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继续深入开展全省政府系统软环境建设的意见(%BE(范文)

时间:2019-05-14 08:59: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继续深入开展全省政府系统软环境建设的意见(%BE(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继续深入开展全省政府系统软环境建设的意见(%BE(范文)》。

第一篇: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继续深入开展全省政府系统软环境建设的意见(%BE(范文)

【发布单位】辽宁省

【发布文号】辽政发〔2005〕14号 【发布日期】2005-05-18 【生效日期】2005-05-1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辽宁省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继续深入开展全省政府系统软环境建设的意见

(辽政发〔2005〕14号)

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

2004年全省政府系统软环境建设取得初步成效,123个具体问题有118个得到解决和部分解决。各市政府和省政府各部门高度重视软环境建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实行一把手负责制,认真解决本地区、本部门软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转变作风,提高效率,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为进一步深入开展全省政府系统软环境建设,特别是解决影响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软环境深层次问题,根据省委九届八次全体会议、省政府第42次常务会议精神,现就全省政府系统继续深入开展软环境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方针,切实提高各级行政机关依法行政能力,认真贯彻落实省委九届八次全会精神,进一步优化和改善政务环境、法制环境、政策环境、市场环境、人文环境,按照“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分步实施、有序推进,解决软环境建设存在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为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建设和谐辽宁营造宽松、和谐、有序的良好氛围。?

二、工作重点?

针对前一阶段软环境建设整改工作中社会各界反映比较集中,且未能得到根本解决的问题,如:行政执法不公,多头执法;少数政府部门职能交叉;行政审批项目过多过滥;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政策公开性差等,2005年全省政府系统软环境建设要在解决社会各界提出的具体问题的基础上,从体制上、机制上解决影响软环境建设的深层次问题,并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1?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着重理顺行政执法体制和经费保障机制,继续开展清理整顿行政执法队伍,以及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解决因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幅度大引起的执法不公等问题。?

具体要求:一是继续在鞍山、丹东市开展清理整顿行政执法队伍,实行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通过试点,从行政执法体制上解决多头执法、重复执法、执法扰民以及行政执法单位靠收费、罚款维持运转等问题。试点工作8月底前完成。总结试点经验后,在全省推行综合行政执法工作。二是清理、修订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幅度过大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细化处罚标准,缩小自由裁量幅度。三是行政执法单位要认真贯彻《辽宁省行政执法条例》,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根据所实施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具体情况,建立和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完善行政执法制度和程序,使行政执法人员能够正确行使行政处罚权。?

责任单位: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由省编委办会同省政府法制办、省财政厅、省人事厅等部门及各市政府组织实施;细化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工作,由省政府法制办会同省政府有行政执法权的部门及各市政府组织实施。?

2?理顺政府部门职能。着力解决少数政府部门之间存在的职能交叉问题,杜绝推诿扯皮现象,提高工作效率。?

具体要求:对省政府有关部门42项职能交叉问题进行调研论证,上半年提出解决职能交叉问题的具体意见,报省政府审定。下半年组织市、县编制部门对本级政府部门存在的职能交叉问题进行清。

责任单位:省编委办会同省政府有关部门及各市政府组织实施。?

3?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清理、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项目,按照《行政许可法》的原则和精神,严格规范行政审批项目的设定和实施。凡没有法定依据的行政审批项目一律取消。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逐步建立科学合理、运行规范、公正透明的行政管理和监控机制,严格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加强后续监管,探索建立行政审批项目的社会听证制度、咨询论证制度、审批责任追究制度,完善审批信息反馈机制。?

具体要求:一是8月底前完成省政府部门行政审批项目第三批的清理整顿工作,并向社会公布;年底前完成省直事业单位承担的行政审批项目清理整顿工作,并将现阶段省政府部门及所属事业单位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向社会公布。二是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按照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要求,严格规范行政审批行为。三是在全省进行年检制度改革工作,着重从合法性、必要性和有效性等方面对年检事项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对依据不充分、效果不明显的年检事项进行清理整顿。8月底前,完成省国土资源厅、省水利厅、省卫生厅、省工商局、省环保局和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年检制度改革工作;省直其他部门的年检制度改革工作年底前完成。市政府部门年检制度改革工作年底前完成。四是加强对全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的指导。对各市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进行全面检查,重点检查行政审批项目的清理是否彻底、审批项目的审核处理是否科学、后续监管工作是否到位等;督促各市、县建立公共行政服务大厅,并研究公共行政服务大厅规范运行的有效措施,切实解决集中审批服务中存在的职责不清、体外循环等问题,提高行政审批水平。?

责任单位:省编委办会同省监察厅(省政府纠风办)、省政府办公厅及各市政府组织实施。?

4?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按照政府推动、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加速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政府监管和行业自律相结合的现代社会信用体系。?

具体要求:一是今年出台《辽宁省现代社会信用体系总体发展规划》和《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现代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二是省政府各职能部门加强本行业的信用信息征集、信用公示和信用监管工作,建立和完善数据库,形成本系统同业征信,逐步实现联合征信。三是制定有关信用信息开放、数据共享、信用管理的法规与政策。四是推进区域和行业信用体系建设试点,逐步构建以沈阳、大连为中心,多层次、多元化、条块结合的现代社会信用体系网络系统。?

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商业厅、省工商局、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省政府法制办、省中小企业厅、省国税局、省地税局等部门及各市政府组织实施。?

