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消防特勤队伍建设的分析与思考

时间:2019-05-14 08:12: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兰州消防特勤队伍建设的分析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兰州消防特勤队伍建设的分析与思考》。

第一篇:兰州消防特勤队伍建设的分析与思考

兰州消防特勤队伍建设的分析与思考

兰州特勤大队自2001年组建以来,在各级领导和部门的关心支持下,队伍由弱到强,特种装备不断更新换代,队伍建设取得长足发展,在“4.14”玉树地震抢险救援、“8.8”舟曲泥石流抢险救援、“1.7”兰石化火灾扑救、“9.7”有机物泄漏处臵、“9.14”青白石山体滑坡抢险救援、“9.16”硫酸槽车倾翻泄漏处臵等各类灾害事故处臵中发挥了突出作用。2012年特勤二中队、搜救犬中队将相继投入执勤,标志着兰州消防特勤队伍建设迈上新台阶。但面对各类灾害事故随时可能发生的严峻形势,如何使这支队伍依靠自身现有装备,运用多种作战手段,具备更加高效的作战效能,更加有效地处臵各种灾害事故,已成为特勤指战员所面对的新课题。

一、兰州消防特勤队伍建设现状

(一)大队机关对中队的统领作用不强,管理职能发挥不够

特勤大队机关是带领特勤中队官兵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直接领导机构,目前所属中队的日常执勤备战、业务训练、部队管理、财务经费等各项工作都由支队各部门直接下达,致使大队机关对中队的业务指导、人员管理等方面安排部署不足,统领作用不强,管理职能未能有效发挥。

(二)特勤队伍编配不足,队员知识水平偏低,缺乏有

针对性的技术培训,专业技术不够娴熟,综合素质较差

抢险救援是一项集勇敢、知识、智慧于一体复杂活动,是特勤人员思想品质、知识水平、专业技能和身体素质等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特勤大队按照新《编制表》应有干部21人,实有干部14人,大队机关缺编5人,中队缺编2人,大队机关精通特勤业务、长期从事灭火救援的干部较少,指导中队业务的能力偏弱;特勤中队由于缺少经验丰富的特勤指挥员,特种车辆器材的操作使用、维修保养人才流失严重,高级专业技师、装备技师配备不足,人员来源渠道少等原因,使得特勤队员综合能力有所下将,部分队员对科技含量较高的特勤专业知识学习和掌握方面存在局限,导致对灾害事故的分析、判断和处臵能力不足。

(三)特勤中队的训练和考核方式缺乏针对性

近年来,特勤中队与普通中队同样训练、同样考核、同样评比,特勤训练体系不规范、不完善,训练项目和内容的针对性不强,体现不出来一个“特”字,训练方向的偏移导致了特勤“不特”,影响了战斗力的提高。

(四)训练场地规模简单,功能单一

兰州消防支队特勤大队占地15亩,现建有训练塔、建筑坍塌模拟场、深井救援塔、体能心理综合训练塔等训练设施,但与实际需求还有差距,主要存在训练设施功能单

一、标准低、规模简单等问题,且缺乏相应的配套设施,未设臵模拟地震、地下建筑火灾、石油化工火灾、交通事故等灾害

事故的模拟训练设施,设施规划无序,无法实现基地化、模拟化训练。

(五)特勤器材装备的专项训练不足

特勤车辆、器材装备价格昂贵,制造精密,指战员不敢用于日常训练,一般情况下,只停留在低层次反复练的层面上。受场地、器材装备和训练设施的制约,在训练方面也只处于边训练边摸索阶段,某些装备因无仿真训练环境,在训练中损耗率相当高,导致装备灵敏度降低,技术性能下降,部件磨损变形。再加上一些高精尖器材装备由于售后服务跟不上,维修技术落后,保养管理不到位,很容易造成带病执勤,甚至只能束之高阁,不敢轻易使用。由此而导致在实战中因使用者对器材装备不熟悉,无法发挥其功效,从而影响处臵行动的开展实施。

(六)特勤大队经费保障不足,制约大队工作的深入开展

特勤大队虽属于管理三个中队的正团级单位,但与其他大队不同的是,特勤大队没有区财政和市政府的直接经费保障,也缺少共建单位的扶持赞助,业务经费来源于兰州支队每年划拨的包干经费,由于包干经费有点,甚至严重不足,导致大队建设的许多工作设想都由于业务经费的不足而无法实现,严重制约了大队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兰州消防特勤队伍建设的发展思路

特勤大队作为重大灾害事故处臵的尖刀部队,针对兰州

市灾害事故特点和器材装备的配备情况,特勤大队发展方向定位于化学灾害事故处臵的专业队、高层和地下建筑火灾扑救的攻坚队、地震灾害事故救援的突击队,代表着兰州消防部队的形象,每年迎接上级单位检查考核、政府部门慰问视察、兄弟单位观摩学习等活动几十次。要想努力建设成为支队的窗口示范单位,打造成全省消防的“王牌”部队,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就要花大力气改造软硬件设施,用先进的装备提升战斗力,配强将,选精兵,实现正规有序的管理,规范执勤训练秩序,提高特勤官兵待遇,创造栓心留人的环境。

(一)提高认识,加大投入,提高特勤装备建设发展速度

我们要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立足当前所面对的实际情况,做好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准备,着力把特勤队伍建设成为承担各类应急救援任务的“尖刀”和“拳头”队伍。要充分认识到特勤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积极争取地方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进一步加大特勤队伍经费投入和装备建设。要针对特勤大队目前装备建设速度落后、器材更新换代缓慢的问题,将特勤装备建设的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长效经费保障机制,提高特勤装备建设的发展速度。

(二)加强大队机关自身建设,更好的履行管理职能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特勤大队机关自身建设情况影响着特勤队伍的整体发展。建立大队领导联系点制

度,机关干部按照政工、警训、财务装备进一步明确职责,加强学习、不断精通本职业务,理顺上下关系,有效开展对中队的指导检查,促进中队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三)强化大队的正规化管理和业务建设

