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创建青岛市普通中小学现代化学校汇报材料
关于创建青岛市普通中小学现代化
学校汇报材料
即墨市龙山街道办事处南开小学
2013.10
关于创建青岛市普通中小学现代化学校汇报材料
根据《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普通中小学现代化学校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青政办字【2012】37号)的要求,对照《青岛市普通中小学现代化学校评估方案》,我校全体师生积极开展创建青岛市现代化学校活动,并以创建活动为契机,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现代化,创办人民满意教育,建设和美校园。我们通过认真自查,不断提高学校现代化水平。现将我校创建青岛市现代化学校创建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南开小学位于龙山街道办事处下开河村,占地19500平方米,房屋54间,建筑面积1234平方米。
学校始建于1999年,招生范围包括下开河村、上开河村、东南贡村、西南贡村、南南贡村、拖车夼村、水场村七个自然村。学校有科学教室、科学仪器室、音乐教室、美术(书法)教室、音美器材室、多媒体网络计算机室、综合实践活动室、多功能教室、图书室、阅览室、心理咨询室、体育器材室、保健室、科技活动室等各种专用教室,有200米环形跑道的运动场,学校现有教学仪器均达省标准化要求。学校现有六个教学班,在校生210人,现有教师15人,其中一级职称5人,二级职称10人。有11人获即墨市优秀教师称号,2人获即墨市教学能手称号,1人获青岛市青年教师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3人获即墨市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多年来,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特长。南开小学有着优良的教书育人传统,学校教风学风日益醇正,教育教学质量年年上升,各项工作成绩斐然。2005年达到即墨市规范化学校,2012年达到青岛市标准化学校。
新课改以来,学校坚持以校本教研为依托,全面推动课堂改革的创新。以“打造高效课堂,促进共同成长”为教研目标,探讨各学科课堂教学有效教学法,取得了可喜成绩。学校重视安全、德育工作,充分调动学校内外办学资源,引领学校各项工作健康有序、良性运转。
二、各项指标完成情况
(一)办学思想与办学行为
在传承学校文化积淀的基础上,今年3月我们对学校文化进行了重新定位和规划,以“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引领成长,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为引领,以建设“师生留恋、家长信赖、小而精致、特色鲜明的师生共同成长的幸福校园”为办学目标,将南开小学传统精神与时代发展紧密融合,形成“爱生、乐教、严谨、博学”的教风,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敬业爱校、高素质、高水平、相对稳定的新型教师队伍。在学生中形成“精思、善问、勤勉、自信”的学风,着力培养知礼诚信,懂得感恩,精思善问、自信向上的阳光学生。
学校一直坚持依法治校,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学校办学行为规范。我校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并均衡编班,没有各种变相违规行为,无违规教辅材料等行为。学校办学规模适度。我校办学规模与办学条件相适应,实行标准班额办学,班额均不超过45人。
(二)硬件设施与条件保障
学校现有现有6个教学班,最大班额为44人,达到标准班级要求。个专用教室配备按省级一类标准配备。学校绿化面积为4049平方米,生均绿化面积为19.28平方米。学校图书室藏书6603册,生均31.44册。学校对校园文化进行合理规划,力争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校园彩绘了“古典文化墙”、“好习惯墙”“名言警句墙”,安装了校园橱窗、宣传栏。每个班级内有图书角、黑板报、个性宣传栏等,名言警句、学生书法、绘画作品等精彩纷呈,学校新添樱花树、玉兰树、龙爪槐等树木,使学校绿树葱茏,优化育人环境,发挥了环境的隐形教育功能。
完成光纤入校的线路布置,实现局域网与互联网连接,教师建立个人微博、个人局域网账号,努力实现最大程度的资源共享。增强老师们对网络教研平台使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电子备课。
(三)学校班子与队伍建设
学校领导班子团结进取,班子成员符合任职资格条件,办学思想端正,思路清晰,法律意识强。学校领导成员年龄、专业等结构合理,具有较高的政策、管理和业务水平。学校领导班子作风民主、凝聚力强,中层干部精干健全,在教职工中具有较高威信。
学校现有教师15人,师资队伍结构合理,中青年教师比例高,教职工平均年龄41岁,素质优良,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学历超标率为93.3%0,每学年新上岗教师学历达标率100%。有11人获即墨市优秀教师称号,3人获即墨市教学能手称号,1人获青岛市青年教师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2人获即墨市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深化师德师能建设。学校始终坚持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制度,全面提高教师素质。组织开展师德培训,塑造教师良好形象。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树立扎根教育、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爱生如子的观念。学校没有出现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强化以爱生敬业,务实创新为主题的教师职业理想和道德教育,加强教师教育理论学习,建立教师继续教育和骨干教师高端培训常态机制,为每位教师成为科研型教师搭建学习与发展平台。进一步完善教师自我发展性评价体系。加强交流协作,促进教师成长。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和各种培训活动。
加强班主任培训,构建德育管理网络。选聘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有奉献精神的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并加强对班主任的培训,进一步完善班主任工作考核方案,建立德育工作的长效机制。利用飞信访、电话、家长学校等多种形式,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齐心育人的局面。
(四)课程建设与素质培养
我校全面落实国家、省、市课程方案,开齐上足课程。学校坚持以校本教研为依托,以“打造高效课堂,促进共同成长”为教研目标,探讨各学科课堂教学有效教学法。为促进师生共同成长,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全校师生深入开展读书实践活动、“亲子共读”活动、“做学生最喜爱的教师”活动,校外实践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学校以“自主研修、校本培训及外出学习培训”为有效手段,积极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平台,促进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学校给学生创造了浓郁的学习成长氛围,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组织各种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文体活动,如书画比赛、手抄报比赛、朗读比赛、踢毽子比赛、跳绳比赛、合唱比赛、演讲比赛、口算比赛等,并定期通过橱窗展示学生的优秀书画、手抄报作品,学校的各项活动都鼓励学生和班级全员参与,每次都会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收获。围绕着“快乐成长”这一学校教育特色,构建了特色学校课程体系。学校现已编写校本课程《成长的翅膀—文明礼仪教育》和《快乐二胡》。为促进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积极探索学生适合学生的评价方式,采取学业成绩与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方式,每个学生都有个性的《阳光成长档案》,记录成长的点点滴滴。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建立了《教师个人成长档案》,见证了教师的成长轨迹。
(五)制度建设与规范管理
完善制度文化,健全组织,促进现代化建设。学校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完善了《南开小学班主任管理细则》、《南开小学学生一日常规》、《任课教师职责》等涉及学校方方面面的规章制度。实现了由人管人向制度管人的转变。建立健全了学校的各种组织机构,教代会、家长委员会、少先队等组织使党员、教师、学生、社会、对学校决策、管理产生了积极影响。
