)一般的,平常的
老生常谈:<比喻>被人们听惯了的没有新意的老话。
(4)通“尝”,曾经
项伯常杀人,从良匿。
《史记·项羽本纪》
[10]危
(1)高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李白《夜宿山寺》 噫吁戏,危乎高哉!
李白《蜀道难》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杜甫《旅夜书怀》 攀栖鶻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
苏轼《后赤壁赋》(2)摇动不稳,不安定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3)危险,危急,为难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诸葛亮《后出师表》
居安思危:处在安乐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有的危险。指要提高警惕,防止祸患。
(4)人将死,病危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李密《陈情表》(5)端正,正直
正襟危坐:端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邦有道,危言危行。
《论语·宪问》
[11]始
(1)开始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魏徵《谏太宗十思疏》 始作俑者:<比喻>恶劣先例的开创者。
(2)从前,当初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庄子·秋水》(3)曾,尝(未始)
未始知两山之怪特。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是疾也,江南人常常有之,未始以为忧也。
韩愈《祭十二郎文》(4)刚(刚)
汝之子始十岁,吾之子始五岁。
韩愈《祭十二郎文》(5)才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列子·汤文·愚公移山》
[12]“为”的词性与读音
为 wéi vt
被动,为„„所
语气词
wèi p.p.
第二篇: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整理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整理
一、通假字。
1、暴秦之欲无厌。(同“餍”,满足)
2、当与秦相较。(同“倘”,如果)
3、万几宸翰之宝。(同“机”)
二、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⑴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礼遇)⑵义不赂秦。(坚持正义)⑶以地事秦。(侍奉)⑷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焚烧/化成焦土)⑸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自取下策)⑹未云何龙?(出现云/出现龙)⑺朝歌夜弦。(唱歌/弹琴)
2、名词作状语。⑴日割月削。(一天天/一月月)⑵骊山北构而西折。(向北/向西)⑶辞楼下殿,辇来于秦。(乘辇车)
三、古今异义。⑴ 其实百倍。
古:它的实际情况。
今: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多表转折意,副词)
⑵ 思厥先祖父。古:祖辈与父辈。今:父亲的父亲。
⑶ 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古:可以凭借。
今:表示可能或能够。⑷ 可谓智力孤危。古:智谋和力量。
今:理解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⑸ 而从六国破灭之故事。古:旧事,成例。
四、虚词归纳
1、焉
⑴盘盘焉,囷囷焉。(相当于“然”)⑵风雨兴焉。(“于之”)⑶始速祸焉。(语气词)
2、而
⑴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表修饰)⑵与嬴而不助五国也。(表转折)⑶二败而三胜。(表并列)⑷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表承接)⑸骊山北构而西折。(表承接)⑹后人哀之而不鉴之。(表转折)⑺谁得而族灭也?
⑷朝歌夜弦。(早晨/夜晚)
3、形容词做动词。⑴不能独完。(保全)⑵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坚持到底)⑶始速祸焉。(招致)
4、动词做名词
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收藏经营的金玉珍宝)
5、使动用法。⑴李牧连却之。(使„„退却)
6、意动用法。
⑴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以„„为鉴)
今: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⑹ 至于颠覆。
古: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情况,引出下文的结果。相当于“以致”、“以至于”。今:①表示达到某种程度。②表示令提一事。⑺ 后秦击赵者再。古:两次。
今:表示又一次。
⑻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古:指宫室结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今:比喻各用心机,互相排挤。⑼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古:可惜。
今:怜悯。
3、之
⑴破灭之道也。(的)
⑵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主谓之间)⑶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主谓之间)⑷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主谓之间)⑸子孙视之不甚惜。(代土地)⑹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的)⑺奉之弥繁,侵之愈急。(代秦国/代贿赂的各国)⑻此言得之。(指上面所说的道理)⑼胜负之数,存亡之理。(的)⑽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代秦国/的)⑾苟以天下之大。(定语后置的标志)⑿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往,去)
4、以
⑴不赂者以赂者丧。(因为)⑵秦以攻取之外。(凭借)⑶以有尺寸之地。(连词)⑷举以予人。(把)
⑸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用)⑹洎牧以谗诛。(因为)
⑺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用)五、一词多义
1、为
⑴以荆卿为计。(作为)⑵邯郸为郡。(成为)
⑶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做)⑷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治理/被)
2、灭
⑴六国破灭。(灭亡)⑵薪不尽,火不灭。(熄灭)
3、向
⑴向使三国各爱其地。(以前)⑵并力西向。(介词,朝)
4、兵
⑴非兵不利。(兵器)⑵而秦兵又至矣。(军队)⑶斯用兵之效也。(战争)
5、犹
⑴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如同)⑵良将犹在。(还)
6、或
⑴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有人)⑵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或许)
7、得
⑴大则得城。(得到)⑵此言得之。(适宜,得当)⑶诚不得已。(能够)
