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局令第16号)

时间:2019-05-14 08:54: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局令第16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局令第16号)》。

第一篇: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局令第16号)

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局令第16号)

《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于2000年3月27日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务会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0年4月10日起施行。

局长:郑筱萸

二○○○年三月二十七日

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医疗器械产品的注册管理,保证医疗器械安全有效,根据《医疗器械监 督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中国境内销售、使用的医疗器械产品均应按本办法的规定申报注册,未经核 准注册的医疗器械,不得销售使用。

第三条 国家对医疗器械实行分类注册。

境内企业生产的第一类医疗器械由设区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后发给产品注册 证书。

境内企业生产的第二类医疗器械由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后发给产品注册证 书;

境内企业生产的第三类医疗器械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查,批准后发给产品注册证书;

境外企业生产的医疗器械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查,批准后发给产品注册证书。

境内企业生产的医疗器械系指最终生产程序在中国境内完成的产品。

境外企业生产的医疗器械系指最终生产程序在中国境外完成的产品。

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的产品申请在内地销售、使用的,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查,批准后发给注册证书。

第四条 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书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统一印制。

(一)境内企业生产的第一类医疗器械实行直接准产注册。境内企业生产的第二类、第 三类医疗器械先办理试产注册,注册证有效期两年。试产注册后的第七个月起,即可申请准 产注册,注册证有效期四年。

注册号的编排方式为:

X1药管械(X2)字XXXX3第X4XX5XXXX6号

其中:

X1----注册机构所在地简称(国家或省、自治区、直辖市,或省、自治区+设区市)X2----注册形式(试、准)XXXX3----注册年份 X4----产品类别

XX5----产品试产期终止年份(试产注册)

产品品种编码(准产注册)XXXX6----注册流水号。注册证附有《医疗器械产品生产制造认可表》,与证书同时使用。

(二)境外企业申请办理的产品注册证有效期四年,注册号的编排方式为:

国药管械(进)XXXX1第X2XX3XXXX4号

其中:XXXX1----注册年份 X2----产品类别

XX3----产品品种编码 XXXX4----注册流水号

注册证附有《医疗器械产品注册登记表》,与证书同时使用。

第二章 境内生产医疗器械的注册

第五条 境内企业生产的第一类医疗器械办理注册,应提交如下材料:

(一)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资格证明。

(二)注册产品标准及编制说明。

(三)产品全性能自测报告。

(四)企业产品生产现有资源条件及质量管理能力(含检测手段)的说明。

(五)产品使用说明书。

(六)所提交材料真实性的自我保证声明。

第六条 境内企业生产的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的试产注册应提交如下材料:

(一)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资格证明。

(二)产品技术报告。

(三)安全风险分析报告。

(四)注册产品标准及编制说明。

(五)产品性能自测报告。

(六)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可的医疗器械质量检测机构近一年内(生物材料为临床试 验前半年内)出具的产品试产注册型式检测报告。

(七)两家以上临床试验基地的临床试验报告。报告提供方式执行《医疗器械注册临床 试验报告分项规定》(见附件),临床试验执行《医疗器械产品临床试验管理办法》。

(八)产品使用说明书。

(九)所提交材料真实性的自我保证声明。

第七条 境内企业生产的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的准产注册应提交如下材料:

(一)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资格证明。

(二)试产注册证复印件。

(三)注册产品标准。

(四)试产期间产品完善报告。

(五)企业质量体系考核(认证)的有效证明文件。

(六)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可的医疗器械质量检测机构近一年内出具的产品准产注册 型式检测报告。

(七)产品质量跟踪报告。

(八)所提交材料真实性的自我保证声明。

第八条 准产注册证有效期满前6个月应申请重新注册。

(一)第一类医疗器械重新注册时,应提交如下材料: 1.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资格证明。2.原准产注册证复印件。3.注册产品标准。

4. 产品质量跟踪报告。

5.所提交材料真实性的自我保证声明。

(二)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重新注册时,应提交如下材料: 1.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资格证明。2.原准产注册证复印件。

3.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可的医疗器械质量检测机构近一年内出具的产品准产注册型 式检测报告。

4.企业质量体系考核(认证)的有效证明文件。5.注册产品标准及编制说明。6.产品质量跟踪报告。

7.所提交材料真实性的自我保证声明。

第九条 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准产注册时,应通过企业质量体系考核。企业质量体 系考核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体系考核管理办法》执行。

第十条 有以下情况之一的产品,补充试产注册所需提交的文件后,可直接申请准产注 册:

(一)企业已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指定的质量体系认证机构颁发的GB/T19001 + YY/ T0287或GB/T 19002+YY/T0288(《质量体系-医疗器械应用的专用要求》)认证证书,而且 所申请注册产品与其已准产注册产品同属一大类。

(二)所申请注册产品与其已注册的同类产品结构和性能的改变对安全性、有效性无重 大影响。

第三章 境外生产医疗器械的注册

第十一条 境外企业生产的医疗器械注册,应提交如下材料:

(一)生产者的合法生产资格的证明文件。

(二)申请者的资格证明文件。

(三)原产国(地区)政府批准或认可的该产品作为医疗器械进入该国市场的证明文件。

(四)注册产品技术标准:即注册产品的安全要求和技术性能要求,及其对应的试验方 法(第三类产品应提供两份)。

(五)产品使用说明书。

(六)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可的医疗器械质量检测机构近一年内出具的型式试验报告(适用于第二、三类产品)。

(七)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报告,报告提供方式执行《医疗器械注册临床试验报告分项规 定》(见附件)。临床试验按《医疗器械产品临床试验管理办法》进行。

(八)生产者出具的产品质量保证书,承诺在中国注册销售的产品与在原产国(地区)上市的相同产品的质量完全一致。

(九)在中国指定售后服务机构的委托书、被委托机构的承诺书及营业执照。

(十)所提交材料真实性的自我保证声明。

上述文件应有中文本。第(一)、(二)、(三)款证明文件可以是复印件,但须经原 出证机关签章或者经当地公证机构公证,其它文件须提交由法定代表人盖章或签字的原件。

第十二条 境外企业生产的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有效期满前6个月应申请重新注册。申 请重新注册应提交如下材料:

(一)申请者的资格证明文件。

(二)原注册证复印件。

(三)原产国(地区)政府认可的该产品作为医疗器械进入该国市场的证明文件。

(四)产品技术标准:即注册产品的安全要求和技术性能要求,及其对应的试验方法(第三类产品应提供两份)。

(五)产品使用说明书。

(六)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可的医疗器械质量检测机构近一年内出具的型式检测报告(适用于第二、三类产品)。

(七)产品质量跟踪报告。

(八)生产者出具的产品质量保证书,保证在中国注册销售的产品与在原产国(地区)上市的相同产品的质量完全一致。

(九)在中国指定售后服务机构的委托书、被委托机构的承诺书及营业执照。

(十)所提交材料真实性的自我保证声明。

第十三条 境外企业生产的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审查须履行对生产质量体系的现场审查。对生产质量体系的现场审查为四年一周期,同一周期内已审查合格的体系所涵盖的同类型 产品在申报注册时不再重复质量体系的现场审查。

第四章 医疗器械注册管理

第十四条 设区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收到全部申请资料后的三十个工作日内,做出是 否给予注册的决定。

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收到全部申请资料后的六十个工作日内,做出是否给予注册的 决定。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在收到全部申请资料后的九十个工作日内,做出是否给予注册的决 定(不包括需赴境外执行质量体系现场审查的时间)。

对不予注册的,应书面说明理由。

受理注册机构在收到全部注册资料后,应开具受理通知书,开始计算审查时限。

审查期间如通知申请单位补充材料或澄清问题,等候时间不包括在审查时限内。

第十五条 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医疗器械可以申请豁免检测:

(一)境内企业已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可的质量体系认证机构颁发的GB/T19001+ YY/T0287或GB/T19002+YY/T0288认证证书,且已获认证的体系涵盖所申请注册的产品。

境外企业的产品已获原产国主管部门上市许可,且许可证明文件仍在有效期内,企业已 获得ISO 9000系列标准(或同等效能标准)的认可。

(二)所申请产品与其已注册的同类产品结构和性能的改变对安全性、有效性无重大影 响。

(三)所申请产品为非植入物。

(四)所申请产品无放射源。

(五)产品一旦发生故障,不会造成使用者或操作者死伤等重大伤害事故。

第十六条 产品使用说明书按《医疗器械产品使用说明书、标签和包装标识管理规定》 专项审批,经批准的产品使用说明书不得随意改动。增加适应症、扩大使用范围,应重新申 报注册。第十七条 医疗器械产品的注册单元以技术结构及性能指标的不同为划分依据。

第十八条 以部件注册的产品,企业应说明与该部件配合使用的推荐产品、部件或组件 的规格型号。由已经全部注册的部件组合成的整机,须履行整机注册手续。

以整机注册的产品应列出主要配置部件。如果某个部件性能规格发生改变,整机应重新 注册。

以整机注册的产品,其组合部件单独销售时,可免于注册。

第十九条 注册证的变更和补办手续

(一)因企业更名、合并等原因而需变更注册证的企业名称,应在发生变化的三十个工 作日内提交申请报告、新的营业执照、地方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证明文件,办理注册证变更 手续。