规范有序的部队管理是促进特勤业务建设的有力保障。要按照部队精细化管理要求,明确管理层次,发挥监管效能,防止多头指挥,越级指挥。注重加强官兵养成教育,严格落实各项制度,抵制不良风气和麻痹松懈思想的侵入,尤其是干部要以身作则,长期抓、抓经常。要在日常工作中加强业务理论学习和战法研究,强化车辆器材的熟悉应用,做到性能参数“一口清,问不倒”,规范装备操法和各类灾害事故作战编程,使之更贴近实战,更具有操作性。同时,兰州特勤大队是全省唯一的一支重型搜救队,要增强战备意识,提高装备的远程投送和携行运行能力,确保人员长期稳定和集中在位,人员培训、休假等不在位情况下及时调整补充,随时做好跨区域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做到反应灵活,第一时间集结队伍,迅速出动。

(四)加强训练基地和模拟训练设施建设

近几年来,支队虽购臵装备了一批科技含量高、新型、大型的特种车辆和器材装备,但由于缺乏必要的训练场地,造成特勤队伍的训练不能满足事故处臵的需要。努力解决模拟训练设施、场地是今后特勤队伍训练的关键,本人认为,现代化的模拟训练设施是为战术训练提供贴近实战的前提

条件,它具有安全可靠、情况逼真、节省训练时间、接近实战等优点,应着力解决好特勤队伍进行模拟训练的专业场地,如:地下训练室、多功能训练塔、烟气训练室、液化气储罐和化工生产模拟装臵,在此基础上,我们也可以利用废弃的小型油罐改装冲压水罐,进行堵漏训练,利用集装箱建立烟气训练室,利用改造废弃的汽车、锅炉、管道等,制作移动训练台,进行高温、有毒、浓烟等条件下的特勤业务训练。

(五)优中选优,不断充实特勤队伍

特勤队伍的建设关键是在人才队伍的建设。一是在特勤指挥员的选配上,要坚持消防部队内部、地方院校相关专业和部队院校专门培养相结合,使消防特勤干部既具有基层工作经验,又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战经验,从而整体上提高特勤指挥员的指挥水平。二是在特勤队员的选配上,要结合特勤队实际,制定特勤队员选拔标准。在选用对象上应以业务技能好、实战丰富的士官为主,义务兵应在新兵集训结束后,再经过普通中队半年消防基础训练,经综合考核成绩优秀的队员中挑选,特勤队要定期对队员进行综合能力测试,对不达标的及时作出调整。三是大力吸收或聘用地方学历高、有专业技术的人员,经培训后补充进入特勤士官队伍中,以提高部队整体文化层次和处臵特殊灾害事故的专业技术能力。

(六)要注重开展贴近实战和抢险救援需要的技、战术

训练和实战演练

要立足于部队现有装备,根据兰州市灾害事故特点和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训练方案,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加以实施,实现人与装备的最佳组合,全面提高特勤队伍的训练质量。训练不仅要围绕装备的常规操作训练,还要突出应急情况下特种操作训练,摆脱技术训练只强调具体器材装备的运用,战术训练只强调战术原则和作战方法的片面性,要强调二者的协调统一,把技、战术训练应用到实战演练中,同时也要通过演练来促进技、战术训练。同时,要加强开展没有作战预案情况下的想定作业训练,使技、战术训练融入灭火救援实战。特勤业务训练要坚持从难从严、科学客观、遁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又要提倡以老带新、能者为师、互帮互学的科学训练方法,力争取得最大的训练效果,以做到处臵一般灾害事故有把握,处臵特殊灾害事故有准备。

(七)积极营造栓心留人的警营环境

积极采取措施,创造条件,关心和解决特勤指战员的实际困难,提高特勤官兵的待遇,充分调动特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确保特勤骨干队伍的稳定。一是建立奖励机制,提高特勤人员的政治、物质待遇。积极向政府申请增加特勤人员特殊岗位津贴,提高特勤人员的福利待遇。对工作敬业、政绩突出、表现较好的特勤干部要提前晋职,并大胆提拔任用,增加特勤队在入党、考学、评选优秀士兵、立功、士官选取等方面的比例和特勤人员同等条件下优先权。二是从制度上

解决特勤人员的后顾之忧。如为特勤人员购买人身保险和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定期为特勤人员进行体检,对特勤人员积极开展两用人材培训,保证每个特勤人员在退役后都有一技之长或掌握一项实用技术。

新的历史时期,人民赋予消防特勤队伍新的使命,兰州支队特勤大队将努力建设成一支“队伍精干、装备精良、管理规范、能打硬仗”的队伍,为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消防航空救援队伍建设可行性分析与思考

消防航空救援队伍建设可行性分析与思考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和灾害事故频发对消防救援救助要求不断提高,消防航空救援作为一全新型的、高科技含量、高效率的社会救援方式日益受到各级政府和公安消防部门的重视。2003年9月,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正式批准各地公安机关对警用直升机的使用。2004年8月,公安部消防局编制了《公安消防部队航空救援队伍“十一五”建设发展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标志着公安消防航空救援队伍建设已拉开序幕。

一、消防航空救援装备与航空救援工作

消防航空队(站)主要以消防飞机、直升机作为灭火救援装备为基础,通过空中实施灭火救援行动。主要分为消防飞机和消防直升机两种,消防直升机又根据任务不同担负着灭火或救援任务。

