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电直播星调研报告[模版]
广电直播星调研报告 市场现状分析 1.1 市场总量分析
目前世界上46%能看到数字电视的家庭,是通过接收卫星直播数字电视信号而实现的,近几年来,全球机顶盒出货量的60~70%是直播卫星接收机顶盒,到2009年,卫星机顶盒年销量达8000万台,通过卫星直播收看电视节目的用户比例上升到2/3。
来自广电总局的数据,截至到2010年第三季度,我国4.12 亿户家庭中,其中有线电视用户为1.74 亿户;其余2.38 亿户主要通过无线方式接收广播电视,也是地面和卫星电视争夺的用户。广大农村老百姓仅仅能收到4到5套无线覆盖,因此城乡差别非常大。
2008年我国成功发射的直播卫星‚中星九号‛,承载国家农村电视‚村村通‛使命,由中国卫通集团旗下中国直播星公司发射及测控,并以公益形象提供47套免费卫视频道的节目给农村地区和偏远山区的受众收看/直播星传输方式的开通,不仅直接影响收视人数的巨大变化,对有线网络的发展也造成不小的震撼。
作为一项惠民工程,村村通解决了边远地区农牧民了解外界的需求。虽然有129号令限制用户私自安装卫星电视,目前广电总局针对直播星村村通工程已经进行了三次公开招标,2008年12月份一期招标共招标366万套接收设备,2009年10月二期招标共招标865万套设备,今年7月三期招标65万套设备。三期招标共计招标近1300万套卫星接收设备,解决了边远地区农牧民无法收看广播电视的问题。
图 2010年8月全国各省直播卫星数字电视用户数(百万户)
截止到2010年第三季度,全国在网的有线电视用户数量已经突破七千万户。而直播星村村通工程用户数量与‚黑盒子‛非法用户数量保守估计也有五、六千万的量。不到一年即形成的四千万非法用户市场在给有线电视造成冲击的同时,也让有关部门看到了巨大的商业价值。
1.2 市场增量分析
直播星很好的解决了这些地区的信号传输问题。尤其是对于20 户以下有线电视不易到达、无线覆盖不到自然村,采用直播卫星的方式成为最经济、便捷的一种广播电视的覆盖方式。
‚直播星‛是中国电视产业模转数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有线电视普及率较低:根据总局的数据,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94.5% > 有线电视入户率:36.0% 卫星电视覆盖面积大,成本低,是我国解决数字电视覆盖率的最经济途径,直播星将是对地面数字电视的重要补充
预计卫星机顶盒需求量远超过‚十一五‛规划的2500~3500万套。中国发展卫星直播业务具有天然的优势和巨大的潜力,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巨大市场的国家之一。经过对未来市场发展分析,到2011 年,中国直播卫星用户将有望超过1500 万,终端设备市场以及收视费的总体规模在百亿元左右。中国直播卫星用户将主要来自于以下三个领域:农村村村通市场;农村地下切换市场;部分城市用户。
据赛迪咨询研究,在广播电视模转数过程中,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的年均需求量超过2000万台,后期出现下降;直播星与地面数字电视机顶盒的需求将逐渐上升。2 直播星项目进程简介
2006年10月29日,我国第一颗直播卫星‚鑫诺二号‛发射升空,但因主电池板未能打开而成为太空垃圾。2008年6月9日,‚中星9号‛成功发射。《中国广播电视直播卫星‚村村通‛系统技术体制白皮书》指出,‚中国广播电视直播卫星‘村村通’系统是我国‘十一五’期间的重要项目之一,旨在采用直播卫星技术扩大我国农村地区广播电视覆盖,解决全国已通电但广播电视不通达的20户以上自然村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的问题,是一个公益性节目平台,直接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当时采用清流不加密方式传输,提供45套电视节目。
2008年12月,广电总局进行了‚村村通‛一期招标,共招标369.8万套接收设备。
2009年初,直播星地下‚黑盒子‛市场开始萌动,并迅速蔓延,对有线电视形成了不小的冲击。
2009年10月,二期招标采用了CA加密方案,共招标865万套设备。2009年12月27日,广电总局对‚中星9号‛直播星进行加密升级;2010年1月4日,中星9号开始发送加密信号;1月27日,进行了第 二次加密。此后,加密与破解之战还往复了多个会合。
2010年7月,三期招标65万套设备。三期招标共计招标近1300万套卫星接收设备,解决了边远地区农牧民无法收看广播电视的问题。
2010年10月,中广互联曾对直播星地下市场进行深入的调查,调查过程中,业界各方呼吁直播星启动商业运营,建议采用‚疏‛而非‚堵‛的政策。2010年11月9日,直播星将启动商业运营的消息传出。3 政策导向
我国市场上的直播卫星机顶盒的市场发展仍然受到总局129号令的制约,根据129号令,我国对卫星地面接收设备的生产、进口、经销、安装和使用实行了许可证制度.广播电视‚村村通‛直播卫星设备‚面向农村、专营专控‛.直播星从定位上讲是为了解决偏远地区的广播电视覆盖问题.这是直播星机顶盒的阳光市场,除了阳光市场之外,从近几年中国国内地下灰色卫星机顶盒市场的蓬勃发展来看,无论农村用户还是城市场用户,都对直播星机顶盒有着巨大的需求。但从政策风向看,国家广电总局有意向规模推广卫星电视。3.1直播星业务进行公开运营已经写入总局十二五计划
2010年11月9日~11日石家庄举行的广电总局科技委八届四次会议上,广电总局副局长张海涛在发言中表示,目前广电总局正在对中星9号直播星定位进行重新研究,并对直播星业务进行公开运营已经写入总局十二五计划。同时,在今年9月至10月期间,广电总局已经起草完成直播星运营草案,此草案将在科技委八届四次会议上由各分科技委进行讨论。
而在‚十二五‛计划中,广电已将直播星进行公开运营纳入其中。不过,据业内人士透露,广电总局对直播星进行公开运营,其运营范围还只是面向农村市场,而未涉及有线电视网络发达的城市地区。3.2直播星机顶盒将进入零售渠道
据称,国家已经批准直播星机顶盒进入零售渠道,将面向有线电视无法覆盖的农村地区推广。预计明年进入大规模推广阶段。新款直播星机顶盒将增加定位功能以防止被销往城市地区,造成与有线电视的竞争。同时将更多的支持高清电视。预计收看直播星将采用月费制度。据传未来直播星机顶盒将兼容地面国标,以实现本地电视与卫视的结合。地面传输电视节目将免费。从去年直播星特别是黑盒子的火爆来看,可以预计明年将是有一个直播星合法的火爆年。
广电总局早在今年九、十月份,已经起草完成直播星运营草案,此草案将在科技委八届四次会议上由各分科技委进行讨论。如顺利通过,将会在短期内尽快实施。据业内人士对搜狐IT表示,中星9号直播星的商业运营预计元旦之后即会启动试点。据称,在启动运营后,直播星设备将不再招标,而是由包括当地有线在内的运营公司进行商业化运营,以增加有线公司的收入,缓解之前直播星与各地有线网络公司的矛盾。
据业内人士透露,在总局十二五规划中,直播星运营还只是面向农村市场,而未涉及有线电视网络发达的城市地区。这也表明,在五年内,城市地区将与直播星运营无缘。张海涛副局长在发言中透露,为了防止机顶盒流入城市地区,目前正在考虑与移动运营商合作,通过移动基站数据对机顶盒进行定位,基站信息超出设定范围的,设备将进入自动保护状态,无法提供正常的收视服务。据搜狐IT了解,目前此类定位服务的模块成本仅几十元人民币,但因要使用移动运营商的服务,后期数据费用需要合理定价或免费服务,否则对农民将是一笔不小的开支。3.3卫通公司的年内人事调整
据DVBCN了解,今年8月3日中国卫星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对领导班子作出了调整,任命卓超总经理兼党委书记,滕刚任常务副总经理;同时,中国卫通总经理马兴瑞要求要求新领导班子团结一心,形成整体合力,起到‚火车头‛的带动作用;要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加大高层次人才的选拔培养力度,实现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要进一步制定好、完善好中国卫通的发展战略、发展规划,明晰发展方向;要提高执行力,坚定不移地把发展战略落实好、执行好,努力把中国卫通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卫星运营商。3.4国家加大力度打击非法卫星接收