8、势
⑴有如此之势„„(形势)⑵其势弱于秦。(势力)
9、始
⑴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起初)⑵始速祸焉。(才)
⑶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曾经)⑷游于是乎始。(开始)
10、终
⑴终继五国迁灭。(终于)⑵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始终)⑶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坚持到底)
11、故
⑻苟以天下之大。(凭借)
5、于
⑴其势弱于秦。(比)⑵以趋于亡。(向)⑶赵尝五战于秦。(跟)⑷齐人勿附于秦。
⑸辞楼下殿,辇来于秦。(到)⑹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比)
⑴故曰:弊在赂秦也。(所以)⑵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旧)
12、胜
⑴强弱胜负已判矣。(胜利)⑵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战胜)
13、暴 ⑴暴霜露。(暴露)⑵暴秦之欲无厌。(凶暴)⑶虽有槁暴。(同“曝”,晒干)
14、欲
⑴则秦之所大欲。(想要)⑵暴秦之欲无厌。(欲望)
15、一
⑴六王毕,四海一。(统一)
⑵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专一)
16、爱
⑴秦爱纷奢,人亦爱其家。(喜爱)⑵使秦复爱六国之人。(爱惜)
17、族
⑴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灭族)⑵士大夫之族。(类)⑶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家族)
18、缦
⑴廊腰缦回。(像缦一样)⑵缦立远视。(同“曼”,久)
19、举
⑴举以予人。(拿)⑵函谷举。(拔,攻占)20、下
⑴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自取下策)⑵是又在六国下矣。(与“上”相对)⑶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下)⑷方其破荆州,下江陵。(攻下)
21、极
⑴尽态极妍。(达到顶点)⑵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至,到)
22、使
⑴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假使)⑵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让)
23、固
⑴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顽固)⑵至于颠覆,理固宜然。(本来)
24、事
⑴以地事秦。(侍奉)⑵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事情)
25、亡
⑴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丧失)⑵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灭亡)
26、与
⑴与嬴而不助五国也。(结交,亲附)⑵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介词,跟,同,表比较的对象)⑶夫六国与秦皆诸侯。(连词,和,同,表并列)
六、文言句式
1、判断句
⑴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⑵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⑶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⑷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2、省略句 ⑴举以予人。
⑵长桥(于)卧波,未云何龙?
3、状语后置
⑴赵尝五战于秦。⑵其势弱于秦。
⑶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
4、定语后置
⑴苟以天下之大。
5、宾语前置 ⑴并力西向。⑵秦人不暇自哀。
6、被动句 ⑴函谷举。
⑶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⑷洎牧以谗诛。
第三篇: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整理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整理
一、通假字。
1、暴秦之欲无厌。(同“餍”,满足)
2、当与秦相较。(同“倘”,如果)
3、万几宸翰之宝。(同“机”)
二、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⑴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礼遇)⑵义不赂秦。(坚持正义)⑶以地事秦。(侍奉)
⑷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焚烧/化成焦土)⑸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自取下策)⑹未云何龙?(出现云/出现龙)⑺朝歌夜弦。(唱歌/弹琴)
2、名词作状语。
⑴日割月削。(一天天/一月月)⑵骊山北构而西折。(向北/向西)⑶辞楼下殿,辇来于秦。(乘辇车)⑷朝歌夜弦。(早晨/夜晚)
3、形容词做动词。
⑴不能独完。(保全)
⑵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坚持到底)⑶始速祸焉。(招致)
4、动词做名词
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收藏经营的金玉珍宝)
5、使动用法。
⑴李牧连却之。(使„„退却)
6、意动用法。
⑴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以„„为鉴)
三、古今异义。
⑴ 其实百倍。
古:它的实际情况。
今: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多表转折意,副词)⑵ 思厥先祖父。
古:祖辈与父辈。
今:父亲的父亲。⑶ 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古:可以凭借。
今:表示可能或能够。⑷ 可谓智力孤危。
古:智谋和力量。
今:理解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⑸ 而从六国破灭之故事。
古:旧事,成例。
今: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⑹ 至于颠覆。
古: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情况,引出下文的结果。相当于“以致”、“以至于”。
今:①表示达到某种程度。
②表示令提一事。⑺ 后秦击赵者再。
古:两次。
今:表示又一次。⑻ 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古:指宫室结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
今:比喻各用心机,互相排挤。⑼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古:可惜。
今:怜悯。
四、虚词归纳
1、焉
⑴盘盘焉,囷囷焉。(相当于“然”)⑵风雨兴焉。(“于之”)⑶始速祸焉。(语气词)
2、而
⑴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表修饰)⑵与嬴而不助五国也。(表转折)⑶二败而三胜。(表并列)
⑷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表承接)⑸骊山北构而西折。(表承接)⑹后人哀之而不鉴之。(表转折)⑺谁得而族灭也?