优化常规管理,规范教学行为。充分发挥教研组的教研职能,每位教师都参加“打造高效课堂,促进共同成长”研讨活动,上课教师做好教后反思,听课后及时与教师探讨,切实提高教学能力。积极组织教师开展集体备课活动。认真钻研教材,广泛开展交流,互相取长补短。抓工作检查,平时注重随堂听课,及时进行信息反馈,对教师加以指导。教导处定期不定期进行教学常规检查,期中、期末定时召开教学质量分析会、组织中层以上干部深入课堂、深入教研组参加教研、集体备课活动、教学研讨会,及时了解一线实情,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策略。
规范后勤管理,保障校园安全。我校高度重视环境卫生管理,建立了卫生包干和检查评比制度,全天候落实保洁制度。我校还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定期检查校园安全。定期举行安全教育专项活动好人应急预案演练活动,培养师生高度的安全责任感。
(六)学校特色方面
1、打造以“成长教育”为核心的学校文化。开展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师生的共同发展尽可能创造条件,实现每个人成长进步。为此学校现已编写校本教材《成长的翅膀—文明礼仪教育》,最终将形成系列“成长教育”校本教材系列。
2、彰显音乐教育特色,促进学生快乐成长。已编写校本教材《快乐二胡》。让音乐浸润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全面发展。
3、开展书香校园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师生共享读书之乐。用书香浸润师生的心灵,陶冶师生的情操。
四、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
(一)存在问题:
1、学校特色不够鲜明,进一步提升办学特色,使特色教育成果更充实。
2、学校科研成效不显著,缺少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师资不够均衡。在队伍建设方面,要进一步加强教师的教研科研能力培养。学校将通过校本培训提高培训效果,做好教师合作学习,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3、进一步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坚持校本发展的原则,从挖掘学校自身和周边环境、社区教育资源出发,调查学生需求、分析学校资源、把握学校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开发校本教材。
4、把握机会、合理安排,提高干部、教师国外培训、交流比例。
5、应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努力方向:
1、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学校资源利用率。
2、继续加强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教师发展搭建更广阔的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并深化奉献意识。
4、在学校各项内涵文化建设上下功夫,加快学校文化建设,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功效。“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学校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发现学校工作还存在不足,我们在反思在改进。我们相信,南开人一定会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用实际行动促进工作,使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学校教育事业持续发展。
第二篇:青岛市普通中小学学籍管理细则
青岛市普通中小学学籍管理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确保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和普通高中毕业会考制度的实行,根据《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学籍管理条例》,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学籍管理实行分级负责制,高中学籍由市教委、区(市)教委和学校管理;初中学籍,委属中学由市教委和学校管理,区(市)直属初中、小学学籍由区(市)教委和学校管理;其他初中、小学由区(市)教委、乡(镇)教委和学校管理。
第二章 招生和新生入学
第三条 中小学招生必须强化依法治教的观念,严格执行有关教育法规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招生政策和规定。
第四条 高中招生实行“初中毕业考试和高中招生考试两考合一”的考试办法,按“择优录取”的原则录取。高中按计划招收新生,一律使用全省统编学号。
第五条 积极稳妥地推进初中入学办法改革,逐步实行完全相对就近升入初中的办法。初中招收新生按教育主管部门规定的方法统编学号。
第六条 小学招生坚持按学区招收适龄儿童就近入学的原则,确保全部适龄儿童依法按时入学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入学年龄由当地区(市)人民政府依照《义务教育法》的规定执行。执行法定入学年龄确有困难的区(市),须由区(市)人民政府提出意见,报青岛市教委批准后执行。确因疾病或特殊情况需延缓入学的,必须由儿童的家长(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下同)提出申请并提交有关证明,经乡(镇)政府或街道办事处批准,报区(市)教育主管部门备案。
第七条 新生应持九年义务教育入学通知书或录取通知书按时到校报到,办理入学手续。因故不能如期报到的,须持有关证明在开学前向学校请假。如开学后两周内不到校办理入学手续,高中学生取消其入学资格;初中、小学学生由学校报请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采取有效措施督促入学。
第八条 新生办理入学手续后,由学校按统编学号顺序填写“在校学生注册备案登记表”。并在规定时间内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备案,方可取得学籍。对所有在籍学生须按规定时间和要求,建立学生学籍档案。
中小学新生的学籍档案,须经教育主管部门审核验印,否则一律无效。学籍档案应留学校长期保存,未经教育主管部门同意,不得移交其他单位。
第九条 新生入学后,如发现有伪造证件、其他学校在籍生或同级学校已毕业学生等情况之一者,高中,取消其学籍,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初中、小学,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十条 新生入学后,由学校集体为学生办理学生证。学校应按有关规定加强学生证管理工作。学生证编号填写学生统编学号。
第十一条 招生班额小学一般以45人为宜,中学以50人为宜。接收正常转学后,小学班额一般不超过50人,中学班额不超过56人。
第三章 转学和借读
第十二条 由外地转入的学生,由家长持学生常住本地户口、转学证明、学生档案,到就近学校联系,经学校审查同意盖章后,再到接收学校的教育主管部门办理转入审批手续,经教育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方可入学。未经转出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同意,任何学校不得接收学生。
由外地转入我市的高中学生,除交验上述转学证明材料外,还须同时持原地(市)教育主管部门的转学介绍信、省统编学号、地(市)会考办公室出具的会考成绩证明(外省转入我市的,须有省级会考机构出具的会考成绩证明),否则不予接收。
在一般高中学校就读的学生,原则上不得转入我市的省、市重点(规范化)高中学校。
第十三条 转往外地的学生,应持户口迁移证明和接收学校的接收函向学校提出申请,经学校同意后,到教育主管部门办理转出审批手续,最后到转出学校提取学籍档案。接收函留转出学校存档。义务教育阶段未收到接收学校接收函或未经教育主管部门同意,学校不得办理学生转出手续。
第十四条 初中和小学学生在本学区内原则上不得转学;市内四区初中新生入学后一年内原则上不得转学。
确属因搬迁或户口迁移,居住地与注册学校距离超过4公里(或8站),要求转学的初中生,经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可转学到居住地附近的一般学校就读,学生办理正式转学手续。接收学校不得拒收,不得收取规定以外的费用。
普通高中学生市内四区内、各区(市)内不得转学。对在普通高中学校继续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高一第二学期末或高二第一学期末,可向职业学校提出书面申请,经职业学校考核合格并报市教委职业教育处和普通教育处批准后,可转入职业学校就读。
第十五条 要求到应注册学校以外的其他学校就读的初一后初中学生,称为“暂读生”。
学生到他校暂读,须由家长向暂读学校提出书面申请,填写“暂读学生申请表”并经双方学校审查同意后,再到教育主管部门办理审批手续。经教育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后,方可到他校暂读。
学生到他校暂读,学籍仍保留在原注册学校。暂读学校须为暂读生建立暂读学籍档案。在暂读生回原注册学校毕业时,暂读学校应及时将其暂读学籍档案移交原注册学校。原注册学校须依据学生暂读学籍档案为学生建立完整的学籍档案和毕业生档案。