5?政务公开。按照“公平公正、全面真实、及时便民”的原则,严格规范政务公开的内容和形式,使政务公开成为各级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基本制度和自觉行动,确保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具体要求:一是继续公开各级政府、政府各部门、行政事业和公用事业单位、社会服务行业的基本信息。二是公开政府的行政行为(基本事项、行政目的、行政结论等)。三是公开各级政府和部门涉及的重大事件、重要活动、重要信息,公开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出台的各项地区性优惠政策和辽宁项目安排情况,省、市、县招商引资项目及政策。四是公开行政许可、年检、收费项目及办理的程序、方式、条件、时限、结果及责任制度、监督制度等。五是按照《关于在全国乡镇政权机关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制度的通知》(中办发〔2000〕25号)要求公开乡(镇)政务。六是公开各级行政机关城乡发展规划、财政预决算、重大项目审批和实施、税费减免、建设工程招投标、土地征用和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等情况。七是与群众利益关系密切的学校、医院以及水、电、气、通讯、城市公交、金融服务等公用事业单位和社会服务行业要全面实行办事公开制度。?

责任单位:省监察厅(省政府纠风办)会同省政府各部门及各市政府组织实施。?

三、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地区、各部门要提高对深入开展软环境建设重要意义及其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认识,在软环境建设具体问题得到解决和部分解决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解决软环境建设深层次问题的工作力度。要切实加强对深入开展软环境建设工作的领导,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的责任体系,建立健全组织协调、责任落实、解决问题的工作体系。通过解决软环境建设问题,为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和构建和谐辽宁营造宽松祥和的环境氛围。各市政府和省政府各部门不仅要解决本级机关的软环境建设问题,还要对本地区、本系统的整改工作负责,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制定2005年深入开展软环境建设工作计划,做到责任明确,任务落实,跟踪检查,认真整改,定期反馈。?

2?突出重点,深入整改。各地区、各部门要着重解决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软环境重点问题,特别是体制上、机制上和思想观念上的突出问题,认真研究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按照“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制定整改措施,认真组织整改。要继续查处破坏软环境的案件,把深入开展软环境建设工作同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和政策创新,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措施。为规范软环境建设问题的投诉、举报、调查、处理和反馈,省政府已设立软环境建设问题投诉中心(设在省政府纠风办),受理社会各界对行政机关软环境建设方面的投诉举报,对群众和企业举报投诉的问题,要一件一件调查,坚决纠正,认真整改。?

3?扩大宣传,营造氛围。要广泛宣传动员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积极参与软环境建设工作,集中报道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抓软环境的工作部署、取得突出成效的先进典型,批评曝光反面典型案例,形成全社会关心软环境、共抓软环境的舆论和社会氛围,使软环境建设真正成为各级行政机关和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4?强化监督,务求实效。各地区、各部门要定期开展软环境建设问题整改自检自查,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认真解决。要建立和完善软环境建设问题整改监督检查机制,确保群众反映问题有畅通的渠道,做到解决问题责任明确、措施到位,整改过程有效监督。各地区、各部门在加强软环境建设内部监督的同时,可以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劳动模范、企业职工、农村居民代表作为义务监督员,使软环境建设建立在更广泛的群众基础之上,确保整改取得实效。省政府办公厅会同省监察厅、省政府法制办、省政府研究室、省审计厅等部门将于适当时机对各地区、各部门软环境建设工作开展督促检查。各市政府和省政府各部门要于9月5日前及11月底分两次将本地区、本部门、本系统软环境建设情况报省政府。?

5?科学评价,公布结果。各市要建立健全软环境建设成果的评价机制。省政府责成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软环境建设评价体系,定期对各市政府和省政府各部门的软环境状况进行测评,并向社会公布,使软环境建设建立在科学规范的基础之上。

二○○五年五月十八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关于继续开展投资软环境建设

【发布单位】82002

【发布文号】桂政发[1999]39号 【发布日期】1999-05-24 【生效日期】1999-05-2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关于

继续开展投资软环境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桂政发〔1999〕39号)

各地区行署,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柳铁,区直各委、办、厅、局:

《广西壮族自治区关于继续开展投资软环境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已经自治区人民政府通过,请遵照执行。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一九九九年五月二十四日

广西壮族自治区关于继续开展投资软环境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

投资软环境建设,是实施开放带动战略,以项目为重点、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内容。深入持久地开展投资软环境建设工作,是我区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扩大利用外资的基本保证。开展投资软环境建设的步骤,首先是清理乱收费,提供优质服务,健全法规政策,然后是逐步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国民待遇,初步形成一个按市场经济运作,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开放环境。以继续开展投资软环境建设年活动为载体,近期重点是“五个优化”,力争用两年时间使我区的投资环境有一个明显改善。

一、一、优化政策环境

1、各地、各部门要认真清理已经失效或过时或违反中央现行政策规定的地方性政策,组织学习和用好现行政策,检查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

2、根据我区对外开放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结合中央有关精神,制定一批规范的鼓励性政策,进一步完善对外开放的法规政策;近期建章立制的重点是建立外商投诉制度,利用外资项目建设和管理制度,利用外资项目审批联合办公制度和重大利用外资项目领导联络制度,开发区管理规定等;把一些经过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政策补充完善后升格为政府行政规章。

二、二、优化收费环境

3、加大治理乱收费工作的力度。按照国家统一部署,认真做好“费改税”工作。对“费改税”以外继续存在的收费项目,进行严格管理,再取消一批,合并一批,降低收费标准一批;对涉外收费项目,凡有收费幅度的,一律从低执行。

