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区“十二五”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实施经济效益调研报告(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4 08:11: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姜堰区“十二五”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实施经济效益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姜堰区“十二五”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实施经济效益调研报告》。

第一篇:姜堰区“十二五”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实施经济效益调研报告

姜堰区“十二五”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实施经济效益调研

报告

[摘 要] 调查分析总结显示,实施国家粮食丰产工程项目亩增产6%以上,亩节本16%,增收原因:创新、示范并举,确定新技术快速传播为工作中心。

[关键词] 水稻 粮直工程 调研报告

[中图分类号] F3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5)09-0021-02

姜堰区是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江苏省项目实施示范县,项目实施以来,在水稻技术创新、集成与大面积示范应用上均取得重要成果,为全区水稻科技提升和 “十一连增”作出重大贡献。根据省项目组安排,2015年6月28-30日组织开展了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一期课题主要经济效益统计调研工作,以此为依据,形成调研报告。调研方法及调研报告撰写依据

1.1 调研方法和内容

1.1.1填写农户水稻生产经济效益调查表。选择项目实施区沈高、桥头和兴泰3个代表性乡镇进行精确机插、常规机插和直播稻3 种技术类型进行典型经济效益抽样调研,每个乡镇调查8-10个农户,共调查25个农户,分别调查2014年农户物质与服务投入、劳动用工、产出与效益等,填写农户水稻生产经济效益调查表(以下简称表1)。

1.1.2填写2012-2014年3 种技术类型效益调查表。基于农户水稻生产经济效益调查情况,结合我区2012-2014年项目实施开展的各类调查和总结,填写3 种技术类型效益调查表(以下简称表2)。

1.2 调研报告撰写依据。以表

1、表2依据,形成此报告 水稻精确机插、常规机插(CK1)和直播稻(CK2)效益比较

2.1 亩产出和产值。表2显示,精确机插近3年平均亩产、产值680.4公斤、1984.3元,较CK1 640.3公斤、1867.5元,CK2 586.8公斤、1711.1元分别增加40.1公斤、116.8元,93.6公斤273.2元,增6.26%、6.3%,15.96%、16.0%。表1显示,4户示范户平均亩产出、产值671.2公斤、2119.1元,较15户CK1平均亩产出、产值616.9公斤、1912.3元,6户CK2亩产出、产值590.8公斤、1757.4元,分别增加54.3公斤、206.8元,80.4公斤、361.7元,分别增8.8%、20.6%。

2.2 亩成本。表2显示,精确机插近3年亩投入平均687.4元,较CK1702.4元、CK2 728.0元,分别减少15元、40.6元,减2.1%、5.6%。表1显示,2014年示范户成本投入723.7元,较CK1 726.4元、CK2 731.5元,分别减少2.7元、7.8元,分别减0.04%、1.1%。

2.2.1亩种子投入。表2显示,精确机插近3年种子平均投入 23.8元元,较CK1 27.1元、CK2 37.4元,分别减少3.3元、13.6元,减12.2%、36.4%。表1显示,2015年示范户种子平均投入29.8元,较CK1 32.53元、CK2 51.3元,分别减少2.7元、21.5元,分别减10.0%、41.9%。

2.2.2亩肥料投入。表2显示,精确机插近3年亩肥料投入平均165.2元,较CK1 165.8元、CK2 194.7元,分别减少0.6元、29.5元,减0.4%、15.2%。表1显示,2014年示范户成本投入149.3元,较CK1 173.2元、CK2 181.8元,分别减少23.9元、32.5元,分别减13.8%、17.9%。

2.2.3亩农药成本。表2显示,精确机插近3年亩农药投入平均117.8元,较CK1 120.5元、CK2 141.7元,分别减少2.7元、23.9元,减2.2%、16.9%。表1显示,2014年示范户成本投入134.4元,较CK1 140.5元、CK2 160.1元,分别减少6.1元、32.5元,分别减4.3%、16.1%。

2.2.4亩用工、用工成本。表2显示,精确机插近3年亩用工投入平均2.19个、127.8元,较CK1 2.36个、136.0元、CK2 3.3个 190.1元,分别减少0.17个、8.2元、1.11个、62.3元,减2.2%、16.9%。表1显示,2014年示范户用工成本投入1.77个、114.8元,较CK1 1.8个、117.1元,CK2 1.98个、129.0元,分别减少0.03个、2.3元,0.21个、14.2元,分别减1.7%、2.0%,10.6%、11.0%。

2.2.5其它成本。

2.2.5.1机收费用、灌溉成本。表2显示,精确机插、CK1、CK2相当,近3 年亩平均费用分别为55元、52.7元。由于调研户有自收、自管和代收、代管,表2 费用差异较大,在此不作比较。

2.2.5.2大田耕整。表2 显示,精确机插、CK1相当,3 年亩平均耕整费用76.7元(耕整和秸秆还田费用)。CK2近3 年亩平均费用53.3元。我区直播稻部分农户为麦田套播,耕整费用较精确机插、CK1少23.4元、30.5%。

2.2.5.3 其它成本。精确机插、CK1在机栽作业、秧盘、无纺布和壮秧剂等物资近3 年平均亩费用分别 为41.7元、24.7元。

2.3 亩净收益。表2显示,精确机插近3年平均亩净收益 1296.9元,较CK1 1165.1元、CK2 983.1元,分别增加131.8元、313.8元,增11.3%、31.9%。表1显示,4户示范户平均亩净收益1395.5元,较CK1 1167.7元、CK2 1025.9元,分别增收227.8元、369.6元,分别增17.5%、36.0%。国家粮食丰产工程项目带动增产增收原因

3.1 项目实施增收渠道构成

3.1.1增加产出、产值。2.1、2.2显示,精确机插近3年平均产值较CK1、CK2增加116.8元、273.2元,净收益增加131.8元、313.8元,产值增收分别占净收益88.7%、80.2%。调研户中,示范记平均产值较CK1、CK2增加206.8元、361.7元,净收益增加227.8元、369.6元,产值增收分别占净收益90.8%、97.8%。

3.1.2 节本。由于表1 填写不齐全,细项成本分析仅根据表2 进行

3.1.2.1 种子。2.3.1显示,亩种子投入精确机插近3年种子平均较CK1、CK2分别减少3.3元、13.6元,占净收益1.8%、4.3%。

3.1.2.2 肥料。2.3.2显示精确机插近3年亩肥料投入平均较CK1、CK2分别减少0.6元、29.5元,占净收益0.33%、9.3%。

3.1.2.3亩农药成本。2.3.3显示,精确机插近3年亩农药投入较CK1、CK2分别减少2.7元、23.9元,占净收益1.5%、7.6%。

3.1.2.4亩用工成本。2.3.4显示,精确机插近3年亩用工投入平均较CK1、CK2分别减少8.2元、62.3元,占净收益4.5%、19.7%。

3.1.2.5 其它亩成本。CK2较精确机插和CK1减少66.4元。综合分析,亩节本精确机插近3 年平均较CK1、CK2亩节本14.8元、62.9元,分别占净收益11.3%、19.8%。