学生到他校暂读,其教育教学和管理等工作均由暂读学校负责。接收暂读生的学校,须加强对暂读生的教育和管理,全面考核暂读生德、智、体等各项成绩,并记录在册。
暂读生的毕业成绩统计在原注册学校。毕业证书由原注册学校核发。
暂读生升学不得列入原注册学校保送范围。
学生到他校暂读,须按规定交费;接收暂读生的学校不得向暂读生收取规定以外的其他费用。
第十六条 办理市内转学或暂读手续原则上在每学期开学前两周内集中办理,平日不予办理。对未经原注册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同意,擅自接收学生的学校,要追究学校负责人的责任。
第十七条 对经教育主管部门直接批准安排的符合转学条件的学生,学校不得拒绝接收。学校不得借学生转学向家长或家长所在单位提出不合理的要求。
对现役军人、部队转业干部子女应优先照顾入学;对残疾学生,应特殊照顾。学生在受处分期间一般不予办理转学手续。
第十八条 学生跨省、市及区(市)到非户籍所在地接受教育的,均为借读生(市内四区之间跨区接受教育的,不属借读生)。学校一般不接收借读学生,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外地学生,可以申请在本市(本地)借读:
1、父母双方出国工作,由本市(本地)有关部门或亲属负责照管、抚养并在本市(本地)居住的;
2、父母双方支援边疆建设或从事流动性较大的工作,由本市(本地)有关部门或亲属负责照管、抚养并在本市(本地)居住的;
3、父母一方在本市(本地)工作,且具有本市(本地)常住户口,学生随其在本市(本地)居住的。
4、具有工商部门签发的营业执照,父母双方均在我市经商或做工,学生随其在本市(本地)居住的。
5、符合有关规定、条件的境外学生。
第十九条 凡要求借读的学生,应持有父母双方单位证明、原校同意外出借读的证明和原校学籍档案复印件到暂住地就近学校联系,经学校同意后,再到接收学校的教育主管部门办理借读审批手续。
第二十条 借读期一般为一学期至一学年,特殊情况经学校同意可以适当延长。
第二十一条 借读生须按青岛市教委和物价局规定的收费标准,向学校交纳一定的借读费。
第二十二条 借读生一般应回原学校参加毕业和升学考试。因特殊原因确需借考的,须由学校报教育主管部门审批。
第二十三条 到外地借读的学生,应持当地接收学校证明信向原校提出申请,学校同意后,方可外出借读,同时原校应保留该生的学籍,并及时上报教育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四条 中小学毕业年级的第二学期,一般不办理转学或借读。市内四区小学六年级期间原则上不办理市内转学。
第二十五条 境外人员子女在我市借读按有关办法办理。
第四章 休学和退学
第二十六条 在校学生因病或其他特殊原因需要休学的,由学生家长持区、市(含区、市)级以上医院的诊断证明、原始病历,向学校提交书面申请,经学校审查同意,填写休学证明并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后,可予休学。
第二十七条 学生休学期间保留学籍。休学期限一般为一年,休学期满仍不能复学的,应持医院证明,续办休学手续。
毕业年级学生一般不办理休学手续,确需休学的,应持区(市)级以上医院的诊断证明、原始病历,经学校校长、教导主任和班主任签字后,到教育主管部门办理审批手续,未经批准擅自休学的,高中学生按自动退学处理,初中、小学生要追究学校负责人责任。
第二十八条 学生休学期满,须按期复学。复学时,首先向学校提交复学申请和原休学证明信及医院建议复学证明,经学校审查同意后,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并重新注册,方可复学。学校对复学的学生,应及时编入相应的班级学习。
第二十九条 高中学生原则上只准许休学一年,休学期满仍不能复学者,应予退学;未经学校批准,擅自离校一个月以上,作自动退学处理。退学学生,由学校发给退学证明。处理学生退学,应做好学生及家长的思想工作,并及时报教育主管部门备案。
第三十条 初中和小学学生除丧失学习能力者外,不得中途退学或辍学。确实丧失学习能力的,必须由家长申请,并提交区(市)级以上医院的证明,经教育主管部门、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批准,学校方可开具退学证明,准予退学。凡未经批准中途退学或辍学的,要对其家长进行批评教育,并依法采取措施强制复学,如仍不能复学,应按《青岛市义务教育条例》予以处罚。凡因学校工作失误导致学生辍学的,要追究学校领导和有关人员的责任。第三十一条 学校对休学、复学和退学的学生,均应及时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备案并办理有关手续。
第五章 考 核
第三十二条 小学和初中非毕业年级每学期一般只进行期末考试。考试和考查方法可灵活多样,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技能的评定。
第三十三条 普通高中实行毕业会考制度,学生必须按规定参加相应年级的考试和考查。
第三十四条 学生的评语和鉴定,应以《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青岛市中学生思想品德评定标准》以及省教委制定的《中小学生思想品德评定试行方案》为依据,由班主任在广泛听取任课教师、团队、班委会和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写出,力求做到实事求是,准确恰当,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和进步,指出缺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毕业鉴定要与学生本人见面。
第三十五条 学校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并由学校对每个学生作出鉴定,作为升学或就业的必备档案材料。
第六章 升级、留级、跳级
第三十六条 中小学每一学段内升级采用直升式,不实行留级制度。
第三十七条 学生每年末考试如有不及格科目,可进行补考,经补考仍不及格的,可采取留科不留级的办法,如所留学科到毕业时仍不及格,则根据有关规定发给结业证书。
第三十八条 中小学不得举办任何形式的复读班,不得以任何理由招收插班复读生;假期期间不得上课。
第三十九条 学生成绩优秀,智力超常,经考核实际水平达到高一年级程度者,如本人自愿,家长同意,经学校批准可予跳级学习,并报教育主管部门备案。
第七章 毕业、结业、肄业
第四十条 学生修业期满,经考核德、智、体等诸方面均达到合格标准,准予毕业,由学校发给毕业证书。
第四十一条 高中毕业证与会考合格证两证合为一证,由省教委会考办发给“毕业会考合格证”,学校填写毕业证,然后到市教委进行塑封并验印。初中、小学毕业生除由学校颁发毕业证书外,还可颁发“义务教育证书”,并由所在区(市)教委安排验印(委属初中学校由学校验印)。
毕业证书的编号与学号要一致。
第四十二条 高中在校生参加毕业会考有不及格科目的,允许补考;因某科目不及格未获得毕业证书的学生,由学校发给结业证书,离校后仍可参加下一相应科目的会考补考,如补考及格,可发给普通高中毕业会考合格证。初中、小学学生毕业考试有不及格科目的,准予补考一次,合格后,发给毕业证书。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能发给毕业证书,只能由学校发给结业证书(或义务教育证书)。
高中:高中会考成绩(含考查科目)有一科不及格者。
初中:
1、语文、数学、外语三科中有两科不及格者;
2、语文、数学、外语三科中有一科不及格,政治、物理、化学有两科不及格者;
3、语文、数学、外语三科均及格,其他学科(含历史、地理、生物结业考试成绩)有四科以上不及格者。
小学:语文、数学有一科不及格者;
第四十三条 在中学全面实行《中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实施办法》,在校生都应建立“体育合格情况登记卡”,并载入本人档案,作为升学档案的必备材料。对免予执行体育合格标准或适当放宽要求的学生,应注明原因,附上医院证明。凡达不到体育合格标准的学生,只发给结业证书。
第四十四条 学生思想品德评定不及格者,只能发给结业证书。第四十五条 高中学生修业一年以上,因故申请中途退学的,只能发给肄业证书。对自动退学的学生,不发给肄业证书。
第四十六条 学历证书遗失一律不予补办。必要时本人可向原毕业学校提出申请,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核实原始档案后,可依据有关规定如实出具证明信。对违反有关规定,乱出证明、出假证明的单位和个人,市教委将予以严肃处理,并视情节对有关责任人员予以党纪、政纪处分。
第四十七条 中小学毕业证书由省或市教委统一规格并监制。
第八章 奖励与处分
第四十八条 对德、智、体全面发展或某一方面确有特长的学生,应给予表彰和奖励。凡受到校级以上奖励的,要记入学生档案。
各级“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按省、市教委有关规定评选,由相应的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颁发证书。
第四十九条 学生违反学生守则、学校纪律或国家法律、法规,学校要与家庭、社会配合进行教育,并根据其情节轻重和态度好坏给予适当的处分。高中学生处分有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开除学籍共五种;初中、小学的处分有警告、严重警告、记过、记大过共四种。
第五十条 给学生处分,一般由学校批准。其中高中的留校察看处分和初中、小学的记大过处分要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备案。给学生开除学籍处分要严格掌握,并须经区(市)以上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受记过以上处分又未撤销处分的,要记入学生档案。