(二)产品未发生变化,使用新的产品名称,应提交申请报告,办理注册证变更手续。

(三)注册证丢失或毁损,应提交申请报告和承担法律责任的声明,补办注册证。

(四)公司及产品不变,生产场地变更,不属注册证变更范围,应按原注册形式重新注 册。注册时,需提交有效的生产质量体系考核(认证)证明文件。

第二十条 注册证变更,用原编号,号尾加带括号的更字;发证日期签注批准变更的日 期,有效期为原证的剩余期限,注明至×年×月×日止。发证时收回原证。

第二十一条 已注册的医疗器械产品连续停产两年以上,产品注册证自行失效,企业再 生产,应重新办理注册。

第二十二条 转手再用医疗器械的注册管理另行规定。

第二十三条 医疗机构可以研制用于病人的医疗器械,研制阶段不能批量生产;所研制 产品只限于在原研制单位使用,发给使用批准证书。证书有效期为两年,到期后应转为正式 生产,并履行注册审批手续。

第二类产品报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查批准,第三类产品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查 批准。申报时提供如下材料:

(一)医疗机构资格证明文件。

(二)申报产品标准。

(三)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可的医疗器械质量检测机构近一年内出具的产品型式检测 报告。

(四)临床试验报告。

(五)产品使用说明书。

(六)医院对产品承担法律责任的声明。

(七)所提交材料真实性的声明。

第二十四条 设区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每季度向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上报注册情况统 计。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每季度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上报注册情况统计。国家药品监督 管理局定期发布医疗器械产品注册公告。

第五章 罚 则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办理医疗器械产品注册申请,提供虚假证明、文件、样 品,或者采取其他欺骗手段取得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书的,由原注册机构撤销其产品注册证 书,两年内不受理其产品注册申请,并按《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的规定处以罚款。

第二十六条 擅自改变产品使用说明书、扩大治疗范围、适应症的,依据《医疗器械监 督管理条例》第三十五条的规定,按未取得医疗器械产品生产注册证书进行生产论处,由原 注册机构撤销产品注册证书。

第二十七条 注册申请者对医疗器械注册审查结论有异议的,可在30个工作日之内向注 册受理机构提出请求复审报告,报告应写明原申请受理号,产品及生产者名称、请求复审理 由,并提供有关文件或样品。

第二十八条 对上市后发现不能保证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产品,由省级以上药品监督 管理部门按相应规定撤销其注册证书;已经被撤销注册证书的医疗器械产品不得生产、销售 和使用,已经生产、使用的,由当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监督处理。

第二十九条 对省级以下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违反本办法规定实施的注册,国家药品监督 管理局有权责令其限期改正。对逾期不改正的,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可以直接公告撤销其违 法注册的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书。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条 本办法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2000年4月10日起施行。原国家医药管理局令第16号《医疗器械 产品注册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附件:医疗器械注册临床试验报告分项规定