3、之
⑴破灭之道也。(的)
⑵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主谓之间)⑶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主谓之间)⑷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主谓之间)⑸子孙视之不甚惜。(代土地)⑹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的)
⑺奉之弥繁,侵之愈急。(代秦国/代贿赂的各国)⑻此言得之。(指上面所说的道理)⑼胜负之数,存亡之理。(的)
⑽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代秦国/的)⑾苟以天下之大。(定语后置的标志)⑿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往,去)
4、以
⑴不赂者以赂者丧。(因为)⑵秦以攻取之外。(凭借)⑶以有尺寸之地。(连词)⑷举以予人。(把)
⑸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用)⑹洎牧以谗诛。(因为)
⑺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用)⑻苟以天下之大。(凭借)
5、于
⑴其势弱于秦。(比)⑵以趋于亡。(向)⑶赵尝五战于秦。(跟)⑷齐人勿附于秦。
⑸辞楼下殿,辇来于秦。(到)⑹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比)五、一词多义
1、为
⑴以荆卿为计。(作为)⑵邯郸为郡。(成为)
⑶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做)
⑷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治理/被)
2、灭
⑴六国破灭。(灭亡)⑵薪不尽,火不灭。(熄灭)
3、向
⑴向使三国各爱其地。(以前)⑵并力西向。(介词,朝)
4、兵
⑴非兵不利。(兵器)⑵而秦兵又至矣。(军队)⑶斯用兵之效也。(战争)
5、犹
⑴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如同)⑵良将犹在。(还)
6、或
⑴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有人)⑵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或许)
7、得
⑴大则得城。(得到)⑵此言得之。(适宜,得当)⑶诚不得已。(能够)
8、势
⑴有如此之势„„(形势)⑵其势弱于秦。(势力)
9、始
⑴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起初)⑵始速祸焉。(才)
⑶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曾经)⑷游于是乎始。(开始)
10、终
⑴终继五国迁灭。(终于)⑵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始终)⑶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坚持到底)
11、故
⑴故曰:弊在赂秦也。(所以)⑵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旧)
12、胜
⑴强弱胜负已判矣。(胜利)
⑵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战胜)
13、暴
⑴暴霜露。(暴露)
⑵暴秦之欲无厌。(凶暴)⑶虽有槁暴。(同“曝”,晒干)
14、欲
⑴则秦之所大欲。(想要)⑵暴秦之欲无厌。(欲望)
15、一
⑴六王毕,四海一。(统一)
⑵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专一)
16、爱
⑴秦爱纷奢,人亦爱其家。(喜爱)⑵使秦复爱六国之人。(爱惜)
17、族
⑴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灭族)⑵士大夫之族。(类)⑶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家族)
18、缦
⑴廊腰缦回。(像缦一样)⑵缦立远视。(同“曼”,久)
19、举
⑴举以予人。(拿)
⑵函谷举。(拔,攻占)
20、下
⑴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自取下策)⑵是又在六国下矣。(与“上”相对)⑶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下)⑷方其破荆州,下江陵。(攻下)
21、极
⑴尽态极妍。(达到顶点)⑵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至,到)
22、使
⑴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假使)⑵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让)
23、固
⑴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顽固)⑵至于颠覆,理固宜然。(本来)
24、事
⑴以地事秦。(侍奉)
⑵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事情)
25、亡
⑴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丧失)⑵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灭亡)
26、与
⑴与嬴而不助五国也。(结交,亲附)
⑵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介词,跟,同,表比较的对象)⑶夫六国与秦皆诸侯。(连词,和,同,表并列)
六、文言句式
1、判断句
⑴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⑵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⑶明星荧荧,开妆镜也。⑷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2、省略句
⑴举以予人。
⑵长桥(于)卧波,未云何龙?
3、状语后置
⑴赵尝五战于秦。⑵其势弱于秦。
⑶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
4、定语后置
⑴苟以天下之大。
5、宾语前置
⑴并力西向。⑵秦人不暇自哀。
6、被动句
⑴函谷举。
⑶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⑷洎牧以谗诛。
六国论(苏洵)
翻译
六国灭亡,不是武器不锐利,仗打得不好,弊病在于割地贿赂秦国。割地贿赂秦国,自己的力量就亏损了,这是灭亡的原因。有人说:“六国相继灭亡,全都是由于割地贿赂秦国吗?”回答说:“不割地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割地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因为他们失去了强有力的外援,不能单独保全。所以说:„弊病在于割地贿赂秦国‟啊!” 秦国除用攻战的方法取得土地之外(还得到诸侯的割地贿赂),小的就获得城镇,大的就获得都市,把秦国由受贿赂得到的土地与战胜而得到的土地比较,实际上有一百倍,把诸侯贿赂秦国所失去的土地与战败所失去的土地比较,实际上也有一百倍。那么秦国最大的欲望,诸侯最大的祸患,当然就不在于战争了。回想他们的祖辈父辈,冒着霜露,披荆斩棘,因而才有一点土地。可是子孙们看待它却很不珍惜,拿它来送人,就像抛弃小草。今天割去五座城,明天割去十座城,然后才能有一夜好眠。待起床一看四周境况,秦国的军队又打来了。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暴秦的欲望没有满足;谁送给它土地越多,它侵犯谁就越急。所以还没打仗,谁强谁弱、谁胜谁败就已经决定了。六国落到灭亡地步,按理本来就应当这样。古人说:“用土地侍奉秦国,就像抱着柴草救火,柴草没有烧完,火就不会熄灭。”这话说得在理。
齐国不曾割地贿赂秦国,最后也随着五国灭亡,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它跟秦国交好而不帮助五国。五国灭亡之后,齐国也就不能幸免了。燕国和赵国的君主,起初有远大的谋略,能够守住自己的土地,坚持正义不贿赂秦国。因此燕国虽然是个小国,却灭亡在后,这是用兵抵抗的效果。到了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为对付秦国的策略,才招致灭亡的祸患。赵国曾经与秦国多次作战,败少胜多。后来秦国又两次攻打赵国,李牧接连打退了它。等到李牧因受谗言被赵王杀害,都城邯郸就变成秦国的一个郡,可惜它用兵抵抗却没能坚持到底啊。况且燕赵正处在秦国灭亡别国的时候,可说是智谋已尽,力量单薄,战败而亡国,实在是没有办法的事。假使当初韩、魏、楚三国都各自珍惜自己的土地,齐国不依附秦国,燕国的刺客不去秦国,赵国的良将李牧还活着,那么胜败存亡的命运,如果与秦国较量,也许还不容易估量呢。
唉!如果六国把贿赂秦国的土地封赏给天下的谋臣,用侍奉秦国的心意礼遇天下非凡的人才,齐心协力向西对付秦国,那么我担心秦国人连饭也咽不下喉呢。可悲啊!有这样的形势,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制,土地天天削减,月月割让,以至于走向灭亡。治理国家的人切不要让自己被敌人积久的威势所胁制啊!