4、规范收费行为。各地、各部门要尽快建立凭证(册)收费制度并严格执行;严格执行行政、事业性收费“收支两条线”的制度,自治区财政部门要尽快拿出方案;逐步推行“一个窗口”收费的做法。

5、建立收费监督机制。各级物价、财政、监察部门要建立收费监督站(点),定期检(抽)查,加强监督,坚决查处违纪者;要建立收费监督员队伍,加大社会监督力度。

三、三、优化服务环境

6、提供优质行政服务。各地、市、县都要明确一个外商投资企业的协调管理部门,负责解决外商投资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重大问题;各地市要尽快建立利用外资项目审批联合办公制度,简化审批手续,限时审批,实行“一个窗口,一条龙”服务,并坚持下去;实行政务公开,涉外经济管理部门要公布办事程序,增加办事透明度;完善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集中联合年检制度,由各级主管外经贸部门牵头认真抓好这项工作;建立外商投诉渠道,今年自治区和地市两级要建立外商投诉协调机构,形成投诉协调网络,制定相应管理制度;继续做好培训现有对外开放干部的工作,建立涉外经济领导干部持证上岗制度。

7、努力提高窗口行业服务的国际化水平。各窗口行业主管部门要结合开展创文明行业活动,加强员工职业责任、职业道德教育,重点是提高交通、通讯、水电、旅游、金融、商业等部门的服务质量;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旅行社、金融机构和国内商业流通的利用外资试点,提高重要窗口行业国际化服务水平。

8、完善中介服务体系。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中外合资外贸公司试点,引进国际知名律师事务所和咨询机构到我区的各主要城市建立国际化中介服务机构。

四、四、优化口岸环境

9、按照国家改革口岸管理体制的工作部署,落实和推行口岸管理体制的改革,理顺关系,简化手续,规范收费行为,公开办事程序,加快通关速度;总结和推广凭祥边贸口岸收费改革的试点经验。

五、五、优化开发区投资环境

10、规范开发区的管理。出台开发区管理的有关规定,规范管理,防止滥批滥建开发区;认真清理和整顿不具备开发条件的开发区;努力办好现有开发区,各地要按照五个经济区域的规划定位现有开发区的功能,赋予一些扶持措施,为开发区引进一批“大、高、新、外”项目,实现二次创业。

六、六、加强投资软环境建设工作的领导

11、各级政府要重视投资软环境建设工作,把它列入议事日程,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各地市要确定一个部门抓投资软环境建设的工作,制定出本地、本部门投资软环境建设的突出重点,切实抓好这项工作;要结合实际情况,建立投资软环境评价制度,按照“广西投资软环境建设评价主要指标”(桂政发〔1998〕40号),组织、指导各自的投资软环境建设工作。

12、要把投资软环境建设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抓紧抓实,建立投资软环境建设工作的组织网络体系,及时反馈投资软环境建设的进展情况;尽快建立投资软环境监测网点,自治区有关部门要定时定点对投资软环境状况进行测评,并实行考核。建立投资软环境建设听证制度,定期组织有关部门就投资软环境建设内容进行听证。

各地、各部门要根据本意见的精神,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和各项措施,抓好落实。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实施意见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实施意见

辽政发[2011]7号

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

为加快实现《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的建设法治政府的奋斗目标,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国发[2010]33号,以下简称《意见》),结合辽宁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提高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能力

1、切实增强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形成尊重法律、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的良好氛围。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自觉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切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各种矛盾和问题的能力。要重视提拔使用依法行政意识强、善于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优秀干部。

2、建立依法行政情况考察和法律知识测试制度。拟任县级以上政府及其部门领导职务的干部,应对其是否掌握相关法律知识以及依法行政情况进行考察或测试,考察测试结果作为任职的重要依据。

3、加大对公务员录用及管理中法律知识测查力度。在公务员录用考试中,法律知识试题分值不少于试题总分比重的20%。对从事行政执法、政府法制等工作的公务员,应当组织专门的法律知识考试,考试成绩达到良好以上的,方可从事行政执法、政府法制等方面的工作。

4、完善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各级政府及政府部门要制订法制讲座计划和学法计划,做到学法的计划、内容、时间、人员、效果“五落实”。市、县(市、区)政府每年至少举办2期领导干部依法行政专题研讨班,安排1次政府常务会议前学法活动。

5、建立法律知识学习培训长效机制。重点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通用法律知识培训、专业法律知识轮训和新法律法规专题培训。行政执法人员经过政府法制机构培训考试合格,取得行政执法证件后,才可从事行政执法工作。各级政府部门应当定期组织行政执法人员参加专业法律知识培训,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一周。要把培训情况、考试成绩作为考核内容和任职晋升的依据。

二、加强和改进制度建设

6、科学确定立法计划。建立和完善向社会公开征集立法项目的体制和机制,鼓励单位和个人向政府提出立法意向。重点加强有关完善经济体制、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以及政府自身建设方面的立法。对社会高度关注、实践急需、条件相对成熟的立法项目,要作为重点,集中力量,尽早出台。

7、制度建设应当符合法定权限和程序,严格遵守宪法和上位法的规定,维护法制统一。必须从实际出发,遵循并反映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及制度建设本身的规律,切实增加制度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不得违法设定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收费、行政强制等事项,不得违法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义务。

8、扩大立法的公众参与度,建立健全民主公开的制度建设机制。通过召开听证会、论证会、座谈会等形式征求社会各界关于制度建设的意见和建议。除依法需要保密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草案都要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统一反馈意见采纳情况。