附件

医疗器械注册临床试验报告分项规定

┏━━━━┯━━━━┯━━━━━━━━━━┯━━━━━━━━━━━━━━━━┓

┃产品分类│基本情况│ 具备条件 │ 临床报告提供方式 ┃

┠────┼────┼──────────┼────────────────┨

┃三类产品│

一、无论│原产国政府未批准在本│提供在中国境内进行临床的批准文件┃

┃ │何种情况│国上市的产品。│、临床试验方案及临床试验报告。┃

┠────┼────┼──────────┼────────────────┨

┃第三类植│

二、企业│境内产品未批准上市,│提供在中国境内进行临床的批准文件┃

┃入型产品│无产品进│境外产品原产国政府已│、临床试验方案及临床试验报告。┃

┃ │入过中国│批准申报产品在本国上│ ┃

┃ │市场。│市。│ ┃

┃ ├────┼──────────┼────────────────┨

┃ │

三、企业│A 同时具备: │境内产品提供相应规定的临床报告;┃ ┃ │已有产品│ │ ┃

┃ │进入中国│

1、境内产品未批准上 │境外产品提供原产国政府批准该产品┃

┃ │市场。│市;境外产品原产国政│注册上市时的临床报告,经中国政府┃

┃ │ │府已批准申报产品在本│组织专家组认可。┃

┃ │ │国上市; │ ┃

┃ │ │ │ ┃

┃ │ │

2、企业质量体系已经 │ ┃

┃ │ │中国政府审核,但不涵│ ┃

┃ │ │盖所申报产品。│ ┃

┃ │ ├──────────┼────────────────┨

┃ │ │B 同时具备: │境内产品提供相应规定的临床报告;┃

┃ │ │ │ ┃

┃ │ │

1、境内产品未批准上 │境外产品提供原产国政府批准该产品┃

┃ │ │市;境外产品原产国政│注册上市时的临床报告。┃

┃ │ │府已批准申报产品在本│ ┃

┃ │ │国上市; │ ┃

┃ │ │ │ ┃

┃ │ │

2、经中国政府认可的 │ ┃

┃ │ │质量体系涵盖所申报的│ ┃

┃ │ │产品并在有效期内; │ ┃

┃ │ │ │ ┃

┃ │ │

3、本企业其它产品在 │ ┃

┃ │ │中国销售有四年以上无│ ┃

┃ │ │抱怨的记录。│ ┃

┃ │ │ │ ┃

┃ │ │注:产品有抱怨记录的│ ┃

┃ │ │执行本项A。│ ┃

┠────┼────┼──────────┼────────────────┨

┃第三类植│

四、企业│A 同时具备: │境内产品提供相应规定的临床报告;┃

┃入型产品│有产品进│ │ ┃

┃ │入过中国│

1、境内产品未批准上 │境外产品提供同类产品注册上市时的┃

┃ │市场,申│市;境外产品原产国政│临床报告,经中国政府组织的专家组┃

┃ │报产品与│府已批准申报产品在本│认可。┃

┃ │已注册产│国上市; │ ┃

┃ │品属同类│ │ ┃

┃ │产品,但│

2、经中国政府认可的 │ ┃

┃ │不属同型│质量体系不涵盖所申报│ ┃

┃ │号。│的型号。│ ┃

┃ │ ├──────────┼────────────────┨

┃ │ │B 同时具备: │境内产品提供本企业同类产品注册上┃

┃ │ │ │市时的临床报告; ┃

┃ │ │

1、境内产品未批准上 │ ┃

┃ │ │市,境外产品原产国政│境外产品提供原产国政府批准同种产┃

┃ │ │府已批准申报产品在本│品注册上市时的临床报告。┃

┃ │ │国上市; │ ┃

┃ │ │ │ ┃ ┃ │ │

2、经中国政府认可的 │ ┃

┃ │ │质量体系涵盖所申报的│ ┃

┃ │ │型号并在有效期内; │ ┃

┃ │ │ │ ┃

┃ │ │

3、本企业的同类产品 │ ┃

┃ │ │在中国销售有4年以上 │ ┃

┃ │ │无抱怨的记录。│ ┃

┃ │ │ │ ┃

┃ │ │注:产品有抱怨记录的│ ┃

┃ │ │执行本项A。│ ┃

┃ ├────┼──────────┼────────────────┨

┃ │

五、企业│A 同时具备: │境内产品提供相应规定的临床报告;┃

┃ │已有产品│ │ ┃

┃ │进入中国│

1、境内产品未批准上 │境外产品提供原产国政府批准同种产┃

┃ │市场,申│市;境外产品原产国政│品注册上市时的临床报告,经中国政┃

┃ │报产品与│府已批准申报产品在本│府组织的专家组认可。┃

┃ │已注册产│国上市; │ ┃

┃ │品属同型│ │ ┃

┃ │号产品,│

2、经中国政府认可的 │ ┃

┃ │但不属同│质量体系不涵盖所申报│ ┃

┃ │一规格。│的规格。│ ┃

┃ │ ├──────────┼────────────────┨

┃ │ │B 同时具备: │境内产品提供本企业同类产品注册上┃

┃ │ │ │市时的临床报告; ┃

┃ │ │

1、境内产品未批准上 │ ┃

┃ │ │市,境外产品原产国政│境外产品提供原产国政府批准同类产┃

┃ │ │府已批准申报产品在本│品注册上市时的临床报告。┃

┃ │ │国上市; │ ┃

┃ │ │ │ ┃

┃ │ │

2、经中国政府认可的 │ ┃

┃ │ │质量体系涵盖所申报的│ ┃

┃ │ │产品并在有效期内; │ ┃

┃ │ │ │ ┃

┃ │ │

3、本企业同类产品在 │ ┃

┃ │ │中国销售有四年以上无│ ┃

┃ │ │抱怨的记录。│ ┃

┃ │ │ │ ┃

┃ │ │注:产品有抱怨记录的│ ┃

┃ │ │执行本项A。│ ┃

┠────┼────┼──────────┼────────────────┨

┃其它三类│

六、企业│境内产品未批准上市,│境内产品提供相应规定的临床报告;┃

┃产品 │无产品进│境外产品原产国政府已│ ┃

┃ │入过中国│批准申报产品在本国上│境外产品提供原产国政府批准该产品┃

┃ │市场。│市。│注册上市时的临床报告,经中国政府┃

┃ │ │ │组织的专家认可。┃

┃ ├────┼──────────┼────────────────┨ ┃ │

七、企业│A 同时具备: │境内产品提供相应规定的临床报告;┃

┃ │有产品进│ │ ┃

┃ │入过中国│

1、境内产品未批准上 │境外产品提供原产国政府批准该产品┃

┃ │市场,申│市,境外产品原产国政│注册上市时的临床报告,经中国政府┃

┃ │报产品第│府已批准申报产品在本│组织的专家认可。┃

┃ │一次进入│国上市; │ ┃

┃ │中国市场│ │ ┃

┃ │。│

2、属采用超声或微波 │ ┃

┃ │ │、激光、X射线、伽玛 │ ┃

┃ │ │射线以及其他放射性粒│ ┃

┃ │ │子作治疗源的治疗设备│ ┃

┃ │ │。│ ┃

┃ │ ├──────────┼────────────────┨

┃ │ │B 同时具备: │境内产品提供相应规定的临床报告;┃

┃ │ │ │ ┃

┃ │ │

1、境内产品未批准上 │境外产品提供原产国政府批准该产品┃

┃ │ │市,境外产品原产国政│注册上市时的临床报告。┃

┃ │ │府已批准,申报产品在│ ┃

┃ │ │本国上市; │ ┃

┃ │ │ │ ┃

┃ │ │

2、诊断型产品或者不 │ ┃

┃ │ │是用超声或微波、激光│ ┃

┃ │ │、X射线、伽玛射线以 │ ┃

┃ │ │及其他放射性粒子作治│ ┃

┃ │ │疗源的治疗设备; │ ┃

┃ │ │ │ ┃

┃ │ │

3、本企业的其它产品 │ ┃

┃ │ │在中国销售有4年以上 │ ┃

┃ │ │无抱怨的记录。│ ┃

┃ │ │ │ ┃

┃ │ │注:产品有抱怨记录的│ ┃

┃ │ │执行本项A。│ ┃

┠────┼────┼──────────┼────────────────┨

┃其它三类│

八、企业│A 同时具备: │境内产品提供相应规定 ┃

┃产品 │已有产品│ │的临床报告; ┃

┃ │进入中国│

1、境内产品未批准上 │ ┃

┃ │市场,申│市,境外产品原产国政│境外产品提供原产国注册时的临床报┃

┃ │报产品与│府已批准申报产品在本│告,经中国政府组织的专家认可。┃

┃ │已注册产│国上市; │ ┃

┃ │品属同类│ │ ┃

┃ │产品。│

2、属采用超声或微波 │ ┃

┃ │ │、激光、X射线、伽玛 │ ┃

┃ │ │射线以及其他放射性粒│ ┃

┃ │ │子作治疗源的治疗设备│ ┃

┃ │ │。│ ┃

┃ │ ├──────────┼────────────────┨ ┃ │ │B同时具备: │提供本企业同类产品注册上市时的临┃

┃ │ │ │床报告。┃

┃ │ │

1、境内产品未批准上 │ ┃

┃ │ │市,境外产品原产国政│ ┃

┃ │ │府已批准申报产品在本│ ┃

┃ │ │国上市; │ ┃

┃ │ │ │ ┃

┃ │ │

2、本企业同类产品在 │ ┃

┃ │ │中国销售有4年以上无 │ ┃

┃ │ │抱怨的记录; │ ┃

┃ │ │ │ ┃

┃ │ │

3、产品有抱怨记录的 │ ┃

┃ │ │执行本项A。│ ┃

┠────┼────┼──────────┼────────────────┨

┃二类产品│

一、无论│中国政府未批准上市,│提供在中国境内进行临床的批准文件┃

┃ │何种情况│境外产品原产国政府尚│、临床试验方案及临床试验报告。┃

┃ │ │未批准申报产品在本国│ ┃

┃ │ │上市。│ ┃

┃ ├────┼──────────┼────────────────┨

┃ │

二、产品│A:境外产品原产国政 │提供原产国政府批准产品上市时的临┃

┃ │第一次进│府已批准申报产品在本│床报告。┃

┃ │入中国市│国上市。│ ┃

┃ │场 ├──────────┼────────────────┨

┃ │ │B:境内产品中国政府 │提供本企业同类产品注册上市时的临┃

┃ │ │已批准本企业同类产品│床报告。┃

┃ │ │在中国上市,进入市场│ ┃

┃ │ │2年以上。│ ┃

┗━━━━┷━━━━┷━━━━━━━━━━┷━━━━━━━━━━━━━━━━┛

注释:

1、同类产品:指基本原理、主要功能、结构相同的产品;

2、同型号:指在基本原理、主要功能、结构相同的前提下,辅助功能的原理结构相同 的产品;

3、同规格:指在基本原理、主要功能、结构相同,辅助功能的原理结构相同,主要性 能的参数、指标也相同的产品;

4、抱怨:指由国家、省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受理,经技术方法界定为因产品质量问题引 起的不良事件;

5、本规定所述“产品”均指“医疗器械”。

第二篇: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局令第4号) 2014.10.1

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局令第4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医疗器械的注册与备案管理,保证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使用的医疗器械,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申请注册或者办理备案。

第三条 医疗器械注册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根据医疗器械注册申请人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其拟上市医疗器械的安全性、有效性研究及其结果进行系统评价,以决定是否同意其申请的过程。

医疗器械备案是医疗器械备案人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交备案资料,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提交的备案资料存档备查。

第四条 医疗器械注册与备案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第五条 第一类医疗器械实行备案管理。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实行注册管理。

境内第一类医疗器械备案,备案人向设区的市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交备案资料。

境内第二类医疗器械由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后发给医疗器械注册证。

境内第三类医疗器械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审查,批准后发给医疗器械注册证。

进口第一类医疗器械备案,备案人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提交备案资料。

进口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审查,批准后发给医疗器械注册证。

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医疗器械的注册、备案,参照进口医疗器械办理。

第六条 医疗器械注册人、备案人以自己名义把产品推向市场,对产品负法律责任。

第七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及时公布医疗器械注册、备案相关信息。申请人可以查询审批进度和结果,公众可以查阅审批结果。

第八条 国家鼓励医疗器械的研究与创新,对创新医疗器械实行特别审批,促进医疗器械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推动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

第二章 基本要求

第九条 医疗器械注册申请人和备案人应当建立与产品研制、生产有关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保持有效运行。

按照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审批的境内医疗器械申请注册时,样品委托其他企业生产的,应当委托具有相应生产范围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不属于按照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审批的境内医疗器械申请注册时,样品不得委托其他企业生产。

第十条 办理医疗器械注册或者备案事务的人员应当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熟悉医疗器械注册或者备案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技术要求。

第十一条 申请人或者备案人申请注册或者办理备案,应当遵循医疗器械安全有效基本要求,保证研制过程规范,所有数据真实、完整和可溯源。

第十二条 申请注册或者办理备案的资料应当使用中文。根据外文资料翻译的,应当同时提供原文。引用未公开发表的文献资料时,应当提供资料所有者许可使用的证明文件。

申请人、备案人对资料的真实性负责。

第十三条 申请注册或者办理备案的进口医疗器械,应当在申请人或者备案人注册地或者生产地址所在国家(地区)已获准上市销售。

申请人或者备案人注册地或者生产地址所在国家(地区)未将该产品作为医疗器械管理的,申请人或者备案人需提供相关证明文件,包括注册地或者生产地址所在国家(地区)准许该产品上市销售的证明文件。

第十四条 境外申请人或者备案人应当通过其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代表机构或者指定中国境内的企业法人作为代理人,配合境外申请人或者备案人开展相关工作。

代理人除办理医疗器械注册或者备案事宜外,还应当承担以下责任:

(一)与相应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境外申请人或者备案人的联络;

(二)向申请人或者备案人如实、准确传达相关的法规和技术要求;

(三)收集上市后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信息并反馈境外注册人或者备案人,同时向相应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四)协调医疗器械上市后的产品召回工作,并向相应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五)其他涉及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的连带责任。

第三章 产品技术要求和注册检验

第十五条 申请人或者备案人应当编制拟注册或者备案医疗器械的产品技术要求。第一类医疗器械的产品技术要求由备案人办理备案时提交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的产品技术要求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批准注册时予以核准。

产品技术要求主要包括医疗器械成品的性能指标和检验方法,其中性能指标是指可进行客观判定的成品的功能性、安全性指标以及与质量控制相关的其他指标。

在中国上市的医疗器械应当符合经注册核准或者备案的产品技术要求。

第十六条 申请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应当进行注册检验。医疗器械检验机构应当依据产品技术要求对相关产品进行注册检验。

注册检验样品的生产应当符合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要求,注册检验合格的方可进行临床试验或者申请注册。

办理第一类医疗器械备案的,备案人可以提交产品自检报告。

第十七条 申请注册检验,申请人应当向检验机构提供注册检验所需要的有关技术资料、注册检验用样品及产品技术要求。

第十八条 医疗器械检验机构应当具有医疗器械检验资质、在其承检范围内进行检验,并对申请人提交的产品技术要求进行预评价。预评价意见随注册检验报告一同出具给申请人。

尚未列入医疗器械检验机构承检范围的医疗器械,由相应的注册审批部门指定有能力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

第十九条 同一注册单元内所检验的产品应当能够代表本注册单元内其他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第四章 临床评价

第二十条 医疗器械临床评价是指申请人或者备案人通过临床文献资料、临床经验数据、临床试验等信息对产品是否满足使用要求或者适用范围进行确认的过程。

第二十一条 临床评价资料是指申请人或者备案人进行临床评价所形成的文件。

需要进行临床试验的,提交的临床评价资料应当包括临床试验方案和临床试验报告。

第二十二条 办理第一类医疗器械备案,不需进行临床试验。申请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应当进行临床试验。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免于进行临床试验:

(一)工作机理明确、设计定型,生产工艺成熟,已上市的同品种医疗器械临床应用多年且无严重不良事件记录,不改变常规用途的;

(二)通过非临床评价能够证明该医疗器械安全、有效的;

(三)通过对同品种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或者临床使用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价,能够证明该医疗器械安全、有效的。

免于进行临床试验的医疗器械目录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制定、调整并公布。未列入免于进行临床试验的医疗器械目录的产品,通过对同品种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或者临床使用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价,能够证明该医疗器械安全、有效的,申请人可以在申报注册时予以说明,并提交相关证明资料。

第二十三条 开展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应当按照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在取得资质的临床试验机构内进行。临床试验样品的生产应当符合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要求。

