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黑石中学2018届高三第五次模拟试题历史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黑石中学2018届高三第五次模拟试题
文综 历史分卷
分卷I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0分,共48分,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1.1921年,列宁意识到,有必要与那些具有使工业生产复苏能力的人讲和。这表明列宁决定()A.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 实行新经济政策 C. 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D. 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2.“苏联„„五年计划立刻就要完成,这对于帝国主义非常不利„„工农红军与苏维埃区域又英勇的冲破了帝国主义国民党军阀第三次的围剿„„外国帝国主义看着„„他在中国的走狗军阀国民党等已经不能随心所欲的替它保护并扩张对华掠夺的利益,因此便直接。”划线处应填入的是()
A. 占领满洲中国领土B. 炮击宛平县城 C. 挑起太平洋战争D. 制造华北事变
3.多年来由于各种客观因素,国内史学界及官方对南京大屠杀遇难人数的研究认定存在一定争议。而日本不同派系对此则存在较大差异,并有人认为南京大屠杀有“虚构、夸张”之嫌。这反映了()
A. 证据充足最终能够还原历史全貌B. 日本研究结论全然罔顾史实真相 C. 遇难人数不明阻碍屠杀事实认定D. 立场先行影响学术研究的客观性 4.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全党工作重心的转变,这意味着()A. 农村土地革命的胜利完成B. 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阶段基本结束 C. 对工人与农民阶级地位的重新认识D. 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迅速展开 5.梁启超指出:“研究儒家哲学,就是研究中国文化„„但是若把儒家抽去,中国文化恐怕没有多少东西了。”下列各项符合儒家思想主张的是()A. “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 B.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C. “民道弊而所重易也,世事变而行道异也”
D. “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
6.“作为具体的政治历史事件的‘五四爱国运动’最足以构成新文化运动前、后期的分水岭,因为从这一事件开始,新文化运动事实上从比较广义的文化运动的范围中发生某种突破„„”下列现象可作为这种“突破”表现的是()
A. 民主与科学的思想深入人心B. 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受到挑战 C. 新文化运动的阵营日益巩固D. 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思潮的主流
7.美国人马士对中日甲午战争中的一次战事的评价为:“从那一天起,海上的优势就一直被日本占去了。”此战事发生的地点是下图中的()
A. 日本挑起战端B. 黄海海战,日本控制黄海制海权 C. 日本进攻辽东半岛,占领旅顺、大连D.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8.有学者认为:希腊诸邦,虽则有他们共同的文化,却从没有他们共同的政治组织。“没有他们共同的政治组织”反映了希腊()A. 独立自主的城邦特征B. 小国寡民的城邦特征 C. 人民主权的政治特点D. 轮番而治的政治特点
9.1925年1月,《纽约时报》刊文认为:“在欧洲,电影起了异乎寻常的作用。伦敦现在很多流行的外国语来自银幕。巴黎也处在美国故事片的严重包围之中。”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 美国利用电影对欧洲进行文化渗透 B. 电影是传播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有效手段 C. 电影成为欧洲社会的主要娱乐方式 D. 美国电影在世界电影业中一直占据领导地位
10.从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派出四批留美幼童,其中绝大部分学成归国后在军政和实业部门就职,在政治上基本是清政府的拥护者。1905年前后留日学生近万名,其中公派生的相当部分转向革命或同情革命。出现此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 科举考试制度的废除
B. 清廷革新能力的丧失 C. 国内武装起义的推动
D. 中日甲午战争的影响
11.清朝咸丰年间《夷场行》中写道:“人间何地无沧桑,平填黄浦成夷场;高高下下嘘蜃气,十十五五罗蜂房;青红黄绿辩旗色,规制略似棋枰方„„”揭露了列强()A. 强迫开放通商口岸B. 割占香港 C. 攫取领事裁判权D. 强建租界
12.“使西方重拾对民主和资本主义的信奉,加速了业已存在的欧洲统一运动,使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军事大国。”这段话评述应指()A.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B. 冷战局面的结束 C. 欧盟的诞生D. 世贸组织的成立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37分)13(2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今日根本之危机,全在经济之残破。以致国民生活日益困穷,而民族之命运,亦因之岌岌危殆,不能生存于二十世纪之今日。
(一)„„活泼农业金融、流畅农产运销,悉以合作社为基础,指导并改进之,以达到粮食自给自足为初步目标。
(四)„„赞助政府实施征工制度,鼓励民众参加义务劳动。尤以开发 交通道路,修治水利,培植森林,开辟垦地为征工之基本工作。
(五)„„对于一般工业,由政府分别保护并奖励之。
(八)„„由政府执行健全货币政策与汇兑政策,而人民衷诚拥护之。——蒋中正《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意义及实施》(1935年)
材料二 1937年3月„„宋子文宣布大萧条已经结束:“没有理由认为中国已经脱离了所有困难,不可否认,过去18月的事实说明,整个国家的境况„„都已经有了彻底的改变和改善。”总之,正像陈光甫所回忆的:“我要说,从1936年一直到1937年战争爆发之前,是标志性的两年。”——[日]城山智子《大萧条时期的中国》
材料三 到1936年,帝国主义资本在华资本已达42.8亿多美元,控制了中国生铁产量的96.8%,原煤产量的55.7%,发电量的55%,棉布产量的64%,外洋航运吨位的83.3%,国内航运吨位的63.1%。1937年,帝国主义直接经营和控制经营的铁路已占到全国铁路总里程的90.7%。——严志才《评南京国民政府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材料四 时人评论说:“统制蚕丝的结果,是在通过茧商,使农民负担重税„„是在勒令小行闭歇,使富商大贾垄断居奇。”„„另外,南京国民政府提倡国货的各项举措,为国货开拓了市场,但政府直接介入经营,不利于市场的公平竞争。——刘兰兮《南京国民政府的市场管理与经营》
材料五 国民党政府进行经济建设的部门很多,但真正用于经济建设的资金很少,在全国财政开支中只占极小的比重。如有数可查的1933~1936年的4年中,全国财政支出总计40.18亿元,其中经济行政费和“国营事业资本”,合计3.64亿元,仅占总额的9%。这些资金包括拨给实业部、交通部、铁道部、建设委员会、全国经济委员会等部委及其所属各机构和事业实体的行政费用、1934年扩充中央银行资本的7500万元,以及原在军务费内支出的国防建设费等,真正用于经济建设的经费,极其有限。——刘克祥《中国近代经济史(1927~1937)》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蒋介石所倡导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背景、基本内容及其特征。(2)根据材料和所学,简要分析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对中国产生的影响。(3)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原因。
14(12分).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浓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的主要政治制度。说明西周地方制度实行后期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消极影响。
材料二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如果这一制度被削弱,此国家准出问题。传统农业对水利有着更多依赖,从大禹治水到清代多次治理黄河,无不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无法实现的„„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书同文”。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依据材料二,概括这一制度对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
三、选做题部分(共3小题,考生任意选择一题作答即可)【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故治国者欲民之农也。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也,则众力不足也„„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多),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摘自《商君书》
材料二 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在梭伦以前的时代盛行的农村高利贷,以及地产的无限制的集中,都受到了节制。商业以及靠奴隶劳动日益大规模发展起来的手工业和工艺,都成了流行的职业„„由货币、奴隶以及商船构成的财富日益增加,但是,这些财富已经不是仅仅用来购置地产,它已经变成了人们所追求的目的本身了。——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1)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商鞅与梭伦所采取经济政策的主要指导思想。
(2)据材料一,概括“事商贾”带来的危害。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在梭 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连那些素来不问政治、清高脱俗的教授和学者也加入了“保卫祖国”的大合唱。爱因斯坦本人则公开表明自己是和平主义者,反对一切战争。他认为科学是全世界的,因此像躲避瘟疫一样,避开那些数不清的对炮弹、潜艇和飞机的研究。他说:“在我看来,战争是多么卑鄙、下流!我宁愿被千刀万剐,也不愿参与这种可憎的勾当。” 进入三十年代以后,爱因斯坦逐渐转变为积极的和平主义者。1933年4月,有人请求他出面援助因拒绝兵役而被捕的比利时青年,他发表公开信回答说:“如果我是比利时人,在目前的形势下,我不会拒绝服兵役。我将愉快会参军。我相信,这将有助于拯救欧洲。”后来爱因斯坦移居美国。在得知希特勒动员力量进行核研究的消息后,他毅然给罗斯福总统写信,建议美国加快研究。
1945年,美国在长崎和广岛投掷了原子弹。爱因斯坦悔恨地认为是自己“按了按钮”,并表示如果知道德国人不会成功地制造原子弹,就一点忙都不会去帮了。他认为,清除原子弹对人类生存的威胁已经成为今天最迫切的问题,因而积极投身到反战和平运动中。——摘编自布恩《爱因斯坦大传》
(1)根据材料,指出爱因斯坦和平主义思想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爱因斯坦关于科学与战争关系的基本观点。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事实上,工业文明是疾病,因为它处处有弊端。
土布经济完全不同于一般的经济。后者不注意人的因素,前者充分关心人。
你不可能把非暴力建立在工业文明的基础上,但可以建立在自足的乡村基础上„„我设想的农村经济,完全没有剥削,剥削是暴力的本质。建立在非暴力基础上的社会,只能由以村庄为单位的群体组成,在这样的村庄里,尊严而和平地生存的条件是自愿合作。——摘自甘地《圣雄箴言录》
材料二 1928年,(印度国大党领导人之一)尼赫鲁在给甘地的信中写道:“我认为你对西方文明作了极其不公正的评价,将它不足之处过于夸大了。” ——摘自马克垚《西方文明史》