消防直升机主要来源是军用直升机改装或直接采购民用直升机,通过加装必要的消防救援装备或配备(如脉冲水枪、水炮等)、吊装灭火装备(如泡沫、干粉投放设备)等实施灭火救援行动。随着消防直升机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出现了轻型、通用型和重型、特种直升机等多种种类和型号,为消防队员科学实施灭火救援行动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平台。在经济发达国家,直升机在消防救援中使用已较为普遍,成为消防救援主力装备之一。目前美国、俄罗斯、日本及欧洲各国消防部门均装备了大量消防直升机。以韩国为例,现共有13支航空队(包括中央119救助队的航空队),以法国海豚式飞机为主导机型,装备了32架直升机,形成了强大的空中紧急救助安全网络。该国京畿道消防航空队就装备了3架直升机,(自法、俄、美国家进口),该队共26人,其中队长1人,干部5人,队员20人,分两组轮流值班,主要任务是负责京畿道和全国各地灾害的紧急救援。京畿道包括首都汉城,因而该队救援任务很重,每年出动约400架次,是最为繁忙的消防航空队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海军和陆军航空兵部队装备了多种型号军用直升机,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98抗洪等重大灾害事故救援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但军队实施民间救助也有影响战备值勤、救援装备不足和缺乏专业训练等困难。20世纪90年代以来,公安部消防局和部分城市的消防部队根据灭火救援工作的需要,对直升机在消防领域的应用问题作了有益探索。辽宁大连、上海、山东青岛等城市以不同方式先后拥有了消防直升机,开展了相应的训练和救援工作,并积累了使用经验和相关资料。

青岛市公安消防支队在开展消防航空救援工作方面走在全国前列。该支队于本世纪初成立了航空消防站。消防支队与青岛航空公司签定协议,航空消防站以资源共享的方式有偿使用航空公司的3架米8和1架ZC—135直升机,按使用时间付费,由青岛市人民政府承担费用。2002年5月,青岛市航空消防站利用消防直升机在海上紧急搜救,成功救出1名被海浪冲到离岸数公里的深海区的游客。2003年,消防航空站参加了多次海上搜救行动,均及时找到并救回遇难人员。

消防航空救援必须充分发挥消防直升机反应快、载力大、航程远、使用灵活、不受复杂地形阻碍等特点优势,才能取得较高的综合社会效益。由此,消防航空救援主要可能担负如下任务:(1)火灾和其他灾害事故发生时,担负空中侦察、指挥、通信联络任务;

(2)从高层、多层建筑楼顶救援遇险、受伤人员,或运送消防救援人员快速到达山谷、丛林、湿地、沟壑等复杂地形事故现场救援遇险、受伤人员;(3)城市复杂火场或发生森林火灾时,通过吊装灭火装备喷洒灭火剂灭火;(4)紧急情况下运送急需、紧缺的消防器材和灭火、除毒药剂;(5)交通拥堵时在城市内快速运送救援人员到事故现场或运送伤员到医院;(6)水上搜救落水遇险人员;(6)(7)通过加装防化密封装置,深入有毒有害气体、液体泄漏地域,喷洒药剂清除污染;(8)相邻城市间实施跨区域消防紧急增援。

二、开展消防航空救援工作可行性分析

建设和发展公安消防部队航空救援队伍,是践行“三个代表”和 “二十公”精神,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最高宗旨的时代需要,是消防部队建设科技化、专业化、现代化的现实需要。根据《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间紧急互助协定(稿)》有关条款的内容要求,我国目前正大力加强消防部队参加跨区域作战能力建设和国际救援的准备,为及时与国际接轨,提高救援效率,届时消防队员在进行国际救援时使用直升机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按照《消防法》的规定和根据各地人民政府、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公安消防部队近年来灾害事故的抢险救援工作任务和工作量急剧增加,服务范围不断拓宽,成绩显著,但

1在如何更快、更高效地完成救援使命给消防官兵带来新的难题。作为新型消防救援平台,消防直升机纳入消防装备序列已是现实需要。

1、国家及地方经济快速发展为消防航空救援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后盾。近年来,各级人民政府普遍加强了对消防工作的领导,公共事业投入资金不断增加,公安消防部队的业务经费总体上呈持续增长的态势,为公安消防部队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经费和物资保障。消防航空救援在部分省市已经取得的实践经验,社会综合效益明显,对于各大城市消防航空救援队伍的建设具有重要借鉴作用。大型消防装备由中央补助、地方政府投资建设,是各国的普遍做法,事实证明在我国也是可行的。

2、消防科技发展为消防航空救援实战化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支持。消防直升机的装备,为快速高效实施救援提供了更为先进的工作平台。由于消防直升机空间小、载力有限,因此必须加大科研力度,使特种救援器材装备向小型化、电子化发展,同时根据执行救援任务不同将各种救援装备形成不同的模块组合,发挥装备最佳效益。消防直升机还可以通过吸收航空新技术,例如加装GPS全球定位系统,完成“装备上机”、“装备运用”和“装机结合”等关键性几步,使消防航空救援走向实战,使直升机和消防装备结合更为紧密,综合优势不断提升,快速实施救援行动。

3、建设发展公安消防部队航空救援队伍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消防部队正规化、现代化、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地质考察、旅游经济篷勃发展,人类踪迹向高山、原野、深海延伸,而这些复杂地域、复杂气象和生存条件使游人、考察者濒遇险境,人员受困、迷途、掉崖、中毒、被咬、海浪冲走等危险事故时有发生。普通消防队员由于生理、心理素质有限,受困于复杂地形、地物,导致救援无法实施或难以实施,不仅容易贻误战机,还容易给救援人员带来生命危险。另外,随着城市化、都市化步骤加快,交通相对堵塞,对以消防车为主要交通工具的公安消防部队的灭火与抢险救援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全力满足社会对消防安全和救援工作不断增长的需求,是公安消防部队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也对公安消防部队的救援方法、手段和装备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借鉴国内外消防直升机运用经验,并结合目前消防工作实际,直辖市、省会市(自治区首府市)、副省级市等经济较发达、人口较密集的大城市,经济发展较快的沿江河湖海的城市,地形复杂和灾害频发地区,有名山大川等著名旅游景点的地区,城市间交通不发达和城市道路拥堵的地区,均需要装备灭火、救人、远距离快速运送伤员和消防特勤器材的专用直升机。