第二十四条 第三类医疗器械进行临床试验对人体具有较高风险的,应当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需进行临床试验审批的第三类医疗器械目录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制定、调整并公布。

第二十五条 临床试验审批是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根据申请人的申请,对拟开展临床试验的医疗器械的风险程度、临床试验方案、临床受益与风险对比分析报告等进行综合分析,以决定是否同意开展临床试验的过程。

第二十六条 需进行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审批的,申请人应当按照相关要求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报送申报资料。

第二十七条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受理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审批申请后,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将申报资料转交医疗器械技术审评机构。

技术审评机构应当在40个工作日内完成技术审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应当在技术审评结束后20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准予开展临床试验的,发给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批件;不予批准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第二十八条 技术审评过程中需要申请人补正资料的,技术审评机构应当一次告知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申请人应当在1年内按照补正通知的要求一次提供补充资料。技术审评机构应当自收到补充资料之日起40个工作日内完成技术审评。申请人补充资料的时间不计算在审评时限内。

申请人逾期未提交补充资料的,由技术审评机构终止技术审评,提出不予批准的建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核准后作出不予批准的决定。

第二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应当撤销已获得的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批准文件:

(一)临床试验申报资料虚假的;

(二)已有最新研究证实原批准的临床试验伦理性和科学性存在问题的;

(三)其他应当撤销的情形。

第三十条 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应当在批准后3年内实施;逾期未实施的,原批准文件自行废止,仍需进行临床试验的,应当重新申请。

第五章 产品注册

第三十一条 申请医疗器械注册,申请人应当按照相关要求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送申报资料。

第三十二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收到申请后对申报资料进行形式审查,并根据下列情况分别作出处理:

(一)申请事项属于本部门职权范围,申报资料齐全、符合形式审查要求的,予以受理;

(二)申报资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的,应当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

(三)申报资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形式审查要求的,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报资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四)申请事项不属于本部门职权范围的,应当即时告知申请人不予受理。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受理或者不予受理医疗器械注册申请,应当出具加盖本部门专用印章并注明日期的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通知书。

第三十三条 受理注册申请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自受理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将申报资料转交技术审评机构。

技术审评机构应当在60个工作日内完成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的技术审评工作,在90个工作日内完成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的技术审评工作。

需要外聘专家审评、药械组合产品需与药品审评机构联合审评的,所需时间不计算在内,技术审评机构应当将所需时间书面告知申请人。

第三十四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组织产品技术审评时可以调阅原始研究资料,并组织对申请人进行与产品研制、生产有关的质量管理体系核查。

境内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质量管理体系核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开展,其中境内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质量管理体系核查,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技术审评机构通知相应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开展核查,必要时参与核查。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在30个工作日内根据相关要求完成体系核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技术审评机构在对进口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开展技术审评时,认为有必要进行质量管理体系核查的,通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质量管理体系检查技术机构根据相关要求开展核查,必要时技术审评机构参与核查。

质量管理体系核查的时间不计算在审评时限内。

第三十五条 技术审评过程中需要申请人补正资料的,技术审评机构应当一次告知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申请人应当在1年内按照补正通知的要求一次提供补充资料;技术审评机构应当自收到补充资料之日起60个工作日内完成技术审评。申请人补充资料的时间不计算在审评时限内。

申请人对补正资料通知内容有异议的,可以向相应的技术审评机构提出书面意见,说明理由并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资料。

申请人逾期未提交补充资料的,由技术审评机构终止技术审评,提出不予注册的建议,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核准后作出不予注册的决定。

第三十六条 受理注册申请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在技术审评结束后20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对符合安全、有效要求的,准予注册,自作出审批决定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发给医疗器械注册证,经过核准的产品技术要求以附件形式发给申请人。对不予注册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并同时告知申请人享有申请复审和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医疗器械注册证有效期为5年。

第三十七条 医疗器械注册事项包括许可事项和登记事项。许可事项包括产品名称、型号、规格、结构及组成、适用范围、产品技术要求、进口医疗器械的生产地址等;登记事项包括注册人名称和住所、代理人名称和住所、境内医疗器械的生产地址等。

第三十八条 对用于治疗罕见疾病以及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急需的医疗器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在批准该医疗器械注册时要求申请人在产品上市后进一步完成相关工作,并将要求载明于医疗器械注册证中。

第三十九条 对于已受理的注册申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作出不予注册的决定,并告知申请人:

(一)申请人对拟上市销售医疗器械的安全性、有效性进行的研究及其结果无法证明产品安全、有效的;

(二)注册申报资料虚假的;

(三)注册申报资料内容混乱、矛盾的;

(四)注册申报资料的内容与申报项目明显不符的;

(五)不予注册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条 对于已受理的注册申请,申请人可以在行政许可决定作出前,向受理该申请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请撤回注册申请及相关资料,并说明理由。

第四十一条 对于已受理的注册申请,有证据表明注册申报资料可能虚假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中止审批。经核实后,根据核实结论继续审查或者作出不予注册的决定。

第四十二条 申请人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作出的不予注册决定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不予注册决定通知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向作出审批决定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出复审申请。复审申请的内容仅限于原申请事项和原申报资料。

第四十三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自受理复审申请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作出复审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维持原决定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不再受理申请人再次提出的复审申请。

第四十四条 申请人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作出的不予注册的决定有异议,且已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不受理其复审申请。

第四十五条 医疗器械注册证遗失的,注册人应当立即在原发证机关指定的媒体上登载遗失声明。自登载遗失声明之日起满1个月后,向原发证机关申请补发,原发证机关在20个工作日内予以补发。

第四十六条 医疗器械注册申请直接涉及申请人与他人之间重大利益关系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告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以依照法律、法规以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其他规定享有申请听证的权利;对医疗器械注册申请进行审查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认为属于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许可事项,应当向社会公告,并举行听证。

第四十七条 对新研制的尚未列入分类目录的医疗器械,申请人可以直接申请第三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也可以依据分类规则判断产品类别并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申请类别确认后,申请产品注册或者办理产品备案。

直接申请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按照风险程度确定类别。境内医疗器械确定为第二类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将申报资料转申请人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评审批;境内医疗器械确定为第一类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将申报资料转申请人所在地设区的市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第四十八条 注册申请审查过程中及批准后发生专利权纠纷的,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

第六章 注册变更

第四十九条 已注册的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医疗器械注册证及其附件载明的内容发生变化,注册人应当向原注册部门申请注册变更,并按照相关要求提交申报资料。

产品名称、型号、规格、结构及组成、适用范围、产品技术要求、进口医疗器械生产地址等发生变化的,注册人应当向原注册部门申请许可事项变更。

注册人名称和住所、代理人名称和住所发生变化的,注册人应当向原注册部门申请登记事项变更;境内医疗器械生产地址变更的,注册人应当在相应的生产许可变更后办理注册登记事项变更。

第五十条 登记事项变更资料符合要求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发给医疗器械注册变更文件。登记事项变更资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形式审查要求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一次告知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

第五十一条 对于许可事项变更,技术审评机构应当重点针对变化部分进行审评,对变化后产品是否安全、有效作出评价。

受理许可事项变更申请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按照本办法第五章规定的时限组织技术审评。

第五十二条 医疗器械注册变更文件与原医疗器械注册证合并使用,其有效期与该注册证相同。取得注册变更文件后,注册人应当根据变更内容自行修改产品技术要求、说明书和标签。

第五十三条 许可事项变更申请的受理与审批程序,本章未作规定的,适用本办法第五章的相关规定。

第七章 延续注册

第五十四条 医疗器械注册证有效期届满需要延续注册的,注册人应当在医疗器械注册证有效期届满6个月前,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请延续注册,并按照相关要求提交申报资料。

除有本办法第五十五条规定情形外,接到延续注册申请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在医疗器械注册证有效期届满前作出准予延续的决定。逾期未作决定的,视为准予延续。

第五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延续注册:

(一)注册人未在规定期限内提出延续注册申请的;

(二)医疗器械强制性标准已经修订,该医疗器械不能达到新要求的;

(三)对用于治疗罕见疾病以及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急需的医疗器械,批准注册部门在批准上市时提出要求,注册人未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医疗器械注册证载明事项的。

第五十六条 医疗器械延续注册申请的受理与审批程序,本章未作规定的,适用本办法第五章的相关规定。

第八章 产品备案

第五十七条 第一类医疗器械生产前,应当办理产品备案。

第五十八条 办理医疗器械备案,备案人应当按照《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九条的规定提交备案资料。

备案资料符合要求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当场备案;备案资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规定形式的,应当一次告知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由备案人补正后备案。

对备案的医疗器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按照相关要求的格式制作备案凭证,并将备案信息表中登载的信息在其网站上予以公布。

第五十九条 已备案的医疗器械,备案信息表中登载内容及备案的产品技术要求发生变化的,备案人应当提交变化情况的说明及相关证明文件,向原备案部门提出变更备案信息。备案资料符合形式要求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将变更情况登载于变更信息中,将备案资料存档。

第六十条 已备案的医疗器械管理类别调整的,备案人应当主动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出取消原备案;管理类别调整为第二类或者第三类医疗器械的,按照本办法规定申请注册。

第九章 监督管理

第六十一条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负责全国医疗器械注册与备案的监督管理工作,对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医疗器械注册与备案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

第六十二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医疗器械注册与备案的监督管理工作,组织开展监督检查,并将有关情况及时报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第六十三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对进口医疗器械代理人注册与备案相关工作实施日常监督管理。

第六十四条 设区的市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对备案工作开展检查,并及时向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送相关信息。

第六十五条 已注册的医疗器械有法律、法规规定应当注销的情形,或者注册证有效期未满但注册人主动提出注销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法注销,并向社会公布。