3.1.3 综合上述,国家粮食科技丰产工程项目水稻精确机插的实施增加效益主要来源于亩产量和节约成本2个方面,其中产量较CK1、CK2增产6.3%、16.0%;节约成本11.3%、19.8%。上述分析不包括项目实施在优质优价、定量农业等衍生的价格提高带来的利润。

3.2 国家粮食丰产工程项目带动全区水稻“十一连增”原因

3.2.1创新当头,科研、教学、地方通力合作,加快技术创新进程,提供强有力技术保障。按照项目安排,在扬州大学农学院的指导下,姜堰区成立了水稻科研试验示范基地,与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江苏里下河农科所等科研、教学技术单位挂勾,扬州大学农学院成立了专门的专家工作站和试验站,每年安排3-4名硕、博士蹲点,基地每年试验示范水稻新技术8项、新品种60多个,开展专题试验8项以上,每年为部省提供2-3次观摩现场。3年来,在《中国稻米》、《耕作与栽培》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3篇,总结5篇水稻高产集成技术、2篇生产技术规程,“稻鸭共作丰产高效技术集成与示范”,“稻麦科技综合示范基地建设及成果推广应用”分别获2012年度泰州科技进步三等奖、江苏省2013年农业丰收奖一等奖,区作栽站2名同志先后获得2013、2014年省科技先进工作者称号。

3.2.2 示范突出,“一田三区”典型带动,新成果推广速度、覆盖面双双加速,新技术成果带动作用显著。按照项目“一田三区”实施要求,每年成立1-2个800公斤以上超高产攻关田、6个千亩高产示范方、10万亩技术示范区和30万亩技术辐射区,新技术成果率先在“一田三区” 典型示范方上应用。2012年扬州大学农学院引进优质食味粳稻新品种南粳9108在全区进行推广,在“一田三区”通道推动下,2012年试种南粳9108面积110亩,2015年扩大到25.2万亩,占全区水稻面积51%,成为种植面积最大的水稻品种,2014年调查,示范种植11.78万亩南粳9108提高全区水稻单产提高5.6公斤;小面积超高产屡创记录,经泰州科技局组织省内相关水稻专家验收,2012年杂粳甬2640亩产852.6公斤,常规稻机插亩产786.4公斤,2013年河横村南粳9108百亩方平均产量为785.1公斤,最高田块亩产806.7公斤,2014年镇稻18百亩机插示范方亩产808.2公斤;千亩机插示范方亩产700公斤以上,3 年示范区平均亩产680.4公斤,辐射区平均亩产653.3公斤,较非项目区分别增产 11.6%、7.1%。

3.2.3上下联动,省项目专家、区农业部门和镇农技站三驾齐出,积极开拓多种宣传途径,加快新成果应用进程。层层开动各级培训班,省项目组专家到区培训基层农技人员、种粮大户代表,区农业部门到镇培训种田代表,镇农技人员到村培训种田农户,每年接受技术培训人数8000多人次;坚持巡回现场指导制度,每年在穗肥施用前夕,省项目组组织专家组成员到区重点方观察,听取地方苗情汇报,现场给出技术建议,区农委组织栽培、植保、耕保等方面8名专家成立特派员工作站,定期、不定期到各镇重点方巡察,随时解决发生的技术问题,各镇农技骨干包户、包方,确保各项技术措施到位,每年区、镇分别组织种田代表到重点方现场观摩50多次。发挥电视、广播、电脑、短信等媒介力量,生产关键时期,主动联系电视台、广播电台,将水稻关键技术拍摄、录音在“一周农经”、“ 每周谈农事栏”目和电台反复播放,在省、市、区信息平台平均每年发布12条水稻信息,每年发布手机短信20多条,惠及全区技术人员、种田大户846人。

3.2.4 巧借资源,项目互补,共同推动成果应用,放大项目效应。

巧借项目资源,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和高产创建、超级稻、基层体改、科技入户等项目相互合作、补充,粮食丰产工程项目优势是技术,创新成果已成为其它项目的技术支撑,各项目也为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提供资金和技术传播渠道,全区每年整合各种水稻项目资金500多万;巧借大户之手,全区现有家庭农场、种粮大户498户,承包种粮面积12万亩左右,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区、镇、村超高产方、百亩攻关方、千亩示范方等典型田块建立以大户为主,通过他们现身说法让技术成果向四方扩散。

第二篇:反腐倡廉工程实施调研报告

反腐倡廉6+1工程实施调研报告

**区人民法院紧密结合工作实际,高度重视重视防腐倡廉工作,注重在教育、制度、监督、保障等方面下功夫,深入推进以“四不为”机制为主要内容的惩防体系建设,初步搭建起惩防体系基本框架,惩治与预防腐败工作在总体上取得了明显进展,但仍存在一些形式化、教育针对性不强,有些制度落实不到位、监督薄弱、保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一、反腐倡廉和构建惩防体系工作中的新问题

(一)惩防体系建设有形式化倾向存在。对《实施纲要》的传达学习的深度不够,存在宣传教育不到位,停留于走过场,工作形式化,少部分干警对惩防体系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没有结合自身实际,有针对性、创造性地制定具有自己特点的落实方案。

(二)廉政教育的针对性不强。在教育的组织形式方面,存在“以文件落实文件”的现象,“一对一”的交流活动较少,批评与自我批评也少,查摆问题没有触及实质,未能真正解决好干警思想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教育的内容方面,照搬、类推上级的活动方案,结合自身实际少,在教育的组织责任方面,少数中层领导干部对教育的重视不够,偏重于业务。

(三)制度的落实不够到位。特别是对新制度、新进人员学习、宣讲不够;其次是一些制度滞后,可操作性不强,逐渐失去作用;再次是制度的健全完善不及时,导致查漏补缺工作缺乏规范化和实效性;同时对制度本身的贯彻落实不到位,存在搞形式、走过场的现象。

(四)监督力度仍比较薄弱。其一是监督机构、部门过多,内、外部监督主体之间缺乏形成合力的桥梁和默契,反而容易造成监督不力;其二是法院内部监督机制尚不完备。院、庭领导的监督不够,审判监督部门的监督缺乏权威,运行不畅;其三是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作用难以有效发挥。纪检监察干部数量偏少,监督检查工作难以正常有序开展。事前、事中监督仍是难点;其四是怕影响单位声誉和评比,违法违纪事件的查处阻力较大。