材料三 虽然生为一名印度人,并坚守着一些印度传统,但甘地的遗产却仍然可以为全世界的人所享用。
„„最近,对甘地的重新发现已经与大规模的和平主义运动,以及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的自然、环境„„等问题联系了起来。——摘自[意]詹尼•索弗里《甘地与印度》(1)据材料一,归纳甘地的经济思想。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甘地的经济思想。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年实行,故A项错误;1921年苏俄面临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急需恢复经济,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私人资本主义发展,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故B项正确;“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于1928年,故C项错误;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1918年,故D项错误。2.【答案】A 【解析】据材料“苏联„„五年计划立刻就要完成”联系所学可知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是1928年—1932年,即1932年前后,据材料“工农红军与苏维埃区域又英勇的冲破了帝国主义国民党军阀第三次的围剿”联系所学可知1931年7—9月,国民党对中共发起第三次围剿,又据材料“他在中国的走狗军阀国民党等已经不能随心所欲的替它保护并扩张对华掠夺的利益”联系所学可知应为九一八事变,即占领满洲中国领土,故A项正确。3.【答案】D 【解析】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中日对同一事件的不同看法,没有强调证据是否充足,故A项错误;日本研究结论全然罔顾史实真相的说法不能全面概括材料内容,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中日的分歧不是在遇难人数上,而是在于是否承认南京大屠杀,故C项错误;由于中日分别站到了自己国家的立场上,因此对于南京大屠杀遇难的认定存在着严重的不统一,故D项正确。4.【答案】B 【解析】由时间信息可知,七届二中全会召开的背景是解放战争获得胜利的前夕,结合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的内容说明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阶段基本结束,B项正确;A项说法与史实不符;C项无从体现;D项应是在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时期。5.【答案】A 【解析】题干强调礼法,反对刑法,反映的是儒家思想,故A项与之相符。B项强调不讲原则的礼让是破坏社会法治和忠信的原因,反映的是道家思想,排除;C项强调的是变法,反映的是法家思想,排除;D项意思是凡是爱别人的人,别人也随即爱他,有利于别人的人,别人也会有利于他,反映的是墨家的兼爱思想,排除。6.【答案】D 【解析】民主与科学思想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主体,故A项错误;在新文化运动前期,随着民主科学思想的宣传,已经对封建思想构成了实质上的挑战和冲击,故B项错误;随着五四运动的发生,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新文化运动原有的阵营发生了分化,故C项错误;五四运动推动了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并且逐渐占据新文化运动的主流,相对于传统的资产阶级思想宣传,由此开始的无产阶级革命思想可以看作是一场突破,故D项正确。7.【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黄海海战日本控制黄海制海权,使得“海上的优势就一直被日本占去了”,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8.【答案】A 【解析】材料“却从没有他们共同的政治组织”说明希腊诸邦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体现的是城邦各自独立的特点,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小国寡民,故B项错误;C、D项体现的是其民主政治的特点,与题意不符,故C、D项错误。9.【答案】B 【解析】从材料“伦敦现在很多流行的外国语来自银幕„„”等信息可以看出电影是传播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有效手段。故选B。ACD项说法错误,材料都并未体现。10.【答案】B 【解析】科举考试制度的废除与公派生转变关系不大,不能成为其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新政和预备立宪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导致公派生对政府的态度由支持到失望,故B项正确;国内武装起义与公派生转变关系不大,不能成为其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中日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11.【答案】D 【解析】注意《夷场行》中的关键信息,“黄浦成夷场”即中国的黄浦成了外国的地盘;“罗蜂房”即西方式建筑等。由上判断是揭露了列强强建租界的侵略行为。12.【答案】B 【解析】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1945年,当时欧洲统一运动未开始,故A项错误;1991年苏联解体,“使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军事大国”,“使西方重拾对民主和资本主义的信奉”,故B项正确;“加速了业已存在的欧洲统一运动”指1993年欧盟的诞生,但此处信息比较片面,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1995年世贸组织的成立,故D项错误。
13.【答案】(1)背景:中国受到大萧条的冲击;日本大举侵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内容:振兴农业;提倡征工;促进工业;调整金融。特征:国家干预经济。
(2)影响:缓和了大萧条给中国带来的危机,促进了民族工业的恢复、发展;为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
(3)原因:政府对经济建设投入的资金过少;政府对农民征收的赋税过重;政府直接介入经营,扰乱了市场的秩序;帝国主义依然把持着中国的经济命脉;从根本上看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的。
【解析】第(1)问,背景:牢牢抓住1935年这个时间点。从材料中归纳国内国外的背景,力求全面。内容:依据材料得出,涉及农业、工业、就业、金融。特征:类比罗斯福新政得出:国家干预经济。第(2)问,影响:应结合所学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作答。第(3)问,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原因可以类比为民族资本主义得不到有效发展的原因。从社会性质、政府措施以及政策的副作用等角度作答。
14.【答案】(1)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消极影响:王权衰微,诸侯争霸,导致国家分裂。
(2)作用:奠定了中国古代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基础,有利于国家的统一;集中人力物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有利于农耕经济的持续发展;有利于各地区的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有利于中华文明的延续。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分封制与宗法制;第二小问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状况进行分析。
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即可。15.【答案】(1)商鞅;重农抑商;梭伦:农商并重。
(2)导致农业劳动力减少,影响农业生产和兵源;难以实现富国强兵,在诸侯争霸中将处 于不利地位。逐步消除贵族特权,为雅典民主政治和工商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的能力。第(1)题依据材料可以比较容易得出重农抑商和农商并重;第(2)题“事商贾”即重商带来的危害,从材料“众力不足”“粟得无少,兵得无弱也„„国之无富。”可以归纳出影响农业生产和兵源、难以实现富国强兵。材料二中“农业高利贷、土地集中受到节制”可以看出是原来的旧贵族。
16.【答案】(1)反对一切战争;用正义战争抗击非正义战争;消除导致战争的因素。(2)科学不能为战争服务;迫不得已时科学应该帮助正义战争制止非正义战争;防止科学成果用于战争,威胁人类生存。从人道主义出发,体现了科学家的良知。
【解析】本题为选做试题,考查学生“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的相关内容。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及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进行评价分析的能力。第(1)问的回答要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第(2)问的评述要结合第(1)问的变化来回答。17.【答案】(1)提倡土布经济;反对剥削,抵制西方工业文魄;保持印度的乡村经济;鼓励人们互相帮助与合作。
(2)进步性:甘地的经济思想址其非暴力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朽利于抵抗英国的经济侵略;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有利于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对后来的世界和平主义运动、环境保护运动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局限性:对西方工业文明的认识具有片面性;建设印度社会的构想没有顺应时代的潮流。【解析】本题考查甘地的思想。第(1)问从材料中归结甘地的经济思想:土布经济、抵制西方工业文明、反对剥削,建立乡村经济等。第(2)问评价要注意用辩证的观点看待甘地的经济思想,既要看到其思想在抵制外来侵略方面的进步性,也要看到其思想的局限性。
第二篇:贵州省毕节市第一中学2012届高三语文第五次摸底(一模)考试试题
毕节一中2012届高三年级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第I卷
一、(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衅钟/河畔 忖度/度量 庠序/痛痒 赡养费/瞻仰 ........B.秦塞/塞车 栈道/饯别 咨嗟/恣意 将进酒/铿锵 ........C.房舍/舍弃 盘飧/餐厅 旧醅/涪陵 干云霄/干枯 ........D.酒馔/撰写 商贾/贾谊 便嬖/便宜 涕泗流/孝悌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秋天到了,行将就木的落叶任秋风卷起,到处飘零,而连绵的秋雨不停地下着,这....一切勾起了游子们绵绵的乡愁。
B.经过精心筹备的小商品博览会,汇集的全国各地各种各样的新产品达到60000多种,真可谓浩如烟海,应有尽有。....C.近期煤炭价格一涨再涨、网友戏称继“蒜你狠”、“豆你玩”之后上演的“煤超疯”它将会进一步推动消费品价格水涨船高。....D.记者看到,在几家大型卖场,电暖器、饮水机等这些热销的半大不小的商品,商场....不给送货,消费者买后需自己搬回家去。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的主题是“和谐之旅”,它向世界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内致力于构建和谐杜会,对外努力建设和平繁荣的美好世界。
B.深圳湾体育中心位于南山后海中心区东北角、深圳湾15公里滨海休闲带中段,毗邻香港,是2011年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主要会场。
C.建设新农村,无论从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到各项社会事业,都有许多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加强;但这不是简单的大拆大建,把原来的推倒重来。