三、关于消防航空救援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1、总体规划。根据国务院批转公安部《关于“十五”期间消防工作发展的指导意见》、公安消防部队“161”工程、《公安消防部队航空救援队伍“十一五”建设发展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公安消防部队将以消防特勤队伍网络化建设为重点,在近年内将灭火救援装备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到2010年,全国重要城市(以直辖市、省会市、自治区首府市、副省级市为主)的消防特勤队将具有较强的跨区域应急救援能力,其中7个消防救援中心城市和青岛市将具有利用航空手段进行远距离快速救援的能力。

2、配置规划。直升机配置要结合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实力和现实需求综合考虑。但从全局出发,部局提出在全国7个消防救援中心城市应于2010年前第一批次配置消防直升机。考虑到2008年奥运会、2010年世博会等重大任务,北京市配置3架、上海市配置3架、广州市配置2架,重庆、沈阳、武汉、乌鲁木齐等4个消防救援中心城市各配置1架消防直升机,共配置12架消防直升机。从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和大城市建设需求看,这一目标应该是科学合理的。鉴于民间直升机业务发展迅速,可以积极扩大航空救援规模,采取购置、租赁、资源有偿共享、联合使用等方式发展消防航空救援预备队,列入消防航空装备实力,并对预备队定期进行救援训练和综合演练,使其关键时候发挥最大效益。根据消防航空救援队发展规模、直升机的属性和使用性质,以及实际需要,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

3、指挥体制。消防航空救援站隶属于所在城市公安消支队(直辖市总队),直接接受消防指挥中心的调度指挥,同时接受当地公安警用航空部门、军队航管部门的业务指导和航空监管。在执行大规模灾害事故的救援时,接受现场总指挥部的指挥。应市政府、公安

局要求参加消防救援以外任务时,支队或航空救援站派出联络组,负责任务方案的的拟制及后勤、技术保障。现场最高领导通过联络组实施间接指挥。

4、综合保障。直升机飞行涉及许多新问题,需要解决好各方面的保障:①空中管制指挥。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公安部与航管等部门联合制定法规,建立健全有关的规章制度,根据实际需要,逐步规范警用航空飞行条件,明确军队、公安和消防有关部门的职责权限,为快速救援创造良好的飞行环境,以保障警用航空的正常运行和发展。②后勤保障。制定可操作性的地勤保障、导航保障、通信保障、场地保障、燃料供给、维修保障等专业保障标准,确保航空救援出得动、联得上、打得赢。③组织制度保障。明确任务范围、各级部门管理职责权限、飞行空域限制与授权,飞行员的来源、属性与管理,专业人员培训、日常执勤及空中救援训练等具体事宜。消防航空站驻扎在大城市,且直升机与民间通用直升机相同,可充分发挥优势,借助地方航空,特别是直升机服务部门提供后勤、技术保障。④人员保障。直升机飞行员及维修机师的来源、培养、管理。人员目前可考虑有三种来源:(1)各军种航空部门(直升机)退役或调出人员;(2)消防部队选拔优秀人才培养;(3)地方通用航空公司飞行员征招入伍。初期可考虑由军队调入,以后考虑消防部队委托航空院校培养。

随着消防航空救援站即将列入消防部队编制序列,一系列新型消防救援特种器材研制列装,海上、水上消防救援站也必将获得充足发展。届时消防将成为陆、海、空多种形式的全新的、多功能型队伍,能全方位、全天侯、高效率、多手段处置各种规模、类型的灾害事故,强大的高机动性、跨区域作战能力使全国或地区间形成救援网络,成为各级政府值得信赖、随时投入使用的一支维护社会稳定、快速实施抢险救援的拳头部队。

第三篇:秦港特勤队伍建设

浅谈秦港消防队伍建设

————董志武冯建国

消防队是一支专门同火灾作斗争的军事化、专业化队伍,确保社会、企业稳定和经济发展是消防队的神圣职责。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有了巨大的变化,新兴产业的出现导致不同类型的火灾和各种突发性事件也层出不穷,这样就导致消防队所担负的任务日趋多样化、社会化、复杂化,对消防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考验。一般的普通中队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如何才能使消防队的建设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相适应,不被社会淘汰,紧随时代步伐,如何加强消防队伍建设等问题就成了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消防队伍存在的问题及现状

1、资金投入少,特勤装备短缺。消防队是一支企业下属的公安消防队,业务经费来源于集团拨款。投入非常有限,消防队只能维护正常的业务运转,不能将有限的经费投入到消防特勤队伍的建设上来,经费不足是制约消防特勤队伍建设、发展的瓶颈问题。我港现建有的消防队,普遍只装备了一些简单的特勤器材和常规器材,不能适应港口日渐复杂、艰巨的灭火和抢险任务的需要。

2、人员少,训练手段少,人与装备有机结合不够。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特别是高层、地下、石油化工、大型输煤机械、集装箱桥吊等高危场所的不断增多,消防队现有的警力(共62人。一中队11人、二中队 18+6人、三中队6人、四中队12 人、五中队9人),远远不能适应灭火和抢险救援的需要,与其它港口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各种特勤装备、新形装备到位,尽快提高特勤队员的素质已成为当务之急。我港现有的消防队在训练手段上,由于受经费、训练场地、设施、装备、特别是模拟训练设施的限制,除开展一些简单的操作训练外,对于复杂艰巨的化工、有毒、有害、洞室、隧道、易燃易爆等特殊火灾和抢险救援专项训练的处置不能有效地开展,这样就不能有效地达到“练为战”的目的。人与装备不能达到更好的结合。

3、车辆装备不能发挥最大效率。我港现有的消防车11台,目前只有四台车辆投入战备执勤,高喷车、抢险救援照明车和另外五台消防车,都因人员问题不能投入战备执勤,使我港现有的消防灭火能力大打折扣,车辆装备不能发挥最大效率。

二、如何加强和改善队伍建设应注意以下五种素质的提高

1、带队干部素质

俗话说得好,“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消防队伍的干部要年轻化,特别是中队干部不仅要会带兵训练,自身还要有过硬的军事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这就要求消防队伍的干部们除了平时的日常工作外,还要对自己进行“充电”、“补脑”,要懂得处理在执勤备战和抢险救援中出现的突发事件,全面改进和完善队伍组织指挥体系。