二、构建惩防体系的工作重点和对策

(一)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创新工作方法,推进惩防体系建设的整体进展。

1、强化组织保证。要以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指导,真正把惩防体系建设与法院各项工作融合在一起,充分发挥领导班子和各部门的组织领导作用,使各级领导干部真正负起责任,形成合力,确保惩防体系建设的整体进展。必须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司法权的运行规律和违法违纪行为的产生规律,创造性地进行安排部署,真正规范、制约、保证各项权力的公正行使,达到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司法腐败的目的。

2、强化目标考核。要根据建成惩防体系基本框架的目标任务要求,把惩防体系建设作为对“一把手”、班子成员和中层干部进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和工作任务考核的重要指标,并科学设定指标体系和完成时限,严格进行责任考核和责任追究,落实“一岗双责”,确保完成任务。

3、注重方法创新。要始终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注重预防、惩防并举的指导方针,始终坚持把预防为主的原则贯穿到整个惩防体系工作中,坚持与时俱进,注重工作创新,不断适应法院工作规律的变化。要继续突出领导干部和司法权力两个重点,不断增强主动性、及时性和准确性,变被动监督为主动监督,变事后监督为事前、事中监督,不断增强监督效能。

(二)强化教育提高廉政教育的渗透力和实效性

1、要努力构建符合法院实际的大宣教格局。要按照反腐倡廉工作的总体要求,坚持在党组的统一领导下,努力形成有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密切协作、积极参与的反腐倡廉宣教工作格局,纪检监察、政工部门要加强检查督促,确保各项教育任务的落实。要通过制定相关的教育制度,推动教育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要结合实际制定学习教育制度,确保教育“时间、内容、人员”三落实。要改进教育的方法方式,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在运用传统教育形式的同时,要积极开展廉政谈话教育活动、定期通报纪检监察信访情况、组织剖析法院系统违纪违法典型案件,切实提高教育效果。

2、要在教育中有针对性地解决法官职业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法官的职业道德,是司法公正的力量之源。当前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力提高广大干警的思想道德水平和职业道德素养,筑牢法官队伍的思想道德防线。要实现对法官职业道德状况的动态掌握,针对队伍廉政建设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法官思想意识方面存在的不良倾向,有的放矢,因人施教。要在教育中着重解决好法官廉洁自律方面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明确办案的指导思想,增强公正司法理念,增强廉洁办案意识和司法为民意识,自觉接受监督、拒腐防变、廉洁奉公、司法为民。要分别不同的教育对象开展教育。突出抓好各级领导干部的权力观、群众观教育,不断提高道德素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律。

3、要切实发挥中层干部在教育中的作用,不断改进教育方法。法院中层领导干部要注重针对管理中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适时开展有针对性的谈心活动、任前廉政谈话、诫勉谈话等,做到早打招呼,及时提醒,并采取有力的教育措施,督促其及时改正,防患于未然,最大限度地防止法官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要注意把握时机,提高教育的及时性。中层领导干部要注意在重大节假日前、新任法官走上岗位或者有信访问题和情况反映时,及时对所在部门的干警开展提醒预防教育。

(三)进一步推进制度落实,巩固规范化建设的成果

1、要与时俱进地修订各方面的规章制度,保持制度体系的先进性和生命力。事物总是处在不断发展变化过程中,任何制度都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而腐败总是在制度链条的薄弱环节滋生。在法院规范化建设进程中,要根据形势的发展和法院工作改革实际,紧紧围绕权力运行中容易诱发不廉洁行为和腐败问题的部位、环节、人员以及社会各界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不断完善、创新各方面的规章制度,通过制度的修订解决好因形势发展而导致制度滞后的问题,保持制度体系的先进性和生命力,促进防范机制的完备,努力实现以制管人、以制度保廉,形成用制度规范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理的机制,保证令行禁止,使法院反腐倡廉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轨道。要坚持“少而精”的原则,注重制度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做到规范化、精细化。

2、要认真抓好制度的贯彻落实,真正发挥制度的效用。制度的生命在于落实。要组织对制度的学习、宣讲,达到人人皆知,为制度的落实夯实基础。要逐级明确责任抓落实,使各项制度有人抓有人管。领导干部要严格履行“一岗双责”,带头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创造遵纪守法、廉洁办案的良好氛围。对不执行规章制度、工作不规范的庭室和个人,视情况予以处理。

3、要突出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党组要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作为整个制度落实中的“龙头”来抓,有效带动其他各项制度的落实,不断推进法院系统的反腐倡廉工作。进一步细化量化领导班子成员党风廉政责任制的内容,明确落实措施、考核指标、责任追究等内容,以便抓好落实。要完善考核机制,加大责任追究力度,把考核结果作为评价班子、领导干部以及班子换届、领导干部提拔任用的一项重要依据。对考核中发现的问题,要坚决落实“一票否决制”,并及时研究解决。

(四)加大监督力度,确保各项权力的公正行使

1、要整合监督资源,形成监督合力。要按照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要求,积极落实人民司法原则和司法为民宗旨,综合运用党委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和上级法院监督、法院内部监督等多种形式,努力形成严密有效的内外监督制约机制,把审判权、执行权的行使置于有效的监督之下,确保司法公正、廉洁、高效。要进一步强化院长、庭长的监督和合议庭成员之间的监督,抓好法院内部监督管理。要抓好廉政监督员工作,发挥监督员的监督作用。

2、要突出监督重点,增强监督效果。要继续坚持以审判执行权、政务管理权运行为监督重点,坚持法纪的严肃性和监督的原则性,增强监督过程的完整性和实效性,提高监督的权威性。要在不同时期,根据工作实际确定不同的监督侧重点,继续加强对审判质量、执行工作以及人财物管理部门的监督,坚持以点带面,加强监督制约,有效防止法官违纪违法问题的产生。

3、是要改进监督方法,规范监督程序。纪检监察部门要根据地方纪委的统一要求部署,紧密结合司法权的法定性、程序性、权威性、分散性等特点,积极拓宽监督领域,探索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的有机结合,找准纪检监察部门对司法权运行监督的切入点,规范监督程序,建立长效机制,使监督工作向深层次延伸。要紧紧围绕法官特别是领导班子成员和“一把手”的廉洁自律主动开展监督,使权力行使到哪里,监督就实行到哪里。要紧紧依靠党组,提高监督的权威性。党组、院长要重视并支持纪检监察部门开展监督工作,确保纪检监察职能作用的发挥,在全体干警中形成一个支持监督、接受监督、服从监督的良好氛围。