六国和秦国都是诸侯,他们的势力比秦国弱,可是还有能够不割地贿赂而战胜秦国的优势。如果凭着一统天下的大国,反而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这就又在六国之下了!
阿房宫赋(杜牧)
翻译
六国的君主灭亡了,全国(为秦所)统一;蜀地的山(树木被砍尽,)光秃秃的,阿房宫建造出来了。它(面积广大,)覆压着三百多里地面,(宫殿高耸,)把天日都隔离了。它从骊山向北建筑,再往西转弯,一直走向咸阳。渭水、樊川浩浩荡荡的,流进宫墙里边。五步一座楼,十步一个阁,走廊如绸带般萦回,牙齿般排列的飞檐像鸟嘴向高处啄着。楼阁各依地势的高低倾斜而建筑,(低处的屋角)钩住(高处的)屋心,(并排相向的)屋角彼此相斗。盘结交错,曲折回旋,(远观鸟瞰,)建筑群如密集的蜂房,如旋转的水涡,高高地耸立着,不知道它有几千万座。没有起云,为什么有龙?原来是一座长桥躺在水波上。不是雨过天晴,为什么出虹?原来是天桥在空中行走。(房屋)忽高忽低,幽深迷离,使人不能分辨东西。歌台上由于歌声响亮而充满暖意,有如春光融和;舞殿上由于舞袖飘拂而充满寒意,有如风雨凄凉。一天里边,一座宫殿中间,气候却不一样。六国的宫妃和王子王孙。辞别六国的宫楼,走下六国的宫殿,坐着辇车来到秦国。他们早上歌唱,晚上奏乐,成为秦国的宫人。明亮的星星晶莹闪烁,这是宫妃们打开了梳妆的镜子;乌青的云朵纷纷扰扰,这是宫妃们在梳理晨妆的发髻;渭水涨起一层油腻,这是宫妃们抛弃了的胭脂水;烟霭斜斜上升,云雾横绕空际,这是宫中在焚烧椒、兰制的香料;雷霆突然震响,这是宫车驶过去了;辘辘的车声越听越远,无影无踪,不知道它去到什么地方。每一片肌肤,每一种容颜,都美丽娇媚得无以复加。宫妃们久久地站着,远远地探视,盼望着皇帝来临。有的宫女竟整整三十六年没能见到皇帝。
燕赵收藏的金玉,韩魏营谋的珍宝,齐楚的精华物资,在多少世代多少年中,从他们的人民那里掠夺来,堆叠得像山一样。一下子不能保有了,都运送到阿房宫里边来。宝鼎被当作铁锅,美玉被当作顽石,黄金被当作土块,珍珠被当作沙砾,丢弃得到处接连不断,秦人看起来,也并不觉得可惜。
唉,一个人的意愿,也就是千万人的意愿啊。秦皇喜欢繁华奢侈,人民也顾念他们自己的家。为什么掠取珍宝时连一锱一铢都搜刮干净,耗费起珍宝来竟像对待泥沙一样。(秦皇如此奢侈浪费,)致使承担栋梁的柱子,比田地里的农夫还多;架在梁上的椽子,比织机上的女工还多;梁柱上的钉头光彩耀目,比粮仓里的粟粒还多;瓦楞长短不一,比全身的丝缕还多;或直或横的栏杆,比九州的城郭还多;管弦的声音嘈杂,比市民的言语还多。使天下的人民,口里不敢说,心里却敢愤怒。(可是)失尽人心的秦始皇的思想,一天天更加骄傲顽固。(结果)戍边的陈涉、吴广一声呼喊,函谷关被攻下,楚项羽放一把火,可惜(华丽的阿房宫)化为了一片焦土。
唉!灭亡六国的是六国自己,不是秦国啊。族灭秦王朝的是秦王朝自己,不是天下的人啊。可叹呀!假使六国各自爱护它的人民,就完全可以依靠人民来抵抗秦国。假使秦王朝又爱护六国的人民,那就顺次传到三世还可以传到万世做皇帝,谁能够族灭它呢?(秦王朝灭 亡得太迅速)秦人还没工夫哀悼自己,可是后人哀悼他;如果后人哀悼他却不把他作为镜子来吸取教训,也只会使更后的人又来哀悼这后人啊。
第四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归纳
《归去来兮辞》知识点归纳
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字的通假意义。乃瞻衡宇
衡,通“横”;
景翳翳以将入
景,同“影”,日光。
二、找出下列句中含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其古今意义。
悦亲戚之情话。亲戚,古义:指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今义: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成员。情话,古义:指知心话;今义:指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将有事于西畴。有事,古义:指农事;今义:泛指事情。
既窈窕以寻壑。窈窕,古义:幽深曲折的样子;今义:指女子文静而美好。
觉今是而昨非。是,古义:正确;今义:判断词。非,古义:过错、错误;今义:不。恨晨光之熹微。恨,古义:埋怨、遗憾;今义:仇恨、怨恨。策扶老以流憩。扶老,古义,拐杖;今义,扶持老人。
三、找出下列句中的词的词类活用意义。园日涉以成趣。日:名词作状语,每天。时矫首以遐观。时:名词作状语,有时。
携幼入室。幼:形容词作名词,儿童、小孩子。乐琴书以消忧。琴书:名词作动词,抚琴、读书。或棹孤舟。棹:名词作动词,划船。
策扶老以流憩。策:名词作动词,拄着。
眄庭柯以怡颜。怡: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愉快。
乐琴书以消忧。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琴书:名词作动词,弹琴,读书。悦亲戚之情话。悦: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愉快。善万物之得时。善: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善,羡慕。
四、解释下列句中一词多义词的意义。引:
引以为流觞曲水。疏导、引来。引壶觞以自酌。端起。
引而不发,跃如也。拉弓。相如引车避匿。掉转。
引兵欲攻燕。率领、引导。秦军引而去。避开、退却。乘:
聊乘化以归去,乐夫天命复奚疑。顺应。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着。
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shèng 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牛十二,乘韦先。四的代称。行: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将要。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行为。汉天子,我丈人行也。辈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行走。之:
悟已往之不谏。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不译。恨晨光之熹微。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不译。悦亲戚之情话。结构助词,的。
感吾生之行休。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不译。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动词,到。而:
觉今是而昨非。连词,并列关系,不译。门虽设而常关。连词,转折关系,但是。时矫首而遐观。连词,顺承关系,不译。
鸟倦飞而知还。连词,因果关系,因此,因而。以:
既自以心为形役。连词,因为。
舟遥遥以轻飏。连词,修饰关系,不译。农人告余以春及。介词,把。引壶觞以自酌。连词,来。聊乘化以归尽。连词,因而。园日涉以成趣。连词,因而。木欣欣以向荣。连词,因为。问征夫以前路。介词,拿。乐琴书以消忧。连词,来。
五、指出下列句中文言特殊句式。既自以心为形役。被动句。
乐夫天命复奚疑。宾语前置句。
农人告余以春及。状语后置句。将有事于西畴。状语后置句。