D.在新形势下,我们应该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挖掘和推进文化体制创新和特色文化内涵,着力开发富有时代精神和四川特色的文化产品。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街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历史上的扬州,属于“贵人多难”一类,,。
①且遭蹂躏之后
②自隋至清一千多年间
③“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用在扬州身上也是合适的④它总能顽强地恢复生气
⑤虽屡遭兵火
⑥却不掩其繁华锦绣的气象
A.③⑤④②①⑥ B.②①④⑤⑥③ C.②⑤⑥①④③ D.③②④①⑤⑥
二、阅读下面外文字,完成5—7题。(9分、每小题3分)
庄子与屈原,是中国哲学史与文学史上两颗璀璨的巨星。他们同时出现于中国的战国时代,庄骚比翼,哲诗辉映,代表了我们民族在思辨与审美领域中达到的高峰。庄子是一位将
用心
爱心
专心
认知与审美融为一体的哲人,他的人本体论哲学,让人们追思“有限的个体生命如何去把握永恒的美的人生”,带有一种诗意的光辉。一部探讨哲理的《庄子》,充满了艺术想象、浪漫情调和浓郁的诗情。以“辩多而情激”著称的庄子,正是在理智与情感、哲学与诗之间寻求美和自由的人生——诗意的人生。庄子既是哲人,又是诗人,确切地说,他是一位“哲诗”。屈原则恰好是诗人而兼哲人,是一位“诗哲”。他不仅写出了《天问》那样广泛涉及宇宙、神灵、万物、历史、政治、人生问题的哲理诗,以诸子式的怀疑、批判、探索的精神,叩问宇宙、历史与人生之谜。即使《离骚》、《九歌》这类抒情诗篇,也都蕴含了深邃的哲学意识,表现出诗人对自然哲学、历史哲学、人生哲学的思考。庄子、屈原及其作品的出现,远远超出了哲学、诗歌艺术的范畴,而具有了整个文化精神领域的意义。
庄子与屈原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文化高峰中文史哲互涵互动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战国时代,经济、政治经历着极为深刻的变化,文化上亦在历史继承和南北交流的基础上总结、革新、开创,从而掀起了中国文化史上灿烂的第一个高潮。在这个“高峰”和“源头”时代,出现了以“楚辞”为代表的文学,以《左传》《战国策》为代表的史学和以诸子为代表的哲学,它们体现了整个历史时代的学术造诣和文化水平。而且,三者之间还表现出一种互涵互动的关系:无论是文学、史学还是哲学,其中任何一个科,都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互相联系、渗透,彼此促进错综地发展的。在文史哲的交融中,不仅文学自身兼含着史哲的因素,从而呈现了一种气象雄浑的“大文学”形态,同时还出现了史著文学化与哲学诗意化的倾向。史著文学化导致了史传文学的产生,它们是史与文的有机统一,是用文学的手法写出的历史,又是以历史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从而既把历史文学化了,又把文学历史化了。哲学的诗意化,其结果是哲理艺术散文的产生和诗化哲学的出现。《老子》等虽是自创体系的哲学,但认知中又都运用了以形见理的方法,逻辑思维的线索上缀满了形象的花结,使哲理与艺术达到了完善的结合,进而更在情与理的交融中,出现了睿智与深情结合的诗化哲学。庄子与屈原正是在这种学术文化背景中出现的。作为一种文化奇观的“庄骚辉映”,实则是在诗意的沉思和沉思的诗意中,表现了哲学和诗在最深层次上的融通。5.对文章某些概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意的沉思”指庄子的文章漾溢着诗情,“沉思的诗意”指屈原的作品充满了哲理,它们都表现了哲学和诗在最深层次上的融通。B.“哲诗”是指著作充满诗意的哲学家,其作品中带有一种诗意的光辉;“诗哲”是指作品富于哲理的诗人,其作品中蕴含了深邃的哲学意识。C.作者认为战国时代出现了文学、史学和哲学的“互涵互动”关系,“互涵”指互相联系、彼此渗透,“互动”指彼此促进错综地发展。D.“史著文学化”指的是不拘泥于历史的真实,用文学的手法撰述历史;“哲学诗意化”指的是借鉴诗歌创作手法来表达哲学思想。
6.下列不属于庄子“既是哲人,又是诗人”,屈原“是诗人,而兼哲人”原因的一项是()...A.庄子和屈原的作品有整个文化精神的意义。B.庄子和屈原的作品都富于哲理。C.庄子和屈原的作品都充满诗意。
D.庄子和屈原都有哲学著作和诗歌作品传世。7.下列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用心
爱心
专心
A.哲学和诗的融通促进诗意的沉思和沉思的诗意,造就了“庄骚辉映”的文化奇观。B.史哲因素使文学呈现一种气象雄浑的“大文学”形态,产生了《天问》、《离骚》、《老子》。
C.庄骚比翼,特定的历史、社会和文化背景使庄子、屈原达到了思辨与审美领域的高峰。
D.庄子、屈原的作品具有文化精神领域的意义,从这个角度看它们不属于纯粹的哲学、诗歌。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9分,每小题3分)
①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县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戚去。
时世宗享国日久,不亲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督抚大吏争上符瑞,礼官辄表贺。廷臣无敢言时政者,瑞独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
(明穆宗隆庆)三年夏,以右佥都御史巡视抚应天十府。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
②穷弱。贫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夺还之。下令飚发凌厉,所司惴惴奉行,豪有力者至窜他郡以避。而奸民多乘机告讦,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又裁节邮传冗费,士大夫出其境率不得供顿,由是怨颇兴。都给事中舒化论瑞,滞不达政体,宜以南京清秩处之,帝犹优诏奖瑞。已而,给事中戴凤翔劾瑞庇奸民,鱼肉缙绅,沽名乱政,遂改督南京粮储。将履新任,会高拱掌吏部,素衔瑞,并其职于南京户部,瑞遂谢病归。
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乃以为南京右都御史。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提学.御史房寰恐见纠擿,欲先发,给事中钟宇淳复怂恿,寰上再疏丑诋。瑞亦屡疏乞休,慰留不允。十五年,卒官。赠太子大保,谥忠介。
(取材自《明史·海瑞传》)
注:①脱粟:糙米饭。②飚发凌厉:气势猛然。③纠擿(zhí):举发纠正。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素疾大户兼并 疾:憎恶、痛恨 .B.署南平教谕 署:委任 .C.墨者多自免去 墨:古代刑法之一,在脸上刺字后涂上墨 .D.执政阴沮之 阴:暗中,秘密 .9.下列句子全部直接表现海瑞正直刚毅、敢作敢为的一组是()①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 ②廷臣无敢言时政者,瑞独上疏 ③日再三,为感动太息 ④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 ⑤力摧豪强,抚穷弱
⑥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
A.②⑤⑥ B.③⑤⑥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海瑞再次上任后,仍然刚正果敢,提学御史房寰害怕被检举揭发,恶人先告状,用心
爱心
专心 ③
上疏诽谤海瑞。海瑞也多次上疏请求退休,但皇帝没有同意。
B.海瑞迁淳安知县时,为政清廉,洁身自爱,平时穿布袍,吃粗粮糙米,让老仆人种菜自给自足。听说他为老母亲祝寿,才买了二斤肉。
C.明世宗在位久了,不理政务而修斋醮,无人敢言,海瑞独自上疏。皇帝读了奏章,十分愤怒,把奏章扔在地上,下令左右把他逮起来。
D.海瑞推行政令气势过于猛烈,有些奸民乘机告状,世家大姓有被诬受冤的。朝中多名官员上书陈述他的罪状,皇上迫于压力让他解职而去。
第II卷
四、(23分)
11.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
(2)已而,给事中戴凤翔劾瑞庇奸民,鱼肉缙绅,沽名乱政,遂改督南京粮储。
12、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阅金经·春 徐再思
紫燕寻旧垒,翠鸳栖暖沙,一处处绿杨堪系马。他,问前村沽酒家。秋千下,粉墙边红杏花。
(1)此曲前三句是如何描写春景的?(4分)
(2)曲中的一问一答有何妙处?(4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1)君子生非异也。(荀子《劝学》)
天台一万八千丈,(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千呼万唤始出来。(自居易《琵琶行》)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王羲之《兰亭集序》)(2)晓来谁染霜林醉?。(王实甫《西厢记》)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只是当日已惘然。(李商隐《锦瑟》)雁阵惊寒。(王勃《膝王阁序》)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22分)
历史的母本 余秋雨
在中国文化史上,让我佩服的人很多,让我感动的人很少。
这很自然。因为文人毕竟只是文人,他们或许能写出不少感动人的故事,自己却很少有这种故事。
有时仿佛也出现这种故事了,例如有的文人舍己救驾,有的文人宁死不降,但这又与文化史关系不大。他们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是以忠臣或守将的身份进入了政治史和军事史,用心
爱心
专心
而不是以文人的身份推进着文化史。
既能够牵动中国文化史,又能够牵动我们泪眼的人物在哪里? 还有比墨子和屈原更让我们感动的人物吗? 有。他叫司马迁。
我早就确认他是。中国文化史上第一让我感动的人物,却一直难于表达感动的程度。我认为司马迁最艰深的感人之处,有以下三个层次。第一,司马迁让所有的中国人成了“历史中人”。
《史记》以不可超越的“母本”形态一鸣惊人,成为今后两千多年一代代编史者自觉仿效的通例。
因此,是他,使中华民族形成了前后一贯的历史兴趣、历史使命和历史规范,成为世界上罕见的始终有史可循、以史立身的文明群体。
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本人虽然早已去世,却是全部《二十五史》的总策划。他使书面上和大地上的两千多年历史变成同一部通史。
他使历朝历代所有的王侯将相、游侠商贾、文人墨客在做每一件大事的时候都会想到悬在他们身后的那支巨大史笔。他给了纷乱的历史一副稳定的有关正义的目光,使这种历史没有在一片嘈杂声中戛然中断。中华文明能够独独地延伸至今,可以潇洒地把千百年前的往事看成自家日历上的昨天和前天,都与他有关。
第二,司马迁以人物传记为主干来写史,开启了一部“以人为本”的中国史。
这是又一个惊人的奇迹,因为其他民族留存的历史。大多以事件的纪年为线索,各种人物只是一个个事件的参与者,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司马迁把它扭转了过来,以一个个人物为核心让各种事件招之即来,挥之即去。
司马迁在《史记》中描写的那些著名人物,早巳成为中国文化的“原型”,也就是一种精神模式和行为模式,衍生久远,最终组成中国人集体人格的重要部件。
这种轻事而重人的选择,使司马迁这位史学家能够“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家之言”,因而同时具备了文学家和哲学家的素质。
更重要的是,他的这种选择使早巳应该冷却的中国历史始终保持着人的体温和呼吸。中国长久的专制极权常常会采取一系列反人性的暴政,但是有了以人为本的历史观念,这种暴政实行的范围和时段都受到了制衡。人伦之常、人情人品,永远实实在在地掌控着千里巷陌,万家灯火。
第三,他在为中国文化创建“以史立身”、“以人为本”传统的时候,自己正承受着难以启齿的奇耻大辱。
他因几句正常的言论获罪,被处以“宫刑”。当时他三十八岁,作为一个年岁已经不轻的大学者,面对如此奇祸,几乎没有例外都会选择赴死,但是,就在这个生死关口上,他决定活下来,以自己非人的岁月来磨砺以人为本的历史,以自己残留的日子来梳理中国的千秋万代,以自己沉重的屈辱来换取民族应有的尊严,以自己失性的躯体来呼唤大地刚健的雄风。
而且,他一一做到了,他全部做到了,他真的做到了!........................我想,说到这里,我已经约略勾画了司马迁最艰深的感人之处。(节选自余秋雨《寻觅中华》,有删改)
14.阅读全文,概括司马迁最艰深的感人之处。(每条不超过4字)(4分)
答: 15.分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在文中的作用。(6分)
用心
爱心
专心
(1)在中国文化史上,让我佩服的人很多,让我感动的人很少。
答:(2)他一一做到了,他全部做到了,他真的做到了!