9、建立健全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起草前的成本效益分析制度、社会风险评估制度。成本效益分析报告和社会风险评估报告应当作为审议草案的重要依据。

10、进一步完善政府立法的协调机制。加强政府法制机构在制度建设中的主导和协调作用,市、县(市、区)政府制发规范性文件,应当由政府法制机构进行审核,政府部门制定规范性文件应经部门的法制机构审核。要进一步强化立法协调的权威性,坚决克服制度建设过程中的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倾向。

11、做好规章实施后的评估工作,完善规范性文件有效期制度。制定机关要在规章施行后3年内组织评估,对重要规章应当在实施一年后组织评估并公布评估结果。规范性文件应当注明有效期,有效期最长不得超过5年。标注“暂行”、“试行”的,有效期不得超过2年。有效期满需要继续实施的,要在有效期届满前6个月组织评估,并重新公布。

12、及时开展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规章实施后每5年清理一次,规范性文件实施后每2年清理一次,但新的法律、法规施行,上级行政机关提出应当对规章、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或者规章、规范性文件存在重大问题,或者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要求的,应当及时进行清理。

13、加大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力度。制定机关要自规章规范性文件发布之日起30日内报送备案,报备率要达到100%。备案审查机关要严格审查报送备案的文件,定期通报各单位报送备案情况,及时依法处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出的审查建议,对违法或者不当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要责令制定机关限期纠正并重新报送备案;拒不纠正的,依法予以撤销并向社会公布。

三、健全行政决策机制

14、规范行政决策程序,健全行政决策规则。要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对政府重大投资项目、重大公共设施建设、公用事业价格调整、企业改制、土地征用、房屋搬迁、环境保护、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等事项,在决策前应当充分吸收各方面意见,意见采纳情况及其理由要以适当形式反馈或者公布。对涉及面广、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行政决策事项,应当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15、作出重大决策前,决策草案应由政府法制机构进行合法性审查,未经合法性审查或者经审查不合法的,不得提交讨论。作出重大决策必须经政府常务会议或者部门领导班子会议集体讨论决定,法制机构主要负责人应当列席会议。

16、建立行政决策风险评估机制,做到“综合评估、风险可控”。各级政府及其部门要制订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实施意见。

17、建立行政决策跟踪反馈制度。重大行政决策实施满一年后,实施部门应当通过抽样检查、跟踪调查、效益指标考核等方式,提出对决策执行情况跟踪反馈报告。决策机关要根据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适时对决策进行评估,必要时组织专家或者委托专业机构进行评估,并适时调整和完善有关决策。

18、健全行政决策责任追究制度。明确监督主体、监督内容、监督对象、监督程序和方式,实现决策权和决策责任的统一。对违反决策规定、出现重大决策失误、造成重大损失的,要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追究责任。

四、全面保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19、各级政府应当严格依法履行职责,要更加重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解决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等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严厉查处危害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社会治安等方面的违法案件,维护公共利益和经济社会秩序。研究建立行政执法级别管辖制度,深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扩大实施领域,明确实施范围。一个部门内部有多支行政执法队伍的,要整合为一支执法队伍理。理顺各类园区、开发区管委会的行政执法体制,明确其执法主体资格、职责。

20、建立行政执法争议协调裁决制度。行政执法部门之间发生行政执法争议的,由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能达成一致的,提请共同的上一级政府法制机构协调解决,协调无法达成一致的,由政府法制机构报请本级政府裁决。争议未经协调或者裁决之前,除关系公共安全或者公民人身安全的,行政执法部门不得单方作出行政处理决定。政府法制机构对裁决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21、完善行政执法经费保障机制,实行罚缴分离、收支两条线的财政预算管理制度。行政执法部门不得规定行政处罚指标,实施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时,应当向当事人出具省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专用票据。行政执法部门不得损毁和使用、截留、坐支、私分罚没财物。行政执法工作所需经费纳入本级政府财政预算予以保障。不得以任何形式将罚没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与行政执法部门的经费挂钩。

22、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各级政府所属行政执法部门应当全部制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施标准。在建立行政处罚的基准制度、先例制度和说明制度的基础上,研究建立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施标准的动态完善机制和有效应用机制,切实减少行政执法的随意性。开展规范行政审批(许可)自由裁量权工作,逐步建立规范行政审批(许可)自由裁量权制度。积极探索规范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政收费等领域的自由裁量权。

23、健全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制度。严格执行《辽宁省行政执法案卷立卷标准(试行)》和《辽宁省行政执法文书档案管理办法》。行政执法部门应当建立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行政执法的案卷。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行政执法形成的监督检查记录、证据材料、执法文书等应当按照规定的标准进行收集、整理、立卷、归档,并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定期开展案卷评查,实现行政执法案卷的规范化管理。

24、加强对行政执法队伍的管理。政府法制机构要对本级政府所属行政执法部门的行政执法主体资格进行审核确认,审核确认结果在本行政区域内新闻媒体上公告。依法委托其他行政机关或者组织行使行政执法职责的,由委托部门公告。垂直管理的行政执法部门的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由其所在地同级政府法制机构审核确认。行政执法人员必须经过统一考试,并取得政府法制机构核发的行政执法证件。禁止临时工、合同工及其他不具备执法资格的人员执法。

25、进一步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行政执法部门要定期对本部门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情况进行评议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对行政执法人员奖励惩处和晋职晋级的重要依据。行政执法中存在严重问题的,不能评优和晋级,并依法追究责任。