复驾言兮焉求。疑问句宾语前置句。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疑问句宾语前置句。
六、解释下列句中固定格式的词的意义。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载„„载„„,一边„„一边„„。
七、请找出下列句中五个疑问代词来,分析它们的词义。
田园将芜胡不归。为什么。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复驾言兮焉求。什么。曷不委心任去留。何。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为什么,哪里。
《滕王阁序》知识点归纳
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字的通假意义。所赖君子见机。“机”通“几”,预兆。俨骖騑于上路。“俨”通“严”,整治。云销雨霁,彩彻区明。“销”通“消”。
二、找出下列句中含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其古今意义。①穷且益坚。穷,古义:困厄,处境艰难。今义:穷困。②一介书生。一介,古义:一个。今义:常用下浑成之美。
③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弱冠,古义:指二十岁,古代以二十岁为弱年。今无此意。④难再。再,古义:第二次。今义:又。
⑤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云尔,古义:语气词,用在句尾,表示述说完了。今无此意。⑥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学士,古义:掌管文学撰述的官。今义:常用来指学位。
三、找出下列句中的词的词类活用意义。
襟三江而带五湖。“襟”“带”均为名词活用作动词的意动用法,分别解释为“以„„为衣襟”和“以„„为束带”。
徐孺下陈蕃之榻。下:使动用法,使„„放下来。
腾蛟起凤。腾、起:使动用法,使„„腾空,使„„起舞。屈贾谊于长沙。屈:使动用法,使„„受委屈。窜梁鸿于海曲。窜:使动用法,使„„出走。雄州雾列,俊采星驰。星:名作状,像流星一样。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目:名作动,看,望。宾主尽东南之美。尽:副作动,都包括。宾主尽东南之美。美:形作名,才俊。
一言均赋。“赋”,名词活用作动词,铺陈。
雄州雾竟,俊采星驰。零、星:名词作状语,分别译为“像雾”“像星”。
四美真,二难并。美、难:形容词活用作名词。“美”指“美好的事物”,“难”指“难得的人”。
四、解释下列句中一词多义词的意义。故:
豫章故郡,洪者新府。形容词,旧。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连词,所以。桓侯故使人问之。副词,特意。既克,公问其故。名词,原因。尽:
宾主尽东南之美。副词,全,都。潦水尽而寒潭清。动词,没,干涸。则智者尽其谋。动词,全部用出。聊乘化以归尽。动词,完,尽头。
惟思自尽。动词,死、灭。尽态极妍。副词,最。且: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连词,可是。北愚公者,年且九十。副词,将近。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副词,姑且,暂且。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哉。连词,尚且。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副词,将要。胜:
胜友如云。形容词,才华出众的。躬逢胜饯。形容词,盛大的。
胜地不常。形容词,美的、美丽的。
驴不胜怒,蹄之。动词,能承受、能胜任。此时无声胜有声。动词,超过。刑人如恐不胜。形容词,尽、完。穷:
响穷彭蠢之滨。副词,尽。穷睇眄于中天。副词,尽。
穷且益坚。名词,因厄、处境艰难。岂效穷途之哭。形容词,走到头的。穷则独善其身。形容词,穷困。舍:
舍簪笏于百龄。动词,舍弃。
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名词,客舍、住所。退三舍而避之。古代一天行军的路程。吾舍之矣。动词,释放、放弃。临:
临别赠言。副词,将要。临帝子之长洲。动词,面对。
不临深渊。俯视,从高处向低处看。临视则虫集冠上。到、走近。怀:
怀帝阍而不见。动词,想念。有怀投笔。名词,心思。
怀其壁从径道亡。动词,揣着。序:
序属三秋。名词,时序。滕王阁序。序言、序文。
雁行有序。名词,次序、秩序。
序八州而朝同列。动词,安排次序。
五、指出下列句中文言特殊句式。
物(有)华天(有)宝。省略谓语。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聚集)。省略谓语。
渔舟唱(于)晚,响穷彭蠡之滨。省略介词。
所赖君子安(于)贫。省略介词。
童子何知。宾语前置句。
纤歌凝而白云遏。被动句。
怀帝阍而不见。被动句。
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介词结构后置。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介宾结构后置。都督阎公之雅望。定语后置句。宇文新州之懿范。定语后置句。孟学士之词宗。定语后置句。王将军之武库。定语后置句。等终军之弱冠。定语后置句。慕宗悫之长风。定语后置句。童子何知。宾语前置句。
《逍遥游》知识点归纳
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字的通假意义。北冥有鱼。“冥”通“溟”,海。怒而飞。“怒”通“努”,鼓起翅膀。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邪”通“耶”,疑问语气词表“呢”。三餐而反。“反”通“返”,返回。小知不及大知。“知”通“智”,才智。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分辨。
而御六气之辩故夫知效一官。“知”通“智”,才智。而征一国者。“而”通“能”,能力。旬有五日而后反。“有”通“又”;“反”通“返”,返回。而御六气之辩。“辩”通“变”,变化。
二、找出下列句中含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其古今意义。
腹犹果然。果然,古:很饱的样子;今:副词,表示所说的事实或所料相符;连词,假设事实与所料相符。
小年不及大年。年,古: 寿命;今:年岁,年纪。蟪蛄不知春秋。春秋,古:四季。今:①指《春秋》,②历史上的一个时代,③春季和秋季,④人的年岁。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海运,古义:海动风起;今义:海上运输。野马也,尘埃也。野马,古义:山野的雾气;今义:不是家养的马。
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扶摇,古义:旋风;今义:盘旋而上,腾飞。众人匹之。众人,古:平常人,普通人;今:很多人。
不过数仞而下。不过,古:不超过;今:表示转折关系,却。
虽然,犹有未树也。虽然,古:虽然这样,但是;今: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 然后图南。然后,古:这样才,这样以后;今:表示承接关系。