答: 16.结合全文,谈谈你对题目“历史的母本”的理解。(6分)
答: 17.作者在文中说,司马迁是以文人的身份推进着文化史。你怎么看?请结合本文和《史记》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
六、(15分)
18.请在下面一段文字中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层次分明。(5分)
头渡小镇精巧 ① 秀丽,藏在一片狭长的山谷之中,一边是金佛山的主峰,一边是柏枝坡的山峦。② 处于两个巨人的脚下,③ 让人感到的不是局促的压抑,而是一种舒缓的安定,像如歌的行板,④ 风吹雨打,⑤ 世事变迁,都在大山的怀抱中酣然高卧。
① ② ③ ④ ⑤
19.仿照句子,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上恰当的内容,要求:句式相同,字数可稍有不同。(4分)
到了丹麦,才知道写个童话可以不打草稿; 到了希腊,才知道迷人的地方其实是个破庙; 到了,;
到了,;到了巴西,才知道不懂得足球会被人嘲笑; 到了奥地利,才知道流浪汉也都有音乐细胞。
20.阅读下面的材料,分析图表信息,并得出两个结论。要求:分析正确,语言简明、准确。(6分)
2010年4月17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国十条)。
2010年9月29日,中国政府网站公布了“国十条”的“五条升级版”,其中对于“购买首套住房首付款比例调整到30%及以上”、“暂停发放居民家庭购买第一套及以上住房贷款”实行了全国一刀切的原则,并指出将加快推进房产税改革试点工作,并逐步扩大到全国。
2011年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0年全年房价走势图。
用心
爱心
专心 6
结论一: 结论二:
七、(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美国作家阿扎洛夫,前半生努力和勤奋,取得辉煌的成就。然而,他在后半生,丧失理智地与一个叫马利丁的文坛小丑较上了劲,与其在小报上展开了长达数年的论战,将其视为对手。结果,这个马利丁靠着他既得到了名又得到了利,而他,在无端地空耗青春与生命的同时,竟成为世人耻笑的对象,从此一蹶不振,郁郁而终。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模拟卷语文参考答案
1.A(解析:B.塞(sài)/塞(sāi);栈(zhàn)/饯(jiàn);咨(zī)/恣(zì);
将(qiāng)/锵(qiāng)。
C.舍(shâ)/舍(shě);飧(sūn)/餐(cān);醅(pēi)/涪 D.(zhuàn)/撰(zhuàn);贾(gǔ)/贾(jiǎ);便(pián)/便(pián);涕(tì)/悌(tì)。A.衅(xìn)/畔(pàn);度(duó)/度(dù);庠(xiáng)/痒(yǎng);赡(shàn)/瞻(zhān)。2.C(解析:B.“浩如烟海”是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D.“半大不小”指人未到成年但 已不是儿童的年龄。A.“行将就木”形容人将要死去。)3.B.(解析:C.结构混乱,可将“无论”删除,或将“从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到各项社会事业”改为“农业生产、农民生活还是各项社会事业”。D搭配不当,应为“推进文化体制创新和挖掘特色文化内涵”。A成分残缺,“表达”缺少宾语,可在句末加上“的意图”或 “的愿望”。)4.C(解析:这段话是围绕“历史上的扬州”展开的,②是时间状语放在最前面,③是总括性的话放在最后,然后根据“不掩其繁华锦绣的气象”和“总能顽强地恢复生气”判断可分为⑤⑥和①④两类,再根据关联词确定⑤在⑥前,①在④前。)5.D(解析:“不拘泥于历史的真实”“借鉴诗歌创作手法来表达哲学思想”均不符合文意。)6.D(解析:庄子并没有诗歌著作,屈原也没有哲学作品,只能说庄子的哲学著作有诗意,屈原的诗歌作品有哲理。)7.A(解析:B.《老子)一书不是文学著作;C.说法太绝对,原文是“代表了我们民族在思辨与审美领域中达到的高峰”;D.“不属于纯粹的哲学、诗歌”不正确。)8.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C项“墨”,指贪污,不廉洁.用心 爱心 专心 7 9.A[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①说明海瑞廉洁为官;③和④分别是从皇上和任江南织造的宦官的反应来间接表现。均不符合题意。排除①③④,故选A项。 10.D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D项中“皇上迫于压力让他解职而去”的说法有误,原文中“帝犹优诏奖瑞”„„瑞遂谢病归”可作为佐证。 11.[思路探究]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于的能力。(1)句中,“忤”译为“冒犯”;“市”译为“买”;“遁”译为“逃跑”。(2)句中,“已而”译为“不久”;“劾”译为“弹劾”;“鱼肉”,名词活用为动词,译为“把„„当作鱼肉”,也可引申为“迫害”之意;“缙绅”,借代用法,译为“士大夫”。 [参考答案](1)听说他上疏时,自己知道冒犯该死,买了一个棺材,和妻子诀别,在朝廷出心裁听候治罪,奴仆们也四处奔散没有留下来的,是不会逃跑的。 (2)不久,给事中戴凤翔弹劾海瑞庇护奸民,迫害士大夫(把土大夫当作鱼肉),沽名钓誉破坏政事,于是改调海瑞去任南京粮储之职。 [方法提炼]准确理文言文中的语句,一定要学会把握句中的关键词语,并要注意特殊的古文句式,如主谓倒置、宾主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等。 12.(1):①色彩对比。燕子紫,鸳鸯翠,杨树绿,色彩鲜艳,对比鲜明,如诗如画。 ②动静结合。紫燕飞来飞去寻找“旧垒”,鸳鸯在暖暖的沙上的栖息,一动一静,生趣盎然。 (2):行人问酒家何处有?回答是在秋千下,有粉色墙红杏花的那家就是。一问一答,化用杜牧《清明》诗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形象丰富,情趣盎然,一片春意,跃然纸上。 13.(1)善假于物也 对此欲倒东南倾 无边落木萧萧下 犹抱琵琶半遮面 亦足以畅叙幽情 (2)总是离人泪 道之所存 此情可待成追忆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樯橹灰飞烟灭 14.①以史立身“分)②以人为本(1分)③身残志坚(或“忍辱负重”,意思对即可,2分)15.(1)作者用这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是点睛之笔;(1分)“感动”一词,奠定本文的感情基调;(1分)同时,在文章开头设置悬念,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2)照应文章开头,回答了司马迁“让我感动”的原因。(1分)采用反复手法,强调自己对司马迁的成就的高度评价;(1分)“一一”“全部”“真的”,层层深入地表达了作者对司马迁取得如此成就的惊奇和赞叹之情。(1分)16.“历史的母本”是作者对《史记》及其对后世影响的高度评价,(2分)“母本”是指(史记》的体例成为后人自觉效仿的通例,(2分)《史记》中的人物,早巳成为中国文化的“原型”,也就是一种精神模式和行为模式。(2分)17.答案略。学生回答能够自圆其说即可给分。(6分)18.①而 ②虽然③但是④无论⑤无论(5分)19.示例:到了埃及,才知道金字塔竟会如此奇妙; 到了印度,才知道千头牛也能占据交通要道。(4分)20.结论一:2010年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及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涨幅呈现先上升后回落趋势。(3分)结论二:新国十条、国五条等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的出台,促使全国房价涨幅出现明 用心 爱心 专心 显回落。(3分)21.[写作指导] 这则材料可以从“选择什么的人作为对手”的角度来立意。选择远远超出自己的人作对手,你面对的也许是不断的失败,但在失败中你的信心、勇气会不断受到磨砺,也许你会沮丧沉沦;选择比自己能力低的人作对手,你似乎不断在成功中体会快乐,但这种快乐是廉价的,而你自身的提高也会成为一句空话。选择合适的对手,能使你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能让你的自身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能让你与对手在竞争中共同提高。 也可从“选择对手的重要作用”的角度立意。从进化论的观点看,一种生物群落如果没有了对手,就会变得死气沉沉。鹿群因为有了狼这样的对手,才长久地保持了生命的延续。一个人如果没有了对手,就会产生惰性,最终导致平席而碌碌无为。许多人功成名就以后就吃老本,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缺少了对手。一个企业如果没有了对手,就会失去前行的方向和拼搏的斗志,就会因为安于现状而逐步走向衰亡,“海尔”创造了中国家电行业的奇迹就是一个典型事例。有对手时选择对手并且战而胜之,没有对手时就把自己作为对手,以保持不断前行的动力。 还可从“选择对手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态,如何正确认识对手的价值”的角度立意。有了对手,才知道自己所面临的挑战和压力;有了对手,才使你不得不奋发图强,不得不革故鼎新,不得不锐意进取。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都把对手视为心腹大患,是敌人,是异己,是眼中钉、肉中刺,恨不得马上除之而后快。其实,只要仔细想一想,便会发现拥有一个强劲的对手,反倒是一种福分,一种造化:选择了对手,才会有危机感,才会有竞争力;选择了对手就有了一种力量,一剂强心针;有了对手,才有了超越自我的一切力量和勇气;选择了对手就是选择了一面镜子,“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因为一个强劲的对手,会让你时刻有危机四伏的感觉,会激发你更加旺盛的精神和斗志,会让你排除万难去克服一切艰难和险阻,会让你想方设法去超越、去不断夺取胜利。 用心 爱心 专心 9 2006年中山市一模(历史) 第I卷(选择题,共7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朝初年统治者实行井田制的主要意图是 A、实行土地国有制B、与分封制相配套实施C、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D、分封功臣、贵族和王室人员2.孔子的教育思想中与其“贵贱有序”的政治主张有矛盾的是 A、因材施教B、有教无类C、学而不思则惘D、知之为知之 3.唐朝时“刑家之子、工贾殊类”不可参加科举考试,这一现象说明唐朝科举制A、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B、成为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C、士族势力已经走向衰亡D、严格控制参加考试的人数 4.北宋王安石变法与庆历新政相比,其特点是 A、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封建制度B、摆脱了封建统治危机C、对封建统治政策作了内部调整D、内容广泛的全面改革 5.明清时期出现的经济现象中与当时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相符的是 A.美洲的农作物传入我国并得以推广B.传统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C.苏州丝织业中采用“计日受值”D.实行摊丁入亩,废除人头税 6.能说明19世纪60年代后的30年是中国近代化起步阶段的史实是A.新学堂和新教育体制开始出现B.洋务运动全面掀起C.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春天D.早期维新思想出现 7.康有为著《新学伪经考》的主要目的在于 A、彻底否定封建传统道德B、铲除封建统治的根基C、利用孔子的权威服务于变法 D、为变法提供理论基础 8.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社会各阶层人民共同的爱国要求是①“抵制外货” ②“发展实业” ③“实业救国” ④“民主科学”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9.大革命时期中共积极推动国民革命发展是基于 A、通过革命建立自己军队的需要B、扩大党的组织基础的需要C、实现人民反帝反封建要求的需要D、改造国民党为革命联盟的需要 10.20世纪30年代中国红色政权实行战略转移主要由于 A、中国是半殖地半封建地社会B、日本侵华民族危机加深C、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在农村D、中共党内“左”倾错误严重 11.1947年人民解放战争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的地区位于A、豫皖苏地区B、豫陕边地区C、鄂豫皖三省交界D、湘鄂赣三省交界 12.新中国成立后直接起到安定民心、稳定社会秩序作用的措施是A、发动“银元之战”“米棉之战”B、发动抗美援朝运动 C、开展“三反”“五反”运动D、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 13.新中国工业化进程开始时的主要特点是 A.合理调整工商业B.没收官僚资本C.与变革生产关系同步进行D.优先发展重工业 14.我国工业落后的状况在新中国成立后很快得到改变,这说明 A.只有实行改革开放才能推进发展B.实行“科教兴国”战略是富国大计C.实现民族独立是推动近代化的前提D.实现近代化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15.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的主要历史地位在于 A、开始了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B、确立了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思想 C、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D、全面总结客观评价了建国以来重大历史问题 16.在天文学研究上引入了唯物主义研究方法的是A.托勒密B.哥白尼C.布鲁诺D.培根 17.拉丁美洲出现的第一个独立国家是 A、美国B、海地C、古巴D、墨西哥 18.1857年美国发生的经济危机迅速扩展到资本主义世界,这一现象表明A、各国的经济联系开始出现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确已存在C、资本主义制度已渐趋衰落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19.大资产阶级当政时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任务就基本完成,其主要表现是A、确立起资本主义的若干基本原则B、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立法规范C、通过了《人权宣言》D、部分的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 20.19世纪末美国和德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相同原因不包括 A、两国均有较高程度的垄断组织B、两国均完成了国内市场的统一C、两国均具有了较为丰富的资源D、两国均有优越的地理环境 21.决定“亚洲的觉醒”走上与“亚洲革命风暴”不同发展道路的原因主要是A、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起来B、民族资产阶级成为革命领导力量C、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D、列强加紧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国国家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A、占优势地位的小农经济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C、在工业中占统治地位的垄断组织D、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23.罗斯福新政被成为是“3r”改革即recovery(复兴)、relief(救济)、reform(改革),其中反映relief方面的内容是 A、整顿财政金融体系B、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C、调整农业政策D、兴办公共工程 24.二战期间的战时同盟战后很快破裂主要由于 ① 意识形态的矛盾②国家利益的矛盾③美苏争夺殖民地的矛盾④美苏争霸局面出现A、①②③④B、①②C、③④D、①②③ 2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亚和东南亚国家经济发展的共同特点是A、制定经济发展计划B、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C、石油工业迅速发展D、国营经济和私营经济共同发展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5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2分,共计36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幸生圣明极盛之世,滇南车马,纵贯辽阳,岭徼宦商,衡游蓟北,为方万里中,何事何物不可见见闻闻。 ——宋应星《天工开物》序言 材料二余谓正德(明皇帝)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者,又十之二、三矣。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以六、七分去农。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卷13 材料三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清世宗(雍正)实录》 回答: 概括分析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6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反映的统治者的政策对中国社会发展所产生的主要影响。(6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材料二读《与南北美洲诸华商书》,谓中国只可立宪,不能革命,援引今古,洒洒万言。„„长素以为“革命之惨,流血成河,死人如麻,而其事卒不可就”。然则立宪可不以兵刃得之耶?即如英、奥、德、意诸国,数经民变,始得自由议政之权。