实际上,一直以来,国内直播星处于一种非商业化的运营,于是市场上经常会出现‚山寨锅、黑盒子、大锅盖‛等一系列的非法卫星电视接收设备;广电总局为了打击这些非法卫星电视接收设备,不得不花费大量的精力。
据DVBCN了解,在今年世界杯期间内广电对中星9号进行了6次信号升级;除此以外,广西、江苏、上海、陕西、沈阳等城市,都有对非法卫星电视接收设备进行整治的事件,不必述赘。
此次,广电总局有意将直播星进行商业化运营,虽然并未向广大城市地区开放,但至少直播星迈出了开放的第一步,1993年10月颁布的129号令对个人安装卫星接入设备进行了限制,其中明确规定,国家对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的生产、进口、销售、安装和使用均实行许可证制度,个人禁止自行接收卫星电视。在直播星启动商业运营后,相关法规的修改等也将提上议事日程。
3.5市场正在按照广电总局08年的计划逐步落实
2008年6月,中星九号直播卫星发射,其最初目的是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解决国内偏远地区农牧民‚看电视难‛的问题。在中星九号发射上天之前,广电总局副局长张海涛就曾在北京国际广播电影电视设备展览会上表示,至2010年的新一轮村村通,不仅要巩固已建村村通的成果,还要完成大约70万个20户以上‚盲村’的村村通任务,还要解决广大农村地区无线覆盖滑坡的问题。而事后经过媒体估算,广电总局的这个阶段性目标,将能够解决超过1300万户居民的看电视问题。2008年以来,国家广电总局共从各厂家集中招标采购了l231万套‚村村通‛程接收设施,如果在加上本次招标的65万套设备,可以说,张海涛当年所描述的广电总局村村通工程至2010年阶段性目标已经圆满完成。4 总局直播星工程终端设备招标使用情况 4.1 2008年第一次招标7家中标
在2008年11月,广电总局进行了第一期的广播电视‚村村通‛第一期直播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备工程招标工作,有7家公司中标.分别是长虹、九洲、神州、海信、上广电、同洲、海尔.据统计,广电总局村村通第一期招标总金额接近12.95亿元人民币。中标厂家共有7家,其中四川长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中标约58万套,合同金额约2.05亿元;四川九州电子科技股份有线公司中标约55.7万套,合同金额约2.08亿元;福建神州电子有限公司中标约55.5万套,合同金额约1.85亿元;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中标约53.3万套,合同金额约1.93亿元;上海广电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中标约50.2万套,合同金额约约1.86亿元;深圳同洲电子股份有线公司中标约48.2万套,合同金额约1.63亿元。4.2 2009年第二次招标15家中标
2009年10月21日,广播电视村村通直播卫星电视接收设备第二期招标结果公布,中标厂家增加到了15家,每家的中标金额为1亿元到3亿元不等。海信中标100万套,约3.5亿元,九州中标83.3万套,创维中标近78万套,而其他中标的厂商都在60万套以下,其中银河中标32万套、上广电中标28万套、同洲中标54万套、希典中标59万套、海尔中标58万套、航天中标54万套、神州中标57万套、熊猫中标49万套、如意中标48万套、科林中标52万套、长虹中标57万套、TCL中标51万套。为了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国家将出资34亿元采购以机顶盒为主的接收设备,计划在2010年前彻底完成电视盲区2200万用户覆盖的任务。
从中标金额来看,虽然数量增加很多,但因为‚蛋糕‛更大,中标厂家的平均中标金额依然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作为本次招标的‚状元‛,海信更是独得3.5亿元,这不但是海信机顶盒有史以来最大的单笔订单,改写了海信机顶盒规模供货的历史,也是直播星招标历史上、广播电视行业数额最大的一单。4.3 2010年第三次招标18家参与,4家中标
2010年7月21日,‚2010广播电视村村通直播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备采购项目‛招标会在北京通用技术大厦举行,中标结果为海信、九州、神州三家企业分别中标19万套设备,长虹则是中标5.8万套设备。
此次招标是自2008年12月份、2009年10月份直播星‚村村通‛工程公开招标以来的第三次公开招标。虽然本次招标65万套的数量,远远低于前两次招标的366万套、865万套,但仍然吸引了包括四川长虹、泉州天地星、神州、青岛海信、九州、江苏银河、陕西如意、青岛海尔、上广电、北电科林、郴州希典、浙江博尚、湖南航天、南京熊猫、同洲、创维、福建天诚、TCL共计18家厂商参加。本次招标货物为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备,其中包括卫星直播系统综合接收解码器(加密标清基本型)、卫星直播系统一体化下变频器、‚智能卡‛、‚馈线‛等。650859套设备根据不同省份分为l7个包(其中部分省份因为需求数量较大,分为多包),总金额超过2亿元。本次直播卫星‚村村通‛工程共覆盖吉林、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海南、贵州、云南、甘肃、宁夏、青海12个省,其中云南省因为招标数量较大(共123501套设备),被分为五个包。5 直播星工程带来的市场机会
5.1 直播卫星是效率最高的数字电视推广方式
2008年6月9日,中星9号直播卫星发射成功。直播卫星,指的是通过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以大功率辐射地面某一区域,向家庭单元传送电视节目的信息服务。国内以前的卫星电视都通过卫星先传送到各地电视台,然后通过各地的电视台转发,而直播卫星可以让用户通过天线直接接收卫星节目,不受地域限制,而且容量大,通过CA(条件接收)可以接收加密的节目。目前,直播卫星的运营分为空间段与地面段两部分,分别由中国直播卫星公司和广电总局负责。空间段负责中星9号22个转发器的租用,地面段则负责提供节目及EPG、数据广播服务从模式上而言,空间段属于B2B业务,而地面段则属B2C,直接面向广大用户提供服务。直播星转播现在所有的省级卫视和中央台的节目,作为公益性频道,通过收取转播费来维持直播星的基本运转。对受众用户来说,不用交纳服务费用即可免费收看47套数字电视节目。
目前有线电视覆盖不到的地方,大多数是采用普通天线接收,接收台数少,信号效果差,架设天线的成本加上天线角度调节器,也要100-200元,而卫星接收47个台,信号稳定度高,成本只要300多元,不需要月租费,一旦直播卫星的带来示范效应,大家普及使用的时间指日可待。直播卫星的特点:
〃 覆盖面积广:一般不受地理障碍的影响。〃 传输能力强:采用数字压缩、统计复用技术。〃 信号质量高:数字直接到户,中间环节少。
〃 接收简便、便宜:采用Ku 频段大功率卫星,接收天线口径小,直径0.45 至0.6 米
小型天线就能直接接收卫星广播电视,成本300 元左右。
〃 用户管理完善:采用有条件接收(CA)技术,实现对用户的实时、有效的管理和 服务。
〃 综合应用能力强:可提供高速数据、图文、交互式业务等综合服务。
〃 基本节目免费:采取不加密方式传输节目,居民只要安装卫星地面接收设施就可收看,可传输47 套免费的高清和标清数字电视节目。〃 运营成本低:中星 9 号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ABS-S 技术体制。卫星能够提供150至200 套标准清晰、高清晰度的电视节目。比起IPTV、数字电视动辄上亿的网络改造投资来说,中星9 号直播卫星的制造及发射费用在20 亿元人民币左右,每年的卫星保险以及运营费用7000 万左右。