4、进一步加大查办力度,切实体现惩防体系的严肃性和威慑力。增强查办案件的主动性,只有严肃查办案件,才能确保教育的说服力、制度的约束力和监督的威慑力。要充分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主动查办违法违纪案件。要提高查办案件的水平。要注重把握案件查办角度和查办艺术,把严肃纪律和关心爱护有机结合起来,尽力在内部环节和萌芽状态解决问题,防止出现被动局面。要切实增强纪检监察部门的工作能力。做到惩治违法违纪行为与维护法院良好形象的有机统一。要深化查办案件的效果。要注重以点带面,深化效果,及时总结通报违法违纪案件的深刻教训,定期通报反映辖区法院违法违纪案件和信访举报动态的发展态势,剖析内在成因,提出严肃要求,促使法院领导班子和广大干警保持经常、高度的警觉性和敏感性,自觉杜绝“侥幸”心理或“随俗”心理,在思想上筑起一道拒腐防变的坚固防线,不断推进惩防体系的完善。

(五)进一步强化保障机制,积极促进惩防体系的内在完整性

1、要合理解决福利待遇问题。必要的政治待遇和物质保障,是确保队伍稳定、激发工作热情、解除法官后顾之忧的重要措施。院党组要紧紧抓住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工作的决定》的大好时机,积极争取地方党委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充分考虑新形势下法院工作面临的特殊压力和特殊需求,下功夫协调解决法官配备、干部职级、经费保障、福利待遇等涉及法院工作健康发展的根本问题,切实增强法官职业尤其是我们基层法院、人民法庭法官职业的尊荣感和吸引力,逐步解决法官外流、断层等问题,为法院队伍的职业化建设和长远发展提供稳定的保障,也为惩防体系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2、是要重视解决法官人身安全和人格尊严方面的保障问题。要深入分析新形势下司法环境的复杂性和司法活动可能面临的对抗性,对可能出现的暴力抗法等极端行为要有充分的预计、周密的预防和妥善的应急处理措施。

第三篇:区十五科技发展调研报告

为深入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充分发挥第一生产力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我们××区科技局结合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起草和编制工作,对全区科技发展情况进行了系统调研,通过回顾总结“十五”期间取得的成绩和存在问题,认真分析思考“十一五”期间我区科技发展的方向和工作重点。现就调研情况形成报告如下:

一、“十五”期间科技发展回顾

1、“十五”期间科技发展取得的成绩

(1)深入实施科技“四大工程”,科技创新能力逐年得到提升。“十五”期间,全区科技进步目标管理的内容和形式不断优化,[xiexiebang.com-http://www.xiexiebang.com找文章,到xiexiebang.com]成为推动科技工作不断登上新台阶的有力抓手。五年来,全区坚持认真组织实施科技“四大工程”,2003年增加全面普及科技知识,提高全社会科学文化素质的“科普工程”,2004年又在科技“五大工程”的基础上,将科技进步目标考核体系提升为高新技术产业化目标。每年市、区领导在科技工作会议上签订目标责任书,每年全区将科技进步考核目标列入“三个文明”指标体系,年终进行自下而上的考评。五年来,全区共引进本科以上各类人才×××名,其中高层次人才××人;创办市级工程技术中心×家,认定民营科技型企业××家;开发市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项。通过五年的努力,全区企业的自主科技创新能力有了大幅度提升,五年累计专利申请量×××件,其中2005年×××件,比2000年增加×××%。科技成果鉴定××项,其中2005年××项,比2000年增加××%。

(2)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结构逐步得到优化。截止2004年,全区××家企业在手生产省级高新技术产品××项。其中,近两年新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家,省级高新技术产品×项。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占全区列统企业销售收入的比例,到2005年达××%,高新技术企业科研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接近×%。按照区高新技术产业化目标,近两年计划并已着手通过引进、嫁接高新技术,重点建设和培育××××、×××××两个产业化特色基地。

(3)积极寻求与高校、科研单位合作,产学研联合的构架基本形成。近年来,区委、区政府致力于搭建企业与高校、科研单位合作的平台。区政府××××年与××××××咨询中心签订合作协议,聘请两位专家为区政府科技、经济顾问,请专家组帮助,为区工业产品科技创新五年规划作咨询;××××年区政府与××大学×××××系签订合作协议;2005年与××工学院就开展全面合作进行了多次接触,学院准备每年至少在区内组织4次高新技术讲座,邀请国内著名专家、学者授课,不断拓展全区各级干部,特别是企业家的科技创新视野。

五年来,通过开展“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组织重大科技活动,先后邀请×××××、国防科工委、××大学、××大学、××大学等几十家单位的××名专家、教授来××参会;组织××多家企业分西线、南线、北线出行,走访高校、科研院所集中的北京、广州、深圳、西安、成都、哈尔滨、沈阳等地,签订正式合作协议项目61项。

(4)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企业为主体的科技投入机制逐步完善。“十五”期间,区财政在并不富裕的情况下,坚持保证科技经费优先到位,重点支持全区高新技术项目开发。通过不断拓宽渠道,基本形成了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其它投入为补充的多途径、多形式的社会科技投入体系框架。区本级财政科技三项费用每年按财政实际支出的××%拨付,并逐年增加,五年内科技三项费用投入×××万元。其中2005年×××万元,比2000年的×××万元增加了××%。科技三项费用投入的逐年增加,有效发挥了政府资金引导的作用,扶植和启动了一批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加速了企业成为科技投入主体的进程。

(5)广泛开展科学技术普及,公众的参与度、认知度不断提高。一年一度的科普宣传周,通过鲜明的主题、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广大市民喜闻乐见。每年全区有近×××人参加科普志愿活动,直接受益群众逾万人次。每年的“送科技下乡”、“科教社区”活动,实现了科技普及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在农村开展的“学科学知识、做现代农民、建美好家园”科普活动和农村党员干部科技素质培训,让科技真正走进了农村、走进了农户。在城区开展的科普示范街道、示范社区创建活动,经过几年努力,全区×个街道、×个社区通过市级验收,其中×个街道、×个社区通过省级验收。2004年,我区被中央文明办、×××××联合表彰为“科教进社区”全国先进集体。2005年市、区又明确了在城区再新建高标准科普画廊××座。