五、全面推进政务公开

26、积极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完善政府信息公开规则,建立政府信息服务系统,加大便民服务力度。明确信息公开的范围、方式、时限、内容,除依法应当保密的以外,凡涉及公众关注的重大政策信息,都应当依法、准确、及时公布。在政府公众信息网上公开的政府信息应能够免费查阅、下载。推进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

27、完善政府与公众的互动平台。各级政府和政府部门应当加强与公众的信息沟通、交流,对于群众的呼声要及时回应,公众意愿要得到及时反映,充分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应当通过便于公众知晓的载体、方式公开政府信息,为公众查阅政府信息提供场所和其他便利条件。依申请提供政府信息,除依法可以收取的费用外,不得收取其他任何费用。

28、推进办事公开。要把公开透明作为政府工作的基本制度,拓宽办事公开领域。所有面向社会服务的政府部门都要全面推进办事公开制度,依法公开办事依据、条件、要求、过程和结果,充分告知办事项目有关信息。要规范和监督医院、学校、公交、公用等公共企事业单位的办事公开工作,重点公开岗位职责、服务承诺、收费项目、工作规范、办事纪律、监督渠道等内容。

六、强化行政监督和问责

29、各级政府应当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司法机关实施的监督和人民群众及社会舆论的监督。要向同级人大常委会专项报告依法行政情况,认真办理人大议案和代表建议。主动听取政协的意见,认真办理政协委员关于政府工作的提案。自觉接受司法监督,行政诉讼出庭应诉率要达到100%,判决裁定依法履行率要达到100%。通过设置举报箱、意见箱、电子信箱、开通热线电话等形式,畅通社会监督渠道。

30、强化政府内部层级监督和专门监督。落实《辽宁省行政执法监督规定》,强化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政府对其所属部门的监督管理。整合监督资源,加大监督力度,形成监督合力,围绕社会热点和民生等问题开展专项监督检查。不断规范政府派出机构的执法行为,规范乡镇政府委托村民自治组织实施行政管理的行为。保障和支持审计、监察等部门依法独立行使监督权。

31、健全行政责任追究和违法造成损失的追究赔偿制度。对行政不作为、失职渎职、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的行为,超越法定权限、违反法定程序做出决策和制定发布规范性文件的行为,违法实施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收费、行政强制的行为,以及因推进依法行政不力,导致发生严重违法行政案件、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要依法依纪严格追究责任人直至行政首长的责任。

七、依法及时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32、各级政府应当建立健全有效的反映社会诉求、协调解决社会矛盾的机制,建立科学完善的社会预警和应急反应机制。大力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对应当由行政机关调处的民事纠纷,行政机关应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及时处理。积极建立行政调解制度,科学界定行政调解范围,规范行政调解行为,发挥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的调解作用。对资源开发、环境污染、公共安全事故等方面的民事纠纷,以及涉及人数较多、影响较大、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纠纷,行政机关要主动进行调解。

33、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在解决矛盾纠纷中的主渠道作用。探索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复议审理工作,积极试行由县级以上政府行政复议机构统一受理政府部门的行政复议案件。将调解工作列入行政复议案件审理重要程序,注重运用调解方式解决纠纷,提高案件调解结案率。调解达不成协议的,要及时依法公正做出复议决定。

34、健全行政复议机构,充实行政复议人员,确保每件行政复议案件均有2名以上行政复议人员办理。实行行政复议人员资格制度,加快行政复议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开展行政复议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建立健全适应行政复议工作特点的激励机制和经费装备保障机制。

35、畅通行政复议渠道,提高行政复议效率。符合法定条件的行政复议申请按时受理率达到100%,按时办结率达到100%。对行政复议案件审理中发现的共性违法行政问题,行政复议机构要及时制发建议书,要求有关机关予以纠正,并向上级机关报告相关情况。

36、认真做好行政应诉工作。各级政府及政府部门要建立完善的行政应诉制度,积极配合人民法院的行政审判活动,支持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建立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度,重大行政案件要由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

八、建立法治政府建设的保障机制

37、各级政府及政府部门成立的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推进依法行政领导小组,应当担负起本地区、本部门推进依法行政组织领导责任,进一步加大贯彻实施《纲要》的力度,保证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要根据工作需要及主要领导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领导机构成员。加强对依法行政工作的总结,树立先进典型,定期进行表彰奖励。

38、各级政府及政府部门的主要领导是法治政府建设的第一责任人。政府常务会议至少每半年听取一次依法行政工作汇报,政府部门办公会议每季度听取一次依法行政工作汇报,及时解决本地区、本部门在推进依法行政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县级以上政府每年要书面向本级党委、人大常委会和上一级政府报告推进依法行政情况,政府部门每年要书面向本级政府和上一级政府有关部门报告推进依法行政情况。

39、加强对法治政府建设的规划和部署。市、县(市、区)政府要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制定依法行政规划和工作计划,明确目标任务、具体措施、完成时限和责任单位。各市政府要在2011年上半年制定本地区法治政府建设标准,对法治政府建设的各项指标进行分解、细化和考核。

40、加强对依法行政的考核力度。落实《辽宁省依法行政考核办法》,完善依法行政考核机制,将依法行政考核评价结果纳入各级政府、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并与组织人事部门的干部考核挂钩,作为干部奖惩任免的重要依据。提高依法行政考核在对下级政府、政府部门绩效考核中的权重分值。