2、政治素质

政治素质是关键,它直接关系到消防队伍执勤备战和作战能力的好坏,所以要在这方面使消防官兵们在政治上有所觉悟,在思想上有所认识。要培养他们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不怕苦不怕累的作风。在消防队员的选配上要下工夫,必须要求政治觉悟高、思想素质好的人选并随时掌握中队人员的各方面情况。

3、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是消防人员执行任务的基本保障。在消防队员执行任务时,必须具备参加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适应力、持续工作的耐久力、对外界干扰的抵御力。这就要求消防人员身体健壮,精力充沛。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在任何复杂和险恶的环境下完成灭火作战和抢险救援等任务。为此,消防队员在进行一般体能项目训练的基础上应设定一些利于整体素质提高且适应灭火及抢险救援业务的专项体能训练项目进行训练。总之,要掌握好训练的度,做到“科学施训,严格管理”,使其具有强健的体魄,为以后能顺利完成每一项艰巨而危险的任务打好坚实的基础。

4、心理生理素质

消防队员面对的大多是严重灾害事故或特殊火灾,尤其是港口船舶、化学毒气类灾害事故、高层、地下翻车机房火灾和电气、油类火灾等危害范围大,环境条件恶劣,致使灭火救援的任务异常艰巨,这就决定了队员必须具备适应恶劣环境、复杂条件下的心理生理承受能力。

(1)心理生理训练:高空训练(挂钩梯攀登楼层训练、楼层滑绳自救训练、徒手上楼训练、利用举高车升高转向训练等);浓烟高温训练(高温、烟热训练馆或密闭的空间内设置烟火条件下适应性训练);特定条件下训练(可定期组织消防队员到船舶、翻车机房等地查看);

(2)反应能力的训练:主要进行差别感受训练,如观摩辨别各种有毒气体和火灾烟雾的颜色,通过录像识别建筑物倒塌、火灾爆炸前的征兆等。

5、文化素质

目前许多特勤器材的操作比较复杂,要求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基础才能操作。现在虽然部队总体文化层次越来越高,但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还不够深入,我们就要从现在抓起,在平时的训练、工作外,还要开展“第二课堂”,让消防队员们懂得用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能够灵活自如地应付复杂多变的情况。

三、只有拓展消防队伍的职能,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目前,我国的消防法规定“公安消防队、专职消防队按照国家规定承担重大灾害事故和其他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应急救援工作”。在港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的同时,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也在不断增强,由于社会救援的模糊性,导致消防队抢险救灾的任务日益繁重。事实上,消防队不是抢险救援的全能队伍,不可能承担当今社会中所有的抢险救援任务。另一方面,作为公安机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消防队,在履行“有警必接,有求必应,有险必救,有难必帮”的承诺时,也在无形中将职责范围扩大。这些都说明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消防队由以灭火为主业逐渐向多职能化方向发展,港口消防队作为消防队的“尖刀”和“拳头”,也开始在处突任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消防法律体系的日益完善,也会在立法上将消防队的职能拓展细化,跟国际接轨。这将是消防队伍建设的发展方向。

总之,新形势下如何改进和加强港口消防队建设任重而道远,我们要本着“火怎么灭,兵就怎么练”的思想,用先进的理念对传统的训练方法进行改革,学习国内外的先进经验,扬长避短,使消防队伍训练方法和内容更科学、更合理、更贴近实战,切实提高消防队伍处置各种灾害和突发事件整体战斗能力。

2009-4-3

第四篇:加强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加强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的几点

思考

摘要: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人流物流的加大,非传统性安全问题和因素的增多,火灾等各类灾害事故呈现上升趋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消防工作将面临着两大基本矛盾,即:消防基础建设与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相对滞后的矛盾;全社会防控火灾综合能力与公共安全保障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建立多种形式的消防队伍已经刻不容缓。白景富副部长曾经指出:“以公安消防部队为骨干,建立多种形式的消防队伍,是由我国国情决定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消防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和谐社会 消防队伍建设 安全保障 经济发展 格局制度建设管理创新

一、我国现阶段的消防局势。

目前,我国城市化率已从改革开放初的18%上升到2005年的45%以上,城市面积、容量迅速扩大,但消防警力严重缺乏、消防队(站)建设滞后,城市建城区缺消防队(站)1381个,现有消防队(站)有70%未达到最低编配标准,仍有692个县(市、旗)未建公安消防队,导致每年有十几万起火灾不能在火灾初起阶段得到有效控制。近年来,我国农村乡镇的经济格局也发生明显变化,易燃易爆、石油化工等火灾危险性大的企业大量增加,农村乡

镇个体私营经济快速发展,农村发生火灾的几率明显提高,火灾已占到全国总数的60%以上。而全国3.7万多个乡镇中有3.5万个基本没有消防力量,村屯几乎还是空白,大量火灾得不到及时有效扑救,农村火灾死伤人数占全国的65%以上。近20年来,我国GDP增长了11.4倍,火灾次数增加了6.1倍,火灾损失增加了4.2倍,特别是,随着消防应急救援职能的拓展,公安消防部队接警出动由1983年的4.5万次上升到2005年的44万次,增长了近10倍,出动警力增长了近15倍,但20年来全国消防警力仅增长了0.56倍,消防力量严重不足已成为长期制约消防事业发展、影响公共消防安全水平提高的“瓶颈”性问题。

二、加强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加强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时代背景。当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公共安全,坚持科学发展观,落实以人为本,把维护广大群众的利益、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为多种形式消防队伍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国力明显增强,为多种形式消防队伍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广大人民群众维护自身安全的意识和公共安全保障的需求日益增强,为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强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要求,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

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消防工作社会化的必然选择和市场经济条件下专群结合的具体体现;加强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有利于促进全社会更加关注消防工作,有利于促进各方面加大对消防工作的投入,有利于促进全社会防控火灾能力的提高。