〃 未来的扩充性好:中星 9 号的设计寿命为15 年,在地面段方面,目前只使用了4个转发器用于‚村村通‛一期工程,共传送47 套电视节目及47 套广播节目。其他18 个转发器可用于扩展。广播电视卫星直播服务于国家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一方面为实现广播电视全人口的数字化覆盖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为广电数字新媒体多业务发展战略提供优质的传输通道保障。5.2 家电下乡推动直播卫星的使用
为拉动内需,国家实施家电下乡政策,目标是用四年左右时间基本使农村主要家电产品拥有率达到城市2000 年水平,使城乡家电普及率差距由目前的近20 年缩小到10 年,同时优势企业可基本形成以农村市场为导向的家电生产和流通体系,让农民长期受益,家电下乡政策可以在四年间拉动农村家电消费6200 亿元,销售家电4.8 亿台。未来4 年的农村主要家电消费前景看好,我们以2000 年城镇家电保有量水平作为2012 年的农村保有量目标值,以2007 年的农村保有量水平作为基数,计算2008-2012 年农村主要家电的销售情况。
这些用户都是潜在的机顶盒用户,不论传输方式是地面还是卫星,机顶盒生产厂商都将受益于农村市场的启动,因此近两年直播星机顶盒市场将会充满商机。
5.3 政府财政扶持使得卫星数字电视在国内快速发展。
2008年中央财政在卫星数字电视建设上投入了巨大的资金。在商业运营时机还不成熟的阶段,政府扶持是卫星数字电视发展的根本动力。为了更好的给全国各地的用户播放体育赛事,奥运之前的6月份中星9号升空,卫星数字电视相关服务得到推广。广电村村通工程在全国开展迅速,盲村数量不断减少。5.4 ‚村村通工程‛取得快速发展。
2008 年6 月中星9 号发射成功,8 月份正式投入运营。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村村通工程对边远山区的数字覆盖进行了大力的推广,但是出于有线和无线的成本过高,而且在某些区域无法实现安装的情况下,直播星很好的解决了这些地区的信号传输问题。尤其是对于20 户以下有线电视不易到达、无线覆盖不到自然村,采用直播卫星的方式成为最经济、便捷的一种广播电视的覆盖方式。6 直播星数字电视发展趋势
随着2008 年中星9 号的发射,中国卫星数字电视的发展迅速提速。近几年总局陆续开展了卫星数字电视设备三轮招标。设备厂商开始规模化的生产接收设备。未来几年中国卫星数字电视的发展有以下趋势:
6.1 卫星数字电视推广将具有地域差异化特征。
由于各地的农民收入水平存在差异,因此在不同地区应当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推广。有些发达地区农村可能通过政府补贴一部分为主要方式进行推广。
6.2 地面运营公益化将是未来几年的基调。
政策的决策非常明确直播星就是要解决有线、无线覆盖不到的地区,为这些区域的人们提供公共性的广播电视服务。所以当直播星遇到村村通工程,广电发展直播星首先目标锁定的就是公共服务。但出于对巨大的运营成本的考虑,商业化和市场化是卫星数字电视的发展方向,预计2009 年将会做一些对商业化运营方面的探索,但是公益化的运营仍是2009年的基调。
6.3 直播多频道服务和推送信息服务将成为主要服务内容。
自从直播星发射成功后,就开始打造公益性服务平台的形象,免上星费用承载中央和省级大约48套标清数字节目、48 套立体声数字广播和数据广播业务。但是‚中星9 号‛目前只使用了22 个转发器中的4 个。作为一颗广播电视专用星,所余18 个转发器未来将要全部投入使用,届时能提供150 套~200 套标清和高清节目。除了多频道业务外,加之目前遇到要加快建设的机遇,卫星推送业务将成为未来农村和边远地区的人群信息化一个基本服务,以有效解决农村的信息化问题。使用卫星推送技术,可以方便的推送农村需要的各种类型的应用信息或娱乐信息内容,方便农民收看和点播。2008 年该项目在辽宁试点,如果试点成功将面向全国有线和卫星市场推广。6.4 卫星数字电视相关的管制继续完善。
到目前为止,中国目前唯一的卫星监管政策是1993年发布的129号令。面对卫星数字电视的急速发展,在产业链各环节如运营商、设备商等将会随着逐利思想的影响可能会出现各种违例的操作,相关部门应当会在管制上进一步完善。7 直播星商业化运营前景及模式探索 7.1 卫星电视-直播星商业化运营前景 有利因素:
直播卫星系统的商业运营在国际上已非常成熟,特色付费电视(如ESPN体育频道)与高清节目的DTH服务发展逐年加快。
中星九号共有22个KU波段信号收发器,预留较多的标清与高清节目传输的空间,低成本(年均运营费用约7000万人民币)以及高覆盖率更适合通过城市商业化运作实现利润最大化。不利因素:
高清节目占播出频道总数不到50%,目前主要采用有线方式传输。地方有线运营商的利益以及129号令限制当前卫星电视市场的发展。收视政策是目前直播卫星市场发展最主要的政策瓶颈。对个人收视禁令的解除将意味着中国4 亿户居民具备转换为直播卫星用户的可能性;而如果个人收视禁令不被解除,则意味着个人对直播卫星的客观收视需求被关在市场大门之外,地下市场仍有可能蔓延,但由于这部分人群不被政策认可,其发展速度也将相对缓慢。7.2 卫星电视—直播星商业模式探索
目前业内有说法,认为总局会在明年元旦左右正式放开直播星商业化运营。尽管只是时间问题,但是商业化运营必将是未来直播星工程的必经阶段。预计会有调整:
(1)服务范围方面,主要面向农村。‚村村通‛工程是对贫困地区的公益性服务,类似于政府补贴,而在补贴范围之外,还有很多农村的老百姓看不到电视、看不好电视,而又有一定支付能力,并有较强烈的愿望收看电视。这一点从不少地方开展地面数字电视收费服务即可看出,农村市场大有可为。直播星面向这些人群开放付费接收服务,是一个很好的事情。(2)运营主体方面,估计仍以央视为主导。地方的运营相当重要,包括机顶盒销售、收取收视费、维修维护等等。据说为缓解直播星与有线电视的竞争矛盾,当地有线电视运营商可负责直播星的本地运营。(3)中星9号的功率足以让中国绝大部分地区都可以收看,那么其开放的范围能否控制在规划的农村而不进入城市?据说,目前正考虑与移动运营商合作,通过移动基站数据对机顶盒进行定位,超出设定范围的,机顶盒将进入自动保护状态而无法提供正常的收视服务。采取这一方式的移动通信数据流量费谁来支付是一个问题。此外,这一方式被破解的难度有多大?毕竟之前的地下市场已有前车之鉴。(4)内容方面,除了原来的48套节目之外,预计央视的3、5、6、8将加入其中。今后高清电视乃至付费频道,都有加入的可能。(5)直播星面向农村的商业运营启动之后,地面数字电视的发展预计将受到抑制。城市的有线电视比较发达,地面数字电视空间不会太大,而农村市场将被直播星基本上填满。(6)直播星与各地有线目前的合作模式,在下一步全国有线电视网络整合之后,是否会依旧保持这种合作的格局?作为地方广电部门而言,当网络‚被‛整合之后,是否会拿回直播星本地运营的权利,以直播星对抗有线?类似的事情,在各地已有先例,一些地市、县的网络被整合到省里之后,开展地面数字电视收费服务继续耕作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7)目前获知的面向农村市场的所谓直播星商业运营,应该说还并非严格意义的商业运营,算是在129号令调整未定、在有线与直播星竞争环境尚不充分之时的权宜之计吧。真正的商业运营,是像美国那样的完全开放,有线与卫星的竞争异常激烈。目前的方案估计会受到绝大多数有线运营商的欢迎,但也丧失了因竞争而提升各自服务水平的契机。或许,目前还是从好的方面去理解更适合,在三网融合大兵压境之时,此举算是内部联合一致对外。
(8)商业运营,自有商业的市场规律与规则。长远来看,目前的卫星、有线‚结盟‛方式是否能够长久?一旦129号令修订,直播星市场完全开放,结盟兄弟的分道扬镳或许在所难免,毕竟公司是以盈利为目标的。如果面临这样的格局,有线网络有何应对措施?直播星的运营主体是否应更广泛地考虑国家几家大媒体集团的整体利益?毕竟央视招标再创新高,并不能反映整个行业收入结构的改善。届时,三网融合进程不知到了哪一步光景?但接入网络宽带化甚至光纤化之后的IPTV、网络视频和互联网电视,估计与有线电视、直播卫星,形成了一个全新的视频服务竞争新格局。
第二篇:2011广电工作调研报告
小百户镇广播电视工作情况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根据镇人大工作的安排,县人大对我镇的广播电视工作开展调研,现就我镇的广播电视工作开展情况做汇报,敬请各位领导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一、小百户镇广播电视站基本情况