第五十一条 对受处分的学生,要积极帮助教育。经教育后进步显著的,由学生评议,学校领导批准,可撤销处分。对已撤销的处分,不记入学生档案。第五十二条 学生劳教、少管期满后,年龄在16周岁以下,且没受完规定年限义务教育的,经劳教、少管部门出示证明,学生应申请复学,原学校必须予以接收。
第五十三条 学生受到奖励、处分或撤销处分,学校应及时通知家长。
第九章 其他
第五十四条 建立中小学辍学报告制度。各学校要按规定要求和时间(期中、期末考试结束后三日内)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上报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辍学情况报告单”。
第五十五条 学生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所在学校应及时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写出报告,并逐级及时上报。
第五十六条 学生学籍档案材料必须按时填写,填写各种表格一律使用钢笔,字迹要工整,项目要填全。学生学籍档案册(卡片)要以班级为单位装订成册,且每学期末将学籍档案材料整理一次。有关学生学籍变动证明信,应按学装订,妥善保存,以备查阅。毕业生花名册、高中会考成绩等材料须认真装订成册,永久保存。
第五十七条 各校应确定一名校级领导分管学籍管理工作,教务处主任负责日常学籍管理工作,同时下设专门的学籍管理人员。学籍档案要设专橱存放,有条件的学校应设置学生档案室。
第五十八条 区(市)中小学学籍管理工作,应确定一名教委分管主任负责,同时在教育科(处)设专职或兼职学籍管理人员,具体负责日常中小学学籍管理工作。乡(镇)教委也要设专人负责此项工作。
第五十九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对学籍管理工作定期组织检查评比,注意总结经验,对工作成绩优异的先进单位或个人,应给予适当的表彰和奖励,对违反有关规定,造成工作失误或产生不良影响的单位或个人进行通报批评和处分。
第六十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学校要逐步使用微机管理学籍。
第六十一条 本细则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所有普通中小学。
第六十二条 各区(市)可根据本细则制定本区(市)的学籍管理办法。
第六十三条 本细则由青岛市教育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三篇:唐刘学校创建教育现代化汇报
唐刘学校创建教育现代化工作汇报
兴化市唐刘学校位于古老的蚌蜒河南岸,盐宁公路东侧,学校分东西两个校区,占地面积57769 m2,建筑面积15026m2。全校绿化覆盖22000m2,绿化覆盖率38%。
唐刘学校是2007年12月刚刚成立的九年一贯制学校.,由唐刘小学和唐刘初级中学合并而成。学校前身为唐刘初小,始建于1948年春天。几十年来,唐刘教育人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执着追求,无私奉献,薪火相传,形成了奋发自主,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学校先后被评为兴化市“合格学校”、兴化市“安全文明校园”、兴化市“青年文明号先进集体”,兴化市“绿化合格学校”;泰州市“绿色学校”、江苏省“实施素质教育先进集体”、“江苏省示范初中”。
一、办学条件不断优化
(一)校园文化气氛浓郁
1.物质文化建设。校园建设组群合理,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相对分开。功能教室基本齐备。生均占地符合省颁现代化标准。学校绿化面积大,成片有型。许多花木都是自我繁殖移栽,如西区西南角的棕榈林、成垄的栀子花,满目葱绿,充满生机。教室内三表齐全,课外阅读、古诗文背诵、英语背背诵进度表张贴有序。值得一提的是唐刘学校教室后墙的板报实现了“软质化”:在泡沫板上外蒙绿色绒布,制成宣传“绿板”。学生的绘画、作文等作品可以用图钉随时更换,一些时文与宣传材料也可以及时上墙。随兴、温暖、有效。“一切为了学生”的办学理论在这时得到了生动体现。
2.制度文化建设。学校落实《兴化市教育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学校岗位调整暂行办法》,一着不让。(1)落实聘任制。学校制定了校本的岗位调整实施办法,采用本人申报,全体教师、教代会代表、职能处室多层次推选相结合的办法,确定年级组长和班主任人选,然后由年级组长和班主任依照规范程序,聘任学科教师,用规范的操作行为,推动教育人事分配制度
泰州市教学能手1人,兴化市学科带头人、兴化市名教师1人,3人荣获兴化市教师“百花奖”,近年来,在市级以上说课、上课、书法以及综合才艺比赛中30多人次获一等奖。
二、素质教育全面推进
长期以来,学校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逐渐达成了“德育优先,健康第一”和“成才先成人”的教育共识。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终身发展”的教育理念,老师们在工作实践中,积极探求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传授科学的学习方法,架设舞台,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厚积扎实的文化知识。唐刘学校的学子,学习动力强,后劲足。近年来,数十名学生先后考进北大、清华、复旦、南大、浙大、上海交大等全国名牌大学,不少学生还走出国界,留学海外继续深造。
(一)严格执行课程方案,开齐、上足、教好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教育的目标、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实施。我校根据省教育厅关于调整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教学)计划的通知设计课程。贯彻教育方针,按省规定的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课程,本学期我们调进几位体育、音乐专业教师,为开齐开足课程提供了师资保障。
不随意停课、不随意增减课程,执行《泰州市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八项规定》,每天在校活动总量与作业量符合规范要求。
(二)严格执行“五严规定”,丰富校园生活
1.丰富校园生活。我校根据兴化市教育局的统一部署,安排作息时间,确保学生在校活动总量不超时;积极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实施方案》和“学生阳光体育活动”计划,提高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的质量,每天大课间活动时间都能组织学生开展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的时间和质量。精心研制丰富多彩的活动课程菜单,每天下午低年级在第二节课后,中高年级在第三节课后,都要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科技、体育、社会实践和团队班会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发展个性特长,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强化了以班主任(辅导员)为主体的德育队伍,聘请了派出所所长为法制副校长,明确了一名副校长牵头负责关工委委员会,努力构建了由学校、家庭和社会组成的一体化德育网络,初步形成了多方参与、齐抓共管的德育格局。按照《中小学德育纲要》的要求,结合节假日和学期安排规律,制订了学校德育工作计划和德育训练方案,广泛开展以爱国主义教育、人格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为主线的德育教育活动,基本做到了月月有中心、周周有主题,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富有成效。
三、实施精细化管理
围绕我市人事制度改革的指示精神,我校完善了岗位绩效实施方案,充分体现其导向、激励功能,扎实施行校长负责制、岗位责任制、首遇问责制、绩效考核制,让绩效考核成为学校管理的动力。
我校领导班子能够精诚团结,相互支持,齐心协力,梳理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现状,整合学校已有各项制度规范,细化规范流程操作,在工作上确立了“校长抓总,职能科室抓线,年级组(段)抓块,条块结合,指挥畅通”的管理思路。
行管人员坚持蹲点制和听课制,教导处每月都进行教学常规检查。通过检查教师的教案、政治学习笔记、业务学习笔记、听课记录、学生作业等资料,每位教师都能做到按时备课。教师的政治学习笔记和业务学习笔记均达到或超过5篇。学生作业批改规范,并能及时纠错。
教导处不定期举行教研组长工作研讨会,及时对学校教学工作进行检查、分析和交流,并为学校进行教学调控提供必要的依据和条件。教研组长的教学管理功能得到了加强。
开展校本培训也是我校“抓管理、促发展”的重要举措。一是大力推进教师读书工程。抓好两个环节:推荐好文好书,搭建交流平台。利用兴化教育网“读书空间”和校刊《唐刘教苑》交流心得、畅谈体会。二是学校设立“教师论坛”。谈读书,谈教学,谈生活。把思想观点表达,把工作智慧分享,把生活热情激发。论坛活动凸现了老师个性,彰显了学校活力。三是开展基于常态下的教研组内互听课活动,开发教师本身的资源,通过
校对创建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们坚信:通过精心的准备和扎实的行动,我校的目标一定会成为现实;我们也坚信,在今后不懈的奋进中,我校将铸就新的更大的辉煌!