41、要按照《意见》和《辽宁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规划(2010—2014年)》要求,加强政府法制机构特别是市、县(市、区)政府法制机构的建设,加大政府法制干部的培养、教育、使用和交流力度。各级政府法制机构要切实履行好在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中所承担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督促指导、监督检查和考评等职责,充分发挥好参谋、助手和法律顾问的作用。

42、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积极开展政府法制理论研究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充分利用“六五”普法活动,营造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良好环境。

二〇一一年二月二十五日

第四篇: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宜居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宜居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 发文单位:辽宁省人民政府 文号:辽政发〔2014〕12号 发布日期:2014-6-9 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

近年来,全省积极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环境治理,农村人居环境逐步得到改善,但目前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总体水平仍然较低。为贯彻落实中央有关要求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25号),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省政府决定在全省开展宜居乡村建设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国家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有关工作部署和要求,以保障农民基本生活条件为底线,以村庄环境整治为重点,以建设宜居村庄为导向,遵循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突出特色、坚持农民主体地位的原则,结合辽宁实际,大力开展宜居乡村建设,经过一段时期的艰苦努力,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二、工作目标

继续治理农村(含国有农场)垃圾、污水、畜禽粪便等污染,改造房、水、路等设施,提升绿化、亮化、生态化等水平。从2014年开始,实施“百千万宜居乡村创建工程”,到2017年,全省创建100个“宜居示范乡”、1000个“宜居示范村”(美丽乡村)、10000个“宜居达标村”,通过典型示范,带动宜居乡村建设。到2020年,建成一批“环境整洁、设施完善、生态优良、传承历史、富庶文明”的宜居乡村。

三、主要任务

(一)治理乡村环境

1开展垃圾治理。建立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运行体系,完善垃圾收集转运和集中处理设施布局,逐步推行垃圾分类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垃圾日产日清不积存。

2开展污水治理。因地制宜开展污水治理,原则上城镇化程度较高的乡镇政府所在地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收集管网并有效运行。村庄主要建设种植净水植物的氧化塘,配套分户小型污水处理设备。开展河道综合治理,改善农村河道水环境。

3开展畜禽粪便治理。规模化养殖场(小区)都要建设畜禽粪便污水综合治理与利用设施。加强分散家庭养殖户畜禽粪便贮存设施建设,推进畜禽粪便还田利用。

4开展秸秆治理。引导农民开展秸秆还田、青贮,鼓励秸秆能源化利用。村内柴草堆垛进院,规整垛放,不占道路。

(二)改造乡村设施 1实施农房改造。有条件的乡镇开展棚户区改造,建设宜居小区。开展农村危房改造,消灭D级危房。开展农房抗震和节能改造。

2实施道路改造。乡镇政府所在地要完善道路网,道路全部实现硬化,排水、路灯等附属设施基本完备。实施村庄道路硬化,主要街路全部硬化并有边沟。

3实施饮水改造。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完善供水设施,全面解决饮水安全问题。

4实施厕所改造。开展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逐步推行厕所水冲化,鼓励有条件的农户厕所进户。

(三)提升乡村发展水平1 抓好村庄亮化。村庄主要道路、街口和广场实现亮化。

2抓好乡村绿化。提高绿化覆盖率,乡镇建设优美绿化景观带、公园或水系。村庄路边屋旁有树木。

3抓好乡村美化。乡镇建设景观街路和景观节点,开展建筑立面改造。村庄要进行农房、院落等风貌整治,鼓励农房平改坡。

4抓好生态优化。保护山水植被等自然景观,提升村落和田园景观,创造碧水蓝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生态环境。

5抓好服务优化。强化、完善农村社区公用设施和乡村商业、教育、医疗等服务功能,加强银行网点、综合超市、餐饮住宿等社会服务设施建设。

6抓好管理优化。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强化村民自治管理,制定“村规民约”。

7抓好特色打造。利用地域优势资源,挖掘历史文化传统,打造具有历史文化、风景旅游、休闲度假、农业观光、温泉疗养、沟域经济等特点的特色乡村。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省、市、县分别成立宜居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住房城乡建设部门。乡镇要明确责任部门,村庄要有专人负责。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把宜居乡村建设作为当前重要任务,精心组织,确保宜居乡村建设工作扎实推进。

(二)强化队伍建设。建立乡村保洁长效机制,设立保洁员队伍,原则上农村执行每400人左右1名保洁员的配备标准。要建立保洁队伍组织体系,原则上采取市场化运作机制,各县设立专门保洁公司,乡镇设分公司,做到聘用、考核、责任制度化。各地要积极组织护林员、水管员等行业人员参与宜居乡村建设。

(三)统筹规划实施。完善县域居民点布局规划,明确不同区位、不同类型乡村人居环境改善的重点和时序,集中资金和力量发展重点乡村。组织编制宜居示范乡村建设规划,规划要符合农村实际,不搞大拆大建,满足农民要求,体现

乡村特色;要把房屋、街路、设施、景观等整治和改造内容落实到具体项目,做出必要的工程设计和建设时序安排,建立项目库。要制定宜居乡村建设标准。

(四)落实经费保障。将保洁员工资及运行维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由省市县三级财政分担。经费原则上执行农村居民每人30元标准,其中省以上财政承担40%,市财政承担30%,县财政承担30%。运行维护资金由县级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统筹管理。逐步建立乡村污水处理设施运行及人员经费保障机制,列入市县财政预算。整合各类涉农专项资金,加大投入力度。积极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宜居乡村建设。