„„近观日本,立宪之始,虽徒以口舌成之,而攘夷倒幕之师在其前矣。使前日无此血战,则后之立宪亦不能成,故知流血成河,死人如麻,立宪所无可幸免者。„„公理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章太炎《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材料三近时志士,舌敝唇枯,唯企强中国以比欧美。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吾国纵能媲迹于欧美,犹不能免于第二次革命„„睹其祸害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回答:上述三则材料对待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的认识均借鉴了东西列强的做法。指出其中的异同之处,(8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的革命设想。(4分)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必须利用布尔什维主义的幽灵来遏制凡尔赛诸国,要使他们相信,德国是反对赤祸的堡垒。这是我们渡过危机,摆脱凡尔赛和约和重新武装的唯一方法。摘自希特勒《我的奋斗》 材料二德国和日本的新领导人决意修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领土和约,并有办法、有决心这样做。他企图向现状挑战的惟一修正主义国家;第三帝国和日本帝国也给修正主义运动增添了力量,导致了一个全新的力量布局。 ——《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三对日本的占领不能再重蹈德国的覆辙。我不打算分割管制或划分占领区。我不想给俄国人以任何机会,再让他们像在德和奥地利那样行动。 ——摘自《杜鲁门回忆录》第一卷回答:(l)据材料一、二结合相关史实分析指出一战后德国及日本政策的变化。并指出出现变化原因的异同点。(6分) (2)材料三反映出二战后美国在惩处德国日本法西斯时态度的差异。指出差异的主要表现及美国出现不同态度的原因。(6分)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9题14分,第30题12分,第31题13分,共计39分。 29、春秋战国时期是古代社会历史巨变时期,这一时期的变革集中体现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结合史实指出这三个方面分别出现的新变化,据此分析这一历史时期我国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14分) 30、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和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重大探索。指出这两届中央委员会所作探索的主要内容,并分析两次探索出现不同结果的原因。(12分) 31、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社会主义思潮和运动兴起。结合史实概括指出一个多世纪以来社会主义运动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发展历程。(13分) 2006年中山市一模参考答案: 1、C2、B3、B4、D5、C6、B7、D8、A9、C10、D11、C12、A13、C14、C15、D16、C17、B18、B19、A20、D21、A22、C23、D24、B25、B26、历史现象:明朝时期农业经济和商品交换发展较快;封建社会中一直重视农业的发展,抑制工商业的发展(或答成重农抑商);但明中后期从事商业发展的人明显增多。(6分) 主要影响:在封建社会初期,重农政策对稳定社会经济基础有积极作用,(3分)在商品经济发展起来的明末清初,重农抑商严重阻碍了新的经济因素的形成和发展。(3分) 27、异:康有为主张效仿列强通过立宪法,开国会,实行权力制衡,建立起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章太炎认为列强均是通过暴力手段实现强国目标的,主张通过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实现民主共和;孙中山通过列强革命后的弊端认为必须要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同时进行。(6分)同:学习东西强国,实现国家富强。(2分) 分析:孙中山的革命设想集中体现在三民主义中,政治革命的根本是建立民国,社会革命的主要内容是平均地权,反映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愿望,但没有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没有明确的反帝主张,不可能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4分) 28、(l)变化:力图打破“一战”后帝国主义的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限制。不同:日本虽然是“一战”的战胜国,但所得到利益与其愿望有较大差距,而德国是战败国,战后德国经济实力与它在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中的地位不相称。相同:都受到英美势力的压制,急于找到摆脱危机的出路。(6分)(2)对德国:分区占领,铲除法西斯势力,改造德国社会。对日本:单独占领,保留天皇制。原因:美国遏制苏联,维护其远东利益,称霸世界。(6分) 29、政治:①各国先后变法:强化君权,建立君主专制;用法律的形式确立起封建土地所有制;奖励农耕。②各学派从各自立场和政治主张出发形成“百家争鸣”局面。(4分) 经济:铁器和牛耕普遍使用使生产力有了重大发展;水利工程建设与农业发展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商品经济高度发展,中原市场形成和地域性经济中心城市的兴起成为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4分)军事:从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发展到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战争的规模越来越大,战争越来越残酷,水平越来越高,出现了军事专著。(4分)总体趋势:统一的进程加快。(4分) 30、主要内容:前者分析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明确经济建设方针,制定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后者开始形成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推动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展开,逐步推动对外开放的进程。(6分) 原因:前者未能坚持正确的理论成果,修改了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政治上连续出现“左”倾错误;经济建设上对客观经济规律认识不足,片面强调生产资料的公有化程度。后者确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总结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6分) 31、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到科学: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诞生;(3分)社会主义运动由理论到实践:巴黎公社和第一国际;(3分)社会主义实践由理想到现实: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2分)社会主义运动由一国到多国:东欧、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相继建立;(3分)社会主义模式由单一到多元:从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发展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或逐步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分) 2006年韶关市一模参考答案 1.C 2.B 3.C 4.D 5.A 6.B 7.A 8.C 9.C 10.B 11.A 12.D 13.B 14.A 15.D 16.D 17.C 18.B 19.C 20.D 21.B 22.C 23.D 24.B 25.A 26.(1)唐太宗认为设置宰相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可避免因君主决策失误而亡国。做法:宰相等先集体议政,皇帝最后决断。(3分)明太祖认为设置宰相是政治**的根源,应集权于皇帝一身。做法:废丞相,中央各部门分理政务,互不统属,皇帝总揽大权。(3分) (2)同:最高决策权都在皇帝手中,相权的存废都服从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2分)异:唐太宗把皇权和相权协调起来,注意发挥宰相的参政辅佐作用;明太祖把君主专制与宰相制相对立,从制度上取消相权,以保证皇权的绝对权威。(3分) 27.(1)特点:在联合国中制造两个中国。(2分)原因:第三世界的兴起使联合国结构发生变化,接纳中国成为必然。(2分) (2)一致性:不愿放弃在台利益。(2分)变化:材料三放弃了两个中国的立场(2分)(3)特点:坚持一个中国。(2分)认识:它为中美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由于美国不愿放弃在台利益,所以台湾问题仍是中美关系发展的主要障碍。(2分) 28.(1)地位变化:罗斯福新政前,国家不干预和指导私人的经济活动,国家也没有能力干预和指导私人的经济活动。罗斯福新政后,国家由不干预资本家事务变为国家主动地对经济加以干预,参与资本主义的分配、生产、流通等经济过程。(6分) (2)原因:罗斯福新政前,资本主义经济处于自由放任时期,国家不干涉资本家的事情,不承担经济职能。但随着垄断组织的建立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和政治矛盾日益尖锐,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日益深化,国家不干预经济事务的自由放任的原则已经不能适应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的局面,因而必须进行国家干预。(7分)说明:学生的答案只要言之有理、符合史实,均可同等给分。 29.(1)说明:统一性:秦朝统一文字(“书同文”),重法抑儒;汉朝独尊儒术,进一步统一思想文化。(4分) 多样性:各民族文化蓬勃发展,风格多样;中外文化共融,佛、道、儒、法并存。(4分)原因:秦汉是大一统的、疆域辽阔的、多民族封建国家;(3分)对外文化交流空前频繁,接纳吸取了外来文化的长处。(3分)说明:学生的答案只要符合参考答案的意思,即可得分。 30.不同理解:民主对康有为而言就是君主立宪;孙中山认为民主就是民主共和;毛泽东认为民主就是人民民主专政。(6分) 形成原因:康有为接受俄国、日本的君主立宪思想;孙中山接受美国的民主共和思想;毛泽东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6分)说明:学生若答出救亡图存、西方民主思想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等内容都可以酌情给分,教师评卷应灵活把握。 31.不同表现及解决途径:立国之初:表现为北方和南方政治集团在国会和政府中的权力分配上的矛盾。(3分)说明:学生可以答南北之间的经济矛盾,但最多能给2分。 解决途径主要是通过立法(制定宪法)来协调南北的权力分配。(2分)19世纪60年代:表现为工业化过程中两种不同经济形式(或经济制度)之间的矛盾,焦点是废奴问题。说明:必须突出由于工业化而矛盾加剧和废奴问题。(4分)解决方法主要是通过战争手段打败南方,实现南北统一,废除奴隶制度。(4分) 绝密★启用前 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黑石中学2018下学期五月份考试 高一 地理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分卷I 一、单选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左图为我国某河流河道示意图,甲为一河心沙洲,右图为该洲一年内面积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1.该河位于我国的() A. 西北地区B. 西南地区C. 东南地区D. 东北地区 下图示意长江口部分沙岛群演变过程。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近年来长江口水下沙洲淤积速度变慢,其原因可能是流域内()A. 河流输沙量增大B. 湖泊面积减小 C. 植被覆盖率提高D. 降水强度变大 下图是“某区域水资源循环利用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3.图中字母的含义表述正确的是() A. a表示污水收集,b表示污水处理B. a表示污水处理,b表示污水排放 C. a表示水的污染,b表示水的利用D. a表示污水处理,b表示水的污染 三峡大坝建成后,在三峡库区周围形成了一个相对特殊的“小环境”,特别是改变了局部气候。据此完成以下两题。 4.若该水库旁建某度假村,下图中能正确反映水库与度假村之间风向的是() A. ①②B. ③④C. ①④D. ②③ 5.下图为1982年和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读图回答下题。 图中信息反映出() A. 1982~2009年人口出生率呈上升趋势 B. 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2009年的低 C. 1982年的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的高 D. 1982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比2009年的多 读“某城市住宅区内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变化示意图”,完成以下两题。6.M、N、L依次表示的土地利用方式是()A. 商业、住宅、工业 B. 商业、工业、住宅 C. 住宅、工业、商业 D. 工业、商业、住宅 下图中阴影部分为某农作物分布区。据此完成以下三题。 7.该农作物是() A. 油菜B. 水稻C. 亚麻D. 玉米 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简图”,图中b类岩石中含有化石。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8.图中a、b、c、d最可能代表岩浆的是()A. AB. bC. cD. d 读“太阳直射点在地表的年运动轨迹图”,完成以下两题。 9.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A. AB. bC. cD. d 20世纪50年代,我国地质工作者在松嫩平原发现了大型油气田,回答以下两题。 10.图中储油构造中,数字①②③分别代表()A. 气、水、油B. 气、油、水 C. 水、气、油D. 油、水、气 下图是我国某种工业生产厂的分布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两题。 11.该工业最有可能是()A. 制糖工业B. 电视机装配工业 C. 啤酒工业D. 石油加工工业 北京时间2016年8月24日9时36分,意大利中部城市佩鲁贾附近(北纬42.82度,东经13.15度)发生6.2级左右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2.地震发生时,当地区时为() A. 8月24日2时36分B. 8月25日2时36分 C. 8月24日16时24分D. 8月25日16时24分 下图为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所绘的“25°N附近某小区域示意图”,为正确标注该图的指向标,同学们测得O城6月7日日出、日落分别在X、Y方向。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3.该图的指向标是() A. AB. BC. CD. D 读图(图中阴影区表示黑夜),回答以下两题。 14.关于①点地理特征的正确叙述是()A. 位于东半球B. 自转角速度最大 C. 自转线速度为零D. 太阳高度为0° 15.下图为“我国某地城市化规划图”(注:城市人口=中心城区人口+郊区人口),读图完成下题。 为避免城市规模的盲目扩大,按照规划,该城市在2050年城市化水平计划控制在()A. 60%左右B. 70%左右C. 80%左右D. 90%左右 下图为1950~2010年世界及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人口变化过程。根据相关知识,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16.图中代表北美洲的是()A. ①B. ②C. ③D. ④ 下图为“我国某中等城市常住人口数量与距市中心距离的关系图”。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17.①区域常住人口数量较少的主要原因是该区域()A. 环境极差B. 地价太高C. 交通不便D. 设施不全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我国南方某山区进行野外考察时发现,该区域海拔大多在1~-798 400米之间,地表起伏较大,沟谷众多,森林茂密,河水清澈。据此,完成以下两题。18.该区域河流河水清澈,含沙量小的最可能原因是()A. 海拔较高B. 地表起伏较大C. 沟谷众多D. 森林茂密 读印度洋季风示意图,回答以下两题。 19.图中盛行风①的性质是() A. 暖湿 B. 冷湿C. 热干 D. 冷干 下图为“自然界碳、水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0.该图可以说明() A. 自然界的碳循环只能在有机界进行 B. 地理环境中碳循环可跨越不同圈层界限 C.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独立而存在 D. 人类目前还不能影响自然界的碳循环 21.若图示为热力环流形式,则a地与b地的气压(P)和气温(T)状况是() Pa>Pb;Ta>TbB. Pa<Pb;Ta<Tb C. Pa<Pb;Ta>TbD. Pa>Pb;Ta<Tb 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22.科学地规划城市建设,有利于() A. 