第六十六条 已注册的医疗器械,其管理类别由高类别调整为低类别的,在有效期内的医疗器械注册证继续有效。如需延续的,注册人应当在医疗器械注册证有效期届满6个月前,按照改变后的类别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请延续注册或者办理备案。

医疗器械管理类别由低类别调整为高类别的,注册人应当依照本办法第五章的规定,按照改变后的类别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请注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在管理类别调整通知中应当对完成调整的时限作出规定。

第六十七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违反本办法规定实施医疗器械注册的,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可以直接公告撤销该医疗器械注册证。

第六十八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相关技术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申请人或者备案人提交的试验数据和技术秘密负有保密义务。

第十章 法律责任

第六十九条 提供虚假资料或者采取其他欺骗手段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的,按照《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六十四条第一款的规定予以处罚。

备案时提供虚假资料的,按照《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六十五条第二款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七十条 伪造、变造、买卖、出租、出借医疗器械注册证的,按照《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六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七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未依法办理第一类医疗器械变更备案或者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登记事项变更的,按照《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有关未备案的情形予以处罚。

第七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未依法办理医疗器械注册许可事项变更的,按照《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有关未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的情形予以处罚。

第七十三条 申请人未按照《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和本办法规定开展临床试验的,由县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3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应当立即停止临床试验,已取得临床试验批准文件的,予以注销。

第十一章 附 则

第七十四条 医疗器械注册或者备案单元原则上以产品的技术原理、结构组成、性能指标和适用范围为划分依据。

第七十五条 医疗器械注册证中“结构及组成”栏内所载明的组合部件,以更换耗材、售后服务、维修等为目的,用于原注册产品的,可以单独销售。

第七十六条 医疗器械注册证格式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统一制定。

注册证编号的编排方式为:

×1械注×2××××3×4××5××××6。其中:

×1为注册审批部门所在地的简称:

境内第三类医疗器械、进口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为“国”字;

境内第二类医疗器械为注册审批部门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简称;

×2为注册形式:

“准”字适用于境内医疗器械;

“进”字适用于进口医疗器械;

“许”字适用于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医疗器械;

××××3为首次注册年份;

×4为产品管理类别;

××5为产品分类编码;

××××6为首次注册流水号。

延续注册的,××××3和××××6数字不变。产品管理类别调整的,应当重新编号。

第七十七条 第一类医疗器械备案凭证编号的编排方式为:

×1械备××××2××××3号。

其中:

×1为备案部门所在地的简称:

进口第一类医疗器械为“国”字;

境内第一类医疗器械为备案部门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简称加所在地设区的市级行政区域的简称(无相应设区的市级行政区域时,仅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简称);

××××2为备案年份;

××××3为备案流水号。

第七十八条 按医疗器械管理的体外诊断试剂的注册与备案适用《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

第七十九条 医疗器械应急审批程序和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另行制定。

第八十条 根据工作需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可以委托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者技术机构、相关社会组织承担医疗器械注册有关的具体工作。

第八十一条 医疗器械产品注册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按照国务院财政、价格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八十二条 本办法自2014年10月1日起施行。2004年8月9日公布的《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16号)同时废止。

第三篇: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

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

【颁布单位】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颁布日期】20000405 【实施日期】20000410 【题注】《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于2000年3月27日经国 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务会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0年 4月10日起施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郑筱萸 二O OO年四月五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医疗器械产品的注册管理,保证医疗器械安全有效,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中国境内销售、使用的医疗器械产品均应按本办法的规定 申报注册,未经核准注册的医疗器械,不得销售使用。

第三条 国家对医疗器械实行分类注册。

境内企业生产的第一类医疗器械由设区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后发给产品注册证书。

境内企业生产的第二类医疗器械由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后发给产品注册证书;

境内企业生产的第三类医疗器械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查,批准后发给产品注册证书;

境外企业生产的医疗器械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查,批准后发给产品注册证书。

境内企业生产的医疗器械系指最终生产程序在中国境内完成的产品。

境外企业生产的医疗器械系指最终生产程序在中国境外完成的产品。

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的产品申请在内地销售、使用的,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查,批准后发给注册证书。

第四条 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书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统一印制。

(一)境内企业生产的第一类医疗器械实行直接准产注册。境内企业生产的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先办理试产注册,注册证有效期两年。试产注册后的第七个月起,即可申请准产注册,注册证有效期四年。

注册号的编排方式为:

X1药管械(X2)字XXXX3第X4XX5XXXX6号

其中:

X1----注册机构所在地简称(国家或省、自治区、直辖市,或省、自 治区+设区市)

X2----注册形式(试、准)

XXXX3----注册年份

X4----产品类别

XX5----产品试产期终止年份(试产注册)

产品品种编码(准产注册)

XXXX6----注册流水号。

注册证附有《医疗器械产品生产制造认可表》,与证书同时使用。

(二)境外企业申请办理的产品注册证有效期四年,注册号的编排方 式为:

国药管械(进)XXXX1第X2XX3XXXX4号

其中:XXXX1----注册年份

X2----产品类别

XX3----产品品种编码

XXXX4----注册流水号

注册证附有《医疗器械产品注册登记表》,与证书同时使用。

第二章 境内生产医疗器械的注册

第五条 境内企业生产的第一类医疗器械办理注册,应提交如下材料:

(一)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资格证明。

(二)注册产品标准及编制说明。

(三)产品全性能自测报告。

(四)企业产品生产现有资源条件及质量管理能力(含检测手段)的 说明。

(五)产品使用说明书。

(六)所提交材料真实性的自我保证声明。

第六条 境内企业生产的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的试产注册应提交 如下材料:

(一)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资格证明。

(二)产品技术报告。

(三)安全风险分析报告。

(四)注册产品标准及编制说明。

(五)产品性能自测报告。

(六)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可的医疗器械质量检测机构近一年内(生物材料为临床试验前半年内)出具的产品试产注册型式检测报告。

(七)两家以上临床试验基地的临床试验报告。报告提供方式执行《 医疗器械注册临床试验报告分项规定》(见附件),临床试验执行《医疗 器械产品临床试验管理办法》。

(八)产品使用说明书。

(九)所提交材料真实性的自我保证声明。

第七条 境内企业生产的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的准产注册应提交 如下材料:

(一)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资格证明。

(二)试产注册证复印件。

(三)注册产品标准。

(四)试产期间产品完善报告。

(五)企业质量体系考核(认证)的有效证明文件。

(六)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可的医疗器械质量检测机构近一年内出 具的产品准产注册型式检测报告。

(七)产品质量跟踪报告。

(八)所提交材料真实性的自我保证声明。

第八条 准产注册证有效期满前6个月应申请重新注册。

(一)第一类医疗器械重新注册时,应提交如下材料:

1.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资格证明。

2.原准产注册证复印件。

3.注册产品标准。

4. 产品质量跟踪报告。

5.所提交材料真实性的自我保证声明。

(二)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重新注册时,应提交如下材料:

1.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资格证明。

2.原准产注册证复印件。

3.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可的医疗器械质量检测机构近一年内出具的产品准产注册型式检测报告。

4.企业质量体系考核(认证)的有效证明文件。

5.注册产品标准及编制说明。

6.产品质量跟踪报告。

7.所提交材料真实性的自我保证声明。

第九条

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准产注册时,应通过企业质量体系考核。企 业质量体系考核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体系考核管理办法》执行。

第十条 有以下情况之一的产品,补充试产注册所需提交的文件后,可直接申请准产注册:

(一)企业已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指定的质量体系认证机构颁发 的GB/T19001 + YY/T0287或GB/T

19002+YY/T0288(《质量体系-医疗器械应用的专用要求》)认证证 书,而且所申请注册产品与其已准产注册产品同属一大类。

(二)所申请注册产品与其已注册的同类产品结构和性能的改变对安 全性、有效性无重大影响。

第三章 境外生产医疗器械的注册

第十一条 境外企业生产的医疗器械注册,应提交如下材料:

(一)生产者的合法生产资格的证明文件。

(二)申请者的资格证明文件。

(三)原产国(地区)政府批准或认可的该产品作为医疗器械进入该 国市场的证明文件。

(四)注册产品技术标准:即注册产品的安全要求和技术性能要求,及其对应的试验方法(第三类产品应提供两份)。

(五)产品使用说明书。

(六)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可的医疗器械质量检测机构近一年内出 具的型式试验报告(适用于第二、三类产品)。

(七)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报告,报告提供方式执行《医疗器械注册临 床试验报告分项规定》(见附件)。临床试验按《医疗器械产品临床试验 管理办法》进行。

(八)生产者出具的产品质量保证书,承诺在中国注册销售的产品与 在原产国(地区)上市的相同产品的质量完全一致。

(九)在中国指定售后服务机构的委托书、被委托机构的承诺书及营 业执照。

(十)所提交材料真实性的自我保证声明。

上述文件应有中文本。第(一)、(二)、(三)款证明文件可以是 复印件,但须经原出证机关签章或者经当地公证机构公证,其它文件须提 交由法定代表人盖章或签字的原件。

第十二条 境外企业生产的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有效期满前6个月应申 请重新注册。申请重新注册应提交如下材料:

(一)申请者的资格证明文件。

(二)原注册证复印件。

(三)原产国(地区)政府认可的该产品作为医疗器械进入该国市场 的证明文件。

(四)产品技术标准:即注册产品的安全要求和技术性能要求,及其 对应的试验方法(第三类产品应提供两份)。

(五)产品使用说明书。

(六)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可的医疗器械质量检测机构近一年内出 具的型式检测报告(适用于第二、三类产品)。