三、找出下列句中的词的词类活用意义。《齐谐》者,志怪者也。形作名,怪事。而后乃今将图南
名作动,南行。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名作动,往南飞去。适莽苍者,三餐而反。形作名,郊野。不过数仞而下。名作动,降落。然后图南。名作动,南行。
此亦飞之至也。动作名,最高限度。
德合一君。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满意。而征一国者。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信任。虽然,犹有未树也。名作动,树立。
四、解释下列句中一词多义词的意义。之:
鹏之徙于南冥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之二虫又何知。代词,此或这。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动词,到,去。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它。其: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代词,它的。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表揣测语气,大概。以: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介词,凭借。以八千岁为春。介词,把。奚以知其然也。介词,凭借。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介词,因为。息:
去以六月息。风。以息相吹。气息。贱息舒祺。子女。偃旗息鼓。停止。
苏武气绝,半日复息。呼吸。名: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名词,名称。圣人无名。名词,名望。
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名词,名义。名之者谁。动词,命名。
人虽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动词,说出、说明。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动词,命名。隳名城,杀豪杰。形容词,著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形容词,出名。名列前茅志。名词,名字。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名词,志向。志:
《齐谐》者,志怪者也。动词,记载。博闻强志。动词,记住。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动词,做标记。图:
图穷匕首见。地图。
乃强起扶杖,执图谐寺后。图画。而后乃今将图南。打算。
如有离违,宜别图之。谋划、筹划。
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谋取、设法对付。置:
置杯焉则胶。放上、安放。
郑人有且置履者。购置、添置。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放弃、放下。穷: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者。形容词,穷尽。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形容词,生活困难。复前行,欲穷其林。动词,走到尽头。
穷不失义,达不离道。不得志,仕途不顺。适:
适莽苍者。到、往。始适还家门。出嫁。适得府君书。刚才。处分适兄意。依照。少无适俗韵。迎合。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享有、享受。适与羽船会。恰好、刚好。
五、指出下列句中文言特殊句式。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判断句。众人匹(于)之。省略介词。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介词状语后置句。
南冥者,天池也。判断句。
《齐谐》者,志怪者也。判断句。此小年也。判断句。此大年也。判断句。此亦飞之至也。判断句。此大小之辩也。判断句。而莫之夭阏。即“夭阏之”,宾语前置句。之二虫又何知。即“知何”,宾语前置句。奚以知其然也? 即“以奚”,宾语前置句。彼且奚适也? 即“适奚”,宾语前置句。而彼且奚适也?即“适奚”,宾语前置句。其自视也。即“视自”,宾语前置句。
翱翔蓬蒿之间。省略介词“于”的状语后置句。定乎内外之分。状语后置句,“乎”相当于“于”。辩乎荣辱之境。状语后置句,“乎”相当于“于”。
六、解释下列句中固定格式的词的意义。
①其正色也?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其……: 是……,还是……。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奚以……为:哪里用……呢。
《陈情表》知识点归纳
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字的通假意义。
夙遭闵凶。“闵”通“悯”,指可忧患的事(多指疾病死丧)。零丁孤苦。“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常在床蓐。“蓐”通“褥”,草垫子,草席。臣密今年四十有四。“有”通“又”。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有”通“又”。
二、找出下列句中含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其古今意义。生孩六月。六月,古义:六个月;今义:第六月。
后刺史荣举臣秀才。秀才,古义:优秀人才;今义:科举考试中最低一级考中者。舅夺母志。夺,古:强行改变;今: 争取得到
九岁不行。不行,古:不能走路;今:不可以,不中用,不好。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成立,古:成年 ;今组织等开始存在。晚有儿息。息,古:子 ;今: 呼吸。形影相吊。吊,古:慰问 ;今:悬挂。而刘夙婴疾病。婴,古:缠绕 ;今:婴儿。未曾废离。废,古:停止;今:没有用的。逮奉圣朝。逮,古:等到;今:捉拿。寻蒙国恩。寻,古:不久 ;今: 寻找。除臣洗马。除,古:授予官职;今:去掉。
臣欲奉诏奔驰。奔驰,古:快速赶到;今:(车、马等)快速的跑。
欲苟顺私情。私情,古:死人感情;今:死人的交情;指男女情爱的事(不正当的)。则告诉不许。告诉,古:申述;今:诉说给别人知道。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区区,古:形容自己的私情,我,谦称;今:少。臣之辛苦。辛苦,古:辛酸苦楚;今: 身心劳苦。庶刘侥幸。庶,古:希望;今:众多。
愿陛下矜悯愚诚。愿,古义:希望 ;今: 乐意,愿意。
三、找出下列句中的词的词类活用意义。
夙遭闵凶。凶:形活名,可忧患的事,不幸的事。则病日笃。日:名作状,一天天地。
猥以微贱。微贱:形作名,卑微低贱的身份。臣具以表闻。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知道。