合理利用土地,使城市每一寸土地都能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 B. 加强各功能区之间的分工与联系 C. 有利于分散城市职能,重点建设某一种功能区 D. 完全摆脱地理环境的影响,建立合理的城市等级体系 图瓦卢是南太平洋一个岛国,然而由于海平面的上升,再过50年,这个拥有9个小岛的国家将在世界地图中消失。据此回答下列各题。23.下列措施能减缓海平面上升的是()A. 调整生产结构,加大对能源的使用量 B. 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加强国际合作 C. 提高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减少对工业的依赖性 D. 分散城市人口,减少城市中二氧化碳排放量 下图为某地区商业网点大致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24.若该地区商业网点是受河流影响,则图中最有可能是支流的是()A. 甲乙 B. 乙丙 C. 乙丁 D. 甲乙丙 北京时间2016年8月24日9时36分,意大利中部城市佩鲁贾附近(北纬42.82度,东经13.15度)发生6.2级左右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据此回答1~2题。25.地震发生时,地球上处于8月24日的范围约占全球的()A. 1/3B. 3/4C. 7/12D. 1/5 下图甲、乙表示地球公转轨道上一分点和一至点。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26.地球由甲处公转到乙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移动过的纬度数为()A. 等于23°26'B. 小于23°26'C. 大于23°26' D. 等于46°34' 下图是某流域地质简图,甲、乙、丙三地有砾石堆积物(见图中右下角照片),在甲地砾石堆积物中发现了金刚石。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27.金刚石堆积物的成因是() A. 冰川沉积B. 流水堆积C. 风力沉积D. 风化残积 摩拜单车,一种基于移动APP和智能硬件开发而兴起的无桩借还共享单车出行模式。使用摩拜单车智能手机软件,用户可以用自己的手机查看单车位置,继而预约并找到所选单车。然后通过扫描车身的二维码即可骑行。摩拜单车不仅为城市居民的短途出行提供了便捷的共享单车服务,更倡导着健康、低碳的生活方式。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8.在摩拜单车的约车、找车过程中,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有()A. RS GPSB. GPS GISC. RS GISD. GIS RS 下图反映了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读图完成以下四题。 29.世界能源由“木柴时代”到“煤炭时代”,进而步入“石油时代”,造成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 木柴和煤炭资源的日渐枯竭B.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C. 生态保护和环境保护的需要D. 石油资源储量丰富,分布广泛 读“人口增长示意图”,完成以下两题。 30.图中四个国家都可能存在人口问题,其中人口增长快、青壮年劳动力过剩的国家为()A. ①B. ②C. ③D. ④ 分卷II 三、非选择题(共6小题,共55分) 31.下图为“我国华北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量算图示地区铁路桥至公路桥一段河流的流程;写出大青山顶与李村之间相对高度;站在大青山顶可否看到李村,并简述理由。 (2)某游客在山区小路游览,在小桥至古庙一段行走感觉轻松,请分析其原因。(3)描述图示区域的地势特征,并简述其对该地区聚落的影响。 (4)图示地区开发了以“青山、幽谷、溪流”为主题的旅游项目,若利用暑假时间赴该地区旅游,应注意防范哪些自然灾害? 32.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图中代号代表的洋流名称。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2)图中渔场A是________________渔场,形成原因是什么? B是________________渔场,形成原因是什么? 33.下图中太阳直射甲点。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旧的一天的经度范围是________,共跨的经度是________度。(2)乙地的时刻为________时。 (3)甲地向东运动的物体会向________(南或北)偏转,所以,我国长江下游________(南或北)岸的河运港口更容易受泥沙淤塞的影响。 34.下图是“某城镇的平面略图”,该城镇冬季常吹偏北风,夏季常吹东南风。请从该城镇建设的合理布局考虑,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图中河流的流向。 (2)说出影响图中城市地域形态的自然因素。 (3)在A、B、C三地中,该市的化工厂最可能布局在哪地?阐述你的理由。(4)在D、E两地中,适宜建卫生防护绿化带的是哪地?阐述你的理由。 35.读下图,回答问题。 (1)分析图甲中夏季风的成因及其对当地气候的影响。(2)在图乙中画出1月赤道附近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用 表示气压带,箭头表示风向)(3)简述1月赤道附近气压带与风带对降水的影响,并分析原因。 36.2015年4月14日国家三部委出台的“一带一路远景与行动”明确,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福建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目前已经开始行动,正在构建“一带一路”重要的互联互通枢纽。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题。材料一 下图为福建省年等降水量线分布图。 材料二 新航线从福州出发向南、向西,途经的正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向南对接东南亚、向西连通印度洋,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福建正在把自己打造成为海上丝绸之路互联互通的重要枢纽。目前在福建沿海,从北到南,正在把原来分散的小码头、小港口整合起来,建设包括两大集装箱、两大散货、两大石油石化液态在内的六大港口群。分析福建发展石化工业的有利区位条件。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读图,根据右图中河心沙洲面积的变化分析,该河每年春季、夏季出现面积缩小的现象,反映出有两次水位上涨时期,即有两个汛期,分别是春汛和夏汛。根据我国不同区域河流汛期的差异判断,该河位于我国的东北地区,D对。西北地区河流有断流现象,A错。西南地区、东南地区河流只有夏汛,B、C错。2.【答案】C 【解析】近年来长江口水下沙洲淤积速度变慢,其原因可能是流域内植被覆盖率提高,水土流失减少,河流含沙量减小,C对。3.【答案】B 【解析】据图,供水系统提供可利用水源,产出有用产品及通过b转化为废水,故b为污水排放。废水通过a可返回区内水体及供水系统,遵循水资源循环利用原则,a为污水处理。4.【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对大气运动规律知识的掌握情况,难度中等。据图中信息和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知识,可确定能正确反映水库与度假村之间风向的是③和④图。故B正确。5.【答案】B 【解析】读图可知,1982~2009年我国人口出生率处于下降趋势,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2009年的低,1982年的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的低,1982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比重比2009年的少。6.【答案】B 【解析】M、N、L依次表示商业、工业、住宅。7.【答案】B 【解析】依据图示大陆轮廓,可判定该区域为东亚、东南亚及南亚等地区,又由于该农作物主要在沿海季风区平原分布,故此农作物应为水稻。8.【答案】C 【解析】根据图中各箭头的指向可知,c只能形成a,故c为岩浆,a为岩浆岩。9.【答案】B 【解析】左图为南半球图,b→a太阳直射点由赤道移至南回归线,时间从秋分(9月23日前后)到冬至(12月22日前后)。10.【答案】B 【解析】根据水、气、油的密度进行判断,①位于最上方,密度小,为气,③位于最下方,密度大,为水。故选B。11.【答案】C 【解析】啤酒工业属于市场导向型工业。12.【答案】A 【解析】佩鲁贾的经度为东经13.15度,位于东一区,比北京时间晚7个小时,因此,地震发生时,佩鲁贾当地区时=8月24日9时36分-7小时=8月24日2时36分。13.【答案】C 【解析】6月7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各地是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所以图中X是东北方,Y是西北方;方向标正北是图C所示。14.【答案】D 【解析】从图中看到①点位于赤道,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可知,①点同时也在昏线上,所以此时太阳高度为0°。15.【答案】C 【解析】据题意可知城市化水平表现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由图可知,该城市2050年乡村人口比重约20%,则城市化水平应为80%左右,故C选项正确。16.【答案】C 【解析】非洲人口出生率最高,死亡率较低,自然增长率最高,故①为非洲人口变化过程;欧洲人口出生率最低,死亡率较低,自然增长率接近零增长或负增长,故④为欧洲;1950年以后亚洲许多发展中国家政治上独立,政治上较稳定,出生率仅次于非洲,医疗卫生条件改善,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死亡率减少,自然增长率仅次于非洲,故②为亚洲;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均为发达国家,其出生率较低,死亡率也低,自然增长率也低,故③为北美洲,选C正确。17.【答案】B 【解析】①区域位于城市中心,地价较高,为商业区,故常住人口少。18.【答案】D 【解析】河流的含沙量与植被覆盖率有关。据材料知,该区域森林茂密,植被覆盖率高,泥沙含量较少,故河水清澈,D项正确。19.【答案】A 【解析】盛行风①为西北风,其从低纬度吹向高纬度,从海洋吹向陆地,所以其性质为暖湿,A正确。20.【答案】B 【解析】从图示信息可以看出,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岩石圈等各个圈层都有碳元素的存在。故B正确。21.【答案】D 【解析】由图中垂直气流方向可知,a地气流下沉,b地气流上升,故气压Pa>Pb;Ta<Tb。22.【答案】B 【解析】城市科学规划的目的是加强各功能区之间的分工与联系。23.【答案】B 【解析】应对全球变暖的措施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等。B项正确。24.【答案】A 【解析】河流的干流一般河宽水丰,有利于运输,因此对商业网点的发育比支流有利得多,所以干流沿线的商业网点密度较大。25.【答案】C 【解析】地震发生时东十二区区时为8月24日13时36分,因此约有14个时区在新的一天(24日),约占全球的7/12。26.【答案】A 【解析】地球由甲处公转到乙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从赤道移至南回归线,移动过的纬度数为23°26'。27.【答案】B 【解析】甲地河流中发现了金刚石,说明它是被水流从上游带下来的。在河流弯曲处,凹岸受流水侵蚀显著,凸岸主要表现为流水的沉积。图中甲处位于河流的凸岸,金刚石堆积物的成因为流水的沉积作用。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28.【答案】B 【解析】约车查询为对数据的分析,用到GIS,而单车位置定位利用GPS,故选B。29.【答案】B 【解析】人类认识和利用煤炭与石油资源的基础是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30.【答案】B 【解析】图中①处于原始低增长阶段,②处于高增长阶段,③处于增长减缓阶段,④处于低增长阶段。 31.【答案】(1)1 000~1 200米。250~350米。不能看到,因为两地之间有山脊阻挡视线。(2)坡度缓;小路走向与等高线大致平行。 (3)地势北高南低。地势低平的地区,聚落规模大;地势较高且起伏较大的地区,聚落规模小。(4)暴雨山洪(洪涝、洪水)、滑坡及泥石流。 【解析】第(1)题,结合铁路桥与公路桥之间的图上距离与比例尺计算出两地之间的实地距离。从图中可以直接读出大青山顶和李村各自的海拔取值范围,然后计算出两地的相对高度。由于两地之间有山脊阻挡视线,所以站在大青山顶看不到李村。第(2)题,小桥至古庙一段路径较为平缓,所以游客行走感觉轻松。第(3)题,结合图示中的指向标知该区域地势北高南低。地势低平的地区有利于聚落的发育,规模较大;起伏大的区域则不利于聚落的发育,规模较小。第(4)题,暑假期间华北地区由于降水量大,在青山和幽谷间可能形成洪水、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应加以防范。 32.【答案】(1)①北大西洋暖流 ②墨西哥湾暖流 ③本格拉寒流 ④西风漂流(2)纽芬兰 寒暖流交汇。秘鲁 上升流中冷海水上泛,饵料丰富。【解析】本题要求熟悉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洋流对海洋生物的影响。W 120(2)4(3)南 北 33.【答案】(1)180°向东至60° E为12时,丙所在经线60°W为24时,旧的一天的范【解析】太阳直射甲点,则甲所在经线120°W。乙地与甲地经度相差120°围是180°向东至60°,区时相差8小时。北半球向东运动的物体会向南偏转。 34.【答案】(1)东段:自东北流向西南;西段:自东流向西。(2)河流、地形。 (3)B。化工厂是对水有污染,应该布局在居民区河流的下游地区;化工厂对大气有污染,应布局在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 (4)D。卫生防护绿化带一般建在居民区与有污染的工厂之间,D地位于居民区与化工厂之间,适宜建卫生防护绿化带。 【解析】第(1)题,河流流向应分成两段来描述。第(2)题,该城市地域形态受地形和河流的影响。第(3)题,考虑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化工厂最可能布局在B地。第(4)题,卫生防护绿化带应建在D地,因为卫生防护绿化带一般建在居民区与有污染的工厂之间。 35.【答案】(1)成因: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向右偏转而形成。影响:风从海洋带来大量水汽,沿海地区降水丰沛。 (2)如下图,要求:①赤道低气压带的位置要南偏;②两个风带的风向无误。 (3)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区域降水丰富。原因:盛行上升气流,水汽易凝结。信风带控制区域一般降水较少。原因:气流从高纬流向低纬,水汽不易凝结。 【解析】第(1)题,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气压带、风带北移,赤道低气压带北移,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夏季风。根据海陆位置及夏季风来自海洋可知此时当地的气候状况。第(2)题,1月,太阳直射南半球,赤道低气压带位置南移。第(3)题,分析对降水的影响,可以从大气运动状况等方面考虑。 36.【答案】位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还核心区,邻近台湾,位置优越;沿海,港口多,海运便利,利于进口石油;邻近长三角,珠三角两大工业基地,市场广阔;国家政策支持;河流众多,工业用水充足等 【解析】工业发展区位条件有位置、市场、政策、交通、资源等条件。位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还核心区,邻近台湾,位置优越;沿海,港口多,海运便利,利于进口石油;邻近长三角,珠三角两大工业基地,市场广阔;国家政策支持;河流众多,工业用水充足等。 2017年贵州省毕节市中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4分) 1.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哪一幅图反映了222年三国鼎立的形势() A. B. C. D. 2.我国历代政府历来重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下列管辖机构设立的先后顺序是()①西域都护 ②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③新疆行省 ④澎湖巡检司 ⑤台湾府。 A.①②④③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③ D.①⑤③②④ 3.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化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海上。”你认为第二种东西是()A.造纸术 B.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 4.某校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课题时,得出以下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A.汉朝丝绸之路的开辟推动了中外贸易的发展 B.唐朝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完成了南移 C.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D.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5.近代以来,腐败的清政府多次被西方列强“惩罚”。观察漫画《“惩罚”中国》,此次中国被“惩罚”导致了() A.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中国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 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6.