2、“十五”期间科技发展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通过几年的努力,全区科技事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与兄弟市、区相比也存在明显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五年来,企业研发机构数量增加缓慢,区内企业尚未建成一家建成省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更没有一家企业具备建立博士后工作站的条件。研发费用投入不足,相当一部分企业研发经费达不到应有的比例。研发机构自身开发能力欠缺和与高校科研单位合作不紧密、不到位,是制约多数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到2005年,全区工业企业与高校科研单位建立紧密型合作关系的比例不足 %。

(2)产业发展层次不高。全区相当一部分企业的产品基本属于仿制性质,自主创新开发,建立高新技术创业园区,为新产品研发,尤其高新技术产品项目,提供服务。五年内,视全区工业企业发展状况可在园区内建立创业中试基地,嫁接放大高校科研单位的高新技术项目,将孵化成熟的项目转向区内企业,形成良性循环。②建立以网络服务和数据库服务为重点的信息服务体系。由政府牵头,建立和完善畅通的信息采集、分析、研究和传输信息网络。上与国家、省、市科技信息中心联网,下达企业,为企业的新产品开发,提供最新科技成果项目源,实现网上技术交易,进而降低新产品前期开发成本。③发挥区生产力促进中心的科技中介作用。通过规范运作,加强与发达地区的合作,充分发挥ApEC技术转移分中心作用,实现与亚太经合组织的直接合作,拓展技术转移的广度和深度;深化与中科院信息咨询中心的合作,为区内传统产业改造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特色基地建设等方面,提供技术、项目和规划服务。

第四篇:“十二五”规划编制专题调研报告(区人大)

区人大专题调研报告

城西区“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

总体思路与战略重点

11月上旬,区人大就《城西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重点听取了区发展和改革局《城西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情况的汇报以及区教育局、区建设局、区科技文体旅游局、彭家寨镇“十二五”时期专项发展思路汇报。经过调研,区人大领导和部分代表对城西区“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有了深入了解,调研的同时结合我区发展的总体思路对我区“十二五”时期发展的重点工作提出一些想法和建议,并形成书面报告,供相关部门参考。

一、我区“十二五”规划总体思路

“十二五”规划是我国妥善应对国内外发展环境重大变化的五年规划,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十七大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的五年规划,也是城西抓住新机遇、实现跨越发展的战略性规划。展望“十二五”,我区经济发展的势头基本面不会变,但外部发展环境更加复杂和多变,机遇与挑战并存,危机与转机同在。从国际看,金融危机的影响一时还不会见底,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不可预见性因素可 能增多。从国内看,经济发展将进入周期性调整阶段,已经从持续升温状态转入回调,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的下行区间。但我们更应看到,未来经济发展仍有很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一是我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仍然存在,没有因为金融危机而逆转,中国经济增速全球最高,回旋余地很大,能够抵御各种风浪、战胜各种考验。二是中央扩大内需的宏观政策,连续出台了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若干重大措施,为推动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有力的政策支持,未来几年,国家宏观层面的利好因素将会越来越多。三是我区正处于城市化的加速期,加快发展的趋势不可逆转;西部大开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正在实质性推进,海湖新区开发以及重大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为我区新一轮跨越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区位优势和发展要素支撑。四是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教育培训、旅游休闲、文化娱乐、信息通讯、医疗保健等消费支出比重会迅速上升,闲暇时间的增多,消费需求多样化、个性化、高级化的特点更加明显,服务含量高的消费需求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区场空间,也必将推动城西服务业的大发展。近几年来,我区产业优势、人才优势、环境优势进一步显现,服务业迅速壮大,应对挑战、抗击风险的能力明显增强。所有这些,都有利于我们克服困难,战胜挑战,加快发展。我们一定要增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在新的起点上,用更宽的视野、更新的观念、更广的思路、更大的作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市、区的一系列工作部署,开创我区“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十二五”时期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构建富裕文明和谐新西区为总目标,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总抓手,以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以深化改革开放为基本动力,坚持走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统筹发展道路,拓展发展空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提高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全面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使发展成果普惠于民,为建设“全省现代服务业核心区、全市社会事业进步示范区和区域性现代园林文明城区”、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今后五年推进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把握好以下原则:一是坚持把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加快发展作为鲜明主题;二是坚持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作为突出主线;三是坚持改革创新作为发展的主要动力;四是坚持把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作为发展的重大任务;五是坚持把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发展的根本目标。

二、“十二五”时期存在的机遇与挑战

从总体上看,“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良好,主要经济发展指标的进度高于预期,但对照科学发展观、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仍存在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1、结构调整任务仍然艰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还需进一步加快,经济增长过多地依赖投资增长的格局尚未完全改变。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从2005年0.56:11.1:28.18调整到2009年的0.19:13.36:86.45。传统服务业不精,现代服务业不强。城西区经济发展主要靠服务业拉动和支撑,服务业占区属经济总量大,比重高,但存在传统服务业不精,现代服务业不强的问题。西区文化、教育、科技等优势资源丰富,中高档居住社区较为集中,但住宿餐饮、批发零售、文体娱乐等产业发展没有很好的体现区位特色,资源优势还有待进一步转化为产业优势。

2、发展空间萎缩。老城区经济发展有效区域和空间较小、土地资源严重匮乏、地价昂贵、建筑密度大、拆迁的难度和成本越来越大,开发建设成本越来越高,绝对商务经营成本快速上升。海湖新区的人气、商气在营造之中,5年内的企业、居民入住率有多高,各项配套服务是否完备,都未可知,不能持太乐观的预期。

3、内部结构不尽合理。传统服务业特别是民生性服务业占据了很大比重,且多处于自发状态,档次较低。现代服务 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明显较少,尚未形成集聚发展态势。空间资源的集约利用不充分,商贸服务业部分卖场业态落后,不适应现代商贸服务业要求。

4、现代新兴服务业发展不足。西区信息技术、商务金融、科技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发展程度不够;知识性服务业开发利用不足,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结合发展体系不够完善;科技对发展现代服务业、循环经济的贡献度还不高,缺乏具有特色的创新项目,缺乏能形成市场规模和品牌优势的科研项目。

三、“十二五”发展重点任务

1、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一是“十二五”时期,我区应把“三农”问题继续作为全区的重点工作。按照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健全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二是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果木、养殖、采摘等特色产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设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发展节约型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2、用科学发展观整合城西资源,积极推进“一区两片双 核三轴加山水长廊”的发展进程。促进城西在西宁率先崛起,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率先实现四个现代化奠定基础。一是“十二五”时期我区应建立起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基础上的经济互动,形成具有城西特色的产业空间布局。综合考虑本地区已有的产业、人才、技术优势,围绕我区主导产业进行重点建设、配套开发,努力形成各具特色产业的经济区域,促进产业地理集中。二是提升区域产业技术创新水平。主要发展行政办公、居住、大型中高档综合商业、特色餐饮、酒店、电子信息、中介服务、金融保险、休闲娱乐、社区服务、家政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使之成为全市的居住中心和消费中心。