谨拜表以闻。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知道。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远:形作动词,远离。
愿陛下矜悯愚诚。诚:形容词作名词,诚心。无以终余年。终: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结束。保卒终年。卒: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终了。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次之童。内、外:名词作状语,在外面,在家中。
四、解释下列句中一词多义词的意义。于:
急于星火。介词,比。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介词,在。以:
臣以险衅。介词,因为。
臣以供养无主。介词,因为。但以刘日薄西山。介词,因为。猥以微贱。介词,凭借。
圣朝以孝治天下。介词,凭借。臣具以表闻。介词,用、把。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介词,用。区区: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秦以区区之地,至万乘之势。小小的。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真心实意。
则区区与诸君,论此于荒山寂寞之滨。我。卒:
保卒余年。完。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士兵。卒成帝业。最终。
卒然边境有急。通“猝”,突然。功:
躬亲抚养。亲自。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亲戚,名词。薄:
日薄西山。逼近,迫近,动词。门衰祚薄。微薄,少,形容词。当:
死当结草。应当,副词。当侍东宫。任,充当,动词。行:
行年九岁。经历,动词。九岁不行。走路,动词。夙:
夙遭闵凶。早时,名词。夙夜忧叹。早晨,名词。拜:
拜臣郎中。授官,动词。谨拜表以闻。奉上,动词。矜:
犹蒙矜育。怜惜,动词。
不矜名节。自夸,夸耀,动词。至:
至微至陋。副词,极其。无以至今日。动词,到达。以:
臣以险衅。连词,因为。臣以供养无主。连词,因为。谨拜表以闻。连词,相当于“而”。猥以微贱。介词,凭身份。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介词,用。臣具以表闻。介词,用。见:
慈父见背。代词,我,自己。二州牧所见明知。动词,看见。
五、指出下列句中文言特殊句式。
(此)非臣陨首所能上报。省略主语的判断句。(吾)实为狼狈。省略主语的判断句。刘夙婴疾病。被动句。告诉不许。被动句。举臣秀才。省略主语。拜臣郎中。省略主语。除臣洗马。省略主语。
急于星火。介词状语后置句。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介词宾语前置句。谨拜表以闻(陛下)。省略宾语。
逮(臣)奉圣朝,沐浴清化。省略主语。则告诉(陛下)不许。省略主语。少仕(于)伪朝。省略介词。
第五篇: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练习精选
高一语文周测·再回首
1.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B.秦伯说,与郑人盟。C.河曲智叟亡以应。D.失其所与,不知。2.对下列句中加粗字的含义解释正确的一项是()①晋军函陵②敢以烦执事③以乱易整④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A.①军队 ②对对方的敬称 ③改变 ④替 B.①驻军 ②执掌事务 ③交换 ④被 C.①驻军 ②对对方的敬称 ③改变 ④给予 D.①军队 ②管理事务 ③交换 ④是 3.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烛之武退秦师 .A.肆其西封 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C.既东封郑 D.晋军函陵 ....4.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辞(拒绝)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B.焉用亡郑以陪(增加)邻 .C.晋军(军队)函陵 .D.朝济(渡河)而夕设版焉 .6.下列加点词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以其无礼于晋 B.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D.吾其还也 ..7.对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持千金之资币物 币:礼品 B.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遗:赠送 C.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谢:道谢 D.图穷而匕首见 穷:穷尽 8.下列各句中无通假字的一项是()A.图穷而匕首见 B.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C.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D.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 9.依据词类活用情况,与例句中加点的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函封,燕王拜送于庭 .A.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B.又前而为歌 .C.皆白衣冠以送之 ...D.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10.下列对文言句式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②群臣侍殿上者 ③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④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11.下面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B.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D.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