(五)健全工作机制。建立督察考核通报制度,制定工作考评办法,加强日常统计和调度督察,评选先进市县,考核结果向全省通报。建立省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对口联系制度,加强省对各市宜居乡村建设工作全过程指导。抓好省级示范,组织专门队伍开展规划编制,建立投入、工程建设和长效管护机制。全面深入开展宣传,设立专报快报,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附件:辽宁省宜居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辽宁省人民政府 2014年6月9日

第五篇: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全省绿色通道建设的实施意见

【发布单位】80602

【发布文号】辽政发[2001]39号 【发布日期】2001-09-09 【生效日期】2001-09-0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全省绿色通道建设的实施意见

(辽政发〔2001〕39号)

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国绿色通道建设的通知》(国发〔2000〕31号)精神,高起点、高标准地建设全省绿色通道工程,根据辽宁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结合全省绿色通道建设的实际情况,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一、绿色通道建设的必要性

全省绿色通道工程是在全省主要干线公路、铁路、河流沿线两侧植树造林,建设绿化带。全省现有公路总里程4.5万公里,铁路总里程3354.9公里,河流总里程1.5万公里。近年来,全省绿色通道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发展还很不平衡,绿化的空间和潜力很大,绿化规模和水平亟待提高。

全省绿色通道建设工程是国土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江泽民总书记关于建设秀美山川的重大举措,也是我省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工程之一。建设全省绿色通道对构建我省国土绿化新格局,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国土绿化水平,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实施绿色通道工程,不仅能够保护公路、铁路、河渠、堤坝,改善沿线生态环境,推进全省城乡绿化美化向纵深发展,而且能够促进沿线地区的农业结构调整,改善和优化沿线地区社会经济环境,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全省绿色通道工程建成后,将与农田林网、治沙林带、城镇村庄绿化连成一体,构成全省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二、全省绿色通道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全省绿色通道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五大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及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战略部署为指针,以实现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两侧和江河两岸全部绿化为目标,以改善沿线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为目的,充分调动全民、全社会的积极性,大力开展绿色通道建设,构建成国土绿化新格局。为建设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高效益的林业产业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全省绿色通道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适地树种的原则。绿色通道建设要与农业、林业、铁路、交通、水利等部门的建设规划以及城乡建设总体规划相结合,与防沙治沙工程相结合,与城镇村庄绿化相结合,与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相结合,与发展农田防护林、速生丰产林、经济林等绿色产业相结合。

(二)坚持以质量求发展的原则。全省绿色通道建设要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速度发展,高效能管理,实行多树种、多林种合理配置,体现树种和景观的丰富多样性,突出区域特点和优势,达到多功能、高效益的目的。

(三)推行新的造林营林机制。要把绿色通道工程作为一项产业,让农民成为经营的主体。绿化用地不改变土地使用性质和土地承包关系,实行谁植树谁经营,使农民在绿色通道建设和管理中受益。

三、三、“十五”期间至2010年全省绿色通道建设的任务和奋斗目标

“十五”期间,已通车的高速公路两侧要在2001年年底前实现绿化,在建的高速公路两侧要在2003年年底前实现绿化。现有的铁路两侧要实现90%里程绿化,所有的火车站绿化要实现园林化。国道、省道、县乡公路两侧要实现90%里程的绿化。江河两岸要有90%的里程实现绿化。山丘区道路沿线第一面山坡(除裸岩外)及山坡以内的村屯要全部实行绿化。县城以上的城乡结合部和道路出口要100%达到绿化标准,适当营造宽厚绿化带。

到2010年,力争全省所有可绿化的公路、铁路、河渠、堤坝两侧全面实现绿化。基本形成带、网、片、点结合,层次多样,结构合理,功能完备的绿色长廊,使绿色通道与生态环境、城乡绿化美化融为一体。

四、四、全省绿色通道建设规划和建设标准

省绿化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制定全省绿色通道建设工程总体规划。各级政府要组织协调,统筹编制本地区的绿色通道建设工程规划,并纳入本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和基本建设计划中。省政府有关厅委要积极配合,主动协商,将绿色通道建设纳入本部门总体建设规划之中。各市、县(市)按规定要求确定各地的重点工程,要以高速公路、秦沈客运专线、城乡结合部等为重点进行建设布局,重点突破。各级政府、省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和省政府有关厅委按职责分工负责本地区、本部门绿色通道建设工程的组织实施。

绿色通道建设规划主要包括铁路、公路(国、省、县、乡道)和在建(新建)高速公路、江河、堤坝两侧的绿化带及沿线两侧可视范围内的农田林网、山丘岗地、县城以上的城乡结合部、道路出口、村屯等的绿化。

高速公路绿化带每侧宽度不得低于10米,有条件的地区可加宽到10米以上。国道、省道两侧已绿化的,每侧宽度要达到5至10米;新建、改建、扩建和未绿化(包括伐后新植)道路,每侧绿化宽度要按10米规划施工,有条件的可加宽到10米以上。县、乡公路绿化,宽度每侧应按5米规划施工。

大江大河绿化带宽度每侧要达到30米以上;中型河流每侧宽度要达到10米以上;小型河流每侧宽度要达到5米以上。

铁路沿线的绿化带宽度,应根据路界用地宽度确定。在建的秦沈客运专线两侧绿化要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山丘区道路沿线第一面山坡林业用地绿化率要达到95%。25度以下坡耕地可营造高效经济林、速生丰产林或其他林种;25度以上坡耕地必须实行封山育林、退耕还林。