小百户镇位于陆良县城西部,距县城9公里,我镇土地面积449.87平方公里,属山区半山区。全镇有14个村(居)委员会,81个自然村,居住着汉、回、彝三个民族,全镇总户数10937户。截止到2010年末,全镇共发展有线电视总户数达6679户,覆盖率达到61.06%,其中小百户、中坝、上坝、炒铁、普乐、罗贡、兴仁、兴隆、北山9个村(居)委会有线电视光纤全部到村。卫星直播村村通有1725户,覆盖率达到15.77%,其中天花470户,双官448户,芦山373户,老母286户,永清148户。
二、2010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年来,我站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镇党委、政府和上级广电部门的工作部署,牢固树立“以民为本,为民服务”的宗旨,积极进取,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本确定的工作目标和任务,保障了中央、省、市、县和本镇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真正起到喉舌作用,为全镇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加强学习,提高政治思想建设
我站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按照镇党委、政府科学发展观目标考核要求,结合实际,制订方案,加强学习,不断增强服务意识,认真学习了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及上级广电部门工作会议精神,确定了小百户镇广电事业“十二五”规划,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战略性和指导性。
(二)加强培训,提高业务创新能力
我站员工加强学习,积极参加各项业务培训,广电业务从单一化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从微波电视节目发展到模拟电视节目。2.从模拟电视节目发展到数字电视节目。3.从数字电视节目发展到宽带数据业务。
通过业务创新,使我镇农村精神文化生活不但向城市化靠拢。
(三)加强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结合我站现状,广电站紧紧围绕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策,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战略目标,认真实施广播电视对农节目服务,农村有线电视“村村通”、云南省卫星直播“村村通”,不断满足广大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广电系统最基层单位,我站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人大、纪委的监督下和上级广电部门的指导下,为党在宣传文化事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立足实际,落实要求,加强管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首
— 2 — 先是通过转播好中央,省、市和本地贴近需求的广电节目,把党和政府的政策送进千家万户,充分发挥了基层宣传阵地的作用。其次是认真履行广电网络线路维护管理的重要职责,确保群众收听收看好广播电视节目。通过我站员工的辛苦工作,保障了广播电视安全的播出,也得到群众的肯定。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发展不平衡。我镇广播电视事业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各村有效覆盖率不平衡,目前在光纤覆盖的村(居)委会群众几乎全部能看到40套的高指标有线电视节目。而在光纤覆盖不到的地方,接收效果无保障,看不多、看不好、不安全,收不到本地节目,甚至有的地方只能接受一套电视节目信号,阻碍了农村群众希望通过广播电视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学习科学知识,获取市场信息,提高生活水平的迫切愿望。镇村两级组织对发展农村有线电视事业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但农村广播电视的落后情况和明显的不平衡差距,已经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不相适应,已成为构建和谐广电首当其冲的问题。
(二)主要障碍。我镇地处山区、半山区,具有喀斯特地貌,地形复杂,自然条件差,导致广播电视有效覆盖难度较大。采用单一方式无法实现全面覆盖,必须采用多种技术方式,但其覆盖成本相对较大,特别是在山区,人口少,面积大,户数散,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也比较脆弱,严重制约了有线电视向多元化、集约化方向发展的步伐。
四、加快我镇农村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对策
(一)采取多种覆盖方式,满足群众需求。今年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十二五规划明确把三网融合作为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手段进行定位,彰显出三网融合在战略层面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也为三网融合在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这对于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结合我镇经济和自然条件的实际,采用以有线电视为主,兼容其他手段的覆盖方式,使广大群众与城市居民共同公平分享广播电视资源,有线电视应用先进的光纤技术,既能够满足群众看好电视,还能将广播信号和电视信号共缆传送。
(二)整合网络,促进广播电视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我站不仅要解决广播电视管理体制问题,而且要推行良好的管理体制,网络整合是必然选择,要统筹领导、统筹规划、统筹协调、统筹服务,逐步实现全镇有线电视发展“一张网”。
(三)政府主导是广播电视事业和谐发展的根本保障。要以政府为主导,加强领导、统筹协调、加大资金投入、强力推进,不断提高广播电视基本服务水平。要建立发展广电事业的长效机制,单靠广电部门难以完成任务,需要各级各部门的支持配合,要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各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协调机制,才能缩小我镇广播电视与城乡之间的差距、构建和谐广电,因此,始终坚持政府主导,人大监督是发展广播电视,实现城乡广播电视长期协调、和谐发展的根本保障。
— 4 — 总之,我站将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镇人大、纪委的监督下,在上级广电部门的指导下,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推进广播电视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继续加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做好节目安全播出,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的喉舌作用,推动我镇的广播电视工作再上新台阶!