3、积极实施开发扩区战略,城乡统筹发展,把海湖新区打造成全市乃至全省的服务业示范园区。一是抓住西宁实施扩市提位战略的历史机遇,全力支持海湖新区开发建设,扩大城区面积,凝聚发展人气,蓄积发展后劲,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广大空间和广阔回旋余地。把城市与农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打破二元分割壁垒,促进城乡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社会事业发展一体化,使乡村完全融入城市,完成城市化历史使命。二是我区应不断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力度,向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以吸引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 移。同时,加强城区文化建设,加大区民教育,促使农民向区民的转变,尤其是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转变。

4、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落实以法治区方略,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一是“十二五”时期我区应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以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为目标,全面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实现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实现政府组织机构及人员编制向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转变,实现行政运行机制和政府管理方式向规范有序、公开透明、廉洁高效转变,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二是转变政府职能,完善管理体制是“十二五”时期我区政治体制改革的首要任务。理顺部门关系,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相关体制,减少政出多门和推诿扯皮。理顺上下级政府机构设置,规范垂直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关系,确保政令畅通、执行有力。三是进一步健全政府决策机制,坚持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有效实施对社会的管理。要继续扩大人民民主,畅通人民群众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与监督渠道,不断扩大人民群众对政务、社会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选择权。四是全面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坚持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实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引导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推进村、社区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能力。

四、几点建议

1、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是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科学规划城区人口规模,认真制定城乡发展规划;合理确定产业布局,形成城乡产业互动机制;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合理配置生产要素;促进教育、医疗、文化、科技等公共服务一体化,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区场,在确保新农村建设所需人才的基础上,科学引导剩余劳动力在城镇之间合理流动。对在城镇就业的外来人口进行人性化管理,加强他们的权益保护,逐步实现外来人口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等与我区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同时,加大外来人口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的政策研究,形成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互促共进机制。二是调整我区财政支出结构,确保对农业的投入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建立政府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稳步投入制度。加大对农村金融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发展适合我区农村特点和需要的各种金融合作组织,拓宽对农业投入的渠道。积极引导扶持农村知识青年、能人大胆创业,带动就业并拓宽收入渠道。加大对农村公益事业的投入,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增加农民福利,提高农民收入含金量。三是尚未完全失地的村社,做好土地规模集中、集约经营和 深度开发,通过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和养殖业,增加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村级集体资产(包括土地)和集体企业走市场化开发、现代化经营道路,在保值增值基础上增加农民收益。充分利用农村与城区“无缝对接”的优势,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区二三产业转移,使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民收入的主渠道。

2、刺激新兴服务业发展,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一是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发展服务业作为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扩展传统服务业,积极发展农村和社区服务业,突出重点产业,推进资源整合,强化载体建设,推进服务业规模扩大、结构优化、层次提升,实现服务业强区。二是转变观念,开阔眼界,提高认识。真正把现代服务业作为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内容和必要条件,努力形成推动服务业发展的强大合力。生产企业要改变“求全配套”的传统模式,顺应产业分工细化和深化的趋势,主动将服务环节外包,把人力物力财力集中在主产品上,通过专业化分工达到规模化生产。要鼓励有创业能力的群众积极投身到服务业创业的实践中来,成为我区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的内生力量。三是解放思想,降低门槛。要用足、用好国家、省、区出台的鼓励加速发展服务业的相关政策,进一步解放思想,放宽政策,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国家法律尚未明令禁止的领域。四 是增加投入,搭建平台,完善设施。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必须高度重视公共平台和基础设施建设。要坚持规划先行,依靠多元投入,依托我区的交通区位优势和专业区场辐射力,抓紧建设一批投资规模大、关联度高、支撑能力强的重大公共基础设施项目。

3、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按照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市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精神。一是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文化资源配置向基层、特别是社区、村倾斜,推进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加快建设社区文化娱乐健身休闲场所,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公共体育事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人民的身体素质。二是着力打造文化品牌。依托大剧院等文化娱乐场所积极发展民族演艺和特色产业,推动创意、会展、传媒、出版、音像、广告、工艺美术业发展,扶持做大文化企业。建成比较完善的文化产业生产、服务、销售体系,促进文化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着力打造城西区文化特色产业。

4、制定更加宽松的创业政策,促进全民创业。一是创造更加宽松的就业环境。要加强理论研究引导舆论导向,宣传全民创业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创造有利于民营经济、民营企 业家成长的法制环境、人文环境、政策环境、服务环境、信用环境,大幅度提高民营企业家的声誉和地位。二是将农民的一切经营活动纳入全民创业的范畴。我区全民创业最薄弱环节在农村,潜在的优势也在农村。因此,应将农民的一切经营活动纳入全民创业与民营经济的整体设计与规划中,并毫不动摇地推进。重视农民的生存培训与创业培训,财政应拨出专款,加大支助力度。并在政策上做到不分内外,不管老板大小,不论企业强弱,只要是在城西投资创业,都要一视同仁;只要有利于城西发展,都要予以支持。三是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民营经济是非政府管理的经济,政府的主要任务应是打造区场与法制等外部环境,为民众创业提供以理念引导、创业辅导、政策督导为主要内容的服务。同时,对有关鼓励全民创业的政策执行情况进行专项调查。

5、加大政治体制改革的力度,落实依法治区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一是应紧紧围绕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大局,始终抓住依法治区的首要环节,以抓好领导干部学法用法为切入点,通过完善和落实各项领导干部法治教育制度,培育领导干部的依法决策、依法行政的习惯和能力,加快依法治区进程,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二是认真抓好法制建设,全面推动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区的核心内容,它既是治国理政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方面。要紧密结合本区实际,把建设法治政府的 长期规划与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当前问题结合起来,把认真纠正不正当行政和非法行政行为,作为推动依法行政工作的重点。规范政府行为,强化政务公开,提高执法部门依法行政和依法执法的水平。坚决克服行政执法工作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切实把依法行政、执政为民的要求落实到具体工作当中。三是促进司法公正,营造法治环境。司法公正是维系社会公正的重要关口,也是依法治区的重要环节。应围绕“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廉洁高效”的目标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司法队伍,进一步完善司法程序中各环节之间的监督制约机制,规范办案程序,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有效防止司法腐败;妥善调处涉及公民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的案件,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和保护人权,推动本区经济社会全面健康发展;突出解决“为谁执法、执法为谁”的问题,促进司法公正,为改革发展稳定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四是加强普法宣传,推进法治化进程。在全区继续开展“六五”普法活动,通过普法讲师团、举办法制讲座和各种学法用法活动,重点强化与乡镇、村社、街道、社区、行业、学校、企业有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以实施“法律八进”工程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基层普法教育,提高村(社区)民依法维权意识和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的积极性。继续以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建设为载体,进一步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不断丰富 和完善村级民主决策、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内容,进一步扩大村务、财务公开,确保了依法治村(社区)工作的健康发展。