第四篇:教育现代化创建学校材料参考目录(中小学)
教育现代化创建学校材料参考目录(中小学)
一、总体概况
(一)学校简介(含学校的办学历史、位置、占地面积、班级数、学生数、教师情况、学校文化、办学特色、主要成绩等内容);
(二)学校的章程、发展规划 1.学校章程
2.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
3.学校推进和谐发展、提升素质教育的五年规划
(三)“三风”建设
“校风、教风、学风”解读
(四)学校管理制度 1.校长责任制 2.校长职责
3.学校校级领导分工情况 4.财务公开制度 5.责任追究制度 6.行风建设责任制度
(五)工作计划、总结;
2007-2010学每学期学校工作计划、总结
(六)办学业绩材料; 1.学校所获荣誉; 2.教师所获荣誉; 3.学生所获荣誉; 4.相关媒体报道材料
二、办学条件
(一)校园场地概况 1.校舍平面图 2.楼层示意图 3.校园占地图
4.生均情况统计表格
(二)图书馆建设 1.图书室设施状况
2.图书册数、金额、生均图书一览表 3.图书种类表
4.中小学图书馆、阅览室管理制度 5.学校图书管理员岗位职责 6.学生阅览规定 7.图书资料赔偿办法 8.教职工借书规定 9.图书借阅登记表
(三)多功能室建设
1.2007、2008、2009年事业支出明细表 2.学校建筑面积、教室、实验室、活动场所统计表 3.07-2010年学校教育技术装备投入统计表 4.信息化装备统计表 5.图书馆装备一览表 6.艺术装备标准 7.试验室装备一览表 8.各室使用登记情况表
(四)体育装备 1.体育装备一览表 2.体育器材使用登记表
(五)教育技术现代化 1.情况表
(1)教育现代化专用教室情况表
(2)电脑数量及生机比、师机比情况表(3)机房结构图
(4)电子阅览室结构图(5)校园网络拓朴结构图(6)广播电视布线图(7)移动、吊装多媒体
(8)视频监控安装落实情况一览表 2.组织机构
信息化建设领导与组织机构一览表 3.工作职责
(1)机房管理员职责
(2)软件制作室管理员职责(3)电子阅览室管理员职责(4)计算机教师工作职责 4.管理制度
(1)电教设备借用制度(2)电教设备维修制度(3)电子阅览室制度(4)机房管理制度
(5)多媒体教室使用制度(6)计算机教室管理制度 5.计划与小结
(1)关于组织教师开展教育技术能力考核校本培训情况总结(2)2007-2010电教组学期工作计划(3)2007-2010电教组学工作总结 6.实验、电教账册
(1)阶梯教室电教设备档案(2)机房电教设备技术档案
(3)电子阅览室电教设备技术档案(4)广播室电教设备档案(5)校园闭路电视设备档案(6)网络控制室电教设备档案(7)班级电教设备档案(8)办公室电教设备档案
(9)近三年电教设备使用情况检查表 7.自制课件目录
(1)教师自制课件目录(2)教师自制课件光盘 8.软件资料
学校光盘一览表 9.校园网络
(1)网管员证书及信息技术教室学历证书(2)校园网络拓朴结构图
(3)学校教学资源建设情况一览表(4)学校校园网站建设情况一览表(5)学校网站相关图片 10.多媒体教学及网络应用
(1)学校教师参加市级及以上信息技术评优课、电化教学论文评比、案例评比获奖情况一览表
(2)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获奖情况统计(3)教师博客
(4)教师利用博客、网络以及多媒体等手段开展教学、教研的相关资料 11.电教考核制度
(1)计算机机房管理使用评分细则(2)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培训考核制度 12.电教培训
(1)学校组织教师参加各类信息技术培训情况一览表(2)学校参加教育技术能力考试情况一览表(3)学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考核校本培训计划表(4)校本培训教案 13.各种电教竞赛
(1)学校教师参加学科教学技能竞赛获奖情况一览表(2)学校师生参加信息技术类竞赛获奖情况一览表
(六)教育经费
1.07、08、09学校财务决算报表 2.07、08、09、2010部门预算 3.07、08、09教育事业统计年报 4.07、08、09政府对教育拨款凭证(1)财政对教育拨款比较表(2)教师平均工资比较表
(3)生均公用经费比较表(附拨款凭证)
5.07、08、09基建、维修、购置等专项经费一览表 6.07、08、09年12月份统发工资发放表 7.07、08目标管理奖发放表(1)2007目标管理奖发放表(2)2008目标管理奖发放表 8.09绩效工资发放表
(1)2009年绩效工资相关考核文件(2)2009基础性绩效工资发放表(3)2009奖励性绩效工资发放表
三、素质教育
(一)办学行为规范 1.依法治教
(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2)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3)《江苏省中小学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条例》宣传资料(4)依法治教(学校工作)计划、总结(5)“五五”普法宣传教育规划(6)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
(7)成立、调整法制宣传领导小组办事机构的通知(8)普法、学法安排表 2.校务公开
(1)校务公开制度(2)学校议事规则(3)财务管理细则
(4)学校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培训等活动的报批程序(5)学校行政事务分工
(6)关于拟提拔干部的任前公示
(7)2007、2008、2009考核结果公示
(8)关于2007、2008、2009高、中级职称晋升推荐结果的公示(9)推荐优秀教育工作者、教学骨干等人选的公示 3.行风建设
(1)学校师德建设向社会公开承诺(2)师德建设责任书
(3)学校党员干部向全校教师的公开承诺(4)民主评议行风活动实施方案
(5)成立、调整民主评议行风领导小组的决定(6)行风监督员征求意见反馈表(7)社区共建单位评议学校作风问卷(8)家长评教问卷
(9)家长评教结果汇总表及整改意见
(10)学生、家长、教师评议校领导行风工作(11)民主评议作风工作总结、汇报材料 4.规范收费
(1)关于规范学校收费的相关文件(2)高港区中小学招生工作意见(3)财务公开制度及工作小组成员(4)实行“一费制”收费的通知
(5)关于调整收费监督、经审小组的决定及会议记录(6)2007-2010年收费标准和公示情况(7)学校收费许可证
(8)建立和调整学校规范收费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9)规范收费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记录 5.贯彻《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情况
学习、贯彻、检查《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的总结汇报及相关材料
(二)执行“五严”要求和“八项”规定 1.减负工作
(1)省五严通知要求,关于印发《泰州市深化课程改革,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基本要求》的通知
(2)关于印发泰州市深化素质教育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八项规定的通知
(3)关于召开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家长会的通知及告家长书(4)高港区关于“减负”《八项规定》的实施方案
(5)学校积极贯彻《八项规定》推动教师师德和班主任队伍建设相关资料(6)学校执行《八项规定》与教师签订责任书
(7)我校组织学习并落实《提高教学质量十六条》报道及发言稿(8)《提高教学质量十六条》落实方案
(9)组织教师学习,再谈《减负八项规定》和《提高教学质量十六条》发言稿(10)作息时间表
(11)学生家庭作业跟踪调查表(12)家庭作业跟踪调查统计表(13)家长评教表及结果汇总表
(14)贯彻落实《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情况总结汇报 2.开齐开足规定课程(1)上级来文