第三篇:广电集团调研报告
广电集团调研
市广电台为了广泛借鉴各地经验,探索以广播电视为主体组建广电集团的思路和做法,促进体制创 新和机制创新,推进我市广电事业的进一步发展,2011年12月7 日至 9日,市广电台党委书记、台长,率领台部分领导班子成员及办公室、组织人事科相关人员一行八人组成的代表团,赴宁波、无锡两市,对在集团化方面先行一步的两家广电集团,进行了考察调研,着重了解了两家广电集团的组织架构、管理体制、运作机制,以及产业化发展的新举措。调研通过实地考察、开座谈会以及视频资料、文献等方式,获取了大量有价值的经验和信息。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两家广电集团的不同模式
宁波广电和无锡广电,在全国范围内,都属于成立较早的广电集团,尤其是无锡广电集团,成立于1999年6月,是全国首家广电集团,2004年又被国家广电总局确定为集团化改革的试点单位。两家广电集团身处经济发达地区,市场观念深入人心,媒体运营状况良好,但由于两家广电集团实际情况不同,特别是受原来基础、干部队伍、区位特点和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两家广电集团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管理体制和组织架构。为了叙述方便,这里姑且称之为“宁波模式”和“无锡模式”。
宁波(广播电视集团)模式 基本架构:宁波广电集团管理层由党委会、集团管委会和编委会组成,实行党委领导下管委会、编委会负责制,党委书记兼集团总裁,副书记、党委委员兼管委会班子成员。集团领导班子设1名总裁、5名副总裁,正副总裁全部是管委会成员,其中1名副总裁兼编委会总编,1名党委委员兼编委会副总编。集团下设12个综合管理机构,即:办公室、党群工作部(监察审计室)、总编室、人力资源部、财务管理部、科技管理部、产业发展部、资产管理部、行政安保部、影视发展部、广告管理部、广播电视专题部。在这12个综合管理机构之下又设有作为执行部门的6个中心,包括外宣联络中心、媒资服务中心、网络新闻中心、电视制作中心、电视播出中心、广播制播中心。
集团核心产业:包括6个电视频道和5个广播频率。全部实行频道(频率)负责制。2005年开始,虚化两台,成立集团编辑,直接领导频道频率。集团下属的子公司:宁波广播电视报社、宁波大剧院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宁波广播影视艺术中心有限公司、宁波广播电视广告有限公司、宁波数字电视有限公司、浙江宁广传媒有限公司、宁波广播电视发射中心、宁波市民卡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宁波广电华视移动数字电视有限公司。
体制特点:
1、政事分开、管办分离 宁波组建广电集团采取了局与集团完全分开的做法,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离,机构分设,各司其职。强化宁波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行使行政管理职能;而原有媒体经营者的角色,则由广电集团来担当。集团组建后为副厅级事业单位,原广电局局长任集团总裁。
2、两级架构、虚化中间
为实现集团管理架构的扁平化,宁波广电集团采取“强化两头、弱化中间”的做法,强化集团和频率频道的两级管理架构,虚化中间层次的台级管理,不设台长,由频率频道总监直接向集团负责,以减少管理层次,提高效率。频率频道总监采取竞聘上岗的方式,频率频道副总监则由市委宣传部直管,从而实现党管舆论的目的。
3、频率(道)负责、分散经营
宁波广电集团对所属的11个广播、电视频率频道实行以频率频道制为主管理模式,节目购销、广告经营全部由各频率频道负责,11个频率频道均分别设有广告部,由集团向各频率频道下达广告经营指标,并通过集团广告管理中心进行统一协调、控制广告折扣底线。电视广告38.5%自存,除设备外,所有日常经费均由各频道自己负责;广播广告88%自存,新增部分,还可以增加6个百分点自存。外购节目,包括电视剧的购买亦由各频道负责,但购片程序要经过集团,并由集团核定各频道的购片经费总额度。
4、鼓励节流 提高效率
集团领导班子工奖由宣传部、国资委、组织部三家联合考核,其中宣传部、国资委考核占主体,根据目标考核任务完成情况,核定集团领导班子的年薪。年终频率频道账户结余,一半纳入本频率频道下一年工作经费,一半可用于工奖,而不用上缴集团,鼓励频率频道节省开支,提高效率。频率频道一般员工年薪可达10万左右,中层领导干部年薪则保持在30万左右。
无锡(广播电视集团)模式
基本架构:无锡广电开创性搭建了宣传与经营分开的集团组织构架,为后来成立的广电集团探索出一种基本模式。对宣传与经营两大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分别运行”。宣传体系实行集团党委领导下的总编辑负责制。组建广播电视编委会,设立总编辑。总编辑在集团党委领导下,负责宣传工作,落实、执行好党委和编委会的各项宣传决策,做好广电宣传的研究、组织、指挥、实施等各项工作,总编辑人选按照干部管理规定在现行领导班子成员中选任,也可另行选配;经营体系实行公司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经工商注册组建广播电视发展有限公司,将剥离出来的经营性资产注入,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市场化运作。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公司成立董事会,董事长由集团党委书记兼任,总经理在董事会领导下负责经营工作。集团打破原有单位与部门界限,打破广播和电视的分割,在全集团范围内将原来具有管理、宣传、技术、网络、经营、服务等职能的各单位、各部门重新揉合,按照新的职能、业务,重组运行结构,形成新的管理总体架构。在这一架构中,集团为宣传决策和投资决策中心,党政办公室、组织人事处、总编办公室、监察室、社会管理处、研究发展中心、计划财务处、科技处为决策服务部门,广播中心、电视中心、广电报编辑出版中心、演艺中心、网络中心、广告中心、服务中心为管理服务部门,广播的各频率、电视的各频道、演艺中心所属各部门 以及其它各专业性公司为集团经营运作的实体单位。
集团核心产业:集团以广播电视宣传为主业,拥有多种媒体(广播、电 视、报纸、网络),开展多种经营,按照“集约化管理,专业化分工”、“宣传把紧,经营放开”的原则,在局台合一、多台合一的基础上打破台与台的界限,把相同的部门合并,合理配置资源,统筹设置节目。集团建立了节目制作、传输播出、经营创收、服务管理四大系统,又根据宣传喉舌与产业发展两大功能,实施新闻报道与经营管理的分离,下设广播中心、电视新闻中心等8个宣传中心,广电广告公司、广电网络公司等8家经营实体。
体制特点:
1、管理结构扁平化。集团总体架构的形成,为理顺“统”和“分”的关系,奠定了基础。在确定组织架构和管理关系时,减少了中间层次,以两个层面完成决策与实施过程,集团决策指挥,各专业实体单位具体运作,各部门和中心作为集团决策管理的辅助职能部门,不行使决策权,代表集团在专业范围内进行管理协调,提高了管理的系统性、灵活性、针对性、协调性,在快速、灵活、互动的决策-实施-反馈-调整-决策的管理链中提高管理与运行效率。
2、管理平台统一化。通过机构的重组与资源的调整,集团形成了宣传平台、产业平台、技术平台、财务平台、人力平台、服务平台和信息平台等7大统一管理平台。
3、事业产业分类化。负责新闻宣传等公益性事业的频道频率与市场化运作的经营性产业实体分工明确,集团按照事业产业两种业务性质区别,制订不同的管理考评标准,事业性质的频道频率主要以收听收视率、品牌影响力和吸纳广告率等社会效益为主的标准考评,经营性单位主要以创收目标等经济效益为主的标准考评,但两者又不完全脱离。
4、资源配置专业化。在集团统一调控下,按照资源的特定属性配置到专业单位和部门。特别是针对原有混杂的资源,采用剥离、重组、重配等方式,实现资源的专业化配置。如节目部门除新闻宣传喉舌职能外的综艺类、文体类、社教类、影视剧制作类业务,网络除传输保障外的经营业务,技术部门除技术专项保障外的技术服务及开发业务,后勤服务除公益性保障外的物业业务等,都逐步从现有体制中剥离出来,按照产业发展方向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组建公司性质的专业实体,进行市场运作。
5、业务运作主体化。在机构调整中,进一步理顺单位、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明确了各单位、部门的专业职能。管理部门是管理服务的主体,频率频道和经营性公司是事业与产业发展的主体。对各个专业单位的功能定位、职责范围、目标任务都作了明确界定,按照专业规律、规范实施专业运作,各自对集团负责。
二、宁波模式和无锡模式的对比与评析
管理架构扁平化已成共识。管理架构扁平化,提高管理效率是两家广电集团共同追求的目标,他们采取了相似的做法,就是取消台级管理,由集团直接管理频道或中心,以减少管理层次。但这样一来,两家都要面对一个共同的难题,就是台级管理层取消后的人员安置问题,因此,他们通过干部竞聘机制,使原来的台长、副台长大多成为频道或中心总监。我台两台合并时,也遇到同样的人员安置问题,我台采取的是提拔任用和平级转岗两种方式,即原来两台副台长平级转岗成为频率、频道总监,频率、频道副总监则采取的是竞聘上岗的方式,其好处是保持了干部队伍的稳定,有利于两台合并的平稳过渡。但两台行政部门,如办公室、总编室等,虽然撤销其呼号,但仍然保留,用于消化原来两台行政人员,造成新的机构臃肿。