口号是供人们口头呼喊的有纲领性和鼓动作用的简短句子,往往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如果你是某一事件的参与者,喊出的口号时“外争主权,内除国贼”,那么你参与的事件是()A.辛亥革命 B.北伐战争 C.一二•九运动 D.五四运动 7.2017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纪念日。该纪念日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A.南昌起义 B.武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井冈山会师 8.2017年1月,教育部下发重要文件《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将“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下列哪一事件应作为“十四年抗战”的开始()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西安事变 D.华北事变 9.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旧中国屈辱外交的历史,从此,我国以崭新的外交形象活跃于外交舞台。下列有关新中国外交成就的表述中,错误的是()A.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C.1972年,中美正式建交 D.2001年,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10.下列哪一事件标志着世界现代史的开端()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俄国二月革命 C.新中国成立 D.俄国十月革命 11.20世纪上半期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文明带来了空前的浩劫,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以下关于两次世界大战共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都在客观上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B.都是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 C.都在战后形成了新的世界格局 D.都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12.“科技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以下关于三次科技革命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蒸汽机的改良和使用 B.电子计算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发明 C.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了信息社会 D.三次科技革命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二、材料解析题(共3小题,25题9分,26题9分,27题18分,共36分)13.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乃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如图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该事件有何影响?(2)依据材料二中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孝文帝采取哪些汉化措施?(3)从中国古代社会进行的变法到今天的改革,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7世纪的一个英国人、18世纪的一个美国人和一个法国人,在进入天堂后回忆自己生前的经历: A:“你们知道吗,我的国家那时候存在着许多不公平的现象,整个国家的人被分成三个等级,前两个等级享有特权,我们这些人被分到了第三等级,后来还是我们带领第三个等级的人们取得了自由。” B:“你们国家比我们国家好多了,我们国家根本就是一个典型的君主专制国家,国王说他是代表上帝统治我们的,最后我们把他送上了断头台。” C:“我们比你们幸运一些,没有什么国王,但你们中间一个国家的国王却在我们国家发号施令,还企图镇压我们的反抗,结果在我们总司令的领导下通过斗争赶走了发号施令者,取得了国家的独立,建立了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国家。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1)A是哪国人?他们国家的人民在争取自由的革命中颁布了什么文献以维护自己等级的利益?(2)B所在国家人民发动革命的标志是什么?该国在革命后建立起什么政治制度?(3)C所说的总司令是谁?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学说是哪一启蒙思想家提出的?(4)A、B、C三人所在国家进行的斗争有何共同点? 15.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至今的96年发展历程中,始终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迈出了坚实的步伐。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探究相关问题。 【开天辟地】材料一:革命家董必武在1961年写了一首感怀诗:“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指王尽美)与恩铭(邓恩铭)不老松。” (1)材料一中董老咏怀的是哪一次会议的召开?该会议的召开有何重大意义? 【生死攸关】材料二:1935年,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批评了博古等人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指挥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这次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2)材料二与哪一次会议有关? 【当家作主】材料三 (3)图片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发生在什么时候? 【惨痛教训】材料四 (4)图片A、B、C分别反映了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什么严重失误? 【伟大转折】材料五: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做出一系列决策,取得具有深远影响的开创性成果,这次会议成为党在建国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5)这次会议作出了哪些重大决策? (6)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光辉历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限100字以内) 2017年贵州省毕节市中考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4分) 1.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哪一幅图反映了222年三国鼎立的形势() A. B. C. D. 【考点】43:三国鼎立的形成. 【分析】本题考查三国鼎立,知道曹魏在北方,蜀汉在西南,吴国在东南. 【解答】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守黄河流域一带,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乘机占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向西进占四川.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故选D. 2.我国历代政府历来重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下列管辖机构设立的先后顺序是()①西域都护 ②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③新疆行省 ④澎湖巡检司 ⑤台湾府。 A.①②④③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③ D.①⑤③②④ 【考点】3H: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5F:唐朝的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6F:元巩固统一的措施;7C: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分析】本题以我国历代政府历来重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为切入点,考查历代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管理措施. 【解答】西域都护设立于西汉;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设立于唐朝;澎湖巡检司设立于元朝;台湾府、新疆行省设立于清朝,台湾府设立于1684年,新疆行省设立于1884年.按先后顺序排列应是①②④⑤③. 故选C. 3.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化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海上。”你认为第二种东西是()A.造纸术 B.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 【考点】6K: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和外传.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四大发明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第二种是在战争上,宋元时期,火药在军事上广泛应用,传入欧洲后,加速了封建制度的瓦解.所以第二种东西是火药. 故选C. 4.某校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课题时,得出以下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A.汉朝丝绸之路的开辟推动了中外贸易的发展 B.唐朝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完成了南移 C.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D.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考点】69: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和原因.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古代重要历史史实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中国的经济重心南移经历了很长时间: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南方得到重点开发;东晋和南朝时期,南方得到大规模开发,南朝末年开始赶上北方;隋唐时期,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南北几无差距;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经济进一步大发展;南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完成了南移;明清时期,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经分析后得知B项的内容是错误的.ACD都是正确的描述,排除. 故选B. 5.近代以来,腐败的清政府多次被西方列强“惩罚”。观察漫画《“惩罚”中国》,此次中国被“惩罚”导致了() A.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中国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 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考点】8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分析】本题掌握近代史上的侵华战争.识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解答】据图片“八个强者打以弱者”可知.此事件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爆发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与八国联军在1901年签订了《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清政府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故选D. 6.口号是供人们口头呼喊的有纲领性和鼓动作用的简短句子,往往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如果你是某一事件的参与者,喊出的口号时“外争主权,内除国贼”,那么你参与的事件是()A.辛亥革命 B.北伐战争 C.一二•九运动 D.五四运动 【考点】9B:五四运动. 【分析】本题考查五四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是一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解答】五四运动是一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五四运动发生的直接导火索就是清政府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它提出“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和“取消二十一条”.所以根据口号判断参加的是五四运动. 故选D. 7.2017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纪念日。该纪念日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A.南昌起义 B.武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井冈山会师 【考点】9K:八一南昌起义. 【分析】本题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纪念日为切入点,考查南昌起义的相关知识. 【解答】1927年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为纪念南昌起义,把每年的8月1日定为建军节. 故选A. 8.2017年1月,教育部下发重要文件《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将“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下列哪一事件应作为“十四年抗战”的开始()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西安事变 D.华北事变 【考点】A1:九一八事变和中国局部抗战. 【分析】本题以关于抗战的时限为依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 【解答】抗日战争胜利于1945年,十四年前是1931年,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经过精心策划,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的一段路轨,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日军以此为借口,炮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攻占沈阳城,这就是“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发生后,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中国共产党坚决抗日.中国人民开始了局部抗战.因而“十四年抗战”说的起点是九一八事变. 故选A. 9.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旧中国屈辱外交的历史,从此,我国以崭新的外交形象活跃于外交舞台。下列有关新中国外交成就的表述中,错误的是()A.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C.1972年,中美正式建交 D.2001年,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考点】EE: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分析】本题以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旧中国屈辱外交的历史,从此,我国以崭新的外交形象活跃于外交舞台为切入点,考查我国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 【解答】据所学知识,1972年尼克松访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故选C. 10.下列哪一事件标志着世界现代史的开端()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俄国二月革命 C.新中国成立 D.俄国十月革命 【考点】H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分析】本题考查十月革命的相关知识.