(七)产品质量跟踪报告。

(八)生产者出具的产品质量保证书,保证在中国注册销售的产品与 在原产国(地区)上市的相同产品的质量完全一致。

(九)在中国指定售后服务机构的委托书、被委托机构的承诺书及营 业执照。

(十)所提交材料真实性的自我保证声明。

第十三条

境外企业生产的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审查须履行对生产质量体系的现 场审查。对生产质量体系的现场审查为四年一周期,同一周期内已审查合 格的体系所涵盖的同类型产品在申报注册时不再重复质量体系的现场审查。

第四章 医疗器械注册管理

第十四条 设区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收到全部申请资料后的三十个 工作日内,做出是否给予注册的决定。

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收到全部申请资料后的六十个工作日内,做 出是否给予注册的决定。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在收到全部申请资料后的九十个工作日内,做出 是否给予注册的决定(不包括需赴境外执行质量体系现场审查的时间)。

对不予注册的,应书面说明理由。

受理注册机构在收到全部注册资料后,应开具受理通知书,开始计算 审查时限。

审查期间如通知申请单位补充材料或澄清问题,等候时间不包括在审 查时限内。

第十五条 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医疗器械可以申请豁免检测:

(一)境内企业已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可的质量体系认证机构 颁发的GB/T19001+YY/T0287或GB/T19002+YY/T0288认证证书,且已获认证 的体系涵盖所申请注册的产品。

境外企业的产品已获原产国主管部门上市许可,且许可证明文件仍在 有效期内,企业已获得ISO

9000系列标准(或同等效能标准)的认可。

(二)所申请产品与其已注册的同类产品结构和性能的改变对安全性、有效性无重大影响。

(三)所申请产品为非植入物。

(四)所申请产品无放射源。

(五)产品一旦发生故障,不会造成使用者或操作者死伤等重大伤害 事故。

第十六条

产品使用说明书按《医疗器械产品使用说明书、标签和包装标识管理 规定》专项审批,经批准的产品使用说明书不得随意改动。增加适应症、扩大使用范围,应重新申报注册。

第十七条 医疗器械产品的注册单元以技术结构及性能指标的不同为 划分依据。

第十八条

以部件注册的产品,企业应说明与该部件配合使用的推荐产品、部件 或组件的规格型号。由已经全部注册的部件组合成的整机,须履行整机注 册手续。

以整机注册的产品应列出主要配置部件。如果某个部件性能规格发生 改变,整机应重新注册。

以整机注册的产品,其组合部件单独销售时,可免于注册。

第十九条 注册证的变更和补办手续

(一)因企业更名、合并等原因而需变更注册证的企业名称,应在发 生变化的三十个工作日内提交申请报告、新的营业执照、地方药品监督管 理部门的证明文件,办理注册证变更手续。

(二)产品未发生变化,使用新的产品名称,应提交申请报告,办理 注册证变更手续。

(三)注册证丢失或毁损,应提交申请报告和承担法律责任的声明,补办注册证。

(四)公司及产品不变,生产场地变更,不属注册证变更范围,应按 原注册形式重新注册。注册时,需提交有效的生产质量体系考核(认证)证明文件。

第二十条

注册证变更,用原编号,号尾加带括号的更字;发证日期签注批准变 更的日期,有效期为原证的剩余期限,注明至×年×月×日止。发证时收 回原证。

第二十一条 已注册的医疗器械产品连续停产两年以上,产品注册证 自行失效,企业再生产,应重新办理注册。

第二十二条 转手再用医疗器械的注册管理另行规定。

第二十三条

医疗机构可以研制用于病人的医疗器械,研制阶段不能批量生产;所 研制产品只限于在原研制单位使用,发给使用批准证书。证书有效期为两 年,到期后应转为正式生产,并履行注册审批手续。

第二类产品报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查批准,第三类产品报国家药 品监督管理局审查批准。申报时提供如下材料:

(一)医疗机构资格证明文件。

(二)申报产品标准。

(三)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可的医疗器械质量检测机构近一年内出 具的产品型式检测报告。

(四)临床试验报告。

(五)产品使用说明书。

(六)医院对产品承担法律责任的声明。

(七)所提交材料真实性的声明。

第二十四条

设区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每季度向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上报注册情 况统计。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每季度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上报注册情 况统计。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定期发布医疗器械产品注册公告。

第五章 罚 则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办理医疗器械产品注册申请,提供虚假证明、文件、样品,或者采取其他欺骗手段取得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书的,由原注册 机构撤销其产品注册证书,两年内不受理其产品注册申请,并按《医疗器 械监督管理条例》的规定处以罚款。

第二十六条

擅自改变产品使用说明书、扩大治疗范围、适应症的,依据《医疗器 械监督管理条例》第三十五条的规定,按未取得医疗器械产品生产注册证 书进行生产论处,由原注册机构撤销产品注册证书。

第二十七条

注册申请者对医疗器械注册审查结论有异议的,可在30个工作日之内 向注册受理机构提出请求复审报告,报告应写明原申请受理号,产品及生 产者名称、请求复审理由,并提供有关文件或样品。

第二十八条

对上市后发现不能保证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产品,由省级以上药品 监督管理部门按相应规定撤销其注册证书;已经被撤销注册证书的医疗器 械产品不得生产、销售和使用,已经生产、使用的,由当地药品监督管理 部门负责监督处理。

第二十九条

对省级以下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违反本办法规定实施的注册,国家药品 监督管理局有权责令其限期改正。对逾期不改正的,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可以直接公告撤销其违法注册的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书。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条 本办法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2000年4月10日起施行。原国家医药管理局令第16号《医疗器械产品注册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附件:

医疗器械注册临床试验报告分项规定

产品分类 基本情况 具备条件 临床报告提供方式 三类产品

一、无论 何种情况 原产国政府未批准在本国上市的产品。

提供在中国境内进行临床的批准文件、临床试验方案及临床试验报告。第三类植入型产品

二、企业无产品进入过中国市场。

境内产品未批准上市,境外产品原产国政府已批准申报产品在本国上 市。

提供在中国境内进行临床的批准文件、临床试验方案及临床试验报告。

三、企业已有产品进入中国市场。A

同时具备:

1、境内产品未批准上市;境外产品原产国政府已批准申报 产品在本国上市;

2、企业质量体系已经中国政府审核,但不涵盖所申报产 品。

境内产品提供相应规定的临床报告;境外产品提供原产国政府批准该 产品注册上市时的临床报告,经中国政府组织专家组认可。B

同时具备:

1、境内产品未批准上市;境外产品原产国政府已批准申报 产品在本国上市;

2、经中国政府认可的质量体系涵盖所申报的产品并在有 效期内;

3、本企业其它产品在中国销售有四年以上无抱怨的记录。注:产 品有抱怨记录的执行本项A。

境内产品提供相应规定的临床报告;境外产品提供原产国政府批准该 产品注册上市时的临床报告。第三类植入型产品

四、企业有产品进入过中国市场,申报产品与已注册产品属同类产品,但不属同型号。A

同时具备:

1、境内产品未批准上市;境外产品原产国政府已批准申报 产品在本国上市;

2、经中国政府认可的质量体系不涵盖所申报的型号。

境内产品提供相应规定的临床报告;境外产品提供同类产品注册上市 时的临床报告,经中国政府组织的专家组认可。B

同时具备:

1、境内产品未批准上市,境外产品原产国政府已批准申报 产品在本国上市;

2、经中国政府认可的质量体系涵盖所申报的型号并在有 效期内;

3、本企业的同类产品在中国销售有4年以上无抱怨的记录。注: 产品有抱怨记录的执行本项A。

境内产品提供本企业同类产品注册上市时的临床报告;境外产品提供 原产国政府批准同种产品注册上市时的临床报告。

五、企业已有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申报产品与已注册产品属同型号产 品,但不属同一规格。A

同时具备:

1、境内产品未批准上市;境外产品原产国政府已批准申报 产品在本国上市;

2、经中国政府认可的质量体系不涵盖所申报的规格。

境内产品提供相应规定的临床报告;境外产品提供原产国政府批准同 种产品注册上市时的临床报告,经中国政府组织的专家组认可。B

同时具备:

1、境内产品未批准上市,境外产品原产国政府已批准申报 产品在本国上市;

2、经中国政府认可的质量体系涵盖所申报的产品并在有 效期内;

3、本企业同类产品在中国销售有四年以上无抱怨的记录。注:产 品有抱怨记录的执行本项A。

境内产品提供本企业同类产品注册上市时的临床报告;境外产品提供 原产国政府批准同类产品注册上市时的临床报告。其它三类产品

六、企业无产品进入过中国市场。境内产品未批准上市,境外产品原 产国政府已批准申报产品在本国上市。

境内产品提供相应规定的临床报告;境外产品提供原产国政府批准该 产品注册上市时的临床报告,经中国政府组织的专家认可。

七、企业有产品进入过中国市场,申报产品第一次进入中国市场。A

同时具备:

1、境内产品未批准上市,境外产品原产国政府已批准申报 产品在本国上市;

2、属采用超声或微波、激光、X射线、伽玛射线以及其 他放射性粒子作治疗源的治疗设备。

境内产品提供相应规定的临床报告;境外产品提供原产国政府批准该 产品注册上市时的临床报告,经中国政府组织的专家认可。B

同时具备:

1、境内产品未批准上市,境外产品原产国政府已批准,申 报产品在本国上市;

2、诊断型产品或者不是用超声或微波、激光、X射线、伽玛射线以及其他放射性粒子作治疗源的治疗设备;