(2)江苏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3)学校课程设置方案
(4)关于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和作息时间的通知(5)体育活动总表(6)体育活动安排表
(7)阳光体育运动活动资料(8)学校课表(9)教师分工情况
(三)艺体工作材料 1.兴趣培养
(1)学生兴趣小组开设情况(2)学生参加音体美培训的情况(3)学生在兴趣活动中的获奖情况 2.其他文化艺术活动材料 3.各类体育活动竞赛情况
(四)社会实践活动材料; 1.教育基地 教育基地情况表 2.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协议书 3.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材料(1)“综合实践活动”的计划(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案(3)“综合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介绍(4)历次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材料
(5)2007年-2010年的学校社会实践活动记载表
(五)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及评价材料; 1.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2.成长记录袋 3.素质报告单
4.关于学生个性发展方面的材料
四、教育教学
(一)德育工作
1.德育工作计划、总结;
2007-2010年德育工作计划和总结 2.各类德育活动资料
(小学体现少先队活动,初中体现共青团活动)3.德育成果
(1)学校相关荣誉一览表(2)德育成果荣誉证书
(二)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教育材料; 1.家长学校
(1)建立健全家长学校领导机构的通知(2)家长学校工作计划、总结
(3)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及辅导员聘书(4)家长委员会组成人员
(5)家长委员会会议资料(邀请书、反馈表、意见汇总及整改意见)(6)2007-2010年家长会资料(邀请书、签到表、发言稿、意见汇总)(7)家长学校相关照片 2.社区教育
(1)关于与社区结对的方案(2)学生服务社区活动资料
(三)教学工作
1.教学工作计划、总结; 2.教学管理制度
(1)学校行政事务分工
(2)关于教科研奖励实施办法(3)集体备课制度
(4)我校部分教科书循环使用制度(5)体育场馆卫生管理制度(6)体育器材的保管制度(7)体育场馆的维护制度(8)体育器材报损制度(9)体育安全常规制度
(10)体育器材借(租)制度(11)体育器材借还制度(12)体育器材损坏赔偿制度(13)体育场馆的开放制度(14)体育器材维护制度
(15)体操、乒乓球馆场地管理制度(16)体育器材场地管理制度
(17)音、体、美、计算机专职教师考核方案(18)美术室学生操作守则(19)美术室管理制度
(20)美术仪器设备保管使用制度(21)音乐器材保管使用制度(22)音乐室管理制度
(23)音乐室学生活动守则(24)舞蹈房器材室管理制度
(25)常识科兼职教师备课和上课常规要求
(26)音、体、美、计算机等课程的教学常规要求 3.课程设置材料(课表、作息时间表等);
(1)课程表(总课表、班级课表、任课教师一览表)(2)作息时间表(3)体育活动安排表 4.课改计划、总结
2007-2010年学校课改培训计划和总结 5.评价课改措施及成果
(1)泰州市学校校本课程开设情况介绍(2)学校课程改革培训计划(3)集体备课制度
(4)07-2010年课改培训记载(5)课改现场会教师代表发言(6)课改活动报道(7)学生素质调查问卷(8)教师论文目录
(四)学籍管理材料
(1)江苏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籍管理规定
(2)省教育厅关于统一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籍电子化管理工作的通知(3)近三年毕业生巩固率统计表
(4)2002级新生、2008届毕业生名册(5)2003级新生、2009届毕业生名册(6)2004级新生、2010届毕业生名册
(7)2002-2010年学生借读、转学、休学情况统计表、相关证明(8)2002-2010年非在籍学生统计表
(五)教育公平1.残疾儿童入学(1)关于做好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的意见(2)2007-2010学残障儿童入学登记情况统计表(3)2007-2010学残障儿童入学登记表(4)关心特殊儿童台帐 2.外来务工子女就读情况(1)上级来文
(2)02、03、04新生花名册
(3)08、09、2010毕业生花名册
(4)2007-2010学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情况统计表(5)2007—2010学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情况登记表 3.学校减免(补助)学生情况统计(1)上级来文
(2)减免(资助)贫困学生相关文件(3)贫困学生申请表、审批手续
(4)泰州市教育免费证发放情况统计表(减免情况统计表)(5)07、08、09三教育免费证
(6)部门、社区、单位关心、关爱、资助贫困学生的相关报道 4.享受“减免补助”学生情况统计
(1)市、区教育免费证发放情况统计表(减免情况统计表)(2)落实“两免一补”、“一免一补”工作领导小组的决定(3)落实“两免一补”、“一免一补”工作网络管理图(4)学校免收学杂费情况统计表 5.关心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
(1)2007-2008、2008-2009、2009-2010学年学校留守子女入学情况登记表(2)特殊儿童台帐
(3)为贫困、患病学生捐款活动
(4)2007-2008、2008-2009、2009-2010关心外来务工子女活动方案
(5)2007-2008、2008-2009、2009-2010学年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情况登记表(6)外来务工子女联谊活动图片(7)教师“五进”家访活动资料
(六)初中升学率(初中使用)
1.2007-2008、2008-2009、2009-2010年初中毕业生升学情况统计表 2.三年来毕业生升学情况明细表
五、队伍建设
(一)领导班子
1.领导班子成员及分工 2.办学理念 3.校长培训资料 4.岗位证书
(二)教师队伍 1.任职资格
(1)学校2007-2008、2008-2009、2009-2010教职工花名册(2)教师资格证书达标统计表及复印件(3)教师学历达标统计表及学历证书复印件 2.师德建设
(1)高港区关于师德建设方面的文件(2)关于表彰高港区师德标兵的决定(3)学校师德建设向社会公开承诺(4)学校师德师风建设方案
(5)开展民主评议行风活动实施方案(6)2007-2010家长评教问卷(7)“尚德笃行”师德建设活动资料(8)治理有偿家教的通知和承诺书 3.骨干群体
(1)2007-2008、2008-2009、2009-2010教研组长一览表(2)泰州市学校取得中学高级教师职称的教师名单(3)校级以上骨干教师名单及证书复印件
(4)区、学校骨干教师评选管理办法及相关评选、管理材料(5)教师荣誉证书获得情况一览表(6)教师教学技能获得情况一览表 4.管理聘用
(1)聘用、人事代理委托合同书 5.专业成长
(1)关于举办班主任工作专题培训的情况
(2)积极贯彻《八项规定》推动教师师德和班主任队伍建设系列培训以及资料(3)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及会议记录(4)学校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计划表(5)学校组织教师培训的通知(6)骨干教师培训情况(7)教师专业成长记录袋 6.支教