2.加强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推进消防工作社会化,是新的历史条件下,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消防工作方针的重要措施。目前,全国现役消防警力仅有11万多人,且主要分布在城市,至今尚有647个县(市)未设臵公安现役消防中队,消防警力严重不足。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的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时代转变为市场经济时代,经济形式、企业经营方式、职工成分等呈现多样化趋势,个体、私营、合资、合作、独资等企业大量涌现,消防监督管理范围越来越大,原有的消防监督管理模式与现有市场经济形式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尽管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公安部61号令)等法律法规,明确了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的职责,特别是对企事业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主体作出了更明确的规定。但是由于部分地区的消防安全基础十分薄弱,一些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得不到很好落实,市民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还不够强,导致火灾事故不断,特别是重特大恶性火灾时有发生,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消防安全保卫任务日益繁重。而现役消防部队的编制有限,补充困难,按照“现役为主、多种力量,多策并举、综合治理”的思路,坚持专群结合、防灭并举,因地制宜地大力发展地方、企业、民办、志愿、义务等多种形式的消防力量,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消防力量体系,筑牢预防和扑救火灾的坚固防线,构建一个由全社会人员共同参与的消防安全社会组织网络已十分必要。这也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解决目前消防力量不足,改善城乡消防站布局、增强全社会抗御火灾能力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161”工程的提出和“二十公”会议的召开,进一步促进了我国多种形式消防队伍的建设和发展。当前,具有中国特色的消防保卫力量体系正在逐步建立。根据《消防改革与发展纲要》的要求,按照“161”工程大力发展多种形式消防队伍的总体目标,今后一个时期发展多种形式消防队伍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解决消防力量不足,改善城乡消防站布局,增强全社会抗御火灾能力的需要,逐步形成以公安消防部队为主体,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并存的消防网络体系,是我国消防工作长远建设的一项重大措施。

三、树立创新意识,把握时代特征,推动多种形式消防队伍的新发展。

充分认识消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特点,用改革的思路、创新的理念,积极探索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发展的规律,不断推进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模式创新和方法创新,推动多种形式消防队伍的新发展。

1.从提高消防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和消防安全需要出发,结合现实国情,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从体制上入手,从机制上完善,从政策上保障,下大力气积极推动建立、规范和稳步发展多种形式的消防队伍,以适应保卫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需求。

2.公安消防部门要切实加大对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的业务指导力度,采取培训班、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加强执勤训练、灭火预案制定、熟悉演练以及灭火救援技、战术等方面的培训,通过组织开展业务竞赛、评比表彰等活动,增强队伍的活力,协同作战训练和演练,提高队伍的战斗能力,更好地发挥这支队伍在保卫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公安消防部门要强化职能,充分发挥监督指导作用。公安消防部门要经常深入基层单位,对各种形式消防队的工作加强检查指导,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加强对专业

和义务消防队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灭火技能。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及时掌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主动搞好服务。要积极指导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对单位、辖区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和消防宣传教育工作。消防工作社会化是我国消防工作建设和发展的总原则,要进一步贯彻“专群结合”的路线,把“人民消防为人民”切实贯彻到消防工作的各个方面,发动全社会的力量来关心支持消防工作,落实防火安全措施,发现、消除火灾隐患,切实提高服务单位和社会的能力。

4.强化组织管理,确保义务消防队伍的队伍稳定。消防队伍的建设,如果没有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其组织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就没有可靠的保证。政府可采用聘用制组建专职消防队,对编制、经费等方面做出政策性规定,划分企业专职消防队的灭火责任区,签订灭火协议。大中型企业和乡镇政府通过招聘组建专职消防队,经费统一由组建一方承担。治安与消防合一的联防组织,应通过收取联防费来解决消防经费,不足部分政府拨款、受益企业筹资和受益的各种经营点补贴等办法解决。

5.认真总结经验,在工作中找准队伍的发展方向,并积极提请政府出台相应法规,制订发展规划。同时还要树立典型,推广经验,以点带面,推动队伍持续健康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第五篇:职工队伍建设的情况分析与对策思考

职工队伍建设的情况分析与对策思考

摘 要:加强铁路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促进职工队伍素质提高,分析了铁路企业人才队伍的现状,并同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关键词:铁路企业 高技能人才 职工素质提高

铁路高技能人才是在生产、运输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的从业者中,具备精湛专业技能、关键环节发挥作用、能够解决生产操作难题的人员。铁路作为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一切先进的技术、装备、工艺都要靠一线职工来应用,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要靠一线职工来完成。随着铁路生产力的迅速提升,运输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尤其是高速重载铁路的快速发展,打造一支技艺高、素质强的技能人才队伍,事关企业兴衰和发展。贯彻《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加快、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促进职工队伍素质提高。决心更多更好地培养、使用高技能人才,并促进职工队伍素质的提高,是铁路企业各级组织的重大任务。

一、现状分析近年来,铁路企业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把技能人才的开发利用摆在企业发展的突出位置,在提高职工素质、加强技能培养上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技能人才从总量、素质、结构上都不能很好地适应铁路发展要求,运输生产一线高技能人才比例偏低的问题较为突出,主要工种缺少专业技术带头人,职工队伍的创新能力明显不足。分析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对高技能人才工作的认识亟待提高。铁路运输生产的需求特性决定了高技能人才是运输生产的主体力量,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传统观念、体制和机制的原因,部分单位从领导到职工对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高技能人才工作的认识存在片面性,对技能人才培养、评价工作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以致不少单位存在高技能人才匮乏、缺少技术工作带头人的问题,难以适应铁路现代化发展的要求。

2.高技能人才后备力量亟待充实。目前,铁路企业运输生产职工的新生力量主要来自复转军人,这部分青年职工有活力、有干劲,但是不足之处在于:虽然经过了一到两年的岗前学历教育和上岗培训,仍然存在文化素质不高、专业水平较低等问题。有些职工实际操作能力较强,但理论水平相对较低;不少单位没有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在实际工作中的“传、帮、带”作用,现有的高技能人才未能在师徒、班组等范围内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这就使得铁路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出现断层,没有形成新老接续、新老交替的良好循环。