3、本企业的其它产 品在中国销售有4年以上无抱怨的记录。注:产品有抱怨记录的执行本项A。

境内产品提供相应规定的临床报告;境外产品提供原产国政府批准该 产品注册上市时的临床报告。其它三类产品

八、企业已有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申报产品与已注册产品属同类产品。A

同时具备:

1、境内产品未批准上市,境外产品原产国政府已批准申报 产品在本国上市;

2、属采用超声或微波、激光、X射线、伽玛射线以及其 他放射性粒子作治疗源的治疗设备。

境内产品提供相应规定的临床报告;境外产品提供原产国注册时的临 床报告,经中国政府组织的专家认可。

B同时具备:

1、境内产品未批准上市,境外产品原产国政府已批准申 报产品在本国上市;

2、本企业同类产品在中国销售有4年以上无抱怨的记 录;

3、产品有抱怨记录的执行本项A。

提供本企业同类产品注册上市时的临床报告。二类产品

一、无论何 种情况

中国政府未批准上市,境外产品原产国政府尚未批准申报产品在本国 上市。

提供在中国境内进行临床的批准文件、临床试验方案及临床试验报告。

二、产品第一次进入中国市场

A:境外产品原产国政府已批准申报产品在本国上市。提供原产国政 府批准产品上市时的临床报告。

B:境内产品中国政府已批准本企业同类产品在中国上市,进入市场2 年以上。提供本企业同类产品注册上市时的临床报告。

注释:

1、同类产品:指基本原理、主要功能、结构相同的产品;

2、同型号:指在基本原理、主要功能、结构相同的前提下,辅助功能 的原理结构相同的产品;

3、同规格:指在基本原理、主要功能、结构相同,辅助功能的原理结 构相同,主要性能的参数、指标也相同的产品;

4、抱怨:指由国家、省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受理,经技术方法界定为因 产品质量问题引起的不良事件;

5、本规定所述“产品”均指“医疗器械”。

第四篇:新版《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局4号令 解读

第9条

创新产品注册申请不具备拟注册产品生产条件时,可委托具有相应生产范围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生产样品。非创新产品不得委托生产。第10条

企业应重视注册/备案办理人员的选用。办理人员应熟悉医疗器械法规,具备专业知识和了解注册产品,有利于在注册过程中与审评审批人员进行沟通。第11条

申请/备案人主体责任之一:遵循安全有效基本要求,保证研发过程规范、存档数据真实完整。第12条

对资料的文种提出要求:

申请/备案人主体责任之一:因申报资料不实引发的偶过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第13条 申请进口注册的医疗器械必须提交原产国(地区)已获准上市的证明文件;

原产国(地区)不作为医疗器械管理的产品,应提交准许上市销售的证明文件。第14条

法规修改首次对进口产品的代理人提出要求。

代理人必须是境内的企业法人;代理人应承担与药监部门的联络,向申请/备案人传达法规,收集、反馈和报告不良事件信息,协调产品召回以及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的责任。第15条

产品技术要求根据产品的分类和管理方式不同分为直接备案、审查核准两种方式。

产品技术要求应参照《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编写指导原则》和相应的医疗器械产品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编写。出厂产品必须符合产品技术要求。第16条

注册产品应进行注册检验。送样样品的生产必须符合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检验合格后样品方可用于临床试验或申请注册。备案产品应进行全项目检验。

备案人可以自行检验,亦可委托有资质具备检验能力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第17条

送检时至少应提供足量的检品、产品技术要求、产品使用说明等。第18条

检验机构应具有资质,受检产品应在其承检范围内。国家网站上可以进行查询。

完成注册检验后,检验机构应将预评价意见随注册检验报告一同出具给申请人申请注册用。第19条

送检产品应具有代表性,应涵盖产品技术要求中的全部性能指标。检测报告一年内有效。第22条 免于临床试验的基本原则。

供编制免临床医疗器械目录使用;供申请人参考拟注册产品是否可免于进行临床试验

《免于进行临床试验的第二类医疗器械目录》和《免于进行临床试验的第三类医疗器械目录》已发布。第23条

临床试验的基本要求。

临床试验过程要满足《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临床试验机构要取得资质,试验样品的生产要符合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第24条

根据风险管控原则,总局制定了《关于发布需进行临床试验审批的第三类医疗器械目录的通告》已发布。列入目录的品种开展临床前应得到批准。第26条

拟注册产品列入《需进行临床试验审批的第三类医疗器械目录》的,申请人应按规定程序和要求报国家总局批准后方可实施临床试验。第28条 如需补正技术评审机构应当一次性告知。申请人应在1年内提交补正,再次进行技术审评。逾期未补正的终止技术审评,不予批准临床试验。第29条

撤销已获得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批准文件的三种情形。第30条

临床试验的启动时间应在获得批准后的3年内实施,逾期批件废止。第31条

《关于公布医疗器械注册申报资料要求和批准证明文件格式的公告》已发布

《关于印发境内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审批操作规范的通知》已发布 第34条

开展体系核查的时段发生变化,由原来的先体考后申请调整为先受理待技术评审后再开展体考。体系核查事项应涵盖研制、生产的全过程。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质量管理体系核查,按国家总局技术评审机构通知后,由省局技术审评部门负责调度。技术审评期限不包括质量管理体系核查时间(30个工作日)第37条

注册事项分许可和登记两种。

生产地址变更的话,注册时走登记变更,但是之前要完成生产许可证的变更。第38条

按应急审批程序办理的注册产品,延续注册时必须完成首次时一流的相关工作,未完成的不予延续注册。第39条

第三十九条 对于已受理的注册申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作出不予注册的决定,并告知申请人:

(一)申请人对拟上市销售医疗器械的安全性、有效性进行的研究及其结果无法证明产品安全、有效的;

(二)注册申报资料虚假的;

(三)注册申报资料内容混乱、矛盾的;

(四)注册申报资料的内容与申报项目明显不符的;

(五)不予注册的其他情形。受理后发现上述5中情况,药监部门将不予以注册。第40条

申请人有权撤回尚未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注册申请。第41条

已受理的注册申请,发生涉嫌虚假问题的可中止审批,经核实证据确凿的不予注册。第42条

申请人在规定期限内有权不予注册决定提出复审申请,复审申请的内容仅限于原申请事项和原申报资料。第43条

复审工作期限为30个工作日。第44条

因申请人对注册决定有异议,已申请行政复议或提出行政诉讼的,不再受理其复审申请。第45条

补发注册证的工作时限为20个工作日(不需经技术审评)第47条 分类目录未收载的产品,可直接按第三类医疗器械申请或依据分类规则判定产品类别并通过国家总局分类界定系统申请类别确认后在申请注册或备案。

直接按第三类医疗器械提交注册申请的,经国家总局根据风险程度确定类别后,转相应部门办理注册或备案。第48条

发生专利权纠纷,申请人按专利法有关规定自行处理。第49条

按许可事项申请变更的共6项,其中进口注册1项。按登记事项申请变更的共5项,其中进口注册3项。

境内企业生产地址发生实质性变化的,先办理生产许可证变更后办理注册登记变更;其他登记事项发生变化的均先办理注册证变更后办理生产许可证变更。第50条

登记事项变更审批时限为10个工作日(不需经技术审批)第51条 变更注册审评重点,应侧重于产品变化后对其安全性有效性的影响。第52条

变更事项批准后,印发注册证变更文件,与原医疗器械注册证合并使用,证书有效期不变。第54条

原有效期届满重新注册现称为延续注册。

2015年4月1日前,操作参见食药监械管(2014)144号2015年4月1日起,凡未在规定期限内提交延续注册申请的,不再按延续注册申请受理和审批。符合延续注册申请的,超过审批期限未作出决定的,视为准予延续。第55条

不予延续注册的三种情形

第一种情况由受理部门严格把关。第二、三种情况由审评部门把关。第56条

自2015年4月1日起,延续注册和注册变更应当分别提出申请,注册变更应当按照《办法》相应要求提交相关资料。第57条

第一类医疗器械生产前,应当办理产品备案。第58条

备案资料应符合《第一类医疗器械产品目录》、《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编写知道原则》、《关于第一类医疗器械备案有关事项的公告》 符合要求当场备案,不符合要求一次告知补正内容。第59条

备案信息表内容和产品技术要求发生变化,需办理变更备案。第60条

已备案产品管理类别调整后,相关市局应接受备案人提出取消原备案的申请,及时更改本局备案信息库,并告知备案人按规定办理注册。第61条

药监部门应按规定程序依法注销注册证,并及时在官网上公布注销信息。第66条 已注册的二类产品,管理类别调高后申请人应在总局规定时限内提交三类注册申请。第69条

由原发证部门撤销已经取得的许可证件,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5年内不得受理相关责任人及企业提出的医疗器械许可申请。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向社会公告备案单位和产品名称;情节严重的,直接责任人员5年内不得从事医疗器械生产经营活动。第75条

以更换耗材、维修等为目的,与原注册产品配套使用的部件,方可单独销售。申请人不得将注册产品汇总的组件或部件单独销售用作他用。

第五篇:《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管理办法》(局令第15号)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管理办法》

局令第15号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管理办法》于2004年6月25日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务会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二〇〇四年八月九日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医疗器械经营许可的监督管理,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发证、换证、变更及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经营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应当持有《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但是在流通过程中通过常规管理能够保证其安全性、有效性的少数第二类医疗器械可以不申请《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不需申请《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的第二类医疗器械产品名录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

第四条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全国《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的监督管理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的发证、换证、变更和监督管理工作。

设区的市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直接设置的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负责本辖区内《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逐步推行医疗器械经营质量规范管理制度。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制定。

第二章 申请《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的条件

第六条 申请《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应当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与经营规模和经营范围相适应的质量管理机构或者专职质量管理人员。质量管理人员应当具有国家认可的相关专业学历或者职称;