五、五、多渠道筹集绿色通道建设资金

各级政府要把绿色通道建设作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工程,纳入基本建设计划,增加资金投入。绿色通道的造林绿化资金实行分级分部门负责制。铁路两侧的绿化由铁路部门负责;高速公路和国道、省道的绿化由国家、省交通部门和地方政府共同负责。县、乡道路的绿化由所在地方政府负责。省管7条大江大河两侧的绿化由省政府负责;其他大河和中型河流 两则的绿化由河流或河段所在市政府负责;小型河流两侧的绿化由河流或河段所在县(市、区)政府负责。

凡新建、改建、扩建的道路、河渠、堤坝,都要把绿化纳入工程规划,列入工程概算并与所建工程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

公路两侧农田林网、村屯绿化和山丘区第一面坡的绿化要纳入本地造林规划,由县林业主管部门负责。

六、六、有关政策和措施

绿色通道用地实行“树随地走、谁种谁有”政策,不改变土地承包期和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绿色通道建设用地涉及的耕地,可以视为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用地,不作为耕地减少进行考核。确需占用基本农田的,在保证本地区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的情况下,由各市政府负责调划,并将结果进行变更登记。如各市现有耕地有限,实在调划不了的,按实际情况上报国务院批准。人多地少的地方可按标准低线绿化,以求节约耕地。土地属于农村集体的,其绿化用地以地方政府为主进行解决;土地使用权属于有关部门的,其绿化用地由有关部门负责解决。各级政府要在保证农民利益的前提下,通过土地调整、占地补偿、反租倒包、延长土地承包期,减免农业税收,核减定购粮任务等措施,有效地解决农村绿化用地问题。

铁路部门要与地方配合,搞好铁路两侧的绿化工作。可采取与地方联合建设的办法,铁路两侧绿化占用铁路部门土地的由铁路部门提供土地,提供苗木,由地方组织当地农民进行栽植,收益和当地农民共同分享。要让利于农民,充分调动农民群众造林和护林的积极性。

绿色通道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苗木供应、工程实施等都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通过竞价承包,出让绿化路路段经营、管护受益权,多渠道筹措绿色通道建设资金,鼓励国内外投资者投资绿色通道建设。投资者一次性买断经营权的,其经营权50年不变。

及时发放林权证,许可更新采伐。对在绿色通道工程建设中栽植的树木,符合发证条件的,各级政府要及时发放林权证;速生丰产林、防护林的采伐更新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报批。严格工程管理,确保建设质量。绿色通道工程建设由各级政府负责组织实施。省、市、县(市、区)、乡(镇)、村要层层签订责任状,明确有关责任人。制定统一的管理制度和技术标准,严格按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

建立严格的管护责任制,实行包栽植、包管护、包成活、包成林。要做到管护制度健全,奖惩措施到位。要严格执法,强化法律监督,依法打击各种毁林毁绿等违法犯罪行为,巩固绿化成果。

七、七、加强对全省绿色通道建设的组织领导

绿色通道工程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工程,战线长、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省政府决定成立省绿色通道工程建设指挥部,由主管副省长担任总指挥,省林业厅、省交通厅、省水利厅、省计委、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建设厅、省农业厅、沈阳铁路局等有关单位的负责同志为成员。指挥部负责对绿色通道工程建设的统一领导指挥、规划部署、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和评比表彰等项工作。指挥部办公室设在林业厅。各有关市、县(市、区)也要组织相应的力量抓好绿色通道建设工作。省政府有关厅委要加大绿色通道两侧的环境整治力度,抓紧制定道路、河道绿化管理法规,做到有法可依,从严管理。

辽宁省人民政府

2001年9月9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继续深入开展全省政府系统软环境建设的意见(%BE(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继续深入开展全省政府系统软环境建设的意见(%BE(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开展软环境建设心得体会

    切实转变思想作风 认真履行工作职责 开展软环境建设心得体会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 , 全面加强机关效能建设 , 进一步优化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 , 构建现代化绿......

    关于在全市开展软环境建设[精选合集]

    连委办发„2011‟21号 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 印发《关于在全市开展软环境建设“三治三提升”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县区委、人民政府,市委各部委,市各委办局,市各县属单位,......

    关于学习开展软环境建设

    关于学习开展软环境建设“三治三提升”的心得体会通过这次“三治三提升”大讨论活动学习,使我的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得到熏陶、认识得到升华、觉悟得到了实质性提高,触动很大,......

    广播电视系统软环境建设心得体会

    广播电视系统软环境建设心得体会 广播电视系统软环境建设心得体会 广播电视系统软环境建设心得体会 本人从事广播电视新闻宣传领导工作。围绕“人人都是软环境”这一主题,结......

    广播电视系统软环境建设心得体会(本站推荐)

    本人从事广播电视新闻宣传领导工作。围绕“人人都是软环境”这一主题,结合工作实际,谈几点体会。一、做好本职。作为新闻宣传工作者,做好本职工作,首先要坚持正确的导向,弘扬主弦......

    关于加强城市软环境建设的几点意见

    关于加强城市软环境建设的几点意见近年来,市政府对城市环境建设十分重视,投入了大量的财力,街道、路灯、小区、绿地等硬环境的建设标准都很高,一个美丽、漂亮、颇具现代化大都市......

    关于加强投资软环境建设的意见

    为切实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创造宽松良好的投资环境,促进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现就我区加强软环境建设提出如下意见。一、建立五项工作制度1、实行不定期集中办公制度。由xxxx......

    2005年全市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意见

    2005年全市经济发展 软环境建设工作意见 (征求意见稿)2005年全市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