3.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亟待完善。部分单位激励职工走技能成才、岗位成才之路的制度和措施不够完善,高技能人才培训、考核与使用、待遇相结合的激励机制落实不到位。在实际工作中,各系统各专业高技能人才的考评工作未能与工作实际需求紧密结合,有的专业取得技师资格的职工超过了单位的定员编制,而有的专业技师比例相对编制而言还缺不少;有技能和资格却不能获得相应待遇,或具备相应的技术和能力,却不能取得资格和认可;对已得到相应待遇人员的后续绩效考核制度不健全,这些缺项在很大程度上都制约了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影响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高技能人才考评制度亟待健全。考评工作主要采取理论考试和实作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考评手段单一,理论重于实践,现场考核和工作过程考核没有得到有效应用,未能做到真实客观地评价职工的技能水平;业绩考核未落到实处,不能及时为职工提供技能评价服务,职工的能力和才干得不到及时的体现,成长受到制约,影响了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此外,考评队伍建设滞后,考评人员的素质、能力和水平不能适应高技能人才考评工作的需要和发展。

二、对策思考

1.创新思想观念,切实增强职工队伍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紧迫感,促进职工队伍素质的普遍提高。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用好人才就是珍惜先进生产力,开发人才就是创造先进生产力,而甄别人才就是发现先进生产力。铁路改革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人才是铁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创造者,只有一流的人才,才能出一流的产品、一流的技术和一流的管理。先进的生产技术、装备、工艺,归根到底要靠一线职工队伍来应用,尤其要靠高技能人才队伍来应用、传播和创新。转变铁路发展方式,推进铁路科学发展,既是挑战,更是机遇,既需要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更需要懂技术、精业务的高技能人才。因此,要深刻认识人才在推进铁路科学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关键性作用,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好、开发好、管理好。要树立科学的大人才观,充分重视从事技术工作的工人,把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鼓励职工 在本职岗位上掌握一定技能、知识,具备一技之长,鼓励人人奋发进取、努力成才,营造谁有本事谁就是人才、谁的价值就能得到充分认可的生动局面。

2.创新培养机制,全面提升技能人才队伍的实践能力。要针对铁路多元化经营的快速发展和新技术、新设备的广泛应用,量质并举,创新机制,不断加大技能人才培训力度,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

(1)讲究方法,确保技能教育培训的质量。要完善职工培训考核办法,对主要岗位和关键工种培训的每一个环节提出制度性要求。要体现培训对象的全员性,按照覆盖全员、突出重点的原则,把培训任务落实到岗位、个人。要体现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围绕运输生产的关键环节,加大高速、重载、客车、施工、非正常情况行车等方面的培训力度。要体现培训组织的规范性,加强培训教材、题库的分类建设,抓好培训的各项管理。

(2)拓宽渠道,不断探索技能人才培养、建设的有效途径。积极实施名师带徒,充分发挥现有技师、高级技师等技能人才的作用,为培养对象制定个性化发展计划,因材施教,促进高技能人才的新老交替。开展技能展示、交流活动,组织各层次的安全生产运动会、职业技能竞赛和技术革新等活动,为各系统、各工种领域的技能人才提供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机会。推广应用多媒体教学、远程教育,实行送教到一线,提升技能培训的现代化水平。

(3)整合资源,积极构建技能人才教育培训新体系。充分利用社会和铁路两个教育资源,构建适应要求、规模适度、开放高效的职工教育培训新体系。加强职业技能培训,针对运输生产需要,及时组织岗前培训、适应性培训,利用订单培养方式有计划地补充铁路特有工种人员。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建立专业分工、教学手段现代化、演练设备配套化的骨干性培训基地,建设功能完善的示范性实作技能演练基地,建设各基层单位面向职工队伍的远程教育联网系统,形成覆盖全面的培训体系。

(4)突出技能,在实践中加强高技能人才的重点培训。在普遍开展技能人才规范化培训、适应性培训的同时,加大高技能人才培训力度。制定新技师、高级技师培养计划,加速培养工人中的技术技能型、知识技能型和复合技能型人才,不断优化技术工人技能结构,从而促进职工队伍的素质提高。坚持职工队伍的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与使用相结合的原则,重点培养职工队伍中高技能人才的实践能力,着力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做好职工个人职业生涯设计;促进职工队伍在实践中增长知识,提升实际操作技能。要瞄准铁路新技术发展动态,采取参观考察、厂家培训、入学深造等方式,认真抓好超前培训,保证高技能人才开发的前瞻性。

3.创新选拔机制,建立健全科学的技能人才评价机制。(1)建立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选拔高技能人才的重要环节是评价什么是高技能人才,如何促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如何促进职工队伍素质提高的关键步骤。要把握高技能人才的“高技术”和“高能力”特质,突出高能力特质,把评价的关键放在技术部门和现场职工认可上,突出实际操作技能和工作业绩,实施劳动成果量化考核评价。

(2)积极创新人才评价选拔方法。按照“统一标准、自主申报、考核评审、单位聘用”的原则,完善技能人才评价选拔方式,规范技师、高级技师的考评程序。在具体工作中,应加强业绩追踪评价、专家现场技能考评,重视最了解职工工作状况的车间、班组、同事的评价。按照国家有关畅通高技能人才成长通道、打破资历限定的精神,对有突出工作业绩的技术工人,如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及省部级劳动模范、先进个人荣誉的;或者有突出贡献的,如发明创造产生显著经济效益的;或者有突出技能成绩的,如在部级技术比武、技能竞赛中获得名次的,适当放宽申报条件,甚至给予破格选拔,如直接认定为高级工或高级技师。

(3)畅通高技能人才的出入口。实行高技能人才动态管理机制,在生产实践的过程中评选、考核人才,做到敞开“出口”,放宽“入口”,使高技能人才队伍保持动态更新。在敞开“出口”方面,实行末位淘汰、无功淘汰、缺岗淘汰,按照考核结果,对在实际工作中不发挥“高技能”作用的、缺岗超过一定期限的、有重大工作缺陷的、群众评议不过关的,取消评聘资格。