6、继续实施科教兴区、人才强区战略,提高城西科技创新水平。一是积极发展创新型经济。加强以企业为主体、区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不断加大研发力度,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加大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筹建力度,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在新产品开发、科技成果转化、新技术攻关、人才培养等领域的全方位合作。鼓励、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加大财政对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系,引导各类社会资金参与科技开发。推动城西“制造”向城西“创造”跨越。二是加快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必须高度重视人才工作,进一步确定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全面推进人才强区战略实施。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完善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人才选用机制,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全面推进党政人才、科技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训工程,着力提高人才的现代化素质。加快人才国际化进程,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人才开发机制,努力造就一支适应当今世界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三是努力提升教育发展水平。继续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重要地位,加大对教育的 投入,切实提高教育水平。加快发展各类职业教育,整合全区职业教育资源,逐步建立以就业、创业和技术创新为核心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变劳动力资源为人力资本优势。加快终身教育建设步伐,实现学校、社区、家庭教育一体化,努力建成学习型社会。

第五篇:区十五科技发展调研报告

为深入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充分发挥第一生产力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我们××区科技局结合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起草和编制工作,对全区科技发展情况进行了系统调研,通过回顾总结“十五”期间取得的成绩和存在问题,认真分析思考“十一五”期间我区科技发展的方向和工作重点。现就调研情况形成报告如下:

一、“十五”期间科技发展回顾

1、“十五”期间科技发展取得的成绩

(1)深入实施科技“四大工程”,科技创新能力逐年得到提升。“十五”期间,全区科技进步目标管理的内容和形式不断优化,成为推动科技工作不断登上新台阶的有力抓手。五年来,全区坚持认真组织实施科技“四大工程”,2003年增加全面普及科技知识,提高全社会科学文化素质的“科普工程”,2004年又在科技“五大工程”的基础上,将科技进步目标考核体系提升为高新技术产业化目标。每年市、区领导在科技工作会议上签订目标责任书,每年全区将科技进步考核目标列入“三个文明”指标体系,年终进行自下而上的考评。五年来,全区共引进本科以上各类人才×××名,其中高层次人才××人;创办市级工程技术中心×家,认定民营科技型企业××家;开发市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项。通过五年的努力,全区企业的自主科技创新能力有了大幅度提升,五年累计专利申请量×××件,其中2005年×××件,比2000年增加×××。科技成果鉴定××项,其中2005年××项,比2000年增加××。

(2)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结构逐步得到优化。截止2004年,全区××家企业在手生产省级高新技术产品××项。其中,近两年新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家,省级高新技术产品×项。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占全区列统企业销售收入的比例,到2005年达××,高新技术企业科研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接近×。按照区高新技术产业化目标,近两年计划并已着手通过引进、嫁接高新技术,重点建设和培育××××、×××××两个产业化特色基地。

(3)积极寻求与高校、科研单位合作,产学研联合的构架基本形成。近年来,区委、区政府致力于搭建企业与高校、科研单位合作的平台。区政府××××年与××××××咨询中心签订合作协议,聘请两位专家为区政府科技、经济顾问,请专家组帮助,为区工业产品科技创新五年规划作咨询;××××年区政府与××大学×××××系签订合作协议;2005年与××工学院就开展全面合作进行了多次接触,学院准备每年至少在区内组织4次高新技术讲座,邀请国内著名专家、学者授课,不断拓展全区各级干部,特别是企业家的科技创新视野。

五年来,通过开展“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组织重大科技活动,先后邀请×××××、国防科工委、××大学、××大学、××大学等几十家单位的××名专家、教授来××参会;组织××多家企业分西线、南线、北线出行,走访高校、科研院所集中的北京、广州、深圳、西安、成都、哈尔滨、沈阳等地,签订正式合作协议项目61项。

(4)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企业为主体的科技投入机制逐步完善。“十五”期间,区财政在并不富裕的情况下,坚持保证科技经费优先到位,重点支持全区高新技术项目开发。通过不断拓宽渠道,基本形成了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其它投入为补充的多途径、多形式的社会科技投入体系框架。区本级财政科技三项费用每年按财政实际支出的××拨付,并逐年增加,五年内科技三项费用投入×××万元。其中2005年×××万元,比2000年的×××万元增加了××。科技三项费用投入的逐年增加,有效发挥了政府资金引导的作用,扶植和启动了一批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加速了企业成为科技投入主体的进程。

(5)广泛开展科学技术普及,公众的参与度、认知度不断提高。一年一度的科普宣传周,通过鲜明的主题、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广大市民喜闻乐见。每年全区有近×××人参加科普志愿活动,直接受益群众逾万人次。每年的“送科技下乡”、“科教社区”活动,实现了科技普及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在农村开展的“学科学知识、做现代农民、建美好家园”科普活动和农村党员干部科技素质培训,让科技真正走进了农村、走进了农户。在城区开展的科普示范街道、示范社区创建活动,经过几年努力,全区×个街道、×个社区通过市级验收,其中×个街道、×个社区通过省级验收。2004年,我区被中央文明办、×××××联合表彰为“科教进社区”全国先进集体。2005年市、区又明确了在城区再新建高标准科普画廊××座。

2、“十五”期间科技发展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通过几年的努力,全区科技事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与兄弟市、区相比也存在明显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五年来,企业研发机构数量增加缓慢,区内企业尚未建成一家建成省级以

上工程技术中心,更没有一家企业具备建立博士后工作站的条件。研发费用投入不足,相当一部分企业研发经费达不到应有的比例。研发机构自身开发能力欠缺和与高校科研单位合作不紧密、不到位,是制约多数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到2005年,全区工业企业与高校科研单位建立紧密型合作关系的比例不足。

(2)产业发展层次不高。全区相当一部

分企业的产品基本属于仿制性质,自主创新开发新品和自觉运用知识产权保护策略的意识有待强化。尽管全区的专利申请量呈大幅度上升趋势,但大多限于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专利,发明专利的申请和授权量较少,借助专利开发新产品,实现产品升级换代的企业极少。大多数企业在规模偏小、市场占有率不高而未曾遭受侵权赔偿教训的情况下,很难走出简单模仿的路子,这是制约企业发展壮大的瓶颈。