“频道制”与“中心制”趋向折中。频道制和中心制被认为是广电集团化的两种主要管理体制,频道制以频率频道作为集团管理的基本单元,以各频率频道负责节目和经营;中心制则将频道作为播出平台,由集团下属的各职能中心对节目制作、广告经营、人事、财务、技术等实行统一归口管理。从本次调研的情况来看,宁波广电以实行频道制为主,广告经营权、人员支配权、人员奖惩权都放在各频道,以频道为基本单位参与市场竞争,集团对频道制定总体考核指标,包括收视率、广告收入、成本支出、精品创作情况等。实行频道制,使节目生产与广告经营直接挂钩,有利于调动人员的积极性,但是不利于整合资源,降低成本,有悖集团化扩大规模效益和资源共享的初衷,而且集团内各频道之间的竞争容易形成内耗。如节目广告,由于几个口子对外竞争,矛盾和摩擦在所难免。相比而言,无锡广电集团实行的“频道中心制”更有优越性。所谓“频道中心制”介于频道制与中心制之间,既有频道又有中心,频道和中心并列为集团的基本管理单位,中心和频道、频率在管理等级上是平级的,没有上下级关系,但两者之间又是业务上的管理和被管理关心,中心受集团委托,负责对频率频道进行监管,集团的控制体现在对频率频道等一把手的任用上,体制、机制的优化上,以及重大宣传、产业运作的战略决策上,资源的整合和挖掘上。频率频道总监也有较为充分的自主权,可以任用制片人以及以下人员,成本核算下去,核到每个人头上的基本费用,创收后给一个分配比例,由频率频道对下属考核、再分配等等,这样既能够发挥整合资源的优势,又有利于调动各方的积极性。我台目前采取的主要是频道制,但广告则由专门的广告公司代理,好处是能让广电宣传体系更好地集中精力、集约资源,做好宣传任务,提高舆论水平,不足之处在于,由于广告与内容分离,电视节目制作的单元很容易失去危机感,产生惰性。
机制创新重在三项制度改革。在集团化的过程中既要创新体制,更要创新机制,两家广电集团在机制创新方面都把干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的改革放在首位。有所不同的是,宁波广电集团,干部分层管理,只对频率、频道总监层级,采取竞聘上岗的方式,各频率频道除副总监外,用人权利全部下放到频率频道和各处室部门,这样做的好处是打破了用人壁垒,给予频率频道总监更大的用人权利空间,频率、频道如何用人,用多少人都由总监说了算,总监从成本核算角度上考虑,将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尽量做到人尽其才以节约成本。无锡广电集团,则统一人事管理,在竞争中优化配置人力资源,实行岗位公示、双向选择、竞争上岗。按照岗位要求与职工素质和能力相配的原则,打破岗位、部门乃至单位的界限,改变过去在用人机制存在的缺乏整体规划和流动不足的问题,从总体结构和全局需求上统一配置人力资源。集团内部人员进出调配和交流互动也比原来频繁,人员配置逐渐趋于合理。值得一提的是,在集团化改革过程中,无锡广电按照“人随事走、自主选择”的原则,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人员管理办法。人员分流实行自主选择,尊重本人意愿。原有事业性质职工转入企业工作人员,保留事业身份和档案工资,收入由企业确定,退休时按事业性质办理手续。新进公司人员全部按照企业人员办法办理。这种做法进一步激活了用人机制,稳定了队伍。
在整合人力资源的同时,两家广电集团都采取统一财权的措施,由集团统一财务管理。设立财务中心,实行“收支两条线”。撤销原各台、报等单位的财务部门,对节目制作、节目传输、经营创收等各中心、公司委派会计。对财务实行统一管理,包括统一财务预决算、统一设立财务机构及委派财务点、统一成本核算、统一资金筹集、统一资产管理“5个统一”。集团将原来分散在各单位的财会人员全部转入统一的财务中心,设立财务委派点,由集团统一领导。统一资金管理与运作,改变了以往财务分割、资金分散的局面。这样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增强集团的实力。
三、宁波、无锡模式对我们的借鉴意义
总体而言,宁波、无锡两种模式各有短长,但是每种模式的形成都有其特定的环境和背景,而且运作在人、操作在人,如果撇开人的因素来单纯比较体制的优劣显然是不够全面的。因此,我们在借鉴这些经验和做法的时候也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根据自身现有 的体制基础和干部队伍状况等因素,全面分析、择善而从。
一是经营观念要不断更新。目前文化产业发展瞬息万变,我们必须立足全局,进一步解放思想,准确把握形势,认清自身在文化产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应该发挥的作用。无锡广电经营理念一直比较领先,对文化产业发展趋势的敏锐度较高,敢于创新,因此能够保持持续的高速发展。
二是充分发挥资源整合的作用。首先要理清资源,不光是频率频道、栏目节目、技术设备这些固定、有形资产资源,更要挖掘无形资产的价值,其往往能产业更大的效益。同时要利用传媒作为载体、通道、平台的资源优势,努力突破行业和地域等界限,与优质社会资源、资本联合,积极争取更多外部资源的获取及配置,撬动社会资源,拓展发展空间。外部资本的介入,对于我们规范经营、提升经营管理水平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是进一步探索事业与产业协调发展的管理体制。无锡广电集团的很多理念和做法与我台目前推行的政策是不谋而合的。我们在组建集团的过程中,要多向两家集团学习,在管理体制上要按照现代传媒企业的要求去改革、去创新,加快步伐,逐步向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方向去转化,这样才能使未来的集团更加贴近市场,更具有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2008年末,无锡广电集团深化宣传与经营“两分离”改革,对广电优质经营资产进行剥离整合,在原无锡广电产业投资发展公司的基础上,通过改革增资成立了无锡广电发展有限公司,业务涉及广告、影视节目制作、动画、数字信息服务、文化休闲等文化创意产业及相关延伸产业,该公司成为无锡广电集团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的主体平台。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和支持文化企业发展两个规定的通知》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和中宣部联合下发的《关于转制文化企业名单及认定问题的通知》精神,该公司争取到了2009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5年内免交企业所得税的税收政策,这一点在我们组建集团时,值得我们借鉴。
在集团化的过程中,建立微观层面的、科学合理高效的管理体制和机制,比成立集团本身更为重要。对此,宁波广电的部分做法有借鉴意义。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广告人员派出制
我台通过去年的体制调整,已经成功地实现了全台统一经营,但是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在追求经营总量的同时,经营手法过于笼统,未能有针对性地挖掘各频道的经营潜力,无法准确反映各频率频道的投入产出关系,而且经营与节目脱节,经营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要解决这些问题,宁波广电集团广告人员派出制的做法值得参考。
2、电视剧的购买编排统一制
我台成立总编办后,已经实行了全台电视剧的统一购买,有效地整合了资源,减少了内部的恶性竞争,但是由于电视剧的选择权和编排权仍在各频道,造成了收视率的责任主体不明确,而且需要沟通协调的环节增多,增加了矛盾、降低了效率。宁波的经验是,将电视剧的购买与编排全部一体化,从而实现了责权利的统一,使效率和效益都大大提高。
3、全员竞聘上岗制
人力资本是竞争力的核心,调动人的积极性既是改革的重点也是难点。我台现行的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有待完善。无锡实行的全员竞聘上岗机制,尤其是行政通道与业务通道并举、岗位聘用与职称评定分开、取消终身制打破铁饭碗等做法,有利于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激发内在活力,调动积极性,增强竞争力。
第三,电视产业的发展单靠自身的资源——包括资金、人才、管理,已经远远不够,因此开展对外合作、引入社会资源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在这方面无锡的做法有一定的超前和示范意义。他们将经营性的频道资源与非经营性的频道资源分开,将前者纳入产业板块,通过股份合作制,引入社会上的资金、人才和先进的管理体制,将频道整体推向市场。当然,他们能够这样做,有其作为全国试点的政策优势,但这种思路对我台当前如何在现有条件下 搞好自办频道,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第四篇:广电基层党建工作调研报告
做好转型期广电基层党建工作的思考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广播电视系统进入了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广电党建工作也面临着新的局面。