4.创新使用机制,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的带动作用,从根本上促进职工队伍素质的提高。

(1)发挥高技能人才的“学者”作用。积极组织高技能人才,针对本岗位、本单位生产实际,撰写调研报告和技术理论研究文章,把在生产实践中的体会升华到理性认识的高度,供大家学习参考,实现技术资源有效共享,在技术理论创新上发挥示范作用。

(2)发挥高技能人才的“老师”角色。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的“传、帮、带”作用,鼓励他们利用工余时间给职工讲课传艺、现场培训。全面落实名师带徒制度,组织技术攻关、交流、讲座、培训等活动,解决生产难题,传授绝招技艺,培养出更多的升级技术骨干,在带徒授艺上发挥帮带作用。

(3)发挥高技能人才的“首席”作用。从既有的高技能人才中优中选优,锻造能够熟练掌握先进生产技术和勇于创新的技术人才,作为攻克现场技术难题的带头人,分解课题,定期考核,以此带动更多技能人才参与创造和创新,在攻克技术难题上发挥骨干作用。

5.创新激励机制,营造优秀技能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从而促进职工队伍素质的提高。(1)用成长的舞台造就人才。人才培养必须体现其群众性和实践性,要畅通高技能人才的成长通道,努力为他们搭建事业的舞台。建立高技能人才库,全面掌握技师、高级技师人员基本情况,对优秀的,要纳入视野,定期进行考察培养;对业绩突出的,及时纳入基层单位关键岗位后备人才库,努力解决人才自然成长的问题。关键工作岗位出现空缺,对优秀技能人才要给予优先考虑、优先安排、优先使用。工作业绩突出,经组织考察合格后可以破格提拔使用。

(2)用倾斜的待遇凝聚人才。强化技师、高级技师管理,重点抓好聘任使用、继续教育和落实待遇三个环节,实行评聘分开,安排业务进修,落实技师津(补)贴、住房、医疗、乘车证、退休等各项待遇,形成“使用与培训考核相结合、待遇与业绩贡献相联系”的激励机制,充分体现高技能人才的劳动和知识价值。在收入分配上,实行工效、绩效挂钩制度,给予特殊薪酬。鼓励和支持高技能人才以技术、专利、信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实行专业技能人才科研成果奖、新产品新增利润提成奖等奖励办法,对有突出贡献的进行重奖,充分体现按劳分配和按贡献取酬的原则。

(3)用周到的服务感召人才。切实做好对高技能人才的服务工作,对已取得相应资格的人才或贡献突出的人才,可比照相应技术职称优先购买福利住房;定期组织外出考察学习,让高技能人才出去开阔眼界,接受新鲜知识,拓展知识视野;定期组织健康体检、健康休养,力所能及地解决高技能人才的工作和生活困难;建立各级组织的联系制度,及时了解高技能人才的思想动态,在各个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让高技能人才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4)用和谐的氛围凝聚人才。积极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构建鼓励人才干出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内外部环境,让企业发展的要求与职工自身成长的需求紧密结合,在推动企业发展中实现职工个人价值。构建人人学习、终身学习的体系,弘扬学先进、比先进的良好风尚,大力创建学习型企业,培养知识性职工;先进的良好风尚,大力弘扬高技能人才自学成才、刻苦钻研、攻坚克难的先进事迹,促进高技能人才创先争优、不断进取,从而促进职工队伍素质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孟庆国.创造有中国特色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法与模式.职业技术教育,2008(30)

2.钱风燕.浅议企业如何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现代企业教育,2008(16)

3.张爱芹等.加速职工队伍素质全面提高.职教论坛,2009(17)4.磨坚红.如何促进铁路职工队伍素质提高的几点意见.广西电业,2010(9)

下载兰州消防特勤队伍建设的分析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兰州消防特勤队伍建设的分析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如何加强消防特勤队伍建设 以适应反恐怖斗争的需要

    论如何加强消防特勤队伍建设 以适应反恐怖斗争的需要近些年来,国际形势总体趋向缓和,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题,但是现今国际社会仍存在着不安定因素,继美国“9·11”遭受恐怖袭......

    消防队伍建设浅谈

    一、当前企业专职消防队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多数专职队组织建设得不到保证。通过调研发现,多数企业单位专职队特别是在计划经济时代建立发展起来的企业专职消防队如川大纺织厂、......

    消防特勤班班长事迹材料

    特勤班班长事迹材料XXX,男,1996年8月出生,2011年12月入伍,XXXX人,中共党员,中士军衔,现任xxxx特勤班班长。入伍以来,xxx同志立足本职,强化首位意识,在工作中以求真的精神、务实的行动,......

    消防特勤中队副队长保证书

    消防特勤中队副队长保证书1 一、班子团结与班子成员团结协作,做到分工不分家。二、努力学习特勤中队担负着吉林油田火灾扑救和抢险救援任务,为了适应特勤中队抢险救援任务的......

    消防特勤班长工作流程

    消防特勤班长工作流程 一、工作流程:1、8:30 集合消防队员进行列队开班前会;安排早班队员工作,并根据夜班值班情况及上级指示讲明工作重点、上班遗留问题的处理、注意事项,做好......

    浅析特勤消防“特立独行”之策

    浅析特勤消防“特立独行”之策 “特勤”中的“特”即为不平常的,超出一般的;“勤”即为做事尽力,不偷懒。而“特勤”一词,古书《周书〃突厥传》谓:“大官有叶护,次设,次特勤,……凡......

    消防特勤中队副队长保证书

    尊敬的××领导:我叫×××,现担任×××中队副队长职务,在队内分管安全工作及设备管理工作,随着中队发展的不断深入,我深刻体会到自己所担负的责任重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立足本......

    消防特勤中队副队长保证书

    以下是一名消防特勤中队副队长所写的保证书,希望大家喜欢! 我叫×××,现担任×××中队副队长职务,在队内分管安全工作及设备管理工作,随着中队发展的不断深入,我深刻体会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