(1)教师支教方面的通知(2)教师交流支教的人员名单(3)交流支教活动资料(4)交流支教工作总结
六、教育科研
(一)课题研究
1.课题研究工作考核方案 2.课题研究管理考核制度 3.课题研究的申请、评审书、立项通知、开题报告、中期小结报告、结题报告、结题论证书、结题证书、资料
(二)教师发表、获奖论文统计等材料; 1.学校荣誉一览表及证书 2.教师获奖情况
(1)教师荣誉证书汇编
(2)教师课堂教学、教学设计、教学技能获奖证书汇编(3)教师公开发表论文汇编(4)教师指导学生获奖证书汇编
(三)公开课 1.公开课统计
2.公开课教案及反思
(四)教研组活动记载
1.2007-2010学每学期各科教研工作计划和总结 2.2008-2010学集体备课安排表 3.教研组活动记录 4.各教研组活动资料
(五)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材料 1.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2.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成果;
七、安全工作
(一)组织机构
1.关于成立或调整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 2.关于成立或调整消防应急领导小组的通知 3.关于成立或调整食物中毒领导小组的通知 4.关于成立或调整破坏性地震领导小组的通知 5.关于成立或调整踩踏事故领导小组的通知 6.关于成立或调整禁毒领导小组的通知 7.关于成立或调整防洪防汛领导小组的通知 8.关于成立或调整预防传染病领导小组的通知
9.关于成立或调整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领导小组的通知 10.关于成立或调整维护稳定领导小组的通知
(二)安全工作网络管理图 安全工作网络管理图
(三)各类应急预案
1.预防学生踩踏事故应急预案 2.预防食物中毒应急预案 3.预防传染病应急预案
4.预防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 5.消防应急预案 6.防洪防汛应急预案
(四)规章制度 1.安全防范制度
2.流行疾病防控制度和措施 3.安全工作考核方案
4.小学生体育活动安全制度 5.安全工作议事制度 6.安全事故报告制度
7.学校组织学生集体外出活动安全制度 8.学校安全工作例会制度 9.消防器材维护保养制度
(五)安全责任书
2007年-2010年泰州市高港区教育系统安全目标责任书
(六)学校安全工作计划与总结近三年来学校的安全工作计划和总结
(七)安全工作会议记录
近三年来有关安全工作会议记录
(八)安全知识宣传及活动资料
1.学校校长及教师参加安全培训相关资料(2010年远程安全管理培训,学校培训计划,参加培训资料照片,培训小结)
2.师生安全知识培训(含法制辅导员,聘请公检法司等部门人员来校培训资料)3.学校举行消防疏散演练(方案、人员安排、图片)
4.学校举行中小学地震应急综合演练活动(方案、人员安排、图片)
(九)安全检查记录
1.安全维稳工作检查情况记载表 2.学校体育设备安全自查表
3.元旦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检查情况记载表 4.学校电教设备安全自查表 5.学校安全考核表记录
(十)疾病预防
1.学生常见疾病预防及措施
2.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及应急预案 3.个人卫生制度 4.传染病管理制度 5.健康晨检制度
6.学生个人卫生检查记载簿
7.预防血吸虫病相关资料(宣传材料、健康教育档案)8.关于碘缺乏病防治的相关资料(宣传材料、预防知识)9.疾控工作督导意见书 10.因病缺课登记表
11.因病缺课症状和疾病原因周汇总表 12.泰州市学校学生病情记录 13.各年级疾病检查情况记录表 14.疾病检查缺课记录表
15.学生预防接种(通知、实施方案、通知、查验资料)
(十一)(心理)健康教育 1.学校健康教育制度 2.学校健康管理制度
3.学校健康教育培训制度
4.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考核合格证书 5.泰州市学校心理健康调查、咨询表 6.泰州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 7.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资料
(十二)2010年校园安保工作(四防建设)1.保安人员
2.技防建设(方案、增加监控设备清单等)3.物防(相关器械图片说明)4.各类安全制度
(十三)平安校园创建工作资料 1.上级发文
2.学校方案(实施意见、工作小组、申报材料等)3.最新创建规划
(十四)校舍安全工程相关资料
八、办学特色
(一)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资料
(二)学校特色建设方面的资料
注:以上目录为基本的参考目录,各学校要根据自身特点来组织材料,进行适当的增加或删减。材料的选择一定要精当,要能说明问题,分类要科学。
第五篇:徐州市现代化学校创建汇报发言
凝心聚力全面打造校园新气象 与时俱进争先实现教育现代化
荆山小学始建于1957年,2007年受国家电网资助,现更名为“荆山村国家电网爱心希望小学”。学校占地面积9945㎡,生均46.7㎡;校舍建筑面积2572㎡,生均12㎡;学校有平整、适用的操场,体育活动场地面积3300㎡,生均15.5㎡;绿化总面积为1980㎡,生均9.3㎡。现有教学班级5个,在校学生213,平均班额为42.6人。专任教师16人,学历100%达标,本科学历4人,占25%;中小学一级教师15人,占93.7%,县级骨干教师4人。为满足学校现代化发展需要,配有标准的图书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仪器室、实验室、体育器材室等专用教室。图书室共有藏书7820册,生均36.7册,微机室共有微机24台,生均0.11台。
在办学不断奋进的过程中学校形成了“健康活泼,善思好学”的校风;“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校训;“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教风;“勤学好问,诚实守信”的学风。学校以“书法”为办学特色,目前已经形成师生“习字修身 德艺双馨”的特色氛围。学校综合办学水平不断提升,工作实绩突出,2012年被中心校评为“教育教学管理先进集体”,2013年被评为“睢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14年被中心校评为“安全管理示范校园”,2015年被评为“徐州市优秀平安校园”。近年来,学校教师受镇级表彰23人次,受县级表彰9人次;学生音体美类比赛获奖个人人次17次,集体奖8次。
一、加大投入 强化硬件
1、改造完善基础建设。
近年来,学校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加大学校的基础设施和校园环境建设,建成200米环形塑胶化操场,新建足球场、篮球场等体育活动场地。校园围墙重新建成栅栏式的透视墙,提升了档次彰显着前卫的现代化气息。校园绿化也进一步改造升级,一处一景,优雅怡人。学生课桌更新过半,班班淘汰黑板变“白板”,互动式的教和学的新教学模式落地到课堂。
2、优化配置教育设施
校园布局合理,教室宽敞明亮,按现代化标准配齐了各室,有微机室、科学实验室、仪器室、体育器材室、图书室、阅览室、音乐教室、舞蹈教室、美术教室、、劳技实践室、少先队活动室、心理咨询室等18口专用教室。图书室收藏图书7820册,生均图书36.7册。有学生用微机24台,生机比为10:1;教师用机16台,师机比为1:1。授课教室数与多媒体投影教学系统配置之比基本达到1:1,共计5个。这些设备的投入使用,为课堂教学提供各种新型的手段与方法,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了学校的教育现代化建设。
3、精心营造育人环境。