一、转型期广电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对继续加强党建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现在,有一部分同志对党建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原来广电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抓好党建工作是必须的。现在要进行市场化运作了,主要精力要放在创经济效益上,党建就是组织一下学习,发展几个党员,工作一般,要求不高;有的基层党支部在实践中出现将各项业务工作指标与党建工作割裂开来,认为党建工作任务较软、内容较虚、不直接从事业务工作,没有很多干头,难有大的作为,抓党建工作完全是流行形式,被动应付,导致造成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两张皮”,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难以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创造力受到了削弱。
(二)党建工作还没有完全适应新的形势。新形势下,党建工作首先表现在复杂性更加突现。一是国内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和新旧思想交替、中西文化碰撞及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导致社会意识形态多元化,价值观多元化,党员队伍教育的复杂性更加突现;二是随着市场化浪潮的涌来,广电行业的转型,机构体制的转型,党员对广电的职责、性质的认识变得模糊,坚守舆论阵地的信心产生动摇。其次表现在服务性要求更加突出。基层党建不仅体现在加强对党员的管理上,还要体现在对党员的服务上,进而更好地服务于群众。如何现有的工作运行机制和工作方法还有很多与新形势不适应的地方,如何把党建工作与广播电视业务工作紧密的结合起来,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推动党建工作创新,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三)活动方式陈旧,组织生活松懈。问题的成因很多,但最根本的还是认识问题。基层党组织的书记基本上都是部门的一把手,理论上党建工作很重要,具体实践中,不知不觉地把党建工作摆在次要位置,因为行政工作工作头绪多,压力大,有硬性指标考核,而党建工作总觉得务虚的成份较多,是软指标、软考核,认为少过点组织生活无所谓,看不到党建工作对具体工作的促进作用,久而久之,降低了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消弱了党组织的战斗力。在开展组织生活时,单纯地采用灌输式教育方法,接到上级党建工作任务后,就忙着从报刊、媒体、文件中抄有关章节,照本宣科,没有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结合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动态,将大道理和小道理有机结合,致使一些党员理论学习兴趣不浓厚,参与热情不高;平时疏导少,批评、考核、指责多,与一线同志现实思想不合拍,不贴心。
二、充分认识广电转型期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性
首先要充分认识广电转型期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广电转型是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党中央对文化体制改革确定了必须遵循的重要方针,一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确保文化改革发展沿着正确道路前进;二是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三是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也就是说,改革不是削弱了广电的喉舌作用,而是为了遵循文化发展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要达到以上几点,就需要我们充分认识基层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党的每一个基层组织,都是为实现党的政治任务而存在,而活动的。党的基层组织就是要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把党员组织起来,成为实现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这个堡垒不坚固,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就会偏移,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的目的就会落空。
三、抓好转型期的广电党建工作的有效途径
(一)坚持与时俱进,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与时俱进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精髓,它的理论内涵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和发展性,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概括和总结。目前,有线电视行业正处在关键转型期,国家“三网融合”战略大力推进对广电行业的三年保护期即将到期。同时又面临着“网台分离”为标志的体制改革。广电要在这场改革中坚守阵地,有所发展,必须与时俱进地加强基层党建工作。
新形势下,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项事业的全面快速发展,各种矛盾和复杂局面不断出现,对基层党建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基层党建的好坏直接反映党的执政水平的高低。所以,增强对各党支部和全体党员干部对抓好基层党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及时调查研究党建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学习先进、总结经验、改正不足,做到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努力开创围绕业务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业务的良好局面。处于转型期的广播电视事业,即面临着挑战,同时也存在非常宝贵的机遇,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就必须加强基层党建工作,要抓党员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树立听指挥、识大体、顾大局,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社会公德、个人品德。
(二)坚持执政为民,热切回应群众期待。广电以往的工作方式,基本上是政策性的,长期封闭的管理体制、封闭的业务模式、封闭的技术体系、封闭的受众,使广电人习惯了事业式的管理,从受众角度去考虑问题的意识不是很强,一旦所处的封闭环境被打破,就显得不适应,感到迷惘。面对体制改革,新兴媒体的不断涌现,广电系统的很多问题显露出来:缺乏国家投入,各地分级管理、分散经营,人才缺乏、经营理念、资金等等,但最主要的还是思想意识问题,抓好党建工作,正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不可或缺的,它是其它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思想政治工作是凝聚人心,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人的创造性的工作。要引导广大基层干部职工树立服务的观点。一些同志,每当发生矛盾、碰到困难时,会首先认为群众素质不高,实际上,大多数时候是由于忽视了自身工作方法的科学性,忽视了群众的客观需求。要分析群众需求的轻重缓急,多下基层,多调查研究,要把纯粹的居高临下的管理观念转变为贴心的服务。这样,就会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起党良好的形象和威信,提高党的影响力、号召力。党建工作同时要服务党员,围绕党员展开,要做到科学化、人性化。党的先进性很大程度上是体现在每个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上的。基层党建工作就是要通过服务党员,抓同一思想,抓队伍素质,营造有利于干事创业的环境,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同心力,提高战斗力。