12.对下列文言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沛公安在 ②因击沛公于坐 ③吾属今为之虏矣 ④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⑤大王来何操 ⑥此天子气也 ⑦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 ⑧得復见将军于此 A.①⑧/②⑤⑦/③④/⑥ B.①⑤/③/④⑥/②⑦⑧ C.①⑤/②③/④⑥/⑦⑧ D.①⑤⑥/②③④/⑦⑧ 1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土耳其举重选手穆特鲁身高只有1.50米,多次参加世界男子举重56公斤级比赛,拿4金牌如探囊取物,人送绰号“举重神童”。....B.冬天老年人要增加营养,也要适当运动,在户外锻炼时一定要量入为出,以步行为宜,....时间最好选在傍晚,还要注意保暖,防止着凉。
C.中国茶艺与日本茶道各有特点,但异曲同工,都强调“和”的精神。中日两国青少年也....应以和为贵。为中日睦邻友好多作贡献。
D.北京周边的旅游胜地,笔者去过不少。但六月中下旬的绿树繁花中仍有冰挂高悬在危崖上,这一出人意表的奇景却是第一次见到。....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时间真如行云流水,申奥成功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转眼间,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距....离我们已经不到一百天了。
B.眼下,报刊发行大战硝烟渐起,有些报纸为了招徕读者而故意编造一些骇人听闻的消息,....其结果却往往弄巧成拙。
C.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学贯中西,兼容百家,在诸多研究领域都卓有建树,被人们誉为学界泰斗,真可谓实至名归。
....D.有段时间,沪深股市指数波动非常大,有时一天上涨几百点,有时一天下跌几百点,涨跌幅度之大令人叹为观止。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如何引导有运动天赋的青少年热爱并且投身于滑雪运动,从而培养这些青少年对滑雪运动的兴趣,是北京冬奥申委正在关注的问题。(2015安徽卷)
B.一种观念只有被人们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整个社会的群体意识,才能成为人们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2015江苏卷)
C.首届跨境电商论坛近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各知名电商的数十名代表齐聚一堂,分析了电商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2016全国卷Ⅲ)
D.《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是首次四川针对贫困人群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将精准扶贫确定为重要原则,从最贫困村户人手,让老乡过上好日子。(2015四川卷)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从现在起到年底,国家大剧院宣布将承办31场精心策划的演出。(2015河南卷)
B.“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发展势头迅猛:无论是在大学校园,还是在产业园区,抑或是在街道社区,各类创业创新赛事如火如荼。(2017浙江卷)
C.这篇文章介绍了传统相声所用的押韵、谐音、摹声等方面的详细的语音技巧和表达效果,内容丰富,饶有趣味。
D.在第40个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本市历时三年开展的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査工作,昨日交出了首份答卷。(2016全国卷Ⅲ)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以往私有概念对人们是陌生和淡薄的,人们对私有财产的归属普遍缺乏安全感,现在《物权法》将为私有财产提供法律安全保障。
B.当被问及在家庭财务决策中所扮演的角色,中国内地女性受访者的63%表示她们是家庭财务的决策者。
C.《非诚勿扰2》在北美抢滩登陆,这样,北美华人不用再在网络上搜索各种视频,而可以直接走进电影院,与国内观众同步在大银幕上观看它。D.我国即将实施的首部《慈善法》对慈善活动进行了明确界定,同时在规范慈善组织设立运营、促进慈善事业发展、开展慈善服务等方面做出了规定。
参考答案
1.A 2.C 3.B 4.C 5.D 6.D 7. C(谢:谢罪)8. D(A“见”通“现”,B“卒”通“猝”,C“振”通“震”)
9、A作状语,(B方位名词作动词;C名词作动词;D意动用法)
10、B(①、②定语后置;③被:遭受,不是被动句;④“见”是被动句的标志)11.A(倍-“背”,被判;蚤-“早”,赶早,尽早;卻-“隙”,隔阂)12.B(依次为:宾语前置句-被动句-判断句-介宾短语后置句)
13.解析:B。B项中成语“量入为出”使用不恰当,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量入为出”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根据收入的多少来定开支的限度”,“入”和“出”是指“收入”和“支出”,不是“在家”和“出门”。其他几项成语使用都是恰当的,A项“探囊取物”意思是“伸手到口袋里拿东西。比喻能够轻而易举地办成某件事情”,C项“异曲同工”的意思是“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话的说法不一而用意相同,或一件事情的做法不同而都巧妙地达到目的”,D项“出人意表”意思是“出乎人们意料之外”。
14.解析:C。有了真正的学识、本领或业绩,相应的声誉自然就随之而来。也说实至名随。A项是比喻自然不拘执(多指文章、歌唱等)。B项是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D项是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成语重点考查的是望文生义,“行云流水”、“叹为观止”都是属于此类错误。“骇人听闻”是与“耸人听闻”相混淆。难度不是很大,但正确选项不是很常用。
15.解析:C(A.语序不当,递进关系不恰当,应改为“如何培养这些青少年对滑雪运动的兴趣,年从而引导有运动天赋的青少年热爱并且投身于滑雪运动”;B 并列词语语序不当,应将“接受、理解和掌握”改为“理解、接受和掌握”;D 语序颠倒,“首次”与“四川”位置对调,“首次”修饰“针对”而非“四川”。)
16.解析:B(A.语序不当,应为“国家大剧院宣布将精心策划并承办31场演出”;C.语序不当,“详细的”应放到“介绍了”前面;D.语序不当,“本市历时三年开展的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应改为“本市开展的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历时三年”。)17.解析:选C(A项,主客颠倒,将“私有概念对人们”改为“人们对私有概念”,同时删去后一个“人们”。B项,定语与中心语位置颠倒,导致“63%”与“表示”搭配不当。应改为“63%的中国内地女性受访者”。D项,并列短语语序不当,应将“促进慈善事业发展”与“开展慈善服务”互换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