我校文化环境建设实用美观,独具特色。学校“三风”位置突出,活泼醒目。从校门口到校内最为引人注目之处都是关于“书法”的宣传标语,形式多样,温润心灵,激人奋进。教学楼张贴系列古今书法大家作品和关于书法常识内容。楼道小角处处有文明行为提醒语,点点滴滴随处育人。教室布置独具匠心,彰显“书法”特色,标榜班级个性,给学生潜移默化的熏陶。学校充分让每块墙壁都会说话,“润物细无声”,“水到渠自成”。
二、明确目标 规范办学
我校坚持规范办学,依法执教,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秉承“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办学理念,认真执行“五严”“十禁”规定,切实抓好“提质减负”工作。学校办学章程、教学管理、安全管理、后勤管理等各个方面制度健全,各项具体工作有计划、有总结、有考核,不断积极创新工作模式,改进考评指标。学校时时坚守教书育人双手抓的原则,严格执行课程标准,开足开全课程,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严格执行学生在校时间不超过6小时要求;规范作业要求,禁止一二年级留有家庭作业。学校依托少先队组织积极做好留守儿童、学困生等特殊群体的培养教育,有创造性地落实 “两制”活动。少先队每个学期都能及时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活动,如:尊老爱幼、感恩回报、禁烟禁毒、安全自救、社区实践等等。
三、培训师资 强化队伍
学校班子团结合作、锐意进取、富有战斗力和凝聚力。班子成员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认真学习法律法规,,不断提高自身的法制观念和自身修养,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人人讲团结,比奉献,讲原则,重友谊,识大体,顾大局。真正做到 “团结民主、务实奉献,勇于开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学校始终坚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育人先育德”的德育理念,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提倡三种意识(“校荣我荣,校辱我辱”的“集体主义”意识、“一切为了学生”的服务意识和 “追求个人社会价值”的奉献意识),强化 “四种精神(敬业乐业精神、勤学进取精神、开拓创新精神、无私奉献精神)。近三年,学校涌现出一批批优秀教师,县级优秀教干朱礼、李娟,县级师德模范魏兵,县级优秀工作者翟小敏,县级优秀园丁褚云召、姚宜顺等等。
我校积极建设“学习型”校园,极力抓好“青蓝工程”、“名师工程”等,引导教师确立“终身学习”理念,坚持“请进来,走出去”两条路,鼓励教师参加各种教研活动及函授、进修、自考,自觉“充电”。学校近两年先后参加省市学习的教干和老师有朱礼、李娟、翟小敏、高灵莉等,在县级参加学习达30多人次。
在教师中开展拜师结对活动,老中青相结合,定期开展讲座、公开课、教学沙龙等教学研讨活动,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促进教师尽快成长。在课题研究工作上,坚持以教研组为单位,落实人人参与,小处入手,专题明确的具体要求。目前李娟主任英语“小组竞赛四环节”教学模式十分成熟,课堂教学效果显著。近年来,教师在县级以上论文评比中获奖10多篇。
四、锐意教改 推进“学讲”
为规范教学管理,我校认真贯彻落实《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制定教师上课检查制度,成立巡课小组,周检查,月总结,在教师中开展好“四课”活动(说课、上课、听课、评课),教学常规突出“五字诀”管理要求,即:备课从“严”、上课务“实”、作业须“精”、辅导必“全”、考核要“新”。在教学中,学校注重课改研究,大力推进“学讲”课堂,以“学讲方式”为抓手,追求真、活、实,重视小组合作学习,充分挖掘学生潜能,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还孩子“阳光”课堂。首先,学习理论转变观念,学校在教导处主导下组织老师一步一个脚印地一个理论一个理论地学习。研读理论,畅谈体会,讨论焦点,实践对照,不同的形式起着殊途同归的目的——把握理论核心。其次,观摩课堂现场感受,在中心校的统一安排下我校先后3人次到市里听课学习,12人次到县里听课学习,24人次到中心校听课学习。鲜活的课堂示范,让老师们感受到了“学讲”的活力,涌动起实施“学讲”的激情。再次,深入实践百花齐放 “学讲”是对教和学关系的一次革命,既有成功的模式,又有诸多可以探索的空间。本着借鉴加创新的观点我们提倡老师们在“学讲”基本精神框架下,积极探究形成自我风格。目前许多老师有自己的小方法,逐渐形成了自己课堂独特模式,如:李娟老师英语课堂“小组竞赛四环节”模式。(第一环节:揭示学习内容,明确赛什么(学习目标);第二环节:布置自主探究,激发赛自学;第三环节:巩固重点难点,引领赛帮扶;第四环节:检测学习效果,比比赛收获。)李娟主任在县级和镇级英语“学讲课”评比中先后获得二等奖、一等奖。
五、综合育人 做强特色
学校坚持德育为先,形成了以校长室、教导处、少先队、班主任等为核心的德育教育网络。坚持开展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的各种德育活动,利用集队、集会、板报、画廊、网络、国旗下讲话、节假日等各种形式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日常管理中认真贯彻《守则》、《规范》,在“知”和“行”的教育上下功夫,使之落到实处。注重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在学生中开展“文明班级”评比活动,每学期都会涌现出一大批“诚信之星”、“环保之星”、“爱心之星”、“乐学之星”、“安全之星”及“五好学生”。
学校依托少先队组织,提高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有计划组织学生自我管理组织,如:卫生纠察小队、纪律检查护导组、课间巡视执勤队等。“学生管学生”形成了有特色的习惯养成教育。多年来学校坚持要求学生人人参加自己喜爱的兴趣组,学校开设有科学制作、阅读、习作、书法、美术、舞蹈、合唱、泥塑、武术9种兴趣组。学生在兴趣组活动中找到了快乐,发挥了特长。
“书法”是我校自2015年春开始提出并创建的新特色发展项目。特色提出和开始创建得到中心校领导大力支持,重力打造校园书法浓郁的特色氛围。“感受、感触、感动,欣赏、心悦、心动,可谈、可鉴、可练”是整个校园书法氛围营造的宗旨。从校门开始就让人一下捕捉到学校特色所在,随行校园每一处都是扑面浓浓的翰墨之香。目前,全校天天有20分钟习字时间,每周有一节书法指导课,每月有一次主题书法交流活动,每学期有一次校级比赛。学生以硬笔书法为主,教师以毛笔为主,师生同练。在 “书法”特色创建理念中我们特别提出,“习书修身”、“立字立德”、“研字悟德”等理念,逐步达到“德艺双馨”目的。
六、立足未来,长远规划。
学校虽然在当前的教育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我们国家的繁荣富强,教育的发展,“与时俱进”才是硬道理,为此,学校制定了长远规划。立足未来,高瞻远瞩,紧抓素质教育不放,深入推进“学讲计划”,用心做好“书法”特色。牢牢把握“教书”和“育人”两个根本,从学生需要出发,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真正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发展,每个孩子都是成功的,让所有老师都有事业成功感。未来的荆山小学一定是学生成长的乐园,也是教师工作的乐园。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我们将以这次创建工作为契机,高高扬起教育现代化的风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再创荆山小学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