(3)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面不宽。虽然区属企业整体改制使得过去一直困扰企业的体制性障碍得到了解除,但部分改制新生企业在高新技术产品开发,科研成果应用方面并无多大起色。企业负责人的思想观念和认识程度尚待加强、提高,加之受资金、市场风险等因素的影响,企业高新技术引进、嫁接改造工作比较困难。

(4)创新型人才不多。“十五”期间,尽管全区在引进高层次人才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科技人才的结构性矛盾未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尤其是企业基层一线所需的工程、农业、经济类技术人才数量严重不足。

(5)推进科技进步的载体和功能不全。××区没有自己的传媒、电力、通讯、邮政、环保等基础行业,这种功能性缺陷,对科技进步的整体推进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制约。

二、“十一五”期间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

1)建立以企业为主体,高校科研单位为依托,科技中介服务为桥梁,科技投入为支撑,政府宏观管理和政策为导向的科技发展框架。

2)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推动作用。到2010年,科技进步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力争达到60%。

3)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通过培养、引进等途径,重点建设适应企业发展要求的高层次管理人才队伍和以专业技术人才为核心、专业配套、结构合理的技术开发人才队伍。到2010年,全区人才总量达××××人,高层次人才达×××人。

4)推进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实现多层次、多形式紧密型合作,全区企业形成与中科院系统、国防科工委系统和国内知名高校、科研单位等三大支撑体系相挂靠的科技合作局面。全区半数以上企业都分别与1-2家以上高等院校建立紧密型关系。到“十一五”期末,全区建成市级以上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家,省级以上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家。

5)逐步提高高新技术产品在全区工业产品中的比重,全区高新技术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初步形成。

6)组织实施国家级新产品及省级以上火炬计划项目××项,开发高新技术产品××个,到“十一五”末,力争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

7)建成高新技术企业、企业集团××个。半数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和集团在国内具备较强的竞争力,甚至直接参与国际竞争。建成市级产业化特色基地××个。

8)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成效显著,生产技术和装备水平接近或达到国际上世纪末水平。

9)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系基本形成,用于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的资金投入逐年增长,达到产品销售额的×%以上。

三、“十一五”科技发展的对策建议

1、创新与高校科研单位的合作形式。针对区内科技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短缺的现实,加大“柔性”引进力度。通过两年一度的科技洽谈会、“项目推介会”以及各种重大科技活动,为企业积极寻求技术合作搭建平台,确保企业在开发高新技术项目过程中至少拥有一个以上高校、科研单位作为技术依托单位。在具体合作方面可采取3种形式:①一次性买断技术的“拿来主义”,对条件允许的企业,鼓励买断科研单位的专利技术实施新产品的开发。②“捆绑式”引进高新技术成果。建立合作联合体,借助知名高校、科研单位的品牌,提升企业产品的知名度,此种做法国内已有很多成功的范例。③“带土移栽”式引进科技成果。将高校科研单位的研究成果连人带项目一起引进,建立企业研究所或研发中心,实现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质的飞跃。此类合作对象一般为科研单位转制或退休专家。

2、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围绕五大产业领域,进一步提高火炬、星火项目、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等各类科技计划的组织程度。加强对科技项目计划申报、评审工作的指导,采取上门服务、以行业、系统为单位,聘请项目开发联络员,实行例会制度等形式,加大推动力度。每年选择一定数量的高新技术在手开发项目,作为区委常委挂钩服务对象。选择×××个具备发展前景、成长型的企业作为区政府重点跟踪对象,扶持其每×年上一个技改项目,转化×项科技成果,开发×新产品,更新装备一批具备当前国内外先进水平的设备。每年全区力争有1-2家企业申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和省科技成果转化基金。通过五年努力,使得一批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3、引导和鼓励企业建立科技创新基金。年产销亿元以上的企业、经省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提取和科技开发费用不低于销售收入的×%,市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及建有市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的企业提取的科技开发费用不低于销售收入的×%。

4、建立社会化的科技服务体系。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创建服务机构,形成科技服务网络。①以工业园区为依托,建立高新技术创业园区,为新产品研发,尤其高新技术产品项目,提供服务。五年内,视全区工业企业发展状况可在园区内建立创业中试基地,嫁接放大高校科研单位的高新技术项目,将孵化成熟的项目转向区内企业,形成良性循环。②建立以网络服务和数据库服务为重点的信息服务体系。由政府牵头,建立和完善畅通的信息采集、分析、研究和传输信息网络。上与国家、省、市科技信息中心联网,下达企业,为企业的新产品开发,提供最新科技成果项目源,实现网上技术交易,进而降低新产品前期开发成本。③发挥区生产力促进中心的科技中介作用。通过规范运作,加强与发达地区的合作,充分发挥APEC技术转移分中心作用,实现与亚太经合组织的直接合作,拓展技术转移的广度和深度;深化与中科院信息咨询中心的合作,为区内传统产业改造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特色基地建设等方面,提供技术、项目和规划服务。

下载姜堰区“十二五”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实施经济效益调研报告(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姜堰区“十二五”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实施经济效益调研报告(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区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调研报告

    以园区化建设提高农业现代化示范水平——区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调研报告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涌现出的一种科技......

    区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调研报告

    ——区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调研报告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涌现出的一种科技与农业相结合的经济组织形式,是用高新......

    区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调研报告

    以园区化建设提高农业现代化示范水平——区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调研报告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涌现出的一种科技......

    云冈区税务局雪亮工程调研报告

    云冈区税务局“雪亮工程”建设调研报告区委政法委: 为贯彻各级关于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要求,根据《云冈区关于推进雪亮工程建设暨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调研活动的通知》(云......

    区菜篮子工程建设进展调研报告范文

    区位于市的西南部,区政府所在地距市中心仅12公里,区域内大运高速公路、西北环高速公路、新晋祠公路、307国道、太汾公路交错成网,交通十分方便。区辖3镇3街办、95个行政村、18......

    维扬区企业科技创新调研报告[模版]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维扬区企业科技创新调研报告区委办公室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发展的源泉,经济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实践证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科......

    实施凝聚力工程发现问题调研报告(全文5篇)

    中央统战部把“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与统一战线”作为重点调研课题,并在河南省进行实施凝聚力工程试点。一年来,河南省各级统战部通过“根在中原”、“同心协力”和“阳光计划”......

    读书实践工程及素质教育实施情况调研报告

    为了提高我校教师的理论素养,增强教育理论学习的实效性,持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根据青岛市教育局办公室《关于印发“读教育名著、做智慧教师”XX市中小学教师“十二五”读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