识记俄国十月革命标志着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解答】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标志着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故选D. 11.20世纪上半期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文明带来了空前的浩劫,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以下关于两次世界大战共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都在客观上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B.都是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 C.都在战后形成了新的世界格局 D.都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考点】K6: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M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分析】本题考查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要结合所学进行深入分析. 【解答】结合所学,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是非正义的;而第二次世界大战一场反法西斯的战争,是正义的战争.故两次世界大战的性质不同.ACD表述正确. 故选B. 12.“科技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以下关于三次科技革命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蒸汽机的改良和使用 B.电子计算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发明 C.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了信息社会 D.三次科技革命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考点】P1:第三次科技革命. 【分析】本题以“科技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为依托,考查三次科技革命. 【解答】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蒸汽机的改良和使用、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了信息社会、三次科技革命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说法都是正确的.电子计算机是第三次,不是第二次科技革命的重要发明. 故选B. 二、材料解析题(共3小题,25题9分,26题9分,27题18分,共36分)13.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乃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如图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该事件有何影响?(2)依据材料二中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孝文帝采取哪些汉化措施?(3)从中国古代社会进行的变法到今天的改革,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考点】2F:商鞅变法;49:北魏孝文帝改革;PD:历史开放性问题. 【分析】(1)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的相关知识点;识记商鞅变法的措施以及历史影响.(2)本题考查孝文帝改革;识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3)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 【解答】(1)据材料“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可知,材料中的“商君”指的是商鞅,公元前356年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开始变法.商鞅变法的措施有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织,奖励军功.据“倾邻国而雄诸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后来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2)依据图片中的文字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包括: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和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 (3)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例如:改革是社会发展的 动力等. 故答案为: (1)商鞅变法;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后来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2)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和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3)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7世纪的一个英国人、18世纪的一个美国人和一个法国人,在进入天堂后回忆自己生前的经历: A:“你们知道吗,我的国家那时候存在着许多不公平的现象,整个国家的人被分成三个等级,前两个等级享有特权,我们这些人被分到了第三等级,后来还是我们带领第三个等级的人们取得了自由。” B:“你们国家比我们国家好多了,我们国家根本就是一个典型的君主专制国家,国王说他是代表上帝统治我们的,最后我们把他送上了断头台。” C:“我们比你们幸运一些,没有什么国王,但你们中间一个国家的国王却在我们国家发号施令,还企图镇压我们的反抗,结果在我们总司令的领导下通过斗争赶走了发号施令者,取得了国家的独立,建立了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国家。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1)A是哪国人?他们国家的人民在争取自由的革命中颁布了什么文献以维护自己等级的利益?(2)B所在国家人民发动革命的标志是什么?该国在革命后建立起什么政治制度?(3)C所说的总司令是谁?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学说是哪一启蒙思想家提出的?(4)A、B、C三人所在国家进行的斗争有何共同点? 【考点】HG: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比较;H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H8:美国独立战争;HD:法国大革命;HE:《人权宣言》;K9:启蒙运动. 【分析】(1)本题以18世纪的一个法国人在进入天堂后回忆自己生前的经历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法国大革命和《人权宣言》. (2)本题以17世纪的一个英国人在进入天堂后回忆自己生前的经历为切入点,主要考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该国在革命后建立起的政治制度. (3)本题以18世纪的一个美国人在进入天堂后回忆自己生前的经历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华盛顿和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4)本题以英国资产阶级、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为切入点,主要考查英国资产阶级、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的共同点. 【解答】(1)据材料A中的关键词“三个等级”可以判断出,该材料描述的是法国的情景.故A是法国人.法国的人民在争取自由的革命中颁布了《人权宣言》以维护自己等级的利益.1789年,法国颁布《人权宣言》,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体现了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的要求. (2)据材料B中的关键词“权力是神授予的”可以判断出,该材料描述的是英国的情景.17世纪,英国资本主义已经有较大发展,出现了新兴资产阶级和按照资本主义方式从事生产活动的新贵族,而斯图亚特王朝推行封建专制统治,鼓吹“君权神授”,经常干涉工商业的生产经营,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终于在1640年,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的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权利,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3)据材料C中的关键词“我们宣布独立”可以判断出,该材料描述的是美国的情景.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独立战争的总司令是华盛顿.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学说是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提出的.18世纪,启蒙运动的思想家孟德斯鸠,明确提出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三权分立的原则.即以权力的“制约和平衡”为思想核心,实现权力的相互独立和相互监督制约. (4)据所学知识可知,英法美这三个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都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了严重阻碍,而经过资产阶级革命,都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革命中或后都颁布了有利于资产阶级的法律文献. 故答案为: (1)A:法国人;《人权宣言》. (2)长期关闭的议会重新开会;君主立宪制.(3)华盛顿;孟德斯鸠. (4)资本主义发展到阻碍;都使本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都颁布了有利于资产阶级的法律文献等.(任答一点即可) 15.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至今的96年发展历程中,始终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迈出了坚实的步伐。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探究相关问题。 【开天辟地】材料一:革命家董必武在1961年写了一首感怀诗:“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指王尽美)与恩铭(邓恩铭)不老松。”(1)材料一中董老咏怀的是哪一次会议的召开?该会议的召开有何重大意义? 【生死攸关】材料二:1935年,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批评了博古等人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指挥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这次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2)材料二与哪一次会议有关? 【当家作主】材料三 (3)图片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发生在什么时候? 【惨痛教训】材料四 (4)图片A、B、C分别反映了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什么严重失误? 【伟大转折】材料五: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做出一系列决策,取得具有深远影响的开创性成果,这次会议成为党在建国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5)这次会议作出了哪些重大决策? (6)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光辉历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限100字以内) 【考点】9C:中共一大;9P:遵义会议;C1:新中国成立;CE: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D1: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重要意义;PD:历史开放性问题. 【分析】(1)本题以董必武的一首诗为背景,考查中共一大的相关知识. (2)本题以“1935年,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为切入点,考查遵义会议的知识.(3)本题以“开国大典”为切入点,考查的是新中国成立的知识. (4)本题以“三幅图片”为切入点,考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的知识. (5)本题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做出一系列决策,取得具有深远影响的开创性成果”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6)本题考查学史感悟的能力. 【解答】(1)由材料一中的“1921年”“王尽美”“恩铭”“南湖泛舟”等信息可知,这反映的是中共一大.据所学知,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据材料二“会议批评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指挥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可知这是遵义会议. (3)依据材料三图片为开国大典时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内容.根据所学可知,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结束了中国人民百年被侵略的屈辱历史,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4)依据材料四三幅图片可知,图A为文化大革命.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图B和图C分别是我国在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过程中出现的重大失误和挫折有“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5)依据材料四“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做出一系列决策,取得具有深远影响的开创性成果”可知,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作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我国从此走上了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6)本题属于发挥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通过学习考查共产党90多年的光辉历程,感悟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最成功的经验.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程中,最成功的经验就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把马列主义原理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或走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 故答案为: (1)中共一大;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2)遵义会议. (3)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 (4)文化大革命;“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5)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 (6)通过学习考查共产党90多年的光辉历程,感悟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最成功的经验.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程中,最成功的经验就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把马列主义原理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第三篇:高三历史模拟试题
第四篇: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黑石中学2018下学期五月份考试 高一地理
第五篇:贵州省毕节市2017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教案(最终版)