(二)具有与经营规模和经营范围相适应的相对独立的经营场所;

(三)具有与经营规模和经营范围相适应的储存条件,包括具有符合医疗器械产品特性要求的储存设施、设备;

(四)应当建立健全产品质量管理制度,包括采购、进货验收、仓储保管、出库复核、质量跟踪制度和不良事件的报告制度等;

(五)应当具备与其经营的医疗器械产品相适应的技术培训和售后服务的能力,或者约定由第三方提供技术支持。

第七条 申请《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的,必须通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检查验收。

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据本办法,结合本辖区实际,制定医疗器械经营企业检查验收标准,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备案。

第八条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列明的经营范围应当按照医疗器械分类目录中规定的管理类别、类代号名称确定。

第三章 申请《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的程序

第九条 拟办企业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者接受委托的设区的市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负责受理《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的发证申请。

第十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者接受委托的设区的市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在其行政机关网站或者申请受理场所公示申请《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所需的条件、程序、期限、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目录和申请书示范文本。

第十一条 申请《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时,应当提交如下资料:

(一)《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申请表》;

(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出具的企业名称预核准证明文件;

(三)拟办企业质量管理人员的身份证、学历或者职称证明复印件及个人简历;

(四)拟办企业组织机构与职能;

(五)拟办企业注册地址、仓库地址的地理位置图、平面图(注明面积)、房屋产权证明(或者租赁协议)复印件;

(六)拟办企业产品质量管理制度文件及储存设施、设备目录;

(七)拟办企业经营范围。

第十二条 申请人应当向拟办企业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者接受委托的设区的市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提出《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的发证申请。

对于申请人提出的《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发证申请,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者接受委托的设区的市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应当根据下列情况分别作出处理:

(一)申请事项不属于本部门职权范围的,应当即时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发给《不予受理通知书》,并告知申请人向有关部门申请;

(二)申请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的,应当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

(三)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或者在5个工作日内向申请人发出《补正材料通知书》,一次性告知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四)申请事项属于本部门职权范围,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或者申请人按照要求提交全部补正申请材料的,发给《受理通知书》。《受理通知书》应当加盖受理专用章并注明受理日期。

第十三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者接受委托的设区的市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依据医疗器械经营企业检查验收标准对拟办企业进行现场核查,并根据本办法对申请资料进行审查。

第十四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在受理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核发《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的决定。认为符合要求的,应当作出准予核发《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的决定,并在作出决定之日起10日内向申请人颁发《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认为不符合要求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同时告知申请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第十五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申请人的申请进行审查时,应当公示审批过程和审批结果。申请人和利害关系人可以对直接关系其重大利益的事项提交书面意见进行陈述和申辩。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申请直接涉及申请人与他人之间重大利益关系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告知申请人和利害关系人依法享有申请听证的权利。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认为《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涉及公共利益的,应当向社会公告,并举行听证。

第十六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公布已经颁发的《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的有关信息,公众有权进行查询。

第四章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的变更与换发

第十七条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项目的变更分为许可事项变更和登记事项变更。

许可事项变更包括质量管理人员、注册地址、经营范围、仓库地址(包括增减仓库)的变更。

登记事项变更是指上述事项以外其他事项的变更。

第十八条 变更《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许可事项的,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应当填写《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变更申请书,并提交加盖本企业印章的《营业执照》和《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复印件。

变更质量管理人员的,应当同时提交新任质量管理人员的身份证、学历证书或者职称证书复印件;变更企业注册地址的,应当同时提交变更后地址的产权证明或者租赁协议复印件、地理位置图、平面图及存储条件说明;变更经营范围的,应当同时提交拟经营产品注册证的复印件及相应存储条件的说明;变更仓库地址的,应当同时提交变更后仓库地址的产权证明或者租赁协议复印件、地理位置图、平面图及存储条件说明。

第十九条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申请变更许可事项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者接受委托的设区的市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在受理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事项变更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按照医疗器械经营企业检查验收标准进行审核,并由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作出准予变更或者不准变更的决定;需要现场验收的,应当在受理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作出准予变更或者不准变更的决定。

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作出准予变更决定的,应当在《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副本上记录变更的内容和时间;不准变更的,应当书面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同时告知申请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变更《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的许可事项后,应当依法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企业登记的有关变更手续。变更后的《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有效期不变。

第二十条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因违法经营已经被(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立案调查,但尚未结案的;或者已经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但尚未履行处罚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者接受委托的设区的市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应当中止受理或者审查其《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的许可事项变更申请,直至案件处理完结。

第二十一条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变更《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登记事项的,应当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变更后30日内填写《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变更申请书,向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者接受委托的设区的市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申请《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变更登记。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者接受委托的设区的市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在收到变更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为其办理变更手续,并通知申请人。

第二十二条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登记事项变更后,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者接受委托的设区的市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在《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副本上记录变更的内容和时间。变更后的《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有效期不变。

第二十三条 企业分立、合并或者跨原管辖地迁移,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重新申请《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

第二十四条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的有效期为5年。有效期届满,需要继续经营医疗器械产品的,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应当在有效期届满前6个月,向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者接受委托的设区的市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申请换发《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

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者接受委托的设区的市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按照本办法规定对换证申请进行审查。

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在《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有效期届满前作出是否准予其换证的决定。逾期未作出决定的,视为同意换证并予补办相应手续。

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认为符合要求的,应当在《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届满时予以换发新证,收回原《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不符合条件的,应当限期进行整改,整改后仍不符合条件的,应当在有效期届满时注销原《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书面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同时告知申请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第二十五条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遗失《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的,应当立即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并在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指定的媒体上登载遗失声明。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在企业登载遗失声明之日起满1个月后,按照原核准事项补发《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补发的《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与原《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有效期相同。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六条 上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下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实施医疗器械经营许可的监督检查,及时纠正行政许可实施中的违法行为。

第二十七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发证、换证、变更和监督检查等方面的工作档案,并在每季度的第1周将上季度《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的发证、换证、变更和监督检查等情况报上一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依法作废、收回的《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档案保存5年。

第二十八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的监督检查。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企业名称、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及质量管理人员变动情况;

(二)企业注册地址及仓库地址变动情况;

(三)营业场所、存储条件及主要储存设施、设备情况;

(四)经营范围等重要事项的执行和变动情况;

(五)企业产品质量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

(六)其他需要检查的有关事项。

第二十九条 监督检查可以采取书面检查、现场检查或者书面与现场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医疗器械经营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必须进行现场检查:

(一)上一新开办的企业;

(二)上一检查中存在问题的企业;

(三)因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受到行政处罚的企业;

(四)(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认为需要进行现场检查的其他企业。

第三十条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换证当年,监督检查和换证审查可一并进行。

第三十一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对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进行监督检查时,应当将监督检查的情况和处理结果记录在案,由监督检查人员签字后归档。(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公告并在《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副本上记录现场检查的结果。

第三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由原发证机关注销:

(一)《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有效期届满未申请或者未获准换证的;

(二)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终止经营或者依法关闭的;

(三)《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被依法撤销、撤回、吊销、收回或者宣布无效的;

(四)不可抗力导致医疗器械经营企业无法正常经营的;

(五)法律、法规规定应当注销《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的其他情形。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注销《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的,应当自注销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通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并向社会公布。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三条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擅自变更质量管理人员的,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拒不改正的,处以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四条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擅自变更注册地址、仓库地址的,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予以通报批评,并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五条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擅自扩大经营范围、降低经营条件的,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予以通报批评,并处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六条 申请人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申请《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者接受委托的设区的市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对申请不予受理或者不予核发《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并给予警告。申请人在1年内不得再次申请《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

第三十七条 申请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撤销其《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给予警告,并处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申请人在3年内不得再次申请《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

第三十八条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责令限期改正,并给予警告;逾期拒不改正的,处以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一)涂改、倒卖、出租、出借《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的;

(二)超越《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列明的经营范围开展经营活动的;

(三)在监督检查中隐瞒有关情况、提供虚假材料或者拒绝提供反映其经营情况的真实材料的。

第三十九条 在《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发证、换证、变更和监督管理中有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

第七章 附

第四十条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包括正本和副本。《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正本和副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的正本应当置于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经营场所的醒目位置。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应当载明企业名称、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及质量管理人员姓名、经营范围、注册地址、仓库地址、许可证号、许可证流水号、发证机关、发证日期、有效期限等项目。

第四十一条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统一印制。《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正本、副本式样和编号方法,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统一制定。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19号《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监督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下载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局令第16号)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局令第16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医疗器械标准管理办法》试行(局令第31号)(精选5篇)

    《医疗器械标准管理办法》(局令第31号)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31号 《医疗器械标准管理办法》(试行)于2001年11月19日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务会审议 通过,现予发布。本办法......

    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2014(局令第5号)

    《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局令第5号) 2014年07月30日 发布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 第 5 号 《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已于2014年6月27......

    医疗器械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

    附件: 医疗器械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医疗器械体外诊断试剂的注册管理,保证医疗器械体外诊断试剂的安全、有效,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

    04 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16号令)

    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局令第16号) 《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于2004年5月28日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务会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二OO四年八月九日 医疗器械......

    《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办法》(暂行)(局令第24号)(模版)

    《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办法》(暂行)于2000年8月17日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务会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二○○○年十月十三日 一次性使用无菌医......

    《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

    《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修订草案)》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医疗器械的注册管理,保证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医疗器械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第二版)

    医疗器械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医疗器械的注册与备案管理,保证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总局令第7号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 7 号 《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已于2014年6月27日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4年10月1日起施行。 局 长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