(三)坚持解放思想,善于创新党建活动。一是要创新思路。实践证明,好的思路是事业发展的基础。在深刻领会中央和上级党委关于党建工作精神的前题下,结合行业特点和部门实际,创新出新,找准结合点,凡是有利于发展的事情都可以去尝试,去探索。二是树立创新意识。创新是灵魂、是源泉、是不竭的动力。面对事业管理体制走向现代化管理体制转型的挑战,广电基层党建工作要引导广大基层干部职工积极投身改革实践,不断创新。只有正视困难,积极思变,广电网才能不失去自身改进的动力。要树立忧患意识,增强紧迫感。如果故步自封,满足于过渡期国家保护下的政策性生存现状,不改变传统的经营思维,广电将很难适应新经济的市场化竞争,错失发展的历史性良机。要做到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基层党建工作必须以创建“学习型党支部”为突破点。倡导终身学习,利用日新月异的信息传播手段,提高党员队伍的素质。
(四)坚持党务公开,营造民主和谐氛围。要增加凝聚力,必须始终坚持建立健全和落实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党建工作机制和制度,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实行政务公开,使基层党员干部在公开、公正、阳光透明的环境下工作,形成了上下联动,全员参与的良好格局。
(五)坚持教育为先,强化基层支部书记培养。重视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尤其是基层党支部书记。定期组织他们参加各类培训、考察学习,开阔其工作视野,提高其工作水平,使党建工作队伍的领头人整体水显著提高,同时也时刻提醒他们,要在党建方面下功夫、用心思。
综上所述,做好转型期广电党建工作,对于实现文化体制改革目标意义重大。因此,必须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立足发展,开拓创新,服务群众。唯有如此,才能牢牢坚守舆论主阵地,弘扬主旋律,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不负历史交给广电人使命。
第五篇:广电大学办学状况调研报告
为贯彻中央提出的“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要求,进一步推动**远程教育的发展,近期,省政府研究室对**广播电视大学(以下简称:省电大)的办学状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综合如下:
一、建立广播电视大学是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一项创举
1978年2月6日,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亲自批准了当时教育部和中央广播事业局《关于筹办电视大学的请示报告》,决定创办中国广播电视大学,为构建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远程教育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过30年的发展,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已形成学科齐全、功能完备、特色突出、面向基层的现代远程教育体系。在教学方面,构建起一个由中央电大、44所省级电大、956所州(市)级分校、1875个县级工作站和3000多个教学班(点)组成的,遍及全国城乡的集教学、管理与支持服务系统于一体的远程教育体系;在师资方面,建立起一支由8.5万名教学、管理、技术和科研人员组成的教职员工队伍;在办学条件方面,积累了固定资产238亿元,搭建起覆盖全国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技术支持体系;在人才培养方面,累计为全社会培养高等教育毕业生600多万人,培训非学历教育人才4000多万人次,培训中小学教师和校长300多万人次,并为数以千万计的农民提供了农村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电大创建的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是面向地方、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边远地区办学的成功实践,电大已成为国家公共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发展公共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二、**广播电视大学为我省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努力
**广播电视大学建校29年来,形成了人网(省校、分校、工作站教学管理系统)、天网(数字化卫星电视教育网)、地网(计算机宽带网和双向视频传输网)三网合一,相互配合、互为补充,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多维平台和功能完备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初步构建了求学者不受时空限制,以方便的时间、地点和个人喜爱的方式进行个别化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举办了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和多种形式的岗位培训,已向社会输送了20余万名毕业生,非学历教育培训200万余人(次)。到2007年底,我省电大积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层次、多规格、多功能、多形式办学,为社会尤其是基层,培养了大批“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应用型高等专门人才,其中高等学历毕业生已经超过20万人,各类非学历教育培训累计超过200万人次。特别是1999年至2006年的7年间,在实施教育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中,全省电大开放教育累计招生近11万人,相当于同期我省成人高校招生总数的32.7%,成为**发展大众化高等教育的重要一翼。
伴随改革开放的30年,省电大对开放式的远程教育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为建设我省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平台积累了宝贵经验。
一是探索了适应不同人员学习需求,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的新模式。长期以来,省电大始终坚持面向基层、面向行业、面向农村、面向边远山区的办学方针,努力满足各类社会成员在职学习的不同需求。全省在校生中,有超过3/4的学生来自基层,超过90%的学生是21岁以上的在职人员,还有专门面向残疾人及其他高等教育弱势群体的教育班(点)。以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初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
二是探索了综合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开展多层次远程教育的新路子。省电大注重多种媒体技术的有效整合,搭建起天地网结合、三级互动的平台,营造了方便、灵活、开放的教学和学习环境,实现了由以广播电视手段为主向以网络技术手段为主的教育技术转变。利用多种媒体技术的开放教育已成为我省电大教学的主流和方向,电大系统也成为**远程教育的骨干力量。目前,我省电大形成了以省校为龙头,36所州市和行业分校、66个县级工作站、111个教学点为基地,覆盖全省城乡的三级办学系统网络。通过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开设了适合**农村、山区、边疆、民族地区急需的种植类、养殖类、管理类及符合当地实际和产业发展方向的专业,为调整省内高等教育区域布局、弥补全省普通高等教育资源匮乏、加快**高等教育发展作出了贡献,在开展多层次远程教育方面走出了新的路子。
三是探索了有效保障远程教育质量,适合于**教学特点的新机制。经过多年实践,我省电大形成了适合**特点的“12345混合型教学模式”和“一个中心三个加强的闭环控制教学管理模式”,作为全国电大系统的亮点之一,这些模式受到教育部评估专家组的充分肯定;省电大还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完善了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材使用、学生考试、评分标准等“五统一”的教学管理,建立起教学过程控制、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